柱塞泵早期损坏的原因(精选5篇)
柱塞泵早期损坏的原因 篇1
目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扶持政策的实施, 极大的推动了农业装备技术的提升, 使技术含量高的农业机械迅速得到推广应用。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机械和农业工程机械都离不开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是制造精度和维护保养技术很高的一个系统, 同时也是出现故障较多的一个系统。由于使用者维护保养技术不到位使液压系统达不到设计使用寿命, 出现早期损坏的现象很普遍, 据了解, 国内外的液压系统故障大约有70%是由于污染引起的。
1 污染物的种类
污染物是液压系统油液中对系统起危害作用的物质, 它在液压油中以不同的形态和形式存在, 根据其物理形态可分成:固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
固态污染物可分成硬质污染物和软质污染物, 硬质污染物有:金刚石、切削、硅沙、灰尘、磨损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软质污染物有:添加剂、水的凝聚物、油料的分解物与聚合物和维修时带入的棉丝、纤维。
液态污染物通常是不符合系统要求的液压油中含有水、涂料和氯及其卤化物等, 通常难以去掉, 所以在选择液压油时要选择符合系统标准的液压油,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故障。
气态污染物主要是混入系统中的空气。
这些污染物中有一些很细小的颗粒, 常常不能沉淀下来而悬浮于油液之中, 最后被挤到液压系统各主要元件的间隙之中, 对一个可靠的液压系统来说, 这些间隙对实现有效控制的重要性和准确性是极为重要的。
2 污染物的来源
液压系统油液中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外部侵入的污染物
外部侵入污染物主要是大气中的沙砾或尘埃, 通常通过油箱气孔、油缸、控制阀的封轴和液压泵、马达驱动轴处侵入系统的, 主要是对使用环境的影响。
2.2 内部污染物
元件在加工、装配、调试、包装、储存、运输和安装等环节中残留的污染物, 当然这些过程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可以降到最低, 有些特种元件在装配和调试时需要在洁净室或洁净台的环境中进行。2.3液压系统产生的污染物系统在运作过程当中由于元件的磨损而产生的颗粒, 铸件上脱落下来的砂粒, 泵、阀和接头上脱落下来的金属颗粒, 管道内锈蚀剥落物以及油液氧化和分解产生的颗粒与胶状物, 更为严重的是系统管道在正式投入作业之前没有经过冲洗而含有的大量杂质。
3 液压油污染对系统的危害
3.1 元件的污染磨损
油液中各种污染物引起元件各种形式的磨损, 固体颗粒进入运动副间隙中, 对零件表面产生切削磨损或是疲劳磨损。高速液流中的固体颗粒对元件的表面冲击引起冲蚀磨损。油液中的水和油液氧化变质的生成物对元件产生腐蚀作用。此外, 系统油液中的空气引起气蚀, 导致元件表面剥蚀和破坏。
3.2 元件堵塞与卡紧故障
固体颗粒堵塞液压阀的间隙和孔口, 引起阀芯阻塞和卡紧, 影响工作性能, 甚至导致严重的事故。
3.3 加速油液性能的劣化
油液中的水、空气及热能是油液氧化的主要条件, 而油液中的金属微粒对油液的氧化起重要催化作用, 此外, 油液中的水和悬浮气泡显著降低了运动副间油膜的强度, 使润滑性能降低。
4 系统的维护保养
为延长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 必须对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液压系统在正式投入之前一般都要经过冲洗, 冲洗的目的就是要清除残留在系统内的污染物、金属屑、纤维化合物等。用一种易干的清洁溶剂清洗油箱, 再用经过过滤的空气清除溶剂残渣, 清洗系统全部管路, 某些情况下需要把管路和接头进行浸渍。冲洗的周期由系统的构造和系统污染程度来决定, 若过滤介质的试样没有或是有很少外来污染物, 则装上新过滤装置即可工作。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有计划的维护保养, 按要求检查和更换过滤装置;定期冲洗油泵的进口过滤装置;按要求工作时间更换标准的液压油, 如果工作环境污染严重可提前更换液压油;修护好系统中的泄漏;确保没有外来颗粒从油箱盖的通气孔、回油管路的密封垫圈以及油箱其他开口处进入油箱。
保养时, 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滤清器盖、检测孔、液压油管等部位, 造成系统油道暴露时要避开扬尘, 拆卸部位要先彻底清洁后才能打开。如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时, 先除去油箱盖四周的泥土, 拧松油箱盖后, 清除残留在接合部位的杂物 (不能用水冲洗, 以免水渗入油箱) , 确认清洁后才能打开油箱盖。如需使用擦拭材料和铁锤时, 应选择不掉纤维杂质的擦拭材料和击打面附着橡胶的专用铁锤。液压元件、液压胶管要认真清洗, 用高压风吹干后组装。选用包装完好的正品滤芯 (内包装损坏, 虽然滤芯完好, 也可能不洁) 。换油时同时清洗滤清器, 安装滤芯前应用擦拭材料认真清洁滤清器壳内底部污物。
对液压系统进行清洗时, 清洗油必须使用与系统所用牌号相同的液压油, 油温在45~80℃, 用大流量尽可能将系统中杂质带走。液压系统要反复清洗3次以上, 每次清洗完后, 趁油热时将其全部放出系统。清洗完毕再清洗滤清器, 更换新滤芯后加注新油;防止空气入侵液压系统, 在常压常温下液压油中含有容积比为6%~8%的空气, 当压力降低时空气会从油中游离出来, 气泡破裂使液压元件“气蚀”, 产生噪声。大量的空气进入油中将使“气蚀”现象加剧, 液压油压缩性增大, 工作不稳定, 降低工作效率, 执行元件出现工作“爬行”等不良后果;防止水入侵液压系统, 如果液压系统油中含有过量水分, 会使液压元件锈蚀、油液乳化变质、润滑油膜强度降低, 加速机械磨损。机械作业要柔和平顺, 否则必然产生冲击负荷, 使机械故障频发, 大大缩短使用寿命;还要注意气蚀和溢流噪声, 作业中要时刻注意液压泵和溢流阀的声音, 如果液压泵出现“气蚀”噪声, 经排气后不能消除, 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用;另外, 作业中还要防止飞落石块打击液压油缸、活塞杆、液压油管等部件。活塞杆上如果有小点击伤, 要及时用油石将小点周围棱边磨去, 以防破坏活塞杆的密封装置, 在不漏油的情况下可继续使用。连续停机在24 h以上的设备, 在启动前, 要向液压泵中注油, 以防液压泵干磨而损坏。
总之, 引起液压系统早期损坏的原因有很多,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要因地制宜, 灵活机动, 做好它的维护和保养, 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排除, 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增加经济收入。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浅析 篇2
1 路面设计不合理
1.1 厚度设计不合理
路面厚度设计的依据是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计算路面的设计弯沉及结构厚度,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实际交通量增大,再有车辆的实际轴载远大于设计轴载(货运车辆绝大数超载运输),因此设计路面设计年限内实际承受的当量轴次远大于其作为设计依据的累计当量轴次,致使新建路面短期内就达到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路面早期损坏严重。
1.2 设计与实际情况相差大
旧路改造中,本着节约土地及投资,利用老路的线位及结构层,按照公路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科学态度,宜对所利用的老路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老路的状况(特别是强度、弯沉指标)确定利用老路的方案及补强厚度。但是设计单位没有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大致给出一个补强厚度和路段,结果导致许多路段补强后实际弯沉值大于设计值,强度不够,路面出现早期损坏。
2 基层施工的影响
1)基层、底基层、路面表层清除不干净,在铺筑上一结构层前,若路面结构层及路基表面的浮土、浮灰、浮砂清除不干净,在雨水的作用下,浮层细料变软,被行车挤压造成高压水流冲刷成浆,进而波及到沥青面层表面。
2)基层松铺系数(或基层标高)控制不严而导致二次补加层,因二次补加层与下层基层无法紧密连接,自身厚度又小,因而极易松散,进而引起沥青层的网裂、松散、坑槽等破坏。
3 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的影响
3.1 矿料
矿质原材料对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决定性作用。石料的强度、酸碱性、岩石类别是在矿料选材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矿料加工的级配、颗粒形状、表面纹理或粗糙度是保证合成矿料间相互嵌挤形成内摩擦力的主要物理指标,对提高设计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的影响尤为明显。
3.2 沥青
沥青的稠度、感温性和含蜡量等指标直接影响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并因此影响沥青路面的强度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选择优质的沥青,对预防沥青路面早期出现的车辙,有效防止路面开裂,保证路面有较好的抗疲劳破坏能力有重要意义。高等级公路因重载、超载车辆多,一般宜选用稠度大、感温性小、软化点高、含蜡量低的重交石油沥青,以增大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粘聚力,对预防和提高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很有效。
3.3 掺加料
沥青混合料的掺加料多指填料,使用比较多的如矿粉、消石灰、水泥等,此外还有用于沥青改性目的的熔融或分散在沥青中的掺加料。当沥青用量一定时,填料的比面积及掺量决定了沥青膜的厚度,矿料之间滑动变形随填料的增加而减小。合理利用掺加料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4 混合料
矿质混合料的合成比例决定了矿质混合料合成级配,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矿质混合料合成级配应使包括0.075 mm,2.36 mm,4.75 mm筛孔在内的较多筛孔的通过率接近技术规范级配范围的中值。但规范没有区分各地气候差异、道路交通条件和不同油面层位的功能要求进行合成矿料级配调整,设计时片面强调按密实级配原则设计矿质混合料,这类混合料结构强度受温度影响大,通常表现为低温抗裂性和泌水性较好,高温抗变形能力差,因此设计的沥青混合料通车后不久发生的早期损坏现象也很严重;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与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选定息息相关,而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的选定范围直接决定了沥青用量的选定,实践证明,设计沥青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流值比较容易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决定沥青用量选定的主要控制指标是目标空隙率、沥青饱和度范围、残留稳定度和动稳定度标准等,各地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时首先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规范范围内选定合适的马歇尔技术指标,以保证据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能够满足不同层位油面的使用功能。
4 施工控制的影响
4.1 施工配合比的控制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为了保证设计沥青混合料各层的结构功能,优化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时对目标配合比提出了较明确的要求,并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了各冷料仓材料比例和沥青用量。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为尽量提高拌和楼的产量,减少拌和过程中的待料、溢料现象,应使生产配合比各热料仓矿料合成级配与目标配合比合成矿料级配尽量吻合,以此保证拌和楼冷料仓与热料仓平衡供料,并使目标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意图得到落实。
4.2拌合温度和拌合时间控制
沥青和骨料的加热温度和拌合时间控制将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和质量。当沥青或骨料加热温度过高,会使沥青产生老化,没有粘性,使沥青混合料松散,使路面强度不足,产生松散、坑槽等损坏;温度过低,造成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匀或温度偏低,影响摊铺和压实质量。
4.3沥青混合料摊铺及碾压
沥青混合料应保持连续、均匀地摊铺,为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中、下油面层宜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平行摊铺,表层宜选用一台宽幅摊铺机整幅摊铺,以消除纵向接缝可能出现的不平整和结合部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而引起松散。碾压的密实程度,将直接影响沥青路面使用耐久性和稳定性。碾压设备的配套和碾压工艺相结合,还要严格控制碾压温度,温度过高时,混合料就压不实,出现推移,发生微裂。
5养护管理及其他原因
5.1养护管理
沥青路面出现小面积松散,个别坑槽后,没有及时进行养护,而是采用层铺法施工的贯入式路面和表面处治,初期及时养护更为重要,再有就是养护方法不当,有些养护人员在沥青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行养护,结果破坏了路面的平整度,甚至由于喷油不够或洒布不匀,造成泛油、壅包、松散等损坏。
5.2其他原因
路面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特别是重载和超载车辆的反复作用下,路面会慢慢发展成网状裂缝,雨水渗入后,动力冲刷加速了破坏,同时沥青路面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受光照、雨水、冰冻、温度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加速了沥青路面的损坏。
6结语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无论设计还是施工,投入使用后的养护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本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应着手从优化设计,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加强拌和楼生产管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加强营运期间的养护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
摘要:对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进行了分析,从路面设计、基层施工、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施工控制、养护管理及其他方面进行了论述,进行了各种因素对路面早期损坏的研究,达到了预防路面早期损坏的效果。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
参考文献
[1]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2]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3]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
柱塞泵早期损坏的原因 篇3
1. 蓄电池早期损坏的原因
有些蓄电池使用不久就不能正常充放电, 其实并不全是蓄电池的质量问题。蓄电池如果使用保养不当, 最容易引起早期损坏。造成蓄电池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如下:
(1) 蓄电池固定不牢, 行驶中造成剧烈震动, 发生封口胶开裂, 蓄电池外壳和盖破裂, 极柱、连接板断裂等。
(2) 蓄电池极柱和夹头安装过松过紧, 过紧造成拆装时敲打夹头, 过松造成接触不良烧蚀极柱。
(3) 长时间连续使用起动机, 使蓄电池急剧放电, 造成极板弯曲, 活性物质脱落。
(4) 液面过低时, 极板露出液面部分与空气接触而被强烈氧化, 极板氧化部分与波动的电解液接触, 逐渐形成粗晶粒硫酸铅硬化层而使极板上部产生硫化。液面过高, 车辆行驶时, 电解液会溅出腐蚀机件。
(5) 蓄电池长期充电不足, 会使极板硫化, 不能复原。
(6) 发电机调节器失效, 造成充电过量, 极板上活性物质快速脱落。
(7) 电解液中加入不纯的蒸馏水, 或加蒸馏水时, 使用金属器皿。电解液中有杂质, 会产生局部自行放电, 而出现蓄电池存不住电的现象。
(8) 在冬季蓄电池放电后未及时充电, 电解液密度过低而结冰, 使活性物质脱落, 缩短蓄电池使用寿命。
2. 预防损坏要注意的事项
为了使蓄电池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延长其使用寿命, 必须认真保养和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在使用蓄电池时须做到如下几点:
(1) 安装蓄电池时, 不要让它倾斜超过40°;安装前要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检查是否有工具遗留在电池上。蓄电池安装应牢固, 接头接触良好。在接线夹头没有松开的情况下, 不要用力扳动接线夹头, 以免极桩松动影响电能的输出。更换其他电气元件时, 应使该元件与蓄电池断开。
(2) 使用起动机的时间不宜过长, 最好不超过5 s, 两次启动时间间隔30 s以上, 连续3次启动不成功时, 应查明原因, 排除故障后再进行启动。
(3) 经常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电解液液面应高出极板10~15 mm或液面在壳体上标示的上、下液面线之间。电解液液面降低多是由于蓄电池工作时水分蒸发消耗所致, 所以在电解液不足时, 应加注蒸馏水。只有确知液面降低是因电解液溅出所致时, 才允许添加与原电解液密度相同的电解液。检查液面高度, 切忌使用各种金属棒, 以免自行放电。
(4) 及时进行补充充电, 夏季蓄电池放电50%, 冬季放电25%, 应把蓄电池从车上卸下来, 进行补充充电。经常检查发电机调节器的好坏, 避免过充电或充电不足。
(5) 蓄电池表面不得有电解液, 保持清洁、干燥。外表的脏物易引起短路, 流失电能, 损坏电池。极桩和接线夹间的氧化物, 极易引起电流流通不畅, 影响电动机的启动和其他设备的用电。
(6) 冬季使用时, 应使蓄电池保温或装防寒套;夏季使用时避免受阳光暴晒。
(7) 不得将不同厂家的电池或新旧程度不同的电池混合在一组电池中使用, 否则可能会导致电池的损坏。最好不要将电池并联进行充电, 否则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8) 如果电池需要储存, 应先将电池充足电后再与充电设备分离, 然后将电池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清洁的地方。长期停用的蓄电池也应定时充电保养, 蓄电池都存在一个内部自放电的问题, 每天自放电量约2%, 也就是说, 充足电的蓄电池, 即使一点不用, 经过较长时间后, 其存电也会被内部自放电放完。而亏电的蓄电池, 其极板又会很快被硫化, 从而大大削弱蓄电能力。因此, 长期停用的蓄电池每月应对蓄电池作补充充电一次, 每次10 h左右。在很少使用蓄电池时, 必须安排电池每个月补充充电以确保电池保持充足准启动状态。
3.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 装卸蓄电池时, 小心操作防止撞坏电池;若因机械损坏电池致使电解液沾到皮肤或衣服上, 立即用清水清洗, 如果溅入眼睛, 要尽快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并立即找医生治疗。
(2) 经常保持加液盖上透气孔畅通。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氧气应能及时排出, 如果加液盖上透气孔堵塞, 蓄电池内部气体压力会过大, 易发生胀破蓄电池壳、盖发生爆炸。
(3) 在配制电解液时, 应用陶瓷或玻璃容器, 将硫酸慢慢倒入水中, 绝对禁止将水倒入硫酸中。因为水倒入硫酸时, 温度急剧升高, 会产生大量蒸气, 使硫酸随蒸气溅出, 烧伤皮肤和衣物, 甚至使容器炸裂。
柱塞泵早期损坏的原因 篇4
1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
1.1 原材料的影响
1.1.1 矿料
矿质原材料对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决定性作用。石料的强度、酸碱性、岩石解理情况是在矿料选材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碎石的、针强度、片状含量、表面纹理或粗糙度是保证合成矿料间相互嵌挤形成较好内摩擦力的主要物理指标。其中矿质材料分档、材料级配和合成比例直接决定了合成矿质混合料级配好坏, 对提高设计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的影响尤为明显。目前, 碎石加工市场上供应水泥混凝土用或建筑用集料较多, 多采用传统小型锷式破碎机生产, 多能满足水泥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但对于沥青混合料来说, 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等级、集料的针片状含量、细集料的砂当量都达不到规范要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碎石与沥青的粘附性等级低, 加工的碎石针片状含量大、细集料的砂当量偏小, 级配和材料均匀性差, 采用这样的矿料很难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沥青混合料。
1.1.2 沥青
合格的沥青材料是铺出合格沥青路面的前提, 沥青的稠度、感温性和含蜡量等指标直接影响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 并由此影响沥青路面的强度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各地根据气候分区选择与本地气候、交通条件相适应的沥青种类及标号, 并使用优质, 道路沥青, 对预防沥青路面早期出现车辙, 有效防止路面开裂, 保证路面有较好的抗疲劳破坏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乡公路建设项目, 由于没有合格的工地试验室和足够的检测人员, 沥青的检测设备也比较缺乏, 对沥青的检验项目较少, 频率不足, 不足以控制沥青的质量, 使使用不合格的沥青的风险大大提高, 给沥青面层的施工质量带来很大隐患。
1.1.3 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使用比较多的是矿粉、消石灰、水泥等。当沥青用量一定时, 填料的比面积及掺量决定了沥青膜的厚度, 矿料之间滑动变形随填料的增加而减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 选用水稳性好的填料, 并保证填料足够的掺量, 以减小沥青膜的厚度和自由沥青含量是十分必要的。通常沥青混合料采用的填料要求选用与沥青粘附性较好的石灰岩矿粉。由于石灰岩的紧缺等原因, 通乡公路工程中使用的填料都是普通的矿粉, 甚至是细度不合格的矿粉, 对沥青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和劈裂强度有很大影响。
1.2 设计不完善的影响
1.2.1 配合比设计存在缺陷
通乡油路路面面层一般是一层或两层。由于预算资金的限制, 路面基层和面层厚度偏小, 设计不够完善, 给沥青面层的施工质量带来许多隐患。前几年通乡油路面层多为5cm左右的半开级配—沥青碎石。譬如某四级公路面层为3cm+2cm沥青碎石;某通乡油路改造工程的面层设计为4cm沥青碎石。由于沥青碎石面层属于半开级配, 不能有效封水, 导致路面水下渗, 基层和路基的强度受到明显的影响, 造成沉陷和纵向裂缝等病害。
1.2.2 设计标准偏低
通乡油路设计标准比较低, 结构层的厚度偏小, 承受的汽车荷载的能力不足, 又没有限制重型车辆驶入的相应设计和限制措施, 施工完成后重型车辆甚至超载车辆在其上任意通行, 成为通乡油路损害不可早期损坏不可忽视的因素。
1.3 路基强度不足带来的影响
通乡油路改造都是在原有路基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整修, 加铺路面结构层。在设计过程中比较粗疏, 没有对原路基的有关指标进行检测, 增加对原有路基的完善设计。原路基都是属于直接利用或只是局部处治, 而原路基在以前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压实机械, 路基都比较松软, 尤其是高填方路基更是如此。而要确保路面的工程质量, 就要对原有路基全部进行换填处治, 代价较高。而另一方面是通乡油路造价低, 资金筹措困难, 这种种因素的存在, 给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
1.4 施工质量的影响
(1) 由于通乡油路设计等级低, 施工机械设备比较落后, 沥青拌和楼的产量不能满足连续施工要求的要求, 摊铺机不能连续作业, 横向接缝增多。横缝施工质量差, 成为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重点部位。
(2) 由于原材料未覆盖而潮湿, 拌和楼烘干筒用煤做燃料, 火力不稳定, 影响石料的加热温度, 致使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偏低;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保温措施不足, 温度下降比较严重;压实机械数量不足, 自重偏低等原因, 致使路面压实度偏低, 严重影响了路面的寿命。
(3) 对透层油、黏层油洒布质量不够重视, 沥青面层与基层, 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联结薄弱, 致使路面早期出现分层脱落和整体推移等路面病害。
2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防治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防治应本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进行, 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材, 加强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 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 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发生。
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切实抓好矿质原材料选材、备料生产和质量检验, 从源头上对原材料备料质量加强管理。从碎石的原材取料档口选择干净新鲜的岩石作为加工碎石的原材料。碎石破碎时, 要求采用三级破碎方式, 一破采用颚式破碎, 二破采用反击式破碎机、三破采用锥式或锤式破碎。振动筛分设备要增加除尘设备, 保证S16规格 (0~3mm) 细集料砂当量满足规范要求, 同时减少扬尘, 满足环保要求。保证分档碎石有较好的颗粒形状和级配, 各项指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建立完备的工地试验室, 充分发挥工地试验的质量控制作用, 通过自检和委托送检等方式把好沥青、矿粉、碎石等原材料的质量关, 杜绝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场。
2.2 优化路基、路面的设计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 因地制宜地对面层沥青混合料类型进行优化设计。应尽量采用密实结构, 分为上下两层分别施工, 既能保证面层强度, 又能确保路面的渗水系数。拌和楼的油石比应按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进行控制。路基、路面一起设计, 增加路基处治的施工费用, 确保路基的施工质量。路基施工完成后, 要进行交工验收, 只有路基评定合格的路段才能进行路面工程的施工。
2.3 加强沥青拌和楼的现场管理
尽量选择功能先进, 生产能力能够满足现场铺筑要求的拌和楼。严格监督拌和楼按监理批准的生产配合比准确配料, 控制好沥青和矿料加热温度、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出料温度, 保证拌和楼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2.4 加强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质量控制
运输车辆装料前, 管理人员要检查车厢, 一定要在清理干净后, 刷一层油水混合液, 以防杂物污染混合料和车底粘料。
由于施工路段较长, 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 一定要减少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损失。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1) 尽量将沥青路面施工安排在气温相对较高的5月至9月份; (2) 采用大吨位的自卸翻斗车进行运输; (3) 对车顶及侧面用棉被进行覆盖保温; (4) 加强运输车辆的车况检查和调配管理。首先要保证车辆的完好, 避免运输途中抛锚。同时加强对司机的监管, 杜绝司机在运输途中随意停车, 耽搁运输时间, 导致混合料温度下降。在出料运输单上填写出料时间, 在现场收料时核对运输时间并检测混合料温度。
2.5 选择配套机械设备
科学、合理地选择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压实设备, 使其相互配套, 设备的数量和组合方式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并通过铺筑试验段检验选用设备及组合方式的适用性。
2.6 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加强沥青路面现场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 保证沥青混合料摊铺均匀、稳定。设置专人监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场温度, 对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沥青混合料都要坚决废弃。充分做好沥青混合料铺筑现场的准备工作, 做到沥青混合料随到随铺, 不耽搁, 不拖延。压路机要紧跟摊铺机, 确保开始碾压时的混合料能够温度达到规范要求。初压采用胶轮, 复压用双钢轮、终压用胶轮。每个压路机都要压够要求遍数, 充分发挥胶轮的揉搓功能, 确保沥青路面的压实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2.7 加强透层油、粘层油质量控制
分别对透层油、黏层油的残留物含量、破乳时间、电荷性质等指标进行检测, 同时要跟踪检测透层油和黏层油洒布量, 确保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增强沥青面层和基层之间, 面层和面层之间联结力, 使路面面层形成一个整体。
2.8
在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增设限制大型车辆和超载车辆通行的设施, 限制超载和重型车辆通行, 延长通乡油路的使用寿命。
3 结语
通乡公路在公路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方便出行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在延伸公路里程的同时, 一定要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通乡公路的质量, 延长通乡公路的使用寿命。这样, 不仅能节约重复建设费用, 还能够使通乡公路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柱塞泵早期损坏的原因 篇5
一、蓄电池早期损坏的原因
1.蓄电池外部有脏污,易形成短路,极柱和连接板腐蚀2.蓄电池线夹头大小不合适,安装过紧过松,拆装时猛打猛撬,使极柱松动或者损坏。3.蓄电池固定不可靠,行驶中造成剧烈震动、冲击,致使封胶开裂,蓄电池外壳、盖破裂,或极柱、连接板断烈等。4.蓄电池在车上或拆下充电时,充电电流过大,造成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加速脱落。5.长时间连续使用起动机,使蓄电池急剧大电流放电,造成极板弯曲,活性物质脱落。6.蓄电池长期在充电不足的情况下放置,使极板硫化,不能复原。7电解液液面低于极板,使露出液面的部分硫化。8.电解液中有杂质(主要是加进了不纯的蒸馏水或在加电解液时使用了铜、铁等金属容器),这些杂质在蓄电池内形成“小电池”,使蓄电池自行放电,加剧早期损坏。
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措施
【柱塞泵早期损坏的原因】推荐阅读:
柱塞泵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09-13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09-11
液压柱塞泵07-04
柱塞泵结构11-01
早期破坏原因10-10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在含硫气井中的应用07-07
探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与应对措施10-01
J-Z系列柱塞式计量泵价格-上海阳光泵业05-17
不等关系的早期05-11
英国早期的国库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