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策略

2024-07-05

反思策略(共12篇)

反思策略 篇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 以自主、合作、探究、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 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 全面的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 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的乐趣。反思当前的阅读教学, 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教师提问、分析多, 学生读书、感悟少;教师牵引灌输多, 学生自主探究少;教师忽略培养, 学生缺乏兴趣;阅读训练不全面。只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精读, 不注重略读和浏览的训练;忽略了朗读和默读习惯的培养。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 是什么呢? (1) 学生学习压力过大, 失去了进行阅读的宽松的时间、心境, 失去了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审美的条件。 (2) 学生的阅读过于功利化,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语文素养的问题。真正的阅读积累应是厚积薄发, 功到自然成的。 (3) 教师缺少具体的指导, 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 阅读思维的情境性, 知识技能的实践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 阅读教学必须达到以下五个要求:

一、要重视创设情境, 激励学生的思维

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 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 激励思维的原则, 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激励学生思维。阅读教学离不开抽象思维, 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有经验的语文教师, 总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想方设法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开启学生思维。

二、要重视突出情感因素

语言是一种工具, 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 以情动人, 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 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 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 褒贬之义, 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

三、要重视联系实际, 激励学生学习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 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 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 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四、要重视教师的口语艺术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 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 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语言应当活泼新颖, 富有情感和魅力, 应当对学生是一种新异的刺激, 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美的熏陶。罗丹说, “在艺术中, 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真的。”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有独特的风格, 善于诱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等等。教师必须重视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 讲究口语艺术, 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以上是对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的探讨, 只要在语文教学中进一步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 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淮安市仇桥镇中心小学)

反思策略 篇2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是体会优化的思想。教学难点是掌握3个饼烙的时候的统筹方法。

反思今天这堂课,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数学课堂结构性强,数学味浓。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我采用“主题式”数学课堂活动的形式,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设计了烙1张饼要多长时间;烙2张明确烙饼规则;烙3张饼体验优化思想;烙4张、5张、6张、7张、8张饼寻找规律。四个活动层层递进,结构性、思考性强,体现出浓浓的数学味。

2、较好地摆正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从情景材料看是一个生活问题,但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却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优化思想。今天我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实际生活中的烙饼与数学中的烙饼是有所不同的,它忽略了一个拿开冷了,重新再烙要多花时间的现实性),从而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与生活是有联系的,数学是源于生活,但数学不完全是生活,数学要高于生活。这里的生活实例是一个原型,目的是建模,体会数学思想与方法。

3、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强,效果好。四个活动,每个活动我都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过程。

新教师主动反思策略 篇3

关键词:新教师;主动反思;策略

一、新幼儿教师应当反思些什么

反思是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行为的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活动。反思既强调原因,同时又强调得到好的结果,更着眼于教学的过程。主动反思的过程是进行教学行为逻辑推理以及批判的过程。具体来说,新幼儿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幼儿是否在教学中得到发展

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促进孩子们在行为上或情绪表现上有积极的变化,要在明确教师让孩子们做什么的基础上,反思孩子们是否能够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以及孩子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不会遇到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问题。例如,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孩子们是否喜欢这段舞蹈,是否能从舞蹈中得到快乐或成长,是否能有效提升孩子们的运动能力等。以上从孩子角度进行的反思可以使孩子们真正掌握教学内容并获得知识或能力上的提高。

2.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得当

以教师发展为指向的反思,主要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有效,是否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是否在恰当的时间对孩子们进行了必要的提示,是否把握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是否能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随机应变。在指向教师教学行为自身的反思中,新教师可以有效形成把握教学时机的能力,有效获得必要的教学技巧,使新教师快速掌握本班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从而有效修正今后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學内容,创设学生较为接受的学习环境,使新教师能在科学的心理学、教育学和专业知识的指导下尽快提高教学能力。

3.指向教学改革的反思

新幼儿教师既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又是新教育改革理论的践行者,新幼儿教师要在新幼儿教育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要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工作之初就要着眼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不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充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遵循了《纲要》中的理念,从而使自己在理论修养和教学能力上尽快完善自己,有效修正自己的不当教学行为,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新幼儿教师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新幼儿教师往往有积极的上进心,对工作充满热情,也具备了开展教学反思的良好意识,但是在具体教学反思中还存在着理论方法上和反思内容上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反思理论引导

理论观念是否先进直接决定了新教师反思的成败。由于新教师刚刚走上教学岗位,还过于关注教材和教学指导用书,对前沿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涉猎较少,导致新教师在理论视野上受到限制,新教师往往在反思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使充分认识到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也不能找到好的科学的理论方法有效改变自己教学行为的实际,不能将教学现象和初步获得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限制新教师教学反思的成果。

2.教学反思内容相对肤浅

由于新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由个人进行,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羞于向老教师和其他新教师共同探讨,致使新教师的教学反思很大程度上局限在了个人思维水平上,个人的教学反思往往集中在教学现象上,而不是集中在科学的教育理论上。还有的教师在反思中一味地追求新教学名词,没有考虑前沿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从而错误地诱导了新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有的教师对幼儿教学理论的理解有片面性,有的过于依赖心理学,有的过于依赖教育学,还有的只从专业技能角度进行反思,使新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耽误了新教师的全面发展。

三、新教师教学反思应当采用的策略

促进新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可以有效快速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切实补齐新教师的教育短板,使新教师有效科学地吸取教学经验,促进新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1.从孩子的行为变化出发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既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要关注孩子们的行为及思想变化,重点是在孩子的变化中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只有做到关注孩子们的行为和思想变化,才能不凭主观臆断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才能检验自己的反思结果是否正确,才能促进教师在反思中获得有效的提升。新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孩子行为的观察最直观地确定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

2.形成开放的反思系统

教师的教学反思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全体教师都应当共同参与的必要教学考研活动。因此,新教师应当在老教师的不断帮助下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新教师应当将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和反思结果积极地向老教师请教,与其他新教师一同分享,这样既可以使自己开阔视野,又可以获得他人的指导,从而使自己的反思快速形成有效的可以指导教学行为的科学成果。

教学反思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成长,可以快速积累新教师的教学经验,新教师应当在先进教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老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有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赵智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

反思性阅读的实施策略 篇4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能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性阅读能力, 关系到能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么如何通过反思性阅读来促进有效课堂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感受, 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巧设疑问点拨中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 学习的本质是学会学习, 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就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 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 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孟子说:“引而不发, 跃如也。”孟老夫子主张把弓拉开, 但不匆忙地把搭在弦上的箭放出去, 而只是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但是我们主张, 学习不但要“引”, 而且要“发”, 诱之以思, 引而发之。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种艺术。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是语文反思性阅读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故教师备课时, 要精心钻研教材, 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发散学生思维, 以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 老师就可以在孔乙己的名字上设置悬念,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原型是谁?在日常生活中真有孔乙己这样的人吗?“孔乙己”三字有何深刻含义?通过饶有兴趣的探究, 学生大都会意识到孔乙己这个可有可无的苦命人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还有的学生甚至惊喜地发现, “孔乙己”三字影射了“孔仲尼 (孔子) ”, “乙”和“仲”, 都是第二的意思, “己”与“你” (尼) 谐音相对……这样, 学生对《孔乙己》这篇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一定会有一个更新的认识。在教完小说《孔乙己》后, 我让学生发挥想象, 补写故事情节:孔乙己死时情况。这可以说是学生在把握了社会环境对人物形象、性格形成的作用与反作用后, 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 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种迁移训练, 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 引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 我先帮助学生领会“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送土石”之艰辛, 体会“移山”之不易。再紧扣愚公与智叟的对话, 来领会这两个人物形象, 突现愚公精神。在帮助学生疏通文章的基础上, 教师紧扣“甚也, 汝之不惠”一句设问, 以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愚公真的很“愚”吗?智叟真的就很“智”吗?学生陷入思考, 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愚, 智叟智。看到学生的激情高涨, 我来个顺水推舟, 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 展开一场现场辩论会:

正方:“愚公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他就是要解决交通不便的困难。而且他对移山所带来的好处也心中有数:‘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面对妻子的献疑‘且焉置土石’, 愚公则是成竹在胸‘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反方:“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 那只能说是愚公的一厢情愿。因为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高万仞’, 仅凭年近九十的愚公和落后的挖山、运输工具, 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把山移走。这难道能说是‘明智’的表现吗?”

正方:“尽管太行、王屋二山非常之高大, 但是我们的愚公早已看到困难所在和解决困难的办法。我愚公年老了, 还有后来人, ‘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 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只要挖山不止, 就能实现目标。”

反方:“你愚公年老体衰, 怎么就这样头撞南墙不回头?与其这样受挖山之苦, 还不如移居它地。能说愚公不愚吗?”

正方:“这是一种逃避困难的行为, 不是我们愚公的本色, 更何况智叟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 只看到自然条件的不可改变, 没有看到子孙的力量, 人的力量, 用的是静止的眼光来看问题, 而我们的愚公却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 充满信心, 勇于正视困难。这是你智叟所具有的品质吗?”

这样通过层层设疑, 层层铺垫, 使学生思维处于发散状态, 教师启发在节骨眼上, 学生就不难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文字描写, 看到作者所要表述的文章的主旨, 认识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勇于正视困难, 人定胜天”的主题思想。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永远只是由问题开始的, 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巧妙的提问和点拨, 启发学生反思性阅读, 推动新课的逐步展开, 因此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在自主探究中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语文新大纲提出, 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理解, 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了主体对知识客体的选择、分析和批判。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没有真正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建构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 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 自我检查, 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的。语文阅读在自主探究中反思, 能够培养学生从有意识的提出问题到形成无意识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从而拓宽思维的空间。

在学习七年级语文 (上) 《春》时, 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为什么红的排在前面?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主探究, 学生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一句“桃树、杏树、李树”顺序安排的, 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探索, 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在对文本品味赏析中反思

语文教学要以文本为依托, 文本所选课文大多是精选的语言运用的典范, 古人对于经典作品有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法, 今人有“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可惜”的论述。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好的结构写法等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品评赏析, 在品赏过程中, 进行阅读反思, 在知道文章写什么的基础上, 反思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用“增、删、调、换”的方法, 在积累词汇、探求字词的内蕴中, 感悟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传神;用“比较、推敲、揣摩”的方式加深体验, 感悟语言表达的方法规律, 更好地提高阅读质量,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走向学习语言的更广阔天地。

例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第22自然段, 写“我”赖床、爸爸打“我”的内容。让学生阅读思考、品味, 学生从“一把把我拖起来”的“拖”, “抄起鸡毛掸子”的“抄”, “藤鞭子一抡”中的“抡”和拟声词“咻咻”明白爸爸管教我毫不留情, 突出了爸爸对我很严厉。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品读, 接着再次引导学生阅读反思, 品评赏析这段的一个细节。

师:你还能从“爸爸左看右看, 结果从桌子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着拿”这句话里读出什么?

生1:从“左看右看”, 我读出“爸爸”在寻找东西打“我”。

生2:爸爸没有随便拿东西打“我”。

生3:爸爸在寻找能打疼“我”又不会打坏“我”的东西, 可以看出爸爸的细心和对“我”是既严厉又疼爱的。

通过抓住关键词品味赏析, 学生不仅感受到爸爸对孩子要求的严格, 同时还看出他是个慈爱的爸爸。

当然, 还可以采用评注或写读后感的方式,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 或圈点勾画, 或诠释疑难, 或探幽发微, 根据文本随感而发, 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如在学习《海燕》之后, 我安排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验。有位平时不大说话的学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今天老师在课上提了个问题:对照自己, 想想在你身上具有海燕的哪些精神品质?本来我打算举手说, 自己跟海燕一样坚强。但是, 我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胆小。曾经多少次, 在我成绩单上写着:“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但是谁又知道我是这么胆小;曾经多少次, 朋友面前说到“你真勇敢、乐观”, 谁又知道在多少个黑夜里, 我在那里流泪、哭泣。那些都是装着的, 强忍着的, 只是我无法选择, 不得不勇敢。我相信某一天, 我会将这种强忍改为自然。做生命里那一只踏惊涛、搏急浪, 让岁月在搏击中无限延长的海燕。

我想这就是引导自主学习,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海燕对话、与自我对话, 深入体验文章的艺术形象、思想情感、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这样的学习才是深入学生灵魂深处、才是刻骨铭心、才是终身受益的。

有人说:“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 而是读者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 你对文本的品味赏析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 你对文本的品味赏析就有多远。因此, 在文本品味赏析中反思, 可以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拓宽精神境界, 提高审美志趣, 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质量。

替换教师教学反思策略 篇5

1.素材服务于策略。诚然,在解决本课所呈现的数学问题时,替换并不是唯一的策略,学生还可以用假设的策略、列方程的方法等等。但是,如何让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理解替换的策略?这就需要教者树立“素材服务于策略”的意识。因此,本课在选择教学素材时,依据教材提供的题材并进行了适当的加工与整合,旨在不把解决某一些问题作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这一类素材让学生体验替换这一策略是有用的。例如教材中例题主要教学倍数关系的替换,“试一试”教学相差关系的替换。教者以“素材服务于策略”为出发点,将例题做了丰富性处理,即教学倍数关系替换后,通过不断改变替换依据(即条件②),自然过渡到相差关系替换,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替换策略的数学内涵。

2.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替换策略的形成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课始的天平图推理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经验中关于替换的经历,为理解替换策略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在例题教学时,通过自主探索—-回顾反思—-变式训练—对比概括等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画图、叙述、推想、验证、比较、概括等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完整地经历了替换策略的形成过程。尤其在学生经历了替换的具体过程之后,让学生及时回顾与反思,着力思考“为什么要替换”“替换的依据是什么”“替换前后数量关系有何变化”等问题,在反刍中逐步建构替换的数学模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学生经历了两种类型的替换之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初步明白:倍数关系替换的结果总量不变,而相差关系替换的结果总量变了;倍数关系替换时,杯子的总数变了,而相差关系替换时,杯子的总数不变。

3.体验策略的价值。替换作为策略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在例题教学时,教者没有任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列方程、假设法等)解决问题,而是直接提出“怎样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列式计算、检验结果之后,教者也并没有结束例题教学,而是组织学生反思和比较,使学生初步归纳出替换策略的好处一把两种量与总量之间的复杂数量关系转化为一种量与总量之间的简单数量关系。在这之后的变式练习和巩固应用中,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或之后,不断体验到替换策略的优势——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幼儿反思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篇6

【摘要】反思能力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品质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幼儿的学习和个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教育者要全面认识反思能力的内涵,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指导,帮助幼儿养成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反思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2

近年来“学习品质”因其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被大家重新认识,作为学习品质重要组成部分的反思能力也引起大家的重视。“反思能力”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我监控和自我凋节的重要技能,是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一。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列举的“学习品质”关键词中,反思是最主要的关键词之一。在现实中幼儿反思能力仍有待提高,幼儿反思能力培养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忽视了对幼儿反思能力的培养。第二,老师自己缺乏反思意识,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第三,教师对反思能力的内涵认识不清,不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培养。因此,首先应当澄清反思的基本含义。

一、反思能力的基本内涵

心理学者将反思称之为元认知。人们通过元认知把自己的行为/思维等置于自我监督和控制之下,进而控制其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原定计划进行。反思主要是指通过对先前的经验进行思考,有所发现、创造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反省、内省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想法及行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批判思维的过程,是辩证思维的一种体现。反思能力是反思者进行反思活动时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和条件,是学习主体自觉地对自身及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调节自己学习的过程的能力。反思能力在儿童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幼儿反思能力的基本策略

1、激发幼儿反思的内部动机

(1)教师直接运用语言对儿童的反思行为进行积极反馈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当教师针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正强化时,可以增加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当儿童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某种反思意识和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地做出鼓励、评价、启示,给儿童以正强化,使儿童了解到自己表现出来的反思行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学习品质和能力,以此来激发儿童进行反思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反思行为的出现频率。

(2)提高反思效果,激发幼儿反思的内部动机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动机的激励和维持之下进行的,动机又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和求知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而且是一种高级的成长性需要。当人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并体验到一种“对自我成长的满足感”时,人们会更积极的投入到后续学习活动中,即转变为推动个体学习的内部学习动机。这种追求成功和 “高峰体验”的需要并不因一次满足而结束,而是会形成一个“我需求,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的良性循环,不仅使儿童获得了主观上的愉悦和满足,更促进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2、直接教给反思方法

学前阶段幼儿反思能力发展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反思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引导幼儿形成反思的习惯,将反思的方法交给儿童,以提高他们的反思意识,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1)教师帮助幼儿将现实情境与以往学习经验联系起来

反思能力行为标准中提到,幼儿应对一些有趣的事或想法表现出较长时间的记忆,能够对发生过的事情进行描述、再现或演绎,并能够明确自己是在先前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学习,将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能联系以往经验并从中寻找解决途径。教师应当认识到幼儿反思能力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时,教师要从帮助儿童建立现实情境与以往经验的联系开始,使儿童认识到以往学习的知识是可以用来解决新问题的。

(2)自我总结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反思评价的环节,让幼儿自己归纳学习方法、策略,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反思,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自己针对前面学习环节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梳理知识并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支架作用。首先,教师要建立自我总结的习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儿童中出现了不同思路,不同角度的创意时,抓住时机进行总结。第二,教师要运用概念将策略、方法总结出来并教给儿童。儿童要引导或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就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思維有所认识。因此,教师用精确、精炼的语言将有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不仅能够帮助儿童完善知识结构,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认识自己的心灵世界。

(3)自我提问和自我评价意识

自我评价是幼儿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判与分析的一种自我审视行为,是教学中最主要最经常的一种评价方式。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幼儿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效果。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提问意识是紧密联系的,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提问的过程。例如我们在歌唱活动中会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而评价是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实现的,我现在会不会唱这首歌?会了!我唱的好不好?好!好在哪里?不好!哪里不好?怎么办?如果不会!我要怎么办?受限于各种因素,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都还有待发展,需要由教师的外部提问方式逐步过渡到幼儿的自我评价、自我提问。教师也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儿童,让他们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寻找解决策略。

3、留出反思时间

心理学的研究显示,每次活动之后不应立即呈现本次活动的增补反馈,并且应当由学习者决定合适呈现结果的知识。因此,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留出一定的反思时间,要学会“等待”。儿童年龄较小,思维的流畅性和速度方面会有所欠缺,教师提出问题后,他们不能很迅速的进行总结、回答。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的等待,给他们反思的机会和时间。而当诱饵需要教师的帮助或反馈时,也应该又有而决定何时给予适宜形式的帮助。

培养幼儿反思能力是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从点滴入手,既要激发幼儿反思的内部动机,又要给予幼儿反思的机会,同时还要交给幼儿反思的方法和策略。最后教师要将自身反思能力提高与培养幼儿反思能力结合起来,只有具有反思能力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反思能力的孩子。

参考文献:

[1] 张晖.对幼儿游戏评价的反思.早期教育, 2003,(12):17

[2] 谭慧.教师运用游戏与评价发展幼儿反思能力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 2014,(1):13-14

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策略 篇7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 笔者有意识地对生物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回顾以及学生评价这四个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尝试, 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分述如下:

一、教学理念反思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我们进行教育或教学反思的时候, 不仅要对我们采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育或教学行为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 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 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为了分数?即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反思?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只有这样, 教师的反思, 才能促使自己的观念不断更新与发展。

二、课堂模式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 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

怎样利用课程资源?课堂要实现目标需要哪些资源?课程目标与资源方面怎样架设桥梁才能更好地达成效果?如案例Ⅱ怎样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可用学校及社区图书馆等拓展学生的视野, 走出课堂, 走向实际生活, 从而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反思课堂设计模式就成为教学行为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 对象分析: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无差异? (3) 教学顺序:包括环节、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 (4) 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与反馈策略 (5) 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三、课后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 其实有许多值得教师回味的地方,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笔者常常从课堂的亮点这个角度去加以反思。

总结精彩发扬光大, 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之处。如:有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教师信手拈来, 成功地运用了某种十分称心的教学方法;有时教师灵机一动, 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先设计的目标, 引起了学生异乎寻常的共鸣;有时课堂教学中的某一应变措施特别得当;有时开展“双边”活动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时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渗透;有时备课时未曾考虑到, 而在课堂上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等等。这些都是授课者应该及时总结的内容。

四、学生评价反思

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后, 对活动成果或学习效果给予评定, 给予一个认同, 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及自信心。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发展性评价, 即使用激励的方式, 从多方面、多层次地让学生获得恰当的评价, 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由于教师在主客观及凭自己的经验、阅历及喜好, 在评定学生方面会有一些偏差, 那么我们反思时应从哪些方面去寻找自己的失误点, 及时调整自己?

化学教育中反思策略的运用 篇8

一、化学教学的现状

首先, 以知识为核心的外显或内隐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依然存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重智轻能、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造就了“多识”的仓库型人才, 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创造性”。课堂上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方式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偏重于知识掌握, 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的探究潜能消磨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中。其次, 重结果、轻过程。课堂上重视的是将知识的结论传授给学生, 很少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及知识用于何处。教学评价追求的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结论性知识, 甚至强调现成的唯一的标准答案, 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后, 重知识掌握, 轻非智力因素培养。心理研究表明, 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综合效应性, 在个体实际的探究活动中, 其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发挥综合性作用。由于课堂教学偏重以教科书为主的知识掌握, 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 造成了部分学生兴趣爱好狭窄, 情感脆弱, 学习欲望减退, 意志品质下降。

二、反思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由于化学学习对象的复杂性, 化学学习活动的探索性, 化学语言的严谨性与特殊性, 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化学活动的本质, 必须要经过多次地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 即只有坚持反思性化学学习, 才可以洞察化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1. 有利于促进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 并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中心, 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而反思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 包括学生的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反应, 是建立在对化学内在学习动机上的主动的积极的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学习自律者。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

化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与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能力受思维品质的制约, 提高学生的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学生如果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化学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并且运用多种技能和思维方法, 久而久之, 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 独立思考的习惯, 并在思考中使学生洞察力、判断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独创性和广泛性。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 对化学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的能力, 它是以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为基础, 并在认知过程的评价、调控和调节中显示出来。元认知理论深化并拓展了反思的观念, 不仅使反思的内涵与步骤等更清晰、更容易把握, 而且使反思由过去单纯的心理现象变成一种实践行为, 直接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在化学学习中, 反思是发现和创造的源泉。在反思过程中, 元认知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而且通过反思可以使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得到补充、丰富和提高。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 是提高学生化学元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影响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因素

1. 学生的认知方式。

所谓认知方式, 就是个体在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积极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 它是一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受到偏爱的和习惯化了的态度和风格。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外在材料的不断理解, 由开始的被动式接受, 引起自我冲突, 经过过滤选择, 融恰关系, 最后形成一定的自主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的与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 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及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等。能否进行有效的反思学习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必然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进行自我反思的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反思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能力, 他们常常能及时发现学习的效率与成功的可能性, 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制定计划, 进一步实现自我的发展。反之, 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遇到挫折和失败时, 不能有效地反馈自己的学习效率, 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学习的过程和选择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策略, 而是将失败的原因归为能力不足, 怀疑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2. 教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从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现状与教师条件的实际出发, 实际实施教学时所采用的具有通用性的和普遍意义的标准的教学形式或策略。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传授知识准确性高, 课堂容量大等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以传授正确的知识为主, 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忽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开发, 以大题量的训练取代对解题过程的分析、思考, 并且几乎全部包揽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 致使学生只能用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态度进行解题, 这就让学生失去了亲自尝试、亲自体验的机会, 导致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

3. 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师如果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和反思技能, 那么他对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经常反思的教师会给学生起榜样作用。身教重于言教, 一个经常反思的教师会影响学生反思意识的形成, 在上课、个别辅导以及与学生谈心等过程中, 如果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一个谦虚、平易近人、不断反思的人, 那么潜移默化会影响到学生的为人以及对反思的接受程度, 使学生体会到反思的常态。

四、提高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化学教师个体反思是进行其他一切反思的基础。因此, 不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 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很难有质的提高。

1. 注重理论学习, 提高教学反思的意识。

教师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意识, 学习教育理论非常必要。因为教学实践是一个不断做出决策, 不断予以调整改进的过程。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学反思, 只能处于浅层次和低水平的模仿、重复阶段, 难以有深入的提高和实质性的飞跃。

2. 进行课堂教学录音, 再现教学过程。

借助课堂录音, 教师可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作出确切的估计, 多少时间用于自己讲授, 多少时间用于学生发言, 多少时间用于引导学生, 多少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反思和实践;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精炼、生动, 语音是否抑扬顿挫;可以知道自己是如何对待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可以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分析自己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是否恰当, 教学策略运用得是否合理等等, 促使教师从更高层次反思自己的教学,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水平。

3. 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指导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学生反思意识的形成, 反思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大有可为。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机会,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创设合理问题情境, 逐步地、长期持久地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习惯, 引领学生从不同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引领学生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善于在学习中质疑;引领学生进一步检查审题是否谨慎, 指向、目标是否正确, 有没有忽略特殊情况、忽视隐含条件, 思维是否简捷, 从而总结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能技巧以及经验, 弥补不足, 优化自己的化学认知结构, 真正领悟化学思想、方法, 体会理性思维的魅力, 激活自己的智慧, 获得成功的体验。

4. 通过学习过程的反思指导深化反思性学习。

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包括学习目标的反思、学习资源的反思、学习内容的反思、学习方法的反思、自我评价的反思等。通过对某节课或某一阶段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的反思, 学生获得成功经验的反思或不成功原因的反思, 将其中的成功经验内化, 制定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习资源除课本外, 还包括网络资源、课外图书、同学间的交流、教师交流等等。通过学习资源的反思确立自己应该充分利用哪些资源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5. 利用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反思。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实验教学不仅是提供直观素材的手段, 也是培养各种技能的手段, 学生通过实验, 在体验通过实验获取知识和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同时, 也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养成。在实验教学中, 检验、反思与调整是实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一环。而在实验探究教学中, 教师将学生真正置于问题情境中, 使他们在实施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遇到障碍时能够更加积极地独立思考, 调整思路, 保证实验问题的顺利解决, 从而提高反省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裴新宁主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Richard D.Parsons、Kimberlee S.Brown著.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郑丹丹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浅论政治教学反思的策略 篇9

新课改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教学反思, 我们不断探究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以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的真谛在于我们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 善于突破自己、最终超越自我, 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我们反思的最终目的就是“整改”, 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分析, 找出问题的症结, 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 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既包括对教师“教”也包括对学生“学”的反思。当然教学反思是一种手段, 每每反思后我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发现问题就深思熟虑、细细斟酌, 形成经验后把它们归纳总结升华。这种过程, 每经历一次, 自己就会有不小的收获。下面就教学反思的对策和策略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教学前设计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 教师大多仅仅关注教学后的反思, 忽视或不作教学前的反思。其实, 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 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 更是教师关注学生, 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我们在备课时要深入思考, 要用好教材, 要用审慎的思维和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和选择教材, 即吃透教材, 尊重教材, 又要超越教材。如何用好教材———是进行“教学前反思”的重要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时, 可自我提问。另一方面, 根据“生本”思想, 还要反思:学生已经有了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根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 我们怎样才能设计出让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我们如何处理。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 教学内容及方法将会更适合学生,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 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

二、教学中验证反思

由于政治学科的特点, 要求识记和理解的知识很多, 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授新课前, 总是请2~3名同学来带领全班同学回忆和归纳已学的知识。要求是“脱书”, 总有一些同学不能做到“脱书”时就会有一小小的惩罚, 使得课堂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一潭死水。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林。”李政道也认为“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力”。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未来之星, 顺应幼儿教育的需要, 大批有创造力的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

我们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 对症下药。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它的遗憾就在于老师在教学中有时还不能灵活驾驭和处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所引发的“节外生枝”。所以说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 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优化。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 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 让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教学中的反思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整个过程, 彼此对话, 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我们在备课时, 会预设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 希望课堂上学生能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行走。但在实际教学中, 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种种不确定因素使我们常常会遇到节外生枝的“麻烦”。这时, 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 如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参与的热情, 师生或生生的互动, 及时利用课堂上的资源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进程, 因势利导, 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 确保教学过程的生成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有效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充分而深刻的反思, 可以帮助教师累积教学现场的机智和智慧。善于反思、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 把这些“突发事件”生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进行利用, 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改变以往故步自封、千人一面的课堂面貌, 使“四十分钟”的课堂产生生生不息的活力。

三、教学后及时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是指在行动结束后有批判地进行反思,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的高度。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 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当堂课上还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 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处理的方式方法对日后的教学有何借鉴意义等等, 这些可以使我们不仅能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 发现问题, 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且可以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 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提升理论水平。

十多年的课堂实践, 我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 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我们政治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科研, 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 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 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因为反思, 能让我们拒绝平庸;因为反思, 可以使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也只有反思, 才能使我们吐故纳新。反思, 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升华。若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们不能一味重复第一次教学, 而是在以后的尝试中变化、改进, 强化教学反思。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必能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收获教学科研的累累硕果。

(苏州大学思想政治专业教育硕士, 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1]杜卫.现代美育学导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 992.

[2]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小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篇10

一、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中, 教师喜欢把问题揉碎了, 讲深讲透, 使学生不动脑筋就能听明白, 这实际上是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形成思维的惰性, 他们不需要想什么, 也想不出什么.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 创设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并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例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 教师上课伊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物品, 与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摸摸这些物体, 并把你的感觉告诉小伙伴, 同时也听听你的小伙伴的感觉好吗?

四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师:想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共享吗?

在这种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中, 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感觉, 所以汇报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

二、在反馈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过程是一个情感与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不仅要有智力加工, 而且要有情感因素支持, 因而有无反思的动机非常重要.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 以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了长方体的计算公式, 但教师并没有就此结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想象操作, 通过反馈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师:我们的教室长8米, 宽7米, 高3米, 看到这三个数字, 你想到了什么?

生1:长8米, 那么沿着墙壁可以摆8个一立方米的箱子, 宽7米, 就可以摆7个.

师:那接下来的情景谁来描述?

生2:这样底层就一共用去56个箱子, 堆3层, 也就把教室的空间都堆满了, 一共需要168个箱子, 也就是168立方米.

师:通过刚才我们交流, 谁能想到长方体还有一个体积表达公式是怎样的?

生3: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师:谁能结合刚才摆箱子的过程说说怎样理解这个公式?

生4:底面积就代表了铺最底下一层要多少箱子, 高就代表要铺几层.

教学反馈理论告诉我们, 反馈交流要实现“智慧共享”, 一方面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 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因此, 教师有必要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巧设情境, 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学习习惯, 以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三、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 反思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 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让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这样说, 没有学生的反思就难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在探索过程中, 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例如, 有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 首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想想看怎么分能够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盒中选出两个三角形, 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三角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结合刚才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探索, 猜猜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出示一个锐角三角形, 让学生用刚才自己猜想的方法来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当学生经历、体验了不同的探索方案后, 再引导学生反思:在刚才的探索中, 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这种思考方法对自己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发?从这些不同的侧面, 多角度地思考体会探索的方法、策略, 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 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

四、在错误解决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可以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鼓励学生多角度审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让错误成为有效的学习资源, 通过分析推理, 提高反思能力.

例如四年级有道应用题:“小明和小华共有30张邮票, 如果小明给小华2张邮票后两人的邮票张数就一样多了, 小华原有多少张邮票?”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 能真正理解并作出正确解答的并不多.有的学生解答为 (30-2) ÷2, 我把这个错误的答案抛给学生, 让他们分析:“30-2”求到的是什么?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回答:“这不是小华原有邮票张数的两倍, 它只是比原来两人一共的邮票少了2张, 还应该再减去2.正确的列式应该是 (30-2-2) ÷2或者是 (30-2×2) ÷2”, 学生从错误的算式中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 反思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反思——提升生物教学的策略 篇11

一、对教学反思的理性认识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些所产生的结果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和“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要成为研究者。9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一个公式: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职业发展。该公式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二、落实反思

1.对教育理念的反思

有学者认为,“所谓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也就是说,当我们进行教育或教学反思的时候,不仅要对我们采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育或教学行为的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即思考一下我们原来的观念正确否,全面否,可行否。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不断更新、发展。

2.对课堂设计模式的反思

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会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课堂效果才有可预见性。

(1)反思成功性。总结精彩发扬光大,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之处。如:有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教师信手拈来,成功地运用了某种十分称心的教学方法;有时开展“双边”活动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时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渗透;有时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地课堂上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这些都是授课者应该及时总结的内容。

(2)反思失误点。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有不尽如意的地方。本人以为反思课堂失误点,是能很好地提升课堂效率的前提,只有认真反思认识到不足,进行积极反思,同时不断整改并与同行切磋,一定能不断引领教师走向成熟,课堂的形式不拘泥于某种模式,要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灵活地展开,定有最佳的配备模式来达成一定的目标,也就是说课堂形式多种多样。

(3)反思评价。到底要体现和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能力的培养是注重活动过程的评价呢?还是注重结果的正确性;如果学生参与及过程重于结果的表现,则怎样才能设计更有效的控制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程度差异不同的学生,面对有结论差异和学历差异的小组学生怎样评定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评定怎样鼓励有特长、有创新的学生呢?

反思往往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教师及时加以捕捉,并加以深化,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定要勤于动笔、动脑、“强迫”自己多提出几个“为什么”,强化学习——批判精神,及时形成书面材料,及时总结提炼反思的成果,通过交流促进提高。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风尚。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中学)

幼儿语言活动教学策略及反思 篇12

一、通过多媒体让幼儿学会倾听, 从中发现有 价值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设备的不断更新, 我园已经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 这套系统附带的软件资源, 教师上课时可以随时调出, 供幼儿欣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为了培养幼儿学会倾听的习惯, 笔者利用现代教育装备资源, 科学呈现信息, 取得了很好的教育实效。

例如:在讲解《雪地里的小画家》时, 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相关动画视频, 幼儿很想知道故事里要讲什么内容。在讲完故事后, 教师可进行问题设置:“故事中有哪些主人翁, 为什么说他们都是小画家呢?”这样做可以训练幼儿集中注意力, 保证活动质量。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让幼儿通过欣赏视频和倾听故事, 说出自己的所悟所感, 有效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 落实幼儿主体地位。

二、让幼儿感受图书馆环境, 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素养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尽量减少缺乏能力培养的书面作业, 要留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走进图书馆, 让幼儿有精力去阅读, 使幼儿在阅读中拓宽知识面, 丰富知识信息。如通过图情课的学习, 幼儿了解了图书馆的功能和布局, 学会了图书资源的检索和借阅的技巧, 学会了如何向他人推荐优秀书目。同时, 教师也应适时推荐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目。

例如:《狄克和猫》《我会打扫卫生》《蛇女》等对幼儿来说, 都是阅读书目的首选。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阅读, 之后再进行交换阅读。当每个幼儿把这几本书都阅读之后, 教师组织一次交流会, 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应为幼儿创设和营造书香氛围, 让幼儿感受到图书馆的浓厚氛围, 引导幼儿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广泛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

三、让幼儿学会在全体中阅读, 提高幼儿合作 学习能力

在语言活动中, 由于幼儿的个体异性, 导致幼儿的阅读参与程度不同。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 可充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刺激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提高幼儿阅读的参与度, 让幼儿学会在全体中阅读, 提高幼儿合作学习能力, 全面提高幼儿的阅读素养。

例如:在学习《祖国妈妈我爱你》时, 笔者让幼儿课前进行网络阅读, 了解我国各地的名胜古迹、经济发展、历史文明与社会进步等信息, 从而使幼儿深刻理解我们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开展活动时, 教师让幼儿尽情表达自己的感想, 说出自己的体会, 结合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 谈一下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让幼儿学会表达, 以质疑引发幼儿的参与 兴趣

语言是思维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 是增进彼此共识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 在语言活动中, 要及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不仅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还要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 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 大家一起探索, 以质疑引发参与兴趣。

例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看图说话时, 采用了让幼儿说故事的形式开展活动。上课时, 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只不过动画片里没有声音, 让幼儿配上旁白, 鼓励幼儿说出故事里的主人翁和故事大意, 同时鼓励其他幼儿质疑, 共同探讨故事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 以质疑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综合提升幼儿的阅读品位。

五、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幼 儿自主阅读能力

让阅读成为幼儿生活的一种习惯, 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是幼儿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幼儿的阅读实践。幼儿通过阅读, 在主动思考中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从而受到启迪, 培养了阅读习惯, 提高了自主阅读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计算机或者平板电脑, 很多家长的手机都开通了上网功能,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问世, 使手机上网就在弹指一挥间, 幼儿可以便捷地查询相关信息, 也可以在电脑上或者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比如在新浪读书网、腾讯读书网、文学网等很多优秀的网站上阅读优质图书资源, 丰富幼儿的阅读量, 这些都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

六、网络阅读还需教师关注幼儿课后活动情况

当前盛行网络阅读, 教师要关注幼儿课后的活动情况, 课堂阅读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语言活动的结束, 教师还要关注幼儿课后的活动动态, 对幼儿的阅读心得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 在网上进行评价分析。同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 构思下一次活动的阅读内容。让幼儿实实在在参与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当中, 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七、结束语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要带领幼儿享受阅读的快乐, 感悟语言的魅力。今后的幼儿语言活动道路上, 我们要加大探索力度, 革新教育理念,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以幼儿为主体, 充分调动幼儿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使之主动参与阅读的过程, 才能使幼儿的语言功能日趋完善, 幼儿才能享受阅读的快乐, 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续胜华.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J].新课程 (上) , 2012 (6) :122.

上一篇:桥梁加固加宽技术下一篇:400米跨栏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