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生的进一步优化论文

2024-05-09

优秀生的进一步优化论文(通用10篇)

优秀生的进一步优化论文 篇1

摘要: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资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关系,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简政放权,减少对用人主体和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要打破部门、区域、学科、机构、阶层之间的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

关键词:人力资源,市场导向,简政放权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政色彩还比较浓,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必须坚持市场导向,依据市场标准评价、使用和激励人力资源,破解目前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问题,为人力资源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

一、突出市场导向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仍然普遍存在着违背价值规律导致低效和浪费的现象,而其背后的原因,是政府仍对用人主体存在较为普遍的过度干预情况,经常导致市场扭曲,或者政府作为失效。所以,必须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人力资源的评价、激励、流动、培养等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而不是政府。要把评价权、定价权、用人权、流动权、培养权、成果转化权等真正放到市场主体手中,让市场说了算。政府的作用就是在尊重人力资源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公平竞争,提供公共服务,弥补市场失灵。

政府要尽可能地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提高人力资源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健全人力资源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力资源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使人力资源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让人力资源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要消除政府有关部门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让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优胜劣汰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不该管的不要管,管不了的和管不好的也不要管,凡是市场运行主体自己可以决策和实施的都不要管,凡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没有管过而“体制外”能够有效运转的,政府不仅不要管,而且在体制内也要逐步放开不管。一句话,凡是微观的人力资源活动领域都应该交给用人主体自主运转,政府原则上都应该退出。

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主题,当前的政策设计与人力资源期望还有差距。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作用,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力资源评价制度。对不同领域的人力资源评价,只有通过科学共同体、专业共同体、职业共同体的“同行评议”或市场反响的“用户评价”才能说得清楚,其中体现着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决定性,“让人力资源评价人力资源,让专家评价人力资源,让东家评价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发展是多样性的,不是定制式的,对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人力资源评价标准也不同。“标准”是分层、分类、多元、专业的,所以“标准”要来自行业、市场和社会,而不是来自政府、上级和领导。此外,针对人力资源考评“勤翻盖子”的问题,要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力资源考评周期,遵循科研创新规律和创新人力资源成长规律。要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推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解决好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的分配问题,处理好国家与单位、单位与发明人、权利主体与广大社会公众之间的平衡关系,使创新人才创新有所得。

二、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与市场在人力资源管理权限边界的确定和分割上,市场虽然不完全是被动的,但主动权主要还是在政府方面。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变革政府的所作所为,限制政府的权限,调整政府的管理方式,控制政府有关部门拓展管理边界的冲动,使政府在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更好发挥作用。政府要加快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从根本上解决以往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大幅度减少政府对人力资源资源的直接配置,将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定位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操盘宏观调控体系;二是间接调节市场配置体系。前者政府要强化职能,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科学预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建立人力资源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机制,加快转变人力资源发展方式,对人力资源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推动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人力资源安全,加强和优化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等。后者政府要转化职能,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力资源成长规律,积极稳妥地培育和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突出市场导向,推动人力资源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激发各类人力资源的创造活力和各类用人主体的用人活力,保障人力资源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

大幅度减少政府对人力资源资源的直接配置,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限制政府作用的发挥,而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力资源成长规律,紧紧围绕使市场在人力资源资源配置中所起决定性作用深化人力资源发展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动人力资源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和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三、完善人力资源市场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各种经济要素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而其中以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最为重要。要打破部门、区域、学科、机构、阶层之间的壁垒,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与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等创新要素互联互通、配套支持和开放协作,推动人力资源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贯通。要以流动的方式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人力资源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为此要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促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各方面人力资源顺畅流动,提高人力资源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在流动中要特别重视鼓励和引导人力资源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还要以人力资源柔性流动的方式鼓励人力资源创新创业,推动人力资源离岗创业和在岗兼职,打通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人力资源流动的渠道,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方式使人力资源在合作过程中达到流动效果。

有序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源价值增值和有效配置的重要途径。当前,人力资源被单位、部门“捆绑”的现象依然存在。人力资源名义上拥有自主选择权、流动权,实际上很难按照个人意愿和专长选择工作岗位。制约人力资源流动的主要因素包括:机制壁垒、身份编制、福利待遇等。要消除人力资源双向流动、跨界流动尤其是从大学和科研院所向企业流动的障碍,疏通人力资源纵向流动渠道,为各类人力资源特别是青年人力资源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切实维护人力资源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环境,相信科学家共同体和科研单元能自主构建起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科研管理、学术民主、学术诚信和人力资源成长环境,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评价机制和学术自治制度,培育好竞争共生的创新创业生态。

创新人力资源流动机制,要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的限制,特别是打破体制的壁垒,推动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需化和高质化。当前,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门槛较高,对优秀社会人力资源、高层次人力资源和海外高端人力资源的引进通道不畅。为此,要构建“不拘一格用人力资源”的实现途径和方式,将各方面的精英吸纳进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同时,根据具体人力资源流动中信息网络建设不足、人事关系转移障碍、保险关系转移繁琐和大城市落户难等问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开辟绿色通道,建立急需紧缺人力资源优先落户制度,完善人力资源流动的配套机制。要通过政策优惠和政策倾斜,适当放宽人力资源招录的条件、门槛,鼓励人力资源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优秀生的进一步优化论文 篇2

发布时间:2004-7-23 14:38:00 阅读次数:

1128次

编辑:彭程

税收征管模式是税务机关为了实现税收征管职能,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税收征管组织机构、征管人员、征管形式和征管方法等要素进行有机组合所形成的规范的税收征管方式,通常表现为征收、管理、稽查的组合形式。先进的征管模式应时刻注视变化着的现实,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时调整,以确保征管效率的不断提高。

一、现行征管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97年开始,全国各地税务机关进行了一系列的征管改革,根据总局提出的 “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要求,建立了新征管模式。新征管模式的成功实施,为保障税务机关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效果有目共睹,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以探索的方式加以完善。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过分注重征、管、查的外分离,降低了税务机关的整体行政效率。

为实现专业化管理,加强对征、管、查三者之间监督与制约,各地税务机关对基层税务机构进行了精简合并,成立了征收分局、管理分局、稽查局。此举虽从机构上实现了征、管、查的外分离,但由于受到技术条件和人员配备的影响,征管业务流程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外分离,如纳税申报由征收分局受理,而纳税申报的催报、税款的催缴等仍需由管理分局负责。由此造成纳税人办税多头跑、税务机关多头管,增大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同时在税务机关内部增加了资料传递环节甚至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现象,造成税务机关办事率效低下。

(二)过分依赖集中管理、征收,导致税源监控乏力。

由于各地建成了集服务、管理、征收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办税服务大厅,税务机关过于依赖集中管理、集中征收,在对纳税人的税源监控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税务机关的监控形式以“门诊”为主,主要依靠征收人员在大厅内依靠计算机对申报表的逻辑关系进行审核和监控,对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进行审核,对申报真实性的评估与判断准确性不高,这是导致零申报、负申报的主要原因。二是在认识方面的理解偏差,由于认为对纳税人的检查是稽查局的职责,管理分局人员只对纳税人的申报表、相关财务报表、资料为对象进行分析,对纳税人的上门辅导,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税负变化情况等工作明显减少,削弱了对纳税人的全方位监控能力。三是税收监控存在着“盲区”。采取集中征收方式后,税务干部大部分时间在单位集中办公,很少深入生产经营一线调查实际情况,致使一些漏征漏管户不能有效地纳入税收监控。

(三)计算机的依托作用未得以充分发挥

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加大了对计算机的投入,初步建成了总局—省局—市局—县局的四级网络,但对现有设备、网络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一是各地使用的应用软件不统一,如我省虽使用全省统一的征管软件,但网上申报应用软件却由各省辖市局自行开发,造成各地软件使用水平不一。二是基层税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仍较低,县(市)局税务机关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又较差,未能将现有计算机网络资源用到税收征管实践中去,出现故障得不到及时解决。三是计算机信息利用率较低,与其它部门的信息联网、数据共享的步伐滞后,体现不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四)缺乏对纳税人自行申报为基础这一概念的深层次理解。

基层税务机关通常片面地认为税务机关只要对纳税人提出自行申报的要求就可以了,在培养和树立纳税人自行申报的观念意识上措施不多,工作缺乏深度。税收法规、政策的宣传、公告、税收知识的辅导也缺少必要的制度来保证。

(五)稽查体现不出重中之重的地位。

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将税务稽查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一些大案要案的相继曝光,有力地打击了纳税人的侥幸心理,也促使其主动纳税意识不断提高。但是,目前稽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查轻罚”、“重查轻执行”,即加强税务检查工作受的同时,其处罚力度却十分的不够,且大量的查补税款得不到入库,体现不出重点稽查打击、威慑偷税的作用。大多数偷税案件都是以补税加轻微处罚了事,至于移送司法机关追究相应刑事责任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税务稽查的实际功效因此也被大打了折扣。

二、对征管模式实质的思考与认识

深化征管改革,进一步发挥好现行征管模式的潜力和作用,必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现行征管模式的实质。

(一)“集中征收”的关键是税收信息的集中

以申报纳税和税款解缴入库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征收,作为事中控制,是整个税收征管的中心环节。集中征收可以防止专管员体制下“各税统管、统收”的随意性,实现税款征收的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又可以通过人员的相对集中,实现税收征收机构少、征收人员少、税收干部的政策素质高、征管装备水平高、征收效率高的“两少三高”目标。但,集中征收不能片面理解为单纯的征收地点的集中,其实质应该是纳税人的各项涉税信息通过网络实现集中接收和处理。税务机关应结合计算机网络建设,应用网上申报、电话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结合“税银一体化建设”,加快税款征收方式的改革,实现税款征收的电子化、高效化。

(二)依法治税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最终目的

依法治税要求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按照税收法律、法规严格进行征收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税收征管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征管改革,逐步使征纳双方的行为走上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因此,一方面现行征管模式应从内容和形式上作调整和完善,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应加快税务司法保障体系的建设,发挥国家司法力量的强制威慑作用,严厉制裁破坏国家税收秩序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以保证税务执法的严肃性。

(三)加强税源监控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关键所在

税收管理的实质是对纳税人的管理,而对纳税人管理力度的大小一是看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小,二是看投入资源的利用率的高低。在现阶段全社会纳税意识普遍较低,纳税人素质还不能达到普遍、如实、准确、按时办理纳税申报的情况下,要提高申报准确率、提高征期申报率、入库率水平,减少漏征漏管户的发生,降低负申报、零申报率,必须要加强税源监控。一是要结合科技兴税,将大量的管理服务工作交给计算机系统处理,把解脱出来的人力充实到税源监控岗位,加强税源监控力量;二是要合理配备监控力量,使税务机关能及时处理纳税人申报的各种信息,应用实地监控、计算机监控、纳税评估等多种方式,以提高税源监控的全面性、主动性和准确性。

(四)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是征管改革的核心问题

税收征管效率是指税收成果与征管付出的时间、人力、物力等征收成本之间的比较关系,是税收征管数量与质量的比较关系。在征管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提高征管效率这个问题,一方面通过改革实现合理设置机构,实现科学分工以及现代科学管理技术的普遍应用以提高征管机构效率,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征管制度的建设,强化各项基础管理,严格依法治税,提高征管制度效率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目标。

三、进一步优化税收征管模式的思考

总结几年来税收征管改革的成功经验,针对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税收征管改革的实质,抓住时机,选准目标,果断推进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以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合理配置征管资源,提高征管效率。

为了加大县(市)局宏观调控力,减少管理层次,进一步发挥征收和管理两大系列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现有机构、职能进行重新调整,建立起一个以纳税人自行申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多元化纳税方式并存,集中征收,统一管理,全面监控,重点稽查,优化服务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1、建立一个在县(市)局直接领导下的办税服务厅,推动为纳税人服务体系的建设。

集纳税人纳税申报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税务咨询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办税服务厅,是征管改革后组建的重要机构之一,是培养和树立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意识的重要渠道,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服务的主要窗口。管理、稽查工作的成败和得失,往往取决于纳税服务厅采集的各项涉税信息,可见,其处于税收征管的中心环节。因此,建立一个在县(市)局直接领导下的办税服务厅,是建立征收服务、管理、稽查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统一的有机整体的重要一环。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将办税服务厅从下属各分局中分离出来,有以下几点作用:

(1)提高税收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优化服务是征管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办税服务厅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向纳税人提供征收服务、办税程序服务、税收信息服务、和必要的前台管理服务。单设办税服务厅可以提高大厅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通过设置综合性的受理服务窗口,有助于为纳税人提供更为简捷快速的服务。

(2)可以为管理系列、征管质量、稽查的考核提供部分可靠的数据来源。现行的征管质量考核体系主要是以“七率”考核为主,而申报率、入库率、欠税增减率、滞纳金加收率等指标都可以从办税服务厅的工作内容中得到反映,单设办税服务厅可以提高以上数据的可靠度,便于县(市)局对管理、稽查系列的考核。

(3)由于实现了管理和征收的分离,县(市)局更容易制订一些必要的工作制度规程来规范依法治税和优化服务工作,且工作规范会变得更简易明了,这对于创造一个良好的依法治税环境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2、撤消征收、管理分局建制,对县(市)局进行实体化改革。

改革后,县(市)局下设机构为一个稽查局和若干个税务所(仅承担管理职能),内设科室可调整为综合管理、法规、征收计统、纳税评估等科室和一个办税服务厅。这有助于充分发挥各职能科室的作用,增强县(市)局的调控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减少重复劳动现象的出现。在原管理分局的基础上,按区域设置若干个税务所,解决目前体制条件下的税源监控薄弱问题,税务所建制为股(所)级,主要工作职能是履行税收管理职能,业务上由县(市)局综合管理科统一领导。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宜为:(1)传达、辅导最新的税收政策;(2)全面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及税源变化情况;(3)加强户籍管理,控制漏征漏管户;(4)指导企业正确使用和保管发票;(5)协助清理欠税和催报催交;(6)个体税收管理;(7)税务违章行为处理;(8)提供稽查选案信息;(9)帮助纳税人解决涉税疑难问题;(10)与当地乡镇政府及其它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等等。设立税务所可以解决的问题有:(1)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管理力量,使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征收任务中摆脱出来,解决目前存在的税源监控乏力问题,防止漏征漏管的发生;(2)可以提高管理系列的专业化管理程度,按环节、职能设置岗位,并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3)设置若干个税务所便于县(市)局合理摆布监控力量,实行就近管理,通过必要的考核,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税务人员奋发向上的积极性,确保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二)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步伐,大力推进高科技的办税和管税手段的改革,实现税收信息的集中处理,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

加快对征管、稽查和机关办公自动化等实用软件的开发、利用,开展对税务机关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业已建立起来的计算机广域网、局域网,在实现系统内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加快与纳税人、金融工商行政管理、海关等部门的联网步伐。实现与INTERNET等社会公众网的联接,使税收信息不仅在税务机关得到共享,而且要实现全社会的税收信息共享,为网上申报、网上咨询、网上办税、网上举报创造条件。要全面推进办税方式的改革,扩大电子申报、电话申报、代理申报的应用程度,尽早推出纳税人网上办税,简化办税程序,降低办税成本,减轻税务机关前台信息录入的压力,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减少纳税成本,为新税收征管模式的运行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三)采取多种形式的监控方式,提高税源监控能力。

1、注重税源调查,努力实现应收尽收的目标。搞好税源调查是实现税源监控的基础,在搞好税源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税源信息,掌握税源结构方式,解剖税源变化趋势,认真开展对纳税人申报资料的纳税评估,筛选纳税异常户,为税务稽查提供选案服务。

2、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监控体系。开发、完善征管监控应用系统,依托计算机对征收全过程实施监控,提高税源监控的技术装备能力。

3、加大税源监控的力度,合理调配力量,努力实现对所有纳税人和所有税源的有效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正常户”和“漏管户”。

(四)建立强有力的税务稽查体系,加大税务检查力度。

纳税人能否真实申报,税收流失能否得到遏制,依法治税能否得到真正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稽查的威力,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税务稽查队伍。措施包括:一是改进稽查方式。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相分离的工作制度,形成新的稽查监控机制,新稽查机制是对纳税人经营状况、纳税状况等各种信息分析处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全面稽核检查。二是适时开展对重点行业或某类纳税人的专项检查,能及时解决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三是增强税务稽查的透明度,加大对重点案件的宣传力度,增强税务稽查威慑力。

(五)做好新征管模式下的业务规范和制度配套工作。

粮食流通体系需进一步优化 篇3

粮食流通成本偏高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作为粮食流通主管部门国家粮食局以“稳市场保供给、强产业促发展”为中心工作任务,在依法管粮、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搞好粮食宏观调控、稳定粮食市场及储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粮食流通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但是,粮食流通环节问题正引发严重的资源浪费。九三学社中央今年两会提交的第0181号“关于推进农业流通体制改革”的提案指出,据估算,流通成本在粮食成本中占30%以上,在鲜活产品中超过60%,我国每年粮食流通损耗率高达15%,损耗达2550万吨,比粮食主产区江西省2011年的粮食产量还要多,水果蔬菜损耗率高达25%,而发达国家这两项损耗率仅为1%~2%。

业界估算,每年粮食流通环节费用高达3000亿元,并直接导致部分农产品价格高企。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上涨3.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0%。

此外,地区供需不平衡也导致农产品买卖困难。“农产品买卖难同时存在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急需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农业机制,否则农产品进口逆差将持续扩大,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费建说。

费建指出,要解决粮食耗损等流通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定价体系,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次是物流技术问题;此外,粮食储备量的科学合理也非常重要,我国目前粮食储备量过高,减少了市场的流通性,这也是增加耗损的主要原因。

粮食储备方面,国际通行的粮食安全储备的最低量是3个月的国民粮食消费量。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储备安全线是:谷物库存必须达到消费量的17%~18%,其中周转储备占12%,后備储备占5%~6%。根据中国具体国情,粮食库存在1.25亿吨左右比较合适,5个月的安全口粮为1.625亿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认为,尽管粮食供求关系近期内无忧,但未来的几年粮食供求平衡压力比较大。考虑到世界粮食库存安全水平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今年中国粮食期末库存仍然会高于安全水平,但已经在安全水平线偏上徘徊。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粮食低谷一旦与中国粮食低谷重合,必然会引起国内粮食的紧张,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因此,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粮食流通工作直接关系到稳增长、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的方方面面,做好粮食流通工作,保证粮食市场稳定,对于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确保全年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政策保障促优化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曾参与这份《决定》起草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张冬科指出,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的生产、加工、流通、储备等粮食产业发展状况构成了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各地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粮食流通、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将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状况。

继200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的长远设想之后,《决定》又提出了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重大任务。张冬科说:“这一设想和任务的提出,完善了今后一个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路,即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以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战略工程,强化扶持粮食生产的补贴、奖励和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粮食储备、进出口调节机制,强化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节粮措施。”近年来,全国各地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办法,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去年共发放良种、农机、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达万亿元。

张冬科建议,中央实施粮食战略工程不光需要强农惠农政策,对粮食流通领域也要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以促进粮食流通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在我国,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2005年至2011年,全国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1.8万亿斤,占全社会粮食收购量的52.6%,年均粮食收购量2527.4亿斤,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总数15472户,其中购销企业10938户。

但是,受经济环境及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影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任正晓表示,国家粮食局将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优企业这个目标,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优化改革发展环境。

优秀生的进一步优化论文 篇4

一、引言

在医院的成本核算过程中, 财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要将医院一定的时间段内所消耗掉的各项资金进行全面的统计, 另外还要针对各种设备的损耗做相应的折价计算, 以确保将该时期医院从事医疗工作中的所有的损耗都计算在成本核算中。这种成本的总体核算, 不仅便于医院的管理者和财务管理部门客观的掌握医院的整体收支状况, 也能为医院的优化改革提供可靠且详细的参考资料。

二、医院成本核算的不同方式

因为医院的工作性质的特殊, 导致其成本管理涉及多个复杂的方面, 因而导致了核算的困难, 所以, 选择和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根据有关调查发现, 我国目前的医院在进行医院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即作业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和病种成本法四种, 下文中, 笔者将针对四种方法逐一进行简要介绍, 并分析其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 便于有关部门的比较分析和选择。

1、作业成本法。

所谓作业成本法, 就是将成本的核算同作业库相连, 通过计算作业成本库的成本量来达到统计成本的效果。可以将这种方法简要的概括为“作业耗费资源, 医疗服务消耗作业”的核算方式。运用该方法进行的成本核算, 要经过以下两个步骤才能完成, 即第一步要将现有的医疗资源根据不同的需要分配给不同的作业部门, 初步掌握各个作业部门消耗掉的大体资源量, 然后进行第二步, 将上一步骤中的接收的具体作业成本, 根据不同的需要分配到不同的具体的医疗服务中。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实行定额的作业成本管理, 有利于控制医院的医疗成本,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 那就是成本核算的步骤繁琐, 数据量大, 不利于相关部门的统计。

2、变动成本法。

所谓变动成本法, 就是在医院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 仅仅针对有变化的成本进行核算, 而不将其他的固定成本纳入到核算的范围内。这种医院成本的核算方法一般应用于小型医院或者是一些特殊的科室内, 因为这些部门可以忽略固定成本的变化对于整个医院成本的干扰。所以, 变动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的过程中的应用特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其优势是操作简单, 因为涉及的数据较少, 可以很快的完成核算任务, 缺点是不利于医院的整体财务状况的统计, 给财务管理部门的统计和核算带来了不便。

3、完全成本法。

所谓完全成本法, 就是一种在医院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将医院消耗的所有的成本进行全面核算的方法。一般的操作步骤是先将整个医院的一定时期内的成本进行分类, 根据支出形式的不同分成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大类别。分类完成后, 对不同类别的成本进行不同的核算, 直接成本的一般核算会被财务部门直接转移到医院该时期的直接成本中, 不做数据的加工, 但对于医院的分配成本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计算在间接成本中。这种完全成本核算方法的优点是不仅可以达到对医院的近时期的消耗的成本的全面核算, 还能辅助财务部门完成该阶段内的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的统计工作。所以, 就目前来看, 大多数的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都会选择完全成本法。当然, 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那就是没能准确的反应医院的实际成本。

4、病种成本法。

所谓病种成本法, 即在医院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病种的成本消耗特点, 制定具体的不同的核算方法, 最后再加以统筹。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中要注意的是要根据不同病种在治疗过程中消耗掉的医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成本总和进行一个科学的统计。然后根据这个统计结果, 对每一个不同的病种制定严格的资费标准。这种成本和算法的最显著特点是对于医院中的各个科室和病种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核算方法, 因而是一种最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在进行不同病种的成本和价格的评估阶段, 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常见的有标准成本法和历史成本法两种。二者的共同点是结果都基于大量的数据的统计和计算, 需要建立一个规模巨大的数据库。并且这种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可以在短时间的集中统计下完成, 这就要求各个病种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将各种资费和物资的支出情况进行分笔的详细记录, 待进行一定阶段的成本统计的时候进行整理。另外, 在最后的统筹阶段, 要根据不同病种的重要程度和总体比例进行不同的加权平均的计算。

三、加强和优化我国目前医院成本核算的举措

1、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数据库。

上文中提到的病种成本核算方法起源于国外, 目前国际上对于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限于医院的成本核算, 还逐步扩大到医疗付费方面。我国在这方面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 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全面的医疗病种的数据库, 所以, 不仅不利于开展病种的成本核算, 还不利于医院的收费标准的管理。因此, 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开发出一套自动收集、储存、分析和共享成本核算数据的软件系统, 确保数据资料的准确性, 使成本核算准确高效。同时还可以利用软件系统进行财务指标计算、成本差异分析、考核评价等功能, 方便医院的成本控制, 但是这一系列的方法的实施都要建立在完善的医院的数据库的基础上, 所以, 要加强我国医院的成本核算, 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数据库。

2、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作为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医院的总体成本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 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的成本。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实行, 制定出科学的购进与维修保养计划, 做到按计划采购, 及时维修与保养。要尽量避免盲目投资与不科学的维修保养;要努力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素质, 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转。对于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 要及时合理的按照程序进行报废, 控制设备的维修费用使净利润达到最大。

3、要加强业务和卫生材料费用的控制。

医院医疗成本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业务和卫生材料费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业务和卫生材料费用的开支预算, 可以有效的避免在这两项支出中的无谓的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有利于节约医院的成本;另外在具体的支出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并定期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 防止预算执行的不落实;对于电、水、气费等业务费用, 要做到合理收费, 对各个科室都安装计量表, 实行按量缴费的原则, 即多用多交, 不用不交, 少用少交;对于各种燃料费和印刷费要实行定额管理, 节约有奖的管理制度。预算的制定和执行阶段对于控制业务费和卫生材料费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只要严格的按照预算进行管理, 就能很好的控制业务和卫生材料费。

4、要严格控制医院够工作人员的增长。

实践中我们发现, 医院的一些工作人员在医院日常的工作中的工作任务非常少, 且效率比较低, 这就导致了医院的工作人员多于医院的实际需求量, 医院的工作人员过多, 不但不能提高医院的业务量反而会形成懒散、拖拉的不良工作作风, 会造成人员的臃肿大大增加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此, 要精简医院管理机构实行竞争上岗, 严格控制人员的增长, 提高每个员工的工效。总之, 要在当今如此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提高医疗服务产品的质量, 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 提高企业效益。

综上所述, 医院的成本核算对于医院的良好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不仅可以统筹医院的资金和消耗状况, 还能给医院的管理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目前来看, 我国的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所以, 管理人员要根据各自医院的具体特点在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管理, 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几点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希望能为优化我国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尽绵薄之力, 当然诸多不足, 还望批评指正。

摘要:医疗建设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如何协调医院的成本和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是重点内容, 就我国目前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效来看,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文中, 笔者就如何改进医院成本核算方法, 增加医院效益进行浅析。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病种成本法

参考文献

[1]赵水长.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方法分析[J].财会月刊, 2011.3

[2]鲁献忠.医院成本核算方法及效用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 2009.2

优秀生的进一步优化论文 篇5

2010-08-19 16:2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大 中 小】

摘要:近几年来,全省上下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断浓厚,力度措施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其中比较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连续两年,开展了以优经济化发展环境为目的主题活动(即: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本文从实际工作中经济发展环境的存在问题入手,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作了些思考并提出了一些的建议和对策。

主题词:优化环境 经济发展 建设

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哪里的经济环境好,哪里的经济就会充满活力,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发展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还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实施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必须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放在首位,做到以环境促开放、以环境促发展。这里就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作一梳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观念,不能站在全局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因而导致政府某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本位主义严重。一些单位和部门以小团体利益为重,权本位、官本位意识浓厚,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有的甚至为了部门利益不惜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一些地方性行政法规的制定,往往成为有关职能部门之间争行政权、审批权、处罚权的焦点,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权力。

三是政务环境不优。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时有发生,行政乱作为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有的部门执行政策过死、过硬、过高。有的部门把相关业务委托给了指定的中介服务,费用较高,存在垄断经营的行为,给企业留下了“关门打狗”的坏印象。有的部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执法中轻宣传、重处罚,轻服务、重收费的现象较为突出,对发现的不规范行为不是及时制止,而是等待行政相对人发生违法行为时进行处罚,存在“以罚代管”、“只罚不管”。有的行政机关将法律工具化,在企业办证、验证时搭车收取费用,将一些协商性、自愿性收费变成必备性、必须性缴费,迫使企业“自愿”缴费,否则就故意为难。

四是服务能力不强。有些部门存在重承诺、轻兑现,喊得多、干得少,上热下冷现象,服务态度呈“金字塔”型(即领导重视、小鬼难缠)。有的单位工作人员把“限时办结制”的最高时限当作最低时限来执行,限时办结不能提速。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有的部门队伍建设抓得不力,对职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不懂政策,不熟业务,甚至违法违纪。

五是园区档次不高。园区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以水电路树为主的基础设施配套仍滞后,难以满足企业建设、生产生活的需求。如企业申请用水、用电等得不到及时满足,停水、停电没有及时进行通知;申请电话、网络使用等得不到及时安装。

六是诚信体系不全。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诚实守信的整体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经济秩序还需要大力整治。少数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强揽工程、强行服务等现象。

七是监督力度不大。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纪检的纪律监督、群众的社会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都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二、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对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理解不到位。认为把资金投入到项目发展上更能彰显其政绩,有些部门的同志甚至认为,软环境毕竟“软”,可抓可不抓;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优化发展环境”在一些单位成为高喊的口号,挂在墙上的标语。

二是服务意识待提高。优化发展环境必然要触及一些领导者的权力和部门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有的领导干部患得患失,没有把部门工作融入全局工作之中,在处理部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问题上,总是算局部账不算整体账,算静态账不算发展账,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

三是监督机制缺完善。主要表现为监督的方式不少,权威性不够;事前监督不够,事后监督不力。群众的监督还没有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形成有效的制约。

四是工作措施需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环境的好坏是比较而言的,它需要纵向的、横向的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在优化发展环境的思路上和工作措施上,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越来越优,发展越来越快。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树立四种意识,增强优化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环境是生产力。没有优良的环境就没有发展的可持续。优良的发展环境可以利用别人资源来发展自己。浙江义乌资源不多,却有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广东东莞不是经济特区,发展成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生产基地。这种“零资源经济现象”,正说明环境是资源的组成部分,环境本身就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生产力。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保护、集聚、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努力为资本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为投资兴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第二,环境是吸引力。纵观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而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劣。“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环境优良,能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进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迅速成长壮大;环境不优,如果环境差,企业发展就会受阻,外部项目就不会进入,现有的企业、人才、资本还会流走。

第三,环境是竞争力。没有优良的环境就没有发展的优势。在一定意义上,发展的压力实质上就是环境的压力,发展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环境的竞争。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与全省打造最优发展环境是分不开的,为江西发展创造了软平台。谁拥有环境的高地,就能形成发展的优势。优化环境,就是要为投资者营造一个“低门槛进入、低成本运作、高利润回报”的良好环境,以环境优势催生发展优势。

第四,环境是创造力。没有优良的环境就没有发展的动力。环境优良,能使人们安居乐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产生创造财富的巨大激情。能够激发土地、人才等要素的潜能,形成发展新动力,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是打造五种环境,建设最优发展环境

一要转变职能,构建创新的人文环境。我省在区位、交通、资金以及人才技术等方面与沿海地区比较无明显优势可言。如果我们再没有一个宽松的优化的发展环境,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不仅要落后,而且将被远远地甩在后边。一是更新观念。应把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工作人员要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真正实现“管理员”向“服务员”的角色转变,使优化环境工作由政府行为转变为全民推进。二是明确思路。坚持“墙内的事情企业办,墙外的事情政府管”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思路,切切实实做到“一切围绕环境想,一切围绕环境转,一切围绕环境干”。三是强化责任。建立健全挂点服务制度,重点企业定点联系,对所有拟建、在建项目,尤其是新落户的重点项目,组成重点跟踪服务队,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落地、投产、发展。四是打造诚信。“守信则兴,失信则衰”。发展中要树立诚信意识、培育诚信风尚、建立诚信形象。优惠政策对外商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要使冲着优惠政策而来的外商留得住、扎下根还得靠政策的落实与兑现。政府行为必须做到“打造诚信、慎重表态、践行承诺、科学决策”。五是注重引导。重点是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广泛深入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大政方针和政策,对典型事例进行报道,为优化环境造势,深化广大群众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意义的认识,使优化环境的政策、措施深入人心,切实增强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做贡献的自觉性。要使领导的言行影响带动干部的行为,进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达到良好的政情人情出商情的效果。

二要信息公开,形成透明的政务环境。一是实行“阳光政务”。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的组织和管理,及时把政府决策、服务程序、办事方法向社会公布。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机关和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政务公开牌,公示内容包括经审定后的审批项目、办事程序、职责权限、工作人员身份等。同时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项目跟踪问效制、责任追究制等,确保群众和投资者进门顺利,办事顺心。二是实行阳光收费。汇编《行政收费项目明白卡》,印发各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和个体户,做到明白收费,凡未列入的收费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拒交。清理社团组织收费。凡不发挥作用,只收费不服务的社团,要坚决予以清理整顿,直至撤销;凡违法违纪的,一律从严处理。三是实行阳光审批。凡具有审批、审核、备案、办证的部门,其行政审批、收费统一进入行政服务中心,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项目、人员、授权要到位,做到 “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一条线”应诉。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在服务大厅以外开设“第二窗口”进行暗箱审批。凡招商引资项目的立项、登记、办理证照、征地拆迁、周边环境等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行政服务的,一切手续由从简从快代办,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使中心之真正成为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一张名片。

三要强化制约,建设有序的执法环境。一是实行首次不罚和收费、罚款最低额度规定,制约乱罚款行为。在生产经营中,如有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要以帮助纠正为主,原则上首次不予处罚。对不可免除性罚款,一律按规定标准下限执行。二是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约乱收费行为。要巩固和扩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对去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回头看,确保“三个至少缩减30%”真正落实到位,进一步废止或终止部分许可事项和收费项目。实行行政许可限时办结制和默认许可制,行政审批事项在规定时间没有办理的,为默认许可。三是实行执法检查许可制度,制约乱检查行为。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进入企业检查收费,除出现违法案件外,确需检查的,需统一安排、发证许可方可入企。实行执法部门联合执法,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制约乱作为行为。建立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照规定审批的,不按时限批复的,要追究审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职能部门人员,经群众举报查实后,立即调离工作岗位。五是实行创业服务环境监测,制约损害创业环境行为。深化“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工作,加强对创业者和群众投诉以及监测点反映问题的督查督办,及时受理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严肃查处一切损害投资创业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等影响机关效能、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实行“一票否决”。

四要创新举措,建立优良的服务环境。一是完善创业政策扶持平台。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文件精神,大胆探索、大胆尝试,抓好具体政策措施的创新实践,凡是涉及企业发展、投资条件、投资者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等有关政策的,要放到相对宽松的程度,放到企业和纳税人最满意的程度。二是完善创业资金支持平台。进一步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充分创造条件,积极与各级金融部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对接,积极创造融资机会,着力破解项目推进资金瓶颈,加大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支持力度,帮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完善中小企业孵化平台。完善创业孵化平台的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落实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补贴政策、扶持创业社会保障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创业培训力度。要多学习和借鉴经济发达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大做强创业孵化平台。四是完善创业者服务平台。做好重大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审批落户、后续跟踪等系列服务,围绕重点发展战略实施项目招商,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联席审批一揽子服务、零距离服务、全过程跟踪“保姆式”服务;健全创业服务机构,整合各类创业资源,完善创业培训服务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创业服务机构,扩展服务功能,优化服务质量,努力为创业者提供“一条龙”式优质服务;当前特别要完善创业服务电子信息网络化建设。

优秀生的进一步优化论文 篇6

1 概述TDCS系统

1.1 引言TDCS

TDCS是一个大型的全国铁路网, 是一个信号, 使铁路运输调度、铁路信号系统中的中国现代化指挥系统, 独立于传统的联锁装置数字化, 网络化, 信息技术发展的初始项目的方向, 它是由铁道部, 铁路局, 中心, 基地站和编组站, 区段, 边界, 港口和港口, 大型煤炭企业和网络级。本项目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通信技术, 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技术和铁路信号技术的融合, 对传统逐渐转变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网络信号系统的铁路信号系统的通信单元, 构成一个大的国家铁路网络, 全国铁路列车运行系统, 实现数据统计, 数据共享和数据的自动处理和查询, 本项目的实施, 将使中国铁路调度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铁路车站TDCS系统的直接命令, TDCS系统层和铁路管理部门实现实时关注铁路公路, 透明导体, 调整运输方案,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动化, 运输计划和调度命令, 自动跟踪号码自动提交改变过去和火车, 车站值班员操作手机报价手动, 分销商和手机计划和订单到车站, 手写倒读到车站。列车的自动绘制, 实际操作的自动手表, 登陆站自动生成。这些都大大减轻调度员的工作强度和车站值班员。TDCS系统投入使用, 优化交通管理调度模式, 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运输调度。

1.2 网络的分层结构

TDCS系统, 它是由一个中央铁路局TDCS系统, 对有机, 数字化, 网络, 信息技术的三层机构的系统, 它使用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在传统的调度指挥模式, 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运输效率和生产效率。

1.3 网络草根斩击网络模型

一般来说, 每一站一站, 每站都有一套或两套通信设备和电力供应应急供电设备管理。采用光纤接入各通信设备, 根据实际使用的时间和待机时间时隙分配, TDCS网络E1接口, 使每通道2Mbps的时段, 网络中的每个节点根据分销渠道的实际使用情况, 每个通道都有一些自己的时间。

2 根据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实际情况, 系统建设

2.1 系统综合使用光纤电缆和光学设备齐全, 最后一公里接入系统

根据目前的电缆和电缆, 光学设备和电气设备, 价格可以看出, 电缆和电气设备的价格是不是一个明显的优势。但从整体设备的性能, 稳定性和可用带宽, 光纤和光器件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 在最后一公里接入TDCS系统建设应优化光缆及光器件。

2.2 G703/V35路由器的设置2.2接口

因为TDCS系统建设是一个大的应用程序的系统工程, 并改变路由器诉35G.703接口和特殊要求, 应该是合理的。目前, 路由器通过2T模块和终端设备和G 703/V35转换器DCE连接, 在维护时间线接触端DCE通道过程导致很高的错误, 彻底打破, 修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如果你可以改变, 你可以删除V35/703g的协议转换器, 从而进一步实现直接对接, 减少中间环节, 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3 实现双系统备份路由器, 交换机设备

为了尽可能满足系统可靠性的需要, 降低单台机器没有备份链路存在。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分析, 该系统在网络中的站局域网路由器的关键设备, 但没有备份操作独立的问题。定期保养, 路由器发生故障, 整个渠道。因此, 实现了密钥的建设可以在热备份的考虑。

3 结合该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实际情况, 提出3点建议调整这两个系统的形成

3.1 根据施工, 为适应这种变化, 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2 调整路径路由切换间隔

路由器的路径优化转换是基于时间延迟, 带宽和误码率分析数据和许多其他参数合理, 和判断。错误, 如沟通的渠道, 但是, 不能完全避免, 因此不可避免地触发路由路径优化转换环节。但如果双向通信通道的热备份, 双向路由路径误差在一定程度上, 转换时间间隔和路由器设置相对较短, 路由器将路径优化的转换操作频繁, 导致单站系统运行过程的中断问题。因此, 路径路由交换机设置调整时间间隔, 并根据考虑传输质量的通信通道的调整。

3.3 考虑通信传输系统的布局, 合理增加通信通道的路

在铁路专用通信网建设铁路的不断扩大, 对火车站火车站现有的部分有一个并行运行多个通信传输系统。因此, 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TDCS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使整个系统不是一个单一的通信系统, 可以在一个以上的组通信系统地面站的选择性增加路由器的端口, 从而增加了路径使用环网。因此, 为了保持TDCS应用系统是一个传输基于系统的正常运行, 提供更好的为铁路运输服务问题。

4 结论

近年来维护工作, 对TDCS系统的TDCS系统建设的实际操作和维护, 并提出调整和维护的一些建议, 希望能提高TDCS设备性能, 提高设备的维修质量。

参考文献

[1]崔贵志.关于TDCS系统维护管理问题的探讨[J].铁道通信信号, 2006.

[2]许秀娟.沈阳铁路局TDCS系统搬迁整合方案[J].铁道通信信号, 2007.

[3]洪福庆.TDCS日常故障处理与分析[J].铁道通信信号, 2008.

[4]代萌, 范多旺, 李雪.TDCS安全维护与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5]冯皓.探讨TDCS的发展[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08.

[6]何英.探讨TDCS分机双系双网建设方案及施工组织[J].铁道通信信号, 2008.

优秀生的进一步优化论文 篇7

在ZEN6中,我们使用超级对称技术来改造SOZ,电路中引入了反馈,增加了电容。升级以后的SOX放大器在失真和输出阻抗这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是电路的整体结构改变并不大,SOX的效率仍然比较低。

在本文的第一节中,我们将讨论通过取消SOX的负电源,使用单电源供电,差分增益级使用恒流源偏置的方法来提高放大器的效率。改进后电路的工作效率将由4%提高到6%,此举还可以降低SOX在非平衡信号输入下产生的失真。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将要讨论通过把场效应管的漏极电阻换成耦合电感的方法进一步把SOX的效率提高到16%。与SOZ相比,放大器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将近四倍,并且可以同时改善除去输入阻抗以外的多项性能。

当然,本文中的电路可能会显得稍微复杂一些。但是请记住,ZEN系列放大器的设计初衷不会改变,仍将是在保证电路结构尽可能简单的前提下力求获得良好的性能。通常评价一部放大器何谓的“好”,可以从客观(仪器测量)和主观(实际听感)这两个方面来做评判,这两者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不乏指标好听感差或者指标差听感好的情况。Pass的观点是,越是简单的电路,指标和听感之间的联系就会越密切。

第一节给SOX加上恒流源

SOZ放大器为双电源供电,增益级的两只晶体管由负电源进行偏置,负电源需要消耗与放大器输出相同的电流,浪费掉几乎一半的功率。因为SOZ的负电源不直接参与放大器的输出,所以对能源有着极大的浪费。有源恒流源能够在非常低的电压下运行,一些场效应管可以做到在2V的低压下提供满足放大器工作的电流。此外有源恒流源在同样等效阻抗的情况下,消耗的功率也要比大功率电阻少得多。

图1为改进后的SOX,我们把这部放大器简称为ZV7-R。在电路中仍然保留SOX中的反馈网络电阻R1~R4以及电位器P1和P2。VT3是新增加的恒流源部分,它将给增益级的VT1和VT2提供约7.5A的偏置电流。VT3栅极的控制电压由电阻网络R5, R6, R7和P3提供,这个电阻网络的用途是检测并调整VT1和VT2的直流输出电压。通过调整P3的阻值,可以把VT1和VT2漏极的电压设定在20V左右。电阻R5和R6跨接在放大器的输出级,它们之间节点上的交流电压将会两两相抵,只保留直流成分。

如果R5, R6节点电压增加,将导致VT3栅极上的电压增加,恒流源的电流跟着增大,VT1和VT2的输出随之减小,这就使得放大器的输出保持稳定不变。C3的作用是过滤掉音频信号或电源噪声,避免它们对VT3的栅极产生干扰。如果取消C3,这个电路也可以很好的工作,但是有可能产生一些高频噪声。R7是VT3的栅极电阻,用来抑制寄生振荡。在Pass的ZEN系列放大其中,场效应管栅极电阻通常使用221Ω的阻值,但是某些情况下,一些感性负载有可能诱发振荡,此时可以试着把R7增加到1k。

如上文所提到的,整个VT3恒流源电路上的电压最低可以为2V。在ZV7-R中,通过P1和P2把恒流源上的电压设定为5V,这是为了保证放大器可以很好的工作在非平衡放大的模式。在非平衡模式下,放大器的一个输入端接地,VT1与VT2栅极之间存在一个变化的电压信号,这个变化的电压会影响到VT3漏极上的电压。通过把恒流源电压设置在5V,可以把VT3漏极电压的变化幅度控制在+3~-3V的范围,由此弥补因VT3源漏电压的变化造成的失真。

对于平衡工作模式来说,VT3漏极上的电压变化幅度比较小,在1V以内。可以适当的把VT3漏极的电压设定的低一些,比如3V,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把P1和P2的阻值适当调低一些。这个电压没有特别要求,对它的调整也不会损坏放大器,可以放心进行试验。

P1和P2的另一个作用是调整差分增益级的直流输出电压,在图1的电路中通过P1把输出电压设定为20V。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微调这两只电位器以降低输出中点的直流偏移。注意,音箱是接在差分放大器的正反向输出之间,对于喇叭单元来说,它看到的将不包含20V的直流成分,只有一些微小的输出偏移电压。当放大器工作一段时间热机以后,还需要重新调整一下P1和P2,需要反复调整几次,把输出偏移控制在50mV以下。

ZV7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375W,其中的大部分,约112W的功率将消耗在8Ω的两只大功率电阻R8和R9上。晶体管VT1和VT2上耗散的功率约为56W,其中VT1单管上的静态功耗就达到37W。与其他ZEN放大器相同,甲类放大器的散热是重中之重,需要给ZV7提供良好的散热条件。考虑到两只大功率电阻在工作时将产生巨大的热量,尽可能把它们与晶体管分开安装在不同的散热片上,并保持一定距离。选用热阻不超过0.15℃/W的散热片,确保放大器工作时散热片的温度不要超过60℃。

性能

ZV7-R的增益为16dB,比SOX高了大约2dB。阻尼因数为2.25,比SOX稍低,同时高频失真有轻微增加。可以通过增减R1和R2的阻值来调整ZV7的增益,比如把阻值增加至1.25k来获得和SOX相似的增益。

图2显示的是ZV7-R在输入1kHz平衡信号, 8Ω负载下的失真与输出功率曲线。对比ZEN6中SOX放大器的情形,你会发现它们的结果非常相似,性能上比SOZ都有很大的提高。

图3显示了ZV7-R在输入1kHz非平衡信号 (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接地),8Ω负载下的失真与输出功率曲线。SOZ和SOX在非平衡信号输入下的性能明显劣化,而ZV7-R在非平衡状态下的曲线变化不大,放大器的本底噪声也比SOZ低很多。

图4显示的是ZV7-R在平衡放大模式下,2W输出时的失真与频率曲线。在3kHz以上,失真缓慢攀升,与之前分析过的原因相同,这是由于场效应管的非线性输入电容造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放大器的失真比SOX稍微高一些,这是由ZV7-R较高的增益导致的,可以通过增加电阻R1和R2来适当降低增益,减小高频失真。

和上文中的失真与输出功率的测试情形不同,ZV7-R在非平衡放大模式下的失真与频率曲线劣化比较明显。在20kHz的高频,失真增加了大约3倍。对于放大器本身来说,这不是一个大问题,但是这个结果显示出平衡放大模式的优势,尤其是在单级增益的电路中,平衡可以带来方方面面的提高。

图5显示了ZV7-R在非平衡模式下的失真与频率曲线,如果把放大器的增益调整到与SOX相同,那么它们的曲线也将会大致相同。

图6显示了ZV7-R的频率响应曲线,平衡与非平衡模式下的测试结果相同。在20kHz的增益为-0.5dB, 60kHz为-3dB,比SOZ的带宽稍微小一点。如果你希望更好的高频,同时你的信号源内阻又比较低,SOZ在这里可能更适合。

与SOX相同,ZV7-R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大约为3k(平衡)或1.5k(非平衡)。大多数前级都可以很好的驱动ZV7-R, PAss推荐他自己的BOZ前级(Bride of Zen, ZEN的新娘)。你也借鉴ZEN4的做法,可以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增加一级缓冲器,此举可以获得100k的输入阻抗(平衡)。

图7显示的是ZV7-R电路的输入共模抑制比,曲线在整个音频频段比较平坦,为-50dB。这也是典型的SOZ结构放大器的特点,ZV7-R放大器继承了SOZ的优点。

感性负载

在本节中,Pass尝试使用感性负载来替换正电源与场效应管漏极之间的8Ω大功率电阻。由于电感只需要消耗很少的能量,就可以提供足够高的电压摆幅,他希望借助感性负载来提高放大器的工作效率,结果证明是可行的。

在原始的非平衡放大结构的ZEN电路中,使用感性负载来替换大功率电阻作为恒流源会有一定的问题。这是因为感性负载的线圈中将通过很高的直流电流,这会使电感趋于饱和,感抗降低,为此不得不使用很大的电感。Pass曾经实验过使用1H的电感作为ZEN的感性负载,放大器可以很好的工作。但是1H的电感意味着更大的体积和更高的造价,有点得不偿失。在SOZ这种架构的电路中,情况就会好很多。可以使用两个电感做磁耦合(或使用一个中心抽头电感),此举可以消除线圈中的直流成分,只保留交流分量。

在这个方案中,Pass考虑使用现成的电源变压器来作为感性负载。双绕组的变压器初级线圈或者次级线圈,或者中心抽头的次级绕组都可以当做选择对象。在图8中,把一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双120V)接入电路中,替换掉ZV7-R中R8和R9这两只大功率电阻,就构成了ZV7-T放大器。

仔细观察图8中的电路,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细微的变化。恒流源偏置电路参考电压的位置改变了,取消了原来接在放大器输出之间的两只电阻,使用R5和Z1稳压二极管从电源获得9.1V的参考电压。C3的作用是滤除掉来自电源和稳压管的噪声,P3的作用是调整VT3栅极的控制电压。为了确保电路稳定工作,在VT3源极中串入了0.5Ω的电阻R6。通过P3调整放大器的偏置电流,测量R6上的电压,可以计算出恒流源的电流。图8电路中R6上的实测电压为3V,这意味着6A的偏置电流,对于30V的电源电压,恒流源部分消耗的功率为180W。R6上的耗散功率大概为20W,在这里建议使用一只50W的电阻,并安装在足够大的散热片上。

ZV7-T的电源电压比ZV7-R也降低了不少,这是因为电感可以获得比电源电压高得多的电压摆幅,在理想情况下,它们产生的电压峰值将是电源的两倍。

Pass选择了一些变压器,分别实验它们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作为感性负载时的运行效果。很快他就发现变压器次级线圈因为感抗过小,不能满足ZV7-T的要求。在下文图9至图14的测试中,使用的是一台300 VA环形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作为感性负载。为了获得更佳的效果,还可以使用功率更大的变压器。当然,我们不得不指出这些电源变压器都是为工频设计的,并没有考虑满足音频的要求,有条件的爱好者可以尝试音频专用耦合电感。

变压器铁芯的结构会影响到ZV7-T的工作效果,这是必然的。尽量使用较高磁路结构的变压器,这方面环形变压器的环形铁芯明显要比传统的EI铁芯好,但是传统变压器也不是一定就不能用。无论使用哪种类型的变压器,都需要通过调整来使电路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正反向两组感性负载的一致性也非常重要,尽量选择中心点对称或者两个绕组特性一致的变压器。否则将大大增加电路的调整难度,你会发现只是通过简单的调整P1和P2很难获得理想的工作点。在这部放大器中,借助一台失真分析仪,可以简化调整的步骤。

图8电路中各个关键点的电压,是Pass在他制作的ZV7-T放大器上实际测量得出的。图9显示了放大器在输入1kHz平衡信号,8Ω负载下30W输出时的失真与输出功率曲线。

考虑到ZV7-T中的电感负载实际使用的是一台60Hz的工频电源变压器,而非专门为音频电路设计的电感,图9中显示的测试结果还不错的。Pass非常好奇它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于是又进行了后续的一系列测试。

图10为放大器在输入非平衡信号时的测试曲线。结果与之前几乎相同,只是噪声和失真稍有增加。

图11显示了放大器在平衡输入,2W输出时的失真与频率曲线。我们可以看到用工频变压器替代音频电感对放大器性能造成的影响,在较低的频率,变压器的铁芯存在磁饱和的问题。有趣的是,图中的曲线形状非常接近大多数电子管放大器的特性,由此我们差不多能够想像出这部放大器发出的将会是一种充满胆味的声音。

图12显示的是放大器在非平衡输入下的失真与频率曲线。与预想的结果相同,电路在高频的失真增加了。此外,在低频段随着铁芯的饱和,线圈的阻抗降低,也进一步增加了失真。

电感造成的低频失真在ZV7-T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请注意,我们在图12的测试中,放大器只有2W输出,随着输出功率的提高,放大器的失真还将大幅度增加。用电源变压器替代音频电感的方法显然不够理想,或许换一台功率更大的变压器,性能还可以提高一些。从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这些(ZEN系列)放大器的中高频有着非常微妙的差异,爱好者甚至可以通过对比它们的曲线,就能大致推断出电路结构和工作模式。

图13显示的是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ZV7-T在平衡和非平衡模式下工作的性能是基本相同的。我们可以看到它在70kHz的高频段下降了大约3dB。在这方面,差分增益级不论是使用电阻作为负载还是使用电感作为负载,区别并不大。显然,变压器的铁芯特性和线圈杂散电容等问题都不会影响放大器的高频特性。

从图14的输入共模抑制曲线中可以看出ZV7-T的这项性能近乎完美。

事后,Pass又尝试使用一台1500VA的大功率的变压器替换掉原来的300VA变压器,作为电感负载使用。相较以前的测试结果,放大器的性能明显提高了很多,低频失真消失了,意想不到的是高频的失真也减少了。

其他的测试结果与之前的大致相同,大变压器作为电感负载所带来的好处是毫无疑问的。只是放大器的阻尼因数会稍微降低一些,这里是2.25。

ZV7-T电路的最大的意义,就是大幅度提高了放大器的工作效率,16%的效率比SOZ提高了至少4倍。这意味着要获得30W的输出功率,只需要消耗掉180W的功率。

听感

Pass使用的音源为一台带有平衡输出的Wadia 16型CD机,分别驱动ZV7-R和ZV7-T进行对比试听。音箱的配置为5.5寸SEAS W17EX-002低音单元配1寸Vifa D25TG高音。Pass对比试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结论是这是两部放大器的声音表现均非常细腻。高品质的重播小部头的独奏类音乐是它们的强项,如声乐,萨克斯,钢琴,小提琴等的表现非常好,而重播气势浑宏的大型管弦音乐会显得控制力不足。

简单来说,SOX和ZV7-R的区别不是十分明显,如果你已经制作了一部SOZ,并在它的基础上改造完成了SOX,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升级的问题。如果你已经采购了元件,准备着手制作SOX,那么我建议你不妨增加上恒流源部分,完成一部ZV7-R。ZV7-R是单电源供电,结构更简单,效率也比SOX高。而在非平衡模式下工作,SOX的性能又会略微优于ZV7-R。

优秀生的进一步优化论文 篇8

经过多年的建设, 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已形成覆盖全区、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强自愈能力的综合性、多业务传送平台。但是随着3G/4G网络的规模部署, 现有MSTP网络在带宽、网络结构以及功能上均表现出不足, 因此应该针对性引入分组网络的建设, 并协同现网整体优化, 以最小代价支撑业务的进一步开展。

传输现网问题亟待解决

1. 本地网带宽不足限制业务发展

本地传输网承载的业务种类众多, 包括WCDMA网、GSM网、固定宽带等业务, 需要提供一个高效、可靠的综合传输平台, 在基础设施方面为整个新联通的发展建立一个可靠的基础环境。

2. 需满足3G多业务承载要求

中国联通新增WCDMA基站原则上考虑采用E1传送语音、FE传送数据的双栈方式, FE端口业务以分组传送方式承载更合理, 带宽需求按照无线专业峰值流量需求考虑;不具备分组网络承载条件的继续采用MSTP以太网二级汇聚+收敛方式传送, 流量应根据实际需求配置。

3.需适应LTE业务承载需求

3G/LTE协同发展, 兼顾全业务运营

随着LTE的规模部署, 分组网络的接入、汇聚、核心三个层面将均面临较大的带宽压力。另外, LTE相比2G/3G, 省去RNC一层, 原有RNC部分功能上移至EPC设备, 而另外一部分功能则下移至e Node B设备, 这种架构使得e Node B承担了原有RNC的部分控制功能, 网络切换直接由e Node B完成。LTE架构更加扁平化, 业务流向更灵活, 网络扁平化、功能更加复杂, 这也需要分组网络更好地支持相邻基站之间X2流量的转发和S1的灵活多归属, 分组网的组网则由原来的“点到点”转变为“点到多点”组网, 而且需要分组网支持三层功能 (见图1) 。

因此, 中国联通的分组网需要统筹考虑TD-LTE、FDDLTE、DC-HSPA+等方面的承载需求, 全面满足4G网络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宽带网络和服务。

网络结构与现网需保持一致性

在网络结构上, 建设的本地分组网络承载LTE业务与3G PS上应保持一致, 应该均采用PW+L3VPN的承载方案;L3VPN天然支持IP业务的转发和调度, 可很好地满足LTE业务S1灵活多归属和相邻基站之间X2流量的转发, 有利于LTE业务的快速开通和网络维护。

面向分组化的联通城域网优化思路

1.本地分组网建设思路

分组网叠加站点的选择, 兼顾了现有MSTP网无法满足HSPA+带宽站点的特点, 优先解决市区及县城、校园、景区、室分的HSPA+带宽需求。分组设备接入方案依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在市区及县城, 采用分组网进行提供传输接入。原则上, 对人口密集区、业务量较大地区, 按规划搭建节点齐全、有保护路由的边缘层架构;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 通过网络规划, 进行隔点跳纤接入, 在后期建设中逐步叠加节点、完善网络。在乡镇地区, 优先考虑现网时隙资源严重不足、3G站点数量较多、传输带宽要求较大、不宜扩容升级SDH网络的地区, 进行建设分组网络。

2. 带宽提升策略

为了满足LTE大带宽的需求, 接入层设备GE链路可拆分成更多接入环或变更为10GE链路;更多汇聚设备需要增加布点, 热点地区汇聚设备与核心设备之间将采用N*10GE互联;核心设备需要更高密度的10GE接口以及更多的槽位。

目前, 中国联通本地分组网络接入层多数采用GE速率设备组网, 核心、汇聚层采用10GE速率设备组网。后期, 接入层根据设备支持情况优先选择平滑升级为10GE的方案, 不具备升级条件的, 采用设备新建方案, 以缓解接入层带宽压力;核心、汇聚层根据设备支持情况采用平滑升级或新建40GE的网络方案, 进一步提升整网容量。

3. LTE业务承载部署

图2是联通某地市分组网络部署方案, 接入层部署主备PW, 统一接入TDM业务、基站IP业务以及二三层大客户业务;汇聚核心部署L3VPN, 承载基站数据业务;时钟信号从核心层注入, 通过全网部署同步以太和1588v2, 为基站提供时钟和时间同步信号;全网部署RSVP-TE流量工程技术, 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网络服务的同时, 通过优化网络资源和网络流量, 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

分组网络承载的业务主要是TDM业务、IP化基站业务、二三层大客户, 其中二层大客户业务包括二层ETH专线业务、点到多点的ETH业务。对于TDM业务、二层ETH专线业务, 采用PWE3仿真技术, 点到多点的ETH业务采用H-VPLS, 由于端到端PWE3组网能力较差, 可采用MS-PW组网。

对于IP化基站、三层大客户等IP业务采用PW到边缘+L3VPN到汇聚方案, 接入层通过PWE3仿真技术接入IP业务, 汇聚核心层启用L3VPN功能, 为了减少BGP邻居数, 在汇聚核心部署层次化L3VPN, 即采用Ho VPN技术组网。PW+L3VPN方案, 基站网关在边缘汇聚设备上, 多基站可共用一个网关, 不需要在接入设备上为每个基站分配业务IP网段, 节省IP地址, 整网VPN路由也较少。

小结

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篇9

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启动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 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共享和远程医疗工作。加强顶层设计, 统筹制定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业务规范和信息共享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标准体系, 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医疗机构评价体系。完善病人出入院标准和技术规范。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整顿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售药和违规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 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支付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 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强化医务人员法制和纪律教育,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优秀生的进一步优化论文 篇10

1 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 建筑施工技术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项目的始终

管理是一个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 而技术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至始至终渗透着技术管理工作。无论是工程合同的签订, 还是竣工验收决算过程, 这无不与技术管理工作相联系。建筑施工技术又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综合应用过程, 既要包括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等等, 还要熟悉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的使用等。

1.2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建筑施工中, 随着建筑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的提高, 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是很难以实现对产品的现实期望, 而这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则需要建筑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

由于建筑物品的类型、样式繁多, 规模要求各不相同, 并且受作业受季节、环境、气侯和人的因素影响较大, 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必然要以技术管理为先导,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 以达到预期的工期要求、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 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 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与积极意义

2.1 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积极意义

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也就是要求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技术法规和政策, 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指标, 组织开展各项施工技术工作。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通过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管理来建立好良好的施工秩序, 可以将先进的工业技术转变为高效的生产能力, 不但可以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很有效的保证, 达到相关部门的技术规范要求, 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让工程的进度进一步加快, 降低建设成本, 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所以, 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具有积极而又现实的意义。

2.2 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

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一方面, 可以不断的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准, 可以对问题进行预见性并且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 通过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 可以充分的确保施工工程正常的运行, 并且能够在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上得到较为有力的保障, 进一步发挥发挥施工材料、人员及设备的效能, 从而节约工程项目的成本, 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 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的对策

3.1 做好建筑施工阶段前的技术管理工作

做好建筑施工阶段前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为正式建筑施工过程创造基础条件。在摸清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我认为首先要搞明白相关技术管理的制度规范、这样可以确保施工图纸的科技含量、明确施工责任。技术管理的制度规范可以确保施工技术准确、有效的实施;施工图纸则是可以让工程施工以此为依据开展施工;明确责任落实是为了对施工技术如果存在不到位或不足引起的责任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处罚。

3.2 提高正式建筑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

在建筑施工的正式阶段, 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和建筑物整体质量的关键。这一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技术交底、进度与成本控制、施工质量控制等。技术交底是确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关键, 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和隐蔽工程项目;进度与成本控制可以让建筑施工企业按预期计划完成工程并且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施工质量控制是要根据实际情况, 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 是对社会, 对人民负责的一种表现。

3.3 严格把握好握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

建筑项目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前一阶段技术管理内容的辅助和补充, 这一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包括对工程项目的合理检验和总体评定、配套施工的技术管理控制等。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可以按主体施工的步骤和方法进行,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予以灵活的变化。

3.4 抓好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抓好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为了保证所需的组织构造、程序、过程和资源按照IS09000规范树立的质量体系确保工程质量构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转的关键在于企业和项目两个层次。

就建筑企业方面而言, 要注重进步各级一把手的质量认识, 经理、工程师、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和质量监视部门组成的专家队伍, 对工程项目监视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就项目层次管理而言, 在对公司质量方针目的提供保证的同时还要根据合同对建立业主提供保证, 这就要求包括项目经理、技术担任人等组成的质量管理、控制网络, 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职能停止合理分配, 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在施工质量构成的全过程, 坚持高规范严格进行。

3.5 搞好经济成本核算, 完成任务中取得合法的盈利

在新的历史时期, 建筑企业要转变观念, 强化本钱认识, 高度注重, 技术管理人员要参与施工全过程并控制本钱费用。技术管理人员要根据工程承包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技术节约措施、现场条件和市场等提前进行预算, 特别是在人工费、资料费和周转资料费等项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重点管理。落实工程本钱核算月剖析制度, 按时编制本钱核算报表, 对于本钱亏损要及时查明缘由, 采取措施, 让施工技术管理越来越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国家加大对础建设大规模的投入, 建筑市场空间迅速扩大, 各相关企业的市场前景也变得相当广阔, 建筑领域呈现出了残酷的竞争格局。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新型资料得到普遍应用, 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请求。建筑施工技术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全过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对如何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与提高工作效率进行研究, 并提出可行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优化,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覃义.对规范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3) .

上一篇:静力训练下一篇:学院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