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工程管理

2024-05-09

学院工程管理(共11篇)

学院工程管理 篇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大学作为文化教育的基地, 必须首当其冲。高水平二级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具有独特的文化, 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灵魂。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创建于1953年, 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程, 积累了厚重的工程文化。作为黑龙江省内唯一设有测绘学科的院系, 秉承“测以博立、绘以精达”的院训, 培养和造就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工程师, 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个性和特色的文化特质。

一、廓清工程文化的内涵

(一) 文化

“文”与“化”并联使用, 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 (刚柔交错) , 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西汉以后, “文”与“化”才合成一个整词, 如“圣人之治天下也, 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 为不服也。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 (《说苑·指武》) , “文化内辑, 武功外悠” (《文选·补之诗》) 。这里的“文化”, 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 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因此, 在汉语系统中, “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 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品德的教养, 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 “文化”逐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 成为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新华字典: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 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 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 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二) 工程

18世纪欧洲创造了“工程”一词, 原义是兵器制造、军事目的的各项劳作, 后来扩展到如建筑屋宇、制造机器、架桥修路等很多领域。《辞海》中的解释为“一是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去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二是人工改造物质世界的建造活动的产物;三是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多种技术手段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或者过程”。在现代社会中, “工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工程的狭义定义为“以某组设想的目标为依据, 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某个 (或某些) 现有实体 (自然的或人造的) 转化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过程”。就广义而言, 工程则定义为由一群人为达到某种目的, 在一个较长时间周期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

(三) 工程文化

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 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分支文化, 是一种与工程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文化。文化是基础, 工程是平台。在工程管理中, 进行工程文化建设是凝聚工程团队,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促进工程成功完成的重要保证。加强工程文化建设, 发挥文化导向作用, 不仅有助于降低事故发生, 更有助于提升工程的综合效益。

二、开展工程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 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

高等教育与文化发展之间具有互动、双向、密切的联系, 高等教育对文化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高校二级学院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级学院文化建设良好, 不仅发扬光大了大学文化, 也是对大学文化的拓展充实, 是为学校和学院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二) 观工业院校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现代理工类院校的教育突出问题就是注重实践, 轻视人文, 而这种长期以来的错误认知, 导致学生普遍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素质较低和人文修养不够。因此, 已经深刻认识教育是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备的教育,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才是工程教育的真正内涵。人文素质是一种内化的精神诉求, 渗透在各学科之间, 包括存在于理工科的学习体系之中。

3.文化建设是增强二级学院办学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一个文化成熟、高水平的二级学院, 必定是一个具有正确、稳定、先进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学院, 硬件也许不是最过硬, 但办学软实力肯定最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学院, 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加强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具有文化兴校、文化强校的意义。

三、测绘工程文化育人的实践

(一) 教育基地———工程文化育人的平台

建设工程文化教育基地, 丰富工程文化建设载体。长期的办学历史, 不仅留下许多测绘的仪器、设备和工具, 还形成了许多测绘的技术和方法、测绘人的精神作风, 这些都是测绘工程文化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了展示和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 开展文化教育活动, 测绘工程文化教育基地通过测绘工程文化教育展室、测绘工程文化教育长廊和工程文化博物馆测绘工程厅。这些教育基地展陈了60年发展中在办学中积累的珍贵历史史料, 积淀的深厚文化资源, 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陈列了教师编写的教材、发表的论文、制作的教具、模型及实习中原始的记录等。虽然现代的仪器取代了过去手工的方式, 但是展示了测绘人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展览还设计了多媒体演示、情景互动等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使参观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素养、人文关怀、审美情趣、职业道德等的熏陶和感召, 让学生受到包括工程知识在内的文化熏陶, 培养学生对工程文化的自觉意识, 唤起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恪守职业操守的精神。通过了解测绘技术、感受测绘精神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资源, 扎实开展工程文化育人活动。

通过加强工程文化教育研究、工程文化基地建设、营造工程文化环境、开展工程文化活动、加强工程文化传播、加强工程文化课程建设等六项措施, 全面推进“工程文化教育深化工程”, 使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技能, 还必须熟悉经济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公共政策、人际关系、道德规范, 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 创新的精神, 健全的人格, 高雅的审美情趣,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能够担负起一名工程师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使命, 承担起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以及坚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的责任。

(二) 课程建设———工程文化育人的源泉

以立项形式开展了工程文化系列课程建设, 逐步形成系统完整、科学合理的工程文化课程群。挖掘本专业、本学科的文化内涵, 编写工程文化教育讲义或教材。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努力挖掘各类课程的文化功能, 增加专业课的工程背景内容。一是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更新教学内容;二是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将测绘工程文化作为专门的课程加以建设, 渗透测绘科学与工程的历史、优良传统和文化, 认识测绘工程的职业特点、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培养科学思想、方法和求真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以及人文思想和文化修养, 求善求美的价值追求的人文精神;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测绘工程文化内涵, 把工程文化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

(三) 校企合作———工程文化育人的途径

1. 走近国际公司, 感受企业文化。

在工程文化教育中, 着力于探寻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融合的建设运行机制。目前, 测绘工程学院与瑞士徕卡、日本拓普康、美国天宝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通过共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学生技能竞赛、对学生和教师的技术培训等活动, 深刻的感受跨国公司先进的企业文化。

2. 加强校企合作, 进入工程环境。

坚持走校企合作进入真实的测绘工程环境, 参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是开展测绘工程文化育人的最有效途径。学校与企业通过合作项目, 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企业文化, 还接触到最新最先进的生产环境, 将专业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运用, 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 使其身临其境感受测绘工程文化。

3. 丰富第二课堂, 开展工程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工程文化活动, 搭建提高大学生工程文化素质的平台。按照“系列化、精品化、品牌化”的建设思路,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 每年举办“测绘被暨测绘科技活动月”品牌测绘工程文化活动, 学生参与的热情度非常高, 每年参与率达到60%以上, 至今为止已经举办了21届。与徕卡、适普等高科技公司合作举办学术报告会、新产品展示会, 并且举办了“徕卡数字水准测量技能竞赛”“拓普康杯全站仪测绘技能竞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在第二课堂开展工程文化育人, 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培养。

杨叔子老先生曾说“科学是立事之基, 人文是为人之本。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没有科学技术就是落后, 一打就垮;然而,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没有人文精神, 就会异化, 不打自垮”。在今后的发展与建设中我们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奉献的测绘人的精神, 凝聚师生力量, 促进学院形成科学发展的文化氛围, 培养我们的学生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还具有丰厚的工程文化精神, 成为时代所需的人才, 真正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连成.工程系统论[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2 (8) .

[2]王文福.测绘工程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 2013 (1) .

[3]马新莉.工程文化教育理念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 (2) .

独立学院教材管理初探 篇2

关键词:教材;教材管理;模式;教材建设

一、独立学院教材管理现状

(一)现行独立学院的教材管理模式

1.职能管理型。即学校设立专门的教材管理部门——教材科,这是最传统的教材管理方式,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之一,体现了管理的权威性,也有利于教材的集中管理与协调。其弊端是权利过于集中,不利于财务部门的监督与审计,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2.企业化经营型。即学校作为主体投资方,成立“教材发行中心”,全面负责教材的采购与发行,实行企业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管理模式往往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追求经济效益,违背高校性质,淡化教学质量工程意识。

(二)独立学院教材管理凸显的问题

1.教材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无论是职能管理型还是企业化经营型的教材管理模式,其实都是计划经济时期教材管理模式的改良与延续。独立学院原本就是成本办学,统一订购、统一发放,难免有强买强卖之嫌,无形中又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2.教材选用的不合理性。首先,独立学院在一定程度上仍依托母体高校,教材选用往往照抄母体高校,忽视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在招生和培养目标上的区别,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其次,独立学院的教材选用一般由任课教师指定,由于任课教师习惯了同一本教材的教学,为避免重复备课,无论教材是否适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少自主权。

3.教材内容的陈旧性与滞后性矛盾日益加剧。每年学校教材采购量很大,但是教材的使用周期却在减少。库存教材跟不上科学技术与信息的急速发展,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导致原有的教材库存积压严重,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学校会尽量减少库存,限制新教材的或高质量的教材入课堂。

二、对独立学院教材管理的几点建议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种适应性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创业能力(简称“五能”)。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改善现阶段独立学院教材管理工作。

(一)健全教材管理机构,明确职责任务

进一步加强对教材建设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学校和各二级学院(部)的教材建设职责。

1.成立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负责学校教材建设的规划、指导和评审、评估工作。具体包括:审议学校教材建设规划并检查规划的落实情况;审议教材编写、出版及资助立项计划;审议教材质量跟踪调查和教材检查评估工作结果;评选、推荐优秀教材;监督学校教材建设经费的拨付、使用情况等。

2.教材科具体负责教材建设管理工作。包括:编制学校教材建设规划并经学校批准后组织实施;组织自编教材的立项评审工作;组织优秀教材的评选、推荐工作;组织选用教材的质量跟踪调查,组织教材选用工作的检查;组织教材评估工作。

3.各二级学院(部)负责本单位的教材建设工作。包括:制定本单位的教材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本单位自编教材的立项申请和初审工作;提出并审定本单位每学期的教材使用计划。

(二)加强教材研究

独立学院要首先加强教材建设的理论研究,研究如何在教材建设中体现独立学院教学特色;研究如何以学生为本,开发多类型、多形式的教材,处理同专业中不同课程教材的衔接关系,解决教材配套问题等。其次还要开展教材管理方面的研究,研究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任务和方向;研究如何提高自编教材的质量等,通过双管齐下、两手抓,加强独立学院的教材研究,开辟特色的教材管理方式。

(三)以人为本,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

在教材管理方面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以成本办学的独立学院管理体系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根本利益。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教材的直接接收者,因此在教材的选用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使用学生的教材款,努力降低成本,减轻学生负担,增加教材款的透明度。真正做到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

参考文献:

[1]徐丽宁.对独立学院教材管理工作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2009,(6).

[2]陈素红.建设体现鲜明应用性的独立学院教材[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

学院工程管理 篇3

近年来, 学科建设及专业建设均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年市场营销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012年电子商务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产业经济学被遴选为省级重点学科。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产学研平台建设成效突出, 依托许昌学院管理学院“企业发展中心”平台, 围绕河南省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 通过进一步整合研究方向, 结合地方实际, 集中于河南省产业转型, “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等研究, 注重增进研究内涵, 提升研究质量, 通过论文、著作、专利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 在企业管理和区域经济规划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主持“许昌市自主创新体系发展规划 (2009-2020) ”的撰写工作, 成果在市长常务会上通过;主持制定魏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主持制定“西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3-2017年发展规划”, 完善建立许昌烟厂“供应商资质认证评估体系”等, 2013年还与北大合作完成115万元的横向课题“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就特色的专业建设而言, 近年来, 管理学院 (经济学院) 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学校在通过教育部本科评估后, 管理学院 (经济学院)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 力争转型再发展,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工不断进行学习、讨论和调研, 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已达成共识。

由上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意图可以看出, 它是一个反覆循环、不断提升的动态运行图。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 遵循办学规律和教学规律, 围绕学校的办学综旨, 树立“教学神圣、崇尚学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对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 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

为实现培养目标优化设计培养方案,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依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自身实际, 对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 明确提出了整体优化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原则;提供足够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人才目标, 根据“连续性、时代性、稳定性”的要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主动邀请北京大学晏智杰教授,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杨承训教授、仉建涛教授等省内外高水平大学、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专业设置、调整和专业建设的论证会, 听取他们在人才需求预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特别举办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座谈会, 修订培养方案。

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 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 以及持证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目前我国实行双证 (学历证、资格证) 并重制度。因此, 为了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把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与许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成立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 将有关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课程纳入培养方案, 使大部分学生毕业既获得学历证书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共培训学生近万人次, 愈80%以上的学生获得营销师、物流师、理财规划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师等各类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在与上海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ERP培训的基础上, 积极筹划建立ERP实验中心。“许昌学院—鼎捷软件ERP实验中心”的建立是许昌学院管理学院扩大实验室外沿的一种新尝试, 也是开放办学、校企合作的一项新成果, 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了新的桥梁, 开辟了新的合作渠道, 通过强化培养学生的信息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创新实践能力, 为学生提供从培训到企业信息化项目实训再到就业的通道。许昌学院管理学院以此为平台已将ERP课程纳入培养方案, 制定教学大纲, 规定学时、学分。现在已经有三批次学生接受培训, 近100人次参加了鼎捷公司举办的全国性比赛。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积极探索实习实训新路径, 尝试以项目带动实习实训, 已经与北京大学进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合作, 先培训再实践实习。使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开阔了眼界, 充实和完善了专业知识, 提升了实际工作能力, 让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同时, 通过实地调研使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沟通手段、人际交往能力、文明处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大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持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基本建设的思路是以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 坚持“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的原则, 以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人才为切入点, 建设“校内校外结合、多种形式结合、国企与私企结合”的实习教学基地体系。现建有10个校外实习基地, 分别是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新乡新飞集团、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济源钢铁集团公司、豫光金铅有限公司 (济源市) 、郑州可口可乐公司、河南远东传动轴有限公司、瑞贝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观峰管理咨询公司、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 每年可接受实习生约400多人, 基本上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以学院为依托, 联合省内外高校、政府部门、知名企业、知名专家共同成立许昌学院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在学校和政府、企业之间架起交流合作的平台。一方面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为各类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搭建实习、就业平台。近几年, 先后承担完成了《许昌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2009—2020年) 》、《许昌市环境优化发展战略及考评体系建设》、《许昌市魏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西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3—2017年发展规划纲要》, 为许昌帝豪集团制定了《供应商资质认证评估体系》等产学研项目。

“企业家大讲堂”系列讲座是许昌学院管理学院按照学校要求, 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积极与企业接轨,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又一重大举措, 讲座使学生近距离的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 了解企业的需求, 了解市场竞争的真实性, 既是创业就业指导课, 又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课, 对学生衡量自身存在的差距和树立奋斗目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已聘请了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少林, 沪江网副总裁常智韬, 恒源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见栓, 西继迅达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忠等知名企业家定期做了数场讲座。

2013年度中, 在许昌学院党委和行政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经过管理学院 (经济学院) 全体教工的共同努力, 学院科研工作整体取得了较大成效。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积极整合跨学科资源, 组织有梯度的研究团队, 在项目拓展方面进展良好。一年中许昌学院管理学院各级项目顺利结项57项, 其中2项省级项目;成功申请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1项, 其中省部级项目立项2项。横向课题取得了重大突破, 继2013年7月为西华县发改委修订《西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3—2017年发展规划纲要》后, 10月与北京大学进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深度合作, 项目合作总额达115万元。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通过进一步整合研究方向, 结合地方实际, 集中于河南省产业转型, “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等研究, 注重增进研究内涵, 提升研究质量, 通过会议论文、核心期刊、外文期刊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 为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顺利完成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年中,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共发表论文117篇。中文期刊方面, 在《农村经济》、《江苏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家》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5篇。本院主编, 或参与编著教材9部, 《信息管理系统》、《服务营销学》等教材均已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均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 积极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共出版专著两部, 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开放条件下中国劳资关系的变化与对策分析》和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中的博弈:股权分置及其改革》。

一年中许昌学院管理学院地厅级以上奖励31项, 其中一等奖10项, 河南省第二届自然科学学术一等奖一项, 河南省经济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等, 这些成果的取得也表明许昌学院管理学院学术水平不断地提高。

在学科建设方面, 产业经济学学科被遴选为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 目前已形成了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和团队:以仉建涛教授为团队核心的“产业理论与产业政策研究”;以周颖杰教授为团队核心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以钟和平博士为团队核心的“产业组织与企业发展研究。”三个方向始终围绕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尤其是结合河南实际, 以中原经济区发展为契机, 针对如“三化”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产业集聚、经济体制创新等一系列重大论题展开, 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与亮点, 对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尤其是河南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学科建设中, 周颖杰教授作为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指导思想明确, 建设思路清晰, 目标规划合理, 在理顺学科自身与不同研究方向的结构关系, 加强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 对促进学科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本学科建设在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凝聚作用和引领作用同时, 利用组合优势, 发扬团队精神, 整合现有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5个专业方向, 突出学科特色, 营造学术氛围, 积极带动青年教师, 使本学科团队建设及梯队建设中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乃至知识结构都更趋于合理。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从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了培训现有教师、请专家或企业高管到许昌学院管理学院做兼职老师或客座教授相结合的办法。持续加大对高层次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力度, 聘请其他高校及实业界优秀人才,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杨承训教授、省内著名经济学家仉建涛教授、西继迅达 (许昌) 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忠、森源集团董事长楚金甫、许昌市金融办公室副主任李进营等均聘为许昌学院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经常到许昌学院管理学院交流指导, 以期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加强学科建设。

在研究生工作方面, 结合实际, 积累申硕点经验。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学科点结合实际, 立足地方, 联合许继电气、远东传动、中原证券等, 通过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 构建校企人才培养制度的长效运行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 为高校人才培养营造产学研用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 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 实现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教师实践背景, 构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以实施“应用型人才”为契机和切入点,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013年10月28日, 在中原工学院2013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对接会上,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六名硕士生导师和新生认真探讨和交流, 切实推进了研究生培养工作。于此同时许昌学院管理学院继续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对硕士点申报工作的筹备。一年中分别共有联合培养硕士生4人顺利答辩获得学位, 也为学科建设及硕士点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总结重点学科建设经验, 明确目标。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以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为切入点, 结合校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 及近几年招生情况和学科发展态势良好的经济学专业, 对于工商管理和经济学两个方向从研究内容看都有与产业经济学研究内容交叉的可能, 为整合学科教师力量, 争取在产业经济学硕士点申报中取得突破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此外, 以经管学院为主要依托的软科学研究中心、经济研究中心等也不断推进发展, 这些积淀为工商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基于经管学院学科建设的基础和河南省内乃至全国学科点布局的特点,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经研究决定在下轮次硕士点申报中, 集中全部力量, 积极申报专业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点。

坚持党建带团建, 通过对团总支学生会引领, 全面服务学生成人成才。大力支持共青团的工作, 结合专业特点和青年学生的需求指导开展课外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实践实训、素质拓展等活动, 营造了良好的学风院风。

一是定期举办励志成才报告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评比活动、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努力引导学生成为高素质的青年。如, 举办企业家大讲堂, 邀请恒源发制品董事长赵见栓、沪江网副总裁常智涛、许昌胖东来集团董事长于东来等为同学们做励志、专业方面的报告, 2013至2014学年共举办6次;开展第十六届宿舍文化创建活动、第九届模拟实战营销大赛, 第九届赢在大学创业计划大赛、首届会计技能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论辩赛、网页设计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 吸引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自身素质的提高中来。据统计,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大部分同学参加了以上赛事的一项或者多项赛事, 有些比赛如模拟与实战营销大赛还吸引了学生的多次参加以及外系学生的积极参加。

二是利用身边的典型, 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做人、做事。在学校评选“十大学习标兵”的同时,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评选了经管学院“学习标兵”, 召开奖学金获得者及学习标兵获得者表彰大会, 召开在各种文体活动中及各种实践实训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的表彰大会, 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在学习及其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 努力使具有各种才能的学生都得到充分肯定,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014年,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学生杨逢春被评为许昌学院“学雷锋标兵”并被学校推荐为“焦裕禄式的好党员”, 党总支安排杨逢春同学为低年级学生做报告, 以学长的身份教导学生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确立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的指导思想, 努力解决好学生在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定期召开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座谈会, 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状况, 及时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针对几类特殊学生, 如组织纪律差、学习成绩差、家庭贫困、心理素质欠佳等学生的实际状况, 指定专人开展谈心、帮教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克服困难, 如许昌学院管理学院藏族学生万玛扎西, 由于基础差, 从09级留级到10级, 再留级到11级,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多位辅导员不愿放弃, 无数次找该同学谈心, 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增加其学习的勇气, 安排党员同学进行一对一帮扶, 目前该同学正逐步完成以往落下的课程, 其家长多次来到学校, 对许昌学院管理学院为其提供的帮助感谢不已。同时, 许昌学院管理学院也多方努力为学生解决其它实际问题, 如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建立贫困学生助学基金, 提供有偿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等, 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紧密结合取得了很好效果, 有力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

学院工程管理 篇4

1.会计与审计专业(全日制三年,高职,专科)

(1)培养目标

会计与审计专业主要依据现代工商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以培养工商企业高素质会计与审计人员为目标。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敬业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懂得市场经济规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与审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技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能够胜任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组织的会计审计工作。使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会计与审计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特色

会计与审计专业是我校的精品特色专业,实施“课堂—实训室—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参加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及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可在毕业前在北京推荐实习和就业。为继续深造提升学历层次的学生开辟专升本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同北京本科院校对接,将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专科毕业时推荐上本科学习,本科毕业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二是在校期间读自学考试独立本科,在本校专科毕业后就能获得国家承认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学习优良的可以取得学士学位。

(3)核心课程 基础会计与实务、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税法、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学和审计案例分析、企业会审综合模拟实训、银行柜员业务实训、审计综合岗位实训等。

(4)就业前景

会计与审计是市场经济中永恒的职业。会计与审计专业被社会公认为市场经济中的“常青树”。学生面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社会团体,从事财务审计流程中的各类岗位工作。其职业发展为会计主管、财务经理以及总经理助理等,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

(5)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毕业前可以至少取得如下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办税员职业资格证书等。

2.营销与策划专业(全日制三年,高职,专科)

(1)培养目标 营销与策划专业主要依据现代工商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以培养工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为目标。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敬业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懂得市场经济规律,懂得企业经营管理规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营销与策划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市场调研管理、广告策划管理、营销策划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部经理等岗位的工作。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营销策划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特色 营销与策划专业是北京科技职业学院重点专业之一。以培养企业营销与策划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为目标。按营销与策划工作岗位要求授课。引进和借鉴适合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方法。理论教学、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相结合,学业和就业相统一。可以取得我国营销和策划两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为继续深造提升学历层次的学生开辟专升本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同北京本科院校对接,将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专科毕业时推荐上本科学习,本科毕业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二是在校期间读自学考试独立本科,在本校专科毕业后就能获得国家承认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学习优良的可以取得学士学位。(3)核心课程 管理学、营销策划、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与营销管理、广告理论与实务、企业形象策划实务、财务管理、基础会计等。(4)就业前景

选择了营销与策划专业就是选择了成功之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中,营销与策划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广阔。毕业生实习和就业的典型职业岗位:市场调研管理、广告策划管理、营销策划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等相关岗位。其基本的发展方向是工商企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

(5)职业资格证书

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要取得如下至少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营销策划师资格证书;助理营销师职业资格证书;中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等。

3.营销与策划专业——国际职业经理人方向(全日制三年,高职,专科)

(1)培养目标

营销与策划专业——国际职业经理人方向主要依据现代工商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以培养工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为目标。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敬业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懂得市场经济规律,懂得企业经营管理规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营销与策划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市场调研管理、广告策划管理、营销策划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CEO、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部经理等岗位的工作。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营销策划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特色

营销与策划专业—国际职业经理人方向以培养工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将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课程融入课程体系。引进和借鉴适合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方法。理论教学、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相结合,学业和就业相统一。学生学习期间可以取得我国营销和策划某个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可以协助学生申报国际职业经理人协会颁发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同时为继续深造提升学历层次的学生开辟专升本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同北京本科院校对接,将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专科毕业时推荐上本科学习,本科毕业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二是在校期间读自学考试独立本科,在本校专科毕业后就能获得国家承认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学习优良的可以取得学士学位。

(3)核心课程 管理学、营销策划、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与营销管理、商务谈判、领导科学与艺术、企业形象策划实务、财务管理、基础会计等。

(4)就业前景 选择了营销与策划专业就是选择了成功之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中,营销与策划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广阔。毕业生实习和就业的典型职业岗位:市场调研管理、广告策划管理、营销策划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人力资源部经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总经理等相关岗位。其基本的发展方向是工商企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

(5)职业资格证书

营销与策划专业—国际职业经理人方向的学生毕业前要取得如下至少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营销策划师资格证书;助理营销师职业资格证书;初级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等。

4.物流管理专业(全日制三年,高职,专科)

(1)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依据现代物流行业的需求培养人才。以培养现代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为目标。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敬业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懂得市场经济规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市场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的工作。使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特色 物流管理专业是中央财政和北京市教委重点支持的专业之一,北京科技职业学院重点专业之一。以培养现代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引进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方法。理论教学、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相结合,学业和就业相统一。为继续深造提升学历层次的学生开辟专升本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同北京本科院校对接,将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专科毕业时推荐上本科学习,本科毕业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二是在校期间读自学考试独立本科,在本校专科毕业后就能获得国家承认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学习优良的可以取得学士学位。

(3)核心课程

仓储与配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管理等。(4)就业前景 选择了物流管理专业就是选择了就业,就有了走向成功的平台。物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就业前景非常好。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的典型职业岗位主要有:资源采购与管理、运输调度管理、仓储管理、市场推广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相关工作岗位。其基本的发展方向是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前要取得至少如下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全国物流职业资格证书;中国条码技术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助理物流师等。

5.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全日制三年,高职,专科)(1)培养目标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依据现代连锁经营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以培养现代连锁经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为目标。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敬业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懂得市场经济规律,懂得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经营链条中所需的产、购、销、储、管等各岗位的工作。使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的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2)专业特色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依据行业企业岗位群标准和需求构建知识、技能和课程、实训体系,坚持产学结合、学训结合。学生毕业均能在北京推荐就业。为继续深造提升学历层次的学生开辟专升本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同北京本科院校对接,将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专科毕业时推荐上本科学习,本科毕业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二是在校期间读自学考试独立本科,在本校专科毕业后就能获得国家承认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学习优良的可以取得学士学位。(3)核心课程 现代企业管理、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连锁企业财务管理(沙盘)、连锁企业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师等(4)就业前景 选择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是找到了生财之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比较广。毕业后可以自主创业,又可胜任企业购、销、储业务流程和人、财、物、信息等各岗位管理工作,亦能在连锁零售业及服务业从事店长或店长助理岗位以及在连锁企业总部从事区域主管和营销经理等工作。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5)职业资格证书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前要取得至少如下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连锁经营管理师、人力资源师、营销师职业资格证书、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零售业职业经理人行业资格证书等。

6.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全日制三年,高职,专科)(1)培养目标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依据现代连锁经营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以培养现代连锁经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为目标,侧重培养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敬业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懂得市场经济规律,懂得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经营链条中所需的产、购、销、储、人力资源管理等各岗位的工作。使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的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2)专业特色

依据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标准和能力要求,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技能为核心,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具有严谨规范、亲和奉献的职业习惯,适应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为继续深造提升学历层次的学生开辟专升本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同北京本科院校对接,将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专科毕业时推荐上本科学习,本科毕业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二是在校期间读自学考试独立本科,在本校专科毕业后就能获得国家承认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学习优良的可以取得学士学位。(3)核心课程

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人力资源政策法规。(4)就业前景 选择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是找到了生财之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是当前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之一。学生胜任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各岗位工作,如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管理及相关法律事务管理等。其职业发展岗位为单位人事总监助理、人事总监和总经理助理等。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学生毕业前要取得至少如下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连锁经营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文化管理师、企业法务管理师等人力资源师、营销师职业资格证书等。

7.法律事务专业(全日制三年,高职,专科)(1)培养目标

法律事务专业依据现代市场经济对法律事务人才的需求培养人才。以培养从事现代法律事务工作的高层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为目标。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敬业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法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法律事务职业岗位的工作。使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法律事务技术技能型人才。(2)专业特色 注重提高学生的法律事务工作能力和适应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实训、实习三位一体,使学生毕业后顺利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学生实习前掌握速录的基本技能。为继续深造提升学历层次的学生开辟专升本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同北京本科院校对接,将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专科毕业时推荐上本科学习,本科毕业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二是在校期间读自学考试独立本科,在本校专科毕业后就能获得国家承认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学习优良的可以取得学士学位。(3)核心课程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刑事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商法、合同法、国际法、法律文书写作、办公软件操作训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劳动争议处理法。(4)就业前景 法律事务是国家的永恒职业。法律事务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京津地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律师事务所、招投标公司、建筑公司等相关单位。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5)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学院加强预算管理研究 篇5

【关键词】职业学院;预算管理;问题;方法

一、引言

财务是一个企业、一个机构、一个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职业院校的经营管理对财务管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为财务管理不仅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前提,也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以及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尤其是10年全国高职改革与工作发展会议之后,职业院校对降本增效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达到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要使得降本增效做的好,相应的预算管理工作是关键。因为预算管理可以很好地利用学院现有的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投资,从而获取最大效益。但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预算管理这方面还存在这很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国职业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同样也迟缓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前进。

二、职业学院预算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1.职业学院预算管理方法存在问题

许多职业院校在进行预算的时候不根据自身学院的发展情况,盲目地进行预算,在预算管理中不采用合理的方法,导致不仅没有达到预算带来的效果,还额外增加学校许多成本。例如,许多职业院校其每一年的学生人数变化基本不大,但是其预算一般采用增量预算法编制方法,这样就很可能会导致预算规模偏大,会造成预算松驰及资源浪费。还有,在信息化的时代下。许多高职院校不知道利用各种信息化方法收集相关的数据,采用相应的经济理论方法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合理的预算方法,而只是一味地延用学校流传下来的预算管理方法,使得职业学院的预算管理适应不了其发展中的变化。

2.职业学院预算管理体制问题

职业学院的预算管理制度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规章制度的不健全,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制定了相应制度,但是许多都流于形式化,缺乏可行性,导致相关人员在做预算管理时候“无法可依”。第二,相应的奖惩体制规定不明确,高职院校在规章制度中没有对预算管理编制和执行中有着突出表现的部门或个人应获得何种奖励做出规定,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丧失积极性。第三,监督管理体制欠缺,职业学院由于其人力和物力的紧缺,导致在预算管理这一块缺乏有力的监督,监督审核的缺乏,就会使得职业学院许多不合理的预算计划被实行,或者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除了以上三个体制外,其余的相关人员培训等一系列体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职业学院预算管理体制问题是其加強预算管理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3.职业学校预算管理执行存在问题

预算管理的执行,是预算得以实现的保障,据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对该省的职业学院的预算管理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仅仅有10%的学院对其预算管理取得效果较为满意,其余的学院的相关领导人则表示预算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没有达到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反而大大加大了相关成本。这主要是职业学校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缺乏。譬如有很多学院各部门在下达预算指标内限额内采购,但执行过程中个别部门存在采购物品不能及时到位,重复采购的现象,但是职业学院却缺乏相应的监督部门进行指导监督,这样不仅导致了预算不能有效控制,还直接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三、加强职业学院预算管理方法探析

1.创新职业学院预算管理方法

预算管理方法的创新是职业学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必不可少的,同样也是学院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职业学院要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根据学院的各个部门的情况给学院配备相应的电脑设备,并且建立属于该学院内部预算管理信息收集系统。其次,实行预算动态管理,即在学院的预算计划书编制好之后,对其之后相应的预算执行的每一步取得的成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并且根据相应的预算执行进度调整相应的预算方案以及其进度计划表,而不是一味地等到预算执行完之后在进行相应的效果分析评价。最后,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候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学校的人事,财务,教学等所有相关内容都考虑进去进行综合分析,编制预算书并执行,确保学院的所有活动都被考虑在内,而不是只是以前的只对财务进行预算控制管理。

2.建设并完善职业学院预算管理体制

规章制度的完善才能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例可寻,才能保证职业学院的预算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不至于管理工作中大家各执己见,导致工作混乱。一方面,要明确预算管理工作的流程,在规章制度中明确预算管理从编制预算书到最后进行绩效评价整个过程中每一步职业院校中的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及内容;另一方面,奖惩机制很重要,完善的奖惩机制不仅仅会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还会使得预算管理工作理念及其重要性深入的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心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因为监督管理体制不仅可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完整性,还保证其预算得以执行。职业学院要设立相应的领导监督小组,定期的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考察,并且实行突击检查制度,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到岗到位,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准确性。

3.加强职业学院预算管理执行力度

职业学院要想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就必须实行预算内容责任制,即将整个学校的整个预算划分到学校里面各个系各个部门或者科室机构,并在分配之初规定其奖惩办法,只有这样,整个学校才能团结起来执行相应的预算计划,这样学院的预算管理才能做得好。另外,各个系以及科室都应该成立自己的预算管理监督小组,对其所管辖的人员以及部门的财务支配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活动都在预算规定的范围内。在预算责任分配时候,难免会出现分配指标难以完成的情况,对所分配指标难以完成的时候,各部门要及时地反馈给学校,学校再根据该部门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在预算管理控制的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预算管理执行上就做得很好,该学院根据自身情况,成立了相应的预算管理执行监督小组对各种财务活动进行合理地监督,从而该学院有了预算总量从2011年1.5亿元增加到2014年2.5亿元,学生人数也超过8000人,其每年所获经济利益也在不断增长。

4.提升职业学院预算管理队伍素质

除了对职业学院预算管理的方法制度等改进外,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也很重要。目前,许多职业学院的领导人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在预算管理方面没有专业人员。所以,首先学校要加强相关的预算管理宣传,定期召开有关预算管理的领导层会议,对学校的预算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且定期的派相关领导人去其他学校进行有关预算管理的经验交流,让领导层意识到其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学校要引进与预算管理工作有关的专业性人才,一般职业院校应该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择优秀人才,并且进行相关的培训。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保证能获得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多有关预算管理的方法与知识,在定期培训的时候,还要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及时地调离。

四、结语

职业学院预算管理建设的加强,一方面可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所以职业学院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有序地进行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职业学院要根据社会发展情况,不断加强自身学校预算管理的方法体制以及人才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相应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文香.浅谈中等职业学校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2013(03).

[2]王文童.何大春等.湖北省省属高校预算管理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04).

学院工程管理 篇6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 独立学院是利用母体学校的各种办学资源, 借助社会资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与母体学校相比, 独立学院的文化素质教育因受到市场经济的极大冲击而相对滞后, 再加之独立学院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在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 致使学生缺乏文、史、哲知识, 文化修养不高, 精神空虚、整体道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盛行。

二、银杏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的调查

笔者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以下简称银杏学院) 大学生进行了关于“文化素质教育”的问卷调查。问卷从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文化行为、文化需求四方面入手, 针对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展开调查。一共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386份, 有效问卷360份。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 文化知识的积累情况

首先, 学生远离人文著作, 崇尚潮流杂志。从调查看来, 在业余时间, 超过半数的学生崇尚时尚与潮流读物, 很少涉猎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书籍, 更别说要求学生通过古典文化的熏陶来提高自身修养和情操了。

其次, 学生对人文知识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价值观多元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下, 现在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功利性, 他们不愿意花时间阅读人文书籍, 从思想上没有意识到文化知识对自己素养形成的潜移默化作用, 也并不重视人文知识对自身情操的陶冶与培养。

再次, 学生的文化知识缺乏。在问卷中, 笔者仅仅设计了五道简单的文化常识题目, 但调查结果却大出意料。五道题全部答对的学生仅有78人, 占总人数的21.7%。剩余78.3%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回答错误。由此可见, 目前, 大学生的文化常识十分欠缺, 知识储备不足, 知识结构不平衡。

(2) 文化意识的呈现情况

首先、学生价值观的功利化。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生产、生活、交往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不同文化的碰撞, 不同价值观的冲突, 不同利益关系的博弈,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也开始趋向于功利化。比如, 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并不认为拜金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

其次, 学生道德意识的多元化。在调查中, 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并不将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看做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而是表现出冷淡、漠视。更是有相当的一部分同学对抄袭、作弊等失信行为持无所谓或默许态度。

(3) 文化行为的表现情况

首先, 学生心理素质的脆弱化。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状况比较好, 但在心理素质方面的表现却不甚乐观。尤其是在困难面前消极退缩, 常有放弃的念头, 缺乏坚忍不拔的勇气和毅力。

其次, 学生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境优越, 喜欢追求物质享受与感官快乐, 但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能严格要求, 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再次, 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不足。独立学院的学生比较热衷各种社交活动, 但这也仅仅局限于校园的社交活动, 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工作的锻炼, 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不足。在调查中, 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偶尔或几乎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

最后, 学生对道德失范行为的漠视。关于“在大街上看到有人随便扔垃圾, 你会怎么样做”的回答中, 学生当场出来劝阻的只占4.2%, 其他人或是熟视无睹, 或是觉得自己不扔就行了, 或是他们虽然觉得不好, 但也不好出来劝阻。由此可见, 学生的道德从众行为比较明显, 即使有些同学认识到有些行为是属于道德失范的, 但他们也没有习惯和意识去行动去制止。他们往往只关注自身, 缺乏对周围人与事的评判与作为, 表现出麻木和漠视。

(4) 文化教育的需求情况

在调查中, 学生普遍表现出对文化教育的需求, 有45.8%的学生认为评价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标准最重要的是学生素质。但是有47.5%的学生觉得学校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一般。36.7%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在文化书籍和资料方面的资源比较稀缺, 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仅有22.5%的学生对学校目前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比较满意。由此可见, 独立学院加强对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

1、办学观念的功利性

独立学院主要按照市场机制的特点来经营和发展, 这使得在办学观念上, 独立学院把教育当做产业来经营, 追求利润, 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明显。甚至有些独立学院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忽视本校的办学承受力与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 盲目的扩招学生, 违背了教育公益性原则。所以, 为了获取更多的生源,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会不断去迎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对于市场需求面广, 应用性强、就业容易的热门专业, 会大量设置。而关于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它既不能像专业技能那样短期内能产生显著的效果, 也不能给独立学院带来直接的效益, 因此无形中就被忽视了。

2、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在调查中, 笔者发现, 独立学院在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的设置中, 十分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 但是在文化课程结构上的设置却不够完善,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表中除思想政治课以外, 并没有设置其他类型的文化必修课, 甚至连《大学语文》这样的基础文化课都属于选修范围, 这样势必造成学生文化类课程的范围非常狭窄。由此可见, 独立学院首先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就忽视了文化课程的设置, 文化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同时, 因为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 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所以其现有的文化课程的设置也是选择具有较强使用性的文化课程, 如应用文写作、商务礼仪、公共关系学等。这种文化课程偏向实用性, 急功近利取向过于明显, 而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与合理, 缺乏其他类型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如文、史、哲、艺术等课程。

3、校园文化底蕴的薄弱性

在物质文化环境方面, 由于起步时间晚, 办学时间短, 独立学院的校园建筑虽然比较现代化, 但缺乏古朴感, 没有特色的人物雕塑, 缺乏浓郁的文化氛围, 走在其中, 很难令人有情感上的归属与精神上的熏陶。在精神文化环境方面, 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活跃, 热衷于各种社团活动。但由于独立学院历史发展过程较短, 而每一种文化的积淀和发展都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因此, 这些社团组织还没形成自己独特的、稳定的文化。同时, 由于市场的人才需求, 独立学院的学生活动大多要求与专业切合, 从活动中实践专业技能, 这也导致就学生活动本身能反映文化底蕴的种类较少。此外, 独立学院对于社会各界著名的专家学者的讲座还比较缺乏, 学术之风尚浅……因此, 独立学院先天缺乏普通高校那些经过历史沉淀的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校园传统。

4、师资队伍素质的失衡性

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敬业奉献和责任感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又长久的。目前独立学院教师主要来源于母体高校委派、聘用社会兼职人员以及公开招聘。一方面, 对于兼职教师, 他们毕竟不是主职, 与学院之间更多的只是经济上的利益关系, 所以敬业精神与责任感不强, 比较功利性。一些老师上课只教书不育人, 无视课堂纪律, 他们的言传身教必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 更有甚者, 把自身现实和功利的一些负面因素带给学生, 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 独立学院自身的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稳定性差, 学历结构偏低, 教师低龄化严重, 这也制约着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这些老师虽然热情高、有朝气, 但由于知识水平不够深厚, 教学经验不够丰富, 自身都难以将传道授业解惑与文化情怀有机结合, 更别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了。由此可见,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结构和教师素质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 并且非常不利于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

5、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就目前独立学院的实际课堂教学情况来看, 很多任课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来授课, 以教为中心, 以课程和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都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 鉴于独立学院学生生源的特殊性, 又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教师在课堂上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而学生的文化知识、文化素养的获得很大一部分是在课堂上形成的, 滞后的教学模式难以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文化素养的熏陶与培养。

四、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观念

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追求效率与效益的同时,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公益性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应该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以道德修养、价值观、情感态度为核心的文化素养和谐发展的高层次本科应用型人才。同时, 独立学院要根据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形成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要遵循现代教学的基本规律, 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 重视科学素养与文化精神、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的统一,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二是要开展文化教育, 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 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 获得必要的能力训练与素养熏陶。

2、构建合理完善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

开设足够数量的文化课程和文化素质讲座, 是独立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掌握一定文化学科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接受的文化知识内化为文化精神, 外化于文化行为。同时, 在公共必修课上, 除了“两课”之外, 应该把《大学语文》等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当中。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 大量开设选修课。此外, 应该屏除急功近利的思想, 开设的文化选修课程不能局限于实用性的课程, 例如将一些中国传统伦理、自然辩证法、中外名著欣赏、心理学、美学等课程, 纳入学院的教学计划当中, 以此来改变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

3、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与文化氛围

独立学院应广泛吸取社会资金和资源, 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强校园文化景点的建设, 如文化名人雕像和体现科学人文精神的雕塑建筑, 这样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 也可以增加学院的文化气息。同时, 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学生的全面成才与和谐发展提供精神环境和载体。学院各部门应积极组织学生的各种文化比赛, 积极引导并发展学院的各种文化社团, 在开展活动交流的同时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此外, 学院还要不定期从其他知名高校或社会上请一些著名的学者专家来做文化讲座, 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增强见识, 熏陶情操。

4、全面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特定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 还要完成育人的任务。首先, 独立学院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教师职务聘用制, 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 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教师聘用制度, 引进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的专职教师, 并努力改善他们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 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做到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其次, 聘请德才兼备的专家、学者。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社会阅历, 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何与社会和谐相处。再次, 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全面提升现有教师的文化素养。一方面要求在职教师必须有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素质, 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 树立师德良好形象。学院要重视教师本身的文化知识底蕴与文化修养, 要求教师把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操守、健康心态、健全人格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同时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5、创建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给学生外, 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知识、能力, 是学生精神和人格的再塑过程。首先, 独立学院应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反转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互动教学,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协作能力, 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善于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文化内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 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的渗透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比如在讲解理科知识时, 对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文化教育。再次,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诚信的态度。教师通过知识的传授与方法的讲解, 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持真理的优良作风, 并把这种作风带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此外,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 加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建立以自学为主, 通过收听、收看电视、录音、录像, 以及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学习教学内容, 利用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等教学媒体进行答疑和接受辅导。

摘要:独立学院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然而, 作为高等教育的新兴产物, 独立学院也面临着办学历史短、经验欠缺、文化积累不足等问题。在“文化软实力”越来越被提倡的今天, 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上却依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为例, 旨在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探究, 得出问题形成和造成现状的原因, 寻找出解决方案, 为独立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文化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董志康, 陈寰.独立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 2012 (19)

[2]刘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9

[3]朱声媛.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7)

学院工程管理 篇7

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设置的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专业, 作为典型的交叉边缘学科,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1]。目前, 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独立学院有70多所。独立学院学生是有着一定特殊性的群体, 他们思想活跃, 进取心强, 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容易让其产生抵触情绪[2], 所以必须要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分析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以下简称“我校”) 于2005年被批准设置工程管理专业。该专业下设于土木与建筑工程系。7年来,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教学模式逐渐趋于稳定, 并于2011年顺利通过湖北省本科专业教学评估, 于2012年通过湖北省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文章主要就7年来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成果进行总结,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

按照我校确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 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 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为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要求, 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专业学习过程的始终,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实践教学是实现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必须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又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于没有直接工程经验的学生而言, 实践教学可以弥补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帮助验证、巩固和提升专业理论知识。

2.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能否贯彻落实, 关系到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目标能否实现, 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3]。我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按照教育部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的要求, 设置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社会对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指标之一, 就是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因此, 未来专业办学应在原有的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方向的基础上, 完善工程项目管理, 以强化技能训练为重点, 保持专业已有的优势。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从2005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开始, 我校在借鉴武汉理工大学本部方案的基础上, 跟踪工程管理人才需求的类型, 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探索建立相对完整、独立的适用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我校逐步建立了基于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 基础实践:外语、计算机和公共基础课实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与社会工作;军训等; (2) 专业实践:专业课程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技能训练等; (3) 综合创新实践:毕业设计、专业综合实习、创新实践活动、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以下重点介绍课程实验与实习实训等。

(1) 课程实验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系统全面和高效直观地提供各类工程技术与管理的模拟或实物情景, 帮助学生快速地认知和掌握工程概念和管理实务[4], 巩固理论教学内容。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 强化了土木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开设课内实验的课程主要有:《土木工程材料》、《建筑力学》、《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

(2) 集中实践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是指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与毕业设计等, 不与理论教学并行而集中开设的实践环节。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如表1所述:

集中实习时间安排9周, 包括施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专业综合实习。

(3) 综合创新实践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上述介绍的集中实践环节中毕业设计、专业综合实习等, 给予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如毕业设计选题以模拟实际课题为主, 即编制招投标文件、项目管理规划、监理规划等, 根据实际已完工程模拟, 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既注意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 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 开展各类科技、技能竞赛活动, 如标书设计、CAD制图大赛、工程算量大赛等, 或各种科技竞赛思路、创意被竞赛评议组采纳。

2.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特色与改革

(1) 实践教学周期安排实施“6+1+1”特色模式

“6+1+1”特色模式主要针对教学周期, 即在四个学年8个学期的本科教学中, 前6个学期安排完全必修课程和大部分选修课程;第7学期安排施工实习、毕业实习、专业综合实习以及与毕业设计相关的选修课程, 并进行毕业设计;第8学期再安排少量选修课和“毕业实训”, 继续完成毕业设计并进行毕业答辩。这一改革适应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率。

(2) 建立专业综合实验室, 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目前筹备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验室, 即将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内容综合在一起, 包括项目立项、工程招投标、施工管理、运营维护等, 建立整体性的综合实验室。以某一具体工程项目为主线, 利用软件、沙盘等, 将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环节串联起来, 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经历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专业综合实验室的建立, 能够使学生在毕业时很好地熟悉整个工程建设流程, 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走上岗位时能更快进入工作角色。

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是合格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通过调整实践教学周期安排, 建立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专业综合实验室, 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经过7年的发展, 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已有的2009届、2010届、2011届三届毕业生, 就业率分别为93.85%、97.1%、100%,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较好。

当然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尤其是对于独立学院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 尚有需要更为深入探讨的诸多问题, 如: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更新论证;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设计;实践能力考核方法及评价标准的设计等。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依据以及必要性, 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为例, 介绍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与重点内容, 并提出了适应于独立学院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的“6+1+1”特色模式以及建立专业综合实验室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独立学院,实践教学,“6+1+1”特色模式

参考文献

[1]项喜章, 付晓灵.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现状及分析[J].化学高等教育, 2002, (2) :26-29.

[2]刘巨钦.办学机制创新与教育资源优化——回归创办独立学院的根本目的[J].独立学院发展, 2008, (12) :48-52.

[3]张焕, 张艳丽, 李志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 2011, (6) :194-195.

学院基建维修工程管理实践浅思 篇8

关键词:学院,基建维修工程,管理实践,建筑

学院的基建维修工程从概念上来说就是对已经超过维修期的建筑物进行维修, 以保障建筑物能够安全使用。但是, 从现状上来看, 许多的学院都是更加重视建筑的建设, 对维修这一方面不够重视。同时因为缺乏较为专业的建筑管理人才, 因此在维修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 比如说:施工工艺不规范、维修档案不健全等。再加上现在的物价飞涨, 维修工程的投入量相比于以前增加很多, 这中情况对资金紧张的学院建筑维修工程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下面就如何做好维修工程管理实践问题来进行探讨。

1、招标工作做足, 工程发包规范

因为学院的维修工程存在着面积广、数量小的情况, 在单个项目中的费用相对较低, 因此学校的维修工程大多都交给小型维修工程进行管理, 定点承包, 其中一些比较零星的维修工程常常是学院的负责人或者基建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这种情况不属于正规招标, 在价格方面也是学院在掌控。这种形势下, 想要把学院的维修工程提上正轨, 就必须要把发包工作做好, 并且学院应当根据维修工程规模和维修费用进行合理招标。维修工程的实践工作主要分为下面几类:

1) 维修工程的规模较大, 并且已经达到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规模预定, 该规模的详细点为:无论是项目的勘查、设计, 还是与建设有关的设备等的采购达到其中标准的, 都必须进行招标, 并且为公开招标。

2) 维修工程的规模较大, 但是仍未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公开招标规模标准, 并且在价格方面相对较高, 已经达到了工程所在地区公开招标的标准, 但是也需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招标工作。

3) 维修工程的规模不算大, 没有达到工程所在地区的规模, 但是达到了该工程所属企业公开招标的标准, 就要按照该企业的标准进行招标工作。

4) 维修工程的规模较小, 甚至都没有达到所在行业的标准, 但是价格相对而言较高, 如果处理不当, 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需要学院的积极配合。

5) 维修工程的规模很小, 未达到学院所组织的招标标准, 那么就要求有关部门运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

6) 维修工程的规模十分小, 已经属于零星工程的范畴, 没有必要进行招标工作。对于这类的维修工程, 每个项目的价格不会很高, 但是会经常进行维修, 所以次数较多时就会变成大额度的工程。

2、加强管理, 确保质量

因为维修工程属于一些较小型的项目, 因此对安全的要求相对而言较低, 并且有关的管理者对该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没有新建工程的高, 重视程度较低。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重复修补的现象层出不穷, 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还会对工程效益造成一定的损失。针对该类问题, 必须要对学院维修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加强对该工程施工的管理措施以及审计力度。

1) 加强管理维修工程。在安全方面和使用功能方面, 维修会对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因为施工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重大事故层出不穷, 因此, 一定要重新审视维修工程的质量问题。在学校中, 要专门设立机构对维修工程进行严格管理, 对维修工程重视起来, 落实到工程质量上。

2)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维修工程虽然面积小, 但是涉及到的知识十分广泛, 工艺复杂, 这也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素质。但是就目前看来, 学院中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未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 对维修过程中的一些施工技术以及材料的选用了解的比较片面, 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制定出专业化的管理方案, 从而主导权就落到了施工单位手中, 如果遇到极端情况, 或者遇到一些不良的承包商, 就无法对建筑的安全性作出保证, 很容易出现建筑质量问题。因此, 学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保证维修工程的质量问题。

3) 促进过程中的管理。由于在上课期间学生人流量大, 无法对一些建筑进行维修, 所以, 学院的维修工程大多是在寒暑假进行。因此在这期间, 学校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 并且严格按照进度表进行, 以保证在规定期间能顺利完成, 不影响学院和学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对于一些较大的维修工程, 学校还要做好相应的设计工作, 对于一些比较繁琐复杂的设计结构, 学校应该找资质较深的单位进行设计, 以达到相应的标准。除此之外, 学校的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估价, 严格杜绝豆腐渣工程, 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决不允许使用到工程中。在实施过程中, 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工程的监控, 做好工程审计工作, 因为审计工作是建设单位对工程实施监督的关键环节, 在维修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 还应当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 以保证建筑质量过关。

3、完善档案, 提升效益

在每个学院都会有档案室, 学院建立档案室对有关项目的运行、维修和扩建均可存留有关依据。对于新建的工程的档案一般比较完整, 而对于维修工程, 学院却此并未加强重视, 导致维修工程的档案被忽视。大部分学院中因为当时没有做好维修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以至于多年后诸多工程无法顺利进行, 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因此, 本文提出以下的建议:

1)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提高意识, 积极配合基建人员的工作, 让相关的管理人员做好相应的信息管理以及收集。在这个过程中, 要做到几个同步, 一是有关的档案管理与计划同步;二是档案管理与施工同步;三是维修档案与工程交付同步。

2) 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如果学院要对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加强培训, 就应该认识到维修工程的档案管理不仅是管理人员的职责更是学院相关人员的工作。因此, 学院一定要对该职位进行督察, 不能安排完毕后便置之不理, 应当化被动为主动, 严格管理, 以促进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的进程和质量。

3) 提高效率。因为管理部门要对工程的档案进行相关的备份, 以形成独立档案, 所以学院应当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流程, 建立登记制度, 防止档案流失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 学院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跟上时代的步伐, 建立更加便捷的电子档案, 编制较为快速的检索工具, 让该工程档案的利用效率获得提高。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学院内推行有关投标制度, 并且能够选择较好的施工队伍对于学院的维修工程而言具备了坚实的硬件;学校对管理部门监督力度的加大, 不仅促进了工程的质量, 而且也使得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上升了一个等级;在工程的结算方面, 加大审核力度使得工程的造价有所降低, 避免资源的不必要流失。在进行维修工程的过程中, 只有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 共同协作, 各司其职才能保证该工程高效的顺利进行, 让资源获得最大的利用, 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使得学院的建设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参考文献

[1]黄慧贞.加强医院零星基建维修工程财务管理的思考和做法[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1, (9) :4-4.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篇9

学院占地面积1800亩 (含广东省职教清远基地待建校区) ,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259人, 实践场所面积105547平方米, 校内实训基地50个, 校外实训基地193个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 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 , 教学仪器设备4607万元, 纸质图书48万余册。现有教职工591人, 其中, 专任教师456人, 高级职称教师94名, 占专任教师数的20.8%;双师素质教师254名, 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任教师总数的55.7%;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91名, 占青年教师比例达到63.8%。学院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 从行业企业聘请288名兼职教师, 建立了一个由行业能工巧匠、资深专家等组成的优质兼职教师资源库。

学院下设电梯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信息系、设计与艺术系、管理工程系、财经系、应用外语系、人文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 开设31个专业。

学院紧跟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工科为主, 以学生就业率和满意度等为关键指标, 积极调整专业设置, 优化专业结构, 重点建设并形成电梯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汽车运用技术、室内设计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等一大批工学结合紧、办学条件好、就业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专业 (群) 。

学院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工作, 现有11个职业技能鉴定站 (点) , 涵盖56个工种/岗位, 其中, 国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广州站是全国首批首个校内电梯行业鉴定站,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专业委员会培训考证站是华南地区唯一站点。学院是中国科协、广东省科协指定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 也是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学院与越秀区区委合作成立“登峰街社区教育学院”。

“十二五”期间, 学院正抓住广东打造南方重要职业教育基地、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历史机遇, 坚持内涵式、精品化、特色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策略, 依托广东省科协, 以机制创新为引领, 推进政校行企深度合作, 倾力打造“专业、队伍、课程、平台、管理”质量工程, 力创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特色鲜明, 在国内乃至国际有影响力的高职大学。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4914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国外发行代号:M4342

美国社区学院管理特色借鉴 篇10

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

美国的社区学院初创于19世纪末期,前身为“初级学院”。1896年,出于“各得其所、各司其职”的考虑,芝加哥大学校长哈伯率先提出改革设想,把四年制大学分割成“2+2”两段,前两年叫“初级学院”,后两年叫“高级学院”。因为初级学院大多设在社区、服务社区,因而又被称为社区学院。

眼下,美国的社区学院已达到1177所,其中988所是公立社区学院。仅2010年秋季,全美社区学院的注册入学学生便达到1510万,社区学院教育已占全美高等教育总规模的46%左右,为美国的经济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

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社区学院瞄准当地社区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需求,以社区、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为依托设置(调整)专业、确定课程内容,有效保证了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从而避免了与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脱节。

在教学模式上,大都“就地取材”,紧密贴合社区实际。如让学习法律的学生到社区法院、检察院、监狱及律师事务所实习;让学习工商类专业的学生到本地工商业部门、市场等调研、实习;让学习社会学的学生对本社区的吸毒、贫穷和犯罪等现象进行调研分析,撰写相应报告。在教学手段上,社区学院则充分借助当地政府提供的网络资源、远程技术和通讯平台,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服务系统,全面拓展教学时空,方便学员随时随地接受教育课程。

社区学院的治理模式。综合考量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程,其内生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一是自“二战”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大量缺乏一技之长的军人复员回国,就业需求旺盛;二是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居高不下;三是美国经济的腾飞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它们共同促进了社区学院的飞速发展。

为鼓励和促进社区学院发展,美国法律明确规定社区学院属于公立性质的教育机构,归由地方管理,并将其职能界定为主要提供社区服务和继续教育的社区教育机构和学习中心。

从管理体制上看,美国的教育属于社会公共事务。在联邦宪法的框架下,各州治理社区学院的主要依据是州宪法。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教育政策,适用于对本州学校的管理。各州统一设立州议会、州政府、州法院三个权力执行机构。在学区教育管理方面,州议会是州最高立法机构,负责制定本州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责任、常规要求和基本技术要求,衡量教育进展的标准等。州教育委员会则依据本州宪法制定有关社区教育的具体方针政策。

管理上的归属,决定了社区学院的办学经费来自州政府和当地税收。其中,39%来自于州政府的税收,18%来自当地政府的拨款,30%来自联邦政府,其他主要来自校友捐赠、企业资助和学生学费。社区学院对本社区的学员收费较低,大约只有四年制大学的5%,而对于非本区的学生收费则要翻番,以促使学生就近入学。

对于教学管理,美国社区学院一向以严谨治学著称。他们对师资队伍把关严格,专职教师必须取得州政府颁发的教师证书,入职前必须有职业教育的实践经历,而兼职教师则普遍需要来自工商企业、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等。过硬的师资队伍保证了教育质量,学生学以致用,超过70%的毕业生都能找到满意工作。

社区学院的美国特色。美国社区学院的特色很多,总体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鼎助,学费低廉。近百年来,美国政府先后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律已达150多部,其中,《莫里尔法案》《史密斯—休斯法案》《职业教育法》《卡尔·伯金斯法案》等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社区学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是立足社区设置课程。专业及课程的设置贴合社区的年度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契合当地工商业需要和就业市场趋势,及时增删专业、更新课程,以满足生产发展及科技进步的需要。社区学院不仅生源来自本社区,而且鼓励学生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服务社区,建设家乡。

三是无障碍入学和学习。社区学院普遍低费注册入学。不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民族、性别等,只要注册,即可入学;授课方式灵活,有全日制、半日制、夜学制,及周末和寒暑假的假期课、远程教育课等多种形式。

四是证书全国通用。美国的社区学院大都建立在全国的市县和小镇,地域性较强。各州的教育虽然看似“各自为政”,但不管在哪一所社区学院获得的职业证书,都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州通用。

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美国的社区学院成功地走过了百年历史,形成自己独到的特色,成为美国高素质劳动者主要的培养培训基地,以不可比拟的优势受到美国社会和国民的赞誉。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很大的人口大国来说,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模式值得借鉴。

提高与区域经济需求的契合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职高专教育在学历上已难占优势,难有吸引力。而一味希望通过呼吁用人单位“人才低消费”来给高职生提供机会,显然很不现实。所以,高职院校要舍得摒弃学历情结,与时俱进地调整办学定位和育人思路。学校在办学定位上要立足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通过差别化的学费“杠杆”和就业优待吸引本地生源就读。

而国家在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管理上,亦应逐步过渡到以省、市、县地方政府为主,增加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和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围绕本地需要设置专业课程,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较好的人才培养业绩和明确的服务指向,争取本地企业的支持,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主动合作。在办学职能上,不只要专注职业教育,更要逐步覆盖到成人教育、终身教育、补偿教育乃至闲暇教育等。

以就业提升吸引力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出现发展瓶颈,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步入恶性循环也并非危言耸听。我们常常自豪于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与普通教育“大体相当”,在校生的体量分别占据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就业率领先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办学条件面貌一新等表象。然而,无法回避生源逐步萎缩、吸引力长期缺失,领导子女和职教办学者、管理者子女不读职教等现实尴尬。原因何在?根源在于育人质量不过硬,毕业生的就业层次低,社会信誉差,导致学生不愿读、家长不认可。

要想破解困局,必须切实解决好提高育人质量、严格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有证者”待遇等三个根本性问题。提高育人质量的前提是职教师资待遇提高、准入门槛提高,以好的待遇吸引优秀师资,以优秀师资保证育人质量;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待遇的前提是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在法律层面提升“有证者”的待遇,从而使职业教育成为人人向往的“体面”教育。

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宽进严出”制度。如今,在高考适龄人口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容量与现有的高考人数出现倒挂,普遍出现生源不足、“吃不饱”现象。部分省市为了满足高职院校的招生需求,竟然批准高考成绩只有120分(平均每门不足30分)的学生入读高职,不仅败坏了高职声誉,也使得“按分录取”名存实亡失去意义。为此,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行不设门槛的自主招生便成大势所趋。

同时,为了确保育人质量,鼓励学生自由学习、自主学习、努力学习,职业院校必须实行“学分制”和“宽进严出”制度。学生选修和必修课程的总成绩达到规定的学分标准,可以不受学制所限,提前毕业。国家通过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来保证获得职业院校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同学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未能获取必备证书者则不得被用人单位录用。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篇11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校区位于滇中产业新区的核心区内。总占地个, 实训大楼2幢,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200元, 教学、科研、生活设施齐念了全_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质的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 是同类院校中唯一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创建于1992年, 200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为全曰制普通高等专科职业院校;201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升格为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历史沿革1992年4月, 经昆明市教委批准成立“云南教育科技培训学校”, 是云南省最早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之一。1995年5月, 经云南省教委批准更名为“云南省经济管理学校”。2001年5月经省教育厅批准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03年10月, 学校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4年1月,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是我省唯一一所社会力量办学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4年5月, 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2004]53号文件批准, 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 启用“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校名。[2]201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升格为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教育理念学院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诚信和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确立和实践了“专家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就业兴校”的战略发展之路。以严谨的教学管理, 规范的办学行为, 创新的教育理念, 开放式的国际化合作,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聘有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组成“学术专家委员会”指导教学和科研。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50多人, 全日制在校学生9000多人。幵设有经济、管理、计算机、外语类的专业24个。聘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韩国、曰本、泰国等国家的14名外籍专职教师授课, 为同学们学习外语、学好外语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教育方针学院以学生为本, 以德育人, 依法治校, 教学和管理始终贯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长期坚持和完善大学辅导员制度, 每班配有专职辅导员, 强调教师的服务意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名人校园论坛、心理咨询、安全教育等模块进行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 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培养的人才“做事有能力, 做人讲道德”。以团委和学生会为核心, 组建各种学生社团, 如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法学社、青年成才促进会、文学社、艺术团、圣灵动漫社、球类运动协会、经济研究协会、计算机协会等21个学生社团。幵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 营造文明自律、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师1000余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30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75人。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45.8%。引进企业、行业的精英承担实践课程教学任务, 聘请10余名来自欧、美、韩、泰、越南等国家的外籍教师。学院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 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 发展符合市场需要的职4教育, 走应用型大学塞展之路, .砮力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校园环境

上一篇:优秀生的进一步优化论文下一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