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标准

2024-10-13

海洋标准(精选9篇)

海洋标准 篇1

标准样品就是实物标准, 是标准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是标准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与文字标准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标准形态。从20世纪初美国研制生产的第一批冶金标准样品 (当时称standard sample) 的问世到现在, 标准样品技术在世界上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历史。随着目前标准样品在仪器校准、实验室评估、方法验证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的深入, 标准样品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对于海洋标准化工作者来说, 标准样品仍是一个新的领域。海洋标准样品对海洋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从标准样品的定义、作用和发展情况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以期引起海洋行业各层面的高度重视, 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海洋标准样品的研制力度, 以推进海洋标准样品技术的发展。

1标准样品的定义

标准样品英文名称从1978年开始正式确定为reference material (简称RM) 。在ISO指南30:1992《标准样品常用术语及定义》中对标准样品是这样定义的:标准样品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的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 可以用来校准仪器、评价测量方法和给材料赋值。有证标准样品定义为“附有证书的标准样品, 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经过一定程序被标定, 每个标准值都给出以置信水平表示的不确定度”[1]。

GB/T 15000.8-2003/ISO 指南 33:2000[2]援引了ISO指南30:1992的定义。

GB/T15000.2-1994对标准样品的定义为:具有足够均匀的一种或多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学的、工程技术的或感官的等性能特征, 经过技术鉴定, 并附有说明有关性能数据证书的一批样品。对有证标准样品 (又称国家标准样品, 英文简称CRM) 是这样定义的:“有证标准样品是具有一种或多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工程技术的或感官等性能特征, 经过技术鉴定附有说明上述性能特征的证书, 并经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批准的标准样品”[3]。

GB/T15000.3-2008/ISO指南 35:2006对标准样品和有证标准样品的定义进行了修改, 其定义标准样品 (RM) 为“一种或多种规定特性足够均匀和稳定的材料, 已被确定其符合测量过程的预备用途” 。其中“特性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 例如物质或物种的特征属性”, “用途可包括测量系统校准、测量程序评估、给其他材料赋值和质量控制”。有证标准样品 (CRM) 定义为“采用计量学上有效程序测定了一个或多个规定特性的标准样品, 并附有证书提供规定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和计量溯源性的陈述”, 其中“值的概念包括定性特性, 如特征属性或序列, 该特性的不确定度可用概率来表示”[4]。

ISO指南30:1992, GB/T15000.2-1994与GB/T15000.3-2008三个标准对标准样品和有证标准样品的定义有一定差异, 目前GB/T15000.2-1994作为有效标准使用, 已在修订过程中, 根据标准引用的最新原则, GB/T15000.3-2008对标准样品和有证标准样品的定义可以作为目前最准确的定义使用, 且GB/T15000.3-2008与ISO 指南 35:2006为等同采用, 消除了ISO指南30:1992与 GB/T15000.2-1994之间存在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差异, 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2标准样品的作用

根据GB/T15000.3-2008/ISO 指南 35:2006对标准样品的定义中, 确定标准样品的“用途可包括测量系统校准、测量程序评估、给其他材料赋值和质量控制”。有证标准样品 (CRM) 主要用于校准仪器、实现产品和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方法验证, 也用于给其他材料赋值。GB/T15000.8-2003和GB/T15000.9-2004[5]更详细地规定了标准样品的用途, 如在计量学上可用于贮存和传递特性值信息, 建立测量溯源性, 复现和导出国际单位制 (SI) , 定义和创建约定标尺, 如国际温标、pH标尺、辛烷值标尺。可用于评定测量过程, 包括测量过程中涉及的实验室、测量方法、测量结果和实验室操作人员等各方面的评定。

但不是任一种标准样品都能实现以上所有目的, 每一种标准样品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在标准样品的生产过程中, 其定值特性是与特定分析或测量程序相联系的, 定值特性决定了标准样品的预期用途, 因此GB/T15000.4-2003[6]规定有证标准样品的证书中, 生产者应尽可能清楚地阐明所发行的标准样品的主要目的, 在证书、定值报告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相关附加信息, 以便使用者正确使用CRM。这种说明或陈述也不限制CRM在其他方面的使用, 其最终目的是使使用者应用CRM更加合理。

GB/T15000.4-2003对标准样品的预期用途给出了5个实例:用于复现国际温标温度固定点 (ITS-90) , 因而也可用于校准温度测量装置;用于测定矿石样品中贵金属含量的仪器的校准;用于确认测量天然基体中污染物含量的分析方法;作为商业交易中的仲裁样品;用于制备实验室常规分析的工作标准样品[6]。此处列出的5个实例, 是便于读者理解标准样品的用途, 并不是对其作用进行定义, 标准样品的用途并不局限于以上5条。

3标准样品与标准物质的区别

在国际上标准样品和标准物质英文名称均为“Reference Materials”, 二者在管理、制备和使用过程中无任何差异, 其工作程序文件均为ISO指南30、ISO指南31、ISO指南32和ISO指南33等系列标准, 由ISO/REMCO组织负责。在我国标准样品和标准物质分属两个机构管理, 计量系统将“Reference Materials”称为“标准物质”, 由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管理, 标准化系统称为“标准样品”, 由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管理。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在GB/T15000.3-2008/ISO指南 35:2006实施之前, 有一定差异, 该标准发布实施后, 二者在定义和用途上已无任何差异。其研制程序是相同的, 对其内在质量要求也是一样的;对使用者而言, 其作用也是相同的, 均是作为一种标准。所不同的是管理程序不同, 分别隶属不同的管理机构进行分类、分级管理[7]。其中标准物质分级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一级标物相对二级标物更加严格;标准样品分级为国家标准样品和行业标准样品, 国家标样和行业标样在制备、审查等方面并无差异。

4标准样品管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样品管理法规体系。1990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 应制定国家标准 (含标准样品的制作) ;第十三条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含标准样品的制作) 。本条例为在我国生产、分发和应用的标准样品管理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1988年国家标准总局批准发布的《国家实物标准暂行管理办法》和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样品研制工作程序》把我国标准样品的行政管理纳入了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为了有效地实施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范, 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了8个国家标准样品工作导则:GB/T15000.1在技术标准中陈述标准样品的一般规定、GB/T15000.2标准样品常用术语及定义、GB/T15000.3标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GB/T15000.4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GB/T15000.6标准样品包装通则、GB/T15000.7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5000.8有证标准样品的使用和GB/T15000.9分析化学中的校准和有证标准样品的使用。GB/T15000系列标准为标准样品的管理提供了更加具体和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

5国内标准样品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1952年研制成功第一批冶金国家标准样品以来, 标准化主管部门把标准样品生产、分发和应用的管理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范畴。1988年,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标准样品工作的规范化、正规化管理, 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立了全国实物标准委员会 (后更名为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 ;到了1996年, 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促进我国标准样品的管理与国际接轨, 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立了ISO/REMCO中国委员会来统一与ISO/REMCO直接对口, 协调我国与国际之间标准样品的技术交流活动。

目前, 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已分别批准成立了冶金、有色金属、环保、农药、气体化学品、无损探伤和酒类等数个分技术委员会以及多个专业技术工作组。到2008年5月, 我国共批准发布国家标准样品1 990种, 各个行业部门发布的行业标准样品已达近万种, 其中钢铁标准样品2 833种, 有色金属标准样品1 242种[7,8]。对于标准样品的分类研究和体系建设, 其他行业也发展较好, 如环境标准样品按照环境要素和样品基体分为了纯物质标准样品、空气和废气监测标准样品、水和废水监测标准样品等九大类, 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环境标准样品体系。

6海洋标准样品的发展现状

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和丹麦等海洋发达国家中海洋标准样品的研发, 尤其是在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标准样品方面的研发进展很快。在一些国家, 已做到在不同的海洋功能区域内使用不同种类的海洋沉积物和不同本体的海洋生物标准样品, 如对海洋生物体的选取也已不仅仅局限于肌肉部分, 还包括如内脏等一些高富集区域的部位。国际组织也对海洋标准样品的研究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精力, 政府间海洋委员会 (IOC)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和联合国环境署 (UNEP) 于1987年联合支持成立了标准和标准样品专家组 (GESREM ) , 致力于对海洋标准样品的研究。经过近10年的工作, 开发了近2 000种涉及海水水质、海洋底质和海洋生物体等诸多方面的用于数据质量保证的海洋标准样品, 先后3个版本以“IOC手册与导则”的形式发布。IOC等国际组织还以Unesco技术报告等形式发布特定调查项目和海域的标准样品。这些海洋标准样品为规范国际海洋科技、经济和管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保障, 但其最大作用是为某些国家推行其海洋强权政策服务。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 (NOAA) 与“标准与标准样品专家组”在综合协调了国际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编制并出版了整个海洋标准样品目录, 列出了国际上已有的海洋标准样品及其技术指标。该目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近岸海域娱乐活动和水产养殖区的环境质量;海洋生物中的化学污染;海水中的化学污染;海洋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的化学污染;河口水域浮物中的化学污染;水面漂浮物或海滩下的化学污染;大气中的化学污染。此外,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 (NIST) 已发布了1 000余种CRM, 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也分别在进行部分海洋标准样品的科学研究与资料信息管理工作。美国在海洋标准样品研制的成就为支持其海洋警备队的职能、维护其超级大国的海洋权益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由此可见, 国际社会对海洋标准样品的研制高度重视, 并做了大量工作, 海洋标准样品已向体系化方向发展。

我国在海洋领域的标准样品发展相对滞后, 截至目前正式发布的标准样品仅有牡蛎标准样品 (GSB Z19002-95) 和黄鱼等有限的几种, 有证参考物质 (即有证标准物质) 也仅有海底沉积物 (GBW07313) 、南海沉积物 (GBW07334) 、黄海沉积物 (GBW07333) 、近海沉积物 (GBW07314) 和贻贝 (GBW08571) 等13种一级标准物质和中国系列海水[GBW (E) 130011]等40种二级标准物质[9]。由于海洋标准样品数量极度缺乏, 许多标准样品靠从国外购买或用标准物质代替, 增加了工作成本, 且不能完全实现我国海洋工作的实际需要。为了推进海洋标准样品的发展, 《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规划》将海洋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列入了规划, 提出了脱水河豚毒素国家标准样品、海藻糖国家标准样品等10多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标准样品研制目标, 同时开展《河豚毒素检测方法》等标准样品研制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为海洋标准样品的检测定值提供标准方法, 以推动我国海洋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

由此可见, 我国海洋标准样品的研制已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通过科学的规划, 完全能使我国海洋标准样品的研制进入规范化和体系化的轨道。但从整体上看, 我国对海洋标准样品的研究十分薄弱, 与国外海洋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行业相比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其中海洋标准样品研发活动的组织机构有待建设;欠缺完善的海洋标准样品体系, 海洋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处于无序状态;缺少指导现有标准样品制备和研究的技术规范和方法标准, 使目前海洋标准样品的研制、定值等工作无章可循;海洋标准样品数量少, 分划粗, 远不能满足海洋科技、经济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海洋标准样品研发工作尚未开展, 政府主管部门和海洋科技工作者对海洋标准样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少认识。

因此, 应尽快开展海洋标准样品组织机构建设, 海洋行业标准化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应高度重视海洋标准样品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状, 开展我国海洋标准样品分类研究, 建立科学、完善、合理的海洋标准样品体系;根据海洋标准样品体系开展海洋环境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 深入研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制定海洋标准样品研制标准, 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推动海洋标准样品研复制, 以满足海洋监测、海洋调查、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GB/T15000-2-1999标准样品常用术语及定义[S].北京:标准化出版社, 1999.

[2]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GB/T15000-8-2003有证标准样品的使用[S].北京:标准化出版社, 2003.

[3]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GB/T15000-2-1994, 标准样品常用术语及定义[S].北京:标准化出版社, 1994.

[4]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GB/T15000-3-2008标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S].北京:标准化出版社, 2008.

[5]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GB/T15000-9-2004分析化学中的校准和有证标准样品的使用[S].北京:标准化出版社, 2004.

[6]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GB/T15000.4-2003/ISO指南31:2000, 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内容[S].北京:标准化出版社, 2003.

[7]胡晓燕.我国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发展综述[J].山东冶金, 2006, 28 (4) .

[8]韩笑, 钱渊华, 张天佑.我国天然产物标准样品的现状分析[J].中国标准化, 2008 (8) .

[9]姚勇, 袁玲玲, 陈佳等.我国海洋标准样品发展探讨[J].海洋技术, 2011, 30 (3) .

海洋标准 篇2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一 、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不予录取

1、严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除外)、心肌病、高血压病。

2、重症支气管扩张、哮喘,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

3、严重的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

4、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

5、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毒携带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

6、结核病除下列情况外不予录取:

(1)原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已硬结稳定;结核型胸膜炎已治愈或治愈后遗有胸膜肥厚者;

(2)一切肺外结核(肾结核、骨结核、腹膜结核等等)、血行性播散型肺结核治愈后一年以上未复发,经二级以上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专科检查无变化者;

(3)淋巴腺结核已临床治愈无症状者。

二 、患有下列疾病者,不予录取的专业

1、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类各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科学、生态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捕捞学、渔业资源、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体育教育等各专业。

2、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外,还包括应用物理学、应用气象学、材料物理、资源勘探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

3、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兰、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色觉异常II度两类列出专业外,还包括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兰、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能录取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三 、患有下列疾病不宜就读的专业

1、主要脏器:肺、肝、肾、脾、胃肠等动过较大手术,功能恢复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体育学类、海洋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类、测绘类、海洋工程类、环境科学类、环境生态类、旅游管理类、土木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学、动物科学等专业。

2、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不宜就读的专业同第三部分第一条。

3、肢体残疾(不继续恶化)者,不宜就读的专业同第三部分第一条。

4、屈光不正(近视眼或远视眼,下同)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海洋科学类、海洋技术专业。

5、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土建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材料类、化工与制药类、环境生态类、医学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地质学类、大气科学类及地理科学、测绘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

6、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各专业及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生物科学等专业。

7、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的,不宜就读法学各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新闻学、土木工程、动物科学、药学等专业。

8、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的,不宜就读教育学、法学、新闻学等专业。

9、斜视、嗅觉迟钝、口吃不宜就读药学类专业。

四、其他

1、我校研究生体检一般安排在复试阶段进行,入学后学校将组织对新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复查,对复查后不能进行正常学习的,按学校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予以处理。

2、对于在体检时隐瞒病史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学校将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其录取资格。

3、其他特殊情况,学校将及时在“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进行说明。

海洋标准 篇3

在5月中上旬的时候,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海洋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确定了推进海洋标准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各项保障措施。

海洋标准化的战略意义

自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随着多个沿海风电场相继竣工投产,海洋电力业出现较大增幅;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均比上年有较快增长;海洋船舶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

同时,中国的海洋科技成果也丰硕喜人,诸如“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5,000米级海试;首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二号”成功发射;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顺利交付使用等等。

6月13日,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不到1万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557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9.7%。

海洋经济的迅速兴起和国家政策规划的大力扶持与推进,给海洋标准化事业的发展与深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标准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海洋标准化作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规范行业行政管理、服务公益事业、推动科技进步等重要作用,尤其是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有效手段;从国际化的全球视野来看,更是起到领域内统一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的基础作用,其中一些强制性标准还是各国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做好十二五时期海洋标准化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对我国整个国家的政治实力、经济进步、海洋生态环境利用与保护、及社会深层次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对《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深度解析,我刊特别采访了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主任吴爱娜。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于1989年10月由中编委批准成立,是管理全国海洋标准化、计量和质量的业务机构;兼为国家海洋计量站,是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也是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授权的科技成果检测鉴定国家级检测机构。

目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建有温度标准实验室、盐度标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标准海水实验室、波浪浮标检定室和水位计/验潮仪检定室;同时设有水处理设备检测中心以及海洋仪器产品检测中心;并建立了“全国海洋标准计量及质量信息网络系统”,发布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海洋计量认证、计量检测、质量监督通报等信息。

《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解析

据国家海洋局对国民海洋意识的调查显示,民众的海洋知识水平明显缺乏,甚至连知道我国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海洋国土”的都只有10.7%,普遍的公众对这片蓝色海洋并没有多少具象或亲切的意识,而我们从上文的数据可以看出海洋经济及海洋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为国家腾飞及国际形象提升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全新发布的《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即是从制度、机构、体系、服务、科技、质量、效益、监督、安全等各个角度提升海洋事业深化的意识理念和标准化水平。

除了通过《规划》大力提升海洋标准化意识,同时基于海洋标准化的桥梁,利用技术标准化手段,用标准化的形式统筹协调涉海各方面的行为与利益。最终也将引导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更加兼顾速度与质量的双重效益,通过对海洋资源的标准、合理、节约利用与开发,实现整个国家的海洋意识和经济进步达到可持续性改善。在以下的访谈中,吴爱娜主任也从更加专业和系统的角度更好地诠释了《规划》的理念与内容。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海洋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

海洋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化体系和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海洋局履行海洋调查、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海洋科学研究、海域和海岛管理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职责的基础性工作,是确保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海洋局的正确领导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大力支持下,海洋标准化工作在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海洋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洋标准化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相继出台了《海洋标准化管理办法》、《海洋标准计划项目立项审查程序规定》、《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和《秘书处工作细则》等,明确了海洋标准制修订和海洋标准复审的工作流程,实施了海洋标准制修订进度月报制度。

海洋标准化组织机构得到健康发展。国家标准委批准建立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观测及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域使用管理、海洋调查技术与方法、海洋工程勘察与测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滨海湿地等七个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建立起“海洋标准专家库”。

海洋标准化规划和计划得到全面实施。出台并实施了《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了《2008-2010年海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海洋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相关内容纳入国家《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并得以实施,发布了《海域使用管理标准体系》和《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

海洋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共有123项海洋国家标准和183项海洋行业标准获得批准立项,标准的编制质量、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得到有效提高,标准宣贯培训和监督检查得到加强。

提高了海洋标准化服务水平和能力。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海洋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编辑并出版了《海洋国内外标准目录》,初步建立了海洋标准化信息服务系统,海洋标准在实施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加强了海洋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标准化宣传。对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标准编制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审查专家分期分批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和研讨;加大海洋标准化工作宣传力度,结合重大海洋项目实施等活动开展宣传,每年的世界标准日在中国海洋报整版宣传,海洋工作者标准化意识大幅提高。

&此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主要达成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有哪些?

根据当前形势和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海洋标准化肩负着为各项海洋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历史使命,面临着系统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规范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动力。编制和实施《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和推进我国海洋标准化工作,对于提升我国海洋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发展,满足海洋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由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标志着海洋标准化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我国海洋标准化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规划”遵循海洋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规律,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确立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协调意识以及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全国海洋标准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和规范全国海洋标准化工作。

《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标准化支撑、服务、规范、促进和保障海洋事业发展为中心,深化近海标准化工作,加强极地、深远海标准化工作;以国内标准化工作为重点,国际标准化工作为突破口;围绕海洋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开展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海洋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提升海洋标准技术水平和编制质量;充分发挥海洋管理部门、标准化技术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积极性、优势和特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现海洋标准化工作快速、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海洋标准化工作实施系统管理,协调好标准数量、速度、质量、效益等要素的关系,拟实现覆盖全面、保障质量和提升效益三大目标,主要完成以下8个任务:一是构建层次分明、系统完善的海洋标准体系;二是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三是强化标准贯彻实施与监督管理;四是实施标准化科研创新活动;五是建设全国海洋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六是推进海洋标准国际化进程;七是活跃企事业单位标准化活动;八是加强地方海洋标准化工作。

&与以往相比,此次规划在政策层面有什么新的导向?如何执行?

一是《规划》提出“加强海洋基础性、关键共性技术、重大战略性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标准化工作,支撑重点领域发展,增强综合管理能力。”

“十二五”时期,海洋标准化将围绕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开展工作。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水利用、海洋能利用、海洋装备制造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海洋重点工程、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等重点任务中,将建立标准协同和配套机制。加强海洋综合性、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前期研究、试验和调查,支撑海洋重点领域发展。

二是《规划》提出“坚持海洋标准制定速度与标准编制质量及标准化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强调要协调好海洋标准数量、速度、质量和效益等要素的关系。

“十二五”时期,将强化海洋标准化工作管理,组织建立海洋标准编制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实施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责任制;强化标准贯彻实施与监督管理,建立海洋标准贯彻实施信息反馈及效益评估体系,加强标准的推广应用,增强标准的实施效益,充分体现海洋标准对海洋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

&对我国的整个海洋经济及海洋安全会带来什么影响?

目前,海洋领域已发布实施了245项海洋标准(包括61项国家标准,184项行业标准),这些标准为包括海洋经济建设在内的多方面工作提供了技术服务、支撑与保障作用。但在已发布标准中涉及海洋经济方面的数量很少,仅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我国海洋经济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海洋经济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技术标准覆盖面较小,企业标准备案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需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急需一个完善的、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海洋标准化体系,通过系统科学的编制海洋经济标准体系,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海洋经济技术标准,加速海洋产业化进程和海洋经济转型。

因此,《规划》明确提出,构建富饶海洋标准体系框架,从横向逐步构建海洋经济建设、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工程建设3个子标准体系。海洋经济建设标准体系由海洋经济统计调查、海洋经济核算、海洋经济监测与评估、海洋经济规划编制与协调等方面标准组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由海域使用管理、海岛保护与利用、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标准组成;海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由海洋工程咨询服务标准、海洋工程勘察技术标准、海洋工程设计技术标准、海洋工程施工作业与安全技术标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标准等组成。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不断努力,海洋经济标准化工作将获得长足进展,海洋经济技术标准将在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海洋经济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和推动海洋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作用,为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海洋安全的角度来说,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切实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安全,是“十二五”期间国家海洋局重点工作,因此《规划》明确提出拟构建安全海洋标准体系,建立安全海洋标准体系框架,从横向逐步构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监察执法3个子标准体系,为海洋安全建设提供技术支持:(1)海洋防灾减灾标准体系由海洋观测与监测、海洋预报与预警、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海洋应对气候变化、海洋观测预报及防灾减灾设施等方面标准组成;(2)海洋权益维护标准体系由专属经济区权益维护、大陆架外部界限划分、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边远海岛开发利用等方面标准组成;(3)海洋监察执法标准体系由执法业务、执法装备、执法技术、执法队伍等方面标准组成,加大海洋开发利用的执法监察力度,规范海洋开发秩序。从纵向逐步制定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和方法标准、产品标准,给海洋事业发展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全面保障我国海上生产和沿海人民生产、生活安全。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已于6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也就此表示,希望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预报减灾业务单位能够以此为契机,推动海洋观测系统建设,深化海洋预报体系改革,加强面向重点目标的精细化预报,提高观测预报服务水平。

&新的标准规划在国际化方面有何突破?

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增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推动我国优势海洋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制修订影响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国际标准,提高应对全球技术标准竞争的能力,是全国海洋标准化工作实施国家标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体现。

《规划》根据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策略和战略部署,在主要任务中提出“推进海洋标准国际化进程”,从开展海洋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跟踪研究、开展采标方法与工作程序研究、实质参与海洋国际标准制修订、积极开展国家间和区域海洋标准化合作等方面加强海洋国际标准化工作。《规划》提出要努力将我国具有技术优势的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努力促进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成立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力争为我国主导海洋国际标准化工作创造条件。

有关国际化实际工作的突破我想简要介绍一下我国近一段时间开展的相关工作:“十二五”初,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已经获得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的批准,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2012年5月20日,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承建的WMO-IOC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该中心将承担牵头制定海洋观测标准,开展海洋仪器检测和国际比对,提高海洋观测标准的统一性,建立全球海洋观测质量保障体系等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亚太中心将帮助39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那些海洋观测能力较弱、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的国家开展实验室建设,提供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检验,开展咨询、培训等服务,从而提高这些国家在海洋观测方面的技术能力和标准化水平。这不仅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的实际贡献,同时,也是我国海洋标准化走向国际化所迈出的坚实一步,为未来我国海洋标准国际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期间,海洋标准化工作对国家整个海洋事业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推动力?主要从哪些方面体现?

海洋标准化工作贯穿于海洋事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是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技术保障。实施《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使海洋标准化在提升综合管控能力、规范海洋工作、促进海洋科技进步、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作用,为促进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完善海洋标准体系,支撑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将建成基本覆盖海洋事业各个领域的协调、配套、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海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协调、互补机制,对于完善海洋行政管理机制,提升海洋综合管控能力,调控海洋宏观经济,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推动海洋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进程。《规划》围绕海洋事业发展需求,明确了海洋经济与规划管理、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岛开发与保护等18个海洋标准制修订重点领域,提出制修订118项国家标准、361项行业标准,将与海洋法律、法规形成配套体系,为海洋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规范。

加强标准科研创新,促进海洋科技进步、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加强海洋综合性、基础性、关键技术标准前期研究、试验和调查,引导产、学、研等各方面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共同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海洋技术标准的研制,促进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速科学研究的自我创新和技术融合,对海洋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海洋标准 篇4

海洋观测数据通信与管理系统在技术层面上属于技术复杂系统,并且其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该系统在设计、集成时需要解决各设备之间、网络系统之间、异构数据库之间、应用系统之间、人机界面之间等的接口问题,对于系统接口的处理、设计等直接影响到系统性能的满足和功能的实现。而解决接口问题的途径就是将其作为产品,对其规划、设计、研发及集成、检验、维护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实现系统的通用化、系列化和模块化[2]。从产业化的角度考虑该系统实质上应该依据标准化的原理,设计并研发出若干通用性强的组件,经过设计、配置和实施,集成为满足海洋观测数据用户需求的有机整体。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多个区域性的海洋环境观测集成示范系统,并在海洋观测数据通信与管理系统的`规划、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但在系统实现的过程中现阶段可以依据的标准仅有《海洋信息元数据》。然而就该系统的组成结构、主要功能、主要特性及实现流程考虑,海洋观测数据通信与管理系统实现的每个步骤都应有可遵循的行业标准或规范作为依据,以满足系统的专业化、标准化、模块化等目标。

海洋环境监测标准实施水平评价 篇5

关键词:标准实施水平,海洋环境监测,层次分析法

1 概述

海洋环境监测是维护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安全,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但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环境污染严重,河流排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率仅为52%,监测的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1],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任重而道远。海洋环境监测标准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该类标准在规范监测工作、统一监测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科学可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海洋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是海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评价不仅能够直观地掌握海洋标准的实施情况,还可以发现标准使用和标准化工作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推动我国海洋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最终促进我国海洋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海洋环境监测类标准实施水平进行评价,发现标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设法提升标准使用效能,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着积极意义。

2 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AHP)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2]。该方法将影响决策目标的各种因素按照其内在之间的关系进行层次划分,构造出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决策模型,然后使用标度法对各层次中各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将人的主观判断进行量化,以便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这种分析方法为复杂问题的决策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手段。由于层次分析法在决策中对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判断,使得在各影响量已知的情况下,可以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影响结果,因此该方法还被广泛地应用于事物的评价。对标准实施水平的评价主要参考了层次分析法的这一基本原理和思想。

3 评价过程

3.1 确立评价模型

在标准的实施环节,可以为标准实施水平建立简单的评价模型。在分析这一目标时主要关注3个问题:一是标准有多少人使用,使用比例如何;二是标准在平时工作或科研中的使用频率如何;三是使用者是否按照标准的技术内容规定执行标准。即在标准实施环节,标准的实施水平与标准使用率、标准使用频率和标准执行程度有关,将这3个指标作为评价目标的3个评价因素,构造出一个双层次的评价模型(图1)。

3.2 构造判断矩阵

在对标准实施水平进行评价时,首先需要明确各个评价因素的重要性。由于层次分析法引入评价重要性等级的1~9标度法,因而可以使用该法对评价因素两两之间进行重要性比较,得出对应的重要性标度值,从而构造一个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各标度值的含义如表1所示。

采用1~9标度法对评价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是一种将人的主观思维判断数学化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带有评价者的主观色彩,但是却使人的思维能够以量化的方式得以呈现。各标度的赋值可以由决策者确定,或是由熟悉评价问题的专家分析确定,也可以采用德尔菲(Delphi)法确定。本评价问题中判断矩阵的标度由进行标准实施情况调查的团队成员通过综合分析确定。

一项标准发布实施后,如果仅有少数几家单位使用,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该标准的覆盖面很窄,造成标准的普遍使用需求不高;另一方面该标准的质量不高,各单位虽有使用需求但却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使用。不论是哪种情况,一项标准如果使用率不高其综合实施水平必然较低,因此标准的使用率(U1)对标准实施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标准使用的频率(U2)表征标准与实际工作结合的紧密程度,使用频率越高表示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越大,使用频率越低其应用价值也越小。标准的执行程度(U3)又称标准完全执行程度,反映标准使用者在使用标准时的选择倾向,一项标准不能完全执行可能是由标准本身的原因或非标准本身的原因造成的,标准的执行程度越高,标准的实施水平越好。综合以上分析,标准使用率是反映标准实施水平的重要因素,标准使用频率和标准执行程度是反映标准实施水平的次重要因素,因此3个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指标排序为U1>U2=U3。由此构造出判断矩阵A

3.3 求解权向量W

利用和法[3]求解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得到λmax=3(过程略),然后得到矩阵A的权向量W=(W1,W2,W3)=(0.6,0.2,0.2)。在应用权向量进行计算前还需要对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由于λmax=n=3,因此。此时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说明对3个评价因素进行的重要性判断是一致的。

3.4 数据处理

在得到各个评价因素在评价模型中的权重后,还需要获取评价者对各因素的直接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为便于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需要先将评价结果进行规范化处理,可将评价结果统一到同一评判准则下,或对评价结果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本评价中,各因素的评价结果由调查统计得到。其中,定量评价因素标准使用率(U1)的评价值可以直接由统计得到,是一个无量纲的数据;而定性评价因素(U2、U3)的统计结果则需要先进行定量化处理,可以采用赋分的方式。这里根据调查问卷内容的设计情况对各评价因素的3种选项进行赋分,赋分规则如表2所示。

赋分后按公式计算出各项定性评价因素的得分值,式中:F′jm为第m项标准第j项评价因素的得分,Rji为第j项评价因素第i个选项的比例,Pi为第i个选项的赋分值。

定性评价结果定量化完成后,应将评价值F′jm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与定量评价因素结果保持一致。利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无量纲化的结果,

式中:Fjm为第m项标准第j项评价因素的无量纲值;Pmax为最大赋分值;Pmin为最小赋分值。

则第m项标准评价结果向量为Bm=(F1 m,F2 m,F3 m)T,由此得到表示所有标准得分情况的评价目标矩阵B。,在本例中n=36。

3.5 数据计算

将矩阵B和权向量W进行合成运算,计算各标准的综合评价结果。

经过矩阵合成运算后,得到36项海洋环境监测标准的综合评价分值(表3)。由表3中数值大小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各项标准的实施水平高低状况。由表3可知,所有被调查的海洋环境监测类标准中实施水平最高的是《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分值为0.937,实施水平最低的是《海水、沉积物中致突变性的测定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分值仅为0.161。

3.6 评价分级和结果

考虑到各评价因素的得分值是经过无量纲化处理的介于0~1之间的数值,则经过矩阵运算得到的各标准综合得分值也应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因此建立分级评价规则,将标准实施水平按照得分情况均等划分为5个等级,依次为“很高、较高、中、较低、很低”,各等级对应分值区间如表4所示。

将标准实施水平的计算结果,按照表4的规则进行分级评价,其中有8项标准实施水平为“很高”,实施水平为“较高”的有9项标准,而实施水平为“中”“较低”和“很低”的分别为5项、11项和3项(图2)。综合来看,有不足50%的海洋环境监测标准实施水平为较高及以上水平,同时也有接近40%的标准实施水平处于较低及以下水平。标准实施水平差异较为明显。

4 讨论

4.1 标准实施水平分化的主要原因

从标准分级评价的结果看,标准实施水平总体上高低分化明显,处于中等水平的较少。标准实施水平较高及以上的主要集中在《海洋监测规范》《海洋监测技术规程》以及污染物排海监测方面的标准上;而实施水平较低及以下的标准多为对海水中的某些特定生物和化学物质进行检测的标准或是对部分地区特有的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的标准。这一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即满足日常监测工作普遍需求的标准其实施水平较高,如《海洋监测规范》;反之如果标准不适用于日常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则其实施水平较低。

4.2 提高标准实施水平的对策

基于对海洋环境监测标准实施水平现状的评估结果和原因分析,提出以下对策,以提高标准实施水平。一是针对实施水平较高的标准,海洋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当不断征询使用问题和使用意见,根据问题反馈情况有计划地对标准进行修订,不断强化标准指导实际工作的效能;二是针对实施水平较低的标准,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加强标准的宣贯和推广力度,鼓励有能力、有条件、有需求的单位使用该标准;三是严把标准立项技术审查关,对于少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应用性不强的标准项目,建议暂时不转化为标准,可以考虑制定为单位内部作业文件或系统内部技术规程实施。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海洋局,2015:1.

[2]杜栋.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海洋标准 篇6

近几年来, 随着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 标准制修订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标准技术审查工作任务也日趋繁重。目前, 海洋领域共批准发布了63项国标和203项行标, 正在制修订58项国标和155项行标。海洋标准的快速发展亦突显出标准技术审查工作的重要作用,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2 海洋标准技术审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标准技术审查重点不明确

初涉标准技术审查的人, 往往将技术审查等同于格式审查。然而, 技术审查的内容远远大于格式审查。格式审查通常指的是审查标准是否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包括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图、表等要素的编写格式。而技术审查除包括以上内容外, 还包括以下三项更为重要的内容。

(1) 审查标准涉及的技术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环保类标准《海水水质标准》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 其中规定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 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惜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对于这样的技术内容需要审查的重点是:是否符合我国海域的实际状况、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 标准在海洋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另外, 标准内容是否科学合理需要有相关材料证明。目前, 部分标准起草单位提供的佐证文件严重不足, 如编制说明中确定标准技术内容的论据不充分、不详细, 缺少甚至没有试验验证数据和情况说明等。

(2) 审查标准是否符合标准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标准化法》确立了标准制定的四项原则。这些原则是海洋标准必须严格遵守的。同时, 是否符合海洋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等也应该是技术审查的重点。

(3) 审查标准是否符合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GB/T1.1提出标准之间应具有协调性, 应遵照现行基础标准的有关条款。海洋标准协调性审查存在着发现问题较晚 (即不能在初稿阶段就发现与其他标准的重复、交叉或矛盾问题, 致使问题堆积, 影响标准制定的进度) 或没有发现协调性问题的情况。例如:《海洋监测规范》属于海洋环保方面的基础标准, 规定了海水分析、沉积物分析等基本方法。但在标准申报立项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与该标准存在交叉或重复问题的申报项目。可见, 标准起草人员容易忽视标准间的协调性问题, 如果标准技术审查人员不严格把关, 将造成标准体系的混乱, 给标准的贯彻实施带来障碍。

2.2 对基础性系列国家标准的应用不足

海洋标准技术审查工作的依据包括《标准化法》、《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海洋标准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另外还包括《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化工作指南》、《量和单位》等基础性系列国家标准。这些标准作为支撑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基础性标准对标准编写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例如:《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针对化学分析方法标准对试验方法的选择、化学品命名、数值及其公差等技术内容的编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对于审查海洋环保标准中数量较多的化学实验方法标准尤为重要。

目前部分审查人员对基础性标准了解不够, 在审查工作中不能充分运用这些标准, 不能为起草人员提出实质性的问题和恰当的修改意见或建议。标准起草人员多数是某专业领域内具有权威的专家、学者, 专业知识丰富, 但他们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往往知之甚少, 更谈不上了解各种基础性标准, 因此标准审查人员必须掌握这些标准, 并能熟练运用, 在审查相关标准时才不至于遗漏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2.3 标准送审稿审查会效果不佳

根据《海洋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规定, 标准送审稿的审查可以采用会议审查或函审的形式进行, 对于技术、经济意义重大, 涉及面广, 分歧意见较多的标准以及强制性国标必须采用会议审查。目前送审稿审查会的效果参差不齐, 多数能够达到很好的审查效果, 但有的却不甚理想。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审查专家的选择不够恰当, 部分专家对标准的技术内容不熟悉;专家组长不具备掌控审查会局面的能力, 专家组审查标准效率不高;起草人员对审查会准备不充分, 不能全面、及时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等等。

3 加强海洋标准技术审查的对策建议

3.1 增强标准技术审查人员责任意识, 正确理解审查工作内涵

海洋标准技术审查工作由两部分人员进行, 一是海洋标委会委员、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 在标准征求意见和送审稿会审或函审过程中对标准技术内容进行审查;二是海洋标委会秘书处标准化工作人员, 以及标准起草单位相关管理人员, 对标准各阶段稿件进行审查。标准技术审查人员应增强责任意识, 正确理解审查工作目标和任务, 审查内容全面, 为标准严格把关。在审查海洋标准时建议着重加强对以下两方面内容的审查:

(1) 着重审查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近年来, 海洋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不断充实完善, 审查人员应及时、全面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内容, 明确标准与法律法规的关系, 确保标准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 着重加强标准协调性审查。发现协调性问题的前提是审查人员对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有充分的了解。海洋行业涉及专业领域较为广泛, 审查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完善知识结构,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并实时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在标准技术审查时, 应注意标准和已发布标准进行协调, 尤其要考虑与《海洋调查规范》、《海洋监测规范》、《海滨观测规范》等基础标准的协调。

3.2 提高标准技术审查人员业务能力, 充分运用基础性系列国家标准

每年海洋领域都会对标准技术审查人员及起草人员开展不定期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标准化法律法规、标准化基础知识、标准制修订程序等。审查人员除参加培训之外, 应该加强自学, 加强审查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审查人员应该对基础性国家标准的技术内容熟练掌握, 并逐渐积累各种类型标准的审查方法和技巧, 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厚积薄发, 发现标准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3.3 明确各阶段审查工作重点, 提高标准审查会工作效率

(1) 起草阶段审查重点:工作方案中工作步骤及计划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标准初稿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现有标准的协调性、标准框架结构设置是否合理、标准总体内容能否达到公开、广泛征求意见的程度;拟征求意见单位是否具有代表性, 是否涵盖有关的海洋管理、科研、检验、生产、经销、使用等单位及相关大专院校。

(2) 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重点:标准编写的格式及表述形式是否符合要求, 包括标准中是否存在解释目的、说明原因的语句, 是否存在语义含糊、模棱两可的语句;标准中使用的助动词、量、单位及其符号是否符合要求;核实标准中引用的文件是否正确;编制说明中是否提交了必要的试验验证报告等。

(3) 送审阶段审查重点:意见汇总和处理情况, 对于未采纳的意见是否提出了充分的理由, 以及征求意见回函率是否达到要求。标准审查会召开期间, 海洋标委会秘书处人员应提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慎重选择参会专家, 明确专家组长的职责及标准起草人员的任务。规范审查会工作程序, 保证审查会召开时间。

(4) 报批阶段审查重点:标准按照审查会要求修改的情况, 以及标准编写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另外, 在标准制定的各个阶段中, 审查人员应注意与标准起草人员保持联系, 多沟通, 对于起草人不理解的意见和建议应主动解释和说明, 充分发挥标准技术审查工作的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以海洋环境保护标准为例, 阐述了海洋标准技术审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以寻求提高标准技术审查工作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海洋,标准,技术审查,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海洋平台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篇7

关键词:标准,安全,海洋平台,效益

海洋平台是一个特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海洋平台人员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 就有着完全不同于陆地的要求。无论在生产施工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都需要建立一种共同重复使用的、具有很强约束力的安全文件。海洋平台安全管理标准化, 就是健全海洋平台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海洋平台安全科学管理水平, 统一和优化作业的程序和标准, 求得最佳操作质量、操作条件和生产效益。

1 海洋平台标准与安全的有机融合

标准与安全是两个概念, 但应用在同一个环境中时, 可以把二者有机统一, 用标准来规范安全。

1.1 标准与安全的分类

安全分类比较简单, 主要分为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大类 (不可抗据力量因素除外) 。这里所说的安全分类, 是指现场施工安全, 并不是指行业分类。物的主要因素, 主要包括机械工具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二个方面。人为因素由于管理者的失职, 或失误造成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决策错误等造成事故, 由于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到位而导致作业过程中违章作业。海洋平台对于安全工作来说当然是重中之重, 但每个平台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也不一样, 造成安全管理工作不统一, 不利于上级部门的管理。

1.2 标准与安全的共性

标准和安全都具有可标识性、可共同遵守性、可约束性、可认知性, 标准和安全都具有可进行文件化、制度化。因此, 标准与安全是能够有机统一的。如图1所示:

即标准涵盖了海洋平台, 安全也涵盖了海洋平台, 而二者的交集便是海洋平台安全标准。

2 海洋平台安全标准化流程

制定标准的目的是要实行标准化, 但这个过程是逐渐的, 需要一个推行的流程。海洋平台安全标准化的流程, 可以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来表示。等边三角形反映的是标准化的基本过程, 即“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标准的更新”。但标准化过程并不到此为止, 当第一个过程结束后, 第二个过程就开始了, 第二过程的终点又是第三个过程的起点……标准化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循环中一步步向前发展的。

2.1 制定标准

制定标准是基础。作为海洋平台一线, 制定标准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围绕“职责标准、制度标准、流程标准、标识标准”四个要素, 不断量化标准、细化标准。首先, 要制定各种国际、国内公约、法规在海洋平台规范化的执行标准;其次, 要细化、完善、补充公司的有关规范、制度、条例和守则, 使之更利于平台现场执行, 更贴近于海洋平台安全生产的实际;最后, 要总结固化海洋平台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好的习惯和经验做法, 以便更好地指导安全生产实践, 进一步规范海洋平台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 让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应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做、什么地点做、为什么要做和怎样去做的海洋平台安全全面管理模式, 追求“零缺陷、零违章、零事故”的目标, 并把这种安全管理文化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实际中。另外, 海洋平台设备安全管理同陆地略有不同, 如何使海洋平台设备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也是我们值的深思的一个问题, 最关键的就是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来规范。

2.2 实施标准

海洋平台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要求全体职工共同贯彻执行, 所以要抓好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要学习、宣传、训练、推广标准化作业, 让每一名职工了解标准化的内容、意义和如何实现标准化, 真正做到“事事遵体系人人守标准”。首先, 我们把标准化管理作为海洋平台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海洋平台及时采集公司安全会议精神以及公司各级领导关于标准化管理的重要讲话, 对全体职工进行贯彻宣传。其次, 结合海洋平台工作实际推广标准化。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 加强防硫化氢、井控、防火防爆、防污染等工作并就这一系列的做法进行固化, 把安全标准变成职工言行习惯。

2.3 更新标准

更新标准是保障。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标准要与变化着的环境以及工艺技术的进步相适应。只有持续地改进, 才能保证标准的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标准化的进程中, 要力戒“重制定、轻实施、无更新”的现象出现。

作为生产一线的生产者, 一是要在海洋平台的安全生产实践中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标准的科学改进,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反馈有关信息, 为公司安全管理标准的再加工、修复和优化提供有力的借鉴。二是要依据客观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对涉及海洋平台的安全标准进行梳理和修订, 落实海洋平台科学性的安全管理措施。

3 海洋平台安全标准的文件化和标识化

海洋平台安全标准必须文件化和标识化才能转变成职工的言行守则。这也是安全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1) 制定系统化的海洋平台安全标准, 如专业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职工平台安全守则、岗位安全职责、海洋平台安全用语、海洋平台安全手势等。目前中石化集团公司已推广《员工守则》, 这也是对我们海洋平台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一个有力借鉴。另外, 海洋平台在有限的空间集成了大量的石油专业设备设施, 如何确保这些专业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管理, 也是安全标准的一个课题。应将陆地上成熟的管理模式结合海洋平台特点进行有机融合, 确保石油专业设备设施在海洋平台的有效使用, 以安全标准化促进海洋平台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

(2) 规范海洋平台安全标识, 采用简单明确好记的图文方式, 并且标注中文和英文, 同国际接轨。标识、指示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必须依据被设置区域的使用功能、安全疏散规律、安全管理要求以及设备造型特点等综合考虑。采用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对标识系统的设置, 采用国际通用语言, 使其具有优美、一目了然的优点。

总之, 目前海洋平台安全标识还处于探索建立阶段, 我们要充分总结海洋平台安全生产的实际经验, 总结出一套贴近生产实际、易于识别和理解的海洋平台安全标识系统, 促进安全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马林段一泓《全面质量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2006.4

海洋标准 篇8

1 名人概念

1.1 何谓名人?

《辞源》对名人的解释是“有名誉的人”。《现代汉语词典》对名人的解释是著名的人物。何为著名,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名。名人的定义是抽象的, 相对的, 不确定的。仅根据该定义不能完全确定某个具体人是否就是名人。而我们要建设名人档案文化, 界定一个人是否是名人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是不可或缺的。因为, 确立名人的界定标准是研究名人档案的前提。为此,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 由高校档案部门兴起收集名人档案开始, 就一直在讨论名人问题, 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

南京大学是建立“名人全宗”较早的单位, 该校包世同, 綦楠萍, 汤道銮撰文指出, “名人”系指国内外知名的, 在某一学科或领域作出过重大贡献颇有影响的, 学术上造诣较深, 独具一格的专家、教授、名流[1]。吉林市档案馆颁布的《吉林市名人档案馆筹建工作方案》中对名人的定义是:作出过杰出贡献的著名人物, 是社会各界、各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优秀分子, 是鼓舞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建设美好家乡的英雄群体。《新编档案管理学》第146页论述如下:“所谓著名人物应该根据其贡献和成就来确定, 即对社会进步, 人民生活、生产和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某一方面作出贡献的人”[2]。南京军区档案馆的黄颖、刘立帆、刘苏玲认为, 军队名人, 是指在军事领域的各项工作中和各个专业的科研活动中取得杰出成就、作出重大贡献并享有很高声誉和知名度的个人和集体[3]。《广东省名人档案管理办法》指出, 广东名人是历代广东籍 (包括在省外或国外的广东籍人士) 或曾在广东境内长期活动过非广东籍的政界、军界、工商界和科学文化界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官员、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及其他重要人物[4]。《云南省名人档案管理办法 (试行) 》规定, 所称名人指在某一领域、行业、学科作出过重要贡献, 产生巨大影响, 并得到社会和历史认可的历代云南籍或在云南工作活动过的非云南籍著名人物[5]。

综上所述, 构成名人的要素为:① 优秀分子、重要人物或英雄群体;② 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行业、学科等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过重要贡献、取得杰出成就;③ 其享有很高声誉, 颇有社会影响和知名度;④ 其促进社会进步, 代表先进文化, 有益于人民。

1.2 名人与人物

根据国内多年来对名人档案的管理实践来看, 讨论名人与人物, 直接与名人档案的建设有关。《现代汉语词典》对人物的解释是, 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华东化工学院档案馆组建“人物档案”, 认为“人物”指在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才能的人。将“才能”代替“特点”来定义“人物”似乎更为贴切。“人物”既不同于一般人, 也不同于名人[4]。而王群认为, 所谓人物, 从狭义上讲, 是具有一定名望的人;从广义上讲,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凡在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才能、作出一定成就的人。王群的观点显然对“人物”要求更高, “才能”“突出”还不够, 还必须“出成就”, 有才不显也枉然。这样, 每个单位都应有各自单位的“拿得出”“提得起”“数得着”的人物[5]。但是, 在此单位是人物, 到彼单位却未必也被公认是人物。推而广之, 名人与人物有国际与国内之别, 也有历史和现代之分, 范围大小、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此有名, 彼未必有名, 此非著名, 彼未必不著名。所谓“名人”, 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不同的范围可以有不同的判断标准[6]。

总之, 名人一定是个人物, 而人物不一定成为名人;人物包含名人, 人物的概念比名人的概念宽泛得多;名人与人物的概念是相对的。

2 海洋名人的界定标准

上述观点有利于我们讨论海洋名人的界定标准。很显然, 海洋名人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固定不变的可量化标准。我们要确立海洋名人界定标准, 也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标准或基本原则。但这并不等于说, 海洋名人标准具有随意性, 相反, 公众心目中的海洋名人标准是趋同的。确定相应的标准十分必要, 对此决不可乱, 更不能滥, 否则将会造成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6]。

2.1 海洋名人的一般标准

综合有关资料和海洋领域的实际, 海洋名人应是活动在各个历史时期海洋领域里或非海洋领域里但为海洋学科理论与实践作出历史性、创造性贡献的重要人物或杰出人物。其成名可能在某一历史时期与某一或某些事件有关。建立其界定标准一般应包含以下4个因素和原则:① 是不同历史时期在海洋领域管理与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杰出人物;② 是不同历史时期海洋界具有较大影响的重要人物;③ 是现代从事海洋企事业对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楷模或公众人物;④ 其思想品德和优秀事迹是传承、丰富与发展海洋先进文化, 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海洋意识教育的可靠教材, 并被广为传颂。

需要指出的是, 海洋名人界定标准考虑的这些原则, 针对不同系统、区域、学科领域和范围内, 实践中会有一定的差别。海洋名人与历史时空、活动范围、影响程度、贡献大小、人格魅力和公认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换言之, 海洋名人因之而有历史与现代、国际与国内、海洋系统与非海洋系统、本系统与外系统、本单位与外单位之分。这些差别, 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海洋名人档案的收集范围。

2.2 海洋名人的具体涵盖范围

海洋名人的具体涵盖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古代历史海洋人物

我国古代历史海洋人物有秦方士徐福东渡瀛洲、东汉发现潮汐与月球关系的哲学家王充、东晋和尚法显由天竺航海回国、唐高僧鉴真及潮汐学家窦叔蒙、北宋航海家徐兢及潮汐学家燕肃、元航海家汪大渊、明航海家郑和、马欢及生物学家屠本畯、清民族英雄郑成功等[7]。

2.2.2 近代历史海洋人物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致远”军舰管带邓世昌、民国海军部总长黄宗瑛、北伐海军总司令汤芗茗等[8];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事业奠基人之一宋春舫、海洋生物学开创者动物学家秉志等[7]。

2.2.3 现代海洋人物

(1) 海洋学术界:

在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取得了杰出成就、创新性成果的专家和学者。如为海洋科研作出杰出贡献的中科学院学部委员和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者和突出创新成就奖者等。

(2) 海洋管理界:

在国家海洋机构筹建中的主要负责人;国家海洋机构主要领导人;海洋领域的历届中共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等。

(3) 海洋军事界:

著名海军高级将领以及现代海军英模英烈和英雄舰艇团队的杰出代表。

(4) 海洋实业界:

在海洋开发利用、发展海洋经济中作出杰出贡献、取得开拓性、创新性和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家。

(5) 海洋英模:

被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或国家职能机构授予荣誉称号先进个人与集体。

(6) 其他业界:

为发展海洋事业和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杰出贡献的其他著名人物。

3 建设健康向上的海洋名人文化

名利伴随人生, 名人史来有之。有淡泊名利的, 有重名轻利的, 有名利双收的, 也有巧取豪夺的, ……。名人万千, 有的流芳百世, 有的则遗臭万年, 有的德泽社会、惠及子孙, 有的身败名裂、祸国殃民。当今社会, 无尽物欲悖逆和谐的社会文明, 对“名利”的褊狭理解, 使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扭曲。但有一种“名”不是为了换取“利”的。追求隽永与不朽是人性的一部分, 不是炫耀式消费所能取代的, 只要是名副其实的“名”, 往往对大多数人有益, 作为大多数人实在应该尊重它[9]。我们研究海洋名人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尊重德高望重、发明创造、恩泽兆民的名人, 就是要弘扬与传承他们的高超智慧、勇于创新、拼搏奋进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加强这样的海洋名人档案文化建设, 发展先进海洋文明, 倡导社会核心价值观, 为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尽管海洋名人的界定标准具有相对性, 涵盖范围具有区域性或局部性, 掌握其标准要有政策性, 但坚持对人民的贡献、社会进步的促进和海洋文明的发展标准具有绝对性和严谨性。对于享誉国内外的海洋名人, 应是为世界海洋文明作出贡献的著名人物;同样, 对于国内或某个单位的海洋名人, 也应是国内或该单位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者和杰出推动者。海洋名人所处的社会环境范围有大有小, 知名度有高有低, 但必须是那个范围内的佼佼者和杰出人物。

笔者认为, 在全民族大力提倡建设社会文明、发展先进文化的时代, 在海洋文化建设日益进步的今天, 各涉海单位都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海洋名人档案, 以发展海洋名人档案文化为契机, 制订各单位海洋名人的界定标准和海洋名人档案管理办法, 进一步推动单位文化建设, 以各单位海洋文化建设的“涓涓细流”, 汇成浩瀚无垠的建设祖国海洋先进文化的大潮。

摘要:由名人概念, 引入海洋名人界定标准的讨论, 阐明了海洋名人的具体涵盖范围, 指出了海洋名人标准具有相对性, 涵盖范围具有区域性或局部性, 掌握其标准要有政策性以及坚持对人民的贡献、社会进步的促进和海洋文明的发展标准具有绝对性和严谨性。同时建议, 各涉海单位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海洋名人档案。

关键词:海洋名人,标准,海洋文化

参考文献

[1]包世同, 綦楠萍, 汤道銮.浅论建立“名人全宗”[J].中国档案, 1985 (4) :30-32.

[2]詹衍玲, 何江.构建名人档案几个问题的探讨[J].兰台世界, 2008 (8) :8-9.

[3]黄颖, 刘立帆, 刘苏玲.建立军队名人档案研究[J].信息管理, 2009, 22 (2) :22-26.

[4]华东化工学院档案馆.如何组建“人物档案”[J].中国档案, 1989 (1) :20-21.

[5]王群.对建立我院“人物档案”若干问题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5, 12 (1) :87-88, 96.

[6]黄明服.谈名人档案的征集[J].档案与建设, 2001 (4) :38-40.

[7]曾呈奎, 徐鸿儒, 王春林, 等.中国海洋志[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3:1223-1224, 1246-1247.

[8]张侠, 杨志本, 罗澍伟, 等.清末海军史料[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2:1-947.

海洋标准 篇9

2014年4月16日, 《海上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要求》等13项标准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3年度优秀标准项目奖, 其中包含1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和9项企业标准。

获一等奖的《海上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要求》综合了油藏、钻采、工程、经济、安全、环境、节能等多专业内容于一体, 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海洋石油环保工作功能配置和技术要求》、《液化天然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获二等奖, 《海洋钻井设计规范》等10项标准获三等奖。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主任曾恒一表示, 要进一步推动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工作机制, 以促进标准技术水平的提升。

上一篇:老人养老意愿下一篇:4-环己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