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安全

2024-11-06

海洋安全(精选12篇)

海洋安全 篇1

海洋石油作业风险高、作业环境恶劣、救援工作难度大, 被公认是安全风险最高的行业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海洋石油的安全发展历程和海洋石油安全监管机构的演变历史, 分析了海洋石油事故风险特点, 并结合海洋石油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重点剖析了中国海洋石油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期望通过对海洋石油行业安全监管机制的剖析能够对我国其他高风险行业的安全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安全发展历程

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 由于相关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海上石油工业在起步初期发展缓慢。20世纪70年代末期, 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开始与国外先进石油公司合作,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1982年,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 当时的原油年产量不足10 t。经历几十年发展, 2000年,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年产油气当量有了极大提升, 油气当量突破2 000万t。2010年,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全年油气当量突破5 000万t, 达到6 494万t。

我国海洋石油经历多年发展, 海洋石油工业安全生产状况取得了较好成绩, 在此期间没有发生重大恶性事故, 一般事故也呈逐年下降趋势。我国海洋石油行业良好安全生产业绩的取得与现场安全管理紧密相关, 也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一直探索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息息相关。

安全监管机构的演变历史

1985年5月, 经国家石油工业部批准成立了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 海油安办对我国海域的海上石油作业进行安全监督。在此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和相关的作业许可办法相继出台。

1988年7月石油工业部被取消, 国家能源部继承石油工业部的各项管理规定后对海洋石油作业安全进行统一管理。

1990年, 《海上石油天然气生产设施检验规定》和各项安全规则、要求相继出台。

1996年, 国家能源部被取消, 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由国家计委统一负责管理。

1998年, 中国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改由国家经贸委负责管理, 取得国家经贸委授权管理海上油气开发的安全检查、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的技术监督检验等业务管理。

2003年, 《关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意见的通知》 (中央编办发[2003]15号) 出台,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 对海洋石油安全生产实行综合监督管理。并在海油安办之下设立海油分部、石化分部和中油分部;三个分部分别挂靠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各分部分别在相应的海域、内湖履行职责。

2004年, 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 石化分部海油陆地采油油田、滩涂区域并入海上管理。2005年2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成立;2006年1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 。

2012年11月,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湛江、深圳、上海、天津4个分公司设立健康安全环保部, 分别与四地区的监督处分开, 实现了政企的相对分离。

海洋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海洋石油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也随之发展, 使得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职能不断调整和完善, 保障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安全生产。

事故特点及风险

由于石油天然气开发固有的点多、线长、面广、高温、高压、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气体等特点, 而海上平台除以上危险特征外, 还面临着海上平台面积小、人员密集、设备布置紧凑、海水腐蚀、飓风破坏、船舶撞击和一旦发生事故逃生、救援困难等挑战。因此, 海上石油的勘探开发工业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安全风险最高的行业之一。近年来, 世界海洋石油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重特大事故。例如:1988年7月6日22时, 英国北海Piper Alpha石油天然气平台发生爆炸事故, 导致167人死亡。2001年3月15日,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坑普斯海湾作业的巴西石油公司P-36海上半潜式采油平台发生爆炸, 导致11人死亡, 仅投产1年零2个月, 价值4.5亿美元的深水P-36半潜式平台沉没。2010年4月20日22时, 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并沉没, 导致7人重伤, 至少11人死亡, 大量石油泄漏, 井口每天约5 000桶原油进入海洋, 事发半个月溢油状况没有得到有效的补救措施, 导致原油漂浮带长200 km, 宽100 km。

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海洋石油现场作业, 不管是前期的海上设备设施建造, 还是海上设备设施的现场安装、调试及维修保养, 作业内容和作业性质都具有较高风险。针对高风险作业, 中国海洋石油行业形成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重点方法。

施工作业方案专项审核

在进行重大危险作业或者被评估确认为高风险非常规性的作业前, 施工方案必须经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同意方可进行施工, 以减少因施工作业方案缺陷带来的重大人员伤亡事故。例如:大型结构 (如:平台安装) 吊运施工、压力容器高压实验施工、易燃易爆设施周围动火施工、进入密闭受限空间作业、拖行作业等等。

施工前进行技术及安全交底

在项目施工作业前, 由项目组组织各方施工人员参加技术和安全交底大会, 施工方案的设计和编制人员将方案的技术细节和安全注意事项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讲解, 并进行深入探讨。同时需要编制和留存会议交底记录。

施工现场进行作业前安全分析

施工作业队伍需针对要进行的施工内容进行作业前安全分析, 辨识每个作业工序和步骤进行时的风险, 对不可接受的风险进行规避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并形成书面记录保持在作业现场。此项工作通常由项目施工负责人组织召开, 安全监督人员、施工人员必须参加讨论, 也可邀请方案设计人员、资深作业人员、现场技术人员等参与讨论。

施工作业许可证制度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提出了在需要开展“十大高风险作业” (电器作业、高处作业、联合作业、路上交通运输作业、起重作业、热工作业、设备检修作业、挖掘作业、危险化学品作业、限制空间作业) 时, 必须进行作业许可申请, 取得作业许可证方可进行施工。作业许可制度有效降低了重大危险作业的风险。

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制度

在施工现场除开展入厂新员工三级教育、外委施工人员入场培训、安全监督及特种作业人员取换证培训外,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还针对HSE管理体系实行了全体员工HSE体系文件学习培训。以发生在现场事故案例和排查隐患情况为学习资料, 通过案例借鉴和经验分享的培训方法, 对施工过程中员工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行统计分析, 对于易发生的现象进行专项培训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使得安全培训更具有针对性, 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思和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能力。

海洋石油施工现场隐患排查奖励制度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施行隐患举报奖励制, 公司依据隐患大小严重程度进行一定金额的奖励, 极大激励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隐患排查积极性, 并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建档, 现场安全监督负责跟踪隐患整改情况, 使得隐患管理规划化、程序化, 实现了施工现场安全状况的良性循环。

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我国海洋石油行业在依靠国家海洋石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相关管理细则,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海上石油作业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充分结合海洋石油作业的事故特征、风险特点, 以及我国海洋石油现场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 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海洋石油作业特点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即“制度把控、作业者负责、第三方审核、政府监管”。

制度把控

制度把控也就是海洋石油现场作业施行制度化安全管理, 其中主要包括平台总监负主要责任制度, 伤亡事件绩效考核制度, 外委安全员监督制度, 现场作业许可证制度, 作业申请逐级审核制度等等。

作业者负责

作业者负责即作业方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全生命周期内的作业进行负责监管, 包括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的设计、油气田设备设施的建造、设备设施的组装、安装及设备设施的报废处置等, 同时作业方要建立完善的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并针对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海上设备设施需要经常性维修、更换和保养, 这些工作通常需要外委协作, 而保障外委施工人员的安全及管理也是作业方的职责之一。另外, 依据海洋石油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细则,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 外委作业人员同样是安全工作落实的主体, 应当对施工作业的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 并自觉遵守落实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提高自身安全作业意识。

第三方审核

第三方是指取得国家政府部门相关安全审核资质的检验机构, 第三方审核是指针对油气田开放设备设施的建造、组装及安装、调试及设备投入使用, 延期服役等关键设备设施和过程的审核和认证;对达到生产安全标准的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进行发证, 对处于风险状态的设备设施、环境进行安全评估, 并出具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第三方对审核和评估的结果全权负责。选取审核和评估的第三方机构通常是国内外权威机构, 例如:美国ABS船级社, 挪威DNV船级社, 法国BV船级社, 英国劳氏船级社和中国船级社等。通过实践证明对关键设备设施进行第三方审核制度对保障海上石油安全作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海洋石油作业除了必须对重大设备设施进行第三方审核外, 对外委作业承包方资质、外委作业人员安全作业能力、进入平台的工具合格要求等也进行审核、检查, 并要填写审核、检查记录, 做到谁审核谁负责, 责任落实到个人。这种作业方与审核方分开安全管理的制度, 进一步保障了海洋石油作业的安全, 提升了安全管理的作用。

政府监管

政府是指中国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 (下简称海油安办) , 政府监管即海油安办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海上石油作业的全方位安全监督管理, 包括海洋石油行业标准的起草、修订, 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 作业方和委外方的安全教育状况, 设备设施的安全生产情况, 人员的劳保发放, 关键设备的资质, 工程建设的“三同时”等全过程的监管。政府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监控的力度, 进一步保障了海洋石油安全运营。

海洋安全 篇2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的基本形势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以及周边邻国如越南,印度已经感到非常的不安,甚至将中国列入潜在的对手行列。一次次军事演习假想敌大多都是中国。最近的中日钓鱼岛之争、南海争端更加说明了我国所处的地缘环境并不是安全稳定的。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是不容乐观的。

中国是一个海岸线长,海陆兼备的亚洲大国。海陆资源丰富,尤其是海洋资源更是富饶。中国陆地周边接壤的邻国颇多,国际关系复杂多样。在这样的地缘环境下,中国周边的热点问题时有发生,对我国周边安全是非常不利的。并且各国对我国的海洋资源虎视眈眈,从南海争端和钓鱼岛之争可以看出,中国在海洋权益方面遭到很大威胁。

中国的领海

海洋权益这个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两部海洋法规,将海洋权益概念引进国家的法律中。此后,海洋权益作为一个崭新的法律概念,开始为人们所关注。

由北往南,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中国主张12海里领海权,即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十二海里,12海里外就不是中国领海。我国内海、领海共有37万平方千米,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中国的海洋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中国海洋权益的现状

1.我国岛屿被侵占。在东海,中国固有的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有。钓鱼岛自古都是我国渔民避风、休渔的栖息地,但被日本实际控制,日本不仅反对我国海军接近钓鱼岛,连我国科考船也不能接近,甚至我国渔民也不能到附近海域捕鱼。在南海的南沙群岛,有40个岛屿被他国侵占,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2.海洋资源被掠夺。与岛屿主权归属的争端相伴而生的是以资源为核心的各种矛盾。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沙海域投入开采的油井已经超过1000口,这些油井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续线中国一侧海域,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

3.海域划界矛盾重重。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由于海域狭窄造成我国与海上邻国海域划界的矛盾比较突出。在黄海和东海其宽度最宽处只有360海里,不足400海里,出现海域主张重叠的情况。

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一、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海洋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渔业法》《领海及毗连区法》《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可以说,上述法律法规,覆盖了我国管辖的所有海域,使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在其管辖海域的各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国内立法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二 临时安排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方针 共同开发是指有关国家在暂时搁置对资源开发的专属性主权权利争议的情况下,在相互协定的基础上,以某种合作方式勘探和开发重叠主张海域的相关资源。它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认可和采用的一种功能性合作制度。它既不影响有关国家的权利主张,又能以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和各自利益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勘探开发资源,使双方迅速地从商业性石油发现和生产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共同开发在有关国家优先利用争议区域资源的实用考虑与维持各自权利主张或立场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平衡。

三、建立综合的海上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国家安全

海权是一个国家运用军事力量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上力量的强弱,建立一支强大的,有威慑力的现代海军是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第一步。

总结

文莱海洋安全政策与实践 篇3

关键词文莱海洋安全和平与发展

文莱陆地国土面积5765平方公里。内陆东、西、南三面与马来西亚接壤,地理、交通条件恶劣。北部沿海濒临南中国海。沿海平原地区与近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独特的地理条件赋予了文莱相对稳定陆地安全条件,也赋予了文莱对海洋安全高度依赖的现实状况。

文莱海洋安全政策的内部动因

1984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以来,文莱是一个依靠海洋生存、发展,进而发达的国家。文莱海洋经济的发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文莱北海岸诗里亚地区大量富油地质构造的发现拉开了文莱高度依靠海洋油气资源发展经济的序幕。其后,油气资源的大开发不仅改变了文莱沿海地区的经济状况,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文莱的经济结构:一方面,油气资源开发与出口给文莱沿海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另一方面,贫瘠的内陆地区与缺乏发展其他产业的客观状况也使文莱经济日益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海洋油气资源领域。

尽管在尚未完全独立之前,文莱即已提出实施经济结构多元化、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分依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并先后通过第四、五、六、七、八和九个发展计划,但文莱石油、天然气出口居高不下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油气产量不断增长,文莱国家年度油气收入就高达30多亿美元,人均GDP就达到2.2万美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文莱的石油日产量一直保持在20万桶左右,天然气日产量也维持在10.59亿立方英尺左右。文莱石油天然气工业产值长期稳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期间一些年份甚至高达60%以上。发达的海洋油气产业为文莱带来大量经济利益,以及普遍的社会繁荣。然而,繁荣富庶的文莱也逐渐丧失了改变已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源动力。

尽管改变过度依靠海洋油气资源发展的缺陷一直是文莱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然而,这一改变其实并非易事。2008年,文莱进出口总额为186亿文莱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49亿文莱元。当年,文莱日产石油依然维持在18万-20万桶左右,原油出口创汇占出口总额的53.2%,液化天然气占44.6%,相对上一年增长了91.3%。

油气开发是文莱经济的主要支柱。21世纪以来,文莱继续开采的油田有9个,气田有5个。其中,有11个产油区块(8个已经开始产油)位于海上。从油气产量角度评估,文莱石油产量的90%和几乎全部天然气产自海上。鉴于文莱经济对油气产业的依赖,以及油气开发主要集中在海上等特征,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安全与稳定生产已经成为影响文莱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学者认为文莱的国防就是用以保护这些海上油气资源的原因所在。

海外贸易是文莱油气资源开发经济后续环节。海外进出口贸易通道安全是影响文莱海洋经济开发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尽管21世纪初文莱仅有在册商船65艘,总载重量也仅36万多吨,但是巨额的油气资源出口仍然促使文莱高度重视海上进出口安全问题。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文莱所产石油的46%运往日本,20%运往美国,17%出口给东南亚国家,而天然气的97%则运往日本。南海地区航线和西太平洋航线一直是文莱的海上生命线。进入21世纪后,日本仍然是文莱液化天然气出口的主要国家,占据全部出口的90%以上。而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诸如印尼之类的国家也逐渐成为文莱的原油主要输出对象国,进口额约占文莱石油出口总量的20%左右。可见,由于石油出口是文莱油气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南中国海航线等周边战略航道成为文莱海洋安全政策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内容。

文莱海洋安全政策的外部环境

文莱地处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及其附近地区是当代地缘政治理论的所谓“破碎地带”,与中东地区一样,既存在重大战略价值,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这种独特的地缘战略环境决定了文莱的外部宏观战略环境。文莱独立之后即提出了自己海域管辖的权利范围。然而,由于东亚地区传统海权范围与后有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间的差距,文莱与中国、马来西亚之间也存在海洋领土主权与管辖权争议。这种主权权利的争端直接关系着文莱周边地区的海洋安全状况,成为影响其海洋安全外部环境又一因素。

从地区宏观战略环境考察,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冷战结束,文莱的外部宏观战略环境经历了两级对抗到美国“一霸回归”的转变。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放弃继续租用金兰湾海军基地,美军从菲律宾苏比克海军基地撤出,整个南海地区陷入权力“真空”状态。为了重新构建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结构,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借助宣扬“中国威胁论”,炒热南海问题,以中国为战略假想敌搭建起东南亚地区地缘政治的基本架构。在美国加强亚太战略影响力的政策影响下,东南亚地区形成的以美国为主导的传统安全形势成为文莱海洋安全的基本战略环境

20世纪最后10年,美国通过联合军事演习、投资、军事设施辅助建设等方式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联系。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国举行多种制度化的联合海上军事演习,在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尼与文莱等国投资修建军用实施、租用军事基地或者借用军事海港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美国主导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态势。美国依凭“中国威胁论”强化东南亚地区战略优势的作为直接恶化了南海地区传统安全环境,引起了东南亚地区国家日益激烈的军备竞赛。

为了确保南海地区利益,越南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积极加强军备。继1994-1999年花费3.3亿美元向俄罗斯购买了12架苏27战斗机与12架苏30K战斗机后,越南又在2000年后向俄罗斯购买了2艘导弹船和4座雷达站,并签订了一项建立2艘战舰的技术援助合同。为加强对南海地区的海洋管控能力,泰国率先成为亚洲地区拥有航母国家,并在1999年向美国订购8架F-16战斗机以拓展空中力量。菲律宾与美国签订了《军队互访协定》,并向美国军火商订购了12架战斗机和13艘近海巡逻艇。马来西亚一直将弹丸礁及附近海域管辖问题视为国防安全的重点。马来西亚也购买了6艘近海巡逻艇以加强海域管辖能力。随着美国东南亚政策、南海问题、东南亚各国传统安全政策之间的相关性日益密切,东南亚地区总体安全环境对文莱海洋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周边安全角度考察,文莱与马来西亚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这种稳定的关系使文莱几乎不需要考虑什么外部威胁。然而,从国家经济发展过分

倚重油气资源开发与出口,以及它身处南中国海且为南海权益“声索国”之一的现实状况来看,与领国的海洋领土主权及主权权利仍是文莱需要认真面对的海洋安全问题。

文莱1984年独立之后即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并依此绘制了标明3000平方公里的海域管辖地图,声称对南沙群岛西南端Louisa Reef(即我南通礁,下同略)拥有“主权”。按照文莱国内相关南海地区的立法,以及这些立法与其他国家南海权益主张的关系,文莱与中国和马来西亚在南海主权和管辖权方面均存在争议。按照中国九段线确定的南海疆域范围,文莱的权利主张侵占了中国南沙海域大约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文莱本国面积的8.6倍。目前,文莱在中国断续线内就有两个产油的油气田。

文莱与马来西亚海上领土争端方面主要集中在Louisa Reef的主权归属和婆罗洲海域管辖权方面。马来西亚是后于中国对该岛礁提出权利要求的国家,并于文莱独立之际占领了该礁。法国TotalFinaElf石油公司是文莱在婆罗洲海域的石油开发的重要合作伙伴。然而,2003年文莱与该公司油气探测船在勘探“J-K”油气生产区块时却遭到了马来西亚海军舰船的武力驱赶。由于文莱一直不愿意放弃对Louisa Reef的主权和婆罗洲附近海域的资源开发,因此两国海洋安全关系相对陆地要差很多,有时甚至会出现“剑拔弩张”的局势。

世纪之交,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东南亚很多国家带来了灾难。以海盗为害一方为主要特征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具破坏里的战略威胁。2004年,文莱政府出台有史以来第一部国防白皮书,白皮书宣称,“一系列新的安全威胁已然出现,并足以给国家安全带来重大威胁。文莱与地区其他国家一样,正面临着恐怖主义,以及包括海盗、人员偷渡和武器走私等跨国犯罪的影响。”2007年,文莱出台第二份国防白皮书。该白皮书在“战略环境”部分指出:“恐怖主义袭击所造成的威胁仍然是文莱最为直接的安全威胁。”

文莱海洋安全政策的内容与特点

现代社会海洋安全通常包含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自身的海洋安全防御能力,一方面是相关海洋安全的国际战略。文莱是东南亚地区小国。狭小的国土面积与为数不多的人口决定了文莱虽然将建设自身海洋安全防御能力视为重要战略举措,但是仍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实力实现海洋安全的现实状况。

自由、独立是文莱海洋安全的核心目标,也是文莱海洋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为了拓展海洋安全纵深,文莱一独立就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地理邻近原则对南沙群岛西南端的Louisa Reef提出主权要求。为了确立主权权利,文莱先后于1987年和1988年两次照会我国外交部表明它对我南通礁的主权要求。1993年,文莱又以立法的形式将Louisa Reef划入其专属经济区范围。然而,与马来西亚和越南不同,文莱并没有占领包括Louisa Reef在内的任何南海岛礁。

“文莱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石油、天然气工业,而富含石油和天然气的区域大多都位于海上”,确保海上油气田的安全成为保证文莱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根本。鉴于海外油气田安全的重要性,文莱海洋安全政策的主要指向是与海洋油气资源有关的海域管辖权,而确保海洋油气生产的安全环境则是其相关政策的核心。1992年,中国出台领海法后,文莱迅速做出反应。不仅购买了3艘近海巡逻艇,而且还拟定了购买英国战机的计划。这正是为什么一些西方学者将保卫近岸的油气田视为文莱海军主要战略任务的原因所在。

依据文莱2004年国防白皮书,保护临海区域的国家利益,实现对近海地区的制海权是文莱皇家武装部队发展的重要战略性目标。2007年,文莱在第二部国防白皮书中再次强调:“增强皇家特遣队(RBAF)控制边境和近海海域的能力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任务。”无论出于保护近岸油气田的考虑,还是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近海海域安全都是是文莱海洋安全政策的重心之地。

文莱武装力量十分有限,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抵御外来入侵。于是,加强与东盟内部国家与周边国家、区域外大国的合作构成了文莱海洋政策策略运用的重要内容。独立后不久,文莱即成为东盟成员国。如今,文莱更将东盟及东盟地区论坛视为地区安全合作与对话,确保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保证。为此,文莱不仅积极参与了东盟2005年地区灾难管理和应急响应机制,而且加入了2007年东盟应对恐怖主义的一系列合作机制。

除了与东盟的合作,文莱对区域外大国的安全合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至今,文莱先后与英国、与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签订了多个安全防御协定。根据这些协定,文莱不但参与了同美国、新加坡等国进行联合演习和训练的项目,派海、空军则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美泰、美菲自南海南部、马尼拉湾等地区的演习,而且参加了近年来对南海地区安全形势影响最大的“卡拉特”军事演习。通过这些联合安全合作协议,文莱将自身纳入了一个相对广阔的地区安全机制之内,有效地提高保卫自身海域辖区、海上通道安全的能力。

文莱海洋安全实践的基本内容

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文莱对沿海地区和海洋的依赖,也决定了海上安全环境对文莱的影响。独立后至今,文莱虽然还没有提出完整的海洋战略,但是其国策一直高度重视海上安全对国家防卫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海上力量建设,增强与东盟国家及周边国家海上安全合作一直是文莱海洋安全实践和国防战略的重点。

尽管20世纪80年代文莱才实现完全独立,但是它并不缺乏增强国防安全建设的经济条件。油气工业的稳定发展为文莱海洋安全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进入90年代,文莱皇家海军有500人,占全国军队总数的12%。冷战结束后国际环境的变化使文莱意识到皇家海军的状况是无法根本无法完成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保卫近海油气田这一战略任务需要的。

为了加强海军力量,文莱在增加武器装备方面加大了政府投入的力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文莱就迅速将国防预算增加至3亿美元左右,人均大约1100美元,位居亚洲国家前列。文莱皇家海军不但很快拥有了近海巡逻艇,而且还配备了海上巡逻飞机等现代海军装备。为加强海上监控的能力,文莱还投巨资向美国订购了高达4亿美元,包含16架战斗机,3艘导弹巡逻艇等高端武器装备。通过武器装备的更新,文莱皇家海军具备了有效监视和控制海上重点区域的战略能力。进入新世纪后,文莱政府继续保持了支持皇家海军发展的政策。文莱国防部多次明确表示:“只要物有所值且政府能够承担得起,将向文莱皇家特遣队提供一切必需的武器装备,”并承诺通过增加在军事科技方面的投入,来提升文莱皇家部队的作战能力。

通过多年的军备建设,文莱皇家海军力量不断增强。尤其是海上监视与回应、控制海上重点区域方面实践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2004年国防白皮书,海上监视和有效回应是文莱政府明确认定的,在和平时期及面临任何危机之时,保障海洋安全的关键。按照文莱政府的官方表述:海上监视和回应的海洋安

全实践包括100海里和100-200海里两个区域层次,以及各自区域范围内各有侧重的8大战略任务。100海里内范围内,文莱皇家海军主要负责在海岸区域内进行巡逻,保障油气田安全生产,海上交通线的安全、顺畅,对明显的跨国运输作出侦测与回应等四项内容。在100-200海里区域范围内,文莱海军则主要进行常规巡逻,捍卫主权,管理渔业活动,以及对可能的安全威胁发出早期的预警。

进入新世纪后,文莱政府“为了应对在21世纪所面临的困难,”确实下决心以“确保树立正确的国防理念,建设足够的军事能力,发展必须的军事实力”。文莱的海洋安全能力建设也的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由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的限制,文莱仍然只能拥有极为有限的国防力量。这种客观现实迫使文莱不得不继续在国防安全和海洋安全方面做出继续依赖东盟等区域集团和地区或区域外大国的决策。

按照2004年文莱国防白皮书的表述,文莱仍将继续把与东盟的合作视为地区安全环境稳定发展的基石,其国防政策和国防能力建设也将在地区安全合作的多方面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正如文莱国防政策所示的发展方向,文莱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东盟成员国,以及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防卫合作协议已经在政策事件中转换为具有实效的军事合作。不仅如此,2009年美国宣布“重返”东南亚以来,文莱同意美国使用其军事设施,允许美国海军进出其海港等老政策也逐渐产生出的新的安全效益。近年来,虽然南海地区安全形势时有紧张,带有潜在冲突意味的地区联合军演的日益频繁,但是站在大多数东盟国家的队列之中,与区域外大国保持着良好关系的文莱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安全压力。

这一状况表明,文莱的海洋安全政策在向外部借力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尽管文莱的海洋安全实践在客观上存在着对东盟及区域性安全的严重依赖,但是它的确已经推动文莱成为东盟地区安全与合作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作为东盟地区安全合作的受益者,文莱未来的海上安全政策与实践也将积极维护这一区域性战略合作平台。

结论:文莱海洋安全政策的启示

安全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均面临的两大战略问题。对于文莱而言,文莱海洋安全也包含安全和发展两个部分。其中,确保海域周边安全是其海洋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确保沿海、近海海洋油气资源安全时期海洋安全政策旨在实现发展的内容。文莱是一个国土面积极为狭小,人口不足40万的国家,依靠本国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基本的安全保障。在特定条件下,文莱只能依靠地区安全机制来确立自身的安全。这种国家的特殊性和安全政策的特殊性带来了两方面的结果:

一方面,尽管文莱与马来西亚、中国存在海上领土主权与海域管辖权的争议,但是它绝不可能选择对抗或者冲突的方式来处理相关问题。另一方面,当文莱选择了以广泛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作为自身安全保障的时候,基于一般国际法原则和国际社会的基本准则,地区安全机制的主要参与国和区域外强国都不会轻易允许任何国家随便威胁文莱的海洋安全。

基于文莱及其海洋安全政策的特殊状况,中国在对待文莱南海权益争端问题方面应当采取更为友好和积极的政策。尽早与文莱在海上领土主权与海域管辖权争端方面达成谅解,尽早与文莱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等问题亟需提到中国改善和发展周边环境的战略议事日程上来。

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 篇4

一、海洋经济安全的内涵和特征

根据2003年5月9日国务院颁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对海洋经济的定义,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经济发展也有安全问题。海洋经济安全是指在开放条件下, 海洋经济发展不受内部或外部威胁和侵害而保持稳定、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海洋经济安全是现代经济安全的组成部分, 它与海洋安全的其他方面如海洋生态安全、海洋通道安全等密切相关。

国内有关海洋经济安全的研究较少。杨金森提出现代海洋安全中包括海洋经济安全[1]。于谨凯在产业安全理论基础上, 提出了海洋产业安全的理论, 包括海洋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类研究及其评价指标体系[2]。

二、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及我国周边国家海洋经济安全总体形势

世界主要沿海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规范本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沿海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中, 都认识到了发展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环境, 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对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促进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1. 沿海国家制定的海洋发展战略都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 为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和199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 世界各海洋国家都在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 重新制定或调整海洋发展战略、政策, 在海洋发展战略中, 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其重要内容。如美国在其2004年颁布的《海洋政策蓝图》中提出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建立科学的可持续性渔业, 对在联邦水域的非生物行使管辖权, 加强海上油气的管理, 开发海上可再生能源, 以及加强其他矿产资源的管理。加拿大在其2002年颁布实施的《加拿大海洋战略》中确立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原则。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欧盟等在其海洋发展战略中都确立了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世界沿海国家从战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 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科技对海洋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凸显

目前, 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高新技术高度依赖, 海洋高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海洋资源开发的深度和速度, 提高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开发利用中的科技进步含量。高科技的应用使传统海洋产业得到不断改造, 捕捞业从近海捕捞逐渐走向远洋捕捞, 传统的海洋捕捞业已经发展成为由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业、水产加工业共同组成的现代海洋渔业。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在船舶设计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使现代船舶制造的自动化、现代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

3. 海洋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

在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 海洋渔业虽然仍是一个重要产业, 但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已大大缩小, 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已降到10%以下。以高技术支撑的近海油气业、临港工业, 以及滨海旅游业等迅猛发展, 已成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主体, 海洋产业结构呈现出高级化趋势。目前, 世界海上石油产量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40%左右。滨海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 已成为四大海洋支柱产业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滨海旅游业收入占全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1/2。现在世界海洋经济已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比例, 并将进一步向高级化发展。

三、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

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形势, 海洋资源基础状况, 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此部分对影响海洋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 并对海洋经济中的主要海洋产业的安全形势进行分析。

1. 国家高度重视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社会条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海洋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国家政府对海洋经济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和宏观环境。国家政府对海洋经济的重视体现在政府制定的规划及指导性文件、中央领导有关海洋经济的指示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制度等三个方面。

(1) 政府制定的规划及指导性文件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1996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 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 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2003年5月我国颁布实施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政府为促进海洋经济综合发展而制定的第一个具有宏观指导性文件。《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 沿海地方政府积极制定本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到2005年底, 沿海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完成了省级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并以省委、人民政府文件形式实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做出“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布署, 沿海省市纷纷加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要求:“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积极开发海洋能”、“开发海洋专项旅游”、“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等。

(2) 中央领导对发展海洋经济做的重要指示

除了政府制定规划促进和发展海洋经济, 中央领导在不同的会议场合也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作了重要的指示。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在做好陆地规划的同时, 做好海洋规划”, “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海洋经济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 要“搞好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发展海洋经济”。

(3) 国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制度规范海洋开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将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重大举措。为规范海洋开发活动, 保护海洋环境, 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家先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全民海洋意识日益增强。有关海洋开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不断丰富完善, 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2. 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但部分海洋资源衰退使海洋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我国海洋资源种类繁多, 海洋生物、海洋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资源、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等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其中:海洋生物2万多种, 海洋鱼类3 000多种;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t, 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m3;滨海纱矿资源储量31亿t;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k W;滨海旅游景点1 500多处;深水岸线400 km余, 深水港址60多处;滩涂面积380万hm2, 水深0~15 m的浅海面积12.4万km2。此外, 在国际海底区域我国还拥有7.5万km2多金属结核矿区。

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使部分海洋资源过度利用, 造成资源衰退, 从而使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遭到破坏, 威胁我国海洋经济安全。

在我国沿海地区所面临的海洋资源问题中, 海洋渔业资源退化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渔业资源过度捕捞, 海洋污染、海滩围垦破坏, 水利和海洋工程对生境的破坏等因素, 致使我国近海渔业捕捞资源衰退。四大海区渔业资源相继衰退, 传统经济鱼类数量锐减, 有的已经处于衰竭状态。传统优质鱼类目前已形不成渔汛, 在渔获物中所占比例不足20%。近海和江河入海处鱼、虾、蟹类洄游、栖息和产卵繁育幼体的天然场所遭到破坏。

除了近海渔业资源退化问题, 海砂资源的过量开采也促使国家从政策上限制海砂资源的开发。我国部分沿海地区由于长期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大量采掘海砂资源, 致使海岸侵蚀、岸线后退, 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 国家已加强了对海砂的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明确指出要“严格限制海砂开采”。2007年, 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共同发布公告, 自2007年3月1日起, 正式恢复禁止天然砂出口管理措施。对此, 国家海洋局有关领导表示, 将配合恢复禁止海砂出口措施的实施, 进一步从源头上加强海砂管理。在一系列国家限制政策措施作用下, 近年来滨海砂矿业发展呈现萎缩态势。2007年, 全年实现增加值5亿元, 比上年减少24.2%。2005年滨海砂矿业增加值8亿元, 比上年减少6.1亿元。

3.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威胁我国海洋经济安全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是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威胁海洋渔业的发展。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及海洋渔业污染事故的发生, 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海洋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 而且造成海产品质量下降、个别海水养殖区发生病害以及海水产品品质下降。另一方面,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可能破坏滨海旅游资源, 影响滨海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6—7月期间, 青岛近海飘移大量浒苔, 不仅影响青岛市几个海水浴场的正常经营, 而且已经影响到奥帆赛赛前训练。

4. 部分海域的海洋权益争议影响海洋经济安全

我国部分沿海海域与周边国家存在复杂的海洋权益争议, 岛屿被侵占、海洋权益受到的严峻挑战以及划界问题对海洋开发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在黄海, 总面积38万km2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km2, 然而在海域划界问题上, 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方案划界, 韩国可多划18万km2, 因此我国与韩国存在着18万km2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 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领, 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资源储量巨大, 可达30亿~70亿t, 而且其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 年可捕捞量达15万t。按照大陆架延伸原则, 东海海区77万km2应归我国管辖的为54万km2, 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 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如果按照中间线原则, 日本与中国有16万km2的争议海区。此外, 我国在东海作业的渔船、海洋科学考察船经常遭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和海保厅的舰机骚扰、跟踪和监视, 严重影响我国船只的正常作业。

在南海, 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最为严重。一是岛屿被侵占;二是海洋资源被掠夺。此外, 中国自1999年开始, 每年宣布南海实行夏季休渔期。但受到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严重挑战, 越、菲两国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休渔”, 而且我休他不休, 乘我国渔民不出海之机大肆掠夺渔业资源。

5. 海洋管理体制不顺, 海上执法队伍分散, 难以对海洋开发和保护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的综合管理

目前, 国务院涉海部门虽多, 但职能交叉, 造成政出多门, 管理分散。尽管2008年7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洋局“三定”方案规定国家海洋局的职责中包括“对海洋事务的综合协调”, 但目前仍未实现对我国300万km2管辖海域实施全面有效的综合管理。此外, 地方各级海洋管理机构归属不同, 职责不一。目前, 仅海上执法就有海监、渔政、港监、海上公安、缉私等, 分别属于海洋局、农业部、交通部、安全部、海关等部门, 未形成一支统一的海上执法力量。特别是对近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巡逻执法工作尚未开展起来, 也未建立健全海上船舶报告制度, 海上侵权事件难于及时发现和制止。

6. 主要海洋产业的安全形势

我国海洋渔业安全主要受到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海洋权益形势以及海洋资源退化等方面因素的威胁。海洋环境污染造成局部海区海产品质量显著下降, 海洋养殖病害增加, 海产品品质下降, 渔业事故频繁, 损失较大, 降低了海洋渔业的竞争力。此外, 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安全形势严峻, 渔业生产每年造成大约近10亿元的损失。

我国在南海、东海、黄海等海域与周边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洋权益争议, 海洋渔业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

海洋渔业资源退化也是威胁海洋渔业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过度捕捞, 海洋污染, 海滩围垦破坏, 以及水利和海洋工程对生境的破坏等因素, 造成我国近海渔业捕捞资源衰退。由于我国海水养殖尚无优良品种, 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恶化, 养殖成本和难度加大, 病害发生频繁, 造成海洋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我国远洋渔业由于在别国海域的渔业资源, 较容易造成国际争端, 从而为远洋渔业造成巨大风险。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虽然从长期看有利于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 但短期内却可能造成渔业资源进一步破坏, 事实上我国周边国家的渔场在过渡期内加大了捕捞力度, 很多海域的渔业资源明显降低。

此外, 国际海运市场上的竞争、海洋运输通道安全受到威胁、国内海运船舶融资困难以及港口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等都对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冲击或制约作用。

四、维护海洋经济安全需要强调的主要对策

21世纪以来, 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每年以高于15%的速度增长。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诸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权益问题以及海洋科技相对滞后等问题, 成为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威胁着海洋经济的安全。根据以上分析, 提出以维护海洋权益,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实施海洋科技创新等来作为维护海洋经济安全的基本对策。

1. 维护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也直接威胁海洋经济的安全。中国作为海陆兼备的大国, 双重的地缘特征决定了中国不仅需要关注陆地的发展, 而且需要有远大而清晰的海洋战略。21世纪中国的海洋权益面临着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 中国需要解决台湾问题、南沙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复杂的权益问题。因此, 需要从多重角度、运用多种手段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既要从发展的角度促进中国海军力量、海洋科研力量和航运力量等海上力量的发展, 又要从合作的角度与海洋强国和周边国家开展积极的外交, 为和平维护海洋权益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既要提高国内全民族海洋观念、建立健全国家的海洋法规和国家海洋管理体制, 又要吸收世界海洋强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 不断研究和总结世界其他国家在海域划界、岛屿争端、渔业资源划分与共享等各方面的案例。只有实现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才能切实维护和扩展中国的海洋权益, 维护海洋经济的安全。

2.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威胁我国海洋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具体对策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系统, 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向海排放;控制近海捕捞, 发展远洋捕捞, 加强生物资源增殖;健全海洋灾害预警系统, 加强沿海减灾工程;以入海水量调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沿海防护林建设为重点, 全面提升海陆生态系统质量, 遏止海陆生态系统不断退化趋势。

3. 实施海洋科技创新, 促进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实施海洋科技创新, 有利于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提升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 实现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从海洋资源消耗型向海洋资源节约型的转变, 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海洋科技创新, 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1) 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促进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新兴领域, 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可以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整体水平。因此, 应在吸收和采用国际最新科技成果的基础上, 组织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 发展我国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尤其是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深加工技术、海洋功能食品开发、海洋医药产品开发、海洋精细化工产品研制、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岸带区域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域资源和环境评估技术、海洋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快发展步伐。

(2) 通过科技创新, 积极扶持新兴海洋产业。应努力建设一批新兴海洋项目和海洋产业区, 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产业聚集力和带动力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对新兴海洋产业, 国家应在科技协作、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支持, 以推动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 支持和鼓励海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就是要依托循环经济创新技术, 以海洋资源的高效与循环利用为核心,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 形成海陆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

(4) 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开发, 发展海水综合养殖业。近年来, 由于我国海水养殖业面积的大量增加, 加剧了海洋环境污染, 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海洋生物技术的开发, 为海水科学养殖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当前, 在海水养殖方面应采取科学的养殖方法, 建立海上养殖区环境管理制度和标准, 编制海域养殖区域规划, 合理控制海域养殖密度和面积。利用海洋生物技术, 建立各种清洁养殖模式, 改善已被污染和正在被污染的海水养殖环境, 减轻或控制海域养殖业引起的海域环境污染。通过技术改造和养殖水域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加大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养殖技术, 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达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生态养殖模式, 实现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利用高新技术, 加快海洋环境治理和海洋生态建设, 努力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海洋环境生态化, 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环境污染治理, 应在严格执法、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时, 必须利用高新技术,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 提高工矿企业污水处理和达标排放水平, 把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尽可能压缩到最低限度。此外, 扩大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技术及其他海洋高新技术的应用范围。

(6) 大力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抢占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 把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作为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我国海洋经济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海洋科技创新, 应注重选择重要的产业对象, 选择高附加值且具有广阔的产业前景的产品对象入手, 以有利于海洋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对海洋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 要从科学上的可行性, 设备、技术和开发的可行性, 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规范技术交易市场。加强技术市场的中间环节, 建立情报、信息、代理、风险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中间机构。同时政府部门应抓住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加强中间试验和技术转移, 建设一批符合社会发展的科技综合示范试点和产品产业化基地, 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

参考文献

[1]杨金森.中国海洋战略研究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6.

[2]于谨凯.我国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檀学文, 杜志雄.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06 (35) .

[4]饶丹珍.弱势海权对石油安全的影响[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0.

海洋空间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论文 篇5

2)海洋空间信息安全是全军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空间占据地球空间的绝大部分,军事大国借助海洋公共通道和战略空间部署投放军事力量,对世界局势造成严重影响。海洋空间往往是觉察军事行动和战争征候最有效的空间之一,然而海洋空间人烟稀少,海洋信息系统复杂,海洋空间信息安全既具有独特性,又是全军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3海洋空间信息系统特点

由于海洋空间浩瀚无际,人烟稀少,海洋信息来源比较少,随着人们海洋活动日益频繁,对海洋空间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海洋空间信息系统也越来越复杂,通常包括海洋气象环境和海况信息系统,海洋通信系统,海洋导航系统,海洋警戒、预警系统,敌我识别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等。海洋空间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海洋空间信息系统对外层空间的依赖密切海洋空间信息系统通常离不开天基的支持,海洋空间信息系统是空间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海洋空间信息系统也具有空间通信的暴露性、脆弱性、链路距离长、误码率高等特点,海洋空间信息安全可借鉴空间信息安全技术。

2)海洋空间信息系统移动性大由于海洋目标处于运动状态,因此海洋信息链路的建立和保持通常是动态的,具有移动通信的特点,即海洋空间信息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中,从而使得海洋空间信息安全技术复杂多变,难度大。

3)海洋链路通信方式多海洋链路既有无线传输,又有电缆和光缆传输,无线传输使用的频谱宽,从声波到光波,传输介质从海水到外层空间,都有涵盖,传输特性千变万化。由于海洋目标姿态变化大,一般天线波束较宽,链路暴露性、开放性突出,海洋空间信息安全途径拟采用声纳安全、电子安全、光电安全等手段。

4)海洋空间信息网络节点分散、规模小由于海洋范围大,数据采集通常采用分散的数据收集平台(含浮标等),数据率不高,而海洋舰船编队相对规模也不大,网络链路层比较脆弱,海洋空间通信网络协议有一定特殊性,因此海洋空间网络安全需要专门研究。

5)海洋空间信号环境密度较低由于海洋范围广阔,海洋目标密度相对稀少,电磁信号的背景环境不像陆地那样复杂,海洋上无线电干扰源很少,几乎不存在工业干扰、无意干扰。无线电信号密度较低,电磁信号环境比较“净”,信号安全相对容易实现。

海洋安全 篇6

黄海海域渐趋稳定。在中韩关系持续升温和2014年7月中韩首脑会谈就启动海域划界谈判达成一致后,双方于2015年1月在上海开启黄海海域划界进程。中韩面临两大问题: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以及苏岩礁(韩方称“离于岛”) 处理问题。韩方坚持采取“等距”原则,即以两国海岸线的“中间线”为界,而中方坚持采取“公平原则”,即应当考虑中国海岸线长度及人口比重等因素。在苏岩礁问题上,双方达成“不将其作为领土看待”共识,但其法律地位及谈判结果不仅对中韩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中国处理与其他有关国家的海上争议具有示范效应。在此问题上双方让步空间并不大,短期内求得解决并不容易,划界步履并不轻松。但是,黄海划界谈判是中国继2000年北部湾划界后与海上邻国启动的又一次海上划界谈判,不仅对巩固中韩关系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稳定东北亚海上安全形势具有促进作用。

东海海域中日相持。中日双方不仅在钓鱼岛为代表的海洋领土主权存在尖锐矛盾,而且还涉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还有外大陆架)划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等问题。东海问题起因于日本海洋扩展政策,导火线源于日本政府企图单方面改变中日领导人维护钓鱼岛现状的共识、企图将其“收入囊中”的结果。东海问题演化到今天,已经超越中日海洋权益之争,上升到两国在东亚海洋安全事务上的博弈。2015年间,中日双方在东海问题上各有所得:日本通过不断炒作东海问题,成功实现了修改安保法案、促使奥巴马政府承诺《美日防卫合作指针》适用于钓鱼岛群岛的目的;中国海警力量在打破日本海保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钓鱼岛海域的单方面控制后,保持钓鱼岛海域的持续常态巡航。中日双方在钓鱼岛海域保持高度军事戒备,海上局势处于相持阶段。虽然双方保持一定规格的接触,展开了类似构建海上联络机制的谈判,但安倍政府视中国为日本主导东亚秩序之阻碍,处心积虑地麻烦中国、“恶心”中国和围堵中国。东海问题作为两国的博弈点,考验着中日两国领导人的意志、耐心和智慧。

南海形势骤然紧张。2015年上半年,主权声索国之间围绕岛礁主权、海洋权益、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的斗争,虽然没有过去那么高调,但彼此明争暗斗不断。越南继续有组织地对中国西沙群岛实施侵渔,菲律宾图谋在礼乐滩实施石油勘探,并企图对坐滩仁爱礁的登陆舰实施加固,个别南海国家也在南海南部海域资源开发上有新的动作。值得注意的是,南海声索国在域外大国鼓惑下加强彼此勾连,菲律宾继与美国和日本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后,又在APEC会议期间与越南签署一份新的战略伙伴协议,加强经济、政治、防务和海上合作。越南加强了与美、日、印的防务合作,马来西亚则在中美间取骑墙政策,既与中国海军展开海上搜救演练,允许中国海军船只使用东马哥打基纳巴卢港作为“中途停留地点”,也同意为美巡逻机提供临时停靠点,其国防部长甚至陪同美国防长卡特共登华盛顿航母巡航南海。

2015年南海局势最引人关注的事件,莫过于菲律宾仲裁案新进展与美国强势干预南海事务。10月29日,国际仲裁法庭无视中国政府“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郑重声明以及公开发表的反对仲裁庭具有菲律宾仲裁案仲裁权的文件精神,宣布对菲律宾仲裁请求具有部分管辖权,仲裁法庭保留对菲律宾提出的另七项诉求的管辖权至实体性问题阶段一并审理,并要求菲律宾进一步澄清第15项诉求。国际仲裁法庭虽然打了折扣,但几乎全盘接受了菲律宾的15项诉求。中国政府无法制止国际仲裁法庭做出不利于中国的裁决,南海其他声索国则从菲律宾仲裁案中看到了通过国际司法途径“抹黑”中国的希望,中国在南海争端国际仲裁上面临的压力骤然增大。

10月27日,美国“拉森”号导弹驱逐舰不顾中国政府抗议,打着航行自由名义,进入我渚碧礁和美济礁12海里海域内。这表明,美国政府基本放弃长期以来在南海领土主权争端问题上不持立场的原则,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直接赤膊上阵,对中国施加压力。从表面上看,美国南海政策急剧转变,源于中国在南海的大规模陆域吹填,美国担心:中国会不会通过扩大的人造岛礁申张南海主权要求?会不会对南海岛礁实施军事化,设立防空识别区,影响美国在南海的航行与飞越自由?但事实上,真正让美国恐惧的是,中国会不会延续海洋事务上的进取性行动(从“区域拒止”、“反介入”,到南海岛礁大规模建设,以及制定新的海上安全规则、形成中国主导的海上安全秩序),这不仅将影响美国在西太平洋的航行与飞越自由,甚至会危及美国对亚太国家的安全承诺,根本动摇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领导地位。由此,南海主要矛盾也由过去主要是南海主权声索国之间的权益斗争,演化为中美南海事务主导权之争。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强势干预,进一步推动了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多边化、司法化甚至军事化,导致南海安全局势更加错综复杂和扑朔迷离。应当看到,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是一个海洋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的正常矛盾,即使没有南海,照样会有“西海”或“中海”出现,除非美国沦落为一个二流大国或中国放弃海洋强国战略。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两军舰机的跟踪反跟踪、抵近反抵近、紧逼反紧逼甚至对峙、危机将是一种新常态。不过,中美两国没有在南海决一死战的动机和愿意。中美高层接触是畅通的,两军还达成海空行为安全准则,舰机借《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实现了互联互通,两国暂时还不存在因误判发生大规模海上战争的可能。当前,两国迫切要做的是尽可能约束彼此过激行动,管控好分歧,妥善处理可能的海空事故。

海洋安全 篇7

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设施, 通常包括平台、FPSO以及陆上终端。 平台还包括中心平台和井口平台, 通过海管连接在一起。 有时为了满足钻井和开采的双重需要, 生产平台上还包括钻机模块。 随着勘探和开采技术的发展, 现代海上平台可以建造在远离海岸一二百公里、水深百米以上的深海区域。 在平台上, 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集中在相对狭窄的空间, 安全相当重要。

平台上的安全防护系统由紧急支持系统 (ESS) 和气动、液动支持系统, 以及其他机械或工艺安全设施构成, 还包括安全管理体系和紧急响应程序。 ESS包括应急关断系统 (ESD) 、火气系统 (FGS) 、紧急卸压系统 (EDP) 、放空和排放系统, 以及井下安全阀 (SSV) 系统等。 其中, ESD和FGS作为最典型的安全仪表系统 (SIS) 普遍应用于各个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设施。

2 安全仪表系统的保护层设置

典型的工业控制过程安全保护层模型如图1 所示。 首先是建立基本过程控制系统, 对过程对象进行控制, 如DCS等。

外层是预防保护层, 包括ESD系统, 由传感器、逻辑运算单元和最终控制元件组成, 用于当生产过程的预定条件受到冲击时, 自动将其置于安全状态, 预定条件包括压力高限、温度高限等。 安全仪表监测出潜在的危险工艺状态, 通过组态的联锁逻辑控制现场电磁阀等的切断或导通, 保护工业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下一层是减灾保护层, 包括FGS, 是更高一层的保护。 ESD是对工艺过程的保护, 而FGS是对整个现场的保护, 包括生产设备, 最重要的是人员安全。

3 安全仪表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就海洋平台而言, 安全仪表系统 (包括ESD、FGS等) 独立于过程控制系统, 生产正常时处于休眠或静止状态, 一旦生产装置或设施出现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情况时, 能够瞬间准确动作, 使生产过程安全停止运行或自动导入预定的安全状态, 必须有很高的可靠性 (即功能安全) 和规范的维护管理, 若安全仪表系统失效, 则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安全仪表回路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操作维护、修改、停用等各个生命周期都需要采用完善的完整性保障技术来保证系统的安全完整性满足使用要求。

IEC61511 的安全生命周期模型如图2 所示, 包括三个阶段活动:分析、工程实施及操作运行。 根据工程实践, 这三个阶段活动的主体由不同的组织机构承担:分析阶段的主体是最终用户、专利商、设计院, 及过程危险分析 (PHA) 专业咨询机构;工程实施阶段的主体是设计院、SIS的供货商、安装公司和最终用户;操作运行阶段的主体为最终用户。

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管理贯穿于从设计到停用的各个环节, 应确定采用的安全准则、技术、措施, 以及实施步骤。 IEC61511 规定了5 个节点的功能安全评估, 并要求在SIS安装和调试后完成功能安全验证。

4 海上平台工艺过程风险的评估

过程的危险和风险分析 (PHA) 是SIS安全生命周期活动不可或缺的首要组成部分。 辨识出工艺过程及其相关 (如BPCS) 的危险和危险事件, 是为了确定并设计出正确无误的安全保护或抑制减灾功能;对危险事件发生的后果及其可能性进行分析, 是为了确定所需的必要风险降低, 最终确定SIF的绩效水平 (SIL) 要求。

过程风险用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后果及其发生频率的乘积 (即风险=后果×频率) 表述。 风险的大小和可接受风险 (过程安全目标) 要求的不同, 决定了对必要风险降低措施的绩效水平要求不同。 必要风险降低措施的业绩水平用安全完整性表征。 风险与安全完整性的关系如图3 所示。

对于危险的识别和风险分析, IEC6508/IEC61511等功能安全标准没有任何规定和限制。 目前比较常用的危险和风险分析技术和方法包括: 检查表Checklists、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 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保护层分析LOPA。

就海上平台而言, 工艺流程比较简单, 有同类工程设备和操作的经验, 通常采用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HAZOP, 半定量分析则以LOPA为主。

4.1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HAZOP是一种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检查被定义系统的技术, 其目标:识别系统中潜在的危险、识别系统中潜在的操作性问题。 HAZOP分析流程如图4 所示。

对于属于安全保护层的ESD系统, HAZOP分析可以很好地识别流程工艺参数 (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 的异常偏差 (过高、过低、反向等) 可能引发的危险和后果, 可以较全面地识别平台ESD系统的各个回路的安全功能要求。

对于属于减灾保护层的FGS系统, 在使用HAZOP分析流程异常可能造成的火灾和气体泄漏事故的风险的同时, 还需要分析其它原因 (人为因素、取样口泄漏、法兰泄漏、外界因素等) 造成的火灾和气体泄漏事故引入的风险。 同时, FGS系统探测的有效性受探头的安装位置、现场风向、装置布局等因素的影响, 在评估分析的同时需要对FGS探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可以采用CFD技术对设施现场流场进行模拟, 分析火气探头安全及布局的有效性。

4.2 保护层分析

LOPA以过程危险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为基础, 评估现有的保护层是否足以控制给定情节的意外风险, 给出保护层的绩效值。

工艺过程的风险降低是由一系列保护层 (IPL) 实现的, 当工艺过程中的触发原因出现时, 最终是否形成危险事件, 取决于这些IPL是否成功地发挥作用。安全保护层实现的风险降低如图5 所示。

每一个IPL都由执行其功能的物理系统和作为其基础的管理系统构成。 管理系统包括操作、检验、维护等人为因素。 人为的错误或者物理失效都会削弱IPL的完整性。 因此, 辨识IPL, 对每个IPL及其相互关联进行分析, 合理地估计其绩效, 是LOPA的意图所在。

LOPA的步骤:

(1) 辨识影响事件, 筛选情节。 影响事件通常是在HAZOP阶段辨识出来的。

(2) 选择危险事件情节。

(3) 辨识情节的触发原因, 并确定触发原因发生的频率 (如, 该事件每年预计发生多少次) 。

(4) 辨识IPL, 并评估每个IPL在操作要求时失效的概率PFD。 有些危险事件情节, 仅需要求一个IPL, 而其他一些情节, 则可能需要多个IPL。

(5) 结合影响事件、 触发原因, 以及IPL其他数据, 用数学方法计算评估情节的风险水平。

(6) 依据对情节风险的评估, 得出结论并决策。

5 安全完整性等级 (SIL) 评估

SIS在 “防护层”和 “减灾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定危险事件的风险降低, 是由SIS的安全仪表功能 (SIF) 实现的。SIL是评价SIF的风险降低绩效的参数, 其评价的主要参数就是平均危险故障率 (PFDavg) , 按从高到低依次分为SIL1~4 级。 目前海洋石油平台一般涉及到的只有SIL1、2、3 级。 SIL4 级投资大, 系统复杂, 一般只用于核电行业。

IEC 61508 对安全仪表功能所属的过程工艺定义了两种模式:低要求模式和高要求模式 (IEC 61511 称之为要求模式和连续模式) 。 低要求模式和高要求模式定义上的区别在于, 低要求模式下, 安全仪表功能每年被执行的次数少于1 次, 并且每个验证测试周期中不超过2 次;而高要求模式每年安全仪表功能被执行的次数超过1 次, 每个验证测试周期中执行次数超过2 次。 通常, 海洋石油及化工等行业所采用的ESD、FGS等系统均属于低要求模式。

5.1 SIL的选择和确定

根据过程风险和保护层分析的结果, 对每个SIF的SIL进行选择和确定。 确定SIL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定性方法是根据经验和主观评判, 依据风险的类别, 确定SIL;定量方法是建立定量的风险目标, 通过实际风险值与可接受的风险目标值比较, 进而确定SIL。

SIL确定的常用方法包括:风险图法 (定性方法) 、校正的风险图法 (半定性方法) 、安全层矩阵法 (半定量方法) 、HAZOP结合保护层分析 (定量方法) 。

5.2 SIL的验证

SIL验证目的是通过可靠性建模证实现有安全仪表功能的安全完整性是否满足在SIL评估中提出的目标。 需要对每个功能安全回路的硬件失效概率 (PFD) 、 诊断覆盖率 (DC) 、 安全失效分数 (SFF) 、 硬件故障裕度 (HFT) 等参数进行定量计算和定性评定, 从而验证各安全功能目前能达到的SIL等级是否满足最低的SIL等级要求。 SIL的验证步骤与流程:

(1) 查找SIF中包含的传感器、逻辑控制器、执行部分及相关元件的型号、规格, 根据现场安全仪表系统的使用、维护、检测、检验及故障记录, 并综合设备出厂参数及国际可信的数据库确定各器件的失效率参数, 包括:检测到的危险失效率 (λDD) 、未检测到的危险失效率 (λDU) 、 检测到的安全失效率 (λSD) 以及未检测到的安全失效率 (λSU) 等。

(2) 画出各个安全功能对应的可靠性框图。

(3) 计算出安全失效分数、硬件故障裕度, 得出结构约束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计算PFD值, 综合评定当前SIF的SIL等级。

(4) 将SIF的SIL与要求的SIL进行比较, 验证当前的功能安全是否满足要求。

(5) 对于未达到要求的SIF, 给出合理的建议。

6 功能安全评估的基础数据来源

当SIS的选型完成后, 可依据制造商提供的FMEDA报告、标准数据库数据, 进行SIL验证计算;在SIS操作阶段, 特别是对于已经运行多年的SIS, 根据多年的维护运行经验, 可以对SIF的SIL进行实际的完整性水平评估。

根据IEC61511 推荐的“经验使用 (Prior Use) ”原则, 现场多年积累的SIS运行故障数据是最具代表性的。对于在役的海上生产平台的SIS评估, 最好的数据源是来自现场多年积累的操作和维护记录。 但第一手数据欠缺是业界普遍存在状况, 目前还主要采用国际经验数据作为SIS评估的基础数据, 包括SINTEF发表的OREDA数据库和PDS等。

7 结语

SIS的完整性评估主要包括工艺过程风险的评估及安全度等级的评定, 在SIS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就海洋平台而言, 通常采用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场基础数据缺失, 评估还主要依托于经验数据和参考数据, 因此今后应加强安全仪表系统相关设备故障管理 (包括设备失效、联锁动作、误动作情况等) 和分析处理, 逐步建立相关设备失效数据库。

摘要:介绍海洋石油平台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评估技术方法。

关键词:SIS,ESD,FGS,保护层,HAZOP,CFD,LOPA,SIL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安全仪表系统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2]张双亮, 李庆涛.海洋石油平台安全仪表系统设计与应用[J].自动化仪表, 2011, (9)

[3]史学玲, 孟邹清, 邓意.如何理解安全完整性与SIL等级[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06, (6)

[4]郭亮, 娄开丽.安全仪表系统的安全生命周期[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09, (4)

[5]李荣强.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 2011

海洋石油平台热工作业安全管理 篇8

关键词:海洋石油,热工作业,安全管理

1 引言

火灾是石油工业中最大的隐患之一, 即使一场非常小的火灾也能迅速演变成大的灾难。人类在进行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 发生过多次惨痛的起火爆炸事故, 如1988年7月6日英国北海派帕阿尔法 (Piper Alpha) 采油平台爆炸火灾事故, 造成167人死亡。2001年3月15日, 投产不到一年、价值4.5亿美元的巴西龙卡多油田P-36半潜式采油平台发生爆炸后翻沉, 造成11人死亡。2005年7月27日下午, 印度最大的石油钻采平台失火坍塌, 印度全国石油天然气产量锐减三分之一。2010年4月20日夜间, 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号钻井平台发生爆炸起火, 36小时后平台沉入海底, 11人失踪, 原油泄漏长达近三个月。2013年4月27日, 中国渤海湾某平台进行原油储罐维修作业时, D储罐发生闪爆, 造成2人死亡, 该油田停产。2015年4月1日凌晨, 墨西哥湾坎佩切 (Campeche) 区域的一个海上平台因电焊作业引燃了泄露的天然气突发大火, 造成3人失踪, 4人死亡, 45人受伤, 约300名工人从平台紧急撤离......从这些事故可见, 石油平台火灾爆炸事故很容易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及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1.1 海洋石油平台的特点

与陆地相比, 海洋石油钻采平台作业空间狭小, 所有设备都布置在一个或几个平台上, 每个平台有3到4层甲板, “每层甲板面积最大不过30m X 67.5 m” (1) 油气生产设备按照工艺流程、功能、类型分层分区合理布局, 立体集中布置, 排列紧凑, 以达到合理利用有限空间的目的。除生产设施外, 还有生活、救生设施。所以平台既是油气生产设施、又是作业人员生活的空间。

1.2 防火防爆策略

众所周知, 燃烧三要素包括可燃性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每个要素要有一定的量, 并相互作用, 燃烧方可产生。石油平台上除一般工业场所常见的可燃物外, 潜在的最危险的可燃物是流程设备油气泄露、或存在油气蒸汽积聚或钻探时地层天然气溢出。当可燃气体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时, 遇到点火源即可能发生爆炸。

根据物质燃烧爆炸原理及发展过程, 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做好预防工作, 清除可燃物, 避免物料处于燃爆的危险状态;其次是消除和严格控制一切足以导致起火爆炸的点火源;第三是采取技术措施, 阻止火灾蔓延和减少爆炸的危害后果。

1.3 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石油平台防火防爆技术措施包括被动防护和主动防护两方面。被动防护指采取的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之后能够阻止火灾蔓延和利于人员疏散的措施。包括平台总体布置、区域划分、防火安全距离, 及根据不同区域的火灾危险性, 确定耐火等级、防火构造、设置防火和防爆墙、布置安全疏散设施等。

主动防护指直接限制火灾爆炸发生和发展的技术措施,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生产工艺安全系统, 是防止不正常操作导致油气烃类物质泄漏, 以及发生泄漏后防止爆炸混合物形成的措施。包括工艺参数的监测、设备设施紧急关断、释放减压等。

火灾与可燃气体自动探测报警关断系统, 包括探测装置、声光报警装置以及执行装置。探测仪器有温度探测、烟雾探测、火焰探测和可燃气体探测以及硫化氢探测。可燃气体探测有两种方式:一种通过捕捉特殊分贝、频率的声波, 一种通过成份探测。当可燃气体 (主要成份是甲烷) 的浓度达到20%LEL (爆炸下限) 时即报警, 达到50%LEL时可以触发设施紧急关断。该系统有利于及时发现火情, 抓住灭火最有利的初起火灾阶段及时扑救火灾。

平台灭火系统按灭火剂可分为:水、气体 (CO2, FM200) 、泡沫和干粉灭火系统。采用何种灭火系统根据所保护的对象而定, 通常的做法是, 井口区、生活区采用易熔塞控制的水喷淋保护, 对发电机房、蓄电池间、电气控制室等封闭区间多采用固定气体灭火系统, 对储油罐采用泡沫灭火系统等。

1.4 点火源

在大多数场合, 可燃物和助燃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 消除或控制点火源就成为防火防爆的关键。

在生产中, 常见的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 机械火源 (撞击、摩擦产生火花) 、热火源 (包括高温表面和日光照射) 、电火源 (包括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 和化学火源 (包括明火、化学反应热) (2) 。

石油平台上点火源的管理, 除了做好电气防火防爆、维护保养设备避免摩擦产生火花、加强化学品管理、科学存储物品以防自然、加强生活用火如火柴打火机厨房用火等的管理外, 最主要的就是热工作业管理。

热工作业指能直接产生明火、火花或危险温度的作业。能产生明火的作业包括但不限于, 电焊、气焊、切割、使用加热器、热缩枪等;能产生火花的作业, 如打开带电的接线盒、喷砂、打磨、使用电动工具/仪表、使用电池驱动的电脑、照相机, 启动内燃机等;能产生危险温度的作业如钻孔、在线钻孔攻丝等。危险温度根据不同环境及介质而定, 以接近或达到介质闪点或燃点为准, 是一个随环境介质而变化的不定值。

2 平台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素质要求

为搞好安全工作, 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 油气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平台上成立了以平台经理为领导, 生产、维修、钻井和安全监督为骨干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 负责平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及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反应, 以保证规章制度、作业程序及标准高效运行。

海洋石油作业非常注重人员安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所有出海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包含消防培训在内的“五小证”, 以保证人人都具备基本消防知识。关键岗位员工还须参加油气高级消防。新员工上岗前要经过三级安全培训。电气焊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资格证书、热工看火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

3 热工作业管理

3.1 危险等级分区

石油平台按照危险性的不同将区域划分为三个等级的危险区:0区、1区、2区。危险区等级应准确地标注在设施操作手册上。对于通往危险区的通道口, 在其外部标注清晰可见的中英文“危险区域”、“禁止烟火”和“禁带火种”等警示标志。

常态下, 0区和1区禁止热工作业。2区内, 严格限制热工作业, 凡能拆下来的设备、装置单元应移到安全区域进行。当采用冷工作业等其它替代方法无法达到目的而必须采用热工作业时, 遵循许可证审批制度。

当发生可燃气体泄漏时, 整个设施按0区对待:停止所有热工作业, 启动应急响应。

3.2 工作计划会与热工作业许可制度

每日工作计划会一般在前一天进行。根据生产需要, 统筹安排或调整, 确定第二天的工作、也明确了次日不能开展、需要重新制定时间表的工作任务, 比如:相互冲突的作业, 或防止热工作业过多难以管理。

任何有潜在火灾隐患的作业都必须通过签发热工作业许可证来进行控制。热工作业许可应详细说明作业地点、作业内容、作业人员, 并进行危害辨识, 制定作业方案和预防措施, 必要时编制应急预案。距离平台50米范围内提供服务作业的船舶同样遵循热工作业许可制度。

一个热工作业许可证只针对一个特定场所的一项具体工作、在一个作业班次内有效, 有效期为12小时。

申请热工作业许可证需要相关的支持文件, 有风险评估或工作安全分析、火焰探测装置旁通、必要的能源隔离单 (已经完成隔离并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根据热工作业地点的不同可能还需要其它的许可证, 如进入受限空间、舷外作业等等。

在申请热工作业许可证之前应完成最初的气体检测, 确认不存在可燃气体。许可证得到批准后还需要经由相关人员现场确认并签字。

若使用电池驱动的设备如照相机、探伤仪等, 使用者须佩戴可燃气体探测仪, 并填写“电池驱动设备申请单”, 由中控人员批准方可使用。

3.3 热工作业现场管理

3.3.1 作业前准备

作业负责人按照检查明细表, 首先确定周围上下没有相互干扰的作业, 然后确保要完成以下工作准备:

若有可能, 设备要安全地隔离。通过泄压、排放、放空、吹扫和冲洗的方法清除设备中的液体/气体。移走作业区内的所有可燃物质, 清除作业区内的油污或堆积物。如果现场存在不能移除可燃物如电缆, 应进行覆盖保护。

火花控制围挡准备到位、防火布完好、遮挡物如帆布应由不燃材料制成。如果是高空热工作业, 还要采取措施防止落物, 特别是火花或热金属块等物质。下方影响区域安排另外的看火人员并准备消防器材、隔离区域、悬挂合适的警告标志等相应措施。当在墙、地板和天花板上进行焊接、切割作业时, 焊接或切割面的反面也要采取相同的安全防护。

确认焊接、切割工具符合要求且状况完好, 设备存放区域恰当 (电焊机存放在安全区、氧气及乙炔瓶固定存放在通风阴凉处且间隔至少6米) , 消防设备到位。

热工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作业人员穿戴符合要求的劳保用品等。看火员穿上容易辨认的红色工作背心, 熟悉应急职责, 配备便携式可燃气体探测仪, 检查邻近的任何潜在易燃蒸气源, 如取样点、放空口或排放点等。附近地漏彻底覆盖。对现场进行气体测试, 确定不存在可燃气体。如果发生火灾, 知道如何报警和寻求帮助, 如何在不危急自己的安全的情况下用合适的设备扑灭小火, 知道如何启动喷淋系统和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启动。

3.3.2 作业开始

工作许可证得到批准后, 相关人员到现场确认控制措施到位并签字。许可证为一式三联形式, 其中一联放中控室、一联放公告栏、一联放工作现场。

作业负责人组织召开工作前安全会, 重温作业安全分析, 以便使所有作业人员对具体工作步骤、存在风险以及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做到心中有数。签字后即可开始工作。

焊工在开始焊接之前必须要检查焊接设备。当气割炬没有使用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使用 (如在吃午饭的时候) 时, 气瓶阀必须关闭。

热工作业进行过程中, 需要连续测气, 看火员每小时需要记录气体探测结果, 要一直看护热工作业的整个过程, 不得兼任其它工作。作业结束后, 看火员仍要继续监测现场30分钟, 确认无任何点火源后方可离开。

如果热工作业需要进入受限空间, 与该空间相连的所有气体、液体、仪表管线的必须隔离并锁定, 容器经过清洗与通风。停止通风15分钟后, 气体检测必须合格。检测项目包括氧气百分比浓度、易燃气体最低爆炸极限 (LEL) 的百分比浓度和有毒气体 (硫化氢和一氧化碳) 的百万分比 (PPM) 浓度。必须注意:只有清除了所有的淤泥、污垢和沉积物之后, 才能确认密闭空间不含可燃气体, 才能申请热工作业。清理作业前应制定好应急预案, 担架、呼吸器、急救包等救援设备放置在现场, 人员进入前进行应急演练。照明、通讯设备必须为防爆类型, 准备不产生火花的铜质清理工具、人员穿戴防静电保护用品等。进入人员使用安全带并连接安全绳, 限制每次进入人员, 遵守人员与设备进出登记清点制度, 并且作业过程中保证连续通风并不间断气体监测。受限空间外面必须安排观察员, 作业期间一直在外面守护, 不能离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在受限空间内进行气割焊作业时, 必须在罐外点火, 以防氧气乙炔管线或接头泄漏而形成爆炸性环境。

3.3.3 作业完成或延时

热工作业当天完成后, 需要收集三联作业许可证到中控室关闭。许可证第一联将作为永久的作业纪录, 归档保存, 保留至少十二个月。

如果作业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 应申请延长或重新办理。延长时间最多为三个小时。前提是:为了原班人员完成某项关键的工作任务。如果许可证延期, 平台经理必须首先批准, 生产监督以及接班的生产操作人员也需签字认知。

3.4 现场检查与审核

平台管理层为加强对现场作业的管理, 制定了作业许可证现场审核制度, 每个监督每周至少做一次现场审核, 以检查许可证、隔离单、作业安全分析等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没做到位可以要求立即停工整改。存在严重违规现象的, 安全管理小组进行讨论, 找出预防措施, 并在平台安全会议上通报。

4 应急演习与演练

海上平台远离陆地, 一旦发生事故很难迅速得到外援, 以自救为主。根据法规要求和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每月进行消防、弃平台等场景演习。

平台上建立了兼职的消防队、担架队, 按不同火灾类别、使用不同的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演练。守护船消防演习也在平台整体计划之中。

除平台内部的消防力量外, 油公司一般都签订了区域应急支援协议。法规要求平台上至少安装有一个国际通岸接头, 以联接外部消防资源。平台的中控室、应急指挥中心、救生艇区域备有设施消防布置总图, 以便于应急情况下的指挥。

5 效果评价与总结

赵东油田是中石油对外合作开发的海上油田, 从1993年5月开始, 历经路安、阿帕奇、洛克石油等不同的作业者, 2015年4月5日起作业者变为中石油。2002年11月发布应急响应计划, 2003年12月, 热工作业程序、事故报告与调查程序相继发布, 公司HSE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下图是该油田近年来火灾事故统计。

可以看出, 早期因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火灾事故较多, 随着管理的深入, 此类事故急剧降低。而电气设备故障原因, 则无明显变化, 是今后需要关注的地方。

6 结语

安全管理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部门的事情, 是全方位、全过程、需要全员参与的活动。公司HSE管理体系建立以后, 其绩效如何取决于体系运作的有效性。有了规范化的程序标准, 关键在于执行、在于自觉维护体系的权威性而不是进行挑战。

安全管理无止境, 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孙德坤.海洋石油安全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4.

[2]公安部消防局.消防安全技术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3]Q/HS 4008-2010热工作业安全管理要求[S].

[4]孙伯娜.某海上平台火灾泄放方案的选择[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3.16:72-74.

[5]崔厚玺.海洋平台本质安全及事故预防关键技术[J]石油工程建设.2011.11:42-44.

[6]李季.海洋平台可燃气体泄漏探测综合解决方案[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3.29:42-44.

[7]王兴宇.关于海洋石油平台防爆电气设计的若干思考[J]化工管理.2013.7:50.

[8]石明伟, 张天财, 齐曦.海洋平台防火材料的应用[J]上海造船.2010.1:63-65.

[9]马良, 杨守生.石油化工生产防火防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5.

海洋石油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探讨 篇9

海洋石油生产现场作业环境恶劣、风险高,很容易发生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于2006年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想五不干”安全作业准则,以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经过五年时间的推广和实践,浓缩出“五想五不干”提示卡,形成了一种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工具,使得中海油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素养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都有了明显改善,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 背景与依据

1.1 实际经验与教训

海上现场高风险作业多、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如果作业人员对现场作业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安全预防措施不到位,就很可能因个别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作业环境不良而引发人身伤害事故,甚至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例如,1988年7月在英国北海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派珀阿尔法钻井平台爆炸事故,其原因是工人将一个已拆下安全阀的泵当作备用泵起动,液化石油气从堵板处泄漏,从而引起爆炸。此外,通过分析石油石化企业发生的事故数据,发现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并对企业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1]。

并不是每一起不安全行为或状态都会引起后果严重的事故,但是,根据海因里希法则,当不安全因素累积到一定量而得不到有效控制、消除,就有可能引发重伤事故、死亡事故。由图1可知,降低不安全行为的次数到某一个程度,如A至B,就可有效降低重伤、死亡事故发生的概率[2]。

中海油在长期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发现,预防重大事故,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基层一线做起。最根本的是必须把安全生产的理念落实到一线员工身上,只有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得到提高,每一个现场作业人员都重视安全,整个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取得实效[3]。

1.2 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4]:“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虽然安全生产法中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一方面有些员工没有经过相关的安全生产培训,缺乏危险辨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即使有些员工发现直接危及自身安全的状况时,因缺少一种有效的途径去客观地评估这种危害,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合法权利,从而冒险作业而引发事故。

基于实际安全管理需要和贯彻落实法规之要求,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除执行健康安全环保(HSE)体系要求外,中海油以安全法规为依据,结合行为安全(Behavior-based Safety)管理理论,提出了“五想五不干”安全作业准则,并制作出相应的“五想五不干”安全提示卡,以便现场作业安全监督与管理。

2 “五想五不干”提示卡

所谓“五想五不干”,就是作业者在作业前要先考虑五个方面的因素:一想安全风险,不清楚不干;二想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干;三想安全工具,未配备不干;四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五想安全技能,不具备不干。例如,中海油某分公司“五想五不干”提示卡(正、反面)如图2所示。

在现场作业前,员工可以根据提示卡上的内容对作业风险、安全预防措施、作业工具、作业环境和自身技能等因素统筹考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后,员工可以在提示卡上如实填写。如果确实存在风险,想好之后则可以有凭有据的“不干”。“五想五不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五不干”,这就意味着给作业人员授权,当施工现场有潜在风险时,作业人员们可以提出“不干”,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的初衷是一致的。

3 提示卡使用方法与原则

3.1 危险辨识

危险辨识是使用“五想五不干”提示卡的关键。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较大,有些人可能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不具备作业危险辨识的能力。这就需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和引导,使其了解危险辨识的基本方法,掌握相应的安全作业技能。

为便于作业人员辨识作业中存在的危险,“五想五不干”提示卡(如图2(a))列出了安全风险、安全措施、安全工具、安全环境、安全技能五方面常规的影响因素。作业人员可以根据提示卡上面的条款对应思考自身作业时可能面临的风险和作业环境状况,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作业工具是否安全、齐全,是否采取了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五想五不干”思考的内容如图3所示。

通过“五想”的提示,作业人员可以全面地、系统地思考作业中存在的风险,从而引起思想上的重视和警惕。当作业人员充分认识到作业时可能面临的危险后,他们就可以根据实际的作业状况来判断作业条件是否安全,如果作业条件没有达到安全规定,就可以“不干”。

3.2 使用方法

现场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应急召集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参加作业前安全会议,对当次作业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逐步进行分析,对关键风险控制点进行强调,务必使每位作业人员知晓其作业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及相应对安全防范措施。安全风险分析后,作业负责人将“五想五不干”提示卡发放给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

作业人员在拿到“提示卡”后,应认真阅读“提示卡”的内容并以认真思考,思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自己当天工作的内容;

(2)安全交底的内容是否已了解清楚;

(3)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是否已清楚;

(4)作业过程中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已完善;

(5)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安全工具是否已配备;

(6)作业过程中周围的环境是否已合格;

(7)作业过程中需要的安全技能是否已具备。

作业人员根据计划作业情况填写提示卡,填写完成后交给作业负责人,由作业负责人统一交给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检查提示卡的填写情况,并根据填写情况抽查作业人员是否真正认清了作业环节中的潜在危险及控制措施,抽查合格后方批准相应的作业许可申请。

在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随机进行监督和检查,查看作业人员是否真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是否还存在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人员在监督和检查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项应当及时纠正并记录。“五想五不干”提示卡的一般使用流程如图4所示。

3.3 使用原则

在使用“五想五不干”提示卡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提示卡真正落到实处,宜遵行以下主要原则[5]。

3.3.1 全员参与原则

“提示卡”制度宜遵循全员参与原则,每一位作业人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思考自己的作业,发现风险和隐患,采取措施有效控制。

3.3.2 自我督促原则

要让“提示卡”制度真正成为员工的安全作业“护身符”,主动权在员工自己;只有每位员工真正的利用好几分钟的时间去认真思考、发现问题,才能使这个制度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3.3.3 无过失责任原则

员工在“提示卡”上的签字,不作为一旦发生事故后追究责任的依据。这样可以让员工把精力全部放在思考问题上,防止产生不必要的顾虑,分散注意力,甚至产生消极对立的情绪。

3.3.4 领导重视原则

作为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提示卡”制度的有效执行。通过有效手段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让每一位员工感受到公司执行该制度的真实意义和目的。

4 实际应用经验与体会

众所周知,安全管理是一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活动。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管理的基础,良好的执行是安全管理的关键。“五想五不干”提示卡是在执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现场作业安全监督与控制的一种安全管理工具。

自2006年推行至今,中海油HSE管理人员经过五年的摸索与实践,通过不断的宣传和推广,使得“五想五不干”提示卡在中海油范围内的海上平台、处理厂、化工厂等作业现场,以及相关工程建设服务公司内得到了广泛使用。“五想五不干”提示卡的使用,避免了很多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使“安全意识”这种无形的理念通过“五想五不干”提示卡这种有形的途径得以传播,时时刻刻提醒员工“五思而后行”,有效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5 结论

“五想五不干”提示卡,是对安全管理“全员参与”的积极落实,是安全行为路径管理的探索与实践[6],是行为安全管理的有效工具。 “五想五不干”提示卡简洁易记、操作方便,具有浓厚的基层文化特色,经过的简单的宣传与培训,就很容易被广大现场作业的员工所理解和接受,能够有效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希望“五想五不干”提示卡能对其它行业的现场作业安全管理有所启发和帮助。

摘要:简要分析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一是不安全行为难以控制,二是安全法规难以落实。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五想五不干”提示卡提出的背景和依据,介绍了“五想五不干”的具体内容,说明了提示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使用原则,强调了危险辨识对于使用提示卡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提示卡在中海油现场作业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归纳了提示卡对于现场作业安全管理的意义和对其它行业现场作业安全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作业安全,不安全行为,五想五不干,危险辨识,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牟善军,施红勋等.安全认知观念的研究与决策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2):156-159MU Shan-jun,SHI Hong-xun.Study and decision-makinganalysis on safety cognitive concept[J].Journal of Safe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Vol.7,No.2:156-159

[2]宋立崧.中海油HSE管理理念与实践[Z].中海油2011年安全监督培训资料

[3]“安全文化”理念的架构与延伸[EB/OL],2006-9-30.http://www.cnooc.com.cn/news.php?id=215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S]

[5]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五想五不干提示卡”管理规定[G].2008

浅析我国海洋石油安全的屏障建设 篇10

1 安全风险表现

在我国, 海洋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总体态势平稳、事故总量同比有了大幅降低, 但是, 由于开采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台风等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也时刻威胁着作业安全, 海洋石油开采面临的风险正逐年增加, 尤其是在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多发的冬季。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了能源需求大幅增加, 因此海洋石油开采程度也长期呈现增长态势, 以至于海上石油天然气生产设施和石油天然气产量骤增, 尽管各海洋石油工业非常重视安全生产的工作, 但是因为开采量的增加海洋石油安全风险依旧很大, 甚至海洋石油工业仍然是安全风险最大的行业之一。基于海洋石油工业工作的特殊型和独特性, 其安全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海洋石油作业的环境非常恶劣, 活动的空间较小, 技术的含量高。而又有高度集中的设备设施和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质, 作业场所各种危险、危害因素多, 再加上是在海上工作作业地点远离陆地, 如果发生了事故作业的人员很困难逃生或是施救。其次, 随着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沿海国的的共识, 使得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成为竞争焦点, 因此, 我国海上油气生产设施和作业设施将逐年增加, 对技术、设备和管理要求更高, 安全问题也更突出。加之有些海洋石油建设单位存在资质审查不严, 抢工期、赶进度、超能力、超强度、突击施工建设等现象和新设施、新人员、新技术的投用等因素, 都将造成安全风险逐步加大。然后就是因为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使得部分海上设施抗灾能力明显减弱, 设施自身存在的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大, 而对这些设备更新和改造投入的成本, 使得企业的正常运营受到巨大压力, 相应的影响了安全生产。最后就是因为台风等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作业的安全, 而地球自身的气候恶劣变化, 也同样的威胁着海洋石油作业的安全, 例如全球变暖, 造成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开始增多, 对海上石油工作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 建立我国海洋石油安全屏障

针对以上关于海洋石油安全的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 建立我国海洋石油安全屏障, 以保证安全风险明显降低:

首先要加强领导, 完善应急指挥和预案体系, 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分工负责的应急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公司应急指挥体系。实现了组织、资源和信息的有机整合;二是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组成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文件体系, 减少了内容重复, 便于查阅和调用, 这样使得在发生安全问题的时候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危险, 增加了他们逃生的机会, 同时这也是针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安全隐患而制定的, 这样就能提早的进行预防和提早转移作业人员。

然后要抓好培训和演练,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抓好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要做到修订应急预案, 建立应急网络;加强应急实战演练;加强值守, 及时预警, 不断地进行实习演练, 不断地加以改正, 这样可以保证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及时作出有效地措施, 降低风险系数。

第三是要加大投入, 完善应急救援装备, 公司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向应急管理倾斜, 加强了应急人员、应急装备和应急救援技术“三要素”的建设, 充实了应急管理队伍, 建立了应急物资库, 配齐备足16类应急救援物资。同时认真开展海上石油作业重大课题的科研攻关, 研发推广先进适用的监测和应急救援装备。目前各消防大队和气体防护站的侦察防护器材、救生救援器材、破拆器材和堵漏器材都配备到位, 各类消防和应急抢险救援车装备精良, 保证随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接着要协调配合, 政企联动应急响应, 积极做好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周边企业的联系沟通与信息反馈工作, 围绕应急规划、预案编制和演练、物资储备和调配等工作积极进行协调, 实现了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 初步形成了指挥统一、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促进了组织指挥系统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全员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

最后基于设施自身存在的安全风险, 我们采取改善设备, 剔除具有安全隐患的设备, 让高度集中的设备设施在作业场所的各种危险和危害因素减少, 当然对于不能再进行工作的设备设施, 我们要及时的进行更换, 绝对不能让危险的设备存在作业场所里, 而对于引进或者更换设备的时候会相应的增加投入的成本, 使得企业的正常运营受到巨大的压力, 相应的也影响了安全生产, 所以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要开展关于这类海上石油作业设备的科研攻关, 研发推广先进适用的作业和应用设备设施, 只要拥有自己的技术再进行设备设施的改造和更新就无需太大的成本, 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安全风险。

3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石油的需求会不断提高, 在当前石油安全日趋复杂的情况下, 海上石油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一定要及时建立海上石油安全屏障建立的相关措施和策略, 并逐步推进海上石油安全屏障建设工程的实施, 这样, 我国就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海上石油安全战略及具体实现措施, 切实保障我国海上石油安全乃至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守为;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1]周守为;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2]杨中强;中东石油与21世纪的中国石油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2]杨中强;中东石油与21世纪的中国石油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陈兴华;中国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3]陈兴华;中国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海洋安全 篇11

加强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不仅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维护港区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还是推动渔业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关乎社会民生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给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海洋渔业生产是一种特殊的高危行业,因为它不但要受渔船适航性能和人员技术素质的影响,还要受天气和海况的制约,随时随地都有发生危险的可能。因此探索创新海上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新路子,对确保海上渔业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当前渔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是渔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不强。如渔船在航、锚泊和作业时,往往不按《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显示各种号灯号型;有些船主为节约开支,造成渔船维修不到位,带病出海,不按规定装配各种安全救生设备。如一些内地农民或渔民家属未经培训,直接到海上生产,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救生技能。二是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配备的管理人员少,特别是专业管理人员,并且手段落后。三是责任追究不到位。海上渔业生产不同于陆地,存在取证难和责任主体难界定问题,因此难于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造成责任当事人存有侥幸心理。四是救助体系不完备,救助力量不足。

2 整改建议

2.1 建章立制,强化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船东、船长是海洋渔业的经营主体,承担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通过制定法规,促使政府和有关部门增加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的投入,强化渔港监督等执法队伍建设;明确船东、船长在安全保障、制度落实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对发生事故后民事和刑事责任的追究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形成海洋渔业安全管理的强大压力,开创主动管理、制度管理和长效管理的新局面,改变发生事故后经营主体很少承担责任的现象。同时对那些不能有效履行监管职责,存在失职、渎职行为而酿成重大事故的有关人员,也要依法严肃处理,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2.2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意识

海上渔业生产是否安全,渔民自身是关键。因此,提高渔民的安全意识是海上渔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因此,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长效机制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一定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渔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一是根据不同的渔业生产季节,在重点港口码头和渔村,张贴不同内容的宣传标语,时刻给广大渔民敲响安全生产的警钟;二是充分利用伏季休渔和冬季等渔业生产的闲散时间,定期举办职务船员、普通船员和渔养单位负责人培训班,用现实的案例教育渔民因安全意识不强而造成的残酷后果。通过培训促使他们提高防范意识,并熟练掌握渔业安全生产的技能和防范措施;三是深入到沿海镇街和渔村召开渔业安全生产专题工作会议,向渔民讲解有关渔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防范渔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注意事项及渔船自救、互救、求救知识,发放渔业安全生产知识材料,使渔民及时全面地了解渔业安全生产的重点、要点和注意事项。

2.3 建立健全四级安全管理网络,为渔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建立健全市、镇、村、船四级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及时传递风情汛息和险情报告,是了解掌握渔业安全生产情况的重要渠道,为此要建立市、镇、村、船四级渔业安全管理网络,重点加强基层基础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设。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在每个渔村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渔业安全生产协管员,制定渔业安全生产协管员职责和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对渔业安全生产协管员,要严格准入条件,做到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有关渔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要点,能够圆满完成各项安全生产任务。

2.4 切实抓好渔船编队,保证渔船自救互救

海上渔业生产是一种特殊的高危行业,出现险情和发生事故的几率高于其它任何行业,而出现险情后,只有就近及时救助,才能避免人员伤亡,减少事故损失。而就近及时救助,渔船编队最为有效。渔业安全监督部门要切实做好督导监管作用,要求业主们一定编队出海作业,坚决禁止单船出海。为防止渔船编队流于形式,各地要根据情况对编队渔船制定出相互之间的责任,以保证编队渔船同出同归。

2.5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是遏制渔业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要充分发挥渔政、渔监、船检、海监四位一体的联合执法作用和渔政船的海上执法优势,实行“海上查、港口堵、岸边管”的有效措施,加大海陆监督检查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不安全生产行为,及时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确保海上渔业生产安全。一是由港监牵头负责对渔港和进出及停靠渔港渔船的安全检查;二是由渔政船在海上检查,对在海上所有航行、作业的渔船进行安全检查;三是由基层渔安办牵头对沿海镇街和渔养单位及渔船集中停泊点进行督查。通过督促检查,告诫渔民不要存侥幸心理,不要为节约经费而不按规定配备各种救生设备,以及渔船带病出海作业。因此要通过制度来规范渔民配备各种安全设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将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为海上渔业生产创造优良的安全环境。

2.6 完善抢险救助体系,全面做好抢险救助工作

对遇险渔船和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险救助,是渔业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是渔民生命财产的最后保障。因此,政府要重点支持抢险救助设备的投资,保障救生设备正常运转。一是要充分发挥好渔政船抢险救助的作用,确保渔政船24小时保持备航状态。二是要求所有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员,保持通讯畅通,一旦出现险情,立即进入抢险救助状态。三是要求沿海镇街在辖区内的每个渔港码头和渔船集中停泊点,安排2艘以上船况好、功率大、船长航海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属地管理抢险救助船。通过政府统筹一部分资金、村庄统筹一部分资金和个体渔船自筹一部分资金的方式,在人、财、物资金的投入上给予充分保證,确保随叫随到,及时出航,做到遇险渔船和人员及时得到救助。

海洋平台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篇12

关键词:标准,安全,海洋平台,效益

海洋平台是一个特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海洋平台人员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 就有着完全不同于陆地的要求。无论在生产施工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都需要建立一种共同重复使用的、具有很强约束力的安全文件。海洋平台安全管理标准化, 就是健全海洋平台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海洋平台安全科学管理水平, 统一和优化作业的程序和标准, 求得最佳操作质量、操作条件和生产效益。

1 海洋平台标准与安全的有机融合

标准与安全是两个概念, 但应用在同一个环境中时, 可以把二者有机统一, 用标准来规范安全。

1.1 标准与安全的分类

安全分类比较简单, 主要分为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大类 (不可抗据力量因素除外) 。这里所说的安全分类, 是指现场施工安全, 并不是指行业分类。物的主要因素, 主要包括机械工具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二个方面。人为因素由于管理者的失职, 或失误造成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决策错误等造成事故, 由于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到位而导致作业过程中违章作业。海洋平台对于安全工作来说当然是重中之重, 但每个平台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也不一样, 造成安全管理工作不统一, 不利于上级部门的管理。

1.2 标准与安全的共性

标准和安全都具有可标识性、可共同遵守性、可约束性、可认知性, 标准和安全都具有可进行文件化、制度化。因此, 标准与安全是能够有机统一的。如图1所示:

即标准涵盖了海洋平台, 安全也涵盖了海洋平台, 而二者的交集便是海洋平台安全标准。

2 海洋平台安全标准化流程

制定标准的目的是要实行标准化, 但这个过程是逐渐的, 需要一个推行的流程。海洋平台安全标准化的流程, 可以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来表示。等边三角形反映的是标准化的基本过程, 即“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标准的更新”。但标准化过程并不到此为止, 当第一个过程结束后, 第二个过程就开始了, 第二过程的终点又是第三个过程的起点……标准化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循环中一步步向前发展的。

2.1 制定标准

制定标准是基础。作为海洋平台一线, 制定标准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围绕“职责标准、制度标准、流程标准、标识标准”四个要素, 不断量化标准、细化标准。首先, 要制定各种国际、国内公约、法规在海洋平台规范化的执行标准;其次, 要细化、完善、补充公司的有关规范、制度、条例和守则, 使之更利于平台现场执行, 更贴近于海洋平台安全生产的实际;最后, 要总结固化海洋平台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好的习惯和经验做法, 以便更好地指导安全生产实践, 进一步规范海洋平台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 让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应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做、什么地点做、为什么要做和怎样去做的海洋平台安全全面管理模式, 追求“零缺陷、零违章、零事故”的目标, 并把这种安全管理文化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实际中。另外, 海洋平台设备安全管理同陆地略有不同, 如何使海洋平台设备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也是我们值的深思的一个问题, 最关键的就是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来规范。

2.2 实施标准

海洋平台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要求全体职工共同贯彻执行, 所以要抓好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要学习、宣传、训练、推广标准化作业, 让每一名职工了解标准化的内容、意义和如何实现标准化, 真正做到“事事遵体系人人守标准”。首先, 我们把标准化管理作为海洋平台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海洋平台及时采集公司安全会议精神以及公司各级领导关于标准化管理的重要讲话, 对全体职工进行贯彻宣传。其次, 结合海洋平台工作实际推广标准化。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 加强防硫化氢、井控、防火防爆、防污染等工作并就这一系列的做法进行固化, 把安全标准变成职工言行习惯。

2.3 更新标准

更新标准是保障。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标准要与变化着的环境以及工艺技术的进步相适应。只有持续地改进, 才能保证标准的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标准化的进程中, 要力戒“重制定、轻实施、无更新”的现象出现。

作为生产一线的生产者, 一是要在海洋平台的安全生产实践中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标准的科学改进,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反馈有关信息, 为公司安全管理标准的再加工、修复和优化提供有力的借鉴。二是要依据客观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对涉及海洋平台的安全标准进行梳理和修订, 落实海洋平台科学性的安全管理措施。

3 海洋平台安全标准的文件化和标识化

海洋平台安全标准必须文件化和标识化才能转变成职工的言行守则。这也是安全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1) 制定系统化的海洋平台安全标准, 如专业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职工平台安全守则、岗位安全职责、海洋平台安全用语、海洋平台安全手势等。目前中石化集团公司已推广《员工守则》, 这也是对我们海洋平台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一个有力借鉴。另外, 海洋平台在有限的空间集成了大量的石油专业设备设施, 如何确保这些专业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管理, 也是安全标准的一个课题。应将陆地上成熟的管理模式结合海洋平台特点进行有机融合, 确保石油专业设备设施在海洋平台的有效使用, 以安全标准化促进海洋平台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

(2) 规范海洋平台安全标识, 采用简单明确好记的图文方式, 并且标注中文和英文, 同国际接轨。标识、指示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必须依据被设置区域的使用功能、安全疏散规律、安全管理要求以及设备造型特点等综合考虑。采用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对标识系统的设置, 采用国际通用语言, 使其具有优美、一目了然的优点。

总之, 目前海洋平台安全标识还处于探索建立阶段, 我们要充分总结海洋平台安全生产的实际经验, 总结出一套贴近生产实际、易于识别和理解的海洋平台安全标识系统, 促进安全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马林段一泓《全面质量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2006.4

上一篇:青霉素酶下一篇:鞋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