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捕捞

2024-10-26

海洋捕捞(通用6篇)

海洋捕捞 篇1

海洋渔船是海洋捕捞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 是一个国家的渔业现代化程度和海上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海洋渔船装备落后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和海上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加快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 提升海洋捕捞渔船装备水平, 是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破解海洋渔业当前面临一系列问题的重要举措。

1 我国海洋捕捞渔船发展基本情况分析

我国是世界渔业第一大国, 也是世界渔船第一大国。截至2012年底, 我国海洋渔业机动渔船总数28.05万艘, 总吨位771.43万t, 总功率1 595.09万k W。其中:海洋捕捞渔船19.42万艘, 总吨位651.75万t, 总功率1 372.08万k W, 与2011年相比, 船数减少7 500艘, 总吨位和总功率分别增加33.52万t和1.49万k W[1]。近10年来, 我国海洋机动渔船总数变化不大, 2012年比2003年减少0.09万艘, 减少比率为0.32%, 总吨位和总功率则分别增加145.98万t和223.48万k W, 增加比率分别为23.34%和16.29%。具体到海洋捕捞渔船, 2012年比2003年减少3.06万艘, 减少比率为13.61%, 总吨位和总功率分别增加88.19万t和133.64万k W, 增加比率分别为15.65%和10.79% (表1) 。

总体上来看, 近10年我国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 但速度缓慢, 同时总吨位和总功率呈现出增长趋势, 这一方面说明了海洋捕捞渔船大型化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 另一方面也说明“双控”政策并没有完全得到贯彻, 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种种历史和客观的原因, 部分纳入省级管理的海洋捕捞渔船未纳入国家数据库管理, 另外, 无船舶登记证、无船舶检验证、无船舶捕捞许可证的“三无”渔船和“大机小标”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我国海洋捕捞渔船总数、总吨位、总功率实际上要高于统计数据, 海洋捕捞渔船管理面临的形势严峻。

广东省是我国海洋渔业大省, 海洋捕捞产量和海洋捕捞渔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海洋捕捞渔船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012年, 广东省海洋捕捞产量151.05万t, 产值121.25亿元, 分别位居全国第4位、第6位;全省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44 114艘, 总功率1 995769 k W, 分别位居全国第1位、第2位, 占全国总量的22.71%、15.04%。广东以占全国1/5的海洋捕捞渔船生产了全国1/10的产量, 与海洋捕捞渔船总数过万艘的浙江、福建、山东、辽宁、海南五省的横向比较 (表2) , 以单船功率和海洋捕捞渔船年平均产量来看, 广东省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海洋捕捞渔船单船年平均产量和单船平均功率仅约为浙江省的1/4, 并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2003—2013)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2013)

当前, 渔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广东海洋捕捞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成为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渔民增收和生产安全等问题的重要制约因素。结合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 广东省海洋捕捞渔船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海洋捕捞渔船装备水平落后。根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数据, 目前广东省海洋渔船以小型木质渔船为主, 其中小型渔船约占68%, 木质渔船占95%, 且老旧渔船数量多, 50%以上的渔船船龄超过30年。渔船作业方式和捕捞装备落后, 主要是拖网和刺网, 30%的渔船仍然靠手工作业。老小旧渔船数量多且作业方式落后严重, 直接限制渔船作业区域, 制约着捕捞渔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渔船年均产量仅为35 t, 有3万艘渔船只能在沿岸和近海作业。同时, 面对日益变幻莫测的海上自然灾害, 抵御能力弱, 安全生产隐患突出, 2013年上半年广东省已发生20多起渔船沉船事故。

(2) 海洋捕捞渔船多为个体经营, “三无”渔船问题突出, 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广东省92%的捕捞渔船以个体经营为主, 组织化程度低, 多处于单打独斗局面;由于历史原因和渔船双控政策, 全省目前仍有2 359艘持有合法证书的渔船没有纳入国家数据库管理;另外, 经过初步摸底调查, 广东全省“三无”渔船仍然有1.5万多艘, 且多为小船木船, 居全国第一位。

2 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的主要原则与实现途径

面对海洋捕捞渔船存在的种种问题, 加快我国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 提升海洋捕捞渔船装备水平, 成为各界共识。2013年2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加快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业装备研发”。在广东调研过程中, 政府、民间和学界都对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持肯定、支持的态度并提出各种建议, 从而推动解决近海渔业资源保护、南海渔业资源开发、捕捞作业生产安全以及生产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2.1 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的主要原则

(1) 有利于捕捞作业生产安全。老旧小木渔船的大量存在严重威胁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安全生产、维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的首要原则。要通过海洋捕捞渔船装备升级, 实施标准化渔船设计和建设, 配备现代化渔业机械设施, 提升渔船抗风浪能力, 全面降低安全生产隐患。

(2) 有利于近海渔业资源保护。近海捕捞强度过大造成渔业资源衰退、传统渔场外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广东近海作业渔民普遍反映近年来渔获量大幅下降, 且拖网渔获物中幼鱼比例过高, 经济种类只占总渔获量的50%左右, 可食用部分仅占40%左右, 大部分捕捞产品只能用于加工饲料。因此, 渔船更新改造一定要有利于近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有效遏制近海过度捕捞趋势。

(3) 有利于渔民增产增收。由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 加上柴油价格和船员工资上涨, 渔民亏损严重, 在领取柴油补贴后广东全省仍有近30%的渔船亏损, 渔民收入几乎没有增加, 有的船主甚至被迫卖船, 2011年广东省卖往外省的渔船67艘。由于效益差, 渔船雇佣船工收入持续减少。据了解, 自2013年春节以来3个月间港区内多数船工只分到了5 000元左右的收入。因此, 渔船更新改造要充分考虑渔民利益, 特别是长期从事捕捞作业的传统渔民, 要通过渔船更新改造提高作业效率和范围, 促进渔民增产增收。

(4) 有利于深海远洋渔业开发。在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下, 发展深海远洋渔业是海洋捕捞业的必然趋势, 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要满足深海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和大洋性、过洋性渔业发展的需要。根据调研和访谈, 基本可以确定南海外海金枪鱼和鱿鱼资源非常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 作业效益显著。因此, 要积极通过捕捞渔船更新改造, 推动广东省南海渔业特别是三沙渔业资源开发。

2.2 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的实现途径

在现有政策框架下, 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的主要途径一是“减”二是“建”, 即严格执行渔船“双控”政策, 逐步淘汰减少近海作业的老旧小木渔船, 同时新建赴中远海作业的大中型钢质渔船, 科学配备现代化的渔业机械设备设施。具体来说, 要做到“四管齐下”:

(1) 加大对“三无”渔船的打击力度。沿海各省份“三无”渔船普遍大量存在, 且多为老旧小木渔船, 对安全生产和近海资源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是海洋渔船监管的难点, 也是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的重要突破口。借助海洋执法力量整合的契机, 积极开展多部门综合执法, 进一步加大对“三无”渔船的打击淘汰力度。

(2) 调整政策措施, 加快推进近海捕捞渔船减船工作。面对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大趋势, 减船工作亟待加快推进。近年来, 广东近海捕捞渔船减船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 推进难度不断增大, 成效并不显著, 甚至陷入停滞状态。2009年至2012年间, 广东全省淘汰拆解渔船291艘、总功率15 341 k W, 仅为原计划任务的12.7%和13.9%。必须要进一步加大近海捕捞渔船减船工作力度, 要通过适当调整柴油补贴政策、增加减船补贴、加大对传统捕捞渔民的就业支持和社会保障力度等措施, 切实把符合报废条件的近海捕捞渔船减掉。

(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推动大中型渔船钢质化、现代化改造。推动老旧木渔船钢质化、现代化改造, 即“建钢船、建大船”, 是当前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的重中之重。茂名市电白县广东渔船升级改造先进地区, 在电白博贺渔港调研期间我们了解到, 经过改造的441马力以上的大型钢质渔船, 作业海域可达400 m水深的远海渔场, 生产效率更高, 年产值可达400~600万元, 比旧木船增长100~200万元, 船上作业渔民年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 比旧木船增收2万元, 节能5%。广东省摸底调查显示, 全省渔民近三年有建大船意愿的达到1 434艘, 计划到2013年底建造441 k W以上的钢质渔船101艘。推动大中型渔船钢质化、现代化改造要立足渔民主体, 通过适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制定科学可行的马力指标整合制度保障, 注重渔具渔法的科学使用, 来充分调动渔民特别是船老大的积极性。

(4)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提升过洋性和大洋性捕捞渔船现代化水平。目前, 远洋渔业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总体装备差、船舶老旧[3], 国内装备大多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落后的装备水平导致中、远海渔业资源开发严重不足[4], 严重制约我国在公海远洋捕捞作业中竞争力的提升。广东省目前有远洋渔业公司21家, 企业规模小, 2012年全省投入生产的远洋渔船仅为114艘, 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相比20世纪90年代减少近300艘。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金进入远洋渔业生产领域, 将过洋性和大洋性渔船升级改造纳入财政补贴范围, 提升过洋性和大洋性渔船现代化水平。

3 我国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建议

3.1 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面临的主要困难

(1) 近海传统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问题。推进近海捕捞渔船减船工作, 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近海传统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问题。传统近海捕捞渔民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文化素质较低, 整体年龄偏大, 在近海资源衰退、沿海城市化趋势下, 面临生产和生存双重危机。部分传统渔民在柴油补贴支持下竭力维持近海生产作业, 尽管总体收益不断减少, 但仍可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并使其延续习惯了的传统生活方式, 获得劳动尊严和精神满足。虽然近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在促进传统渔民转产专业问题上采取了一些积极的举措, 例如发放减船补助资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促进传统渔民就业等等, 但成效并不显著, 仍然有相当部分传统渔民不愿意退出近海捕捞、转产转业, 部分转产转业的传统渔民又重返近海捕捞, 非法作业, 成为近海渔船减船工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2) “三无”渔船管理问题。“三无”渔船是海洋捕捞业特别是近海捕捞业的顽疾, 其产生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广东省“三无”渔船数量多, 类型繁杂, 涉及面广, 既涉及部分当地的传统捕捞渔民, 也涉及从事非法捕捞的外省市人员, 并且呈现出集团化、组织化趋势, 管理难度日益加大, 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尽管广东省各级政府对“三无”渔船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是难见成效。“三无”渔船不是一个简单的装备升级问题, 其也是资源环境问题、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三无”渔船也要区别对待, 如何科学处置“三无”渔船, 而不是简单的一拆了之, 如何妥善安置涉及到的人员, 而不是简单的一赶了之,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也是政府的管理难题。

(3) 捕捞渔船更新改造资金和技术问题。在“建钢船、建大船”的问题上, 渔民反映最大的就是资金短缺问题。根据调研组在电白县中南船舶建造有限公司了解到的情况, 船长在50 m左右, 主机功率441 k W以上的钢制拖网渔船, 造价最低也要800万左右。如此高的造价, 单个渔民难以承受, 即便是在渔委会 (或者渔民专业合作社) 组织下多个渔民采取股份制的方式合伙造船, 资金短缺仍然是首要制约因素。现有的渔船改造补贴资金申请门槛高、限制多, 相比渔民自己造船增加了渔船改造成本, 因此渔民申领的积极性不高。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允许渔民以造船批文抵押贷款,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渔民的资金难题,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渔民渔船改造资金短缺问题, 且从事此项贷款业务的地区范围很小, 金融机构也多限于地方农村信用社。另一方面, 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我国渔船标准化建设滞后, 捕捞渔船技术研发和储备落后于生产需要, 由此造成船东任意建造、船型杂乱, 船厂听由船主的要求, 随意变更设计或施工图纸;同时, 管理部门在受理发证审批时, 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不足, 技术问题制约管理水平[5]。

(4) 政策性制约问题。在调研中发现, 当前我国渔业和渔船管理的部分政策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制约了政策的预期效果, 与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的大目标没有形成合力。具体表现: (1) 减船补助标准低, 手续繁琐。2011年以来广东渔船的买卖价格达到5 000元/k W以上, 2012年部分地区因渔船更新补助政策, 价格更是一度高达7 000元/k W, 而减船补助标准仅为2 500元/k W, 对渔民减船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同时渔民申报减船领取补助手续繁复, 从基层到省级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多达13个, 领取周期在一年以上; (2) 柴油补贴政策影响。柴油补贴对于增加渔民收入、强化渔船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老、旧、小、木质渔船的升级改造和减船工作, 推高渔船买卖价格, 与渔船双控政策没有形成合力; (3) 马力指标控制政策。马力指标问题是有“建钢船、建大船”计划和想法的渔民普遍反映的第二大困难。大型钢船比原有木船功率更大, 拆解原先中小型木船难以获得足够的马力指标建造大型钢船, 在双控政策下, 马力指标整合难度大, 更多马力指标获取难以突破, 成为影响国家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实施的一个“瓶颈”问题; (4) 海洋渔船更新改造项目管理政策。根据国家《关于加强2012年海洋渔船更新改造项目管理的通知》 (讨论稿) 要求, “更新改造后的南沙海域捕捞渔船不得到其他海域做作业”。而由于气候原因, 每年南沙海域适合生产作业的时间只有5~8月份, 季节性特征明显, 此项规定将会造成更新改造后的渔船有半年时间停产, 影响了渔民收益, 损害了渔民通过渔船改造赴南沙作业的积极性。

3.2 加快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的对策建议

积极采取措施, 推进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 加快解决海洋捕捞业发展中积累的问题, 促进海洋捕捞渔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是海洋渔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 进一步加大投入, 多种措施并举, 坚定不移地推进渔民转产转业和减船工作。一是要把推动传统渔民转产转业作为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 设立专项资金, 加大投入, 加快完善渔区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加大对传统渔民的培训力度, 针对传统渔民年龄大、知识层次低的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技能和再就业培训, 提高传统渔民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三是采取就业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形式, 鼓励和引导涉海、涉渔企业安排传统捕捞渔民就业;四是适当增加拆船补贴, 在中央财政补助基础上, 安排地方财政资金, 提高减船补助, 增加近海捕捞渔民减船积极性;五是坚持强化政府主导, 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集中解决用地指标, 统筹兼顾安居乐业, 继续推进连家船渔民上岸工程[6]。

(2) 总结先进经验, 鼓励金融支持, 提高渔民积极性。一是要积极总结目前渔船改造中基层组织和渔民自己探索出的更新改造实践, 加以规范并进行典型推广。例如电白县博贺镇广达渔业专业合作社渔民探索出的渔船股份制联合更新改造方式和“来料加工式”渔船建造模式, 一定程度解决了个体渔民资金和马力指标问题, 也大大降低了建船成本, 最大程度满足了渔民实际作业需求;二是通过政府贴息、担保等形式, 积极引导地方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渔船升级改造的信贷支持, 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渔船更新改造信贷业务, 降低信贷门槛。

(3) 加大渔船研发投入, 根据南海、远洋渔业捕捞作业实际需求, 研发科学实用的标准化渔船、渔具渔法, 提高渔船安全性能, 降低生产成本。设立标准化渔船开发专项, 由专业的渔船设计单位牵头, 联合海洋捕捞专业、光学专业、水声专业、仿生学专业、水密专业、机械设计专业、自动化设计专业等各领域专家进行研发, 以渔船船型、捕捞装备、船上加工设备研发为重点, 重点围绕大型拖网渔船、围网渔船、金枪鱼延绳钓船、鱿钓船的船体建造与装备国产化, 开展技术创新与集成, 完善技术体系, 提升技术水平, 形成我国渔船建造和渔具渔法技术标准体系[5]。

(4) 开展“三无”渔船专项治理, 制定具体整治措施, 坚决逐步淘汰“三无”渔船。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家海上执法力量整合的契机, 开展海监、渔政、海事、船检、边防等多部门联合执法, 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治理;二是要针对“三无”渔船的具体情况, 制定不同的处置方案, 纳入管理少部分, 坚决淘汰大部分。对内陆人员 (内陆渔民) 建造经营的“三无”渔船要限期拆解;三是要建立起覆盖修造船企业、港口码头、作业海域的全方位监管体系。坚决取缔非法渔船修造企业, 对非法在建的渔船, 责令其立即停止施工并拆解。

(5) 适当修正部分渔船管理政策, 形成政策合力, 助推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一是完善柴油补贴政策。柴油补贴适当向远海、南沙作业的大型钢质渔船倾斜, 提高补助标准, 引导渔民加快渔船装备升级改造和外海作业;二是在严格执行双控政策前提下, 建立马力指标整合制度, 允许地方将部分减船指标用于渔船升级改造, 用于建造远海作业的大型钢质渔船;三是根据南沙渔业生产实际, 适当放宽对更新改造后的南沙海域捕捞渔船的作业时间和交易限制, 探索建立“以奖代补”制度, 促进赴南海作业渔船更新改造项目进展。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渔业局.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2]27位院士建议提升海洋渔业为战略产业——加快推进渔业装备升级[N], 科技日报, 2012-09-18 (1) .[3]刘身利.中国远洋渔业发展和渔船装备问题探讨[J].渔业现代化, 2010, 37 (6) :66-69, 51.[4]王传荣.我国海洋渔业装备亟待升级[J].中国船检, 2012 (10) :57-59.[5]徐皓, 赵新颖, 刘晃, 等.我国海洋渔船发展策略研究[J].渔业现代化, 2012, 39 (1) :1-5, 10.[6]江开勇, 吴玉林.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 2012, 30 (1) :10-14.

海洋捕捞 篇2

本文主要对渔船管理的环环相扣的业务流程进行展开说明,对各种类型渔船的在各种业务下,在不同子系统中的业务操作进行描述。渔船主要分类为国内海洋捕捞渔船、非专业远洋渔船、远洋捕捞渔船、捕捞辅助渔船、其他辅助船(渔政、渔监、科研教学船等),引起船网工具指标管理、船名管理、渔船检验、渔船登记管理、捕捞许可证管理业务的业务类型主要有:制造、购置并制造、购置、购置并改造、更新改造,远洋渔船还包括进口、租赁、船名变更。

在本文以下部分将对部分常见渔船业务,在渔政业务系统中的业务操作流程、内容及材料要求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海洋捕捞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的申请

(一)制造渔船

办理淘汰原有旧船后再建造渔船(包括灭失新建造渔船)申请船网工具指标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1、呈批单;

2、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4、捕捞许可证注销证明原件、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渔业船舶拆解、销毁或处理证明》原件、渔业船舶证书(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渔业船舶登记证书)中止注销证明原件等三份原件、(此条仅适用于拆解海洋捕捞渔船后申请制造渔船);

5、许可证注销证明原件、船籍港登记机关出具的灭失证明原件、港监船舶灭失事故报告原件或复印件和渔业船舶证书中止注销证明原件(此条仅适用于因海损事故造成海洋捕捞渔船灭失后申请制造渔船);

6、有效期内的登记证书、检验证书(安全、吨位、检验记录)、所有权证书、捕捞许可证等四证复印件

(二)购置渔船

办理购置渔船申请船网工具指标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1、呈批单;

2、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4、所购渔船的买卖协议原件或复印件(公正或见证,渔船所有人均要签名,合同中要明确油补归属)

5、船网工具指标转移证明原件和捕捞许可证注销证明原件、6、有效期内的登记证书、检验证书(安全、吨位、检验记录)、所有权证书、捕捞许可证等四证复印件

跨省购置国内海洋捕捞渔船的,除提供上述前6项材料外,还需提供下列材料:

1、卖方所在地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渔业船网工具指标转移证明;

2、买方所在地县、市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接收证明;

3、有效的捕捞许可证复印件(由发证机关注明“此件与原件一致”并加盖公章)或捕捞许可证注销证明原件。

(三)更新改造渔船 办理更新改造渔船申请船网工具指标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1、呈批单;

2、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个人户籍证明;

3、有效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复印件;

4、有效的渔业船舶登记证书复印件;

5、有效的捕捞许可证原件。

购置并制造、购置并更新改造海洋捕捞渔船,申请人应当同时按照制造、更新改造和购置渔船要求提供有关材料。

例如:购置并制造渔船

购置并淘汰旧船后再建造渔船,申请船网工具指标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1、呈批单;

2、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4、所购渔船的买卖协议原件或复印件(公正或见证,渔船所有人均要签名,协议中要明确油补归属)

5、船网工具指标转移证明原件、捕捞许可证注销证明原件、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渔业船舶拆解、销毁或处理证明》原件、渔业船舶证书(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渔业船舶登记证书)中止注销证明原件等四份原件、6、有效期内的登记证书、检验证书(安全、吨位、检验记录)、所有权证书、捕捞许可证等四证复印件

(四)补发《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所需提供材料:

1、呈批单;

2、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4、所在地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调查核实证明(遗失时间、地点、经过)。

5、地市级以上日报刊登的遗失声明原件

(五)跨省买卖(我省卖出)开具《渔业船网工具指标转移证明》和注销二合一业务所需提供材料:

1、呈批单;

2、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3、买卖双方户籍证明(加盖所在地户籍专用章)

4、买方所在地县、市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渔业船网工具指标同意接收证明原件(加盖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章);

5、卖方(我省)所在地县、市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渔业船网工具指标同意转出证明原件(加盖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章);

6、买卖协议(公证处公证)

7、有效期内的登记证书、检验证书(安全、吨位、检验记录)、所有权证书、捕捞许可证等四证复印件和捕捞许可证原件。

海洋捕捞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材料审核注意事项:

1、呈批单上县、市签发人是否签字并盖主管局章及标明正确日期

2、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上申请人是否签字

3、三证(登记证书、检验证书、捕捞许可证)均要在有效期内。

4、三证相关参数(船舶所有人、船名、船籍港、地址、船体材质、船长、型宽、型深、总吨、净吨、主机功率及型号、完工日期、作业类型(涉及拖网、张网)等)均要一致。

5、船网工具指标转移证明原件、捕捞许可证注销证明原件、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渔业船舶拆解、销毁或处理证明》原件、渔业船舶证书(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渔业船舶登记证书)中止注销证明原件等四份原件中原船舶所有人姓名是否一致,不一致则要原船舶所有人所在村委会或居委会开具同一人证明并加盖所属地派出所户籍专用章。

6、《渔业船舶拆解、销毁或处理证明》中执行人、签发人、经办人等均要签字并盖船厂章和渔业主管局行政章。

7、船网工具指标转移证明原件中要注意看资源管理费当年是否已交,并与捕捞证年审页相对应查看。

8、制造类船网批准书申请中所淘汰的渔船必须要有拖网或流动张网或流刺网渔船才可以申请建造流刺网作业的渔船。

9、买卖协议中非持证人签名的要委托书、买卖协议所有船东均要签名(看所有权证书可知有几个船东)、持证人姓名不一致的要所在村委会或居委会出证明所属派出所标注情况属实并盖章

10、捕捞许可证复印件要注意看

一、注意区分新证、老证、临时证、基本证,老证无效,必须要09年以后的新证,临时证不贴花;

二、功率四舍五入后是否与贴花页贴花数值一致;

三、年审页年审是否连续且资源费已交;

四、违规记录页有无违规并已处理。

11、更新改造渔船申请船网工具指标时注意看《关于规范海洋渔船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苏海管【2010】48号)文件规定。船龄>15年只能更换主机;进行船体和功率更新改造时要符合功率与船长的对应规定。

12、A/B证渔船不能过户,过户必须拆解

13、帆张网作业渔船不能过户,过户自动取消帆张网作业

14、钢质渔船>18年、木质>13年均不能申请帆张网作业。

二、海洋渔业辅助渔船批准书的申请

(一)海洋渔业运销船

申请海洋渔业运销船批准书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1、呈批单;

2、江苏省海洋渔业辅助渔船申请书;

3、申请人承诺书(仅适用于买卖及新造渔运船,即渔运船所有人变更或新取得均要提供承诺书);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5、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申请购置海洋水产运销船的还需提供:买卖协议、原船捕捞辅助渔船许可证原件、渔船登记证书复印件、检验证书复印件、所有权证书复印件。跨县(市、区)购置的,还需提供卖方所在地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转出指标的证明;

申请拆解并制造海洋渔业辅助渔船的还需提供《渔业船舶拆解、销毁或处理证明》原件(单机版开具,系统暂无法开具渔运船拆解证明)、原船捕捞辅助渔船许可证原件、渔船登记证书复印件、检验证书复印件、所有权证书复印件。申请更新改造海洋渔业辅助渔船的需提供原船捕捞辅助渔船许可证原件、渔船登记证书复印件、检验证书复印件、所有权证书复印件外,增加主机功率的还需提供船检局出具的更换主机可行性报告。

(二)海洋渔业养殖船

申请海洋渔业养殖船批准书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1、呈批单;

2、江苏省海洋渔业辅助渔船申请书;、申请人承诺书(仅适用于买卖及新造养殖船,即养殖船所有人变更或新取得均要提供承诺书);;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5、有效期内的海域使用权证书及滩涂养殖证复印件; 申请购置海洋养殖船的还需提供:买卖协议、渔船登记证书复印件、检验证书复印件、所有权证书复印件。

申请拆解并制造海洋渔业辅助渔船的还需提供《渔业船舶拆解、销毁或处理证明》原件(单机版开具,系统暂无法开具养殖船拆解证明)、渔船登记证书复印件、检验证书复印件、所有权证书复印件。

申请更新改造海洋渔业辅助渔船的需提供渔船登记证书复印件、检验证书复印件、所有权证书复印件外,增加主机功率的还需提供船检局出具的更换主机可行性报告。

海洋渔业辅助渔船批准书申请材料审核注意事项:

1、除更新改造外其他海洋渔业运销船批准书核准后,原船捕捞辅助渔船许可证均要注销。

2、审核海洋渔业养殖船批准书申请材料时,要注意申请的养殖船主机功率≤海域证公顷数x1.4千瓦。

3、海域证年审是否连续,是否已过有效期,是否已重复使用且海域面积不够。

三、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的申请

(一)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以下简称捕捞证)

申请捕捞证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1、呈批单

2、捕捞证申请书;

3、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原件(仅适用于非作业方式变更申请捕捞证);

4、原捕捞证注销证明复印件(仅适用于非更新改造的船网申请捕捞证);

5、有效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复印件;

6、有效的渔业船舶登记证书复印件;

7、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申请、审核捕捞证注意事项:

1、作业方式变更,不申请船网,申请捕捞证时不提供船网。

2、单纯更新改造不注销被改造船的捕捞证直接申请船网,则该船网申请新捕捞证时不提供被改造船的捕捞证注销证明。

3、更新改造、制造申请捕捞证时要注意相关参数必须以船网批准书为准,主机功率、船长、总吨必须小于等于船网批准书规定数值。

4、更新改造申请捕捞证的要注意查看原捕捞证的作业类型、作业方式、船体参数等。作业类型和方式不得变更;船体参数要注意查看型宽与完工日期是否改变,若有变则可能换船了,一般更改只改功率、船长、吨位、型深,型宽和完工日期很难改变的。

5、购置申请捕捞证时要注意相关参数必须与船网批准书和原捕捞证注销证明的参数前后完全一致。如有变化,则需相应船检部门出具情况说明(谁检谁出),并证明是原船。

6、办理捕捞证时渔船相关参数要三证(检验证书、登记证书、捕捞证)一致,且相应参数以相应证书为准。地址、船籍港以登记证书为准,特别是大中型渔船必须一字不差,不然涉外时麻烦;船体参数(船长、型深、型宽、完工日期、主机型号、功率、总吨、净吨等)以检验证书为准;检验证书编号以检验证书中的安全证书编号为准,无安全证书的(小型渔船),则以其检验证书编号为准。

7、有效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即为安全证书要连续检验,且不能过期;有效的渔业船舶登记证书即为要在有效期内。

8、捕捞证申请界面中申请理由要写清楚,在系统自带的后面填写购置或制造船号不变或已变为xxxx

9、捕捞证申请界面中渔具规格为必填项,填写规定为:拖网>54mm、张网>50mm、刺网>90mm、帆张网>55mm。

10、捕捞证申请时关于作业场所的规定:

A、东台、海安、如东三地渔船批A类渔区时要加毗邻2字,其他不加。

B、拖网渔船≥44.1kw作业场所为所属县市A类渔区和省C2类渔区;≤44.1kw的在所属县市A类渔区;底拖网渔船均签到省C2类渔区作业,流动张网渔船也签到省C2类渔区作业。

C、刺网渔船<44.1kw的在所属县市A类渔区;44.1kw≤X≤88.2kw在省A类渔区;88.2kw<的在省A类渔区和省C2类渔区,其中连云港渔船一般加省毗邻C2类渔区。D、所有定置作业(定张、定刺)和杂渔具作业场所只能在本县市A类渔区。

以上渔船在核准作业场所时要结合安全证书航行区域、船舶状况灵活把握。

11、捕捞证申请时关于作业类型和方式的规定:

A、拖网、张网高于刺网。拖网不可改为张网、帆张网,在指标范围内可以改为流刺网,但要严控且要核减相应市县的指标。

B、定置作业渔船不得更改为流刺网作业渔船。

C、帆张网作业不能增加,且申请时要有上一帆张网专项证。D、钢质渔船>18年、木质渔船>13年的不能申请帆张网作业,帆张网作业渔船不能过户,过户自动取消帆张网作业。(过户后可在张网、刺网作业中更改)

E、帆张网作业在指标范围内可优先改为流刺网作业,任何作业不得改为帆张网作业。

F、捕捞证申请时作业方式不明确的,要加以明确。

(二)海洋渔业辅助渔船许可证

申请海洋渔业辅助渔船许可证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1、呈批单

2、渔业辅助渔船许可证申请书;

2、江苏省海洋渔业辅助渔船批准书;

3、有效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复印件;

4、有效的渔业船舶登记证书复印件;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三)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的遗失补发

申请人须在1个月内向原发证机关报告遗失时间、地点、原因,经县级以上渔政部门调查核实后,在地级市报刊上刊登捕捞证遗失声明。

申请补发捕捞证时需提供下列材料:

1、呈批单

2、渔业捕捞证申请书;

3、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核实调查证明;

4、登载遗失声明的报纸原件;

5、有效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复印件;

6、有效的渔业船舶登记证书复印件。

7、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三)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的换发 申请换发捕捞证时需提供下列材料:

1、呈批单

2、渔业捕捞证申请书;

3、捕捞许可证原件;

4、有效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复印件;

5、有效的渔业船舶登记证书复印件;

6、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补发、换发捕捞证的审核要求参照首次申请捕捞许可证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执行。

四、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的注销

申请、审核捕捞证注销注意事项:

1、注销申请中申请人签字必须是捕捞证持证人。

2、核对捕捞证时重点看:马力贴花是否正确、有无连续年审、有无违规记录并已处理。

3、注销后要在捕捞证注销证明上标注该船作业方式,有时有两种作业方式均要标注。

申请注销捕捞证时需提供下列材料:

1、呈批单

2、渔业捕捞证注销申请书;

3、船网工具指标转移证明原件(发生买卖时需要提供);

4、《渔业船舶拆解、销毁或处理证明》复印件(渔船已拆解时提供)

5、买卖协议(发生买卖时需要提供);

6、捕捞许可证原件;

7、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海损事故申请注销捕捞证时还需提供灭失证明和港监出具的事故报告复印件,同时还要在船网子系统中查询核对该灭失证明,在安全搜救子系统中查询有无此项海损事故上报录入上报。

最后要做好捕捞许可证(已注销的)贴花页的剪裁、标写船名号、装订、登记、造表、填写换领贴花申请表等工作,留待送省局换领新马力贴花之用。

具体要求:A、凡捕捞证贴花页无船名号的,要用圆珠笔标明船名号;B、20张贴花页一装订;C、登记造表(excel表、船名号、贴花功率)D、填写换领贴花申请表。

五、有关要求

1、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申请材料中的复印件认真审核,与原件核对无误后,在每页复印件上注明“此件与原件一致”并加盖公章。

2、办理有关手续时,需要提供户籍证明的,不能用身份证复印件代替,必须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或在户口本复印件上加盖户籍证明印章。

3、省内购置渔船买卖双方签订买卖协议时,双方当事人必须到现场签字、摁手印,由渔政部门人员现场见证,无异议的在协议上加盖公章;跨省购置渔船买卖双方签订的买卖协议,需经有公证资质的公证部门出具公证书,确保买卖协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做好渔业捕捞许可管理工作的责任心,严格把关,提高工作效率。对海洋捕捞许可管理过程中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以及越权、违规办理证书,或有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的,依法追究责任。

海洋捕捞 篇3

[摘 要]海洋渔业限额捕捞是克服海洋渔业资源“公地悲剧”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我国已经初步建立海洋渔业捕捞限额的法制框架,逐步施行捕捞限额将成为海洋渔业管理政策的重点。但是,现有规定过于简陋,较为原则性的规范易于回避具体操作中的问题,以致我国海洋渔业限额捕捞难以从纸面落实为行动。海洋渔业总可捕捞量的确定是限额捕捞的前提,需明确相关海域、鱼种及建立较为完善的渔获统计报告制度。海洋渔业捕捞限额创设的捕捞权属于特许物权,具有可转让性。因此应当对海洋渔业捕捞限额流转的主体和程序予以限定。我国应当健全海洋渔业限额捕捞的监管机构,加强实时管理和后续监督,完善法律责任追究。

[关键词]海洋渔业;限额捕捞;特许物权;渔业法;总可捕捞量

[中图分类号]D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5)03-0075-04

Crux of Chinas law on fishing limit in marine fishery and the solutions

YAN Hai, LIU Ruo-bing

(School of Laws,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 China)

Abstract: The limited fishing in marine fishery i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for overcoming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In China, an initial legal framework of limited fishing in marine fishery has been set up, and carrying out the policy of fishing limit will be the focus. While the existing regulations are simple, which pay more attention to avoiding problems of specific operation, and as a result,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this policy in China. Calculating the total fishable amount in marine fishery is the premise of limited fishing, which needs a more accurate fishing report on related marine fishery and fish species. The fishing right in limited fishing laws belongs to chartered real right that can be transferred. So the specific rules on the circulation of fishing limits in marine fishery should be established, such as the subject and the procedures related to the circulation. China should set up the supervising systems of limited fishing in marine fishery, strengthen the real time management and the subsequent supervision, and improve law accountability.

Key words:marine fishery; limited fishing; chartered real right; Fishery Law; total fishable amount

海洋渔业资源具有共享性,呈开放特征,是一项公共资源。随着社会进步、人口增长,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的需求剧增,加之科学进步带来捕捞能力的提高,海洋渔业资源捕捞量成倍增长。从开发不足到开发过度,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为解决海洋渔业资源的“公地悲剧”,需建立有效措施,以保障资源的开发利用能遵循海洋渔业资源自身的再生规律。传统思路是通过控制渔船数量、确定禁渔期及禁渔区等限制对海洋渔业资源的捕捞,此种被动管理模式已呈现众多弊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采取海洋渔业限额捕捞方式进行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即依据平衡原则确定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整体总量,并且结合鱼种的繁殖速度、再生规律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对一定海域、一定期间的某一鱼种捕捞量予以控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捕捞能力的高速增长及违法捕捞行为的泛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衰竭趋势日益明显,海洋渔业发展因此实施战略调整:一方面推进沿海海洋养殖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快海洋渔业捕捞管理的改革。限额捕捞作为海洋渔业管理的现代手段逐渐被我国采纳与应用,但“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海洋渔业捕捞管理的改革亦需要法制保障。因此,我们拟回顾我国海洋渔业限额捕捞法制的发展沿革,针对法制症结所在,提出完善对策,为我国海洋渔业限额捕捞保驾护航。

一、我国海洋渔业限额捕捞法制的发展沿革

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第61条明确规定“沿海国应决定其专属经济海域内生物资源的总可捕捞量,并通过正当的养护和管理措施,确保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不受过度开发的危害。”《公约》推动了各国修改立法的进程,传统的渔业自由捕捞转向限额捕捞。

1986年《渔业法》第21条第1款规定因养殖或者其他特殊需要,捕捞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苗种或者禁捕的怀卵亲体,应采取捕捞限额。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法的国内法转化成为2000年首次修订《渔业法》的背景之一。除《渔业法》第31条第1款延续原第21条第1款规定外,在“第三章捕捞业”中增设了第22条。该条明确规定,要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确立捕捞限额,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其他管辖海域”。此外第24、25、49条亦与之相关。2004年、2009年、2013年《渔业法》进行了三次修订,相关条文序号、内容保持不变。

2003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3]13号)提出,“严格实施限额捕捞制度,逐步恢复渔业资源”“海洋捕捞业要逐步实施限额捕捞制度,控制和压缩近海捕捞渔船数量”。2006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06]9号)提出,“实行捕捞限额制度。根据捕捞量低于资源增长量的原则,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逐步实行捕捞限额制度。建立健全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体系、捕捞限额分配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公平、公正、公开地分配限额指标,积极探索配额转让的有效机制和途径”。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提出,“开展近海捕捞限额试点,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

综上所述,海洋渔业捕捞限额的合法性已经获得我国渔业立法的确认,海洋渔业管理政策亦将其列为工作重点。但是,现有规定过于简陋,一些法律规范较为原则性而回避具体操作中的疑难问题,例如总可捕捞量的确定、捕捞限额的流转及其监督管理等,以致我国海洋渔业限额捕捞难以从纸面落实为行动。

二、我国海洋渔业总可捕捞量的确定

海洋渔业限额捕捞以总可捕捞量准确、科学的确定为前提,而总可捕捞量的确定应当充分考虑海洋渔业资源的承受能力。若前者大于后者,将加剧资源的恶化,造成资源逐步衰退,起不到保护资源的效果;反之,若确定的总可捕捞量低于资源的可持续产量,将造成经济损失、资源浪费[1]。一般而言,总可捕捞量的确定必须明确相关海域、鱼种及建立较为完善的渔获统计报告。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近海海域地势和气候的差异,形成海洋渔业资源的多样性特征。不同海域的海洋生物自我恢复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尤其是鱼种类别,确定相应的总可捕捞量。依据2013年修订《渔业法》第22条规定,限额捕捞可以适用于我国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其他管辖海域。其中,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其他管辖海域等总可捕捞量的确定具有涉外因素,与《中日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等密切关联,较为复杂。相较而言,内海总可捕捞量的确定较为简单。我国内海包括琼州海峡、渤海。琼州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属于我国南海,处于亚热带地区,鱼类种类繁多;渤海则是我国的半封闭内海,近年来遭受较为严重的污染,具有商业捕捞价值的鱼种不多。我们认为,琼州海峡、渤海可以率先作为我国海洋渔业限额捕捞的试点,前者可适用《渔业法》第22条规定,后者则可适用第31条规定。在理论上,所有海洋渔业资源都可以设定总可捕捞量,进而施行限额捕捞,但受各国渔业执法能力等的限制,即使渔业发达国家也只能相对准确地测定十几种鱼类资源的总可捕捞量。各国一般是根据自身海洋渔业资源状况选择个别鱼种来确定总可捕捞量。我们认为,海洋渔业限额捕捞的鱼种选取应考虑以下因素:(1)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最大年捕捞量的鱼种;(2)应当确定具有较大潜力的鱼种,以推动经济发展;(3)资源下降阶段而加以保护的鱼种。总之,应视不同海域的渔业资源的不同情况来确定限额捕捞适用的鱼种。

通过对渔业资源长期的科学调查,发现只有掌握其生物学特征、取得合理可信的数据、运用合理的数学模型和科学的拟合模型方法,才能准确评估出资源的最大可持续产量[2]。因此大量渔业资源调查和持续多年渔业统计资料是科学确定海洋渔业总可捕捞量的关键。世界粮农组织大会在1995年通过的《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明确提出,各国应以负责任的方式开展渔业行为,不得将缺乏足够的科学资料作为推迟采取或不采取养护、管理措施的理由[3]。因此,渔获统计报告的某些缺失不是拒绝施行限额捕捞的借口。渔获统计报告主要包括捕捞日志、交易登记两部分:(1)捕捞日志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性资料,因其详细准确地记录了捕捞渔获的全过程而当之无愧为渔业统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完善的捕捞日志能确保最基本的渔业数据统计的全面性及准确性,是渔业法律法规制定及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4]。捕捞日志上所记录的具体渔获位置、详尽兼捕情况及明确抛弃数量等渔获数据是海洋渔业主管部门有效监督管理的依据。新西兰是捕捞日志立法的典型代表,该国设有多种日志格式,以满足对不同捕捞作业方式的精准记录,并且法律强制推行“每日一志”。捕捞日志的数据直接来自捕捞主体自主采集,航次结束后收取日志,按月向渔业部报送。捕捞日志具体包括渔船和渔具的详细情况,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附加渔获物和丢弃物的数量、缓减方法、野生动物相互作用、环境数据、加工方法和标志等内容。(2)交易登记是渔获物一手交易环节的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交易登记能够遏制非法捕捞,保障海洋渔业限额捕捞的有效实施。英国、挪威等国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一手渔获物的买卖双方、拍卖地点及交易活动的记录予以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我国海洋渔业管理法制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捕捞日志、交易登记等渔获统计报告的法律规范,为海洋渔业总可捕捞量的确定奠定制度基础。

三、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限额的流转

2013年修订的《渔业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国家对捕捞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同时第24条第2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的捕捞许可证,应当与上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捕捞限额指标相适应”。因此海洋渔业捕捞限额分配表现为捕捞许可证的批准发放。《物权法》第123条规定,“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所以根据海洋渔业捕捞限额而批准发放的捕捞许可创设的捕捞权属于特许物权,即依据行政特许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获得收益的用益物权[5]。依据《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2项的规定,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的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捕捞限额和捕捞许可是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分配,用以确保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生长,所以,海洋渔业资源捕捞必须经过渔业主管部门的行政特许后,捕捞主体才能按照捕捞限额规定的海域、鱼种和数量进行捕捞。

物权具有可转让性,但《物权法》未明确规定特许物权的转让规则,但《渔业法》第23条第3款明确规定,“捕捞许可证不得买卖、出租和以其他形式转让,不得涂改、伪造、变造”。由此可见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限额流转受到了法律的严格禁止。理性的海洋渔业限额持有人会根据自身的状态并结合具体的情况,决定捕捞限额的持有、出售或购进;而以采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作业方式,允许海洋渔业捕捞限额流转,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因为这可以一方面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充分利用,使捕捞限额持有人积极探索新技术,提高捕捞效率,降低捕捞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转让给更有条件、更有技术的人从事海洋渔业捕捞,有利于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充分利用,而科学、有序的捕捞更有利于改善海洋渔业资源的合利分配,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限额流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保障捕捞限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从这一目的出发,我国海洋渔业限额流转的主体应从以下方面予以限定:(1)受让主体应当是具有一定捕捞能力、从事过一定捕捞规模以上的渔业企业或是公民,非渔业主体不得受让捕捞限额;(2)转让主体应当是因先天的地理因素或通过继承、赠与等行为而享有海洋渔业捕捞限额,但不能充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以致无法通过海洋渔业捕捞而获利的渔业企业或公民。

海洋渔业限额流转应当按以下方式操作:(1)流转双方主体进行海洋渔业捕捞限额流转时,应根据双方主体的意愿订立合同。合同订立应当遵循自愿平等诚信原则,并且就双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予以明确;合同内容亦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2)海洋渔业捕捞限额流转的双方主体仅需将其捕捞许可证、渔船证明及转让合同等相关资料交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对双方主体的资格及合同内容予以审查并予以备案,而且是采取登记对抗主义。(3)政府在海洋渔业捕捞限额流转中充当适当干预和维持市场交易秩序的角色。限额流转不同于初始限额分配,初始限额分配相当于财产权分配,是由行政机关考察上年度的渔获量及总可捕捞量等因素予以确定的;而海洋渔业捕捞限额的流转无需再次取得行政机关的许可。政府应当对流转价格予以干预,以避免海洋渔业捕捞限额变成恶意竞争的工具,甚至造就海洋渔业市场的垄断。此外,还应通过政府干预来保护交易的安全及维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建立健康、规范的渔业捕捞限额流转市场。

四、我国海洋渔业限额捕捞的监督管理

海洋渔业限额捕捞作为一项动态管理制度,需予以重视。我国海洋领域广阔,港口数量众多,捕捞主体庞大,而渔政管理相对落后,海洋渔业限额捕捞监督管理的法制建设较为迫切。长期以来,我国海洋渔业管理权力较为分散,重复监管,效率不高,方方面面问题较为突出。2013年海洋局渔监、农业部渔政、海关总署缉私及公安部海警等执法队伍进行整合,这是我国海洋渔业限额监督管理的重大进展。重整后,国家海洋局的主要职责为:拟订海洋维权执法的制度和措施,制定执法规范和流程,在我国管辖海域实施维权执法活动,负责海域使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调查测量及涉外海洋科学研究活动等的执法检查,并且指导和协调地方海上执法工作等。但是,海洋渔业限额捕捞的总可捕捞量的确定及限额分配还需要匹配较高级别的部门,仅为副部级的国家海洋局难以胜任,况且《渔业法》规定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即农业部来主管全国的渔业工作,这既不符合我国目前渔政监管职权的设定,又让国家海洋局的执法缺乏法律依据。我们建议及时修改《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对国家海洋局的海洋渔业限额捕捞监督管理权限予以明确。

海洋渔业限额捕捞的监督管理分为实时管理和后续监督两部分。实时管理主要是指海洋渔业限额流转的登记管理,后续监督主要针对海洋渔业限额流转后的后续问题。流转登记程序上,应当尽可能地简化,以提高该环节设置的科学性,加大办事效率。因为过多环节会导致期限过长,人为地加大海洋渔业捕捞限额持有人的成本,与海洋渔业限额流转的初衷相违背。而且环节越多、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权力寻租,以及滋长腐败。后续监督应当有明确的区域以及职能的划分,以最大可能地节省行政资源,而且上级应当适度放权。只有通过放权,才能真正调动起各级执法机关对其辖区渔业资源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海洋渔业捕捞配额转让市场的建立、健全,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此外,目前我国海洋渔业限额捕捞的法律责任规定尚不够完善,也是我国海洋渔业限额捕捞监督管理工作的问题所在。我国海洋渔业限额捕捞立法对于法律责任规定留有较大自由裁量性,不利于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限额的严格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的缺失,使得政府部门的执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惩罚力度不够,就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渔业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捕捞限额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超过上级下达的捕捞限额指标的,应当在其次年捕捞限额指标中予以核减。”可见,捕捞的主体没有在捕捞限额方面受到惩罚,而只是被要求在下一年度中予以补齐,因此这并不能算是一种惩罚措施。申言之,捕捞主体可能因此存有侥幸心理,如果当年超出限额的渔获物没有被监管机构发现,则是多获利;即使被监管机构发现,也不过在下一年度予以相应数额核减,并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针对现有打击力度不够,处罚标准太低,以致违法成本过低,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法情况的出现,我们建议对海洋渔业限额捕捞责任主体的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予以规制。

黄金玲,黄硕林.总可捕捞量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4):342-347.

程和琴.海岸系统人文效应及其调控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01.

陈新军.国家海洋渔业管理的发展历史及趋势[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0(4):348-354.

刘新山,郭睿.澳新渔业统计的特点及对我国渔业统计改革的启示[J].中国渔业经济,2005(2):32-33.

崔建远.准物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0.

海洋捕捞 篇4

1 可持续捕捞模型分析

在没有进行捕捞情况下, 海洋渔业资源数量满足公式:

其中x表示海洋渔业资源生物量, xm表示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所能容纳最大渔业资源生物量, r表示渔业资源不受资源限制与环境限制固有增长率, t表示时间。通过对某一海洋渔业资源数据资料的综合分析, 可以确定出r与xm为常数, 并且[1-x/xm]可以提供下一代育苗生存剩余环境容量, 这样既可以得到生态环境与资源对渔业资源生物量的阻滞影响。

上述模型可以看作是在自然环境下海洋渔业资源生物量增长效果, 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 还需要将人为捕捞行为考虑进去。这样可以假设人为捕捞为Q, 表示为一定的捕捞方法, 即每天所需要达到的捕捞数量, 是衡量出海渔船数量与吨位数的主要因素[1]。而j则表示为单位强度下的捕捞率, 则最终可以确定在单位时间内的捕捞率为v=j Q。如果在单位时间内捕捞量h (x) 与渔业资源生物量x (t) 呈非线性2次关系, 则可以用公式表示:

将所有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 则可以得到在人为捕捞行为下, 海洋渔业资源满足的动力方程模型, 即:

2 提高海洋渔业资源持续发展措施分析

2.1 建立合理渔业资源捕捞配额制度

捕捞配额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国家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 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 实行捕捞限额制度。国务院渔业行政部负责组织渔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为其提供科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其他管辖海域的捕捞限额总量有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报国务院批准后逐级分解下达;国家重要的江河、湖泊的捕捞限额总量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或者协商确定, 逐级分解下达。其制度充分的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分配办法和分配结果必须向社会公开, 并接受监督”的法律基础上从而建立起来。国务院在有关专业人员在对渔业资源科学评估和环境监测的基础上, 以确保资源的可再生和生态平衡为目标, 对一定区域的渔业资源进行捕捞控制, 从而采取一些措施保证顺利的执行渔业制度[2]。我国的捕捞总量是根据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来确定的, 并依此施行的, 一个地区的捕捞配额制度的制定, 要根据这个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我国根据往年的平均捕捞量、具体的渔船数量与总功率等情况, 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具体的执行过程主要有以下2种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对各个地区进行渔业资料捕捞量进行平均分配, 严格的遵守绝对公平原则;区域分配根据捕捞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强弱来分区域分配, 充分的利用好效率最大化和经济最大的原则。这2种分配方式充分的体现制度公正和效率高效的制度优势。

2.2 加强渔政队伍建设

渔业行政执法队伍的素质好坏是国家的渔业政策法规能否更好执行的关键, 其执法的能力、责任心直接会影响到渔业执法的效果。现如今, 我国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经常专属经济区内与外籍渔船交涉执法, 这就需要执法人员拥有更好的素质要求以及执法能力, 除此还需充分的熟悉掌握我国的渔业政策和国际法律法规。故而需要对执法人员进行法律、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使其充分适应如今复杂环境的执法需求。

3 结束语

为提高海洋渔业资源的持续性发展, 需要结合海洋渔业生物量生长模式进行分析, 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海洋环境以及人为捕捞等因素, 确定最为合理的捕捞策略, 争取获得最大的捕捞量, 并保证海洋渔业资源可以出于一个平稳的状态,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丁燕飞.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海洋捕捞 篇5

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

(财办农[2003]116号)

第一条第一条 为妥善解决中日、中韩及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生效后我国渔业面临的问题,中央财政设立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保证资金安全、有效地使用,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则》,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各级渔业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转产转业规划和实施计划。

第三条第三条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1、因协定影响而退出捕捞的海洋渔船的报废补助。

2、吸纳和帮助转产渔民就业、带动渔区经济发展、改善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项目补助。

第四条第四条 报废渔船补助资金补助对象为渔船所有人;项目补助资金补助对象为项目业主单位。

第五条第五条 申请报废补助的海洋捕捞渔船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捕捞许可证、船舶登记证和船舶检验证三证齐全、有效,主机功率10千瓦以上的捕捞渔船,重点是拖网、帆张网或其他对渔业资源破坏严重的捕捞渔船。

2、经批准列入国家减船计划,按规定程序办理完报废手续,渔船所有人出具不利用该报废渔船指标制造渔船的承诺书。

3、渔船所有人持有拆解证明或沉海作人工鱼礁的证明。

第六条第六条 海洋捕捞渔船报废补助标准依据渔船确定(具体补助标准附后)。

第七条第七条 转产转业项目资金主要补助能吸纳一定数量的转产捕捞渔民、有利于改善渔业生态环境、有助于提高渔民就业技能、带动渔区经济发展的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水产市场、休闲渔业、转产渔民培训以及利用报废渔船做人工鱼礁等项目建设。

第八条第八条 报废渔船的定点拆解、清污沉船工作由县级以上地方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按标准给予适当补助。

报废渔船的拆解由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在财政部门指导下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

第九条第九条 专项资金申报和补助程序:

1、各省(市、区)渔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协定影响程度、全国减船转产总规模和资金补助的相关标准,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减船转产计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联合上报农业部和财政部。

2、各地减船转产计划应列明拟报废渔船总船数、总功率、转产渔民总人数,同时附上拟报废渔船的船名船号(“三证”复印件)和渔船所有人的身份证号、报废渔船拟处理方式等情况;转产转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测算能够吸纳捕捞渔民人数、改善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和带动渔区经济发展等情况。

3、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对各省(市、区)上报的减船转产计划进行审核,确定各省(市、区)减船转产任务,提出资金补助额度;组织有关专家对转产转业项目进行论证并确定项目及补助金额。减船转产任务及转产转业项目由农业部下达,专项资金由财政部下达。

4、地方渔业和财政部门根据农业部下达的减船转产任务,经核实收缴本规定第五条所规定的所有证书和证明后,对减船和补助情况予以公告,按照方便群众的原则,及时足额向补助对象-支付资金。为保证减船资金专款专用,该项资金要在省市县财政部门管理下,通过同级财政国库分账核算。

项目资金实行项目管理。由财政部门拨付到相关项目承担单位。

第十条第十条 专项资金补助对象要与所在地乡镇政府签定转产转业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经法律公证后报上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于每年年底联合向财政部和农业部上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资金到位、发放情况,收缴报废渔船“三证”情况、拆解情况,报废渔船沉船作人工鱼礁情况,转产项目吸纳捕捞渔民情况、改善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情况和带动渔区经济发展等。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及渔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对挪用、截留、挤占资金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各省(市、区)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2003-09-18

海洋捕捞 篇6

1 渔业补贴现状

1.1 渔业柴油财政补贴

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渔业柴油财政补贴。2012年《渔船柴油财政补贴政策规定》针对渔船柴油财政补贴对象和原则进行了规定。补贴对象以渔业船舶为单位, 按证件登记内容直接发放给合法有效的渔业船舶证件持有人;捕捞渔船以捕捞许可证登记的主机功率为依据、养殖船与渔业船舶以登记证记载的主机功率和养殖证确认的面积为依据测算补贴额度。

1.2 渔船成品油价格补助

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渔船成品油价格补助。2009年, 农业部发布《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的补助资金, 是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 用于补助渔业生产者因成品油价格调整而增加的成品油消耗成本而设立的专项资金;补助对象, 即渔业生产者, 包括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当国家确定的成品油出厂价高于一定价格 (汽油4 400元/t、柴油3 870元/t) 时, 启动补贴机制;低于这个价格时, 停止补贴。

1.3 渔民转产转业

为缓解《中日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等双边渔业协定造成的近海捕捞渔船增加、捕捞强度增大等问题, 2002年国家开始实施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2013年开始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中央对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给予补助, 无房户、D级危房户和临时房户户均补助2万元, C级危房户和既有房屋不属于危房但住房面积狭小户户均补助7 500元。2015年中央投资按每艘船总投资的30%上限补助实施“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

1.4 渔业资源保护

2013年国家投入落实渔业资源保护与转产转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亿元, 其中用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 600万元, 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9 400万元。据监测和评估, 海洋牧场建设有效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 透明度较投礁前提高了1~2米, 海水中氮、磷含量大大降低。种群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礁区内和邻近海域生物资源密度均比投放前大幅提高, 渔业资源量显著增加。渔业增殖放流工作的持续开展, 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海洋增殖效果评估看, 目前对虾、梭子蟹等主要增殖品种资源得到了一定修复, 其捕捞产量呈现恢复性增长。据测算, 渔业增殖放流投入产出比可达1∶10以上[1]。

渔业补贴开展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其补贴初衷却都是为了增加渔民的收入, 促进渔业的发展。对我国具体的渔业补贴形式研究发现, 渔业补贴可以概括为两种:1) 通过提高收益增加渔业行业的利润;2) 通过降低成本来改变渔业行业的利润。因此, 笔者将渔业补贴分为两种:提高收益型补贴和降低成本型补贴, 以此分类来进行研究。提高收益型补贴包括购买渔船补助、价格支持、失业保险、渔船退役补贴、休渔补偿、对渔业行业的补贴等;降低成本型补贴包括渔业柴油财政补贴、渔船成品油价格补助、优惠贷款、给水产养殖业提供鱼苗和饲料, 减少各种税费等。下面就提高收益型补贴和降低成本型补贴在资源既定下的海洋捕捞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海水养殖业中的不同影响依次展开研究。

2 海洋捕捞业渔业补贴的经济学分析

近年来, 由于近海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 造成了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 笔者是在渔业资源日益枯竭这一研究前提下进行的。渔民为分散的个体, 以捕鱼为生, 对市场没有任何的调控能力, 只能是市场价格的被迫接受者, 基于这样的前提, 海洋捕捞业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既定前提的。

2.1 渔业捕捞的生物经济学模型

渔业捕捞的产出获得量 (简称渔获量, 即渔业捕捞量) 依赖并取决于渔业资源量和渔业捕捞努力量。经济学家H.S.Gordon和M.B.Schaefer建立了著名的渔业生物经济学模型———Gordon-Schaefer模型。根据Gordon-Schaefer模型, 渔业生产函数可以简化为:Q=a E-b E2。假设渔获物价格水平为p且保持不变[2], 可以得到收益函数和成本函数:TR=p (a E-b E2) ;TC=c E。

式中:Q表示渔获量;E表示渔业捕捞努力量;TR表示总收益;TC表示总成本;p表示价格水平;a、b、c均为系数。

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π=TR-TC=ap E-bp E2-c E。对该式进行化简, 可得:π=TR-TC= (ap-c) E-bp E2,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函数, 可以得到最佳渔业捕捞努力量:

2.2 提高收益型渔业补贴对渔业捕捞努力量的影响

以价格支持为例来考察提高收益型补贴对渔业捕捞努力量的影响。用BT1代表每单位渔获量所获得价格补贴, 则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TR= (p+BT1) × (a E-b E2) 。

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π=TR-TC= (p+BT1) × (a E-b E2) -c E。为实现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函数, 可以得到最佳渔业捕捞努力量:

对公式 (2) 与公式 (1) 进行比较发现, 提高收益型渔业补贴会增加渔民的渔业捕捞努力量, 在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状态下, 有可能加剧过度捕捞问题, 导致渔业资源的快速枯竭, 产生“公地悲剧”的后果, 不利于渔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3 降低成本型渔业补贴对渔业捕捞努力量的影响

以削减成本为例来考察提高降低成本型渔业补贴对渔业捕捞努力量的影响。用BT2代表每单位渔获量所削减的成本, 则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TC= (c-BT2) E;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π=TR-TC=p (a E-b E2) - (c-BT2) E。为实现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函数, 可以得到最佳渔业捕捞努力量:

对公式 (3) 与公式 (1) 进行比较发现, 降低成本型渔业补贴也增加渔民的渔业捕捞努力量, 在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状态下, 同样会加剧过度捕捞问题, 导致渔业资源的快速枯竭, 不利于渔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4 渔业捕捞管理制度对渔业捕捞努力量的影响

在资源既定条件下, 实施渔业补贴的结果会加速渔业资源的枯竭, 这一点和政府设立渔业补贴的初衷是相悖的, 采取以下措施可避免出现这种结果。

1) 伏季休渔制度。伏季休渔制度的本质是以国家或地区法规的形式, 禁止渔民在一定时期内出海捕鱼。河北省每年执行2~3个月的休渔期, 休渔期通过强制渔民减少作业时间的方式, 来减少渔民的年度捕鱼量。但是在休渔期结束后, 现有的作业渔民为了追求利润, 必然通过添置渔船, 延长捕捞时间等方式来扩大捕捞量, 结果造成捕捞量的报复性增长。

2) 征收入渔费。渔民需要缴纳一定的入渔费才可以进入海域进行海洋捕捞等相关活动, 入渔费相当于渔民的一张“资格证”。“资格证”会把一小部分渔民限制在外, 但是取得资格证的渔民一旦获得了所谓的“合法权”, 在进入海域进行海洋捕捞的时候, 总是会想尽办法延长捕捞时间、增加捕捞数量, 因此, 入渔费实施效果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3) 征收近海渔业资源税。税费经常被用来调节生产情况。通过向每单位捕捞渔获物征收累进税费的方式, 限制捕捞量的增加。当渔民捕捞数量较少时, 可以征收较低的渔业资源费, 甚至是不征收资源费, 随着捕捞量的增加, 资源税率也随之提高。海洋捕捞中捕捞量和捕捞渔船的功率相关, 所以具体实施过程可以采用如下办法:将近海捕捞渔船按照功率划分为几个等级, 按照每一等级相应的制订渔业资源税率, 功率越高, 累进税率越高。渔业税费的提高使得生产成本上升, 在渔业产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 征收税费后使得渔业的捕捞量减少, 资源过度利用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4) 明确渔业资源使用权。在渔业资源使用权不明确的情况下, 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海域实施捕捞, 因为谁也没有权利去排除这一现象。通过明确渔业资源使用权, 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首先, 由政府来划定海域资源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用途;其次, 在确定的用途上, 可以通过拍卖等方式来实现使用权的唯一确定, 由拍卖所得方缴纳一定的费用, 来换取所拍卖海域和海洋资源的使用权, 并且是排他性的权利, 有权拒绝其他人的随意进入, 拍卖所得可以用于其余渔民的社会保障等支出, 在使用权期限内, 使用权可以转让和流通。

3 海水养殖业渔业补贴的经济学分析

不管是提高收益型渔业补贴, 还是降低成本型渔业补贴都会增加渔民的捕捞努力量, 在渔业资源既定的情况下, 加剧渔业资源的枯竭。但是如果把同样的补贴用于海水养殖, 其效果会截然相反。从事海水养殖业的多为各养殖户或养殖场, 他们可以根据水产品价格的高低来自主选择水产品的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因此, 研究认为水产品海水养殖业应该属于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3.1 海水最优养殖量

海水养殖比例在海水产品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工厂化养殖技术和养殖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工厂化养殖是运用一定的机械化设备来人工有意创建适合水产品生长的环境要求, 以突破水产品季节性生产限制的一种养殖方法, 类比于农业中蔬菜的大棚种植。养殖户或养殖企业通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会选择一个最优的养殖量。笔者引入价格函数p=α-βq, 收益函数和成本函数分别可以表示为:TR=p×q= (α-βq) ×q;TC=AC×q。

式中:p表示价格水平, q表示海水养殖量, TR表示总收益, TC表示总成本, AC表示平均成本, α、β为系数。

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π=TR-TC=αq-βq2-AC·q, 对该式进行化简, 可得:π=TR-TC= (α-AC) q-βq2。为实现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函数, 可以得到最佳渔业捕捞努力量:

3.2 提高收益型渔业补贴对最优养殖量的影响

同样以价格支持为例, 来考察提高收益型补贴对海水最优养殖量的影响。用bt1代表每单位养殖量所获得价格补贴, 则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TR= (p+bt1) ×q。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π=TR-TC= (p+bt1) ×q-AC·q。为实现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函数, 可以得到最佳海水养殖量:

公式 (5) 与公式 (4) 进行比较发现, 提高收益型渔业补贴会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 增加养殖户或养殖企业的海水养殖量, 从而增加水产品的供给量, 缓解由于渔业资源日益枯竭带来的水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以用图表示, 见图1。

图1中AR1、MR1分别代表补贴前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 AR2、MR2分别代表补贴后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 (提高收益型补贴增加了每一单位产量上的收益, 故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均向上移动)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规模经济发挥作用,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当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 会产生规模不经济,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开始上升, 故而平均成本曲线AC和边际成本曲线MC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3]。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 (MR=MC) , 可以找到补贴前后的最优海水养殖量。由于提高收益型渔业补贴的实施, 海水最优养殖量从q1增加到了q2。

3.3 降低成本型渔业补贴对最优养殖量的影响

仍然以削减成本为例来考察降低成本型渔业补贴对海水最优养殖量的影响。用bt2代表每单位养殖量所削减的成本, 则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TC= (AC-bt2) q。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π=TR-TC= (α-βq) q- (AC-bt2) q。为实现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函数, 可以得到最佳海水养殖量:

公式 (6) 与公式 (4) 进行比较发现, 降低成本型渔业补贴会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 增加养殖户或养殖企业的海水养殖量, 从而增加水产品的供给量, 缓解由于渔业资源日益枯竭带来的水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以用图表示这一过程, 见图2。

图2中, 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 养殖平均成本曲线AC和边际成本曲线MC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 AC1、MC1分别代表补贴前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 降低成本型补贴降低了每一单位产量上的成本, 故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均向下移动到AC2、MC2, AC2和MC2分别代表补贴后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AR、MR分别代表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 (MR=MC) , 可以找到补贴前后的最优海水养殖量。由于降低成本型渔业补贴的实施, 海水最优养殖量从q1增加到了q2。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 提高收益型补贴和降低成本型补贴在资源既定下的海洋捕捞业中, 会增加渔民的捕捞量, 加剧渔业资源的恶化;而同样的财政补贴政策若实施在海水养殖业上, 则会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刺激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因此, 在渔业补贴制度实施的过程中, 应该向海水养殖业倾斜, 加大对海水养殖的补贴力度;在海洋捕捞业, 应该完善渔业捕捞管理制度, 以缓解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齐继风, 何刚.河北省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及政策实施进展[N/OL].中国经济时报, 2014-09-24 (A11) [2014-09-24].http://jjsb.cet.com.cn/szb_7422_A11.htm.

[2]韩立民.渔业经济前沿问题探索[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呼吸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下一篇:训练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