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法

2024-06-04

物理化学法(精选12篇)

物理化学法 篇1

学生每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新的教材、新的学习任务、新的解题思路,都会在他们面前设下一道道关卡。譬如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升入高中后,学不会,听不懂,对新的教学环境不适应,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偏科。在学习过程中,物理是各学科中学生成绩最容易分化的,很多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究其原因,关键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在此笔者对物理学习方法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对人的活动影响很大,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后,使人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完成任务的整体目标上,可大大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在物理教学中主要应培养学生养成以下习惯:观察现象并弄清事实的习惯,阅读课本的习惯,先理解后记忆的习惯,画图理解题意的习惯,准确清楚地运算表达习惯,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从教学程序上讲,应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中积极思维、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重在扫除听课过程中的知识障碍,了解新课的知识框架和重点难点,为听好课打下基础。课中要集中精力,跟上老师的思路,笔记应简记,记下要点、疑点即可。课后及时复习有助于学生将新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复习时,应先迅速地回忆老师讲课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线索、要点、层次大体写出来,这样可以使学过的知识通过再现得以深化和巩固。

二、倡导学生科学地学习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是人类认识物质运动规律和物质结构的具体成果,是物理学习的直接对象。物理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物理现象的学习在物理学习中处于基础地位。学习物理首先要了解客观物理世界是个什么样子,而这只有通过学习物理现象才能做到。另外,只有了解了大量的物理现象,才能理解理论的事实依据和适用范围,才能借助范例顺利地应用理论解释新的现象。学习物理现象,不仅要全面而仔细地观察现象,而且要在看中想,在想中看,把细致观察与深入思考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使认识水平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阶段。

物理概念的学习在整个物理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学好一个概念,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概念,明确学习该概念的必要性;这个概念的内容是什么,准确完整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这个概念是用来干什么的,明确其实际用途和重要性;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加深对本概念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其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

物理规律是物理知识的骨架,它表现为若干物理概念之间的内容联系,反映的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要学好一个物理规律,首先要明确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准确把握这一规律的内容,深刻理解规律所反映的物理本质,牢固掌握本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再次,一定要弄清本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最后,要明确该规律与有关规律间的区别与联系,可采用对比列表等形式加以区分和理解。

三、指导学生编制思维导图

布鲁纳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了明确地反映出物理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及知识、观察、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物理学习必须建构物理知识结构。所以,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编制物理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

物理知识结构是物理学习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组织形式和相互联系形式。建立了知识结构,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搞清概念、定律、定理、公式等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为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打好基础。构建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是画思维导图。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要弄清概念、规律间的逻辑体系,也就是弄清各个概念和规律在一个整体中是以何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在基本知识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它们怎样决定着知识的整体功能。在完成上述的思维活动后就可开始具体的画图工作。画图的总体思路是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基点,以其间的逻辑关系为纽带进行绘制,只要准确地反映出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来龙去脉就行,不必追求形式上的规范。每一幅思维导图的绘制先要从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开始,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图。每一单元、每一章、每一部分知识学完后,都应进行这一项工作。天长日久,自然就可以将完整的知识体系牢记于心了。

四、规范学生的学习程序

实践表明,设计学习程序,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高效率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定势思维,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比如“五步学习法”为学生设计了“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的学习程序,有利于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又如我指导学生解题时,按审题—画示意图—物理状态分析、过程分析—明确问题—寻找解题策略—选用公式、规律—细致求解—解后反思、小结等程序进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科学地学习物理知识;指导学生编制思维导图;规范学生的学习程序四个方面, 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好物理课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物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导图,学习程序

参考文献

[1]林盛.学法指导要注重科学性原则[J].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6 (8) .

[2]陈燕.关于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N].安徽经济报, 2004.

物理化学法 篇2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分析化学专业各研究方向上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能拓宽其广度和深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成为在分析化学研究的相关学术和技术领域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品行端正,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全面掌握化学学科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掌握分析化学学科的新成就、发展动态、前沿课题和发展趋势。

3、能独立承担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具有独立的和创造性的进行化学学科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及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好地阅读外语书刊和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并具有一定的进行国际间学术交流的能力。

5、身体健康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超分子化学

2、界面化学

3、催化化学

4、理论与计算化学

三、学习年限

博士生脱产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在职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培养年限原则上最长不超过6年。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三年集中进豌科学研究,撰妛博士学位论文,进行答辩。

四、课程达置及学分分配

博士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至少应取得18学分方可申请퍚士学位。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岌学术讲座-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包括研究方向课。

(一)学位必修课

(一)学位必修课

1.公共课

(l)政治理论课2学分

(2)第一外国语3学分

2.专业方向课

(1)超分子化学3学分

(2)物理化学学科前沿讲座3学分指导教师开设

(二)选修课

物理化学进展3学分指导教师开设

除上述选修课外,还可在学院内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中任选1门。跨学科或同等学历考取者,根据本专业知识结构需要,补修两门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务必在第一学年完成,不计学分。

(三)开题报告:2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2学分。

(四)学术讲座:2学分

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学术讲座8次以上并在本学科范围内作学术演讲至少2次,符合规定记2个学分。

五、培养方式

采用导师负责制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以导师为主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博士研究生应以科学研究为主,通过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申请科学研究课题及指导硕士研究生等方面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专业课程学习以自学、讨论、讲座和课题报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六、学习要求和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考核可采取笔试、口试和开卷、闭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主要有课堂考试、课程论文、科研报告、课堂笔试与课程论文结合、课堂笔试与科研报告结合等多种形式,确保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七、科研训练与能力训练

1、博士研究生要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本人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等科研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手段、方法、技能和动态,从而提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学术水平。提倡和鼓励在校博士生申请各种科研基金和研究生创新基金,激励博士研究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2、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学术讲座8次以上,作学术演讲2次以上,获得2学分。

3、在学期间的论文要求,参照现行《陕西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达到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八、中期考核和开题

中期考核在第二学期开始的一个月内进行。主要从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三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考察。合格者通过中期考核;凡有一项不合格者,终止学习。

中期考核通过后,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二学期结束前的一个月内进行。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

1.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其可行性分析;

4.课题的主要创新性;

5.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6.与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

九、学位论文

1、博士生应当在系统掌握本研究方向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查阅有关论文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具体研究课题。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要十分注重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二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最后,将所得的研究成果撰写成学位论文,交导师审阅。论文符合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并经导师同意之后,方可打印成文,送出审查。

2、毕业论文必须做到有创造性的高素质、高学术水平,否则不能予以答辩。所谓研究论文的创造性标准:

(1)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研究工作前人未曾做过。研究或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和突破。

(2)须有本学科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实验方法的提出。

(3)在应用技术研究上有发明、创造或取得发明专利。

初中物理快乐教学法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352-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的革新也如火如荼。针对部分学生的厌学物理的现象,许多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探究。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很多,其中快乐教学法的推行也是行之有效的。

一、上好第一堂课

每次上绪论课,我告诉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站在这里,可不仅仅是一个人在这里,实际上我从头到脚都与物理知识有关。”有的学生小声嘀咕:“又是一个吹牛皮的老师。” 我接着说:“不是说我的知识多么渊博,而是大家和我一样。因而大家学习过程中,瞅瞅、摸摸、捏捏、闻闻就学到物理知识。不信,我们就从‘头'讲起。”于是,我介绍了头发的作用,头的形状近似球形而不是方形的好处,眼睛就是高级透镜,人是怎样发声的,发低音和高音时人的形体变化,耳朵形状的声学好处,鼻孔为什么朝下 ……听得学生异常活跃。从教学伊始就让学生知道,物理学就在身边,随着我们深入地学习物理学,它能让我们知道更多的未解之谜,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世界。

上好第一堂课、做好每堂课的引言。第一堂课与每堂课的开始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好奇心最浓厚的时刻,老师应该充分地利用好这个时段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有必要精心设计教案,采取多种方法刺激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比如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如摩擦生电的实验等;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汗液蒸发等;讲述物理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或者知名物理学家的事迹,如中国的神州五号飞船升空带给中国的影响,物理学家丁肇中的贡献等等。

二、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合理而精确的目标,才能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其不同的目标,既要有对基本概念、规律等知识点的素质培养,又要有思考方法、能力培养,使学生所收获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而更重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同时,教学目标既要有近期目标,还要有中、远期目标。例如电学部分,从电路初步到电流、电压和电阻,除了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的计算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识别电路的方法,这才是真正的物理知识的应用。而识别电路能力的获得,绝不会是一蹴而就,从少元件到多元件,从串联到并联,从正确连接到短路、断路及故障处理等等,需要教师在整个电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复和加深,类似的问题在力学的教学中同样存在,事实上,物理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建立各个学习阶段的分期目标和整体目标。

三、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虽然两人国别不同、时代不同,但都表达了同一个道理: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动力。因此,作为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比教学本身意义更为重大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系统工程,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第一、激发兴趣: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第二、保持兴趣: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注意。首先,掌握教学语言的艺术。语言是物理教学的首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首先,语言要准确简练。准确简练是第一位的,物理学是一门科学严谨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定律、概念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其次,教学语言要简练,少用生活用语中的“啊”、“呀”、“这个”等表达。再次,语言要幽默生动。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个人仪表和举止。第三、巩固兴趣:理论用于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最终要指导实践。课堂固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但生活实践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验证知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是保证学生学习兴趣长久性的有力手段。

四、进行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是形成学生唯一标准等科学世界观,科学思想的最好过程,是言教兼身教。物理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在直观趣味的观察中建立概念,在演示或操作索规律,在思维发展中促进技能的获得。再加上简易实验教学,学生可仿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动手能力和物尽其用的节约的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用纸条提书的实验演示摩擦现象:夹在书中的长纸条竟能吊起厚厚的课本;若将课本换成练习本;若将纸条换成塑料条,重作上述实验,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可以亲手操作,由兴趣—— 满腹疑问,疑雾重重—— 惊叹,而对“摩擦力”这节课,学生很是难忘。有这样的实验效果显然在课本中对应的那组实验之上。

五、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中,使得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构建好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充分体验物理学是多么有用。如学过重力概念,可以想想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重力,对我们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影响?树根就不会往下长;没有重力,流出的眼泪也不会往下滴,眼睛前就会挂一个大大的水球;等等。只要学生能够充分想象讨论,就会在感到世界真奇妙的同时,掌握重力的概念,再不会在以后的解题中标错重力的方向。

六、减轻作业负担

浅谈物理学法指导 篇4

一、指导学习物理应理论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学习中不少同学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其结果是虽然记住了概念和规律, 却并不理解其含义, 也就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 音乐的三个特征, 学生普遍能回答出来, 但对这样的形式出现的题目:一种小虫发出的尖叫声特征是什么?取决于什么?轻声细语特征是什么?取决于什么?小号与大提琴协奏。特征是什么?取决于什么?大多数学生不能回答正确, 其原因是不理解知识的含义, 也就无法应用知识解答问题。

二、指导学习物理知识的记忆方法

有很多物理概念很相似, 容易混淆, 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运用记忆规律进行记忆, 同时教给他们一些具体的记忆方法, 如归类比较法、列表比较异同法、图像比较异同法等。

1. 列表比较

学习了蒸发和沸腾知识后, 引导同学列表比较它们的相互联系和不同之处。如下表:

2. 图像比较

学习了熔化和凝固以后, 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联系。可以用图像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从图像上看出,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改变。从图像上进一步明确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共同点是:熔化时都要吸热, 凝固时都要放热。

三、指导学习物理选择题的解法

1. 定点分析法

例:如图所示, 将弹簧秤水平地向右逐渐移动时, 弹簧秤的示数将: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减小然后增大;D先增大然后减小。

解这类选择题, 学生往往凭主观想象和猜测来寻找答案, 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判断。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解决这类题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三点, 如图a、b、c进行定点分析:在a点时, 由于同名N极相斥, 弹簧缩短, 秤的示数小;在b点时, 由于条形磁铁中间磁性很弱, 挂在弹簧秤的磁体受重力作用, 弹簧伸长, 示数增大;在c点时, 由于异名磁极相吸, 弹簧拉得更长, 故弹簧秤示数更加增大, 所以将弹簧秤水平地向右逐渐移动时, 弹簧秤示数逐渐增大, 应选A答案是正确的。

2. 运用排除法

为了更快、更正确地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 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排除法。

例:下列几种情况中能肯定钢棒原来不具有磁性的是:

A.将钢棒的左端接近磁针的N极, 两者相互吸引:再将钢棒的右端接近磁针的S极, 两者仍相互吸引。

B.将钢棒左端接近磁针的N极。两者相互吸引;再将钢棒的右端接近磁针的N极, 两者仍相互吸引。

C.将钢棒的左端接近磁针的N极, 两者相互吸引, 再将钢棒的右端接近磁针的N极, 两者则相互推斥。

D.将钢棒的左端接近磁针的N极, 两者相互推斥, 再将钢棒的右端接近磁针的S极, 两者仍相互推斥。

我们将钢棒原来肯定具有磁性的答案C、D均有“相互排斥”之话, 先排除, 因为同名磁极才会相互排斥, 剩下答案A、B, 因为答案A钢棒左端接近磁针N极, 右端接近磁针的S极, 两者仍相互吸引, 故不能完全肯定钢棒是否具有磁性, 因而也被排除, 剩下的答案B是正确的。

3. 直观分析图解法

例:分别将毛织物与琥珀摩擦, 丝绸与玻璃棒摩擦, 然后发现毛织物吸引丝绸、琥珀吸引泡沫塑料小球, 玻璃棒也吸引泡沫塑料小球, 则:

A.毛织物带负电、琥珀带正电, 泡沫塑料小球带负电。

B.毛织物带正电、琥珀带负电, 泡沫塑料小球带正电。

C.毛织物带正电、琥珀带负电, 泡沫塑料小球不带电。

这题凭抽象去思考, 较难选正确, 引导学生运用图解法就能帮助学生直观地分析, 此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从已知条件着手, 画好图 (如图) 然后从已知的知识入手;丝绸跟玻璃摩擦, 玻璃棒带正电, 丝绸带等量的负电, 并用电荷符号标注在图旁, 根据毛织物吸引丝绸, 说明毛织物带正电, 从而知道琥珀带负电。因为琥珀和玻璃棒带不同电荷均能吸引泡沫塑料小球, 所以断定泡沫塑料小球不带电, 故答案C正确的。

四、指导学习物理计算题的方法

1. 识别电路有办法——拆脱法

在众多的电学习题计算中, 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地识别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在构图和语言叙述上, 给人以“复杂”和“难”的感觉。要排除形式上的干扰, 破形式、突本质, 就必须认清电路结构, 拆脱电压表。这就叫:“电压表拆一旁。跟着电流走一趟, 通路一条是串联, 分支岔路必并联。”下面笔者就电学计算题中的图例举如下:如图 (1) 所示电路, 由于电路中电表较多, 学生难以判断电路的连接情况, 这是学生分析问题的难点。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识别电路的方法——拆脱法, 先把电路中的电压表拆脱, 再根据电流的流向, 是串联还是并联就一目了然了。如图 (2) 所示。

2. 解题思路基本法——逆向思维法

对于初学物理计算题的同学来说, 不知道思考方法, 其根本原因是解题思路和方法没有掌握。教师应指导学生解题思路方法, 最基本的方法是逆向思维法, 像几何学中的证明题一样, 从未知推测到已知, 再从已知条件开始运用物理公式计算, 从而油的密度就可求出来了。在遇到复杂的计算题, 例如电学综合题等, 就要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列方程 (组) 等方法 (找出等量关系) 去解决复杂的计算题。

物理化学期末试卷 篇5

1.绝热过程是系统变化过程中,与环境之间(没有热)的交换。

2.自由膨胀过程中,气体膨胀所克服的外压力为(0)。

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U=Q+W)。

4.焓的定义式是(H=U+PV),焓是(状态)函数。

5.熵的定义式是(dS=QR/T),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6.A=(U-TS),G=(H-TS)。

7.在、的条件下,自发变化总是朝着吉布斯自由

能减小的方向进行的,直到体系达到平衡。

8.根据热力学基本方程与其对应的麦克斯韦关系式

是。

9.。

10.对于气体摩尔数减小的反应,添加惰性气体,反应()移动。

11.偏摩尔性质Yi的定义式是。

12.相律的表达式(f=k-+2)。

13.接触角是指:(用于表示界面张力)。

14.物理吸附的作用力是

15.请写出由AgNO3溶液和KI溶液制备AgI溶胶的过程中,加入KI过量时的溶胶的胶团

结构。

16.电渗现象表明()

17.计算一级反应半衰期的公式为:。

18.半衰期法直接利用两组数据计算反应级数的公式是。

19.溶液中各种离子的迁移数之和为()。

20.电导率公式G=(),)。

21.)规律。随着电解质

浓度的增加,各种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均()。

22.采用()消除液体接界电势。

23.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的表达式()。

+24.标准氢电极是把镀铂黑的铂片插入氢离子活度aH=()的溶液中,用压力为

()KPa的氢气吹铂片。

25.电极极化是指(),由于极化,原电池的正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负极电

势将比平衡电势;而电解池的阳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阴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

26..物理量T、P、V、U、H、Q、W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有()()()()()。

27.在一定T、p, 当润湿角θ=时,液体对固体表面不能润湿。

28.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过程中,0;0;△0;(填大于、小

于 或等于)。

二、简答题:

1.夏天将室内电冰箱门打开,接通电源并紧闭门窗(设墙壁门窗均不传热),能否将室内

温度降低,为什么?

2.体系做一不可逆循环,熵值等于零,但热温商小于零,此种说法对吗?为什

么?

三、计算题:

1.1mol理想气体在27℃向真空膨胀,压力从1013KPa减小到101.3KPa。求变化过程的G

A。

物理分层教学法初探 篇6

(一)了解差异 ,把学生分层

分类建组实验前,通过平时的课堂提问和单元测试的分析以及期中考试的信息反馈,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分层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義。

(二)确定目标 ,循序渐进

针对实际,分类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中下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好及中上学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整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层”环节,做到“分层”而不散,“整合”而不死,既要自然地融进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又要较好地解决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此外,我从各类学生听课神情、解题准确率中搜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 45分钟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差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四)作业设置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并且在作业的批改上实行几中不同的尝试:一种是在自习课上面批或是课后找到学生面批,这样就使得每个学生得到直接的反馈,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一种是让学生交换批阅,从别人的作业中发现问题,再联想到自己的作业中的问题,加深认识;第三就是通过讲解让学生自己批阅,提高自主意识。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好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巩固练习题目;二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中下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切实减轻了中下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五)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一般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中下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好中上学生实行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同时还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物理小实验器材,培养他们瓶瓶罐罐做实验的技能。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和科学幻想,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奇思妙想》节目,从中受启发,让自己也插上奇思妙想的翅膀。对中下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操作物理实验,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实验的能力;而好中上学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六)过关考查

过关考查是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物理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和深化题是供中下生选做,好中上学生必做的。分类考查后,根据物理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再进行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同时还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七)分层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不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批评。因为初三的学生都已经接近成人,他们的自尊心非常强,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门在家庭中有着不寻常的地位,给予批评的场合一定要适当,不然的话,会适得其反。所以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论学生的回答情况有多么差,总是努力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中游的学生,则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力争上游。对成绩好和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更上一层楼。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月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要求,让他们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物理化学法 篇7

1 坚持够用适用的原则选取教材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综合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同,多数综合院校对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要求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以后进行基础研究做准备。而作为边疆省分的师范专科学校在选择教学内容上要适当降低理论基础的深度,涉及到比较深的理论基础,应该进行删减,增加一些使用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电化学,胶体化学等与现代工业结合紧密的内容[2],同生产实际结合,增加了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同时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负担[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应用越来越普及,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模式,将文字,公式,动画,声音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与定律鲜活起来,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2.1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花时间又花精力。多媒体课件要求逻辑性和章节性比较强,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讲课内容,理清思路,精心制作课件,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内容突出,即生动又有趣[4]。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要制成课件,也并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制作课件。课件主要选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展开的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根据教学需要和课件制作软件的特点,认真细致地分析教材内容,划分成若干知识块,找出知识块之间的联系,并对此重新整合,以利于课件制作,从而使课件内容达到提高课堂气氛的效果。

2.2 综合使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

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调动课堂气氛、提升课堂容量、丰富课堂内容等方面,确实有着明显的作用。但一些老师在使用的时候也陷入了一个误区。老师们常常用课件代替板书,但事实上,板书是无法用课件代替的,因为板书是随着老师的思路逐步进行展示的,往往是该节课内容的精华。

单一的多媒体教学,速度过快,有些教学内容公式繁多且需要推导,这就需要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并用,即给学生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同时也保留了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优点。

3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兴趣

3.1 将课堂内容与与其他专业课联系

我校的物理化学课开在第三学期,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对化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具体的理论知识还不是很了解。如果能够适当将物理化学知识同相关化学课程联系起来。会增加学生的兴趣[5]。比如讲到焓变及计算的内容时,可以和无机化学中几个方程式的焓变结合起来。

3.2 将课堂内容和老师的科研相结合

教学的过程是对知识的传播过程,科研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发现过程。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协调、统一与融合,可以将科学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新思想转化为知识形态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让他与原有的知识体系发生联系。当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理论相互融合时,使得二者之间相互印证。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科研活动的思路整理和动力激发的过程。

3.3 将课堂内容与以后的就业相联系

目前就业问题是学生比较关心的大问题。可以在一些适合的适合时候介绍一下与专业相关的企业需求情况及与物理化学内容的相关性。我们在讲授电化学时,可以介绍一下比亚迪,临沧鑫院锗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职位要求等。

3.4 将课堂内容与著名科学家故事有机结合

比如讲到电解质理论这一章时,可以讲些理论的产生背景。该理论的提出者阿累尼乌斯,作为一名化学学习者这个名字非常熟悉。他对物理化学最杰出的贡献是电解质理论。 在物理化学发展的早期,阿累尼乌斯还在瑞典乌帕萨拉大学的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课题是利用同样电压下通过不同溶液,测其电阻性能。阿累尼乌斯根据实验现象大胆提出电解质模型的假说。他毕业论文答辩时,著名的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是答辩委员会主席。门氏认为阿累尼乌斯的结论是毫无根据。但是全体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阿累尼乌斯具有博士毕业和获得学位的资格。阿顺利毕业了。几年后他的实验结论支持的人越来越多。在一次英国举办的欧洲化学年会上,门捷列夫当众向阿累尼乌斯道歉,认为由于过去认识的局限,没能正确认识阿德理论。 从此两位物理化学泰斗握手言和。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科学家的执著和坚持,不轻言放弃。同时他们严谨科学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这样的故事同学们听了,即了解了理论产生的背景,又对理论的学习产生了好奇感,课堂气氛也轻松愉悦。

4 强化学生学习与老师积极沟通相结合

4.1 课堂陈述

一般来说,物理化学课是一次上两节课,同学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都保持的那么好,当内容讲了之后,最后一节课留出十多分钟,让一以名或几名学生随堂陈述,同学和老师旁听,并指出错误,这样学生的即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达到了增加各个知识点的记忆效果。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不是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7]。

4.2 课堂考核

课堂上找一些难度适宜的题目,随机点名,让学生到黑板上当场计算或回答,从学生的反应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做增加了课堂学生的认真听课,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起到打考勤的目的。

4.3 课后沟通

建立Email和QQ群交流工具平台。学生可以把课堂上的疑问通过Email发给老师,这样老师除了在课堂解答疑问外,多了一个解答问题的渠道;建立学生QQ群,把学习需要的资料与内容放到群空间上,供需要的同学下载或在线学习;此外,同学们把课堂没听懂的内容在线相互交流,甚至可以与任课教师互动交流,从而达到辅导答疑的效果。同时增加了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

5 结 语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寻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为物理化学教师所追求的。以上的经验能给大家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合适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摘要:物理化学是化学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基础课,本文结合我校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对物理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中提出,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我校地处边疆的教育特点,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强化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他们自学的能力;同时教师应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达到应有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方法,兴趣

参考文献

[1]赵小菁,华瑞年,张树彪,等.非化工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化学世界,2009(12):755-757.

[2]石月丹,徐凛然,贾若琨,等.对提高应用化学物理化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9-71.

[3]董文惠,邵晨,蒋玲,等.物理化学绪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0,37(6):165-166.

[4]马传国,王亚珍,陈国华.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探讨[J].高教论坛,2010,5(5):32-33.

[5]叶天旭,张予辉.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0,38(1):231-233.

[6]http://phychem.snnu.edu.cn:8080/english/200708/198.html.

物理化学法 篇8

1 加强教材建设, 编写具有我校人才培养特色的物理化学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人才培养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之一, 同时也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1]。如今, 各种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飞速增长, 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已成为普遍现象, 物理化学也应不断吸收新的理论和技术, 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为了满足新时期教学要求的需要, 笔者教研组编写了物理化学教材。教材在内容上力求体现如下特点[2]: (1) 突出经典, 广泛覆盖。重点编写了物理化学中的经典内容, 舍去难度较大的统计热力学和量子力学内容。 (2) 提纲挈领, 便于学习。每章后面都附有总结、思考题和自测题。总结言简意赅, 简单明了地梳理本章知识要点, 思考题巩固概念性内容, 习题用作本章的全面练习, 自测题检验学习效果。 (3) 强化基础, 力求精准。我们着重讲础理论部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如相平衡一章, 我们重点讲解相图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培养学生看相图、画相图的能力。同时还编写了符合我院教学大纲要求的《物理化学实验》教材。

2 更新课程体系和整合教学内容

我校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体系、五个模块”。其中“一条主线”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两个重点”即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三个体系”即构建互相渗透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个教学体系;“五个模块”即课程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实践教学、综合拓展五个模块。针对课程体系构建总的指导思想, 我们重新修订和完善了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 把学科特点和专业培养特色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物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物理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整合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做好与相关课程内容的相互衔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与其它课程内容重叠的部分让学生课前自学, 课上稍作讨论, 避免重复讲解, 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例如在电化学中, 要求学生自学无机化学中已经讲过能斯特方程等内容, 课上把重点放在介绍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适当介绍电化学系统热力学, 这样既可以节约课时, 又不会造成与后面章节之间失去连贯性。又如相平衡与后续化工原理课程的部分内容联系非常紧密, 因此在讲授完理想和真实互溶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之后, 就及时介绍了精馏原理, 并且简单介绍了精馏塔装置。实践证明前后课程若在教学内容及知识应用等方面进行很好的协调配合, 在教学中恰当的处理好各门课之间的衔接和渗透, 不但会加深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理解, 还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了解和思考, 开阔眼界, 提高知识和水平[3]。

3 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法的改革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整体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课堂的教学方法与自身的知识素养。

3.1 更新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 物理化学课程表现如下特点:概念抽象, 公式多, 理论性强。针对上述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和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建立了物理化学教学网站,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网站还提供教学讨论区, 可以及时进行答疑。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互动教学, 精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采用任务型和小组合作型的教学策略。例如胶体化学一章, 难度相对较小, 我们讲解这一章的做法是:分成5~7个人一组, 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预习书里的内容, 上网查资料, 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 最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解, 老师再稍做补充和总结。这种做法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教学质量, 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我们还采用边讲解边练习、对比、讨论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缜密概括的能力。例如相平衡一章, 学生反映相图比较多不理解、难记, 我们引导学生归纳气液平衡和固液平衡两大类相图, 学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两类相图的相似性, 不难发现相图中三相线, 纯化合物, 不稳定化合物和稳定化合物的特点以及各个相区相态如何判断, 且多数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出读相图的一些要点,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把各节的知识内容串联起来,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另外针对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 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在讲解时穿插物理化学在化工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4,5]。例如在冬季建筑施工时,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常在浇筑的混凝土里加入少量盐类的主要作用和防毒面具的制作、锄地保墒的道理、提纯99.999%的高纯度金属用的区域熔炼原理等等都会用到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 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并不是一些枯燥公式和概念, 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2 改革考核方法

为了落实我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高校的办学定位, 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改革考核方法, 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控制, 以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考核方法改革包括 (1) 积极开展试题库、试卷库建设。试题库和试卷库的建设是教考分离、实现标准化考试的需要, 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高校教学管理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建设课程试题库和试卷库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避免重复劳动, 而且使考试向正规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6]。目前我们已经完成试卷库和试题库的建设, 并且已经投入使用。 (2) 量化考核评价指标, 细化考核标准。不同的考试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因此我们目前的课程考核可谓是全过程考核, 具体操作时, 期末总成绩按以下比例计算: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7∶2∶1, 其中以闭卷的期末考试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重点内容、基本知识点。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单元测验、提问和平时作业四部分, 促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实验成绩包括报告成绩、操作成绩和理论成绩等。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熟练应用所学的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也就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实施以上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提高了教学质量。总之, 改善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除了对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等改革之外, 我们还在积极进行物理化学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充实物理化学教学网站。另外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希望通过对物理化学课程方面教学的思考和探讨, 对教学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郑林平, 胡素敏.加强高校教材管理, 优化高校教材选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5, 23 (S1) :164-165.

[2]关振民主编.物理化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ⅰ-ⅱ.

[3]张开仕.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 2005, 28 (6) :541-544.

[4]黄国英, 孙果宋, 黄科林, 等.物理化学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J].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0, 39 (11) :34-37.

[5]樊晓丹, 黄科林, 杨波, 等.物理化学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J].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8, 37 (11) :23-26.

初中物理教学法浅议 篇9

一、要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 掌握基本规律和方法

在讲授初中物理时, 一定要关注基本概念的讲解。因为基本概念是物理这门课程的基石, 只有对这些基本概念掌握牢固了, 才能真正构筑起物理知识的大厦。初中物理主要包括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内容, 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很多, 比如, 力学中, 要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是牛顿, 测量力的仪器实验室常使用弹簧秤。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么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 理解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两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只有这样, 以概念为线, 串联起相关的知识要点, 才能真正深入扎实地掌握有关概念。

二、要多多讲解中考题, 瞄准考试要点, 做到有的放矢

物理中考题, 就是我们平常教学的风向标, 只有把握住了中考的考向, 才能让学生学得有目标, 学习有成效。从历年的中考题中, 我们能及时搜集有关信息, 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 适应新课程改革。比如, 江苏2012年泰州物理中考, 考点涉及了质量的估测, 超声波与次声波, 声速, 能源的分类,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平衡力的辨别,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安全用电原则, 电路图设计, 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物体的颜色,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扩散现象,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密度的计算,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重力的计算等等。从试题中可以看出,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命题思路, 是命题者所热衷的。例如, 江苏2012年泰州物理中考第7题:下列做法中, 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小明妈妈经常边看电视边用湿抹布清洁电视机

B.正在洗菜的小明发现电水壶中的水开了, 立即去拔电源插头

C.不断开开关, 直接更换不亮的电灯泡

D.发现家用电器或电线着火时, 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 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另外, 和高科技知识的结合也是我们要关注的。例如, 江苏2012年泰州物理中考第19题:“歼-10”是我国自行研发的新型战机, 当发动机以1.2×105 N的推力使其以二倍声速 (声速为340 m/s) 飞行时, 10 s飞行的距离是_____m, 发动机推力的功率是_____W。

从这道考题中可以看出, 我们平时要关注科技, 关注社会, 留心物理规律在新技术、新发明方面的应用。

三、注意把握重难点知识, 化难为易

初中物理中, 比较难学的知识点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等。

在教学过程中, 把这些重难点总结出来, 给学生重点讲解, 就能起到重点突击, 各个击破的效果。比如, 在学习串联、并联电路时, 要讲清在串联时, 电流处处相等I总=I1=I2=.....=In;并联时, 电压处处相等U总=U1=U2=.....=Un。串联时, 用电器短路, 没有电阻接入该部分的电路, 电流表有电流通过, 而电压表示数为0;并联时, 用电器如果断路, 那么没有电流通过电流表 (因为没回路了) , 然而电压表可以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学习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 要讲清, 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外时, 在凸透镜另一侧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物距越小, 像距越大, 实像越大;当把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 在凸透镜同一侧成的则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越大, 像距越大, 虚像越大。实像都是倒立的, 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四、要善于调动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不同于其他学科, 如果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解, 而不关注课堂气氛, 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而如果物理教师能够积极地调动课堂气氛, 则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可以在讲解重力的有关内容时, 联系一下我们的“神舟飞船”, 中国的航天员飞入太空, 就进入一种失重的状态, 而失重就和我们现在讲的重力有关系,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给大家讲讲航天员杨利伟、翟志刚、景海鹏的故事, 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知识的信心和动力。在讲解有关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有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拿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等教具, 让学生看看显微镜里的微小世界, 和望远镜里的奇妙, 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后, 再讲解相关的知识, 物理的课堂肯定不再是沉闷的, 教学目标也能有效地达成。另外, 教师要善于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其中原因。比如, 菜刀为什么要弄成刀刃锋利的, 这可以联系到摩擦力的知识;打鸡蛋时在碗边磕破, 这利用的知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等, 如此讲解, 学生不仅不会再厌烦上物理课, 还能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使学生更熟悉和热爱生活, 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浅谈物理、化学的学科渗透 篇10

1.此“熔”并非彼“溶”

初中物理在研究物态变化时提出:一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解答此类问题时,若把“熔化”写成“溶化”,必然是错的,而初中化学里把一种溶质放在溶剂里变成溶液,这个变化过程叫做“溶化”,同样解答此类问题时,若把“溶化”写成“熔化”,也必然判错,为什么物质同样由固态变成液态却“熔”“溶”不相容呢?其实它们是有明显区别的,物理学中的“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溶剂参与,而化学中所谓的“溶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时有溶剂参与.另一个区别是物质“熔化”需要吸热,而物质“溶化”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如洗衣粉溶化在水中放热,而化肥溶解在水中却又吸热.

2.冰水共同体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初中物理提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这里明显地把冰水平衡状态下的共同体称为混合物,即冰和水混合.而初中化学则认为,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H2O的两种不同状态,应说成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因为混合物必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组成的共同体,这种冲突的产生原因在于两门学科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这个共同体,物理是从物质的状态出发,规定这个共同体为混合物,而化学是从物质的本质出发,强调的是物质的组成,故冰和水的共同体不是混合物.

3.固体能否“蒸发”

在电影或电视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云雾缭绕的“仙境”,这种场面是利用干冰制造出来的,化学对此的解释是:在舞台或摄影棚的适当部位,撒点干冰,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于是形成了人造云雾,其中心词是“干冰蒸发吸热”或者说:“固体蒸发吸热”.物理上反对这种说法,认为“蒸发”这种物态变化是专指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而这里固态变成气态那该叫做干冰“升华”了,其实这种碰撞的火花也是由物理、化学两门学科各自理念而产生的,化学上的解释是正确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当干冰的一部分转变为气体时,吸收周围大量的热,周围温度迅速降低,从而使一部分二氧化碳气体冷却为液体,在反反复复的吸热过程中,大部分气态二氧化碳实际上是由液态二氧化碳“蒸发”而产生的,说干冰“蒸发”似乎隐去了其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的过程,当然,物理上的反对和解释也没有错.

4.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初中化学则认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上若说一切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这是错的,比如铜就是铜原子组成的没有“铜分子”一说.在物理上若说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的这也是错的,这违背了分子动理论.这里产生的误差可以解释为两门学科对“分子”赋予的含义不同,物理中“分子”的含义是一种广义,是指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即化学提出的分子、原子和离子,打个不正确的比方:人说“打击恐怖分子”,没有人说“打击恐怖原子”,同样这里的“分子”也是一种广义,是指组成社会团体的最小个体.

人们如何描述运动世界,文学家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描写,美学家是用形态和色彩来描写,音乐家是用旋律和节奏来描写,而物理学家用的是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来描述.同一个运动世界,在这些学家们的手上、嘴中、笔下,一定是形式各异,百花齐放.同样如此,由于物理和化学的理念不同,对事物描写准确程度的要求不同,因而产生了对某些同一知识点理解上的差异.自然原本就是一个统一体,自然现象并不只表现为物理、化学等专门学科的某种固有特性,其实物理和语文、物理和数学及其他学科之间都有这种差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力求“入乡随俗”,注重本学科的特点,明辨这些差异,避免“张冠李戴”而出错.

高中物理“迭进式”教学法 篇11

一、定义

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采用“概念规律的讲解练习——习题的讲解练习——概念规律的讲解练习——习题的讲解练习”反复渐进,使每经过一次反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解题水平都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我们把这种不断重叠进行的教学方法称为“迭进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特点之一是推进快,反复频率高。在教学中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不寄希望于能“毕其功”于一次讲解练习,而是有计划地安排多次机会,让学生在学与练的反复中不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掌握解题技巧。它具有消除学生对物理科的畏惧心理和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的优点。

二、酝酿

为了探讨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我校曾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1998年,我们在同样是教育质量令人称道的两所学校发现两种反差很大的物理教学法。一种是以广西都安高中为代表的慢进度教学法,我们称之为“稳扎稳打式”教学法。它的特点是细讲细练,一步到位。另一种是以广西全州高中为代表的快进度教学法,我们称之为“闪速旋转式”教学法,它的特点是在反复(旋转)中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解题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结合教学碰到的问题:例如高中物理有的概念十分抽象,其文字表述简短精炼,内涵却十分丰富。有的物理公式(规律)很简单,但要用好它却绝非易事。有的物理过程复杂,作用时短暂,而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空对空”的讲解,学生的想像能力一下很难跟上。于是,我们在近两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这套“迭进式”教学法。

三、运用

高中物理“迭进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可以归纳为总体进度规划上的迭进式、复习中的迭进式、习题辅导中的迭进式、教学目标的迭进式4个方面。

1.总体进度规划上的迭进式。把高中三年的课程在两年内上完第一轮(含选修课,若分文理班则有所侧重),把会考复习当成一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概括的基本运用。进入高三则开始章节复习(也称为第一轮复习);然后是板块复习(第二轮复习);第三是综合测试;第四是重点复习(专题方式进行补缺补漏);第五是目标练习(模拟测试)。在高一,高二的第一轮教学中,就给学生推荐一些专题复习资料,适当给学生解答一些高考题,上一定的专题习题课。在高三复习的时候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又要进行专题讲解或结合习题解答来讲解。

2.复习中的迭进式。在期考复习中,进行章节归纳的同时用期考模拟卷进行综合测试;在会考复习中,进行章节归纳或补缺补漏的同时用会考模拟卷进行综合测试;在高考的第一轮章节复习时,用板块试卷定期进行检测,章节检测为平时练习;在第二轮板块复习时用高考模拟卷定期进行检测,板块卷为平时练习。讲评时既教解题方法又要复习相应的概念和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习题辅导中的迭进式。在辅导学生的同时检查学生。在辅导(含个别辅导)学生的同时检查他们掌握有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程度,检查他们对相应的典型例题和重要推论的熟悉情况,检查他们具有的物理的科学思维方法。对练习资料采用抽查抽改,学生选题教师讲评,或是对学生普遍困惑的题目集中讲解。压力和动力重迭使用,培养学生的解题兴趣。对测试题的讲评,尤其是高考复习测试的讲评,要结合对应的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对讲评过的题目要求把百分之八十的题目理解透,对太难的题目讲评时不理解可记下来课后讨论。注重对讲评效果的反馈,允许学生对讲评过的习题遗忘或不理解。鼓励有余力的同学多做练习,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做好练习,使整体水平迭进上升。

4.教学目标的“迭进式”。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现相结合,长计划短安排相结合,使学生尝到阶段性成功的喜悦,在不断修改目标和不断实现目标中达到更高的目标。

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老师要作出表率。有位老师与学生一道旅游时,就对所见物理现象不断地发问,这是什么原理,那是什么现象,物理的还是化学的。学生受到了感染,也养成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了。

物理化学课程的兴趣教学 篇12

关键词:物理化学课程,兴趣教学,课堂教学,课后作业

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众多理工科专业, 如环境、食品、生物、制药、材料等的专业基础课。物理化学的特点是概念多且抽象, 公式繁多且条件苛刻, 以天津大学编的物理化学第五版为例, 仅热力学第一、二定律两章就有120个公式, 且数学推导较多。因此, 很多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把大量时间花在背诵公式上。然而, 公式的记忆是建立在对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的, 如何理解物理化学里的抽象的概念,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如果一味地背公式, 物理化学就变成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 而且会造成生搬硬套公式的现象, 不仅浪费大量精力, 而且效果不理想。

然而,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和日常生活、生产及科研活动密切联系, 即使是一些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 背后也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化学原理。因此, 物理化学教学完全有条件打破枯燥乏味的传统模式, 把生动有趣的生活、生产、科研中的实例带到课堂上, 使学生感到物理化学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一、课堂教学的改进

1. 教学前的引导

在开始一个概念的教学前, 先引入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会衰老 (熵增原理) , 为什么冰川水都是淡水 (二组分固态不互溶体系相图) , 为什么高原上煮饭要用高压锅 (温度和饱和蒸气压的关系) , 夏天开冰箱门能降温吗 (热力学第二定律) , 什么是锄地保墒 (毛细现象) , 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学过程中的改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在抽象的概念讲述和公式推导中, 恰当地引入合适的比喻, 以便更形象地说明抽象的概念。比如, 熵的概念是热力学中最抽象的一个概念。笔者在讲述熵的统计学意义的时候, 就曾经以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说明问题:“一个人在炒一锅豆子, 豆子有两种颜色, 分别是红色和绿色。当他炒完了, 他就将一锅豆子泼了出去, 可是两种颜色的豆子却自动分开了, 为什么?”答案是:两颗豆。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理解了熵是宏观概念, 是大量微观粒子集合的混乱程度。

每讲授完一个物理化学的概念, 都尽量结合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加以解释, 使学生真正有“学以致用”的感觉, 从而觉得物理化学这门课不只是“纸上谈兵”。比如讲授完卡诺循环后, 就可以结合实际讲解冷冻机的制冷原理;讲完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后, 就可以介绍工业中减压蒸馏的操作。

另外, 在课堂教学中, 还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讲述一些有关的学说 (如热寂说) 或物理学家的逸事, 既能拓宽学生视野, 又能调节课堂气氛。

二、课后作业的改进

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对物理化学课程来说, 尤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物化教材, 尤其是国内的教材, 其习题大多偏于模型化、理想化, 通常是“某理想气体A……”或是“在一个刚性密闭的容器中发生如下过程……”, 等等, 好像这些物理化学过程只会存在于作业题里。当然这种理想化的模型是必需的, 但如果所有的习题都是这种类型的, 则学生往往会有“算这个这有什么意义?”或者“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的疑惑。因此, 应该尝试给学生布置多样化的练习题。

1. 和生活现象结合

比如:“人们常说:不要往伤口上撒盐, 而医院里却常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这是为什么?”又如:“为什么钢针能够浮在水面上?”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只是学生可能从来没深入地想过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通过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最终得出结论, 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感到物理化学不再是一门高高在上的包括深奥晦涩的理论的学科, 而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2. 和生产设计结合

比如, 在讲完热力学第二定律之后, 可以举1881年甘姆埃设计“零度发动机”的例子, 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美国总统, 你会同意军队对此设计进行投资吗?又如, 在讲过状态函数的性质后, 可以结合80年代曾轰动一时的骗局的“水变油”神话, 向学生提问:如果王洪成向你推销他的专利技术, 你会购买吗?这类题目让学生处于决策者的地位, 使学生意识到学好物理化学的重要性, 对学习物理化学更加有兴趣。

3. 和科学实验结合

比如:“结冰的溶液解冻时, 如果不等溶液完全化冻就取用, 是否合理?”又如:“某学生做实验时, 希望在120度的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 他将反应烧杯置于120度的油浴中, 并加盖表面皿防止蒸气逸出, 请问该同学的做法能成功吗?”很多大学生都会在课余时间跟随老师参加科研活动, 而在科研实验过程中, 细节反映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通过提出一些科学实验中常见的和物理化学有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对学生的科研活动是一种促进, 同时让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认识更深刻, 掌握更牢固。

4. 和其他学科结合

比如, 笔者出过这样一道题目:

请估算脂肪和葡萄糖的比燃烧焓, 并解释为什么动物体内更适合以脂肪而非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储存能量, 是结合了生物化学里糖类化学和脂质化学的有关知识。

又如:以下过程中熵减小的是 (%%)

A.“焟炬成灰泪始干”

B.“灰化肥挥发化飞灰”

C.“打翻五味瓶”

D.“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则是结合诗、词、俗语、绕口令等文学形式。虽然题的难度并不大, 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利用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生产、生活、科研的实例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强化, 完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增强物理化学的教学效果, 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自动拧紧论文下一篇:无线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