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高考(共12篇)
对口高考 篇1
在我省全力推进“五严”要求的背景下,高三的复习课时间(上课的时间)缩短了许多:暑期不允许上课,周六、周日学生要在家休息,晚自习只上两个小时。这样一来,第一学期至少少上了70天的课,比如这学期仅数学课就少了110节左右。
综观近几年我省对口单招的数学试题,总体来说是较容易的,试题紧扣考试大纲,重点突出,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在我们这个生源基础较薄弱的学校,近三年某专业数学的均分分别为97、106、107,最高分分别为144、150、138。由此可见,在高三这一年的数学复习中,我们要做到不慌不乱,紧扣住考试大纲,突出高中数学知识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工作,切实提高复习质量。
1. 钻研考纲,吃透实质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师复习的依据。教师要认真吃透其内容,对每部分的知识要复习到何种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考纲对知识点提出了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要求,下面我谈一谈各个层次的具体复习方法。
(1)了解层次的内容绝对不展开讲。
如函数部分中反函数的概念,函数与方程,三角函数部分反三角函数的概念,等等。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教学内容,考纲只提出了解的要求,就不能再作补充要求。又如复数部分,考纲上对复数的概念、表示与运算都只是作出了解的要求,就不必花大力气去讲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杂的复数运算了。还有一章是立体几何,很多内容都已降为了解层次:柱、锥、台、球及简单几何体,三视图与直观图,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平面及其基本性质,空间中线面所成的角,空间中点、线、面间的距离。按照考纲,这些知识点只要知道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在有关问题中能识别和认识就行了,也都不可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2)对于理解的内容,也不从更深入的角度去挖掘。
只要学生对所列知识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对所列知识作正确地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就可以了。各章节中要求理解的内容是最多的,我们要进行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查。在复习中要深入贯彻理解的内容,狠抓基础知识,强调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注重基本方法的训练和熟悉。
(3)掌握层次属于最高层次,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细看下来,一共有7个知识点:基本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直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我们要深入理解掌握层次的要求,做到重视但不惧怕,在平时的授课中教会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循序渐进地使用这些知识。
2. 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相对于前几年,新形势下课时紧、任务重的矛盾尤其突出。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学生学有所得,理解所学内容。怎么办?只有紧紧扣住考纲,突出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内容,将难点分散开来,使学生自主领会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1)代数部分。
本部分内容覆盖面广,又可分为集合、不等式、函数、平面向量、数列、复数这六章内容。集合的重点是它的交、并、补运算,充要条件的几种等价表述方法,这一章都是基本概念与运算。
不等式章有两个内容需要掌握,一个是基本不等式,另一个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基本不等式掌握一正二定三相等条件的确定与实际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要与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弄清,这也是函数章的掌握层次的内容。
函数章内容丰富,以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研究为主,重中之重是二次函数,另外对数的运算与性质,函数的性质与应用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本章复习在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主线,突出二次函数的重要地位。
平面向量的重点是向量积,向量积性质与坐标表示,向量积转化后与平面解析几何的联系,数列的重点是等差与等比数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三角部分。
这部分特点是公式多,公式的变化复杂,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对公式的记忆与运用,突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公式的中心地位,会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3)平面解析几何部分。
以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为重点辐射,判断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与性质,注意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它的联系。
(4)立体几何部分。
重点是线面平行的判定、性质,线面垂直的判定、性质。
(5)概率统计部分。
排列组合,古典概型,乘法公式、加法公式与应用,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是重点。
3. 循环反复,温故知新
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学生对最近刚刚复习的内容记忆和运用得还可以,但对于一两个月前复习的章节内容遗忘得较快。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及时循环反复地复习,让他们不断地强化印象,提高复习效果。不仅要利用周六、周日复习本周所学知识,而且要不断地温习已复习的前面章节的内容,并布置适量作业让他们巩固与提高。
每月结束时,学校组织对当月所学知识进行考查,教师命题时不仅要有当月所学内容,而且要有前面所学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再次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又能使学生强化对这些重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周周做,月月考,温故而知新。
4. 加强交流,增进合作
(1)高三数学备课组老师要经常交流,统一教学进度,共同研究每周的复习重点,研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交流获得的经验,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让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不拘泥于时间、次数,有时甚至可做到一周数次。
(2)加强科任老师与班主任的交流,把握好每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其它各门学科的学习情况,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平衡。我所教的09届石颖同学,除数学外各门学科都较好,英语尤其突出,但第一、二次月考数学只有五六十分。获知此情况后,我对他先进行了学好数学信心的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辅导,最后他高考数学考了91分,喜被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录取。
(3)增进与兄弟学校的合作,获得最新信息。这里面包含有数学考试的最新动态,考纲的调整与增删,增加的新颖题型,还有别的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等方面的信息。
对口高考 篇2
优势介绍
与普通高考相比,对口高考具有考试难度小,门槛低、参加考试人数少,升学录取率高、费用低、定专业早、就业前景广阔等优点。具体说来:
浅谈对口高考生物有效复习策略 篇3
【关键词】复习策略;复习效率
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在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双休日举行。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基础不扎实,因此对口高考生物的复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复习中要求在全面中讲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
一、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夯实基础
历年的对口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因此复习中要以本为本,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根本,把教材中各章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扎扎实实掌握好,就能解决对口高考试题中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变化。而《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纲》明确了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因此复习中要以纲为纲,明确复习要点,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
二、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地位
学生主体的发挥,很大程度体现在他们能否充当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在教学活动中可采用如下举措比较有效。首先,给学生腾出自学课本的时间,坚持每节结束后给学生布置复习思考题为其导学,用思考题激发学生边学边思考;讲复习课时再提醒学生注意书本的重点和看来平淡而易被忽略、其实内涵深厚的段落文字,进行精读。其次,给学生开辟课堂活动的空间,尤其是每当复习到知识难点及思考坡度大的典型问题时,便设计若干个阶梯式的思考题指引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展开讨论,力求学生自己钻懂。再者,给学生创造复查、整理、运用知识的机会,在基础复习的阶段,就穿插综前联后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刍”,克服学前忘后的缺陷,其考查难度也逐渐提高。
三、讲究复习策略
1.利用好课本
课本是学生复习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选一切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因此,不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本,运用课本,而且在高三总复习阶段,仍然要继续引导学生读好课本,用好课本,要引导学生主要用两种方法读好课本。其一是:粗读、细读、精读、深读;其二是:通读、精读、反复读,带着问题读。两种读书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然后对于主干知识强调纵向引申和横向扩展,所谓的“纵向引申”是指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达到“领会”和“应用”的层次水平,所谓的“横向扩展”是关注知识点之间的相互渗透。
2.处理好讲与导
在课堂上要处理好讲与导之间的关系,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复习过程之中,避免教师“独霸”讲台和学生“自由”发展的现象,在复习中应该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归纳、辨析、点拔为主导,通过讲、练、考、评等方式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
3.处理好知识强化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复习可使知识得到强化,熟练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开发智力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应以发展人的品质和智力为目标,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如植物一次性施肥过多引起“烧苗”问题的分析,生长素两重性的应用,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形成的原理等等。
四、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率
由于时间等问题,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满堂灌、满堂压,欲“以量取胜”的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辛苦,许多学生听不懂或当时糊里糊涂的算听懂了,但并没有听懂其本质、其精髓其精彩之处,讲得天花乱坠不如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课堂上讲述要精要、精到。精要是要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讲清知识体系,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让知识之树在学生心中扎根,否则不仅增加学生负担,而且会影响复习进度和课堂容量。因此要求教师钻研大纲,熟悉教材,把握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把精力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精到,就是要讲授到位,横向到边,倾向到底,前联后展。
练习是高考复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目,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巩固基础知识,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逢题必做,拣到篮子就是菜,势必会沉溺于题海,这样虽做了大量的题目,但多数可能是生吞活剥,连滚带爬勉强做过去,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仍然有可能做不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跳出“题海”,挑选一些比较好的试题,尽量不用成题、原题,要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变动,要有创意,内容要尽量涵盖所有的知识点,然后亲自逐题演练,这样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知识的把握精度。且帮助学生走出题海,通过演练,力争让学生“答一类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举一反三”。其实高考并不难,高考试题中难题不会超过20%,切不可讲得比练的难、练得比考的难、教辅比课本难。
而且还要要求学生每做完一道题后,都要认真想一想,思考一下这些练习题跟课本上的哪些知识有关,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查找根据。有时可以针对一套测试题或模拟题,有时可以选用一套已考过的高考题,一道一道地分析这些题与课本的关系,特别是每一道题涉及的知识点,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在课本上找准找对,训练学生练题时遇到问题从课本上查找依据的能力,又强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他能力。
我们坚信,不管高考怎样考,只要我们重视教材、考纲,打好基础,抓好主干,抓住重点,方法得当,坚定信心,努力拼搏,高考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对口高考高三数学复习策略 篇4
一、吃透大纲, 夯实基础
职校类的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成绩差, 反应慢, 思维能力较弱, 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不够全面, 基本运算不扎实.针对这些问题, 在高三复习中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吃透考试大纲,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教材中哪些知识点只需了解, 哪些知识点需要理解掌握, 哪些知识点需要灵活运用.深入研究大纲, 就能做到备课有针对性, 授课有实效性.数学中的定义、法则、定律、公式、性质、公理、定理等都是数学命题, 数学命题是数学知识的主体, 它与概念、推理、证明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只有系统地掌握数学命题, 才能不断提高数学基本能力, 顺利解答有关数学问题.在一轮复习中, 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理解双基, 牢记双基, 要多花时间和精力, 采取讲、练、记、查、补等各种手段, 力求让学生熟记知识网络中的每一个概念、定理、性质、公式.只有做到这些, 才能为后一阶段知识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注重解题过程的心理分析, 探索解题规律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将进入第二轮复习, 而第二轮复习重在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在这一轮复习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 数学解题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效率, 它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个体差异的显著标志.数学解题过程大致包括审题、解题计划的制订、解题结构的优化、解答的表达等环节.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可以按照这些环节进行.
1. 学会审题.
解一道题首先要审题, 审题的基本要求主要弄清题目的两个组成部分:条件和结论.对一些简单的基本题, 只要认真审题, 弄清题意, 一般说来解题并不困难.然而对于某些要求综合或灵活运用知识解答的题目, 对审题的要求就比较高.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条件比较复杂, 甚至隐蔽而不明显.在审题时, 对已知条件既不能遗漏, 又不能随意外加.对于结论, 经过审题要转换表达成其他各种等价形式.可见,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分析隐蔽条件的能力, 化简、转化已知和未知的能力.
例如:已知方程 (sin B-sin C) x2+ (sin C-sin A) x+ (sin A-sin B) =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A、B、C为△ABC的三个内角, 求证:三角形的三边成等差数列.
在审题时挖掘隐含条件, 发现方程的左边各项系数之和为零, 表明x1=1是这个方程的根.根据已知条件, 另一个根x2也必为1, 于是, 由韦达定理, 得.再由正弦定理, 可得a+c=2b, 即a、b、c成等差数列.
由此可见, 在审题时, 把条件和结论分析透彻是找到解法的前提.要提高审题能力, 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对作业中由于审题失误而造成错误的典型事例, 应及时进行分析讲解, 以便让学生吸取教训.
2. 解题计划的制订.
数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解题思路的源泉, 离开了它们, 解题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因此, 审题之后首先要回顾题目中涉及哪些主要概念, 这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与哪些定理、公式、法则有关, 可否直接应用, 题目所涉及的基本技能、方法是什么……这样回顾之后, 若仍不能解决问题, 则不妨思考是否有类似的原理、方法, 或者是否有类似的结论或命题.还可以进行大胆猜想, 由一般想到特殊, 或由特殊想到一般.经过这样一番深入思考后, 解题思路将会逐步清晰, 解题计划便随之形成.
3. 解题结构的优化.
解题结构的优化, 取决于对已知条件的整体、综合运用的程度, 取决于对题意的整体把握程度, 当然也取决于对求解 (证) 结论的理解和分析的程度.不少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对条件的利用往往是片面的、孤立的和局部的, 使解题过程冗繁多错.因此, 在解题教学中, 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从而探索出更简捷的解法, 达到更好的解题效果.
例如:求 (x-1) - (x-1) 2+ (x-1) 3- (x-1) 4+ (x-1) 5的展开式中x2的系数.
解本题可分别展开各个 (x-1) n (n=2, 3, 4, 5) , 通过合并同类项, 求得x2的系数, 这显然比较冗繁.对已知和式作整体观察, 发现它恰是以 (x-1) 首项, 以- (x-1)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前5项的和, 利用求和公式可以化零为整, 从而达到解题结构的优化.
上述展开式中x2项的系数, 即中产生, 即 (x-1) 6中x3的系数.
所以T4C63 (-1) 3=-20为所求.
4. 解答的表达.
在考试中怎样把数学的解答严谨地叙述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着较高的能力要求.总的说来, 叙述要正确、合理、严密、简捷和清楚.把运算、推理、作图与所得的结果无误地加以叙述, 是解题的一项基本要求.叙述要合理, 对列式、计算、推理、作图都要有充分的理由, 遵循思维的规律, 做到言必有据, 理由充足, 合乎逻辑性.严密就是要周密地考虑问题中的全部内容, 不能遗漏, 也不能重复.任何数学题的解答都有一定的规格要求, 无论哪种格式, 叙述都应层次分明, 条理清楚, 表述规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书写时力求字迹清楚, 作图正确, 疏密适度, 行款得体.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非一蹴而就.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出示范, 使学生学有榜样, 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表达能力.
5. 回归大纲, 培养学生自信心.
经过第一轮、第二轮的复习后, 在第三轮复习时, 教师应带领学生重新回归大纲, 再重新研究一遍教学大纲中的考试分值分布, 回归基本知识点, 不要钻研有难度的题目.考试大纲中明确表明简单题、一般题和较难题.各等级所占分值比例约为45%、40%、15%.此外, 强调学生要合理地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学生如果把高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焦虑, 影响考试发挥.学生如果把高考目标定得太低也会影响潜能的发挥.此外, 还要鼓励学生多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 不少学生喜欢把心事憋在心里, 越想越别扭, 越想越没有信心.教师应该多鼓励他们与同学、老师、家长多交流, 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这样就会释放心理压力, 老师、同学、家长再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 就有助于改变其信心不足的状态.
高三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而在这一年中作为学生领路人的老师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上仅是我对口单招高三复习的一些拙见, 还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摘要:对口高考近几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对口高考高三数学总复习的具体策略:吃透大纲, 夯实基础;注重解题过程的心理分析, 探索解题规律;回归大纲, 培养学生自信心·
关键词:对口高考,数学复习策略,解题过程
参考文献
[1]周春荔.数学解题中的构造思想与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2]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
[3]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2.
[4]李一麟.整体思维与数学解题.数学通报, 1992, 5.
安徽对口高考辅导班 篇5
一、招生对象
1、应历届中专毕业生。
2、普通高考未达专科线、本科线的高中毕业生。
二、学习科目:
1、计算机类:语、数、外(各150分),专综300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总分750分;
2、财经类:语、数、外(各150分),专综300分(基础会计、统计原理、财政与税务基础),总分750分
三、考试时间:
次年6月7日~8日
四、2008年建档线:
计算机应用类223分;财经类292分;专业资格线:财经类92分;计算机应用类:83分;
五、录取方式
凭高中毕业证书及普通高考分数条直接来我校或在各地招生报名点报名。
六、收费标准
学费全年6000元,书本费全年500元(多退少补),住宿费每学期300元。
七、报名时间:
2010年6月28日~8月30日。
◆特别提示◆
1、普通高考是国家组织的选拔考试,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对口高考由于其政策的特殊性,卷面难度明显下调。这样,对于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改为参加对口高考,是最好的选择,而且一定能圆你一个大学梦!普通高考未达线考生参加对口高考,考专科应很有把握;本科高考未达线的同学,参加对口高考达本科线也同样很有把握。
普通高考未达线或想读本科未达本科线的广大考生,参加2010年对口高考应该是你们的最好的选择!
校址:合肥经济开发区佛掌路6号
联系人:吴老师
咨询QQ:572505715
对口高考 篇6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
阅读心理机制表明,阅读是一种对信息源认知过程,然后进行记忆、激活、信息提取、加工组合的心理思维、创造性活动;而人的心理素质,如情绪、感情、信心、专心、耐心等因素,直接影响到阅读心理活动和认知构建的有效性。如果阅读时读者信心十足,心情平和,主动、积极地与作者沟通,能动地、创造性地去理解文章意义,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读者水平,阅读效率就高;相反,阅读效率就低。可见,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心理活动的能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创造性,从而影响着阅读效率。所以,加强学生阅读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保持自信、积极、乐观、专致的心态,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心理前提和必要条件。
二、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1.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对口高考英语的词汇量正在逐年上涨,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积累足够的词汇量,而且要学会利用构词法丰富自身的词汇量。词汇量的习得、扩展可通过教材学习,也须通过课外阅读的积累,掌握一定的构词法。例如,常见的构词法有:表反义的前缀词dis-、im-、un-、in-等,如disappear、disagree、impossible、invisible、inexpensive、unable等;加后缀转化为形容词-able、-sive、-less、-ful等,如reasonable、unknowable、effective等;词加ly或y转化为形容词,如month-monthly、year-yearly、salt-salty等;“non-”表示“没有”、“否定”之意,如non-stop、non-sleep、non-recyclable等;“over-”表示“超过、超额、超量”之意,如overwork、oversleep等。
2.培养学生剖析结构,解读难句
地道的英语文章,蕴藏着丰富的语法知识和纷繁的句型。难句的出现,大大地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所谓难句,就在于其句子结构复杂、修饰语叠缀、信息容量大,有时一个句子占几行甚至一个自然段。其实,这类句子并不可怕,只要善于理清其基本结构和各语段之间的关系,在分层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全句语义,难句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扩大阅读,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近几年,高考题目中出现绝大多数的阅读材料,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人文、生活、人生观、科普、习俗、历史、人物等内容。学生除了看懂文章外,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也极为重要,它是阅读理解的催化剂。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话语不能脱离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除了教材课文阅读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外阅读英文读物。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要注意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包含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涉及人文、历史、生活、人生观、习俗、科普等,趋向现代化、生活化、知识化,突出实用性与时代性、趣味性。另外,应尽量选用原汁原味的英文读物,而且这些读物应具有一定的生词量。
四、阅读速度的培养
阅读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如果阅读速度太慢,结果只是事倍功半。但是,在训练初期,无需过分强调正确率,重在速度;通过训练,逐渐过渡到保持速度的同时,提高阅读质量。
五、掌握阅读策略,明确解题思路
1.遵循阅读规律,学会预测
根据图式理论,整体阅读的心理机制是读者首先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预测文章的写作线索、篇章结构、内容,然后在阅读中进行验证的整个过程。文章标题是文章的“纲”,统领文章的内容;主题句是文章的“神”,往往位于文章的第一段或首句。在阅读文章时,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题目或第一段的开头词语,预测文章内容、写作线索、作者的意图和倾向。这样可以使学生头脑中的关于这篇文章的词汇、内容的图式知识的“网”得到“激活”,促进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把握文脉,读法多变,获取信息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更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例如,叙述体文章多以人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文章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段落大多有主题句。把握文脉,就是根据文体的特点,理顺作者的行文线索,抓住线索所串联的主要事实,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文章的主题和细节都在一幅完整清晰的认知图中得以呈现,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也就一览无遗了。
3.学会“去伪存真”的技巧,选准正确选项
阅读理解能力可分为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理解能力的一个标志为排除干扰选项,选准正确选项。干扰项的干扰性大小,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难度。近年来,对口高考英语阅读的干扰性较强,考生在能理解语篇的情况下,但答不对题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全面认识答案与干扰项之间的关系。所以,明确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的关系,学会“去伪存真”的解题技巧,也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方面。通常情况下,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应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关系:第一,干扰项与文章内容相矛盾,正确项与干扰项之间为正与误的关系。第二,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但在文章中没有相关的支持信息,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为实与虚的关系。第三,干扰项不仅与文章内容相符,而且在文中可以找到相关的信息支持点,其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可见,阅读理解题的干扰项可分为三种类型:与文中内容相矛盾称之为“误”;在文中没有信息支持点称之为“虚”;不能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称之为“偏”。通常情况下,“误”类干扰项错误较为明显,也较易辨别;而“偏”类的干扰项具有较大的干扰性,较难鉴别。为能迅速准确地排除干扰项,选准答案,考生答题时应按照“误否?虚否?偏否?”的三级思考程序来分析鉴别每一个选项,即先看与文中内容是否相矛盾,再看在文中有没有信息支持点,最后看能不能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经过一级思考即可定论的干扰项,勿须再过多考虑;经过三级思考仍不能排除的选项,往往是正确答案。
总之,阅读理解是心理机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阅读速度、阅读技巧、解题思路的交织、互动的心理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是在实践中“实践——检验——积累——提高——再实践——再检验——再积累——再提高”的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认知实践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坚持这一认知、实践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对口高考 篇7
一、新“八股文”的特点
1. 选材万能性。
不论是什么题目, 都列举近几年来被大量重复引用的材料, 总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事例, 如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 引用的也是已经被用得烂熟的名言警句。
2. 结构模式性。
用三段文字罗列三五个文化名人事例作为文章主题, 其中穿插引用名言警句以示对所引人物及事例的论述和分析, 再加上一段开头和一段结尾, 就构成了典型的“穿靴戴帽三段论”模式。有时在开头写一个“引子”或作一个“题记”, 结尾再起一段总结概括, 收束全文, 与开首的“题记”形成呼应, 全文结构看上去起承转合呼应衔接,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但实际上是考场新“八股文”的结构模式。
3. 思想浅表性。
作文引用的事例都来自历史课本, 都是远离现世生活的陈旧材料, 剪裁的都是历史上的前人旧事, 粘贴的只是文史名人的只言片语, 拼凑的仅是他们事迹的一鳞半爪, 乍一看很有气魄, 颇显豪迈, 给人以“从远古走来, 向未来奔去”的雄壮激越和文化大气, 但细细琢磨, 不难看出这类作文仿写套改的生硬和幼稚, 思想内容的肤浅和僵化, 立意近浅, 缺乏灵气。
4. 语言华丽性。
这些作文堆砌华丽词语, 编织工整句式, 串联古诗文名句, 排列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文化名人, 唯独缺少实质性内容。
二、原生态作文的特点
1. 选材随意性。对作文所选事例不加甄别, 只是在叙述之后强行往话题上扣一句。
2. 结构流水性。原生态作文大多数为叙事性散文, 整个行文只是一个流水账。
3. 思想苍白性。一篇八百字作文基本没有什么自己明确的思想, 就是客观实录的叙事。
4. 语言乏味性。通篇作文不见一处修辞, 没有一个成语, 全是原生态大白话, 尤其是对话部分, 没有丝毫文学性。
三、根源探究
1. 新“八股文”根源探究。
一些教师教学紧盯升学考试, 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写所谓的高考作文, 一切为了升学, 只注重眼前效应, 不注重长期效果, 忽视学生真正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迎合高考阅卷老师的心理, 进行“虚假化”作文, 着重进行“伪个性化”训练, 网络语言、另类观点泛滥, 表面上是“个性张扬, 抒写自我”, 实际上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主体迷失;堆砌华丽词语, 编织工整句式, 串联古诗文名句, 排列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文化名人, 唯独缺少实质性内容;一味着眼于“等级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之“有文采”一项, 过分强调“词语生动, 句式灵活”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作文讲评则是只注重死扣高考评分细则的给分点, 把整体作文肢解, 让学生很难感受“全文”的效果。
2. 原生态作文产生根源。
教师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适应的, 有些学生或许是因为自身素质的原因, 从中专一年级开始由于原来写作基础较差, 就被定格在不及格的档次, 几次尝试之后便放弃写作的努力, 每次作文都是应付差事, 因此三年下来常规作文套路没有学过, 高考套路又没有学会, 只能展示自己的原生态作文, 用自己从生活中学来的语言文字凑足800字。
四、解决方案
要想让学生考场上能够完成一篇贴有个性标签的规范作文, 语文老师就必须构建一种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作文教学体系。其实这不用老师自创, 近30年的中国作文教学改革应该说颇有一番成就, 涌现了许多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 如:重视“模仿”的作文教学流派, 以“文题中心”为理论依据, 构建了“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为基本思路的作文教学系列。代表人物有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杨初春等。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 认为决定文章成败的并不是文体和文章模式的模仿, 而是学生的写作智能, 也就是作文所需要的观察、思维等心理习惯和能力。代表人物有常青、高原等, 他们分别探索出“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和“观察—分析—表达”三级作文教学体系。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 有几种代表模式:如以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老师和上海于漪老师为代表的“文体为纬, 过程为经”训练模式。重视“兴趣”的作文教学流派, 许多优秀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作文教学改革进行思考, 于是出现了一批以“乐写、会写”为宗旨的作文教学模式。
这些流派大都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时至今日, 当年的作文教学流派或影响有限, 或风光不再, 其中的原因复杂。问题是, 过往的作文教学流派已成历史背影, 如今的作文教学系列化研究却再没有了当年的气象, 听不见号角, 缺乏有力度的引领, 作文系列化研究似乎进入一个“失语期”, 作文教学陷入更深的“集体迷茫”, 现在只剩下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新“八股文”流派, 而且书店各种高考满分作文类书籍非常畅销。
现在新课改教材 (人教版) 采用钱梦龙主张的以“文题中心”为理论依据, 构建了以“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为基本思路的作文教学系列。我认为这是最为经典教法流派, 大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创造, 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系列模式。
我认为构建一种作文教学系列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理性定位作文教学目标。确定价值取向: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精神塑造和生存发展;明确水平达到度:“作文要求”教师不能一相情愿地空想, 而必须建立客观恰当的作文评价标准;注意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写作状态、写作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实现不同学生有差别的共同提高, 是学生群体的正常发展状态。
在继承基础上寻求发展。近30年作文教学流派研究作文教学系列的思路及其形成的教学体系是今天研究并重构作文教学系列的宝贵财富。研究并综合吸收这些成果, 是我们今天重构作文教学系列的一项重要任务。
各种写作要素综合循环布局, 是构建作文教学系列的必由之路。现行教材的作文教学考虑较多的是内容系列、过程系列和方法系列, 弱化能力系列、知识系列和素养系列, 这种现象在新课改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对口高考 篇8
一、教师精梳细理, 注重复习的全面性
第一轮复习属于全面复习的时间, 教师要根据大纲的要求, 对照大纲中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运用适当的方法, 逐章逐节地将各方面的知识点全面、完整、细致地传授给学生。
1. 概念、原理。
对于概念、原理等一些抽象化的知识, 可以通过实例、实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进行分类、比较, 找出共性和个性, 化抽象为具体, 做到真正掌握一些概念和原理。比如销售折扣, 有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两种, 许多同学容易混淆。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通俗例子来说明, 比如:四个同学去买衣服, 买一件要120元, 如果四个人都买, 商家同意100元一件成交, 每件便宜20元, 这就是由于一次购入数量较多, 商家在价格上给予的一种减让, 这就是商业折扣;而现金折扣是指在赊销情况下, 因为尽早付款而给予的一种价格减让。通过实例、比较, 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折扣都是价格减让和优惠, 但却是因不同原因而发生的, 所以两者是有区别的。
2. 计算公式。
财务会计课当中有许多计算的知识点, 比如:材料采购过程中采购费用的分摊、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时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摊、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利润的计算等等, 许多公式, 难记而且容易混淆。要记住公式、方法, 不能死记硬背, 首先要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熟记, 这样不会混淆, 在解题时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 注重的应该是理解。可以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例题和解释说明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材料采购费用的分摊, 可以向学生解释, 就是要把采购费用分给同时购买的几种材料, 这样首先就必须算出1个单位的材料应负担的数额, 即分配率, 然后根据各种材料的总单位数与分配率相乘, 就得到每种材料应负担的金额。
3. 账务处理。
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编制会计分录, 是财务会计这门学科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在专业综合理论试卷中占分比重也是最大的部分。所以能否很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论成绩。在复习中有同学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掌握会计分录, 这种方法掌握的会计分录不牢固、不长久, 也不利于在解题中灵活地应对题目的变化, 过于死板。其实, 万变不离其宗, 任何一笔会计分录, 都是以“借贷复式记账法”为理论依据编制出来的。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以此为切入点, 讲明在借贷复式记账法之下, 它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 都会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发生增减变化, 再结合基础会计中所讲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等式, 在一项经济业务发生以后, 根据业务内容去判断什么发生了变化,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然后根据账户的性质去确定借贷的方向。比如企业发生了坏账这笔业务, 经常有同学做错、做反, 要正确、长久地记住这个分录, 首先必须让学生理解坏账处理的备抵法, 理解“坏账准备”这个账户, 然后再进行解释引导。发生了坏账, 就要使用已经提取的准备金, 而使用坏账准备金会使它减少, 根据“坏账准备”账户的性质, 减少时应该记在借方, 所以应该借记“坏账准备”, 根据“有借必有贷”的记账规则, 贷方是什么呢?用提取出来的坏账准备金去冲抵了收不回的应收账款, 那应收账款就应该减少, 而它的减少应该在贷方, 经过分析, 这笔分录就写出来了。经常使用这种思维方式, 使学生由不习惯到习惯, 再由习惯到自然, 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会计分录为什么是这样的, 也就容易记住。
二、教师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 形成知识框架
对于财务会计, 许多学生感觉并不难, 但就是学不好, 感到琐碎、零乱, 不得要领, 其原因就是没有使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络、框架。在第二轮复习中, 要引导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 分析比较, 分析知识的特点和联系, 将主干知识进行延伸, 通过点、线、面连成系统网络, 然后作出适合自己理解的知识结构图, 形成知识的框架。以纲要化的形式去复习, 即每一章有哪些小节, 每小节有哪些知识点, 哪些是重点、难点, 哪些是常考点、必考点, 学生要了解每一章知识的框架。知识的框架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 由学生在“任务驱动”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形成。教师从实际出发, 围绕重点, 精心设计出各种问题, 引导学生以问题为载体, 以问题为中心, 按照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的模式来形成最终的知识框架。
以“货币资金”这一章为例, 可设计这些问题: (1) 货币资金包括哪些内容? (2) 什么叫库存现金?如何进行管理?如何进行核算? (3) 什么叫银行存款?发生账实不符怎么处理?怎么调节? (4) 什么叫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哪些内容?怎么进行核算?这样几个问题基本囊括了本章的全部内容, 也就是知识框架, 学生掌握了这几个问题, 也就基本掌握了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
框架形成之后, 要求学生根据第一轮复习的基础, 详细地整理出每一章节的概念、原理、计算公式和相关的账务处理。这一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只需要检查、补充, 并作适当讲解。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专项练习、章节综合练习等, 强化学生对各知识点、重点、难点的掌握, 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解题能力, 教师通过练习也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就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大纲中的常考点、必考点进行讲解剖析。这样既避免了单纯由教师讲、学生记的方法, 也避免了知识似乎灌输下去了, 可效果却不理想的情况。
三、学生练习为主, 强化所学知识点
财务会计这门学科, 在复习中许多同学会出现“老师一讲就懂, 一做就错”的现象, 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多练, 通过多做习题来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 对账务处理、会计分录知识的掌握, 这也是第三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1. 错题重解。
前两轮的复习中, 会做大量的题目, 笔者会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 把每次做错的题目摘录下来, 以备后期复习之用。在第三轮的复习中, 要求学生把错题集上的题目重新练习, 一来可以检查前两轮复习的情况, 是否已解决了以前存在的问题;二来可以检查与以前相比是否有进步, 解题是否比以前更加规范、更加熟练。
2. 选做真题。
练习是高考复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目, 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巩固基础知识, 无疑是必要的, 但如果逢题必做, 势必会沉溺于题海, 这样既起不到效果, 又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为此, 笔者认真筛选习题, 在“巧”字上下工夫, 多中求少, 少中求优。所选习题既要重视知识的深度和知识体系, 又要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既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 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 符合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
参考文献
[1]田志山.如何做好对口高考复习效益的最大化.职教论坛, 2003 (10) .
[2]王智.对口高考《电工基础》复习方法初探.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7 (35) .
[3]刘铁艳.3+x高考模式下基础会计复习课教学体会.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4) .
对口高考 篇9
计划导引, 复习有步骤。我认为在高三紧张的总复习阶段, 不仅需要跟着老师复习, 还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该计划应是脚踏实地、步骤分明且全面包罗的。同时在计划中要将各个知识点的复习联系在一起, 这有助于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制定计划时应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复习方法。对于理科, 主要是通过多做习题, 多和老师沟通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增加解题方法。
重基础抓专项练综合, 复习有序。深入了解学情, 本届电子电工学生的现状是:基础差、底子薄、理解力接受力不强, 学习习惯不好。针对这种情况, 高三复习分三轮进行, 我首先定下了“抓基础、重规范、低起点、小台阶、稳步向前的复习策略。”让学生在比较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抓住几本比较适合的复习资料, 对学生的弱处进行补课, 进一步提高成绩。然后从专项训练入手, 突出重点提高难度。最后复习时, 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做一些综合性题目的训练, 提高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尝试从不同的思路人手, 找到简单并富有代表性的解题方法, 并且不断地总结、提高学生的能力。复习要做到全面, 不论是计算这样的大题, 还是填空选择这样的小题, 都要加强训练, 力争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认真备教, 复习有向。悉心钻研教材和考试大纲, 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教材是知识的具体呈现形式, 高考命题也必定以此为依据。我们在复习过程中, 始终坚持以大纲为中心, 以高教版教材为依托, 根据求同去异的原则适当参考其他版本教材展开教学, 如中职类、高职类, 甚至大学教材我都深入研究。我利用一定的时间对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将每一套试题按考点进行归类, 教学时将试题分散穿插到每章每节中讲解, 以更好的引领学生备考复习。
小组学习效率高, 复习有法。通过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把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介绍给学生, 并不时进行鼓励,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坚定学好的决心。并通过学习小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组长由成绩好的学生担任, 组长检查每位成员, 我检查每位组长, 定期抽查组员, 督促每位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难知识点, 不留一个知识死角,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效率。我经常中午提前一个多小时到校和晚上下班不回家给学生辅导, 收到很好效果。利用小组学习法和知识点过关法, 使所教班级成绩大幅度提高。
重纠错, 复习有效。在复习中, 纠错订正非常重要。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纠错集, 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 对出现的错误题目认真做好记载, 并且要求学生及时反思, 及时纠正, 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 找出错误根源, 进行针对性练习。复习中我要求学生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 在旁边写上评析, 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 同时把纠错还原到课本上, 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 用不同字符标出纠错点, 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原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另外, 再进行集中辅导与个别过关相结合, 提优补差。
定期考核及时反馈, 复习有查。在复习中, 还要有计划的定期考核, 即以一定的时间为周期对前面的复习效果进行考核, 做到对自己教学情况心中有数, 适时调整复习方法和进度, 我不仅备知识更注重备学生, 注意联系职中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同时让每位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也心中有数, 适时调整复习方向以及时间的合理分配, 达到效率最大化。
由于学生课后时间非常少, 为了提高效果, 我都是利用课上时间给学生巩固所教知识点。我每天在课上留出五至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顾当天所学知识点并加以练习。每周给学生留出一节课的时间, 让学生自由巩固一周所学的内容。每学完一章内容后, 留出一至两节课的时间, 学生自我查漏补缺, 使复习不留知识缺陷。
在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时, 由于对口高考的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在高一高二没有参加过技能训练, 到高三时一切都得从基础教起, 时间短要求高。因此我是手把手教焊接, 反复教仪器使用, 单元电路练习, 严肃的模考, 及时预告技能高考信息, 每次技能高考都全部通过。在电路练习通电试验时, 教师检查与学生自查相结合, 再利用学生之间的传帮教, 来提高学生的信心、成绩和能力。技能训练时, 由实践→现象→理论的过程循环教学, 将深奥难懂的电子线路原理变得浅显易懂, 始终使理论教学贯穿于实践教学之中, 这就叫理论实践两不误, 相辅相成好处多, 学生成绩提高快。
平时不仅进行教学辅导, 还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高考时才能做到会做的题不失分。优化考试心理, 消除失分隐患, 还需进行生活及心理辅导, 把学生的学习考试状态调整到最佳—————精神饱满的学习, 沉着冷静的应试, 健康愉快的生活。
对口高考 篇10
一、钻研课标, 注重考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的考查
注重考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的考查, 注重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简单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 双基知识是考查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及各种能力的基础。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 教师教学从一开始就要吃透考试课标, 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灵活运用, 研究课标, 做到备课有针对性, 授课有实效性。
1. 构建知识网络, 理清知识脉络
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整理, 构建知识网络, 使学生对整个中职数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把握教材, 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和提高。
2. 优化记忆方法, 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应用, 理解越深刻, 记忆越牢固。如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几十组, 教师如果在总结出“纵变横不变, 符号看象限”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记忆, 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强化训练, 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知识网络的构建, 基础知识的强化记忆, 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应用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训练时要贴紧课本, 对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加以概括和适当延伸, 使之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要特别重视课本中公式例题和习题所采用的解题方法, 要善于总结, 丰富解题思路。如教材中数列一章介绍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求和公式的推导, 该公式的推导采用“错位相减法”, 通过数学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而且为一般数列求和提供了思路。
二、围绕课标, 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数学教学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着眼于知识重组, 建立完整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具体说, 要做到如下几点:
1. 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第二轮数学教学中, 既要重视对双基知识的教学, 更要注重对能力的培养, 诸如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 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分析题目的条件、结论, 类比、联想从中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归纳猜想等途径,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数学教学时教师在数学教学双基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诸如化归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等等。
3. 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
解题方法不同, 所用时间就不同, 运用技巧解题能节省较多时间, 因此, 教师数学教学时要让学生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在强化双基、综合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对同一个题采取不同方法的解题训练, 以待寻找方便快捷的解题技巧, 实现时间的最优化。
三、重视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口高考课标明确要求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学中用、用中学,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实现应用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 从材料的情景问题出发, 通过认真审题, 寻找知识切入点, 去粗取精, 灵活运用, 建立相关数学模型,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求解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成绩是练出来的, 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强化训练非常重要, 而训练的目的是练正确率、练速度, 让学生在练习中升华到熟能生巧。练习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规范解题, 俗话说得好:“不怕难题不得分, 就怕每题都扣分”。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分析错误、查找原因, 把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保存, 并定期让学生温习, 指导学生不断总结解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获取精华。
多年来, 职校老师始终坚持在数学教学的第一线, 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 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面对新的教材、新的考试课标、新的学生特点, 若能及时调整数学教学思路, 紧紧围绕“双基”, 突出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 就能进一步提高职校数学教学质量, 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 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全林.新课程标准下高考数学命题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2009.04.
对口高考 篇11
【关键词】对口高考;电子技能训练;学生潜能开发
我们都知道,对口高考电子技能的训练中对学生的潜能开发是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对口高考电子技能训练的进行,虽然在国家的呼吁下,对口高考电子技能训练有了很大的改善与进步,但是它其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影响着学生潜能的开发。
一、对口高考电子技能训练开发学生潜能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没有建立良好的桥梁
对口高考的电子技能训练是由于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要求的,虽然说国家一直在倡导,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口高考,但是,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措施,也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首先,学校对口高考的电子技能训练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即使进行专门的电子技能训练,但是没有可以让学生实践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派不上实际用处。其次,对口高考的电子技能训练没有足够雄厚的师资力量,所用的老师也都是专代其他课程的老师。再者,学校没有对外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不能够积极汲取其它院校的好的训练方法。
(二)学生没有紧迫感,训练效率不高
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时间都比较充裕,课程作业也不是太多,再加上高中老师不会督促的太紧,所以就导致了学生没有学习的紧迫感,电子技能训练的效率不是很高。有很多学生都认为对口高考是所有学生参加高考的下下之策,所以他们自己本身从心里就不重视电子技能训练,更别说什么兴趣了,再者,学生没有足够长远的眼光,没有了解到市场上对对口单招电子技能专业的需求量,所以,学生参加对口高考的电子技能训练时才会没有紧迫感,得不到好的效率,对口高考的电子技能训练得不到很好的提升是必然的。
(三)教学没有系统、高效的计划
由于对口高考的电子技能训练是近几年才兴起来的,所以很多学校的电子技能训练运用的还是极其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比较陈旧、刻板,根本不能够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老师实行的都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老师好像只负责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能够接受多少,实践多少,老师就无法估量了。再者,训练的老师都不是很专业 ,他们不知道电子技能训练中的高考重点,不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没有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
二、提高对口高考电子技能训练的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对口高考电子技能训练的后备力量和其他学校的交流
要想提高对口高考的电子技能训练的教学质量,首先学校必须得储备足够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必须得让电子技能训练有足够坚实的后盾。有了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够以专业的态度和水平对待对口高考的电子技能训练,研究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案,专业的老师能够应对学生出现的一切问题,并用最简单易懂的办法将其解决,能够使达到教学目的拥有捷径。而好的教学设备同样可以助高效教学一臂之力,比如说多媒体,学生通过多媒体,可以直观,形象的看到许多现实中的实践活动,可以自然的形成一种现实的自学,这对电子技能训练有着无可厚非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建立对口高考的良好的沟通桥梁,积极派送老师和学生去有资历,有经验的学校去交流学习,积极学习人家高效的教学方法,然后借鉴改善用于自己的训练中,这样对对口高考的电子技能训练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老师应该积极督促学生并且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学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老师应该将课堂讲课的方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实行新课标下的课堂形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课堂形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主题讨论,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观点表达出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学校应该尽可能多的设置实践性的课堂,电子技能的专业是需要很多实践活动的,否则无论学的多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能力,而没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在现代社会中,是很难立足的。再者说,实践活动对于激发中学生的潜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我觉得学校开设实践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最重要的是老师在训练时要积极督促学生的学习,尽量严格要求学生,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老师的专业素质
要想加強电子技能的训练,从老师自身必须提升专业素质,学校应该定期对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当然,老师自己应该认真研究高考大纲,准确掌握高考的动态以及重点,根据考点和学生的情况,制定最合适,最有效的训练方案。除此之外 老师也应该虚心学习,向有经验的学校和老师学习。
三、结束语
总之,对口高考的电子技能训练也是现代社会炙手可热的话题,学校必须加强对电子技能训练的课程改革与完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开设有实践性的课堂以及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对口高考电子技能考试中脱颖而出。学生也只有将其最大的潜能发挥起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逐渐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当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是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让他们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易莎.学生潜能开发与基础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05月.
[2]林文斌.高职对口单招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05月.
[3]项贤林.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参与电子竞技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04月.
对口高考 篇12
1. 基本情况
2012年1月, 2012届无锡市职高三进行了一模考试, 共有655名学生参加了考试, 全卷满分150分, 其中选择题48分, 填空题24分, 解答题78分.90分为及格, 120分以上为优秀, 及格人数270人, 及格率为58.4%, 优秀率为19.3%, 平均分为91.7分, 方差为29.9.现分析如下:
(1) 选择题得分统计表:
(2) 填空题得分统计表:
(3) 各分数段如下:
(4) 各分数段人数百分比柱状图:
2. 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
首先, 从选择题来看, 题量适中, 难度不大, 灵活性也不大, 大多数与常规训练相当, 得分率正常.前10道题都是常规性的基础知识题, 中上水平的学生都能快速、正确作答, 只是最后两道选择题增加了一点“陌生度”, 最后一道选择题是一道非常规题, 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填空题难度也不大, 解答题的难度正常, 第22题函数、25题解析几何难度稍大.整份试题难度适中, 符合中职学生实际;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 但对中上水平的学生区分度不大, 中上水平的同学只要做题细致就不易失分, 但是对尖子学生却没有太多“用武之地”, 使他们占不到太大的优势.从成绩看, 两极分化严重, 尖子生不多, 差生却不少.
3. 卷面情况
(1) 多数同学解题不规范、不严谨.不少同学解答题中的“解”都没有写.少数同学用白色修正液涂改, 极个别同学用铅笔答题.这与老师平时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不高、教学不够严谨有关.
(2) 基础不扎实, 应知应会的内容还不熟练.不少同学不能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对→a⊥→b与→a·→b=0的相互转化不熟练;数列中不少同学不会进行拆项求和;对独立、互斥、对立事件的概念理解不清, 对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伯努利概型的掌握有待提高等等.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函数的综合应用是高考的重点, 也是学生的难点.
(3) 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在计算中, 不少学生没有分步解题, 只笼统地列出了一个算式, 以致一错全错.有的学生由于粗心出现了计算错误, 有的学生对一些常用的计算技巧不会使用, 出现了“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的现象.
(4)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有的学生不能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 选择并制定合理的、简洁的解题方案, 进而实施解题方案.
二、第二轮复习的对策
从职高三第二学期开始就进入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 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的关键阶段, 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要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要精讲精练, 做到减少重复, 重点突出, 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 学有收获, 学有发展;三要注意查漏补缺, 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 缺漏的知识弥补起来, 杂乱的知识条理起来, 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 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要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的熟练掌握上, 不拔高, 不降低.具体地, 怎样开展好第二轮复习呢?我们的构想如下:
1. 注意分类指导, 个性补偿
(1) 就近发展, 各就各位.基础好的同学, 多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 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争取拿高分;基础较薄弱的同学, 以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为主, 中档、低档题把握住, 保证不丢基本分.
(2) 查漏补缺, 强化训练.在第一轮复习结束的基础上选一本专项复习的参考资料或自选自编一些专项训练题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发现学生知识的缺漏及时加以弥补.复习中应适当加强对重点内容的训练和讲解, 提高对考点知识的识别能力, 注重培养寻找已知条件, 已知与未知的桥梁, 由因索果, 执果索因的思维能力.
(3) 分层施教, 双管齐下.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实施分层教学, 讲解时要有所区别, 训练有所不同, 既要培优又要补差, 使每名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2. 突出“一个加强三个关注”
(1) 加强客观题训练.学生普遍反映, 选择题容易得分, 也容易失分.这是因为客观题的知识覆盖面广, 数量不多, 难度一般也不大, 但占全卷的三分之一的分数.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解答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功夫, 做到“既快又准”.从审题能力、思维品质等出发, 组织几次客观题的专项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就有充裕的时间完成主观题的解答, 充分发挥试卷的选拔功能.
(2) 关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近年来高考试题从总体上来看, 基础性强了, 但能力要求没有降低, 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 让“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下去”, 让重视分析、思维灵活、学习潜力大的“上来”.
(3) 关注知识交叉点的训练.知识的交叉点, 即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有机联系, 既体现了数学高考的能力立意, 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而这恰恰也是学生平时学习的“弱点”.
(4) 关注思维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过程表现形式, 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 又是师生共同交流的纽带.在复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人人参与讨论, 相互进行交流, 得以共同提高.
3. 做到“三个转变”
(1) 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 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了许多解题方法和规律, 如何提取、运用是第二轮复习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要变“给出方法解题目”为“给出习题选方法”.选方法是思维活动, 只有在如何“选”上做文章, 才能解决好学生自己“不会做, 做不对, 老师一讲就通, 一见考试就蒙”的现象, 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 突出高考热点题型.因为高考时间提前, 4月底就要进行对口高考,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从头再来, 要紧紧围绕重点方法、重点知识点及近几年“热点”题型, 狠抓过关.
(3) 变追求数量为追求质量, 突出讲练结合.一切讲练都要围绕学生的理解与运用展开, 贪多嚼不烂, 学生消化不了, 落实不到学生独立运用上, 题海战役讲练再多作用也不大.只有重质减量, 在精选上下工夫, 才能抓好落实, 做到非重点的少讲少做甚至不讲不做.
4. 处理好复习中的五个问题
一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 不是追求过多的讲, 过多的练, 面面俱到, 而是重点问题舍得花时间, 非重点问题敢于舍弃, 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 增大思维容量.
二是讲练比例问题.第二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大撒手”两种极端,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因此精讲精练, 合理分配好每堂课讲练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问题.课堂中要注意学生主体性的真正体现, 有的讲得多、讲得快, 学生被动听、机械记, 久而久之, 学生思维僵化, 应变能力差;有的简单提问, 过多的板演、笔算, 貌似气氛活跃、讲练结合, 其实是老师的惰性行为, 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 学生收获甚微.双边活动的真谛是提问能启迪思维, 点拨能切中要害, 让学生真正参与解题活动.
四是讲评的方式方法问题.学情抓不住, 讲评随意, 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评前认真阅卷, 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相结合, 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 剖析根源, 彻底纠正.也可采取“自教自”的办法, 让学生讲好解法, 讲错误处, 展开争论.这种方式, 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比教师讲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五是专项训练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在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复习的前提下, 围绕函数、概率统计、解析几何等主干知识, 突破知识分类, 做好专题复习.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 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 在经过了第一轮“拉网式”复习之后, 第二轮复习应有针对性地采用“查缺补漏”的方法, 帮助学生找出疑点, 分析重点, 突破难点.既要上好专题训练课, 又要强化综合训练.既要重视审题的科学性、运算的准确性、解题的规范性、表述的精确性以及提高解题速度, 又要突出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努力杜绝懂而不会, 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 全而不快的现象.从而不断提高复习效率, 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数学考试大纲, 2009.
[2]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10.
【对口高考】推荐阅读:
对口高考试卷12-04
对口高考机械基础12-28
对口高考成功之关键11-16
河北省对口高考机械类11-15
内蒙古对口高考试题12-25
六成毕业生专业对口 医学工学对口率最高06-13
对口支援06-02
对口升学06-15
城乡对口支援10-20
医院对口帮扶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