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积气

2024-05-21

系统积气(共4篇)

系统积气 篇1

在中央空调水系统中, 管道积累气体从而导致管路堵塞是很令人头疼的事情。那么这些气体究竟从何而来, 又是如何产生的?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本文拟用科学的公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1 确定管路中气体来源

在中央空调水系统管路中, 管道中的气体来源有水蒸气和空气。空调水系统的压力通常为1.0MPa左右, 这时水的沸点计算式如下:

也就是说在空调水系统管道里, 水的沸点达到450℃。在空调水系统管道中, 水温通常不会超过60℃, 只有沸点的1/7, 相当于常压下的20℃的水, 故从水中析出的蒸汽是很少的, 可以忽略不计, 管道中的气体绝大部分都是空气。所以探究积气现象就要从空气入手。

2 探究积气原理

空气对水属于难溶气体, 它在水中的传质速率受液膜阻力所控制, 空气的传质速率可表示为:N=KL (C*-C) =KL▲C

式中N为空气传质速率, kg/m2·h;

KL为液相总传质系数, m3/m2·h;

C*和C为空气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实际浓度, kg/m3。

高层建筑中, 生活水系统的水都是从生活水池中引出的, 生活水池里水是一直暴露与空气中的, 所以空气在生活水池中的实际浓度等于平衡浓度, 而生活水泵从生活水池中抽水的时候并没有改变其实际浓度, 即C*1-C1=0, 也即N1=KL1 (C*1-C1) =0, 故在生活水管中气液相间的传质速率基本上等于0, 也就不容易积气。空调水系统中的水源也是从生活水池中引出的不同的是这些水经过了空调机组的处理改变了其空气实际浓度。故空调水系统中的空气实际浓度即为生活水池的空气实际浓度, 公式表示为C*1=C1=C2。假定生活水池中的温度为25℃, 空调水系统中的温度为60℃, 查询相关书籍:C*1=0.169, C*2=0.105则空调水系统中的空气传质速率N2=KL2 (C*2-C 2) =K L 2 (C*2-C*1) =K L 2 (0.1 0 5-0.1 6 9) =-0.0 6 4 K L 2﹤0, 故在空调水系统中, 空气很容易从水中析出, 这也就是中央空调水系统容易积累气体的原因。

3 解决积气问题

管路中没有气体产生意味着空气传质速率约等于零, 根据空气传质速率的公式N2=KL2 (C*2-C2) , 我们可以得出要解决积气问题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方法是保证KL2≈0。众所周知液相总传质速率KL2受液相流速和紊动程度控制, 要保证KL2≈0就要保证液相流速为零并且紊动程度为零,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虽然不可行, 但我们仍旧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设计者在设计管路中的水流流速时往往在保证末端空调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取小值, 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往往避免空调管道拐弯, 这些措施都是降低液相总传质速率很有效的方法。将低了液相总传质速率也就将低了空气传质速率, 空调水中析出的空气就会减少。

另一种方法是保证 (C*2-C2) =0, 实现这个条件需满足管路中的空气实际浓度等于或者小于平衡浓度。要做到这点最方便的做法是在供水泵的出水口安装一台气水分离装置, 该气水分离装置可以促使水中的气体析出, 用来将空调水管路中的空气浓度降至平衡浓度, 这样无论管路如何拐弯都不用装排气阀了。在工程中大家往往采用在门形弯顶部安装排气阀的措施来避免积气, 其实这一措施只是实现了门形弯出处的空气实际浓度等于平衡浓度, 所以每出现一处门形弯就必须装一个排气阀。现在高层建筑的各项附加功能越来越多, 管路也随之复杂, 空调水系统管道出现门形弯的情况越来越多, 单纯靠设置排气阀将不能满足未来高层建筑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供水泵的出水口安装一台汽水分离装置取代门形弯处的排气阀将是大势所趋!

4 结语

在正常情况下, 高层建筑中央空调水系统管道中积累气体那是必然的, 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在诸多方法中, 采用气水分离装置是最为彻底的解决方法, 这个方法也将是未来高层建筑中央空调水系统处理积气问题的首先方法。

摘要:本文用科学的公式来解释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积气的根本原因及处理的办法, 提出使用汽水分离器解决积气问题的全新方法, 为以后高层建筑中央空调水系统解决积气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中央空调水系统,积气,气水分离

参考文献

[1]贾绍义, 等.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2]罗斯, 等.实用精馏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3.

[3]王晓墨, 等.新型高效汽水分离器的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5 (S1) .

系统积气 篇2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1.3岁;有头痛15例、呕吐10例、昏迷8例、急性精神症状7例、脑膜刺激症状7例。全部病人均进行了X线和CT扫描检查发现,合并颅骨骨折3例,颅内血肿4例,脑挫裂伤4例,脑脊液漏2例,其中5例出现颅内高压和脑部受压表现。

2方法与结果

5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0例行保守治疗。15例病人在鉴定时进行详细的神经和精神系统检查,并同时进行CT检查。然后依据轻重伤标准,结合当时的损伤及致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例评定为重伤,10例评定为轻伤。

3讨论

外伤性颅内积气是颅外或含气骨内的气体进入颅内而形成的,为头部外伤或开颅手术的一种并发症。造成空气进人颅内的机制[1],有人认为是由于脑脊液漏的同时,通过倒瓶机理进人颅内所致;亦有学者认为,在颅骨受外伤暴力挤压变形的瞬间造成硬膜从颅骨内板剥离皇负压状态,空气经副鼻窦、乳突小房等部位经骨折线进人硬膜外腔,随着硬膜外血肿的形成,负压状态消失而空气停止进人,形成硬膜外血肿内散在的点状空气积聚顶部积气,是因顶部骨折.有较大或较小头皮裂口,外伤瞬间形成负压空气进入颅内。颅脑是一个密闭的系统,颅内积气说明颅内外已形成交通,气体大多经副鼻窦、颅底骨折线进入颅内,当病人在大声叫喊、咳嗽、恶心、呕吐等动作时,可有大量气体进入颅内;然而,有一些颅内积气病人仅有单纯的颅盖骨折,可能是由于流体动力学原因,由于体位变化致使颅内低压将空气吸入脑内,并分布于硬膜下、蛛网膜下、甚至可通过脑部裂口进人脑室[2,3]。

外伤性颅内积气的临床表现与颅内积气量相关,通常,少量颅内积气一般不引起明显症状,可自行吸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和出汗等脑膜刺激症状,与原发性颅脑损伤的症状难以鉴别;积气过多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慢性发病者可有智力及精神障碍,行走不稳,尿失禁,痉挛性四肢瘫,颅内压持续增高,腰穿放出脑脊液后症状暂时有所缓解[3,4,5]。头气体较多时常规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CT扫描是最准确的诊断和鉴别方法,能够确定脑积水的病因、部位和程度,并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4,5]。

现行鉴定标准中对颅内积气的损伤程度无具体规定,可根据原发性颅脑损伤或积气量及是否引起脑受压的症状和体征评定为轻伤或重伤。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或脑内积气提示硬脑膜已破裂,若为位于颅盖部分的硬脑膜破裂,可依照《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39条之规定,评定为重伤。

关键词:颅内积气,损伤程度,评定

参考文献

[1]朱风清,杨学照,周岱,等.急性硬膜外血肿内空气积聚的临床意义.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12)307~308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1~372

[3]石秋念.法医颅脑损伤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227~229

[4]石艺华,康健.脑积水的发病机制及其继发性脑功能损害的最新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5;9(7):136~138

[5]贺英,敖智晶.颅脑损伤脑积水36例临床分析.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3;1(2):96~97

系统积气 篇3

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46岁, 2009年5月25日因高处摔落致头、胸部受伤1.5 h入我科。病人意识模糊, 轻度烦躁, 头颅左顶部可触及一处直径约2 cm血肿, 双侧瞳孔正大等圆, 对光反应灵敏, 左侧外耳道可见淡红色不凝液体间断性流出, 左侧胸背部触痛阳性。胸部X线片示:左侧多发肋骨骨折, 气胸、血胸, 右肺挫伤;头颅CT示:颅内大量积气影。入院诊断为:①急性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②颅内广泛积气;③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耳漏;④左顶头皮血肿;⑤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⑥肺挫伤 (右侧) ;⑦左侧肢体多处皮肤擦伤。给予对症处理。5月29日晚病人意识模糊, 左侧面瘫, 烦躁、谵妄, 尿潴留, 遂复查CT示:颅内积气量多, 给予颅内积气钻孔引流术。6月5日转上级医院治疗, 5 d后病人颅内感染, 意识障碍加重。6月10日转回我院治疗, 双肺可闻大量痰鸣音, 行气管切开术, 锁骨下深静脉留置针。6月16日因经济原因病人家属主动要求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营养支持

鼻饲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流质食物, 每4 h由胃管注入, 鼻饲前后均应用20 mL水冲洗管道, 防止管道堵塞。

2.1.2 降低体温

可用冰毯、冰帽, 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 ℃为宜, 体温降至肛温31 ℃~34 ℃为理想。

2.1.3 面罩给氧

采取正确有效的给氧方式, 提高通气功能, 改善缺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纠正低氧血症, 从而减轻脑组织水肿及降低颅内压, 保护脑组织,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病死率[2]。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呕吐物吸入气道,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同时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促进痰液排出, 后转入昏迷, 行气管切开术, 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2.3 严密观察病情

2.3.1 意识状态

采用相同程度的语言和痛刺激, 对病人的反应作动态分析, 判断意识状态变化, 并及时通知医生。

2.3.2 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随时分析病情, 先测呼吸, 再测脉搏, 最后测血压。

2.3.3 瞳孔

严密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 对光反应灵敏程度。

2.3.4 脑脊液耳漏

平卧位床头抬高15°~30°, 脑袋侧向患侧, 每天最少2次清洁、消毒外耳道, 并放置干棉球, 棉球渗湿及时更换, 并记录24 h浸湿的棉球数, 以估计漏出液量;禁忌耳道填塞、冲洗、滴药。

2.4 用药的护理

高渗脱水剂及抗生素应定点给药, 前者要求在30 min内快速静脉输注完, 并准确记录出入量。

2.5 合并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护理

胸带包扎胸廓部位的早期固定, 当病人咳嗽或咳痰时, 协助或指导病人及家属用双手按压患侧胸壁, 以减轻疼痛。注意有无气促、发绀、气管移位、皮下气肿征象;重视胸廓和腹部体征及肢体活动等情况, 警惕多发性损伤。

2.6 预防并发症

2.6.1 皮肤护理

定时为病人翻身、叩背, 按摩受压部位, 预防压疮发生及防止肺部并发症。

2.6.2 口腔的护理

每天口腔护理2次,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6.3 尿路感染的预防

每天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尿道口2次, 防止逆行感染。

2.7 术后护理

2.7.1 腰椎穿刺术后护理

嘱病人去枕平卧4 h~6 h。

2.7.2 锁骨下深静脉留置针术后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每次输液前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变化, 输液完后, 用10 mL~20 mL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2.7.3 颅内积气钻孔引流术后护理

脑室引流袋应妥善固定于床头, 使引流管开口高出脑室平面15 cm~20 cm处, 且勿随意变动, 不可抓挠伤口。

2.7.4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遵医嘱气管内滴入湿化液, 套管口覆盖1层或2层湿纱布, 并保持清洁湿润, 定时清洗和消毒内套管, 并消毒切口, 每天更换喉垫1次或2次, 保持清洁干燥, 观察颈胸部有无皮下气肿。

3 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伴复合伤病人, 护理技术操作多、难度大, 故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 并严格掌握疾病的主要观察内容, 配合耐心、细致、周到、有效的护理措施, 才能使病人转危为安, 早日康复。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颅内积气,复合伤,护理

参考文献

[1]黄爱群, 李碧群, 羊桂枝.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08 (1) :27.

系统积气 篇4

食管癌晚期患者癌性梗阻导致患者进食困难, 行食管金属支架植入能有效改善患者进食状况, 但行食管金属支架植入时需注意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可能, 本例患者在行金属支架植入术后导致穿孔致腹膜后积气, 予以保守治疗成功, 现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史分析

患者男性, 57岁, 因“确诊食管癌2年, 背胀伴吞咽困难3d”于2012年11月30日入院, 患者2010年5月2日出现进食哽咽不适, 2010年8年17日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食道下段低分化鳞癌, 未行手术治疗, 于2010年8月31日-2012年10月29日分段行“多西他赛+奈达铂+复方氟尿嘧啶”静脉化疗5个周期, 2010年9月1日-2010月12月12日行局部放疗3次, 2年期间患者能进食半流质, 3d前患者出现感明显背胀, 同时出现吞咽困难加重至不能进食流质, 无咳嗽咳痰, 无胸痛咯血, 无腹胀腹痛;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 脉搏78次/min, 呼吸18次/min, 血压120/80mmHg (1mmHg=0.133kPa) 。神志清楚, 颈软, 气管居中。两肺听诊呼吸音稍粗,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 腹平软,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患者入院后再次复查胃镜示距门齿35~39cm处可见不规则隆起型菜花病灶, 局部表面坏死组织较多, 侵犯近乎整个管腔;1d后予以行内镜下食管支架植入术, 成功释放镍钛记忆合金食道支架1枚, 直径20mm, 长度60mm, 释放成功后退出支架输送装置, 再次进镜观察, 见近段支架在位良好后退镜。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 术后3h患者诉左上腹部及左季肋区有明显疼痛不适, 伴有恶心呕吐, 无胸闷气促, 行胸腹部CT平扫检查示食道支架术后改变;纵隔淋巴结肿大;腹膜后积气:下腔静脉、胰腺后方、两侧肾周脂肪间隙内见大量气体影 (图1) , 请结合临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7.1×109/L、血红蛋白138g/L、血小板计数224×109/L、中性粒细胞%:92.0;考虑食管下段穿孔, 立即行胃肠减压负压吸引后, 同时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奥硝唑+左氧氟沙星三联抗感染治疗。1周后复查胸腹部CT示: (1) 食道下段支架术后改变; (2) 食道内导管下端位于腹膜后胰腺后下方层面, 请结合临床; (3) 胆囊饱满; (4) 腹膜后积气 (较1周前明显减少) ; (5) 两侧胸腔积液 (图2) 。继予积极抗炎及营养能量支持治疗, 同时每日向外拔出胃管2~3cm, 每次拔管移动后患者未见明显发热及腹痛, 直至胃管拔出距门齿约34cm处, 继续放置3d后, 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 (图3) , 见食道下段支架在位, 食道下端狭窄, 造影剂通过缓慢, 未见造影剂外溢。患者开始进食, 能进流质, 未见明显腹痛及发热症状。

注:腹膜后积气;下腔静脉、胰腺后方、两侧肾周脂肪间隙内见大量气体影, 提示食管下段穿孔。

注:食道内导管 (胃肠减压管) 下段位于腹膜后胰腺后下方;腹膜后极少量积气。

2 讨论及经验总结

本病例为食管金属支架植入术后导致食管下段穿孔致后腹膜广泛积气, 穿孔部位考虑食管远端第三个狭窄处, 食管第三个生理狭窄处为食管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处, 因受膈肌角的压迫而形成, 约第10胸椎水平, 此位置距门齿约39~40cm, 相当于植入金属支架下段。本病例发生穿孔原因分析: (1) 在操作过程中循胃镜活检孔道置入交换导丝后, 再次循导丝置入食管支架输送器时, 因相关人员配合不好, 导致导丝前段移位, 因为拔出支架输送器时发现引导交换导丝前端软头已内嵌入输送器内; (2) 主要操作者在循导丝插入支架输送器时动作不够轻柔, 有阻力时, 继续用力过大插入支架输送器, 同时是在不知导丝已移位的情况下继续操作; (3) 该患者反复经放疗及化疗治疗后, 局部肿瘤组织脆, 组织水肿, 同时胃镜镜身在通过食管肿瘤组织进入胃腔时阻力明显偏大, 进入过程中, 对局部组织有明显擦伤。本病例在积极保守抗炎+营养能量支持+胃肠减压, 负压吸引基础上, 未引起局部后腹膜进一步感染化脓, 同时胃肠减压管前段直接插入到腹膜后, 直接起到引流气体、液体作用, 后每日向外拔出胃管少许, 促进食管下段破口处愈合, 最终保守治疗成功。该例患者并发穿孔诊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有: (1) 置入食管支架输送器时, 必须确保导丝不能移位出胃腔, 导丝位置过上不能起到引导作用, 位置过下则有可能导致胃甚至十二指肠损伤; (2) 食管壁厚度一般只有3~5mm, 较薄, 故在支架植入的每一个过程中, 操作者必须要做到轻柔操作, 切勿蛮力蛮干; (3) 放置金属支架时, 最好是内镜联合X线下操作放置, 这样更能确保引导导丝的位置, 准确定位; (4) 尽管本病例保守治疗成功, 但是患者进食改善并没有达到非常明显的预期效果, 故在操作过程中不要因为害怕穿孔导致后腹膜积气积液, 甚至后腹膜重度感染、全身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可能, 而放弃一些积极的处理方法, 如再次内镜下重新调整放置食管金属支架进行堵瘘、胃管放置入胃腔内进行更进一步有效减压治疗及鼻肠管置入营养支持等; (5) 支架植入后再狭窄, 可进一步采取Savary扩张探条或者球囊进行扩张术[1], 也可内镜下微波或激光治疗, 或在支架内重新植入1根较细的支架。

参考文献

上一篇:穿越时空的魅力下一篇:电气工程技术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