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痛苦

2024-08-22

心理痛苦(精选7篇)

心理痛苦 篇1

摘要:[目的]描述肺癌术后化疗病人心理痛苦的水平, 探讨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应用心理痛苦温度计中文版, 调查32例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心理痛苦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9例 (59.4%) 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 (中度、重度、极重度分别为15例、3例、1例) , 心理痛苦平均分值为4.50分±2.50分, 其主要原因为情绪问题及身体问题。一般资料与心理痛苦得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化疗疗程对癌症病人心理痛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1) 。[结论]大部分肺癌术后化疗病人存在心理痛苦, 以中度为主。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并根据引起病人心理痛苦的原因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从而降低其心理痛苦程度。

关键词:肺癌,化疗,心理痛苦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 为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1]。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迅速上升, 在我国已经成为第一位的癌症死因。肺癌的治疗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 手术后往往伴随后续辅助治疗手段如化疗等, 而这些治疗会导致病人不同程度的躯体和心理痛苦, 病人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心理功能等较前下降[2,3]。

心理痛苦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情绪体验, 包括心理的 (认知、行为和情感) 、社会的和/或精神上的体验, 这些体验可能会干扰病人有效应对癌症、躯体症状及抗癌治疗的效果[4]。国外研究表明心理痛苦在临床上常常被忽视或低估, 从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5]。心理痛苦问题亟须引起医务工作人员的重视。因此, 本研究通过调查肺癌术后化疗病人心理痛苦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进而为医务人员对肺癌术后化疗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1日—2014年5月1日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进行肺癌术后化疗的32例病人, 其中男19例, 女13例;年龄21岁~73岁 (58.97岁±10.20岁) ;已婚29例, 未婚2例, 丧偶1例;术后化疗次数为1次~19次 (4.75次±3.53次) 。

1.2 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 (distress thermometer, DT) 与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 (problem list, PL) 调查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心理痛苦程度与相关影响因素。心理痛苦温度计包括0~10的11个尺度 (0表示无痛苦, 10表示极度痛苦) , 1分~3分为轻度痛苦, 4分~6分为中度痛苦, 7分~9分为重度痛苦, 10分为极重度痛苦[6]。国外对DT的测量学评估显示将分界点定为4分能够得到最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7]。

2 结果

2.1 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心理痛苦发生情况及问题列表

本次调查中, 病人DT平均得分为4.31分±2.15分, 范围为0分~10分。DT≥4分者为19例, 占59.40%, 其中, 中度、重度、极重度心理痛苦病人分别有15例 (46.9%) 、3例 (9.40%) 、1例 (3.1%) 。肺癌术后化疗病人心理痛苦的常见原因见表1。其中, 位于前几位的相关因素见图1。

1—疲乏;2—无时间精力照顾孩子/老人;3—无时间精力做家务;4—进食;5—呼吸;6—皮肤干燥;7—睡眠问题

2.2 化疗疗程对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心理痛苦程度的影响

本次研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化疗疗程对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心理痛苦的影响是有统计学意义的 (t/F=5.326, P=0.011) , 其中第2疗程的病人心理痛苦水平最高, 其DT分值为7.67分±2.08分, 而化疗疗程≥3次的病人心理痛苦水平最低, 其DT分值为3.88分±2.15分。

3 讨论

3.1 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心理痛苦总体水平

国内外研究显示, 肺癌病人心理痛苦的检出率为44.12%~61.29%[8,9]。Lynch等[8]研究中肺癌病人DT分值≥4者占44.12%;胡君莉等[9]研究中肺癌病人DT值≥4者占61.29%。本研究心理痛苦的检出率为59.4%。与国内外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同时本研究中心理痛苦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癌症心理痛苦的发生率。国外研究表明, 超过80%的肺癌病人相较其他类型癌症病人而言有多重症状[3,10,11]并且有更多的躯体及心理痛苦[12]。Carlson等[13]筛查2 776例肿瘤病人发现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最高的为肺癌56.6%。肺癌病人心理痛苦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跟其他癌症相比, 开胸手术对肺癌病人呼吸系统功能的损害比较严重[14];另外, 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肺癌术后病人的心理痛苦。

3.2 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肺癌术后化疗病人描述最高的3类问题分别是疲乏 (81.30%) 、无时间精力照顾孩子/老人 (56.3%) 和无时间精力做家务 (56.3%) 。

疲乏是肺癌术后病人的常见不良反应, 也是导致心理痛苦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梁骊敏等[14]研究发现, 87%的肺癌术后化疗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疲乏, 高于文献报道的所有其他癌症的疲乏发生率, 韩静等[15]的研究也支持该结论。疾病高消耗状态、化疗引起的躯体不适等都可能是引起肺癌病人疲乏的原因。同时, 与其他癌症相比, 肺癌的发病年龄相对较高, 机体各项生理功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因而肺癌病人的躯体疲乏感受较强[14]。

本研究中病人的实际问题也是其心理痛苦的重要相关因素。国内洪乔军[16]的研究也显示, 癌症病人化疗后无时间精力照顾老人/小孩较其初诊时明显上升。由于化疗给肺癌术后病人带来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并限制了其日常活动能力, 从而出现无时间精力照顾家人及做家务等实际问题。因此, 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家庭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

3.3 化疗疗程是影响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心理痛苦程度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中第一次、第二次化疗的病人心理痛苦程度高于3次及以上化疗者。这与韩静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化疗初期病人心理适应不良, 加上返院化疗影响正常工作、社交等, 因此心理负担较重;而多次化疗后, 病人已经产生心理免疫, 心理痛苦程度反而降低[17]。这提示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该类病人的心理评估, 在进行化疗前做好充分的健康教育, 早期识别病人的躯体不适症状, 进而降低病人的心理痛苦程度。

综上所述, 大部分肺癌术后化疗病人存在心理痛苦, 进一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与相关治疗。本研究进一步发现肺癌术后化疗病人主要存在疲乏、无时间精力照顾孩子/老人和无时间精力做家务等问题。这提示医护人员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应早期筛查出病人的心理痛苦程度, 并针对具体原因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使其得到有效的护理。

心理痛苦 篇2

文章开篇就写到,我们不可能知到绝对幸福或绝对的痛苦是什么样子的,它在人生中全部都混杂在一起了„„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谁感受的痛苦最少,谁就是幸福的人;谁感受的快乐最少,谁就是最可怜的人,痛苦总是多于快乐,这是我们都能感到的一大人生无奈。

接下来,他又精辟地总结到:我们的痛苦正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

我第一次拜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被一些锁事纠缠,内心非常痛苦,无以排遣,是标题吸引了我。当我一口气把文章读完,几天来萦绕在心头的苦闷竟奇迹般地少了十之八九,从那以后,每当心里有了苦有了痛,就自觉不自觉地读一遍《痛苦的成因》,我把它当成了“去痛片”。

卢梭,这个葬在法国巴黎伟人公墓的平民作家,他用一生的痛苦经历,找到了痛苦产生的原因,却怎么也找不到解决痛苦的办法,这正象一个高明的医生,一下子就诊断出病人得了癌症,却没有医治的办法,于是,告诉他的病人:别去想它了,就当没这回事,想吃啥就吃点啥。怎样解决我们遇到的痛苦呢?我觉得关键是如何看待痛苦,这有些象我们生活中的咖啡、茶叶一样,不爱喝的人说它苦,爱喝的人说它香。卢梭在他那历史特定的条件下,加上他自身的经历,在看待痛苦、解决痛苦的问题上,显示出一个伟人的无奈。如果换一个角度,把痛苦看成动力,看成财富,甚至视痛苦为快乐,那么情形就全变了。

痛苦到底是什么?

卢梭认为痛苦是超越了能力的追求,而我觉得,痛若是快乐之父,就象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

痛苦在哪里?痛苦在生命里,在生命的每一天里,在生命的每一个追求里,没有了痛苦也就没有了生命。

不是吗?

人类正是在痛苦的追求中发展的,原始人谁能想到有一天,他的同类真的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多年前,结核是绝症,而现在它只能算个小病,但癌症又出现了,当我们把癌症攻克的时候,艾滋病又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而且将来还会出现更难更复杂的病种。这正象卢梭所讲的那样:起初看起来,似乎是伸手可及的那个目标,却迅速地向前逃循,使我们无法追赶,当我们以为追上的时候,它又变了一个样子远远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似乎感到了痛苦在同我们开着玩笑,但我们是否也感觉到了人类正是在苦苦的追赶中进步了? 痛苦是一种动力,它逼着我们去寻找解决痛苦的办法。

人人都有过牙痛的经历,当我们牙痛的时候就发誓一定要拨了它,可到了医院牙医告诉我们“牙痛的时候不能拨,等炎症消失再来拨。但炎症消失后,牙也不痛了,既然不痛,谁还去拨它。于是,拨牙的誓言要等到下一次牙痛再说了。这正象前几天听人讲的“青蛙效应”,说是把一只青蛙放到滚开的油锅里,青蛙一下子跳出去,接着,又把另一只青蛙放到装着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加热,当水温渐渐热起来时,青蛙也试着跳几次,却没成功,结果,第一只青蛙活了下来,第二只青蛙死掉了。所以说,痛苦是一种动力,痛苦越大,动力也就越大。

痛苦是一种财富,卢梭之所以成为那个时代的伟人,这和他的痛苦经历是分不开的,痛苦是卢梭作品的原料库。我国当代作家张贤亮,也一再表明:他的十几年劳改生活,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财富。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又盲又聋,一生在黑暗、无声的痛苦里,却写出了震聋发聩的作品“给我三天视力”。

痛苦是一把双刃剑,你把握了它,战胜了它,它就是你的财富;它压倒了你,征服了你,就是你灭亡的开始。

痛苦是一种财富,但前提是你如何看待它,如何把握它。

痛苦是快乐之父。世界上任何一件快乐的事、幸福的事,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痛苦积淀了快乐,痛苦孕育了快乐。

十年的寒窗之苦,孕育了金榜题名的快乐,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十年寒窗之苦,然后榜上却无名,这哪有快乐可言呢?

中唐著名诗人张继,就是十年寒窗、金榜无名,回乡路上夜泊枫桥,痛苦不堪,彻夜无眠,于是,留下了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几千年过去了,当时金榜题名之人已无法考证,无人知晓,但落第才子张继的诗篇却被人们千古传诵。

韩信如果没有受辱胯下之痛苦,不会成为威名远播的将军;勾践如果没有亡国之痛苦,也不会卧薪尝胆,以报前仇。孟子早就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人离不开痛苦,所以有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一个民族离不开痛苦,所以,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必将成为一个强盛的民族。

高尔基在“海燕”一文中大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暴风雨是什么?是弱者的痛苦,也是强者的快乐!

智慧的痛苦 篇3

我看得出,他的精神有时充满了痛苦,但那是一种智慧的痛苦。这一方面来自他本人对崭新学术领域探索的艰难过程,另一方面又来自学术与政治或其它的争鸣和抗进。

读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首先反映的当然也就是他在理论风云中的苦难历程。近十年来,他发起了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对按劳分配的研究,对生产力经济学的创立、对个人所有制的肯定、对市场经济主体论的确认……足以证明他正是以经济学大家的姿态,面对一个“大视野”去创造一些“大概念”。

以“社会所有制”这一概念为例。在社会主义社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到底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

光远先生认为,“社会共产主义”的基本含义是:这种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其所有制的基本性质是“社会所有制”。在这种共产主义社会中,实行社会主义原则。显然,光远先生是把“社会共产主义”当做一种社会制度,一个历史阶段来研究了,于是,“社会所有制”也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

我以为,在这里,他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三个论点:

第一、反复考证“社会所有制”概念的来源。

他查阅了《资本论》、《反杜林论》的德文原本、英译本、俄译本,清楚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公有制和社会所有制这两个词在使用时是有严格区分的。凡是在讲“一般”,在讲原始社会的所有制时,在讲共产主义社会是古代原始所有制的否定之否定时,都用“公有制”来说明,而在讲生产社会化了的私有制后的共产主义社会时,都用“社会所有制”来说明。我国在翻译他们的著作时,对这两个词都译成“公有制”,并未加以区别,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本人则是严格加以区别的。

第二、特别强调“社会所有制”概念的特点。

因为马克思的结论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也就是承认个人对财产有了所有权。

第三、高度重视“社会所有制”概念的形式。

因为马克思指出,股份制度——它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私人产业的扬弃;它越是扩大,越是浸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企业。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一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近百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股份制度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典型企业制度形式了。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劳动者已经不再是“无产者”了,而是本来意义上的“有产者”、“资产者”了,否则,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人地位就被架空,也无法说明谁是社会财产的真正主人,社会主义革命也就失去了胜利的标志了,所以,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正是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股”。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未沿着这一理论思路走下去。

第一、重建在社会所有制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应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属于整个社会占有,而每个公民都等量平均所有的公共财产,如公园、公路等社会财产。其二是属于共同体中每个成员不等量的财产,如股份公司中张三股份和李四股份。其三是游离于社会所有制之外的私人所有,如我们常说的私有经济制度。显然马克思没有提及第三种状态的个人所有制,甚至认为它是完全应该被消灭的对象。

第二、在未来社会流通中,既然承认了个人所有制,那么交换的内容就不仅有劳动量,而且还会有资本量。但由于在第一种状态下的财产关系是等量的,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进行交换的计算了。显然马克思忽略了第二种形态的个人所有制也需要进行资本交换的计算了。

第三、马克思忽视了个人所有权实现的部分内容。他认为这种个人所有权仅仅在第一种状态下才有实现的方式,即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公共福利按需分配,另一方面主要则可以通过按劳分配去实现。从而否定了第二种、第三种财产状态也需要实现其所有权,即还要实行按资分配的必要性。

第四、只要进行劳动产品的交换、又要承认不同的个人所有权存在,就必然要把交换的内容还原于抽象劳动——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价格。这就是说,在社会所有制的表层关系下仍然是一种最终归属个人的个人所有制,那么个人所有权的实现,即收益权和买卖权,也就顺理成章还要发生商品货币关系。马克思在这里的失误不仅在于它忽略了个人所有制实现的另外两项内容,而且也否认了商品货币关系仍然是实现个人所有制的唯一形式。

当然,在这时,光远先生总是提醒大家注意,不要苛求于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因为,第一,早在一八九一年,根据当时股份公司的发展情况,恩格斯就说,资本主义的私人生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例外了”。我理解,就是私有经济即使在那时已经不占统治地位,不是典型形式了,更何况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就更不能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了;第二,马克思为了避免陷入空想,总是对未来只做“一般”的预测,不做细节说明,既然私有经济不占主要地位,也就可以抽象不计了。那么,他又是如何研究社会所有制的运行规则呢?他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上有一个三个发展阶段的认识过程。首先是“排斥论”,其次是“结合论”,最后是“主体论”,认为两者不再是两种东西相并列,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发展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计划发展,市场经济就是有计划发展的主体。在此他断言,股份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所有制形式。

自然,这里就发生了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即市场经济到底需不需要有一个经济基础问题?

显然,计划经济体制的实现是建立在经济国有化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对待国有企业,各级政府才有权下达指令性指标。

市场经济要求由市场价格来配置资源,而价格不过是不同所有权的交换条件。所以,商品交换,一定要发生不同的所有制关系之间,就是说,“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的存在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如果,只靠采取市场经济的运行方法、种种手段,如使用税率、利率、价格等进行经济调节,那么,最多只不过是模拟市场经济,不可能真正进入市场运行。

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逻辑上看,都证明了马克思创始人关于同一所有制下不可能有商品经济结论的正确性,在同一所有制内部不需要进行等价交换。因为:

第一,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第一种形态的全民等量所有的社会财产不需要进行交换价值的计算。而一旦发生交换世界上国有企业大体都亏损就是一个明证。人们在家庭内部为什么吃饭不要钱?就是因为都同属于一个所有者,不需要核算与交换,只需要按需分配、需要吃多少就吃多少。马克思的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就是只能建立在不同所有制基础上的。

第二,私有制(指第三种状态的个人财产),与现代市场经济在总体上也不能完全结合,虽然它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毕竟要产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会引起社会动乱,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这也是他论证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原因之一。所以国有经济不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结论并不能导致经济完全私有化过程历史趋势。连资本主义在当代都把私有经济看成一种例外,那么社会主义就更不会去发展全部私有化方向了。

第三,应当注意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一句话,即如果资产阶级不对他的全部经济关系、社会关系进行根本的革命性改造,那么他一天也维持不下去了。到底是什么使资本主义的丧钟尚未敲响,使资本主义制度从总体来讲不仅没有灭亡,而且还有巨大发展呢?就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尤其是所有制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明显标志就是股份制取代了纯粹的私有制。从而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弱化与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这个意义讲,是股份制挽救了古典资本主义。

第四,只有第二种财产状态才能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典型形式。股份经济是一种非私有经济、是合作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共有制经济,是社会所有制的主要具体形式。正是这种形式要求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确保了社会所有制中个人所有权的实现,所以才能进入市场,才是真正的商品经济。面对中国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近三分之二亏损的状况,只有采取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公司制,才会在产权与经营两个机制而不是一个机制上得到根本性的改革。由于股份制能够把财产的公有制的理想形式——社会所有制与商品生产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相结合起来,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股份制肯定会挽救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

两种社会制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趋同形势更加说明股份制是人类社会化大生产,是经济现代化的产物。

这里的结论是:必须塑造起市场经济的基础与主体,即建立等价交换、自负盈亏的企业来。国有经济只能“国负盈亏”,所谓“国有民营”,无论是租赁制,还是承包制,都解决不了资产亏损这个问题,“国有民营”决不是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只有改革国有制本身,把它变成混合经济才行。如果把国有制分解为条条块块再加上不同的国有企业组成的百分之百的国家股的股份制也不行,因为只有“分散而明确”的所有权才能建立起自负盈亏的约束,只有当所有者(股东)与经营者(经理)两种身份有不同的经济目标时(一个追求资本升值,一个追求收入增加)不再同时是国家雇员时,才能形成相互监督约束机制。

总之,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中,只搞经营机制,运行机制不行,必须同时搞产权机制,所有制关系的改革。

那么,对于那种不占统治地位,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的第三种个人所有制状态,即被称为“一种例外”的私有经济存在的根据到底又是什么呢?本书作者特别重视毛泽东的一段话,即一九五六年初讲的,只要社会有需要,可以开私营大厂,华侨投资一百年不没收,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些资本主义。

那么,私有经济存在的合理性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只能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需求去探索。首先,如果我们承认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社会发展最基本动力,如果我们承认对生活资料的占有是这种利益实现的标志,那么就应当承认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正是获得生活资料的手段之一。可以断言,人类社会第一人权就是经济生存发展权,而第一经济权就是财产权,第一财产权又是投资权。所以,从主观上讲,发展私有经济是个人的经济需要,因为人类社会都是以个人为本位的,所以完全消灭了私有经济,也就消灭了人类本身。其次,由于社会需求的丰富性、变化性,私有经济、小规模经济,只要销售社会化,也就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全世界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一家小厂的商品甚至可以打入全世界就是一个明证。社会化大生产流通过程和经济国有化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从客观上讲,发展私有经济也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要求。

至于伦理学上讲的“剥削”,只能理解为“超经济掠夺”,而不应是“资本收益”,否则为什么人们在接收储蓄利息,股份分红时丝毫没有剥削别人的感觉呢!“劳动价值论”是讲价值的创造必须通过劳动,而不能否定“价值共创说”本身,如果投资没有收益,谁还去积累呢?

当然纯粹私有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有深刻矛盾的,其一是资本规模狭小,其二是经营素质局限。所以它不能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形式。

我们以为,这里有一个三部曲。一九八四年,“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确立,标志着承认商品等价交换关系,从而承认了除按劳分配以外的按资分配,这样就在实际上否定了只有按劳分配一种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一九九二年小平的南巡讲话,在实际上又否定了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的说法;一九九三年,中国的改革家们所倡导的对国有制改革,就在实际上否定了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唯一基础特征的说法,因为不仅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公有制与国有制,而且几乎国有经济没有几家办得盈利。国有经济迟早要退出商品竞争领域而走向非盈利的公益事业。

我们引申出这些理论问题,是为了说明:仅从社会共产主义的“社会所有制”这一概念艰辛探索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改革的拓荒者是怎样在马克思所开辟的土地上向前耕耘。我们确信,这既是生命的记录,又是终极关怀。在这里,既有智慧痛苦折磨,又有智慧结晶的欢悦。这当然也足以反映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与命运。

心理痛苦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205例, 其中男122例、女83例。

1.2 入选标准

年龄≥18岁, 意识清楚, 有自主辨别、行为能力, 患者本人知情并自愿参加调查问卷, 临床研究问卷填写完整。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临床资料调查表

一般临床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癌症类型。

1.3.2 心理痛苦评估调查表

采用2011年美国国家癌症综合协作网 (NCCN) 提供的肿瘤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 (DT) [3,4,5], 疼痛程度共计10分, 其中, 0分, 无心理痛苦;1~3分, 轻度心理痛苦;4~6分, 中度心理痛苦;7~10, 重度心理痛苦。

1.3.3 患者心理状态评估表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 [6]评定焦虑程度, 评分>14分为肯定焦虑症状, 分数越高焦虑越重。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17, HAMD-17) [7]评定抑郁程度, 评分>7分为肯定抑郁症状, 分数越高抑郁越重[6]。Kappa=0.78。

1.3.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我院自制, 并经过相关专家审核所得, 包含12个项目。总分为60分, 总分<20分为低水平, 20~40分为中等水平, 40~60分为高水平。

1.3.5 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

参照Williams DA等设计的《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量表包括4个维度, 即“疼痛很神秘、疼痛会持续、疼痛不可消除、自卑感”。非常不同意计-2分, 不同意计-1分, 同意计1分, 非常同意计2分。

1.4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问卷均各发放205份, 各回收205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率为100%。各调查表的测评和评估均由资深专业技师完成。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双重查错, 并在SPSS 17.0统计学软件下运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定义P<0.05为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相关因素采用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调查情况见表1。

2.2 痛苦程度量化得分及分组

如表2所示, 所有患者的痛苦程度量化平均 (5.67±3.19) 分。205例患者中, 无痛苦者18例, 占8.78%, 轻度痛苦者109例, 占51.71%;中度痛苦者41例, 占20.00%;重度痛苦者37例占17.07%。

2.3 焦虑、抑郁情况

如表3所示, 205例癌痛患者HAMA平均得分及HAMA-17平均得分分别23.45±4.67分和10.61±2.61分, 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的平均值 (P<0.05) ;并且, 患有肯定焦虑症的病例数为187例, 占全部病例数的91.22%, 患有肯定抑郁症的病例数为165例, 占全部病例数的80.48%。

2.4 疼痛信念情况

2.5 癌痛患者社会支持得分及其与患者焦虑抑郁、疼痛自信的相关性

如表5所示, 癌痛患者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为 (44.32±7.65) 分, 其与焦虑、抑郁及疼痛自信均呈显著负相关 (r<0, P<0.05) , 说明社会支持量越高,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低, 疼痛自信度越低。

2.6 患者心理痛苦与焦虑抑郁状态、社会支持以及疼痛信念的相关性

如表6所示, 患者焦虑、抑郁得分疼、疼痛自信度均与痛苦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 (r>0, P<0.05) , 说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越高, 疼痛自信度越高, 其痛苦程度越高;而社会支持和疼痛自信则与其痛苦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r<0, P<0.05) , 说明社会支持量越低, 则患者心理痛苦感觉越明显。

3 讨论

3.1 癌痛患者心理疼痛程度与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及疼痛自信的关系

现代医学所谓的痛苦, 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主要由躯体、心理、社会、疼痛和精神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严重影响着癌痛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205例癌痛患者中, 约90%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表现, 其中轻度痛苦者109例, 占51.71%;中度痛苦者41例, 占20.00%;重度痛苦者37例占17.07%。患有肯定焦虑症的病例数为187例, 占全部病例数的91.22%, 患有肯定抑郁症的病例数为165例, 占全部病例数的80.4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患者焦虑、抑郁得分、疼痛自信度均与心理痛苦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 (r>0, P<0.05) ;而社会支持平均得分和疼痛自信则与心理痛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r<0, P<0.05) ;而且癌痛患者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与焦虑、抑郁及疼痛自信均呈显著负相关 (r<0, P<0.05) ;说明社会支持量越低,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高, 疼痛自信度越高, 导致患者心理痛苦程度也越高。

3.2 对癌痛患者心理痛苦的干预对策

3.2.1 疼痛

疼痛作为临床第五大生命特征, 其积极有效护理是癌痛患者护理重要内容之一。癌痛患者持续的疼痛可对患者生理、心理、自主反应及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因素, 是患者产生心理痛苦的重要因素之一[8],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引起对疼痛原因及程度的重视, 针对性给予有效的治疗, 并对癌痛患者进行疼痛认知治疗, 缓解疼痛。

3.2.2 心理

癌痛患者通常为病情、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产生悲观、焦虑、抑郁、自责等不良情绪, 同时焦虑、抑郁等情绪可引起神经功能紊乱、睡眠失调及食欲减弱, 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程度[9,10,11], 因此, 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性格的患者寻找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稳定患者情绪, 给予精神支持, 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提供优质服务, 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自责等不良情绪。

3.2.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影响癌痛患者情绪的重要因素[12,13], 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 其中包括患者从家庭、朋友、同仁、社会群众、医疗及医护人员等得到的物质及精神支柱。因此, 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提供优质服务;督促家属及亲朋好友配合工作, 给予患者更多物质及精神上的帮助, 从而扭转患者的负面情绪, 改善预后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注:与全国正常水平相比,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摘要:目的 评估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程度, 分析其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肿瘤患者205例, 对其进行心理痛苦、抑郁、焦虑、社会支持和疼痛自信调查。结果 205例患者中, 轻度痛苦者109例, 占51.71%;中度痛苦者41例, 占20.00%;重度痛苦者37例占17.07%。患有肯定焦虑症的病例数为187例, 占全部病例数的91.22%, 患有肯定抑郁症的病例数为165例, 占全部病例数的80.4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患者焦虑、抑郁得分、疼痛自信度均与心理痛苦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 (r>0, P<0.05) ;而社会支持平均得分则与心理痛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r<0, P<0.05) ;而且癌痛患者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与焦虑、抑郁及疼痛自信均呈显著负相关 (r<0, P<0.05) 。结论 癌痛患者心理痛苦与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疼痛自信密切相关, 干预时应加强对癌痛患者的心理辅导、精神支助及社会支持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消除患者心理痛苦障碍, 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癌症,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疼痛自信

参考文献

[1]陈湛愔, 麦卫校, 王志海.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对癌症患者疼痛行为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1 (45) :1031-1038.

[2]郑儒君, 李俊英.肿瘤患者心理痛苦评估与治疗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2, 26 (8) :1264-1230.

[3]Williams DA, Thorn BE.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pain beliefs[J].Pain, 1989, 36 (3) :351-358.

[4]张叶宁, 张海伟, 宋丽莉.心理痛苦温度计在中国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24 (12) :897-902.

[5]陈静, 刘均娥, 王会颖.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筛查工具评价的研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6 (6) :624-628.

描写痛苦的作文:痛苦中的阳光 篇5

我遭遇到了学习生涯中最猛烈的寒流的冲击,心仿佛从高耸的悬崖上笔直地坠下,当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提起那令我欲哭无泪的分数时,我将头深深埋在臂弯里,不让泪水暴露出我的脆弱。

我清楚地记得当老师念出那刺耳的可怜巴巴的数字时,我并没有哭出来,大概是因为心太痛,都已经麻木了。凉风习习,能吹起我的发梢却吹不走我心头的痛楚,我在教室里迷茫地游荡,彷徨,想对老师说……但在刹那间,望见那熟悉又慈爱的脸,那份羞愧使我一下子埋下了头,又踱了回去。我的心已经缺了一口,我希望,不,是多么渴望有一个人能安慰我,哪怕是一句“你没事吧?”我用忧伤的目光扫视着空荡荡的周围,视线再透过玻璃窗停留在夜空中,鬼魅的星星也不再顽皮地向我眨眼了,是不是,这一切都在嘲笑我呢?忽地,一个可爱的身影在我眼前跃过,是谁?妮子一见被我发现,就在我耳边嘀咕了一句“桌下有东西哦!”我略一惊愕,木讷地从桌下摸出两张小纸条,当我红肿的眼睛注视到这纸条时,身子震悚起来,“不要忧伤,成功的大门会永远向你敞开!”我能清晰地分辨出这是妮子的笔迹,模糊的视野中,字迹却是如此地清晰。悠儿也道:“加油哦,不要被困难所羁绊!”我的泪在那一刻终于肆如泉涌,毫无忌惮地泻下,这泪已不再是痛苦、辛酸的.涩味了,而是甜蜜、怡人的香气。友情已经占据了我内心的所有空间,扫荡着我的痛楚。不然,古时怎有“知己难求”名句?又怎有新新社会的“死党”一词呢?

我仍记得,有一次我与xxx闹别扭,一下子负气出走,午后的阳光照在我稚气的面孔上,我的眉头紧紧地纠结在一起,直到她——我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优奔来,她和我谈了一个下午,直到夕阳给我的头发镶上了一道金边,我的眉头才慢慢展开。我看见了她松了一口气般的微笑,在阳光中显得那么灿烂。她曾送我一句她最崇拜的泰戈尔的非常美丽的诗句——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你也将错过星星。”

……

他们,她们,它们都是我痛苦中的阳光,照亮我心灵中黑暗的角落。他们告诉我,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年的四季,有春的烂漫,夏的燥热,有秋的成熟,冬的肃杀,四季中的天气就更是难以捉摸的了,时而春光明媚,时而阳光灿烂,时而狂风大作,时而暴雨如注……

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们有时会被成功包围,有时又不得不面对种种打击、挫折……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了一种抽象“物质”,那就是痛苦,是啊!如果我深陷在这痛苦的泥沼中走不出来,我错过的就不仅仅是太阳、星星,还将会错过生活中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

百年柯达 痛苦转型 篇6

“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彭安东手握麦克风高声道。2005年5月,在北京的全球《财富》论坛上,当刚刚上任3天的柯达公司全球董事会主席兼CEO彭安东出现在记者见面会会场时,突然间大厅的灯光全部熄灭了。有趣的是,59岁的新CEO在“黑暗”中亮相,也正好象征其临危受命的事实……

柯达老矣?

一个世纪前,伊士曼·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创造了一个口号——“你只要按下按钮,其余的都交给我们!”这句口号成为贯穿柯达公司发展历程的核心精神。在“胶卷”时代,柯达设计了冲洗和打印负片的体系,令拍照变得十分简单。在此基础上,柯达通过低价拉动相机销售,再从相片冲印所需的药水和相纸中获取最大利润,从而缔造了一个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影像王国。

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但是到2000年,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其总收入的22%;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这与100年前伊士曼果断抛弃玻璃干板转向胶片技术的速度,形成莫大反差。

如果我们看看代表信息革命的NASDAQ综合指数与柯达公司股票历史对比图,就不难发现:素来以技术领先的柯达,并没有随着IT革命同步提高,反而在IT泡沫破裂的时候陷入严重的经营危机。

根据2000-2003年柯达各部门销售利润报告,尽管柯达各部门从2000-2003年的销售业绩只是微小波动,但销售利润下降却十分明显,尤其是影像部门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在: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41.8亿美元,跌幅达到46%!

在拍照从“胶卷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之后,昔日影像王国的辉煌也似乎随着胶卷的失宠,而不复存在。

冰冻三尺

造成柯达危机产生有各方面的原因。

首先,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反应迟钝。其次,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决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1.投资方向单一,船大难掉头

由于对于现有技术带来的现实利润和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之间的过渡和切换时机把握不当,造成柯达大量资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投资,挤占了对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增大了退出/更新成本,使公司陷于“知错难改”,“船大难掉头”的窘境。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柯达彩印店在中国的数量达到8000多家,是肯德基的10倍,麦当劳的18倍!这些店铺在不能提供足够利润的情况下,正在成为柯达战略转型的包袱。

2.决策层迷恋既有优势

过去柯达的管理层都是传统行业出身,例如:现任运营系统副总裁Charles Barrentine 是学化学的,数字影像系统美国区总经理Cohen是学土木工程的等等。在现任的49名高层管理人员中有7名出身化学,而只有3位出自电子专业。特别是在市场应用和保持领先地位方面,传统产业领导忽视了替代技术的持续开发,从而失掉了新产品市场应有的领导份额。

从传统胶片与数字影像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可以看出,柯达对传统胶片技术和产品的眷恋,以及对数字技术和数字影响产品的冲击反应迟钝,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柯达陷入成长危机的必然。

3.短视的战略联盟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柯达经营战略中技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被短期市场行为所左右,竞争者与合作者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角色模糊。

技术市场竞争激烈,电子技术领先周期缩短,进入细分市场领域的增加,国际级竞争对手增加,在数字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领域中遭遇如: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大公司的激烈竞争。虽然柯达也与对手建立了大量战略联盟,但是就核心技术而言形成的战略联盟却寥寥无几,大部分是服务项目的联盟。

国之利器,岂能让与他人。管理层其实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柯达过去当老大靠的就是胶片,与别人合作也是靠这个金刚钻儿,人家还会沾你的光。而现在的数字时代,没有核心技术,企业的经营就会随时处于危险的状态,过去的一切都会在瞬间贬值。合作永远不是一厢情愿的事。

战略转型

针对上述问题和资本市场的反映,柯达于2003年9月26日宣布实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转变: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

该战略的具体步骤如下:

1.“以变应变”,增加在非影像业务领域的投资。2.不再向传统胶卷业务进行任何重大的长期投资。3.公司重组,将原来的胶片影像部门、医学影像部门、商业影像部门重组为商业影像、商业冲印、医疗影像、数字及胶片影像系统、显像及零部件五大数字科技部门。4.向消费者推出系列型号的数字相机和喷墨打印机,与富士、惠普、施乐、佳能和爱普生等在数字业务领域展开正面较量。5.坚持其胶卷特许经营业务,积极开展私有品牌胶卷经营业务,如:胶卷将可以以非柯达品牌的商标在国外出售。6.通过跨行业联盟形成消费者足不出户全面解决方案,即如下的产业链,包括:数字相机(柯达或非柯达品牌)-联邦快递派送-连锁冲印店输出;彩信(摄影)手机-网络传输-连锁冲印店输出-联邦快递派送-客户。7.在中国市场,传统业务与数字业务两者兼顾,建设一个柯达全球生产中心,主要业务为组装核心型号的数字相机,同时开始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工作和数字冲印;柯达传统的民用影像业务部门继续扩大中西部和二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实现由“影像”到“影像+零售服务”的战略转型。8.实现“双T”(全面解决方案和全面满意度)和“双E”(延伸和扩张)的战略规划,加强终端输出。

继9月份转型战略出台后,在11月20日召开的纽约西部投资人大会上,柯达CFO 布鲁斯特宣布了柯达新战略的要点,其中包括:1.整顿传统业务管理以扩大现金收入;2.加速发展公司已有数字图像产品和服务;3.严格聚焦的收购行为填补已有业务的不足,并加速进入紧密关联的图像市场;4.在诸如电子显示和喷墨打印领域发掘长期增长机会。

在转型后的一年中,柯达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并购Algotec系统公司、SCITEX数字印刷公司,与VERIZON WIRELESS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完成NEXPRESS和HEIDELBERG公司的并购,从美国国家半导体购买图像传感器业务,购买OREX公司,卖掉AUNTMINNIE.COM业务,购买CREO公司等。

根据外电报道:2004年1月,柯达宣布裁员其现有20%的员工,即当时70000名员工在生产和行政部门的12000到15000人。柯达发言人说:“这是柯达面对现实——从传统的影像业务到数字业务转型中,必须要做的事。”同时,在管理层安排上,柯达紧锣密鼓进行了人员更换。2005年1月,柯达任命了新的CTO:William Lloyd,这位在惠普工作了31年的技术专家,被外界冠为“数字CTO”的称号。而柯达董事会也期待他能“延续他在发展数字产品和组织管理方面的传奇”。

柯达希望这一新的战略转型将导致业务更为多元化,并预期这个新战略将会让公司每年以5%~6%的速度增长。在2006年以前可能达到160亿美元的年收入,2010年以前可望达到200亿美元。

初战告捷

经过了一年的艰苦努力,现在的柯达究竟是否渡过了危机呢?

从目前的状况看,可以说,柯达终于从战略性危机中转危为安,获得了软着陆。表现为柯达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全新一体化数字照片拍摄打印装置;名片盒大小的V系列数字像机;新型通用胶片可减少患者一半辐射量;支持ADOBE PHOTOSHOP软件的外挂软件;全球领先的无线数字照片系统;EASYSHARE打印机无线WIFI支持;欧洲在线照片共享业务;提供手机在线照片共享;开发PRACTICEWORKS管理软件;照相亭;与IBM合作提供信息管理解决方案;发布CARESTREAM诊所信息方案;C和Z系列数字像机;带闪存的一次性像机。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公司的股票走势看出柯达公司已经开始复苏(见图1)。

财务方面,柯达在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和运营方面的调整后,已经止住了下滑的趋势并转为恢复性上升,特别是在2004年一年中公司业绩有了较大的提高(见图2)。2004年销售额达到135.17亿美元,比2003年的129.09亿增加了6亿美元;医疗影像部门增加10%,达到26.86亿美元;商业影像部门增长2%,达到8.03亿美元;重组后的图像通讯部门增加105%,达到7.24亿美元。只有数字影像系统部门仍然减少1%,为91.86亿美元。但是从数字影像收益的增长,可以看到战略的转变对公司主营业务带来的改变:同样的销售额,数字科技产品的收益率比传统产品要高。这也说明了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得到提升,同时表明公司的战略转型初步获得成功(见图2)。

正视快乐与痛苦 篇7

人的感情纵然丰富多彩,但最终都可归结为两种:快乐与痛苦。它们像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地陪伴在我们身边,所以,在人生中,你不可能一直沉浸在乐融融的气氛之中,你也不会一直被痛苦所困扰。

绝大多数人认为:生命中只应存在快乐,而不该存在痛苦,因此,这种人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点的困难与挫折,有一点活得不顺心,就仰天长叹,认为自己活得很累,很苦。这是一种绝对错误的心态。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充满艰辛而又坎坷不平的。诚然,快乐是人人都想拥有的唯一的情感,但一味快乐的人生是否显得苍白无力,单调乏味了一些呢?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把快乐的瞬间比作是成功的那一时刻,那么痛苦的岁月则是走过来的风风雨雨。痛苦就像大热天里一道冷空气,让人不由得打个寒噤,喜悦化为痛苦,是无论谁都不会感到高兴的。但痛苦是快乐的前提,痛苦过去之后就会是更大的快乐,正所谓“苦尽甘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司马迁历尽磨难,在牢狱中吃尽苦头,最终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爱迪生遭受了一千次打击,但他在失败的痛苦中汲取大量的经验,不断总结教训,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没有快乐的人生也是不存在的。快乐与痛苦之间是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快乐的人在痛苦中可以总结教训,使自己不断前进;痛苦的人在快乐中能心情舒畅,使自己更加自信。快乐与痛苦使人更加完美,失去其中任何一者都是一个人一生的遗憾。

正如冰心所言:当我们在快乐中时要感谢生活;当我们在痛苦中时,更要感谢生活。

点评: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严密的论证、丰富的事实,论述正视快乐与痛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人深受启发。

文章用一组比喻、排比句领起下文,形象生动,严整中不失活泼。

接下来逐层深入地论证快乐与痛苦的关系,使人认识到快乐与痛苦是人生中缺一不可的要素,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呼应题目中“正视”二字。

第四段中作者用人们熟知的成语、俗语、历史人物、科学事实论证观点,角度丰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自然引出了下文正视快乐与痛苦的辩证关系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深化了主题。

最后用冰心的话语收束全文,重申主旨。

总起来说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表达流畅,是一篇佳作。

上一篇:数据融合处理下一篇: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