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知识

2024-10-12

官方知识(共9篇)

官方知识 篇1

阿普尔在他的著作中反思了课程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课程并不是中立的知识,而是根植于历史和现实的土壤之中长出来的打着深深的意识形态烙印的果实,他提出一个掷地有声的问题: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在斯宾塞著名的“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之后还存在一个更能引起争议性的问题:“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文本不仅仅是“事实”的“传递系统”,它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斗争以及妥协的产物。它们是由那些有着特定利益取向的特定的人所酝酿、设计和完成的。它们的出版是在市场、资源、权力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之下进行的。文本的意义和它们的使用是那些具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团体之间斗争的结果,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教师和学生。

——摘自《官方知识——保守时代的民主教育》,第47页

19世纪在蓬勃的工业革命背景下,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设问,认为基于完满生活的课程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教育: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做父母的教育;准备做公民的教育;准备闲暇生活的教育。而这其中最为核心的知识在斯宾塞看来就是科学。尽管斯宾塞提出这个问题也是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即科学推动社会发展这一最大的现实。但在阿普尔看来,“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这个答案依然是去情境化的,它遮盖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谁的知识最有价值”。阿普尔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并不是孤立自足的,即便在日常琐事之中,我们也与各种各样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如果本着弗莱雷似的关心,你就会发现现行的课程是“我们”的知识而不是“他们”的知识。而这个所谓的“我们”就是由右翼保守主义者建立起的基础广泛的“新联盟”,其中包括四类人:第一类是新自由主义者;第二类人是新保守主义者;第三类人是白人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第四类人是由新的技术型中产阶级的一支所构成。

阿普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右翼保守主义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常识”来麻痹人们,他分析了“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的核心是政治控制和自由市场的双管齐下,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努力营造一种真正的“有机的意识形态”,并不着痕迹地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创建新的“国家全民意志”。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金钱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这一标准融通了各种人群,成功瓦解了各式各样的团体,如不同种族、不同取向、不同阶级、不同性别和不同宗教,人们都被牢牢系在金钱这条准绳之上,而是否成功则被归因为一个人是否聪明、勤奋、努力。阿普尔引用了菲斯克对知识产生的描述:知识不是中性的,而是权力的社会分配。一方面,统治阶级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对其有利的知识系统,并为这种知识体系披上五彩斑斓的外衣。使之看起来像是“公正无私”的,传递给被压迫的阶级。另一方面,这种知识体系一旦形成,就成为了“真理”,麻痹人们的思想,形成了所谓的“文化”。右翼保守主义就是为知识裹上了一层“常识”的糖浆,选择、简化和浓缩了现实,使之成为官方知识,并借助“第一频道”等媒体扩散到每个人的头脑之中,就其使学生的头脑变得简单,而这种头脑简单在一定程度上恰好是市场经济中盲目消费者的“良好品质”,无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除了媒体,教科书则更加直接地塑造了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自上而下的改革,加上利益的驱动都使出版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教科书所营造的依然是一个不真实的世界,充满了谎言、矛盾和断裂,按美国基础教育委员会的话说起来就是充斥着“特洛伊木马”,僵化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失去探索的兴趣。阿普尔提到,人们回应文本有三种方式,即统治型、谈判型和反抗型。统治型即全盘接受,谈判型则对其中某个特定问题或环节有所质疑,但最终跟随总体思路和趋势,而反抗型则是保持一种活跃多维的批判性思考,始终对文本保持一种怀疑态度,基于阶级、性别、宗教等待来进行积极的阅读。如果说教科书本身已经是问题重重,再加上古板的教学方式,那么只能生成愚钝、单一的头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阿普尔认为教师和学生也参与到了制造和复制官方知识之中,后面我们将提到的就是教学的问题。

手推车上的教学

为了理解这个论断,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思考教学过程,将其定位为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这种劳动过程与在生产线、家里或办公室里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尽管有这些不同,但是现在影响到广义工作的压力正日益降临到教学上。在广义的社会学文献中,赋予正在发生的一切的标签是“劳动的退化”。这种退化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和意识形态安排所给予我们的“礼物”。

——摘自《官方知识——保守时代的民主教育》,第122页

在阿普尔看来,我们的教学也正处于危机之中,原因就在于教师自主权的丧失。阿普尔将之形象地比喻为“手推车上”的课程,也就是说,教师只需要从手推车上拿现成的课程就可以了。“谁在从事教学工作”与“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在书中,阿普尔类比了泰勒的管理模型。泰勒的管理诀窍在于复杂工作的精密化,不断将整体的工作任务分解为一个个细小的组成部分,这就区分了设计者和操作者。操作者只需要掌握简单的技能就可能完成任务,不需要知晓“是什么”“为什么”,只需要明白“怎么做”就可以了,这被阿普尔称之为“孕育与生成的分离”。教师在心中没有整体的图景,因此只能机械地按照教科书或者教学参考书来做,也因为缺乏育人的蓝图,以及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师生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在教育应该收获什么”等问题的深层思考,就很难在课程情境之中生成即时性的智慧。然而,这恰恰是教育教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即在具体的某一地点、某一时刻,针对某个特殊的孩子的某一特定的阶段做出的最佳教育教学行为。

而且久而久之,教师会因为满足于机械的步骤和操作而让自己的思考能力渐渐降低,失去计划和控制自己工作的能力,这点在女性教师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大多数西方工业化国家,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是妇女,而行政人员大多数是男性。而这个问题和“工作强度”相关,“工作强度”可以压垮教师,在标准化考试的重压下,课程变得计划性、系统性越来越强,密集的课程让时间成为稀缺物,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因为每一天的任务都必须在当天完成,有相对应的作业要完成,课程是连续性的,今天不讲完明天很难接上,再加上还有阶段性的考试作为检测手段,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教师的心头。教师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任务,课间的时间也被一摞摞的作业、一项项的比赛,还有学生之间的矛盾处理给占据了,而且对于女性教师而言,回到家里还有一大堆的家务活在等着她,大多数女性教师等于实际上都从事着两份固定的工作,因此根本没有时间来休整。用书中的一个教师的话来说,首要的任务是“找个应付每一天的方法”,因此“被教学”甚至可以说是教师们主动选择的,他们希望有现成的材料和可循的步骤、方法,缺乏创新的兴趣。有多少教师愿意额外思考那些并不迫在眉睫、可做可不做的育人和课程问题?阿普尔并不责备女教师们,而且还给予深深的理解和同情,他说这是这些女教师们“面对客观现实的复杂情况的一种应对的策略”。然而同时,这也是导致教师们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当一个人失去了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控制权时,很容易感到厌倦。

重构课程与教学

我并不认为课程的问题是一个需要运用理性化的模式进行解决的技术问题。跟随从杜威到休伯纳等教育家的足迹,我认为,课程是在特定的环境设计之下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将课程视为一种“事情”、一个教学大纲或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是将其视为一个不断得到重组的、象征性的、物质的和人文的环境。如果要使这个设计的过程在社会和个人的层面上都是完全敏感的,那么它不仅应该是技术性的,也应该是美学、伦理和政治价值的。

——摘自《官方知识——保守时代的民主教育》,第146页

阿普尔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富有官方色彩的课程与教学,这种课程与教学带着强烈的政治倾向,从而使教学沦为一种技术,由教师自上而下地灌输给学生。而在阿普尔看来,课程与教学本质是一个美学问题,它更像是画画而不是造桥,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具体的情境之中生成的,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而造桥则因为有事先设计好的蓝图,因此不具有对情境的敏感性。

事实上,阿普尔本人也曾尝试将他的这种理念贯穿于他自己的实践之中。在书中,他提到自己曾经到过一所学校,在他试教的那个班上有22个女孩子,14~17岁不等,大多是有色人种,这些女孩们都劣迹斑斑。在右翼保守主义营造的教育体系之中,她们被贬低为与大家不同的异类,正是她们的不适应导致她们选择了反叛,她们看似不羁的外表掩饰不住她们的迷茫、脆弱和幼稚。阿普尔给这些女孩们播放了两部由著名加拿大电影制作人Norman McLaren拍摄的作品以及其他学生们做的作品,随后发给她们制作电影的材料,请她们动手制作一部自己的电影。这些女孩子显然被这不同于常规的教学吸引了,她们跃跃欲试,选择了“学校”这一主题进行电影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每个人都真心地投入,并互相合作,最后展示了成果。阿普尔惊讶于女孩们表现出来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女孩们甚至兴致勃勃地主动准备下一次活动的内容。正是在她们自己的课程中,她们开始萌发自信、热情,发现自己的兴趣、天赋和资源。然而,校方对这次教学的反馈居然是“看似激发了姑娘们的积极性,使她们暂时摆脱了困境,但是她们更需要的是补习阅读课和技能课”,于是,阿普尔只能告诉孩子们一切都结束了,女孩们感到气愤,愤世嫉俗、自暴自弃的表情再度出现在她们稚嫩的脸上,这一切也让阿普尔备感沮丧。但是五年后,他收到了一张贺卡,这正是这个班上的一个叫罗曼娜的女孩给他写的,她告诉阿普尔这一节课对她的人生产生了转折性的影响,让她成为了一名广告艺术家。这让阿普尔重新燃起了希望,正是非官方的这些知识让罗曼娜感到了学习的意义,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影响。

在书中,阿普尔还提及了他所在的威斯康星大学的星期五研讨会。这个研讨会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他们来自美国、中国、日本、泰国、波多黎各、爱尔兰、以色列、多米尼加、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他们中有本校的教师、教师协会的组织者、研究生、访问学者;他们中有的是女权主义者,有的是新兴民主主义国家的教育领导人,还有的是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因此,每次星期五研讨会都让阿普尔十分兴奋,带着性别、社团、阶级、文化的差异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阿普尔称之为“无中心的统一”,即研讨会对固定的中心保持着警惕,比如白人、男人和英语这些极可能成为中心的要素,而是在尊重关心的基础上,充分搅动每个人的背景、经历和思想,将边缘化的声音亮出来,不同的话语在研讨会中织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它们来自四面八方,相互交叉,形成了多重的焦点,同时又基于具有普适性的人类价值和意义达成互相的理解和升华。阿普尔还提到了一件有趣的事。起初,研讨会常常布置由成员们推荐的阅读材料,从一开始的书本到薄薄的文章,最后大家干脆有时什么也不读,把时间充分留给成员们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确保每个人的声音都被听到,大家认为这样的学习更有意义。

迈克尔·阿普尔(Michael Apple)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国际著名课程与教育政策研究专家,在当代世界课程与教学研究、教育政策研究界声誉日隆,被称为20世纪全世界最重要的50位教育学者之一,曾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副主席。他与保罗·弗莱雷、亨利·A·吉鲁、麦克拉伦等被视为“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但阿普尔从来不愿将自己纳入所谓的“批判教育学”中,而宁愿将自己所从事的研究称为“批判的教育研究”。在他看来,批判的教育研究不仅是批判取向的,更应该是实践取向的。他强调教育研究不能脱离具体特殊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现实,特异的文化政治背景是研究的逻辑起点,以及研究者的立场。

《官方知识——保守时代的民主教育》是继《意识形态与课程》《教育与权力》《教师与文本》三部曲后的第四部。在书中,阿普尔呼吁一种觉醒,这种觉醒会让课程与教学交织于丰富多元的视角和声音之中,还原真实的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

官方知识 篇2

这些年,公众见证了不少“掷地有声”的承诺,也经历了诸多“说到没有做到”的失望和沮丧。承诺落空的背后,是决策的匆忙还是工作的缺失?承诺落空,又该以怎样的态度给公众基本的交待赢得理解?盘点那一次次没有兑现的诺言,希望能换来一些弥足珍贵的提醒。

一些承诺成“无言的结局”

近年来,最让人们如鲠在喉的事情,莫过于不断飙升的房价和各地调控房价的“誓言”。

一路飙涨的房价,不仅将人们的工资收入甩在后头,更无情地击碎了许多年轻人的梦想。面对涨势强劲的房价和社会的呼声,国务院“十年九调”,许多地方政府纷纷作出调控房价的承诺,并信誓旦旦设置“年度房价控制目标”等硬杠杠。但结果是,承诺的目标被纷纷击破,无数相信诺言的百姓望房兴叹。

约谈失效,问责缺位,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几乎成为“一纸空文”,却没有谁站出来向社会和当地百姓做任何说明。事情何至于此?

如果说一些地方稳定房价的承诺属于“楼梯震天响,未见人下来”,那么有一些单位和部门则是在缺乏足够解释的情况下,不断开出新的“空头支票”。2006年,国家作出“统一核电发展技术路线”的重大决策: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承载“特殊使命”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随之应运而生,并建设“世界首台AP1000核电机组、我国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第一台机组”。

然而,机组并网发电的时间却一直难与承诺相契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曾明确宣布,“有望于2013年实现并网发电”;一年后,这个承诺又变成“计划将于2014年并网发电”;而在今年5月,投产目标又修正成“在克服设计固化和设备制造的种种困难后,将于2015年底并网发电”。

承诺无法兑现、“时间表”成为摆设,理应对社会有个坦诚的态度和基本的说明,赢得理解和支持。如果只是一声不吭,随风而过,最终伤害的是自身的公信。一些承诺沦为“空喊口号”

对一些单位及部门而言,承诺却成为“空喊口号”,甚至言行截然相反。2012年中央明确提出“八项规定”,并严控“三公”经费,许多部门都明确承诺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但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在预算申报和执行中违反财经制度规定问题比比皆是:

文化部本级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等2个所属单位挪用、套取财政资金一亿多元,其中三千多万元用于违规购买购物卡、礼品或发放劳务费等;卫生计生委本级和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34个所属单位账外设立“小金库”近两亿元;两年间,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等3个单位套取资金近两千万元设立“小金库”,主要用于发放奖金、招待等支出„„

再例如,新一届政府明确规定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等,部分地区在空喊口号的同时“顶风”违规:安徽省利辛县、黑龙江省海伦市、湖北房县等贫困地区曝出建豪华办公楼现象,令人咋舌。

言行相悖、空喊口号式的承诺,折射出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及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依旧顽固。信守承诺,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仅是强化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部门所肩负的职责使然。

一些承诺“虎头蛇尾”

人们已经习惯,每年年初,各地“两会”多会将一批“民生实事”或“惠民实事”列入工作报告之中,作为向公众承诺办好的重点工作。

细心盘点却会发现,不少地方的“实事清单”虎头蛇尾。2013年广东省政府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中,用于改善异地务工人员生产生活条件的预算完成进度不到六成;用于提升就业社保水平的资金也只完成了年度预算的65%。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和加强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同样没有完成年度预算。

当工作报告中列出“民生实事”的豪言壮语时,从各级政府到各界群众无不充满期待;而当“10件民生实事5件未完成”等新闻见诸报端时,这种期待转化为失望,转化为遗憾,甚至转化为怀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强调,政府说到就要做到,不能“放空炮”。落实承诺,需要一以贯之的决心,需要攻坚克难的执行力,更需要切实呼应民意、民愿的责任感。而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深入推进,以及有头有尾、有始有终的贯彻落实,才能让公众在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中积聚起信任感。

官方知识 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简称中国政府网) 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10月11日在新华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开通, 是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国务院重要政务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 向社会公众公开。

微博用户可登录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主页 (新华微博网址http://t.home.news.cn/zhengfu, 腾讯微博网址http://t.qq.com/zhengfu) 或扫描中国政府网微博二维码加关注, 微信用户可通过微信账号搜索中国政府网或扫描中国政府网微信二维码加为好友。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和微信主要发布国务院领导同志政务活动信息、国务院重要会议信息、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的政策文件及解读稿件等政务信息。

实习总结(官方) 篇4

实习总结(官方) -实习学习总结

第一次实习,地点是人们平日里觉得甚是神秘的电视台。实习内容是编导,对于编导的这一说法觉得很是新鲜,日后才深刻体会,这个平常节目里被喊为小编或者是导演的工作,与生活是如此贴近。我所在的节目组《健康时间》,我所做过的工作有听同期、写稿子、录口播、剪片子、拍外景、跟后期。可以说一个编导该做的我都很努力地去学。在电视台里,如若不是外拍便是在3楼机房,刚开始的不熟悉,不仅是对工作还是对实习老师,因为觉得融不入工作的圈子,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工作以外的人,因此很少到19楼办公室。也因为“常驻”3楼机房,一连看了好几位老师编片,也几乎每位老师都教过我怎么编片。编片就是对拍摄素材进行剪辑,使之串联成播出的成片,这也是每位编导所要掌握的最基本技术。一开始看到陌生的机器,觉得无从下手,再加上每位老师编片时“绚烂”的.手法,不得不令我佩服,也暗暗思付什么时候才可以学会,什么时候才可以自己编片。看了好几位老师编片的过程,也聆听了他们的教诲,对于编片的步骤已然烂熟于胸,但当老师拿过两盘带子要我自己编编看的时候,依旧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有一天,一位老师要我亲自剪片,而他在旁边告诉我剪片的步骤,这一次的实践将我所掌握的理论串了起来,一回生二回熟,我也算慢慢学会了片子的剪辑,到最后能够独立进行剪辑。想说,实践真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看看自己到底学会了什么,唯有实践。也只有真正去实践了,才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可以说学会编片是我实习编导以来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实习一个多月,可以说最最紧张,压力最大的是最后一个礼拜,为了自己的实习作品努力着。并非说前面的工作不上心,毕竟最后一期节目是自己担纲,各种细节自己把握,没有谁能够帮忙,有一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悲壮。从前期准备到后期成片,我很高兴尽管很多时候是一个人走过,但周围还是有那么多人的鼓励。还记得在节目播出的那天,因为是晚上播出,所以白天大家都在赶片子的后期,连午餐都错过了。不会忘记成片出来那一刻的放松,终于,完成了。实习的经历是宝贵的。很高兴在实习结束的时候可以大声地说,我无愧于这一个月,我努力用最认真最负责的态度去面对每个老师交给我的任务。即使是最没技术含量的同期,我会也会在最快时间内完成,并且保证没有错误。有一位同在实习的同学告诉我,他说,他还蛮欣赏我的,因为我在面对工作时候的专注有超乎年龄的感觉,是其他实习生所不具备的。我不禁要将这种褒奖归功到中学时期的学生干部生涯。那时候身为学生会主席,很多任务必须高质量、高速度完成,也许如此,锻炼了我在工作上严谨、追求完美的态度。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以为,集中留给我的,不过是主席的虚名而已,于我而言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现在终于明白,原来,一切尽在潜移默化中。

官方微博“互动”有道 篇5

企业官微时有精彩

2011年6月23日下午, 北京城迎来一场大雨, 一位负责杜蕾斯公关策划的员工, 将两只杜蕾斯套在脚上拍了张照片, 先由私人账号@地空导弹发布, 而后由@杜蕾斯官方微博转发。不到两分钟, 有着5000多粉丝的@地空导弹的这条帖子就被转发了100多次。这条杜蕾斯的话题当天转发超过5.8万条, 牢牢占据了当天新浪微博转发排行的第一名。而后3天内, 最高的转发超过了9万条。杜蕾斯这次的官方微博品牌形象推广至今仍然被津津乐道。

微博如同一场风暴席卷而来, 但事实上, 国内有近半网民患有坏消息综合症。网民在各种消息中乐于相信、传播和分享坏消息。在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中, 倾向于相信最坏的那一种。美国一家调查机构称, 中国网民患有坏消息综合症的比例为62%。这一症状的背后潜藏着互信缺失、生活无望和内心焦虑。

“貌似很小的事件通过网络能迅速演变为大型公关问题。”《企业博客》 (Blogging for Business) 的作者之一谢尔·霍尔茨说:“社交媒体放大了危机沟通的紧迫性。”如今任何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都非常重视微博传播的力量, 在借助微博做好品牌维护文章的同时, 更应当重视微博的监控。

微博也被称为社交媒体, 在国外影响最大的是Twitter。如今, 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官方机构十分注意追踪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的信息, 以判断消费者及公众的情绪, 防止潜在的公关问题。福特汽车、百事、西南航空和其它一些企业, 已经运用软件并指派员工来监测Facebook和Twitter上的帖子, 它们还指派高层领导制定针对社交媒体的公关战略。有些公司也对员工进行培训, 以扩大社交媒体宣传。同时教授员工如何运用Twitter等网站展示公司形象, 但重点是如何与消费者互动。

可口可乐公司首位社交媒体负责人亚当·布洛恩和另外3位员工组成了微博监测小组。一天, 可口可乐公司的监测软件发现Twitter上有一位失望的消费者发帖, 称其无法兑换回馈活动的奖品。这位消费者的账户有高达1万多名关注者。布洛恩迅速在这位消费者的Twitter主页上发帖致歉, 并称愿意帮助解决这一问题。这位消费者最终兑换到了奖品, 他后来将其Twitter头像换成了一张自己手拿一瓶可口可乐的照片。

“我们认识到, 如果不作回应, 不加快与消费者的互动, 你就不会被视为一个可信的品牌。”布洛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负责微博监测可能比发布官方微博消息的任务更为艰巨, 管理者可以依靠技术手段, 比如跟踪软件, 但最为重要的是管理者必须决定哪些微博会引起麻烦并马上采取正确的公关行动。

百事可乐的员工曾看到一个帖子批评了描写卡路里自杀的百事轻怡可乐广告。一位著名评论家质问道:百事公司怎么能做这样的广告?百事公司的发言人很快在他个人的Twitter主页上贴出了道歉声明。百事数码与社交媒体全球总监博·博夫也立即道歉。该事件促使百事公司在Twitter上建立了企业账户。

“如果你开始看到许多人转载某个帖子, 那你就知道得注意了, ”微软的高级营销经理马克斯·施密特说, “发现错了及时道歉是明智的, 而沉默或者掩饰却会导致问题扩大化。良性互动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更何况有些问题并非走向反面。”

微博强烈的互动价值也十分有利于通过微博做好客服工作。客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解决读者投诉。相对于传统电话投诉, 微博投诉更有利于得到快速的关注和更迅速的解决。同时, 微博投诉可以不立即回答, 微博客服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问题背景, 并从相关部门获得信息支持, 及时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

政务微博相对冷清

政府和企业纷纷开通官方微博的现象, 使微博这一新兴媒体更加人气兴旺。不过, 与企业热衷微博推广相比, 政府微博却明显反应冷淡。据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的官方微博观察:当前的政务微博80%患上了“痴呆症”, 说他们“既聋又哑”, 还“自言自语”。某些政务微博在漠视民意, 因为有些政务微博将网友的评论给删除了, 有一些网友甚至被拉到了黑名单里。政务微博真正听取网友意见, 接受网友投诉的少之又少。

《法制日报》和搜狐网曾共同发起的一个在线调查显示, 当被问及如果当地有关部门开通政务微博你会不会关注并成为粉丝时, 78.8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因此, 相较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官微, 一些驻华大使馆的微博却十分活跃。美国使馆的官微注重与粉丝互动, 不动声色、不失时机回应美国话题。

政务微博一个很大的作用, 就是能够提升形象并及时应对舆情。那么如何通过政务微博与粉丝互动?一位资深微博研究者给出了应对之策。面对不利信息, 官方微博的管理者必须厘清并确立三组观念排序:其一, 解决问题比“舆论引导”重要。不能正视和解决公众的合理诉求, 再“智慧”的舆论引导“战术”只是扬汤止沸, 不是釜底抽薪;其二, 真诚“面对”比策略“应对”重要;其三, 主动“发布”比被动“辟谣”重要。前者是未雨绸缪, 后者是亡羊补牢。

采访中, 一位媒体官方微博的管理人认为, 官方微博主要有6个方面的价值:1、发挥自媒体作用, 对外进行新闻发布或活动推广;2、通过长期积累和与粉丝互动形成凝聚力;3、及时获得与自己单位相关的信息;4、通过真诚互动提升自身形象;5、通过微博互动改善产品或服务;6、遇到突发事件进行危机公关时能够掌控话语权。

官方知识 篇6

关键词:高校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自2009年武汉大学首开官方微博至今,高校官方微博(以下简称“高校微博”)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进而为高校各项工作带来了新气象。高校微博传播受众集中,传播主体关联度高,传播主题丰富,催生了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生成。基于高校微博的信息传播效应和普及程度,很有必要依托高校微博平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

一、高校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第一,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高校微博,可以第一时间为学生群体提供校内外最新资讯,向他们传递正能量,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另一方面,学生群体可以借助高校微博平台,就思想困惑、思想追求等问题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即时沟通与交流,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关讯息。同时,高校微博的出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相互沟通的效率和频率,节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本,增加了传播主流价值和正能量的渠道,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极有意义的丰富。第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通过微博了解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关注焦点和价值取向的变动,了解学生群体的喜怒哀乐,并依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及人生体悟,为有思想观念困惑的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另一方面,高校微博的出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和内容,留给他们更大的思想空间。他们思考和对话的结果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部分,而更多的人将在高校微博形成的舆论环境和虚拟情境中得到教育。第三,锻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学生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也可以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相关教师一起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在网络交往实践中实现新的自我建构”。高校微博带来了碎片化和个性化信息,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降低了学生言论的表达门槛,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深深沉浸于高校微博塑造的舆论场景中。如何应对如此丰富的信息,如何辨别虚拟社会信息的真伪,如何理解和把握140字符所表征的思想动态,如何把握和引导高校网络舆论等,都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对自身言论进行反思,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进,对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设计与部署。

(二)消极影响

首先,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高校微博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受者,更是高校网络舆论的制造主体”。在高校微博的影响下,在接受信息和制造高校网络舆论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比传统媒介状态下更多的信息,他们的视界比原来更为宽广,比以往更强烈地对自我进行确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思想动态和价值追求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他们持续调节和维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及自身与高校这一集体的关系的需要。其次,削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一方面,高校微博和传统媒介一道为大学生提供了比以往更为丰富的可供谈论的主题,学生借助高校微博这一开放性空间充分表达对特定主题的看法和观点,甚至一些平时内向而沉默的学生也在这开放性空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学生群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高校微博互动中所传递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或者受到启发或者受到刺激,思想波动加剧。此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纷乱、离散、多变的思想观念,因而,如何重新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就成了不得不面对的突出问题。再次,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高校微博形成的校园舆论中,某些经过不断传播的信息会使学生认为这些信息对自身有用但实际上却“并无所认为的那种效果”;而某些被普遍认为不被接受的负面和恶俗或无作用的信息,实际上却对他们潜在地产生影响,而这却不被他们所自察。也就是说,在此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一些学生并没有形成应有的影响力,在他们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和道德观等方面并未实现教育设想那样的引导和塑造。而学生群体通过接收高校微博所承载的信息和观点,也极有可能改变自己原来的认知和理解。

二、利用高校微博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明确高校微博定位,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首先,要以准确区分微博与高校微博为基础,进一步明确高校微博定位,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高校微博是微博这一新兴媒介在高校校园的独特形态,它与其他微博有着明显的区别。公共表达领域中的微博是当下最大的“舆情集散地”,而“过度自由的微博滥用之势正日益凸显,公共表达中充斥着谣言和炒作、恶意嚗料和语言攻击等暴力行为”。高校微博事实上并无这种“滥用”的状况。相对而言,高校微博比公共表达领域中的微博更具可控性。这是明确区分微博与高校微博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要从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方面区分微博与高校微博。高校微博传播主体主要是学生、教师和高校管理者,传播客体则包括了校园重大活动、校园新闻、教育政策和社会热点等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主题;而公共表达领域的微博传播主体和客体远比这要广泛得多。其次,要以深刻认识高校微博的功能和价值为支撑,进一步明确高校微博定位,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高校微博注重对校园舆论的引导,为学生提供接收相关信息和表达观点的开放性平台,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和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而公共表达领域的微博所承担的功能要广泛得多。高校微博表征着高等教育中教育主体的回归和对学生话语权的确证,反映着校园民主对话、平等对话和对学生权利的维护程度,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校园治理和校园文化变迁。

(二)构建完善的高校微博体系,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第一,要以高校官方微博为基础,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整合高校资源,充分发挥宣传、招生就业、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部门的作用,从微博内容和话语方式上实现转变,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贴近学生心灵,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环境。高校官方微博不仅要宣传学校有关信息,还要积极回答“粉丝”的提问;不仅要设置轻松活泼的话题,还要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及时更新,避免出现高校官方微博“休眠”的状况;同时还要认真把握高校微博的权威性和亲切度的关系,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群体进行对话。第二,要以高校思政教师微博为核心,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思政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微博对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充分利用高校思政教师的知识优势、生活经验优势、人生体验优势,把大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微博周围,引导他们把握社会主流价值观。要注意开发高校中高层领导的个人微博,以便借助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弥补思政教师微博留下的空白,对大学生进行进一步引导,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开发高校专家教授的个人微博,以他们的学识和人格给学生送去向上的力量,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第三,要以高校学生社团微博为重要补充,延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注意发挥学生社团宣传部门的积极性,及时发布社团活动信息,以便吸引来自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要注意发挥学生社团微博的互动功能,让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见和建议得以充分表达,以便为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

(三)完善高校微博运营体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

首先,要提高高校微博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促进高校微博顺利运转,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建立良好基础。“交流互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微博良好的交互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双方可以平等地开展对话交流”,而高校微博“良好的交互性”则来自于相关微博主体的媒介素养。要全面普及微博的使用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利用和管理微博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高校微博的特点、功能以及互动交流技巧,了解高校微博传播规律,形成依靠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职业习惯,以促进高校微博更好地运转,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次,要开展高校微博的多元化互动,保持高校微博活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持续的影响力。多元化互动是高校微博生命力之所系。要从话语方式、内容体系和主题设置等方面入手,通过发起投票、主题讨论、邀请关注、“粉丝”奖励等方式,构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传播路向,实现不同传播主体和受众的多元互动,促进高校微博的顺畅运行。同时,还要注意开展高校微博与平面媒体、其他领域的微博的互动,突出重点,与其他媒介形态相互配合,为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开辟通道。再次,要注意高校微博的营销推广,扩大高校微博影响力,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利用新生开学、学年度开学和重大节假日推广高校微博。通过征集高校微博名称、高校思政教育微博小说、校园生活随手拍等活动,扩大高校微博的影响力,为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皮海兵.网络虚拟实践的本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孟达,刘颖洁.高校微博舆论生成机制及引导策略[J].新闻世界,2013(4).

[3]徐翔.文化与媒介传播中的虚假认同问题——基于文化研究的多维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盛明科,杨玉兰.微博时代公共舆论暴力的产生及其治理机制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官方定点酒店的“灰色地带” 篇7

2006年开始推行的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酒店制度,被财政部视为完善公务接待制度的一项有力举措:希望通过“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出差实行定点住宿,中央国家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实行定点办会”,以加强对公务消费的监管,遏制浪费与腐败。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已有5000余家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酒店。

“上海事件让人产生疑问,一个党政机关出差会议的‘定点酒店’为什么会介绍‘特殊’服务,难道在定点之外,政府不对这个饭店进行考察吗?”在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看来,定点酒店“定”而不查折射出了监管乱象。

监管不严只是一个表象。据记者调查,肩负遏制浪费与腐败的定点酒店制度,在招投标和提供服务过程中,无一例外都存在漏洞。

“协议价”灰色地带

根据《关于做好2013-2014年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酒店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会议定点酒店必须提供全部客房和会议室,出差定点酒店以三星级以下(含三星级)为主,四、五星级饭店则需提供不低于饭店总客房数70%的协议客房,方可以参加出差定点酒店政府采购。”

各项条件中,价格限制是硬指标。据《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住宿与报销标准(上限)为“副部长级住套间,每人每天600元;司局级住标准间,每人每天300元;处级以下两人住一个标准间,每人每天150元。”正是这一规定,导致原则上定点酒店的最高采购价格为套间600元、标准间和单间300元。

然而,正是这一原因直接导致定点酒店的门市价和协议价两者之间差距如此之大,甚至是一二折。“如果真的以协议价格结算,多数情况下‘定点酒店’自身根本无利可图。”中国饭店业采购供应协会特聘专家、华美酒店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说。

从《差旅费管理办法》的规定价格来看,定点酒店利润空间不大,不应成为“香饽饽”。但是数字却给出了相反的情形。根据“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酒店查询网”提供的数据,自2006年推出以来,全国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酒店已经从2600多家翻了近一倍,2013-2014年度的数字已经达到了5000余家。

“我们接待党政机关的出差和会议,是一种证明我们有接待政府官员、承办政府会议的能力,在今天这个社会里,这就是一种象征,能够很大程度提高我们酒店的名望。”苏州市人民路上的一家酒店的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据其透露,特别是大型政府会议将会显著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加上你们这些媒体报道更是帮酒店做免费的广告”。

在赵焕焱看来,近年来酒店业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也让不少星级酒店不能放手政府“定点酒店”。

整个“十一五”期间,中国GDP增速是11.7%,但从公开数据看,星级酒店的增速是12%,其中五星级酒店的增速达到了17%。这意味着过去五年间,中国的五星级酒店几乎翻了一倍。根据业内经验,高端酒店要保证盈利,客房出租率一般需要达到60%以上。如此,一些星级酒店竞标“定点”就不奇怪了。

另外,近年来随着中央对党政机关差旅费报销规定越来越严格,不是定点酒店,公务员很难报销。一些酒店为了保住手中的客源,也不得不加入到了竞标的行列。

“实施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就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出差必须在定点酒店住宿,组织会议也必须在定点酒店召开,这是差旅费、会议费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支出管理模式改革的一次探索和创新。”早在2008年,财政部就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酒店政府采购答问时即对“定点酒店”制度评价颇高。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定点酒店”通过政府统一采购、酒店自愿投标产生。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北京地区,各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当地饭店的“定点”采购与确认工作,基本原则是“数量适当、布局合理、档次适中、价格优惠、公开公平、上下结合”。酒店的目录两年更新一次。

然而,原则上的“政府统一采购、酒店自愿投标产生”遭到了不少酒店经理的质疑。苏州狮子林附近一家酒店的经理,向记者抱怨:“你看看目录就知道了,那些能够最终入围的大部分是同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其中不少直接就是改制之前的政府宾馆。”

从苏州的《2013-2014年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酒店目录》中也可以验证这点,海关总署苏州外事教育培训基地、昆山宾馆(老的政府宾馆,后同)、吴江宾馆等在列。

“很多时候,不少地方政府宾馆也进入‘定点酒店’,主要考虑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这也从客观上加大了监督的难度。”林喆表示。

“监管机制严重缺乏”

“套间400元,你开玩笑吧,我们套间的价格是2400多元。”8月10日,记者尝试以公务出差的名义拨通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一家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酒店,对方的回答直接而又决绝。

然而,就在2012年12月17日国家财政部《关于批覆江苏省2013-2014年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酒店的通知》上,这家位列其中的四星级酒店价格可以清楚地查到:标间门市价758元,协议价280元;单间门市价598元,协议价240元;套间门市价2480元,协议价400元。

实际上,关于“定点酒店”竞标成功之后的“钓鱼销售”一你以为协议价很便宜,等你电话打进来了,告诉你,市场价的房间有,协议价的房间没有一的情况时有发生。上述苏州人民路上定点酒店的工作人员就透露:“政府的那个协议价实在是太低了,我们有时候真的给不了。”

尽管有规定省、市级定点酒店管理员接到违约投诉后,经核查属实的,对该定点酒店进行警告,经两次警告仍出现违约的,取消该饭店定点资格,并在财政部主办的“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酒店查询网”上进行通告。但是,6年多来还没有一家“定点酒店”为此而失去资格。

有意思的是,不少酒店选择了“旺季”不列入定点酒店的策略。记者就注意到,在大连的定点酒店目录中有多达十几家选择了这种做法。

“一项规定执行起来,必须严肃认真。这种旺季不作为定点的做法,尤其显得不够严谨,客观上也是对其他酒店的不公平。”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记者。

在“定点酒店”还有一项潜规则,那就是会议费发票成为了“篮子”,各种各样的消费都被装了进去,这直接为官员腐败创造了条件。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就告诉记者,“有时候,酒店方面和官员达成了默契,在发票上弄手脚,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譬如在酒店内购物,在酒店内娱乐、甚至是一些黄色消费都有可能成为会议费的形式,最终转嫁到公众身上。”

“我刚刚看到一条消息,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以上,有的发达地市要100万元以上。许多基层干部反映,这只是职务消费的基本数额。更有甚者,一人当官全家享受。”叶青谈到,部分地区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范围不清,标准不明,浪费惊人的现象,“定点酒店”绝对是渠道之一。

值得注意的,在苏州和上海多家定点酒店中,记者就发现不少酒店的大厅中有专门的柜台卖商品给消费者,其中不少还是国际名牌。

一位已经辞职的原定点酒店负责政府采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商品绝大部分就是针对官员群体的,他们当中不少人甚至连毛巾、卫生纸都开会议费的发票。其实,很多酒店卖的都是一些假名牌,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上当。”

“发票变通的手法很多,5个人开会花掉6000元肯定超标,我们就把它弄成15个人,立马就没事了。”上述人士补充。

除此之外,一些色情业也悄然进入“定点酒店”。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就谈起不久前她在鄂尔多斯出差,在一家“定点酒店”就收到过色情卡片,“上面不仅留下了电话、照片,甚至写着‘层层把关、绝对安全、全套服务、还有发票’的字样”。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这些定点酒店变质了。他们成为了藏污纳垢的地方,甚至连那些不是定点酒店的都不如。他们会仗着自己的后台硬,‘严打’打不着,变得肆无忌惮。”林喆说。

定后反而方便腐败

按照赵焕焱的推算,全国酒店业会议性收入占全部酒店业总收入的23%左右,而这其中有25%则是政府的会议性收入。

“我们以2010年全国星级饭店营业收入为例,当年全部为2401亿元,应该说这个市场是很大,尽管门市价和协议价之间差距很大,但是酒店往往通过拉动其他类型的消费,能够获得一个相对不错的利润。”赵焕焱说。

上述已经辞职的原定点酒店负责政府采购的工作人员也认为,尽管表面的价格很低,但是通过变通部分,酒店的整体收益可观。“不过,这些变通的部分,很多都不合规”。

这些乱象直指一个严重的问题,究竟谁来监管?

“按照中央的精神,设置‘定点酒店’制度目的是为了防止浪费和腐败。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价格不是很贵,算是中等,会议室、住宿,餐饮等各方面又基本能满足需要,在提供舒适、卫生的服务的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再一个,这些酒店更容易控制,对公务活动也有更好的监督,出现什么问题可以及时查处。”竹立家表示,他是支持“定点酒店”制度的。

在竹立家看来,决不能“定点之后”就丧失了监管。相反,应该通过“定点”体现出监管的严肃性来。“通过申请、投标这么一个公开透明的过程,自愿被‘定点’,就表示你要承担更多把关和对自我的约束,体现出‘定点’的差别。饭店在度假村,里面又有KTV、夜总会这些,它怎么能成为党政机关的定点酒店呢?”

本是一个好的制度,却一再误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对此,林喆直言,一定要利用这次上海事件的契机,好好地整治一下这些“不正之风”。

“一般认为,党政机关出差定点酒店,应当是守法经营的模范。所以,在定点酒店发生这一事件,也必然影响政府形象。定点酒店不但不应该成为从事违法乱纪行为的避风港,相反,有关部门还应当比对一般饭店更加严格地加以监管。对出现问题的饭店,应当要求其认真整改,如若再犯,则坚决摘掉定点的牌子。长期以来,碍于政府机关和‘定点酒店’之间的关系,很多酒店成为了避风港,成为了官员们生活腐化的地方,是该好好地清理一下了,不仅是那些酒店,还有那些贪腐腐化者同样应该监督起来。”林喆说。

建设非官方教研团队 篇8

校长通过各种关系, 陆续请来专家给教师作专题讲座, 请专家手把手地引领教师学会搞教科研。可是, 不少教师并不领情, 听专家讲座时不是在打瞌睡就是在备课、批改作业,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反感专家对他们指手画脚。

校长重视激励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展开竞争, 把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与个人福利相挂钩, 却未曾想到, 大多数教师因此增加了工作不安全感, 对教科研产生反感和逃避情绪, 而极少数在教科研方面有所作为的教师却被压上了越来越重的担子, 难以产生工作成就感和幸福感。

可是, 并不能因此得出结论, 说这个学校的教师不喜欢搞教科研。

餐厅里, 几个教师围坐在餐桌旁边吃饭边讨论教学问题或学生管理中的问题, 兴之所至, 无拘无束。办公室里, 一个教师在备课中遇到了问题, 虚心请教旁边另一位教师, 自发自愿, 真实自然。饭后或下班后, 三三两两相处较好的教师结伴在操场上散步, 边走边谈论工作中的问题, 毫无保留, 身心愉悦。校长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独特的校园风景, 因为校长要考虑更大的更重要的问题。

当然, 校园并不和谐, 常会听到一些教师牢骚满腹地抱怨学校管理问题, 一些教师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谈阔论, 一些教师津津有味地交流吃喝玩乐的经验。

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因势利导, 建设非官方的教研团队。

鼓励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发宝贵经验, 帮助年轻教师, 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学习他人宝贵经验, 尽快丰富自己, 这样做会使经验丰富的教师增加工作的成就感, 使年轻教师增加工作的踏实感。鼓励那些在教科研方面有专长的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专长, 团结和带动其他志同道合的教师, 形成各具特色的教科研团队, 百花齐放: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团队、研究学生活动的团队、研究课堂教学的团队、研究考试的团队。因为是非官方的, 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就不能凭自己的长官意志对教师施压, 而要做好团结、引导、带动工作, 把教科研转变为教师自己迫切想做的事情。因为是非官方的, 所以各个教研团队各自形成对成员的自我约束, 但又能够保持相对宽松的教研环境, 能够做课题研究很好, 能够撰写论文、教育随笔也很好, 什么都不写, 但喜欢参加团队活动、喜欢思考并改善自我教育行动方式也很可贵。

在学校中, 建设非官方的教研团队, 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减少或消除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情绪。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喜欢听从别人指手画脚, 他们更需要得到尊重。建设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教研团队, 有利于满足教师的心理归属感, 改善校园人际关系。

2.增强教师的工作成就感和幸福感。

通常情况下, 没有人不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但只是提倡竞争, 没有团队协作, 只会使人增加工作的不安全感和疲惫感。建设教研团队, 有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协作, 使教师专业自我成长有了保障, 从而能够增强教师的工作成就感和幸福感。

3.消除教师的消极从众心理。

组织的管理者愈是实行高压管理, 组织中的成员愈是容易形成逃避管理的各种小团体。那些在小团体中具有号召力的人往往正是对高压管理抵抗力最强的人, 这些人容易消极影响自己的小团体成员, 使小团体成员形成消极的从众心理。建设非官方的教研团队, 有利于改变校园中有号召力的教师的心态, 从而消除教师的消极从众心理。

4.克服教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全民阅读官方网站正式上线 篇9

中新网消息, 前不久,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官方网站” (nationalreading.org.cn) 正式上线。该网站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 新华网承建运营, 系首个面向公众推广全民阅读的官方网络平台。据介绍, 全民阅读官方网站在结构上共设置了“讯”“荐”“评”“享”“听”“帮”6 大板块, 分别承担资讯发布、推荐阅读、思想集粹、分享经验、多媒体阅读、服务导航功能。针对公众的不同阅读需求, 在各个板块中分别设置了阅读风向、新书速递、对话大家、阅读公开课等丰富栏目。为适应移动化、社交化的用户阅读需求, 官网同期建设了多终端网络传播平台, 包括手机官网、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ID:dujiashuyuan) , 共同服务于全民阅读的推广。

上一篇:药品库存下一篇:主成分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