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库存

2024-10-12

药品库存(通用10篇)

药品库存 篇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医疗体制的改革已经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医院由于面临着不同的病人患者需要准备不同的药品, 但是过多的药品保留在库房中难免会增加医院的存货管理成本, 进而增加医院药品的销售价格。因此, 医院有动力去加强自身的药品存货管理, 降低药品价格获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这需要医院制定最优的采购计划、保证药品的质量不受损, 提高医院药品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这是医院进行药品管理的主要思路。

一、医院存货管理的定义及其管理的目标

在工业企业中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 它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产成品、商品等。对于医院来说, 它不涉及到药品的研发和生产, 因此在医院中的存货是指库存商品, 它已经是成形的产品。如果医院能够在满足患者需要的情形下随时购入商品就能满足零库存的要求, 但是这对于医院现实来说不具有可操作性, 实际上医院需要储备大量的存货, 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在医院储存一定水平的药品主要是出自于下面的原因:

首先, 保证医院供给药品的需要。在现实社会活动中, 很少有医院能够做到随时购入药品用于患者的需要, 这不仅是因为不时出现某种药品的物资短缺, 还因为企业距供货商较远的运输可能引起的运输故障。一旦医院缺乏相应的药品可能导致病者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 这需要医院考虑存货的相关成本, 比如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其次, 出于对采购价格的考虑。医院采购药品需要进行相应的招投标过程, 大批采购药品对于医院来说能够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 在价格上常有优惠, 但是过多的存货需要占用较多的资金, 并且会增加仓促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同时, 过多地占用资金还有机会成本。

因此, 存货管理的目标是在存货成本和存货效益之间进行权衡, 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 这样才能提高医院的存货管理水平。

二、医院加强存货管理的意义

医院药品存货管理是医院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品占用了医院大量的资源, 比如人力、财力等, 因而加强医院药品管理成为了药剂科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有效地降低药品库存成本, 改善医院的资金管理情况, 保证药品质量是我国大部分医院药剂科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医院药品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药品存货管理意识不到位

在我国大部分医院在药品管理上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 长期存在药品账实不符的情形, 这主要是因为药剂管理人员在管理理念方面出了问题, 他们大多数都认为药品种类多, 管理环节多而杂, 只能要求保证药品盈亏金额不超过上级规定的比例, 而要求保证实地盘存数和账面数相一致就觉得非常困难, 自由放任, 形成了不良风气。因此, 在大多数管理不规范的医院都是采取金额管理的方式, 只要实际盘存的金额大于账面金额就认为实现了管理的目标, 数量的多少与存货管理不重要, 也不对其关心。其结果就遮掩了药品可能被工作人员偷盗的行为, 滋养了一些不法行为。

2. 缺乏科学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

目前, 国内的医院大多数都实现了药品使用的信息化管理, 在门诊、住院部、药房等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了信息快速传递, 库存中相应药品的减少能够很快地反映到采购部门, 这样采购部门也脱离了以往凭借经验制定计划的阶段, 摆脱了计划和实际需要相差甚远的情形, 医院自身管理系统的加强能够减少缺货成本、断货的发生。但是, 医院外部的药品配送不能够满足医院的需要, 采购部门在进行药品的招投标中往往浪费大量的时间, 还可能存在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调程度不够, 造成临床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再者, 采购部门没有应用科学的采购决策系统, 采购部门员工素质偏低, 他们可能不是专业的采购人员, 而是从医院其他部门调动过来的, 对采购的相关理论知识不甚了解。因此, 采购部门作为外部连链接供应商的部门, 必须做到自身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对库存进行科学规划和采购。

3. 医院库存信息化管理数据不可靠

在我国, 大部分医院都应用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技术, 药品的库存管理人员对药品的购销存状况能够做到及时了解, 并做好分析的记录, 反映出各种药品的入库、出库等信息, 对短缺的药品及早做好采购的准备。以上这些工作的前提条件是这些库存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 但是在现实经营活动中, 很多的药品信息化设备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 导致接触信息化设备的工作人员自行篡改数据, 为自己谋利, 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又不能做出反应, 最终使得传递过来的库存管理部门的数据是虚假的, 那么在虚假的数据基础上做出来的分析结果就是不可靠的, 严重的可能导致仓库存量过多, 存货的储存成本极高, 不利于医院扩大市场份额。

四、加强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政策建议

1. 实现医院药品科学的存货管理目标

存货管理的最高目标是零存货, 即医院有某种药品的需要, 供应商能够快速地满足需求进行供货。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这就要求我们权衡缺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间的关系, 即缺货成本和储存成本总和最小。在实务中我们常常应用一定的存货管理模型, 根据概率算出每一天的药品平均需求量, 设定一个保险储备水平, 然后再根据不同保险储备水平算出每种情形下的总成本, 比较分析做出适合自身的保险储备水平。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缩短了药品的采购周期, 保证了药品的质量, 从药品环节上减少了医疗安全隐患。根据这种库存管理模型, 医院也可以事先设定好采购周期, 然后不断地根据医院自身对药品的需求修订采购周期, 这样才能把药品库存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但是, 这种模式需要医院具有相当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设备, 要求医院加大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 这是实现库存管理的前提条件。

2. 充分应用库存管理中的ABC分析方法

ABC分析法就是把医院药品按照其价值分类, 分类的标准由其年总费用占总的采购成本来决定, 将医院的管理资源集中于重要的“少数”。而不是价值便宜的“多数”。比如说, 在医院药品中的A类就是占库存总数的10%, 库存成本占总数的60%, 价格比较昂贵的药品, 主要涉及到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 像这种药品, 存货管理部门可以每天进行存货盘点, 严格控制库存。B类药品可以是占库存数量大约30%左右的药品, 库存成本占总数的20%。C类药品的数量占60%左右, 库存成本占20%左右。对于那些新老品种交替过程中的药品, 应该特别注意用量可以对新品种的供应进行严格管理库存, 防止药品过期带来的损失。对于周转率大于30天的药品应该确保合理库存量, 这是减少医院资金挤压的重要手段, 同时合理库存量也是减少降价造成损失的重要方法。

3. 加强工作人员的监督与管理

随着医院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以及挂号处、收费处、门诊部等部门之间进行了联网, 使得药库中的药品能够很快地反映在管理者手中, 他们能够依靠计算机的数据结果进行药品库存管理分析, 但是这些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计算机所提供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因此, 加强工作人员的监督就成为了医院管理层的主要工作。要求药库人员及时、准确地做好药品的进出库账目, 岗位设置两人, 他们相互之间形成制约机制。另外要做到金额相符必须对调价药品做到实时监控, 并及时做好金额亏盈表, 完善的数据查询系统可以随机对某个时间段的药房销售情况进行查询统计。同时, 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业务培训, 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才能上岗, 采取淘汰制度, 建立内部管理的激励机制, 对表现较好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 对表现较差的, 甚至具有偷盗行为的员工开除或更有效的处罚措施。

总而言之, 医院的药品占据了医院大量的流动资金, 对药品进行科学的库存管理工作就是对医院进行财产保护。因此, 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存货管理模式, 把存货管理的相关成本降到最低, 这样才能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虽然目前我们大部分医院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笔者相信强化和完善各个环节的管理措施, 充分发挥医院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 是提高药品质量, 保证医院临床用药, 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这样的医院才能基业长青, 不断增加自身的市场份额。

摘要:我国医院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规范发展的阶段, 大大小小的医院拥有自己的优势, 但是惟一不变的是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财务管理中的存货管理是医院重要管理活动之一, 减少医院存货成本过高的现状能够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在国际先进企业的库存管理中, 他们的理念是“零库存”, 比如沃尔玛, 它已经成为了存货管理的经典案例。如何借鉴国际先进医药企业的存货管理方法提升我国医院存货管理水平成为了目前我国医院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介绍了存货管理的定义及其加强医院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医院药品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给出了笔者对于加强医院药品存货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药品,库存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蔡芒.也谈医院药品收支核算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 2004, 12, (4) :14.

[2]何爱云.浅谈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J].西藏科技, 2009, 7, (6) :64~66.

药品库存 篇2

摘要 为了使医院药品管理符合现代医院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需要,笔者通过对药品库存管理,寻找控制药品成本的途径,从而优化成本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及浪费;能有效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医院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词 库存 管理 药品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药品库存和供应管理成为药品经营的首要任务,但却始终面临着一对矛盾,药房必须不间断地为病人提供充足的药品和相关服务,同时又必须避免库存费用的过分增加。库存管理在工作特性上具有医院药学的专业性、药政法规的职能性和药品流通的商品性。因此需建立清晰的、可测量的管理绩效目标,本文拟就医院库存管理作一探讨。1 依制度加强管理

进口药品依据《进口药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口岸药品检验所的检验报告书或其复印件验收;国内药品根据《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实施检查。每次入库做好“药品质量验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剂型、规格、批准文 号、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目,并对药品外观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对于出厂检验报告书内容有疑问或发现质量不稳定、原料或工艺改变、包装方式改进、长期停产恢复生产、新品种等加强抽样检查,并要求供货单位出示质量检测报告书。2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入出库、退库、报损)入库药品经药库管理员验收后,依据药品编码规则输入药品编码登记入库,在录入批发价和零售价后自动生成总金额的同时,输入有效期及库存上下限等,自动监控药品的效期及限量,随时报警。出库时,选择发往单位,如门诊药房、急诊药房和住院药房等。按各药房的请领单审核发药或拒绝发药,选择发药后将按请领单上的药品内容将药品追加到各子药房的库存上。同时,还可以根据各子药房的申请单提供退库和报损服务,完成退库和报损登记,并自动减去各药房的库存量和报损药品的药库数量和金额。由于运用了计算机管理,避免了人工往来等带来的繁琐劳动,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1]。

2.1 完善药品使用反馈机制 药库管理人员经常深入临床科室征求意见,了解各科用药情况、反馈信息,加强合作,处理好“供”与“求”关系[2];并与临床科室合作,向各科室介绍国内外医药动态、最新药品供求信息,同时可 通过《药讯》向各科室宣传,使临床用药不断更新。2.2 库存控制 药库管理应遵循药品流通的商品规律:应加速周转,减少库存,保证药品供应,同时做好药品成本核算和账务管理,确保医院的社会目标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2.2.1 库存控制目标 其大体可分成:库存成本最低的目标—通过降低库存成本以降低药品成本;库存保证程度最高的目标—在业务大发展时期确保供应品种的齐全;不允许缺货的目标—保证最佳医疗效果;限定资金的目标—须在限定资金预算前提下实现供应;快捷目标—快进快出。环境条件制约了库存的控制,需求的不确定性越高(如一些突发事件用药)、订货周期越长、运输的不确定因素越多(如边远地区)、管理水平越低(包括计算机的应用程度)、人员越紧张,库存降低越困难。而当仓储条件好、不存在资金的制约、药品处于通货膨胀时期,特别是对某些药品必须实现不允许缺货的目标时,库存量则不宜过低。

2.2.2 库存管理中的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的特点在于库存药品中每个品种的重要性仅由其年总费用的币值决定[3],将管理资源集中于重要的“少数”而不是不重要的“多数”。如对A级药品(指品种只占库存总数约10%、库存成本占总数60%~70%的贵重药品,也包括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可进行每天盘点,严格控制库存;B级品种只占库存 总数约20%~30%,库存成本占总数的20%;C级药品(品种约占60%~70%,库存成本约占总数的10%~20%)。库存量则可以放宽,以减少每次购药品种。对于那些处于新、老品种交替时期使用量急剧减少的老品种,要特别注意控制,可对新品种的供应进行调节及与医师直接联系,以减少老品种药品过期报损。对周转率大于30天(以货款回笼30天为例)的药品确保合理库存量是减少医院资金积压的重要手段,同时合理库存量也是减少降价造成损失的重要方法。2.2.3 库存管理中的排序分析法 美国Dann教授提出一种新的库存分析方法[4],将库存药品分为重点管理和非重点管理两类。排序分析法引入了“收益递减点”(point of diminishing return PODR),“收益递减”是指库存药品品种每增加 1%,相应的花费库存总费用的百分比递次下降。在重点管理部分,平均总金额累计百分比大于平均品种累计百分比。在非重点管理部分,平均总金额累计百分比小于平均品种累计百分比。处于非重点管理部分的一些品种可能是干扰库存管理效率的原因,排序分析法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找出这些品种,并作为例外品种处理。从数学处理上确定了更加可操作的划分重点与非重点的界点,而这界点本身是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对于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更为有效[5]。

2.3 重视药品周转率和断货率 周转率以单品种库存 数量/月平均消耗数量表示,这项指标能较早作出药品过期损耗的报警,比有效期表更有效。它可防止在近失效期时(3个月内)退货造成供应商不合理的损失。药品断货率由2个指标组成,断货品种数/总品种数及单品种断货天数/365。其反映了药品供应保障程度。如果由于货源不足引起断货率上升,则要适时调高储备限额及最低额或拓宽采购渠道。2.4 药品账目准确性和及时性 随着计算机在医院的广泛使用,以及病区、门急诊收费处等部门与药库的联网,使药库承担了大量数据统计功能。现在部分医院药品的调价功能设在药库,使药库工作量大幅增加,和医院各科室联系的日趋密切,加之药剂科内各级部门实行实库管理,就要求药库人员及时、准确地做好药品的进出库账目,掌握库存最新动态。药品账物相符率直接与管理水平有关。另外,要做到金额相符必须对调价药品做到实时监控,并及时做好金额亏盈报表,完善的数据查询系统可以随机对某个时间段的药房销售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对入出库和退库报损情况进行查询核对。通过查询可及时了解药房中各种药品的数量及已报警的药品,对合理利用药房中转库起到了积极的监督作用。3 讨论

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的管理科学,根本原则是保证医院临床药品供应水平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在此基 础上运用一定数学、管理方法,降低不合理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综上所述,加强医院药品管理,完善各环节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医院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才能保证医院药品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药品库存 篇3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库存;财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23-0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医药卫生改革新生产物,它是非盈利性、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施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使广大居民得到最大的实惠。药品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消费者(病人)提供的特殊商品,具有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它的这种供给和需求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保持适度的药品库存。但是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药品一般都有有效期,且药品的仓储管理要求较高,在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药品储备量,实现药库药品零库存,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库存管理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库存的优势

药品“零库存”管理是指以药品常规用量统计为基础,在保证用药的前提下,药库无库存。药品配送公司在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采购计划后即开始送货,,药品运送至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相关人员验收药品合格后,立即办理入库手续,开始使用。这种药品零库存的管理模式和传统的药库管理模式相比,更具先进性和科学性。它能够有效地减少因库存量大而占用较多资金的现象,加速资金的周转速度,降低库存管理成本,节约空间和人力资源,同时避免了市场变化所带来的产品积压、药品降价和药品失效的风险。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库存管理模式

1、药品申请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房人员根据药品消耗量提交药品申请计划。

(2)相关采购人员直接从系统内读取药品申请计划,同时生成能与采购平台信息相对接的采购计划,并向供应商发送。

2、验收出库

(1)供应商根据采购计划准备所需要品

(2)为提高验收出库效率,供应商按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称编排送药清单,送药清单一联随药送达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联送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部门进行核对。

3、验收入库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药品送达后核对药品清单和实际药品数量、规格、效期等信息,无误后在系统内确认藥品入库,同时自动生成药品入库单。

4、财务审核

财务部门人员根据药品配送清单和系统内确认生成的药品入库单核对,根据结果与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再次核对,以确保药品配送无误。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库存的财务核算

(一)药品会计核算的一般办法

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药库药品分为零差价药品和差价药品两大类,药品的入库、销售、结存统一按零售价计价。分别设置:药品、药品进销差价、应付账款和药品支出等会计科目,按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和供应商分别设置药品和应付账款的子科目。

1、购入药品时:零差价药品借记“药品——零差价药品——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贷记“应付账款——供应商”;差价药品借记“药品——差价药品——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贷记“应付账款——供应商”贷记“药品进销差价”。

2、社区卫生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零差价药品借记“药品支出”,贷记“药品——零差价药品——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差价药品,根据药品累计销售额及综合差价率计算销售药品成本和实现的进销差价,以药品成本借记“药品支出”,以零售价贷记“药品——差价药品——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差额借记“药品进销差价”。

通常有两种方法计算药品销售成本。

第一种方法,按药品综合加成率计算

药品综合加成率=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药品期末余额-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100%

药品销售成本=当期药品销售金额/(1+综合加成率)

第二种方法,按药品综合差价率计算

药品综合差价率=本月药品进销差价期末余额/本月药品期末余额×100%

药品销售成本=当期药品销售金额×(1-综合差价率)

(二)药品的价格调整

药品价格上调时,零差价药品以上调价格借记“药品——零差价药品——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贷记“药品支出”;差价药品以上调价格借记“药品——差价药品——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贷记“药品进销差价”。药品价格下调时作反分录。

(三)支付药品款

会计与各供应商核对药品入库金额,确认无误后进行付款,借记“应付账款——某供应商”,贷记“银行存款”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孔宪伟,翟所迪.医院药品网上采购3种模式比较[J].中国药房,2005,16.

[2]徐云梅.零库存管理的双刃剑[J].当代医学,2004,10.

[3]刘敏,张磊.采购零库存的战略条件[J].中国储运,2004,4.

药品库存的计算机管理 篇4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1]。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2]。药库的规范化管理对药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就诊病人数量不断增加,药品流通的速度加快,药品库存与医生处方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如何处理让医生需要时药品就能提供而库房又没有积压,是电子药品库存管理系统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何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在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小的前提下,能提供及时、有效的药品供应,是所有药库管理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3]。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药品实时变化与医生开单申请的矛盾

药品库存是一个实时变化的值,当药房保存处方或者摆药后实际库存才会减去;而医生在开具处方或者医嘱时,系统自动判断是否有药是根据保存瞬间的药品库存值进行的,等到实际发药时的库存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极有可能是缺药状态。那么门诊病人可能就需要去退费,重新找医生开具其他药品;住院病人要作废医嘱,换其他药品。

2.2 采购计划与实际需求预判间的矛盾

药品仓库在制定采购计划时,会根据经验值以及以往的数据进行判断,而医生的用药行为基本稳定,但是仍可能因为某些因素而波动,那么就会出现部分药品积压而部分药品库存不够的情况。

2.3 特殊药品

特殊类如精神类麻醉类药品、急救药品和血液制剂等,此类药品需求量小,但是属于必备而且严格管控类,与其他普通药品有着极大的区别。

2.4 药品有效期的管理

药品分批次进货入库,在前一批药品未使用完前需要再购买入库进行备货,如何管理药品,减少药品损耗率。

3 设计思路

要做到有效控制库存又不影响临床一线需求,源头是要制定一份合理的采购计划,这就需要根据各类药品的上期销售情况不同而分析。本院在药品库房现有工作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引进物流及信息系统管理理念,提高药品库房工作效率。

3.1 库存上下限和供应下限

药品库存量上下限的确定,对于实现最佳库存管理是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当库存量低于下限时,系统将上限自动录入计划单中。通过设置药品供应下限,当药品库存达到供应下限时,设置药品为不可供,这样医生就无法开具此药品的处方或者医嘱;而急需使用无法替代时可以临时打开可供标志进行处理,这样设计灵活机动。

3.2 药品分类采购

根据药品的波动规律、药品需求量、药品金额、药品类别进行综合评估,然后确定药品的采购数量和采购周期。在保证药品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减少药品库存量,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减少摆放药品场地占用面积,降低药品过期发生率。

3.3 有效期

药品按照批次出库,最久入库的药品先出库。计算机对每种药品进行有效期监控。药品在入库检查时,对近效期6个月药品拒收。特殊情况,由相关人员签字入库,并马上出库使用。

3.4 药品使用波动反干预合理用药

分析药品的使用情况,当出现药量波动较大时,进行分析,是否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通过停药等方法进行反干预。

4 具体方法

4.1 药品分类

运用帕累托分析法(又称ABC分析法)对在库药品进行分类管理[4]。ABC分析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ABC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等。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有区别地实施管理的一种分析方法[5]。

A类药品为价格较高、临床需求大的品种,是库存管理的主要因素,此类药品占库存总金额的大部分,减少A类药品的库存量可以显著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因此A类药品的采购周期应尽量缩短。B类药品为价格居中,需求量少于A类但品种较多的药品,是库存管理的次要因素。C类药品为临床一线用药和抢救用药,占用金额很小但品种和规格繁多,必须设置较长的采购周期,增加库存量,才能保证临床基本用药。

4.2 库存上下限的选取

药品库存上下限的设置参考以往药品的平均用量,我们取最近三个月和去年同期三个月的药品使用量进行加权确定。A类药品采购周期为七天,以七天的平均用量为库存上限,两天的平均用量为库存下限;B类药品的采购周期为十五天,以十五天的平均用量为库存上限,三天的平均用量为库存下限;C类药品的采购周期确定为三十天,以三十天的平均用量为库存上限,以五天的平均用量为库存下限。药品的供应下限设置了半天的平均用量,C类药品不设置药品供应下限。

4.3 程序自动控制

药品系统在每次发药减库时,将当期库存量和库存下限及供应下限进行对比,如果库存量低于库存下限,那么发出库存预警,提示需要采购药品;当库存低于供应下限,修改药品可供标志为不可供。在库存预警窗口,操作人员选择预警信息后可点击生成采购计划,系统自动按照库存上限填入,可人工修改采购数量。药品库存上下限以及供应下限每周系统定时更新,也提供人工实时更新(即系统重新按照预设规则计算)或者人工设定。系统对效期在三个月内的药品发出预警,告之相关临床科室及时使用药品或退回供货公司。

4.4 药品用量波动预警

药品每周定时做库存快照并总结每周药品使用量并与近期及去年同期进行对比,同种药品使用波动超过预设比率时,系统自动预警,提醒药品使用可能出现异常干扰因素,提供一条线索给合理用药分析人员。

5 结论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合理控制药品库存,在保证临床用药需要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准确的库存控制和采购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医院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减少药品报损率,这是面临的新课题。本院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药品库存管理综合系统,优化药品库存量,自动控制并辅助生成采购计划,减少了近效期药品,为医院减少了损失,使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科学化、先进化、经济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圆药品管理法附则第一百零二条:用语的舍义[Z].2001.

[2]毛晓东.吴静.住院患者退药情况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7):586-587.

[3]赵兰峰.关于加强药检系统支撑能力建设的思考[J].齐鲁药事.2008.27(9):516-518.

[4]崔嵘,张石革.医院药事管理学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24.

药品库存 篇5

检查总结及改进措施

一 总结:

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有关要求,于2013年3月对我院库存药品周转率进行检查,结果为:

库存药品为260万元,月销售约98万元,年销售约为1200万元,经计算总周转率为0.38/月及4.62/年,平均周转期约为79天。远大于要求的10—15天,究其原因主要有:

1、由于地处边远,采购药品运输路程较远,小批量采购不方便,有些用量较大的品种一次性采购较多,延长采购周期,加大库存量;

2、由于药房托管,药品采购没有经过医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审核通过,致使有些不适宜的药品品种进入医院,加大库存量;

3、由于托管方商业化运营,大量铺货(可退),造成库存挤压,加大库存;

4、同样是由于托管方商业化运营,同一药名,多个生产厂家,不同规格剂型一起采购,使得库存增加;

在医院病床及就诊患者人数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以上4点直接导致总的药品库存周转周期延长,周转率低下!

二、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造成药品库存周转率低下,周转期限延长的原因,建议制定如下改进措施:

1、根据实际需要严格控制单品种一次采购量,缩短采购周期,压缩库存量,缩短周转周期;

2、严格控制药品品种数量,制定药品品种及商业公司准入制度,任何公司及其药品进入本院都必须经过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审核,该委员会成员2/3以上人员同意,报请院长批准后方可进入本院使用;

3、托管方必须遵守本院药品采购制度,不得随意铺货;

4、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药房管理制度,同一通用名药品不同规格剂型不得超过2个,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即使品名不同也不得超过2个品规。

浅谈医院药品三级库存管理 篇6

1 医院药品三级库存管理

新型的药品管理模式是通过药师对药品在医院内流通的药库环节、药房环节以及全院各具体用药部门这3个主要环节, 进行全程化、电子化、数据化的综合管理。这种模式突破了单纯以存量定销量的医院药品管理的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往往具备很大的被动性。实行药品三级库存管理在确保药品质量, 保障患者及时、合理、安全用药, 规范和加强特殊药品管理的同时, 还能把医院药品使用每个环节中的浪费、流失现象降到最低限度, 使药品最大程度的实现经济价值。

采用药品三级库存管理模式的医院, 药品招标采购要遵守国家和当地的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 建立完善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制度, 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阳光采购的原则, 编制合理的药品购进计划。药品会计要遵循《药品采购制度》的要求, 本着合理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加速周转、保证临床供应等原则, 制定采购计划。依据每个月消耗药品的总量, 制定药品采购计划。如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等这类特殊药品, 应按上一年度药监部门所批准的数量进行采购。会诊特需或者临床临时需要的药品应按医嘱量采购, 不留库存, 把药品库存积压减到最低限度。药库管理人员需根据国家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进行细致认真的验收, 内容包括标签、药品包装、说明书、效期、发货凭证、批准文号等几部分。

改变一些用药量较大的部门由非药学专业的人员自行领取、管理药品的传统模式。按药品剂型、批次、储存条件等分类储存。通常按剂型分别把药品储存在片剂、针剂、草药、外用药、中成药等库房内。药品按照批次以及有效期远近, 顺次放入货位, 各种药品之间需有明显标志。特殊药品比如麻醉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危险品等要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 分别储存在专柜、专库。在执行的过程中实行逐级授权, 各部门指定责任人管理和领取权限内的药品, 要严格控制各部门药品库存量;各部门的贵重药品、特殊药品应每日清点, 普通药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清点, 每月底要进行检查和盘点, 无论盈亏, 都应查明原因;针对各不同科室的手术, 准备专用药箱, 手术中的用药病区的护师无须提前申领, 可以直接携带至手术室, 以便医师进行三查七对。使用药品之后只需及时记账, 从而避免多余的术中带药需退药的情况, 这种情况往往由个体病情差异所导致。药品三级库存管理中心还应与各用药部门共同协商制订常规和急救药品的品种、数量目录, 规范药品的流通秩序, 完善药品领用、储存条件, 保证临床急救药品及时供应, 保证库存药品安全的质量和准确的数量。

2 医院库房药品分类

医院的库房药品可分成“稳定销售药品”与“不稳定销售药品”, 这是按照药品的销售量来进行划分[1]。降血糖药、降血压药、治胃病药等治疗慢性病的药品通常为“稳定销售药品”。对于这类药品, 我们往往通过对以前销售量的分析来确定进货量, 以保证仓库不压货。某些抗病毒药、抗菌药等用于治疗急性病和流行性病的药品通常为“不稳定销售药品”, 这类药品需求量波动比较大, 这主要是受疾病发病季节和流行病的范围的影响。因此如果实施零库存, 就会在急需的时发生断货的情况[2]。对于这类品种, 我们应按照疾病的发病和流行的规律, 季节性储备药品品种。为了降低库存成本、人力成本, 避免紧急调拨, 增加作业的效率, 医院药品三级库存管理系统应根据每类药品的消耗量和特性加以分类。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 这门科学是实践性的。保证医院临床药品的供应数量和质量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是它的根本原则。制定规范的药品库存管理制度, 不仅可以降低不合理的库存量、防止假劣药品流进医院、加速资金的周转, 同时对防范医疗风险, 保障临床药品的供应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落实药品库存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才能保证医院临床用药的合理、有效与安全, 才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综上所述, 药品库存管理与医院药品库存的成本控制、安全存量的维持以及效期管理密切相关, 管理药品库存的人员每天例行的工作要点包括:药品的订购、药品验收入库和各使用单位的拨发配送等[4]。由于医院药品种类繁多, 以往纯手工作业环境往往会因人为的疏忽或者业务量的增多、减少, 而导致药品库存量过高, 从而使医院的库存成本增加;而如果发生安全存量过低的情况, 也会致使必须进行紧急采购或紧急调拨的步骤。

参考文献

[1]张春丽, 马满玲, 胡宝荣.谈药库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药师, 2003, 6 (1) .

[2]余兴群.医院药品优化储备方案探讨[J].中国药房, 2007, 18 (4)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麻醉药品[J].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2005.

探讨我院药品库存管理模式的优化 篇7

首先通过定期查询药品库房信息系统掌握药品采购情况, 通过收集的数据反馈并了解临床用药重点及难点, 对药品进行分类。A类为不受疾病流行的影响, 销量稳定, 且不易缺货, 能保证长期供应的药品, 例如抗高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 这类药品可实施绝对零库存管理;B类为治疗急性病、流行病, 销量波动大, 实施零库存易断药的品种, 如血液制品、抗病毒药物、抢救药品等, 还有近年由于原料原因出现药品短缺的紧俏品种 (例鱼精蛋白、甲巯咪唑) 也应做适当的储备。中药库由于饮片用量逐年上升, 医院用房紧张, 饮片品种相对固定, 领用部门仅限门诊中药房, 因此撤销中药一级库, 保留药房二级库, 实行绝对零库存管理。

要做到有效控制库存又不影响临床一线需求, 源头是要制定一份合理的采购计划, 这就需要根据各类药品的上期销售情况不同而分析。本院在药品库房现有工作模式不变的前提下, 引进物流及信息系统管理理念, 提高药品库房工作效率, 建立库存上下限、报警表功能, 从而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

药品库存量上下限的确定, 对于实现最佳库存管理是一个最直接的方法, 当库存量低于下限时, 系统将上限自动录入计划单中。上限可以确定药品一个采购周期的计划量。卫生部出台的新三甲医院评审标准中, 要求三级甲等医院85%以上的药品库存周转率<10~15 d, 本院作为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 药品质量管理应该更加科学化、先进化、经济化, 订货周期越短越理想[2]。因此, 在确定上限时设一个星期为周转期, 要求供货公司每周送货一次, 到货品种下发所有药房。药房 (二级库) 也实行上下限管理, 每个药房的上限合并即药库 (一级库) 的采购量, 少数紧缺药物除外。日常工作中定期查看库存变化, 深入了解二级库库存消耗变动情况, 避免因销售突增的品种库存不能保证临床供应或因滞销原因出现库存积压, 并及时根据用量修改上下限数据, 对部门滞销药品调剂到其他药房使用或退回一级库, 以便及时退回医药公司减少损失。在药品过期报损方面, 三级医院考核指标是≤0.2%, 自对药品实行相对“零库存”管理后, 由于减少了药品库存, 药库及药房周转快, 效期药品管理易于从前, 做到了药库无过期报损药品, 药房也仅限于抢救药品过期报损, 远远低于三甲医院考核指标。

在实行压缩库存的初期阶段, 常有某些药不能按时配送, 这与供应商的配送能力有关。为了成立供应能力、药品质量、仓储情况强的供应链, 医院药事委员会制定了药品配送企业遴选制度, 加强了对各供应商的资质审查与甄别, 选择实力强、品质优的企业。针对五一、国庆等长假期, 药品物流企业供应可能中断, 按当月药品销量计算, 采购量作相对调整, 保证节日期间的药品供应。

现代医院药品管理中, 如何合理控制药品库存, 在保证临床用药需要的前提下, 实现高效、准确的库存控制和采购管理, 有效提高医院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 减少药品报损率, 这是面临的新课题, 需要我们管理者继续不断完善。本院建立相对零库存理念管理药库的模式大大降低了药品的储存成本, 盘活了流动资金, 同时保证医院仓储药品的质量, 使医院药品管理科学化、先进化、经济化, 值得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控制医院药品库存, 提高资金周转率。方法 对本院药品库房管理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相对零库存管理模式大大降低药品的储存成本, 盘活了流动资金, 同时保证了医院仓储药品的质量。结论 使用相对零库存管理模式可使医院药品管理科学化、先进化、经济化。

关键词:药品库存,相对零库存,管理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新彬, 探索零库存管理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8 (2) :151-152.

现代医院药品库存的规范化管理 篇8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 医院药品库存的规范化管理成为现代医院药品管理的首要任务。医院药剂部门必须加强药品管理, 杜绝假、劣药品流入医院, 提高药品质量, 保证医院临床用药安全、保证充足的药品供应。因此, 规范的药品库存管理就成为药品管理的重要环节。现将现代医院药品库存的规范化管理介绍如下。

1建立规范的药品采购管理体系

1.1 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1]设立由业务主管院长、药剂科主任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由药品采购、药品会计、药品库管等人员组成的药品质量管理小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药品招标采购的监督和医院新药引进的审核等工作;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具体负责药品购进计划的制定、药品入库验收、在库养护等质量管理工作。

1.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内容全面、可操作的《药品采购制度》、《药品入库验收制度》、《药品库存管理制度》、《特殊药品库存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加强管理, 形成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持续有效、操作性强、环节衔接顺畅、记录完整的规范化的药品库存管理体系。

2药品库存管理

2.1 药品招标采购

根据国家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 推行以政府为主导, 以省 (区、市) 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建立完善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制度, 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阳光采购的原则。被邀请参加投标的药品经营企业必须是经过药品招标委员会资格审核的具备投标资格的合作协议单位。

2.2 编制合理的药品购进计划

药品会计要按照《药品采购制度》的要求, 本着合理库存、加速周转、减少资金占用、保证临床供应的原则编制采购计划。根据每月消耗药品总量 (通常以出库量计算) 进行药品采购计划的制定。一般月采购量相当于全院1个月的药品消耗总量, 具体按药品供应梯次[2]采购, 药品库存量一般保证在1.5个月;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按上年度药监部门批准的数量采购;临床临时需要或会诊特需的药品按医嘱量采购, 不留库存, 最大限度减少药品库存积压。

2.3 药品质量验收

药库管理人员应依据国家现行药品质量标准进行认真细致的验收, 内容包括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批准文号、效期、发货凭证等几部分。

2.3.1 药品发票验收:

药品会计在入账前, 要核对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等与发票内容是否一致, 各项内容书写是否规范;价格与中标合同是否一致, 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后方可入账。

2.3.2 药品包装验收:

药库管理人员应根据《药品入库验收制度》详细查验药品的外包装是否符合国家药品包装规定。每箱药品应有产品合格证, 外包装应印有药品的通用名、规格、数量、注册商标、批准文号、有效期、生产企业、体积重量等内容;每个最小销售单元包装必按规定印有标签并附说明书。

2.3.3 药品标签、说明书的验收:

药品标签、说明书应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适应证、用法用量、装量、生产单位、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注册商标、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储存条件等, 麻醉、毒性等特殊药品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2.3.4 药品外观、内在质量检查:

随机抽取小包装, 检查药品的性状、装量、澄明度等与药品说明书是否相符合;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品种, 如维生素C、生物制品等外观是否有变化。

2.3.5 进口药品的验收:

验收进口药品首先要查验进口药品批件是否符合规定, 是否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检验机构或质量管理机构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的《生物制品批件》;进口药材的《进口药材批件》。其次查看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是否注有中文, 要认真核对药品的名称、批号、有效期、《进口药品注册证》证号及药品生产厂商与《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是否一致。

2.3.6 首批新药验收:

按医院规定审批程序购入的新药, 除规定验收项目外, 重点查验该批次药品的《药品质量检验报告书》及药品生产企业的资质。

2.3.7 药品验收记录:

药品验收记录是药品质量检验情况的重要书面文件, 应真实可靠。药品验收人员应根据验收情况认真填写验收记录, 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数量、批号、批准文号、有效期、注册商标、生产企业、供货单位、购进日期、购进价格、验收人签字;特殊药品要双人验收并签字;药品验收记录要清晰、完整;对退货换回的药品按正常进货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验收记录保存至少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 但不得少于3年。

2.4 药品储存与养护

2.4.1 按药品批次、剂型、储存条件等分类储存:

通常按剂型把药品分别储存在针剂、片剂、中成药、草药、外用药等库房内;药品按批次及有效期远近顺次放入货位, 各药品之间要有明显的标志;特殊药品如: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危险品等要按规定储存条件分别专柜、专库储存。

2.4.2 药品养护按规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存放:

药品宜存放在距地面、墙面规定距离的货架上;对某些需要特殊条件养护的品种, 应避光、避潮、避高温等单独存放于特殊位置;定期巡视库房, 检查温度、照明、通风、防鼠、防虫、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并做好检查记录;每月集中检查滞销、近有效期3个月的药品, 填表上报有关部门核准后做退换货处理, 以减少药品浪费;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五专管理”[3], 设24h监控设备和自动报警设备。

2.5 药品出库及账务管理

药品出库应本着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出库, 及时填写出库记录;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要实行双人发货制度;药品会计要按国家相关规定及时调整药价、每月盘点库存并与财务部门核对帐务, 做到金额、数量双重管理, 药品损耗率控制在0.3‰以下。

2.6 完善药品使用反馈机制

药库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征求意见, 了解各科用药情况、反馈信息, 加强合作处理好“供”与“求”关系, 并与临床科室合作。向各科室介绍国内外医药动态、最新药品供求信息, 同时可通过《药讯》向各科室宣传, 使临床用药不断更新。

3讨论

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的管理科学, 根本原则是保证医院临床药品供应的质量和数量达到一个较高的科学水平。制定规范的药品库存管理制度, 可以杜绝假劣药品流入医院、降低不合理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 对防范医疗风险, 保证临床药品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落实药品库存规范化管理制度, 才能保证医院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S].2000.

[2]余兴群.医院药品优化储备方案探讨[J].中国药房, 2007, 18 (4) :269.

浅议基层医院药品采购及库存管理 篇9

医院的药品流通管理分为药品的采购和库存管理两个板块,而药品的采购决定患者用药的质量,其中药品的质量由药品的规格、产地和价格决定,规格是否正宗,价格是否合理,质量是否优良,都在很大程度上对药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药品的采购方面有多对细节值得注意。而药品的储存,药品的储存和患者的使用紧密关联,在药品的储存环节,不仅仅是要保证药品的存放安全,在药品入库之前,还要对药品的采购日期、产亲规格、适宜存放的环境、名称、剂量、批号、国药准字以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做好统一的等级,保证药品存放安全[1]。

1. 基层医院药品采购

基层医院是医疗体系中最简单的医疗设施,它们包括:村卫生所、街道门诊、商业性质连锁的药店、私人药店等,这些基层的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上在医疗药品的采购上存在不同的问题。首先,对于村卫生院后街道门诊,这是属于最小规模的公立医院,虽然小,但是其性质已然是国有,其对人民的责任度相对较高,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问题的来源就在管理的上,对于这种基层的医院,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上难免失职,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此外,医疗款项比较少,而且还要对居民实施大量的医疗费用的减免,这就造成采购方面资金的缺乏,从而影响采购的药物的质量;而对于其余的基层私营药店,其性质跟其他的商业活动没有区别,最大的目的就是盈利,因此这些机构会想方设法的争取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也就意味着他们将最低价格采购回来的药物以最高价格卖出,这就严重影响了药物质量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在商业上是盈利的,但是从职业道德来说这是违反人性的。

2. 基层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

首先,基层医院对药品的管理不够专业化,药品的储存需要根据药品的性质分民别类进行管理,而不是笼统的放进仓库,要的时候进去拿出来用就是了,基层医院条件好点的都有配备药品储存室,但是医疗条件差的地方是几乎没有储存室的,而且在夏天,理论上为例保证药品能够在恒温下得到保存,是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仪器的处理的,而在基层医院,这些条件都是没有的,这很不利于药品质量的保证,因此,这也很容易引发医疗事故。其次,有的医院跟本就没有设置相应的储存室,药品都是随意放置,这样引起药品变质的可能性更大,而如果这样的药物一旦用在患者身上,对患者肯定是莫大的伤害。

3. 药物的正确采购和库存方法

3.1 药物的采购

药物毕竟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东西,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在采购药物的时候,要谨记不能贪图便利而随意采购,必须在有证经营的产家采购,并且要以签订有效协议的方式保证所采购药物的质量安全,也不能贪图便宜而采购非法药物,药物的来源一定要是清白的,而且一定要做实地考察,不能随意采购,还不能经常换采购产家,药品的买卖不能有太多的买方和卖方,出了事故一定要只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2]。最后在药品采购时一定要走正当的途径,相应的手续一定要齐全,这是对自己和患者的安全保证。

3.2 药物库存指南

《药品管理法》中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药品库管人员在药品人库后即应实行分类储存管理,按照药品的自然属性、管理规定、养护条件、剂型等因素进行分类,按区、排、号进行区别存放,科学储存[3]。药物储存室一定要分了进行储存,最明显的分类就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储存,中成药和西医药的分类,而在性能和外形容易混淆的药物一定要非开储存。而库管人员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严格记录药物的各项数据,以免药物失效或者过期带来的危害。而对于对光线、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的特殊药物要做好防护储存措施,一旦发现没有按照相应的规格储存,要及时上报并更换药物。

结束语

综上所述,药物的使用和储存对患者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医院相关人员要做好药品的采购工作及保护措施,而在我姑的大多数基层医院,其药物的采购和储存都还没能达到相应的要求,特别是在药物的储存上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因此,应该立即完善起来,保证患者的安全,而作为医护工作者,对药品的采购和管理也不能马虎,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医药条例办事,不能把患者的生命当做儿戏。

参考文献

[1]董美丽.基层医院药品的采购和库存管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35):379-380.

[2]金玉奇,付书博,沙德四.基层部队卫生队药品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药事管理,2014.11.12:6.

药品库存 篇10

1 药品数量帐实不符的原因

1.1 管理意识上的偏差

大部分医院在药品管理上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存在数量帐实不符的情况, 首先是由于药剂人员在管理意识上存在偏差, 普遍认为药品品规多, 管理环节复杂, 只能保证药品盈亏金额不超过规定比例, 要求数量上帐实相符实在非常困难, 自由放任, 形成顽疾。正因为如此, 很多医院一般对药品实行金额管理, 只要实际盘点金额大于帐面金额就可以了, 数量多少不太关心, 其结果掩盖了药品在医院内部物流环节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如有的药品因为病人的用量和药品的包装、规格不一等原因出现结余, 如果同时该药品存在数量差错, 很可能就不会被发现。

1.2 借药、换药等人为因素的存在

造成药房药品帐实不符的原因很多, 包括私人或科室借药、利用科室节余用品换药等。科室借药主要是由于零星药品的调拨单据开出不及时, 因科室用药只能从中心药房调拨, 而有些急需药品中心药房缺损时, 就会先向其他药房借药;而余药主要有两种来源: (1) 因为有的病人的药品用量和药品的包装、规格不一, 科室护士在集中配药时, 部份药品结余; (2) 有的病人出院当天的药科室已领, 但病人未领就已出院。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科室余药不多, 但如果科室不小心将其他病人的药品损毁, 就出现了将余药到药房换取他药的现象。

1.3 药剂人员的核实工作不到位

1.3.1 药房负责人不及时核对药品领用、调拨情况, 月底清盘时只是对这些单据大致审核一番, 无法及时发现领用、调拨过程中的问题;

1.3.2 药房工作人员发药时只看医生的处方 (指未实行电子处方的医

院) , 不同步核对计算机中的药品收费处方, 可能造成帐面发生减库与实际发出不符, 甚至可能出现的收费错误也被疏忽;

1.3.3 有的病人交费后没有及时到药房领取药物, 月底结帐时, 因为

单据太多, 药房工作人员无法知道哪张处方的药发了, 哪张处方药还未发, 导致药品减库情况不真实, 直接造成药房库存帐实不符。

1.4 管理流程制度化不完善

1.4.1 药库药品到库后没有及时开具验收单, 增加药库药品实物库存;

1.4.2 药房药品补充后没有及时复核并确认调拨单, 增加药房药品库存, 造成发药后药品库存余额经常出现负数。

2 实行药品数量管理的相应措施

由于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医院严格根据财务制度定期盘点调整, 数量帐实不符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为此, 医院药剂、财务部门反复研究探讨, 参考各级医院的管理经验和本院实际情况, 调药品数量管理就是要求管理要具体到每一项药品品规, 其管理目标不再限于盈亏金额不超过规定比例, 而是做到任一品规药品的数量、金额帐实相符。为了保证药品数量管理得到有效执行, 保持药品合理库存和周转, 实现高效管理, 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医院针对具体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积极措施, 药品管理情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

2.1 建章建制, 全员参与

一般三级医院的药品品规在3000个以上, 数量多, 业务量大, 实行药品数量管理, 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 药品的管理工作关系到药品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部门, 没有全员参与, 或者某个环节失控, 就会前功尽弃。为了使药品数量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医院在对药品数量管理进行可行性论证后, 根据当前药品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药品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成立了以主管药品及财务的院领导为核心, 财务科、药剂科、信息中心负责人、药品会计及各药房负责人为成员的药品管理小组, 药品会计定期了解、收集各药房药品管理情况, 药品管理小组具体落实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 严格控制借药、换药

为了杜绝个人借药、换药, 财务科首先组织人员到各药房清理所有的药品借据, 限期归还。规定除特殊情况, 经指定院领导批示, 医务科可开具药品调拨单到药房领药外, 其他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到药房借药、换药。病人因病情变化或其他特殊原因确实需退药, 必须凭发票及处方办理退药, 但不得换药, 如紧急特殊情况需换药, 必须凭医生的处方, 先退再发, 尤其是科室, 不得到药房换药。

2.3 实行中心配制, 减少科室余药及损耗的现象

实行中心配制可以将某一病人因用量与品规不一致而节余的药品分别用于几个相同用药的病人, 避免余药留在科室;科室医护人员因工作疏忽造成药品毁损等, 由直接当事人负全责, 科室只能到药库直接领取药品。另外医护人员在为病人办理出院手续时, 应将当日收费清单交与病人并告知其费用发生情况, 如确定当日不能接受治疗, 则应将当日费用冲减, 避免造成病人不必要的损失。

2.4 控制药品负数发药, 保证库存数量不得出负数

药库要求供应商将发票及销货清单随货同行, 尽量避免货到无法入库的情形发生。一般情况下, 药库药房只能正数发出药品, 没有入库的药品不管是否实物存在, 都只能认为无药, 不能发出。但为保证药房工作的顺利, 如遇特殊情况, 药房的负责人有权在药品出现库存负数时发药, 药房负责人要时刻关注药品库存变动, 及时审核补充药品的调拨。月末药房、药库药品余额均不能出现负数。

2.5 保证药品管理应用软件及网络运行正常

计算机管理药品的基本目的, 是为了有效实现药品数量和金额的双重管理和价格监督, 建立相应的复核、查询系统、药品有效期管理、药物信息共享及数据统计体系。信息软件人员在设计药品管理软件时必须与药剂、财务部门沟通、调整, 反复试运行, 保证系统符合实际管理需求。在药品网络管理流程上, 必须对系统操作员的工作权限作出明确分工和限制, 建立与财务核算统一的数据接口, 便于与财务部门进行数据交换和账目核对, 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2.6 及时核对进销存数据

明确药剂部门的岗位责任制, 加强环节考核, 规定药房负责人必须及时核对药品开票、发出、调拨及帐存情况。其他药房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医生手工处方、计算机收费处方 (未实行电子处方管理的) 和药品。月底, 由药房负责人根据药品库存情况, 对已收费未发药处方进行核实。通过及时核对, 对于一些操作失误造成的帐实不符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对药品进行数量管理, 保证了药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提高了药品的质量、安全和完整性, 不仅可以合理组织供应, 保证患者用药, 满足医疗需要, 而且可以防止药品的损失、浪费, 不断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起动故障下一篇:官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