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医院医疗器械维修

2024-05-12

中小医院医疗器械维修(共12篇)

中小医院医疗器械维修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各医院的医疗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 器械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 时刻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也就成为大家面前的首要难题。大多数医院, 尤其在地市级以下医疗单位, 由于种种原因, 现有的维修工程师常常无法满足临床设备维修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医院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维修人员资力低, 维修技术手段落后

一个合格的维修工程师不但要接受过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医疗设备原理等知识, 还要对英语和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为现在的设备多数是进口的, 说明书、操作界面等都是英文的, 如果不了解英文, 不懂电脑, 维修起来就会相当棘手, 很可能就无法维修。但现实中大多数医院从事维修工作的人员多为中等以下学历, 未受过高等教育, 知识面窄、技术水平相对较差。有些还是停留在电工水平。处理医疗器械故障时还是靠传统的检查方法, 一块万用表, 两把螺丝刀, 远远跟不上医疗器械的发展。

1.2 服务范围大, 不能重点突破, 技术提高较慢。

一个医院可能就那么几台大型设备, 而且故障率也不会太高, 换句话说、一年到头, 维修人员也没有几回动手机会, 出现故障了, 由于临床着急使用, 再加上自己对机器不熟练、顾虑风险等原因, 常常望而却步, 转而请专业维修人员来维修, 自己没有得到历练, 技术水平提升较慢。还有就是由于人手少, 设备种类多, 数量大。维修人员常常是集多种行业于一身, 凡是和设备挂边的什么都修。无法集中精力重点掌握某一些高精尖设备的维修技能研究学习, 最后形成人们常说的“样样通, 样样松”的局面。

1.3 制度不健全、待遇差距小, 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多数医院对于高水平的维修工程师大都没有明显优待政策, 所有工程师都按照一样的奖金分配标准执行, 大家收入一样, 但工作量和对医院的贡献截然不同, 造成高水平的维修人员频繁跳巢到高薪的医疗器械厂家。剩下的技术较差的人员大都是混日子, 没有积极学习的意识, 形成懒惰, 过分依赖厂商的售后服务的局面, 时间久了, 大家的技术水平也就与日益更新的科技水平差距越拉越大, 最后导致根本就无法满足维修的需要。

1.4 过分依赖厂商提供的售后服务, 工程师得不到学习机会, 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现有工程师常常无法解决设备故障, 所以厂家的售后、或者社会上一些小的维修公司的上门服务也就倍受医院依赖。在中小医院, 特别是大中型医疗器械的维修, 这种情况最为突出, 也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技术垄断、维修费用过高, 给医院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其次维修不及时, 严重影响正常的诊疗活动。还有就是过分的依赖厂家, 维修工程师得不到动手学习机会, 技术水平也就不会增长, 造成恶性循环。更加依赖厂家的售后服务。

2 中小医院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领导重视、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加强在职培训等。

(1) 重视维修人员的培训, 不断地安排维修人员到设备的厂家或公司进行培训学习。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应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维修水平。医院应象对待临床人员一样, 对待维修人员的继续教育。在教育经费保障, 培训时间等方面应与临床人员一视同仁。 (2) 尽量细化、精化设备科的工作。将一些杂乱的工作分配到后勤保障部门, 为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提供充足的专研机会。配备先进的维修检测工具, 如:智能示波器、集成电路在线测试仪、焊接工作站, 配备能上网的计算机等。 (3) 院方应给予大家充分的信任和足够的的动手机会。本科室也应定期组织大家进行学术交流, 相互学习。维修人员自己也应不断利用网络或者业余时间接受新鲜信息, 弥补技术欠缺。

2.2建立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

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准入制度, 采用正确的竞争机制。彻底消除“大锅饭”现象, 院方应采取按劳分配制度, 或者对那些水平高、贡献大的维修人员给予特殊奖励, 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 防止人才流失。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我相信解决好以上几个突出问题, 中小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定能上个新台阶。

中小医院医疗器械维修 篇2

姓名: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6年3月

身高:170cm

籍贯:温州市

居住地:温州市

民族:汉

政治面貌:团员

求职类型:应届毕业生

毕业院校:江西蓝天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移动电话:

家庭电话:

E_Mail:

QQ/MSN:

☆ 教育经历

1993年9月至7月 于城南小学就读 199月至7月 于温州十七中学就读209月至7月 于瓯江高中就读209月至7月 于江西蓝天学院就读

☆ 工作实践经历

206月至年12月 于科信电脑有限公司维修部门担任技术人员

就职期间工作努力.吃苦耐老

☆ 技能水平

熟练掌握电工.设备维修

☆ 自我评价

本人高中学的物理专业,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学期间学的是机械 ,

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简历

,网络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是很精通.本人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兴趣广泛,喜欢结交朋友,爱和别人交流,能吃苦耐劳,有上进心。因做过服务行业,学会了忍耐,宽容和自我控制。 我是个重信誉的人,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办到。

☆ 求职意向

中小医院医疗器械维修 篇3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45—0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诊疗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整体水平也成为了衡量医院医疗诊疗质量和服务的重要标准,因此,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大部分的医疗设备都是由厂商或者是销售单位对其进行维修服务,这不仅会造成设备停机时间段的延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同时这种依赖于厂商或者销售商的维护也必然会造成医院内部维修成本的增加,不利于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医院必须要重视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从而促进医院各项效益的全面提升。

一、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的不足

1.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大量流失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如生物医学工程BME专业,毕业生们也纷纷进入到医疗机构中从事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医院在人才培养以及待遇方面,存在着重医轻工的现象,造成了很多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械企业在我国建立起分销机构,在薪酬待遇等方面都要优于医院的条件,所以很多医学工程人员也开始进入到医疗机械设备企业中,而造成了医院内部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大量流失。另外,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个主要因素。

2.医疗机械维护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升

根据我国医疗机构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在医疗机构中从事医学工程技术的人员学历主要以中等学历为主,他们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BME教育,拥有较为丰富实践经验,但是在技能的创新和思维的活跃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当前医疗市场发展的需要。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医院管理者缺乏对BME重要性的客观认识有着一定的关系,很多医疗设备维护人员在进入到医院之后,并没有与其他的医院人员一样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继续教育,所以导致了这部分人员队伍在整体素质方面不高,无法满足当前医疗器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需求。

3.维修手段不够先进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当前的医疗器械维修水平与70年代的美国十分相似,大多以维修店的方式存在。虽然近些年来在医疗设备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也促进了很多医院医疗环境的改善,但是这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的要求仍然相差甚远,在检测技术、维修手段和工具等方面都较为落后,这与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维修方面资金投入较少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医院管理者忽略了对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的资金投入,因为短期内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投入。

4.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尽管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了医院管理的盲区,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滞后。即使是建立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管理制度的医院,其制度也难以及时修订与补充,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学历要求,准人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

二、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1.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也是各项器械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通过日常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和隐患,有效的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通常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由设备的使用人员来完成,在每天使用之前和使用完成后进行记录,这对于设备的维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在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中,应当注重的是仪器设备表面的清洁和保护,对使用之前的电源稳定性和电压装置等进行检查,保证各个线路的通畅。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仪器的运转状态以及功能是否正常做好详细的记录,当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当立即通知维修人员,禁止自行拆卸。

2.定期检查

相比日常检查,定期检查是带有一定周期性和预防性的维护工作,其主要是定期对设备的性能、运转状态等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查,消除其中存在的安全故障,科学的安排定期检查也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定期检查一般是由维修人员来完成,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环境、功能要求等制定检查的周期,由使用人员进行配合,对设备进行清洁、检查、维护等工作,并且每次定期检查都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三、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的管理

1.在医院内部建立起设备维修机构

设备维修机构的建立,应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是专职的维修机构,主要由掌握设备维修技术和懂得管理的人员组成,一方面要负责对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对医疗设备实施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促进设备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第二是兼职的维修队伍,因为医疗设备的种类繁琐,而且十分分散,如果仅仅依靠专职的维修机构和人员,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就需要一批掌握设备维修技术的人员组成一支兼职的维修队伍,在需要的情况下,配合专职维修机构,全面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

2.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制度

只有具备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才能为维修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才能有效的保证医疗设备维护工作的持续开展。一方面,要促进行业立法和执法力度的不断提高,根据医疗设备的相关问题制定完备的标准和制度,使维修和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也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为医疗医疗维修行业的发展积极建立良好的外乎环境,改变以往维修企业性质单一的问题,促进医疗器械维修行业资源的共享,以此来加强专业维修机构与医院的有效结合,促进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效率的持续提升。

结束语

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现代医院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疗器械设备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不仅体现了医院整体的医疗诊断和服务水平,同时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通过制度的完善、人员素质的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效率,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高峰,李争.关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建议[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01)

[2]刘文,李敏燕.浅谈医疗设备维修管理[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7(04)

[3]余奎,林国庆,曲哲,齐建平,孙宝军,于丹洋.医疗设备实施定期维护保养的方式方法探讨及相关管理的建议[J].医疗卫生装备.2005(09)

[4]杨波.浅谈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J].中外医疗.2010(01)

[5]苏斌能,张奕东.浅析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J].科学之友.2010(18)

中小医院医疗器械维修 篇4

1 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1.1 维修人员素质不高

很多医院没有充分认识到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所以在医院的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时, 启用的维修人员的准入门槛较低。使得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且没有加强培训, 导致维修人员没有掌握基本的医疗器械维修知识, 维修技术逐渐落后。同时, 我国从事医疗器械维修的人员基本为中等学历, 且其维修经验大多是从实践中获得, 掌握技能相对单一。因为维修人员很少受过BME教育, 在进行维修时, 思维方式也相对落后, 难以发挥更大的维修潜能[3]。因此, 一旦医院的医疗器械出现故障, 就会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器械维修, 不仅对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还会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1.2 维修技术落后

由于经济发展较快, 对于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医疗领域, 先进的技术设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因此, 各大医院纷纷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然而新的医疗设备与电子、机械等各个学科实现了有机结合, 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这无疑给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4]。目前, 大部分医院的维修技术还停留在传统医疗器械的维修层面, 检测器械故障的仪器也相对落后。因此在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时, 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出现故障的地方, 效率低。

1.3 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

目前, 很多医院对于其医疗器械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国内并没有专业的维修机构对医院的医疗器械进行维修, 因此, 仅靠医院进行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的制定存在片面性。虽然一些医院采用规范化对医疗器械进行管理, 但实际上, 大部分规章制度只注重形式, 而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管理。尤其是在维修人员的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如对维修人员的学历、构成以及其上岗能力等均没有明确规定, 导致医院医疗器械出现问题时, 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时间长了, 运用医院医疗器械进行病情诊断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医院的信誉问题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1.4 忽略日常维修和保养

如果不能对医院的医疗器械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 医疗器械很容易发生故障。从目前情况看, 很多医院没有做到对医疗器械进行日常保养。虽然会有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测, 但是也很有可能造成检测设备存在遗漏问题, 使得医院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甚至会留下故障隐患。

2 维修管理措施

2.1 加强培训, 重视队伍建设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院的医疗器械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为了紧随时代的发展潮流, 应加大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 使维修人员尽快掌握维修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维修水平。同时, 应该扩大维修人员的交流范围, 如维修人员去国外进修或与专业的工程师进行学习和交流等, 不断更新自己的维修知识, 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断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医院也要重视维修人员的队伍建设, 提高维修人员的准入条件, 如事先对应聘的维修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成为维修人员[5]。同时也要加强相关资料的审核, 维修人员的必须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

2.2 建立维修管理系统, 提高维修效率

由于医疗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 加之维修人员技术方面存在缺陷等, 一旦医院的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存在故障等, 很难做到及时、有效地维修。因此, 可以建立科学的维修信息数据库, 对维修记录进行有效归档, 为日后出现类似故障提供维修方法, 从而提高维修效率。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 各大医院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记录进行分类管理, 维修人员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维修信息, 及时了解设备的情况, 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中已经录入的维修记录, 全面掌握医疗器械在使用期间存在的问题, 从而对其进行重点维护, 减少医院医疗设备故障发生。建立科学的维修管理系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设备维修人员提供预测, 并为评估医疗设备故障提供参考依据。

2.3 完善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框架

加强医院对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视程度, 从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到设备的维修和报废都要进行严格分析。同时, 加大对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投入, 从购置费到维修费等都要进行成本分析, 以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也要对维修人员以及维修记录进行严格管理, 要求维修人员具备相应的维修资格, 并熟练掌握维修技术。同时, 将医疗机械的故障原因以及维修管理等进行记录, 建立比较完善的维修档案, 以便实现医疗机械的分类管理。鼓励各大医院建立维修管理领导责任制,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提高其管理能力, 健全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

2.4 日常保养和定期故障检查

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日常保养, 如检查好电压和电源之后再运行设备。在医疗器械用完后, 对其进行清洁, 做好防尘措施等, 可减少故障的产生。同时定期为医疗器械进行故障检查, 尤其是要对医疗器械的精度、状态以及设备的性能做好检查, 以保障医疗器械的损耗有效减少, 也能减少故障的发生, 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各大医院可以建立健全的相关维护制度, 定期安排维修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除尘, 同时检测医疗设备的性能, 从而减少安全隐患, 使其可以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3 维修管理效果

我院肾内科共引进63 台血透机。在2015 年上半年, 我院并未对医疗器械进行维修管理前, 每月均有30 台出现故障, 故障率为47.6%, 且维修180次;2015年下半年实施维修管理后, 医疗器械每月出现故障数降低至20 台, 故障率为31.7%, 且仅修了130 次。管理后, 其故障率明显降低 (P<0.05) 。

4 总结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许多医院陆续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为患者进行临床诊治。正确运用医疗器械, 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也提升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日常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忽视对医疗器械进行维修和保养、维修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维修技术落后以及难以及时对先进的精密仪器进行维修等。鉴于此, 应改革维修管理措施, 加大医院对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视程度, 不断完善维修管理制度, 提升对维修人员的培养等, 尽最大可能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医疗器械故障。

参考文献

[1]周忠军.医院医疗器械维修难点与管理手段现代化[J].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4, 20 (1) :80-82.

[2]徐峰.浅析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18 (21) :56.

[3]周令.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3 (26) :299.

[4]张斌.浅析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的对策[J].医疗装备, 2013, 26 (9) :84-85.

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论文 篇5

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论文【1】

【摘要】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除了靠有一支水平过硬的医护队伍外 , 还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

各医院医疗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使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凸显。

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

随着我国医院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医院现代化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管理

1 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1.1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初期国内部分医科大学及工科院相继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BME 毕业纷纷进入医院从事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曾一度辉煌。

但是,大多数 BME 毕业生又先后离开医院。

其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院在人才培养、使用、晋升、生活待遇等方面存在着重医轻工的现象,使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人生价值得不到体现,产生了不平等感,部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因此而另谋他业。

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外医疗器械设备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销售代理机构,不少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为了优厚条件,而到这些机构从事维修技术服务。

另一方面,医疗维修机构内部治理缺限也是造才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有些医院让正规院校BME 毕业生长期从事一般技术工人所从事的工作,BME 人员感到委屈而离开医院。

1.2 部分人员素质偏低 据相关资料道,在我国医院维修工作一线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多数为中等学历,其主要来源为其它待业改行者,如护理人员改行、汽车维修人员改行等。

这部分人员的技术主要源于工作实践,未经正规 BME 教育,技能单一,思维方式落后,缺少跟踪先进医学工程技术的潜能。

非凡是长期的“放羊式”治理导致了他们缺乏创新思维方式。

即使是高学历人员,在这种治理体制中也轻易放任自由、不思进取。

1.3 维修手段落后 我国现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与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十分类似,属于维修店。

尽管随意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条件有所改善。

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维修工具,检测手段仍陈旧。

其原因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有更大的投入,因为这种投入的回不是显著的,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

1.4 治理制度滞后 尽管目前医院治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修机构却成了医院治理的盲区,多数医院没有详尽治理制度或治理制度滞后。

即使是建立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治理制度的医院,其制度也难以及时修订与补充,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治理的要求不相适应,如缺少新的《医疗器械监督治理条例》的具体要求。

非凡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学历要求,准人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

2 做好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2.1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

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2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

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

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

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

3 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

3.1 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①建立专职的维修组。

建立维修组,人是第一因素,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懂管理的人,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②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

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如果只依靠少数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原工作的前提下,联手承担。

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提高设备利用率。

3.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①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②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③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

现代化的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通过维修管理实践证明,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设备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而且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只有规范和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做到以人为本,注重维修人员的素质及维修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患者为中心,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才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通过维修管理实践证明,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设备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而且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只有规范和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做到以人为本,注重维修人员的素质及维修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患者为中心,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才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杨继鹏,于良军.发展我国医疗器械的思考与建议[J]医疗装备,(11).

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2】

【摘要】 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医院医疗仪器设备已经逐渐成为维系医院经济命脉的生命线之一,医院现代化离不开医疗设备的现代化。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除了靠有一支水平过硬、过强的庞大医护队伍外,还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

而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降低成本,使医疗设备更有效地为临床诊断服务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医疗器械人员的服务宗旨与终极目标。

【关键词】 医疗器械 维修 管理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在医疗器械设备上得到充分运用,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作为一名医疗器械技术人员,结合几十年的工作实际经验,认为如何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既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

1 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因此,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2 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2.1 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

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2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

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

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

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润滑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2.3 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

2.3.1 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1)建立专职的维修组。

建立维修组,人是第一因素,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懂管理的人,它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2)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

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如果只依靠少数的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原工作的前提下,联手承担。

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提高设备利用率。

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

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

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维修 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

1.医疗机械的常见故障

医疗设备大多由电路部分和机械部件等组成的,电路部分是由很多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制成的,而这些半导体元件受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因此要使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少发生故障就必须在合适的环境中运行。

1.1设备日常使用故障

由于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程序不熟悉,致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因对设备性能把握不准,而无法获得满意的诊疗结果。这些问题通常发生在设备投入使用初期以及工作人员更换时期,也反映出医院的岗位培训制度不健全,一些必要的制度没有落实,使操作衔接出现问题。这虽然不是设备本身的物理故障,但如果使用故障发生频繁,则从一个侧面说明此设备的用户操作界面不友好,或者操作程序编排不合理,不易记忆。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操作性能也是设备功能的重要方面。减少人为失误,提高机器自动化水平,方便使用,已成为现代医疗设备先进程度的重要表现。

1.2设备老化磨损故障

随着设备的长年超负荷运转,一些部件会磨损或老化,如果更换不及时,磨损零部件的损坏将造成设备故障。加强日常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可以避免此类故障。但如果只检查机器而不定期更换易损部件则无法保障机器正常运行。由于目前进口医疗设备的配件都比较昂贵,医院很少在机器损坏前花钱购买配件。以CT管球为例,在我国几乎所有医院都是在管球已无法出光或出现无法恢复的报警故障时才更换管球。这种损耗型故障在彻底损坏前有些会出现征兆,如CT管球的频繁报警,但多数情况下无症状,如有些洗片机齿轮的损坏。此类易损部件多以机械类和大功率电真空类器件为主。

1.3电路故障

电路故障会使设备控制失灵,不能正常操作运行,严重者可能会使设备损坏报废。电路故障一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被切断造成的断路故障,例如电路中的焊点脱落,连接线断开,使电源或信号无法接通;二是由于主控电路或局部电路电源与地线连接,控制信号线与地线相连接,造成短路故障。

1.4设备软件的故障

软件故障多见于应用光盘的设备中,过去多是由光盘本身的硬故障造成数据损坏所引起,现多见于对大量数据文件管理时因计算机资源冲突而造成的死机或反应迟钝。多数情况下重新启动机器可以恢复正常,但如果设备运行软件数据丢失,使设备每次运行到同一步时中断,此时就要将运行软件重新安装,设备运行程序才能恢复正常。

1.5机械故障

机械部分出现故障,一般运行部件受阻或停止,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主要表现在:①机械转动部分受阻或卡死。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设备长时间不用,使机械转动部件受潮生锈或者有杂物掉进机内。排除办法:给机械部件加润滑油、除锈、清除杂物。②机件弯曲、变形、破碎、断裂。这种故障多数为设备受到严重碰撞。解决办法:更换损坏部件,并按技术要求调整好设备。③机械连接件松动或脱落。例如螺丝、螺母等在机械部件长期活动受力而松脱。排除办法:重新固定好各部件,螺丝、螺母要定期检查,防止脱落,造成部件损坏。

2.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

2.1加强医疗设备启用前的岗位培训

医疗设备作为通过医务人员服务于患者的载体,具有科技含量高、结构复杂等特点。只有合格人员才能从事维修工作。在引进医疗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要安排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以便了解设备的使用环境要求和正确的使用方法等问题,也可向厂方工程师学习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等环节,了解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当设备投入使用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经常到各科室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做出处理。另外,应参考国外医院维修机构管理规则,建立维修人员准入制度。

2.2建立医疗设备的检查制度

设备的保养和检查是设备自身运转的客观要求,对于改善设备的工作条件及技术状况十分必要。设备的保养应实行健全的保养制度,这主要包括日常保养、一般性保养和重点保养。日常保养是指由使用人对设备及环境的日常清洁,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一般性保养是指设备维护人员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内部清洁;重点保养是指一种预防性维修,由设备的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进行,主要检查设备的主体部件是否存在故障,必要时应及时更换零部件。由于医院的医疗设备种类较多,因此可以将医疗设备分为几类:第一类设备为重点设备,如CT、MRI、直线加速器等贵重医疗设备;第二类设备为准重点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血球计数器等实验室设备;第三类设备为非重点设备,如加湿器等。另外,还应对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由于许多设备与患者都是直接接触,如果出现漏电、接地不良等现象,就会出现电击伤人、起火等事故。例如外科手术使用的高频电刀均属此类设备。因此,医疗设备的使用人员与维修人员应密切配合、协调,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不断提高维修的管理水平。

3.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维修

工作医疗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工作是整个管理环节的核心,一台质量好、性能稳定、保养及时、运行情况良好的医疗设备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3.1做好医疗设备使用记录

要求医疗设备操作人员每天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设备管理科通报,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故障的及时排除。

3.2做好医疗设备日常维修记录

当遇到医疗设备在日常使用中发生故障时,必须在短时间内及时排除故障,并做好维修记录,如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故障部位,经检修后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排除故障的办法以及更换了何种元器件,恢复正常运行的情况等。

3.3重视医疗设备的大修

医疗设备如发生了较大的故障,应组织临床操作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对事故进行分析,查找发生较大故障的原因,分清责任。对这类较大的故障的医疗设备,可进行大修工作,对相关联的元器件进行检测。损坏了的,或已受损致使参数发生变化的元器件须彻底更换,以杜绝后患。对已使用一定年限的医疗设备,如还有继续使用的价值也可以实行全面的大修工作。经过大修的医疗设备要进行必要的计量检测,使之达到原来的技术标准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3.4加强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制度,加强岗位责任制。每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都具体落实到人,做到台台医疗设备有人管,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

4.小结

现代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刍议 篇7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护管理,刍议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高速发展, 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大量的应用, 医疗器械设备在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仅提高了临床诊断能力和诊治水平, 而且具有着提升品牌竞争力的作用。对各级医院而言, 医疗器械的应用与升级, 在某种程度上, 往往奠定着一家医疗机构的社会影响力。

然而, 大量的医疗器械的使用, 随之也带来了一个日渐显现的问题。那就是, 医院如何加强医疗器械的维护与管理。

1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目前的现状

1.1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初期, 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曾一度达到过辉煌。国内一些医科大学及工科院相继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 (BME) 专业, 毕业生纷纷进入医院从事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领域。但是, 不久, 随着整个用工市场的急剧变化, 大多数毕业生又先后离开这一领域。

分析其原因,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医院在人才培养、使用、晋升、生活待遇等方面存在着重医轻工的现象, 使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人生价值得不到体现, 产生了不平等感, 部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因此而另谋他业。 (2)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外医疗器械设备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销售代理机构, 其优厚的条件, 吸引了不少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到这些机构从事维修技术服务。 (3) 医疗维修机构内部管理缺限也是造成人才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有些医院让正规院校BME毕业生长期从事一般技术工人所从事的工作, BME人员感到委屈从而离开医院。

1.2 现行工程技术人员素质偏低

据相关资料统计, 在我国医院维修工作一线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多数为中等学历, 其主要来源为其它待业改行者, 如护理人员改行、汽车维修人员改行等。这部分人员的技术主要源于工作实践, 未经正规BME教育, 技能单一, 思维方式落后, 缺少跟踪先进医学工程技术的潜能。

即使是高学历人员, 在这种管理体制中也容易放任自由、不思进取。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医院管理者尚未意识到BME人员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 使BME人员没有受到像医护人员一样的严格管理和继续教育。其次, 人员进入随意, 没有准入条件, 维修机构成了一些人员的避风港, 一度造成大量的低素质人员涌入。

1.3 维修手段落后

客观地说, 我国现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水平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十分类似, 属于维修店。尽管随着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 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 维修工具, 检测手段仍是陈旧的。其原因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 (设施) 有更大的投入, 因为这种投入的回报不是显著的, 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

1.4 管理制度滞后

随着这一问题的日益显现, 各级医院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 然而, 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相比, 在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管理与购进上, 更多的医院还是把重心放在了后者, 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滞后, 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

特别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 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 学历要求, 准入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其主要原因: (1) 医院的规划和发展策略对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缺乏明确的标准, 难以形成相关管理制度。 (2) 医疗单位对医疗器械设备的发展与管理策略、质量要求等难以准确把握, 难以及时制订或修改相关管理制度。

2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涉械人员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不够, 尤其是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知识掌握甚少, 在采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等各个环节忽视查验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情况, 因此往往从采购医疗器械的第一关就没有核查并索要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制造认可表等相关资料。

涉械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也不够, 医疗器械涉及学科门类较多, 产品、规格分类较细, 而医疗机构恰恰缺乏医疗器械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员, 以致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发挥质量管理职能。

由于医疗器械管理目前的现状堪虞, 造成了诸多使用中的问题出现。

(1) 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医疗机构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但制度执行不严格, 没有发挥医疗器械质量控制文件在器械采购、使用及质量跟踪等环节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使医疗器械使用质量不能完全处于安全监控状态。

(2) 医疗器械采购把关不严。缺乏对首次采购企业和首次采购品种进行质量审核的程序, 索取的医疗器械生产 (经营) 企业许可证、产品注册证、产品制造认可表和合格证等资料不完整。对于非首次采购的企业, 则因老客户关系, 没有对生产经营企业的经营范围进行认真的审核, 导致超范围经营或采购医疗器械现象时有发生。

(3) 骨科接骨板等植入器材, 尤其是进口骨科植入器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形式上的统一采购。对一些临床医师经病人或其家属同意后, 自行采购并直接投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风险医疗器械的质量, 缺乏有效的事前监督和预防。

(4) 手术医师对植入体内器材、填充材料等名称、规格、供货单位、注册证号、批号等项目记录不完整或者没有记录, 使医疗器械难以进行质量跟踪。

(5) 临床医师忽视术后病人随防, 不能确保植入物在人体内正常发挥作用。

3 加强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

医疗器械设备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服务手段, 它还是医院文化的重要标志, 它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与声誉, 也影响着医务人员情绪及行为。因此, 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不能理解为一般性的修修补补, 维修人员需要有高超的维修技能。另一方面, 医疗器械设备具有现代高科技特征, 维修过程需要创新思维, 维修人员需要有多层面的知识结构。同时, 维修人员也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为此应把握如下原则: (1) 加强医院的文化内涵建设, 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医学素养; (2) 树立为临床医疗服务的思想, 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 (3) 明确人员准入条件, 重视人才培养与知识更新; (4) 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及相应运作规则。

在人员的管理上应实现如下目标: (1) 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 正确使用, 严格管理, 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 (2) 突出预防性维修, 最大限度地提高或延长医疗器械设备的无故障时间 (经常出现故障意味着使用寿命宿短和维修费用增加, 从而增加医疗成本) ; (3) 不断提高人员的维修技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 (4)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参照国外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保障情况, 结合我国医院现状, 现阶段的具体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按故障发生规律编制维修规划, 并依据规划实施预防性维修、改进性维修、故障维修及日常维护等; (2) 采用现代维修新技术, 使电子类及大型设备的自维修率在85%以上, 如心脑电图机、B超诊断仪、放射线设备等; (3) 实验室精密仪器的校准与维护, 自维修率在95%以上, 如分析天平、色谱分析仪、多参数生化分析仪等; (4) 常规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 自维修率达到100%, 如血压计、负压吸引设备、制冷设备、常规理疗设备、常规口腔设备等。

为了保障这些管理目标的实现, 各医疗机构还需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配套性的建设。

(1) 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 中小型医院设备总值少则几千万元人民币, 大型医院超过亿元人民币。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 提搞维修质量, 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或督促执行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 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

(2) 建立人员准入制度。医疗器械设备作为通过医护人员服务于患者的载体、工具, 具体科技含量高, 结构复杂等特点。只有合格人员方可从事其维修工作。应参照国外医院维修机构管理规则, 建立维修人员准入制度。由受过BME高等教育, 至少是经过专门训练并考核合格的人员从事相应维修工作。必须禁止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进入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

(3) 制订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医院领导及其医务人员一般都是医学类专业毕业生, 并不具备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如果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则很难实施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即使是精通工程技术的人员, 没有相关规章制度也难以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大中型医疗, 其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者责任、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的管理、事故责任细则、人员培训与教育、维修经费保障等。

中小医院医疗器械维修 篇8

1 现状

1.1 医疗设备科技水平日益提高

医疗设备代表高科技的最前沿, 集多学科于一体, 诸多新发明均帅先应用于军事和医疗。如极具代表性的CT设备, 它是X线应用的一大革命, 是集X线、计算机、影像和电子于一体, 而MR是电磁学与计算机结合的结晶, LA是把军事领域中的微波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 X刀几乎综合所有影像设备如CT、MR、LA及TPS。另外, 医疗设备种类繁多, 几乎对应人体的每个脏器均有其功能检测设备, 而且发展方向趋于多功能化, 体积微型化, 更新周期越来越短[1]。

1.2 医院维修人员能力相对不足

目前, 我国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虽较以前有了显著地提高, 但由于诸多的原因, 使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维修能力尚不能与医疗设备的更新速率同步。我国医学工程科学起步较晚, 医学工程科学教育存在许多弊端。如:所学专业知识大多是经典的医学工程理论, 高新的理论和技术涉及较少;在校学习期间, 实践方面极为缺乏, 造成这些高学历人才进入医院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国内医院中, 普遍存在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重视程度不够, 疏忽管理。在评职晋级和学术科研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 这样既不利于维修人员知识、技能的提高, 又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而且使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2]。

1.3 检测维修设备配备不全, 维修手段落后

国内各医院为医疗设备维修人员配置的测试维修工具非常简单, 有的甚至只有一块万用表。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 引进高、精、尖前沿的医疗设备, 其电子化、自动化、集成化和计算机化程度越来越高, 单靠万用表和示波器等简单的检测设备难以开展医疗设备的检测工作[3]。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进口设备, 大多缺少电路图、维修和技术说明, 如果是这类设备出现故障, 就更加束手无策了。

1.4 医疗设备售后二次垄断日益严重

售后服务本应是商品营销中为维护品牌、发展客户、开拓市场以及确保其稳定地位的一种手段, 是一种隐形的服务, 同时也是商家信誉与诚信的体现。但目前很多医疗设备供应商往往不完全提供或不提供维修手册、专用工具、电路图和维修密码等必要的技术资料, 导致院方维修人员无法对仪器设备进行检修。如:设置维修密码、特异紧固装置以及所给的线路图纸, 常常将主要部分省略或标识不清, 更有甚者提供虚假图纸, 恶意涂改打磨元器件上的标注, 使院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无法对设备进行正常维修。医疗设备由于其特殊性导致维修技术的垄断, 使售后服务逐渐演变成一条产业链, 许多外企公司在售出设备后又竭力地推销售后服务, 即“买保修”。尽管打着“提高服务质量, 一切为了用户”的旗号, 但隐藏在背后的巨大利润是不言而喻的。对生产或供应商来说除了销售中的利润外, 又享受到售后服务带来的丰厚回报, 基本上是“零风险”, 形成了一种“独赢”的局面。

2 改进措施

2.1 提高人员技术水平, 配备齐全的维修设备

医疗器械设备作为通过医护人员服务于患者的载体和工具, 具有科技含量高和结构复杂等特点。只有合格人员方可从事其维修工作。应参照国外医院维修机构管理规则, 建立维修人员准人制度。由受过经过专门训练并考核合格的人员从事相应维修工作。必须禁止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进入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采取参加短期培训和进修、定期开办专题讲座、讨论疑难问题以及互相交流经验等方式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在现代化医院中的先进医疗设备基本都具有电子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程度高的特点, 单靠万用表和示波器等检测设备是难以开展工作的。医院必须为维修人员配备现代化的检测维修设备, 如配备T4040、T4080在线测线仪等检测设备, 维修人员即可对故障所在板进行在线检测, 修复率可达80%, 且花费较低。

2.2 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以加强管理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医疗设备维修工程队伍, 就必须加强维修人员的管理;要加强维修人员的管理, 就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根据现有人员的实际工作业务能力, 将其分为影像大型设备组、生化组、医用电器组、计算机网络组和普通设备组等多个专业维修小组。这样, 使其责任到人, 分工明确, 并做到分工不分家, 分工又合作, 树立维修的集体观念, 从而高效有序、保质保量的满足临床需要。建立设备维修档案, 积累信息资料, 利用平时的维修记录获取维修经验。维修工作结束后, 要养成及时总结, 做好工作笔记的习惯, 对改动的部位、元器件、线路或管路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备后查。制定设备保养巡查制度, 随时掌握各科室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存在问题和临床需求, 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故障和故障隐患。实行医疗设备的医院方分管工程师“首诊制”, 即由医院方分管工程师第一手处理故障。医院分管工程师全程负责制, 也就是所有维修工作应在院方分管工程师参与的情况下进行。

2.3 从设备购买源头保证售后服务质量

在设备招标过程中, 招标文件一定要包含中标方售后服务承诺[5,6]: (1) 验收合格后至少两年的免费保修期; (2) 3年内每年开机率≥95%; (3) 接到用户报修通知后的响应时间4 h, 到达现场时间:本地为8h;外地为24 h; (4) 修复时间为48 h, 保修期内, 超过48 h未能修复, 按用户每日平均工作量进行赔偿;保修期外, 超过48 h未能修复, 免收维修人工费, 并按照该用户每日平均工作量对用户进行赔偿; (5) 软件终身免费升级; (6) 设备耗材按市场价的8折供给; (7) 确定设备的主要配件的价格; (8) 对于不能提供完整随机资料的供应商, 以延长设备免费保修期作为补偿。另外, 设备供应商必须向医院提供完整的随机资料: (1) 提供详细的中文版操作说明书, 维修手册 (包括详细的电子线路图、日常保养内容和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等) , 维修软件和维修密码, 设备的技术参数资料。 (2) 设备供应商除向医院提供设备的操作培训外, 必须对医院的工程师进行设备维修培训, 使工程师对设备的基本原理、主要部件的功能、日常维护的内容和方法及故障的排除与维修进行学习和熟悉, 以便处理常见的故障和问题。

2.4 实行分级维修模式, 确保维修质量

在医疗设备实施过程中, 国内外许多医院都已采取预防性维修、主动性维修和事后维修相结合的分级维修模式[7], 从而取得了显著地成效, 使维修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具体做法如下:对大型医疗设备以预防性维修为主。这类设备包括:DSA、CT、MRI、X刀、直线加速器;对中型医疗设备采取预防性维修和主动性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模式。此类设备包括:各类纤维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自动化分析仪等;对小型医疗设备采取事后维修和主动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模式。该类设备包括:心电图机等。另外, 无论大、中、小型医疗设备, 定期保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并减少其维修次数, 以提高经济效益。

3 结语

医疗机构自身也要重视设备维修部门的建设, 加强设备维修技术人才的培养。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人员要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为确保医疗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而尽心尽力, 必须改变旧的传统观念, 不能仍停留在一把烙铁、一把螺丝刀、一块万用表打天下的时代, 要树立科学管理和维修观念, 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面。同时医院要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及维修制度规范, 更好地提高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质量, 共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及对医疗质量服务体系要求的不断提高, 医院引进了越来越多先进的医疗设备, 大量设备的引进使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阐述了现代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必须从提高人员技术水平;配备齐全的维修设备;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严格管控设备购买源头保证售后服务质量以及实行分级维修模式四个方面入手管理以确保医疗设备维修质量。

关键词:维修管理,完备的规章制度,分级维修

参考文献

[1]李公平.规范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之浅析[J].医疗设备信息, 2003, 18 (3) :59-60.[1]LI GP.Analysis of the specification for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model[J].Inform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2003, 18 (3) :59-60.Chinese

[2]王芳茹.医疗设备维修面临问题与采取对策的初探[J].医疗设备信息, 2004, 20 (1) :56-58[2]WANG FR.The first time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aintenance of medical equipment[J].Informationof Medical Equipment, 2004, 20 (1) :56-58.Chinese

[3]种银保.大型精密智能进口医疗设备维修面临的困境及发展道路[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1996, 2 (3) :40-41.[3]ZHONG YB.The difficults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maintenanceof large-scale precision smart imported medical equipment[J].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1996, 2 (3) :40-41.Chinese

[4]亢德洪, 方洪兴, 童其荣.医疗设备售后服务现状分析与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9 (4) :80-81.[4]KANG DH, FANG HX, TONG QR.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after-sales service of medical equipment[J].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2008, 9 (4) :80-81.Chinese

[5]张际州, 楼晓敏, 叶俊.医疗设备售后服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 (8) :77, 79-80.[5]ZHANG JZ, LOU XM, YE J.Discussi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after-sales service of medical equipment[J].ChineseMedical Devices, 2010, 25 (8) :77, 79-80.Chinese

[6]孟建昇.专业化, 合作化, 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解决之道[J].医疗保健器具, 2007, 14 (6) :62-63.[6]MENG JS.Specialization, Co-operative, the solutions of af-ter-sales service of medical equipment[J].Medical HealthcareAppratus, 2007, 14 (6) :62-63.Chinese

中小医院医疗器械维修 篇9

关键词: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建设,管理

1现阶段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存在的问题

1.1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医院在人才管理培养、使用、晋升、生活待遇等方面存在着重医轻工的现象, 使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人生价值得不到体现, 产生了不平等感, 部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因此而另谋他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外医疗器械设备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销售代理机构, 不少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为了优厚条件, 而到这些机构从事维修技术服务。

1.2 现行人员素质偏低

据相关资料报道, 在我国医院维修工作一线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多数为中等学历, 其主要来源为其它行业改行者, 如护理人员改行、汽车维修人员改行等。其未经正规BME, 技能单一, 思维方式落后, 缺少跟踪先进医学工程技术的潜能, 加之长期的“放羊式”管理导致了他们缺乏创新思维方式。

1.3 维修手段落后

应该说, 我国现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与美国70年代十分类似, 属于维修店。尽管随意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 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 维修工具, 检测手段仍是陈旧的。其原因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 (设施) 有更大的投入, 因为这种投入的回报不是显著的, 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

1.4 管理制度滞后

尽管医院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 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了医院管理的盲区, 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滞后。即使是建立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管理制度的医院, 其制度也难以及时修订与补充, 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 如缺少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颁布) 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 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 学历要求, 准入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其主要原因:一是医院的规划和发展策略对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缺乏明确的建设与管理标准, 难以形成相关管理制度。二是医疗单位对医疗器械设备的发展与管理策略、质量要求等难以准确把握, 难以及时制订或修改相关管理制度。

2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2.1 建设与管理原则

应该注意到, 医疗器械设备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服务手段, 它还是医院文化的重要标志, 它的好坏直接或间接着医院形象与声誉, 也影响着医务人员情绪及行为。因此, 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不能理解为一般性的修修补补, 维修人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全心全意为医疗工作服务的思想品德和高超的维修技能。另一方面, 医疗器械设备具有高特征, 维修过程需要创新思维, 维修人员需要有多层面的知识结构.为此我们认为, 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应把握如下原则: (1) 加强机构的文化内涵建设, 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医学文化素养; (2) 树立为临床医疗服务的思想, 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工程技术人员; (3) 明确人员准人条件, 重视人才培养与知识更新; (4) 建立或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及相应运作规则。

2.2 建设与管理目标

2.2.1 基本目标

任何一项目标的实现, 人员总是起决定性作用, 应在建立工程技术人员弓I进、培养、淘汰机制的基础上实现如下目标: (1) 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 正确使用, 严格管理, 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 (2) 突出预防性维修, 最大限度地提高或延长医疗器械设备的无故障时间 (经常出现故障意味着使用寿命宿短和维修费用增加, 从而增加医疗成本) ; (3) 不断提高人员的维修技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 (4) 采用新技术、新、不断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2.2.2 具体目标

参照国外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保障情况, 结合我国医院现状, 现阶段的具体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按故障发生编制维修规划, 并依据规划实施预防性维修、改进性维修、故障维修及日常维护等。

(2) 采用现代维修新技术, 使类及大型设备的自维修率在85%以上, 如心脑电图机、B超诊断仪、放射线设备等。

(3) 实验室精密仪器的校准与维护, 自维修率在95%以上, 如天平、色谱分析仪、多参数生化分析仪等。

(4) 常规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 自维修率达到100%, 如血压计、负压吸引设备、制冷设备、常规理疗设备、常规口腔设备等。

2.3 机构设置

2.3.1 工作室布局

(1) 维修计划室:

由设备科 (处) 主任直接领导, 一名主管人员具体组织并负责实施。维修计划应由全体维修人员共同参与, 在预防性维修, 故障维修, 日常维护等方面制订详尽规划。必要时, 可根据维修规划进行经费预算, 并报管理科 (处) 审核。

(2) 档案资料室:

应详尽收集或记载医疗器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修方法、履历等, 并分类, 严格管理, 确保维修有案可稽, 使维修依据可靠, 维修方法恰当, 更换部件准确。

(3) 维修操作室:

一般包括精密仪器维修室, 电子设备维修室, 其它专用设备维修室等。

2.3.2 维修小组的划分

(1) 中高档器械设备维修 (1) 组:

配备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配置智能故障诊断设备和其它专用设施及工具。

(2) 常规器械设备维修 (Ⅱ) 组:

配备中级工程技术人员, 配置专用工具。

(3) 基础维修 (Ⅲ) 组:

配备1-2名熟练技术工人, 主要从事钳工, 车工等, 完成一般性维修和零配件的加工。

2.4 建立新型管理机制

2.4.1 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

医疗器械设备是资产的核心部分, 中小型医院设备总值少则几千万元人民币, 大型医院超过亿元人民币。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 提搞维修质量, 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或督促执行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 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

2.4.2 建立人员准人制度

医疗器械设备作为通过医护人员服务于患者的载体、工具, 具体含量高, 结构复杂等特点。只有合格人员方可从事其维修工作。应参照国外医院维修机构管理规则, 建立维修人员准人制度。由受过BME高等, 至少是经过专门训练并考核合格的人员从事相应维修工作。必须禁止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进入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

2.4.3 制订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医院领导及其医务人员一般都是医学类专业毕业生, 并不具备工程技术知识。如果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则很难实施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即使是精通工程技术的人员, 没有相关规章制度也难以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大中型医疗, 其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者责任、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的管理、事故责任细则、人员培训与教育、维修经费保障等。

2.4.4 健全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制

工程技术日新月异, 其新技术、新不断于医疗器械设备。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应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维修服务水平。医院应象对待医护人员一样, 对待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在教育经费保障, 培训时间等方面应与医护人员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马旭升.国内外医疗器械维修大全[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中小医院医疗器械维修 篇10

关键词:现代医院,医疗器械,维修机构,问题,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医疗器械设备在现代医院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并已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有力保障。因此在此分析医疗器械维修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其具体管理策略。

1 问题存在的方面

1.1 高级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 (BME) 曾经是多少莘莘学子向往的专业, 但当他们毕业后进入医院才发现, 由于现行体制的制约, 无论是从生物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晋升、福利待遇上都远远滞后于临床医师, 使得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产生极大的失落感及挫败感, 从而为了优厚的条件到国外医疗器械设备公司在华设立的销售机构从事维修技术服务, 或离开医院另谋他业。

1.2 在职人员

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 技术往往来源于工作经验, 未经正规教育 (BME) 或专业培训, 技术及技能单一, 逻辑思维缺乏, 领悟先进技术的能力较低, 其次, 即使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及培训的人员, 在这种环境中也可能降低对自己的技术要求。

1.3 检修方式

由于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 (设施) 有更大的投入, 造成现有的检测手段、维修工具对先进的大型设备及精密的仪器无法实施正常的检修。

1.4 管理制度

由于医疗单位在长远规划和发展策略中, 对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管理策略、发展及质量评定等难以准确把握, 故在医院管理制度日益完善的过程中, 医疗器械维修机构却依然没有详尽的管理制度。

2 机构的管理

2.1 管理原则

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实施医疗诊治工作中强有力的工具, 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治的精准程度。因此, 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不能单一的理解为传统的修理, 维修人员首先应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高超的维修技能。其次, 医疗器械设备现代科技含量较高, 维护及检修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所以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管理应把握如下原则: (1) 建立或完善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及相应的奖惩制度; (2) 加强机构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3) 制定并严格执行技术人员准入制度, 重视人才引进, 做好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2.2 管理方案

2.2.1 基本方案

(1) 对技术人员严格管理、合理分工, 为临床医疗保驾护航; (2) 提高设备维修的速度和质量, 最大限度地缩短医疗器械设备的停机检修时间; (3) 通过人才引进、继续教育等手段, 提高维修机构的技术水平。

2.2.2 具体方案

从医院的医疗设备现状出发, 按照不同设备故障发生几率制定相应的维修规划, 并依据规划实施日常维护、预防性维修、升级性维修、故障性维修等, 各类设备的自维修率的具体目标为: (1) 大型设备的自维修率在85%以上, 如核磁、CT及普通X线检查设备、B超诊断仪、心脑电图机等。 (2) 精密类设备及电子类仪器的自维修率在95%以上, 如呼吸机、多参数生化分析仪、色谱分析仪、分析天平等。 (3) 常规医疗设备自维修率达到100%, 如牵引床、手术室吊臂、血压计、负压吸引设备等。

2.3 机构组成

2.3.1 工作室的设置

(1) 计划室:维修机构的科 (处) 长指派专人组织并负责监督实施维修计划, 维修计划应由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制定, 并依据维修计划预算开支, 并定期提交院领导审核。 (2) 资料室:应详细记载医院所有医疗器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修方法等, 并按设备精密程度及发生故障的几率分类, 严格管理, 确保维修理论准确, 方法恰当, 部件更换精准。 (3) 检修室:精密设备检修室, 电子设备检修室, 常规设备检修室等。

2.3.2 维修组的配备

(1) 精密医疗器械维修组:配备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配置先进的故障智能诊断设备和专用设施及工具。 (2) 常规医疗器械维修组:配备中级工程技术人员, 配置专业的检测与维修工具。 (3) 基础医疗器械维修组: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从事焊工、车工, 钳工等, 完成一般性维修和零配件的加工。

2.4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2.4.1 主管领导责任制度

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医疗器械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尤为重要, 努力提高维修质量的同时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并督促维修机构执行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度, 组织审核维修机构的工作规划及执行情况, 组织审批维修机构的支出经费等。

2.4.2 维修人员准入制度

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得以正常运营的载体, 所以设备的维修应由受过生物医学工程 (BME) 高等教育, 至少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人员。绝对禁止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进入维修机构。

2.4.3 继续教育制度

电子医疗器械维修及其现代化管理 篇11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维修现状;现代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就医几乎离不开对医疗器械的使用,因此,医疗器械在现在医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医院的水平不仅体现在医院环境,医务人员素质、更重要的体现在医疗器械水平上。医疗器械水平高不仅体现在器械先进、而且也体现在对于器械出现问题后的维修体系,以及对于器械的现代化管理。以前,医院对于医疗器械维修及其现代化管理没有过多的重视,导致器械出现问题后,往往措手不及。现在,医院对这方面有了很高的重视,下面本文将对此问题作简要介绍。

一、医疗器械的维修现状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医疗水平的快速提高,医疗水平的提高是以医疗器械的使用为前提的。但是近年来,医疗器械方面却出现越来越多的质量,维修,现代化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医院不重视,低维修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设备的发展也随之越来越快。现在的医疗器械和以前的器械相比,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说,精密度更高,结果可信度更高。但是医疗器械的维修水平并没有与医疗器械设备的发展同步提高,换言之,现在大部分医院没有对医疗器械的维修足够重视。据报导,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学历往往偏低,没有受到过专门的维修技术方面的教育,思维落后,对于现在高科技的先进医疗器械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了解,对器械的维修也往往根据经验来处理,很少认真研究器械的维修标准。因此,造成医疗器械维修时间过长,给医院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据资料统计,医院对医疗器械的维修不太重视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想减少对器械维修方面的经济投入。殊不知,这种对医疗器械维修不重视的态度,往往会让器械使用寿命严重减少,使其工作发挥作用严重变小,这些后果会给医院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器械管理制度滞后,对维修人员缺乏培训

据调查,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在各个医院基本上形同虚设,一些小医院甚至都没有建立完的相关管理制度。队于医疗器械维修部门忽视,往往没有完善的维修制度。这种制度导致器械维修工是全能型人才,但是却不是专业型人才。换言之,医疗器械出了问题后,随便找一个维修人员,都得能修,但是却找不到一个能精修器械的维修人员。维修人员的分工不明,导致医疗器械的维修不能得到精确地修理,给器械的寿命带来影响。造成这种后果不只是因为器械管理制度滞后,还因为医院对维修人员缺乏相关培训。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同样,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也加快了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医疗器械先进性的提高,需要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知识水平也相应提高。但是医院往往不重视对维修人员的培训,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造成器械维修人员跟不上医疗器械更新的步伐,对新器械缺乏认知。进而造成,器械出问题后,只得凭经验修理,无法对器械进行精修。

(三)缺乏对医疗器械的日常维修保养

医疗器械的日常维修保养不仅关系到医疗器械的寿命,还关系到器械对于病人检查结果反映结果的真实性。然而,医疗器械结果的显示对于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很重要,因此对于病人的治疗也至关重要。现在,医院里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医护人员相对于病人,往往太少了。医务人员每天要处理大大小小很多事物,照顾病人等繁重工作。往往没有时间对医疗器械进行日常护理,有时候可能意识到有必要对器械进行一些相关的护理,但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一部分医院对于医疗设施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保养计划,但是往往不能善始善终。面对繁多的医疗器械,面对繁重的日常工作,即使保养计划很完美,但是,最终也会被束之高阁。

二、解决医疗器械维修现状的对策及现代化管理

以前部分医院不重视对于医疗器械的相关处理,从现在开始,要重视起来。对于应用到器械上的必要资金和人力,要慷慨拨出,不要在这个方面上节省开支,导致因小失大的后果。

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管理制度,明确维修人员分工。引入切实可行竞争制度,调动维修人员积极性,对器械维修人员合理分工,严格管理,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位医院服务,让他们产生竞争意识,修理医疗器械时,能够更加用心,更加迅速。同时要让维修人员产生危机感,要迫使他们主动学习对先进医疗器械知识的学习,要帮助他们与医疗器械更新换代的步伐同步。与此同时,维修人员的考核制度也应该日益完善。

医院要引进高学历,高技术型人才,在现有维修人员中,选拔出可造之材。医院投入一定必要的资金对以上人才进行培训,让他们素质与知识同步提高。同时,医院要开设奖罚制度,对于工作好的维修人员,以某种形式奖励,对于工作不在状态的维修人员,医院要做出警告等处罚,用这种制度激励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医院。

医疗器械的日常维修保养关系到医疗器械的寿命和器械对于病人检查结果反映结果的真实性。因此,医院也要拿出一部分资金,以及一部分人里作用在医疗器械的日常维修保养上。如果医院的医护人员,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就制定出一套医疗器械日常护理,每天各个人员轮流对医疗器械进行必要的护理。如果医务人员太忙,医院可以请院外一些专业人士,对器械进行日常护理维护。

三、结束语

医疗器械对于医院的重要性,就如同心脏对于人体的一样。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更为了提高医疗水平和长久经济利益,医院有关部分一定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体系,并且交付使用。同时,每年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对于优秀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原进行专门培训,让他们更好地修理维护器械。当然,医院也要投入一些资金和人力,用以完成对医疗器械的日常保养。

参考文献:

[1]袁国平.浅谈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J].哈尔滨医药,2012(01):38-39.

[2]周忠军.医院医疗器械维修难点与管理手段现代化[J].管理论坛,2014(01):80-82.

[3]杨若良.医疗器械维修及现代化管理[J].科技资讯,2013(17):45-46.

医院器械维修工作的管理 篇12

作为一个医院的器械部门, 其职责是:技术管理、物流管理和维修管理, 在一些大型的三甲有条件的医院里还应包括科研和教学, 因此器械部门在医院里应是与医务部门和护理部门平行的技术管理部门。理清了器械科室的职责, 我想, 我们会对器械科室的重要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维修管理主要承担两方面工作:一是负责医疗设备日常的维修与管理。有利于及时解决医疗设备在使用中突发发生故障, 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 克服将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送到厂家进行修理, 耗时长、修理费用昂贵、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等方面的矛盾。二是负责对专业维修人员的培训。重点是对大型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的培训, 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

在维修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维修体制的改革, 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 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准入制度, 引入正确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 完善保养制度, 做好维修人员的分工, 划分责任, 大型器械要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负责日常的保养维修。同时管理制度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责任制、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管理、事故责任细则、维修设备档案管理、报废赔偿制度、人员考核及培训、维修经费保障管理等。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 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

对从事医疗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要分类细化。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逐步实行分类准入, 同时拥有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从制度上给予规定, 他们各自的主要工作内容, 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所维修的医疗仪器设备有侧重点, 现代医疗仪器设备的用途、功能、原理、结构千差万别, 所涉及的知识面极广, 一个人要想全面了解掌握这些现代化的医疗仪器设备显然是不现实的。可根据医疗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把它们分为几大类, 一个人掌握一、两类还是有可能的。目前, 一些医院的维修工程技术人员, 对所修医疗仪器设备没有明确分工, 有的医院有大概分工, 但也都不是统一标准, 这种现状不利于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提高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质量、确保在有医疗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行。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 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 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通过逐步实行分类准入制度, 从业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职业技能、技术培训、进修、考核, 使他们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每个人有了自己的主攻方面, 在工作中可以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专功本专业的业务技术, 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动态, 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 从而能更好更有效的服务于临床。

医疗器械的维修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光有实践经验和脑力记忆是不够的, 在掌握维修技术的同时, 还必须借助于医疗器械的技术记载, 设立技术档案, 这对于大型精密仪器是必要的, 否则会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逐步建立医疗器械的状态库, 这对设备故障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其方法是, 收集整理现有资料分类存档, 维修技术人员也应搜集资料存档, 如: (1) 检测仪器; (2) 修理工具; (3) 储存备件; (4) 经费使用; (5) 维修记录; (6) 故障分析; (7) 维修计划; (8) 维修信息等。医疗设备数量和种类的日益增加, 如何有效地发挥其使用效率, 在设备维修管理中, 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 装备一定数量的测试仪器和机械设备以及必要的修理工具, 储备各种维修材料, 建立健全的维修档案, 逐步向医学高科技方向发展, 是非常必要的[1,2,3,4,5,6,7,8]。

设备管理是一门学问, 设备维修是具体化的一种学问, 只有相互之间配合默契, 才能将设备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益。

摘要:医院器械是医疗诊疗的现代化工具和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是医院日常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医疗器械维修机构能够对医院的医疗器械进行及时的维修, 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 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为医院的发展和经营保驾护航。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种银保, 唐超.现代医疗器械管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学装备, 2005, 11:78.

[2]王利伟.浅谈中小医院医疗器械维修[J].医疗装备, 2008, 1:99.

[3]杨旭, 张丹, 马虹.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0, 7 (3) :218-219.

[4]吴正煜.论现代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J].医疗期刊, 2009, 2:55.

[5]谢松城, 徐伟伟.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O4:123.毕光迎, 李国胜.如何搞好医院设备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3, 1:108-111.

[6]钱治淮, 贾彦.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与效益评估[J].中国医院管理, 2OOO, 20 (9) :45.

[7]张玉林.现代医院医疗器械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J].医疗设备管理, 2008, 6:67.

上一篇:控制通道下一篇:静电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