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ICU

2024-08-07

神经内科ICU(精选10篇)

神经内科ICU 篇1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神经内科ICU危重患者通过管饲给予肠内营养液的护理,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72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采用鼻饲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对照组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生化等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营养情况和神经功能改变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神经内科ICU患者通过肠内营养可有效的提高全身营养并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关键词:危重患者,鼻肠管,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EN) 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它各类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近几年来, 随着EN支持的理念被广大医学界人士所认可, 通过管饲提供营养支持, 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由于神经内科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多不能自主进食等常需采用EN支持治疗, EN不仅能促进营养素的直接吸收、利用, 更有符合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等多种优点, 同时EN还有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的完整性、增加肠道血流、促进肠道吸收及增强肠道的免疫功能, 但同时又可引起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 如何提高EN的效果及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对我院神经内科ICU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72例给予EN支持治疗的患者, 其身体营养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普通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的患者均有显著改善,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其做简要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所有172例患者来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ICU病房, 其中男性92例, 女性80例, 年龄16~76岁, 平均年龄 (50.4±9.4) 岁。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无重大器官 (如肝、肾等器官) 疾病, 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头颅CT、MRI、脑电图等检查, 其中脑梗死87例, 脑出血64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8例, 重症肌无力危象5例, 格林巴利综合症3例, 其他5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86例。分别进行EN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其中134例经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 7例因无法脱机仍住ICU, 19例死亡, 12例自动出院。

1.2方法86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经鼻胃管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支持治疗, 86例对照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常用的肠内营养支持药物包括:百普素、能全力、肠内营养乳剂等药品。给药原则:浓度及用量遵循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从少量到多量, 最后至满足患者机体需要。

1.3统计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验证;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营养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表1可见, 与肠外营养治疗相比较, 经EN支持治疗的患者, 其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肠内营养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变优于肠外营养治疗组 (P<0.05) 。

2.2营养支持后并发症发生率

表2可见, 与肠外营养治疗组相比较, 经EN支持治疗的患者其并发症, 如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 (P<0.001) 。

3讨论

3.1神经内科ICU是一个存在较大医疗风险、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高危科室。收治患者多以脑梗死、脑出血、肌无力危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为主, 这类患者的器官功能极不稳定, 处于应激状态, 分解代谢增强, 极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影响康复效果。与此同时也会使感染和应激性溃疡增加, 创面难以愈合, 住院时间延长, 以及病死率增加[1,2]。故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至关重要。EN是通过口服、鼻饲进入胃肠道进行消化吸收来补充营养的, 营养较全面、均衡, 符合正常生理特点;而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注射, 通过血液循环来补充营养的, 营养素较单一。EN并发症少、相对安全, 费用低。肠外营养并发症高, 费用高, 并且是目前重症患者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3], EN长期使用可改善胃肠道功能, 增强体质、改善各项生理功能;其能够提供机体生理需要、组织合成、伤口愈合等所需的能量、电解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保持内环境稳态, 增加患者内脏蛋白质的合成, 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同时能够防止肠粘膜萎缩, 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4]。肠外营养只能在特定的短期内使用, 长期使用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的衰退, 引起各项生理机能的紊乱。

3.2本研究也表明EN比肠外营养更适合重症患者, 经EN支持治疗患者的营养指标如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等有所改善, 营养状况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

3.3尽管EN治疗的众多优点使其成为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 但很多因素影响ICU患者有效地EN支持, 其中原因不仅取决于患者本身的营养状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还与营养液性质、喂饲方法、喂养过程、医嘱以及护理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及早以及快速的EN支持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多的能量和蛋白的摄入。不当的医嘱以及不完全的医嘱执行同样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充足。此外, 反复的EN支持中断亦会导致患者严重的营养不良[5], 而其因素主要是患者检查、手术、胃肠耐受性、饲管的易位以及护理操作等。

因此, 在实施EN过程中, 医护人员也应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临床护士应配合医师和营养师, 遵循EN的基本原则, 早期应用EN治疗,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并做好置管前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营养管的护理、营养液的科学管理及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在患者胃肠功能允许的前提下, 应尽早采用EN, 减少并发症发生,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1]Terekeci H, Kucukardali Y, Top C, et al.Risk assessment study of the pressure ulcer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Eur J Intern Med, 2009, 20 (4) :394-397.

[2]Martin CM, Doig GS, Heyland DK, et al.Multicentre, cluster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algorithms for critical-care enteral and parenteral therapy (ACCEPT) [J].CMAJ, 2004, 170 (2) :197-204.

[3]黎介寿.首选肠内营养的合理性[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3, 20 (6) :321-323.

[4]张海英, 关静琳.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8, 10 (2) :116-121.

[5]O'Meara D, Mireles-Cabodevila E, Frame F, et al.Evaluation of delivery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J].Am J Crit Care, 2008, 17 (1) :53-61.

神经内科ICU 篇2

【摘要】 目的:对神经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372例中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16.93 %。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为主,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神经内科ICU;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189-01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之一,由于患者年龄大、发病急、病情重,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及运动障碍,加上抢救治疗大多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及病期较长,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造成院内感染[1],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特点,主动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防范措施,加强防范意识,控制易感环节,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ICU出院或死亡的患者372例,其中男242例,女130例。年龄 16~92岁,平均54岁。脑梗死308例,脑出血28例,低血糖性昏迷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 1例,脊髓性疾病3例,代谢性脑病5例,脑膜炎 2例,神经介入治疗术后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其他8例。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在医院感染的患者中,按不同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和依据医师、护士的记录及患者的各种化验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神经内科ICU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情况。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16.93 % ; 例次感染111例,例次感染率为29.84%,医院感染发生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内科系统(6.62%)和神经内科普通病房(6.9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1可见,神经内科 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主要原因有:(1)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均有意识障碍,导致呼吸、吞咽及排泄功能减弱或消失,全身分泌物排出不畅,使用降低颅压的脱水剂,使痰液黏稠不易排出,造成细菌繁殖环境。(2)多次接受侵入性操作,如: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反复吸痰、管腔压迫、刺激黏膜,导致黏膜水肿渗出,损坏了天然屏障,使细菌乘虚而入,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3)患者大多合并大小便失禁,留置导尿管,导致上行感染引起泌尿道感染。(4)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二重感染。(5)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因疾病导致肢体偏瘫,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使皮肤防御性降低,使易感性增加。(6)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不强,造成医源性感染。护理干预对策

加强神经内科ICU管理,实施环境干预,保持环境清洁,制定严格的保洁制度,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同时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定期做好空气培养监测。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任何操作前都要做好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认真进行口腔、呼吸道护理; 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 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使用中湿化瓶及水每天调换,湿化瓶用无菌水并进行湿化瓶终末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罐、接头每24~48 h更换消毒。在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缩短留置导尿时间等。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导管植入术,必须实施时应加强消毒,严格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基础疾病,加强病情观察; 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和药物指导,预防并发症。总结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发生医院感染治疗比较棘手,死亡率较高。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要加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疾病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注重无菌技术操作,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2]。

参考文献

[1] 张新英.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 14-15

神经内科ICU 篇3

[关键词]神经外科;ICU;死亡原因;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R339.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59-01

ICU收治的严重脑疾病患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重型颅脑损伤等。进入ICU治疗可以对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和重症监护,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1]。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1月~2011年9月ICU内收治的362例神经外科患者,包括脑出血143例,重型颅脑损伤137例,脑梗死87例等。及时总结救治经验对于完善诊疗流程具有一定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1月~2011年9月ICU收治的362例神经外科患者。其中,男273例;女89例,年龄19~80岁,平均(43.5±16.7)岁。脑出血143例,重型颅脑损伤137例,脑梗死87例等。本研究死亡56例,死亡率20.99%。脑出血25例,重型颅脑损伤24例,脑梗死7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21~79岁,平均(57.2±18.9)岁。根据格拉斯哥预后积分(GOS评分法),良好75例,中残143例,重残144例。双侧瞳孔散大34例;一侧瞳孔散大138例;瞳孔小如针尖21例;瞳孔正常169例。

1.2 诊断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验证实。

1.3 治疗

所有患者均在ICU室内治疗,作瞳孔、血压、呼吸、心律、血氧饱和度四联监护。应用人工呼吸机264例,行开颅手术247例。行气管切开术314例。亚低温或降温治疗274例。所有患者根据病情给予止血、脱水、抗炎、保护脑功能、促醒、抗癫痫、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死亡56例,死亡率20.99%。其中,脑出血25例,重型颅脑损伤24例,脑梗死7例。脑梗死患者总死亡率为8.05%。

2.2 首次脑梗死与复发脑梗死死亡率的比较

研究表明首次脑梗死1例的死亡率2.43%,复发脑梗死6例的死亡率13.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首次脑梗死与复发脑梗死死亡率的比较

组别n存活死亡死亡率(%)

首次脑梗死41401 2.43

复发脑梗死4640613.04#

注:与首次脑梗死比较,#P <0.05

2.3 各类患者的死亡原因

脑梗死患者合并感染死亡3例。脑出血患者脑干及脑疝功能衰竭12例,合并感染8例,消化道出血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重型颅脑损伤因严重脑挫裂伤等直接脑部原因直接死亡13例,休克死亡5例,合并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见表2。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的临床研究也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ICU内收治的均为重型颅脑外伤、颅脑手术后危重患者,创伤大、病情重、机体抵抗力较差[3]。研究表明脑梗死死亡主要出现在发病后2~4周,死亡者常合并呼吸系统和心血

表2  各类患者的死亡原因[n(%)]

组别n死亡例数感染(%)脑损伤(%)消化道出血(%)器官衰竭(%)休克(%)

脑梗死8773(42.85)4(57.15)0(0.00)0(0.00)0(0.00)

脑出血143258(32.00)12(48.00)2(8.00)1(4.00)0(0.00)

重型脑损伤137244(16.67)13(54.17)1(4.17)1(4.17) 5(20.83)

管疾病。本研究显示,首次脑梗死1例,死亡率2.43%;复发脑梗死6例,死亡率13.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年龄越大死亡率越大,死亡者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心房颤动、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4]。特别是感染也是患者在ICU监护室治疗过程中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由于呼吸困难,进行气管切开后,导致患者术后感染而死亡。所以,脑梗死后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并发症是脑梗死死亡率下降的关键[5]。

重型脑损伤死亡通常与脑损伤程度和类型有关。本研究显示,脑损伤导致的继发性脑肿胀、脑水肿、脑组织移位、颅内压升高增快、脑疝形成而出现脑功能障碍而致患者死亡。患者死亡多出现在受伤后早期,故应该早期诊断、及时采取非手术或手术综合治疗积极控制颅内压,防治脑水肿,抢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争取在伤后2 h内入院处理,可以降低死亡率。对于出现脑疝或颅内血肿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而选择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酌情行内减压术,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也需要控制术后的感染和防止失血性休克的发生,进一步降低死亡率[6]。

脑出血患者死亡原因和出血量的大小及出血部位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脑干出血死亡率最高,脑叶出血死亡率比较低。本研究显示,48%的患者由于脑出血本身引起。

综上所述,对于ICU内的神经外科患者,应早期诊断、采取积极治疗方法,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侯云栋,赵丽.高血压脑出血54例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6,8(14):17.

[2] 刘浩宇.189例急诊外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3):524-525.

[3] 任春彤.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原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7):650-651.

[4] 刘华仁,徐财文,孙海光.重型颅脑损伤142例死亡原因探讨[J].河北医学,2005,11(6):526-527.

[5] 边连防,伍爱民,宁方.脑梗死患者死亡原因的探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9):604-606.

[6] 张波,宋睿,刘窗溪.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原因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4):254-255.

神经内科ICU 篇4

1 神经内科ICU患者发生DVT的原因分析

Virchow理论认为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3]。

1.1 血液淤滞

神经内科ICU患者因自身疾病原因, 常导致意识障碍、运动障碍, 导致患者长期卧床, 体位固定;病情危重经常要进行机械通气;为降低颅内压而取头高位;为了患者安全, 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等, 躁动患者的约束制动及镇静肌松药应用, 使患者下肢的血液失去肌肉泵的挤压作用, 造成血流缓慢, 血液淤滞促进凝血。有研究显示, 卧床2周的患者其血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卧床3天的患者[4]。有报道, 卧床时间超过10 d, DVT发生率可达60%以上[5]。

1.2 血液高凝状态

神经内科患者为减少颅内压力, 使用大量的利尿剂和脱水剂, 患者血液黏滞度变大;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受限、静脉补液不足, 使血容量减少, 造成血液高凝状态, 易形成双下肢静脉血栓。

1.3 血管内膜损伤

ICU患者因病情需要频繁进行诊断性抽血, 反复、多次穿刺采血, 使血管内膜损伤;刺激性药物长期输入也易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 促使血小板黏附和聚集, 并释放组织凝血活酶和其他组织因子, 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导致血栓形成。深静脉置管易形成血管内膜损伤, 损伤后纤维蛋白原与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易于黏附、聚集而形成DVT。

1.4 其他危险因素

因感染因素造成的静脉血栓;高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 动脉粥样硬化, 管腔变窄, 血流缓慢, 血液黏滞度增高, 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2 神经内科ICU患者DVT预防措施

对于DVT的治疗, 关键在于预防。神经内科ICU患者并存多项DVT高危因素, 是发生DVT的高风险人群。科室要定期进行DVT危险因素、预防、治疗及护理相关知识培训, 使监护室全体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理, 保证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严防DVT发生。

2.1 高危患者的评估与观察

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认真观察患者下肢尤其是活动障碍肢体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的变化, 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 局部有无疼痛、胀感, 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周径,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给予体检下肢深静脉彩超以警惕下肢DVT的形成。

2.2 静脉血液瘀滞预防

对意识障碍、运动障碍、长期卧床患者, 每2~3小时翻身1次, 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 护理中注意抬高患肢, 增加静脉回流;与康复师密切配合, 进行早期肢体被动运动:每日按时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内翻、外翻、旋内、旋外运动, 每天锻炼2次, 每次15~20 min。进行腓肠肌按摩, 一手将患者下肢抬高, 另一只手有节律自下而上挤压, 挤压与放松交替进行, 每次持续3~5 min, 每天按摩2次。严格掌握约束适应证, 留置管路患者根据保护性约束评估流程, 选择合适的约束方法, 并动态评估患者使用约束的必要性, 避免不必要的约束制动。

2.3 改善血液循环

重视ICU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液体管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评分制定饮食方案, 吞咽功能障碍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合理选择营养液以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 补水量每天保持1500~2000 ml为宜。胃肠功能障碍者给予肠外营养, 保证患者每日足够的液体量以防止血液浓缩。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供给状况,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减少临床治疗成本和住院治疗时间[7]。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液体出入量, 脱水治疗的同时, 应注意出入水量及体液平衡。保持适宜室温, 防止过冷、过热等不良刺激。

2.4 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

(1) 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2) 集中进行静脉采血尽; (3) 选择粗直血管输入强刺激性药物, 七叶皂苷钠、甘露醇等强刺激性药物从深静脉置管内输入; (4) 留置深静脉置管输液前抽回血、用肝素盐水冲管, 输液过程中每4小时用肝素盐水冲管, 输液结束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5) 每班要观察穿刺部位、重力输液滴速及置管日期。

2.5 物理性预防措施

大量研究表明物理预防是最安全可靠的预防DVT形成的有效手段, 适用于所有卒中患者, 尤其适用于少动、制动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并可在重症监护病房广泛开展[8]。采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还能通过增加血液纤溶系统的活性, 起到清除已形成血栓的作用[9]。医护人员使用机械方法预防DVT必须接受专业培训, 掌握适应证, 做到正确操作, 以保障患者安全及有效性[10]。

2.6 药物预防措施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低分子质量肝素。高出血风险患者首选物理方法预防DVT, 一旦出血风险降低, 就应考虑开始药物预防[11]。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发生DVT患者, 要求患者发病1~2周内绝对卧床休息, 做好肢体保暖措施, 膝关节避免过度伸直, 膝下避免垫硬枕, 膝关节屈曲10°~15°, 避免过度曲髋, 使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 利于下肢静脉回流, 减轻血液阻滞, 缓解患肢肿胀。患肢严禁热敷、按摩, 避免挤压及剧烈活动, 翻身、搬动肢体时动作要轻, 以防栓子脱落而造成肺栓塞。

3.2 病情观察

每班测量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 测量部位为髌骨上缘上15 cm处及髌骨下缘下10 cm处, 观察患肢皮肤温度、色泽、弹性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 观察肿胀消退情况并记录。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 以判断疗效, 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若发现两侧下肢周径相差0.5 cm以上时, 应及时通知医生[12]。

3.3 用药的护理

抗凝疗法或溶栓疗法期间,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变化, 及早发现颅内出血。 (1) 溶栓的护理:溶栓过程中, 避免不必要的血管穿刺, 避免碰伤、磕伤;注意测血压袖带部位有无出血;溶栓后栓子松动容易脱落, 患者要绝对卧床2周, 避免双下肢用力的动作, 禁止双下肢按摩及腹压增加, 如咳嗽时腹压增大, 易造成血栓脱落。 (2) 注射抗凝药物的护理:抗凝疗法可防止血栓的扩散和新血栓的形成。注射方法及部位:腹壁垂直皮下注射法, 能够减少皮下出血, 因为腹部面积大, 有丰富的脂肪组织, 脐周有丰富的血管网, 药液易于弥散和吸收[13]。在距脐部上下5 cm, 距脐部左右10 cm, 避开脐周1 cm, 用左手捏起腹部皮肤形成皱褶, 右手持注射器垂直进针, 回抽无回血, 缓慢注入, 注射期间保持皱褶, 注射完毕停留10 s再拔针。注射间距:研究证明, 采用以患者脐部为中点, 作十字线将腹部分成四个象限, 注射时自患者的腹壁从左向右、自上而下, 四个象限顺时针轮换注射, 间距大于2 cm, 可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注射时间:曾有人对120名患者的研究证实: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采用缓慢注射法, 注射时间分别为30 s和10 s, 结果显示注射时间30 s, 其皮下出血的发生率降低, 平均瘀斑直径减少。其依据是:缓慢注射药物时, 药液在皮下产生较小的张力, 避免因皮下张力过大而药液由穿刺孔溢出, 所以出血发生率低。按压时间和按压力度:用棉签局部压迫3~5 min, 力度以皮肤下陷1 cm为准, 按压时不可揉擦, 忌热敷, 用整个指腹按压。目前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 对于按压时间有不同的意见, 也有认为不按压优于按压。排气方法:现在皮下注射的低分子肝素大多采用预罐针剂, 针管内留有0.1 ml的空气。注射前不用排气, 可将针头向下, 将空气弹至上方, 轻轻推注, 推注后少量空气会随着推注将残留在针柄内的药液全部注入皮下, 使药液全部注入, 保证了剂量的准确。

3.4 预防肺栓塞的护理

肺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切忌按摩挤压患肢。护理上注意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甚至休克, 应考虑肺栓塞发生, 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紧急支持性护理, 立即生命体征监护、高流量氧气吸入, 急性呼吸窘迫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输液以维持和升高血压, 同时尽量安慰患者, 减轻其恐惧心理, 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深呼吸和剧烈咳嗽, 减少搬动和翻身, 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14]。如无溶栓禁忌证, 立即给予溶栓联合抗凝治疗。

3.5 心理护理

患者的不良情绪往往会加重血管痉挛, 也易发生血栓形成, 因此应加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上要求护士要经常关心、体贴患者, 耐心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 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让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尽量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增加治疗的信心。

3.6 做好患者转出ICU或出院的延续性护理

对患者及家属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 提高患者的警惕性;告知患者禁烟, 避免高胆固醇饮食, 进低盐、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饮食, 多饮水, 避免服用避孕药、雌激素等, 以防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服缓泄剂或灌肠, 避免因大便困难造成腹内压增高, 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告知患者避免久坐久站、跷二郎腿、使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等[15]。坚持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遵医嘱坚持服抗凝药治疗, 教会患者及家属出血的自我观察与防护, 定期复查APTT等指标;教会下肢腿围测量方法及记录, 定期复查, 如有下肢疼痛、肿胀等不适及时复诊。

综上所述, 神经内科ICU患者并存多个DVT高危因素, 为DVT高发人群, 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这些诱因, 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理, 密切配合医生、康复师, 给患者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 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神经内科ICU患者DVT的预防及护理后发现, 护理人员与医生及康复师密切配合, 对ICU患者采取营养支持和液体管理、肢体早期康复训练、机械性预防、合理药物预防、血管保护等综合干预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了下肢DVT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内科ICU 篇5

摘要:目的:探讨控制神经内科ICU病室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抽取本科室收治的252例ICU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状况。结果:经过分析比较,干预组患者中医院感染10例(7.97%);对照组患者中医院感染32例(25.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控制神经内科ICU病室医院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138-01

神经内科ICU的病人多是脑部疾病,患者由于年龄偏大、运动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和各种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而医院感染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因此,为降低临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ICU 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资料,针对ICU生理特点、病情、治疗、护理手段及ICU的环境设施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科室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52例住院患者,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26例,其中脑出血的患者有44例,脑血栓的患者60例,而脑栓塞的患者22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69±4)岁。而干预组有126例患者,其中脑出血的患者43例,脑血栓的患66例,脑栓塞的患者,17例,年龄37~81岁,平均(66±7)岁。两组病人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方法:将25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状况,然后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1.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国家卫生部文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

1.4护理干预

1.4.1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的执行各项的消毒隔离制度是有效的干预ICU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主要保持室内的通风和干燥,并做好室内的空气和地面以及物品表面和床单的终末消毒工作,并采用空气净化器进行持续的净化,保证操作的前后正确的洗手或者用消毒液进行涂擦双手。此外对与传染性的疾病患者需要给予隔离,并在床尾做好隔离的标记,相关的工作人员进入ICU需要穿规定的工作服、鞋,并戴好帽子与口罩[2]。

1.4.2严格无菌操作:对于患者吸痰和导尿以及深静脉置管时需要严格的做好无菌操作。在患者吸痰时戴上无菌的手套,并使用一次性的吸痰管,同时保持好尿路系统的密闭性,及时的做好会阴的护理,并保持尿道口的清洁,一般尽量的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采取静脉穿刺需要皮肤隔日进行消毒,每周进行2次的更换敷贴,同时密切的观察穿刺处的皮肤有无红、热、肿、痛以及全身的症状,例如出现发热和白细胞升高等炎症的出现时,需要对导管的皮下段进行细菌的培养。

1.4.3加强基础护理:护理工作人员需要认真的进行口腔和呼吸道的护理,其中口腔的护理每日进行2~3次,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每l ~2h对患者翻身和拍背1次,从而使痰液及时的充分排除。另外还需保持床单位和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做好氧气湿化瓶和管道的消毒,一般湿化瓶和湿化液需要每天进行更换。

1.4.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相关的过关培训,其目的是使每位医务人员能够深入的认识到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同时严格的落实各项制度。另外通过培训,督促医务人员在每次的操作前后需要正确而有效的进行洗手,做好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1.4.5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调查显示,长时间使用不合理的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真菌的感染部位表现为呼吸道,因此对于ICU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时,需要做好防止真菌感染的措施。因此,正确的掌握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并根据药物的敏感试验进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需要及时的停药,以防止二次感染和耐药菌的产生。

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的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感染率为25.40%,干预组为7.94%,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对于ICU的医院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为主,而且基础的疾病主要以损伤性的疾病居多,一般 ICU的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卧床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大多数的患者都处于昏迷的状态,基本上丧失了咳嗽的能力,并且气道的分泌物很难排除,因此,这些都为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是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做好防护:加强病室的环境监测;严格的遵守无菌的原则;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药物;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3]。医院感染的最大挑战不是没有指南可以依照,而是没有很好地遵循指南,如果能够认真执行指南,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所导致的结果,应当严格遵守医院感染防治的各项规程,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综上所述,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神经内科ICU病室医院感染率,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分析 篇6

1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分析

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可以在护理工作质量上得以全面的体现, 因此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也就成为建设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课题。

1.1 内科ICU病房的规模和人员配置

在医院总床位数中, 内科ICU病房床位占1.5%~2.5%, 护理人员配置方面应坚持每位患者身边全天候24 h配置1名护士的规定, 这就要求护患比例在1:3左右, 较普通病房的护患比例高, 但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的负荷量较大, 所以必须保持此配置。

1.2 内科ICU病房的组织管理

由于内科ICU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 且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相对繁忙, 任何工作方面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 需要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加强管理, 做到有序、严谨的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因此, 需要对以下工作加以重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对病区实施责任化管理, 对药品实施责任化管理, 对各类抢救的操作物品实施规范化管理, 对各种急救技术的操作规程予以程序化。对内科ICU病房的组织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和改进, 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加强组织学习予以强化。

1.3 内科ICU病房的临床管理

由于内科ICU病房患者所患病种繁多, 且患者的生命体征多存在不稳定性, 在短时间内会出现较大的变化, 如未及时进行观察和有效的处理, 极有可能发生严重后果。所以内科ICU病房护士需要对包括对患者进行询问、观察、体格检查在内的本专科的病情评估方法进行牢固掌握, 需要对包括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主要症状体征、生命体征、相关检测指标、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掌握。需要对患者的疾病演变过程、治疗方法、护理要点进行掌握。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医师汇报, 对临床相应的治疗进行积极配合。贯彻实施责任化基础护理管理制度,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引起达到三短、六洁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有效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1.4 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为了使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保持连续性、稳定性、能动性, 需要对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应建立质量监督管理小组, 由临床内科ICU病房护理经验丰富、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参与意识和管理经验强、工作作风正派严谨、掌握内科ICU病房各项管理制度的护士组成。质量监督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对于护理工作中是否严格执行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规程进行监督, 对内科ICU病房的消毒管理制度和消毒质量控制及院内感染进行监控, 对内科ICU病房的医疗设备、药品进行管理;定期组织内科ICU病房护士进行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和操作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使内科ICU病房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1.5 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的个性化实施

由于内科ICU病房多为病情危重患者, 且家属不能陪伴患者, 多数患者会出现恐惧、孤独、寂寞等负面心理, 而昏迷、麻醉的患者在意识清醒后会出现场所、时间方面的认知障碍。因此, 需要内科ICU病房护士根据供需的实际情况, 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 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对患者的隐私给予保护。

2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分析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主要包括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两个方面的内容。而风险管理是以减少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型, 该模式应用于医疗领域对降低医疗风险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能够降低医疗风险的出现, 意义重大。由于内科ICU病房多为病情危重的患者, 且病种相对复杂, 对于不同的患者需要给予不同的护理,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患者, 需要给予特殊护理。而内科ICU病房医疗设备先进, 操作加为复杂,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都说明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因此, 需要内科ICU病房的护士加强对医疗风险的认识, 对医疗护理的基本操作和常规操作能够熟练的掌握。需要内科ICU病房的护士对医疗风险的管理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并根据内科ICU病房的实际情况, 来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规章制度, 将医疗风险降至最低[2]。

2.1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的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识别护理技能方面存在的风险, 识别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 识别护理病历书写上存在的风险。出现上述几方面的护理风险, 主要源于违反了既定的护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2.2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有效衡量与评价

护理风险的有效衡量与评价, 是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及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衡量与评价, 根据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包括准入制定、护理操作方法、护理操作新技术的准入制度, 且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按国家相应规定、职业标准等进行操作, 最大限度的降低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3]。

2.3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处理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处理主要包括预防与处置两方面内容, 由于内科ICU病房患者病情的特殊性, 因此需要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 使护理风险-医疗纠纷减少。因此, 需要培养内科ICU病房护理风险意识, 加强内科ICU病房护理风险监督, 进行内科ICU病房护理业务培训。ICU病房护理风险的处置包括风险转移和风险滞留, 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置。

2.4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评价

定期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提高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来发现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的不足, 并不断的予以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要求高, 护理工作风险大,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

摘要: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 本研究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加以分析, 来阐述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特殊性,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友芳, 林春喜, 张国娟, 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内科ICU的实施及效果[J].全科护理, 2012, 10 (21) :236-239.

[2]曲振瑞.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14) :76-79.

神经外科ICU病人鼻饲的管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带鼻饲48例的资料,其中脑外伤18例,脑出血10例,肿瘤7例,脑血管病13例;男33例,女15例,男∶女=2.2∶1;年龄6~80岁,平均43.5岁;GCS评分3~5分者31例,6~8分者8例;45例未发生返流,3例发生返流,其中2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因返流并发吸入性肺炎。

1.2 方法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鼻饲前将气管内痰液及口鼻腔内分泌物等吸净,在鼻饲中及鼻饲后30 min内尽量不进行吸痰操作,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

1.2.2 妥善固定、监测胃管深度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加鼻饲患者的意识均为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缺如或严重减弱。因此插胃管要防止误入呼吸道。常规的插入长度是45~55 cm,目前常用的硅胶胃管最末端一侧孔距顶端为8 cm,若按常规插入,此管孔正处于贲门以上的食管内,当注入饮食后易返流于咽喉部,故应延长长度8~10 cm。有研究表明胃管插入至55~65 cm时,抽出胃液为碱性,说明胃管前端已达空肠,可使食物返流率明显降低[1]。鼻饲管插入后,常用3种方法联合应用,常用的方法有:听气过水音、观察水下气泡、回抽胃内容物,以确定在胃内。当护士不能用常规方法鉴别时,可报告医生行X线片确定鼻饲管的位置,此方法最有效[1]。妥善固定胃管,可用布制胶布在胃管缠绕1圈再贴在鼻子上,并用标示纸写上置管时间,刻度,防止胃管脱出。对躁动患者要给与约束带适当约束,防止拔管。每次喂食前均应检查胃管位置及刻度。

1.2.3 保证鼻饲的正确体位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通常体位是抬高床头15~30°,此体位正适合鼻饲的要求。但是有文献报道床头抬高≥30°的半卧位是减少返流的最佳体位,有利于减少返流,床头不能摇起可用枕头等垫高。对意识障碍患者抬高床头30~40°或半坐卧位,可减少痰液蓄积的发生。鼻饲后应保持床头抬高30~60 min,有利于食物消化,促进胃排空,防止体位过低导致食物逆流。实践证明抬高30~40°减少返流引起误吸的危险是合理的,是一种简单又经济的方法。

1.2.4 严密监测胃残留量

鼻饲前回抽胃容物以确定胃残留量,持续鼻饲者每4~8 h监测一次,间断鼻饲者每次鼻饲前监测。如胃液残留超过50 m L需延缓鼻饲,待胃液残留量减少再进行鼻饲;当残留量≥150 m L时证明胃动力差,强行鼻饲易引起呕吐,应暂停鼻饲,报告医生,可遵医嘱使用胃动力促进药,增强食管下端括约肌屏障压的同时增加胃蠕动,促进胃肠排空,减少返流,如吗叮林10 mg鼻饲,3次/d。

1.2.5 鼻饲饮食时要适时适量适温缓慢匀速

常规鼻饲时应间隔2 h,每次注入量不超过200 m L。但在临床中,神经外科患者因创伤和手术给机体带来了重大损伤,胃肠功能紊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鼻饲饮食的前几天,应少量多次注入,禁油腻的鼻饲液。另外,鼻饲饮食的种类也应根据患者伤前的口味喜好而定。同时观察患者胃肠恢复情况。注入速度应缓慢,禁止用力推注,饮食的温度应保持在38℃~4 0℃为宜。灌注药物时要碾碎溶解后灌注,牛奶和果汁要分别灌注,以免产生凝块堵塞鼻饲管。也可选择鼻饲营养液,鼻饲营养液的应用及选用不当均可引起腹胀、返流。临床上选用能全力作为鼻饲营养液,能全力是整蛋白纤维混悬液,含有6种膳食纤维,营养全面均衡,符合生理。膳食纤维经肠内细菌酵解后产生短链脂肪酸,不仅可以供能,主要能促进肠黏膜组织生长,维护肠道功能,同时具有低产气量,可以双向调节腹泻和便秘,减少腹胀、胃潴留等发生,患者耐受性好,且肠道副作用少,可以降低返流引起误吸的发生率。使用前先摇匀,输注时注意无菌操作,已经打开的营养液在冰箱内不得超过24 h。输注时注意病人的反应,遵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原则,将输注管通过输液增温器加温到35~37℃,使胃肠功能更好的适应,以避免产生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

1.2.6 气套管气囊的护理

气管切开影响喉功能,抑制咽部运动,使喉的保护性反射消失,气管内套囊压迫上部食管括约肌群,使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功能下降,气囊充气不足或漏气也是导致胃内容物返流原因。最好选择使用带有低压高容量套囊的气管套管,气囊充气应分次少量注入,以刚能阻止漏气为度,一般小于10 m L,但要随时观察套囊的充盈度,如充气不足或破损,应及时补充或更换。气囊充气合适,加上及时清除气囊上方潴留物,可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流入气道。气囊放气时间应选在鼻饲后2 h或下次鼻饲前,放气前应吸净口腔和气道内分泌物[2]。气囊的护理常规规定2~3 h放气一次,时间5~10 min。而现在新的观点认为,如果没有指征,气囊放气是不需要的。原因是气囊放气后1h内气囊压迫区毛细血流难以恢复,5~10min更不可能恢复。尤其对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条件高的危重患者,放气会导致肺泡通气量不足,会可能引起循环波动,且增加分泌物吸入,诱发低氧血症。

1.2.7 口咽部护理

常见误入气道的物质有3种,口咽细菌、微粒物质和酸性胃内物质[3]。而这些物质误入气道是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因素,而气管切开加上留置胃管更增加了这种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并做好口腔护理,每天3~4次,可防止细菌向下移行,也应在气囊充气情况下进行。所用溶液应选择口腔内p H值采用相应的漱口溶液。有研究表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咽清洁,可有效清除口咽部分细菌定植,降低返流误吸的发生率。

1.2.8 注意翻身叩背的时间

重症患者为预防压疮,翻身叩背及多种体位的变换将反复进行。为避免返流误吸,翻身叩背应在鼻饲前30 min进行,注入饮食30 min内禁止翻身叩背。

1.2.9 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鼻饲返流及误吸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咳嗽反射降低甚至消失,返流现象不易发现[4]。因此,在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吸痰时严密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有报道[4],测定患者鼻饲1 h、2 h后口咽及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其含量为阳性。也可用葡萄糖氧化酶试和血糖仪测定痰中是否含糖,当数值超过111 mmol/L时为阳性。一旦发现气管内少量返流,可反复用生理盐水,每次5~10 m L气套管内注入,2~3 min后吸出,以进一步冲洗气管内异物,且刺激患者咳嗽,咳出深部异物,无咳嗽反应的,也可多次冲洗及时吸净。大量返流误吸可造成患者窒息,患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吸出气道内的吸入物,并抽尽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

2 结果

本组48例重症患者,45例未发生返流,3例发生返流,其中2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因返流并发吸入性肺炎。

3 讨论

3.1 发生返流的原因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不能经口进食,为了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为了保持肠黏膜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完整,防止菌群失调等因素,除了有留置胃管禁忌证的,都必须给予留置胃管;加之气管切开使口咽部和下呼吸道的屏障直接受到损害,胃反射抑制排空延迟,胃肠张力降低,且气管切开吸痰时又可导致腹压增加;再加上神经外科患者颅内压增高的影响;这些都加重了鼻饲后返流的发生。发生返流引起误吸又是临床上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轻者引起吸入性肺炎,重则可致窒息死亡。因此预防返流是十分重要的。

3.2 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发生鼻饲返流与吸痰时间、胃管插入长度、鼻饲体位、胃残留量、鼻饲液的温度、速度、量、气囊的护理、翻身叩背的时间、口咽部护理等有关,目前采取以上的护理措施,得到了积极的治疗效果,返流率明显减少。返流后发生误吸,成功救治是关键环节,因此护理人员要具有主动发现问题及超前的护理意识。

综上所述,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预防鼻饲返流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预防和严密监测,对患者出现的情况进行判断处理,对各种能引起返流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才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才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患者的费用,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HU DM,YANG BY,ZHANG Y.Care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of nasal feeding[J].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2005,21(7A):73.Chinese

[2]SHI JP.Nursing experienc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artificialairway[J].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2008,13(8):1097-1098.

[3]耿玲,宋西娟,来纯云.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更换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A):39-40.GENG L,SONG XJ,LAI CY.Analysis of factors responsiblefor changes of artificial airwa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echanicventilation[J].Nursing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Army,2008,25(4A):39-40.Chinese

神经内科ICU 篇8

关键词:危重病人,护理,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 全球每年因医疗不良事件所导致的意外死亡高达44 000人~98 000人, 由此所致的伤害超过了1 000 000人, 尽管各医院有所不同, 但不良事件发生率在2.9%~16.6%[1]。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ICU) 的病人病情复杂多变, 床位紧张, 加强对危重病人的安全管理, 预防为主, 无损于病人的利益为先, 确保病人安全, 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本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危重病人护理安全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科2012年收治病人1 193例, 2013年收治病人1 160例, 发生院内压疮1例, 意外拔管1例。科室床位11张, 护理人员28名, 其中男6名, 女22名;年龄21岁~39岁;研究生2名, 本科22名, 专科4名;主管护师4名, 护师16名, 护士7名, 助理护士1名。

2 防范危重病人安全风险的措施

2.1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安排人力, 以“病人为中心”, 确保病人安全, 提高护理质量为前提科学合理的弹性排班。本科人力分配不均匀, 白班人手充分, 夜班人力严重不足。夜班经常收急诊和接手术病人, 病人病情重、变化快, 一个护士需要监护4个病人, 病人的安全难以确保。

本科实行的是“APN”的排班模式, 人力以原有的“5-3-2”的模式改成“5-4-3”的模式, 增加夜班人力, 每日排机动夜班。做好新老搭配, 确保重要时段和节假日的护理安全。按照核心能力层次分管病人, 最危重的病人由N2级以上的护士分管, 确保病人的安全。护士、病人的满意度都提高了。

2.2 病房管理

2.2.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ICU保持空气流通,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紫外线照射, 每月空气培养。落实好手卫生制度, 减少和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医院感染。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进行原因分析和整改, 医务人员做好接触隔离。物品严格灭菌、各项侵入操作严格无菌操作。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2.2.2 加强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

急救物品使用完后未及时补充, 仪器使用时出现故障护士应急能力差导致的安全风险。科室安排专人管理, 制定管理人员的职责。定期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质控。加强护士长质控管理人员的工作, 每周对物品等检查。急救药品、物品每班检查, 处于备用状态, 完好率100%。仪器的使用加强培训, 对应急情况定期进行演练。

2.3 护理人员管理

2.3.1 核心制度的落实, 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 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2]

各项规章制度未严格执行, 如2010年中国病人安全十大目标未能落实导致的压疮、用药安全问题、沟通失效、意外脱管等。定期组织护士对各项制度的学习和考核。在晨会、每个月的民主生活会上学习。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确保病人十大安全目标的落实。杜绝身份识别错误, 如ICU病人留置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昏迷使用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提高用药安全、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ICU落实好病人皮肤的护理, 预防压疮的发生。

2.3.2 加强基础、专科操作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士的责任心

护士的基本操作不熟练如因静脉穿刺不成功增加病人的痛苦, 责任心不足导致观察病情变化不及时等安全风险问题, 本科每周组织一次操作示范, 规范操作。病区、科室、医院组织操作技能比赛。护士责任心影响安全质量的最终结果, 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文件。每个护士都是安检员, 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护士的操作技能和责任心明显提高。

2.3.3 对各层次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针对低年资的护士对抢救物品、仪器、设备的使用不熟练。经验不足, 不能及时的发现病情变化。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对护士的各项技术的要求增高。护理文件书写不连贯, 重点病情未记录等问题。病区安排培训员和负责人。对护理师及以下职称的人员实行导师制, 由导师培训和考核, 跟导师上班。每周1次由护理师以上的人员组织床边业务查房、每月1次疑难病例讨论、全院每月的ICU联合大查房、新护士的ICU联合理论培训等对护士的理论进行培训和加强。定期派护士外出参加学习班和交流, 提升护士的能力, 促进新业务、新技术的顺利开展。组织护理文件书写的评比和培训。由护士长质控。

2.4 病人的管理

危重病人的安全护理关注细节, 病人可因烦躁或因精神症状导致病人意外拔管、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因此对烦躁的病人做好约束, 避免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精神症状的病人, 遵医嘱用药。病人外出检查, 由医务人员陪同, 携带相关仪器和急救药品、物品, 确保病人安全。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 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做好家属的心理宣教, 取得理解和配合。

3 小结

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可直接反映一个科室的管理水平和护理专业水平[3]。依法执业、严格遵守核心制度及流程、关注细节、预防为主、化解风险是病人安全护理的关键。通过对危重病人的安全风险的防范、人力资源的管理、护理人员的管理、病人的管理使我科连续两年零投诉、零差错, 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霖, 叶旭春, 陈华莉, 等.国外医疗不良事件监测方法及其启示[J].护理研究, 2012, 1 (9B) :9-10.

[2]唐玉平, 沈莉, 王爱华, 等.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9) :57-58.

神经内科ICU 篇9

1 医德医风培养

俗话说“做人德为上, 做事德为先”。作为一个医者, 更要以一颗仁爱厚德之心, 关爱生命, 心系患者。“医无德者, 不堪为医”, 医者德为先。千百年来无论是希波拉底宣言还是孙思邈《大医精诚》都强调了医德医风对医疗工作者的重要性。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不断恶化、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市场鱼龙混杂、医师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 更要重视青年住院医师医德医风的培养[1-2], 要让他们知道医务工作者不光要有精湛的医术, 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特别是对于神经外科ICU医师, 病人的操作、治疗相对的是在没有家属在场、病人昏迷的情况下进行的, 医师的医德医风和职业操守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

虽然ICU医师工作任务重, 但还是应该尽可能通过院职工大会、院周会、住院总会议、科室、班组等各级会议进行医德医风的学习教育活动, 从而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观念, 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教育, 使青年住院医师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想病人之所想, 急病人之所急, 做病人之所需”。

1.2 主动学习国家规章制度

利用晚上、周末、节假日时间定期组织学习国家医疗卫生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遵守医疗卫生行业的 “八不准”, 以此为准绳, 时时 “以病人为中心”, 坚持抵制不正之风。要求青年住院医师做到不收受红包、拿回扣;乱收费、滥检查、搞开单提成;过分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耗材。神经外科ICU患者往往病情较重, 家属期望值高, 又不能守在病人身边, 更加倾向于向医师送红包、送礼品, 以期获得管床医师的关照, 这就要求青年住院医师熟悉国家的规章制度, 杜绝不正之风, 拒腐蚀, 防蜕变。

1.3 老师言传身教严格要求

长期以来, 在科室老一辈专家教授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下, 全科同志多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医德医风, 坚持以“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设备、最好的服务、最低的价格”来赢得病员, 千方百计为病人节省医疗费用、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从未发生过收受红包或吃请等不良现象。同样, 科室更是从严要求ICU青年住院医师, 利用科室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来进行教育, 严格管理和监督, 言传身教,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年住院医师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使他们对病人言语轻柔, 服务热情, 认真负责, 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不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2 专业素质培养

2.1 扎实掌握全科基础知识

病人是一个整体, 疾病也是一个整体, 其他专科系统的疾病可能影响到神经系统, 同样神经外科疾病反过来也会累及到其他系统, 医师不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在判断病情和治疗过程中应该具有整体观, 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不忽略次要矛盾。 特别是神经外科ICU的病人, 比如脑出血患者, 往往年龄较大, 常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这就要求医师具有相关专科知识, 知道一些常见异常症状和体征的处理。比如神经外科ICU常见到的患者心率快问题, 住院医师应该懂得横向思维, 联系学到的相关学科知识, 判断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心率快, 是呼吸道不通畅缺氧引起?是血容量不足引起?是感染体温升高发热引起?是心律失常 (窦速、室上速、房颤) 引起?是高代谢状态、甲亢引起?还是电解质紊乱低钾引起?这里面涉及到呼吸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外科、感染科等相关专科的知识, 因此要求医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根据这些知识和经验, 逐一排除心率快的因素, 准确找到病因, 从而对症处理。再比如ICU经常遇到的缺氧、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问题, 都需要青年住院医师具有扎实的全科基础理论知识。现在由于学科越分越细, 医师越来越专, 导致临床医生常常忽视全科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因此神经外科ICU住院医师应当做到:1青年住院医师先要到相关科室 (呼吸科、心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等) 轮转一年左右, 熟悉专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然后在神经外科普通病房工作两年以上, 才能进入神经外科ICU工作, 以避免专科ICU医师对本专科业务欠熟悉, 而对跨专科问题的处理以及综合生命支持能力不强的缺陷;2经常参加医院、科室组织的相关专科知识的业务学习、知识讲座, 医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学科, 只有不断进行学习, 才能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 不落后于时代。同时, 只有不断的参加学习, 才能加深、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熟记于心, 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3定期组织相关专科知识的小测验和考试, 考试不是目的, 目的是促进学习, 检验学习成果, 巩固所学的知识, 以便于今后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2.2 熟悉掌握专科专业理论

熟悉掌握专科专业理论知识是青年住院医师在神经外科ICU工作的基础, 在经过相关科室轮转一年、神经外科普通病房工作两年进入ICU工作以后, 依然需要不断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 才能保证我们干好临床工作。病人把金钱和生命交给我们, 我们只有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才能更好的为病人工作, 对得起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具体来说, 专业理论的深化学习主要可以通过四个渠道进行:1教学查房, 教学查房是临床上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医疗质量的制度。近年来, 一种 “以问题为基础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的教学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收到很好的效果。查房之前带教老师和住院医师都进行积极的准备, 住院医师查房前必须熟悉病例, 包括病例特点、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过程, 还可以围绕专题事先进行文献检索, 记下问题, 做好笔记, 以供查房时讨论。而老师更应该就查房内容重点备课, 既要有广度, 还要有深度, 复习好文献, 精心准备, 设计好查房思路, 准备好查房问题。具体查房时, 老师进行启发式查房, 结合病例提出问题, 让住院医师就具体病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根据现有的线索, 提出诊断,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下步如何检查, 怎样治疗, 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如何预防和避免, 从而充分调动医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让住院医师在讨论中找出自己的疏漏、失误和差距, 独立思考[3]。最后主治医师作归纳、总结, 并介绍有关该病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4]。结束查房时, 还可以适当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 让住院医师带着问题进行复习, 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2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是一种生动有趣的临床教学形式, 是锻炼医生临床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通过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 可以提高青年住院医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医师深刻领会和掌握相关疾病知识。3专题讲座, 老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生动表现各种病例特点或学科的新观点和进展, 如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营养支持的合理化, 心脑肺复苏, 可以有效激发医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而且能开拓住院医师的临床思路, 对住院医师来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自己充电, 有了老师的督导和教学, 还必须发挥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当前网络时代的优越性, 结合临床上遇到的问题, 自己查阅文献, 充电、充实和提高。

2.3 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术

神经外科ICU病人, 常常病情危重, 病情变化快, 经常遇到突发心跳、呼吸停止等情况, 这就需要ICU住院医师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和神经外科常用操作技术, 如心肺脑复苏术、电复律和电除颤术、深静脉导管置管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技术、腰池引流术、腰椎穿刺术等。这些操作技术的锻炼没有捷径可以走, 只有在不影响病人抢救治疗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有限的操作机会扎扎实实的不断练习, 技能才能得到提高。近几年,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投巨资兴建了临床操作模拟中心, 中心内的综合模拟人为临床各种技能操作的训练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成为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临床医师训练甚至社会人员急救知识培训的重要基地。但是, 模拟人毕竟是模拟, 同样一个操作, 在模拟人身上是千篇一律, 在临床病人身上则变化多样, 因此更要珍惜每个能够在病人身上实践的机会, 不断总结经验, 结合理论知识, 巩固提高。另外, 虽然ICU病人家属不在身边, 我们也不能过分的、无原则的在病人身上随意练习操作技能。

2.4 熟练应用各种医疗设备

神经外科ICU集中了各种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 主要有心电监测、血压监测、氧饱和度监测、中央供氧、呼吸机、呼吸功能监测、除颤仪、输液泵、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仪等设备, 更好的监护室甚至有血液动力学监测、临时心脏起搏、纤维支气管镜、床旁X光机、B超、血透、移动式CT等。熟练掌握应用这些医疗设备是每个住院医师的基本功, 它们关系到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青年住院医师应该努力从平时的专题讲座、操作实践中熟悉这些设备, 熟练操作这些设备, 使它们能更好的用于治病救人。

3 沟通能力培养

3.1 与患方的沟通

神经外科ICU患者常意识不清或处于休克状态, 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较高, 检查和治疗费用巨大, 而家属往往隔离在病房外, 对ICU内的情况一无所知, 花费巨大, 对预后的期望值更大。 因此, 神经外科ICU病房的医疗纠纷也往往高于普通病房, 而医疗纠纷的发生常常牵涉医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把医生弄得疲惫不堪, 结果势必影响到病人的治疗。研究表明, 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知道患者预后、感到医院工作者对患者的关注, 而把家属舒适度放在最后一位[5]。可见, 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非常重要, 有效的沟通可以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大量精力, 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病人的抢救治疗中, 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而青年住院医师往往是与家属沟通的主体, 这就要求做到:1病人住院时、病情变化时、病情加重时、病人需要手术时、病人需要特殊检查与治疗时、病人欠费时、病人出院时要及时与患方有效的沟通, 让他们明白病情的危重性、变化性、突然性、检查治疗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 让他们明白病情, 自己做出治疗的选择, 愿意承担风险, 这样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时也能够坦然面对, 不无理取闹;2 要注意沟通的技巧, 要让患方知道医学的局限性, 不是什么疾病投入时间和金钱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特别是脑外科重症病人, 要让家属知道, 脑外科病人病情千变万化, 变化突然, 继发出血、脑水肿加重、癫痫都可能导致病人突然死亡, 大多数病人都要面临能不能活命的问题, 活下来后能不能清醒的问题、醒来后会不会残疾的问题、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瘫痪、失语、生活不能自理) 和复发的问题, 让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3要让患方知道, 医生和患方的目的都是希望病人治愈出院, 都希望病人向好的方向康复, 病人恢复不好, 医生的心情往往非常沉重, 工作量也会加倍, 医生都希望自己的辛苦付出能够换来患者的康复, 患者治愈也能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 甚至心理负担, 让医生有成就感, 心理愉悦, 让患方和医师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共同努力, 救治患者。

3.2 与同事的沟通

当下的医疗环境不断恶化, 媒体不断渲染医疗界的少数不良现象, 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也在逐渐影响医学界, 导致医院职工同事间的关系也不如以往单纯和纯洁。神经外科ICU的青年住院医师也要妥善处理同事间的人际关系, 包括与上级医师的关系, 与护士的关系等。对上级医师无非是虚心请教学习、虚心接受意见、虚心改正错误等。而与护士的关系大部分医师可能总有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 对护士指示较多。实际上现在ICU的护士大部分很年轻, 多数属于80后、90后, 个性独特, 叛逆性强, 对医生的医嘱执行也不像以前那样雷厉风行, 而神经外科ICU病人病情变化快, 临时医嘱多, 随时需要护士的配合。因此, 处理好与护士的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 神经外科ICU护士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如工作量大、工作紧张、家属要求严、待遇相对较低等, 往往精神心理压力很大[6]。因此处理好与护士关系主要注意几点:1放弃心理上的优越感, 与护士公平友善和谐相处, 平时可以加强沟通, 了解彼此的关切, 兴趣爱好, 寻找共同话题;2不定期组织医师、护士间的集体活动, 联络感情, 增强彼此的信任感;3适当的给护士们买点零食、付点餐费等, 从而愉悦她们的心情, 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2年, 北京重症医学会年会以“青年医师:ICU的希望”为主题, 说明了青年医师的重要作用[7]。因此, 通过从医德医风、专业素质、沟通能力等方面加强对神经外科ICU青年住院医师的教学和培养, 对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神经外科ICU至关重要, 关系到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疾病的救治水平, 关系到中国神经外科学的发展。

摘要:神经外科ICU医师工作杂、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 而青年住院医师在ICU病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如何加强青年住院医师的教学和培养, 使他们快速成长, 更早更好的胜任神经外科ICU的工作,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医德医风、专业素质、沟通能力等方面论述神经外科ICU青年住院医师的教学与培养。

关键词:神经外科,监护病房 (ICU) ,住院医师,教学

参考文献

[1]奏新裕.提高胃肠外科医师的综合素质应对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 (1) :8-9.

[2]辜玉刚.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疗环境[J].中国医院, 2012, 16 (2) :57-59.

[3]马宇洁, 宁波, 李一粟, 等.ICU主治医师“以问题为基础”的临床教学查房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7) :932-934.

[4]徐晤, 夏勇, 王志荣, 等.病例讨论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2) :136-137.

[5]潘华.探讨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心理医生杂志, 2012 (8) :22-24.

[6]孙诗白.神经外科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J].心理医生杂志, 2012 (12) :138-139.

神经内科ICU 篇10

关键词: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人性化服务

护理中提供人性化服务, 体现着“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1]。我院呼吸内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 提供人性化服务, 对ICU病房患者进行了护理, 取得一定成效。现就有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为范围, 入选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ICU患者共60例, 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 女11例;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 (62.5±3.8) 岁。观察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 (63.3±3.2) 岁。两组上述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加强病情监测及用药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为其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 具体措施如下:

1.2.1 健康教育:

呼吸内科ICU病房收治的患者病情比较危急, 且易反复发作, 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一定困扰[2]。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向其开展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

1.2.2 营造舒适环境:

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应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和“人文关怀”, 从病房及人文环境的两个方面为患者提供舒适服务[3]。 (1) 病房环境:注意病房环境卫生整洁, 控制室内温度18~22℃, 湿度50%~60%, 确保空气畅通;为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室内可摆放利于健康的花草植物, 保持空气清新;排除周围干扰因素, 限制探视次数和时间, 维护病房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2) 人文环境:护理人员注意仪表和态度, 时常保持微笑, 以礼貌的言语耐心和蔼的与患者交流, 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感染患者, 促进其身心健康。

1.3 加强心理护理:

ICU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且合并较多慢性疾病,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难免会出现烦恼焦虑、紧张恐惧、悲观厌世等不良心理[4]。护理人员应积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了解其心理状况, 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不同诉求, 尽可能的满足其合理需求;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 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

1.4出院指导:

加强患者出院的指导工作, 巩固住院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内容, 并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用药、饮食及锻炼, 同时叮嘱患者定期进行复诊。

1.5 统计学方法:

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 百分数 (%) 表示计数资料, t和χ2检验, SPSS17.0处理数据, P<0.05表明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6.7% (23/30) , 护理质量评分为 (81.5±7.6) 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6.7% (29/30) , 护理质量评分为 (93.6±3.4) 分;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χ2=5.1923, P<0.05) ,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t=7.9601, P<0.05) 。

3 讨论

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是护理模式演变的第三阶段, 其基于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 为患者提供着人性化的护理服务[5]。人性化护理不仅仅是服务管理的理念, 也是护理服务的一种规范, 其“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本质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十分相符[6], 同时随着护理模式及工作习惯的转变, 护理实施过程中“人文关怀”的体现将会越来越突出。我院基于“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 调动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 提高其护理水平, 使护理业务的范畴得以进一步拓展。而基于呼吸内科ICU病房患者的护理, 人性化服务的提供主要体现出了以下几个作用[7,8]: (1)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 使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和改善, 有效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2) 增强患者治疗及康复的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治疗及护理的顺利实施; (3) 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对于疾病的延缓及控制具有明显效果; (4) 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说明人性化服务的实施有利于护理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总之, 人性化服务在呼吸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在患者疾病的康复及护理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陈佩敏.人性化护理在呼吸内科ICU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4, 35 (16) :3638.

[2]魏春莲, 廖莲清, 刘沛仪, 等.ICU转出过渡护理在重度COPD患者转至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 (12) :1103-1105.

[3]计丽娜.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机停机时的护理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14) :168-170.

[4]夏萍.呼吸内科危重患者使用呼吸机停机时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4) :101-102.

[5]李良兰, 曾鸣.循证护理模式在预防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 (29) :3287-3289.

[6]陈少霞, 陈晓端, 李玉梅, 等.在呼吸科病房应用“三H”式护理服务的体会[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3, 11 (6) :239-240.

[7]林珍, 张定涛, 张译, 等.将ICU专科护理课程注入护士“三基”培训的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5) :414-415.

上一篇:虚拟施工下一篇:工作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