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内科(共10篇)
小儿神经内科 篇1
小儿神经内科患儿年龄小, 独立保护能力差, 缺乏完善的语言表达能力, 好动, 易出现走失、误吸、坠床、误食等意外事件, 且若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救治, 极易诱发智力发育迟缓、肢体瘫痪等严重后遗症, 故对护理质量有更高的要求[1]。国家卫生部于2010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旨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创造性的、整体制的服务,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2]。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 均为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小儿神经内科患者, 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加强优质化护理干预, 回顾2组临床资料,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儿男54例, 女46例, 年龄7个月~14岁, 其中病毒性脑炎患儿67例, 手足口病患儿23例, 其他10例。患者平均住院 (13.1±0.4) d, 伴程度不等的中枢神经症状, 以恶心呕吐、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等为临床主要表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2组在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儿神经内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加强优质化护理干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增强优质护理意识:
护理人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娴熟的操作技巧, 就神经内科小儿的护理特点加以掌握, 了解患儿动态变化, 营造温馨、整洁、安静的环境。注意留意记忆力障碍、定向力障碍、语言表达差、年纪无知患儿, 与监护人建立良好沟通, 确保陪护力度。对躁动、偏瘫患儿安置床档, 防止坠床。感觉障碍的患儿热水袋使用温度需适宜, 防止过高烫伤。对不能自行翻身的患儿, 可每1~2小时协助更换1次体位。对有攻击行为患儿, 禁将水果刀、锐器等危险物口放置病房内[3]。
1.2.2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家属的心声需耐心倾听, 对其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及时了解, 掌握与患儿沟通的技巧。患儿虽生活不能自立、年龄小, 但情感表露单纯、直接, 有较强适应能力。故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主动接触, 就病房环境进行介绍, 通过讲故事、聊天等游戏, 观察行为及心理, 依据心理及性格特点行诱导、启发, 使其恐惧感消除, 对医护工作可依据配合, 保障治疗的成功实施[4]。
1.2.3 环境干预:
营造安全、温馨的环境, 病室可挂卡通画, 放置鲜花, 使与幼儿园或家庭的距离拉近, 与患儿的心理需要相适应, 地面需保持清洁、干燥, 患儿需穿防滑鞋, 以防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另外, 禁止在病室内摆放多余物品, 其他物品放置需有序、规范, 保温瓶需在患儿不易触到的地方放置, 防止发生意外。
1.2.4 健康宣教:
因患儿领悟及自制力较差, 故需提高监护人的安全知识, 开展健康教讲座, 通过健康宣教栏、安全教育手册就隐患安全及防范对策, 嘱家长需集中注意力看护患儿, 防止跌倒、走失、误吸等。讲究语言艺术, 给予患儿更多关爱, 维护和谐护患关系。
1.2.5 专科优质护理:
(1) 生命体征监测:加强血压、体温、呼吸频率、脉搏、中枢神经功能等变化的观察, 特别是呼吸节律及瞳孔的变化, 有无前囟门紧张、饱满等情况, 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不规则, 需立即报告医师,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救治。 (2) 发热护理:患儿高热易抽搐、惊厥、造成脑缺氧、缺血, 甚至水肿, 故需有效控制高热, 注意体温监测, 减少发热时氧耗, 可物理降温, 或>38.5℃可冰帽降温。 (3) 惊厥护理:多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 微小惊厥及时发现并控制, 利于改善预后。如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大小便失禁等征兆时, 需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氧, 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4) 基础护理:保持皮肤、口腔清洁, 防止口腔感染, 昏迷患儿需做好眼睛防护, 可用无菌纱布浸生理盐水后覆盖双眼, 保护角膜。多拍背、勤翻身, 防止坠积性肺炎及压疮, 呕吐患儿, 需及时清除分泌物。 (5) 饮食护理:高热期患儿可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等易消化食物, <1岁患儿, 可母乳喂养, 适当给予配助奶粉, 必要时可静脉输液, 以对热量和营养进行补充, 以维持机体所需。 (6)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宜使用留置针, 确保及时用药, 并做好用药期间的观察, 及时发现外渗并对输液部位更换[5]。
1.3 指标观察
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 对患儿或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 满分为100分, >60分为及格, 并观察2组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均痊愈出院, 观察组, 患儿或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8.0%, 对照组患儿或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0.0%,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 对照组压疮形成1例, 口腔感染1例, 坠积性肺炎1例, 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显著提高了公众生活水平, 对医疗卫生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 加之医护模式也发生改变, 渐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制转换, 渐注重社会、心理、精神的护理。神经内科患儿具有一定特殊性, 生活不能自立, 年龄小, 但情绪情感表露单纯直接, 易于接受新鲜事故, 对优质护理有更高的需求[6]。故护理人员入院当天应和患儿接触, 就病房环境进行介绍, 掌握患儿行为和心理特点, 完善各项科室规章制度, 以保障患儿安全。降低不良事件率, 如跌倒, 肢体偏瘫患儿床上活动时或翻身时易坠床, 或因面瘫等, 未正确喂食而致窒息。另外, 患儿喜欢户外, 生性好动, 家长或护理人员疏于防范时, 易出现走失情况, 导致意外情况发生。本次研究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 包括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行全面的心理干预、环境干预、健康教育, 并开展针对性专科护理, 结果显示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 加强小儿神经内科优质护理, 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神经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小儿神经内科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加强优质化护理干预, 观察2组护理临床效果。结果 2组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患儿或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8.0%, 对照组患儿或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0.0%,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 对照组压疮形成1例, 口腔感染1例, 坠积性肺炎1例, 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小儿神经内科优质护理, 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神经内科,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君.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小儿内科病房临床中的应用[Z].中国北京, 2011:285-286.
[2] 郑新兰.小儿神经内科优质护理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7 (2) :69.
[3] 白丽敏, 李新菊, 汤丽范.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神经内科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 2012, 33 (25) :5568-5569.
[4] 张微竹.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外科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 2012, 9 (3) :122.
[5] 黎贤群, 刘顺梅, 刘洋美.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9) :1141-1142.
[6] 娄春燕.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 (12) :106-107.
小儿神经内科 篇2
2015年小儿内科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考试题库
儿科基础及保健:单项选择题
1、下述小儿生长指标,正确的是()A、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第1年内平均增加约25cm
B、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第1年内平均增加约50cm
C、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33cm,第1年内平均增加约50cm
D、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第1年内平均增加约75cm
E、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第1年内平均增加约10cm 正确答案:A
2、下述生长发育正常的是()A、开始会抬头的月龄一般是1个月
B、会独立坐稳的月龄一般是5个月
C、会爬的月龄一般是8个月
D、会独立站稳的月龄一般是8个月
E、会独立行走的月龄一般是10个月 正确答案:C
3、中度脱水相当于体液丢失
A、10~20ml/kg
B、30~50ml/kg
C、40~60ml/kg
D、50~100ml/kg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E、100~120ml/kg 正确答案:D
4、丹佛发育筛查量表主要用于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E、<6岁 正确答案:E
5、乳牙出齐的年龄约为
A、18个月
B、20个月
C、24个月
D、30个月
E、36个月 正确答案:D
6、以下不是等张液体的是()A、0.9%氯化钠溶液
B、5%碳酸氢钠溶液
C、1.87%乳酸钠溶液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D、1.4%碳酸氢钠溶液
E、0.9%氯化铵溶液 正确答案:B
7、以下为等张溶液的是()A、3%氯化钠溶液
B、5%碳酸氢钠溶液
C、11.2%乳酸钠溶液
D、1.4%碳酸氢钠溶液
E、10%葡萄糖溶液 正确答案:D
8、以下为重度脱水临床特点的是()A、皮肤黏膜稍干燥
B、哭时少泪,尿量明显减少
C、失水量为体重的5%~10%
D、心音低钝、血压下降、四肢厥冷
E、食欲旺盛 正确答案:D
9、以下关于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是等速进行的
B、在整个小儿时期生长发育是不断进行的
C、小儿生后前3个月是生后体格增长最快的时期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D、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个体差异
E、各系统器官的发育并不平衡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速度不同。
10、以下关于小儿神经精神发育,不正确的是()A、小儿出生后,皮质神经细胞数目继续增加
B、神经髓鞘形成先是向心神经,后是离心神经
C、新生儿的皮质下系统如丘脑、苍白球功能较成熟
D、拥抱反射阳性是新生儿已成熟的指标
E、正常新生儿佛斯特反射可阳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小儿出生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数目不会继续增加,并在往后的岁月中日渐减少。
11、以下各项生长发育情况中不正确的是()A、6岁时身高之中心位于脐部
B、6岁时腕部骨化中心约出现7个
C、6岁时开始出恒牙,先出第一磨牙
D、6岁时扁桃体第2次生理性增大
E、6岁时平均身高117cm,头围50cm 正确答案:A
12、以下哪项不属于个人史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A、出生体重
B、Apgar评分情况
C、辅食添加情况
D、药物及食物过敏情况
E、体格发育及心理发育 正确答案:D
13、以下哪项不是预防接种的反应()A、卡介苗接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
B、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接种后发生轻度腹泻
C、麻疹疫苗接种后产生轻微的皮疹
D、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发热
E、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接种后局部出现红肿、化脓 正确答案:E
14、以下小儿呼吸次数异常者为
A、8天新生儿呼吸55次/分
B、8个月小儿呼吸40次/分
C、3岁小儿呼吸30次/分
D、7岁小儿呼吸25次/分
E、10岁小儿呼吸18次/分 正确答案:A
15、以下小儿心脏叩诊哪项是异常的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A、8个月婴儿心左界在左乳线外1.8cm
B、3岁小儿心左界在左乳线外1.5cm
C、4岁小儿心左界在左乳线外1.0cm
D、6岁小儿心左界在左乳线上
E、12岁小儿心左界在左乳线内0.5cm 正确答案:B
16、以下小儿骨骼发育中正确的是()
A、前囟最晚闭合的时间为10个月
B、后囟闭合的时间一般为生后2周
C、颅缝闭合的时间一般为2个月
D、腕部骨化中心开始出现的年龄是1岁半
E、上、下部量相等的年龄为12岁 正确答案:E
17、以下有关主诉的举例,哪项是不适宜的
A、发热4日,咳嗽2日,气促1日
B、发现左颈部包块2周
C、眼睑水肿、少尿4日,洗肉水样小便2日
D、发热5日,皮疹1日
E、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天 正确答案:E
18、以下用药多不太正确,除了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A、患儿高热、烦躁不安,可考虑使用镇静剂
B、患儿咳嗽剧烈,应使用镇咳剂
C、患儿腹泻应使用止泻剂
D、患儿发热即可使用退热剂
E、患儿剧烈腹痛,可使用镇痛剂 正确答案:A
19、以下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哪项应首先考虑为异常
A、2个月小儿Kernig征阳性,Babinski征阳性
B、6个月小儿Kenug征阴性,Babinski征阳性
C、12个月小儿Kenug征阳性,Babinski征阴性
D、18个月小儿Kernig征阴性,Babinski征阳性
E、24个月小儿Kernig征阴性,Babinski征阴性 正确答案:C 20、低渗性脱水时,血钠
A、<135mmol/L
B、<140mmol/L
C、<130mmol/L
D、<143mmol/L
E、<150mmol/L 正确答案:C
21、低钾血症是指血钾低于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A、4.2mmol/L
B、4.5mmol/L
C、5.0mmol/L
D、3.5mmol/L
E、4.0mmol/L 正确答案:D
22、体格发育评价时,生长水平是
A、反映小儿在某一年龄时点的体格发育达到的水平
B、说明小儿过去存在的问题
C、说明其生长趋势
D、反映个体差异
E、反映某2项指标间的比例关系 正确答案:A
23、体格发育评价(W体重,L身高,M中位数,s标准差)为消瘦的是
A、W/L>M+2s,L正常,W>M+2s
B、W/L<M-2s,L<M-2s,W<M-2s
C、W/L正常,L正常,W>M+2s
D、W/L正常,L>M+2s,W>M+2s
E、W/L正常,L<M-2s,W正常 正确答案:B
24、体格发育评价(W体重,L身高,M中位数,s标准差)为矮小的是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A、W/L>M+2s,L正常,W>M+2s
B、W/L<M-2s,L<M-2s,W<M-2s
C、W/L正常,L正常,W>M+2s
D、W/L正常,L>M+2s,W>M+2s
E、W/L正常,L<M-2s,W正常 正确答案:E
25、体格发育评价(W体重,L身高,M中位数,s标准差)为肥胖的是
A、W/L>M+2s,L正常,W>M+2s
B、W/L<M-2s,L<M-2s,W<M-2s
C、W/L正常,L正常,W>M+2s
D、W/L正常,L>M+2s,W>M+2s
E、W/L正常,L<M-2s,W正常 正确答案:A
26、健康小儿,能独坐一会,用手摇玩具,能辨认熟人和陌生人,其年龄约为
A、1~2个月
B、2~3个月
C、3~4个月
D、5~6个月
E、7~8个月 正确答案:D
27、儿科体格检查注意事项中,下列哪项是不完全正确的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A、尽量取得患儿的信任与合作
B、为使检查顺利进行,患儿应取平卧位
C、患儿安静时先检查心、肺和腹部触诊
D、最后检查口咽部
E、危重病例先检查生命体征及疾病有关的部位 正确答案:B
28、儿童保健研究涉及的内容包括()A、儿童的体格生长和社会心理发育
B、儿童营养
C、儿童健康促进
D、儿科疾病的管理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儿童保健研究涉及的内容包括:儿童的体格生长和社会心理发育、儿童营养、儿童健康促进和儿科疾病的预防及管理等。
29、关于儿童身长的发育,不符合规律的是
A、初生时约50cm
B、3个月时61~62cm
C、1岁时约75cm
D、2岁时约80cm
E、5岁时约100cm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正确答案:D 30、关于前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可作为衡量颅骨发育的指标
B、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C、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D、在1~1.5岁时闭合
E、过早闭合见于小头畸形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被称为后囟门。
31、关于头围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头围大小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B、新生儿平均头围约34cm
C、3岁时头围约46cm
D、2岁时头围约48cm
E、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33~34cm.1岁时约46cm,2岁时约48cm。
32、关于小儿不同性质的脱水,下列不正确的是()A、低渗性脱水时血清钠<130mmol/L
B、等渗性脱水时血清钠在130~150mmol/L
C、高渗性脱水时血清钠>150mmol/L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D、等渗性脱水最常见
E、高渗性脱水最常见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小儿等渗性脱水最常见。
33、关于小儿体温,下列不正确的是()A、腋下测温法最常用,也最安全、方便
B、腋下测温法测量时间5~10分钟
C、腋下测温36~37℃为正常
D、口腔测温法测量时间3分钟,37℃为正常
E、腋下测温法和口腔测温法适用于各年龄组小儿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口腔测温法用于.6岁以上神志清楚且配合的小儿。
34、关于小儿心脏听诊的描述,下列哪项是异常的
A、小婴儿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响度几乎相等
B、小儿期主动脉瓣区第二音比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响
C、小儿可出现吸气性第二心音分裂
D、学龄前期小儿可于心尖部听到生理性收缩期杂音
E、学龄前期小儿可有窦性心律不齐 正确答案:B
35、关于小儿生后添加辅食,一般是()A、自2个月开始可添加辅食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B、自4个月开始可添加辅食
C、自6个月开始可添加辅食
D、自8个月开始可添加辅食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36、关于小儿脱水程度分度,下列不正确的是()A、中度脱水:体液丢失50~100ml/kg
B、中度脱水:体液丢失5%~10%
C、重度脱水:体液丢失>10%体重
D、重度脱水:体液丢失100~120ml/kg
E、重度脱水:体液丢失80~100ml/kg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重度脱水丢失体液>10%体重,为100~120ml/kg。
37、关于小儿钾代谢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小儿正常血清钾浓度3.5~5.0mmol/L
B、当血清钾浓度<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
C、低钾血症在临床上多见
D、低钾血症采用氯化钾液补充是最佳策略
E、当血清钾浓度>5.0mmol/L时称为高钾血症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当小儿血清钾浓度≥5.5mmol/L时称为高钾血症。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38、关于幼儿期保健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B、早期发现发育异常等疾病并及时干预和治疗
C、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及良好生活习惯
D、培养儿童具有想象、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E、加强素质、体育、法制、性教育等 正确答案:C
39、婴儿期的保健重点,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提倡纯母乳喂养至4~6个月
B、按计划免疫完成基础免疫
C、及时添加辅助食品
D、预防缺铁性贫血、佝偻病及营养不良
E、早期教育,可让孩子听英语和背儿歌 正确答案:E 40、婴儿行为发育年龄的阶段性特点是
A、连续性和可变性
B、阶段性和可变性
C、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
D、不稳定性和连续性
E、阶段性和稳定性 正确答案:C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41、婴儿语言发展的4个阶段依次是
A、单字句,电报句,简单句,复合句
B、单字句,多字句,简单句,复杂句
C、复合句,单字句,电报句,简单句
D、单字句,电报句,复合句,简单句
E、电报句,单字句,简单句,复合句 正确答案:A
42、婴儿运动发育过程中正确的是()A、1个月时,能抬头
B、2~5个月,会爬
C、7~8个月,能扶着走
D、6~7个月,会独坐
E、9~10个月,自己会走 正确答案:D
43、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是
A、出生时身长正常,身高<P3rd,身高增长速度缓慢,骨龄落后
B、出生时身长正常,身高P10~20th,身高增长速度缓慢,骨龄落后
C、出生时身长<P3rd,身高<P3rd,身高增长速度正常,骨龄正常
D、出生时身长正常,身高<P3rd,身高增长速度缓慢,骨龄正常
E、出生时身长正常,身高P10~20th,身高增长速度正常,骨龄正常 正确答案:C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44、小儿1岁半~2岁应复种以下哪一种疫苗
A、乙肝疫苗
B、白百破疫苗
C、甲肝疫苗
D、麻疹疫苗
E、卡介苗 正确答案:B
45、小儿4岁时应复种以下哪一种疫苗
A、脊髓灰质炎疫苗
B、白百破疫苗
C、甲肝疫苗
D、乙肝疫苗
E、卡介苗 正确答案:A
46、小儿乳牙萌出延迟是指()A、生后8个月后未萌出乳牙者
B、生后10个月后未萌出乳牙者
C、生后13个月后未萌出乳牙者
D、生后18个月后未萌出乳牙者
E、生后24个月后未萌出乳牙者 正确答案:C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47、小儿低钾血症最常用的补钾药物是()A、氯化钾制剂
B、枸橼酸钾制剂
C、门冬氨酸钾镁制剂
D、乳酸钾制剂
E、硫酸钾制剂 正确答案:A
48、小儿低钾血症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表现
B、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降低
C、心电图出现T波低宽、U波
D、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T波倒置以及ST段下降
E、肾损害的表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小儿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49、小儿低钾血症的常见病因不包括()A、钾的摄入量不足
B、消化道丢失过多
C、肾脏排出过多
D、钾在体内分布异常
E、各种原因的酸中毒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小儿酸中毒少伴低钾血症,但在治疗酸中毒时常出现低钾血症。天宇考王题库共计55章,试题总量:7800道。
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诊断学基础、模拟试卷、历年真题等节点。
小儿神经内科 篇3
关键词:小儿内科 急性腹痛 开塞露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78-01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为儿科急诊常见疾病之一。由于患儿的阵发性哭闹、呕吐、卷曲身体、大汗、面色苍白等表现,往往使家长极为紧张,恐慌,迫切要求医生优先给予诊治。而简单、快速、有效缓解腹痛对消除患儿痛苦、缓解家人紧张情绪非常重要。我院在2012年6月一2013年5月对171例内科急性腹痛的患儿使用开塞露通便排气治疗,收到较满意效果。
一、背景资料与方法
(一) 相关资料:2012年6月一2013年5月本院急诊治疗的171例内科急性腹痛患儿,其中男90例,女8l例。0~2岁57例,2~5岁58例,5~12岁56例。155例伴有原发疾病,占90.65%,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8例,下呼吸道感染l9例,胃肠炎72例,手足口病6例;便秘16例,占9.35%。有9例因X线检查提示肠梗阻由我院转县院治疗。
(二)临床表现及体征:小于2岁患儿多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拒奶,或有呕吐,或有腹泻症状,或近1—2天有未排大便史;大于2岁患儿常诉阵发性脐周痛,或左下腹痛,严重的表现为身体卷曲,面色苍白,大汗,腹部拒按。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腹软,全腹多无压痛或压痛点多变,或仅有左下腹压痛,胃肠炎者有肠呜音活跃,9例外院X线检查提示有肠梗阻征象。
(三)诊断依据:①阵发性腹痛,以脐周多见,发病突然,可自行缓解;②痛疼时间持续几分钟不等,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③常有大便性状、次数改变;④发作时检查腹部多无阳性体征,少数可表现腹部有轻压痛、痛无定处;⑤排除引起腹痛的外科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肠套叠、消化道穿孔等。
(四)治疗方法:给予小儿开塞露10~20ml经肛门注人或半小时后再重复1次。用法为去顶端胶塞,涂以油脂少许,缓慢插入肛门,然后将药液挤入直肠内,注入后稍作停留再拔出胶瓶,对小婴儿可顺时针轻轻揉按腹部。有原发病的继续治疗原发病。
二、结果与分析
165例患儿经注入开塞露排出大便、排气后腹痛迅速缓解,痛苦面容消失,哭闹患儿转安静。观察半小时症状无再发,有效率达97%。5例未能排便、排气,须作进一步检查腹平片,肌注阿托品解痉治疗。l例排出果酱样大便,按肠套叠转外科治疗。9例外院检查有肠梗阻征象患儿通便后腹痛、呕吐症状缓解,复查腹平片肠梗阻征象消失,为假性肠梗阻。
诱发小儿腹痛的病因很多,分症状性、器质性与消化道功能性三种。症状性多为肠道外疾病引起,如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肠道寄生虫病均可引。器质性为腹腔内器质性疾病引起,如溃疡性病、阑尾炎、肠梗阻等。消化道功能性腹痛最多见的病因是饮食不当、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便秘、消化功能紊乱。另外精神性因素,如紧张、压抑等亦可引起腹痛。腹痛是儿科常遇到的急症,是小儿时期的一个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且大多数的腹痛可能是功能性的,或由内科疾病所引起,故又称内科性腹痛。
功能性腹痛是由于肠管蠕动异常或肠管壁痉挛所引起J。为不消化的食物在肠腔内发酵、产气刺激肠壁,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一过性肠壁肌肉痉挛,暂时性阻断肠内容物的通过,于是近端肠管发生强力的收缩及蠕动的紊乱,随着蠕动的加强,腹痛阵发性加重,肠呜音亢进,严重者可同时引起呕吐。经过一定时间的痉挛后,肠壁肌肉自然松弛,腹痛暂时性缓解,以后又可再次发作。典型病例的肠痉挛常发生在小肠,故腹痛的部位以脐周为主。
小儿内科急性临床诊断与处理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1例内科急性腹痛患儿自2011年5~12月经过我院急诊治疗, 其中女童有81例, 男童有90例。2~5岁58例, 5~12岁56例, 0~12岁57例。其中有155例伴有原发性的疾病, 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有19例, 胃肠炎症状的有72例便秘症状的有16例,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有58例, 手足口病症状的有6例;占9.35%。其中, 有9位患儿因X线经过初步检查提示有肠梗阻的现象。由外医院转我科室继续接受诊治。
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在对小儿的体格检查过程中, 发现患儿的生命体征呈平稳状态, 时常伴有腹软, 偶尔出现左下腹压痛感觉, 胃肠炎患者有肠鸣音活跃现象, 患儿全腹多无压痛感或压痛点呈多变状态, 其中的9例通过X线检查提示有肠梗阻现象。而且<2岁患儿出现不饮奶现象, 并偶尔哭啼不安, 或经常性伴有呕吐类现象, 或有腹泻等常见的病症, 其中, 有一部分小儿在入院前1~2d有没排大便的现象;其中, >2岁患儿常说有阵发性脐周痛的病症, 左下腹部剧烈痛或呈现出严重的表现, 如卷曲身体, 面色苍白;大汗, 腹部拒按。
1.3 诊断依据
(1) 痛疼的时间通常持续几分钟不等, 发作间歇期均一切正常; (2) 阵发性腹痛, 发病突然, 多以脐周多见, 可自行缓解; (3) 常有大便性状、次数改变; (4) 少数可表现出轻压痛、腹部有痛无定处现象; (5) 逐渐排除引起腹部剧烈痛现象的外科性病症。发作的同时要需要检查腹部多无阳性体征。
1.4 治疗方法
对小儿要采取顺时针的方式, 轻轻揉、按腹部的常规性方法。如果有原发病的需要继续治疗原发病。同时,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应用小儿开塞露制剂给予10~20m L经肛门注入, 然后将药液挤入小儿直肠内, 在30min左右再重复着使用1~2次。用法还是先去顶端胶塞, 涂以少许油脂, 缓慢的插入肛门之中。
2 结果
当前, 患儿165例要经缓慢插入开塞露才能排出粪便、排气后小儿腹痛现象能够迅速的得到缓解, 痛苦感觉会逐步消失, 哭闹小儿会呈现出安静的状态。其中有5例小儿未能够排气、排便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检查肌注阿托品、腹平片解痉的治愈的情况。通常要观察30min症状无再发, 有效率达97%左右。1例排出的粪便会呈出果酱状态, 要按肠套叠转入外科病房治疗。
3 讨论
以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我国传统医学“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传统医学思想为指导, 使用开塞露通便排气治疗, 结果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主要的治疗思想是由于开塞露是强刺激性致排便反射出来, 能够抑制局部性小肠痉挛, 使小儿肠内局部会产生刺激物整体移位, 促使小肠痉挛终止。经过实践证明, 运用开塞露药物的主要优点有: (1) 外用后无毒副性作用。少儿开塞露每支10m L, 为腹泻类药物, 成分主要含:甘油52%左右, 为没有色的糖浆溶液状, 起到刺激并润滑肠壁蠕动的作用, 使少儿粪便更易于排出。 (2) 操作上非常的简便、起效也非常的快。只需要去除顶端胶塞, 缓慢插入少儿肛门, 随后将药液挤入直肠内, 1~2min便能排便放气。 (3) 排便能够有助于患儿原发性疾病的逐渐好转。如患儿通便能得到加快, 少儿肠道的毒素逐渐被排出, 有利于腹泻病患儿止呕吐、退发热, 也可缩短病程等。 (4) 可以起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旭东, 唐晓燕.开塞露注肛筛查肠套叠体会[J].工企医刊, 2003 (1) .
[2]张新英.婴幼儿腹胀应用开塞露排便排气疗效观察[J].兵团医学, 2006 (3) .
[3]程鸣明, 刘丽杰.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J].中外医疗, 2009 (4) .
小儿神经内科 篇5
【关键词】 小儿呼吸内科 支气管肺炎 临床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76 cases of pediatric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bronchial pneumonia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011-2013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76 cases of bronchial pneumonia in children with. Results: This group of cases with 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relatively easy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 long a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observa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can be timely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bronchopulmonary, should be timely detection of the disease, find out the pathogeny, active treatment. Emphasizes popularizing health knowledge, strengthening of medical quality, to achieve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Keyword】 Pediatric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bronchial pneumonia; clin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R56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002-01
支气管肺炎是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于婴幼儿时期。该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冬寒冷季节,在南方的夏秋季节也比较多发,还有一定的流行性[1]。病情症状为鼻塞、流涕、高热、干咳等[2]。患者的发病除了与居住环境不通风、空气混沌有关之外,也与小儿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近年来,小儿肺炎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发病率和病死率也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我国儿童的身心健康。本文选取2011-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选取7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其中年龄最小为1个月,最大为5岁,平均年龄3.6岁。76例患者中男46例,女30例。患者就诊时间大部分在发病后4天左右。发病季节以春冬寒冷季节为主。
1.2 发病原因与发病症状
76例患者的发病原因分别为:支气管炎28例,受凉发病44例,麻疹2例,原因不明2例;76例患者的发病症状为:发热43例,咳嗽18 例,流涕7例,呕吐5例,腹胀腹泻3例。
1.3 治疗方法
对这76例患者都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非常严重的加用激素,对呼吸急促和困难者给予吸氧,呼吸衰竭者给予抗呼吸衰竭治疗,合并心力衰竭者给予强心剂,合并脑水肿者予以降低颅内压[3]。本组病例仅有1例死亡病例,为患者入院时间较晚,并伴有严重的心、脑合并症。其余患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全部痊愈。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高热、干咳等;最多见的症状是发热和咳嗽,其次就是呼吸困难的患者。
2.2 不良反应:因为这种病多发于婴幼儿,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也特别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的患儿人数为12例,占总数的15.8%;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有16例,占总数的21%;对于上述不良反应均没有终止治疗,并最终得到痊愈。
3 讨论
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者一定要精心护理,保持患儿的呼吸畅通,防止低氧血症。把住院患儿按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分开护理。使用抗生素时要特别注意,对从没用过的患儿首选青霉素,病情比较严重的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真菌感染不能使用抗生素[4]。在选择抗病毒药物时,对单纯病毒性肺炎的患儿推荐中药治疗,中药不仅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还能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国内常用的病毒唑只对早期腺病毒肺炎有一定的疗效,而对晚期的患儿疗效不明显。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预后也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年龄稍大一点的小儿并发症少,容易痊愈,婴幼儿死亡率则比较高[5]。还有就是入院时间,一旦发生相关症状,家长一定要及时入院,积极治疗,这也需要我们加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基础卫生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就医素质,增强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尽量控制该病的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
參考文献
[1]吴洪珍.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101-102.
[2]代国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8:314-315.
[3]谢文华,张亚娥. 1~5岁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07:1351-1352.
[4]周泽恩.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8:3586-3587.
神经外科手术中小儿麻醉的研究 篇6
1 小儿特点
1.1 生理特点
小儿从出生到成年, 身心各方面都在不断的生长和发育, 根据年龄段的不同, 临床上一般将小儿分为以下3组:1个月以内为新生儿、1个月~l岁为婴儿、2~3岁幼儿和4~12岁为儿童[1]。临床医生应熟悉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应用相应的麻醉方法和适合小儿的设备, 使小儿在麻醉期间能处于生理内环境恒定的状态。小儿具备神经系统, 神经外科手术时, 新生儿也应和成人一样要采取完善的麻醉镇痛措施。小儿能感知疼痛, 对伤害性刺激有应激反应, 故小儿应和成人一样, 手术时要采取完善的麻醉镇痛措施, 过强的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损害[2]。另外, 小儿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肝功能发育未全, 药物的酶诱导作用不足, 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的半衰期可能延长。所以在神经外科手术时, 易出现用药过量及毒性反应。体内药物清除的不完全和反跳现象也将延长小儿术后苏醒的时间。
1.2 药理特点
小儿应用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大, 需较大剂量以达到需要的血药浓度。小儿基础代谢率高, 细胞外液比例大, 效应器官反应迟钝, 常需较大剂量麻醉药。此外, 肾小球滤过率低, 影响药物的排泄MAC随年龄改变, 麻醉药需要量:早产儿<足月新生儿<年长儿<婴儿。
2 麻醉前访视与禁食
咨询患儿有无麻醉史及药物和其他过敏史等, 与患儿建立感情, 以取得患儿好感与信任, 与患儿家长沟通, 认真检查小儿体重、发育状况和有无特殊病理情况等。与预计体重比较, 了解病儿发育营养状况。上呼吸道炎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手术应延期。小儿不易合作, 部位麻醉也应按全麻准备。禁食的目的是保持胃空虚, 以预防麻醉中呕吐、返流和误吸。
3 麻醉前用药
目的是镇静, 抑制呼吸道分泌, 阻断迷走神经反射, 根据经验, 一般10个月以下的小儿不需要麻醉前用药, 可以暂时离开家长, 但是10个月~5岁的儿童需麻醉前用药, 因其对家长依赖性强。1岁以上小儿, 可加用镇痛药哌替啶1mg/kg或吗啡0.08~0.lmg/kg肌注。目前常以咪达唑仑0.05mg/kg、阿托品0.02mg/kg及氯胺酮3~4mg/kg混合后肌注, 可获得满意镇静效果。大儿童或急诊, 可用咪达唑仑0.05mg/kg或氯胺酮0.5~1mg/kg静注。
4 麻醉方法
4.1 全身麻醉
全麻是最常用的方法, 除小手术可在面罩紧闭法吸入麻醉、静脉或肌肉麻醉下完成外, 较大手术应气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安全性高, 便于麻醉管理, 患儿无痛苦, 检测方便。在多种麻醉药物中, 氟烷适用于短小手术、吸入麻醉诱导、气道管理困难及哮喘病儿。恩氟烷适于哮喘病儿。异氟烷麻醉诱导及苏醒快, 肝肾毒性小, 不只单独用于小儿麻醉诱导。七氟烷适于麻醉诱导及维持。地氟烷诱导及苏醒更快, 麻醉效能低。氯胺酮适用于浅表小手术、全麻诱导。丙泊酚起效快而平顺, 剂量2.5~3mg/kg方能达诱导效果。
4.2 局部麻醉
由于新生儿血浆白蛋白含量较低, 局麻药与蛋白的结合减少, 结果游离局麻药浓度增加。新生儿的肝微粒体酶系统发育不全, 使局麻药的代谢速度减慢, 局麻药毒性反应较易发生, 因此用量应根据体重仔细计算。常用药罗哌卡因高浓度适用于硬膜外阻滞和区域阻滞。低浓度适用于疼痛治疗。小儿脊麻罗哌卡因0.15mg/cm椎管长度, 小儿骶管阻滞0.15~0.2mg/kg。地卡因婴幼儿用量为0.5~1.0mg/kg, 小儿为0.25~0.5mg/kg。
5 术后镇痛
小儿术后应规则、持续地进行镇痛、镇静的评估和SpO2的监测。由于小儿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达到成人的程度, 因而在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途径及剂量、镇痛方法的选择也与成人不同, 镇痛期间严密观察并用氧饱和度监测, 有嗜睡、呼之不应、呼吸抑制应立即呼叫医师, 及时处理, 还应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和大小的差异, 合理选用不同的药物和方法来镇痛, 术后镇痛药物包括:吗啡是最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 一般0.04~0.05mg/kg+0.9%NaCl液3~5ml或吗啡0.04 mg/kg+左旋布比卡因0.8 mg/kg单次注射给药, 需注意的是1岁以下者不用麻醉性镇痛药, 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6 麻醉护理
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细心监测各项指标变化, 要持续监测患儿的呼吸频率、深浅度和心率等, 如出现意识障碍加深, 瞳孔大小不等, 提示发生脑疝的可能。监测体温, 中心体温应以直肠及食管温度为准, 体温监测的目的是防止体温过高或过低。小儿心排血量与心率呈正相关, 要注意常规心电图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监测是小儿麻醉监测中重要的发展。SpO2推广应用, 已大大减少麻醉时缺氧的发生率, 使得麻醉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持续昏迷24h以上或有明显呼吸障碍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或监护室时,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7 讨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小儿麻醉安全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涉及到手术的各个环节。神经外科手术中, 患儿易存在应激反应、对家长的过度依赖和颅内压增高等特殊情况, 术前用药成为临床工作中的惯用方法, 因为其能够减轻应激反应、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术中麻醉方式和用药的选择都要依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术后注意观察及护理, 麻醉未清醒前及时监测生命体征, 保持血压平稳, 连接心电监护, 加强监护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通过以上操作, 以缩短患儿苏醒时间, 减少麻醉并发症, 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
参考文献
[1]Bhatnagar S, Mishra S, Gupta M,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amixture ofketamine, midazolam and atropine forprocedural sedation in paedi-atric oncology:a randomised study oforalversus intramuscular route[J].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8, 44 (4) :201-204.
小儿神经内科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8月收治内科小儿患者298例,男162例,女136例。患儿年龄1~10岁,平均(4.23±1.94)岁,所有患儿均为内科患儿。为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的实效性,将所有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49例。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护理流程:①提高护理服务理念:当代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要想得到有效的提升,必须要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护理服务理念的提高带动护理质量的进步[2]。对此,小儿内科护理人员应当全面提高耐心和爱心,并认识到小儿患者护理工作中责任心的重要性,从而基于责任心来提升护理的细心程度,并给予患儿最大程度的关爱,使患儿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此同时,还需要护理人员将被动工作的局面转变为主动,从而更好地满足小儿患者的多方面需求。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对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实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必要举措。只有切实根据内科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才能保证护理质量的提升[3]。本次研究对护理人员制定了明确的责任分工,每4~6例患儿由1位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在充分了解每例患儿的详细情况基础上确保护理工作的无缝衔接。此方式结合分层管理模式,由专门的护理组长负责各项工作的监督与落实,涵盖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做好患儿护理风险的防范,一旦发现问题则及时进行解决。③促进护理体制完善:优质护理体制的完善能够为优质护理模式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撑。相对来说,优质护理模式是基于传统护理模式创新生成的全新护理方式,对于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优质护理体制的完善并不能局限于护理本身,而是要以长远思维拓展护理思路,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之上将有限的资源无限利用,通过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改善医患关系。④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内科患儿不同的疾病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之后对相关疾病资料进行广泛搜集,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使家长能够充分明确患儿的疾病特点,进而帮助患儿更快速康复。在经由上述2种方式进行护理之后,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深入沟通调查满意度,得出总满意率,观察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所有计数和计量资料进行处理,结果应用t检验,得出数值P以0.05为标准,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非常满意37例,基本满意59例,不满意53例,总满意率64.43%;观察组非常满意72例,基本满意59例,不满意18例,总满意率87.92%。两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率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亦在不断提高。内科小儿患者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更高。一旦患儿护理工作出现失误,轻则影响院方的形象,重者直接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伴随现代护理理论的深入而生成的一种全新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切实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人文关怀的融入推动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本研究通过具有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执行,在不断提高服务理念的基础上落实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对传统护理模式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改革,促进护理体制的完善,并加强健康宣教,最终研究结果显示,149例接受护理患儿家长的总满意率87.92%,同常规护理组的64.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于小儿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从而促进小儿内科形象的建设,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伟,杨雯,莫蓓荣,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方法与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3,(8):58—59.
[2]房立丽,周广美,平欣,等.探讨心内科开展优质服务示范病区方法和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94—95.
[3]王秋杰,曹萌.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5):166—167.
小儿神经内科 篇8
关键词: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小儿,上肢手术,麻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上肢手术患儿均为ASAⅠ~Ⅱ级, 其中男39例, 女21例, 年龄2~12岁, 体重8~45kg, 手术时间35~180min。手术种类:手外伤扩创缝合20例, 骨折闭合复位25例, 骨折切开复位11例, 瘢痕挛缩整形4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6~8h, 禁饮4~6h。<5岁或术前访视评估不能配合的患儿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或东茛菪碱0.01mg/kg+异丙嗪1mg/kg。入室后常规吸氧并监测ECG、HR、SPO2。能配合的患儿入室开通静脉后行臂丛阻滞, 不能合作的患儿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开通静脉再行臂丛阻滞。所有患儿开通静脉后即给咪达唑仑0.05mg/kg, 以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本组60例中, 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20例, 清醒状态下臂丛神经阻滞40例, 臂丛神经阻滞分为肌间沟阻滞法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 (1) 实行肌间沟阻滞法共35例, 将患儿头偏向健侧, 在找到前中斜角肌的肌间沟后, 穿刺针在前中斜角肌夹角处肌间沟直接刺入, 穿破筋膜时有落空感即停止进针, 进针深度约0.5~1.5cm, 抽吸无回血等即可注药。 (2)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共25例, 将患儿头偏向健侧, 被阻滞的上肢外展90°, 前臂外旋, 肘外展, 手臂靠近头部作行军礼状, 在腋动脉搏动最高点处穿刺, 穿刺针与动脉呈10~20°夹角刺进皮肤, 缓慢进针直到刺破鞘膜有落空感, 并出现针随脉搏而摆动, 抽吸无回血, 将药1次注入。局麻药为0.8%利多卡因+0.15%布比卡因42例, 0.8%利多卡因+0.45%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液18例, 用量按利多卡因5~8mg/kg计算, 总容量不超过20m L, 局麻药中不加肾上腺素。有基础麻醉的患儿注药完毕后15min开始消毒手术。清醒患儿用针刺法测试麻醉效果, 并记录自注药毕至疼痛消失时间。麻醉完善后根据情况泵注异丙酚3~5 (mg·kg·h) -1镇静, 或间断静注芬太尼2μg/kg镇痛, 使患儿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镇静睡眠状态, 以利于手术的实施。泵注异丙酚者缝皮时停药, 手术结束待患儿清醒再送回病房。监护仪密切观察患儿的血压 (BP) 、心率 (Hr) 、呼吸频率 (RR) 、血氧饱和度 (SPO2) 等的变化。术后24h随访疼痛出现的时间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阻滞效果评定
(1) 阻滞完全:注药后30min内疼痛消失, 患儿安静, 切皮无心率、呼吸加快的表现, 术中无痛或基础麻醉时间超过30min仍对手术刺激无反应者; (2) 阻滞不全:注药后30min内痛觉减退, 术中有轻度躁动, 需间断辅助镇痛药或少量氯胺酮者; (3) 失败:注药后30min无臂丛阻滞效果, 改全麻下施行手术者。
2 结果
2.1 对BP、Hr、RR和SPO2的影响
臂丛神经阻滞组患儿除了3例因失血较多、BP下降、Hr有所上升外, 其余均无明显变化, SPO2在94%以上。
2.2 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的观察
本组60例中, 阻滞完全46例, 占76.67%, 多数患儿注药后10~20min麻醉完善, 少部分是注药后30min完善;阻滞不全12例, 占20%;失败2例, 占3.33%。泵注异丙酚或辅助芬太尼者术毕10min内患儿清醒, 使用氯胺酮基础麻醉者术毕10~30min清醒。术后随访, 镇痛时间约为4~6h, 使用罗哌卡因者为6h。术后有2例发生1~2次呕吐, 均为术中使用过氯胺酮基础麻醉者, 其余无并发症。
3 讨论
由于小儿对手术麻醉存在恐惧心理, 故术前要加强访视并多给予鼓励以争取小儿主动配合, 术前静注小剂量咪达唑仑可以减轻患儿的焦虑紧张情绪, 对年龄偏小或不能合作的小儿需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术中辅助芬太尼2μg/kg或泵注异丙酚3~5 (mg·kg·h) -1, 使患儿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镇静睡眠状态。异丙酚是一短效静脉麻醉药, 停药后能快速清醒, 缩短了术后苏醒时间, 便于术后护理, 同时也减轻了患儿家属的思想负担。麻醉中我们体会到小儿颈部脂肪少, 肌间沟解剖标志清楚, 前、中斜角肌表浅清晰易触及, 肌间沟相对宽大明显, 使其定位容易, 只要定位准确, 穿刺时不必刻意寻找异感, 当针尖有过膜感或触到横突即可注药, 即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上肢闭合复位时最好用肌间沟臂丛阻滞法, 因其操作方便, 麻醉范围广, 可阻滞上臂及肩部, 复位牵拉时无不适感。对不合作的患儿在基础麻醉后异感不易引出时, 只要操作者感到有筋膜突破感, 虽无异感, 亦同样有效[1]。因小儿多不能耐受寻找异感时的针刺, 且给予基础用药, 患儿入睡, 更无法测异感, 落空感可以认为是主要穿刺成功的指征[2]。因此, 我们认为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异丙酚或+芬太尼辅助麻醉, 既可获得完善的镇痛、肌松效果, 又消除了患儿的恐惧心理, 明显减少全麻药的用量, 便于呼吸管理, 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并且能为术后提供较长时间的镇痛作用, 是一种较好的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纪利, 吴庄如, 唐茂生, 等.中斜角肌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的应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 1986, 6 (2) :95.
小儿神经内科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具有典型症状的神经性尿频患儿, 男18例, 女8例, 年龄3岁~12岁, 发病时间5 d~4个
1.2 诊断标准
(1) 有不良精神刺激史; (2) 尿频, 白天多达8次以上, 入睡后不明显, 既往正常; (3) 尿液化验及B超检查正常; (4) 无尿痛、少尿、水肿、血尿等病史。
1.3 治疗方法[1]
应用培元益气汤, 方药:益智仁10 g、山药10 g、金樱子10 g、党参12 g、黄芪12 g、白术8 g、陈皮8 g、升麻5 g、柴胡5 g、甘草5 g, 水煎服, 每日1剂, 分3次服。5 d 1个疗程, 治疗1~3个疗程。药量据小儿年龄适当增减, 药物组成亦可适当辨证加减。
1.4 疗效评判标准
治疗1~3个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为治愈;尿次减少为好转;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2 结果
治愈22例, 占84.62%, 好转3例, 占11.54%, 无效1例, 占3.84%, 总有效率为96.16%。
3 讨论
尿频祖国医学称为“尿频”、“肾亏”, 多为先天不足, 肾气不固, 或后天失养, 肾气渐衰, 以至气化失常, 封藏失职所致。小儿脏腑气弱, 其神识未开, 智力未盈, 肾气未充, 精神怯弱, 若卒闻异声或骤见特殊物或其他不良刺激, 即易意识慌乱, 肾气不固。肾为藏精舍志之脏, 且主施二便的排泄, 而志又由心神所发, 因而神经性尿频其病位在肾心。封藏失固可使肾气无权, 心气涣散, 而致尿次增多[2]。培元益气汤具有补肾养心之功效, 对小儿神经性尿频有良效。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具有典型症状的神经性尿频患儿应用中药培元益气汤治疗。结果 治愈22例, 占84.62%, 好转3例, 占11.54%, 无效1例, 占3.84%, 总有效率为96.16%。结论 培元益气汤具补肾养心之功效, 对小儿神经性尿频有良效。
关键词:神经性尿频,小儿,中药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刘建忠, 王世斌.中国儿科秘方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430.
小儿神经内科 篇10
关键词:中医,按摩手法,新生儿,针灸,臂丛神经损伤
在新生儿来说, 上肢的主要神经之一——臂丛神经, 易于发生损伤和麻痹。当第一肋喙突间的距离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牵拉作用而增加时, 该神经最容易受到强力牵拉而发生损伤。
由于女性分娩时的胎位方向判断错误或者头位分娩的肩难产等;还有在臂位分娩时, 手法不正、后出头娩出困难或者强力牵拉胎肩顶部等因素, 都较容易引起新生儿的臂丛神经损伤。小儿的臂丛神经损伤, 一经发生, 若不给予及时的治疗, 甚至可导致残废。因此, 它是小儿的周围神经损伤中最严重的损伤之一[1,2,3,4,5]。综上所述, 小儿的臂丛神经损伤无论是对社会、家庭, 还是个人来说, 都可以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中“痿证”就包括了新生儿的臂丛神经损伤, “治痿独取阳明, ”运用传统中医学推拿按摩手法治疗该病, 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笔者收集了2007年至2010年间者收集了2007年至2010年之间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 其中为臂丛神经损伤的共37例, 运用按摩手法来治疗该病, 大大提升了治疗结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笔者收集了2007年至2010年致之间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 其中为臂丛神经损伤的共37例, 都通过临床康复评定和肌电图检查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其中有女性17例, 男性20例;且年龄最小的4d, 最大的12个月, 平均年龄约35周。
1.2 方法
1.2.1 按摩手法
首先, 医师另患者取坐位, 然后应揉拿肩关节周围的肌群, 使之血液通畅, 得到放松;然后揉点这个区域内的穴位, 医师并被动地活动肩关节, 以防粘连;紧接着, 医师再向下揉拿上臂的肌群, 揉点这个区域内的穴位, 并且, 医师被动地活动肘关节, 来纠正患儿前臂的内旋;其次, 再揉拿前臂的肌群, 揉点这个区域内的穴位, 医师并被动地活动腕关节, 以纠正患儿的尺偏、垂腕状态;最后, 依照次序再捻每根手指, 并且轻轻地将其拔伸, 同时掐点十宣穴。按摩的手法应该轻柔, 不可使用粗暴或过重的手法;进行被动运动时一定要缓慢温和, 不可硬板强拉。整套按摩的手法, 应以令患病肢体温热、松软为宜。每天推拿按摩2次, 且每次持续半个小时, 持续进行3个月, 是一个完整的疗程。切记一个疗程结束后要休息1天。坚持治疗3个完整的疗程后, 统计临床治疗的结果。
1.2.2 针灸方法
单纯的按摩治疗并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故在本组病例中, 都采用了适量的针灸疗法配合治疗。取穴:大椎、曲池、手三里、内关、肩井、肩髂、华佗夹脊、肩偶、合谷、八邪、臂懦、外关、肩贞、支正、后溪、阳池、阳溪。若患者为全臂丛神经损伤, 则应用两组以上的穴位。操作:常规进行所取穴位的消毒。每次取5~7个穴位交互刺激。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针, 留针的时间为半个小时。在留针期间要运针2次。针法主要采用捻转提插的手法, 平补平泻, 使其得气。施针的次数为一日一次, 坚持3个月为1个疗程, 且每个疗程后休息1d。持续治疗3个疗程后, 统计临床治疗结果。
1.3 效果评价
1.3.1 评价办法
坚持治疗3个疗程后, 统计临床治疗结果。使用Loveet6分级法来评估患者患侧的的肌力等级。臂丛神经损伤的程度大小可以根据肌电图的检查结果来评价;肌肉萎缩的程度能够按照健肢与患肢同样位置的周长, 进行比较来评价。
1.3.2 效果标准
无效:坚持治疗达到3个疗程以上者, 但是, 遭受损伤的神经经肌电图检查没有发生变化, 并且肌肉萎缩的程度和肌力等级都没有获得改善, ;显效:经肌电图检查, 不但患者遭受损伤的神经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而且肌肉萎缩的程度得到十分明显的改善。并且患者患侧肢体的肌力提高了2~3个等级;痊愈:患者的患侧肢体的肌力达到Ⅴ级, 并完全没有肌肉的萎缩, 且通过肌电图检查, 确认遭受损伤的神经已完全恢复, 肢体活动正常。
2 结果
治疗前, 肌力0级的患者有25例, 肌力Ⅰ级的患者有10例, 肌力Ⅱ级的患者有2例;通过治疗, 肌力Ⅰ级的患者有2例, Ⅲ级肌力的患者有11例, Ⅳ级肌力的患者有20例, Ⅴ级肌力的患者有4例。37例患儿中, 痊愈的患者有5例 (13.5%) , 显效的患者有31例 (83.8%) , 没有效果的有1例。
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中“痿证”就涵盖了新生儿的臂丛神经损伤。主要由于撕拉或者压迫时间过长而导致气血受阻, 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经脉失之于濡养而致上肢的痿证, 造成了新生儿该病的发生。又因为新生稚阴稚阳的特性, 其气血待充, 筋脉待长, 因此, 要特别强调治疗时的手法要轻, 进针不得过深, 防止损失正气;推拿按摩时手法应该柔和, 使新生儿容易接受, 以防伤害皮肤。
《素问·痿论篇》说到“治痿独取阳明”。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是本经原气留止的部位, 可以调理人体的气化功能, 具备疏通经络的作用;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重要穴位, 它能够调整人体气血失去平衡的状态。
根据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气滞则血滞, 气行则血行。”而针灸则可以有效地促进气血流通。上述所举腧穴互相配合, 可以达到活血通络、行气化瘀、调理气血的作用, 从而促使臂丛神经尽快地修复与再生, 来尽早恢复肢体正常的功能。
综合对本组病例的观察表明, 运用推拿按摩的手法配合针灸来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 临床疗效显著, 并且优于仅用药物治疗。早期临床上, 我们不能单一地对新生儿依靠药物治疗, 这样会延误病情。依据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 采用推拿按摩的手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新生儿, 并在治疗时, 同时辅以针灸, 得到的效果显著, 真正地提高了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减轻了个人、家庭、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韩世春.浅谈推拿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150例[J].按摩与导引, 2003, 19 (3) :54-55.
[2]李巧莲, 许田.按摩手法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30例疗效观察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 1 (3) :58-59.
[3]王山, 张敏尚, 刘玉泉.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臂丛神经麻痹35例[J].中国民间疗法, 2008, 10 (10) :22-23.
[4]丁建新, 陈少贞, 黄东锋, 等.家庭功能训练和支具在小儿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2, 24 (5) :290-292.
【小儿神经内科】推荐阅读: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07-17
小儿神经性尿频症05-16
小儿垂钓,小儿垂钓胡令能,小儿垂钓的意思,小儿垂钓赏析12-09
小儿呕吐07-17
小儿胃炎10-21
小儿隐睾01-16
小儿麻醉05-28
小儿气道06-05
小儿灌肠06-07
小儿哮喘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