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重症(共12篇)
神经内科重症 篇1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 重症监护病房的优越性已被社会公认, 并成为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NCU) 是以救治各类神经系统重症病人为主的诊疗系统, 它集中专科医生和专门训练过的护士, 对重症病人集中加强治疗和护理。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确定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或伤残后果, 致使医院或护理人员承担经济、法律、人身的风险[2]。因此, 加强NCU的组织管理、人员培训以及急救物品、设备及病室的管理, 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重症监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1 加强质量管理
1.1 建立严密规章制度
建立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 如消毒岗位责任制、隔离交接班、各种药品及物品的保管及维修制度、监护制度、监护记录、资料保管制度以及监护室的控视制度;定期检查仪器、电源, 不用仪器时及时充电, 使其处于备用状态;药品定期检查, 每次抢救完毕时检查药物使用情况, 及时做好补充;每日管床护士跟随医生查房制订、修改护理计划;探视制度要严格。
1.2 建立新型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及抢救组织、管理制度
实行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科主任、护士长及责任护士负责组织管理, 指挥重大抢救及质量检查, 其他医生和护士轮班对病人进行床旁监护。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制度, 使NCU护理管理的宽度缩小, 24 h均有责任护士负责本组护士工作安排和调度, 特别是夜间护士长不在时, 协调本组组员进行危重病人抢救、疑难问题的解决、护理质量的控制、本组年轻护士的技术培训与指导, 形成人人有人管、事事有人问的管理网络, 从而保证护理质量安全。同时建立NCU规章制度, 如危重病人抢救制度、NCU管理制度、监护设备及药品管理制度、监护记录与总结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嘱查对制度、查房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等, 每月组织1次质量检查, 并配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医护人员定期考核, 实行NCU规范化管理。
1.3 加强药品及仪器管理
各类急救药品、仪器要定量保存、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班班交接。消除设备隐患, 保证仪器完好率100%。护士使用仪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掌握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做好使用登记。保证药品齐全有效, 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 根据NCU的特点增加各类急救药品基数 (如心肺复苏药、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等) , 各类一次性导管、一次性用品定量保存、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班班交接;同时NCU室内还应具有足量电源插座并计算仪器总的用电负荷量与线路承担负荷量, 确保用电安全。
1.4 加强病室管理
不留陪侍住宿, 仅在每天16:00~17:00准许30 min探视时间, 探视陪伴时要更衣、换鞋。除NCU工作人员外, 尽量减少其他人员在NCU内流动。尽量缩短侵入性操作时间, 医护人员进入NCU前要衣帽整洁、戴口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把握导尿指证, 尽量避免留置尿管。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以免因缺氧而加重感染机会。NCU室内每日消毒2次, 每月定期做空气培养, 护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 控制医院感染。严格无菌观念, 定期检测,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严格无菌技术。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 防止引流液反流, 及时倾倒引流液, 以免逆行感染。检测工作要作为常规, 要有详细、具体的记录, 及时反馈、整改。加强空气消毒, 每日用健之素含氯消毒液擦拭桌椅、地面和用具。护士在工作中根据各班职责, 按护理程序为病人做基本体检、基本监护, 加强监护, 使NCU工作有序, 重点突出。
1.5 实施弹性工作制
弹性工作制改革了传统的排班制度, 做到了合理分配护理劳动力, 使护士在岗时间尽最大可能满负荷工作, 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对护理工作的需求, 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2 加强病人安全管理
坚持床头卡、腕带双身份识别原则, 增加医务人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及时准确使用各种安全标识, 如防坠床、防导管滑脱、防液体外渗、防压疮等常用标识要挂于明显的位置;强调使用约束带等保护性用具的安全性;病人外出检查或转科, 实行专人全程陪同, 保证病人安全。
3 重视护理文件管理
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各种护理文件既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也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在医疗纠纷案件中实行举证倒置, 因此如何保全和提供证据, 防范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 是护士必须面对的问题。护理文件会涉及法律问题[3], 因此, 应不断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 重视护理文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4 加强岗前培训及在岗护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
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 是维系护理安全最重要的基础[4]。抓好护士的素质教育,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开展专业化培训, 不断提高专科理论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根据护士的责任心、年资、能力、悟性与岗位要求实施分级培训;将人员分组, 定期轮换, 提高护士的能力;开展新项目, 预先学习有关知识, 制定有关管理制度或规定, 确保新项目安全实施;结合风险苗头或案例, 开展护理风险讨论, 防患于未然[5]。
5 体会
护理管理的内容包括人、财、物、时间和技术5要素, 有机地将这5要素结合起来, 并通过相关管理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 NCU的优越性已被社会公认, 并成为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强NCU管理, 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重症监护病人的抢救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吴国芳.重症监护室护理专业队伍的培养[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 (1) :90.
[2]陆金星, 吴红梅, 鲍文丽.基于可拓学理论的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8) :1469-1470.
[3]陈君英, 徐文英.改革护理组织管理模式的尝试[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9) :706.
[4]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 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2-193.
[5]魏革.手术室的风险管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9) :833-835.
神经内科重症 篇2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专业神内ICU科实习生的带教经验,培养护理专业实习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方法:选择2011年9月1日-2012年8月31日的传统的按资历深浅选带教老师一对一跟班带教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数88人的带教结果,与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实行多方测评综合结果选择带教老师责任制管床带教实习生人数88人的带教结果比较,发现患者及带教老师满意度,实习生综合能力测评成绩,教研室反馈等方面有很大提高。结果:改革前的实习生出科平均成绩90分,改革后98.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带教经验具有较好的价值。现总结成文,诚望对将来带教护理专业实习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实习生;带教;优质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04-02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神内ICU常规收治患者为急诊科危急重的脑干出血、梗塞,多发或大面积脑梗塞、出血,隐脑,化脑等颅内感染,DSA术后,及外院和神经内科普通病房转入的危重患者其基础护理繁重,患者病情变化快,是护理实习生必到的科室之一。带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实施有效教学行为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神内ICU护理工作和操作技能,使她们在井然有序的带教程序中完成神护内ICU实习目的。对我科护理专业实习生的带教经验进行总结和应用,比较应用经验前后的效果。
1.2 方法
神经外科重症护理措施 篇3
关键词:神经外科 护理 患者 特点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33-02
神经外科是专业性强,疾病种类复杂,病情变化急剧的一个科室急危重病人比较多,通常情况下是病情紧急、处于生死关头。其中包括危重病医学、急诊医学与灾害医学意义上因灾害、意外事故所致的创伤、中毒、突发各种急症以及自然灾害所致病情复杂、变化快、对生命威胁大的病人。随着危重病医学和重症监测与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领域的扩大,高精技术的应用,对护理工作要求也不断提升,我们针对神经外科的护理难点逐一分析,并制定防范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症患者的护理特点
1.重症病人集中。危重病人危、急、重,病情变化快:心、肺、脑进一步复苏,病人时常处于昏迷状态休克,重要器官急性功能不全等,并且带有复杂疑难病例,例如:严重复合感染,严重多发伤等ICU工作特点。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病情变化急剧,因此病情变化在神经外科就显得尤为重要。
2设施仪器配备先进。随着医疗水平的迅速发展,对护理人员配合各项新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神经重症患者护理的基本设施齐全,监护系统多:有颅内压监护仪、中心监护台、血流动力监护仪、TCD、脑电生理监护仪、血气分析仪等;急救仪器利用率高,例如:简易人工呼吸器、麻醉咽喉镜、呼吸机、输氧及吸引导管、气管切开包、钻颅器、加压输液器、脑室穿刺包、腰穿包;急救药物品种多,如:药品脱水剂、利尿剂等
3救治监护周密。护士每日忙于大量的翻身、吸痰、口腔护理及留置尿管的护理;气管切开护理,脑室引流管护理;护士与病人比例2.5-3:1,护理工作因繁忙而工作不到位。使用监护系统对病人实施24h连续监护。一般病人护士日工作量为4-8h,所以说护理的工作任务繁重。
4风险大。家属对患者治愈抱有很大期望值,医生及护士解释不到位,护理纠纷多,容易挫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护士根据准确观察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信息.目的是为了尽量挽救病人的生命。使用先进的设备,精准化的护理人员,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有效的和抢救,减少并发症。医疗资源的消耗与病人的维权意识高风险。也就是说,风险与效益并存。
二重症患者神经护理的工作措施
1迎接安置病人。评估病人全身情况,第一要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脉搏、呼吸,了解病人是否存在生命危险。应注意病人有无定位体征,有无耳鼻以及其他脏器损伤,防止血压急剧下降及骨盆骨折等合并征。第二是了解病人病情,通过检查病人瞳孔大小和生命体征、肢体肌力,了解病人有无接受输液、输氧、手术等治疗。减少患者过度扭屈或震动、受压、意识的变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加重或由于极度的烦躁不安突然转入昏迷,瞳孔发生改变,颅脑手术后的患者清醒后再次出现昏迷都应引起警觉,通知医生及时处置。有特殊的护理问题需双方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字认定交接。
2明确神经重症患者监护的内容。根据观察病人,立即实施监护。确定使用哪些仪器,要进行病情分析反馈与处理。实时监护,对异常的监护数据或病情变化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时报告并协同医生处理病情。
(1)对脑部手术后插入引流管的护理。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患者,要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对手术后防止引流管的患者,脑室引流早期要注意引流速度,控制引流量及速度。一般为每分钟2-5滴,引流要匀速,防止引流速度大,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而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立即更换;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更换引流袋时,并注意保持置管部位的敷料清洁干燥,如果脑脊液色泽的清亮、细胞计数逐渐减少、脑脊液<50ml/d,应及时拔管;还应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出现扭曲、成角、折叠、堵塞;有的要进行颅内压监测,有效控制颅内压。防止颅内压增高,有利于硬膜破口的修复,也有利于漏口和皮肤切口的修复。
(2)对呼吸衰竭患者护理。首先病人术后回ICU常规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判断与分析病人缺氧情况,观察病情、体重调整呼吸机参数。将呼吸机设为定容型辅助呼吸,使患者不受气道阻力的影响。呼吸额率14~16/min,,动脉血气,应维持PO260-70mmHg,PCO2,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各参数,其次是注重呼吸节律的观察:当病人出现喉部或胸部不适、胸闷、闭气,面色、肢端发绀、鼾声呼吸、舌后坠等异常情况,表示存在缺氧。观察患者是深度呼吸或浅快呼吸,以了解病人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同时要进行及时检查呼吸机接头是否脱落,并及时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每2小时吸痰1次,当病人出现心率增快或减慢时再行吸痰,都应引起警觉,通知医生及时处置。
3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因家属看护不当而致意外事件的发生。把以前交给由家属做的翻身、鼻饲工作都由护理人员自己动手,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教育家属减少自带物品,使患者真正认识到环境对病人康复的影响。护士应协助医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情况,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并取得家属的理解。护理人员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减少护患纠纷,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做到安全使用。神经外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及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冷静,加强重症护理,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朱红娟.尼莫地平预防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痉挛的护理体会[J].安徽医药,2004;8(3):230关键词:介入治疗护理
[2]李树贞.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57-260.
神经内科重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神经内科重症患者4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将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200例, 男112例, 女88例;年龄3~82 (58.45±12.14) 岁。试验组患者200例, 男124例, 女76例;年龄2~80岁, 平均年龄 (58.38±12.75) 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干预措施, 试验组给予积极有效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感染控制方法: (1) 加强营养。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胃肠道消化能力尚可者, 给予肠内营养, 如不能进食, 合理使用免疫调节剂, 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限制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人数, 床间距离保持在1m以上。将感染、非感染患者分开安置, 预防交叉感染。病房地面每天使用湿吸尘器清洁1次, 使用乳酸熏蒸1~2次[2]。仪器设备表面以清水擦拭后再用消毒水擦拭。每月进行空气、仪器管道表面、消毒溶液等微生物监测。严格限制探视, 减少人员流动。医护人员定期体检, 一旦发现患有感染性疾病应立即调离。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经毁形、分类、消毒后统一处理。 (3) 强化无菌意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置管前消毒局部皮肤, 消毒面积大于敷贴面积, 每天更换透明敷贴。加强对使用呼吸机患者人工气道和呼吸机的使用管理, 使用一次性无菌呼吸机管道, 有污染时及时更换。定期更换人工鼻、清洗空压过滤网。雾化器、给氧面罩、湿化瓶等应专人专用, 防止交叉感染。 (4) 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 尽早拔除各种留置导管、缩短插管时间, 以减少感染几率。合理使用抗生素。发生感染时立即采集痰液、尿液、血液、引流液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 并进行药敏试验[3]。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耐药菌株监测, 以使感染彻底治愈。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5%低于对照组的1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 论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患者, 多病情危重, 体内主要器官功能衰退, 免疫功能低下, 尤其是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营养不良、长期卧床患者等为院内感染高危人群。
针对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在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健康宣教、积极开展相关知识培训。认真做好消毒隔离, 强调医护人员手部清洁是预防院内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改善病房条件, 使床单位设置合理化。尽量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 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和产生耐药菌株。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状态。一旦病情得到控制, 尽早转入普通病房, 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凤荣, 黎华.完善压疮风险管理对降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 2010, 12 (12) :1332-1333.
[2]叶小芳, 顾志娥, 吉莉, 等.自粘绷带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保护作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 12 (1) :53-54.
神经内科重症 篇5
【摘要】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下1/3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1]。目的:为有需要的患者安全置入PICC导管,正确使用和护理,以达到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延长导管留置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完成间歇性或者连续性输液治疗。
【关键词】 患者;PICC;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219-01
神经外科重症住院患者由于需要长期输液、输入血制品、接受静脉营养治疗及使用高浓度脱水药物等,外周反复静脉穿刺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另外药物及高渗液体等可能对血管的破坏造成外周血管穿刺困难,此时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是较好地选择。我科近年来对多例病人应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做一简要报告。临床资料
1.1 2010年3月-2013年12月,我科应用PICC置管病例138例,其中男86例,女52例;年龄19~86岁,平均年龄63岁,均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或者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及营养治疗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最短7天,最长放置96天。其中1例在导管留置过程中出现导管堵塞,2例导管意外脱出,其余均保存导管至患者停止输液治疗或出院,另外有5例导管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给予换药处理及湿热敷后消失,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1.2 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由3名PICC小组成员严格遵循规范操作;穿刺成功后,均行X线检查了解并确定PICC导管尖端位置。护理体会
2.1 胸片检查:PICC置管后均须进行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一旦发现PICC尖端异位,应立即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为导管异位会引起血液不畅,并发深静脉血栓;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会引起心律失常、损伤心肌或瓣膜,甚至发生心包填塞等并发症。[2]
2.2 敷料更换:穿刺部位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无菌敷贴,于管置第1个24h后更换敷贴,之后每48h更换1次。更换敷贴前,对穿刺点进行评估,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出,导管有无移动,敷贴有无脱落、污染及是否到期等情况,发现有松动、渗出、脱落时应随时更换。更换敷贴时,应沿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除,以防在更换敷贴时将导管带出。操作步骤如下:戴无菌手套,用碘伏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大于贴膜范围约20cm,待晾干后更换新无菌贴膜;勿用酒精消毒穿刺点,以防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若穿刺处有渗液,则要24~48h内更换1次。导管露出体外部分采用“S”形或“U”形固定,可有效防止导管移动。贴膜粘贴连接器的翼形部分的一半,连接器和肝素帽处用蝶形交叉的方式,妥善固定。
2.3 防止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较常见的并发症,置管时间越长,堵塞的可能性越大。导管堵塞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所致:一是由于输注高价营养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导管内遗留物残存;二是由于导管打折扭曲、输液速度过慢等原因导致血液反流至导管内、纤维蛋白形成和药物沉淀。预防措施主要有:(1)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输注通路受压、打折或输液器与肝素帽接头处脱开造成导管内回血凝固,导致堵管。(2)掌握正确的冲封管技术:将10~20ml 生理盐水采用脉冲方式注入,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使等渗盐水形成多个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冲管及封管剩余1ml液体时,一次性注入,边推注活塞边撤注射器,确保导管内完全是封管液,达到正压封管。每天液体输完后,应采用正压封管法封管。(3)每次输完血液、甘露醇、脂肪乳、碳酸氢钠等用生理盐水彻底冲管后再给其他药物或封管,起到清洁导管内壁作用。(4)自中心静脉导管采血非常便捷,但采血后,一定用生理盐水彻底冲管,以免有微小的血凝块沉积或粘附于导管腔内。(5)做好管道日常维护,每班交接病人导管的长度、敷料情况、是否打折、通畅等。一旦出现输液不畅或导管阻塞时,应先检查是否输液管及导管打折,或导管部分脱出,若怀疑血栓形成,堵塞导管,可采用回抽法或用肝素、尿激酶溶栓法,使导管通畅,不可强行推注液体,应避免硬性冲洗导管,造成导管内血栓被过多地注入右心系统,导致肺梗塞,甚至脑梗死,危及生命。[3]
2.4 预防感染:穿刺及输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输液器每24h更换1次,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每周更换1次,输入血液制品后需立即更换,另外各连接处也应常规消毒。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发热、局部红肿热胀、化脓等,拔出导管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局部换药,根据药敏结果,全身抗感染治疗。
2.5 防止导管脱出:导管的完全脱出,可引起大量的失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的休克。临床上导管脱出常见于患者自行拔管、导管断开、封管或更换敷贴时操作不当而致。一般情况下,只要加强临床护理和导管的管理,就可以避免导管脱落。对神志清楚患者做好宣教工作,嘱患者在活动或更衣时要小心,以免不慎将导管拉出;对神志不清患者给予保护性约束,防止自行拔管。
2.6 静脉炎的护理:发生静脉炎后,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或50%硫酸镁溶液湿敷,2~3次/天,每次20~30min。如3天内症状不缓解,则拔除PICC管。拔管后停止从此部位输液,继续以上处理,至症状好转。小结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危重PICC置管既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病人长期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药液在输注过程中的渗漏及对皮肤的刺激,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护理得当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的一大福音。
参考文献
[1] Orr ME.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What are the current indications for its use Nutr Clin Pract,2002,17(2):99-104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措施研究 篇6
关键词: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R8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77-01
护理干预是促进病人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由于病人病情较为严重,护理工作面临着很高的难度,一旦护理工作不到位,患者及其家属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不仅会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有时还会引起护患纠纷。近年来,我院全面加强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2(62%)例,女性患者38(38%)例,患者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46.72±5.83)岁,支气管扩张患者28(28%)例,肺癌患者7(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35(3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0(3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型等方面比较,其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并且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的突发疾病症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气促。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5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全部给予全面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
1.3 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19.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标志。
2 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护理
3.1 病情观察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容易出现突发危险,一旦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做好病情观察,密切注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当病人出现突发危险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节奏、呼吸深度、心率、脉搏、痰量。神志等,一旦病人表现出缺氧症状,应及时采取吸氧措施,并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严格控制吸氧速度和氧流量,同时给予患者血气监测。
3.2 环境护理
住院患者对病人的身心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室内清洁,严格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并且要及时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为了防止患者受到外界刺激,护理人员还要减少噪音,让患者感觉到清静。
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及时帮助病人更换衣物、床单、枕巾等物品,保持患者的衣物宽松干净,保证床单清洁平整,夜晚巡视病房时,应尽量避免灯光直射患者。
3.3 药物护理
当患者用药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控制血药浓度,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滴注特效药物注射,另一方滴注普通药物,此外在患者用药之前,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用药史,明确用药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如果病人出现呕吐、恶心、心律失常、抽搐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给药,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4 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因此病人通常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慌等不良心理,一些患者由于咳嗽、胸痛、咯血、气促等症状比较严重,情绪十分烦躁,个别患者甚至会出现轻生念头,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热情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为其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对于病人聊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对于患者和家属的疑问,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拉近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万晓莉,刘福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25):85-86.
[2] 杨胜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3(12):163-164.
[3] 石君.6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36):106-107.
神经内科重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3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94例 (54.6%) , 女161例 (45.4%) ;年龄48~82岁, 平均 (64±10) 岁;疾病组成包括脑出血152例 (42.8%) 、颅内感染82例 (23.1%) 、脑梗死74例 (20.8%) 、病毒性脑膜炎25例 (7.0%) 、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 (6.2%) 。
1.2 研究方法
调阅上述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护理风险类型等资料, 然后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经验等方法制订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的措施。
2 结果
2.1 康复出院率
355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 301例康复出院, 54例住院期间死亡, 康复出院率为84.8%。
2.2 护理风险
301例康复出院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发生的护理风险有17例 (5.6%) , 因气管切开后未及时给予患者气道湿化、吸痰, 导致其出现窒息;21例 (7.0%) 出现尿路感染;75例 (24.9%) 出现肺部感染。
3 降低患者护理风险的措施
3.1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与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在日常工作中, 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落实, 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护理记录要统一格式, 并采用规范化的表述方式, 提高护理记录的实用性与准确性, 从而使护理记录可以真实地反映患者的病情, 避免因记录不符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3.2 增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与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同时, 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如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 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与法律意识, 并提高其风险意识和面对风险的应对能力。作为科室护理人员管理者, 护士长应结合自学与继续教育的方式,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加强监控护理风险, 督促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3.3 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在患者住院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视患者病情, 并根据病情轻重安排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进行分管床位。其次, 护理人员还应经常巡视病房, 遇到重症患者要注意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如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等。再次, 建立定期探视制度, 加强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既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还可使护理人员获得更多有关患者病情的信息, 有利于制订个体化护理计划。
3.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邀请院感科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日常消毒、隔离, 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如正确配制消毒液、存放与登记消毒物品、规范化空气培养与空气消毒、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质控小组定期检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尽快改正。
3.5 严格管理病房安全与环境
首先, 保持病房环境地面清洁, 一切从患者安全出发, 在病房地面设置防跌倒、防滑标志, 为患者营造安全的治疗环境。其次, 护理人员应做好班班交接, 护士长每周至少检查1次科室工作, 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再次, 保证科室内各种仪器设备正常运转, 保证耗材库存充足, 加强急救药品与器械的管理与检查, 完善设备保养记录, 做到专人管理、及时维护、定期消毒, 还要确保急救药品与器械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确保抢救时可正确使用。最后, 每日评估护理工作量, 以便掌握耗材用量, 若有不足应及时补充, 避免因物品不足导致延误抢救时间。
4 讨论
通过回顾性分析, 结果显示,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见的护理风险包括窒息、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当患者气管切开后未及时给予气道湿化、吸痰时, 痰液易堵塞气管、支气管, 导致患者气体交换受阻, 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窒息。尿路感染主要与患者留置尿管时间、昏迷程度、年龄有一定关系, 留置尿管时间越长, 尿路感染发生率越大[4]。肺部感染是重症昏迷患者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与患者长期卧床、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感染前使用抗生素、吸氧、人工气道与误吸、人工机械通气、年龄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5]。针对上述护理风险,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经验, 共提出5项改进措施, 包括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与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增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管理病房安全与环境。上述改进措施可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及其安全防范意识, 促使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病情, 以便及早期发现院内潜在风险。此外, 上述改进措施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还可在减少医患纠纷的同时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6]。总之, 上述改进措施的宗旨就是减少人为与环境方面造成的风险因素,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也是防止护理风险发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谢刚敏, 罗霞, 刘玉馥, 等.从919份试卷剖析护士对护理风险管理的认识[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 2013, 6 (4) :85-86.
[2]任艳红, 马蕊, 刘玲.超高龄心脏介入术后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药, 2013, 8 (10) :1511-1512.
[3]陈彩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0) :274-276.
[4]张育华.神经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2) :2857-2858.
[5]李振华, 尹世杰.神经内科疾病住院病人获得性肺部感染 (6例回顾性分析) [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7) :1320-1321.
神经内科重症 篇8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涉及病例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2例NCU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讨论。其中,726例患者为脑出血,占患者总数的68.36%;236例患者为脑梗死,占患者总数的22.22%;30例患者为症状性癫痫,占患者总数的2.82%;22例患者为颅内感染,占患者总数的2.07%;14例患者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占患者总数的1.32%;12例患者为药物中毒,占患者总数的1.13%;6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患者总数的0.56%;6例患者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占患者总数的0.56%;10例患者病因不明,占总数的0.94%;8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平均住院时间为4.65d。
2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见护理风险分析
2.1 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NCU护理属于高风险工作,护理人员不仅需要面对患者,还往往涉及患者的家属,受教育背景的影响,二者间往往表现出专业认知水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现有的医疗发展水平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就医期待,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逐年增加,如果其本身没有具备较高的风险意识,未能及时理顺各种关系,就容易增加护理风险。
2.2 工作能力与责任心
部分NCU护理人员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基础与理论知识,但是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对于危重患者并不具备较高的评估能力。例如,在脑出血患者表现出冷汗淋漓、喷射性呕吐、由嗜睡转为昏睡或血压下降,就必须要考虑患者是否形成脑疝或存在出血量增加的问题,并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前来处理,避免错过治疗时机。受工作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往往不具备对于病情的较高的预见性,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进而产生护理风险事件。
受重症监护室工作内容的影响,全部的护理工作均需护理人员在24h内不间断进行,但是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较高的工作责任心,在日常工作,尤其是夜班工作的时候,就会出现未按章操作的问题,例如吸痰、翻身、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测、雾化吸入不及时等,有些时候护理人员甚至无法说明患者的病情从何时开始发生变化。在本次研究中,就有8例患者因气管切开后未能及时进行气道湿化和吸痰而出现窒息,在经过抢救后患者转危为安。
2.3 信任风险
在医疗体制改革后,医疗机构对于自身服务特殊性的宣传并没有及时跟进,而时不时传出的医疗卫生行业负面新闻则对民众的观点造成了不利影响,社会舆论的不正确引导、国家为规范医疗行业相关政策的出台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舆论错误引导的程度,使患者在就医和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大多对医护人员抱有怀疑的态度,对各项操作的信任程度也相对较低。若患者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就容易滋生不满情绪,最终引起医患纠纷。
2.4 院内感染风险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大多为病情危重、意识存在障碍的老年患者,他们无法进行自主咳嗽排痰,不具备独立改变卧位的能力。若同时存在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低下,未能构建消毒隔离制度,或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消毒用品缺乏,监督和检查不及时等问题,就容易导致患者的院内感染。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患者中,有72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8例患者发生了尿路感染,院内感染那的出现率为7.53%。
2.5 文件风险
护理文件的作用就是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记录,是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重要的法律依据。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护理文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5.1 实时性和有效性较差
NCU患者的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护理人员常出现因急于抢救患者而未进行及时记录的问题,即便是在事后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记录,也容易导致记录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影响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判断的准确率,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1]。例如,在记录中常见“尿量少”、“根据患者血压对多巴胺速度进行调节”、“血压低”等内容,并未涉及患者尿量、滴速、血压的详细数值。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出入水量必须进行24h的记录,但是部分护理人员在处理这方面问题的时候,只是采取了随意估算的方法,并没有进行准确记录。
2.5.2 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
护理文件中所出现的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主要是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资料进行搜集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信息来源所导致。受认知差异和传统操作方法的影响,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例如对同一患者,医师会记录为“昏睡”,护理人员可能记录为“嗜睡”,使病历所具备的法律效力大打折扣。
2.5.3 缺乏重点
护理人员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手术或外出接受检查的记录为“协助医师进行颅内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外出进行头颅CT检查”,但是在患者手术结束或检查结束返回病房后,却并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记录,使护理文件的内容发生断裂,另外,在患者从住院到转出NCU病房的这段时间里,并没有对具体的病情进行详细记录,没有及时评价所采取的各项护理措施,未能记录病情的变化情况,最终导致护理文件内容缺乏重点和连续性。
2.5.4 时间不一致
护理文件中时间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入院、出院、死亡时间等方面,医师未能将医嘱情况及时通知给护理人员,医嘱执行时间超过15min等都会导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2]。例如,医师所开出的医嘱中“明晨复查E4A”,护理人员若没有在抽血结束后及时记录,就会被认为没有执行此项操作。另外,在少数情况下,医师也存在着报告错误时间,口头下达医嘱或补开医嘱的问题,护理人员若未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发现,一味进行记录,也可能导致时间的不一致性。
2.5.5 书写凌乱
根据政府部门颁布的相应标准与规范,护理文件中的文字必须清晰可辨,严禁存在涂改现象,以避免伪造病例的可能性。如果护理人员书写凌乱的内容涉及到了那些关键的语句或重要的临床数据,那么在医患纠纷发生时,文件的法律效力就会大幅降低。
3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的对策分析
3.1 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院方应注意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规范和本院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在使其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了解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类护理风险,从而将风险防范落实到具体的护理操作当中。在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的同时,降低职业性损伤事件的发生率。同时,院方还要尽快构建护理风险防范和监控体系,对操作规章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提高救护水平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要通过提高招聘门槛、带教、业余时间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使他们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监测,将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结果与病情的发展变化情况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对潜在的护理风险时间进行预见性的分析,为临床医师的处理提供重要的资料支持。同时,也要注意进行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尤其是晚班护理人员,必须要按照医嘱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准确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密切注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3.3 掌握沟通技巧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发病较快,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没有做好重组的思想准备,而NCU又采取封闭式管理方法,不允许患者家属入内陪伴,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所以,护理人员应注意向他们及时讲解NCU的特殊制度,告知具体的探望时间,并嘱咐他们保持联络的畅通。在家属探视前,护理人员应注意对管道和仪器进行整理,在探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在一旁对患者的疾病变化情况进行说明,耐心回答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等因素合理选择沟通方式,建立护患间的良好互信关系,形成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3.4 贯彻落实消毒制度
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消毒制度进行,在接触患者的前后都要用消毒剂清洗双手,避免交叉感染。另外,各类仪器和管道在使用结束后也要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所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器应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若患者为特殊感染,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制度,并对所使用设备和管道进行特殊处理。
3.5 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
院方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护士长要对护理记录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更正,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若发现护理文件与医师记录存在差异,应及时与医师沟通核实,关键性的语句和数据要在医师签字后记录到文件当中。若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抢救,必须要将医嘱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若无特殊情况,夜班护理人员不得执行医师的口头医嘱。
虽然现阶段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多为老年,但是近年来,脑梗死、脑出血表现出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患者的治疗期望逐渐提升,但是受病情多变性、复杂性、突发性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护理风险因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注意积累和学习,在提高风险防控意识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护理能力,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压缩在最低水平,以便在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摘要:本文在简单介绍护理风险的基础上,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2例N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对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和应对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神经内科,NCU,护理风险,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宋彩玲.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风险即对策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3):142-143.
神经内科重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治疗的神经内科重症清醒患者156例, 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78例, 其中观察组男46例, 女32例, 年龄48~72岁, 平均 (56.67±6.45) 岁;对照组男48例, 女30例, 年龄45~70岁, 平均 (57.11±6.87)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根据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 给予患者实施情志护理, 首先通过语言的交流获取患者的信任,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 积极并适时的引导患者解除自身不良的负面心理压力, 让患者主动配合临床护理和治疗, 语言开导的同时应及时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知识,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其次对患者采用移情易性的方法, 采用音乐、聊天等各种方法改变或者转移患者的情绪及意志, 让患者摆脱负面情绪;第三, 对患者实施析疑解惑, 采用健康宣教的方法向患者介绍辅助检查的目的、治疗方案、预后等患者心中存在的疑虑, 在解释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疑虑和负面压力, 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让患者尽早康复[3];第四, 采用情志相胜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 根据中医五行相克的理论, 用一种情志替换另外一种情志, 淡化患者的原有情志所造成的影响, 让患者尽量恢复为正常的精神状态[4]。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对临床治疗的配合程度将治疗的依从性分为优:患者可以完全按照方案遵守治疗;良:患者对于临床治疗方案和措施存在分歧性的一件, 但通过对患者的耐心解释后患者能够已从;差:为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对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x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优52例 (66.67%) , 良18例 (23.08%) , 差8例 (10.26%) , 优良率89.74%;对照组优37例 (47.44%) , 良21例 (26.92%) , 差20例 (25.64%) , 优良率74.36%。两组优良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6.2679, P<0.05)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分
3 讨论
中医情志护理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部分, 针对于患者的抑郁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理论依据源于“内经”的“情志相胜法”, 是中医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较为系统的心理治疗, 其根据五行相克理论, 用一种情志去取代或是纠正另一种错误的不利于病情发展的情志[6,7,8,9]。此方法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其具备的基本特点有:首先, 情志护理认为人体的脏腑与机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并相互影响的关系, 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作为理论依据, 强调了心理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重视心理变化与生理功能间的关系;其次, 强调因人实施护理, 主张根据患者的教育程度、生活差异等多因素对患者开展情志护理[10,11,12];第三, 主张辨证实施护理, 要求护士应具备评判性思维, 对患者的内心状态进行心理评估, 重视患者的潜在情志影响因素,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绪, 进行辨证实施护理,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3]。护士要分析抑郁产生的原因, 态度应温和, 耐心, 积极主动与之沟通, 善于表达关怀的态度, 鼓励患者抒发自身感受, 耐心倾听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对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 观察她们的活动及心理反应, 交流过程中护士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 不谈论影响患者情绪的话题, 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争取患者的信任。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活动的指导应从易到难, 由粗到细, 有步骤地进行。中医情志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 采用情志相胜法, 即怒胜思, 思胜恐, 恐胜喜, 喜胜悲, 悲胜怒, 进行心理干预, 效果令人满意。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指导时也应重视对家属的健康教育, 指导家属积极参与, 掌握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争取家属的支持, 也保证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的连续性。由于神经内科重症清醒患者对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 而对疾病产生紧张、消极或抵触治疗的态度,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水平对患者因人而异的进行耐心讲解, 说明患者患病可能原因, 解释发病过程和机制, 预告可能出现的病情, 及最后可能的治疗结果, 告知患者有关预防再次患病的事项, 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 康复护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强调“自我护理”, 护理人员通过引导, 鼓励, 帮助, 训练患者, 充分挖掘其潜能, 鼓励积极参与主动完成日常生活, 引导患者树立起对身体恢复的信心。
患者依从性指的是在面对各种临床治疗、服药的过程患者表现出的主要的配合程度, 即患者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参与及配合治疗的自觉程度。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由于病情较重, 一般肢体的运动受到限制, 因此患者的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 让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躁甚至不配合的情况出现[14]。患者发病后产生悲观、恐惧、焦虑和自卑等严重的心理负担, 这些不良的心理刺激, 可导致机体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护士要随时与之交流以了解心理状态。交流时多用问候性的语言, 适时地面带微笑, 思想集中, 认真倾听, 目光注视患者, 耐心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 对出现的情绪障碍, 及时给予疏导和启发, 并进行语言安慰, 消除其不良情绪, 让患者感受到护士是在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使其心理上得到安慰、感情上得到满足。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及鼓励, 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在精神以及经济上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使其感受家庭的温暖, 防止内心产生孤独、寂寞等消极心理, 从而激励患者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具有易受暗示性心理的特点, 护士的语言、情绪、行为、举止等都关系到患者的情绪变化, 所以在患者入院时应热情接待。为其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主动介绍病区环境、科室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及自我介绍, 并介绍同病室病友, 详细解释各项治疗和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解除患者的陌生感。精湛的业务水平, 优质的服务质量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条件, 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热情地满足患者所需的护理, 提供一流的技术, 讲解与疾病的相关知识, 并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获得良好感觉, 给患者以信任感。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西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情志护理,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状态,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于神经内科重症清醒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神经内科重症清醒患者15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依从性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西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情志护理,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状态,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神经内科重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5月~2011年1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376例压疮高危患者,其中男215例,女161例,年龄36~91岁,平均67.27岁。脑卒中326例,癫痫21例,老年性痴呆7例,颅内感染5例,脊髓疾病5例,一氧化碳中毒4例,重症肌无力3例,运动神经元病2例,帕金森2例,多系统萎缩1例。
1.2 方法
入院6小时内进行诺顿评分,每位诺顿评分≤14分的患者记录一张表单。详细记录每位患者运动能力、控便能力、血糖水平、血白蛋白水平、体重指数、体温、护理用具、护理措施、压疮发生部位及分期等[3]。
2 结果
2.1 376例高危压疮患者中35例患者发生了压疮,具体部位见表1。
2.2 35例压疮发生患者临床及其他情况见表2。
2.3 55处压疮中Ⅰ期压疮39处,Ⅱ期压疮16处。
3 护理措施
3.1 重视基础护理
危重患者潜在着各种压疮高危因素,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消除发生压疮的原因与诱因,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避免发生只重评分,不重护理;只重计划制定,不重措施落实。在临床工作中做到严格床边交接患者皮肤状况与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3.2 采用有效减压措施
压疮高危患者应用减压设备是关键步骤,缩短翻身时间和增加翻身次数是必不可少的减压措施。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气垫床能有效分散局部压力,其表面有微孔,能持续喷气,形成气流,有散热、降温、局部干燥作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应对皮肤进行减压,通过间歇性缓解局部组织受压,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得到改善[4]。通过对压疮部位分析发现,压疮好发髋部、肩胛部、骶尾部、足跟、踝部等易受压力、摩擦力及剪切力影响的部位,共计31处,占56.4%。
3.3 加强压疮高危知识的学习
护理质量是影响压疮发生的关键因素,而护士的专业知识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5,6]。患者的病情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压疮高危因素的存在、减少或消失,常伴随病情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转归,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变化的同时,应随时注意评估患者压疮高危因素及其程度,近年来国内外护理人员都认识到准确评估患者机体状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7]。35例发生压疮患者中,住院期间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高热和低蛋白血症共11例,而高热和低蛋白血症是发生压疮重要的危险因素[8]。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压疮发生高危风险的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新出现的危险因素给予关注。
3.4 转变观念
压疮重在预防,而预防要从思想上重视。国外调查发现压疮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对患者的关心,而这种忽视比任何一个高危因素都更重要[9]。压疮高危因素的多因性,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更新观念,既要注重压疮发生的经典因素,也不能忽视新的危险因素,要多层次、多角度全面认识压疮。
3.5 强化压疮宣教工作
预见性地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防止压疮的良好手段[10]。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易患因素明显增多,控制压疮和避免压疮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还要加强患者和主要照顾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观察发现某些照顾者为了省事,避免患者尿湿被褥和衣服,长时间给患者使用保鲜袋、成人纸尿裤和一次性中单等透气性差的用品,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潮湿,35例发生压疮患者会阴及腹股沟因潮湿导致局部皮肤红斑、浸渍、糜烂等一系列可逆性、非全层皮肤创伤引起的压疮共7人次13处占20%。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向患者家属介绍压疮预防的重要性和发生压疮的危害性,指导并教会相关护理措施,共同参与、积极配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压疮的预防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11]。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压疮防护的重要性,针对高危压疮患者,要制定综合干预措施[12],并随着病情的变化,做到及时、持续、动态的评估和干预措施的落实,这对预防压疮发生和护理质量保障都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apon Alessandra,Mastromattei Antonio,Di Lallo Domenico,et al.Pressureulcer risk in long term units: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J].J AdvNurs,2007;58(3):263~272
[2]董晓江,吕巧云.压疮防治新进展[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0;24(6):1516~1518
[3]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
[4]陈凤萍,陈玉叶.护理部对压疮护理过程的监控[J].当代护士,2006;20(12):103
[5]Olshansky K.The 10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concerning pressure ulcers andquality of care[J].Adv Skin Wound Care,2008;21(11):505~508
[6]Howe L.Education and empowerment of the nursing assistant:validatingtheir important role in skin care and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anddemonstrating productivity enhancement and cost savings[J].Adv Skin WoundCare,2008;21(6):275~281
[7]彭均,王颖.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3):987~989
[8]韩卫丽,吴兰笛,丘大妹.老年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7;4(27):66~68
[9]房海鹰,张喜峰,刘美玉.脑卒中患者合并压疮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8(1):111~112
[10]王秀秒.应用护理程序对晚期肿瘤压疮防护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48~49
[11]吴玉琴.合理翻身的间隔时间在神经内科压疮预防护理中的作用[J].蛇志,2009;21(2):161
神经内科重症 篇11
关键词:重症哮喘;呼吸内科;综合治疗;临床结果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67-02
哮喘为临床常见性疾病,患者大多表现为支气管痉挛,严重者诱发各种危险性病症,危害生命健康[1]。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疾病病发率持续上涨,俨然成为临床危险性疾病。因此,必须探讨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2]。下面,本文将我院接收患者作为研究成员,分别实施不同临床方法治疗,旨在探讨综合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抽选2012年6月-2014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接收重症哮喘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0例,包括: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位于18-70岁阶段内,平均(26.6±2.6)岁;病程位于1-10年阶段内,平均(3.2±0.2)年;对照组患者40例,包括: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位于20-72岁阶段内,平均(27.9±2.9)岁;病程位于2-12年阶段内,平均(4.5±0.5)年。两组重症哮喘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进行针对性比对(P>0.05)。
1.2临床诊断 (1)患者均符合哮喘疾病診断,均表现为喘息、意识不清等临床特征;(2)排除精神异常、药物过敏等患者;(3)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实验,且签署临床意向书。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性治疗,包括:给予患者气道护理,确保呼吸道畅通。借助吸氧面罩吸氧,将氧气流量控制在每分钟2.0L左右,使用氧化可的松药物,第1-3天将药物剂量控制在每天100.0-200.0mg之间,随后逐渐减少药物剂量,连续性使用1周后停用。另外,还可静脉滴注多索茶碱药物,即将多索茶碱药物放于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注射,药物剂量为200.0mg,每天注射1次,时间在20分钟以上;实验组患者在该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疗法,药物为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将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药物放于生理盐水中,布地奈德剂量为2.0mg,异丙托溴铵剂量为500.0μg,生理盐水剂量为4.0ml,雾化吸入,每天吸入2次。此外,针对意识不清患者,还可借助呼吸机通气治疗,呼吸机临床参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
1.4观察项目 (1)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结果,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气指标、呼吸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转变,血气指标、呼吸功能逐渐恢复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未转变,血气指标、呼吸功能均未变化为无效;(2)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3)比对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
1.5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x±s对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进行表示,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结果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症状、血气指标均转变,实验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5.0%)和对照组(77.5%)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详细见表1数据。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前期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指标差异性不鲜明(P>0.05),治疗后明显转变,实验组患者转变程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详细见表2数据。
2.3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并发症,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1例,猝死0例,呼吸衰竭1例,并发症总率为5.0%;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4例,猝死2例,呼吸衰竭2例,并发症总率为20.0%,差异性鲜明(X2=4.114,P=0.043)。
3讨论
哮喘为临床常见病,炎性反应相对较多,包括: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等。临床资料显示,重症哮喘时患者呼吸急促,并出现咳嗽、胸闷等临床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害生命健康。目前,临床治疗重症哮喘患者主要以控制疾病临床症状、保护患者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为主,然由于传统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多,致使临床效果不明显,被患者所抛弃[3]。因此,必须探讨安全、有效方法治疗。
近年来,随着对呼吸内科重症哮喘疾病的研究发现,综合疗法效果突出。综合疗法中的吸氧操作,可从根本上减少患者过敏率;让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起到消炎、抗菌作用,增加受体总量,提高受体反应性能,控制前列腺素合成量,实现治疗目的[4]。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药物,抗炎、解除痉挛作用更佳,可从某种程度上减少患者气道阻力,提高肺部功能,提高抗炎活性。根据患者情况借助呼吸机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呼吸现状,减少呼吸负荷量,缩短通气时间[5]。从本组研究结果得知:综合治疗组患者好转率、并发症总率和基础治疗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说明:综合疗法治疗呼吸内科重症哮喘患者效果明显,好转率高达95.0%,符合劳程强[6]成就。
综上,临床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期间给予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方法,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临床体征,提高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学艳,刘坤.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2014,28(35):7861-7862.
[2] 韩松兰.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4(01):24-26.
[3] 王顺梅.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06):183-184.
[4] 张海锋,杜幼芹.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26(06):83.
[5] 王旭.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22(04):32.
神经内科重症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男53例,女32例,年龄37~86岁,平均67岁。脑出血53例,脑梗死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格林巴利3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在入院后1d~2个月,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痰多、体温和白细胞升高,肺部口罗音,X线胸片见点、片状阴影,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进行诊断。
1.3 方法
遵循循证护理的操作原则,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实践。①提出问题:肺部感染是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不当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为了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为原发病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首先搜集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新的方法进行肺部感染的护理和治疗,哪些措施能预防肺部感染发生。②根据提出的护理问题,确定检索关键词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预防、护理检索证据,查阅资料,获得检索结果。③评价证据:应用循证护理对上述科研结论进行评价,制订出合理的护理计划,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阻断外源性感染途径、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最佳证据。④应用证据:根据以上证据,与患者具体情况(意识状态、年龄、肺部感染程度、大小便情况、营养状况等)、病房现有资源和护士的临床护理知识相结合,制订针对该患者的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加强营养支持疗法等。⑤评价效果、总结经验,最终提高护士对肺部感染护理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所有患者均采用以上操作步骤。
2 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排痰不畅、误吸、胃内容物反流
本组病例中,由于吞咽或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或有明显的呕吐症状,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有的患者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少,易致坠积性肺炎。对排痰不畅的患者进行吸痰。避免患者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和不能经口进食者,尽早下胃管,进行鼻饲。
2.2 机体抵抗力下降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7岁,患有肺部原发病47例,免疫功能减退,抵抗力差。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除静脉营养外,应配合鼻饲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有效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控制感染十分重要。
2.3 创伤性感染
手术创伤等造成的神经源性水肿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还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和各种侵袭性操作等,均易使呼吸道的解剖学屏障遭到破坏,从而为感染创造条件。加强口鼻部护理,阻断外源性感染途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及长期使用抗生素,应常规定期(2~3次/周)行痰培养。
2.4 抗生素及激素的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症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高达100%,并且多为广谱,联合大剂量应用[2]。抗生素治疗是导致全身性感染的重要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菌群失调。
3 讨论
我科通过循证方法制订了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程序,但在执行过程中因病种不同、个体差异、执行者等多方面因素,还不能达到彻底杜绝肺部感染的发生。从循证护理的含义来看,要运用循证的观念开展护理工作,必须将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三个最基本的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开展循证护理。循证护理注重证据,增强了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循证护理注重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个人技能;循证护理注重以人为本,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出发,服务于患者,不断改善服务措施,提供规范化服务。具体说来,循证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护理人员选择有效、准确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能够增强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3]。循证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程序的深化和补充[4],患者在循证护理中,得到最新、最佳的护理方法,解除痛苦。通过执行以上的护理措施,护士对肺部感染的预防有了新的认识,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循证护理,神经内科,重症监护,肺部感染
参考文献
[1] 王志红,周兰姝.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9
[2] 李从荣,彭少华.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和耐药现状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21(3) :485
[3] 于萍.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华护理杂志,2001;35(8) :503
【神经内科重症】推荐阅读:
神经内科病房09-27
内科急危重症07-13
神经内科ICU08-07
神经内科进修总结10-04
神经内科优质护理10-15
神经内科/组织和管理07-22
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08-08
神经内科相关评分标准08-24
神经内科试题库08-26
神经内科护理综述范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