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规划

2024-07-23

生产规划(共10篇)

生产规划 篇1

0 引言

水下生产设施制造生产线主要用于生产水下产品, 如水下连接器、水下采油树部分产品及其他水下设施。水下连接器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国内外在生产类似产品时, 一般要对加工过程严格管理及控制, 实现对产品信息全程跟踪。我国还未有此类设备的专门制造和试验基地。有类似产品的加工能力的工厂分布比较分散, 大多数属国家的大型企业, 不能同时满足水下产品的制造和试验要求。所以有必要为水下生产设施的加工制造、装配、测试及维修规划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场所, 以满足海洋工程对部分水下产品如小型复杂零件和大型零部件精加工的要求;有效把握和管理生产要求和与之对应的生产工艺和资源, 并为升级发展预留空间。

1 产品结构及工艺特点

生产线产能:2~3台套/年6英寸水下连接器安装工具;30台套/年6英寸水下卡爪式连接器;2~3台套/年水下采油树部分关键零部件。属于小批量生产。

卡爪式连接器主要是由卡爪、驱动环、复合式透镜垫、顶盖壁筒、定位机构、液压系统等组成。图1为卡爪连接器及其安装工具外形图, 图2为部分零部件。

水下连接器大部分零件属回转体, 卡爪为多角度复杂曲面形状, 对定位轨迹有严格要求。复合式透镜垫为筒形薄壁结构, 形位公差要求严格。连接器安装工具由顶环、加载液压缸、着陆液压缸组、着陆环组、导柱等组成。壁筒为焊接结构件或框架式结构, 外形尺寸较大, 机加构件精度要求较严, 组装后进行动作试验, 加工装配有一定的难度。该连接器在水下工作, 还需要进行严格的防腐处理。

卡爪连接器及其安装工具的零部件加工, 包括下料、焊接、车、铣、镗、线切割、热处理等, 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加工工艺。其中:卧式车床、数控立车用于完成回转类零件表面、端面的粗、精加工;数控立铣用于卡爪、顶盖的腔加工;线切割用于卡爪、复合式透镜垫的加工;卧镗用于驱动环外壁定位孔加工等。精密件的测量可采用三座标测量机进行。采用的其它加工方法有:数控等离子切割用于板材下料;焊接时尽量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规划振动时效和热处理时效室;喷漆等特殊过程也可由本生产线完成。关键零件的工艺流程见表1。

2 设备选型

设备主要包括机加设备、焊接设备、试验设备和测试设备。设备选型原则是配套、先进、高效, 满足主要件、关键件的主要工序加工, 测量及零部件装配, 测试实验需要。综合考虑物流运输、公用动力、操作位置安排、信息传递等几个方面, 按照总体最佳的原则规划设备选型。具体实施时要统筹兼顾数控设备和普通设备, 大小设备与其他各种设备 (包括下料设备、焊接设备、钣金设备、机加设备、测量仪器和总装测试实验设备、物流设备) 。至于装配区模拟安装、负载试验、打压试验所需设备应专项设计生产。部分设备清单如表2所示。

3 车间布局设计

车间总体布局设计是根据产品类型、生产纲领、工艺规程等特性选择加工设备、运输设备和各种辅助设备, 并结合车间场地、空间的结构特点以及工艺约束, 对设备进行合理配置, 充分考虑设备之间在空间位置上的协调性, 以确保整个系统的物流畅通以及设备的充分利用率。车间的布置有工艺原则布置、产品原则布置和定位布置三种。其中产品的零件加工按照工艺原则布局, 产品的装配用定位原则布置。

根据布局原则, 进行车间布局规划研究, 一种较好布局方案如图4所示。方案说明如下:

1) 布局的基本想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及批量, 厂房大小和各种设备满足当前及未来生产发展的需求。选用先进设备、新工艺, 制造水平处于行业一流。尽量完善生产条件, 适当改进制造手段, 适当采取封闭式生产。按专业分工、产品流程分配厂房及布置设备。保证物流通畅, 方便生产。注意节省占地面积和厂房造价。

2) 厂房。厂房呈长方形 (长150 m, 宽80 m) , 占地面积12 000 m2。其中高跨厂房面积3 600 m2, 两侧低跨厂房面积3 150 m2。厂房中间为24 m宽高跨, 两边为21 m宽低跨, 低跨两边各建有长150 m、宽7 m的辅助房屋, 辅助房屋除三坐标测量间为一层外, 其余均为两层。在下料、卷焊车间外侧建喷漆、喷砂厂房及空压机房, 建筑面积:喷漆、喷砂厂房1 620 m2, 空压机房48 m2。

高跨、低跨左右开通4 m宽大门, 划有三条主通道;中间60 m处设有三跨联通的通道, 为轨道小车而设, 并且图中上跨与中跨的通道可设有大门, 通道宽4 m。全部辅助房屋的大门开向低跨。高跨设有50 t、200 t吊车各1台, 低跨分别设有10 t、20 t吊车各1台。由于两侧设有二层辅助房屋, 故屋顶增加采光窗户。厂房大门密封, 房盖加保温措施, 四壁保暖, 尽量保证厂房冬暖夏凉。厂房柱距6 m, 轨顶高度符合国家标准高度。

3) 各跨用途。按专业分工确定各跨及各房间用途, 按工艺可分为下料卷焊车间、机加车间、总装车间。中间高跨用于装配、测试, 分为待装区、部装区、总装区、测试区、成品区。上跨作为下料、卷板、振动时效、热处理时效 (650℃回火) 、焊接用, 厂房外侧的喷砂、喷漆间用于中小零件的表面处理。下跨为机加区, 分为普加、数控加工区, 设有三坐标测量室等房间。工具室、卫生间等为三个车间公用, 不重复设置。

4) 设备布局。设备的选择按产品技术要求、批量及工艺流程进行。采用国内外广泛采用的节省能源、低成本、性能可靠、规格偏大的设备, 以便满足大、重、高零件的制造要求及未来扩展规模的需要。总装工装及测试设备专门设计并加工制造。设备布局: (1) 卷焊车间按下料、卷板、焊接、时效、喷砂、喷漆等顺序布置设备, 热处理房间设有输送小车, 喷砂间内设有输送系统。下料及卷板占地较大, 纵焊、环焊、堆焊有固定位置, 其余焊接场地比较灵活。 (2) 机加车间按机群式布置, 普加与数控加工分开, 数控加工又分为大小数控加工区。车与铣、铣与磨与钳之间留有机床安装区及物料存放区, 便于升级。三坐标测量间安装两台三坐标测量机, 为机加服务, 要求恒温恒湿, 电源稳定并配有压缩空气及2 t行车吊1台。 (3)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与技术室设立计算机网络接口。 (4) 装配车间按划定的区域安装工装及测试设备。

5) 动力及能源。左下角设有变配电间, 总功率满足设备、照明、办公等用电。输往数控机床的电源设有稳压器。右上角设有压缩空气间, 厂房内全部铺设气体管路, 数控机床区、三坐标测量室、装配区、喷砂室等处按照需求设有气路出口接头。用水处按工艺需求决定。

6) 厂房内设电脑控制系统, 控制室电脑与各班组及数控机床管理电脑由网络连通, 便于进行网络信息化管理。

4 生产线物料输送检测

车间分上、中、下三跨。跨内制件周转由行车运送;跨与跨之间制件周转由轨道小车、叉车运送;跨外周转即毛坯运进车间、半成品外出加工、成品出厂等由叉车和汽车运输完成;各跨分别按需要设立毛坯存放区、半成品存放区、成品存放区。在水下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工艺中, 管类零件和透镜垫的加工具有代表性, 以其为例, 物流路线分别如图5、图6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关键零部件物料输送顺畅, 布局规划可行。

5 配套设施设计

制造中心辅助系统、动力系统与制造中心主要系统构成工厂完整的生产制造系统, 其配置情况应直接制约生产并影响工厂的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工具、夹具、量具等辅助工装。各种通用刀、量具及工具, 市场直接采购后由工具室保管发放。专用工装需专门设计、制造, 工具室保存、发放、回收、送检。在装配车间配套大型组合平台。装配车间需配备装配用梯子、型架、起吊翻转垫块等。

2) 水、电、气动力系统。水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主要有切割用水、打压试验用水、冷却液配制用水、特殊设备冷却用水等。生产用水主要在下料卷焊车间和装配测试车间, 机加车间生产用水较少。生活用水分布在辅助房间内, 全部用水量不会太大。

配电控制系统采用总电源集中控制和各生产区分部控制方法。总电源配电间设总电源控制柜1台, 分电源控制柜3台。分电源控制柜分别对应原材料准备、焊接区;零部件加工区;装配及成品存放区等工段。中心的辅助配电也由各分系统控制。中心的照明用电由各分系统单独控制。制造中心的总配电容量为:2 210 k W×0.8=1 800 k W。

厂房内空中铺设压缩空气输气管道, 用气点设置用气接头。各用气点及用气量预计分布如下:下料卷焊车间:喷漆1 m3/min、喷砂6 m3/min;机加车间:钳工用气0.6 m3/min、数控机床用气3 m3/min、三坐标用气0.6 m3/min;装配测试车间:装配用气1 m3/min、测试用气1 m3/min;备用气:3 m3/min。用气压力选用压力0.8 MPa、排气量7.5 m3/min, 数控机床及三坐标用气需配备冷干机及过滤器。

6 结语

水下生产设施制造生产线是小批量、封闭式生产的较复杂的系统。包括下料到测试的全部生产过程。生产线的规划与设计对保证实现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技术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考虑了水下产品的加工工艺特点及物流输送问题, 规划了一种生产线布局, 并进行了设备选型及配套设施设计, 实际工作表明, 生产线布局规划的研究对实际生产线的开发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针对水下生产设施加工制造过程专业性、可靠性、信息化程度需求逐渐加大的趋势, 通过考察产品结构及工艺特点并借鉴国外此类生产基地的布局方案, 进行生产线设备选型、布局规划研究, 以满足水下产品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特点。此布局规划通过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输送进行检验, 可见布局物流顺畅, 并设计了布局相应的配套系统, 为生产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下生产设施制造生产线,工艺设计,布局规划,物流

参考文献

[1]房灵申, 赵明扬, 徐志刚.激光拼接生产线规划设计及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 2006 (9) :15-17.

[2]周玉鲲, 黄均强, 王雄.搅拌车大件涂装生产线规划设计方案浅析[J].现代涂装, 2012, 15 (9) :43-48.

[3]贾相福, 张春林.空心砖生产线工艺布局及设备选型[J].机械设备, 2004 (6) :47-49.

[4]张巍.鞍钢1 780 mm热轧带钢生产线工艺布局特点[J].鞍钢技术, 2003 (1) :45-48.

[5]纪云红, 乔军.重型车装配生产线规划设计与实践[J].科技咨询, 2012 (20) :99.

区域规划激发最闪光生产力 篇2

从2009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开始,当年获批的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数量超过前四年总和,范围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区。中国沿海已经形成了“三大五小”(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与辽宁沿海、山东半岛、江苏沿海、海峡西岸、北部湾)开发格局,中西部地区也在奋起直追。

中国经济的星空,区域经济“亮点”频闪。“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进入了新的里程:东部地区继续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渐入佳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局良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恰逢其时,全国呈现出从以往东部地区“单极突进”向四大区域“多轮驱动”转变的新局面。

从点状拉动到各个大经济圈、城市群组团式拉动。从武汉经济圈、南京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经济圈、安徽沿江城市带到江西昌九工业走廊,中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圈和经济带露出端倪。东北也不甘落后,沈阳城市群浮出水面。渤海湾山东半岛城市群已具雏形。陕甘宁川的区域合作、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成为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力量。

而新一轮中央政府批复的区域规划,并不是着眼于给这些区域多少政策优惠、多少投资项目,而是给予更多的制度创新和实验的自主权力,运用得当会产生更大的效应。

区域协调发展进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将进入一个大的转换期。跨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分工和合作格局。大城市圈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新一轮区域合作将逐步由各地方政府主导转变为企业主导。

中国的经济区域正在共谋打破行政区划和体制的坚冰,朝着市场一体化的和谐新格局迈进。从“省份经济”迈向“区域经济”,不同类型区域的全面快速发展,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越来越重要的支柱力量。

陈秀山:培育更多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009年以来,国务院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先后将12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我认为,国务院采取的这种方式的深层意义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培育更多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尽管这些措施的出台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不是直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加快了规划批复的步伐,客观上对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从长期战略的角度来看,更是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变区域发展失衡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从地区分布上看,沿海地区继续占优势,同时也兼顾了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从而促使区域开发在空间上趋向协调,形成东中西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细化和深化。

从产业和开发基础上看,沿海的几个区域具备更好的开发基础,更多的仍然是面向国际市场的外部需求,加大开放力度,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中部和西部的区域则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更多的面向国内市场的内部需求。

不同类型的区域开发规划都要求建立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上,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央更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集约式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思路。不是要给这些区域多少政策优惠,而是给予更多的制度创新和实验的自主权力。 范恒山:特色就是竞争力

今天的区域发展是个什么样的格局呢?首先区域特色和优势得到了有效发挥,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加速。现在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考虑了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比较优势,把它最闪光的一面,最重要的一面激发出来。我们说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市场,特色就是发展,正是这样,这些地方发展得非常好,而重点地区的发展又带动了一个区域的发展。所以,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加速。“八五”期间的区域差距是最大的,当时就提出要缩小区域差别;“九五”开始,我们提出了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最近两三年,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什么变化?就是中、西和东北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超过东部,这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整个经济是全面增收,包括我们的东部,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转变发展方式,另一方面经济保持了一个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还有就是重点地区和地带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以区域合作和联动为基础的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这些年来,我们一些重点地区凭借特殊的优势,带动了其它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新的活力地区。像浦东、滨海新区。这两年来,滨海新区发展相当好,2009年上半年全国两个地方增长速度最快,一个内蒙、一个天津,天津主要是靠滨海新区。这些重点地区,的的确确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

生产规划 篇3

“规划求解”是一组命令的组成部分, 这些命令有时也被称为假设分析工具。借助“规划求解”, 可求得工作表上某个单元格 (被称为目标单元格) 中公式的最优值。“规划求解”将对直接或间接与目标单元格中公式相关联的一组单元格中的数值进行调整, 最终在目标单元格公式中求得期望的结果。

“规划求解”通过调整所指定的可更改的单元格 (可变单元格) 中的值, 从目标单元格公式中求得所需的结果。在创建模型过程中, 可以对“规划求解”模型中的可变单元格数值应用约束条件, 而且约束条件可以引用其他影响目标单元格公式的单元格。

2 分析工具的安装

“规划求解”是Office 2003提供的一个加载宏。如果在安装Office 2003时没有选择加载宏, 就必须重新启动Office 2003安装程序并且选择Excel选项, 在加载宏区段中选择“规划求解”, 然后进行安装。

安装了“规划求解”之后, 在“工具”菜单下可能仍然找不到“规划求解”, 此时可以选择“工具”—“加载宏”, 在打开的“加载宏”对话框中选中“规划求解”复选框, 确定后, 就可以将“规划求解”命令添加到“工具”菜单栏中。

3 应用实例

已知M公司生产的产品在不同月份的需求量、单位生产成本与生产能力不同, 如表1所示。

已知:每月的储存成本等于单位储存成本与月平均库存量 (月初库存量与月末库存量的平均值) 的乘积, 而每月的单位储存成本等于当月单位生产成本的1.6%。公司要求每月的生产量既不超过当月生产能力又不低于当月生产能力的一半。另外, 为防备急需, 管理人员还要求每月月末库存量不少于1 600件 (安全库存量) , 仓库容量为6 500件, 当前库存量为2 800件。假设每月生产量为1件, 试在Excel中建立规划求解模型。并且计算出每月的月初库存量、生产量下限、月末库存量、月平均库存量、单位储存成本和总成本;用规划求解工具求解每月的最优生产量和6个月总成本的最小值。

4 模型设计

(1) 将上述资料填入Excel某一工作表中, 如图1所示。

(2) 建立公式, 计算各项指标。

月末库存量:C13=C9+C10-C8, 复制公式至H13

月初库存量:D9==C13, 复制公式至H9

生产量下限:C12=C11/2, 复制公式至H12

月平均库存量:C14== (C9+C13) /2, 复制公式至H14

月末库存量:C13=C9+C10-C8, 复制公式至H13

单位储存成本:C16=C15*SCS4, 复制公式至H16

(3) 规划求解总成本。选中C17单元格, 单击“工具”→“规划求解”→在弹出的“规划求解参数”对话框中添入如图2所示的参数, 其中:“设置目标单元格”为C17, “等于”选择最小值, 可变单元格为C10:H10 (原始数据为假定的1) , 再依次添入约束条件, 单击“求解”按钮, 在弹出的如图3所示的“规划求解结果”对话框中, 分别选择“保存规划求解结果为运算结果报告”、“保存规划求解结果为敏感性报告”、“保存规划求解结果为极限值报告”。求解结果如图4所示。

5 动态显示

如果要分别改变仓库容量、安全库存量、储存成本系数以及当前库存量的数值, 总成本的数值也会随之刷新。

具体操作:在菜单栏的空白处, 右击选择“窗体”→弹出的“窗体”工具箱→单击其中的“微调控件”在工作表的任一位置拖曳形成一控件, 如图5所示。

右击该控件, 选择“设置控件格式”, 在弹出的“设置控件格式”对话框中作如图6所示的设置。这样就可以使仓储容量从1 000到5 000之间以100的步长变动, 从而求出不同的总成本。其他如安全库存量、储存成本系数以及当前库存量的设置以此类推。

但要注意的是该控件的取值没有小数, 对于储存成本系数的设置参数如图7所示, 首选将其链接到D4单元格, 让D3=D4/1 000, 这样就可以转化为小数变动。

最终结果如图8所示。

6 结束语

生产规划 篇4

【关键词】营林;造林规划;造林技术

1.我国营林生产存在的问题

(1)树种培育基地建设不完善。当今全国各地的造林基地大多呈现类型单一、母本更替进行迟缓及经营管理落后等表现。多数营林基地经济效益低,不误滿足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步伐,需要加快种苗以产品角色进入市场的进程。

(2)林木数量与质量不协调。苗木成本投入较高但收入并不可观;树种结构比例失调,许多树种未匹配合适生长的基地也大大降低了产率;在良种与壮苗的选育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优良的天然苗木的培育上也有很多失误导致资源浪费。以上原因都导致造林中存在数量与质量的失衡。

(3)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在林木培育的过程中缺乏商业考量,培育的树种大多无法获得经济效益,造与用的理念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融合,造成林木的培育与市场需要不平衡,林产业的木材供应前景并不客观。

(4)集约经营丰产林、幼培丰产林及部分常规造林小班在经营管理措施上表现为短期行为,集约化管理措施不到位。

2.造林规划设计

造林规划和造林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根据林业区划的指示下,考虑本地的情况,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对林业将要进行工作安排。要考戯喊地区的土地状况、树种的比例、今后的发展方向等.棚瞇林的原则准确掌握自经济的规律对适的荒山、荒曲进行调研在制定出最合适的造林设计方案.造林包括两个具体的任务一的选择。二是技术的设计。选择树种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在不同的地方上种植最适合的树种。技术设计首要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前期设计可以真正实行在此要列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详细的罗列包括造林的季节、方法、评估的任务量、整地、资金预算等内容。造林设计是最初的设计性、指导性的文件在实施过涯中要直接面对林农该设计要体现设计的科学原理发挥出土地的最大的潜能。市场经济是我领考虑的问题要努力调人和自然的关系。设计工作要落实有大的指导思想也要有细小的工作任务流程我们要考虑改造的地方适合哪沖树种、成本计算、各项用工的明细认真明确的记录各项目统计表格、工程设计图、施工说明等。造林设计毋庸置疑是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造林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有计算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系统集成系统等构成,相互辅助工作,通过高科技的介入使得工作效率有所提高,能够保证林业与生态、经济相互作用达到和谐。

3.营林造林技术方法和措施

3.1营林整地

(1)营林地的清理。目前大多数应林地均是在过度开垦的土地上退耕还林,营林地的清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首先清除土地上的杂物,一般选用火烧或化学物品清理,也可以人工操作可行工具,通过推土机、切碎机等进行割除清理。清理后对土地进行频谱或归堆,有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2)营林整地方式。营林整地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即全面整体和局部整地。分别指对于预选营林土地进行全部或局部土壤的翻垦。局部整地还可细分为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特指翻整呈长条状或立方状的土地。

3.2现代营林的人工使用的播种方法

(1)播种前所需的处理方式。播种前为保证种子出苗整齐,或增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步骤需调整为先消毒再拌种再浸种最后催芽的工作。春播之时尤其要注意对于深层次休眠的种子要进行催芽,当然针对不同的品种需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但也应注意若造林地出现恶劣天气如干旱或低温则不适宜进行浸种催芽。种子的发芽准备十分必要,处理得当可带来巨大的收益。

(2)播种的方法。播种的方法有很多种,下文将简单的介绍几种,如撒播:对州在播种之时要均匀地撒播种子。这种方法一般不用整地、播种后也不需要覆土,种子若是处在裸露的条件下出现了发芽的现象。工效高,成本低。粗放型的作业,种子比较易被植物们截留或者是被风吹走,水冲走,还有很大的可能被鸟兽们吃掉,尤其是发芽的幼苗根系比较纤弱,比较难穿透地被层。因而在撒播适用的地理条件为交通不便利,劳力缺乏的地区,可以考虑种中小粒的树种。按照一定比例,或者是行距进行的播种方式可以叫条播,播种的时候可以考虑单行或是双行,也可以是连续的或是间断的。播种之后还需要进行土地镇压。还可以考虑使用机械化的作业,但是机械化的作业会使种子的消耗量较大,该方法是用的条件是迹地的更新,次生林的改造;种植的树木种类可以为灌木的树种或是个别的乔木树种。穴播是广泛使用的方法,按一定的行、穴距离进行播种。能够依照树种种粒的大小,每穴均匀的播人种子。播后进行覆土镇压。这种方法的操作简单、使用灵活、用工的量较少。适用的条件广泛,对于种子而言,无太多的要求,种径大、中、小的种子都可。

3.3加强更新造林管理、降低生产投入

(1)为了造林业的长期稳固发展,相应造林技术必须有效推进,保证造林的成活率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稳步提高。加强更新造林管理在整个培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从目前培育过程来看,造林初植株数仍保留过去的旧方法,以加大初植株数来提高验收成果,造林单位面积培育树木超过相关标准,同时并没有提高树木的保存率,既浪费了苗木资源,又加大了造林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作量。此外,需提高现有天然苗木的利用率,降低人工培育苗木过程中伴随的大量投入。

(2)造林成本中,苗木成本占有重大比例。通过适当降低苗木的投入量来减少单位面积造林成本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通过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存活率或缩短培育周期等方式降低单株苗木的培育成本,也会帮助整体降低成本,使生产投入更加趋于合理化。

(3)更新造林用苗应打破仅靠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局限,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苗,如大青杨、椴树、核桃楸、水曲柳、黄菠萝等天然苗经过大自然的筛选,具有良好的遗传及抗逆特性,可以就地就近进行移植,既符合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又可以降低造林投入。在解决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还要面临很多问题,不过我们有多年营林生产的经验和教训,因此,这些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营林生产的基本建设工作应一次制定,逐步完善,虽然一时难以全面铺开,但可以先在部分乡镇试验,积累经验,然后逐步推广。

4.总结

首先,结构优化办法。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布置,对林业经济结构重新整合调整。意识第一产业应一市场的需求为发展方向,加快周期短的工业木材原材的速生林的建设;二是第二产业应以促进低层次原材料向高层次原材料的加工步伐的转变为目的,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其次,健全林业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林业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补充和完善。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二是必须加强林地管理,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科]

【参考文献】

[1]文京植.关于对当前营林生产工作中的几点建议[J].生物技术世界,2012(07).

花卉生产温室发展规划探讨 篇5

1花卉生产温室发展规划

1.1 大力发展连栋塑模钢架大棚

连栋塑模钢架大棚是具有可用面积大、空间高及适用较大规模的机械化园艺生产组织和管理等优势。同时, 应用连栋塑模钢架大棚进行花卉生产, 可按照用户的要求配备计算机监测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内外遮阳系统, 天、侧窗系统、风机降温系统及红外线供暖系统的设施, 使花卉完全摆脱自然环境的约束。另外, 这种温室的投入成本和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适用于中小型花卉生产企业, 在光照充足的地区更是得到了大力推广, 如昆明, 此类大棚已成为昆明大棚市场中的主流产品, 在花卉生产温室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对我国花卉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

1.1.1 大棚的规模。以1200~1600m2为例, 一般情况下, 单栋的钢架大棚为300 多m2, 一方面这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 减少了经济收益, 而且还难以对环境条件实施动态调控;另一方面站在我国花卉市场的角度, 这显然不利于市场发展, 会使我国的花卉业陷入“表面看来花卉需求量日益增高, 实际收益却不容乐观”的尴尬局面。而连栋塑模钢架大棚可弥补以上缺点, 其覆盖面积大、土地利用充分、棚内温度稳定, 可以满足不同品种花卉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温度和光照的需求, 实现调控花期、周年供应的目的。

1.1.2 大棚的主体规格和性能指标。一般情况下, 连栋塑模钢架大棚的栋宽为8m、间距为4m、肩高为2.5m、顶高为4.5m, 可见, 连栋塑模钢架大棚棚内空间较大。另外, 每1m2风荷载值为0.35kn、雪载值为0.35kn、吊挂载荷为10kg, 最大排雨量为140mm/h。可见, 连栋塑模钢架大棚在抗风、雪能力, 吊挂载荷及最大排雨量方面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1.1.3 大棚的覆盖材料。大棚屋架拱顶、端面及侧面均安装PEP长寿无滴薄膜, 厚度为0.15mm, 初始透光率≥85%, 正常使用寿命可达5 年以上。安装材料选用优质镀锌卡槽、浸塑卡簧;螺栓、螺母、垫圈、自攻钉等紧固件为国产镀锌标准件。

1.2 因地制宜发展竹林结构塑膜大棚

虽然竹木结构塑料大棚具有牢度较差、寿命较短 (约3a) , 抗风、雪能力和环境调控能力较弱, 但其优势也不容忽略, 如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个体户易于接受等。因此, 可因地制宜发展竹林结构塑膜大棚, 如根据花卉生产当地个体户的实际经济状况和其它因素采用钢竹塑料大棚。大棚方位以南北方向延长为宜, 春秋季节大风地区必须顺风向延长, 使大棚端面受风摆放。棚群以对称式排列, 两棚间距不小于1.5m, 棚头间距为4m, 以为运花苗、排水及通风等作业创造方面条件。

1.3 开展大规模集约化生产

我国部分地区引进和建造的现代化大型温室普遍存在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高及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等缺点。但从另一方面来看, 如果将温室设施的折旧费包括在内, 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现代化大型温室的经济效益, 且现代化大型温室具有生产规模大、管理方便及温室环境调控能力强等优势, 对提高花卉产品质量, 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有着很大的潜力[2]。大规模集约化生产, 不仅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 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且还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实施, 使花卉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

2小结

总之, 在花卉生产温室发展规划中, 除了要大力发展连栋塑模钢架大棚, 因地制宜发展竹林结构塑膜大棚, 开展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之外, 还应打破花卉生产和流通的地域限制, 加快花卉种苗的繁殖速度, 提早定植,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系, 以提高各地花卉市场的整体质量, 从而促进我国花卉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如何根据花卉生产温室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全面乃至国际花卉产品的市场形势来发展花卉生产温室, 是现阶段花卉产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就花卉生产温室发展规划进行探讨。

关键词:花卉生产温室,发展规划,温室大棚

参考文献

[1]陈旦蕊, 杜梦清.温室花卉生产成本分析与控制[J].现代园艺, 2014 (19)

苗木生产的规划与成本分析 篇6

当今苗木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 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深入带来的极大机遇。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并将其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到地方的城镇化建设工作, 也已经基本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到工作日程中, 并提出了具体的绿化建设指标。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广大居民居住环境的日益改善, 都极大的刺激了苗木产业的发展, 为苗木产业在未来的市场需求创造了条件。

其次, 中西部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提出的中西部发展规划和战略, 不仅仅指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还包括绿化建设等生态文明的建设, 在国家开发和建设中西部的过程中, 对于苗木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并且具有较强的科技基础的地区而言, 要积极参与到中西部生态绿化建设工作中去, 地方政府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并具体落实到实际的工作部署中去, 明确帮助中西部生态绿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这在另一层面来说, 会极大的带动当地的苗木产业的发展。

最后, 居民消费带来的机遇。随着经济大发展,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消费机构也发生的变化, 对花木的消费在家庭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 近些年来, 我国花木消费额的增长速度保持在16%左右, 这无疑也成为促进我国苗木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大刺激因素。

2 苗木生产的规划

2.1 苗木产业规划的指导思路

坚持同步生产、管理和流通, 充分利用当地的区域优势, 在高要求、高标准的指导下, 逐步形成地区特色, 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培育新品种, 实现苗木产业的健康发展。

2.2 基本原则

发展苗木产业, 要坚持一下基本原则:效益优先, 即将高端苗木的栽培作为主要内容, 并积极实行当今先进的生产技术, 并积极促成规模化生产, 最终实现苗木产业的效益增长以及可持续发展;其次, 创新科技, 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组织苗木生产, 并促成培育规模的逐步扩大, 实现生产、销售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借助科技手段, 促进苗木生产实现规模化, 以取得较高的市场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以市场为引导, 根据市场需求, 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市场竞争力的基地和带头企业, 打造民族品牌。

2.3 工作重点和难点

第一,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结合当地特色, 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基地的建设, 在苗木品种方面, 要将那些市场容量有限、效益较低的品种予以淘汰, 对科技含量较低的品种予以控制, 大力发展具有较大市场容量、经济效益好的品种, 此外, 对于那些胸径在八到十厘米的大规格的观赏性苗木作为培育的重点。

第二, 要大力扶持一批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 在基础实施以及设备等方面予以支持, 不断扩大高端产品的种植规模。促进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 通过这些企业拉动当期苗木产业基地的建设, 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加入到高品质苗木的养殖中来, 采取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联动运作模式, 促使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最终实现地区苗木产业化水平的提升。

第三, 促进关键技术的普及。在技术路线上, 实行重视选种和培育, 并加强推广, 将那些生长期短并且就有较强的适应性的品种作为引入的重点, 集中主要力量促进高品质种苗的生产;采取标准化技术, 推广并落实国家有关苗木的规定和标准, 促进苗木质量的提高;此外, 还要积极引进现代化智能温室技术, 大力发展施肥的平衡配方、无土化栽培技术以及立体化栽培等, 根据不同苗木品种对光、温以及气等环境的要求, 建立起高效的立体化种植系统, 从而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第四, 难点分析。绿化苗木产业内也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为生产面积过大, 产销信息不畅, 种植品种与需求不对路, 供需脱节严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前几年游资的大量涌入, 高利润, 没看到高风险, 这些来自房地产、建筑、电子等行业的业外资本, 只看到绿化苗木产业的高利润, 而没考虑到风险也同样大, 盲目上规模, 不讲市场规则, 挤进这个市场, 造成生产面积剧增。绿化苗木业内三脱节现象也比较突出:节木生产单位、绿化工程公司和园林设计师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关系, 这也造成了当前品种少、新品种推广难的局而。在很多苗圃, 我们都看到了不少很好的品种, 但销售情况并不奸, 原因是工程公司不采购。工程公司又将原因推到设计师身上, 说他们在工程中不设计。这确实是个现实情况, 由于教育的问题, 现在搞设计的对品种并不熟悉, 特别是新品种。中山一家园林公司的老板曾经接触过一位负责香港迪斯丽乐园设计的美国设计师, 他用到的植物种类有1700多种, 品种达3600多个, 很多还是国际上近年流行的新品种, 在我国要找到这样的设计师太难了。在外部环境和产业内部问题的双重影响下, 绿化苗木业进入了段低潮期, 而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不会马上好转。在这个过程中, 必然要淘汰掉相当一部分苗圃, 要想生存下来, 必须正视当前的问题, 仔细分析形势和造成困境的原因, 积极调整, 为今后做好准备。这就好比股票市场, 有熊市也有牛市, 高高低低, 起伏不平。但我们分析影响其走势的原因, 无外乎政策、技术和企业本身三个层面。只要把握好了这些要素, 就能做个好的操盘手, 苗木行业也是同理。

3 成本分析

根据实际的发展规划, 估算苗木产业的规划投资, 根据新扩的苗木种植基地的面积, 适当的向当地省一级政府申请财政支持, 其他部分需要相关的单位以及农户自筹。具体涉及到的项目有苗木工厂化推广育苗技术所需资金、建设苗木交易市场所需资金、新品种引进所需资金、观赏性苗木栽培技术推广等。只要项目启动, 凭借目前的经济效益可以确保实现滚动式发展。

总之, 需求市场现在更强调生态, 自然, 更注重质量, 艺术性, 更强调节约, 这也对绿化苗木的生产提出了一些要求:品种多样化、产品优质化、管理精细化、苗圃特色化。多样的市场必然需要多样的品种, 这给苗圃提供了很大的商机。像海防林建设需要的耐盐碱苗木、能源植物等, 苗圃可以瞄准一个领域专业生产。另外, 新的绿化形式的出现也需要品种多样化, 如花境、屋顶绿化等。同时节约型园林的提出, 抗性强的乡土树种也很受欢迎。近几年园林上在大力倡导精品工程, 对苗木的质量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 对标准化生产、产品的科技含量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谈新明, 严国军, 周小奇.宜兴市苗木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江苏林业科技, 2003, 1.

生产规划 篇7

运输计划通常和选址问题结合起来, 确定工厂和仓库的位置, 使到客户的费用最小化。在选址问题中, 假设货物由工厂运送到仓库, 生产产品的总量和运输的总量是相等的, 用0-1变量表示仓库是否开放, 建立0-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选址问题可以用分支定界法和拉格朗日松弛法解决。

本文研究在生产和仓储过程中的生产运输问题。假设存在多个产销中心, 即生产地同时也是销售地。如果产销中心的需求大于生产能力时, 每个产销中心可以接受来自其它产销中心的产品。通过调节产销中心的产量和运输量, 使得生产和运输中的费用最小化, 制定最优的生产运输方案。

1 问题描述和模型

假设每个产销中心周围存在对产品的需求;产销中心生产每种产品的能力、费用, 及对该种产品确定的需求;在两个产销中心之间有着固定的运输费用;运输所有产品的费用是相同的, 卡车的平均运输能力为M

整数规划模型如下

mink=1ni=1mckixki+i=1mj=1j1mΜdijuij. (1)

模型参数为:i, j=1, …m为第ij个产销中心;k=1, …, n为第k种产品;M为运输能力;ski为产销中心i对产品k的需求量;pki为产销中心i对产品k的生产能力;cki为产销中心i生产单位数量产品k所需要的费用;dij为产销中心i运输到产销中心j单位数量产品所需的运输费用。

决策变量定义为:xki为产品k在产销中心i的产量;ykij为从产销中心i运输到产销中心j产品k的数量;uij为从产销中心i运输到产销中心j卡车的数量。

约束条件为

{xkipki, k=1, , n, i=1, , m, xkij=1j1mykij, k=1, , n, i, j=1, , m, k=1nykijΜuij, i, j=1, , m, (2) xki-j=1j1mykij+j=1j1mykjiski, k=1, , n, i, j=1, , m, {Μ (uij-1) +1k=1nykij, i, j=1, , m, xkiΖ+, ykijΖ+, k=1, , n, i, j=1, , m, uijΖ+, i, j=1, , m.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由于不确定的因素影响, 参数都在一定的区间内变化。假设产销中心i对产品k生产能力为pki, 实际的生产能力由于生产条件和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是达不到pki, 实际的生产能力可能是估计生产能力的100 (1-p) %;每个产销中心的需求量也不确定, 它会随着时间的不同及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围绕着一个值上下波动, 假设产品在每一个产销点的需求量存在一个±s的波动 (100s%) 。鉴于此, 本文将在建立整数规划的同时, 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 建立一个随机规划模型。

2 随机规划模型的建立

在随机规划模型中引入两个随机参数εpkiεski, 分别代表i产销中心对产品k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实际需求量, 在一个置信度α的情况下使总费用最小[5,6]。

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约束条件如下:

目标函数为

z=k=1nk=1mckixki+i=1mj=1jimΜdijuij, (3) xkiεpki, k=1, , n, i, j=1, , m, (4) xki-j=1j1mykij+j=1jimykjiεski, k=1, , n, i, j=1, , m. (5)

模型如下:

{minz¯Ρr{ωΩ|z=k=1ni=1mckixki+i=1mj=1j1mΜdijuijz¯}α, Ρr{xkiεpki}β1, k=1, , n, i, j=1, , m, xkij=1j1mykij, k=1, , n, i, j=1, , m, k=1nykijΜuij, i, j=1, , m, (6) Ρr{xki-k=1j1mykjiεSki}β2, k=1, , n, i, j=1, , m, Μ (uij-1) +1k=1nykij, i, j=1, , m, xkiΖ+, ykijΖ+, k=1, , n, i, j=1, , m, uijΖ+, i, j=1, , m.

其中:αβ1、β2为决策者预先给定的置信水平, minz¯α的乐观费用。

3 应用算例

5个生产销售中心生产3种不同类型产品a1、a2、a3, 假设运输过程中3种产品可以同时用卡车运输。案例中的生产商拥有5个区域产销中心:Hiroshima、Osaka、Nagoya、Tokyo、Sendai。[7]产品在这5个区域进行运输, 每种产品可以按照形状、颜色、材质分为10到30个类型。本文是为了在它们之间找出生产运输中的最优或满意解。不能取得客户的账单, 因此处理的问题只有5个产销中心和3种产品, 但是这些限制并不影响对问题的研究。每个地方的生产费用、生产能力及需求见表1。

把表1中的参数与随机规划相结合, 假设每个地方市场需求存在20%的上下波动, 每个产销中心的生产能力可能在预计能力的80%, 即s=0.2、p=0.2, εpki, εski 的分布函数为εpkiU (pki, 80%pki) , εskiN (ski, 0.04ski2) ) , 置信度α=0.90, β1=β2=0.95。模型的结果见表2、表3。

4 结束语

本文在多个产销中心的前提下研究生产运输规划, 首先运用整数规划建立模型, 然后考虑不确定因素, 并结合算例和随机规划对问题建立随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考虑到参数的随机估计, 最后把模型和生产商的实例相结合, 进行计算机编程求解, 对模型进行测试, 获得满意解。

摘要:从决策者的利益出发对生产销售中心的生产费用和生产销售中心之间的运输费用进行研究使得客户的成本最小化。依据生产销售中心实际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 制定生产销售中心的实际产量和运输量计划, 以达到生产运输成本最小。在不确定环境下, 把随机机会约束和混合整数规划相结合, 计算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最优解, 制定稳健的生产运输方案。

关键词:最优化,生产运输问题,不确定规划,随机机会约束

参考文献

[1]刘宝碇, 赵瑞清, 王纲.不确定规划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刘宝碇, 赵瑞清.随机规划与模糊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赵玮, 王荫清.随机运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4]Liu B D, Iwamura K.Chance constrained programming withfuzzy parameters[J].Fuzzy Set and systems (S1000-1506) , 1998, 94 (2) :227-237.

[5]高雷阜.不确定规划模型及其算法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3, 22 (3) :413-415.

不中断生产之电力规划的研究 篇8

传统厂房之供电方式之设计, 通常分为下列三部分:1) 一般用电:适用于一般负载使用。当市电停电时即中断供电。压降时, 亦随之产生压降。2) 紧急用电:供给可短暂断电之紧急用电所需。其特性为市电停电时, 电力之供给将中断后重新供给;压降时, 紧急用电同时产生压降。3) 静态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提供较敏感性负载之用电。其供电特性为供电电压稳定, 不因市电压降或中断之影响, 但停电过久, 其蓄电池放电完毕, 将造成用电中断, 故其电源端通常以紧急电供给之。

1 旧设计之问题讨论

1.1 静态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供电问题

1) 容量问题:一般静态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 通常用电池作为其储能工具, 很少超过500k VA容量, 故大多不能忍受太多大用电量不可断电负载使用。2) 空间问题:静态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要求有一定的空调与洁净环境, 因电池所需占用空间很大, 故所需洁净空间也需较大, 而若要达到全厂重大设备皆不断电其容量与空间需求将极为庞大。3) 系统限制:静态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都由低压供电, 因此传输损失比中压系统大, 故不可安装离负载过远之处, 以避免传输压降, 造成设备端电压过低。故系统必须分多系统、多地点放置, 因此无法集中管理。因上述三点原因, 可得知静态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不适合供电给大型负载使用, 因此必须另寻大型不断电系统以符合需求。

1.2 紧急电供电之问题

1) 基本要求:一般紧急电之供应, 以发电机供应之, 需首要供给消防与逃生等安全设施使用, 除供给安全设施使用外, 需供给部分供给系统之所需。2) 系统特性之限制:发电机所发出之紧急用电有几项特性:a.市电断电后启动再供电, 故对于不允许中断供电之负载设备不适用;b.对市电压降并无帮助, 故对敏感性负载不适用;c.适合供给电量较大之负载, 并且可使用中压并联供电系统, 以减少传输损失与传输压降。

1.3 负载设备适用性问题

因负载的特性不同, 所适用的供电系统也有所不同, 因此各种负载所适用之供电系统的研究就相当重要, 而传统的负载型态常发生找不到适合的供电系统。

2 市电压降或断电不中断生产之条件

欲达到当市电压降或断电时不中断生产线的生产, 首先必先了解不中断生产的条件:1) 洁净室需维持安全之条件:人员不可撤离因此基础照明、排气系统、警报系统、气体检测器及消防系统等需正常运作。2) 厂务供给系统不中断:厂务供给系统中断供应会造成生产中断, 因此超纯水系统、供酸系统、供气系统及制程冷却水系统等需持续供应。3) 洁净室温湿度需维持:温湿度需在规格范围内, 以避免产品品质异常, 因此冰水系统、温水系统及外气空调系统等需不中断运转。4) 所有监视与控制系统需正常运作:以确认所有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转, 故监控系统、PLC控制系统、微处理控制系统均需正常运转。

3 更多选择的供电系统

为符合各种负载特性, 因此必须寻求更多种类的供电系统:一般供电系统、紧急供电系统与静态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外。

3.1 动态不断电供电系统

系统说明:动态不断电系统为利用引擎与电动机-发电机组组合而成的不断电系统。特性:因使用引擎发电机带动, 故可达到长时间供电、不断电供应及大电量供应之目的。

3.2 双电源供电系统

系统说明:利用两种不同型态之电源切换供电, 可达多选择性及冗余之目的。特性:例如部分的PLC可使用双电源, 以避免单一电源故障造成系统中断之影响。其可使用紧急电与静态不断电供电配合之双电源, 也可使用动态不断电与静态不断电之双电源供应。

4 半导体厂负载所适用的供电系统

为达到市电压降或断电时不影响生产的需求, 因此必须针对各种供电系统适用于哪些负载作适度的规划, 以下针对5种供电系统所适用之负载作分析研究:

1) 一般用电。A.适用性:适用于非生产且允许停电之负载。B.适用负载:部分非必要性照明、插座及其他可停之电力。

2) 紧急用电。A.适用性:适用于法规规范之紧急用电设备与可允许短暂中断之厂务供给设备。B.适用负载:紧急照明、消防安全系统、超纯水前处理与中断处理系统、冰水主机与CDA等相关系统。

3) 静态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A.适用性:适合于小负载量、不允许断电及敏感度较高的系统或设备。B.适用负载:PLC、监控系统、自动化系统、各种重要之控制器与资讯通讯系统等。

4) 动态不断电系统。A.适用性:适用大负载量且不允许断电之系统。B.适用负载:洁净室之部分照明、排气系统、进气系统, 超纯水处理系统的后段供给系统、气体化学供应系统与生产机台等。

5) 双电源供电系统。A.适用性:适用于重要不允许中断且具有双电源供应器之设备。B.适用负载:部分PLC、双电源供应器之重要电脑伺服器等。

5 系统的配合考虑

综上所述, 针对各种设备适用于何种供电系统, 作一概括性说明, 但于电力供应系统或负载系统上亦需作其他相关性的配合, 说明如下:

1) 紧急电供应系统:紧急电系统能于断电后多少时间内重新供电, 并且规划短时间可恢复供电之系统。2) 紧急用电之负载:可否配合紧急电中断供电之时间限制, 电力恢复后, 需有多少时间作系统之恢复, 并考量用自动化复机以减少中断供应时间, 其总时间必须不会影响生产。3) 双电源负载设置:如欲使用双电源的负载, 需于规划初期即考量购入双电源供应器系统, 以符合规划之理念。4) 各种负载规范:初期规划必须加入容许的电力供应品质, 各种负载均需符合, 以避免负载需要更高之供电品质与稳定性, 而电力供应系统并无法提供此需求, 造成压降时虽不断电系统正常运作, 但负载系统却死机。

6 结论

本文提供了一个能够使市电压降或断电时不中断生产的负载分配方式, 而此方式使用了5种不同的供电系统, 并对不同的负载需配合之供电系统提出了建议。此一研究成果, 可适用于任何厂房之电力系统设计上, 尤其适用于市电供应品质不良的国家或地点。

摘要:研究针对半导体厂房如何利用电力系统之有效规划, 在市电压降或停电时, 依然能够稳定生产不致中断, 并且得到最小之损失。

关键词:压降,断电,紧急用电,不断电系统

参考文献

生产规划 篇9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车架焊接生产线由半自动焊接线转变为全自动焊接线所要解决的物流输送、安全性、设备利用率、整体布局等问题,通过规划长城某款车架焊接生产线,尝试运用新工艺、新設备、新布局、新技术,建设完成一条高效率、稳定、安全、综合运行成本低、性价比高的车架焊接生产线。

关键词:双机多工位;全自动PICKUP输送方式;夹具自动移载机

传统的非承载式底盘车架焊接生产线工艺设计落后,在焊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粉尘、弧光、热量,很少有人愿意投入到手持二保焊枪在烟雾缭绕、弧光灼眼、粉尘扑鼻和高出室外温度5度以上的恶劣环境中工作,因此车架焊接生产线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务工人员。

为着重解决上述问题,规划并设计出具有先进的工艺流程、高自动化与轻便化物流的高端车架全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例如:

新工艺:①车架行业内,焊接生产线首次全部采用机器人(KUKA)焊接,提高员工作业环境,降低公司离职率;②全自动输送系统,自动装取、精确定位,提高物流输送精确化,降低员工作业强度。

新方法:①工作站首次采用“H”型布局,提高了焊接效率,降低了等待浪费;②空中立体交叉式物流输送方式,创新出活动折叠式轨道,实现了物流自动输送。

新机构:①采用伺服电机驱动,设计全自动输送的纵梁总成冷却滑台,减少、降低了焊接变形及应力;②车架总成上件和焊接工位采用伺服电机驱动、机器人控制进行快速转换,提高生产效率,消除人员上件对节拍的影响。

新技术:①首次采用防变形技术,保证横梁总成开口尺寸质量及整体扭曲度;②首次采用液压系统,对纵梁总成进行反变形控制,提高车架总成整体周正度;③全部采用芬兰肯倍脉冲焊接电源,稳定机器人焊接质量,提高产品品质。

1 全自动物流输送系统

1.1 自动化。纵梁总成与车架总成生产线整体呈“H”型布局,通过空中PICKUP输送机和地面移载机构成全自动物流输送系统,实现工序间工件自动传送目的,提高能动性。纵梁总成焊接区,OP10工位至OP20工位和OP20工位至OP40工位的空中PICKUP输送机运动轨迹存在立体式交叉问题,依据传统观念无法实现自动物流对接。为解决此问题,首次采用活动折叠式轨道得以解决。(图1)

1.2 精准化。自动装取、精确到位、检知防错是实现全自动化物流输送系统的必要因素。每套装夹夹具采用自动顶升导向柱装置,将工件输送至空中PICKUP输送机抓取位置和精确放入装夹夹具中,消除因夹具机构繁多导致的无空间抓取和抓取机构的多样化,以及工件无法放入装夹夹具中所产生的工件变形情况。为了减少和防止车架总成装焊时焊接变形,并控制车架整体外宽尺寸,实现车架总成在夹具中自由顶升、下降,采用内侧摇臂式活动撑紧机构、外侧固定和活动式压紧机构,并利用拉杆加强左右纵梁定位块的强度。系统首次采用齿轮和齿条传动的方式,提高空中PICKUP输送机的位置精度和平稳性,齿轮齿条的传动系统能够完全避免普通链条式的驱动轮打滑现象,为保证送件的到位精度,还设置PICKUP输送机到位检测锁紧机构。

1.3 安全化。每个人员上件工位,在装夹夹具和弧焊机器人之间首次设置全自动挡弧光装置,提高了机器人运行安全性,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安全。

2 夹具自动移载机

纵梁总成冷却平台将10套纵梁总成分别从线体两侧输送至车架总成线体,车架总成线体共计5个人工上件工位,均采用双工位设计,将人员上件时间不计入生产节拍内。工件上件位和焊接位采用伺服电机、伺服减速机控制,伺服电机采用机器人外部轴的形式由机器人控制。

3 反变形液压技术

纵梁内外板焊接分总成夹具采用液压系统控制Z向焊接变形,纵梁总成补焊1序夹具采用液压系统控制Y向焊接变形,使长度约5000mm的纵梁总成将前端Y向控制在5mm内,后端Y向控制在10mm内。(图2)

图2

4 高效化工位布局

横梁总成焊接工作站采用双机三工位或双机四工位呈“H型”布局,通过各工位单独轮流上件、焊接的方式,使弧焊机器人在生产中除焊道跳转时间外其余时间均进行焊接作业。相对于双机双工位水平回转式布置,提高了焊接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在非承载式底盘车架全自动化焊接生产线,首次采用双机多工位的“H型”布局,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焊接设备的利用率,应用伺服滑台推进机构实现上件和焊接位置转换,提升生产效率;行业内首次采用液压系统针对整体纵梁总成焊接变形进行校形。成为国内外行业内第一条全自动化机器人焊接、全自动化大型搬运输送系统的全自动焊接生产线,开创了行业内的先河,生产线各系统的首次成功应用,也必将为汽车底盘后续生产线工程开发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夏县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规划 篇10

1 夏县蔬菜发展现状

夏县位于山西省南部, 国土总面积1 352.6 km2, 总耕地面积41 324.51 hm2, 总人口36×104人 (其中农业人口32×104人) , 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 也是“一县一业”蔬菜基地县。2013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3 721 hm2, 年产量685 892 t。已经认证西红柿、黄瓜、辣椒、芹菜、胡萝卜、土豆、甘蓝、西瓜等无公害、有机蔬菜品种16个, 打造了“禹青”、“夏乐”等无公害、有机蔬菜品牌。全县基本形成了“六大”万亩 (1亩=0.067 hm2, 下同) 规模生产基地。即:瑶峰镇中留、社西为中心的万亩辣椒、黄瓜生产基地;瑶峰镇大辛、裴介镇四辛庄村为中心的万亩设施芹菜生产基地;水头镇东张、西张为中心的万亩韭菜、甘蓝生产基地;南大里乡万亩温室辣椒生产基地;泗交镇西沟、窑头为中心的万亩露地辣椒、豆角、土豆生产基地以及庙前镇杨村、吴村为中心的万亩温室番茄、露地芸豆生产基地。

全县初步形成了种精品、卖特色、品牌化、大规模的生产格局, 涌现出一批专业村 (见表1) 。

2 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1 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保障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以增强蔬菜产业竞争力为核心, 坚持市场导向和效益优先, 强化政策和科技支撑, 通过提高品质、增加设施、改善条件、创新机制, 优化品种与区域布局, 实现内涵式发展, 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产业格局, 促进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2.2 发展目标

到2015年, 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73×104 hm2, 年总产量90×104 t, 年总产值12×108元。到2020年, 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104 hm2, 年总产量110×104 t, 年总产值20×108元。仅蔬菜一项,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 500元。

2.3 建设重点

上一篇:开关状态检测下一篇: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