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栽培

2024-10-16

精确栽培(精选9篇)

精确栽培 篇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建立在对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形成规律和栽培调控机理深入了解基础上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包括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和栽培技术的定量三部分。试验应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研究的“优质粳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在黑龙江省繁荣种畜场大面积试验示范, 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同时引导和带动了该地区的水稻栽培技术更新与进步, 对于提高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有代表性的半直立穗型水稻品种龙粳21号及下垂穗型水稻品种垦稻12号。

试验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繁荣种畜场进行。试验设2个处理, 龙粳21号、垦稻12号各种植一区, 处理1品种为龙粳21号, 插秧密度为26.1~27.7穴/m2, 公顷施氮126~164kg、施钾77~95kg、施磷69kg;处理2品种为垦稻12号, 插秧密度为21.4~24.7穴/m2, 公顷施氮96~128kg、施钾78~98kg、施磷69kg, 以目标产量10500kg/hm2进行田间管理。建立核心区0.67hm2、示范区6.67hm2、辐射66.67hm2。

适时调查叶龄与生育进程, 成熟期对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进行产量实测, 并选取代表性植株30丛进行室内考种, 测定产量结构。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叶龄

移栽期、分蘖期、始穗期2个品种的叶龄没有区别, 穗分化期、拔节期、孕穗期垦稻12号的叶龄均较龙粳21号高 (见表1) 。

2.2 产量

从表2、表3看出, 龙粳21号在核心区和示范区实测产量分别达到10923.0、10699.5kg/hm2, 比该地区前3年平均产量增产32.1%、29.4%。垦稻12号在核心区和示范区实测产量分别达到10291.5、10047.0kg/hm2, 比该地区前三年平均产量增产24.5%和21.5%。由于2011年该地区降雨量明显高于往年, 尤其是8月份以后不仅降雨量过大而且遭遇连续的大风天气, 使得该地区水稻倒伏较重。龙粳21号倒伏较少产量影响不大, 但垦稻12号倒伏比较严重, 对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也是垦稻12号产量未达到10500kg/hm2的主要原因。

从表4看出, 龙粳21号和垦稻12号在辐射区实测产量分别达到9712.5、9190.5kg/hm2, 比该地区前三年平均产量增产17.5%和11.2%, 均已超过9t/hm2。

3小结

通过在齐齐哈尔繁荣种畜场对“优质粳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 验证了该技术的切实可行性, 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精确栽培 篇2

实施工作总结

今年的早季生产,我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工作,在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精心部署和大力支持下,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亲自领导,镇级政府极力协助,经广大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示范点农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我县今年的早季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取得显著成效。现就示范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一、示范实施成效

(一)示范片实现了增产增收

2011年我县早季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在我县金江镇长安区茂坡村委会茂坡洋实施,实施面积1000亩,其中茂坡村200亩、南洋村100亩、官田村100亩、龙生村100亩、塘上村100亩、令尾村100亩、桥上村100亩、吉美村100亩、下生村100亩。我县按照《2011年澄迈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到了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示范片水稻收获前时,我们组织专家及其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理论验收测产,其成果为:茂坡村示范点平均亩产504.86公斤,比上年增产36公斤,南洋村示范点平均亩产563.66公斤,比上年增产42公斤,官田村示范点平均亩产546.48公斤,比上年增产41公斤,龙生村示范点平均亩产563.62公斤,比上年增产46公斤,塘上村示范点平均亩产507.68公斤,比上年增产38公斤,令尾村示范点平均亩产550.07公斤,比上年增产30公斤,1 桥上村示范点平均亩产429.25公斤,比上年增产34.5公斤,吉美村示范点平均亩产557.50公斤,比上年增产33.2公斤,下生村示范点平均亩产585.44公斤,比上年增产31.6公斤,经最后统计分析,9个示范点平均亩产531.34公斤,比上年增产42公斤,增产率达8.83%,且平均亩产比前三年平均增长21.12%。我县1000亩的早稻示范,实现总产531.34吨,新增收入196.3千元。

(二)提高了农民的种田技能

通过针对性的课堂和实地技术培训以及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与相关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良种良法入户率明显提高。今年示范点主推早稻品种为冈优177和Ⅱ优128,主推技术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即:①通过定量用种,适宜栽插密度,增加有效穗数;②推广抛秧、旱育保姆育秧技术;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发放配方卡8千多份,农民使用加工配方肥300多吨;④推广统防统治技术和绿色植保技术;⑤推广农机化技术,机耕面积达到100%,机收面积也达到100%。同时,整个示范片实行了统一供种,统一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00%,配方施肥面积占95%以上,机械化耕整和机收面积占98%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为确保我县2011年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取得成功,我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1、成立组织机构。成立“2011年澄迈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工作实施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农技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县农技中心副主任,澄迈县农机推广中心主任,金江镇分管农业副镇长,茂坡村委会主任,以及相关各自然村庄村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结合我县茂坡洋实际,制定了《2011年澄迈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2、强化技术支撑。一是成立了澄迈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专家组。从农技中心抽调栽培、土肥、种子、植保专业的1名高级农艺师和8名农艺师组成专家组,负责制定技术实施方案,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督查和技术总结等与技术有关的实施工作。二是建立技术指导员制度。工作实施的技术人员在省技术指导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抓好示范片的各项实施工作。

3、加强示范工作宣传。一是通过电视、广播、会议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标准、提高水稻良种补贴标准等强农惠农政策,及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十项重要措施宣传到户。二是开展送送科技下乡活动。在示范区的9个自然村庄,进行宣传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目的和内容,宣传良种良法,散发各种资料1.3万份。三是扩大墙体宣传面。在示范片主要交通要道上印刷墙体宣传标语25条,在示范片制作3×2米示范标牌1块。四是张贴宣传画。在自然村庄张贴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挂图400多幅。

(二)加强技术指导,开展项目实施服务

把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扶活动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先进传媒进行面上指导。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已发布病虫情报4期8000条;通过县电视台发布早稻《配 方施肥推荐》,每期连播7天。印发了《澄迈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手册》2000本、配方施肥建议卡1.5万份,发放到农户手中。技术指导专家深入乡村巡回指导,面对面,手把手,做到科技挂图到村,技术资料到户,技术指导到田。在9个示范点,送喷雾器共18台,每亩良种补贴10元、病虫害统防统治补贴15元、机械化作业补贴20元、配方肥应用补贴30元。以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为契机,以自然村庄为单位开展技术培训,使示范片主要劳动力参加培训学习,开展培训12期,共培训4500人次。开展试验示范。在示范片开展了配方施肥“3414”试验、配方肥肥效试验、土壤肥力地力定位监测、防治与不防治对比试验、高毒农药代替试验、防治水稻病虫害药效试验等。

(三)明确分工,协调配合

县农技中心各专业站既分工又合作,在共同搞好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的基础上,明确了各自的工作重点。推广站牵头组织项目的整体实施,落实实施地点和面积,负责栽培方面技术推广应用,并做好项目日常工作。种子管理站负责确定、供应优质品种,指导广大农民应用良种。土肥站负责土肥方面技术指导,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推广配方肥。植保站负责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指导工作,把病虫情报、绿色植保技术送村入户。

三、经验与启示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是提高我县水稻单产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工作内容,是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关键举措。既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又带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为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 力,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要用好高产品种。良种是高产的基础,即使是同一品种不同地方其产量表现不一样,因此要能过良种评选来确定一批适合当地推广应用的高产品种,今年早造示范,我县选用的冈优177和Ⅱ优128品种,其高产特性表现明显,为我县下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确定了主推品种依据。

(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要采取相关的配套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需要配套相关的技术措施,在推广应用增加亩有穗数、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共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重要的是要根据具体品种特征特性,采取相应针对性的栽培措施,才能发挥该品种最大的增产效果。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是我县水稻创高产增收入的主要途径。

(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需要有责任心的技术推广队伍。责任胜于能力。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活动的宗旨是全面提高粮食单产水平,需要一支有责任、懂技术的农技员为广大农民开展服务,推广适合当地实际的优质、高产、高抗水稻品种,推广先进实用的水稻集成栽培技术,开展技术宣传和培训,使农民用上良种良法。

(四)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需要组织保障。澄迈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活动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省级技术部门多次派出专家到澄迈县实地指导工作;澄迈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分别成立了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保障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五)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需要政策扶持。政府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扶持,在种子、肥料和栽秧等方面予以 补助,调动了群众投身水稻高产创建的积极性,保障了示范面积,强化了田间管理,确保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的成功,明显提升了科技应用水平,发挥了良好增产作用。

(六)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需要方法创新。通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工作,能统筹协调政府、部门和生产者农民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发挥支撑和引领的关系、立足当前和面向长远的关系、提高产量和增强能力的关系、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关系。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完善科技创新链,形成了一条科技成果从科技人员手中迅速转移到农民手中、从书本实验室转移到田间地头的“快捷通道”,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使配套技术发挥最好的效果。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通过增加科技含量和投入,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效的推动了适用技术的应用,并形成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提升了粮食生产水平,确保了粮食的增产增收。

四、下一步的打算和建议

(一)下一步的打算

在省农技推广站的支持和部署下,下一步我们将创新思维方式,制定新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实施方案,继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实抓好下一次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活动,为我县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1、选择新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片地点,计划在瑞溪镇、永发镇和老城镇建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片。

2、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工作小组,落实技术人员,实行分片分工负责。

3、提前做好宣传和技术培训,争取农户配合,确保技术到位。

4、落实肥料、种子、农药等农资,为示范片做好服务。

5、制订新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实施方案,确保示范片高产。

(二)建议

今年我县实施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示范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二是业务工作经费短缺,难以保证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因此建议如下:

1、建立我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工作的长效机制,把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活动与确保粮食安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紧密结合起来,长抓不懈;

2、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中央、省、县各级财政都应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精确栽培 篇3

摘 要 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实现农业稻麦的高产量,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在进行农业种植试验时,研制稻麦在两熟的情况下的成长情况,在不同的播种时期,稻米的粳型优质食味稻米需要在特定、温光的情况下优化稻米生长,以产品南粳9108进行了超高产栽试验,探究稻米在在特定的生成长环境下如何实现超高产量,并总结出稻米超高产量形成的规律,为之后水稻的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南粳9108;超高产栽培实验;精确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35

1 超高品种南粳9108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进行南粳9108水稻培养时,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超高产水稻受到试验田及当地环境的影响,当田地面积过大时,南粳9108水稻的产量就会相应下降,水稻产量的稳定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存在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南粳9108水稻采取的培养方式不一样,导致在种植时出现主攻方向不明确现象,造成高产水稻的生长发育特征特性与当地农户提供的生长环境相悖,再加上农民在种植南粳9108水稻时,对该品种水稻的养分吸收规律了解得不清楚,也就是说,多数南粳9108水稻的种植人员对于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了解不准确,给南粳9108水稻的产量带来了极大影响。

其次,多数南粳9108水稻种植者没有深入水稻高产技术研究,试验多数是以产量为目标,没有对水稻的稻米质量进行确定和研究,使水稻超高产量栽培无法实现优质性,虽然能高产但却不能保证质量。

最后,在过去对南粳9108水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将当地的种植环境考虑到产量试验的影响因素之中,在相對盲目的追求高产目标的过程中,给南粳9108稻田带来了较大负荷,尤其是南粳9108稻米的氮肥使用率低,使整个稻田的氮肥损失较为严重,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极大污染,既无法实现高效的水稻种植,也无法将高产种植与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结合起来,在种植的研究中也忽视了这些因素的考量[1]。

本次实验进行高产有序精确抛秧超高产栽培试验时,目的是解决粳9108水稻种植时出现的种植问题。通过高产有序精确抛秧超高产栽培试验,探究出南粳9108水稻的生长规律,为大面积种植水稻奠定良好的基础。

南粳9108水稻是江苏省农科院研制出的优质粳稻新品种,是受到江苏当地农民认可的优质水稻品种,在进行南粳9108水稻有序精确抛秧试验时,需要对试验环境中的光照条件、温度条件及生产条件进行优化,深刻了解水稻品种的特性,尤其是要重点关注茬口的影响因素,主要原因是南粳9108水稻的系统性较强,在多次试验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出影响南粳9108水稻的生长条件最主要就是播种时间等多种条件,下文进行了南粳9108稻米的超高产品种有序精确抛秧的试验。

2 超高品种南粳9108稻米有序精确抛秧试验

2.1 超高品种南粳9108有序精确抛秧试验的试验材料准备以及试验方法介绍

在进行南粳9108的有序精确抛秧试验时,需要设置对比试验,对江苏省内的高频率种植的水稻进行对比实验探究,在选择对比水稻品种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很好生长前景的水稻,例如:超高产量的品种淮稻5号,在进行有序精确抛秧高产试验时,最主要的试验目标就是探究出当南粳9108稻米的667 m2产达到800~850 kg时,得出插秧的产量增加达到20%以上,相比较于手动种植水稻有50%以上的产量增加。

2.2 南粳9108有序精确抛秧试验的试验过程设计

在进行试验的时候,选用具有高产量的潜力的南粳9108的优质稻苗作为实验选材,对比材料选择的是在江苏大面积种植的淮稻米5号,试验过程中选择的培育方法是双连钵盘育秧,选择的育种时间是5月18号,在6月18号进行了抛栽的种植操作,每667 m2的抛栽中是4.8万苗,对比田的面积是2亩,在精确抛秧试验时,每667 m2施的氮肥是纯氮肥,大约是20 kg,氮肥内的氮元素与磷元素的比例大概是1∶0.4,其K2O的含量氮元素的2倍,不仅如此,氮素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是6∶4,在这其中也包含了基肥与蘖肥,占比大概在30%左右,当稻苗种植成功后,要在适当的时期施加叶龄施,最佳的施肥时期是在种植之后进入到施4叶期,到2叶期,在这两个时期进行恰当化肥的施肥,给南粳9108化肥的施加创造优质的条件;同时,在进行南粳9108田间管理时,尤其要注意水浆的管理,在使用水浆时,要确保呈现出抛物状,稻苗是在潜水层进行分蘖,在群体茎蘖达到预期穗苗数量的80%后进行搁田操作,确保南粳9108稻苗获得的搁田,灌浆结实期会得到水分的灌溉,尤其是在灌溉的干湿时期都有水分的滋养。

做好了超高产品种南粳9108的有序精确抛秧试验,在完成了试验的设计和种植操作后,需要对种植中的一些项目进行试验结果测量,包括南粳9108稻米的茎蘖动态、叶面积的动态及干物质的积累动态,南粳9108稻米的株行结构测定,穴内的生长结构测量,每一株南粳9108稻米的根茎质量,稻米的根茎儿活力及稻米在生长过程中呈现的伤流量数值测定,这些数据可以为之后南粳9108稻米的生产数量及抗倒伏特性的特征做出判断,为之后的产量预测以及种植条件优化做好基础准备工作[2]。

本次有序精确抛秧试验所处的实验环境是在江苏省淮安市的洪泽县三河镇,该地的稻麦中种植产业较为发达,拥有先进的技术储备,且地理环境相当的优越,本次实验所处的土壤养分状况良好,土壤内含有的有机质的含量在34.9 g/kg,氮元素的含量在0.15 g/kg,碱解氮的含量在24.2 mg/k,速效磷的含量在29.3 mg/kg,并且速效钾的含量在76.2 mg/kg,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下,基本小麦的产量能够达到222 kg/667㎡。

2.3 南粳9108有序精确抛秧试验的试验结果简述

经过本次试验,可以看出南粳9108在培育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产量的优势,相较于对比的穗苗,产量增加了约3.1%,对比穗苗的产量有下降趋势,而在测量肥料对稻苗产量得影响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出,在不施肥的情况下,不同的稻苗所表现出的产量是有明显差距的,尤其是南粳9108稻苗达到了500 kg/667 m2以上,而其余的对比稻苗的产量有明显的弱势,在450kg以下,并且,不同的肥料对于稻苗的产量影响也是不同的,淮稻5号的产量呈现负增长,而南粳9108的稻米长势喜人,二者有明显的差异。

在培育的过程中,当地的环境因素有较大的影响,在江苏省淮南市的洪泽县,天气变化较为特殊,夏季的气温明显升高,尤其是在本次试验进行期间,温度的上升因素明显,温度到达了30℃左右,加上在试验开始期间5月份的温度较低,曾经出现了3天的降温,试验期间的温度骤降以及温度骤升对南粳9108稻米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稻米的结实率以及成熟度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1

播种期抽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

淮稻5号5/215/198/2110/20

南粳91085/216/198/2510/26

由此可见,在本地进行稻苗的培育种植的时候,需要兼顾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兼顾高产的同时也要注意培育环境的优化以及稻米成长特征以及指标的考量。

在播种南粳9108稻米的时候,要注意温度与光照条件的配合,在不同的生成周期,稻米的抽穗与温度呈现了正相关的态势,在不同的播种时期,也影响了稻米的生育过程变化,对于光照以及温度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培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确保温度与光照表现一致,这样随着稻米的成长,结实率因素以千粒重因素就会呈现健康的生长态势,并且南粳9108作为感光性良好的品种,营养周期也得到了大大的延长,水稻的生产量提高,有效穗的数量提升,穗型变大,对于季节变化的不良反应就会减少,确保南粳9108能够在洪泽县实现较高的产量以及优质的稻米质量。

3 结语

随着农业播种技术的优化改良,各类型的稻米种植技术以及优质的水稻品种比比皆是,但是在不同的地区使用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培育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在江苏省,广泛推广的南粳9108稻米是一种高产的水稻品种,为了确保产量的优势,在稻米的果实质量上农业研究推广人员也进行了优化改良[3]。本文对超高产的南粳9108稻米进行了有序精确抛秧试验,探究了南粳9108稻米的生长,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实验,确保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下,南粳9108稻米能够使用多变的环境,实现较高产量的同时实现优质的稻米质量,满足社会大众对于粮食数量需求的同时提升食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同庆,闫发宝,李振宏,等.不同栽培方式对南粳9108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4,44(5):25-27.

[2]荀贤玉,仲凤翔.“南粳9108”旱直播不同用种量和播期产量比较及高产栽培配套措施[J].科学种养,2015(7):55-56.

[3]谢静.不同栽培方式对南粳9108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5(4):151-152.

步头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篇4

1 水稻精确定量集成技术的基础原理

1.1 给根系良好的生长发育空间,培育状根

水稻精确定量集成技术能为每根苗的生长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空间,防止根苗之间互相争养分与水分。传统的水稻生长依赖水,水稻从移植到后期的生长都离不开水,如果缺水,将会导致土壤酸化、不透气的现象,极易造成水稻根系区域缺氧,一些有毒物质趁机侵害水稻根部,最终导致水稻根部变黄、变黑与死根的现象,水稻将面临死亡。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采用的是干湿交替的水管理,但需要注意的是,穗区水层不能超过2cm,目的是使水稻的根系一直为白根,以此为水稻良好生长、提升单产奠定基础。

1.2 增加有效分蘖

水稻分蘖从移植后就需要有序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应保证良好的肥水条件,其能使许多分蘖的产生。但在后期过程中,水稻分蘖一般是无效的,成穗率将逐渐降低,甚至还会导致水稻出现倒伏的现象。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如水稻品种的特点,其根据水稻品种的特点确定要实现的目标产量,并且根据产量来确定移栽的密度与穗总粒数等[2]。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措施包括培育壮秧、扩行缩株、减苗促苗和害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以此达到预期水稻的产量。分蘖是最关键的部分,但达到预期有效穗数的80%时,应控制有效分蘖数,一般有效的分蘖穗实粒数为120粒、这样可促进水稻根部更好地生长,以此使植株健康成长,并为保证地上光合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水稻获得更好的养分,以此促进水稻根系的健康生长,另外,还有助于提升水稻的抗逆性与抗病性,为提升水稻的产量奠定基础。

2 步头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不足

步头镇位于贺州市东南部,东与广东省怀集县交界,西与苍梧县接壤,南同信都镇相连,北与贺街镇毗邻[3]。步头镇有耕地面积0.15万hm2,水稻种植占有较大部分,农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步头镇水稻种植采用了水稻精确定栽培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与推广方面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影响了应用效果。

2.1 农业硬件设施跟不上

传统栽培技术对秧田没有较高的要求,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则相反,只有能排能灌的田地才符合该技术的需求,对于“阴阳田”“烂田”等不可用这种栽培技术。虽然当前的农业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还存在不足的地方。

2.2 有机肥源不足

在实际中,部分农户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其中焚烧秸秆最突出,该现象使有机肥逐渐减少。虽然近年来,人们将一些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等应用在农业中,但要真正解决有机肥源不足的问题还需要一个过程。

2.3 种植农户整体素质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一些有文化的青年人都走向大城市,农业种植一般都是一些大龄妇女从事,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业知识,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2.4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良好的自然条件是保证水稻精确定量集成技术运用的效果的关键,只有保证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才能为提升水稻产量奠定基础。在干旱的季节还应当保证水源的充足,以此使各项环节的质量得到保障。然而在实际中,还存在较多田块水源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各项指标。

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分析

平衡施肥原理与群体质量栽培理论是实现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的两个重要部分,所需氮肥的适宜用量主要是根据土壤特征、作物需肥特性以及氮肥当季利用率三大参数来计算,计算的方式为斯坦福方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群体质量栽培理论,提出基蘖肥与穗肥的合理运筹比例,并采用临界法,计算出生产优质高产水稻磷钾肥的适宜用量,并借助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原理,运用综合技术,以此使水稻健壮成长,为提升水稻高效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3.1 培育壮秧及科学移栽

在培养健壮的秧苗时,主要采用旱育稀植与旱育保的方式。其中稀植对水稻根系的健康生长有着良好的作用,还能有效分蘖的发生,其根据具体情况对株行距进行微调。在移栽小苗过程中,可采用28~32 d秧龄的4叶1心时移栽、浅插,其对最低节位的分蘖发生有着良好的效果。

3.2 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严格控制水层

科学灌溉对水稻整个生育期间的健康生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灌溉水稻,如浅水移栽、浅水活棵等方法。在无水或少水插秧返青中,应根据土壤的实际进行调整[4]。并采用干湿交替的方式管理移栽后的水分,但要注意的是,不得深水灌溉,以此为保证土壤良好的湿润度奠定基础。因此,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应给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使水稻根系得到良好的发展。步头镇的部分水稻田存在着淹水的状况,极易导致水稻根系出现缺氧的现象,造成根系变黑、变烂,最终影响水稻的生产量。

3.3 少施勤施化肥,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

精细施肥是水稻施工中的尤其要注意的环节,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应保证有机肥的质量,并根据产量目标施肥。另外,还需要注重水稻秧苗的实际情况,保证水稻施肥的质量。在秧苗移栽后7、12 d,倒2叶时应当注意施肥的顺序,正确的步骤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与穗肥。并对各类田地进行施有机肥,这对改善土壤结构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在进行秧苗的除草工作中,应根据秧苗的实际情况实施,第一次除草期为幼苗高10 cm,第二次除草期在苦荞封垄之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耕翻走道内的土壤,形成1条排涝沟。

4 结语

运用水稻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相应的栽培技术、施工防范,为提高秧苗的质量奠定良好基础,为促进水稻高效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青松.云南永胜县程海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J].北京农业,2015(8):41.

[2]张兆麟.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永胜县的试验研究及应用[J].中国稻米,2013(4):125-128.

[3]李金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广西北流的应用研究[J].杂交水稻,2012(1):45-48.

作物精确栽培技术的构建及实现 篇5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作物栽培学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开始与众多的新兴学科领域相互交叉融合,逐步朝着定量化与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在作物栽培学中,运用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能够对栽培的对象及过程,实施数字化的监控与管理。从栽培方案的设计,到生长指标的诊断,再到产量品质的预测,都能够实现精确的定量化。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也较为广泛,包括农学、生态学、土壤学等农业类学科,以及管理学、系统学、信息学等新兴学科。作物的精确栽培,不仅能够改善常规的作物栽培模式,更有助于提高作物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确化水平,提升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水平。

2 定量栽培方案的设计

近年来,农业信息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作物栽培知识。系统建模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作物栽培学研究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其不仅具备综合的知识体系,在推理决策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势,实现了由经验性知识规则向数字化知识模型的跨越。将作物栽培管理知识体系进行定量表达,通过借助于基本的创建模型,能够设计合理的作物栽培方案,从而实现对作物的精确栽培[1]。

2.1 技术原理

作物的各项生育指标与栽培技术指标,有着其自身的地域性特征以及季节性变化规律。需要运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解析。通过寻找其内在的定量化函数关系,构建数字化的作物栽培管理知识模型,从而实现对各项生长调控指标的定量设计。究其算法原理来说,一方面基于平均产量和增产系数,另一方面要考虑基因型与环境的适合度,以确定合理的产量目标设计,选取适宜的品种,从而实现栽培方案的精确设计。

2.2 方案设计技术的应用

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算法,需要在计算机环境中映射,并结合组件化程序设计思想与GIS技术,以开发出适用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如单机版、PDA、网络版等版本。同时,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的具体情况,运用精确管理决策功能,由点到面地进行生态分区与生产分类,以按需投入为准则,确定精细化的栽培管理方案[2]。由于具有动态设计的功能,能够在不同的情景条件下,自动生成相匹配的栽培管理方案。其不仅动态决策能力强,而且精确管理效果好。在作物生产实践中,有着十分显著的适用性和指导性作用。

3 生长指标的光谱监测诊断

3.1 技术原理

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参数下,对于不同的光谱波段,有着不同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规律特征。实施光谱监测与诊断,是根据传感器快速、无损的工作原理,获取相关的特征光谱信息,以对作物生长指标状态进行解析判断。通过定量反演,实现对作物生长参数的快速诊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来自于作物冠层及叶片的光谱信息,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作物的生长指标与反射光谱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机理性关系。在生长指标中一些较为敏感的核心波段,有其对应的光谱参数,从而建立定量反演模型。参照优化设计的适宜指标,与作物的实时生长指标进行动态的诊断与调控,保证作物处于更佳的生长状态。

3.2 应用实践

随着光谱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光谱、高光谱分辨技术开始出现,为农作物生长指标的监测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尤其是高光谱分辨率技术,能够对大范围的作物生长信息,实现实时、快速、无损的监测与诊断,从而达到精确栽培管理的效果。作物的主要生长指标,包括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片含氮量与氮积累量。对其光谱参数进行试验研究,能够构建与主要生长参数相匹配的调控模型及监测诊断系统[3]。因此,对作物生长指标实施光谱诊断,能够实时诊断作物生长状况,对后期肥水调控实施精确指导,有助于提高作物生产管理水平,促进精确栽培技术的发展。

4 作物生长的模拟预测

对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模拟,其主线是作物的生理生态过程,结合气象数据等因素,构建作物阶段发育的各种模型,解释性和预测性较强。其有助于了解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对技术措施与遗传潜力、环境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实施定量、综合的分析。同时,对产量、品质形成的过程进行机理性和预测性动态模拟,有着极佳的机理性和预测性效果,量化物生长的分析与管理。构建模拟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在不同的技术、品种与环境条件下,实现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可靠性预测。从而对不同条件下的作物生长状态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各种因素变化对作物生长的综合影响,以及提供最佳的应对策略。

5 结语

当前,精确化、科学化已成为作物栽培学的发展主流,精确栽培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以栽培科学为基础,结合了相关的信息科学,极大地推动了作物栽培的信息化、数字化及定量化。应当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对作物栽培方案的设计、生长指标的监测诊断、生长过程的预测,实施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以实现作物精确栽培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卫星,朱艳,田永超,等.作物精确栽培技术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农业科学,201(119):3955-3969.

[2]景立权,袁建华,赵福成,等.玉米超高产精确栽培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32):429-434.

精确栽培 篇6

1 丰两优香1号再生栽培的表现

1.1 产量高

2013年, 引进丰两优香1号在詹家镇詹家村下畈某农户承包田作再生栽培试种1.33 hm2, 并与双季稻中嘉早17—甬优9号 (2 hm2) 作对比, 早稻同期播种, 乳苗抛栽, 连晚旱育秧、手插, 因种栽培, 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经市县农业局验收, 丰两优香1号头季平均产量10 060.5 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5 721.6 kg/hm2, 2季合计产量15 782.1 kg/hm2;双季稻中嘉早17平均产量7 593 kg/hm2、甬优9号平均产量8 478 kg/hm2, 2季合计产量16 071 kg/hm2。丰两优香1号再生栽培单产比双季稻低1.8%, 比全县单季稻最高田浙优18 (单产13 957.5 kg/hm2) 产量高13.07%。2014年, 继续在詹家镇詹家村下畈某农户承包的同样田块作再生栽培与双季稻“中嘉早17—甬优9号”种植对比, 并在全县推广种植丰两优香1号再生栽培271.0 hm2 (机插为主) 。由于2014年3—8月多阴雨寡日照, 病虫害发生重, 水稻普遍比2013年减产。经市县农业局验收, 丰两优香1号头季平均产量9 099 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5 224.5 kg/hm2, 2季合计产量14 323.5 kg/hm2;双季稻中嘉早17平均产量7 312.5 kg/hm2、甬优9号平均产量7 147.5 kg/hm2, 2季合计产量14 460 kg/hm2;丰两优香1号再生栽培单产比双季稻“中嘉早17—甬优9号”低0.94%。全县丰两优香1号头季平均产量8 797.5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4 027.5 kg/hm2, 2季合计产量12 825.0kg/hm2, 比全县纯单季稻浙优18、甬优12高产田平均产量 (12 000 kg/hm2) 增产6.9%。

1.2 主要农艺性状好

丰两优香1号属两系杂交迟熟中籼、大穗型品种, 感温性强、适应性广、植株整齐、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叶片直立、受光性能好、茎秆粗壮坚韧、根系发达、抗倒性良好;分蘖力强, 繁茂性好, 成穗率较高, 后期落色好, 穗大粒多, 结实率较高, 适应人工移栽、抛秧、直播、机插秧等各种栽培模式[1]。在龙游县作早稻栽培, 全生育期136 d左右, 株高100~105cm, 有效穗270万~330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30~140粒, 结实率96%, 千粒重26~27 g。再生季全生育期70~80 d, 株高75~85 cm, 株型松散;再生能力较强 (1∶1.3~1.5) ;有效穗300万~37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62~72粒, 结实率92%~96%, 千粒重25~27 g。

1.3 抗逆性

抗高温、抗寒能力较强, 结实率高, 经历2013年高温干旱和2014年的连阴雨寡日照, 结实率仍达92%以上;由于2014年3—8月多阴雨寡日照, 丰两优香1号头季和再生季抽穗扬花都遇阴雨寡日照天气, 稻瘟病严重发生, 穗型变小、千粒重明显下降 (1 g左右) 。

1.4 米质好

丰两优香一号的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出糙率82.2%, 精米率75.5%, 整精米率62.2%, 垩白粒率18.0%, 垩白度2.8%, 直链淀粉含量16.0%, 胶稠度56 mm, 粒长6.8 mm, 粒型长宽比3.1。米质达国优3级, 外观晶莹透亮, 米饭清香柔软, 适口性好[2]。

1.5 经济效益好

以2014年詹家镇詹家村某农户栽培为例, 丰两优香一号再生栽培与早晚连作双季稻相比, 呈现出米质优、投入成本低、经济收益高等特点;再生栽培稻与纯单季稻相比, 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1.5.1 再生栽培稻经济效益。

头季平均实收稻谷9 099.0kg/hm2, 稻谷销售价格为3.3元/kg, 再生季实收稻谷5 224.5kg/hm2, 市场价格为3.0元/kg, 2季产值45 700.2元/hm2, 扣除生产投入24 510元/hm2 (其中种子1 260元/hm2、肥料3 975元/hm2、农药1 350元/hm2、农膜225元/hm2、农机3 750元/hm2、水费450元/hm2、人工7 500元/hm2、田租6 000元/hm2) , 纯收入为21 190.2元/hm2。

1.5.2 双季稻经济效益。

早稻选用超级稻品种中嘉早17, 晚稻选用超级稻组合甬优9号。人工插秧, 早稻实收稻谷7 312.5 kg/hm2, 销售价格为3.3元/kg, 晚稻实收稻谷7147.5kg/hm2, 销售价格2.9元/kg, 2季总产值44 859元/hm2, 扣除生产投入31 725元/hm2 (其中种子2 100元/hm2、肥料5 700元/hm2、农药2 250元/hm2、农膜225元/hm2、农机6 000元/hm2、水费450元/hm2、人工9 000元/hm2、田租6 000元/hm2) , 纯收入为13 134.0元/hm2。

1.5.3 纯单季稻一般田和高产田经济效益。

全县纯单季稻一般田平均产量9 000 kg/hm2左右, 浙优18、甬优12高产田平均产量12 000 kg/hm2左右, 销售价格2.8元/kg, 产值分别为25 200、33 600元/hm2, 扣除生产投入21 675元/hm2 (其中种子675元/hm2、肥料3 750元/hm2、农药1 800元/hm2、农机3 000元/hm2、水费450元/hm2、人工6 000元/hm2、田租6 000元/hm2) , 纯收入分别为3 525、11 925元/hm2。

1.5.4 再生栽培稻与双季稻、纯单季稻经济效益比较。

再生栽培稻与双季稻相比, 虽然比2季稻谷产量低, 但是稻谷品质更优, 销售价格高, 产值增加829.2元/hm2, 加上节省投入7 215.0元/hm2, 纯收益增加8 044.2元/hm2。再生栽培稻纯收益比纯单季稻一般田和高产田增加17 653.2、9 253.2元/hm2。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头季栽培

2.1.1 适期早播。

丰两优香一号感温性、抗高温、抗寒能力强, 适期早播, 能提早头季稻成熟, 有利于头季和再生季两熟高产。从这2年种植实践情况看, 要实现头季和再生季两熟高产, 在龙游县头季稻必须在8月15日前收获, 否则不能完全保证再生季9月22日 (9月23日为安全齐穗期) 前安全齐穗, 且收获越早, 留桩矮, 再生季产量越高[3]。根据龙游县的气候条件, 移栽田一般3月12—15日播种, 采用保温育苗方式播种育苗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 最低气温不低于5℃时) , 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播后并保持有3~5个晴天以上, 4月上中旬移栽。乳苗抛栽田, 3月12日浸种, 3月14日催芽, 室内摊至秧苗转青3月25日左右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 抛栽, 抛干种子22.5 kg/hm2, 确保基本苗达60万株/hm2。

2.1.2 推广基质旱育秧。

早稻专用基质富含水稻秧苗生长的各种营养成分和适宜的酸碱度, 能保证水稻秧苗健壮生长。采用基质旱育秧, 水稻起发快、机插缓苗期明显缩短, 确保水稻足穗、大穗达高产[4]。手插秧播种150 g/m2, 机插秧每盘播种75 g。

2.1.3 短龄秧苗适期早栽, 栽足落田苗。

一般日平均气温达到15℃可满足移栽早稻扎根生长, 日平均气温达到17℃可满足秧苗分蘖要求。4月上中旬秧苗叶龄达到2.5~4.1叶 (最好3.5叶左右) 时, 选择温暖天气尽早移栽, 充分利用温光资源, 延长大田营养生长期, 增强秧苗分蘖能力, 为足穗增粒增产奠定基础。手插栽培, 双本插, 行株距25 cm×14 cm, 栽30万丛/hm2, 插足60万株/hm2;机插栽培, 行株距25 cm×15cm, 每丛插3本, 用秧345盘/hm2, 插足75万株/hm2。

2.1.4 精确施肥, 多施穗肥。

根据目标产量、土壤供氮量和肥料利用率确定氮肥的施用总量。丰两优香1号单产9 000kg/hm2以上, 根据土壤肥力不同, 施纯N 180.0~217.5 kg/hm2;土壤肥力好的少施, 否则多施。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6.5∶3.5或7.0∶3.0, 基蘖肥中基肥和分蘖肥比例为6∶4或7∶3。分蘖肥于栽后6~8 d一次性施用, 穗肥在倒3叶露尖时施用。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6∶1, 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钾肥80%作基蘖肥、20%作穗肥。

2.1.5 好气灌溉, 发根促蘖。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 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 一般以无水层湿润灌溉为主, 使土壤通气处于富氧状态, 促进根系生长, 增强根系活力。施肥时要求田面无水, 施肥后第2天肥料被土壤吸收再灌浅水层, 达到以水带肥的目的。够苗期前当茎蘖数达到计划穗 (300万穗/hm2) 的90% (270万穗/hm2) 断水搁田。为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 必须在无效分蘖发生前2个叶龄提早搁田。丰两优香1号要控制第10叶龄期分蘖的发生, 应在第8叶龄期排水搁田。长穗、结实期浅湿交替灌水, 田间经常处于无水层状态, 灌2~3 cm水, 待水落干后数日 (3~5 d) , 再灌2~3 cm, 如此反复, 形成浅水层与湿润交替的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能使土壤板实而不软浮, 有利于防止倒伏。在收获前1周断水, 防止断水过早。必须开好丰产沟, 做到即排即灌。

2.1.6 综合防治, 降低病虫草害发生。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重点是做好“三虫” (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和“二病” (稻瘟病、纹枯病) 的防治, 严格掌握防治指标, 确定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1.7 适时收割。

头季稻以完熟期收获为宜, 防割青, 有利于头季和再生季两熟高产[5]。8月5—15日抢晴天及时收割, 收获时要保护好稻桩, 尽量减少机械碾压。机收时, 调好留桩高度[6]。留桩高度直接影响再生稻生育期, 留桩矮生育期长, 留桩高生育期短, 一般以保留倒2节芽争取倒3、4节芽为原则, 留高度30~40 cm比较适宜[3], 8月10日前收割的, 留桩高度为30 cm;8月10—15日收割的, 留桩高度为35 cm;8月15日后收割的, 留桩高度为40 cm。机收时, 田一定要硬实。田硬实, 被碾压的稻桩会自然竖立、发芽;否则竖立、发芽难。收割后及时扶正碾压的稻桩, 清除覆盖的稻草, 以利再生腋芽整齐萌发生长。

2.2 再生季栽培

头季稻齐穗后15 d, 结合灌“跑马水”, 追施尿素150kg/hm2, 促进再生腋芽萌发生长;头季稻收割后第2天, 灌3~5 cm的水层, 用九二〇37.5 g/hm2、磷酸二氢钾3 000 g/hm2对水1 125 kg/hm2喷丛, 撒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50kg/hm2;8月底至9月初做好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除施肥、喷施农药田间灌3~5 cm的水层外, 其他时期均保持湿润灌溉。10月下旬适时收割。

摘要:阐述了丰两优香1号在龙游县作再生稻种植的产量表现、生育期、特征特性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为今后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栽培技术,浙江龙游

参考文献

[1]张志红, 张青文.超级稻丰两优香一号在衢州的种植表现与栽培方式探讨[J].农技服务, 2011 (1) :3-4.

[2]彭斯敏, 耿延琢, 程勤学, 等.丰两优香1号在湖北省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 2009 (5) :52-53.

[3]张继新, 钱太平, 张晓勇, 等.杂交水稻不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8) :2221-2222.

[4]孙华林, 赵冬华, 张军年, 等.机插水稻育秧基质试验效果及推广前景分析[J].中国农机化, 2008 (22) :78-79.

[5]熊洪, 方文, 谭震波.杂交中稻不同时期收割对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 1990 (3) :8-10.

精确栽培 篇7

1 特征特性

镇稻11高产稳产, 在泰兴市分界镇沿河村千亩示范片平均实收产量10 920 kg/hm2, 比泰兴市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南粳44增产15%以上, 示范片最高田块产量达11 340 kg/hm2。镇稻11抗逆性强, 抗条纹叶枯病, 中感纹枯病和穗颈瘟, 耐肥抗倒, 2011年整个千亩示范片未发生倒伏。镇稻11后期熟相好, 株型较紧凑, 穗型较大, 叶色中绿, 成熟期有绿叶3张左右, 籽粒熟相较好。镇稻11稻米品质好, 米粒外观较佳, 腹白少而小, 色泽光亮, 食味好, 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2 高产田群体生长发育动态

镇稻11产量水平达10 500 kg/hm2的产量构成:有效穗数315.45万穗/hm2, 穗总粒数133.55粒, 结实率95.76%, 千粒重28.0 g, 总颖花量42 135万朵/hm2。

2.1 苗期动态

秧苗素质:机插软盘湿润育秧, 秧龄18 d, 移栽叶龄3.8叶, 苗高18.6 cm, 单株白根数12.8条;苗挺叶绿, 根系盘结好, 秧苗无病虫草害。够苗期:镇稻11分蘖力中等, 6月15日机插, 8 d后进入分蘖期, 18 d后叶龄8.5叶, 总茎蘖数319.5万个/hm2时开始搁田;7月15日叶龄11.2叶, 高峰苗418.5万根/hm2, 成穗数315.45万穗/hm2, 成穗率75.4%。

2.2 拔节至抽穗期动态

拔节期:机插后45 d, 叶龄13.5叶, 无效分蘖开始死亡, 总茎蘖苗降至393万根/hm2, 叶面积指数4.22, 干物质4 339.5 kg/hm2。孕穗期:机插后65 d, 叶龄16.6叶, 叶面积指数7.62, 干物重8 733 kg/hm2。抽穗期:镇稻11始穗期8月31日, 抽穗期9月3日, 齐穗期9月6日, 一生总叶片数17片。抽穗期叶面积指数7.11, 干物重积累增至12 246 kg/hm2。

2.3 成熟期表现

镇稻11于5月28日播种, 6月15日机插, 11月1日成熟, 全生育期157 d, 成熟时叶面积指数3.45, 单茎绿叶2.8片, 干物重21 492 kg/hm2, 经济系数0.51。

3 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3.1 培育壮秧

采用机插软盘湿润育秧, 于5月下旬分批播种, 用种量45.0~52.5 kg/hm2、需软盘420~450张/hm2。放盘前先精做秧板, 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播种前盘内先铺撒1/2~2/3盘营养土, 播种后再用熟土盖种、盖膜、均匀盖草, 建议使用基质和无纺布育秧。揭膜后科学管理水浆, 保持盘土湿润不发白。1叶1心时大田秧池施尿素, 于傍晚对水浇施。

3.2 合理群体起点

镇稻11分蘖力中等, 株型较紧凑, 应栽足基本苗。示范片株行距为30 cm×13 cm, 插25.8万穴/hm2, 每穴4~5苗, 基本苗120万根/hm2。

3.3 精确定量施肥

示范片前茬为小麦, 土质为砂壤土。据土肥站调查, 土壤中磷的含量较高, 而速效钾的含量明显偏低, 针对上述特点, 总的施肥原则为控氮、稳磷、增钾[1,2,3]。基肥应施45%复合肥375 kg/hm2、碳铵375 kg/hm2;分蘖肥于6月22日施尿素150 kg/hm2;穗肥于8月3日 (倒4叶露尖) 施促花肥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 8月10日施保花肥尿素75 kg/hm2。

3.4 精确节水灌溉

插秧的前一天应耕整土壤, 第2天浅水机插。由于机插秧具秧苗小、根系少的特点, 立苗分蘖阶段应以浅水活棵、薄水促蘖为主, 活棵后应适当露田透气。栽后25~30 d, 当田间的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90%时, 进行脱水搁田控苗。孕穗期与灌浆前期, 秧苗对水特别敏感, 需水量较大, 在这一阶段田间应建立浅水层。灌浆结实期田间应保持干湿交替, 以利养根保叶, 防止青枯早衰, 切忌断水过早, 影响粒重。

3.5 综合防治病虫害

根据不同时期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实行全程预测预报, 重点做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确保水稻正常生长[4]。

参考文献

[1]凌启鸿, 张洪程, 丁艳峰, 等.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中国稻米, 2005 (1) :3-7.

[2]彭长青, 李世峰, 卞新民, 等.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调控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 2006 (1) :20-24.

[3]朱小娟, 刘田, 肖承璋, 等.镇稻11号水稻品种特征与高产栽培研究[J].农技服务, 2011, 28 (5) :577, 579.

精确栽培 篇8

1 应用情况

金湖县采用旱育手插和软盘育秧机插2种栽插方式进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 示范田供试水稻品种分别为淮稻9号、连粳7号, 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水平见表1。示范结果表明,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提出的只是一系列的共性指标, 在各地生产应用过程中, 还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与完善, 才能最终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3]。

2 改进栽培措施, 完善技术指标

2.1 选择适宜品种

金湖县属于江淮下游的里下河农业区, 其温光条件可以满足水稻安全抽穗、安全灌浆成熟的要求。过去该县在机插秧品种选择上主要选用小穗型偏早熟的中熟中粳品种, 由于其总颖花量不能满足高产要求, 其产量一直未能突破10.5 t/hm2。因此, 在水稻品种选择上, 金湖县机插秧最好选择大穗型偏迟熟的中熟中粳品种, 手插秧最好选择大穗型迟熟中粳品种, 这样才能保证水稻在8月底前抽穗。示范结果表明, 手插秧品种可以选用超级稻淮稻9号, 该品种具有分蘖性强、穗型大的特点, 在金湖县播种期为5月13日, 抽穗期为8月26日, 成熟期为10月20日;机插秧品种可以选用连粳7号, 该品种具有穗型大、穗粒协调性好、后期根系和功能叶活力强的特点, 在金湖县播种期为6月3日, 抽穗期为8月28日, 成熟期为10月23日。

2.2 增盘稀播育壮秧

机插秧育秧需要准备足量的秧盘, 一般为525盘/hm2, 与常规育秧相比, 要增加75盘/hm2。因此, 每盘的播量也减少, 从原来的130~150 g/盘降为110~120 g/盘。稀播增盘育秧方式, 可以显著提高秧苗素质, 同时还能保证基本苗栽插质量得到提高。对近3年机插秧田块水稻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 基本苗不足120万株/hm2的地块, 其产量很难超过10.5 t/hm2。

2.3 严格控制多效唑使用量

以连粳7号为试验水稻品种, 采用软盘育秧, 未使用机插秧专用肥, 研究其在苗床期使用12.5%多效唑进行机插的效果。结果表明, 穗粒数随着多效唑用量增加呈显著地下降趋势, 当多效唑用量为180 g/hm2时, 每穗粒数下降不显著, 较CK平均减少3.3粒;当多效唑用量为750~900 g/hm2时, 每穗粒数下降幅度增大, 较CK平均减少20.1粒;当多效唑用量为1500~1650 g/hm2时, 每穗粒数下降显著, 较CK平均减少34.7粒, 具体见表2。示范田中采用壮秧剂或育秧专用肥育秧的机插秧, 以及当地普通育秧条件下, 均不使用多效唑。但遇特殊情况可以酌情使用, 如水稻一叶一心期遇连阴雨天气时, 可用12.5%多效唑180 g/hm2喷施1次;如水稻三叶一心期遇大田腾茬时间推迟和秧苗长势过旺时, 可用12.5%多效唑180~195 g/hm2喷施控旺。一般水稻全生育期多效唑用量宜控制在375 g/hm2以内。

2.4 保证充足沉实时间, 提高整地质量

金湖县土壤类型为黏土, 如果水稻采用手插秧方式种植, 则耕作深度应达到13~15 cm, 不宜过浅;如果采用机插秧方式种植, 则耕作深度以7~8 cm为宜, 不宜过深。要求整地质量高, 耙地宜粗, 不糊烂, 确保土壤透气性良好, 以减少缓苗时间。手插秧移栽时, 要求水质清、水层浅;机插秧移栽前, 要沉实泥浆, 时间不能少于4 d, 以使大田土壤具有较好的沉实度, 提高机插质量[4]。

2.5 改进基蘖肥的运筹方法

根据生产实践, 改进水稻基蘖肥的运筹方法:一是适量普施基肥。基肥一般施用45%复合肥, 手插秧、机插秧用量分别为450、375 kg/hm2;机插秧还要施面肥, 一般在整地土壤沉实、移栽前田面撒施碳铵225 kg/hm2。二是科学施好分蘖肥。手插秧分蘖肥分2次施用, 第1次要早施、重施, 肥料以尿素为主, 一般在栽后3 d施总量的2/3左右。机插秧分蘖肥在栽后5~6 d施用。分蘖肥尿素的第1次施用量以225kg/hm2为宜, 不能少于150 kg/hm2, 以免影响分蘖速度。第2次要轻施、早施, 为穗肥追施预留空间, 施用量为纯N 51.75kg/hm2, 一般在有效分蘖终止前10 d (N-n-2-2叶龄前) 结束。示范结果表明, 改变基蘖肥施用方式, 同时配合培育壮苗、提高整地质量等措施, 可以明显缩短机插秧缓苗时间, 较习惯施肥田块减少4~7 d。机插秧改进施肥方法与习惯施肥法相比较, 水稻分蘖期根层供氮强度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促进分蘖早发快发、减少后期消亡, 使有效穗数增多[5], 具体见图1。

2.6 重施穗肥 (促花肥)

只要水稻群体叶色按期褪淡, 即可采取重施穗肥的高产措施。只要分蘖肥的第2次追施时间和追施量安排得当, 即可确保水稻叶色按时[ (N-n-2+1) ~ (N-n-2+2) 叶龄期]褪淡。金湖县及周边地区手插秧常年在7月15日前后为有效分蘖终止时间, 机插秧一般在7月20日前后为有效分蘖终止时间[6]。因此, 对于群体发展正常的田块, 手插秧、机插秧分蘖肥的第2次追施时间应分别控制在7月5日和7月10日前, 用量控制在施纯氮52.5 kg/hm2以内, 以利于穗肥及时追施 (倒4叶初) 和重施。

2.7 穗分化期浅湿管水

水稻幼穗分化期特别是枝梗分化期 (倒3叶期) 的水分管理非常重要, 如果该期的水分条件达不到要求, 将会对水稻穗型产生明显影响, 导致穗型明显变小。因此, 在穗分化期水浆管理上, 宜推广浅湿管水技术。该技术具有保持搁田效果、确保幼穗正常分化、促进大穗形成的作用。

2.8 纹枯病全程药控

纹枯病防治以“压前控后, 全程药控”为原则。第1次防治时间为高峰苗前, 药剂可用持效性好的苯甲丙环唑, 以后可用井冈霉素或其复配剂, 同时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

摘要:介绍了金湖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 从选择品种、增盘稀播育秧、控制多效唑使用量、提高整地质量、改进基蘖肥运筹方法等方面总结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优化与改进措施, 以进一步探索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江苏省金湖县水稻高产栽培中的技术指标。

关键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应用,改进,江苏金湖

参考文献

[1]凌启鸿.水稻叶龄模式的应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4-18.

[2]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4-107.

[3]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5-137.

[4]凌启鸿, 张洪程, 戴其根, 等.水稻精确定量施氮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 (12) :2457-2467.

[5]张洪程, 李杰, 戴其根, 等.机插稻“标秧、精插、稳发、早搁、优中、强后”高产栽培精确定量关键技术[J].中国稻米, 2010, 16 (5) :1-6.

精确栽培 篇9

1 栽培方案设计及实施结果

目标产量及其构成设计:稻谷产量9 000 kg/hm2, 有效穗数315万~34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40~150粒, 结实率90%以上, 千粒重25 g。基本苗设计:基本苗为90万~120万根/hm2, 机插移栽株行距为12 cm×30 cm[2]。施氮量设计:根据斯坦福公式和田块土壤检测结果及目标产量, 计算出总施氮量为285 kg/hm2。群体动态设计:移栽后约22 d够穗苗, 栽后40 d高峰苗数525万根/hm2以内, 成穗率在70%以上。

田间测产结果:有效穗数328.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45.7粒, 结实率89.7%, 千粒重24.7 g, 理论产量为10 617kg/hm2。实际产量:通过检测实收稻谷的水分及标准粳稻水分, 折算出南粳5055标准产量为9 754.5 kg/hm2。

2 栽培技术

2.1 精整苗床, 备足营养土

选择肥沃疏松、无硬杂质、杂草少的土壤, 在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进行过筛, 大田备足细土1 500 kg/hm2, 每100 kg细土均匀拌入500 g壮秧剂。选择地势平坦、灌溉便利、集中连片、便于管理的田块作为秧田, 按秧田、大田比例1∶100留足秧田。播种前10~15 d精做秧板, 秧板宽1.5 m, 秧沟宽30 cm, 秧沟深15 cm。板面平整光滑。

3.2确定播期, 精量播种育苗

南粳5055播种时间以5月25—30日为宜, 每张硬盘均匀播芽谷150 g左右, 采用“井关”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机, 做到播种均匀, 播后用细土均匀撒盖籽土, 覆土厚度为0.5 cm左右。播种后将秧盘放置在秧板上, 选择规格20 g的无纺布覆盖, 然后取秧田土块将其四周压实, 待齐苗后松去四周压实土块, 使无纺布松动自如。移栽前3~4 d揭除无纺布炼苗[3]。

2.3 适时移栽, 提高栽插质量

前茬作物收获后, 及时耕翻晒垡, 同时进行秸秆全量还田。旋耕后上水耙田整地, 达到田平、泥熟、无残渣, 田内高低差不超过3 cm。待泥浆沉实后插秧。移栽期以6月10—15日为宜, 秧龄在15~18 d。栽插密度24万~27万穴/hm2, 每穴3~4苗, 基本苗栽90万~120万根/hm2。要求秧苗不漂、不倒, 栽插深度2~3 cm, 连续缺苗3穴以上时, 应及时进行补苗。

2.4 加强肥水协调, 培育高产群体

南粳5055产量9 000 kg/hm2左右的田地需纯氮270~300 kg/hm2, 掌握“早施分蘖肥、拔节期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原则。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施碳铵450 kg/hm2+45%复合肥375 kg/hm2。分蘖肥分2次使用, 第1次在栽后7~10 d结合化除施尿素75 kg/hm2, 间隔7 d再施尿素112.5 kg/hm2。在余叶龄4.0叶时施尿素75 kg/hm2、45%复合肥112.5 kg/hm2。在余叶龄2.0叶左右时施75 kg/hm2。肥料做到氮、磷、钾搭配使用。

机插结束后浅水护苗, 活棵后脱水露田2~3 d, 以后浅水勤灌促早发, 总苗数达到预定穗数苗80%时开始排水搁田, 采取多次轻搁, 达到田中土壤沉实不陷脚, 田边裂细缝, 群体叶色褪淡显黄。搁田复水后, 保持干干湿湿, 干湿交替, 在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 齐穗后干湿交替, 收割前7~10 d灌1次跑马水。水浆管理上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早发, 中期分次轻搁, 强秆壮根, 后期干湿交替, 活熟到老。

2.5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保苗保穗保丰收

病害主要以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为主, 虫害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螟为主。草害主要以稗草、千金子、鸭舌草为主。防治纹枯病可在纹真清、井A蛇床子素中任选1种。治虫药种宜选用吡蚜酮、甲维毒死蜱、阿维菌素等合理组配应用[4]。根据稻田杂草类型, 移栽后, 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一般在移栽后1~3 d内进行, 用30%直播宁可湿性粉剂1.5~1.8 kg/hm2对水450~600 kg用小机均匀喷雾, 第2次在移栽后10 d左右用10%苄丁复配剂7.5 kg/hm2拌适量化肥撒施。

参考文献

[1]凌启鸿, 张洪程, 丁艳峰, 等.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J].北方水稻, 2007 (2) :1-9.

[2]邹国昌, 韩国路, 嵇瑞华, 等.南粳5055机插高产栽培特性及农艺性状研究初报[J].北方水稻, 2013 (1) :33-35.

[3]杨发贵.水稻生长发育特点及精确定量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5) :69, 71.

上一篇: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下一篇:荷载传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