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质量

2024-11-30

精确质量(精选9篇)

精确质量 篇1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开始登上战争舞台。精确打击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首选和主要攻击手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制胜的关键。精确制导武器的运用和其作战效能的发挥,离不开可靠的情报信息支援。这些信息一方面为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敌要害目标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信息,另一方面也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了及时有力的精确制导,从而大大提高精确打击效能。深入研究和探讨信息化条件下精确打击战术,对于提高我军精确打击能力直至夺取未来作战胜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信息质量概述

目前国内外信息质量的定义约在100 种以上,多种定义并存,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各自领域对信息质量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反映了对信息质量研究的无规则及其研究成果的非通用性。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其信息与质量在各个应用领域的不同含义对信息质量进行解释。本文所研究的信息质量是C4ISR 系统为精确打击作战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例如,目标的位置、速度、类型性质等等。关于这些运动状态或不确定性描述的优劣程度将对精确打击作战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 信息质量指标分析

信息和质量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理解很不相同,信息质量指标体系的构成也有很多种。每个领域都有各自适用的信息质量指标体系,他们具有各自的优点,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用性。通过对这些信息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指标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客观真实性方面,如客观性、可信性、准确性等;通用性方面,主要有通用性、适合性;完整性方面,主要指完整性等;信息采集时效性方面,指标名称主要有时效性等。

精确打击中的信息感知能力主要来源于各类传感器,其作战效果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战场感知的态势与实际战场态势相吻合的程度,当战场感知的态势和实际战场态势相吻合,表明战场感知能力强。也就是说,战场感知能力是其信息质量的体现,所以本文选取的子指标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信息完备性、信息准确性、信息时效性。

2.1 精确打击对信息完备性要求

信息完备性是指对作战空间的信息感知能力,即主要指空间完备性。其主要受探测设备空间探测距离的影响。下面主要以雷达的探测距离来研究空间完备性。

对于目标而言,雷达的探测距离决定了雷达的探测范围。

(1) 雷达的最大有效探测距离

对于雷达而言,其最大有效探测距离方程为:

undefined

式中:Pt为雷达发射功率;G为天线增益;σ为雷达反射面积;k为波尔兹曼常数,取3.18×10-23;λ为雷达工作波长;To为绝对温度;S/N为接收机信号—噪声比;L为雷达传播能量总损耗;Bt为中频宽度。

(2) 一定高度下的雷达对海面目标的探测距离

虽然雷达的最大有效探测距离可以通过上式来计算,但对于地面雷达、预警机雷达等处在不同高度上的雷达而言,它们对目标的有效探测距离除了受最大有效探测距离的约束外,还受到地平面曲率的影响,如图1。

在图1中,O点为地心,B点是雷达的位置,D点为目标最高点位置,BO,DO分别与地平线交于A,C点,BD与地平面切于E点,|AB|=h1,|CD|=h2,R为地球半径,则处于高度h1的雷达对于高度h2的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

undefined

综合考虑雷达的最大有效探测距离和地球曲率的影响,一定高度的雷达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为

D*=min{D1,D2}

2.2 精确打击对信息准确性要求

信息的准确性指标取决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这3个环节。主要包括目标特征准确性、目标跟踪准确性和信息传递准确性。

2.2.1 影响目标特征准确性的因素

目标特征准确性是对目标识别而言的。目标特征准确性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探测设备自身特性来评价目标特征的准确性;另一种是目标的特征属性评价。

利用设备特性评价

传感器对目标的识别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属性层、目标种类层和目标类型层,由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进行识别。具有目标属性识别能力的传感器可以对目标的敌、我、中和不明等属性进行识别;具有目标种类识别能力的传感器可以对地面、空中和水上目标进行识别;具有目标类型识别能力的传感器可以对不同的地面、空中和水上目标进行识别,这里主要研究对目标的属性识别。

在某时刻,当利用探测设备自身特性来评价目标特征时,其目标特征准确性可用下式表示

Pi=PSi·PVi·PTi·PIi·PFi·PMi

其中Pi为第i个探测设备对目标特征准确性;PSi为第i个探测设备的空间分辨率;PVi为第i个探测设备的速度分辨率;PTi为第i个探测设备的时间分辨率;PIi为第i个探测设备的识别精度;PFi为第i个探测设备的虚警概率;PMi为第i个探测设备的漏警概率。当利用目标特征属性评价时,对整个作战空间,目标特征的准确性可用下式表示:

Q11=undefinedPj/N

Pj为第j个目标的信息感知准确性,N为目标数量。上式是通过探测系统的自身特性来表示目标特征准确性的,但是它不能够描述这种能力与作战任务之间的相关性。

利用目标特征属性评价

处理信息是信息系统对战场客观信息的估计,所以,可假设Gj(t)、Ĝj(t)分别表示第j个目标在t时刻的真实值与估计值的向量,那么Gj(t)和Ĝj(t)可分别表示为:

undefined

其中n为特征参数(位置、速度等)的个数;gjk为第j个目标第k个特征真实值;ĝjk为第j个目标第k个特征估计值。则第j个目标t时刻的第k个特征参数估计值与真实值偏差为

Djk(t)=|ĝjk(t)-gjk(t)|

其期望值为

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

显然,当E[Dj(t)]越小,表示第j个目标t时刻的估计准确性越高。利用1-E[Dj(t)]表示t时刻j个目标的准确性,假设t时刻已正确发现了m个敌方目标,则t时刻传感器系统探测目标的平均准确性为

undefinedundefined(1-E[Dj(t)])

Q′1=为反映目标特征平均准确性。相对于第一种方法,这一方法仅仅通过观测数据来分析准确性,因此它本质上反映的是某具体任务时的信息系统目标特征准确性。

2.2.2 影响目标跟踪准确性的因素

系统将传感器报告传送到融合中心进行融合分类,融合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报告中的信息对探测分类更加准确,对跟踪准确性的度量值Q2取决于不同时刻跟踪目标数量,如果设时刻t-1跟踪目标数的集合为At-1,目标个数为|At-1|=Xt-1,t时刻跟踪目标数的集合为A,目标个数为|At|=Xt,则对跟踪的评价取决于集合At-1∩At,当At-1∩At=∅时,则Q2应为0,当At-1∩At-At-1时,Q2应为1。因此可采用下式表示

undefined

2.2.3 影响信息传递准确性的因素

处理信息经过通信网络传输给每个用户,它对准确性的影响可通过某用户l能准确无误的从融合中心经过通信网络接收需要信息的概率来评价,即正确接收信息概率,记为Pl(t)。它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融合中心在t时发送信息SeI(t)的概率Pundefined(x=SeI(t));另一部分是l用户接收信息Pundefined(x=ReI(t))的概率。由于这是一个条件概率,则分发对准确性的影响为

Pl(t)=Pl(x=SeI(t))·Pl(x=ReI(t)|x=SeI(t))

整个网络的正确接收信息概率为

P(t)=undefinedPl=undefined[Pl(x=SeI(t))·Pundefined(x=ReI(t)|x=SeI(t))]

x为信息传输分布随机变量,P(t)为总概率。

综合考虑上述目标特征准确性、目标跟踪准确性和传递准确性的影响,则准确性指标度量可表示为

Q=[ω·Q1+(1-ω)·Q2]P(t)

其中ω为权重,根据任务需求给定。

2.3 精确打击对信息时效性要求

信息的获取、处理、分发和使用越快,信息愈能反映目标的实际状态,其价值就越大,随着时间的延迟,信息价值会逐渐衰减以至消失。信息的时效性更注重信息处理过程和信息使用方式。

设T1是信息生成的时刻(若信息是不断更新的, 则为最近的更新时刻),该信息的价值随着时间衰减,设在时刻T2,信息价值下降到已不为使用者所接受,可认为信息已失效,则[T1,T2]构成了反映信息有效时段的时间区间。信息传递及使用者对信息做出反应需要一段时间,设信息开始被使用的时刻为T3,另外存在一个时间的上界T4,根据信息进行决策或作战须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T3,T4]构成了反映使用信息的时间区间。

①T4≤T2,使用者有充分的时间利用信息来进行决策或作战,可获得好的信息效用,决策时间为[T3,T4]。

②T3≤T2≤T4,决策时间较短,为[T3,T2],可获得的信息效用要差些。

③T4≥T2,决策时间为空,信息来不及被使用就已经失效。

设用于决策的时间充裕且在进行决策的时间内信息价值没有下降,在该理想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优决策质量为D0。信息在刚生成时的价值是最高的(此时没有损耗) ,设为V0。假设信息价值具有下面的两种时间变化特性Ⅰ和Ⅱ,信息用于决策的时效性分析如下:

Ⅰ 信息价值从信息生成时刻T1开始,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不变,当到某一临界时刻T2,信息价值一下子变为0。

undefined

足以保证决策质量达到最优,能够提供足够的决策时间,可使决策达到最优。决策质量为D0。

②T3≤T2≤T4,当决策过程进行一段时间还未达到最优时,因信息失效而结束。决策质量为:D=D0·(1-e-β(T2-T3))。

③T4≥T2,决策还未开始信息便已失效,信息效用为0。

Ⅱ 信息价值从信息生成时刻T1开始,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不变,当到某一临界时刻T2,信息价值按指数衰减。

undefined

①在信息价值下降之前开始决策,决策进行得越早,即决策开始时刻先于信息价值下降时刻越多,信息用于决策的价值越高,当决策时间足够长,决策将可达到最优。决策质量为:

undefined

②在信息价值下降之后才开始决策,决策时间有限,决策质量不高。决策质量为:

3小结

影响精确打击的信息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也非常复杂,认真分析影响精确打击的信息质量需求,是将该研究课题继续引向深入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曹孟谊,吴建明,孟秀玲.国外信息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7,12:57-58.

[2]任义广.信息质量对反舰导弹作战效果影响的分析方法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

[3]卢代军,夏学知,张子鹤,沙基昌.目标信息的时效性分析.火力与指挥控制,2007,1:39-40.

精确质量 篇2

一、精确农业的定义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简记PA)是大约十年前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土壤学者倡导下开始探索的环境保全型农业的通称。作为基于信息高科技的集约化农业,精确农业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计算机技术、通讯及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实现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状况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和动态分析,通过诊断和决策,制定实施计划,并在GPS与GIS集成系统支持下进行田间作业的精细管理。根据ASAE的定义,PA就是针对田间不同的局部地块(或称小区)的土壤、地理等条件,通过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位置投入适量的物质(如种子、农药、化肥等)而实施的一种田间管理方式,其目的就是同时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全的持续发展。实际上,关于精确农业,人们并没有给出统一的规范化定义,但相关的技术名词已有不少,如空间变动作物生产(Spatial—Variable Crop Production)、基于GPS的作物管理(GPS—Based Crop Management)、处方笺管理(Prescription Management)、基于小区的农业(Site—Specific Agriculture)和精确农作(Precision Farming)等等。虽然术语不同,但所指技术思想大体是一样的,直到1996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召开的第三届PA国际会议上,精确农业(PA)才被统一起来。至于PA和PF两个技术名词,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PA的意义更广,指的是更大范围内农业的信息化集成管理,涉及到耕种、养殖和加工等领域的产业系统;而PF一般是指田间作物生产的精细管理,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上讲,PA与PF可认为是一致的,美国人称PA,而欧洲人喜欢称PF。

二、PA的产生背景

PA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包括农业在内的全球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即来自环境保全的压力。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由于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而引起的硝酸氮(NO3—N)对地下水污染的严重性,为此,欧美各国都相继出台了有关农药、化肥施用量的限制法规,一时间,无农药栽培、有机栽培成为时尚,但是这种栽培依靠过去的技术体系,并不能增收,因此不适用于大规模农业.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将大田分成若干小区以精耕细作,同时实现减少环境污染、维持土壤水肥力、提高生产力的新型农作业技术体系即被提出了,这就是PA。

三、PA的技术要素

不同于以往均一性的田间管理,PA的本质是对田间作物生产的非均匀的变动管理(Variable Management),针对大田内不同小区采用变率(Variable Rate)技术实施物质的变量投入,从而从整体上降低物质消耗,发挥资源的最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这种变量管理的技术思想主要基于农田内小区作物生长环境和产量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1)田间小区作物生长条件(土壤质量等)和产量的空间差异性(Spatial Variability);2)田间小区年间产量的时间差异性(Temporal Variability);3)预测和实际产量的差异(Predictive Variability)。因此,差异性的测量和描述是实施PA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田间小区土壤水肥力、作物生长、产量、杂草、病虫害等特性的差异性测量以及空间分布图的作成,为此需要的技术有全球定位系统(GPS),用于确定田间的确切位置;遥感(RS),用于获取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生长情况的信息;土壤采样装置(Soil sampling devices),用于获取土壤有关数据;产量监控器(Yield Monitors),用于收获产量的动态计测等等。在差异性描述的基础上,PA要对田内各小区实施物质投入的变率控制(Variable—rate control),需要的技术除了GPS外,还有自动化农业机械,如自动施肥机、洒药机、除草机等,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组织和分析空间数据,为决策管理提供信息。最后,PA的技术还需要能够管理差异性与变动性的决策支持系统(DSS),包括模型库(如作物生长模拟、投入产出分析等模型)、数据库、方法库以及知识库,为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持续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四、PA的发展

PA作为一种基于知识的农作业技术体系,是知识经济在农业中的最好体现,也是农业创新体系的主要

组成部分,对于实现“高产、高效、优质、持续”的农业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为此,欧美各国及日本都在跟踪这一先进技术的发展与研究。作为PA的发源地、美国国家研究院1997年已建议将PF的研究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欧洲各国也相继开始了PA的研究与实践。日本政府还专门启动了“21世纪农业机械紧急开发课题”的研究,也将PA的相关技术研究列入计划”。从理论上看,有关PA的研究论文与专题报告数量在日益增多,而且规模较大的相关学术会议每年都举行多次。在原国际土壤学会会长明尼苏达大学教授H.H.Cheng的倡导下,1990年召开了首届PA国际会议,会议代表150名;第二届PA国际会议于1993年召开,代表约三百名;而1996年第三届的会议代表多达600名。代表人数成倍增长,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各国对PA研究的关注。1998年6月在MinneaPolice召开了第四届PA国际会议。从技术方面来讲,用于PA的相关装置及自动化农业机械开发速度之快、上市周期之短令人惊叹,在相关学术会议举行的同时都有许多公司展出新的PA产品。齐藤亘列举了1998年6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农林地理空间信息学术会议上展示的PA装置,如非接触性土壤传感器、联合收割机的割幅传感器等等。从实践来看,PA从中试至普及也在迅速扩大。1994年美国PA的作业面积达到100万英亩,而1998年则猛增到2000—2500万英亩,已有5%的农家实际引入了PA技术。预计2005年5000万公顷的玉米带可实现PA普及50%,而甜菜的普及覆盖率近期就可能达到50%。

五、对我国PA的几点思考

与欧美一些国家以及日本相比,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无论是从农业机械化水平、土地利用率、集约化程度及综合生产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况旦中国的农业也同样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多投多收、农药和化肥施用量过高的生产方式对环境的负荷越来越高。因此,发展同时追求生产力提高和环境负荷减少的持续农业在中国也势在必行,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精确农业作为一种新的持续农业技术体系也必将推动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为此,一些有识之士正在大力提倡和努力开展有关中国PA的研究,以期推进PA的研究进程,中国农业大学还专门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教授为带头人的“精细农作研究中心”,我们期望中国的农业借着知识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会有长足的发展。针对日本PA的研究动态,我们拟对我国PA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1.关于PA在我国的可能性

由于我国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农业机械水平还不高,所以离完全实现与普及PA还有很大距离。但因为PA的本质是非均一的变动管理,所以象日本一样,我国的农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实现PA生产方式。比如考虑到当前农业的生产规模、技术装备及经济基础等因素,可按下列四个阶段推进。1)PA的基础是有关信息的积累,所以一开始最好购置产量监控器,可以是低档的,结合人工作成的产量图来描述空间差异性。2)当农户熟悉了产量监控技术之后,可引进DGPS、土壤采样装置等等。3)农户可以安装微机、土壤测试装置,以实现机械自动化。4)引进VRA技术及相关的PA技术,逐步完全实现PA生产方式。实现PA的上述四个阶段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范例,真正的可行性还需要科学地分析与论证,这里还牵扯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从政府官员到农户对PA的认识问题,因为PA的实现是产、学、官、民统一认识、协作攻关的任务,因此如何提高人们对PA的认识是一个关键。

2.关于我国PA的研究展开

由于PA是基于知识的系统,是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所以有关PA的研究是很艰苦的,成果的取得和实现应用是需要时间的。

(1)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PA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跟踪国际PA发展的前沿与趋势,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要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可组团去发达国家对PA考察,缩短我国PA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2)在基础研究方面要成立更多的专门研究机构,力争得到政府社会的资助,尽快探讨我国PA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战略,相关学术团体也要将PA的学术交流纳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要加快PA研究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队伍建设。

(3)在技术研究方面要在国家政府及企业的资助下,通过招标、立项,用最短的时间开发出有效的高性能的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在“硬件”开发的同时,要不断加强“软件”的研制与构建。

(4)在普及推广研究方面要尽快建立稳定的示范区和有关试验基地。考虑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与非平衡性,现阶段全面实现PA生产方式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PA的实现在技术方面需要较大的投资,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PA的巨大效益。为此PA的实现要从长计议,要先在有条件的地区搞示范和试验研究,比如试验区可选择东北产粮区和西北产棉区。当然,由于示范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经营风险与价格风险,所以从经济产益的角度,政府也应给予适当的政策保险与补偿等。

关于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精确度分析 篇3

产品质量检验精确度受产品检验流程、检验方法以及检验误差的影响,尤其是检验流程,它不仅影响到质量检验精确度,还关系到质量检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所以说,我们在探讨产品质量检验精确度时,完全可以从质量检验流程入手,注重对每一个检验环节的控制,同时选择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精确度,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与有效。目前国内产品质量检验流程中存在的,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检验精确度的环节有:

1.1 产品抽样

在产品质量检验之前,为了检验方便,少耗时耗力,大多会采用产品抽样形式,在同批量产品中随机抽取适量产品作样品,然后对样品进行质量检验。这一方法在原理上是可行的,但由于抽样产品的性能并不能代替所有产品的性能,加之检验时可能会出现检验误差,从而导致最后检验得到的数据精确度不高,影响产品质量检验有效性。为此产品抽样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实施,按照产品检验前期所制定的较为完善的抽样计划进行产品抽样,正确选用抽样方法,使产品抽样能更具代表性、公正性。

1.2 检测方法的选择

检测是紧随产品抽样之后的一项工作,是产品质量检验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按照检验原理来分类,生活中常用到的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共有五种,分别为:感官检测、物理检测、化学检测、产品试验以及生物检验。这五种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况、不同产品,实际检测时必须注意分析产品类型,结合检测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一般来说,同批次产品或样品必须采用相同的质量检验方法;同一样品的质量检测必须同时同步进行,避免检测误差产生。

1.3 检验误差的存在

检验误差是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管它是因系统、设备、环境因素引起,还是因人为失误造成,它都会在检验过程中存在,不可能做到完全消失。对于检验误差来说,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减小,没办法做到完全消除。从误差类型来看,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只有两种,即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是指产品质量检验或实验过程中因方法选择不当、检验次数过少、平均值取法错误、检验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的误差,具有数值变化规律的特性;偶然误差则是指质检过程中因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它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两大特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都会对质检精确度产生影响,降低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精确度,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2 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精确度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我国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经全面整顿之后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检验工作人员检验技术不纯熟,检验过程中出现错检、漏检,就是质量检验方法使用不当,导致检验结果缺乏准确性,大大降低了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效率,降低了质检精确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相关技术人员在现有的检验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探寻出了精确度更高、技术更先进的产品质量检验方法,期望能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检验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及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在此,笔者结合产品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产品质量检验精确度提高措施,以供分析。

2.1 重视产品质量检验抽样环节

产品抽样是产品质量检验的关键环节,样品的代表性完全依赖抽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根据产品检验要求,提前制定科学、完善的抽样方案,确定抽样样本的数量与分组,准备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装备,并以公平、公正、适应、适宜为抽样原则,采用科学有效的抽样方法,努力避免试样的倾向性,最大程度地保障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公正性。工作人员切勿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样本,坚持严谨、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切实保证抽样的质量,抽出代表性强、有价值、够份量、够数量、规范科学的样品。

2.2 科学分析并处理质量检验数据,及时正确写出检验报告

工作人员需根据数值修约规定精准地读取计数,正确而真实地记录数据。当检验结果出来后,首先分析数据之间的可信度和可比性,发现异常值必须及时进行剔除或隔离处理,验证后的可信数据则必须进行误差分析。尤其当检验结果在标准临界值附近时,更需要提高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和重视,通常可选择进行二次检验、检验流程查询或仪器设备再效验等工作,以保证检验结果取舍的有效性和精确度。根据全面分析误差可能产生的环节及成因,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的精确度分析;根据检验及分析结果及时正确写出真实的检验报告,对检验结果进行客观结论判定,为产品生产提供及时指导。

2.3 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检验工作人员是产品质量检验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正确、规范、有序地进行,也关系到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因此,检验机构必须加强对检验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法律素质、思想认识等的培训和教育,从而保证检验工作人员能够保持高度负责、严谨认真的态度科学地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正确处理检验数据与误差,为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精确度提供人员保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产品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的关键,检验结果的有效性靠检验精确度衡量,精确度越高,检验结果就越有效,反之则有效性越低。通过本篇文章的分析,现已求证出了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只有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实施质量检验,做到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检验产品选择相适应的检验方法,严格、规范化检验流程,科学分析检验结果,才能切实保证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性,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精确度的目的。

摘要:产品质量检验精确度是衡量产品质量检验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提高检验精确度是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的必要措施。基于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性,本文从影响产品质量检验精确度的因素入手,对检验过程中影响检验精确度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精确度的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产品质量,质量检验,精确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丹.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J].品牌与标准化.2011(16)

[2]郭美娥.浅谈提高实验室检验报告质量的途径和方法[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03)

精确管理的魅力 篇4

烟厂的老板们最近忧心忡忡,因为信息化建设这个“一把手工程”发展到现在,他们突然发现面前的数据并非是他们原本想要的,按照一位厂长的说法就是“什么OA、ERP、CRM、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等等,能装的都已经装完了,但是系统生成的大量数据并不能完全实现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初衷。”如何使获得的数据变成支持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有效信息一直是企业信息化中的难题。前不久,记者近日在张家口卷烟厂(以下简称“张烟”)走访时发现,他们正在积极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

预算管理怪圈

烟草行业在中国属于国家专卖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每年的产量、销量及上缴的利税都有相关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公司年度目标利润,只能进行成本和费用的控制,”张家口卷烟厂副厂长李奎英进一步表示,“归根结底,需要加强内部监管。”

和许多卷烟厂一样,张家口卷烟厂很早以前就进行过信息化建设的尝试。1997年,张烟购买了某家软件厂商的一套财务软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发现,存在技术规范、技术要求执行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加上该软件又无法直接升级,所以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对信息化一直很排斥。直到2003年左右,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和日益突出的企业内部监管问题,信息化才重新被提上日程。到2005年2月,张烟已经完成了ERP框架搭建、OA、烟叶体系、财务物流一体化。

业务管理系统(包括ERP、CRM等)应用的日渐深入,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家口卷烟厂目前正在使用针对烟草工业企业的商业智能系统,以预算管理监控分析为核心,对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张家口卷烟厂信息化规划处的处长刘建明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大多数烟草工业企业都已经实施了基础财务系统和预算管理系统,以支持企业的预算管理。但是,几乎都还没有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控以及对预算数据做进一步深入分析。刘建明谈及此处一脸无奈。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管理系统及相关业务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无法得到有效整合,这些数据的价值也得不到进一步发挥。同时这也使信息化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实际上,对于张烟而言,预算管理也不是第一次进行。据刘建明介绍,2000年开始,张烟就进行过预算管理。当时企业只做了一个简单的费用预算,由此也产生了不小的问题。项目做完就完了,对预算执行没有进一步的控制。刘建明说:“要分析预算,就要有专门的工具,否则,每天流动资金少则几十万元人民币,多则上百万元人民币,如果采取手工作业,分析起来费时费力不说,精确度也值得怀疑,

但我们当时没有这个工具。”

预算控制不得力和预算结果反馈效率低下两大问题,不仅在张烟存在,而且也成为烟草行业信息化的两大难。

商业智能杀手锏

在这种情况下,张家口卷烟厂决定使用金蝶公司生产的商业智能系统(BI),系统抽取相关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在数据仓库中经过处理后,可在设置好的指标库和模型库基础上进行深度分析,利用业务预算监控分析、财务指标预算监控分析、部门预算目标责任体系和战略管理决策支持四个模块,满足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员工的工作需求。

BI系统设置了相关权限,使得各部门、各层次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能看到自己所需要的数据,页面大量使用图表,不仅使分析看起来更加直观,而且可以实现对数据深层次、全方位的挖掘,能够随时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并为下一步工作提出实际指导。“部门管理者要知道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就可以打开页面,找到本部门的年度目标和当时的执行情况。而决策者则可以通过查看各项指标、报表的深度分析,并与全行业的综合情况进行对比,从而了解本企业的现状。”刘建明告诉记者。

“比如库存,我要看你的采购合理不合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生产本身需要一个周期,需大量的存货。要压缩库存资金,在以前是办不到的。”刘建明的表情终于开朗起来。据了解,应用了商业智能系统后中,张烟的管理者可以很轻松地了解辅料消耗情况以及这一信息与库存的对比,从而判断库存量是否合理。

中国的烟草业正面临新一轮的联合重组。2006年2月7日,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沙祖康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首次会议上表示,中国将继续对烟草生产实行严格的计划制度,并对烟叶征税,不允许新设立中外合资卷烟生产企业,不再新建卷烟厂,同时,对现有烟草工业企业加大联合重组。

公开提出对中国烟草工业企业加大联合重组,这并非国家相关部门首次表态。其实,早在2005年底召开的“全国烟草行业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就明确表示,今后将对烟草企业进行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联合重组。重组完成后,中国烟草总公司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国企,统一管理整个烟草行业高达5000亿元的国有资产,而中国烟草行业将真正实现政企分离。

不可否认的是,重组后的中国烟草业,对企业效益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烟草信息化工作而言,在整体规划建设、实际应用水平等方面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对于一个定产、定销、定税的行业企业而言,要想在业务管理和发展上作出正确的判断,要实现更高的效益,除了不断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结果监管,目前可能别无他途。(徐龙建)

精确质量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IGRT系统的构成

我院2012年引进的Elekta Synergy系统, 其中Elekta的Synergy系统由数字化加速器和放射治疗头以及具有完整图像功能的XVI系统组成。XVI系统由k V级的锥形束CT (Cone-beam CT, CBCT) , 非晶硅数字化X射线探测板和计算机工作站及图像处理软件组成, 具有摄片、透视和容积成像三种功能。

1.2 所需质控模体

指形电离室、剂量仪、胶片剂量计、Catphan CTP503 phantom, Single Ball-bearing Phantom。

1.3 质控内容及方法

1.3.1 系统安全性。

它既包括人员的安全性, 也包括设备的安全性。人员的安全性包括病人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设备的安全包括成像设备及周边设备的安全性。其中, 对设备进行系统安全互锁的测试可避免损坏设备的事故;另一方面, 对于有辐射性的成像设备附加探测器来实时监测辐射剂量, 必要时停止设备, 可防止病人接受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1.3.2 机械部件的质量保证

机械部件质量保证要确保直线加速器、XVI系统的发射器和探测器的机械部分满足厂家和临床指定目标。在所有机械指标当中, 几何定位精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包括治疗床的位移精度、治疗头的旋转精度、激光定位精度等, 一般都要求±2mm, 而角度误差一般都要求在±0.5°以内。

1.3.3 剂量学的质量保证

国际放射单位与测量组织发表了关于放射治疗剂量学标准的报告, 明确规定了从放射治疗设备的输出剂量到患者受照射的吸收剂量的测量方法与标准。报告规定了对用于放射治疗的X射线设备 (加速器) 和γ射线设备的输出剂量特性指标和误差范围的要求, 指出了放射治疗的靶区剂量精度必须保证在误差小于5%水平, 才能保证治疗的肿瘤控制率。这一结论直到今天仍然是放射治疗物理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美国医学物理协会AAPM和我国的国家标准均要求放疗设备输出剂量特性的偏差应小于2%。另外, 还需要对装备了多叶准直器和电子射野成像装置这些附件单独进行性能误差测试。

1.3.4 CBCT的图像质量检测

表示图像质量的相关参数分别为低对比度分辨力、空间分辨率、密度均匀性和几何失真度。做该项检查时, 先将3D模体Catphan CTP503模体在机头下借助激光灯和水平尺调整好位置, 选取CBCT扫描参数, 然后进行CBCT扫描, 并对重建图像进行分析。要求低对比度分辨力、密度均匀性≤1.5%, 空间分辨率的可见线对数目≥10对, 几何失真度≤1mm。

1.3.5 k V级、MV级系统中心的重合性精度检测

在IGRT系统中, k V级系统与MV级系统中心的重合性将直接影响图像的匹配精度。检测时利用Single Ball-bearing模体, 将其固定于床面, 用激光灯对准和调整模体上金属球的几何中心, 利用EPID系统分别在0°, 90°, -90°, 180°各拍摄两张平片, 然后传输至XVI软件进行分析。若误差超出标准值0.1 mm, 则进机房调整模体上螺旋测微尺, 进而调整金属球的位置, 再进行第二次EP-ID曝光, 直至两中心重合误差小于0.1 mm, 才认为模体金属球的中心与MV级系统中心重合, 即金属球的位置是MV级系统的空间位置。接着使用CBCT扫描模体, 采用手工匹配方法, 与系统的标准模体图像进行配准。如果在x、y、z三个方向上的误差均小于0.5 mm, 则可认为k V系统与MV系统的中心重合。若误差超出标准值, 那则应尽快反馈给医院的工程师。

2 结果

2.1 系统的安全质控规范如表1所示。我院IGRT系统能够达到标准, 而且定期检测, 保证系统的安全。

2.2 机械部件的质量保证如表2所示。我院IG-RT系统能够达到标准, 而且每周检测一次, 保证机械精度的准确性。

2.3 CBCT图像质量检测过程如图1、图2所示, 分别代表低对比度分辨力、空间分辨率的检测过程。我院IGRT检测能够达到标准, 检测频度为每周检测一次。基本能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也为摆位误差的测量和校正提供了放心的工具。

2.4 k V级系统中心与MV级系统中心的重合性

由于CBCT在进行空间旋转扫描的时候, XVI系统的旋转中心会因重力作用随机架运动时发生细微的改变, 从而影响图像与计划CT图像的匹配精度。因此, 经过质控程序, 两中心的位置差异在x、y、z方向上均小于验收标准值0.5 mm。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

3 讨论

随着放射肿瘤技术的发展, 图像引导治疗设备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精确放射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 本文讨论了图像引导设备的质量保证体系, 其建立标准及测试精度要求。结合我科的工作实践, 阐述了直线加速器系统和图像引导系统的主要质控项目, IGRT系统要求的精度相对于常规质控的精度要高。因此, 我们在做好常规质控的同时, 对新技术新设备的质量控制也要及时完善, 为患者提供一个放心的工具, 为精确放射治疗的剂量准确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LJ.Pisani, D.Lockman, D.A.Jaffray, D.Yan, A.A.Martinez, “Set-up error in radiotherapy:On-line correctionusing electronic kilovoltage and megavoltage radiographs, ” Int.J.Radiat.Oncol., Biol., Phys.47, 3, 825–839 2000_.

[2]Webb S Motion effects in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therapy:a review.Phys.Med.Biol.51 R403–25 2006.

[3]G.X.Ding, D.M.Duggan, C.W.Coffey, et al.“A study on adaptive IMRT treatment planning using kV conebeam CT, ”Radiother.Oncol.85, 116–125_2007_.

[4]CATHERINE A.MCBAIN, F.R.C.R., ANN M.HENRY.et al.X-RAY VOLUMETRIC IMAGING IN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THE NEW STANDARD INON-TREATMENT IMAGING.Int.J.Radiation OncologyBiol.Phys., Vol.64, No.2, pp.625–634, 2006.

[5]Amer A, Marchant T, Sykes J, et al.Imaging doses from the Elekta Synergy X-ray cone beam CT System.Br J Radiol, 476–482, 2007, 80:476-482.

[6]胡逸民.肿瘤放射物理学[M].第1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9:9.

[7]戴建荣, 胡逸民.图像引导放疗的实现方式[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6, 15 (2) :132-135.

精确农机开发项目 篇6

2013年8月16日, 宁波市农机局对象山县丰盈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的“大型农业机械精确信息获取与远程监控系统开发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阅台帐资料等方式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考察, 一致认为该项目立项正确, 能够通过GPS定位及远程监控技术, 对实施的机具进行有效管理, 起点较高, 资料齐全, 各项验收指标完成较好, 资金使用合理, 同意通过验收。

据了解, 该项目以高速插秧机、履带收割机、29.4 k W以上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为对象, 研制用于农业机械的作业状态、作业面积以及耗油等信息获取的多技术集成装置, 开发远程监控农业机械使用状态的无线传输集成系统。该系统基于系统软件核心技术系MS VB.NET和ASP.NET开发基于B/ (Browser/server) 的“客户”模式, 实现农业机械现场计算机监控功能。该项目于2010年5月获宁波市农机局批复, 2011年5月启动, 由丰盈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相关机械, 与宁波鄞州亿赛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 在该社所属的25台高速插秧机、5台大中型拖拉机、5台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安装无线传输集成系统, 实现水稻生产机插机械科学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肿瘤精确放疗技术进展 篇7

关键词:放射治疗,调强,螺旋断层,立体定向,影像引导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 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1]。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广泛, 临床上7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都需要进行放射治疗, 其中有部分患者单独行放射治疗即可达到治愈。常规的放射治疗使过多的正常组织包括在照射范围内, 加上联合化疗可使并发症增多。近年来在放射物理学、剂量学、计算机技术以及影像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 开展了肿瘤精确放疗, 最大程度保护了正常组织、重要器官, 降低了放疗毒副作用。目前精确放疗技术有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螺旋断层放疗以及影像引导放疗等。笔者将根据精确放疗技术的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1 适形放疗

适形放射治疗 (ConformalRadiotherapy, CRT) 的提出和进行临床研究始于1959年。适形放疗是指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立体三维方向上与靶区形状相一致的技术。根据CT下所提供的靶区与正常组织在三维方向的位置、大小及形状的资料, 利用加速器机架、小机头、多叶准直器 (MLC) 或铅挡以及治疗床的协调运动完成。日本的Takahashi博士及其同事设置的一个机械控制系统, 控制多叶准直器的开口形状与射野方向的靶区投影形状一致, 绕患者进行旋转, 实现了首次的适形放疗。Proimos博士的团队独立提出了同步挡块旋转 (Synchronousshieldingandbeamshaping) 的照射方法。同步挡铅旋转的方法是在患者和机头之间放置特殊设计的铅挡, 并且挡块能随机架或者患者的旋转做同步运动, 保证治疗时挡块的形状与照射野靶区的形状一致。该方法对靶区外组织防护较好, 但制作铅挡过于繁琐, 不利于临床大量推广。Green于1959年提出循迹扫描 (Trackingtechnique) 的原理, 并且建立了这种系统的机器以及计划的制作。所谓循迹法, 就是依靠治疗机与治疗床相互协调运动, 使治疗靶区每个截面中心都在机器旋转中心上, 而照野的形状和大小靠准直器的变化以及治疗床运动来实现。由于循迹扫描法在靶区剂量分布能力控制仍然较弱, 逐渐被步进式的调强扫描技术所取代。Umegaki于1971年在直线加速器上安装一组多叶准直器, 到后来Mantel再把多叶准直器增加到12片, 最后多叶准直器实现了微机控制。这种靠多叶准直器实现的适形, 实用性最强。

适形放疗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 固定野适形照射法; (2) 同步挡铅法; (3) 循迹扫描法; (4) 多叶准直器法。使用多叶准直器法实现3DCRT是发展最快的适形技术, 其优点是效率高, 占用空间小, 工作环境好, 不用切割铅块, 劳动强度小而且使用灵活[2,3]。

适形放疗一般都选用正向计划设计, 由主管医生在患者CT图像上勾画好靶区, 再由物理师根据靶区位置和大小在计划系统上设计照射野的入射方向、大小, 并对各个照野分配权重, 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剂量计算, 算完后显示照野分布。

2 调强放疗

1994年, NOMOS公司在世界上率先使用MIMIC准直器和自己设计的模拟退火算法为基础的CORVUS逆向治疗计划系统, 实现了调强放疗。调强放疗 (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 IM-RT) 的定义是通过改变靶区内的射线强度, 使靶区内任何一点都能达到理想剂量。要使靶区内及表面剂量处处相等, 必须要求靶区内的剂量率按需要进行变化。调强是从三维适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调强放疗可以更大剂量投射到靶区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更小。例如鼻咽癌, 由于鼻咽周围危及器官众多, 使调强放疗成为鼻咽癌放疗的首选方式[4]。研究发现, 鼻咽癌调强放疗能够在不降低局部控制率的前提下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5]。刘晓清等[6]报道调强组口腔干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例如肺癌, 肿瘤紧贴着脊柱生长, 若用常规的传统技术照射, 治疗肯定是姑息性的, 因为脊髓的放射耐受量远低于肿瘤根治剂量, 如避开脊髓则姑息了肿瘤, 二者矛盾不可调和。此种情况, 调强放疗正好可发挥既治疗肿瘤又保护脊髓的作用, 意义重大。

调强放疗多采用逆向放疗计划, 首先要依据病变 (靶区) 与周围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的三维解剖特点, 以及期望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 (OAR) 的剂量耐受极限, 由物理师输入优化参数, 通过计划系统计算出各个射野方向上需要的强度分布。即在完成勾画轮廓和确定辐射野数目及入射方向后, 先确定对CT影像中各个兴趣区的剂量要求。由物理师以数学形式输入这些临床参数 (即目标函数) , 如对靶区剂量范围的要求, 对相关危及器官剂量的限制等, 然后由计算机通过数学的方法 (如迭代法、模拟退火法、蒙特卡洛法等) 自动进行优化, 在经过几百乃至上千次计算与比较后得出最接近目标函数并能够实现的计划方案。它是常规治疗计划设计的逆过程, 所以叫做逆向计划设计。目前国内大部分单位采用调强技术放疗鼻咽癌、乳腺癌、食道癌和肺癌等, 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调强放疗是目前放射治疗的主流方式。

调强又分为静态调强、动态调强、弧形调强以及螺旋断层放疗等。静态调强是指MLC的运动和照射野射线出束不同时进行。其利用MLC形成的多个子野进行分步照射, 即一个子野照射完成后, 机器停止出射线, 等MLC调到下一个子野后, 再出射线, 这样逐步完成多个子野的照射。由于整个治疗过程中有多次的射线开关的动作, 带来剂量率的稳定问题, 从而对加速器的AFC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态调强是MLC运动与照射同时进行的调强方式。此类调强是利用MLC相对应的一对叶片的相对运动, 实现射野强度的调节。在计算机控制下, MLC运动时, 加速器以不停变化的剂量率出束。在计划过程中计算机用一种算法将叶片位置作为每个射野出束时间的函数, 将需要的强度分布转换为叶片位置。一般动态调强有上百个子野, 治疗时间相较于静态调强来的短, 但剂量验证工作却十分复杂。弧形调强治疗 (VolumetricModulatedArc Therapy, VMAT) 是用加速器内置的标准MLC完成的, 是将动态MLC与弧形治疗相结合, 用旋转射束来实现优化的剂量分布。用这种技术同样要先制定调强治疗计划, 人为地选择弧形射野数目及入射角度, 再由计划系统对射束的权重进行优化, 优化计算出临床要求的强度分布, 再转换为MLC的驱动文件。VMAT具有快、准、优的特点, 该技术将整个治疗过程缩短为3~6min, 有效提高了肿瘤的控制率[7]。

当机架围绕患者旋转时加速器是出束的, 因此射束角相邻的照射野不应该要求MLC的叶片运动很长距离。在多数临床病例中, 各个角度之间的射野形状变化也是缓慢的。为了缩短出束时间, 可以用治疗机最高的剂量率配以最大的机架放置速度。偶尔由于MLC叶片速度的限制也会要求降低机器剂量率以避免治疗时出束暂停。

螺旋断层放疗 (HelicalTomotherapy, TOMO) 是最新的一种调强方式, 也是当今最先进的放疗技术。TOMO于2005年正式应用于临床, 2007年引入我国。TOMO系统集调强放疗、影像引导技术、剂量引导调强放疗于一体, 临床应用广泛, 几乎覆盖所有适合放疗的病例。

TOMO系统简单地说就是螺旋CT机+6MV的直线加速器, 该加速器可产生的兆伏级 (MV) X射线, 既可用于螺旋CT扫描患者, 也可用来治疗癌症患者。TOMO治疗步骤是患者平躺在特制治疗床上, 安装上体位固定装置, 每次治疗前首先进行CT的螺旋扫描, 根据CT扫描图像与定位CT图像比较, 机器会自动修正摆位误差, 然后像螺旋CT扫描一样, 射线逐层围绕肿瘤进行360°旋转聚焦照射。TOMO定位准确且能进行分割式定向放疗, 能够对多发性转移病灶进行有效治疗, 提高治愈率。以肺癌为例, 中晚期肺癌治愈率低, 很难选择安全的放疗和化疗剂量。传统的放疗方法不能在提高病灶放射剂量的同时保护健康组织, 降低放射性肺癌和食管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TOMO通过提高分次剂量、减少放疗分次数和总疗程的大分割放疗, 在实现有效分次剂量的同时使正常组织受照体积最小化。解放军第301医院应用TOMO治疗以晚期为主的鼻咽癌患者121例随访结果发现, 3年总生存率达到90.4%。TOMO与以传统加速器为基础的调强相比, 明显提高了治愈率[8]。TOMO能有效缩短放疗疗程, 使患者得到更及时的治疗。以上海中山医院TOMO系统临床使用数据为例, 针对160例胸腹肿瘤患者164个部位行断层放疗, 平均每例患者接受15.9次照射, 即3周结束放疗, 与常规放疗时间6~7周相比缩短疗程50%。还可以利用图像引导纠正摆位误差, 增加了治疗精度[9,10]。TO-MO突破了传统放疗的诸多局限, 将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实现了图像引导下的自适应放疗。文婷[11]等研究发现, 通过非自适应计划与完成20个分次剂量后的自适应计划中危及器官的体积剂量直方图DVH和平均剂量的统计分析, 所有自适应计划中危及器官的受照体积及平均剂量都比非自适应计划的要低。TOMO放射治疗系统代表了适形放疗所能达到的终极水平, 意味着可使剂量紧紧包裹肿瘤, 而同时却保持其周边的关键器官受到最少伤害。相较其他方式, TOMO可以更加有效和有力地提升靶区剂量。

3 立体定向放疗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 (Stereotacticrad-iation therapy, SRT) , 采用非共面多弧度小野三维集束照射病灶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根据单次剂量的大小和射野集束的程度分为两类:第一类SRT的特征是小野三维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 常用于治疗较小病灶 (≤3cm) , 广泛应用于因为生理状况或医源性疾病而不能或者不愿意手术的肿瘤患者。例如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此类治疗一般分1~5次完成, 单次剂量高, 因而等效生物剂量高于传统分割放射。第二类S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常规分次放射治疗。3DCRT特别是IMRT则属于第二类SRT。

4 影像引导放疗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 (Imageguidedradiation therapy, IGRT) , 是一种四维的放射治疗技术。它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 充分考虑了解剖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 如日常摆位误差、呼吸和蠕动运动、靶区收缩等引起放疗剂量分布的变化和对治疗计划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在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利用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 并能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 使各种调强放疗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IGRT是目前控制摆位误差的新手段, 也能够对器官移动 (呼吸运动、肠蠕动、膀胱充盈等) 进行监控[13,14]。如肺癌的放射治疗, 呼吸运动影响较大, 一般可通过呼吸门控等技术来处理。之前的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Electronicportalimagingdevice, EPID) 验证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放疗对精度的要求。近年来开展的锥形束CT (ConeBeamCT, CBCT) 影像引导技术, 对放疗过程的在线校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5]。

大数据,让营销更精确 篇8

21世纪什么最贵?大数据

大数据将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

电影《天下无贼》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对白:“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如今, 选项可能还要加上一个:数据。但这个数据, 已不是传统意义的数据, 而是超大数据、海量数据, 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大数据 (Big Data) ”。如今大数据可谓是风起云涌, 红红火火, 俨然成为2012年信息技术领域最时髦的词汇了。IBM、微软、Oracle、SAP等IT巨鳄像是找到了金矿, 开始全力挖掘大数据, 多方位推广大数据理念, 争抢“头烫汤”。众多中小IT厂商也蜂拥而至, 以分得大数据市场的一杯羹。

“大”字不仅意味着数据的数量庞大, 还代表着数据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变化速度极快。大数据呈现三种特性:Volume (极大的数据量) 、Velocity (极快的处理速度) 、Variety (极多的数据种类) 。Volume是指数据量庞大, 如今有许多企业已面临单日数据量以数十、数百TB (万亿字节, 1 TB=1024 GB) 的速度增加, 而近几年累加的总数据量也达到了PB (1000个TB) 甚至EB (一百万个TB) 等级, 这样的数据量已让传统的数据库难以处理;Velocity是指企业数据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 诸如移动化、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 使得数据增加的速度比传统的企业应用程式快很多, 一旦数据增生速度越快, 数据处理、分析的速度也就得跟上;Variety是指数据的多样性、复杂性, 一方面互联网不但产生文字资讯, 同时也不断产出与以往不同的数据:照片、视频、微博等, 另一方面, IT遍及工作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监控器也不断产生, 各种机器资讯数据的形式日趋复杂、多样, 从结构化数据到非结构化数据不断转化。这些催生了对大数据技术的强烈需求。

今天, 从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的普及到人手一机的智能移动, 全球互联网上的信息总量正以每年30%—50%的速度不断暴涨, 包括每天Facebook上分享的几亿条内容, 每日15 TB的Twitter信息, 每天淘宝上数十亿条店铺、商品浏览记录和上亿的成交、收藏记录, 以及3000多万条传感器资讯等。市场研究机构IDC的研究结果显示, 去年全球创造的信息数量已达1800 EB, 并且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预计2020年, 全球一年产生的数字信息将达到35 ZB (1 ZB=1024 EB) 。据IDC统计, 2011年全球产生的数据总量是1.8 ZB, 如果把这些数据刻录到CD碟片中, 这些碟片可环绕地球30圈!

在2012年百度世界营销分论坛上, 百度商业产品与技术执行总监郑子斌提出他对大数据时代的见解时说, “在大数据时代, 信息将呈爆发式增长, 而数据价值密度非常低, 找到有价值的数据如同大海捞针, 通过什么样的产品平台和方式提炼数据价值, 关系企业的生存大计, 颇值得大家以战略角度思索!”

可以说, 目前大部分企业经营决策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缺少数据, 而是数据太多, 面对这些只是静态、孤立、无多大参考意义的“初级品”的信息数据, 企业信息部门如何通过系统功能来有效利用和整合, 挖掘有价值的数据, 给公司营销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已成为摆在企业信息部门及其他管理部门面前的难题。

浩如烟海的客户及市场、销售和服务信息, 如果没有一个具有高度商业智能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不可想象的。用户想要从庞大海量的数据库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就离不开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事实证明, 传统基于事实的商业管理系统如BI (智能分析系统) 、CRM (客户管理系统) 也能给企业带来价值, 但是今天一个优秀的大数据系统更能将数据挖掘技术与现有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将特殊领域的商业逻辑与数据仓库技术集成起来, 找出对未来企业战略具有影响的因素, 使数据挖掘的分析效果和效益尽可能达到峰值, 让企业营销管理“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大数据技术与BI或CRM的主要区别在于:大数据技术能在BI的基础上进行更大容量数据和非机构化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不仅关注结构化的历史数据, 它们亦能对Web、社交网络、RFID传感器等非结构化海量数据进行更好地分析、计算, 整体相比BI、CRM而言, 大数据是一个完美的大提升。当前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 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 (MPP) 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以及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另外, 也包含一些常规的数据挖掘技术和分析技术:数据集市 (Data Mart) 、数据仓库 (Data Warehouse, DW) 、用户查询和报表 (Query&Reports) 等。

像Facebook、Twitter这样面临数据量大爆炸的国际社交网络公司, 已开始用Hadoop (分布式程序系统) 基础架构、No SQL (非关系型的数据库) 等新兴大数据技术来解决海量市场信息问题, 并取得了成效。国内最大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已经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具体服务, 如阿里信用贷款与淘宝数据魔方。以淘宝数据魔方为例, 利用淘宝平台上的大数据应用方案, 商家可以了解淘宝平台的行业宏观情况、自己品牌的销售情况、市场排名、消费者行为情况等, 并可以据此作出经营决策。

大数据, 重构精确营销模式

大数据时代之前, 企业多是采用CRM或BI系统中顾客信息、市场促销、广告活动、展览等结构化数据, 以及企业官网的一些数据。但这些信息只能达到企业正常营销管理需求的10%, 并不能实现足够重要的洞察和规律的发现。而其他85%的数据, 诸如社交媒体、邮件、地理位置、音视频等信息数据和物联网信息, 以及移动3G互联网信息等, 在几年前可能被置之不理。现在, 大数据进一步提高了算法和机器分析的作用, 这85%的数据开始日显宝贵、作用突出了, 并被大数据技术充分地挖掘和运用。

对营销决策数据进行更好的优化。沃尔玛、家乐福、麦当劳等知名企业的一些主要门店均安装了搜集运营数据的装置, 用于跟踪客户互动、店内客流和预订情况, 研究人员可以对菜单变化、餐厅设计以及顾问意见等对物流和销售额的影响进行建模。这些企业可以将数据与交易记录结合, 并利用大数据工具展开分析, 从而在销售哪些商品、如何摆放货品以及何时调整售价方面给出意见, 此类方法已经帮助企业减少了17%的存货, 同时增加了高利润自有品牌商品的比例。

以前一些CRM系统, 只能促使分析报告回答“发生了什么事”, 现在一个优秀的大数据系统可以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而且一些关联数据库还可以预言“将要发生什么事”, 最终发展为非常活跃的数据仓库, 判断“你 (用户) 想要什么事发生”。据称, 集成整合Essbase服务技术的Oracle大数据平台已能为用户提供面向策略级、未知信息分析预测能力和个性化自助式定制等。

对目标对象进行更完整的分析、描述。通过获取更丰富的消费者数据, 包括网站浏览数据、社交数据和地理追踪数据等, 可以绘制出更完整的消费者行为描述。譬如, 大数据技术带给客人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充分有效管理并深度挖掘。

如果某位客人是某酒店的老主顾, 那么大数据系统就会向酒店提供个性化服务, 清楚地告知酒店经理人这位客人的习惯和喜好, 如是否喜欢靠路边, 是否吸烟, 是否喜欢大床, 喜欢什么样的早餐, 甚至从事什么工作, 有什么商务需求等。客人入住时, 不用客人自己提要求, 酒店大数据系统就会自动匹配出客人喜欢的房间和服务, 大大提升酒店的管理效率。

利用大数据中的语义搜索功能, 系统能理解自然语言的含义, 包括理解工作的头衔、技能、行业和教育等。除此之外, 它可以做到智能地处理拼写错误、缩写、标点符号等问题, 也能识别相同的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可以更好地为营销管理服务。例如, 销售经理、财务经理、人事经理中都有“经理”二字, 但代表不同的语义, 借用语义搜索技术, 可以对目标对象实现智能的区隔、判断。

实现点对点智能广告模式。对于广告主来说, 广告核心问题在于: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寻找目标受众, 并投放相应的广告信息。

时下广告不是点对点模式的, 而是主从模式, 就像单个“老师” (产品) 对众多满地跑的“学生” (消费者等受众) , 可是“老师”却总是抓不住多数的“学生”, 把99%的广告费都白白浪费了。随着大数据的发展, 这些钱或许会被一一捡回来。

大数据能通过互联网点击流, 可跟踪个体用户的行为, 更新其偏爱, 并实时模仿其可能的行为, 让点对点的RTB (实时竞价广告) 成为可能。在美国, 在大数据的帮助下, RTB能把炙手可热的目标用户, 拍卖给广告商。以前, 如果你在电梯里打的是洗发水广告, 那它肯定吸引不了电梯里的秃头中年人。现在, 有了RTB, 广告盯住不是满地跑的“学生”, 而是那个喜欢看广告的目标人;广告市场上卖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告位了, 而是访问这个广告位的具体用户。

那么, RTB实时竞价广告系统是如何实现精准的呢?假设潜在客户正在浏览某网页面, 某网会向广告交易平台 (Ad Exchange) 请求广告。交易平台向所有需求端平台 (DSP) 发出公告“某网有访客, 要不要向他发广告”。同时, DSP请求大数据管理平台 (DMP) 帮助分析这位访客情况, 并根据结果进行出价决策。Ad Exchange为出价高的DSP匹配相关广告代码, 并做出广告。

今天, 尖端的追踪技术和多种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已经可以将受众以及广告效果数据整合在单一界面上, 让广告主轻易撷取关键指标, 包括转化率、流失率和各个渠道的贡献比率等。

更好地进行顾问式营销。比如当一个顾客进入店铺后, 零售商利用大数据技术搜索数据库, 发现这位顾客是很有价值应该留住, 之后他们通过将这位顾客过去的购物历史和从Facebook主页获得的这位顾客的信息综合起来, 来了解需要花多少钱留住他, 从而确定所售卖物品的合适价格和零售商可以退让的利润空间, 最终针对这位顾客给出最佳的优惠策略和个性化的沟通方式。

如今在美国沃尔玛大卖场, 当收银员扫描完顾客所选购的商品后, POS机上会显示出一些附加信息, 然后售货员会友好提醒顾客:“我们商场刚进两三种配酒佳料, 正在促销, 位于D5货架上, 您要购买吗?”这时, 顾客也许会惊讶地说:“啊, 谢谢你, 我正想要, 刚才一直没找到, 那我现在再去选购。”

这就是沃尔玛在大数据系统支持下实现的“顾问式营销”的一个实例。因为计算机系统早就算计好了, 如果顾客的购物车中有不少啤酒、红酒和沙拉, 则有80%的可能需要购买配酒小菜和佐料。提供这一决策分析支持的就是其位于美国的、一个庞大的、通过卫星与全球所有卖场实时连通的企业级数据仓库。

大数据时代, 要为营销准备什么?

虽然大数据展示非凡的前景和巨大作用, 不过, 大数据营销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首先面临的是技术难题, 毕竟大数据技术尚处于活跃前期, 各方面技术并不太扎实, 各项工具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实际情况是, 启动大数据营销时, 你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和工具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转变经营思维和组织架构, 来真正地挖掘数据金矿。

确定企业的短中期目标和标准

大数据的资源极为繁杂丰富, 如果企业没有明确的目标, 就算没有走入迷途至少会觉得非常迷茫。因此, 首先, 要确定企业运用大数据的短中期目标, 定义企业的价值数据标准, 之后再使用那些能够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工具。逐步推广, 步步为营, 不要把理想定得太高, 否则会很失望。

储备好大数据相关技术人才

企业运用大数据为营销管理服务之前, 技术团队要到位是基础。企业的营销团队要能够非常自如地玩转数据。许多人认为社交媒体营销是个有趣的工作, 其实它很艰苦。它非常注重数据、衡量标准和数据可视化等问题。要能熟练驾驭, 首先要确保企业技术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关的技能培训, 了解如何最大化利用大数据的作用和潜力为企业营销服务。

解决碎片化问题

企业启动大数据营销一个最重要的挑战, 就是数据的碎片化各自为政。许多公司组织中, 数据都散落在互不连通的数据库中, 而且相应的数据技术也都存在于不同部门中, 如何将这些孤立错位的数据库打通、互联, 并且实现技术共享, 才是能够最大化大数据价值的关键。营销者应当留意的是, 数据策略预成功提升网络营销成效, 要诀在于无缝对接网络营销的每一步骤, 从数据收集到数据挖掘、应用、提取洞悉、报表等。

培养内部整合能力

要做好大数据的营销运用, 其一, 要有较强的整合数据的能力, 整合来自企业各种不同的数据源、各种不同结构的数据, 如客户关系管理、搜索、移动、社交媒体、网络分析工具、普查数据以及离线数据, 这些整合而得的数据才是定向更大目标受众的基础。其二, 要有研究探索数据背后价值的能力。未来营销成功的关键将取决于如何在大数据库中挖掘更丰富的营销价值, 比如站内、站外的数据整合、多方平台的数据接轨、结合人口与行为数据去建立优化算法等都是未来的发展重点。其三, 探索出来之后给予精确行动的营销指导纲领, 同时通过此纲领进行精确快速实时性行动。

水稻精确施氮试验 篇9

关键词:水稻,配方施肥,习惯施肥,精确施氮

为切实做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尽快建立水稻精确施氮技术指标体系, 努力提高氮肥利用率,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水稻生产[1], 如皋市搬经镇农业技术服务站进行了水稻精确施氮试验, 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水稻品种为盐粳9号。肥料为碳铵、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 分别为配方施肥区 (A) 、习惯施肥区 (B) 、无氮对照区 (CK) , 具体施肥方案见表1。不设重复, 其中南向北0~55m按处理B施肥, 55~100m按处理A施肥, 100~110m按CK施肥, 各处理均起垄用薄膜覆盖, 以防窜水窜肥。

(kg/hm2)

1.3 试验方法

试验在搬经镇、严鲍村T组进行, 于6月8~9日机耕直播, 播种量112.5kg/hm2, 配方施肥、习惯施肥基肥均6月7日结束。6月25日施苗肥, 7月8日施平衡肥, 8月1日施促花肥, 3个处理除施肥措施不同外, 其他培管措施相同[6,7]。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2可知, 在分蘖期 (6月30日) 、孕穗期 (8月30日) 处理A比处理B单株分蘖少14.93%、4.60%。

(万个/hm2)

2.2 对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 处理A比处理B成穗数少16.2万穗/hm2, 减少4.6%, 实粒数增加4.92粒/穗, 增加5.95%, 理论产量增加640.95kg/hm2, 增产8.42%。

2.3 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处理A比处理B少用氮78.7kg/hm2, 多用P2O53kg/hm2、K2O 18kg/hm2, 以氮4.34元/kg、磷1.50元/kg、钾3.00元/kg计算, 少支出283.1元/hm2。稻谷以2.00元/kg计算, 可增收1 281.9元/hm2, 加上少支出的283.1元/hm2, 可增收1 565元/hm2。

2.4 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 处理A的氮素当季利用率达36.72%, 比处理B的氮素利用率高13.49个百分点。

3 结论与讨论

(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在水稻上可有效减少成穗, 增加实粒数、千粒重, 增产达8.42%, 增加收益可达1 565元/hm2。

注: (1) N肥当季利用率=[目标产量 (百kg) ×生产百kg水稻吸收的氮量 (kg) -无氮基础地力产量 (百kg) ×无氮区生产百kg吸收氮量]/施氮总量 (kg) ; (2) 稻草计算以1kg粮食=1kg稻草。

(2) 节约氮素使用, 减少用氮素78.7kg/hm2, 降低了氮素对水源的污染。

(3) 示范工作要从培训科技示范户入手, 看得见, 摸得着, 效益明显, 农民易接受。

参考文献

[1]张仕新.水稻配方施肥效果简报[J].耕作与栽培, 2003 (2) :61.

[2]李久进.精确施氮技术在小麦上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 2009 (9) :44-45.

[3]沈明贵, 陈俊.水稻配方施肥3414完全田间试验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 2009 (5) :57-58.

[4]谢锦良.水稻配方施肥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1994 (9) :11.

[5]方克明, 钟国民, 占木水, 等.水稻氮磷钾配施效应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10) :50-53.

[6]田润.水稻配方施肥技术模式[J].农村经济与技术, 1990 (5) :47.

【精确质量】推荐阅读:

精确栽培10-16

精确分析05-27

精确检测05-27

精确策略07-09

精确同步08-03

精确语言10-25

精确保障11-13

精确技术11-18

精确治疗11-20

精确算法11-23

上一篇:生态功能研究下一篇:生物教师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