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总结

2024-06-05

实践总结(精选12篇)

实践总结 篇1

互联网时代,硬件、应用软件更新速度赶不上人们需求的增长。软件的数量急剧膨胀,软件需求日趋复杂,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开发成本令人吃惊地高,而失败的软件开发项目却屡见不鲜。“软件危机”就这样开始了。

软件危机一方面是由软件生产本身存在着复杂性,另一方面却是与软件开发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有关。软件工程学正是为克服软件危机而形成的新的学科,但可惜的是时至今日人们并没有完全克服软件危机。

软件开发中当连续地犯错误时,我们会对错误进行诊断,并在过程中增加更多的约束和人为制品来防止以后重犯这样的错误。经过多次这样的增加之后,我们就会不堪巨大、笨重的过程的重负,极大地削弱我们完成工作的能力。一个大而笨重的过程会产生它本来企图去解决的问题。降低了团队的开发效率,使得进度延期,预算超支。它降低了团队的相应能力,使得团队经常创建错误的产品。遗憾的是,许多团队认为,这种结果是因为他们没有采用更多的过程方法引起的。因此,在这种失控的过程膨胀中,过程会变得越来越庞大。

2001年初,由于看到许多公司的软件团队陷入了不断增长的过程的泥潭,一批业界专家聚集在一起概括出了一些可以使软件开发团队具有快速工作、响应变化能力的价值观(value)原则。他们称自己为敏捷(Agile)联盟。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他们创建出了一份价值观声明。也就是敏捷联盟宣言(The Manifesto of the AgileAlliance)。

敏捷联盟宣言如下:

(1)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

人是获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如果团队中没有优秀的成员,那么就是使用好的过程也不能挽救失败的项目。但是,不好的过程却可以使最优秀的团队成员失去效用。如果不能作为一个团队进行工作,那么即使拥有一批优秀的成员项目也会失败。

一个由平均水平程序员组成的团队,如果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将要比那些虽然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程序员,但是成员之间却不能交流的团队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团队的构建要比环境的构建重要得多。应该首先致力于构建团队,然后在让团队基于需要来配置环境。

根据调查总结:一般团队都具备创业型团队的特点:一个优秀的lead,带多名水平一般的员工;这样的团队存在两个问题:1)优秀员工的引入,受lead的水平限制;2)员工各自为政的开发模式,分享不够。

团队中的优秀人才并不是越多越好,优秀人才太多反而有更大的弊端。一是人力成本太高,他们可能消耗掉产品创造的大部分效益,那么就不划算了。二是团队分裂的风险太高,因为团队的空间有限,无法同时满足很多优秀人才事业发展的欲望;所以,团队的优秀人才恰好够用就行。

软件开发团队的lead应当具有四项素质,按级别从低到高排列;不错的技术才能(一段)较强的管理才能(二段)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三段)敏锐的商业头脑(四段)。目前大多数IT企业在物色团队的领导时,主要考察候选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对于搞技术出身的人,如果他能当上小头目,一般地讲他的技术才能不会太差。然而即使技术水平是团队里最强的,如果他不具备带领团队所有成员正确干活的能力(即管理能力),那么他也就不不适合当lead。

(2)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

没有文档的软件是一种灾难。代码不是传达系统原理和结构的理想媒介。然而,过多的文档比过少的文档更糟。编制众多的文档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要使这些文档和代码保持同步,那么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如果文档和代码之间失去同步,文档就会变成庞大的、复杂的谎言,会造成重大的误导。

( 3 ) 客户合作 胜过合同 谈判。

成功的项目需要有序、频繁的反馈。不是依赖于合同或者关于工作的陈述,而是让软件的客户和开发团队密切地在一起工作,并经常地提供反馈。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和客户之间真诚的协作。

( 4 ) 响应变化 胜过遵循 计划。

响应变化的能力常常决定着一个软件项目的成败。当我们构建计划时,应该确保计划是灵活的并且易于适应商务和技术方面的变化。

较好的做计划的策略是:为下两周做详细的计划,为下三个月做粗略的计划,再以后就做极为粗糙的计划。计划中这种逐渐降低的细致度,意味着我们仅仅对于迫切的任务才花费时间进行详细的计划。一旦制定了这个详细的计划,就很难进行改变,因为团队会根据这个计划启动工作并有了相应的投入。然而,由于计划仅仅支配了几周的时间,计划的其余部分仍然保持着灵活性。

综观上述四个过程,敏捷开发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过程为中心,强调尽可能的沟通(与客户,与团队成员),尽可能地以最简单的设计解决问题(从而能够拥抱变化)。

敏捷开发不同于以往的瀑布式开发,非常适合需求变动的情况,敏捷开发的工作量是随着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整个过程中浪费很少(如图1所示)。

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惧怕需求变化相反,敏捷团队依靠变化来获取活力。团队几乎不进行预先设计,因此,不需要一个成熟的初始设计。他们更愿意保持系统设计尽可能的干净、简单,并使用许多单元测试和验收测试作为支援。这保持了设计的灵活性、易于理解性。团队利用这种灵活性,持续地改进设计,以便于每次迭代结束所生系统都具有最适合于迭代中需求的设计。

上面的描述非常美好,读者不禁会问:敏捷开发人员如何知道要做什么的呢?

答案是:

(1)他们遵循敏捷实践去发现问题;

(2)他们应用设计原则去诊断问题;

(3)他们应用适当的设计模式去解决问题。

软件开发的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就是设计。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许多的敏捷开发方法可供选择,包括Scrum、Crystal、FDD(Feature DrivenDevelopment)、ADP(AdaptiveSoftware Development)、XP(e Xtreme Programming)等。S c r u m是最常用 的方法之 一。Scrum本意是橄榄球运动中的争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橄榄球运动是非常野蛮的,球员目的非常明确——破门得分。你可以抱着球跑,可以传给队友……各种方式都可以,目的就是要快速得分。敏捷开发就需要这种精神。下面我们来看一下Scrum大概的流程(如图2所示)。

1、在一个Scrum项目中,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建立待开发的产品条目(ProductBacklog),并确定其优先级。开发中需求的改变也要写进去,对于调研、查阅资料、配置环境等也应考虑进去,因为这些也很占用时间,敏捷开发中不提倡冲刺,不提倡加班,讲究发挥团队最大价值;

2、根据所 列P r o d u c tBacklog情况,确定产品一个迭代(Sprint)所要完成的东西,每一个Sprint大概是2-6周的时间;

3、Sprint开始前,需要开一个迭代计划会议(Sprint PlanningMeeting)会议。会上,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讲解本次开发要开发的条目(Story),将确定的Story放入Sprint Backlog中来;

4、Sprint开发过程中,团队每天都要开一个站立会议(DailyStand-up Meeting),以便团队之间了解彼此的开发进度;

5、Sprint结束之后 , 需要开评审会(Review Meeting),Scrum团队会在评审会议上把这个迭代的开发成功展示给大家;

6、之后还 要开一个 反思会(Retrospective Meeting),S c r u m团队会回 顾过去这 个Sprint,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传统的项目负责人也罢,敏捷的项目负责人也罢,都会制定计划,而且会为之投入相当的时间。但是他们对待计划的态度截然不同。在敏捷开发中,我们采用“调整性行为”来说明应该采纳的一些正确做法(其中之一便有可能是纠正计划本身)。

1、知晓变 化 ( 即不确定 因素)可能随时发生,面对突发的变化,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不能继续按原计划执行。

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客户提出新的要求,开发团队的经验不能马上告诉:这个技术需求能不能实现或需要多长时间实现。一般需要三天时间进行预研,这样才能知道是否能做,需要多少时间完成。然后修改部分计划。

2、必要时,对项目的过程和实施办法做出随机调整。

(1)调节项目中的已知和未知。

哈佛商学院教授罗布·奥斯丁(Rob Austin)和同事李德文(LeeDevin)共同执笔发表了《艺术性管理》(Artful Making)一书。书中提到一个价值1.25亿美元的IT项目最终失败的案例。失败的原因正是由于合作企业一味坚持原计划,亦步亦趋死板执行,拒绝用调整来应对突发的变化而造成的。书中写道:“‘为工作制定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做事’成了让他们盲从的真言,直接导致团队采取了毁灭性的做法,带来惨重的代价。……在商界,人人都以为这种问题很少发生,可实际上却非常普遍。”

现实中每一个项目都有其已知的条件和未知的因素,有其确定的一面以及不确定的一面,因此每一个项目都必须在计划和随机调整之间取得平衡。这种平衡是必须的,因为项目可以是生产性的,也可以是开发性的,还可以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生产性的项目不确定性很低,而开发性的项目却是高度不确定的。开发性项目强调预见性,项目执行的过程,就是朝着预见的方向探索前进的过程,而不是制定出严密周详的计划,然后严格实施的过程。也就是说,计划或调整,不能说孰对孰错,管理者应根据项目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条件,作出最恰当的选择。

实际中经常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

Product owner(需求方,可以是产品经理,可以是甲方,可以是单位的主管)不可能一次想清楚所有需求时,产品上线前的灰度发布会有些修改,上线后还要根据用户的反馈,可能还会进行不止一次的修改。(例如,如何鼓励用户进行评价。开始是要求用户必须评价,后来用户评价的频度降低了,而且大多是“哈哈哈哈哈”等无效评价;又选择做趣味性界面,增加了动画,但时间长了,也就降低了趣味性。有效评价还会再次降低,再次面临新的修改。)

(2) 驾驭风险,抓住机遇

人们不想采取敏捷的做法时,往往会找各种借口、理由,甚至抱怨:“这样做太费时间了”,或者“这样做成本太高”等等。所以无论是短期试点,更新数据,随时整合,自动检测,还是其他的各种变通性做法,总是会遇到这样的托辞。

多数情况下,虽不尽然,找种种借口拒绝调整,往往会直接导致效率低下,因为它让企业失去了精简流程、提高随机应对的机会。培养团队的敏捷性,必须进行小型的试点;而小型试点的目的就是找到方法,让重复的工作环节能够低成本地快速完成。而快速且低成本的工作习惯,又能促使团队面对变化,另辟蹊径。快速低成本的解决办法,还能够鼓励团队勇于创新,从而锻炼团队的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又会影响到企业的其他部门,产生涟漪效应。这样一来,降低成本应对变化,就会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它的商业模式。

(3) 采取可靠的而不是可重复的步骤

必须指出“可重复的”并不意味着敏捷。虽然实施可重复的步骤,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管理目标,但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追求可重复的目标却不仅是错误的,而且会极大的遏制产品的开发。可重复意味着用同样的方式,做同样的事情,产出同样的结果。而可靠性却指的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障碍都要实现既定的目标——也就意味着不断的做出调整,应对各种变化,实现既定目标。

可重复的步骤,通过制定标准和对流程的不断改进,来减少产品的质量变化。这是一个源于制造业的词。因为在生产制造中,产出什么样的产品,是已经定义好的。那么可重复性就意味在生产过程中,只要连续输入,就可以产出预期的结果。可以重复意味着从输入到产出的转换过程是可以复制的,而无需任何变化。它还意味着生产的过程不会有任何新情况发生,因为所有信息都全部预先知道,来保证最终的精准产出。但是,可重复的步骤在产品开发中毫无用处,因为首先很难精准地判断出最终的结果;其次项目不同,项目的投入也大不相同;第三,开发不同产品,从输入到产出的转换过程本身更是大相径庭。

可靠的步骤过程关注的是产出,而不是投入。哪怕是投入完全不同,通过采取可靠的步骤,项目成员也能够想出各种办法,不断向既定的目标靠拢。也正因为投入的差异,他们决不会把一个项目所采用的步骤或做法,亦或是试点,复制到另一个项目中。

可靠性是受结果驱动的;而可复制性是受输入驱动的。如果把项目的步骤固定下来,那么项目本身就会因为投入和转化的巨大差异,而变得极其危险。即便是那些声称采用了固定步骤且获得成功的企业,他们的成功并非来自于固定的、可重复的过程本身,而是来自于企业员工在实施这些步骤时,进行的敏捷调整。

敏捷开发项目管理(APM)既是可靠的,又是可预测的:这样的项目过程,由于考虑到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因而在规定的时限内开发出的产品,最能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各种需求。这一点是其他任何一种管理方式都无法比拟的。而之所以能够这样,不是因为项目经理制定出了极其周详的任务计划,也不是对这个计划实施了精微细致的管理,而是因为敏捷的项目管理者,营造了一个这样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人人追求卓越,并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敏捷管理虽然是可靠的,但也并非是无往而不胜的,因为它并不能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也无法避免全部的意外。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设法转化意外和不确定性,使项目最终走向成功。

总结来说:敏捷设计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事件。它是一个持续的应用原则、模式以及实践来改进软件的结构和可读性的过程。它致力于保持系统设计在任何时间都尽可能得简单、干净以及富有表现力。

软件大师、C++之父BjarneStroustrup曾经说过:设计和编程都是人的活动。忘记了这一点,将会失去一切。敏捷软件开发方法正是认识到软件开发的这一本质特征而提出的革新性开发方法。虽然完全做到很困难,但坚持使用敏捷开发方法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好处。

实践总结 篇2

总结

我校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是在启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开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一本教材,没有教参,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在艰难中起步。现在回想期间艰难探索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的话,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专题讲座,学科——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课程,了解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鉴于此,上学期初,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学习讲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做了周密部署,使教师对本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此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学习其中的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二、结合校本,整合创新——积极行动

(一)整合学校特色,创新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要有生命力,要凸显特色,就得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所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大特色是:制定凸显学校特色的活动设计方案。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我校教学特色。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两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电脑进教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如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五年级学生正在教师引导下点击鼠标,打开“http://www.jxol.net/yyzdwyn/index.htm”进入“《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走进维也纳”。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配着优美清晰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了解奥地利风景如画的地理环境,欣赏连绵不绝的维也纳森林,风姿卓越的蓝色多瑙河;瞻仰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聆听着巴赫、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家的旷世杰作天籁之音;流连于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陶醉于气势磅礴高雅热烈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随后让学生们交流对这座音乐之都的总体印象。

——四年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网上搜索,《走进菊的世界》综

合实践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欣赏中国名菊的风姿绰约,品评菊花美名的诗情画意,感受给菊花命名的喜悦兴奋…… 思维在点击中跳跃,情感在欣赏中升华,个性在交流中飞扬,无拘无束,跨越中外的网络课堂成了学生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乐园,放飞个性驰骋想象的天堂。

(二)结合校本教材,展示多彩活动

我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编写了《启蒙》系列校本教材。这六册校本教材选取了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让孩子在记忆的年龄段积累这些古诗文,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领悟和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加厚和刷新人生的底色,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也围绕校本教材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三字经》诵读比赛”;二年级“小小成语摘录卡评比”;三年级“《弟子规》表演背”;四年级“趣游古诗园”;五年级“名言警句书签制作”;六年级“古诗新唱”等。在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读读,背背,画画,演演,写写,唱唱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从中积淀古文的形式,受到思想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学生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回忆七彩童年的一段经历。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令老师们刮目相看。

(三)围绕地方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我们在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等活动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

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月,为了让学生深切的体验母爱的伟大,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护蛋体验活动”。每个学生当一周“鸡妈妈”,写《护蛋日记》和《给妈妈的感恩信》,争当“护蛋英雄”,从护蛋体验中感受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懂得孝亲敬长的道理,从和母亲的互动交流中,促进沟通,学会感恩。

四月,为了配合校大队部“看家乡新貌、寻家乡名人、做校园小名人”方案的实施,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1、参观家乡名企业——江苏省名企业苏青集团;

2、瞻仰家乡名址——张大烈纪念馆;

3、调查家乡名河——富贝河;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篇3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证实某件事情,最普通的办法就是对它进行检验、试验、试探或实验,数学也不外如是.章建跃等认为,数学实验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是:当你的脑子中出现某种数学思想(一种想法)时,你就通过计算机去实验一下.通常这种实验是针对一些具体例子来进行的,如果你有足够多的具体例证表明你的想法的正确性,那么就可以进一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去证明它,而且证明的思想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蕴涵在具体例证的获得过程中了.因此,设置“数学实验”,把抽象的结论寓于其中,使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圍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 =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 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 ,得出0

四、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如在解不等式 时,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

原不等式可化为: 即 ,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 ,学生会惊疑,唉!这是怎么解的,解法这么好!这位教师说道:“你想知道解法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具体地探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五、数学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念

我们认为,讲授式教学设计得再好,也很难适合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数学实验是一种活动化教学,它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学生在各自的能力基础上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在一定的问题背景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亲身经历了数学建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通过自身的“再创造”,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成为有效而能发展的知识,彻底改变了以讲授“现成结果”为主,以“灌输”为特征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数学实验教学在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必要的意义建构的同时,恰能起到激励学生积极的主观学习意愿,实际上学生在数学实验课堂上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不再把学习数学看成负担,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享受着学习数学的乐趣.

英语教学实践与总结 篇4

欧阳修说过, “文以传道”, 文化赖文字而传承。古时中国给儿童教学, 读《五经四书》《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此外还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 意在让儿童早期接触我国传统文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 打下了深厚的文字基础。学英语亦复如是, 了解西方人说话的方式与习惯、做事的原则和礼仪等知识, 了解其风土人情, 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学生要了解西方的节日习惯、风土人情, 在学习中让学生观看有关节目和阅读相应的文字, 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平时在开课前播放音乐、英文歌、对话材料, 营造语言学习气氛, 促使学生留心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这将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灵活使用教材

教育改革一日千里, 应试教育早成明日黄花, 现代教育理论不断丰实, 综合素质教育逐步实现, 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不是仅仅为了一纸考卷, 不仅仅是为了考分,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英语听、读、说、写的能力, 能够将英语作为工具熟练使用, 不断地在英语的帮助下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知识的海洋肆意遨游, 这是英语学习的最高目的。教材至关重要, 是教学依据, 是媒介。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 并且相应地有所开发, 因地制宜, 按需使用, 速度的快慢、内容的张缩, 都要酌情调配, 争取做到熟能生巧, 游刃有余, 灵活变化, 有创造性, 让教材内容更加完美, 更加适合教学的需要。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多媒体的演示与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训练有机结合的方式完成英语教学, 会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利用Power Point中的自定义动画设置了图片的放映方式,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使学生真正做到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有所爱, 学有所得。在实践教学中, 多媒体的使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教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中, 通过故事、短剧、实物、音乐、情景、竞赛、口诀、游戏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 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英语语言交流的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 为英语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善待学习困难生, 使之迎头赶上

据我粗略地统计, 大约班里有30%左右的英语学习困难生。他们有的是因为初学时基础不牢, 而后花了很大工夫也很难赶上去的, 干脆“破罐子破摔”, 有的是偏科严重, 比如喜欢语文或者数学而对英语不感兴趣……诸多原因使得他们对英语失去兴趣, 缺乏学习的动力, 因而成绩太差, 从而影响今后的发展, 很是令人着急和惋惜。所以在教学中, 我特别关注这些学困生, 不仅找他们谈心、补课, 耐心地给他们“吃小灶”, 更从他们的情感态度入手, 从生活上关心他们, 一旦发现他们有状况, 立刻加以分析, 寻找培养和改变的途径,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每次努力之后, 总是在没过几天, 改变快的学生就已经拿着不会做的课外习题到办公室来主动问教师, 寻找解题的方法或者问题的答案了。看到这些变化, 哪怕是最微小的点滴进步, 我喜上眉梢, 还在到班里郑重其事地表扬他们。久而久之, 被表扬的学生越来越多, 他们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大, 还带动了其他人, 他们的学习态度都由积极主动变成消极被动。在这样的班级里, 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提高之快, 令人惊喜。

我总结道, 教师让自己成为一个发光体, 使每一个学生感到温暖、可亲, 使学生觉得轻松快乐, 学生才会朝着教师想要的方向去努力。我们用诚挚的关心爱护他们, 用最真诚的语言去激励他们, 他们必然会回报我们更认真的学习态度。

五、牢牢掌握住句型

1.

语言的学习就是熟能生巧, 对于学过的单词、短语要常常过目, 或者在心里诵读, 坚持每天去做, 持之以恒。学习英语要做到四上:“课堂上、路上、车上、枕上。”上完课不能和知识“分家”, 要时时在心头复习。学习贵在坚持, 走在路上、坐在车上, 甚至睡觉以前在枕头山都要将学习的知识一一“过目”, 坚持学习, 决不放松。

2.

改进学习方法, 生词、语法规则、习惯用语都要熟读成诵, 在各种语境中使用, 不断加深记忆。学生应做到深层次理解, 要学会变换使用句子, 掌握新的句型, 扩大知识面。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即兴发言、辩论、演讲等等, 让学生建立强烈、浓厚的语感。

六、注意了解学生心理

学生很多对英语感觉挠头, 甚至有的学生也不大尊重教师, 我上课时他们都忽视我的存在, 课下作业根本不做, 而且有的学生都萎靡不振。后来我了解了一下才知道, 那几个学生的家庭出现了变故。在教学中我先了解每个学生的爱好, 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一个月过去了, 我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生又开始到爱上英语学科。学生从喜欢学、愿意学到自觉学, 由“苦学”变成了“乐学”。在这种融洽的师生的关系中, 彼此关心,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做出了学习上的努力, 得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七、要认识到英语教学任重道远

小时候, 会说流利英语的孩子众星捧月;学校里, 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备受青睐;单位中, 英语有水平者机会频频;择业时, 英语能力强者一枝独秀。众所周知, 英语在各个学科中卓然独立, 俨然是衡量一个学子素质的金绳, 成为一个人才进入上层管理的胜券。英语有如此殊荣, 我们的教学情况却令人汗颜。以往的英语教学, 囿于形式, 停留于知识传授的低层面, 看上去好似对语言能力培养大张旗鼓, 实质与语言智慧的学习背道而驰, 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道功成、解惑果就。英语教学, 重在培养交际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 提升其理解、应变、表达与沟通各方面的水平, 目标明确了, 但前路漫漫, 若得高效教学效果, 匪朝伊夕。

总之, 英语学习, 方法多多。教师要注意培养朗读爱好, 促进语感形成, 学习过程中, 还要对学习的文字进行理解, 以提高文字技巧和德行智慧, 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本文从英语教学也要注意文化方面的侧重谈起, 之后介绍了对教材灵活使用的技巧, 解读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研究了特困生的问题, 诠释了如何牢牢地掌握住句型的特点, 分析了了解学生心理的意义, 最后以教师要认识到英语教学任重道远的探讨结尾。本文皆是教学的实践与总结, 不期有献曝之荣, 含毫渺然, 私人管见, 分享同仁。

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实践总结 篇5

陈孟孟

2011级电气信息类(自动化类)

怀着一份激情,一份忐忑,一份求知的学习态度,在这个炎热的暑假,通过班委引导,我们一行10人组成了一个团队“新民旋风队”,对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沼气进行了一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受益颇多啊!

此次活动是在与肥东县能源局及草庙乡村委会的合作中展开的。我们小组队员在张叔叔等各位领导的悉心带领下,主要是对草庙乡的沼气工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与学习。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不仅可以锻炼各位成员的综合能力,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为我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本次的实践也同样教育了我们,提高了我们的思想素质,促进我们健康成长,引发我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大热情。

接下来呢,我将从具体的几个方面进行一次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小结。

第一:活动的准备。此次活动在双方的精诚合作之下,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活动能够顺利的按时按点展开,没有出现严重浪费时间的现象。就时间效率来说,可以算得上是百分之九十多的高效率吧。我想这一点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来说,显得极其重要。毫无疑问,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社会。精确的时间是许多职位的必要条件。其次,活动的材料各个方面准备充分。主要是能源局的领导们买年费赠送给我们一些珍贵的材料与书籍,比如《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等,并没有出现材料缺乏。此次活动材料符合实践活动地方的客观实际,同村民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基于这一点,对于每一份的信息采集,村民都极力配合,能够采集到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为以后的活动展开提供了最具针对性的感性材料。通过活动的最真实感受,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会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之中,真正做一名务实的先进青年,受益终身。

最后,活动在人员的安排与沟通上恰到好处。此次人员搭配由双方共同组成,本地的人员与外地人员有机搭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地的人员能够在信息采集过程之中,发挥其“主人家”的优势。外地人员对需要采集的内容以及介绍最为熟悉,能够把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及活动规范性进行监督。

第二:实践活动的过程。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大致总共有三个子项目。1:是能源局等相关单位的接收证明信件的书写。

2:是我们实地考察,与草庙乡村委会共同召开了一次会议。3:是我们深入农村户家中进行各类采集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因各位成员的时间安排和合作方的时间上客观限制,走访需要的群众主要通过村委会进行。首先,我们高效率的完成了第一项:能源局等相关单位的接收证明信件的书写。这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信心。同时我们也发现领导们是很容易相处的,很亲切待人的。再次呢,是我们的实地考察。在那里,我们开了一个村民会,这给我们很大的震撼。期间,我们下发了大量的调查问卷,与农户们一张一张的完成了实地填写工作,很成功,也很顺利,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啊,我们小队的人员可是汗流浃背地悉心帮助他们了解内容,指引着他们一步步的书写。所以说啊,与人沟通的能力很重要,善于解说的能力也同样很重要啊。同时,每一位队员在进行问卷调查之中都付出辛勤的劳动,但是每一个人更收获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学习到了许多在课本上无法学到的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可以发现,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我们快速取得有关信息的重要保障。与人沟通的技巧,是我们每一个队员在以后的日子里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最后是我们深入农户家中调查。我们在日常的做事之中,往往以快著称,并不注重某一项工作的绩效的长期性。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给每一位成员上了一门课,做好一门工作,不仅需要当时热心投入与努力,更需要长期的观察,不断去修补工作的不足之处。真正取得最后的好成绩。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坚持不是胜利,坚持到底才是胜利”,这应该是最好的概括吧。

第三:活动的经费。本次活动的经费基本上是大家集合各自的腰包,对出了一定的充足的活动经费,给予我们充分的资金保证。第四:活动的结果。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上取得预期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让我们有了极大的自信心。

第五:活动的其他方面。本次活动虽然取得了可嘉成绩,但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以下是我个人总结了几条:

首先是活动的宣传不够广泛。我们大致只进行了小范围的宣传活动,宣传力度有待提升。其次是活动之中存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如遇到有人误解宣传活动宗旨时,反应速度过慢,导致某一时间段全体工作人员处于闲置状态。最后呢,便是我们深入的农村户不够普遍。这就直接导致了我们后期的材料处理有点小麻烦了。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自身素质;数学课堂

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不仅仅要将教材中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提高。

所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教师,及时地进行总结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总结

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教书”不是唯一目标,“育人”的价值更高,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不断完善自己,要用言传身教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1.要注重自身形象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塑造期,不论是性格还是兴趣抑或是对待事物的态度等等,教师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自己形象,目的是给学生带来正能量,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数学课堂。

2.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素养

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几乎每个学生的辅导书都是不相同的,在给学生带来课业压力的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了挑战。所以,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要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己,尽可能地呈现出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

3.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数学都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其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导致了学生们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发挥数学的价值。

二、数学教学过程方面的总结

教学过程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注意每个环节的设计,如:教学目标的设计,导入方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模式的选取等等。因为之前已经有一篇单独谈论教学方法选择的文章,所以,在此不再多加赘述。因此,本文就从其他几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也是完成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的前提,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数学教材,精心设计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而在充分发挥数学价值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将以往单一的知识与技巧目标向三维目标进行转变,即知识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教学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本文以教学“等边三角形”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灵活运用相关的等边三角形的知识点去解决几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自主学习模式。

从上述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可以看出,相较于以前单纯的知识与技巧目标来看,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所

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教材的价值,最终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导入形式的选择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的,教师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选择恰当的导入形式,做好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工作。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时,为了定好本节课的基调,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课时,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导入形式,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如:窗花、足球、无手把的杯子、正方体、长方体、工行标志等等,这些不仅仅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物,而且在展示各种各样的窗花的过程中,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剪纸技术作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对推动文化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接着,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物的相同特点,进而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当中。

3.评价方式的选取

新课程改革下的多元化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态度,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积极的评价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重拾学习的信心。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最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要不断完善课堂的每个环节,要不断充实自己,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艳.浅谈如何做好一名中学数学老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2]达慧芳.搞好初中数学课教学经验点滴[J].新课程:中学版,2009(4).

大学生淘宝店创业实践总结 篇7

经营品种:主要是各种电脑配件和电子设备, 这和我们小组学生的专业相关。由于指导老师在开淘宝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所以我们小组也主要经营电脑设备, 这样货源就比较容易, 老师负责指导, 轻车熟路。经营品种主要是电脑和电脑配件, 包括鼠标、键盘、硬盘、显卡、音箱。摄像头、SSD、显示器、内存、机箱、电源、主板、路由器、台式机、笔记本、相机、数据线等, 此外还有一些办公用品, 包括复印纸, 电子辞典, 计算器以及虚拟服务, 比如快递、业务咨询、网站建站服务等。

我们小组开展淘宝创业有以下优势:

西安的地理优势:西安处于全国的地理中心位置, 离哪都不太远。快递物流费用比较低。

西安IT业发达, 人口多, 交通便利。雁塔路电脑城有多个二手市场, 进货容易。批发价和零售价有明显的差价, 容易取得利润。

我们和电脑城二手商老板合作, 以较优惠的低价进货, 老板的货是从网吧大量收购的。有些尾货就以很便宜的价格卖给我们。我们一般周末进货, 带回学校。首先拍摄照片, 用鲁大师测试参数, 说明硬件的外观, 如果有缺陷还要说明是什么缺陷。发布到淘宝店, 以及网上二手市场, 赶集网等。淘宝顾客主要来自经济发达地区, 包括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并非所有货都在本地进货, 有些货可以从天猫进货, 比如无线路由器, 一些电脑配件等, 批发价进货, 在淘宝零售, 除满足自用外, 还能出售获得一定的利润。

定价:价格根据货物的本身的进价, 成色, 以略低于淘宝网平均价格出售, 这样有利于增强竞争力, 快进快出。一般都可以保证至少30%的利润, 有的超过100%。也有很少的情况下由于滞销导致货物贬值最后降价出售。

推广:淘宝顾客可以根据关键字检索到我们的商品, 通过旺旺和我们交流, 因为我们的货物有较高的性价比, 不需要购买直通车服务。

促销活动主要在赶集网, 本地门户网站, 全国各大二手交易网站如太平洋在线、51专门网、家电论坛、PDA论坛等。这是老师推荐的几个人气火爆的二手交易论坛。商品定期发布在淘宝店, 一般顾客谈妥了会在淘宝店拍下付款。学生平时使用手机旺旺接单, 晚上可以用电脑发布商品。小组五位成员进行了分工, 但后来发现是不必要的, 经常采用合作方式, 轮流负责打包, 发货, 网上操作等。

发货:我们小组长期和本校几个快递代理网店合作, 获得相当优惠的运费, 包括百世快递, 快捷快递, 宅急送等。这几家在校内有网点, 发货方便。大件倾向于本地出售。比如台式机、显示器。

项目开展一年来, 不计本地交易, 仅淘宝店每月成交次数就超过了20次, 交易额每月大约5 000元, 大约产生20%的利润, 大概是1 000元/月。其中大部分是外地顾客购买, 通过淘宝交易。少部分是当地顾客, 包括赶集、58同城、百姓网, 此外还有本校、西安好网、还有一些本地群等。

经营过程中, 当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指导老师负责提供技术咨询, 比如快递摔坏货物, 顾客提出退货或者退款, 经过协商, 都能顺利解决。总的原则是尽量少退货, 协商用部分退款的方式补偿顾客。实在是彻底损坏无法使用的配件只能当坏件让顾客自行处理了, 好在这种情况不多, 损失不大。

利润分配:利润除了维持正常周转, 其余盈余由小组成员分享。毕竟这是我们小组的劳动所得。

本项目所需的流动资金并不需要太多, 大约两三千元, 因为申请了陕西省的大创项目, 经费是由上级拨给的5 000元。这部分周转资金用于后续经营的资金垫付, 包括进货费用、运费、包装费、活动经费等。

收获:全过程熟悉了淘宝经营实务, 从而掌握了淘宝店的运作流程, 实际操作比起课本枯燥的理论更真实, 更具体, 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此外, 了解了淘宝的商务模式, 对于我们毕业生又多了一条出路, 即使不自己创业, 对于理解电子商务也大有裨益。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大学生淘宝店创业的全过程, 分析了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论证了大学生在校园进行淘宝创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于其他院校开展类似的创业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践总结 篇8

一、课程设计题目应具有普遍性、代表性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般为二周时间。课程设计基本要求是通过这一设计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 使将来在不同岗位就业的学生都能受益, 都能解决这类工程的实际问题, 并可以举一反三。所以课程设计的选题需要我们指导老师慎重, 尽量选择化工行业中最普遍且最具代表性的单元操作进行设计。根据以往的教学的经验, 题目的选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课程设计题目尽可能接近实际生产, 截取现有的某化工项目中的某一操作单元为设计模型, 比如某合成氨厂的传热单元的设计, 流体输送过程中离心泵的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等等。这样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有参照体系, 不至于出现不合理的偏差。

2. 课程设计题目应该围绕着常见的化工操作单元进行展开, 比如我们都知道在讲授《化工原理》理论知识时其中的单元操作有流体输送、传热、精馏、吸收、萃取等等。一个课程设计题目应该包括2~3个常见的单元操作, 从而实现某一简单的化工任务。

3. 课程设计题目中涉及的物质尽可能常见易得。因为完成虚拟的生产任务过程中需要这些物质的物性参数进行核算, 常见易得的物质能够降低学生在查阅参数方面的工作量。比如, 如果我们设计分离任务尽量选择苯-甲苯, 或甲醇-水等这样的体系, 因为这些混合体系的参数大部分工具书能够查到。

4.《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选择还要兼顾后续的《化工机械设备》设计。根据我校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紧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机械设备》设计。这两次的教学实践紧密衔接, 互相补充。《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侧重点为工艺流程及流程参数的确定、主要设备及管线的布线及选择, 而《化工机械设备》设计侧重点为典型设备的选型、设备的结构、材质的选用及操作参数范围的确定等。所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设置时保证每个题目中包含2~3个典型设备, 以备学生后续的《化工机械设备》课程设计。

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进行积极指导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 大部分学生接触到课程设计课题题目的时候, 犹如身置茫茫大海中, 不知该如何开始。此时, 我们指导教师的积极指导就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指导教师的指导犹如指路明灯, 为学生拨开疑雾, 给学生指明方向, 让学生知道如何顺利完成接下来的课程设计。

1. 积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指导教师首先讲解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涉及哪些参数计算及相关文献查阅, 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些内容。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从工艺和设备全方位考虑设计问题。“万事开头难”, 学生克服了开始之初的茫然后在老师指引下很快进入角色。在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鼓励学生多做深层次思考, 综合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和先进性, 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课程设计。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现如今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要求和十几年前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应用计算机对操作参数的计算、设备的绘制、工艺流程的绘制。这就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前就应该熟悉部分专业软件的学习如Chemoffice, Auto CAD, Mat Lab, Aspen Plus。考虑到后续的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理论授课的过程中授课老师要求学生课余学习课程涉及的相关软件, 部分课后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编程计算, 比如精馏塔塔板的逐板计算法。经过一个学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后, 大部分学生对相关计算机软件有了了解。进入课程设计阶段, 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把学过的软件应用到课程设计中。计算机软件辅助课程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程设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过程中, 学生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的, 每组4~5人, 并任命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组长。为了方便工作的进行, 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适当的分工, 比如有的同学负责查阅资料, 编辑文档, 有的同学编程计算, 有的同学负责绘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工作是独立的, 课程设计的工作一环扣一环, 相互关联, 需要全组同学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相互帮助, 齐心协力合作完成。设计过程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难免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产生分歧。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分歧的时候, 作为指导老师要求大家采取公开讨论的方法, 相互倾听对方的意见, 然后对比各种方法, 最后选择最适合本设计的最佳方法。通过课程设计, 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经历了一次合作锻炼, 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这也是课程设计的另一宝贵收获。

4. 撰写正规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为了达到锻炼的目的, 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要求每组学生按着设计院或者设计公司的标准, 编制一份正规的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设计的文字说明书、设计项目的流程图、2~3个关键设备的剖视图 (A3图纸) 。课程设计结束时, 每一个小组课程设计说明书都要装订成册, 之所以这样要求, 其目的是锻炼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鼓励表现突出的团队参加设计比赛

结合现今高等教育的培养计划, 国内化工学会每年都组织大型的化工类的课程设计大赛, 参赛对象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化工专业。根据这一情况, 我们指导老师从设计之初就鼓励学生争取把自己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化工领域的专家和同龄人。到目前为止, 我们指导的课程设计至少已经有三届学生参加过了国家级的设计大赛, 并获得了奖项。这说明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 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良好的工程设计思维”的重要性, 也从中学习到了“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的精髓。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课程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也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生产实践及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指引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 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实践,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孙兰义, 张月明, 李军, 等.Aspen Plus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 2009, 36 (12) :173-175.

[2]张凌云, 朱德春, 孙宏, 等, 应用型本科“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合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1 (4) , 196-198.

厂拌冷再生下面层施工实践总结 篇9

关键词:厂拌冷再生,下面层,摊铺,碾压,养生

1 引言

沥青路面经过一定年限的使用, 受交通应力、循环应力等的影响, 以及沥青老化和冰冻、高温、紫外线的反复交替作用, 出现诸如网裂、沉陷、车辙、拥包等各种病害并逐步扩展, 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需要对其进行翻修, 以恢复其使用性能。为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路用资源、尽可能减少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堆放场地和降低路面工程造价, 在沥青路面专项工程修补和大修时, 冷再生混合料路面施工是一项很好的施工技术, 冷再生无论从环保还是社会经济效益来讲, 都有很多优点。现在结合葫芦岛市周稻线大修工程冷再生下面层的施工情况, 从原材料、再生料拌和、摊铺、碾压工艺及过程检验等方面进行总结。

2 沥青路面冷再生原材料要求

沥青路面冷再生原材料主要包括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AP) 、沥青、水泥、集料。不同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分别堆放, 不得混杂, 根据铣刨机械和速率确定铣刨方式, 减少材料变异, 在周稻线施工中铣刨机铣刨速度控制在2m/min, 以便对老路面层进行充分破碎,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AP) 存放时不得混入基层废料、混凝土废料、土等杂物。回收后沥青路面材料 (RAP) 最大粒径不大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 不应有超粒径颗粒, 经过筛分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在堆放和转运过程中应避免离析, 并避免长时间堆放, 料仓中的回收沥青材料应该及时使用。

使用时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AP) 应从一端开始在全高范围内铲料, 经过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AP) 应按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葫芦岛市周稻线大修工程根据对现场的沥青路面材料的筛分实验, 确定添加新骨料的配合比为:RAP材料∶沥青 (62%的乳化沥青) ∶水泥∶碎石∶矿粉=74.3∶4.2∶1.5∶5∶15。

再生混合料使用的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不得采用改性沥青, 水泥作为再生结合料或者活性添加剂使用时, 初凝时间应该在3h以上, 终凝时间应该在6h以上, 不应使用快硬早强水泥, 水泥作为填料时, 各项指标应该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由于乳化沥青依赖细料得以分散, 因此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对矿料级配中的0.075mm的通过率比较敏感, 故要求合成后的混合料级配要有充足的细料。

3 冷再生混合料的拌制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采用德国维特根KMA220厂拌冷再生设备, 该设备产量为220t/h, 功率131k W。

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已经对所需的乳化沥青、水泥、新矿料等进行了原材料的试验, 均满足要求。乳化沥青固含量为62%, 每天按施工计划使用85t, 在五洲公司的沥青拌和站生产。然后由专门的乳化沥青运输车运输至施工现场附近的拌和站使用。为检查乳化沥青的含量, 每天最少做两组抽提试验。

拌和时, 根据试验室的筛分结果和掺配比例进行拌和, 并微调各自转速, 使混合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 拌和后的冷再生混合料应均匀一致, 无结团或者成块现象。

4 冷再生混合料的运输、摊铺和碾压

(1) 混合料应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 车厢应清洁干净, 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装料时应分多次装料, 避免离析, 装车后应尽快运输到摊铺现场。温度较高、日照严重或者风力较大时应采用帆布对混合料进行覆盖, 防止水分过多散失和污染。

(2) 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应采用摊铺机摊铺, 由于混合料出厂时即为常温, 所以熨平板不需要加热。

因厂拌冷再生混合料中加入了乳化沥青和水泥等新掺入的材料, 所以要求混合料即拌即铺, 并要求在水泥凝结时间前摊铺完成。

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者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宜控制在3~5m/min的范围内, 周稻线施工时控制为3m/min。

摊铺时, 在摊铺机后安排4名工人, 负责对边线进行整理, 当发现摊铺后的混合料出现明显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 予以消除。

(3)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根据再生层厚度、压实度等需要, 配备足够数量、吨位的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 在乳液破乳前碾压, 并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工艺在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情况下进行碾压。

在集料不破碎的情况下, 尽量增大压实功。使用轮胎压路机对改善压实效果有很大帮助。

压路机的初压速度设定为1.8km/h, 复压和终压速度设定为2km/h, 碾压遍数如表1。

5 养生

铺筑好的冷再生沥青下面层, 含有较高的水份, 不能立即在其上铺筑上面层, 也不能立即开放交通, 需要大约7d左右的养生时间。在养生前3d, 需进行洒水养生, 在养生期内严格控制交通, 不允许除养生车辆外的其他车辆在其上通行。养生车辆的速度控制在20km/h以内。尤其严禁车辆在路上调头和急刹车。在第4d可以允许小型车辆低速通过。当冷再生沥青下面层能够取芯或含水量小于2%时, 可进行上面层摊铺施工。

6 经济及社会效益对比

6.1 经济效益

以6cm冷再生混合料下面层和4cm厚的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进行比较。

6cm冷再生混合料下面层费用:搅拌费12.6元/m2+运费1元/m2+铣刨3元/m2+摊铺费3元/m2+人工费1元/m2+折纯沥青16.65元/m2+水泥0.621元/m2+新增材料0.7元/m2+其他费1元/m2=39.571元/m2

4cm厚的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费用:44.6元/m2

利润:44.6-39.571=5.029元/m2。

6.2 社会效益

大大减少空气污染, 并节约了资源, 以4cm厚的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与6cm冷再生混合料下面层相比较。

以3000型沥青拌和站为例:生产1t沥青混凝土消耗柴油11L/t, KMA220冷再生机:每吨混合料消耗柴油0.25L/t, 生产每吨混合料节省燃油10.75L, 本工程190000m2, 如果采用4cm沥青混凝土则需混合料17480t, 消耗柴油192280L, 采用6cm厚冷再生下面层则需混合料26220t, 消耗柴油6555L。本工程节约柴油185725L, 减少氮氧化物 (以NO2计) 8.57kg/m3×185.7=1591kg, 二氧化硫10.0kg/m3×185.7=1857kg, 烟尘1.80kg/m3×185.7=334.26kg。

如果采用4cm厚的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本工程需新碎石9880m3, 6cm冷再生混合料需用新碎石2964m3, 利用原路铣刨料11011m3。

采用厂拌冷再生下面层, 保护了环境, 循环利用了资源, 降低了环境污染, 社会效益显著。

7 在施工中发现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面层存在的问题

(1) 相对于普通沥青混凝土面层, 冷再生沥青混凝土面层碾压后有轮迹现象, 冷再生沥青混凝土面层最后由胶轮压路机碾压8~10遍, 但仍然存在车辙现象, 需要的碾压遍数还要增加。

(2) 开放交通的时间较长, 一般需养生7d时间然后开放交通, 对交通压力大的路段有很大困难。

(3) 沥青混凝土取芯较慢, 在周稻线施工完成后约15d才能完整取芯。

(4) 存在推移现象, 尤其在急停路段和急转弯路段, 其整体性和粘结性比普通沥青混凝土差。

8 结束语

通过周稻线大修工程11.778km的施工, 总结出厂拌冷再生施工中质量控制的一些要点, 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冷再生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工艺及注意事项, 通过相关试验路现场检测, 所测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厂拌沥青混凝土冷再生下面层技术以其节约资源、环保、成本低、施工简单等特点在道路施工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 我国大量公路已经或即将进入大修年限, 大量低等级公路也急需升级改造, 厂拌沥青混凝土冷再生作为新路面结构层中的下面层, 实践证明其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实践总结 篇10

目前在各科教学中, 信息技术教学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形象地、感性地认识较抽象难懂的知识, 同时,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其实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 都对计算机存在很片面的认识。对于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来说, 必须结合课本上生涩的知识, 尽可能地以形象、生动、易懂的方式表达展示给学生。例如, 在讲解计算机硬件课程时, 利用3D动画, 将计算机主机箱模型中的各种硬件一一拆开进行详细讲解, 并通过模拟打开一个文本文件的场景, 将计算机的工作序列和数据流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展示, 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原来电脑是这样工作的呢。对于其他的操作课程, 也可以把一些较难和重点的操作录制成Flash格式演示给学生看, 课后可以用USB拷贝给学生, 这样既可以形象地演示步骤较多、较复杂的操作, 又可以便于学生复习巩固用。

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 注重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开展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辅导,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 在学习Word文档格式排版的教学中, 需要学生掌握字体、段落格式、艺术字设计等内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很好地将这几个任务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个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将一段文字设计成版面优美的黑板报让学生掌握以上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既让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点, 又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巩固了这些知识, 并在实际操作中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又如, 在Flash的学习中, 可以提供多种有趣的Flash动画作任务典范, 让学生综合运用形变动画、运动动画、引导动画、蒙版动画、ActionScript等知识自主创造Flash动画。有趣的动画设计、风格各异的效果、成功的体验……任务与学习的结合, 使学生在探索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Flash的各种操作技巧。

根据教学经验发现,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 教师如何精准地设计“任务”, 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个“任务”如果设计得太难, 虽然覆盖了教学知识点, 但是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能力, 使得学生对“任务”失去兴趣, 从而就会丧失探求知识的动机。

“任务”设计得太简单, 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适的“任务”应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能按照清晰的层次,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

此外, 还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竞赛性质的任务。例如, 在上课初期进行“扫雷游戏”竞赛、打字速度竞赛等, 让学生能在竞赛游戏中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上, 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 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拘束的课堂气氛, “填鸭式”教学会使得学生思维堵塞, 反应迟钝, 学习兴趣降低。因此,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要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与学。

在课堂上, 经常将一些当前网络流行的一些PS娱乐图片、游戏等作为切入点, 结合所学课程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得学生能够迅速集中精神,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互帮互助, 相互学习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 由于每个学生天资和努力程度不同, 学习成绩难免参差不齐。可以让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 来帮助其他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这样既可以让优生通过传授知识而使自身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又可以弥补课堂上老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不足。而且, 通过这种相互学习的过程, 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得到持续。相当一部分同学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 对学好信息技术增加了自信, 激发了更大的兴趣, 成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佼佼者。

总之,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通过各种灵活创新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这种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上, 能融会贯通相关知识, 并应用到实践中。在教学手段上, 还需要不断探索, 不断提高, 使计算机信息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操作性要求较高, 如何在40分钟内高效地将计算机知识传授给学生, 并使其能熟练操作运用, 都值得广大计算机教师去研究探索。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 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下就初中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的问题略谈几点看法:目前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渗透各学科教学, 对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跟上时代发展, 尤为重要。

关键词:任务驱动,计算机,教学

参考文献

实践总结 篇11

一、从生活中寻找兴趣

学生口语句型句式结构和表达方法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顺利的克服英语写作的心理障碍,就需要引导学生从口语转向书面写作,引导学生通过口头练习的思路和组词习惯进入文字记录,当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将说的内容记录下来时,读写的转换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为了达到读写顺利转换这一目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以下几种方法:

自由描述

指定一个简单的话题,由学生们各自进行一到两分钟的描述,话题必须是学生熟悉,且能够用所掌握的词汇去进行描述的,如My familyMy friend,等,当学生描述过后,让学生试着将自己所说的内容记录下来,一开始学生不熟悉,但久而久之,则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看图对话

根据某个场景,或者某幅图片,学生们将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及心中所想记录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能够如自由描述那般天马行空,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写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但同时,学生们之间可以互相观摩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组问成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小组,两小组为一对,就课文的内容轮流进行提问和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的问题将围绕课本内容展开,进行pairwork,而当结束时,各小组须从提问中抽出一个问题,根据讨论结果进行课后写作,从而锻炼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二、从基础练习出发

除了兴趣以外,基础性练习也是提高英语写作所必不可少的练习。文章由句子组成,因此,英语写作的基础,就在于句子的写作。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句子写作水平:

普通造句

通过造句,帮助学生掌握各类词汇及关联词的运用,either or,neither nor, not onlybut also等,使学生掌握组词成句的方式,为下一步组句成章打下基础。

同义语造句

既通过这一类的练习,使学生们掌握不同的词汇间的细微差别之处,掌握不同的形容词和副词所表达的意境的不同。

句型变换

通过句型变换练习,使学生能够结合段落前后意,使用不同的句型表达不同的语气,从而为英语写作添加一些灵性,也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记忆库。

三、从模仿中起步

新目标教材非常强调语言学习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因此,在这套教材中,收录了许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文章。而初中阶段的英语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模仿起步,因此,在训练学生们练习英语写作时,笔者常常强调:写作就是一种自阅读,因此,要想把英语文章写好,就必须在作者——读者两种身份间不断转换,以旁观者的角度来阅读,不断地寻找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写作水平。

在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页,3a部分短文part of Katrin a,s letter后,要求学生以题为My lifestyle进行模仿写作。因为这篇范文的结构特征为:总——分——总,即,主题句(topic sentence):But I am pretty healthy,论证句(supportive sentence):分别从锻炼exercise,饮食习惯eating habits,睡眠sleep等方面加以论证,回应主题或归纳句(summary sentence):My healthy lifestyle helpsme……文章结构明确,在讲解后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把握结构,又易于模拟,通过模仿性练习,既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对于各类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如:……when……,try to do something,look after,help sb to dosomething,help sb do something等,通过在写作中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帮助学生寻找到快速掌握写作的方法,提升写作兴趣。

在八年级下学期,新目标教材中每个单元增加了语篇输入和写作素材等方面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写作,克服长篇写作中的思维“跳闸”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连接词的学习,如:表示列举:for example,such as;表示对比:on the one hand…onthe other hand;表示原因:as,because,since;表示条件:if,unless;表示让步:although,even though等。通过这些连接词汇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对于英语的语感和写作逻辑的完整性,又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表达方式。这既是对学生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学生英语写作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将知识从书本走向实际运用的必经之路。

英语写作,既是一种技能训练,更是一种综合性语言活动,通过分阶段的教学引导,使学生由陌生到熟悉,由词至句,由句至章,逐步熟悉英语写作的诸项要素,循序渐进,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内容,强化写作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总结 篇12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导师,志愿者导师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

导师制起源于15世纪中叶英国的牛津大学, 它是由创办“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创立, 后来也为剑桥大学所采用. 几百年来,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培养了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首相和国家领袖. 导师制作为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引以为傲的教学传统, 被誉为“皇冠上的宝石”, 可见牛津人和剑桥人对导师制尊崇备至. 导师制的特点是: 以学院为单位, 每名本科生在入学的时候指定一名导师, 一名导师通常可以带数名本科生, 每周至少一次和导师面对面的讨论是牛津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而且,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 导师通常每周都给学生布置任务, 其可采取多种形式, 如学术性论文或者读书笔记等.那么, 每周导师指导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评价, 在讨论中使学生学会思考、总结以及对诸多文献的研读; 此外, 导师还会对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解答, 以及帮助学生做好每次大学考试的准备工作.

解放后,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精英教育阶段. 从1999年,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 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100. 04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81. 5万人. 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从1997年的40. 45万人增加到了2011年的139. 27万人, 平均学生和老师的比例在20左右, 一些学校远远高出这个比例. 师生比例严重失调, 生源质量下滑, 使得教学质量滑坡成为不争的事实. 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实行大班上课, 实行学分制, 学生只要修够足够的学分就能够获得学位和毕业. 这就造成学生选课避重就轻, 避难就易, 从而导致知识结构不合理, 影响人才质量.

在我国, 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是最早推行本科导师制的高校, 之后很多高校纷纷效仿, 尽管本科导师制已经彰显出些许精英教育的品质和价值, 但是大众教育背景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生源结构下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我国高校存在的科研导师、毕业设计导师、思想政治辅导员等等都可以看作是本科导师制的不同形式.目前我国尚未有统一的发展成熟的本科导师制度, 注定在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一定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改进和解决.

二、我校局部实施的本科导师制形式

首先, 选择指导教师. 在本科生第二学年期末的时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未来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必须是拥有博士学位, 或者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学一线的教师, 能够在学生就业和科研方面给予有价值的指导. 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后, 教学秘书按照学生意愿和学习成绩进行适当调配.

其次, 指导形式. 部分研究生课程对本科生开放, 每学期期末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商议选择选修课程. 指导教师和学生定期见面, 指导和了解学生学业情况, 解决学生的困难. 这个周期一般是两个星期一次.

最后, 关于毕业设计. 由于学生在将近两年的时间内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指导教师比较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 可以为他量身指定毕业设计题目, 指导毕业设计等. 从指导过程来看, 这种方式比临时结合学生和指导教师效率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思考

以上是我校局部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简单介绍, 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 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第一, 选择导师的时机.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基本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在大学二年级部分人开始产生厌学情绪, 到三年级缺勤率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 我校的辅导员队伍人数少且流动性大, 对学生的管理远远不够. 所以指导教师从一年级开始介入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由于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主要学习基础课程和素质训练相关课程, 指导教师在这个阶段以督促学生学习, 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困难, 使其在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为主. 如此一来, 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厌学. 掉队的比率应该大大降低.

第二, 导师人选问题. 我国高校教育走的是大众教育路线, 学校的扩招使得导师成为稀缺资源.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 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100.04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81. 5万人. 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从1997年的40. 45万人增加到了2011年的139. 27万人, 平均学生和老师的比例在20左右, 一些学校远远高出这个比例. 校师生比失调严重影响导师制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从大学一年级实施本科导师制实在有些天方夜谭, 所以要开拓思路去开发更多的导师来源. 根据美国汉普顿学院 ( Hampton Institute) 的经验, 可以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做“志愿者导师”. 他们凭借年龄较为接近以及刚刚经历大学学习和生活这一优势可以更好地帮助本科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这种“传帮带”模式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比较常见. 在一些需要做实验的专业中, 通常是高年级研究生指导低年级研究生做实验. 一方面低年级学生更加容易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导师”建立信任, 在志愿者面前心态更为放松; 另一方面, 可以大大缓解本科生导师严重不足的现状. 所以在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适宜采用“志愿者导师”的形式.

第三, 指导定位. 在我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 以科研指导为主, 例如让本科生提前接触高级课程, 希望激励学生的学习研究热情,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 尽管缩短了讲授时间, 降低了讲授难度, 本科生在学习研究生课程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困难, 即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是如此. 这一方面和我们的专业性质有关, 笔者所在的专业是比较理论抽象的数学专业, 在科研创新之前需要啃很多晦涩的“硬骨头”, 这样一来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更喜欢动手实验, 或者带有应用背景的课程, 能从中学习一些比较实用的技能. 所以科研导师制对应用学科更加合适一些. 另一方面, 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天赋、意愿角度来看, 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从事科研工作,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金字塔尖, 社会需要更多的是一砖一瓦. 所以本科导师制不应该定位成科研导师制. 对于一些有兴趣从事科研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 可以配备科研导师, 给予适当的指导, 培养其科研创新和创业能力. 根据笔者观察, 一个班级中这样的学生不会超过25%, 余下的75% 首先要保证他们能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其次应该在就业方面给予训练和指导. 学校应该利用各种校外资源, 发展就业导师资源, 让处于各行各业一线的校友等人员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工作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就业基地兼职实习. 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最后一学年盲目找工作的局面, 另一方面通过就业培训使学生发现大学课程的价值,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第四, 激励机制. 这是一个本科生导师制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导师制的成败. 由于资金短缺, 很多实施本科导师制的高校没有把导师工作计入教师的工作量, 对教师只讲责任和义务, 不讲回报和奖励, 漠视导师们的辛勤付出, 在这种情况下, 身背经济和科研教学压力的指导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本科导师制的实施中, 直接导致学生更加不积极甚至不了解本科导师制的作用, 本科导师制形同虚设, 沦为一纸空文. 所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需要学校从上到下的配合, 特别是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强化学校保障管理功能, 细化对本科生导师工作的量化、考评、激励和管理, 例如绩效评价、职务晋升等, 使导师劳动付出和回报成正相关, 但对导师工作量的核定应该客观, 科研项目、经费及论文等指标应适度, 给导师指导学生提供时间和精力.

尽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本科生导师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给学生搭建了科研创新的平台和机会,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所以, 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改革应该继续进行, 并且不断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昀.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启示.理工高教研究, 第23卷第4期, 59-60.

[2]杜智萍.今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现代大学教育, 2006年第6期, 85-88.

[3]赵敏.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看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1年9月, 第3卷第3期, 80-86.

[4]郑芳.本科导师制的国际经验研究.技术与创新管理, 第33卷第6期, 694-697.

[5]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教高[2005]1号[Z].

上一篇:兰州铝业下一篇:电压源电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