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评议会

2024-12-20

学校评议会(精选11篇)

学校评议会 篇1

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 既能够检验学校行风建设成果, 又能够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工作科学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河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行风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 在抓好宣传发动、查找问题、公开评议、督促整改4个关键环节的同时, 拓展载体, 精心组织, 注重实效, 使行风评议工作更加有力、有序和高效, 学校行风评议工作成绩斐然, 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2009年位列全省高校第一名。

一、精心组织, 营造人人参与行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手段, 也是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风正才能气顺, 气顺才能和谐, 和谐才能发展。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重要意义, 采取多项措施保证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深入开展。经过广泛宣传和扎实工作, 全校上下达成共识,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待行风评议、投入行风评议、接受行风评议。

1. 领导重视, 机构健全

要做好行风评议工作, 领导重视是关键, 机构健全是保证。为此,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纪委书记、副校长和正校级调研员为副组长, 各有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全校各职能部门和学院均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本单位的行风建设工作。学校认真落实评议责任制, 实行行风评议工作“‘一把手’负总责, 分管领导‘谁主管, 谁负责’”的领导工作机制。每年在广泛开展调研、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制定《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实施方案》, 对全校的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目标明确, 要求具体, 责任到单位和具体负责人, 使学校行风评议工作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广泛宣传, 提高认识

只有认识到位, 广大师生才能自觉行动起来参与行风评议工作。为使行风评议工作深入人心, 学校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等多种平台, 积极宣传开展行风评议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步骤等, 及时报道民主评议的有关活动, 扩大和提高广大师生的参与面和知晓率, 做到“人人了解行风评议工作、人人重视行风评议工作、人人参与行风评议工作”。学校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教育活动, 强化党性教育、法制教育和勤政廉政教育, 增强宗旨观念、法制观念和诚信观念, 提高干部职工对行风评议工作的认识, 增强参与行风评议工作的自觉性。

二、注重实效, 保证行风建设的积极成果

行风评议工作的目的就是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群众满意。在行风建设过程中, 学校始终把查找问题和整改落实工作贯穿行风评议工作的全过程, 坚决摈弃形式主义, 防止行风评议工作走过场, 做到“边查边改、未评先改、以评促纠、纠建并举、寓纠于建”;注重实效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把行风评议工作的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行风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不断推动行风评议工作向深层发展。

1. 紧盯关键部位, 深入查摆问题

紧紧围绕办学行为、招生行为、收费行为、教师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师德师风建设等具有行业特点的重要方面, 采取自查、内评、外评相结合的形式, 每年5月下旬和10月上旬分两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范围涵盖各个学院、专业, 调查人数占学生总数的20%以上;9月中旬新生报到期间, 现场征求新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每年有1000余人次;开通行风评议电子信箱、电话, 设立多个行风评议征求意见箱;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校领导关于加强学校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征求家长意见、开通电子信箱、召开座谈会等方式, 从各个方面征集意见和建议, 全面准确地掌握学校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 加强督促检查, 保证整改效果

在整改工作中, 学校坚持把“事实调查清楚、问题处理到位、整改措施落实、师生真正满意”作为标准。对查摆出来的问题, 学校行风评议工作办公室 (以下简称“行风办”) 及时反馈给校领导, 由校领导责令有关单位进行整改;个别单位解决不了的问题, 行风办负责协调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 集中多方面的力量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学校以落实责任制推动部门主动改、以建立督办机制监督部门自觉改、以完善激励机制鼓励部门积极改, 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最突出的问题作为自查自纠的重点;对查出的问题认真梳理分类, 分析产生的原因, 深入整改;对行风评议期间已整改的问题进行定期回访, 巩固成果, 防止反弹;对尚未整改到位的要依据整改方案分期分批整改到位, 并将整改情况上报学校行风办, 由行风办向师生反馈。

3. 寓评于建, 重在治本

行风评议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评议是手段,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才是目的, 因此, 学校一直重视把评议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行风评议这个载体,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把评议效果体现在问题的有效解决上, 体现在行风的不断好转上, 推动行风建设整体上台阶、上水平。学校坚持“寓评于建”, 用发展的眼光巩固行风评议的工作成果, 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特别是长效机制建设, 先后出台了《河南师范大学质量工程建设奖励办法》《河南师范大学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这些科学合理、有针对性、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的制定, 逐步形成了“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推动行风建设、以制度巩固行风成果”的长效机制。

三、拓展载体, 增强行风建设的科学性

1. 重视理论研究, 促进工作创新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工作是学校行风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高校是人才汇集的地方, 智力资源丰富, 结合高校实际进行行风建设理论研究, 借助理论的引导作用切实推动工作创新, 进一步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有效做法和经验, 促使行风建设真正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 已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责任, 也是学校纪检、监察工作者的愿望。为此, 河南师范大学积极探索, 成立了“河南师范大学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方向, 紧密联系上级纪委, 依托校纪委, 整合政治、历史、法学、管理、经济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 汇聚人文社科研究力量, 深入开展高校行风建设理论研究工作。通过努力工作, 理论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 研究论文和调研成果频频获奖。在调研课题方面, 主持并参与完成了国家社科项目“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省社科联2008年重点调研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廉政文化建设”、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河南高校学术规范状况的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多项课题。理论研究的加强为学校开展行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推动了工作创新。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 学校创新了行风宣传教育工作, 树立了“大教育”理念, 努力构建教育平台和网络, 不断改革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增强行风教育的针对性。推动了制度创新, 出台了《河南师范大学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河南师范大学校务公开实施办法》《河南师范大学在建工程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促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指导了监督工作实践, 促使认真查找学校的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 加强了对新校区建设、财务管理、大宗物品采购、人事调整、招生收费等问题易发多发环节的监督管理。

2. 采取多种形式, 推进党务、校务公开

一是充分利用校园网, 面向全体师生, 全方位公开党务、校务信息。校园网设有“校内公告栏”, 对师生开放, 同时根据不同的传播范围, 采用不同的形式有效传递校务信息。二是制作“宣传栏”和“告示栏”, 张贴纸质材料, 向广大师生公开校务信息。学校共设置“告示栏”20个, 凡关系学校发展、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工作都公示, 保证信息的大范围公开, 使每一名师生都能享有学校信息的知情权。三是学校定期召开由各类人员参加的会议和不同形式的座谈会, 及时研究、通报学校各项工作。

3.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规范教学计划制订和管理, 指导专业课程改革, 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多轮研讨, 修订了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原则;适应社会需要, 设置了特色课程模块, 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等人才培养原则, 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引导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良好的师德师风。一是为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沟通、交流和对接, 提高师范生的职业素养和从教能力, 邀请省人大代表、省管优秀专家、特级教师、省中学生奥赛高级教练到学校作报告。二是为表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和作出的突出贡献, 学校每年都会召开隆重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三是为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感受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弘扬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 学校每年都承办河南省师德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行风建设, 广大师生从思想上、行动上增强了建设和维护良好行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学校的收费行为更加规范, 校务更加公开透明, 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明显, 教学改革扎实推进, 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党风、政风、学风、师风、校风明显改善, 优良的行风为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比、赶、争、超”的氛围越来越浓, 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河南师范大学在开展行风建设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行风建设如何保障学校未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仍有许多新情况需要研究、新问题需要解决、新领域需要探索。学校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把学校行风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为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述职评议重实效 篇2

述职评议工作在桦甸市首次开展,如何去做,如何做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认真研究了本次述职评议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步骤,述职评议的具体要求及人员安排。

述职评议的对象由桦甸市人大代表投票选定。根据票决结果,经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并报请市委同意,最终确定桦甸市教育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司法局等四个部门负责人为首批被评议对象。评议结果分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为保证本次述职评议活动的顺利开展,桦甸市委成立了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市委分管联系人大的副书记、组织部长和市人大常委会四位副主任为副组长,成员由市人大常委会各个专业办公室的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鉴于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在述职评议前提出辞去局长职务,经请示市委同意后决定暂不对市国土资源局进行评议。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市委组织部安排专人参加的三个评议组按照本次述职评议的具体要求,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使评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各个评议组首先在各部门召开了全体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和企业领导参加的评议大会,在会上听取了各局领导所作的述职报告,然后深入到全市12个乡镇、街道进行了调查和走访。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广泛征求了各乡镇主管领导、基层单位职工和村社农民的多方面意见和建议。三个评议组共发出测评票272张,收回测评票272张。各评议组按照述职评议的具体要求,全面务实地做好评议工作;针对调查走访过程中反映出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形成了综合评议材料。

在桦甸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与会人员除市人大常委会的各位主任和委员外,还邀请了部分人大代表和人大离退休老干部。会上,各局负责人就2002年换届以来的工作情况,结合本次述职评议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述职发言,述职结束后,参加评议的人大常委会委员、各级人大代表及人大离退休老干部对述职人员的述职提出了询问。大家发言积极踊跃,气氛热烈,一些委员对这三个部门的工作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和意见,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最后,由市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对述职人员进行投票表决,表决结果当场公布。

述职评议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促进被评议部门的工作,促使他们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改进工作。针对本次述职评议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对这三个被评议部门统一下发了整改意见,并限期进行整改。

市教育局、农业局、司法局接到本次述职评议的整改意见后,迅速开展了整改行动。对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制订了整改措施。市教育局对在安全方面、规范中小学收费方面、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加大职教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解决;市农业局就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传播、规范发放良种补贴、加大沉淀资金清偿力度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司法局在不断创新宣传手段,努力增强宣传效果、加强法律服务工作管理,提高法律服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机构作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三个方面的工作有了进一步改进。在今年2月20日召开的桦甸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三个被评议部门的领导就整改情况进行了全面汇报。

通过这次述职评议活动,切实推进了被评议部门的工作,进一步端正了部门人员的工作态度,转变了工作作风,特别是使领导干部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美国大学评议会的有效性分析 篇3

美国大学的权力体系主要由董事会、校长与评议会等三方面构成。评议会作为“教师在大学层面行使其治理作用的正式组织机构”,从最初的临时性设立到现在法制化制度的建立,依赖于学术力量的增强和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其核心体现的是教授治校的理念,是专家治校的践行,是现代大学共同治理理论的映像[1]。1990年对全美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91%的大学设有评议会[2]。尽管评议会普遍见诸于美国大学,但是,评议会的有效性一直以来受到来自学界的质疑和实践层面的挑战。

学界有批评者认为,评议会是“软弱、无效、功能退化、不具代表性、不称职”的,只是一个“空论坛”[3]。伯恩鲍姆(Birnbaum)甚至认为,评议会只在某些类型的大学中发挥作用,从整体上来说是“从来就缺乏有效性”[4]。米利特(Millet)批评评议会缺乏效率,认为评议会没有完成其应该完成的任务[5]。

在实践层面,评议会遇到的挑战则更为直接。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面临财政压力,波士顿学院甚至解散了他的评议会,并对其大学治理结构进行了改革[6]。由于缺乏有效性,甚至连教师自己都支持解散评议会。2001年圣母大学的评议会就自己投票自行解散[7]。2007年,伦斯勒理工学院的董事会废除了其评议会。2008年,哥伦比亚特区大学的校长刚刚上任就试图解散该校评议会[8]。

对评议会的种种批评,说明评议会并非完美无缺;解散或废除评议会,更是对某些评议会的强烈不满。但是,无论是批评还是解散或废除,依然不能动摇评议会在美国大学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也不能全盘否定评议会在美国大学治理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不可否认,评议会有效性问题在质疑和挑战中不断凸显出来。显然,分析美国大学评议会有效性问题及其成因,对当下我国大学学术委员会的建设不无镜鉴意义。

二、评议会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美国大学评议会作为大学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的发挥不仅取决于自身组织的完善性,而且也受制于与其他权力主体的关系。笔者拟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关系等三个维度分析评议会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建立组织的秩序和权力框架,是组织各部分之间关系的一种模式。它是由组织的目标和任务以及环境所决定。同时,它又对组织内部的正式指挥系统、沟通系统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对组织内的文化观念、组织成员的行为、观念和心理等有重要影响[9]。可以说,组织结构因素是首要的影响评议会发挥作用的方式以及他们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并且能够深远影响到评议会的组织文化及其组织关系。

1. 评议会人员构成。

美国大学评议会及其执行委员会的主要成员是教师,也有少量管理者、职员甚至学生。研究发现,如果评议会中的管理者或学生过多,教师可能会有不满,因为他们觉得那会威胁到他们在评议会中的首要地位,从而影响其有效性。此外,教师往往不是很信任由校长担任主席的评议会,因为他们认为此类评议会很难真正代表教师的利益。吉尔默(Gilmour)认为,评议会主席、教师以及执行委员会作用的有效发挥,是评议会有效性的主要表现[10]。

2. 评议会的权力边界。

权力是组织的本质特征,组织结构的变革,其实质是对现有权力结构的调整与再次分配[11]。有研究指出,在讨论评议会有效性的时候,教师有多少权力比教师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更重要。评议会的权力边界一方面是指评议会自身所拥有的权力范围,另一方面是指评议会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权责明晰的评议会有利于管理者和评议会之间的理性互动,有利于评议会的作用有效发挥。此外,要厘清评议会与教师工会之间的权力边界。很多人担心教师工会和集体谈判会影响到评议会的作用发挥。然而,吉尔默(Gilmour)的研究发现,只要厘清了工会和评议会的权力边界,则工会不会对评议会有负面影响,甚至还对评议会有保护作用[10]。

3. 评议会规模和复杂性。

组织结构理论认为,管理层次多、结构复杂的组织不利于培养组织成员的自主性和参与决策的主动性。管理层次较少、组织结构趋于扁平的组织有利于组织内部沟通和决断。评议会规模要适度,如果太大,就很难达成一致。而如果下属委员会太多,结构过于复杂,在处理某件事情的时候,更容易导致大家争论不休,而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此外,规模过大过于复杂,也很难调动足够多的教师来参与评议会,教师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花在评议会工作上面。调查报告显示,规模大而复杂的评议会会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导致评议会的无效性(ineffectivity),而一个有效的评议会,一般只有三个常设委员会[10]。

4. 议题设定过程及方式。

评议会议题设定的方式以及由谁来提出议题能够实质性地影响到大学使命和治理的质量。管理者或教师单方面提出议题都会带来负面作用,而如果管理者和教师能够互相协作,则可能提出更高质量的议题,而且这样的议题更容易形成决策,其执行的质量也会更高[12]。

(二)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狭义上说,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所特有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等核心要素。组织文化环境对组织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

1. 信任文化环境。

长期形成的大学治理历史会构成比较稳定的治理文化,并直接影响到评议会有效性。波普(Pope)认为,信任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元素,是共同治理的基础,评议会与管理者之间应该以合作互惠的态度行事,因为只有在信任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共享和共治[13]。如果大学内部产生不信任的文化环境,就会导致教师极度关注治理过程而不是治理结果。文化环境也会影响评议会领导的状态。在不信任的文化环境里,评议会领导更多地要保护决策过程的公正、维护评议会的决策地位,而在信任文化环境中,他们会积极充当治理的变革者。

2. 教师参与评议会的积极性。

麦勒(Minor)在对763所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教师是否积极参与评议会是影响评议会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四年制本科学院的教师比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大学和博士学位授权的大学的教师参与评议会活动更积极,其评议会也更有效[12]。教师积极参与是与评议会有效性正相关的。教师参与评议会的积极性越高,就越能够体现评议会的有效性。研究者认为,有效的教师参与取决于教师参与决策的有效程度,教师重视的是他在决策过程中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而非决策的结果。

3. 参与评议会的教师质量。

参与评议会的教师如果能够有足够的专业领导力、管理或协调等能力,那么评议会应该会更有效。然而一些管理者认为,那些参与评议会的往往都是那些不善于研究或教学的教师。事实上调查研究显示,评议会有效性会受教师管理能力的很大影响。管理者认为评议会领导不是“能干的人”,而69%的评议会主席相信评议会吸引了能干的人[10]。

4. 评议会领导层。

保持评议会领导层的连续性,对于评议会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评议会主席经常轮换,会影响到评议会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会影响到评议会与管理者进行有质量的交流。一个有效的评议会更多地是具有领导层连续性的。学术评议会的人事任用机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正常情况下,成员的任期都有限,这也就使得单个教授无法长期持续地参与学术决策。此外,评议会领导层的领导力水平也是有效影响评议会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大多数评议会领导缺乏领导力方面的训练。

(三)组织关系

这里的组织关系主要是指评议会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包括管理者对评议会的态度、管理者允许评议会运行的程度、评议会领导和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以及管理者对于评议会建议的采纳和反应等。

评议会在大学中是相对独立的组织,与学校管理层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在有效治理的大学里,评议会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程序化的正式关系[14]。除此之外,还有评议会领导与管理者之间的非正式关系,如有些学校邀请评议会主席参加校长办公会,并能够参与会议的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尽管只有发言权而没有投票权,但通过参与管理者会议可以增进决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也有助于提高评议会领导与高层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管理者与评议会之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对待评议会的态度。有学者指出限制或减少教师对评议会等学术管理活动的介入不仅会降低教师对大学管理者的信任感,打击他们合作的积极性和对学术管理的热情,也会直接影响大学学术任务的完成[4]。教师与管理层之间合作的方式决定了大学的决策程序,从而会影响大学的学术管理活动。此外,管理者与评议会的关系对学术决策也有影响。

在组织关系维度,最重要的是校长对评议会的“尊重(Deference)”。这倒不是说管理者对评议会一定要言听计从,而是能够充分尊重并允许评议会在其权限范围内处理事务。有研究表明,在那些有效治理的大学,管理者能够与评议会分享规划及其实施方面的权力[15]。

质言之,组织结构是评议会的组织基础,组织文化是评议会的运行环境和条件,组织关系则制约着评议会文化的形成和组织功能的实现。反之,评议会的组织关系也受制于评议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消极被动的组织文化或过于庞杂的组织结构都有碍于良性组织关系的建构。总之,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关系三位一体,唇齿相依。唯有整体优化、良性互动,评议会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评议会有效性何以欠缺

1.对共同治理的认识不一。评议会的设立和运行是以共同治理的理念为基础的。而事实上,大学内部对于共同治理的理解不一,主要有三类[16]:第一是完全合作。各治理主体在决策时完全合作,共同分享治理权力。第二是分层决策。各治理主体在大学的不同领域有决策权力。第三是咨询。管理者拥有首要职权,但在最终决策前会咨询教师的意见。由于认识不统一,各唱各的调。教师认为他们应更多地参与大学决策,而管理者认为教师参与决策从本质上说会导致冲突。冲突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大学内部的对立和矛盾,破坏评议会的组织文化,评议会也就很难在和谐的环境下处理相关事务。

2.没有明确的权责分配。大部分大学对于评议会的权力划分是明确的,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如评议会章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模糊不清的地方。大政方针和具体事务之间时常难有明确的界限,于是分歧在所难免。再者,很多评议会只对教师的权利有所规定,而无相应的责任要求。一个组织如果没有明确的权责均衡机制,则谁都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不会对组织负责。如,很多大学在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会吸收评议会的教师代表加入其中,但是很少有大学会具体规定教师代表在规划制定过程中的责任,这样就难以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和工作投入。

3.缺乏对评议会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对评议会活动缺乏兴趣和参与热情,是对评议会有效性的巨大挑战。上述麦勒的调查显示,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大学里只有19%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师对评议会活动有较高的兴趣,而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大学是39%,四年制本科学院是54%,总体是41%[12]。缺乏兴趣的原因复杂多样,有的教师认为参与评议会是“浪费时间”,起不到什么作用;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和研究才是最重要的,愿意花更多时间在教学和研究上面;也有教师认为管理是行政人员的工作,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他们不关心也不愿意关心学校的管理问题[17]。此外,评议会工作漫长而“无意义”、会议往往与教师自己不相关、评议会程序繁琐等,都会影响到教师参与评议会的热情。

4.缺乏沟通与信任。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关系对于提高教师的参与质量非常重要。但是,“大学由于其组织文化的特点,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非常低”[13]。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不信任由来已久,平常也缺乏有效的沟通。贝尔奇(K.L.Z.Bacig)的调查表明,很多教师认为大学治理中没有足够的沟通,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能够在大学治理中获得足够的信息,有时候即使得到信息,也是过时的信息。由于缺乏信息而造成沟通不畅,只会导致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和关系紧张。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紧张在不断升级,因为管理者希望控制更多领域,而教师们为维护学术自由自然要保护他们的学术领地。管理者对信息的控制和占有,只会对教师造成消极的影响,让他们失去加强沟通的热情。正如克拉克·科尔所说,“这种负面的经历会打消教师参与治理的积极性”[17]。也正因为此,很多教师不是很愿意参加评议会工作。

5.缺乏有效的领导以及领导力培养。教师参与评议会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评议会领导需要加强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构建评议会和管理者之间、评议会与教师群体之间的信任与理解。评议会领导还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参与的热情。如果领导缺乏沟通与协调能力,或者无法帮助构建相互之间的信任,同时又不注重对教师的激励,则肯定会影响到参与的效果。良好的评议会领导的特征主要是两个方面:个人品质和对于评议会运行的理解[15]。尽管许多评议会主席拥有其他领导岗位的经验,但是在评议会领导方面还是缺乏制度化的提升途径。由于美国大学的评议会领导一般任期只有一年,他们的经验获取往往都是零散而非正式的,缺少正式而稳定的评议会领导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结语

如同多样性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最大特点一样,美国大学评议会也是形形色色,没有统一模式。大学评议会的有效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有效性评价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于大学评议会的有效性,见仁见智纯属正常。各种质疑和批评的声音此起彼伏,并不意味着美国大学评议会制度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相反,这恰恰是美国大学体制成熟的表现。因为只有存在不同的声音,才有改进和完善的压力和动力。如此看待美国大学评议会面临的质疑和挑战,或许更加客观而深刻。

学校分析评议阶段总结 篇4

(一)组织再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进入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后,我校紧紧抓住提高党员思想认识这个关键,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十六大报告,《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党员要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部分论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广大党员搞好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的工作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矗

(二)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

我们主要通过五种途径征求对支部和党员的意见,一是发放《征求意见表》,进行无记名的征求意见;二是分别召开党员、群众、入党积极分子、民主党派人士、青年教工、工会小组长等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三是设立意见箱、电子信箱、专线电话,向广大教职员工广泛征求意见;四是通过党员之间和党员与群众之间相互个别谈心征询意见;五是通过群众监督评估组征求意见。征求意见面占全校在职教职工人数的90%以上。对收集的意见,各总支、支部又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类归纳、汇总梳理,向党员本人作了反馈,并对意见较多的党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这次征求意见共收集到各种意见1429条,其中对党组织的意见392条;对党员个人的意见1037条,这些意见帮助支部和个人反思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明确标准,认真进行党性分析

校党委专门制定了《*电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确定了处级以上领导党员、教职员工党员、学生党员、离退休党员四类党员标准,引导党员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对照检查。同时,组织党员开展重温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誓词活动。在此基础上,全体党员按照学校不同岗位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从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认真查摆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方向,写出了书面党性分析材料。离退休党员不顾自己年龄大、有的身体还不够好等实际,也都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各支部书记对党性分析材料逐一进行了审核把关。为了把党性分析引向深入,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又以党总支为单位举行了“党性分析交流会”。通过党性分析,促使党员对自身的问题找得更准,分析得更明,夯实了民主评议的基矗

(四)严肃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

为了保证民主生活会质量和效果,我校制定实施了开好会议的“三部曲”:

一是会前精心准备。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各总支、支部一方面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我校印发的《我党三代领导人论批评与自我批评(摘录)》中的有关内容,组织党员学习朱云祥同志的先进事迹,以及报刊上发表的在抗击“非典”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从中启发教育党员看到差距,消除思想顾虑。另一方面,认真做好问题的准备工作,对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反馈,帮助党员为开展批评提供依据,做好心理准备。对个别与先进性标准相距较远、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的党员,有针对性地做好谈心工作。

二是会上严肃认真。民主生活会上,广大党员认真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摆出了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作自我解剖,提出了今后的整改方向。各党总支、支部书记、处以上党员干部带头发扬民主,率先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给广大党员带好头。其它党员也敞开心扉,既坦诚解剖自己,又勇于批评他人,开展健康的思想交锋。对于来自同志间的批评意见,大家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听取,认真反思。克服了过去民主生活会上存在的谈现象多,谈实质少;谈成绩多,找问题少;找工作差距多,找思想差距少;自我批评多,相互批评少等问题,使民主生活会始终在严肃认真、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机关三支部的民主生活会从中午12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午夜才结束;人文经济系支部从晚上6点多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多才结束,会议时间长达10个小时。不少党员反映,这次民主生活会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党性教育,终身难忘。

三是会后及时跟踪。民主生活会后,各党总支、党支部注意观察党员的情绪,全面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把着力点放在教育提高,帮助转化上。尤其是对于平时表现一般,评议意见较多的党员,及时跟踪做好思想工作。

在民主生活会面对面评议的基础上,各支部又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每个党员进行了背靠背的民主测评,并邀请群众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测评,群众参评人数与党员人数达到了1:1的比例,民主测评表回收率为100%。

(五)细化标准,搞好党员定格工作

我校“保先”领导小组制订了党员定格实施办法,从四个方面做好定格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要求各支部教育广大党员从思想上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引导广大党员认真检查个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情况,进一步促进党员在实践“三个代表”中充分发挥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

浅议会计诚信 篇5

关键词:会计行业;诚信问题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省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一、会计诚信的含义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表里如一,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说空话,不做违心的事。守信,就是遵守诺言,讲信用,于己于人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教育和生活、工作中形成的。

会计诚信是什么呢?实事求是地按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记账、算账、报账,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二、诚信失去的原因

(一)屈从上级领导的压力,被迫做假账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这种从属牲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所以要完全恪守职业道德,在会计人员的工作中往往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利益的驱动是会计造假的源动力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对会计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经济利益是最常见的造假动机,是造假者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造假者通过造假旨在得到直接的或间接的、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范畴,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变造、藏匿、损毁会计资料,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

(三)相关会计制度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们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单位领导追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实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所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即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入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

(四)对造假行为处罚不力

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也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的效力。因为经济处罚是需要由造假公司的权益来承担,即用本应属于股东的利益来偿还股东的损失,由投资者来为公司的造假行为承担责任,从而转嫁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责任人应负的责任,极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

三、加强会计行业诚信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单位领导在会计诚信工作中的责任

会计诚信的关键是企业的负责人以及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因为他们掌握着会计诚信的支配权,因此他们是诚信教育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二)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建立从业人员个人的信誉档案,对其执业状况、守法状况等进行严格的登记,守信者受鼓励,不守信者受惩罚。鼓励媒介披露不讲诚信的人,对不守诚信而造成严重后果者,不仅要在经济上追究其责任,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加大处罚力度

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同时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程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借鉴外国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的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收益,并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四)强化诚信教育

学校评议会 篇6

四川电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7月启动, 到2014年2月基本结束。在集团第一督导组的直接指导下, 四川电信党组带领全省电信各市州分公司和直属单位、640个基层党组织,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 抓住“践行群众路线转作风、深化企业转型促发展”这一主题, 扎实深入开展三个环节的工作, 取得了教育干部、转变作风、凝聚人心、推动转型的实际成效。

在对四川公司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情况进行简要回顾后, 四川电信总经理、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赵麦庆总结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六个方面的具体做法:省公司党组精心安排部署, 坚持集约化推进;加强理论学习, 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召开高质量民主生活会,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突出问题导向, 做好边查边改和集中整改工作;建章立制, 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搭建平台, 探索创新党的群众工作载体。指出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取得了五项工作成果:一是党员干部普遍得到党性锻炼和思想提升;二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党组织群众工作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四是集中解决了一批问题, 增强了发展能力;五是基层单元经营活力得以有效激发。

赵麦庆表示, 领导带头示范、督导组全程指导和帮助、坚持开门搞活动、激发基层党组织创造活力, 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我们要总结这些经验, 以转变作风、开展好群众工作为重要路径, 推进领导方式转变, 从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将国有企业党的执政能力转化为治企能力,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省公司党组书记刘红建在总结讲话中强调, 各单位要继续做好中长期整改任务的落实工作, 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着力将群众工作成果转化为解决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

学校评议会 篇7

关键词:群众评议,媒体自律,急需唤醒,传播终端

新闻媒体既是社会真实的记录者, 又是社会精神的守望者, 所以, 人们往往把新闻工作者尊称为“社会的良心”。然而, 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 新闻媒体在发挥其舆论导向、议题设置的功能时, 也时常陷入各种丑闻之中, 如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的“桔子树上结南瓜”的假新闻事件和河南、山西矿难记者集体领取封口费事件。这些事件令人痛心疾首, 给媒体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视。因此, 新闻媒体不仅需要以宣传纪律及其配套监管的他律约束, 更需要亟待唤醒沉默的自律约束, 把新闻职业道德内化于新闻工作者的品格、习性和意识之中。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以下简称厦视) 在群众评议唤醒媒体自律的实践中,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拟对厦视持续多年不断完善群众评议制度, 采用各种措施唤醒媒体自律, 促使新闻工作者自律自觉的做法, 试做初步探析。

一、媒体自律急需唤醒

当今时代人人都有监督诉求, 虽然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规范既有宣传部门、记协的监管, 又有百姓公众的监督, 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偶有发生却从未成为新闻界的主流, 但社会各界对新闻媒体的批评争议, 指斥之声依然此起彼伏。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和媒体产业化运作的背景下, 媒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受众。新闻媒体通过各种社会调查方式了解受众心理, 千方百计地调整节目迎合受众口味, 竭力满足受众的各类需求, 一些媒体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急需唤醒传播终端化, 有时甚至不惜冒着逾越公众道德底线的危险。痛定思痛, 作为公众每天必须接触的媒体, 问题出在哪里?究其根源在于大多数时候新闻媒体缺乏有效的自律机制, 不仅对媒体自身错误讳莫如深, 遮遮掩掩, 欲言又止, 而且对新闻同行的丑闻往往出于“俱荣俱毁”的忧虑而三缄其口。这些问题的频繁出现, 表明媒体自律机制的极度缺失。目前已经到了急需唤醒媒体人“媒体自律意识”的时候了。

新闻媒体承担着塑造一代人精神走向的重任, 新闻自律是新闻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面对转型期的商业竞争环境, 厦视主动探索加强自身自觉自律约束, 把建立群众评议制度当做唤醒媒体自律的重要手段。通过评议节目制度倒逼采编播人员主动适应现代受众的需求和习惯, 使媒体自律成为自觉行为。新闻工作者的自律问题不仅事关媒体的发展和公信力, 而且事关新闻媒体能否担当使命的大问题。当然, 媒体自律在实际操作上, 的确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评议制度实施之初, 评议员对广播电视传媒存在的不足作了善意的批评, 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但是, 不少栏目一再重复同样的错误, 真正重视、采纳的似乎并不多。在这一阶段里, 采编人员对待受众的建议置若罔闻, 个别编辑记者甚至因为节目遭到群众批评与评议组编辑产生隔阂。必须肯定的是, 虽然因为百姓批评工作同事间一度闹到见面不说话, 但是倒逼采编播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的作用已经显现。

从媒体走向市场的角度来说, 市场本身也是一个监督平台, 所以, 有必要通过从传播终端的他律的约束形式, 唤醒新闻工作者自律意识。厦视在群众评议制度开展第一阶段遇到的问题, 恰恰说明媒体自律意识急需唤醒, 失去他律支撑的自律既是软弱没根基的, 也解决不了新闻媒体自律问题。正如普利策看到新闻传播业自律机制良性运行的难度, 才郑重提醒的那样:“新闻事业的最难之处就是既要保持新鲜报道的生命力, 又要使其受到精确和良心的约束, 而不是随心所欲”。美国著名报人李普曼也认为:“新闻工作人员内心深处的希望和敬畏, 才是最大的新闻检查者。”[1]因此, 新闻媒体的自律机制有个唤醒、培育的过程, 新闻工作者正确对待百姓批评, 也需要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

二、媒体自律如何唤醒

在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 受众已不再是可以被媒体操纵、任意摆布的沉默羔羊。当今时代传播的最大变化就是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以点对面的方式, 充分地表达对新闻事件的看法。由于媒体传播的信息必须面对百姓的监督和评判, 新闻媒体既要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受众, 还要谨慎注意传播行为的规范性。因此, 唤醒媒体的自律, 的确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那么, 媒体自律意识应该如何唤醒呢?厦视通过群众评议完成了从“管媒体”向“管信息”的转变, 既确保了党管媒体的原则不动摇, 又通过终端群众的社会监督方式, 让采编播人员的自律意识, 在逐步唤醒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一) 设置专门机构, 建立评议队伍

新闻媒体自律都是在他律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 即使在他律措施完善的情况下, 新闻工作者也有可能受种种诱惑而逆外在的他律约束而特立独行, 所以监督新闻媒体是一项异常复杂的工程。厦视于2006年9月设置的视听评议工作组, 在广播节目、广告节目监督员队伍的基础上, 扩大组建了群众性的广播电视节目评议队伍。评议员任期一年, 发给盖有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公章的聘书, 表现出色的评议员可连年续聘。评议员从百姓的视角, 以自己和周边亲朋好友的观感, 对厦视所有自制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议。厦视借助百姓的力量, 把群众评议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新闻工作者不断传播, 唤醒职业良知, 促进文明, 优化媒体, 促进采编播人员自觉防微杜渐。

(二) 创办专门刊物, 公开评议内容

新闻媒体的自律机制是避免他律的最佳手段, 但只有他律才是确保自律的根本法则。厦视从确保对节目批评、建议的客观公正性出发, 规定评议员不与节目制作人员直接发生关系, 而且, 评议员参与评议的栏目也要不定期轮换, 采取了多人交叉、定人定岗、定时定量的方式。厦视于2007年2月正式创办《厦门广播电视评议》杂志 (以下简称杂志) , 安排业内具有影响的资深编辑, 以专业的眼光、富有人文情怀的编辑手法, 梳理编辑评议员提出的意见。杂志以月刊形式每月12日准时出版, 专门刊登评议员对节目审看、审听后提出的各类批评建议, 按期发放到厦视副科级以上干部的手中。厦视从群众评议入手, 积极推行评议信息公开, 扎扎实实地做好唤醒媒体自律的基础工作。

(三) 加大批评力度, 督促整改反馈

面对信息时代的媒体颠覆性革命, 厦视借助传播终端的百姓监督, 完成从监管频道、频率到监管节目内容的转型, 自律成为采编播人员逐渐养成的自觉行为。为了避免杂志沦为软监督的作秀式媒介批评, 预防群众评议制度陷入差强人意的自律形式, 厦视决策者多次强调加大对节目批评的力度。从第19期 (2008年7月) 起, 所有的栏目评议均采取以提意见的作法, 对需要改变、革除的东西, 绝不手软, 并在厦视宣传例会上加大讲评杂志的力度。厦视决策者针对杂志批评难的状况作出的这一决定, 把群众评议制度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使传播终端的群众监督与宣传部门、记协的监管形成良性的互补效应。

(四) 建章立制定规, 完善评议机制

当代社会新闻媒体地位和作用日趋凸显, 媒体监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因而不能放弃通过他律最终实现新闻自律的途径。为加强评议员队伍管理, 明确其义务、职责, 厦视制订了《视听评议员暂行管理办法》、《视听评议员守则》。通过拨出专项经费、订立评议员工作制度和供稿要求等措施, 确保群众评议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所有评议员则通过岗前培训、颁发聘书、定期培训、和节目制作人员不定期交流等形式, 达到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来成就厦视节目良好表现的目的。杂志根据评议稿的内容, 开辟了“评议花絮”、“评议员说”、“视听点评”、“内视反听”等栏目, 逐渐丰富了评议内涵。通过聘请评议员公开批评节目不足之处, 既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媒体, 又有助于重塑符合媒体运行规律的自律机制。

(五) 创新评议互动, 唤醒媒体自律

新闻自律, 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2]。在传播终端群众评议的他律约束实践中, 他律只是外部保障, 自律才是内在动因。厦视在推进群众评议实践中, 发现新闻工作者自律离不开与受众的互动时, 立刻调整群众评议反馈方式, 主动牵线搭桥推动评议员与节目制作人员沟通交流, 促进双方相互切磋。厦门卫视对第25期杂志内容, 各个栏目组逐条对照评议意见进行反馈, 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细心谦逊的办事作风, 令评议员感动。随着第26期 (2009年3月) 刊出厦门卫视对视听评议的反馈意见, 音乐广播、经济交通广播等节目部门也对评议意见作出答复, 当月共有74个栏目反馈139条意见。这一行为表明, 群众评议在厦视人心中, 有了十分明确的职业规范, 必须坚守, 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三、媒体自律唤醒后带来的成效

新闻媒体强调自律, 首先要确保新闻工作者“塑造新闻职业良心, 形成新闻职业品德, 树立新闻职业荣誉感”[3]才能面对诱惑不为所动, 进而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厦视为制作一档有收视率、影响力的节目, 积极问计于社会百姓的作法, 不但完善了媒体与群众的互动机制, 加强了媒体内部监督, 还折射出厦视正在积极寻求与时俱进的传播理念、责任意识和职业自觉, 比以往多了一份务实与担当。

(一) 群众评议推动建立厦视纠错更正制度

新闻媒体的职责在于传播, 所以媒体自律也应符合媒体传播的运作规律。厦视决策者把百姓评议这项监督工作的成败, 提高到直接关系广电传媒的生存发展高度来认识。2011年6月13日厦视总裁对第53期杂志作了批示, 全体采编播人员以总裁批示为契机, 努力探索引领主流舆论的内容改革, 用强烈的责任感来拓展“贴近”工作, 着力提升节目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尽管厦视总裁批示的是一个评议员对一个栏目的意见, 但批示背后传达的是厦视决策者对所有广播电视节目不断改进、提高质量的要求。一周后厦门卫视邀请评议员座谈交流, 变“领导视角”为“群众视角”, 针对节目现有的问题与评议员展开良好互动。两周后厦视所有栏目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净化荧屏错别字的专项活动, 从总编室抽出专人, 核实评议员发现的问题, 而后交人事、财务部门处罚, 进而拉动厦视建立荧屏字幕纠错更正制度。这种群众评议触及了采编播人员的神经而引起重视, 倒逼采编播人员时时刻刻保持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状态, 使节目质量提高了, 差错率也大为减少。

(二) 提升节目质量成为评议、采编人员的共识

新闻媒体作为一个传播机器, 节目的质量是媒体的生命线, 群众评议为新闻媒体自律机制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厦视对批评稿历来慎重, 刊发前都要与评议员核实评议内容;并建立了专门的档案, 安排专人负责对评议员的批评建议回馈信息;还对评议员的门禁提供方便, 出入免登记;每逢新春佳节、中秋节, 厦视决策者都要亲率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与评议员座谈、当面听取意见。节目部门的创意专题研讨会、看片会、年终总结大会, 评议员均列席参加。2011年初下拨经费预算时, 在所有部门经费下调10%的情况下, 视听评议工作的经费增加11.2%, 确保评议员与采编人员的互动沟通方式持之以恒。厦门卫视《海西游记》播出前, 先邀请评议员审看广泛征求意见, 还把评议员请到录制现场, 结合受众的收视需求不断进行修改、调整。如今评议员和采编人员的互动方式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海西游记》的做法日益普及, 各栏目组推出改版节目时, 邀请评议员观看提建议, 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三) 厦视以群众评议唤醒媒体自律探索的启示

当今世界的约束无非是自律和他律。厦视通过群众评议唤醒媒体自律的探索实践, 至少有以下三点启示:第一, 厦视领导重视支持是构建群众评议制度的关键。每一种自律机制都有自身的软肋, 构建群众评议制度, 选择公开批评, 离不开厦视领导一如既往的重视和支持。在评议开展的第一阶段里, 个别编辑记者对百姓监督还有抵触情绪, 但厦视领导没有丝毫的退让、纵容, 始终坚持公开、公正的批评, 才使厦视人自省自律自觉蔚然成风。第二, 搭建顺畅的互动交流平台是唤醒媒体自律的关键。构建群众评议制度的过程既无法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通过畅通的交流渠道, 搭建评议、采编人员互动交流的沟通平台, 促进双方持续展开良好互动, 才有评议开展的第二阶段里, 采编人员对待受众建议出现的积极变化;才发挥出有效提高厦视的公信力,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守望社会良知的作用。第三, 传播终端的他律约束是建立媒体自律机制的关键。在媒体传播终端, 加强对新闻媒体自制节目监督力度的实践中, 厦视把赢得受众、赢得市场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进而构建长效、顺畅的交流平台, 用新闻自律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感。因而在评议开展的第三阶段里, 采编人员热情对待受众建议, 每当推出新栏目时, 首先请评议员审看, 根据百姓的意见修改后再播出。厦视通过评议制度变“媒体本位”为“受众本位”;促进采编播人员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新闻观点, 从而带动广播电视传媒的新闻改革。

总之, 厦视通过群众评议唤醒媒体自律的举措, 使采编人员对待受众建议也经历了磨合、协同共进、和谐发展三个阶段。如今自律意识渗入到每一位厦视人的理念之中, 采编播人员严于律己、平淡做人的精神蔚然成风。厦视通过群众评议唤醒媒体自律的实践表明, 针对新闻媒体的特点而言, 试图以他律的方式监督, 不如更多地强调自律, 这在当今媒体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价值凸显, 更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张民华《.世界新闻报》的多重迷失与自我毁灭[N].光明日报, 2011-07-30.

[2]胡兴荣.新闻自律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要求[J].新闻界, 2004 (5) .

请你评议(11) 篇8

1. 某作者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患者, 采用近端锁定板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

2. 临床资料:31例患者, 男8例, 女23例;年龄65~93岁, 平均74.5岁;左侧骨折15例, 右侧16例。致伤原因:摔伤29例, 车祸伤2例。就诊时间为伤后1h至3d。根据Evans分型, Ⅰ型4例, Ⅱ型7例, Ⅲ型13例, Ⅳ型7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等慢性疾病23例;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2例, 合并桡骨远端骨折2例。

3.结果:31例随访6~18个月, 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0周, 平均14周。1例因过早下床负重活动而致钢板断裂, 重新手术固定。余病例术后骨折均愈合;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25例, 较好3例, 良2例, 差1例, 总优良率为96.77%。

4.作者认为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具有出血少、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固定稳妥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推广。

评议问题:

本文作者对观察结果分析的过于简单, 请你帮助做进一步分析, 并提出你的分析要点。

1.首先是结果分析中没有反映出影响治疗效果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而这正是一般研究工作不应忽略的内容。所谓影响因素, 即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 通常在研究报告的基本资料中加以介绍。有的作者认为论文的基本资料, 无外乎是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合并症及临床类型等一般性资料, 通常未予以重视和利用。

2.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是, 将观察对象的有关基本因素做分层分析, 即将研究结果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合并症、不同临床类型等进行分组, 进行治疗效果分组比较分析, 观察组间疗效有无差异。

3. 反映观察对象的治疗效果, 不应只是给出痊愈、显效、有效与无效几个指标数据, 从反映临床规律以及有益于读者学习角度来说, 更有意义的是应当提供反映疗效变化的具体指标和数据。

请你评议(15) 篇9

1.某论文的题目是:“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优势”。作者于2003年12月至2009年3月共收集了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症 (CAA) 患者21例, 现对其C T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2.本组患者21例, 男13例, 女8例, 平均年龄9岁 (6天至3 0岁) 。其中2例为双侧C AA, 2例为骨性外耳道狭窄并软组织闭锁, 共23耳。23耳均未见外耳道口, 均有听力下降。伴耳廓结构异常20耳, 耳廓细小幼稚11耳, 畸形9耳。

3.多层螺旋C T薄层扫描可以得到良好的图像,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后重建更能清楚地观察到耳部各结构, 对耳部各骨性和膜性精细结构均可清晰显示。

4.本组经多层螺旋CT明确诊断外耳道闭锁23耳中骨性闭锁21耳, 准确显示先天性外耳、中耳、内耳畸形的类型和程度, 为临床治疗方案正确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评议问题:

你是否同意作者对多层螺旋CT诊断CAA的评价?

(参考答案在本期找)

请你评议 (15) 参考答案

海盗党挺进柏林议会 篇10

清纯的“海盗”创造奇迹

德国首都柏林9月18日举行邦议会及市长选举,在选民普遍对传统政党政治失望、不再相信选举的氛围下,纷纷转向不开支票、只承诺努力尝试解决问题的理想青年:一群没有从政经验、政治诉求简略偏狭、自称海盗的网络新世代,一举赢得近9%的选票,跌破众人眼镜。大家开始热烈探索,这群身穿牛仔裤、脚踏球鞋、手上不离电脑的政治新鲜人从哪冒出来?海上喋血成功,背后透露哪些讯息?

原先没有人把海盗党(die Piraten Partei)当一回事,充其量只把他们界定为标新立异的年轻人组成的政治兴趣社团。但清纯的海盗抢来12万抗议票和鼓励票,刚成年的选民及许多对选举早已失去信心的人也被莫名感动,投下同情票。

德国海盗党确实创造了奇迹,连他们自己都吓了一跳,轻松越过5%的门坎,提名15名候选人,悉数上榜,最年轻的才19岁。他们是软件程序员、大学生、机械工程师、历史、物理、数学专业人才、戏剧教育工作者,清一色男性。在此同时,联邦联合政府成员之一的自民党(FDP)几乎全军覆没,自民党在选前最后一刻,力主强硬手段解决欧元危机,投机意味浓厚,但回天乏术,彰显民众对诚实问政的殷切渴望。

德国海盗党有1.3万名党员,年龄多在20至30之间,他们不讳言是政治生手,对许多重要议题还提不出明确立场,但保证充满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赤子之心。“公开透明”是其最高政治准则,因为知识就是力量,不该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他们要求全面放宽互联网的自由度,反对限制个人知情权,电子工程师鲍姆在选后记者会上强调“纳税人天经地义想知道钱用到哪去了”,所以所有公共部门的正式文件和契约都该摊开来接受检视。政治原本就是管理众人之事,海盗们就是要以普通人的身份和视角,回归普通人关心的事务。

一如选举期间利用脸书和推特等社交网络,让党员充分行使权利,提出政策主张,落实“流动式”民主,“海盗”们一选上就成立党团博客,一方面详实记载“菜鸟”议员们的问政学习过程,一方面让民众随时介入参与,实现真正的基层参与。“海盗”们清楚自己热情有余,专业不足:“或许十几二十年后回过头来,发现我们现在讲的都是馊主意,但至少我们试过了,知道为啥行不通!”27岁的新科议员劳尔在电视脱口秀上面对质疑,诚实地预测从台下批评转向台上问政将面对的挑战。

冲击传统政治版图

海盗党员从小在网络世界自在游走,被形容为数字(数字、数码)原住民,2006年发源于瑞典,随后很多欧洲国家模仿建立了自己的组织。之所以名为海盗,是因为起初他们的主要、也几乎是唯一诉求,是网络自由下载、音乐影音分享除罪化,同时要求改革版权及专利制度,达到人类智慧财产共享共进的理想,所以有人戏称他们是“马克思和微软”的后代。

网络资源自由流通外,海盗党还提出一些传统政客想都不敢想的政见,如引进无条件的基本收入、软性毒品合法化、大众交通工具免费等。他们像一股清流,令人想起30年前绿党刚萌芽时的形象,因此也有人说海盗是主流化前的绿党翻版。

海盗党的成功,冲击了德国传统的政治版图。海盗党既是人们对各大政党的尔虞我诈厌恶的转移,更有潜力发展出令人振奋的网络民主新形式。传统政党低估了网络世代的影响力,错愕懊悔之余,不免以过来人的姿态暗自期待“海盗”们梦想幻灭,等不及看理想青年被民主政治无可避免的政党妥协消耗殆尽。

海盗党不是闹着玩的

但海盗党可不是闹着玩的——软性毒品合法化,有荷兰成功的模式可循;大众交通一旦免费,便可省掉卖票查票的管理支出,不见得是痴人说梦。对这一群业余热衷政治的外行,未来趋势评论家霍克思激赏多于怀疑:“难道我们现在不就在摸黑匍匐前进?在今天这个充斥高复杂、高难度议题的社会里,谁不是外行?”

德国第一电视台政治风向球问卷调查显示,如果两年后的大选提早来临,海盗党只会得到4%的票,进不了联邦议会,但当被问到是否愿给海盗党机会时,却有7成人答复肯定。

请你评议(一) 篇11

某作者于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集了急性中毒伴昏迷患者41例。通过病例分析发现: (1) 入院时中、重度昏迷患者脑电双频指数 (BIS) 低于轻度昏迷患者。 (2) 入院时患者BIS=或<40者, 其临床预后效果明显不如BIS>40的患者。 (3) 上述两项数据分析,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患者入院时病情越重, BIS值越低, 其临床预后越差。因此, BIS值可以作为急性中毒患者病情临床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评议问题:

根据实例所提供的资料, 你认为作者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在本期找)

请你评议 (一) 参考答案

1.根据实例所提供的资料,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理由是:本文研究的资料, 是作者收集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病案资料;研究方法是对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其结论应该是: (1) 患者BIS值的高、低, 可能与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轻、重有关; (2) 患者临床预后的好坏, 可能与患者入院时BIS值的高、低有关。因此, 将BIS值作为患者临床严重程度及预测临床预后指标的建议, 尚缺乏依据, 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2.“临床表现越……BIS值越……”的描述方式, 只用于相关分析, 而本研究为组间比较, 不宜下此结论。

上一篇:汉语声调论文下一篇:思想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