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闻业特点

2024-07-08

英国新闻业特点(精选7篇)

英国新闻业特点 篇1

英国是西方新闻自由的策源地,西方现代新闻体制的创立者,在西方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新闻业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是特点鲜明而突出的。

一、媒体保持相对独立性

英国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发源地。在英国,新闻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英国官员和老百姓的心目中,实行新闻自由,爆出新闻媒介的独立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像私有财产一样,新闻自由同样神圣不可侵犯。BBC是公营广播公司,其所有权属于议会,在紧急情况下政府有权控制广播。内政部对节目有否定权。但在节目编排、经营上,BBC可以保持独立,不受干预。而历届政府很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出面干预BBC的节目。《泰晤士报》虽则已经被新闻集团所收购,但默多克自称“只管经营,从未踏进编辑部一步”,不干涉《泰晤士报》的编辑方针和业务。

但是这种新闻自由也不是绝对的。虽然英国以新闻自由自诩,经常宣扬舆论工具的独立、公正与客观。不错,在资产阶级法律范围内,在不动摇其统治基础的前提下,英国新闻机构的确享有相当程度的自由,它可以抨击朝政,发表它愿意公布的许多材料,但归根结底,英国的舆论仍然主要控制在保守政党和实力财团手里。近年来组建转入外国大亨之手。英国报刊大多支持保守党,这有历史的渊源,也由于大财团多数倾向保守党。支持工党的只有一家“通俗报纸”——《每日镜报》,整治内容很少。具有“自由化”倾向的大报也仅有《卫报》一家。

二、英国传媒垄断状况严重,被西方其他国家跨国公司兼并

20世纪英国的报业开始出现了垄断组织“报团”。众多的报纸,关闭的关闭,兼并的兼并。在兼并和集中的过程中,报纸的种类越来越少,质量也越来越低,英国的报业开始衰落。现在,除伦敦外,一城一报的现象甚为严重。

本世纪30年代,英国的主要报团还只有三个:比弗布鲁克报团、罗瑟米尔报团和贝雷报团。到了本世纪70年代,英国的主要报团增加为四个:邮报报团、快报报团、镜报报团和汤姆森报团。自默多克报团打入英国报界后,80年代英国报业垄断又出现了新格局。据1987年12月的统计数字表明,英国报业垄断现象的格局是:默多克报团、镜报报团、快报报团、邮报报团和电讯报报团。

就英国全国而言,在市场上出售的每10种报纸中就有9种属于这5家报业集团。不但如此,他们还拥有庞大的连锁郡级周报和早报。

英国是个羸弱的巨人,西方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也乘英国之危,纷纷进入英国,收购媒体股份。《泰晤士报》曾是英国人的骄傲,但是由于该报屡屡发生财务危机。1981年3月,《泰晤士报》被默多克的新闻公司收购,新闻公司还收购了《星期日泰晤士报》、《太阳报》、《世界新闻》;1990年3月,新闻公司在英国开办卫星广播公司,同年11月,和英国卫星广播公司合并成立英国空中广播公司(BSKYB),共有6套节目,目前已有600万观众。1999年收入达14亿英镑。英国的世界电视新闻社(WTN)是世界主要的电视新闻供应商,1999年也被美联社收购。

三、报刊业特点

1、改版易读化

英国的报刊业的状况近些年来不容乐观。在英国共有12家全国性的报纸,其总发行量达到1千4百万。最大发行量的是小报(Tabloid)——《太阳报》,《镜报》和《每日邮报》紧随其后。小报同时也支配着星期天的市场,因为10家出现在星期天市场上的报纸中销售最好的5家都是小报。针对着报刊业发展的现状,英国的大报开始进行改革。改版易读化改革的方式包括主流报纸纷纷瘦身,大报风格逐渐“软化”,迎合青少年读者等等。

2、营销多样化

英国报刊为往往花巨资打造品牌价值,并且运用趣味游戏与读者互动,并且还随报赠送DVD或CD等赠品,以吸引读者。

3、风格杂志化

英国无论大报小报,都花心思打造精美副刊,并且还随报赠送免费的杂志。在新闻报道上也倾向于全景式的解读新闻事件,多为解释性报道。

4、雅俗分野十分鲜明

英国报业分两种:一种是严肃的高级报纸,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卫报》、《金融时报》为代表。这种报纸版面多,内容庄重严肃,以报道国内外要闻和评论为主,极少有煽情新闻。报道体裁多为解释性报道。其核心读者群是政界、经济界以及中高级知识分子。这类报纸发行量稳定,广告来源也稳定,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与此对应的则是通俗化的大众报纸,以《太阳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快报》为代表。这类报纸以城镇市民为对象,大量刊登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社会热点新闻,其中犯罪新闻,名人轶闻,即性(两性关系)、星(各种明星)、腥(警匪案)新闻为大宗,发行量非常高。据1993年的统计,严肃的高级报纸最高发行量是《每日电讯报》的107万份,著名的《泰晤士报》才发行61万份,而大众报纸发行量都在100万份以上,其中《太阳报》发行400万份,《世界日报》星期日版高达461万份。

四、广播电视行业特点

1、广播电视的双轨制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营台和私营台并行的双轨制国家。1927年元旦,英王颁布“皇家约章”,将私营台的英国广播公司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1936年成立BBC电视台。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家公共广播机构。1954年,根据《1954年电视法》而开办商业电视台,1972年正式改名为独立广播局(IB A)。这就形成了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

2、电视频道资源配置合理

英国电视的主流频道虽然很少,但是资源配置却很体现水平。例如,除了BBC1和BBC2以外,剩余的三个频道都每天播映电影,而且在统筹安排上会差开各自播出电影大片的时间,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英国虽然只有5个常规频道,但似乎任何时间打开电视,大家总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节目。类似国内七、八个省台上星频道在同一黄金时间播出同一个电视剧的情况在英国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3、英国电视节目的优势

英国电视节目制作从总体上来说,具备几大优势,首先是英国电视人比较注重选题的策划,一个节目的录制经费从选择到批准要经过很严格的过程,特别是纪录片,题材被批准的过程很漫长很严谨,但是一旦批准,人员经费设备各个方面便一切绿灯。其次便是资料的准备和运用还有快捷的反应,这一点在新闻评论性节目中尤为突出,例如:中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上天的报道之后电视上居然出现了毛主席接见农民的黑白胶片镜头,这虽然看起来有些可笑,但是可以体现出英国新闻者强烈的新闻编排意识和资料使用意识。至于突发的重大新闻事件,BBC的记者更是世界出名的“快速反应部队”。最后,电视节目稳定、寿命长。英国的许多节目都有很多年的历史,而且从创办开始至今都维系着高收视率和固定的收视群体。如早间谈话节目《今晨》、益智竞技类节目如《最弱一环》,《百万富翁》都是收视率奇高,并且被译制成无数版本远销世界各地的名牌节目。

作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在过去几个世纪中的许多方面都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领导着世界的潮流,指引着历史的发展方向。英国的新闻传播史,同样代表着当时世界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方向和主流。如今,英国传媒在资本和有序的市场运做下,其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朱向霞.英国报业垄断新格局[J].西部世界,2006,8.

[2]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的特点 篇2

关键词: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

英国图书出版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是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高度成熟的表现,也是其图书出版业既大又强的重要特性。认识、理解和借鉴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的特点,对我国图书出版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以控制内容资源的大型出版集团为龙头

1.以内容资源为导向

支撑英国出版的五大基石是版权保护、大量的天才作者、出版自由、世界语言英语以及丰富的细分市场,其中前两者与内容资源直接相关,后三者与内容的创造紧密相连。英国出版业高度依赖内容资源,出版企业的价值以内容资源的占有及其开发程度为核心评价标准。

出版环节是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的主导环节。因为内容资源禀赋的优劣决定着出版竞争力的强弱,内容资源的拥有者、开发者决定着出版产业链中其他关联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产业地位,拥有内容资源优势的企业极大地影响着出版产业链的结构。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中的出版环节主导着产业利润的分配,其利润水平远高于印制和发行环节。

出版商决定着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的组织形式。无论是大众出版、教育出版还是专业出版,出版商在出版产业链中始终是掌控者。近年,随着实力的增强,W.H.史密斯连锁书店等发行环节的龙头企业试图和出版商谈判,以获取更高的地位和收益。这反映了英国大众出版产业链的变化趋势,但也说明出版商在产业链中的主宰位置。而出版商在出版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由其内容资源禀赋和依托于内容资源的品牌决定。譬如,在学术工具书出版方面,牛津大学出版社凭借高水平的内容资源成为龙头企业,而剑桥大学出版社则依赖英语考试评级的优势在英语教育图书方面表现强势。

2.深度开发内容资源的价值

开发内容资源,提供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是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的核心功能。譬如,在大众出版领域,产业链中的关联企业包括著作权代理公司、包装商(Book Packager)、出版商、排版商、印刷商、装订商、发行商、批发商、销售代理公司、书店等。这些企业根据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和功能,发现、挖掘和提升内容资源的价值:一些企业提供作品和原材料;一些企业开发项目和创造产品;一些企业物化内容,给予内容以合适的载体和形态;一些企业根据读者需求将图书送达读者面前。产业链中的任一环节都为读者需求的满足做出贡献,都为内容资源的增值尽力。譬如,著作权代理公司的经纪人,代表作者和出版社打交道,为作者寻找最能开发其作品价值的出版商;包装商专门从事创意、策划及其内容资源的包装等,为出版商提供特定的服务。因为有足够多的出版自由职业者和出版专业公司,外包成为英国出版业的普遍现象,也是英国出版业内容资源开发能力的重要体现。

3.角色明晰,确保出版产业链的结构稳定

出版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价值增值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该环节企业的资源禀赋和品牌价值息息相关,也导致企业赢利水平的差异。因出版领域不同,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的关联企业结构差异显著。

在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领域,占有内容资源的出版商居于出版产业链的高端,其他企业处于低端。在大众出版领域,处于高端的是强势出版商、控制着优势内容资源的经纪人公司等知识产权所有者。但不管哪种情况,英国出版产业链的结构基本是稳定的。

当然,出版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地位并非终身制,这种稳定结构是相对的。近年,英国大型出版商的实力越来越大,以大量资本为依托,以并购为手段,以系统经营能力为基础,英国的出版集团越做越大,出版环节的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英国的大型出版集团专注于出版环节,没有涉足印刷、发行进行纵向一体化,也未进入文化以外的产业实施多元化。如教育出版领域的哈考特教育出版公司、霍德教育集团,大众出版领域的阿歇特出版公司,专业出版领域的里德·爱思唯尔集团、牛津大学出版社等,都牢牢控制关键内容资源,以专业经营者的身份占据着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中的龙头位置。

二、整体增值能力强大

1.走专业精细化路线

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是一个整体,它以出版产品和出版服务的最终价值为追求,以产业的整体增值为最高利益,体现了产业高度成熟的特色。同时,它又尊重产业链中关联企业的个性。譬如,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中的图书发行公司以销售收入的13%从出版方获取报酬,为出版商提供快捷的物流分销、规范的账务金融等服务。这种中盘功能实际上帮助出版商解决了麻烦,使出版商能集中精力经营内容资源。这种良性循环是图书出版产业链提升最终价值的保障。

由于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分工精细,各关联企业功能单一,因此各企业对自身业务更专注。这既让各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也让这些企业根据自身条件更合理地整合资源,更充分地创造价值。譬如,在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中有专门负责插图和照片的公司,这些公司提供最优质的插图和照片,在解决插图和照片的著作权问题上也更加专业。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通过定位关联企业的专业功能,提高其专业创造和服务能力,进而提高产业链最终价值的创造力。

2.共赢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英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地域分布特别集中,出版产业链的空间集聚效应明显。英国的大众出版集中在伦敦,大众出版产业链的各个关联企业汇聚于此;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则相对集中于牛津和爱丁堡地区。

空间集聚形成内容资源的集中,内容资源的集中又有利于其价值的开发,比如内容资源的组合可以产生创意和项目;内容资源的相互连结和有效配置可以更快地塑造品牌;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有利于企业经营;空间的缩小使出版产业链内各个企业物流更加便利和顺畅,既直接降低物流成本又因提高效率而提升了效益。

出版产业链中关联企业的集中,可以产生明显的产业组织效应。第一,出版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依托产业链内的关联企业获得稳定的资源供应和顺畅的产品流通,既降低费用,又提高效益和竞争力。而出版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依托龙头企业维持稳定的经营,获得持续的收益。譬如,一些图书包装商稳定地为大型出版集团提供产品,这样大型出版集团能以合理价格得到包装商提供的产品,通过较强的系统经营能力获得足额回报,而包装商则可借助大型出版集团的平台获得品牌收益。第二,图书出版产业链的空间集聚有利于出版产业链的横向拓展,给相关企业带来更大收益。比如英国的版权公司既可以独立经营出版商的版权,也可以协助出版商的版权部门扩大销售。以图书著作权在影视和其他产业的衍生版权为例,哈利·波特系列的衍生著作权的开发,就有效扩大了图书的影响,为出版商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第三,图书出版产业链的空间集聚有助于降低学习成本,提高组织学习效益。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以国际性大型出版集团为主导,这些集团代表出版界的国际先进经营水平,自然为出版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同时,大型出版集团在和小型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吸收它们市场应对灵活、较少官僚气息的优势。

图书出版产业链的空间集聚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较少的投资和较低的费用创造高质、高效的出版产品和服务,确保提升产业链的整体价值,获得比单个企业或单一市场更高的收益。

三、管理机制健全

1.严格的法制为出版产业链中冲突的解决提供依据

虽然没有专门的出版法规,但是,完善的市场法制建设为英国图书出版产业链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

英国的出版产业链由关联企业自愿组成,各关联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角色使得它们必然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不可避免地会和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产生冲突。以市场契约为基础,根据法律来解决利益冲突,是最符合各方利益的。譬如,英国的大型连锁书店在出版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强后,对实施已久的净价协议日益反感,要求废除它。英国出版界经过反复争论,最后根据法律程序,让大型连锁书店取得了胜利。

2.诚信机制为出版产业链的运行提供基本保障

出版产业链中的企业以承诺的形式体现对企业联盟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诚信在出版产业链的运行中尤为重要。英国有着成熟的商业环境,商业诚信确保了图书出版产业链的正常运行。譬如,出版方和发行方之间曾因为利益分配需要协调,协调的结果是有关各方遵守不进行恶性价格竞争、按约定的条款进行货款结算、合力提高出版产品和服务的水平等承诺。鲍德斯书店因为经营困难退出市场,但仍以十足的诚信处理遗留问题。英国的一些大型出版集团代理中小出版商的发行、制版等业务,它们严格为这些企业保守商业机密,充分尊重它们的利益,并不通过损害出版产业链中其他企业的利益而使自己获得更多收益。

3.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出版产业链运行的高效

英国的图书出版产业链以大型出版集团为主导,但是在信息分享方面,关联企业是平等的,彼此信息对称。一方面,大型出版集团积极为出版产业链中的企业提供信息,确保充分而畅通的信息交流,提高出版产业链的整体效益,从而确保自己获得较高的收益。另一方面,大型出版集团发布的信息和提供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保证中小型企业基于充分的信息而决策,可以在与大型出版集团享有信息平等权的条件下得到自己的最大化利益。可以说,出版产业链为关联企业提供了持续经营的保障,而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正是这种保障的一部分。

英国内部控制标准特点分析 篇3

一、英国内部控制标准的主要特点

1. 与公司治理准则紧密结合。

在英国,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尽管内部控制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是内部控制标准制定的时间并不长, 其与公司治理准则建设密不可分。

1992年的卡伯利报告从财务角度研究公司治理, 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框架之下;1998年的哈姆佩尔报告将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原则之一;1998年、2003年和2006年的三个版本的公司治理综合准则, 均将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 对董事会如何履行内部控制系统方面的职责进行了规范。例如, 在《公司治理综合准则2003》C.2“内部控制”中规定:“董事会应当维护一个健全、可靠的内部控制系统, 以保护股东投资和公司资产。”C.2.1规定:“董事应当至少每年一次, 执行集团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复核, 并应当向股东报告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这种复核应当覆盖所有的控制, 包括财务、经营和遵循性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系统。”《公司治理综合准则2006》保持了这样的规定。这种制度安排, 能够使公司董事会从公司治理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便于伦敦股票交易所 (LSE) 将其列为上市规则以提高其权威性, 赋予上市公司建立、维护和披露内部控制方面的义务, 同时也为相关职业组织建立内部控制标准提供了较权威的支持。

2. 强调责任分明。

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方面, 公司治理综合准则将建立和维护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职责赋予了公司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指南中, 再次强调了董事会的这一责任:公司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承担终极责任, 董事会指派管理层执行设计、运行和监督内部控制系统的任务, 员工集体来建立、运行和监督公司内部控制系统。

在复核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 公司治理综合准则规定, 董事会至少每年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一次复核, 审计委员会复核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指南规定, 复核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是董事会职责的核心部分, 管理层负责监督内部控制系统并向董事会提供其已实施监督的保证, 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代表董事会执行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复核并向其报告结果。内部控制指南还对董事会如何进行年度评估和复核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可见, 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 审计委员会负责具体执行。

3. 强调定期复核和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公司治理综合准则和内部控制指南一直要求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进行复核和报告。内部控制的复核采用日常复核和年度评估相结合的模式:日常复核是对管理层或审计委员会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复核;年度评估是在复核报告的基础上补充所有必要的信息, 以确保考虑了复核年度以及截至年度报告批准日的内部控制的所有重大方面, 以便在年度报告中做出关于内部控制的公开声明。

4. 原则导向而非规则导向。

在建立内部控制标准方面, 以原则为基础而不是以具体规则为基础来建立内部控制指南, 并没有提出要建立哪些内部控制, 而是提出了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当考虑的五个问题, 即公司面临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公司可承受风险的程度和类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公司减少事故发生的能力以及已发生风险对经营的影响、实施特殊风险控制的成本以及从相关风险管理中获取的利益;内部控制应当实现的目标、构成要素、应具备的特征、局限性等;在复核内部控制有效性时, 董事会在年度期间复核报告时应当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在年度评估时应当特别考虑哪些问题等;关于董事会内部控制声明, 仅列出了至少应当包括的内容, 没有列出声明的具体格式和内容等。这种建立内部控制标准的模式, 给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其特定情况和特点建立恰当的内部控制系统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并受到了董事会、管理层和股东的欢迎和高度评价, 也得到了其他专业组织的认可。

5. 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密切结合。

内部控制指南要求董事会采用风险基础法来建立健全可靠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复核其有效性, 强调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在对实现经营目标有重大影响的风险管理中具有关键作用;健全、可靠的内部控制系统取决于对公司所暴露风险的性质和范围的深入和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帮助适当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而不是消除风险;董事会在决策内部控制政策时所要考虑的五个问题也均与风险有关;内部控制的更新是为了适应管理公司所面临风险的变化等;健全、可靠的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构成。可见, 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维护和构成要素等, 无一不与风险管理相联系。

二、英国内部控制标准制定与执行机制的主要特点

1. 多部门协同, 共同推进内部控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英国发布的两个内部控制指南, 即《内部控制:综合准则董事指南》 (1999) 和《内部控制:综合准则董事指南 (修订) 》 (2005) , 均是多部门协调研究和制定的结果。前者是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 (FRC) 与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 (ICAEW) 合作的结果, 由FRC认可, 被LSE列为上市规则;后者是FRC和复核小组共同合作的成果, 其中也包括了英格兰和爱尔兰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UKI) 的意见, 直接由FRC发布。

2. 经常性复核和定期评估相结合。

内部控制复核的日常复核和年度评估相结合的模式, 强化了内部控制的完善性和实施机制, 也使内部控制的持续更新落到了实处。

3. 向股东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公司治理综合准则将董事会向股东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作为公司治理的原则之一。内部控制指南秉承了这一原则, 建议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报告中至少披露:公司识别、评价和管理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的持续进行的过程;该过程在复核年度以及截至年度报告批准日仍在进行;董事会已对其进行了定期复核, 并遵循了指南的要求;总结复核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过程, 如果没有, 则应当陈述事实并做出解释。董事会向股东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特别是采用“遵循或解释”的报告模式, 既促进了董事会履行其建立和维护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职责, 又有助于股东评价董事会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和根据公司面临的风险所建立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性, 便于其做出相关的决策。

4. 强化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事实上, 复核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职责, 已经由董事会指派给了审计委员会。强有力的、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履行内部控制职责的重要保证, 也是英国公司治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审计委员会的主要作用与职责就包括复核公司内部财务控制, 复核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审计委员会应当收到管理层关于他们所建立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报告和内部或外部审计师执行测试后的结论的报告;审计委员会应当复核和批准包括在年度报告中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声明。

5. 强调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由于审计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 因此由他们亲自执行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复核是不可能的。于是这一重任往往又落到了内部审计师或外部审计师身上。因此, 审计委员会的主要作用与职责就包括监督和复核公司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如果内部审计没有履行其职责, 则审计委员会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需求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 以及在年度报告中的相关章节中解释内部审计职能的相关事项。

三、英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 制定机构的协调和统一是确保内部控制标准权威性的前提。

长期以来, 我国内部控制标准较多且存在差异。但值得高兴的是,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于2006年7月15日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由30名拥有不同背景的委员组成,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财政部还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工作大纲、内部控制标准制定程序等规范性文件, 规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可以预见, 统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为期不远。

2. 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密切结合是内部控制标准的发展方向。

我国已有的内部控制标准 (如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中, 隐含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也提出目标:“力争通过未来一段时间的努力, 基本建立一套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 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方法科学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推动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下一步是如何结合我国国情, 将两者恰当地结合到内部控制标准中。

3. 强调责任分明才能将内部控制标准落到实处。

在制定我国的内部控制标准时, 可考虑将内部控制责任恰当分解到董事长及其所领导的董事会、总经理及其所领导的管理层、监事会主席及其所领导的监事会等身上。还可借鉴英国的经验, 进一步考虑规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和责任, 并建立责任考核机制, 对其履行内部控制方面的责任进行考核和评价, 将责任落到实处。

4. 定期评估和报告制度是监督内部控制责任履行的有效机制。

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均明确引进了董事会内部控制报告制度, 要求董事会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该年度内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笔者建议, 在总结上市公司董事会实施内部控制报告的经验的基础上, 对内部控制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5. 有效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制度是履行内部控制责任的保证。

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时, 应在借鉴英国经验的基础上, 同时总结我国上市公司的成功经验, 考虑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中的作用, 并建立相关的规范。

6. 原则导向而非规则导向的标准可以充分发挥责任人的创造性。

英国以原则为基础的内部控制标准制定模式, 给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其特定情况建立恰当的内部控制系统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并受到了广泛欢迎, 但这也对实施者的素质要求较高。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建议财政部采用“基本规范+具体规范”的模式, 将原则和规则有机结合起来, 既提供指南, 又提供具体的操作办法。

参考文献

[1].王光远, 刘秋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英国的经验与启示.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3;2

英国PSHE课程的特点及启示 篇4

一、英国PSHE课程的定义

英国PSHE课程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数位学者从“经验”角度对其进行界定。朱迪思·莱德(Judith Ryder)认为,英国PSHE课程将学生的个人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了有效融合,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促进其适应现在和未来社会的发展。PSHE课程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2]。在《公民教育和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机会、责任和经验》一文中莉斯·克拉夫特(Liz Craft)指出:“PSHE是指学校为促进其学生的个人与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健康和幸福(wellbeing)而提供的学习机会”[3]。报告《作为十年PSHE顾问的反思》的作者吉莉安·费斯特(Gillian Feest)指出:“PSHE为学生提供着一种获得知识和理解力的途径以及一种聆听集体讨论、分享感情、理解自己及他人身份的方式”[4]。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英国PSHE课程是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融入社会、如何保持身心健康以及如何理财的课程。

二、英国PSHE课程的构成要素

个人教育、社会教育、健康教育和财经教育是英国PSHE课程内容的四大领域。个人教育旨在使学生加强对自身的了解,面对压力做出自我调节,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全人格,为将来学生个人的成功打下基础。社会教育旨在让学生逐步认识社会关系,培养人际间的交往技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为将来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向学生讲述基本的健康知识和一些不良行为的危害,讲述如何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如何合理饮食补充身体营养是身体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讲述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和管理、如何释放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压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财经教育旨在使学生初步学习一定的理财技能,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和商业环境,使学生在未来理财方面要做到敢理财、能理财和善理财。英国PSHE课程的四大领域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科目密切联系。四大领域的主题教育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要求从低学段到高学段逐渐增加,课程内容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

三、英国PSHE课程的特点

1. 生活化

在《每个孩子都重要:为了孩子的变化》绿皮书中,英国政府提出了儿童健康发展的五项指标,而教育标准局(Ofsted)认为:PSHE课程的实施对实现这五项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5]。其中第二项指标就是安全的生活,包括避免儿童遭到轻视、家庭暴力、摧残等不公平对待;避免儿童因事故致伤或致死;家长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等。人们在满足基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对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在重视个人能力和态度培养的同时,更多去考虑学生日常健康的需求[6]。因此,英国PSHE课程中的健康教育从学生具体的生活细节入手,根据学生日常生活需求去生成、更新课程内容,很好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一切为学生生活服务,突出教育的生活性。

2. 系统化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英国PSHE课程对各学段学生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且各学段之间相互衔接,具有系统化的特点。就PSHE课程中的健康教育而言,由低学段到高学段要求与内容逐渐深化、层层递进,具体如下:学段1要求学生能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做出简单的选择(如从复杂多样的体育活动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够保持身体健康;能够了解基本的安全行为规范等。学段2要求学生能够对健康的生活做出选择;能够认识一些影响幸福和健康的因素;能够识别一些危险行为的情形等。学段3要求学生知道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面对压力如何调节一些消极的情绪;认识到与烟、酒、合法和非法药物的相关法规等。学段4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影响健康生活方式的因素,并结合自身实际做出选择;找出精神和情绪失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客观评价自己生活方式的利弊,如酗酒、吸烟、性交往等,在此基础上做出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等。可见,英国PSHE课程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 综合化

英国PSHE课程将人与人、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以及人与社会联系在一起,这就表明PSHE课程对个人教育、社会教育、健康教育和财经教育进行了整合。就课程内容而言,PSHE课程内容不是固定的知识结构体系,而是以特定的方式融入到各学科中[7]。就课程实施而言,一些学校将PSHE课程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中,通过与其他学科内容整合的方式开展PSHE课程。如历史教师可以以战争造成的伤亡作为健康教育的议题;生物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生命演变的过程,以及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宗教教育教师可以采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生命的生与死;伦理道德课程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性知识和性道德。由此可见,英国PSHE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不需要额外的教学时间,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有效互补,增加了学校的凝聚力。

4. 人本化

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英国PSHE课程的宗旨。首先,PSHE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为学生管理现在的生活提供帮助,并为学生未来个人的发展做好准备。学生可通过PSHE课程获得解决日常困难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PSHE课程目标的设置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同的学段安排不一样的内容和活动。比如,英国斯科特中学的PSHE课程中有关食物的内容要求如下:学段2要求了解日常食物相关的操作技能,而学段3要求展示某一特定国家的食物,并介绍该国的饮食习惯[8]。最后,在PSHE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本教育,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自主性。综上所述,英国PSHE课程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适应未来社会。

四、英国PSHE课程对我国的启示

1. 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比恩(Beane)认为:“对课程知识地的运用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解决重要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9]课程的价值要满足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通过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知识和能力,即核心素养。当前我国中小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很严重,仍然过于重视对传统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与学生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身心健康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只会考试。而英国PSHE课程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组织教学,生成并不断更新完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具体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将学生自我与他人、与社会联系更加密切,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我国健康教育课程地实施应以人为本,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应给以全面培养,不断改善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使学生具备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

2. 完善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立足于学生日常生活,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彻底落实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是未来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发展的出路。借鉴英国PSHE课程的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善:第一,健康教育内容体系综合化。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基础条件,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只是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和价值观的养成。第二,健康教育内容的系统化[10]。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针对不同学段、年龄、性别的学生,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内容应该有所侧重,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第三,健康教育内容要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选择要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学生情绪和情感的表达,帮助学生解决在自我认知、性健康、抑郁等心理方面遇到的难题与困惑,从身心两方面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第四,转变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健康教育不只是提高学生健康知识,更要强调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技能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发展学生的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需要依托中国实际,借鉴英国PSHE课程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健康教育进行现状调查,进一步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补充、丰富和完善,建设适合我国的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3. 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如今我国的生命教育受到关注,并尝试在中小学开展推行,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还不成熟,并没有相关的课程大纲、教育专题培训等具体措施,生命教育的体系有待去构建。“以人为本,回归生命”是英国PSHE课程的理念[11]。英国通过学科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以及生命安全素质拓展活动等形式落实PSHE课程中的生命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水平。借鉴英国中小学校生命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情况,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完善我国的生命教育体系。第二,重视生命教育的实践开展情况,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日常生活,采用实践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性,感悟生命的价值,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提高辅导教师的生命教育专业素养,对其进行定期的生命教育专题培训。第三,设立专门的机构、部门、专家组等对生命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估,使生命教育在中小学得到彻底落实。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日益凸现,健康教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近些年,英国在开展和落实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特有的PSHE课程,具体包括个人教育、社会教育、健康教育和财经教育四大领域,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充分了解英国PSHE课程的特点,借鉴该课程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完善我国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积极推行生命教育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英国PSHE课程,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The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Framework document.[EB/OL].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260390/MASTER_final_national_curriculum_11_9_13_2.doc,2013-11-25.

[2]Judith Ryder,Lwsley Campbel.Balancing acts in personal,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3(12).

[3]Jan Campbell,Liz Craft.Citizenship and PSHE-opportunities,responsibilities and education Review,2000(2).

[4]Gillian Feest.Reflections on 10 years as an Adviser for PSHE[J].Education and Health,2004(3).

[5]Marshall,Michael.Institute of Education supports Ofsted PSHE report[J].Education.2005(1).

[6]范树成.英国的PSHE课程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2(7).

[7]原芳.英国PSHE课程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8]崔春华.英国PSHE课程的实践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12).

[9]Nash Popovic.An outline of a New Model of Personal Education[J].Pastoral Care,2002(20).

[10]陈琼.英国中学PSHE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英国小学教育的四个特点 篇5

一、教学环境与设施

“教学环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 是塑造和强化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1]英国小学的教学环境受其文化、经济及其人口等条件的影响, 有着与中国极为不同的教学环境。以作者参观过的圣·玛丽等几个小学为例, 他们没有高高的院墙和气势非凡的大门, 教室一般都是平房, 学校的名字刻在一个小木板或铜板上挂在墙上, 不注意的话, 看不出来这是一个小学。他们更注重一些内在的设施, 如房间里的地毯、各种教学用具、艺术馆等。

英国小学的建筑设计比较重视教育舒适和安全的统一。建筑一般是以平房为主, 并且连成一个整体, 建筑物内部互连互通, 并且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出口通向操场。这样做的目的是出于安全和实用的考虑, 一旦发生地震、火灾等, 孩子们都能在第一时间跑到空旷地带, 有效减少伤亡, 更不会出现摔倒、踩踏等事故。英国小学的教室面积大小和我们的差不多, 但他们每个房间里都铺着地毯, 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及各种教学模具一应俱全, 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柜子, 还有专门挂衣物的地方;教室的布置也是多姿多彩, 教室的各个墙面以及门上, 甚至天花板上都贴满或者悬挂着描绘着数字和几何图形等直观教学内容的五彩图片、学习资料、孩子们的手工制作, 以及各式各样的教具和玩具。从教室的布置我们也可以看出, 英国小学教育最大限度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同时建构一个有利于孩子们创造性思维及无意识记忆培养的环境。

英国小学的户外活动空间相对我们而言宽敞很多, 有绿草如茵的大操场、各种游乐设施及健身器材。令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们的绿地可以在上面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随意奔跑、打闹、踢球等, 而无毁坏草坪之忧, 这可能跟英国的草种及气候有关。英国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基本上每天都要下一阵子雨, 然后又晴朗如初, 再加上他们绿化做得好, 基本上看不到裸露的泥土, 所以到处都绿油油的, 也很少见到“请勿践踏草坪”之类的标语。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较好地锻炼身体, 放松身心。从总体上看, 他们的小学校舍条件较好、注重实用、安全, 学校的内部设施、设备以及图书一应俱全, 构建了一个学习与休息、安全与舒适相融合的大环境。

二、教学理念

他们的教育理念崇尚与大自然的接触, 提倡自然教育、全人教育、平等教育。校园里一般建有花园、菜园, 让学生自己种树、花和菜,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 学习到相关的植物知识, 另一方面通过栽培、浇灌花草等劳动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负责任和珍惜食物的好习惯。同时倡导各种课外活动, 小学里甚至有专门供雨天穿到身上的带靴子的连体雨衣, 无论什么天气, 孩子们每天都可以外出活动,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他们每学期都有固定的外出活动, 有的是去参观博物馆、历史建筑, 当志愿者, 还有的是去野外, 到森林里野炊、采风等。一次参观时, 正好有老师带学生去海边采风, 孩子们排成一排, 自己背着午餐、相机等一大包东西徒步走近一个小时才能到海滩。他们不仅把校外活动看成是一种观察、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文化活动课, 而且还将其作为促进语言技能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和任务,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写作水平, 对孩子的听说读写尤其是写作技能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让孩子以“‘人’为中心, 做横的延伸, 纵的连贯, 包括身、心、灵的健全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2], 从而成为所谓的whole-person (全人) 。他们不会因噎废食, 不会因害怕出现意外而取消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利的课外活动和参观学习。

在英国小学的教学实践中, 平等的理念贯彻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桑德兰市圣·玛丽学校的校长是一个既威严又和蔼的女士, 见到每一个学生她总是叫着孩子的名字亲切地打招呼。我们对此感到很惊讶, 问她怎么知道那么多孩子的名字。她说她知道学校二百名孩子每一个人的名字, 因为这样会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很重要……英国小学倡导的平等理念还体现在所有儿童都可以申请在所居住地的“任何一所公立或教会学校免费学习, 没有国籍、地域、身份等背景限制”[3], 无论正常的儿童或者是智力有障碍的儿童, 只要家长觉得这个学校的环境适合自己的孩子, 学校就必须接收, 而且还要无偿配备专门的老师进行教育。

三、教学方式

英国小学的教学方式较为灵活、自由, 课堂上很难见到成排的桌椅, 大家都是围成一圈, 席毯而坐。没有固定的教科书, 老师也是全科教学, 一般一个班有两到三名老师, 包干到班。令人乍舌的是班级人数, 每个班才二十多个学生。他们提前设置好教学目标, 只要达到这个目标即可, 具体怎么学, 形式不限, 而且也没有特定的历史、地理课。他们的语文课也就是英语课, 重视独立阅读、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数学内容相对于我们较易, 但是注重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科学作为一门考试学科得到了高度重视, 各科之间互相渗透, 有的课堂教学内容甚至难分学科, 更注重综合性, 在教学中更重视学生whole person (综合素质和能力) 的提高。他们主要是在阅读中学习字、词、句和语法等。例如, 读完一本小说后, 小说中出现的各种知识都是学生学习的内容, 涉及到天文、地理、音乐、美术等各个方面, 教师都会有针对性地去展开教学。我们在参观时一个班正好讲到希特勒, 他们在教室里布置了二战时的衣服、图片、弹箱等, 首先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学了历史、地理等知识。校长很自豪地告诉我们, 她们学校在当地统一组织的小学生能力测试中成绩一直很好, 受到家长的欢迎。

四、评价模式

英国小学一般采用的是2007年由工党政府提出的“学 生发展评 估模式” (Assessing Pupils’Progress, 简称APP) , 这种评估模式是综合性的, 教学评价开放、多元、激励性强, 评价的重点不是单一的知识分数或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 而是关注学生的阶段发展水平, 也就是学生的个人成长。它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包括课堂、各种作业、试卷、讲座、个人特色成果, 由自评、互评、家长评、师生评等组成。在期末时会给家长一份学生的个人评估报告单, 通常是由一个档案袋再加上教师写的关于孩子本学期各科 (一般包括英语、数学、宗教教育及创造性课程) 的评价及评语。

这种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总结性评价, 还让教师从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和学习状态中收集资料, 并将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反映在评估表格中, 这种评价模式更能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 教师也能及时地通过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从而使教学与评价紧密结合”[4]。同时, 英国的统一考试重视激励性, 不会根据学生成绩排名次。对学校的评价则更重视统一标准, 由教育标准评估委员会全权负责对每一所学校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排名, 并向全国公示。

总之, 我们不能照搬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 我们所要做的是:学习先进、查找不足, 打破一切围绕分数转的教学思路, 注重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意识, 从而寻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学生发展成长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廖圣河, 李如密.引导学生美化教学环境的意义、路径及策略.教学与管理, 2012 (10) .

[2]王云峰, 冯伟.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诠释.教学与管理, 2006 (1) .

[3]袁志红, 黄大勇.英国小学教育的经历与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 (11) .

英国新闻业特点 篇6

一、英国高校学生支持的发展阶段

英国高校学生支持服务伴随着英国高等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其发展演变的历程是复杂的和非平衡的。以学生支持主要模式与不同理念为标准,英国高校学生支持从总体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1.12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末,传统辅导模式发展阶段

英国早期大学是用宗教捐款建立的,其明确的目的是把英国上流人士的儿子培养成法律、医学和神职方面的专业人才。当时的学生要比现在的年轻,有的甚至只有14岁左右。中世纪的大学具有很多寄宿学校的特征,教师被称为学生的“德育导师”,对学生具有明确的道德教育的职责。大学教师处于代理学生父母亲的地位。这种纪律监管具有宗教和道德的双重要求,故教师自然被委任为英国教会的牧师。这种传统为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牧师精神关怀的个人辅导模式,那就是教师作为学生导师的角色得以发展。[2]导师负责学生的个人指导、道德进步和学业发展。这种传统直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英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才发生根本改变。

2.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传统辅导模式和学生服务模式在“二元”体制下并行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英国高校学生支持演进呈现两大鲜明的特点:一是学生支持在不同类型高校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特征;二是学生支持的变革与高等教育“二元制”的形成、发展与终结密切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高等教育适龄学生上大学的比例远远落后于西方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为改变这一现状,1963年英国政府发布了《罗宾斯报告》(Robins Report),提出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适龄青少年的比例从8%增长到17%,英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1966年英国教育和科学部颁布了《关于理工学院与其他学院的计划》(A Plan for Polytechnic and Other Colleges)白皮书,将高等教育分为“自治部门”和“公共部门”两部分。其中,以大学为代表的“自治部门”可以获得中央政府的资助,以理工学院(Polytechnic)和教育学院为代表的“公共部门”的经费由地方政府资助。[3]这一计划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二元制”的开始。英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和高等教育“二元制”的形成对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支持在不同部门的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英国高等教育“二元制”的建立使得传统模式的个人导师制度在传统大学得以继续存在和发展。“牧师关怀的传统令人惊奇地抵制着历史的变化”。[2]这也使得学生支持的服务模式在传统大学缺乏萌芽、发展的土壤。而作为当地政府控制的理工学院一直受困于财政与经济的压力,为了生存与发展,它们率先招收非传统学生,而这些学生需要特殊的支持与帮助。当许多传统大学继续为少数学生提供特殊的自由式教育的时候,理工学院开始投入较大的财力与精力用于学生的职业辅导,并鼓励开设直接面向雇主的相关课程。另一种压力来自于以增强学生支持与辅导为先决条件,改革基础课程单元的结构,这种认识被广泛接受。出于上述压力或因为上述因素,理工学院很快建立了学生服务部,为学生提供综合化的公共服务,职能包括住宿服务、医疗服务、职业辅导和咨询服务。[5]理工学院学生服务部的建立、与传统大学个人导师制度的并行发展,成为英国学生支持服务“二元结构”形成的标志。

3.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传统辅导模式和学生服务模式在同一学校内合作互补发展阶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英国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1991年英国议会和下议院颁布了《高等教育:一个新框架》》(Higher Education:A New Framework),建议废除高等教育“二元制”,建立一个单一的高等教育框架;1992年议会通过了《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The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Act),建议成立“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法人团体”。根据这两个法案,英国政府同意将34所理工学院以及部分其他学院改称为大学,具有和老大学相同的地位与权利,英国高等教育从而完成了从“二元制”到“一元制”的新融合。[6]叫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学生人数和财政拨款直接挂钩,也使得学生在许多方面得到像顾客一样的重视。特别是1993年教育部门颁布了《学生宪章》,学生被赋予顾客的角色,并具有享受学校提供服务的权利。《学生宪章》规定:学生享有从导师、职业辅导师、咨询师提供良好指导的权利;开学之初,学校应让新生熟悉个人问题咨询、医疗帮助、安全安排、职业辅导等方面的途径和场所;大学应制定平等教育的政策;大学应提供学校住宿的内容说明或小册子;大学应解释为残疾人和学习困难学生服务的政策。落后于上述基本要求的高校,开始对学生服务的态度发生了变化。[1]具有精英教育传统的老大学,在继承家长式的牧师关怀传统的同时,纷纷发展专业化的学生服务模式。而20世纪90年代新成立的几所理工学院不仅建立了学生服务部门,而且发展了个人导师体系。[8]两种不同方向的学生支持模式在同一所高校内部并存,虽然也容易造成两者之间职责不清、关系紧张,但高校通过一些辅助性的规定,使它们成为相互补充与合作的两种学生支持模式。[9]

二、英国高校学生支持模式的演进

由于英国各个高校在规模、结构和任务等方面不尽相同,因此它们也没有一个共同的学生支持模式。[10]从工作理念和表现形式来看,大致有传统辅导模式、学生服务模式、课程模式、福利模式、朋辈辅导模式等5种。其中,前两种是目前英国高校普遍并列实行的两种模式,而后3种则是部分高校实行的模式。

1. 传统辅导模式(The traditional tutoring model)

传统辅导模式,也称牛津剑桥模式,是英国高等教育的传统,起源于道德的责任。其主要理念是牧师所给与的精神援助、道德责任是教学不可分割的功能,是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中世纪大学特征的延续。学校为每一位新生指定一位导师,每位导师一般负责3位~5位学生。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学习、自修、写作论文,并负责监督日常行为和道德教育。导师每周为他的学生上专业课,指定学生阅读书目,撰写心得报告。随着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后,传统辅导模式面临新的挑战。一位导师负责学生所有问题的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导师制度更加细化,出现负责学生一门课程学习的“课程导师”(Course Tutor)、负责学生一年课程学习的“学年导师”(Year Tutor)、负责学生个人工作与进步的“个人导师”(Personal Tutor)、负责安排和监督工业或专业实习的“实习导师”(Placement Tutor);[11]另一方面,随着学生服务专业化的发展,个人导师的功能则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而对于非学习方面的帮助则是起着转介功能。导师的职能被重新界定为:促进学生发展;监督学生的进步;充当学生与学校管理人员、任课教师的联系人;在学校代表受辅导的学生并维护其权利;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给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当帮助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时负责把学生转介到校内或校外的专业服务机构。[12]

2. 学生服务模式(The service model)

学生服务模式则基于专业化、专家化的工作理念,通过建立集中、综合化的学生服务机构,雇佣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顾客式服务的支持模式。一般来说,住宿、职业指导、心理咨询、健康关怀、经济资助和残疾人服务已确认为学生支持服务的核心服务。[1]根据学校的组织结构,学生支持服务模式从一个高校到另一个高校也有所不同,从总体上讲,主要有被动反应模式、有限联系模式、主动服务模式、顾客服务模式等4种典型模式。[1]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服务模式越来越适应现代大学办学规模大、松散和多元的特点。

3. 课程模式(The curriculum model)

课程模式是基于通过课程提升学生生活技能的教育观念,它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通过学生所选课程提供学生支持的一个模式。典型的实例有新生研讨课和课堂教学中围绕课程指导而非咨询开展的学生支持。这种通过课程本身建立学生支持,与传统的学生支持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这种模式是由教师,还是专业人士实施,其本质都是课外模式。英国高校通过课程本身给学生提供支持与帮助,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反省他们的学习过程、理解他们自身的优势与弱势。[1]1993年以后,随着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可转移技能的重视,英国高校开始普遍重视通过课程本身培养大学生可转移技能。

4. 校园福利模式(The workplace welfare model)

校园福利模式源于企业个人管理的理念。企业认为娱乐和运动设施能够确保员工有好的士气,顾客关怀计划可以促进共同的关心,而满足员工培训和发展的需要能够为他们拓展新的发展方向。企业为提高管理效益必须重视职工工作场所的福利。而高等学校也认为,作为一个大型机构也应像企业一样需要好的管理实践。把校园福利纳入学生服务给学生支持带来了哥白尼式的革命。这种模式要求解决:教师怎样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支持;学校怎样确保为每一个人在他们需要时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支持。从动员一部分人帮助另一部分人到为所有人提供有效帮助的措施,不是因为他们特殊的角色、地位和位置,而仅因为他们在现在的工作场所。[16]

5. 朋辈支持模式(The peer support model)

朋辈支持是指一些学生对另外一些学生所提供的支持与帮助,其基本理念是人们遇到问题往往倾向于优先寻求朋辈支持,因此,应把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作为学生支持服务的重要资源。担任朋辈支持的学生经过挑选后需接受高质量的综合培训以及培训后的指导,以确保这种支持便利、安全、有适当的界限并得到专家指导,同时也保证担任朋辈支持的学生有能力充当该角色。培训之后,他们便可在规定的时间接待其他学生,应用培训期间所获得的技能尽可能地帮助那些寻求帮助的同学。朋辈支持往往归心理咨询或其他生活服务机构管理,因此它也可以说是心理咨询服务的一种延伸或补充。

三、英国高校学生支持服务演进的特点

1. 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是英国高校学生支持服务发展的主要脉络

英国高校学生支持服务虽然历经800多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近年来更呈现出5种学生支持模式,但是,每一阶段和每种模式均秉承高等教育建立之初所形成的学生支持的优良传统,其演进发展的过程并不是对优秀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继承与创新。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学生支持在英国高等教育“二元制”下不同部门的演进过程,只是“同一传统思想在学校公共机构新的外观下得以重现”。“名为‘大学’的部分含义是它代表了这种传统的延续。而名为理工学院则意味开始新的一页并发展自身的特色。不过,‘二元制’体制扩大了两者内部的差异,过去的观念并不是无轨迹的消失,而常常被变换成新的面目出现”。[17]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课程模式和朋辈辅导模式则是吸收、借鉴美国学生事务的成熟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发展起来的新的学生支持模式,而福利模式则是从企业个人管理中吸收有益成分发展起来的学生支持模式。

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推动学生支持服务变革的重要条件

中世纪建立的学生支持服务制度与中世纪大学的“精英、独立、小规模、单性、宗教基础”相适应,这也使得传统的学生支持模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而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质疑。20世纪60年代末期,随着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学生人数增多,学生来源呈现多样性,特别是成年学生的增加,个人导师制度面临新的挑战。人们开始反思个人导师制度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以前被人们认为毫无异议的几个关键问题被提出来:导师通过什么恰当的行为能为学生的任何问题提供指导?甚至不具有咨询指导能力的导师敢于为学生提供多少恰当的指导?导师怎么判断他们的指导是需要的或将被欣赏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牧师关怀理念笼罩下的传统学生支持模式已落后于时代。[18]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促使新的学生支持模式在理工学院产生。它所制定的学生支持则是把大众教育、机会平等、和当地建立紧密联系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基本目标。

3. 外部环境是推动英国高校学生支持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高等学校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国内、欧洲及世界经济,当地雇主和社区,专业协会,以及拨款委员会等。这些外部因素不仅对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推动了学生支持理念的变革和支持内容的拓展。中央政府通过将学生人数和财政拨款直接挂钩,使得学生在许多方面就像顾客一样受到重视。《学生宪章》的颁布,使学生支持服务成为学生享受的基本权利之一。欧洲委员会、英国工业界和企业界对毕业可转移技能的需求,促使英国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对学生有关有效交流、团队工作、解决问题、社会适应、自我管理、逻辑判断、调查研究、IT应用等可转移技能的培养。[1]

4. 重视学生服务人员与教学人员的密切合作是英国高校学生支持服务的典型特征

英国高等教育从牛津、剑桥大学建校之初就形成的学生支持传统,虽然经历了上述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学生支持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职责始终是主流。在传统辅导模式中,学生支持作为教师不可分割的一项基本功能。虽然20世纪末期,也出现诸如英国赫特夫德大学商学院通过建立学生支持与指导办公室完全代替个人导师体制的案例,[20]但是在一所学校内部同时建立学生服务部门和个人导师体系始终是主流。在当代英国,绝大多数高校仍然把担任个人导师作为教学科研人员的一项基本职责,在聘任合同中予以明确规定。学校通过建立垂直与交叉的个人导师管理与支持体系以及规范的导师工作制度,形成了个人导师和学生服务部门各有分工、又密切合作的工作格局。在这种格局中,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和专业服务人员各自的优势,而且有利于建立教师与学生服务人员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提升高校育人的整体水平。

5. 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是英国高校学生支持服务发展的趋势

英国高校学生服务模式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种组织结构的背景下,学生支持服务的管理人员需要有管理多种组织的能力与方式,这种管理能力包括:劝说和谈判的能力;政治鼓动、诱导和建立团队的技巧;边界管理和取代技巧;财政和其他资源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时间管理和组织技能;决策和风险管理技能”。[1]当前,英国高校的学生服务部门在员工聘用、员工培训、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注重体现学生服务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另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担负学生支持一部分职责的个人导师也呈现出学术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从2005年开始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已连续举办3次个人指导和学术咨询年会。学生支持服务的专业化不仅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也提高了学生支持服务的实效性。

摘要:学生支持服务是英国高等教育的传统和特色。随着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英国高校学生支持服务经历了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建立了5种学生支持模式,并呈现出与时俱进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英国高校,学生支持服务,学生事务

参考文献

[1][7][13][14][15][19][21]David Warner and David Pal- freyman.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the Key Elements. England:Open University Press.1996:166.170.172-173, 173~176,115~119,169-171,172.

[2][4][5[8][9][10][11][16][17][18]Earwaker,J.Help- ing and Supporting Students:Rethinking the Issues.Eng- land:Open University Press,1992:103,104,104,113~114, 91,45~46,119~120,121,104,107.

[3]陈厚丰.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分层政策案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7):47—51.

[6]张建新,陈学飞.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7):80~88.

[12]Sue Wheeler,Jan Birtle.A Handbook for Personal Tutors. England: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1993:15.

英国新闻业特点 篇7

一、研究内容界定

(一) 教师绩效评价

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在工作中的表现, 也就是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评定, 以了解教师工作的质量。

(二) 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挑选了四所被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排在2010~2011年度世界前100名的英国高校作为研究对象, 它们分别是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排名第6) 、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排名第22) 、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排名第40) 和约克大学 (University of York, 排名第81) 。

二、四所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分析

纵观四所大学的教师绩效评价制度, 内容都包括:制定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重要性和目的, 参与教师绩效评价的责任主体及其职责, 教师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以及绩效评价制度的实施过程。

(一) 制定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重要性和目的

研究发现, 四所大学都制定了非常完善的教师绩效评价制度, 并在介绍评价制度时, 均强调了发展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四所大学的制度介绍表明:对被评价人来说, 教师绩效评价制度能够使其回顾以往的工作, 了解其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完成情况, 分析其在完成工作职责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遇到的挫折, 并明确其今后的职业发展目标, 为达到目标需要提升的能力, 以及由此产生的培训需求;对组织来说, 绩效评价使教师对组织的宏观目标有更深刻的认识, 能将个人的发展同组织目标联系起来, 通过每个个体的努力和提高, 最终取得组织的整体成功。约克大学更指出, 绩效评价能促进教师与组织中其他教师 (尤其是职务较高的教师) 的沟通, 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被评价人的士气和工作积极性。

(二) 参与教师绩效评价的责任主体及其职责

参与四所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的责任主体包含四个部分, 分别是院系负责人、评价人、被评价人、院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其具体职责如下:

院系负责人:主要任务是统筹安排院系全体教师的绩效评价工作, 具体任务包括为所有的被评价教师指定评价人, 组织评价人参加有关绩效评价的专门培训, 规定整个过程的时间安排, 在评价结束后总结院系工作和教师特点, 完成“院系综合报告”, 上报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评价人:在与被评价教师会晤前, 评价人需要参加有关绩效评价的专门培训, 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掌握绩效评价的流程和操作办法, 了解院系的发展目标和被评价人的基本情况 (尤其是被评价人的工作职责和完成情况) , 安排评价会议的时间、地点, 通知被评价人准备自评报告和其他相关材料, 收到反馈后审阅被评价人的自评报告;正式见面后, 根据自评报告和其他相关材料, 就上一阶段被评价人的工作完成情况展开讨论, 确认其工作的得与失, 确立其下一阶段的目标 (个人目标且对组织发展有利) , 明确其培训需要, 在会议结束时填好规定表格, 与被评价人一同在表格上签名;评价会议后, 将填好的表格递呈院系负责人, 同时评价人与被评价人各留存复印件一份。

被评价人:在与评价人会晤前, 被评价人需要对上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完成自评报告, 根据评价人的要求准备其他相关材料, 并提前至少两天反馈给被评价人。准时参加评价会议, 与评价人就工作完成情况、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难、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需要的培训和帮助等进行充分的讨论, 并在会议结束时就以上内容达成共识, 填好规定的表格, 与评价人一同在表格上签名。会议结束后, 保存好相关的表格作为下一次评价的辅助材料, 并参加相关的培训。

院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作评价需要的表格文件, 监督评价过程, 解决可能发生的纠纷, 保管院系负责人的总结报告和所有评价表格。

(三) 教师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根据四所英国高校对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描述, 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在某一阶段工作结束时, 分析教师在该阶段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总结其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并为之组织相应的培训, 力争使教师克服弱项, 发挥强项, 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并最终通过个人的成功带动组织的更好发展。

(四) 绩效评价制度的实施过程

四所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实施过程可通过图1来表示。

三、英国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特点

(一) 发展性评价而非奖惩性评价

约克大学在介绍该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时指出, “绩效评价结果不作为教师升职、加薪、工作变动的依据”, 其他三所大学也把绩效评价与升职、加薪作为两个独立的互不相连的程序, 绩效评价结果主要用来确认教师的培训需求, 提升教师的发展潜能。由此可见, 英国大学的教师绩效评价是发展性评价而非奖惩性评价, 它把教师过去的工作与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 并通过明确发展目标、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 帮助教师实现职业成功。

(二) 评价过程分工明确, 程序规范, 形成了良性循环

上文中图1以流程图的形式, 概括了英国四所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基本过程。在整个评价过程中, 责任主体间既分工明确, 又相互协作, 保证了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阶段的绩效评价并非孤立存在, 它们相互关联。上一阶段绩效评价中设立的工作目标、被评价人参加的技能培训等, 正是下一阶段的部分评价内容。换言之, 每一段绩效评价工作都是建立在前一段评价工作基础上的, 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每一次循环在之前的基础上又拥有更高的起点, 因此, 不同时期的绩效评价过程之间是相互关联、循环上升的关系。

(三) 个人利益和组织发展相结合

在谈到绩效评价制度的重要性时, 四所大学不约而同地指出:绩效评价能使组织了解个人的发展需求, 继而向个人提供培训和帮助, 带来个人的不断进步;个人的努力和成功又将最终引导组织走向整体成功。

组织行为学告诉人们, 作为一个整体, 组织是由许许多多身在其中的个体组成。它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个体的行为。个人层面的良好行为和出色业绩, 通过鼓励、放大和上升, 会演变为组织的优良作风和上佳业绩, 反之亦然。英国大学的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正是利用这个原理, 把个人利益和组织发展联系在一起, 而培训就是连接两者的纽带。

四、英国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对武汉大学的启示

(一) 重视教师的积极参与

在英国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中, 评价人通常由了解被评价人工作的同行教师担任, 他们共同参与的评价会议是绩效评价中最重要的环节。为保证此环节的成功, 双方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 评价人要深入了解被评价人上一阶段的工作, 被评价人则要做好自我评价。

目前武汉大学通行的年度绩效评价办法, 是自上而下的由上层管理人员对教师进行评价。这样做的缺点在于, 首先管理人员往往不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和专业性, 他们的评价带有片面性和控制性;此外, 忽视被评价教师的主体地位, 会引起教师的负面情绪, 降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英国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实践表明, 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办法是确立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 即引入同行评价制度并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二) 正确地运用评价结果

武汉大学目前采用的是奖惩性绩效评价办法, 即将评价结果和物质奖励、惩罚挂钩。这样做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教师, 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却无法在长远时间内改善教师的工作方法和专业能力。可将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在激励教师的同时, 满足其长远发展的需求。

(三) 兼顾院系和教师发展

武汉大学现行的绩效评价制度不论对院系发展, 还是教师个人发展, 都没有大的帮助。仿效英国大学, 先通过绩效评价确认个人的培训需求, 再由院系组织培训来满足个人需求, 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推动个人发展, 最终将教师个人的发展转化为院系整体的发展。在由个人发展向院系发展的转化过程中, 确认教师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蔡永红, 林崇德.教师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 2005, 17 (1) :36-41.

[2]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2010[EB/OL]. (2010-09-16) [2011-05-10].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0-2011/top-200.html.

[3]University of York.Performance Review.[EB/OL]. (2011-04-19) [2011-05-10].http://www.york.ac.uk/admin/hr/managers/performance/guidelines.htm#1.

[4]Robbins, S.P.Organizational Behavior.[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2005.

[5]申卫.英国教师评价制度的启示[J].外交动态, 2005 (9) :63-66.

上一篇:嵌入式数控系统论文下一篇:压力容器与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