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服务

2024-06-17

妇幼服务(通用12篇)

妇幼服务 篇1

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是国家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母亲安全、儿童优先”已逐渐成为国际发展趋势,各国政府日益重视本国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近年来,随着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落实,各国妇幼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不断提高,妇幼健康水平逐渐改善。本文选取了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发达国家,马来西亚和俄罗斯两个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现状(表1),总结经验,为我国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 妇幼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与我国相对独立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有所不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妇幼卫生服务与其他卫生服务并不分开,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是融入到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的。

从横向来看,各国公立与私立机构并存,共同为妇幼人群提供各项保健和医疗服务。公立医疗机构主要由政府拨款资助,负责提供保健服务和大多数医疗服务,私立医疗机构大多数为盈利性的,提供高收费、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以马来西亚为例,一方面,以公立医院为主的低收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了全国78%的住院治疗和43%的门诊疾病诊治,由公共税收负担其费用;另一方面,以商业机构为主的高收费私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常规模较小,分布在城市地区,为自费、私立医疗保险覆盖人群以及来马来西亚旅游的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1,2]。

从纵向来看,各类机构侧重提供不同的服务,构成了层次分明的体系,通过低层次机构向高层次机构转诊来保障卫生服务提供,基层的全科医生、诊所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健康咨询、预防保健服务和常见病的诊治,并负责将病人转诊到医院接受专科和入院治疗。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主要为重症患者提供诊断和救治,科研机构则围绕其研究方向提供一些专项服务。美国的妇幼卫生服务机构有个体医生门诊和服务综合体两类,前者多为家庭医生,主要承担基本的妇幼保健服务和常见疾病的诊治,是整个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后者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企业医院等,主要承担专科医疗服务[3,4]。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体系则是将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州/地区层面的医院、国家层面的医院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关系顺畅的网络,保障了妇幼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5,6]。在马来西亚,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不仅包含卫生诊所、社区卫生中心等,还有一类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分娩中心。这类分娩中心通常配备4~6张床位、少量的医生、护士和助产士,能够以较少的投入有效地解决该国许多农村地区产妇的安全分娩问题,较好地适应了马来西亚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情。

俄罗斯的情况与其他三国相比有所不同,近年来该国大力发展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倡导将保健服务放在基层机构提供上,目前已建成了基于多层次行政体系结构的卫生服务体系,依照社区、区和大区等不同行政级别分设卫生站、卫生中心、联合诊所和医院等机构,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和专科服务。然而,由于前苏联大力发展妇幼医疗预防机构网的建设,因此俄罗斯各地还有许多妇产科和儿科的专科联合诊所,居民常常直接到这些专科诊所就诊[7,8]。

2 妇幼卫生人才培养模式

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作为提供基本妇幼保健服务的主要力量,各国都十分注重其培训。就四国情况来看,对于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的培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完成医学本科学业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培训和实践后,才能获得相应资格。美国和澳大利亚就属于这种模式,建立了标准化的培训机制,要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再接受3~5年的深造或专业培训后才能具有专业资格。另一种是将全科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以专业形式开展系统教育,马来西亚和俄罗斯属于这种模式。同时,家庭医生获得资质后,隔一定周期还要再接受继续教育和考核,以保证其知识技能的及时更新,例如美国的家庭医生每6年必须参加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组织的家庭医生资格再认证,这种再认证与全科医学的继续教育相挂钩。

助产士作为向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的人员,其培养方式在各国也有所不同。美国对于助产士持保留态度,对助产士的培养要先经过7年护理专业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再通过产科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这种模式较为严格困难,在客观上制约了美国助产士队伍的发展[9]。澳大利亚则采取了鼓励的政策,对助产士定期培训,并鼓励他们继续选读研究生学位[3],从而提高其技术水平并留住专业人才。

对于妇产科和儿科专科医生的培养,各国基本遵循大学医学教育加2~5年临床实习的方式。美国对于专科医生的培训稍有不同,除要接受大学本科教育、医学教育和毕业临床实习外,还要有4年的住院医实践以及2~3年的专科培训经历,此后接受州妇产科或儿科医生学会的审查,合格后由州政府颁发行医执照。

3 妇幼卫生经费筹资机制

总体来讲,妇幼卫生经费的来源有政府拨款、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个人支付以及社会捐赠等。各国卫生体制有所不同,所以对于妇幼卫生的筹资机制也有一定的区别,美国妇幼卫生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保险公司,而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俄罗斯三国妇幼卫生经费的主要来源则是政府拨款。

政府拨款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拨款,政府通过分配经费来指导和控制各级妇幼卫生工作,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近年来,各国用于卫生方面的支持经费逐年增加[10]。澳大利亚将发展妇幼卫生事业纳入政府的总体规划与年度计划,保障了妇幼卫生经费的投入,并通过制定相应法规合理地解决资源投向。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则是由卫生部直接编制预算,一次性支付给医院[5]。在前苏联体制下,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服务全部由各级政府预算资助,但由于预算金额的不足,导致服务的质量、成本和效率均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俄罗斯进行了筹资机制的改革,目前俄罗斯的妇幼卫生经费主要实行预算和保险双重筹资渠道,即约75%的经费由地方(省或州)政府预算资助,20%的经费由强制性健康保险负担,剩余5%由患者支付[7,8]。

除政府拨款外,各国也有不同形式的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这些保险也是妇幼卫生服务不可忽视的经费来源之一。在美国,约有85%的人口纳入了包括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的商业保险中,其用于妇幼保健方面的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另有一部分贫困人口没有医疗保险,主要依靠政府专项拨款予以支持。澳大利亚是全民医疗保险国家,公民不论职业、年龄、是否在业均享受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医疗保险以税收形式单独抽取,不足部分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补充,同时政府还以减税的方式鼓励个人购买私立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11]。

4 妇幼卫生服务提供方式

不同类型的机构提供的服务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家庭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常见病的诊治和预防保健服务,并负责联系转诊;公立医院接受转诊病人并提供专科服务,同时还为部分低收入者提供基本妇幼保健服务;盈利性的私立医院为病人提供高档次、高收费的医疗卫生服务,而非盈利性的私立医院大多只提供一些基本保健服务;科研机构一般围绕其研究工作提供某些服务。但是,由于各国经济、文化及历史不同,所以在服务提供方式上也有所差异。

美国政府通过与家庭医生(一般为个体医生诊所)签订合同责成其完成相应的服务,主要包括围产期保健、预防免疫、心理咨询以及提供节育措施等。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则主要通过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向全民提供几乎免费的服务,居民也可以从私立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除了一般的医疗机构之外,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还通过一些有特色的专门机构向妇女儿童提供服务:澳大利亚有一类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保健中心,一般只有2~3名儿童保健护士,向儿童提供健康建议以及配合全科医生提供服务[12];马来西亚在农村地区设立分娩中心,大部分的妇幼卫生服务是由分娩中心的助产士、护理助产士和公共卫生保健护士在孕产妇家里或社区直接为其提供的。

俄罗斯由于其自身特殊的历史原因,妇幼卫生服务提供情况与上述3国有所不同。在前苏联时期,政府强调专业专病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相关的卫生服务,在此情况下,妇幼卫生服务大多数由妇产科专科门诊部、妇科保健所、儿科专科门诊部和儿童医院等机构提供。随着苏联的解体,近年来俄罗斯的卫生服务提供模式逐渐向多层级体系转型,具体情况是:在村和社区一级,主要由卫生中心或诊所的助产士或全科医生提供初级保健服务,如健康筛查、常规产检、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并负责将病例转诊到上级机构;在乡镇和市一级,由医院和专科诊所的医生提供二级保健服务和医疗服务,如高危妊娠的产前保健和护理等;在联邦管区一级,由州医院、联邦医院或科研机构提供要求更高的医疗服务[7]。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政府倡导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即“守门人制度”)并未奏效,一方面是由于担当“守门人”的全科医生数量较少,并且不被民众信任;另一方面,在许多较大的镇、县或居留地,覆盖有妇产科和儿科的联合诊所网络提供相关服务。

5 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起步较早,目前已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服务能力也较强,因此,这些国家的妇幼保健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已经融入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工作中,并没有独立的专业妇幼保健机构。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不同,我国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由于在建国之初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大力发展专业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了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网络。这些专业机构服务能力较强,并且承担了大部分的妇幼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身基础比较薄弱,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是起步较晚,近十年来才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一情况与俄罗斯有一定的相似。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等四国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机构建设情况及服务提供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在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过程中都有着各自的先进经验,分析其发展现状,提取其先进经验,对于我国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有极大的启示。

5.1 提高对妇幼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妇幼卫生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具有巨大作用,是实现卫生服务公平性的重要体现。上述四国无不是上至政府层面、下至社会各方面都充分认识到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妇幼卫生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在经费、人力上给予充分保障,尤其注重保障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重点向孕产妇、婴幼儿及贫困妇女儿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5.2 明确基层机构和医院各自的职能分工,建立良好的转诊机制

妇幼卫生服务主要包括保健服务和临床医疗服务两部分,各国大多是通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向妇女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和转诊服务,医院则主要提供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内部各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且建立了良好的转诊机制。患者实行双向逐级转诊,既方便了患者就医,提高了服务质量,又降低了医药费用,节约了卫生资源。

5.3 保障妇幼卫生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强有力的经费投入保障制度

由于各国卫生体系不同,各国妇幼卫生经费的主要来源不尽相同,美国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的经费则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然而,不论经费来源构成如何变化,上述国家投入在妇幼卫生领域的经费都是巨大的,并在法律和政策的层面建立了强有力的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对经费的来源和分配做出了明确规定,从而保障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5.4 完善妇幼卫生人才培养机制,规范人才准入机制

合格的专业人才是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卫生服务的基础,为了保证妇幼卫生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各国均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作为保健服务主要提供力量的全科医生来说,美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了标准化的培训机制,马来西亚和俄罗斯则设立了相关专业;对于提供专科服务的妇产科和儿科医生来说,要求则更为严格,除接受医学本科教育和专业培训外,还要求具有临床实践经历,经审查合格后才能具有执业资格。这种标准化的培训机制和严格的准入机制为妇幼卫生服务提供了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倩.马来西亚医疗福利政策面面观[J].中国医院院长,2006(21):64-65.

[2]龚向光.马来西亚卫生体系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7):60-64.

[3]计虹,段明月.美国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和启示[J].中国妇幼保健,2000,15(6):389-39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司赴美国考察团.美国妇幼卫生考察综述[J].中国妇幼保健,1998,13(1):57-60.

[5]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妇幼卫生政策国际比较研究[D].2006.

[6]陆江,邱玉莲,胡晓霞,等.澳大利亚妇幼卫生现状与发展趋势———澳大利亚妇幼卫生考察报告(一)[J].中国妇幼保健,2000,15(7):458-460.

[7]Gregory P.Marchildon著.吴迪译.转型中的卫生体制——俄罗斯联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8]Danishevski K,Balabanova D,Parkhurst J,et al.Maternal health situation in Russia[N].Health Systems Development Programme,2002.

[9]Wanger M.美国的妇幼卫生服务[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3:138-14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11]吴昆华,郭强.澳大利亚医疗服务体系[J].卫生软科学,2004,18(4):181-183.

[12]于保荣,王维夫,李友卫,等.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的基本卫生服务提供及管理体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9):641-644.

妇幼服务 篇2

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在县、乡、村三级应用,通过乡镇卫生院将孕产期健康体检信息补充完善,能够实现全县孕产妇电子健康档案的全覆盖;同时,乡镇卫生院短信预约服务提醒,能够提高保健系统管理率,控制高危发生率;每位保健对象的体检信息县域内通畅运转,便于接诊医生对保健对象进行全面评估,控制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还能杜绝重复检查现象发生,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5.2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保健部分信息的即时录入、即时上传

基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包含有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功能,乡镇卫生院妇幼医生通过具备移动网络的平板电脑、村卫生室访视人员通过智能手机均可根据系统提示检查项目将产妇、新生儿访视信息现场传送至妇幼保健管理系统中,减少了再次录入环节,有效提高产后访视服务质量和产后访视率。

5.3信息统计功能完善

改变既往纸质报表人工统计报抄送的落后方法,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能全面分析保健对象的详细情况(按病种、地址和年龄分析等)、接诊医生(各个医生)的工作情况(日工作量、管理病人情况)、辅助检查项目开展情况(数量、收入等),方便了绩效考核统计,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全面、协调发展,合理调配起到科学管理的指导作用。

5.4实现全县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信息化、智能化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数字化、网络化的办公环境,全方位提高了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应用平台、移动办公等先进技术,使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适应了科技发展的新需求,打破了传统人工模式的制约,促进了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的大步跨越。

参考文献

[1]姜璐璐.淮安市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4(4):2680.

[2]郑建梅.郑州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19(z5):348.

妇幼服务 篇3

关键词:新医改;妇幼保健;健康服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医护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改进、加强,许多医院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科室文化塑造过程中,往往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次要位置,同时一味的强调而不是贯彻实施。在市场经济制度越来越成熟的今天,许多医院越来越重视实际利益的获得,忽视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1]。医护人员中有部分害群之马,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不顾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讲职业道德,严重影响医院的形象。妇幼保健院是为女性、小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单位,接待对象较特殊,承担本地区计划生育、先天疾病预防管理等卫生职能,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更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健康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本次研究试分析新形式下妇幼健康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与成因

当前,新医改工作正向深入发展,医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新医改的成败。当前,妇幼保健院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1.观念问题:许多健康服务人员未能转变观念,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组织教育混淆,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抵触情绪,甚至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并不能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是浪费时间,是可有可无的。医护人员更关心自身的职业发展、收入水平。许多管理者认为只要通过将患者满意度与薪酬向挂钩,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解决对策,就能够促使服务人员转变服务理念。

2.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问题:许多妇幼保健院未设立政工岗位,也不招聘相关人员,即使有从事政工的人员,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业务不熟练,文笔不好,无法有效的胜任思想政治工作。

3.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许多妇幼保健院仅在领导视察、上级部门举办活动时,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且许多工作流于形式,不注重成效的评价,注重举办多少活动、组织学习次数,只追求规模,更乐意喊口号,不落实、不坚持、不检查,许多工作生搬硬套,政工人员工作缺乏热情,政工工作枯燥乏味,许多年轻的服务人员对这些较抵触。

(二)工作条件差

政工工作往往是许多卫生机构的最容易被忽视的工作,投入少,工作条件差,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如许多政工队伍无法充分的利用网络渠道开展工作,没有很好的占领社交媒体等新阵地。因资金缺乏、设备陈旧,材料储备不足,政治工作无法长期开展,时好时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三)工作内容空泛、范围狭窄

妇幼保健院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卫生系统开展,具有较长远的工作规划,工作方法、形式需灵活多变,符合实际,积极吸收新的理念。但许多妇幼保健院政工工作缺乏长远的计划,往往评领导主观意愿开展,计划随意调整,喜欢跟风,喜欢搞所谓的运动,喜欢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嘴上功夫。实际上在新形势下,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认识不断多元化,人的自由性更强,健康服务人员更加个性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重新思考、重构观点。最后,当前妇幼保健院服务人员的来源也越来越复杂,合同制员工、学习交流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等占比越来越高,思想理念发生较大的变化,网络诊断、院外干预等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妇幼保健院的工作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思想政治工作也应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时效性。

二、改进对策

针对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与成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工作。

(一)转变观念,从上到下都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放低医院的姿态,主动深入到基层,了解服务人员、人们群众的思想动态。政工人员、医院领导都应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应有所体现,制定政工计划,做好科学规划,整体布局,从组织机构岗位设置、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同时,加强医院人文环境的建设,打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发挥同事之间、服务人员与群众之间的情感纽带作用,使政工人员贴近服务人员生活,帮助后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医护人员。

(二)做好人才队伍建设

引入新鲜血液,做好以老带新,积极引入高素质政工人才,做好专业培训,同时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薪酬管理,提高队伍的稳定性,建设一支精明强干的政工队伍。

(三) 改善工作条件,占领新阵地

一方面,提倡深入群众,积极引入新理念新方法,利用当前更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络社交等渠道,拓宽工作渠道,将政治工作与健康服务人员紧密的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做好设备更新换代,引入性能更好的计算机设备,必要时建设相关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材料的储备,还可争取与印刷、出版机构合作,开办相关的报纸、刊物[2]。

三、小结

新形式下妇幼健康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长期任务,政工人员应有毅力有恒心,做好自身专业能力的拓展培养,以积极热情的对待工作,深入群众,做好制度建设,制定长远目标,丰富工作形式与内容,拓宽工作范围,使政工中作更符合实际,符合新医改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卫宪.新医改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医院管理,2012(04): 54-55.

妇幼服务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0—2013年在甘南县妇幼保健院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18 472人的体检表及妇幼卫生年报表。

1.2 方法

1.2.1 创新服务模式。

在实施免费婚检前, 婚检率为0.03%。自2011年6月我县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改善婚前保健条件, 为群众婚前保健提供方便;整合县内的相关资源, 创新工作模式, 县民政局结婚登记办公室与县妇幼保健院婚前保健免费咨询指导处联合办公, 为新婚人群提供免费婚前保健咨询指导、结婚登记及婚前检查等一条龙服务。同时以健康教育为手段, 通过各种形式面向群众、走进农村大力开展婚前保健特别是对婚检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 让广大群众了解婚前保健的主要内容和对自身的益处, 提高自觉婚前保健的积极性;加大开展婚前保健咨询、新婚学校、孕妇及育儿学校的宣教力度, 积极开展面对面、一对一和免费发放孕产期保健、婚前保健、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及0~6岁儿童保健小册子等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1.2.2 以一站式免费婚检为契机, 对服务对象进行全程免费跟踪管理。

婚姻登记、婚检一站式服务工作, 为全县妇幼保健管理搭建了新的工作平台, 通过婚姻登记、婚检情况能及时将婚检人群的信息反馈到甘南县妇幼保健院信息科, 使我们能够掌握全县目标人群的相关信息, 然后将婚姻登记的个人信息及时反馈到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 再由乡镇卫生院反馈到所在村妇幼医生进行登记管理, 建立了对目标人群的跟踪管理工作链。向准孕妇女免费发放叶酸, 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免费发放母子健康手册及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服务券、儿童健康管理免费服务劵, 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乡镇卫生院和村, 以便对孕产妇及儿童进行系统管理。孕产妇及儿童持服务劵到相应机构接受免费系列检查。通过对目标人群的有效管理, 带动了妇幼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

1.2.3 建立组织, 强化督导。

县、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指导小组, 定期召开项目专题会, 及时解决项目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由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工作的组织实施, 县妇幼保健院分管领导带队开展深入、检查、评估和反馈工作。

1.2.4 根据项目规范, 层层落实。

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确项目由专人专管, 确保每一项服务任务落到实处, 强化责任。县卫生局制定了项目工作质量考核评分细则和督导记录, 把项目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中。

1.2.5 拓展服务范围, 让更多群众受益。

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为居住在辖区内所有的孕产妇及儿童 (含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 提供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督促各辖区的儿童定期进行检查;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职妇保、儿保人员负责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

1.2.6 建立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 确保母婴平安。

为了保证母婴安全, 完善抢救设备, 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规范了抢救流程;县、乡镇两级卫生院共同进行高危孕产妇的管理、筛查及追踪随访工作, 使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1.2.7 加强业务人员学习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

对基层妇幼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加强本专业新知识、新进展以及边缘学科知识的培训, 区妇幼保健院在业务上加强培训和有针对性地指导, 严格控制质量, 及时掌握妇幼保健最新发展动态, 全方位提高保健服务档次, 以适应高水平的妇幼保健服务。

1.2.8 加强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了产前检查硬件设施, 建立了宣教室, 配备单独的计算机等基础设施及产儿科管理服务必须有的设施设备, 创造有利条件, 提高服务质量, 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妇幼保健服务。

2 结果

通过一站式婚检, 对服务对象进行一条龙妇幼保健服务, 使妇幼卫生指标得到明显提高, 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2.1 2010—2013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所下降, 其中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数为21例, 发生率为6.21‰, 2013年为7例, 发生率为2.93‰, 见表1。

2.2 2010—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2013年比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都有明显下降, 分别由2010年的10.94‰、6.21‰、8.28‰及8.88‰下降到2013年的6.27‰、2.52‰、5.04‰及5.87‰, 见表2。

2.3 2010—2013年儿童营养情况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2013年与2010年相比, 都有所下降, 见表3。

2.4 2010—2013年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

2013年与2010年相比, 早检率、产检率、产后访视率及系统管理率均有所提高,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见表4。婚检率2013年与2010年相比, 都有所上升, 见表5。

3 讨论

启动免费一站式服务、开展妇幼保健一条龙服务以来, 我县认真做好儿童、妇女等重点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以及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妇幼卫生项目等工作, 各级领导也十分重视, 按照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 推动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妇幼卫生项目工作的全面开展。总结出一些经验, 也出现了许多工作亮点,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让广大群众逐步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 婚检一站式服务、妇幼保健一条龙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部门多, 社会面广, 政策性强。从表1、表2可以看出, 自2010年开展工作以来,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各项指标明显下降。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评价儿童卫生保健水平的核心指标, 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的标尺之一。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保健一条龙服务, 也是促使甘南县妇幼卫生工作达到“两纲”目标值。该项目体现了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 对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5年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要点 篇5

2015-04-15

2015年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卫生计生中心任务,以改革理念和法治思维,推进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成果,贯彻落实“两纲”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目标。

一、加强依法管理,保障妇幼健康事业科学发展

(一)增强法治意识,完善法律法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20周年,推动落实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促进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启动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修订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立法等前期研究,制修订产前诊断、助产、病残儿医学鉴定等方面的规章规范。

(二)加强依法服务和监管。规范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准入。制订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的指导意见和配置规划,修订辅助生殖相关技术规范和基本标准,加强行政审批管理,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围绕中心工作,解决妇幼健康重点难点问题

(三)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整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召开片区座谈会、推进会,总结交流典型经验,指导各地落实《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整合。

(四)配合生育政策调整完善,保障母婴安全。督促落实《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制订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与指南。推广助产、高危孕产妇管理和新生儿复苏等适宜技术,规范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探索建立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转诊救治机制。在部分医学院校开展大学本科助产专业招生试点。

(五)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制订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指导开展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试点项目,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制订《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细则,指导各地开展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工作。优化机构内部管理和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涵。加强妇幼保健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开展妇幼卫生对口支援。

(六)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开展婚检现状调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城乡居民全覆盖,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开展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强化风险评估质量核查,组织“十二五”终期评估。继续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扩大地中海贫血防控试点项目覆盖面,加强人员培训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产前诊断技术管理,探索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培训基地试点。扩大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面。探索完善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预防免费基本服务政策。

三、落实两纲任务,统筹做好妇幼健康服务工作

(七)贯彻落实两纲。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两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落实两纲重点工作。开展妇幼健康重点问题督导调研,做好两纲中期评估前期准备工作。

(八)巩固妇幼健康服务年成果。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工作,印发评估指南,组织开展评估,公布首批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名单。指导地方开展妇幼健康技能练兵,加强爱婴医院复核工作督导。

(九)促进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动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妇幼健康服务,扩展服务内容。落实《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儿童医疗保健人员培训项目,做好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深入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推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加强妇幼重大专项培训和宣传,开展效果评估。探索开展免费基本生育服务试点工作。

(十)加强妇女保健服务。规范妇女常见病筛查。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质量控制和HPV检查试点项目评估。规范妇女更年期保健门诊,制订更年期保健技术指南和工作流程,开展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制订《青少年保健工作规范》,推进青少年友好服务门诊试点。

(十一)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实施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开展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评估,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撰写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调查报告,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开展相关培训。探索儿童残疾筛查—诊治服务模式。组织开展第五次中国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发挥全国12320和妇幼保健机构热线平台作用,加强母乳喂养咨询和宣传。总结西部农村地区母子健康综合干预项目,规范、推广母子健康手册。研究制订中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策略。

(十二)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落实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强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监管,加强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做好再生育技术服务指导。加强避孕药具管理,建立计划生育避孕药具政府采购目录动态管理机制,做好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研究完善计划生育手术费用结算标准和保障机制。开展避孕节育全程服务,推进安全避孕综合示范项目。

(十三)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加强妇幼卫生监测和年报工作,开展基层人员培训,完善质控和评价机制,做好数据分析利用。修订《全国妇幼卫生调查制度》,完善妇幼健康服务指标体系。开展省级千年发展目标妇幼健康指标调查,完成分省倒计时报告。开发应用《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国家人口出生基础信息库建设,增加数据上报省份。参与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金人工程”,全面推进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

四、加强宣传和作风建设

(十四)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强化宣传意识,创新宣传模式,拓宽宣传途径,广泛宣传妇幼健康重大政策措施和成就。与新闻媒体合作开展宣传活动,深入挖掘、报道妇幼健康系统先进典型和事迹。继续开展妇幼健康中国行、“妇幼健康随手拍”以及“爱在基层—最美妇幼天使”展示等活动。推进政务信息工作,做好下情上达和信息交流,推动重点工作进展。

妇幼保健经验及探讨 篇6

【摘要】妇幼保健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各个方面逐步完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妇幼保健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很多困难。本文就我国妇幼保健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探讨,并且,对新时期我国的妇幼保健工作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

【关键词】妇幼保健;妇女儿童;存在的问题;对策

妇幼保健机构是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使命。妇幼保健机构的特殊职能和特殊使命决定了妇幼保健机构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其他任何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替代的。《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母婴保健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妇幼保健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卫生改革的深化、乡镇机构的改革,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甚至很多地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出现了大幅度滑坡。

下面,作者浅析一下我国目前妇幼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发展对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1 目前我国妇幼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国家对妇幼保健工作投入不足:妇幼保健服务属于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服务的主体是妇女儿童,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在基层,以社会效益为主,工作的性质不同于综合医院。妇幼保健工作肩负着极其繁重的历史任务,又要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服务。妇幼保健工作,必须有基本的投入做保障。尽管各级政府多年来对妇幼卫生投入了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但由于地方财政有限,对妇幼保健机构的投人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仅有人员经费,无事业发展经费,依靠业务创收来求得发展。因此,我国妇幼保健所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较差,现有办公用房建造早,且设备较为落后,B超以及妇科检验设备大部分为20世纪80年代购置,远不能适应当前妇幼保健需要,严重制约了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

1.2 卫生改革的影响与乡镇卫生机构改革的影响:近年来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卫生工作有走向市场化的倾向,在有些地方卫生改革的力度很大,把医疗机构拍卖、股份制等。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妇幼保健工作也被划人其中,在这种一卖就活、一改就灵的认识下,投人大回报小、社会效益又不能立竿见影的妇幼保健工作,也成了政府要甩的包袱,被逐渐推向市场,被市场化。另一方面,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乡镇卫生机构改革逐步深化,乡镇合并、机构精简、人员分流等,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合并和精简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心不稳、人浮于事,致使一些单位工作出现滑坡、断档。

1.3 取消强制婚前医学检查 (婚检)带来的严重影响: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以来,我国规范了婚检工作管理,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已达成共识:民政部门必须凭婚前检查办理结婚证,计生必须凭结婚证办理生育服务证,卫生部门凭生育服务证接收产妇分娩。多年来在三个部门的齐抓共管下,婚检率城区达95%以上,农村达85%以上,每年的婚检疾病检出率达到14%一15%。但自2003年一些媒体宣传要取消婚检,使已逐步走向正规的婚检工作严重受损,影响了婚检工作的有序进行,目前婚检率达不到5%,不仅降低了婚检工作带来的拉动效益,更为主要的是降低了出生人口的质量。

1.4 妇幼保健队伍不稳定:多年来,妇幼卫生人员的工资待遇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有一大批有经验、有一定水平的妇幼保健人员通过各种梁道改行或向医疗临床流动。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比较艰苦,子女入托、入学困难,外出学习机会少,使部分有事业心,要求上进的保健人员不安于现状,想方设法,使出浑身力量也要跳槽,从而导致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不是缺空,就是每年重新配备,使指导村级开展保健工作难上加难。

2 搞好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的思路对策

妇幼保健机构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费投入少,社会保障需求量大的情况下,争取财政的投入,加强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妇幼卫生资源,产生效益对策,以保健工作内涵的优势,加强人才培养,走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道路,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是发展妇幼保健工作卫生事业的根本出路。

2.1 政府重视:政府重视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许多妇幼保健工作开展较好地方的政府行为值得提倡。引用国务院政策研究机构专家的话就是 “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公共卫生事业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这一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妇幼保健工作同其它公共卫生工作一样服务于保护公众基本健康权利,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了服务于社会的大目标,所以政府必须加强,不能弱化,更不能当包袱一甩了之。“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服务是营利性市场主体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同时,也是个人力量所无法左右的。因此,必须而且只能由政府来发挥主导作用。否则就一定要出问题。”国家高层领导已经认识到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开始呼吁政府部门要发挥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的领导职能和承担应有的责任。只有政府的高度重视,不断从财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投人,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妇幼保健工作才能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2 增强对妇幼保健的投入,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增强对妇幼保健的投入,顺应卫生战略的重点转移,需要上级对妇幼卫生实行政策性的倾斜,不断充实和稳定农村妇幼保健队伍。可将大、中专毕业生先充实到妇幼保健队伍中去,尽可能为妇幼保健人员排忧解难,安宁市妇幼保健院每年对乡村医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培训使她们掌握一定的技能,扎根山村和基层,为那里的妇女和儿童服务。除此之外还对乡镇卫生院的妇幼骨干给免费进修学习的机会,既减轻了基层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又为其培养了学科带头人。

2.3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妇幼保健专业队伍:医疗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妇幼保健专业队伍,在当前知识经济空前发展的时代,软件建设比硬件建设更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特别是基层妇保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在职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自学考试,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同时加强骨干力量的培训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流动措施,各尽其能发挥潜能,大展才华,以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4 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突出优势项目,增强创收能力:始终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这一方针,以保健带动临床,以临床支持保健。在临床科目设置上注意把握“大专科、小综合”这一原则,对与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妇产科、儿科加大资金投人和人员配置力度,同时注重提高综合救治能力,突出优势项目,增强服务能力。

总之,在当前形式下,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要进一步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努力把当今的妇幼保健院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市妇幼保健中心,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焦海锋,王洪贞,王利新.妇幼保健工作现状及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07,(3):299-301

[2] 李丽琼,李瑶.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初探.中国保健,2007,(8):43-44

[3] 刘芙蓉,张霞.婚前保健工作对妇幼保健工作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7,(13):1731-1732

妇幼服务 篇7

1 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1.1 纳入领导议事日程

创建省级“妇幼保健规范门诊”, 领导重视和经费投入是首要保证。2004年开始, 我县将其纳入重点工作之一和领导的议事日程。领导多次深入调研、指导工作, 带领专业人员参观借鉴先进市区规范化门诊的创建经验, 多方争取、筹集资金投入规范化门诊服务硬件的配备, 同时多次商讨规划妇幼保健规范门诊的合理布局, 确定其为亮化我所服务的一大特色门诊。

1.2 规划门诊区域化、人性化

严格将保健与疾病门诊分开是合理布局的首要条件, 两个规范门诊总面积约600余平方米, 占全所门诊使用面积的1/2, 孕产妇保健规范门诊分别设置了早孕建册、产前检查、高危管理、营养咨询、心理咨询、产后42天健康检查门诊;儿童保健规范门诊则分别设置了婴儿42天健康检查建册、生长发育体格检查、体弱儿矫治、儿童营养咨询、心理咨询、听力保健、视力保健、口腔保健门诊。各门诊都拥有各自检查室及检查器具, 在检查床之间设置隔离装置, 检查室内安装了冷暖设备, 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 定期打扫卫生, 保证检查床的床单及环境卫生整洁, 同时为候诊人设置宽敞舒适的候诊室和儿童活动场所, 提供电视、画报、茶水等服务。

1.3 运用计算机管理资料

孕产妇、儿童建册时分别使用省内统一的“孕产妇保健册”和“儿童保健册”。采用浙江省联众卫生信息科技公司开发研制的“妇女保健管理系统”和“儿童保健管理系统”, 对孕产妇、儿童档案输入计算机统一管理。每科室配备计算机, 并实行联网, 资料共享。首次个人资料由建册门诊输入计算机, 以后每次检查后由各检查科室的人员将检查结果及处理等及时输入计算机, 直至结案。通过计算机可以进行孕产妇、儿童保健报表的统计、查找有关个人资料或某一系统资料。

1.4 完善科室制度、落实各岗位职责

制定科室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根据市级围产保健常规及“浙江省妇幼保健机构孕产妇、儿童保健规范门诊标准”服务内容及技术要求制定了各岗位职责, 落实高危管理、体弱儿管理、产前筛查、催诊及资料收集等人员。高危孕产妇、体弱儿均由主治医生以上坐诊, 实行首诊负责制, 对筛查的高危孕产妇、体弱儿进行矫治, 同时接受基层筛查、转诊的病例并进行诊治。每周四定期对所有失约孕产妇、儿童电话催诊、将县级筛选的高危孕产妇、体弱儿反馈给基层。各科室人员适时进行轮换。

1.5 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拓宽服务项目

两个规范化门诊共有10位保健医师, 从事妇幼保健的工作年限均为10年以上, 具有一定的理论服务技术水平。所内每周进行科室学习, 学习新的理论技术, 根据不同的岗位选送到市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修, 并均先后均参加了市级主办的岗前培训及专项技术培训, 专人参加省级孕妇营养、儿童营养专题培训, 取得营养咨询资格, 运用上海臻鼎软件公司的“妇女营养版”和“儿童营养版”软件, 随时开展孕妇和儿童体格膳食调查评价、提供营养食谱、营养咨询、对妊娠合并贫血、糖耐量异常、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孕妇和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的儿童进行营养指导, 对托幼机构的营养膳食结构进行分析和指导。开展孕产妇中、重度贫血监测, 针对孕产妇贫血程度和营养不良状况, 进行治疗、随访追踪。对孕妇开展心理调查并综合分析, 了解孕产期常见心理疾病, 给予群体开导。增加了孕15~19周的产前筛查、孕晚期的胎心监护以及儿童的智测、听力筛查、视力筛查等项目。

1.6 制定宣教计划、规范开展健康教育

年初制定“孕妇学校”和“育儿学校”课程表, 并向社会公布, 每月分大班课和小班课举办“孕妇学校”和“育儿学校”, 由掌握生殖保健专业知识、育儿知识且有宣教、演讲能力的人员承担授课并播放录象, 课后常规进行测试及评估, 有时穿插课后提问抢答、抽奖等活动增加课堂气氛。在当地报刊设置健康教育版刊登有关妇幼健康知识。宣教室内放置宣教橱, 展示女性生殖器官及避孕药具、食物附营养结构分析等。在孕产妇、儿童的过道等处张贴有关孕产期、儿童健康教育版画, 营造浓厚册健康教育氛围。按各时期保健重点, 制作健康教育处方分发给孕产妇及儿童家长。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面对面指导, 教会孕妇胎教、数胎动、护理育儿常识。在候诊室也巡回播放孕产期保健和育儿知识录像。

2 全面提升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

2.1 改变就诊环境, 符合区域化、人性化及卫生学原则

保健与疾病门诊等截然分开, 各保健门诊独立一室, 改变以往大科室小门诊、就诊人群拥挤的状况, 保护了就诊者的隐私, 另外环境整洁、温馨、舒适、就诊井然有序、流向合理, 给候诊者宽敞、整洁、舒适的候诊场所和活动场所、人性化服务, 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也给就诊者明快的感觉, 减少医院的压抑感, 有利于身心健康, 满足群众需求, 自2005年以来每年门诊人次以30%的幅度在增加。

2.2 拓宽服务项目, 促进保健质量的提高

孕产妇、儿童保健规范门诊的建设, 常规对就诊的孕产妇、儿童进行膳食调查、营养评价及膳食指导, 适时添加必须的营养素, 避免了孕期因营养不良导致早产、贫血、儿童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病率。运用DDST生长发育筛查工具和WISC-R儿童智力诊断测试工具, 对有心理行为偏倚儿童进行咨询、干预指导服务, 并进行随访。儿童听力保健、视力保健及时筛查出异常, 确保患者及时治疗。

2.3 落实岗位责任, 孕产妇、儿童的管理到位

通过落实岗位职责, 分工明确, 各门诊医师均有了自己明确的职责, 不会因个人原因故意推却职责, 而且服务态度明显改善, 就诊者也避免过多的周转。特高危门诊、体弱儿门诊实施首诊负责制, 落实对高危孕产妇、体弱儿的诊治, 根据其病因分别制定矫治方案, 加强了催诊、随访等工作, 高危孕产妇、体弱儿的管理十分到位。此外高危门诊内科医师常规坐诊, 提高孕产妇合并内科疾病的筛选率及诊治率, 通过孕期产前筛查及胎心监护的开展, 增加了孕期筛选高危儿的措施。

2.4 加强健康教育, 促进孕产妇及儿童家长保健意识的提高

健康教育规范有序开展, 使孕产妇及家属可以通过不同的宣教模式接受孕期保健知识,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自我监护能力。孕期营养评价及常规的指导, 提高了孕妇的孕期营养认识,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孕期营养不良导致的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及孕产妇贫血的发生率。育儿学校在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护理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极大地提高家长育儿知识, 对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起积极作用。

2.5 运用信息化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行计算机软件管理孕产妇资料, 大大方便了科室间信息联络、资料查找及统计等工作, 同时为所内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分析和汇总的客观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 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6 落实岗位职责, 提升了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

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改变了以往大锅饭, 有事互相推脱的现象, 职责清、任务清, 各方面工作有序运作, 工作主动性强, 并对保健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 改善了对就诊者的态度。

妇幼服务 篇8

1 全球卫生内涵及其背景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 “全球卫生”概念也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由公共卫生 (public health) 和国际卫生 (international health) 发展出来的新的概念, 全球卫生仍然包含卫生学 (hygiene) 和热带医学 (tropical medicine) 的内涵, 然而, 全球卫生的外延已明显扩展, 并不断顺应时代的变迁。Koplan JP等学者作为全球卫生执行委员会 (Global Health Executive Board) 成员, 在2009年对全球卫生进行了定义:①以人群为基础, 预防为中心;②主要对象为贫困、易感人群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的人群;③需要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④强调健康是公益事业, 以及系统和结构的重要性;⑤需要多部门合作[1]。显然, Koplan等学者的观点认为全球卫生与公共卫生、国际卫生三者均拥有共同的特点。

全球卫生定义中, 首先是强调“全球 (global) ”的卫生问题, 它不仅包括跨越国界的卫生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指严重影响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卫生问题, 或者该卫生问题存在跨国性影响因素, 比如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 、城市化 (urbanization) 、消除脊髓灰质炎 (polio eradication) 。流行性传染性疾病, 如登革热、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HIV感染是典型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全球卫生同时还关注诸如妇幼卫生、烟草控制、微量元素缺乏、肥胖、伤害预防、流动人口健康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等。因此, 全球卫生中“全球”的内涵是指卫生问题的广度 (scope) , 而非卫生问题的来源地 (location) 。基于这一层面, 全球卫生类似于公共卫生, 而非国际卫生, 全球卫生既可以关注国内卫生不均等性 (domestic health disparities) , 又可以涉及国际性卫生问题。全球卫生执行委员会还强调, 全球卫生还涉及卫生体系、卫生筹资、卫生人力资源的分布和培训等诸多方面, 这一层面上又超越了公共卫生所强调的卫生保健工作者能力建设 (capacity-building) 。

在关注现有健康问题的同时, 全球卫生还积极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活跃在全球卫生舞台上的行为体包括了政府及其卫生部门、跨政府机构如联合国、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各种健康相关的基金会、公私伙伴关系及慈善机构等, 如何在这些角色中取得协调、共促健康, 是全球卫生治理的重要内容。此外, 全球卫生还倡导通过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途径来促进健康公平、增进社会福祉, 主张从体制出发, 改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2]。

全球卫生的重要性使其被纳入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 也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2007年4月, 巴西、法国、印度尼西亚、挪威、塞内加尔、南非和泰国等七国联合发表了《奥斯陆部长宣言》, 将全球卫生提上国家发展议程;同年, 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向政府提交了《卫生是全球的》发展报告, 阐述了全球卫生的重要性, 得到政府首肯, 并于2008年正式发布全球卫生战略。同时, 有关全球卫生的论著和研究文献在近年来增速明显, 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也频频召开, 其重要性和关注度可见一斑。

2 重返阿拉木图宣言, 建立全球人类健康新世纪

人们认识到, 在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迈进的过程中, 大多数人群被遗落在后面了。这种丧失机遇的意识使人们回忆起30年前在阿拉木图引发对健康的价值观发生的革命性改革的原因。阿拉木图会议启动了“初级卫生保健运动”, 它发动卫生专业人士和机构, 政府及民间社会组织, 研究人员以及基层组织共同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解决“在政治、社会及经济方面难以接受的” 卫生服务不均等问题。阿拉木图宣言明确了其所追寻的价值观:社会公正和人人享有更佳健康的权利, 参与以及团结。人们意识到, 为实现这些价值观, 卫生保健系统的运作模式及利用其他部门潜能的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变革。阿拉木图宣言特别强调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 (equitable distribution) , 即强调所有人不分贫贱、富贵、远近, 都能公平地获得医疗服务, 尤其是绝大部分医疗资源集中于城市, 应该设法提高在农村地区医疗及卫生的投资, 以减少城乡差距[3]。这与我们强调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一致。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权衡诸多因素时优先考虑人群“对卫生及卫生保健的期望”并确保“ (他们的) 发言权和选择权能对卫生服务体系的设计及运作施加决定性的影响” 。要实现这些目标, 卫生系统必须对变化的世界提出的诸多挑战和不断增长的社会期望做出响应。这些响应包括对当今社会卫生系统的运作模式进行实质性的重新定向和改革。

2008年, WHO提出了《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 现在更重要 (Primary health care: Now more than ever) 》的年度卫生报告, 重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同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要坚持的四项核心原则:全民保健、以人为本的服务、有益的公共政策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领导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两个文件首次提出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最基本的内容, 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卫生目标, 是我国医改方案的“亮点”之一。

3 我国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面临挑战

改革开放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 也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但是, 与快速的经济增长相比, 中国社会发展的速度和程度相对滞后, 社会公平性和普惠性的问题日益突显。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 伴随着市场导向的改革日益深入, 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大量的政策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 使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妇幼卫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4]。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仍不相适应, 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仍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 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 中提出的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目标仍需要艰苦地努力。

3.1 妇女儿童生存状态与发达国家距离甚远

自1991年以来, 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从1991年的61‰降到2004年的25‰。值得注意的是, 全国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3.9%。新生儿死亡率下降速度略缓。反观世界各国近些年婴儿死亡率的降低状况,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尽管世界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婴儿死亡率已经较低或很低, 但是他们的这一指标仍在继续下降, 有些国家的降速甚至比部分中、高婴儿死亡率的国家更快。根据UNICEF 2009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 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仅为3‰~4‰, 其中既包括瑞典、卢森堡、冰岛、丹麦、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也包括摩纳哥、新加坡、斯洛文尼亚等较发达的国家, 它们占到全球国家 (地区) 总数的约10%左右[5]。由此可见, 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2 妇女儿童生存状态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 甚至经济水平远不如中国的斯里兰卡等国家, 婴儿死亡率却持续显著下降, 追上并大大超越了中国。这提示, 与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相比, 中国妇幼卫生指标的改善还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但同时也显示, 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善我国妇女和儿童生存状态, 还面临众多的挑战。

3.3 巨大的地区和城乡差异

尽管儿童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 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在下降的水平和幅度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996-2004期间, 城市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22.8%, 农村地区下降了46.8%。在一类、二类和三类农村地区, 下降幅度几乎达到了50%, 但在四类地区, 只有15.7%。这些数据再度表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自1991年以来,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91年的8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48.3/10万。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下降的幅度和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约为城市的3.2倍, 而且城乡之间的差距从1996年的2.7倍扩大到2004年的3.2倍。2004年, 内地和边远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是沿海地区的4.1倍和7.7倍, 农村二、三、四类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最高, 分别是城市的2.9倍、4.4倍和5.3倍。

城乡之间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率差距大约是3倍。2002年, 儿童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农村是17.3%, 城市仅为4.9%;农村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是9.3%, 而城市仅为3.1%[6]。

3.4 被边缘化的流动人口

逐渐加深的贫困, 较差的生活条件以及得不到或只能得到很少的产前和产后保健, 使一些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妇女处于较高的孕产期死亡风险中。2005年, 上海该类人群的孕产妇死亡率为48/10万, 而普通城市居民孕产妇死亡率只有1.6/10万;2004年, 北京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率为42/10万, 常住人口仅为18/10万[7]。

3.5 预防性服务不足

良好的生殖健康预防性服务, 如健康教育、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以及对生殖道感染的筛查等, 由于数十年来实行的财政分灶吃饭体制和政府对卫生系统的经费投入不足而受到削弱。过于强调回收成本, 向服务利用者收费和销售药品, 使卫生服务机构偏向于提供治疗服务。贫困农村地区对生殖健康服务的利用由于健康教育的不足、人们对服务质量的不信任以及服务质量低下而严重不足, 不平等现象加剧。

3.6 性别不公平现象卷土重来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martya Sen曾评价认为, 中国是世界上“消失了的女性 (missing women) ”人数最多的国家[8]。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出生性别比攀升到了117[9]。婴儿期和儿童期都存在性别歧视, 2000年女婴死亡率达到33.7%, 而男婴死亡率则只有23.9%[10]。

3.7 与经济增长的不相称

近20年来, 根据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组织或机构的年度报告,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在世界各国的排位均出现了序次“下滑”的局面。中国GDP的年均增长率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奇迹”。相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进入了下降缓慢的“平台期”:1997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为33.1‰, 1998-1999 年不降反升, 出现徘徊, 到2002年这一指标才进一步降低到29.2‰。中国妇幼健康水平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与国家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未能同步的现象较为突出。

4 反思

4.1 世界的经验

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中国的婴儿死亡率降低还远没有抵达“谷底”, 下降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 中国过早进入“平台期”并不正常。一些妇幼卫生指标好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则表明:妇幼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而这要以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优先投入为保证。

在发达国家, 如芬兰, 其母婴服务设施和机构广布于居民区内, 助产士和公共健康护士定期访问家庭, 服务的可及性很强。同时, 所有相关服务都是免费的。虽然芬兰的妇幼服务设施的使用是自愿的, 但是无论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 几乎100%的家庭都使用母婴保健服务[5]。

因此, 在中国加强农村和社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改善乡镇卫生院的产科服务条件, 强化和规范农村孕产妇转诊急救制度, 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切实解决农村和城市社区妇幼保健人力资源不足和服务能力低下的状况, 是有效降低我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的必要途径。

4.2 进一步明确妇幼卫生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地位

4.2.1 高度认识作为典型公共产品的妇幼卫生所体现的社会共享性和公益性 明确界定妇幼卫生在促进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落实人口政策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充分考虑妇幼卫生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重大影响。 将妇幼卫生作为公共卫生优先发展的领域,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法制保证、群众参与的原则, 制定国家妇幼卫生发展战略, 并将其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之中。

4.2.2 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公共责任 明确妇幼卫生服务不能以市场为主导, 明确妇幼卫生应是政府优先考虑和发展的公共服务领域, 明确政府在推进服务可及性、均等化和普惠性方面的社会职责;大幅度增加对妇幼卫生的投入和财政保障, 妇幼卫生经费纳入公共财政的优先领域; 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 确保妇幼卫生公共产品的优先提供, 并实行基本服务项目由政府买单的免费服务;倾力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性, 保证社会最弱势和边缘的妇幼群体能够获得最基本的服务;履行调控职能, 实行政府规制;建立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机制, 加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4.2.3 进一步明确改进和完善妇幼卫生服务模式重要性 妇幼卫生与一般意义的医疗卫生在服务理念、服务对象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妇幼卫生服务强调面向健康人群、面向基层、面向预防保健, 突出系统服务、系列服务、追踪服务和人性化服务的现代服务模式;重视对基层服务设施的配备、人员的培训、技术的指导 (手段) ;建立规范、及时和有效的转诊制度 (机制) ;加强服务的监测和监督 (必要途径) ;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妇幼卫生服务的完善和妇幼卫生水平的提高 (创新方式) ;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 儿童营养不良与伤害的避免和减少, 母亲生育安全, 妇女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以及艾滋病的重点预防和保护等 (关注重点和难点) 。

5 实现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

5.1 实现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

本着公平的原则, 所有妇女和儿童, 不论其生活或出生在何处, 都应有权利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包括产科和新生儿服务, 享受和利用预防保健、治疗和营养等有效干预措施, 确保妇女和儿童人人享有优质的产前、产时和新生儿期、婴幼儿期的基本保健服务以及儿童综合保健服务。

积极实施妇幼保健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

因地制宜地开展妇幼保健服务, 关注农村地区特别是二/三/四类农村地区, 关注城市贫困人口和流动人口。

5.2 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的同时, 加强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将妇幼卫生指标明确纳入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规划, 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制度化、递增式的妇幼卫生经费投入机制, 保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超前;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增加对贫困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资金投入;同时建立对基本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导向机制, 增强妇幼卫生资金投入的效率和有效性。

5.3 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 我国在实施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 9项中有3项与妇幼卫生相关。分别是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开展新生儿访视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为孕产妇开展每年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1]。

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民生工程, 积极实施妇幼保健重大专项。例如,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12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 开展的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民生工程, 其中包括婚前医学检查 (免费) :每对婚前检查基本项目财政补助108元, 所需经费省财政承担5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中央财政自2009年起对中西部地区按照活产数人均300元补助, 同时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规定给予补助;儿童免疫接种 (免费) ;按照全省每年约83万名新出生儿童、人均接种22针次和每针补助3元安排补助经费;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共同承担;妇幼保健能力建设 (设备添加和房屋维修) :每年安排2 500万元, 安排25个机构建设, 各补助100万元, 地方财政负责安排项目工作和奖励经费。

妇幼健康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妇幼群体同时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妇幼保健是满足人们基本健康需求、实现健康权利的重要途径。“儿童优先, 母亲安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政要的共识。我国妇幼保健网络相对健全, 妇女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相对清楚, 妇幼卫生国际合作经验有一定的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 率先实现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将为全面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Koplan JP, Bond TC, Merson MH, et al.Towards acommon definition of global health[J].Lancet, 2009, 373:1993-1995.

[2]Kickbusch I, Silberschmidt G, Buss P.Global healthdiplomacy:the need fornew perspectives, strategicapproaches and skills in global health[J].Bull WorldHealth Organ, 2007, 85 (3) :230-232.

[3]WHO.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8-Primary health care:Now more than ever[EB/OL].http://www.who.int/whr/2008/whr08-en.pdf.

[4]China Ministry of Health, WHO, UNICEF, UNFPA.Jointreview of maternal and child survival strategies in China[EB/OL].http://www.wpro.who.int/NR/rdonlyres/E6C29183-BC8E-4DEF-9A50-3606032E8CB4/0/MaternalandChildSurvivalStrategyinChinaENG.pdf.

[5]UNICEF.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 2009:Maternal and newborn health[EB/OL].http://www.unicef.org/sowc09/docs/SOWC09-FullReport-EN.pdf.

[6]陈春明.中国营养状况十年跟踪1990-2000[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7]Zhan S, Sun Z, Blas E.Economic transition and maternalhealth care for internal migrants in Shanghai, China[J].Health Policy Plan, 2002, 17 (suppl 1) :47-55.

[8]Sen A.Missing women-revisited[J].BMJ, 2003, 327 (7427) :1297-1298.

[9]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10]Banister J.Shortage of girls in China today[J].J PopulRes, 2004, 21:19-45.

妇幼服务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们于2012年8—9月对福建省89家开展妇幼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抽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9个设区市与一个综合实验区中随机抽取4个,每个设区市抽2个县,共抽取8个县,其中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以及提供妇幼卫生服务的县医院中随机抽取6名,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随机抽取4名,共抽取80名前来就诊的0~5岁儿童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

1.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提供服务情况和服务满意度两个方面的内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被调查地区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4个设区市中,A市为拥有较多大中型公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医疗资源集中,经济较发达;B市为福建省南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业活动发达,下属县及县级市较多,医疗资源较丰富;C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但拥有两所大型公立医院;D市为福建省北部山区城市,经济发展处于中下水平,医疗资源较欠缺。

2.2 被调查地区妇幼卫生工作提供服务情况分析

本问卷中有两道妇幼卫生工作者服务提供能力题,有效服务率为接受问卷中所提及的所有服务占全部调查对象的比例。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总体有效服务率为60%;不同设区市的服务有效率依次为A市45%,B市90%,C市30%和D市75%;对4个设区市的服务有效率进行检验,χ2=9.231,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4个设区市对当地居民的妇幼卫生服务提供能力存在差异。同时,分别对每个设区市不同县区的服务有效率进行检验,P<0.05,说明不同市之间的妇幼卫生服务提供情况存在差异,但同一地区的不同县区间妇幼卫生服务提供情况并未存在差别。福建省妇幼卫生工作提供服务的总体情况见表1。

服务的提供不仅受提供服务者数量和自身能力的影响,也受外在政策以及经济的影响。有效服务率最高的B市,其在医师数量即提供服务者数量上不是最高的。以儿科及儿保医师数为例,B市被调查县中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及儿保医师数量在4个市中排名第二。但由于其有较发达的经济水平作发展后盾,有政府相关部门、行政人员在政策上的支持与督导,使得各种政策能够有效落实,配套设备能够及时到位,基本医疗服务得到保障。

A市在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上与B市相近,且为中心城市,政策落实较到位,但其在服务有效率上远低于B市,一个重要原因为A市三甲医院集中,制约了其包括妇幼保健机构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医疗资源大部分都配备到了大型妇幼医疗保健机构,从而忽略了基层妇幼工作。因此,公立医院对口帮扶基层成为A市基层妇幼医疗保健机构发展的特色。

2.3 被调查地区妇幼卫生工作满意度情况分析

满意度包括服务过程、就诊环境、技术水平和收费标准4个项目;回答分为很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为回答满意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比例。服务过程的满意度最高为55.63%,服务技术水平的满意度最低为50.00%,各项满意度基本在50%左右浮动,说明我省总体妇幼卫生工作的满意度不高,仅有约一半的群众认可。同时,对4个设区市的各项满意度进行检验,P皆<0.01,说明不同市区居民的各项满意度存在差异;此外,对各设区市内部不同县间的各项满意度进行检验,得出P皆>0.05,表明同一设区市中居民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满意度并未存在差异。福建省妇幼卫生工作满意度的总体情况见表2。

基层妇幼卫生工作者除了常规诊疗外,还需对患者进行日常保健的宣教,为了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基层妇幼卫生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对象相对于三甲综合医疗机构而言,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大多相互熟悉,在服务过程中较少存在语言和认知差异,便于医患之间的沟通。因此,在服务过程上,被调查对象的满意度最高。然而,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资源的缺乏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设备的缺乏及人才的缺失,导致服务对象对技术水平和就诊环境的不满意,从而影响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提高。A市的满意度远低于经济与医疗水平较落后的D市。这是由于一方面A市三甲医院较多,大多数居民趋向去大医院就诊,从而忽略了基层妇幼卫生机构的作用,并且在就诊过程中常常被患者与大医院的技术水平对比,从而满意度偏低;另一方面,较高的满意度也会基于较低的期望值和文化意识水平,如何提高期望值的同时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这是基层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最后,由于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缺乏相关的人才和设施,导致部分诊疗项目无法开展,只能做一些常规的诊疗活动,其收费不会过高,因此,服务对象对服务收费标准并没有过多不满。

“-”:设区市中两个县有效服务率的检验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故无值;*为4个设区市间有效服务率的比较。

%

*设区市P<0.05;**县区间P>0.05。

3 讨论

3.1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

日益增加的妇女儿童医疗保健需求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妇幼卫生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1]。通过此次调查可知,经济水平较高且政府扶持较好的地区,其无论是在服务能力还是在服务满意度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认可。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妇幼专项拨款,改善妇幼医疗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保障妇幼卫生工作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转变其服务态度。同时,要加强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落实政府政策,加强管理,切实将服务做到位。

3.2 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构建妇幼卫生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妇幼卫生工作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我省妇幼医疗保健机构正式编制较少,工资待遇不高,但工作任务却颇为烦琐,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临聘或返聘关系,人员流动性大[2]。同时,大部分妇幼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职称、学历比例失衡,导致了妇幼卫生工作整体技术和服务水平的下降[3]。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当前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培养人才,特别是中高级职称从业人员,鼓励较高学历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改变基层妇幼卫生机构人员的学历结构;做好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非专业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才能上岗,构建一支最佳的妇幼卫生工作人才队伍。

3.3 改善调整基层妇幼医疗保健机构的硬件配套设施

设备与人才相辅相成,共同为提高服务质量发挥作用。妇幼卫生事业因其本身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其提供的服务基本上是无偿的,大都无经济效益可言。医疗设备的简陋与缺失,是基层妇幼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4]。本次调查也显示,一些基层妇幼医疗机构由于缺乏相关设备,导致部分诊疗活动无法开展,影响了居民就医的效果。因此,各级政府不仅要在经费及人才上给予基层妇幼医疗保健机构倾斜支持,更好地保障其机构设施的建设,而且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从而保障基层妇幼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

3.4 加强不同地区间妇幼保健工作的经验交流,建立妇幼保健对口帮扶制度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B市的服务有效率和满意度要高于其他3个市。B市政府重视妇幼卫生工作,定期研究基层妇幼卫生工作规划和策略,建立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和督查制度,切实落实人员、设备和技术问题。而A市虽然满意度情况总体不理想,但其基层妇幼医疗保健机构依托该市内的大中型综合医院延伸发展,建立对口帮扶,成为解决基层妇幼卫生人才技术力量不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加强不同地区妇幼卫生工作人员的经验交流与分享,让不同模式的妇幼医疗机构相互学习和借鉴;同时,建立妇幼保健对口帮扶制度,依靠三甲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的资源,带动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发展,促进基层妇幼卫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基层妇幼工作的认识和期望值

在本次调查中,90%的居民知道孩子3岁以内要到相应的医疗机构定期检查身体,同时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表示这是通过妇幼工作者平时的知识宣教中得知。这说明居民对妇幼工作有一定认识,但这只是妇幼工作的一小部分内容。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居民对妇幼卫生应提供的服务并不熟悉,虽然体现在调查问卷中是较高的满意度,但实际却反映妇幼卫生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居民的期望值过低。因此,基层妇幼卫生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向居民宣传妇幼卫生的内容、意义和重要性,让居民理解并接受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居民对基层妇幼工作公益性及无偿性的认识,从而在提高其期望值的同时提高其对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宋美新,方美英.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管理的措施和体会[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8(5):60-61.

[2]楼烨,郑振佺.福州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满意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34(13):350.

[3]张粉萍.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233-234.

妇幼服务 篇10

本项目利用儿童健康与营养研究 ( children health and nutrition research initiative, CHNRI) 开发的一套确定优先研究领域的方法 ( 简称CHNRI方法) , 结合文献综述与调研结果, 确定当前西部基层妇幼卫生服务提供体系的关键研究问题, 为决策者下一步确定潜在投资领域提供依据。

1 方法

CHNRI方法主要为4 步[1,2,3,4]: ( 1) 投资者/决策者的加入; ( 2) 技术专家的加入; ( 3) 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加入; ( 4) 计算研究问题分值并进行专家一致性检验。

1. 1 投资者/ 决策者的加入—确定筛选标准

结合西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优先研究问题确定的研究背景, 项目组参考CHNRI方法制定了适合本项目优先研究问题的筛选标准, 即“5+X”标准。“5”代表CHNRI的5 个核心标准, 包括: 1) 可回答性; 2) 影响; 3) 可行性或可推广性; 4) 降低疾病负担的程度; 5) 对公平性的影响。“X”标准代表除核心标准之外的重要标准, 包括: 1) 可接受性; 2) 可持续性; 3) 知识创新性; 4) 伦理性; 和5) 转化为决策的可能性; 6) 项目可支付性; 7) 经济可行性。

项目组邀请6 位妇幼卫生相关的政府部门卫生政策制定者在项目组所选筛选标准基础之上对标准进行打分。“5 分”代表完全同意, “1 分代表完全不同意”, 得出最终影响西部妇幼卫生服务提供体系的前10 位筛选标准, 见表1 卫生决策者打分后排名前10 位筛选标准。

1. 2 技术专家的加入—为研究问题打分

依据CHNRI方法, 项目组结合前期文献研究与现场调研结果, 将研究领域分成5 个领域, 分别为: 1) 法律法规领域; 2) 体制机制领域; 3) 人才领域; 4) 经费领域; 及5) 其他领域。邀请17 名不同领域妇幼专家在上述5 个领域基础之上结合前期综述及调研结果得出24 个研究问题。见表2。

以会议或电子邮件的形式邀请上述17 名专家依据“5+X”筛选标准为表2 中24 个研究问题独立打分。

1. 3 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加入—设定阈值和权重。

为了保证评分结果的客观性, 项目组采取专家咨询赋权办法邀请19 名其他利益相关者 ( 包括4 名妇产科医生代表、4 名儿科医生代表、6 名患者代表、1 名企业代表, 1 名大众媒体代表, 3 名国际组织代表) 对筛选标准赋权, 并对主要研究问题进行筛选。

1. 4 计算研究问题分值并进行专家一致性检验。

1. 4. 1 为每一个研究问题计算调整分值 ( intermediate score)

17 名技术专家对10 项标准下的24 个研究问题打分, 分值为“1”, “0”, “0. 5”或“-”。每个研究问题可以计算出10 个标准下的10 个“调整分值” ( intermediate score) 。调整分值可以展示某个研究问题在某项标准下的得分情况, 并用来与该标准阈值进行比较。

1. 4. 2 计算筛选标准权重及阈值

计算19 名利益相关者对筛选标准赋予的权重及阈值的算数平均值。筛选标准平均权重及平均阈值计算结果见表3。阈值作为决定研究问题是否进入最后计算与排名的最低门槛。权重反映了利益相关者的观点, 将不同标准赋予不同重要度, 影响问题的最终得分[5]。

1. 4. 3 问题总分值 ( the overall priority score, RPS) 计算排序

将每一个研究问题的10 个调整分值与对应的10 个筛选标准平均阈值进行比较, 若有一个调整分值低于平均阈值, 则该问题不能进入最后得分计算与排名[6]。除问题3“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妇幼保健机构职业安全保障机制研究”之外, 其余问题调整分值均超过筛选标准平均阈值。

每一个研究问题均有10 个调整分值。与其相对应的每一个筛选标准具有不同的权重。按CHNRI的计算方法计算每个研究问题的加权平均值即该研究问题的总分值 ( the overall priority score, RPS) 。计算公式如下:

RPS = / ( 权重1+权重2+权重3+权重4 +权重5 +权重6 +权重7+权重8+权重9+权重10)

利用每个问题的总分值 ( RPS) 将问题进行排序, 得出影响西部妇幼卫生服务提供体系的前10 个重点研究问题, 见表4。

1. 4. 4 进行专家一致性检验

由于专家打分过程透明、独立且专家人数众多, CHNRI方法提出检测专家打分的一致性检验, 以此来发现专家最赞同或最具争议的研究问题。由于在打分过程中允许专家不打分, 即“-”或打分时选择不确定, 即“0. 5”, 故不应选择 κ 检验[7,8]。CHNRI推荐计算每个研究问题的平均同意分值 ( average expert agreement, AEA) , 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每一个研究问题而言, 均有一个专家平均同意分值 ( AEA) , 提示不同专家对此项研究问题的同意程度。AEA侧面反映了问题是否具有争议性。

2 结果

表4 显示了24 个问题中排名前10 位的问题, 同时显示了不同标准下专家对每个问题的支持程度及总支持度。在项目组所选的5 个领域中, 只有3 个领域的问题排在了前10 位, 这3 个领域分别为: 体制机制领域 ( 4 /10) 、人才领域 ( 4 /10 ) 和经费领域 ( 2 /10) 。法律法规领域与其他领域的问题未排入前10位, 原因可能是专家更注重问题的时效性, 倾向于短期内看到研究结果。体制机制领域方面, 儿童重大疾病补偿方式、重大妇幼专项的实施现状、妇幼机构人员激励机制等问题均为当前西部妇幼卫生机构所面临的重点问题, 排名相对靠前。人才领域方面, 4 个问题基本均为妇幼卫生人员培训与留用问题, 这也是当前基层机构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

在24 个问题中, 专家平均同意分值 ( AEA) 相差明显, 从36. 0% 到86. 0% 不等, 提示我们不同问题专家的平均支持度差别很大。在前10 位问题中, AEA分值差距不大, 从62. 0% 到82. 0% 不等, 见表4。总体而言, AEA分值随问题的名次递减。需注意的是, 排名第1 位的问题: 西部地区重大儿童疾病补偿机制研究, 其AEA只有62. 0% , 为前10 个问题中AEA分值最低, 原因为一些专家拒绝回答, 侧面反映专家对此问题的争论较大。

由于所选专家背景不同, 因而在不同标准下, 专家赋予每个问题的分数有所差别, 得出的排名也不相同。表5 为每一标准下排名前2 位的问题。在“可回答性”与“可实现性”标准下, 重大儿童疾病与重大专项问题较受关注。“降低疾病负担”与“对公平性的影响”更注重重大疾病方面的问题。尤其应注意的是, 在“伦理性”标准下, 原排名第23 位的“准生证”问题排名第1 位, 足见标准对专家打分的影响。

3 讨论

此次运用CHNRI方法重点关注西部基层妇幼卫生提供体系优先研究问题的确定, 帮助决策者更有效地识别了现今基层妇幼卫生服务提供体系需要重点关注、重点投入的问题, 为决策者制定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此方法的优点如下: ①透明、系统地为每一个问题赋值、打分、排序, 结果更具有循证性。②引入不同背景的利益相关者针对适宜各自背景的环节打分, 最终结果更加公正、客观。但此方法也具有局限性: ①技术专家的选择数量及背景有限, 无法代表妇幼卫生领域大部分专家的观点。②其他利益相关者中医生代表占比过大, 影响标准的打分。③就方法本身而言, 技术专家打分环节操作有些复杂, 不便于专家打分。

优先研究领域的确定普遍为定性研究, CHNRI方法将定性的研究问题定量化, 并且确定优先研究问题的过程系统、透明, 根据最终得分将研究问题排序, 得到优先研究领域的方法值得借鉴, 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客观地排序研究领域。

摘要:目的:通过运用优先研究领域确定方法, 确定西部基层妇幼卫生服务提供体系优先研究问题。方法:运用文献研究、现场调研及CHNRI方法。结果:确定了前10位优先研究问题, 主要集中在体制机制、人才及经费领域。结论:运用CHNRI方法确定优先研究问题使过程透明、系统, 更具有循证意义。

关键词:西部妇幼卫生,优先研究领域,卫生服务提供体系

参考文献

[1]Rudan I, Gibson J, Kapiriri L, et al.Setting priorities in global child health research investments:assessment of principles and practice[J].Croat Med J, 2007, 48:595-604.

[2]Rudan I, Chopra M, Kapiriri L, et al.Setting priorities in global child health research investments:universal challenges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J].Croat Med J, 2008, 49:398-408.

[3]Rudan I, Gibson JL, Ameratunga S, et al.Setting priorities in global child health research investments:guidelin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CHNRI method[J].Croat Med J, 2008, 49:720-733.

[4]Kapiriri L, Tomlinson M, Gibson J, et al.Setting Priorities in Global Child Health Research Investments:Addressing Values of Stakeholders[J].Croat Med J.2007;48:618-27.

[5]Rudan I, Arifeen S, Bhutta Z, et al.Setting Research Priorities to Reduce Global Mortality from Childhood Pneumonia by 2015[J].PLoS Medicine, 2011, 8:1-10.

[6]Bahl R, Martines J, Ali N, et al.Research Priorities to Reduce Global Mortality From Newborn Infections by 2015[J].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2009, 28:43-48.

[7]Byrt T.How good is that agreement[J].Epidemiology, 1996, 7:561.

妇幼保健院病种费用分析 篇11

[关键词]病种;临床诊疗;费用分析

1013939/jcnkizgsc201520144

病种成本是指以病种为核算对象,按一定的流程和方法归集相关费用,计算其成本的过程。单病种成本核算在我国始于1989年,早期的相关研究属于在不干预医生行为的前提下,对病种的主要直接成本做回顾性分析汇总。现在的病种成本按ISO 9000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同时考虑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临床路径病种核算。病种成本核算促进了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是在1990年由美国学者针对不合理的临床医疗行为提出的全新概念,一经发布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全面推广。临床路径针对某病种建立起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下同一疾病在不同地点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提高诊疗的有效性。

2011年颁布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指出,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探索有利于控制费用、公开透明、方便操作的医疗服务收费方式。单病种收费作为对一个不含并发症,相对独立的疾病的全过程的独立核算,由医保局按病例定额预付,医院收入与每个病例诊断有关,与其实际成本无关,收费标准与病种实际成本的差额才产生盈利或亏损。

由于按病种付款制度所需资料采集数据庞大,需要有全院范围的医院信息和网络支持。基于我妇幼保健院的病种较单一,现以病区为单位进行初步的病种费用分析。

1 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新医院财务制度中规定的病种成本核算办法是将为治疗某一种病种所耗费的医疗项目成本、药品成本及单独收费材料成本进行叠加。一般分为历史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历史成本主要从医院HIS系统中取数,同时将间接费用按一定比例用分摊系数的形式计入,用单病种总成本除以所属病例数得出病种的单位成本。费用结构包括床位费、護理费、检查费、治疗费、材料费、手术费、药品费等。标准成本法是对每个病种按病例分型制订规范化的诊疗方案所对应的相关成本。

妇幼服务 篇12

实际上, 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却是全市妇幼卫生事业惠民的一个缩影。全市广大妇女儿童逐渐享受到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最终实现了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得到及时救助。

健康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健康, 一切都无从谈起。妇幼保健工作看似平凡, 实则是“一手托着生命, 一手连着民心”。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履行公共卫生职责, 开展妇幼保健服务, 为基层妇女儿童“送医、送药、送健康”, 哪一项工作都含糊不得。

2015年, 防城港市妇幼健康服务项目工作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 以维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为根本出发点, 坚持改革创新, 树立法治思维, 以贯彻落实“一法两纲”为根本, 以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为契机, 以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为抓手, 以全面推进和规范实施妇幼卫生计划生育项目为载体, 以“项目全覆盖”、“服务全方位”和“群众普受惠”为落脚点, 统筹谋划, 全面推进, 全面贯彻落实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妇幼项目, 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妇幼健康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各项工作稳妥扎实有序实施, 取得了新进展, 为全市广大妇女儿童撑起了一面健康保护伞。为建设幸福和谐防城港、加快发展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东兴市是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项目试点县, 东兴市自被列入“两癌”试点县以来, 防城港市、东兴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建立起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的妇女“两癌”防治模式, 并扎实推进。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落实责任。成立“两癌”筛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二是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服务能力。今年东兴市妇幼保健院派出两名妇产科骨干到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三是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浓厚氛围。东兴市各医疗保健机构充分利用宣传栏、海报、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开设讲座等各种方式, 入社区、进乡村开展的宣传活动, 东兴市妇幼保健院领导亲自带队到乡镇、到乡村开展健康讲座和宣传发动。据统计, 2015年举办健康讲座10次, 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 制作宣传栏4个, 悬挂横幅2条, 使“两癌”项目深入人心。四是坚持综合施策, 合力攻坚克难。2015年东兴市的乳腺癌免费筛查任务数为15000人。据东兴市农合办数据显示, 东兴市参加新农合的适龄妇女人数为17000人左右, 需要90%的参合妇女参加乳腺癌免费筛查才能完成任务, 任务相当艰巨, 为了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东兴市卫计局、妇幼保健院出资购买便携式乳腺血氧成像系统, 与村医、村保健员一起, 入村串户, 既方便农村妇女足不出村便可享受乳腺癌免费筛查, 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从2012年启动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2013年启动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以来, 已完成19000人次宫颈癌筛查, 2600人次乳腺癌筛查, 累计争取到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资金19万元。为切实帮助贫困妇女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提升广大妇女群众的健康及生活水平, 东兴市开展“贫困母亲两癌救助资金”发放工作, 将2014年度争取到的专项救助资金10万元发放到10名贫困母亲手上, 为每个患病的贫困母亲发放每人1万元现金。

2015年, 其他妇幼健康工作内容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提高妇女儿童生殖保健能力。2015年防城港市全面落实《孕产妇健康管理规范》、《0-6岁儿童健康管理规范》, 为妇女儿童免费提供5次的孕期保健和10次儿童保健服务。全年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8.42%, 高危管理率达到100%, 产后访视率99.30%, 新生儿访视率99.77%。

二、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2015年1-5月, 防城港市农村住院分娩产妇补助4623人, 农村住院分娩补助率99.35%, 完成年度补助任务34.84%, 共补助资金192.3万元。孕产妇死亡2例 (东兴1例, 上思1例) , 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

三、加强“三病”预防工作, 阻止“三病”母婴传播。全市婚检人群均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 并对初次建卡的孕妇进行检测, 检测率98.8%。孕期检测出HIV感染11人, 均进行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感染HIV已分娩产妇2人, 分娩活产婴儿2人, 抗病毒药物应用率100%, 有效阻止了母婴传播。

四、深入实施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免费婚检工作, 提高免费婚检率,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2015年1-5月份, 全市进行医学婚前检查5570人, 婚检率97.56%, 把好预防出生缺陷第一道预防关口, 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出生缺陷发生率9.45‰。今年防城港市新增应服叶酸6548人, 服用率97.54%, 完成全年任务的39.69%。扎实推进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筛查补助项目, 提高产筛查率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和减少儿童致残率。今年全市对4457例孕妇进行产前筛查, 筛查率78.85%, 其中获得补助3727人, 共补助资金42.8145万元。对5448例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 筛查率95.88%, 其中获得补助4970人, 补助资金25.844万元。对4852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筛查率85.39%。扎实推进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今年1-5月份, 全市对7361例孕妇进行了地中海贫血筛查, 筛查率94.86%, 发现地贫双阳201对, 其中进行基因诊断133对, 诊断率66.17%, 补助了101对夫妇;进行产前诊断33例, 诊断率67.35%, 补助了31例孕妇, 全部共补助资金12.07万元。加强地中海贫血分中心建设, 今年10月前可望申报预试验。全面推开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26项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五、加大经费投入, 促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是一项顺民意、保民生的项目, 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防城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为了让更多的计划怀孕夫妇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 2015年在国家对每对夫妇每孩次240元检查标准的基础上提高260元, 达到每对夫妇每孩次投入500元经费, 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

在妇幼保健保护伞的精心呵护下, 随着防城港市妇幼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防城港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逐年提高。2015年上半年全市孕产妇产前检查率100%, 住院分娩率100%,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42%, 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 婚前医学检查率97.56%, 农村住院分娩产妇4653人, 住院分娩补助人数4623人, 农村住院分娩补助率达99.35%, 补助总金额192.3万元。应服用叶酸6750人, 实服用6584人, 服用率97.54%。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检测检测率99.93%、产前筛查率78.85%、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5.88%、新生儿听力筛查率85.39%。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潜在疾病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

上一篇:成本核算管理下一篇:实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