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通信

2024-09-17

基站通信(共12篇)

基站通信 篇1

普光主体共有通信基站9座, 由于地处山区, 海拔较高, 现场情况复杂, 基站防雷形势比较严峻, 每年都会发生因雷击造成的通信基站设备运行故障。我们结合基站实际情况, 对基站外部供电线路、基站及通信塔接地网和机房室内设备分别采取防雷措施, 目前得到了良好效果。

1 基站防雷措施现状

1.1 基站机房和通讯塔接地网现状

基站铁塔四脚外1.5m采用-40×4镀锌扁钢焊接做封闭式接地网, 采用接地模块做接地装置, 接地网格小于3m×3m, 铁塔四脚与接地网焊接连通。

基站机房室外采用-40×4镀锌扁钢设环形接地网, 并焊接成小于1.5m×1.5m的接地网, 接地装置采用接地模块, 机房内采用-40×4镀锌扁钢做均压环, 并与基础圈梁相连。均压环四角与环形接地网焊接连通。

机房接地网与铁塔接地网有不少于2处的焊接连通。

机房内设等电位联结箱一个, 配电箱接地线、机柜及设备的接地线均与等电位联结箱相连。

1.2 基站机房设备防雷现状

1) 基站市电配电箱安装了一套380V市电避雷器;

2) 800M基站设备馈线安装避雷器一套, 安装在机房内的走线架上, 避雷器品牌为ANDREW, 型号为AL5DM-PS。在铁塔上安装有一套接地卡;

3) 800M基站设备电源线安装避雷器一套, 避雷器品牌为OBO, 型号为V20-C;

4) 红线5.8G无线网桥馈线安装避雷器两套, 其中一套在机房内的走线架上, 一套在铁塔上。避雷器型号为CITEL, 型号为P8AX09-FW/FF;

5) 阿波通5.8G基站馈线安装避雷器两套, 其中一套在机房内的走线架上, 一套在铁塔上。避雷器品牌为CITEL, 型号为:P8AX09-F/FF;

6) 室外视频监控视频线安装避雷器一套, 品牌为深圳施耐安, 型号为YJS101-V40A。

1.3 基站接地电阻测试情况

在基站巡检中每月测试一次基站接地电阻, 其中铁塔接地和机房接地分别测试。接地测试使用日本共立KYORITSU4105A数字式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阻值均未超过1欧姆。

2 基站雷击原因分析

1) 9座通信基站均有沿山体敷设的架空供电线路, 由于沿山体敷设, 杆路档距较大, 容易遭受雷击。在这几年的运行中发生过几次因雷击造成的变压器保险烧断和断路器跳闸故障。可以说架空供电线路是基站引雷的一个重要原因;

2) 通信基站铁塔上安装了800M数字集群、5.8G无线微波的天馈线系统, 虽然都在铁塔的避雷覆盖范围内, 但仍然无法杜绝天馈线系统遭受感应雷的袭击;

3) 通信基站都安装有室外视频监控系统, 虽然在铁塔的避雷覆盖范围内, 但仍然无法杜绝遭受感应雷的袭击;

4) 由于5.8G微波设备、UPS监控、视频监控、调频广播等设备都连接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上, 一旦某台设备引雷, 容易对其他设备造成损害。

3 基站防雷改造

3.1 基站供电线路防雷改造

基站供电线路均为380V架空线路, 比较容易引雷, 需要进行防雷改造。

1) 基站架空线路电杆顶端每隔2基电杆安装1组避雷针, 避雷针高2m (包括1m DN40和1.5m DN25热镀锌钢管、1#二合抱箍2付, 顶端焊接铜焊条尖) , 每处使用3块GD04Y-1接地模块做接地装置, Φ10热镀锌圆钢做接地母线及引下线, 保证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2) 在基站架空线路两端进站电缆处分别安装HY1.5W-0.28/1.3避雷器1组;

3) 检查基站电缆的埋地长度, 保证电缆的埋地长度大于15m;

4) 检查进站铠装电缆的铠装外皮是否接地, 未接地的进行接地整改。

3.2 基站地网改造

1) 将机房接地网与铁塔接地网断开, 并检查原有接地网焊接是否牢靠, 对焊接不牢靠的连接点进行整改, 改造后测试接地网接地电阻阻值不大于1Ω;

2) 在基站机房周边现有环形接地网的外侧增加一套环形接地网, 与现有机房接地网相连。

3) 在铁塔接地网的网格节点上增加接地模块, 接地模块与现有接地网相连。每座基站增加GD04Y-1接地模块4块、-40*4热镀锌扁钢20m;

4) 针对每一处零线、地线测量接地电阻, 全面检查配电箱、机柜、设备、馈线的接地线到接地排的连接情况, 对连接不紧密、锈蚀的接地线进行整改。进行测试时需对线路和设备停电测试, 否则可能烧坏设备;

5) 对铁塔四脚分别打开, 检查焊接是否牢靠, 并分别测试接地电阻, 对焊接不牢靠的部位进行整改。

3.3 机房设备防雷改造

3.3.1 市电进站配电箱避雷器改造

从几次基站被雷击事故可以看出, 市电进站配电箱中避雷器对雷击的防护效果不佳, 需要更换为更有效的避雷器。

我们将试点避雷器更换为OBO的V25-B+C/3+NPE避雷器。

3.3.2 UPS配电箱防雷改造

在UPS配电箱增加一套避雷箱, 安装OBO的V20-C/2避雷器。

3.3.3 机柜中设备电源线防雷改造

基站设备处800M基站设备的电源线上安装有避雷器外, 其他设备电源线均没有安装避雷器。更换机柜现有电源插线板, 使用有防雷功能的机架式PDU。

3.3.4 机柜中设备数据线缆避雷改造

机柜中设备数据线缆主要包括馈线、网线和视频监控视频线。其中馈线均有避雷器, 室外摄像头视频线也配备了避雷器, 基站增加网线避雷器一套, 将原有网线改接到新装防雷模块上, 考虑设备扩容需要, 每座基站安装ZONE BARRIER ZB24540防雷模块19套 (安装在机架式导轨上占满一排的位置) 。

4 结论

按照三级防雷的设计理念进行通信基站防雷措施改造, 在改造后的一年中实际检验效果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到避雷器、浪涌保护器、接地网等避雷措施上, 还要在日常的维护过程中仔细检查配电柜、设备机柜等接地线是否连接紧固, 铁塔和机房的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 各项避雷设施是否完好, 只有做好了这些基础维护工作, 才能够保障各项防雷措施的防雷效果。

基站通信 篇2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也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通信基站环保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以科学理性破解“基站辐射焦虑症”

“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全楼禁用WiFi”,还是“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人们对通信辐射俨然是如临大敌,臆想出的危害足以拍成系列科幻片。其实,基站频率虽高,但功率并不大,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基站的辐射往往比wifi的辐射小,且基站建得越密集,对人体的辐射反而更小。

那么,“基站有危害”的谎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无知”,还在于无处安放的“心中无底”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避害思维,从而形成了一种病态的需求;再加上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不断扩散,在一定范围内就形成了一种心理认同,从而影响人们本应具备的独立思考和科学判断。

透过“基站辐射焦虑症”,恰恰说明人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极度关注,同样也提醒我们相应的科普知识必须跟上。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这个数字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不得不说,科普的短板,限制了公众获得科学知识的渠道。

谣言止于真相,也止于科学。当务之急,应尽快铲除“不信科学信谣言”的现实土壤,用全民科学素养的大提升来驱散内心的阴影。权威部门的辟谣,就是借此给大众科普一下辐射常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科普发言人制度、权威发布不靠谱的民间传说排行榜等。现代信息社会科技手段日新月异,传播这样的知识应该说并不缺乏渠道,关键是看有关部门做不做、怎么做。开好“科普良方”,既要注重理念革新,更应崇尚形式创新,关键要让科学像电影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普知识,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揭秘手机和基站辐射真相

移动通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必备设施。作为高科技的产物之一,其技术原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陌生的,多数人缺乏基本的科普知识,互联网上甚至流传着诸如“通话中的手机能烤熟鸡蛋”的不实信息,引起了大家一些莫名的恐惧和抵触心理,以致“谈辐色变”。基站到底是什么?基站辐射有那么可怕吗?

什么是辐射?辐射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界中也大量存在。在炉子边感到温暖是热辐射,在太阳下感到光明是光辐射,一些不稳定的原子核会自发衰变放出α射线、β射线,是核辐射。由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移动通信基站发出的信号所带来的辐射是电磁辐射。

关于电磁辐射,您了解多少?从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到家里的各类电器,从手机、收音机到电视信号塔、通信基站,辐射无处不在。虽然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并不是虚无缥渺的,在专业仪器的科学测试下,它们无所遁形,是完全可测可量的。

我国有一套世界最严格的辐射控制标准。并非所有辐射都是有害健康的,我国通信基站建设,必须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基站电场强度小于12伏/米或功率密度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低于这个标准以下的环境中生活,是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的。而且我国的标准远远高于国际通行标准。

进入4G时代,需要建立更多基站。随着手机用户快速增长,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原有2G和3G基站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通话和高速上网需求。我国于2014年开始启动4G移动网络建设,在城乡布置全新的4G移动网络。但由于4G网络采用的无线频段较高,波长短,穿透力弱,单站覆盖范围比前两代移动电话网络要小,所以4G基站还需要继续增补。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基站辐射。手机收到的信号越好,产生的辐射越小,比如手机信号显示“一格”左右,手机发送功率在1W以上;反之,当显示“五格”时,手机的发送功率只有0.1W-0.5W。

同样,假设一个人距离手机基站100米,而他的手机距离他1米,如果两者发射同样强度的电磁波,那么手机对人体的辐射是手机基站的10000倍。

此外,手机在信号较差的时候,会提高发射功率保证通信质量。为了保证边缘区域的信号质量,基站也不得不提高功率发射,从而使得离基站较近的区域受到额外的辐射量。

而如果用多个小基站来代替一个大基站的话,由于每个基站所覆盖的半径减少一半,因此发射功率可以降低到原来的1/4以下。因此如果增加手机基站的密度,辐射功率自然也就下降了。

楼顶建基站,其实像“灯下黑”。古时候人们使用油灯照明,由于自身遮挡,灯具下方往往有一块阴影,这被称作“灯下黑”。手机基站也是这样,它的辐射场强分布,有点像是一个压扁了的苹果,因此在发射塔下的信号反而不会太强。小区楼顶的基站,一般会选择在区域内最高的建筑物上安装,因此对周围楼内的居民并不会造成多大的电磁辐射。

浅谈通信基站的防雷检测 篇3

【关键词】通信基站;雷击;防雷检测

通信基站按照其设置的形式一般分为:野外基站(有站房基站、无站房基站)、大楼内基站、楼顶基站等。通信基站一般有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柜、综合柜、BTS等主要设备以及其它辅助设备(如烟感器、走线架和空调、防盗门等),还有电力线、光缆线和信号线三条主要入户线。这些恰恰就是防雷检测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

一、通信基站防雷检测

通信基站区别于一般的建筑物,不但要检测基站的外部的防雷措施,更要加强对雷电侵入基站的通道进行重点的防雷检测,以保障基站的安全运行!对基站进行防雷检测参照国标GB50057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基站的特殊性。

1.防直击雷部分:通讯基站的防雷接地一般设为三组接地线,采用共地不共线式的联合接地方式,独立站房的基站三组接地线一般都很明显,三组接地线中,一组为防雷地,一组为信号地(直流地),一组为交流地,但最终都汇集到一个地,该三组接地线在地上部分都预留了测试点。但是租用站房的基站三组地有的基站可能就不是很清楚。租用站房的基站发射、接收部分一般安装在房顶,这样基站的站房多少设在学校、办公大楼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而接闪器、引下线的检查和测试往往比较困难,所以一定要注意这部分基站的检测。

2.防雷电波侵入:独立基站一般设独立通讯塔,塔顶装设避雷针,塔身安装发射、接收设备。信号线沿塔身内部敷设,塔的四角独立接地。此四角应分别做为四个测试点进行测试,还要检查接地引线的规格及腐蚀情况。信号线入室一般沿专设的架空线槽敷设。为防止感应雷沿信号线传播,信号线应在通讯塔顶端及底端分别做良好接地,同时架空线槽为给信号线提供屏蔽,降低沿信号线传播的感应雷对两端设备的危害,也应两端良好接地,。雷电防护采用房屋固有防雷设施与外加防雷設施共同组成,一般基站都符合规范要求。基站房间内部注重电磁屏蔽及等电位连接;门、窗、机壳等等电位连接也做得符合要求。

二、通信基站防雷检测应注意的问题

1.基站接地电阻值不能高于5Ω不合格,小于5Ω就合格了,在新的通信基站防雷标准YD一5098一2005《通信(局)站防雷接地设计规范》中,已经没有明确要求非要达到5Ω才算达标,对于年雷暴日小于20天的地区,接地电阻值可小于10Ω。要注意工作地、防护地、防雷地是否共地。

2.机房内走线架、吊挂铁架、机架或机壳、金属通风管道、金属门窗等均应作保护接地。检测时一方面注意检查接地线的线径,一方面注意检查各金属体与汇流排之间的连接情况,要求过渡电阻一般不超过0.03Ω。基站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上部、下部和经走线架进机房入口处就近接地,在机房入口处的接地应就近与地网引出的接地线妥善连通。现场检测时除注意其是否按规定进行接地外,还要检测其与站房室外汇流排间的连接情况,要求过渡电阻一般不超过0.03Ω。另外,注意检查室外汇流排是否直接与铁塔连接,这是严格禁止的。

3.基站在电源线路的防护中广泛使用SPD并采取分级保护。SPD的安装应采取“3+1”方式,防雷模块前串接一个专用空开,以防止模块老化后产生短路电流使设备系统供电中断。检测时一定要注意SPD是否已老化或损坏(显示窗口变红、漏流过多等)应在雷雨季到来前更换。

基站馈线在离塔处及机房入口处是否有接地,馈线沿铁塔角布放,或者室外走线架接地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果没有接地的应及时处理。

三、结束语

以往对基站防雷检测主要依据GB50057标准,没有对通信基站的特点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分析,通信基站区别于一般的建筑物。为了保证基站的长期的安全运行,每年雷雨季节前应认真检查接地系统是否良好,接地电阻值是否有较大变化;同时还要检测基站的外部防雷措施,重点是要对雷电侵人基站的通道进行科学的重点的防雷检测,对有不合格项的基站一定要及时进行防雷改造,以确保基站的安全运行。

通信基站雷害防御措施 篇4

随着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 通信基站几乎遍及全球每一个角落, 因为移动通信基站地处位置属于制高点, 而且分布的范围非常广泛, 经常就会遭受雷击的灾害。雷电的破坏性是非常强大的, 通信的信号就经常因为雷电破坏的原因二造成中断, 这样就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影响。因此, 要保证通信设备的安全, 就需要做好基站的综合防雷工作,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1 基站雷害引入途径的防御

本文从基站雷害的引入途径入手, 说明其具体的防雷措施。主要归纳为基站铁塔、馈线、架空管线、机房的接地引入线、雷电电磁场的。下面介绍上述五种雷害途径的具体防雷措施:

1.1 基站铁塔的防雷

铁塔一般都比较高, 因此就需要在相邻的两个接地点距离超过60m的时候增加一个接地点。为了更好的分散雷电流, 接地点的数量和分散性就需要一定的保证。铁塔是落地铁塔的时候, 每间隔3m~5m的机房地网和铁塔地网之间就需要相互焊接连通1次, 而且还必须有两处以上相互连通。铁塔的四脚也是就近焊接连通着地网。避雷针必须具有良好的接地线, 才能保证雷电及时的流入大地, 因此, 避雷针和铁塔是焊接在一起的。

1.2 馈线的雷电防护

为防止基站铁塔或天线受雷击在馈线上感应出很高的雷电过电压沿馈线窜入机房, 馈线屏蔽层在馈线和塔顶厉害塔身到机房转弯上方0.5m~1.0m处、进入机房入口后的内侧3点妥善接地。

1.3 架空管线的防雷

光缆和电力线等架空管线没有分类穿入金属管地是不可以进入机房的, 只有穿入金属管埋地后能连至机房。电力线和光缆的两端因为路程的长短决定是否加装保护装置。机房内直流电源接地线与保护地各自独立, 不共用引线, 从室内地线排上引入, 再接入接地汇流排上。

1.3.1 电力线的雷电防护

在移动通信基站雷害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电力线引入的雷电过电压。直击雷和感应雷这两种都是雷害的原因。

移动基站的电力电缆都是埋地敷设, 压电力电缆的埋设长度超过200m就需要使用专用变压器。基站机房的低压电缆进入时, 埋地长度需要大于15m。引入机房的埋地的低压埋地电缆一般都是采用的电力电缆都是有金属铠装层的或者传真管, 变压器地网和机房电网就是通过电缆金属铠装层和钢管的两端进行连通的。

站内和站外的电源配电箱都不能安装漏电开头, 必须安装短路开头。

山区的架空电源线经常遭受直击雷的侵入, 可将使用Φ8mm以上的钢铰线的避雷针同杆架设在架空电源线上方1m处, 与地网每隔3~5杆做简易连接, 电源线的垂度和避雷针的垂度都是一样的。

如果基站频繁受到雷击, 高压避雷器及变压器就会经常的损坏, 这样可以要求电力部门用强雷电负载避雷器代替原来的5KA配电避雷器。

1.3.2 光缆的雷电防护

光纤加强芯避雷最好做法是在进入机房时采取地埋的方式, 距离机房的最好埋地长度不小于30m-50m, 但是现在一般都是采用比较长加强芯的线路直接架空到基站, 这样就很容易传导雷电过电压。

但目前基本是架空到基站, 且线路较长, 其加强芯很容易传导雷电过电压。目前采取的主要做法是将于光纤的加强芯加设经过绝缘处理的独立地排和连接线, 将采用35mm2BVR多股铜缆的接地线引到馈线地排上。有环形等电位排时的机房, 可以直接将采用35mm2BVR多股铜缆的地线接到铜排上。

1.4 机房接地引入线的雷电防护

接地引入线是接地汇集线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线。机房接地引入线引起基站雷害其实质是地电位反击, 对地电位反击的雷电防护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增设接地体

要想使机房设备受到电位反击减少的话, 就需要增加以雷电流引下处为中心的接地数的数量, 这样电容电流对设备的影响就会减少。

在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适宜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其深度不小于0.7m。需要的时候需要挖沟埋设水平接地体;直接打入地沟内的一般是铜质垂直接地体, 均匀布置且间距不应小于长度的两倍;挖坑埋设的一般都是石墨材料和铜质接地体。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体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1m。

2) 控制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雷电流引下线在地网上引接点的距离

如果从降压角度考虑的话, 要想使机房设备受到电位反击减少, 地网上的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雷电流引下线的引接点的距离要加大, 接地体上的两者间的感抗也就增大了, 流向设备的电容电流也就减弱了。

1.5 雷电电磁场的防护

雷电电磁波进入机房主要是通过承载在架空线缆上的雷电脉冲电流和穿透墙体进入的。机房内的雷电电磁场防护的措施如下:1) 在进机房前进入机房的电缆外导体就地和地网连接;2) 机房内的走架线、设备的外壳、屏蔽电缆的金属外护层等都相互连接后与接地汇集线相连, 而这些直接就近与地网连接, 并与机房的金属门窗相隔;3) 信号线路有可能受到电磁场的影响, 因此就需要使用屏蔽电缆或外套金属管道的信号传输电缆, 而且屏蔽层或外套金属管的电缆两端就应该就近接地。

3 浪涌保护器的使用方法

3.1 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

1) 电源线路的SPD应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SPD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柜 (箱) 线路和同名端相线连接, SPD的接地端与配电柜 (箱) 的保护接地线 (PE) 接地端子板连接, 配电柜 (箱) 接地端子板应与所处防雷区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

2) SPD连接导线应平直, 与所要保护的设备间的导线距离应尽量短, 不宜超过0.5m。

3) SPD连接导线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带有接线端子的电源线路SPD应采用压接;带有接线柱的SPD宜采用线鼻子与接线柱连接。压接线鼻子应搪锡后用绝缘胶布缠好, 然后再与接线端子连接;固定导线用的螺栓应使用平垫片及弹性垫片, 连接处应使线芯全部接在接线端口内并压接牢固, 防止出现线间短路和导线脱落。

3.2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SPD)

1) 信号线路SPD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的信号端口上;SPD输出端与被保护设备的端口相连;SPD也可以安装在机柜内, 固定在设备机架上或附近支撑物上。

2) 信号线路SPD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 mm2铜芯导线, 与设备机房内的局部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接地线应平直。

3) 安装信号线SPD要核实信号线的类型、端口、工作电压、带宽及速率等参数, 特别注意防止虚接及使用轴电缆的截面形状改变等。

4) 安装完成后, 检查设备信号的传输情况是否良好, 并及时调整。

4 结论

随着IT业的不断发展, 移动通信站点的设备和防雷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我们应充分认识雷电可能的入侵途径, 采取经济有效、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综合防护, 相信一定能取得有效的防雷效果。

摘要:概括了通信基站的雷害分类, 并从通信基站雷电引入的途径, 介绍了雷电防御的具体措施, 并简述浪涌保护器的使用。本文从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的构成及基本要求和雷害引入途径的防御两条主线加以叙述, 并简述浪涌保护器的使用。雷电对通信基站的危害大体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球雷、雷电侵入波等。

关键词:基站,雷害分类,防雷措施,浪涌保护器

参考文献

[1]YD 5098-2005通信局 (站) 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2]於光鑫, 俞龙云, 高健.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概述.邮电设计技术.中国防雷专刊, 2007增刊.

联通通信基站站址合同 篇5

(东辛农场九十六大队基站)

签订时间:2013年 4月

签订地: 连云港市新浦区

甲方: 江苏省东辛农场

地址:江苏省东辛农场东方中路26号邮编:222000乙方: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分公司

地址:连云港市朝阳东路29号邮编:222006

为促进本地区通信事业发展,扩大国家公众移动通信网的覆盖区域,鉴于甲方同意将本合同约定的场地及其附属房屋出租给乙方用于建设移动通信基站,乙方同意承租并按本合同约定支付租赁费,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就相关事宜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出(承)租场地

第一条出(承)租场地

1.1该场地位于东辛农场水产公司,面积为: 92m2;附属房屋/间,面积为:/。

1.2场地具有合法产权证明。在签订本合同前甲方必须向乙方出示该证明,并向乙方提供证明的复印件一份。

1.3场地的租赁按有关规定需要登记的,由法定责任方办理有关手续并承担相关费用。

第二条场地用途

乙方利用场地建设通信基站,包括建通信铁塔以及利用所属房屋建设通信机房等。通信铁塔及其附属设施、通信机房内所有通信设备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均归乙方所有。

第三条租赁期限

3.1租赁期限为20年,从2013年4月20日起至2033年4月19日止。

3.2甲方应在上述租赁期限起算之日前 1 日内将场地及附属房屋交付乙方使用。

第四条租赁费用

4.1租赁费用包括场地、房屋租赁及施工场地、线路占地的使用费等,共计人民币6000元/年(大写: 陆仟元整/年,含税)。乙方不再向甲方支付任何其他费用。

4.2支付方式、支付时间: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甲方提供合法有效发票,乙方支付第一合同年的租赁费,每合同年协议期的第一个月,甲方提供合法有效发票,乙方在收到票据一个月内支付当期使用费。

4.3甲方账户名称: 江苏省东辛农场

开户银行:灌云县农行东辛农场支行

银行账号:45780104000654

5上述账户信息由甲方提供,如因账户信息错误导致乙方错付或延付,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4.4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合法有效租赁发票,如不能提供,则由甲方承担开具发票所需缴纳税费。

第五条场地使用

5.1甲方义务:

5.1.1甲方应保证乙方在租赁期限内正常使用租赁场地及其附属物。因甲方原因致使上述场所必须改作其他用途的,须征得乙方同意,并由甲方另行提供一处同等条件的场所给乙方使用,由此产生的改造搬迁等一切费用均由甲方承担,同时甲方还应免除搬迁期间的租赁费用,并免除 3 个月的租赁费,作为对乙方的经济补偿。因政府整体规划导致租赁场所被动迁的,由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5.1.2在租赁期内,甲方应积极支持乙方工作,确保乙方进行正常的施工(包括但不限于铁塔及机房建设、装修,设备搬运、安装,挖掘、填埋线路管道)和运行维护;在乙方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及日常维修时,甲方应为乙方提供用电、用水等便利条件,提供乙方光缆、电缆接入路由;同时并配合乙方做好消防及防盗工作。

5.1.3甲方保证该场地具有合法产权证明。否则,甲方愿按照本合同第八条承担违约责任。甲方负责处理因场地产权问题引发的纠纷。

5.1.4 若遇出租场地存有异议,则由甲方负责协调处理。若甲方怠于协调处理导致矛盾激化或导致乙方遭受损失则由甲方按照本合同总租金10%承担违约责任、并承担损失赔偿责任。

5.1.5 其他:/

5.2乙方义务:

5.2.1乙方确保安装的设备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并确保机房符合消防和防盗规范。

5.2.2在机房装修及设备安装过程中,乙方应确保甲方建筑结构不受损坏。

5.2.3 按照合同约定交纳租赁费。

5.2.4 其他:/

第六条基站用电

6.1经双方商定,根据实际情况,基站用电采用以下第 2 种方式:

(1)乙方使用甲方电力

甲方负责协调向乙方提供 / 千瓦的交流 / 伏三相四线供电容量。乙方单独安装计量电表。乙方应每/ 月按国家电价和实际用电量向供电方交付电费,同时供电方须向乙方提供符合财务规定的合法有效发票。

(2)乙方接引外电

基站用电由乙方自行联系当地供电部门接引外电解决,甲方须提供电力线路由,并配合乙方接电施工。

第七条场地及房屋转让

7.1在合同履行期间,如甲方转让上述场地,应提前三个月通知乙方,同等条件下,乙方享有优先购买权。

7.2甲方转让场地后,本合同在租赁期内对新的产权人继续有效,新的产权人承继本合同出租方权利义务,甲方应向新的产权人如实告知租赁标的情况并做好交接工作,不得影响乙方正常使用,否则,甲方应向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第八条违约责任

8.1在合同期内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任一条款,即为违约,除本合同另有约定外,应继续履行合同,并赔偿对方经济损失。

8.2甲方应按合同约定向乙方交付租赁场地,每逾期一天,则须向乙方支付违约500元。乙方应按约定时间向甲方支付租赁费、电费,逾期支付超过三十天的,每逾期一天,则应向甲方支付年租金万分之五的违约金。

8.3 若甲方对本合同出租场地不具有合法产权证明,则甲方愿意按照本合同总租金,10%承担违约责任,并承担由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

第九条不可抗力

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遇有地震、台风、水灾等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必须进行变更或者延期的,由甲乙双方依法予以解除、变更或者延期,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但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事件发生后的15天内提供有关证明。

第十条争议处理

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双方首先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同意依法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起诉解决。

第十一条附则

11.1本合同期满后,乙方拥有优先续租的权利;没有达成续租协议的,乙方必须在30日内搬迁结束,同时乙方应按实际使用天数支付租金。

11.2 经甲方同意,乙方有权将该场地转租给第三方使用。

11.3 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11.4本合同的附件包括:土地权属证明复印件。

11.5本合同自双方加盖合同章或公章(甲方为自然人的,由该自然人签字)之日起生效。

11.6本合同一式 伍 份,甲方执 贰 份,乙方执 叁 份。

甲方:江苏省东辛农场

(盖章)乙方: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连云港市分公司(盖章)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授权代表: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授权代表:

(签字)

联系人:

联系电话:(签字)联系人:联系电话:

基站通信 篇6

关键词 通信工程;基站;结构;信号保护

中图分类号 TN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21-0112-01

基站作为通信系统的站点结构,其负责把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保持移动通信系统的高效运行。但从结构形式来看,基站连接了固定部分与无线部分,中间的信号传输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就要求企业在规划通信工程时充分考虑信号传输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1 通信工程基站结构的构成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一个基站的选择,需从性能、配套、兼容性及使用要求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其中特别注意的是基站设备必须与移动交换中心相兼容或配套,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通信效果。基站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设备: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

1)基站收发台。一个完整的基站收发台包括无线发射/接收设备、天线和所有无线接口特有的信号处理部分。基站收发台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负责移动信号的接收、发送处理。基站收发台不能覆盖的地区也就是手机信号的盲区。所以基站收发台发射和接收信号的范围直接关系到网络信号的好坏以及手机是否能在这个区域内正常使用。

2)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器包括无线收发信机、天线和有关的信号处理电路等,是基站子系统的控制部分。主要包括四个部件:小区控制器(CSC)、话音信道控制器(VCC)、信令信道控制器(SCC)和用于扩充的多路端接口(EMPI)。一个基站控制器通常控制几个基站收发台,通过收发台和移动台的远端命令,基站控制器负责所有的移动通信接口管理,主要是无线信道的分配、释放和管理。当你使用移动电话时,它负责为你打开一个信号通道,通话结束时它又把这个信道关闭,留给其他人使用。除此之外,还对本控制区内移动台的越区切换进行控制。如你在使用手机时跨入另一个基站的信号收发范围时,控制器又负责在另一个基站之间相互切换,并保持始终与移动交换中心的连接。

2 基站信号保护的先进技术

早期受到行业技术的限制,国内建立的一批基站工程质量未能完全满足社会通信的需求。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通信设施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在行业技术的推动下,基站的信号保护方式逐渐趋于多样化,基于计算机平台的信号保护模块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保护功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动检测。计算机平台在数据生成前后会实施自动检测,对等待传输的信号进行系统性的检查审核。自动检测环节可及时发现通信信号的异常情况,以提醒操作人员调整基站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数据信号发动之后能正常接收。

2)自动传输。基站在通信工程中是连接固定部分与无线部分的基础设施,其不仅充当了扩大信号的转换设备,也是传递信号的一个重要平台。利用计算机可以为基站建立自动化传输平台,维持数据信号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3)自动告警。保护基站信号还要配备相应的自动告警系统,从而适应高传输量信号运行的要求。自动告警系统的重点在于融合了收集、检测、报警等多项功能,对通信基站的日常运行与维护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3 基站的日常维护方式

目前,小灵通用户的主要感知从原先的对覆盖范围的要求转移到对信号稳定的要求。在从2007年第一季度的PHS信号类申告图(如图1所示)中可以看出,除需优化部分占5%以外,其余95%主要是由于设备故障尤其是小灵通基站故障而引发的用户感知下降。

1)完善设备。加强并完善基站基础维护,从维护周期和维护项目上做到分等级基站维护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尽可能排除基站故障隐患;创新维护办法改善生产力,提高基站故障处理效率,有效降低因基站故障造成的用户感知的比例。

2)故障处理。目前各地对于基站故障处理及时率始终停留在一般的“现场看、现场查”的水平,对故障基站的必备相关参数知之甚少(如是否要带梯子、和谁联系上楼等等),不能做到“先了解、后查修”,造成故障基站查修时间过长;对于同时多发基站故障,不能够采用集中资源优先处理、针对性处理等措施来保障话务高的基站恢复运营,造成该重要基站维修时间较长而影响了该基站覆盖区域下的很多用户的感知。

3)综合维护。对于基站基础维护工作周期、项目一概而论、不分等级,无差异化、针对性的维护,造成重要基站的巡检周期过长、巡检内容过于简单,为重要基站日后出现告警而影响大批客户埋下了故障隐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经营者依法从事基站的设置和维护,违反规定损害基站设施或者妨害移动通信畅通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予以修复,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4 基站基础设施安装质量的控制

钢结构是基站设施改造的核心构成,其安装质量关系着基站传递信号能力的发挥。基站构件的安装要根据不同钢构件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安装方法,确保构件使用后性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重点吊装的结构包括:钢柱、吊车梁、钢屋架等,安装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检查,以免安装中出现失误。

1)钢柱吊装。通信工程的生产规模较大,基站结构钢柱的吊装要利用大型动力机械设备,起重机是吊装时必须要有的机械设备。一般情况下,基站钢柱的吊装选择双机抬吊的方式,用2台起重机在钢柱两边同时吊起,以增强钢柱上升过程中的稳定性。此操作由主机单独完成吊装作业,把钢柱准确插入锚固结构后固定处理。

2)吊车梁吊装。吊车梁具有跨度大、承载重等特点,相对应的安装工艺也比较复杂。如:从重力荷载角度考虑,吊车梁涉及到轻、中、重型等不同的性能等级,这就要求安装人员根据基站使用的要求确定吊装方法。总体上来说,吊车梁安装多数选用最简单的组合形式,以保证基站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

3)钢屋架吊装。目前,大部分基站已经建立了工业厂房用于放置通信设备。考虑到钢屋架的侧向刚度薄弱,加固处理时要设置几道螺栓构件加固。吊装过程中要重点检查钢屋架的垂直度以及杆件的水平状态,若发现杆件结构与图纸规定的标准不一致,则需重新定位放置。

总之,基站是通信工程结构的主要构成之一,基站设施性能的发挥决定了通信系统的运行效率。工程单位在规划基站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基站结构的安装调整,并设计综合性的信号保护方案。此外,对于基站建筑物采用的钢结构体系,也要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

参考文献

[1]胡玉梅,戚昌.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0(2):33-34.

[2]别秀梅,李玉文.我国通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现状[J].工业技术经济,2005,122-123.

[3]娄勤俭,苟仲文.通信工程基站结构的组成形式与功能特点[J].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40(25):433-445.

[4]郭启全.基于计算机操作平台的基站信号保护[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1,32(11):152-154.

无线通信基站升温研究 篇7

关键词:基站升温,节能效果,蓄电池温控柜

1 概述

近年来,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目前,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也是通信运营商应该承担的责任。

据有关方面统计, 国内三大运营商的电力消耗在2009年就已达到近290亿度, 增幅约26%, 其中移动通信网络耗电量占据了绝大部分。随着3G的全面启动, 仅在2009年一年内, 国内就新增3G基站约30万个, 使得基站设备能耗占据整个移动通信网络设备能耗的90%, 因此基站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通信业的焦点。

无线通信基站内使用的空气调节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防止室内温度过高, 保证基站设备正常使用, 降低网络故障的概率, 并保证蓄电池的正常使用。多年来传统机房空调的温度设置, 无论冬夏昼夜, 空调启动温度都基本统一设置在20ºC~25ºC甚至更低。国内主要运营商均对基站能耗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 并抽取大量典型基站站点进行能耗测试, 结果表明:基站设定温度为25ºC时, 空调耗电约占基站总耗电的40%~50%。

随着设备技术进步, 各类电子器件设计与工艺水平的大大提高, 基站内各类通信和电源设备已可承受更高的环境温度, 在确保网络运行质量、设备工作MTBF不受明显影响的前提下, 将机房温度逐步提高到28ºC、30ºC甚至更高, 可明显降低空调耗电。但基站升温也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率上升、通信质量下降、蓄电池寿命减少等问题。因此需深入研究、综合考虑基站升温各方面的影响, 慎重处理。为此, 国内主要运营商均开展了基站升温测试、研究及评估工作。

某通信运营商2010年在国内各气候区域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及典型基站进行了实际测试, 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以期全面了解基站温升带来的节电效果及温升对设备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对节能工作做出有益的探索, 并为下一步工作方向提供了指引。

2 研究及测试方案

2.1 研究内容

主要测试及研究以下两方面内容:

(1) 温升带来的节电效果:包括节电率、节电效果,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等。

(2) 温升对网络性能指标的影响:内容包括各类设备 (无线、传输、电源等) 是否出现过热停机或故障率升高等现象, 无线设备是否出现能耗和噪声明显增加, 传输设备误码率是否增加, 蓄电池是否出现容量快速下降等现象。

2.2 研究方案

(1) 研究及测试步骤

第一步, 参与升温研究的各分公司统计本省无线基站各类设备情况。

第二步, 各省根据站点选择原则确定参与升温测试的基站, 并统计基站基本情况。

第三步, 确定测试数据采集方案:包括各类站点主要获取哪些数据, 以及数据如何采集等。

第四步, 根据各省气候环境等实际情况确定升温测试方案。

第五步, 测试期满, 汇总测试数据, 进行研究分析。

(2) 测试方案

基站升温测试方案分为有蓄电池温控柜和无蓄电池温控柜两种情况:

(1) 有蓄电池温控柜基站

第1阶段:将空调制冷启动温度分别提高到28ºC和30ºC, 各测3周。 (若基站空调温度最高只能设置到30º, 则不需进行第2阶段测试工作, 28ºC和30ºC下各测试6周)

第2阶段:若部分基站的空调最高设置温度可超过30º, 或通过加装温控器等方式可实现空调设置温度超过30º, 则继续提高这些基站的空调设定温度, 分别设置到32ºC和35ºC。各测试3周。 (若只能设置到32ºC, 则测试6周)

(2) 无蓄电池温控柜基站

将空调制冷启动温度分别设置到28ºC和30ºC, 各测试6周。

2.3 研究原则

安全性:节能是在保证网络质量、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升温测试及研究工作中重点关注采用节能措施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尽量降低它的影响。

典型性:选择的省份和站点应有代表性, 在合理减少测试工作量的同时, 保证测试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全面性:尽量涵盖所有类型的省份和站点, 尽量全面地反映基站升温的效果和问题。

分步性:升温工作的实施分步进行, 包括温度的分步提升, 技术的分步推广等。

3 测试分析方法

基站升温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基站能耗, 因此, 进行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分析评价是基站升温研究的重要环节, 是对其实施价值的有效评估和规模推广的有效指导。

3.1 定量分析

对汇总的测试数据按空调制冷启动温度、基站设备能耗、环境温度、基站面积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整理, 分析各种情况下的节能效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平均节电率:根据测试基站节电情况, 计算出测试期间基站升温系统平均节电率= (所有参与测试的基站总节电量) / (所有参与测试的基站升温前同期总耗电量) ;

(2) 年度总节能效果:基站升温系统年度总节能效果估算= (基站升温系统平均节电率) * (改造前单基站平均年度总耗电量) * (本次升温基站数量) 。

(3) 节能效益影响因素分析:主要从空调制冷启动温度、环境温度、基站设备耗电、机房面积等几个因素分析对基站升温节电效益的影响, 总结规律, 得出结论。

3.2 定性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站升温进行技术水平定性分析:

(1) 技术可行性

例如:是否超出基站内设备要求的正常工作范围、空调设置温度范围是否能满足本次测试需要, 是否需要更换基站设备等。

(2) 网络安全性

对基站升温给设备运行、网络质量和生产安全带来的影响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及分析:各类设备 (无线、传输、电源等) 是否出现过热停机或故障率升高等现象, 无线设备是否出现能耗和噪声明显增加, 传输设备误码率是否增加, 蓄电池是否出现容量快速下降等现象。

(3) 建设维护方便性

从是否能延长空调运行寿命、延长蓄电池寿命、基站温度设置是否方便、配套蓄电池温控柜的安装是否灵活、维护是否方便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基站设备环境要求

参与升温研究的各分公司全面统计了本省各类基站设备类型、厂家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包括: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相对湿度范围, 洁净度, 过热保护功能等。

(1) 进行升温测试的基站主要设备厂家大体情况如下:

无线设备厂家主要有3家, 传输设备厂家主要有4家, 开关电源有9家 (其中部分厂家为早期老设备, 近期已无新入网设备) , 蓄电池有9家, 动环监控有6家。

(2) 参与测试的基站内设备工作温度范围整体情况见表1。

根据表1, 除蓄电池外, 基站内绝大部分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均不小于5~40℃, 只有个别厂家少数型号的传输设备或开关电源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为5~35℃。

5 测试情况介绍

5.1 测试站点选择

为研究基站升温在全国不同气候区域内的效果及影响, 该运营商在全国8个省共选取了93个典型基站, 进行了为期约12周的阶段测试。基站选择情况如表2。

5.2 测试基站情况

测试基站具体情况统计如下:

(1) 地理位置:测试基站中市区基站比例较高, 达到49.55%。

(2) 基站面积:测试基站中面积15~30m2的基站比例较高, 为79.75%。

(3) 蓄电池恒温柜:测试基站中有蓄电池恒温柜的基站比例为40.54%, 无蓄电池恒温柜的基站比例为59.46%。

(4) 载扇数量:测试基站中3~9载扇的基站比例较高, 为74.68%。

5.3 测试完成情况

本次升温测试的基站中有16个完成了30℃以上的测试, 91个完成了30℃的测试, 93个完成了28℃的测试。具体情况如下表3。

6 测试数据定量分析

6.1 节能效果定量分析

本次升温测试时间正好处在秋冬季节, 部分省冬季气温较低, 基站空调基本处于关闭状态, 测试数据无法支撑进一步的分析, 因此, 本次重点对具有地域代表性且测试数据较为完善的A、C、D三省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对A、C、D所有测试基站的全部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剔除无效数据后汇总, 然后主要按空调制冷启动温度及有无蓄电池温控柜两个维度进行分类统计, 得出测试期间基站平均节电率、测试基站年度总节能效果等数据, 见表4。

6.2 节能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3省测试数据, 并参考其它5省有效数据, 基站升温节能效益与空调制冷启动温度、环境温度、基站设备总能耗、机房面积等因素相关。

(1) 空调制冷启动温度设置越高, 节能效益越明显。

本次测试中,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 只要基站其他条件基本相同, 基站制冷启动温度设置越高, 空调运行时间相应就越少, 节能效益越显著。测试数据显示, 空调制冷启动温度是对基站升温节能效益影响最大的因素, 远超其他因素。

(2) 环境温度越高, 节能效益越明显。

总体来看, 南方各省测试期间节能效益好于北方各省, 主要原因是北方部分省份冬季气温较低, 基站空调基本关闭, 而南方省份冬季气温相对较高, 基站空调仍需运行, 升温将减少空调运行时间, 降低能耗。即使在同一省份, 环境温度也对基站升温节能效益产生影响, 如本次测试中A省A1及A2两个基站的设备功耗、机房面积、地理位置、载扇数量均基本相同, 且都无蓄电池温控柜, 测试期间A2基站环境温度高于A1基站, 其节能效益亦稍优于A1基站, 测试数据如表6。

(3) 本次测试数据也显示节能效益与基站内设备能耗及基站面积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基站内设备能耗越大, 节能效益越明显;基站面积越大, 节能效益越明显。

(4) 由于蓄电池温控柜需消耗一定的电能, 因此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无温控柜的基站节电效果要好于有温控柜的基站。

7 测试情况定性分析

根据各省的反馈信息, 从技术可行、网络安全及建设维护等几个方面对本次基站升温测试的定性分析如下:

7.1 技术可行性

本次基站升温测试基站均满足以下条件:

(1) 测试基站内的绝大部分通信设备 (除蓄电池外) 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均不小于5~40℃;

(2) 当空调制冷启动温度设置超过30℃时, 配置蓄电池温控柜对蓄电池进行保护;

(3) 通过蓄电池温控柜或采用其他方式对现有空调系统进行改造以实现30℃以上的制冷启动温度设置。

综上, 基站升温至28℃、30℃、32℃或35℃在技术方面是切实可行的。

7.2 网络安全性

从各省测试情况来看, 本次升温对网络安全未产生影响:

(1) 升温测试期间, 基站原有设备及网络未出现故障或性能明显下降, 各省均实现零故障上报, 未出现任何紧急通报事件。

(2) 各类设备 (无线、传输、电源等) 没有出现过热停机或故障率升高等现象;无线设备未出现能耗和噪声明显增加;传输设备误码率没有增加;蓄电池测试期内未出现容量快速下降等现象, 长期影响有待继续测试观察。

(3) 蓄电池温控柜自身运行可靠, 使用过程中无系统异常和告警情况。

7.3 建设维护方便性

基站空调寿命:基站升温缩短了空调的开启时间, 延长了基站空调的使用寿命。

蓄电池寿命:配置了温控柜的蓄电池可长期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 从而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基站温度设置方式:目前基站内空调通常为舒适性空调, 温度设置的上限通常为30℃, 所以如果基站内要设置30℃以上温度时, 只能通过外界手段进行。

蓄电池温控柜建设及安装:对现有基站进行改造时, 多采用现场勘查、现场制作及安装的方式进行, 改造中不需要搬动蓄电池组, 受到现场条件制约较大;部分为成品安装, 改造中需要搬动蓄电池组, 更适用于新建站。

蓄电池温控柜维护保养:温控柜自身维护保养较方便, 需定期检查是否运行良好, 电池仓温度是否正常, 电池仓等是否有密封不严的现象;还应考虑恒温柜安装完毕后周围机房内设备的维修、维护、扩容空间的影响。

8 小结及建议

(1) 小结

本文提出了基站升温的测试研究方案和分析评估办法, 对某运营商的测试情况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分析评估, 得出以下结论:

(1) 测试期间, 所有参与升温测试的基站中的设备 (包括:无线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蓄电池及其它) 及网络均未出现故障或性能明显下降。

(2) 基站升温节能效果较好, 即使是在冬季, 室内温度较高的基站依然有较好的节能效果。空调设置温度越高、设备耗电越大、环境温度越高、机房面积越大, 则基站升温的节电效果越好。

(3) 根据本阶段实测情况并参考设备商及其他运营商测试情况, 将基站空调制冷启动温度逐步提高到28ºC、30ºC甚至更高从技术可行性、网络安全性及建设维护方便性等方面均是可行的。

(2) 建议

(1) 基站升温测试方面:基站升温的效果及影响需长期观测, 运营商应继续组织测试及研究工作, 并根据后续测试情况对研究结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2) 基站升温推广方面:基站升温应关注节能减排技术和新产品对基站升温的影响;可优先选择能耗较大、机房面积较大的有机房的宏蜂窝基站进行规模试用和推广。

(3) 蓄电池温控柜方面:为了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并方便维护, 可优先在城区、南方等环境温度较高、基站能耗较大的基站进行建设和改造;对现有基站, 可分批进行恒温柜改造, 优先考虑能耗较大的基站, 可考虑在新建基站中同步安装蓄电池恒温柜;北方寒冷地区恒温柜可同时具备制冷与制热功能, 以减少空调运行时间, 降低能耗。

(4) 基站升温后评估:继续进行升温测试, 满一年后再系统评估其技术、经济效益;同时应加强精确计量系统的建设, 为后评估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YD/T1051-2010.通信局 (站) 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2010-12-29发布

移动通信基站防盗方法探析 篇8

移动基站防盗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公司财产, 避免因基站被盗引起的经济损失。从运营商侧来看, 完善移动基站底端监控采集设备, 优化监控平台告警呈现, 提升监控人员责任心, 及时发现告警, 及时通知维护人员, 是减少基站被盗的有效措施。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旨在于探求移动基站防盗的有效方法, 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一、基站底端监控采集设备的维护、补点

(1) 室内宏站监控设备现状分析:现网, 每个室内宏站都安装了动力环境监控设备。在移动通信网络中, 区分交换、传输、无线、数据、线路、网管、优化等多个专业, 每个专业都有相关指标, 指标的完成情况与公司的绩效挂钩。唯独动环监控专业不涉及考核, 这就造成了维护人员对监控设备不够重视。监控设备中断多天, 不能得到及时处理的现象比较常见。建议每个公司将监控设备的完好情况纳入考核, 就可以保障设备的完好性, 从而为基站环境数据的采集提供根本的保障。 (2) 室外站监控情况分析:室外站就是我们平常所见到的, 塔下没有板房, 设备放置在室外机柜的情况。因为室外站无法安装空调, 所以一般不必采集温度、湿度等环境量, 也就不安装环境监控设备。而恰恰这些室外站是窃贼经常“光顾”的对象。针对室外站没有环境监控设备, 即使被盗了, 上端也没有任何手段监控的情况。建议室外站安装电池柜门禁。一旦电池柜被撬开, 上端就可以发现电池柜门禁告警。

底端监控采集设备完好, 监控数据及时上传给监控平台, 才能为告警的及时发现提供保障。

二、监控平台告警呈现方式的优化分析

(1) 原有告警呈现模式分析:电池被盗的过程中, 一般会产生电池柜门禁、门禁、红外等三种告警。原有的告警呈现模式下, 按照告警级别来激活声音告警。电池柜门禁告警为二级告警, 如果将二级告警设为有声告警, 必须同时将一级告警也设为有声告警。一般来说, 一个地级市平均每天会发生一级、二级告警合计2000次左右。告警的数量较大, 即使将二级告警设置为有声告警, 也无法起到及时提示值班人员发现告警的作用。一般地级市设1名值班人员, 这1个人要同时关注传输网、无线网、数据网、视频监控等多个网管, 还需要进行电话通知、故障记录、工单转派, 无法把过多精力投入到动环系统中门磁类告警的查看上。 (2) 告警优先呈现调整建议:建议调整声音告警激活模式, 使电池被盗可能产生的告警用声音提示值班人员。为了在夜间, 第一时间提示值班人员, 及早发现告警进行通知, 建议其他一级、二级告警的声音提醒取消, 仅将门禁、电池柜门禁、红外类告警设置为有声告警。现网基站防盗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即使现有平台不提供上述功能, 与监控厂家协商开发, 该功能可以实现。

三、监控值班人员的定位和激励

(1) 监控值班人员现状分析:监控人员处于移动通信网络中发现网络异常, 及时通知, 协调调度的重要位置。监控人员的责任重大, 但通过对现网一些地市监控人员的情况了解发现, 监控人员存在年龄偏大, 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 而且由于涉及专业较杂, 发展技术的前景渺茫, 导致监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监控专业成为一个“好人”不愿干, “坏人”干不了的专业。 (2) 监控值班人员激励:一方面是基站电池被盗的损失“触目惊心”, 一方面是监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好。只有通过适当的激励来提高监控人员的工作质量, 实现告警的及时通知。激励方式分为如下三方面: (1) 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 对于平台已经上报的告警, 值班人员没能及时通知的, 考核奖金; (2) 对于每次上报告警及时通知的人员, 给予现金奖励; (3) 管理者对于值班人员在日常工作中, 表现积极的方面, 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技术与无线网络通信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移动通信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与之相对应的是移动通信过程中潜在安全隐患。如何通过完善监控手段, 优化平台, 提高监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确保通信安全与通信可靠, 已成为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有关移动基站设备防盗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 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通信基站节能减排技术探讨 篇9

3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中国通信行业新时代的来临, 在哥本哈根会议倡导全球节能减碳的国际大趋势下,通信行业也势必要接受大幅降低能耗的新挑战。

目前中国电信拥有2G、3G通信基站超过17万个, 大量基站还在兴建中,2009年基站消耗的电力接近25亿度,占电信全年耗电量的20% 以上,而其中又有超过50% 电能被冷却设备所消耗,降低基站用于冷却方面的能耗是整个节能方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2移动基站节能分析

移动基站内使用的空气调节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防止设备过热、降低网络故障的概率,并保证蓄电池的正常使用寿命。移动基站内需要冷却的对象主要是通信主设备、 蓄电池、开关电源等,然而基站内的热量不仅仅来源于上述设备,在夏季,基站内更多的热量是由阳光辐射及过高的环境温度通过墙体传入产生的,这部分热量占夏季总量的68%,近70% 的空调制冷能力被浪费,如果针对上述的发热点进行直接冷却,仅需要目前冷量的30% 即可。 按照多年来传统机房空调的温度设置,无论冬夏昼夜,空调温度都基本统一设置在20ºC~25ºC甚至更低。

根据中国电信对2009年基站能耗现状调查的统计, 基站机房在空调设定温度为25ºC时的能耗分布情况如图1。空调和基站无线设备的耗电占据了基站总耗电量的绝大部分,其中空调设置温度为25ºC时,空调耗电约占总耗电量的50%。数据表明,从空调入手来控制机房耗电是基站机房节能的关键之一,本文则主要针对空调的温度设定来展开讨论。

我们调研了解到,一个单扇区单载波的移动基站,主设备用电率约为500W。一般配两台2~3匹分体空调,在夏季有空调的基站运行一个月平均用电2 000度,不开空调一个基站用电才400度左右。空调用电占基站用电的50% 以上。

3设备工作环境分析

基站机房内主要包括主设备和配套设备两类,主设备通常为BTS无线设备等;配套设备有传输、空调、电源、蓄电池等。

(1) 无线通讯设备

H公司、Z公司的无 线设备长 期正常工 作温度范 围, 大部分标 称为 -5℃~ 55℃,最高工作温度范围都在50℃以上。所以理论上只要基站机房环境温度只要保持10℃~ 40℃、湿度10% ~ 90%、 洁净度达B级。通信设备是能够正常稳定工作的。如表1, 表2。

1 Z公司无线设备

2 H公司无线设备

(2) 传输设备

通常的传 输设备长 期正常工 作温度范 围标称为0℃~ 45℃,湿度范围为10% ~ 90%。传输设备单板工作温度一般在:30℃~ 60℃,机房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设备单板温度上升,如果单板温度超出以上范围会导致设备上报告警,同时业务端口将产生误码。如果温度继续升高使得误码达到门限后会导致业务中断。

(3) 电源设备

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和交流配电箱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在5℃~+ 40℃都能正常工作,但开关电源系统要求室内清洁、少尘和少静电干扰。

(4) 空调设备

基站空调适合机房内较高温度的,例如最高工作环境温度可能高达50℃以上。

(5) 蓄电池

普通阀控式密闭铅酸蓄电池对温度要求较高,标准使用温度为25℃,建议温度范围15℃~ 30℃。蓄电池在25℃的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寿命,长期运行温度若升高10℃,使用寿命约降低一半。

根据以上分析,基站无线设备、传送网设备、电源设备,40ºC情况下设备均能正常工作。因此在机房温度25ºC的基础上,提升10ºC ~ 15ºC设备应该可以正常, 但从理论上分析,温度提升会加大设备板件返修率,降低可靠性,部分耗损器件寿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基站机房内对温度最敏感就属蓄电池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专门针对蓄电池加以保护,即应用冰箱或空调区域温控原理,针对室内不同区域进行温控,即维持蓄电池表面温度25℃。

4节能方案选择

随着基站机房内各类电子器件设计与工艺的大大提高,在确保网络运行质量、不受明显影响的前提下,可经考虑将机房温度要求逐步提高,同时配合蓄电池保温箱等新技术新产品,结合智能或自然空气通风方式等,空调能耗可以降低。

不同设备对工作环境温度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蓄电池在25℃的温度条件下,最长使用寿命可达10 ~ 15年,环境温度每升高10℃,蓄电池寿命将缩减一半。通信主设备及电源为30℃~ 45℃,而直流电源则可以在40℃~ 50℃的情况下正常工作。由于设备允许工作温度范围的差异,采用分区域控温将会进一步降低冷却设备能耗。

(1) 基站电池恒温箱的应用

基站电池恒温箱,是针对蓄电池的不耐温的特点,将电池装入恒温箱,可使箱内电池温度恒定在25℃,平均每天只消耗2度电,消耗的电能较之前大幅下降。基站电池恒温箱的箱体最好能根据电池的形状可以灵活组合,同时箱体要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如图2。

有了基站电池恒温箱,基站建设就可以考虑采用分区域控温技术,将电池集成到电池恒温箱内,主设备、开关电源采用自然散热方式放置在基站内,只安装一个简单新风系统或换热器,在室内温度达到40℃时抽新风入基站, 保持基站内温度在40~45℃以下,基站内可以考虑不采用空调。能大幅度降低能耗及运营维护费用。

还可以考虑将上述设备放置在二个或三个不同的保温机柜内,采用直接冷却发热点的方案,目前机柜的控温方法主要有风扇直通风、热交换器换热及机柜空调制冷等。 直通风的优点是简单、廉价、能耗低,缺点是会污染机柜内部,在设备热密度较高及环境温度较高时无法满足控温要求。热交换器是通过柜内、柜外风机驱动两侧空气在换热器内完成换热的控温装置,平均气温较高的地区不太适用。机柜空调采用压缩式制冷方式,无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都可将柜内温度控制在30℃~ 35℃,由于蓄电池发热量小,电池恒温箱所需配置的空调功率也很小,用电量就很少。但主设备与电源设备发热量大,所需空调功率就较大。

(2) 新风空调一体机的应用。

在基站应用一体化空调机。新风空调一体机除了有常规的压缩机制冷模式外,还有一种“自然冷却”的节能模式。当室外温度、湿度合适时,机组自动切换到“自由冷却”的节能模式,调节风门打开,直接将室外冷空气过滤后送入受控房间。该模式下,压缩机、冷凝风机停止工作, 大大节省电能,如图3。

新风空调一体机也可以将空调和热交换器集成在一起,可以应用在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移动基站,空调与热交换器既可单独运行,也可同时工作。实际应用时,即使在夏季阴雨天或夜间,只要气温稍低时便可通过热交换来控温,而无需使用压缩机制冷。酷热天气时,由空调控温。

5基站其它节能措施

移动基站应大力加强节能降耗,可以从通信主设备、 通信电源、空调系统等全方面开展节能减排的工作。

选择节能型通讯设备,提高主设备与电源设备的温度耐受范围,确保通讯设备在30~40度环境下主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减少设备对环境的依赖性,因为少用或不用空调是最节能的方法。移动基站可以考虑不安装空调,只针对蓄电池安装小型空调保温箱(功率小于200W),并安装简易通风系统,设定40度就启动通风系统,可节约大量电能。

在电源设备方面,可采用具有电源休眠技术的开关电源。提高电源模块的供电负荷率,提高供电效率。并全面淘汰相控电源设备。

在空调系统方面,主要是提高空调的COP及送风效率。提高COP的方法有:采购节能型空调。提高空调的送风效率可进行精确送风改造,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同时修改精确送风的室内温度范围。由于精确送风是先冷却机柜,再散热到空间中,这时的室内空气是经过充分热交换,空间温度较高,但设备得到充分冷却。

其它节能方面。可以试验将太阳能与市电直接并网对通信设备供电,有光照时用太阳能全部或部分供电,无光照时利用市电供电,不配置太阳能蓄电池。可以满足部分供电需求。将普通灯具更换为节能灯具。加强对老旧通信主设备的退网、并网工作。拆除已退网还没下架的设备。

6结论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措施研究 篇10

为做好防雷工作, 首先我们要认识雷电的危害形式及途径。按照雷电的形成方式可以大致分为三种:

1.1直击雷

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 叫做“直击雷”。直击雷主要对室外物体产生破坏作用, 包括天馈、空调室外机、室外变压器等。所以把防直击雷的系统称为外部防雷系统。防直击雷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带等传统避雷装置, 只要设计规范, 安装合理, 这些避雷设施便能对直击雷进行有效的防御。

1.2感应雷

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放电时, 在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电力线、基站内部设备间连接线上都可能产生电磁感应并侵入设备, 使串联在线路中问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一次雷闪击都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使多个电子设备同时产生感应雷过电压现象, 并且这种感应高压可以通过基站供电线和信号中继线等引入传输到很远, 致使雷害范围扩大。感应雷产生的感应电压可以通过基站供电线路、馈线、光缆、地线等引入, 破坏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无线机柜、传输设备、监控设备等。因此感应雷击的防护是在以上入侵通道上将雷电过电压、电流泄放入地, 从而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目前感应雷的防护主要采用安装浪涌保护器 (SPD) 、屏蔽、接地等方法, 在接地时, 为了防止电压不平衡形成地电位反击, 采用联合接地的方式。

1.3球形雷

一般是橙或红色或似红色火焰的发光球体, 直径约为10~20cm, 最大的直径可达1m, 存在的时间大约为百分之几秒至几分钟, 一般是1~5s, 一旦遇到物体或电气设备时会产生燃烧或爆炸。主要是沿建筑物的孔洞或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 多数沿带电体消失, 只有在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或位置上才会有球形雷的发生。

2雷电入侵途径

按雷电发生的位置来区分, 可以分为基站建筑物遭受直击雷引起通信设备的各种损害方式、局外金属缆线入局时带入雷电引起通信设备的各种损害方式、基站附近或上空雷电感应引起通信设备的各种损害三大类。

2.1基站建筑物遭受雷击的影响

2.1.1强雷电流通过移动通信基站建筑物金属体与通信设备金属外壳的电气连接直接流入通信设备内, 造成通信设备损坏。

2.1.2强雷电流脉冲在基站柱、梁金属体流过时, 向机房空间发出的雷电磁脉冲在机房内电缆线、通信设备上耦合产生感应电压, 造成通信设备损坏。

2.1.3雷电直击楼顶铁塔时, 部分雷电流将直接流到天馈线, 沿天馈线涌入通信机房, 造成通信设备损坏。

2.1.4强雷电流通过基站建筑物的地线下地, 而地网存在一定数值的接地电阻, 雷电流会在地网上产生很高的地电位升, 造成通信网络设备因不同地点的电位差过高而损坏。

2.2通过局外金属缆线破坏通信设备

2.2.1局外金属缆线长度比较长, 所经之处的雷电发出的雷电磁脉冲会在金属电缆上产生感应电压, 整条金属缆线上雷电压累积起来, 最终沿电缆涌入机房内, 造成通信设备损坏。

2.2.2当雷电直接打在缆线上或打在金属缆线附近而击穿电缆绝缘流入缆线时, 大雷电流会沿着缆线进入机房内, 造成通信设备损坏。

2.2.3通过电磁感应破坏通信设备

基站建筑物附近落雷时, 强大的雷电磁脉冲也会通过空间电磁感应, 直接在基站金属缆线上产生感应电压, 而一般的通信设备在防雷方面又很脆弱, 很容易造成一些精密的核心电子设备损坏。

3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措施

3.1铁塔及天馈线防雷

由于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一般都会建设在较高的位置, 所以直击雷是破坏移动通信基站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合理的假设避雷针并且保证其与楼顶避雷带或者铁塔地网的可靠连接。

与此同时, 馈线的引雷也不容小觑。一般馈线都较长, 很容易受到感应雷的影响, 从而破坏基站设备甚至导致基站无法正常运行。一般对于馈线防雷, 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地处理, 用来释放感应电荷。普通的馈线需要三点接地, 首先是天线下方拐弯处需要进行一次接地, 再一个就是馈线中间需要接地, 馈线进入机房前需要进行第三点接地。根据《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规定, 如果馈线长度大于60米, 还需要在中间加设一点接地。

3.2供电线路及通信线路防雷

通信设备的防雷应主要是防止雷电感应所形成的感应过电压、过电流对设备的损坏。对基站内的各种电子、电器设备的防雷措施主要采用限压、分流的方法, 即在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线路上、馈线线路上及信号线路上分别安装电源避雷器。特别应强调电源线路上的防雷, 统计表明, 电子、电器设备遭受雷击, 有70~80%以上是沿电源线路入侵感应雷电波所造成的, 因此电源线路的电源避雷器防雷应是电子、电器设备防雷的重点。一般要采用三级保护, 即在通信设备所在的建筑物的总配电柜处安装一级电源避雷器保护, 在通信设备所在的楼层或房间的分电源处安装二级电源避雷器保护, 在电子设备的用电前端安装三级保护电源避雷器。必须通过层层设防, 逐步限压分流和放电, 逐步消除雷电能量, 才能确保电子、电器设备的安全。

对于进入机房内的光缆来说, 因为光缆大部分含有金属加强筋和金属护套, 因此可采用直埋光缆或普通光缆穿钢管埋地进入机房, 埋地长度宜不小于50m, 一般可从线路终端杆开始埋设, 直埋光缆的金属屏蔽层或钢管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光缆安装时, 应将光缆金属体和光缆终端盒内专用接地母排妥善连接, 同时将该接地母排直接与室外馈线接地排相连。与此同时, 在光缆与机房内设备相连之前应安装SPD。

3.3机房内设备的防雷接地

机房内设备的防雷是基站防雷最后一道工序, 也是基站防雷最重要的一道工序, 万一雷电进入机房, 而机房内部设备防雷工作没有做好, 整个防雷工程将会功亏一篑。

首先, 从大的方面来说, 应做好机房内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保护接地是指为了防止在通信设备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带电时强电流通过人体, 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 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 (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 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以保证人身安全。工作接地是保持系统电位的稳定性, 即减轻低压系统由高压窜入低压的原因所产生过电压的危险性, 将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 在交直流电力系统的适当地方进行接地, 交流一般为中性点, 直流一般为中点。与此同时, 应在用电设备的前端安装电源避雷器。

对于移动通信机房防雷接地, 为了防止地电位反击, 根据机房的地网铺设情况, 可以采用等电位连接的方案。即在交流配电箱和机房的电源SPD附近可以安装室内接地汇流排, 为防止地电位反击, 所有室内设备的接地都要接到室内接地汇流排。如果不方便, 可以安装室内接地分汇流排, 最后接至室内汇流排, 再把室内接地总汇流排和室外接地排运用接地线和地网相连。

3.4降阻增效

众所周之, 一个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往往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接地体本身的电阻, 由于接地体都是钢铁、铜等金属做成的, 其电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第二部分是接地体金属与土壤接触面的接触电阻, 一般占总接地电阻的20%~60%;第三部分是电流经接地体流入土壤后散布时的电阻, 由土壤电阻率决定。因此人们想到了由降低土壤电阻率入手, 使用降阻剂的方法使得雷电流较好下地。此种方法所用较少, 所以笔者不做详细介绍。

摘要:移动通信基站是保证移动通信用户进行正常通信的移动通信交换中心, 在一定的覆盖范围内, 完成移动通信用户间信息的传递与交换。然而, 很多通信基站设立在条件较差的民用建筑、郊区和山地上, 其天线一般架设较高并由钢铁支架支撑, 容易成为雷电入地的通道, 致使基站容易遭受雷击, 造成通信网中断, 给用户及运营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 对移动通信基站防雷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雷电形式以及雷电入侵基站途径入手, 综合分析现有移动通信基站在防雷接地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雷电,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

参考文献

[1]赖世能, 慕家晓.通信电源设备使用维护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2]郭春宇.浅析送电线路的防雷措施[J].民营科技, 2009 (10) :18-19.

[3]YD506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S].

[4]张颜龙.浅谈无线通信工程中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接地系统[J].科学咨询SCIENTIFIC CONSULT, 2009 (05) :58-59.

基站通信 篇11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保;影响;评价

1 、移动通信基站功能及原理

1.1 功能

移动通信基站的功能是实现移动通信手机与GSM网络之间进行连接,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1.2工作原理

移动通信基站包括室内、室外部分,室内包括基站控制机器、信号接收发射机、双工器等,设计时,采取一定的屏蔽对策,不会产生电磁辐射污染。室外部分包括馈线和天线,在运行过程中接收和发射电磁波,从而产生电磁辐射污染。其工作原理是手机发射的高频电信号在空间中传播,被基站接收,利用交换设备进行传输,从而实现电话通信,其传播形式是球面波,传播时必然会产生磁场,产生辐射污染。

2、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指的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空间中,并且进行传播的一种现象。上文中提到,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指的是室外部分产生的电磁辐射,室外部分由馈线与天线构成。基站在运行过程中,发射天线对馈线中产生的高频电磁能进行转化,形成可以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因为电磁波能够承载能量向空间进行传播,从而形成电磁辐射。图1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原理图。导线载着交变电流,能够形成电磁波辐射,辐射的性能和导线形状、长短等有直接关系。假如两根导线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则导线之间出现的感应电动势可以忽略不计,辐射比较微弱;如果把两根导线向外张开,则导线之间的感应电动势不断叠加,此时辐射也会随之不断提高,直至两根导线的电流方向保持一致,此时在理论上达到最大值。如果导线的长度不大于波长,导线的电流又比较小,则电磁辐射比较微弱;如果导线的长度恰好与1/4波长相同,此时辐射最强,称之为半波对称振子。一般而言,天线是通过振子叠放形成的。

图1 天线辐射电磁波的基本原理

移动通信基站的天线根据其方向性,包括全向天线与定向天线。其方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天线向一定方向产生辐射或者接收电磁波的能力,天线方向性的测定是利用天线内部加反射板或者是振子叠放而完成。

3、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3.1 目的

对移动通信基站附近环境进行电磁辐射综合场进行调查、监测,通过分析、计算及类比等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通过标准公式及计算方法与现场测量等方法,对于各移动通信基站有可能对附近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进行预测与评价。从总体规划的角度分析,对移动通信网项目提出如何防治污染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为环境保护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

3.2 方法

常规的蜂窝式网络包括宏蜂窝小区等,每个小区的覆盖半径大约处于1~25 km的范围。因为覆盖半径比较大,基站的发射功率比较强,大约超过10W,而且天线架设的距离比较高。发射机发射功率会和天线架设距离成反比,导致每个基站发射天线附近的电磁波强度降低。移动通信基站选择“顶端激励”的方式,通过3个角度为120°的扇形覆盖的定向天线,使电磁场呈现出“三叶草”的形状,在方向性与方向性可调上有明显优势。按照上述特征,得知各个基站独自组成比较独立的点源。从基站建设项目的特征分析,其点多而且面广、以点带面,以及强调环境敏感点,注意敏感区域的相关评价方法,对于选择模式计算与类比分析的方法。

3.3 评价结论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波要满足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标准、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等,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移动通信基站附近环境执行一级安全区标准,民众可以接受的环境电磁场强度有一个限制,其功率密度都为40?W/㎝?,按照HJ/T10.3-1996标准中对于单个基站电磁辐射的强度要求分析,对标准功率密度进行评价,选取限值的20%即可,也就是要求各基站辐射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在8?W/㎝?。

评价结果分析发现,基站假如是按照最大功率2.8W工作,则发射天线轴向距离大约20m的功率密度会超出标准限值,大于24m的地方是标准值;如果是按照1.5W功率工作,则发射天线轴向距离大于16m的功率密度不会大于标准值。

4、结语

总而言之,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对电磁辐射管理上采取的“可能科学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原则,移动通信基站必须做好电磁辐射的污染防护工作,有必要采取防护措施,加强污染防护。

参考文献

[1]尚玲琦,滕世长.哈尔滨市电磁辐射环境容量分析及对策[J].环境科学导刊,2008(03).

关于移动通信基站接地浅析 篇12

一、高山移动基站接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移动基站接地电阻偏高的原因分析:由于其位置一般都建在较高的山上, 而这些地方往往是雷电活动强烈的地方, 加上高高耸立的铁塔最容易遭受雷击, 因而对防雷接地就有较严格的要求, 然而这些地方的土壤电阻率往往较高, 给有效降低接地电阻带来了困难, 从而造成通信基站的严重破坏。造成高山移动基站接地电阻超标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地质、地势复杂, 特别是山区主要是土壤电阻率偏高, 有的山区土层较薄或根本没有土壤, 基本上全为岩石。接地施工难度大。 (2) 设计施工方面的原因在山区由于地形复杂, 土壤不均匀, 土壤电阻变化较大, 在设计接地时需要实地进行认真的勘探,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设计。

为了降低地阻, 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一些措施, 但有一些措施存在不正确的做法: (1) 不正确的使用外延接地, 有的为了降低接地电阻在很大的范围内设置了外延接地, 有的甚致把接地引到山下, 这对降低接地电阻是有效的方法, 过长的外延由于接地体自身的电感作用, 对降低冲击接地电阻是无效的。 (2) 采用食盐或化学降阻剂进行降阻, 这种方法只能短时有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 随着水土流失, 木炭、食盐或化学降阻剂会逐渐失去作用, 还会造成对接地体的腐蚀, 这已为大量的工程实例所证实。

二、降低接地电阻的几种方法

除了加强管理外, 技术措施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保障通信设备安全运行的直接、有效的技术措施就是做好接地保护。根据技术设计、工程施工管理经验, 目前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更换土壤。

这种方法是采用电阻率较低的土壤 (如:粘土、黑土及砂质粘土等) 替换原有电阻率较高的土壤, 置换范围在接地体周围0.5m以内和接地体的1/3处。但这种取土置换方法对人力和工时耗费都较大。

2、人工处理土壤 (对土壤进行化学处理) 。

在接地体周围土壤中加入化学物, 如食盐、木炭、炉灰、电石渣、石灰等, 提高接地体周围土壤的导电性。采用食盐, 对于不同的土壤其效果也不同, 如砂质粘土用食盐处理后, 可降低土壤电阻率、砂土的电阻率及砂的电阻率;对于多岩土壤, 用1%食盐溶液浸渍后, 也可以降低地阻。这种方法虽然工程造价较低且效果明显, 但土壤经人工处理后, 会降低接地的热稳定性、加速接地体的腐蚀、减少接地体的使用年限。

3、深埋接地极。

当地下深处的土壤或水的电阻率较低时, 可采取深埋接地极来降低接地电阻值。这种方法对含砂土壤最有效果。这种方法可以不考虑土壤冻结和干枯所增加的电阻系数, 但施工困难, 土方量大, 造价高, 在岩石地带困难更大。

4、多支外引式接地装置。

如接地装置附近有导电良好及不冻的河流湖泊, 可采用此法。但在设计、安装时, 必须考虑到连接接地极干线自身电阻所带来的影响, 因此, 外引式接地极长度不宜超过100m。

5、利用降阻剂。

在接地极周围敷设了降阻剂后, 可以起到增大接地极外形尺寸, 降低与起周围大地介质之间的接触电阻的作用, 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接地极的接地电阻。降阻剂用于小面积的集中接地、小型接地网时, 其降阻效果较为显著。降阻剂是由几种物质配制而成的化学降阻剂, 是具有导电性能良好的强电解质和水分。

当降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采用接地降阻剂是较有效的措施。降阻剂的作用是一种化学处理的方法, 它是众接地体周围加入离子生成物质, 以改善土壤的导电性能, 这种物质的作用是增大接地体的有效半径, 从而增大接地体的流散面积, 使接地电阻降低。

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设计必须考虑基站构筑物的形式、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地质气候条件、土壤组成、大地电阻率、占地赔偿等因素。其接地边界可以根据地理环境因素确定, 对于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基站, 应给予一定的设计裕量;设计方案应对不可预见因素具备调整空间, 以便快速地完成设计变更和施工。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下一篇:中日双边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