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考试制度

2024-06-08

体育考试制度(精选12篇)

体育考试制度 篇1

1 体育中考的起源

2006年12月,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把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摆到了空前的高度。青少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状况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伴随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理念的逐步深入,人们对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2007年12月23日,教育部在全国启动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教育部组织如此大规模的运动前所未有。2008年中共中央七号文件的颁发,对中小学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份量。党和国家以文件的形式确立了体育中考的地位,体育中考成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引起了中小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当前教育模式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好坏以及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本应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常规和文化,如今却要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加以强化,其背后却反映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艰难,以及教育行政的缺位、错位和教育管理的无奈。

2 学校体育情况

学校体育与体育中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学校体育的开展为体育中考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为体育中考项目设置的多样性提供了物质保障,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为实现体育中考的目的提供了有利的支撑,而体育中考又可以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促进学校体育建设,有利于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目前,广西城市学校场地器材、师资基本能够满足体育中考的需要,能够为体育中考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为体育中考项目的多样性选择提供基础,但是,部分学校的学校体育有逐渐向应试化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体育中考的目的。

2.1 学校体育的“应试”现象

体育中考的实施是为促进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更好地实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促进在校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确实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目的在于初中三年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初中三年的时间里,积极上好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而部分学生,甚至学校教师、领导错误的把体育中考当作一项任务,在考前搞突击训练,为了取得好成绩,短时间内进行强化训练,把三年本该做的事集中在一两个月来做,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会对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从调查中(见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体育中考前25%的体育课经常会变成针对体育中考项目的训练课,有50%的体育课偶尔也会变成训练课,仅有25%的体育课能够按教学大纲进行。针对此种现象,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监督,特别是体育中考前后,对学校体育课的状况进行突击检查,防止体育课“变性”。

2.2 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中小学校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提高体质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育中考成绩提供帮助,也能反映学校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和对体育中考的重视程度。

从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见表2),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占28%,每周参加1—2次的学生占57%,有15%的学生选择了每周三次及以上课外活动次数,这说明有85%的学生没有能够保证每周三次的课外活动时间,这也是近年来为什么初中生体质不好的原因之一。时间不充足,课外活动变成文化课自习时间时有发生,课外活动无教师辅导,组织无序,学校缺乏具体详细的计划,领导老师不够重视,课外活动场地器材不足,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不利于体育中考的实施,影响体育中考实施的效果。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第二次发育的关键时期,优化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为真正实现体育中考的目的提供帮助。

3 现行考试制度

目前,广西体育中考以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展现学生的成绩,操作简单易行,而且能够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促进学生进行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了过程性评价[1];以身体素质的测试来反映体质状况,过于片面,这是因为学生的先天条件不同,身体素质差异性较大,用同一指标测试并作为最终成绩,不利于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兴趣,不能反映学生参加运动的实际状况。学生体质状况不同,身体素质千差万别,体育中考的实施对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作用不大,不能对其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则每天为了体育中考而进行中考项目的锻炼,阻碍了学生兴趣的发展,使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变成训练课,脱离了体育中考的本意。因此,体育中考加入过程性评价是必须的[2]。另外,由于参加考试的学生众多,考试需要持续几天,在这其中,天气变化等影响较为明显,而且各考点场地设施差别较大,对学生也有一定影响。

体育中考的实施目的是以考试的形式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健身的行列中来,高中的录取工作必然对体育中考产生一定得影响。高中的录取工作关系到每一位考生的命运,高中录取方法的制定必然是重中之重。目前,高中录取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部分地区在高中录取的过程中采用等级制的方法[3],例如南宁市区规定:24分及以上为A,23分至21分为B+,20至18分为B,17至15分为C+,14分及以下为C。这种录取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各科的重视程度,能够综合的评价学生,防止学生用文化课成绩弥补体育成绩,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是,学生体育成绩过于集中于优秀区,对学生升学影响很小,不能完全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状况。

4 促进广西体育中考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提高相关人群对体育中考的正确认识

加强宣传教育,解放思想,明确体育中考的目的意义,如: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大力宣传体育中考的目的意义,对体育中考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报道;教育部门要从上至下贯彻体育中考的政策,理解体育中考的内涵;加强对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体育中考的目的意义并贯彻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向学生灌输体育中考的目的意义,召开家长会提高学生家长对体育中考的认识。

4.2 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监管力度

教育部门应该对学校体育加强监督力度,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学校体育工作,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成立专门的学校体育监管小组,随时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检查;对学校体育的监管采取分区负责的原则,责任落实到个人;对检查结果进行必要的公示,提高学校的荣誉感;进一步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等手段,组织与家长沟通的家长会,让家长制约教师等。

4.3 规范学校体育建设,优化教学资源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予以落实,并随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提高;学校的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各市应该加强体育经费的投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如发行体育彩票、寻求企业捐助等,要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的必配标准,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

学校体育资源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在现阶段,体育老师应该合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做到优化配置,使学校体育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结合我区现状,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合理开发少数民族体育资源,把简单易学、花费少、健身价值高、具有可操作性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中来;建立学校体育器材达标年终考核制度,根据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城市中学之间的联系,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4.4 提高学生健身意识,促进学生健身兴趣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体育价值观

在思想上,教育和体育部门、学校、社区、新闻媒体要形成合力,根据各自的职能积极发挥作用,做好青少年体育的舆论宣传。要向全社会宣传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大力传播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加强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报道,为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营造全社会珍视健康和关心、支持、重视、热爱体育的浓厚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由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在这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注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熟练掌握一两种运动项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对教学场景进行设置,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营造和谐的健身氛围,让学生在身心放松中享受体育的魅力,激发运动兴趣;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

4.5 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和良好的学校健身氛围

学校作为营造校园健身氛围的关键所在,应该通过组织讨论会、办体育特色的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积极举办各种趣味性体育比赛,满足不同学生的爱好特长,提高学生参与率,争取做到每个学生有专项、每个学生都参与的目标;学校应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为学生健身提供必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杨现新.1995~2000年河南中学生体质变化趋势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4(2):89.

[2]钱艳芬.2005年建水县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J].中国校医,2008(8):416-418.

[3]赵家庆.关于中学生体质调查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1998(1):39-40.

体育考试制度 篇2

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本题20分,每小题2分)1.减肥的最佳方法是运动、节食双管齐下。(×)

2.所有分道之赛跑,每一位选手从起点至终点的全程中可以越出其指定之道次(×)

3.排球比赛中,可以用身体任何部分触球,唯击球必须清晰,不可持球或抛球(×)

4.羽毛球比赛中男子单打先得21分的球员,为胜一局。(×)5.乒乓球发球员所发的球,在触网或触及网柱后越过网,不论是落入对方球台或被对方在桌面上方立体空间内拦截(即球未触及台面而进行空中击)此球不算,应重新发球。(×)

6.长跑时最需要的持久性,而持久性要有系统的反复练习才能得到。(√)7.正式篮球比赛中,当一位球员持球时,防守者从背后跃起而撞到持球者的身体,防守者是侵人犯规。(√)

8.为提高小学生力量素质和合作精神,经常开展拔河、搬运重物等活动是值得提倡的。(×)

9.学生报数时,从头到尾各个都要转头报数。(√)

10.学生身体的匀称度是通过身高标准体重来评价的。(√)二:选择题(在括号里填入A或B,本题10分,每小题1分)

1、业余篮球比赛个人犯规次数为(A)A、5次 B、6次

2、篮球比赛中因身体接触而发生犯规称之为(B)A、侵人犯规 B、技术犯规

3、接力赛中接力区的距离应该是前后各为()A、10米 B、15米

4、下列田径运动项目中,哪一项不属于田赛?(B)A、跳远 B、接力赛

5、下列何者非篮球正式比赛球衣号码(A)A、3号 B、5号

6、足球员犯规时,判罚的原地踢球称为?(B)A、踢角球 B、踢自由球

7、中小学身体训练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施加给运动员有机体的运动负荷,其消耗过程就越剧烈,超量恢复就越明显,所需的恢复时间就。(A)A、越小、越长 B、越大、越长

8、下列叙述何者为非(A)A、肌耐力是指肌肉在负荷阻力下可以持续多久的能力。B、成年人肌力是指肌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9、人体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B)A、8—9岁 B、10—13岁

10、学生原地踏步时,听到“前进!”口令,应继续踏步(A)再前进。A、一步 B、二步

三:填空题(每空1,共20分)

1、选编徒手体操应注意要有()性,要有科学性,要有鲜明的()性。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项目有身高、()、()。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由五个学习领域构成。五个学习领域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包括()、运动技能;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4、体育课的备课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媒体、()”

5、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为重点。“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强调学校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 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两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6、1894年法教育家顾拜旦建议恢复奥运会,1896年在()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第二十七届在()举行的,萨马兰奇宣布第二十九届在我国举行,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

7、急行跳高和急行跳远技术的共同关键是助跑与()结合的动作。

8、体育教学应遵循认识规律、()和运动负荷规律。

9、速度素质包括()、动作速度、位移带度。

10、没有疲劳的训练是()的训练,而疲劳不能消除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

11、新课标中规定小学一至四年级为每周()节体育课,五至九年级为每周3节体育课。

12、迎面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是()。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健康——

2、极点——

五: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15分)

浅谈体育考试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 考试 教学

一、要抓好初一、初二阶段的教学。

在初一、初二教学阶段,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本校场地设备情况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将体育中考的必考、选考项目按循环式或螺旋式的顺序科学地安排到每一个学期中。如将考试项目分成一般素质练习(各种短距离跑、中长距离跑、立定跳远、俯卧撑等)和一般技术技能练习(如一分钟跳绳、仰卧起坐、投实心球、篮球等)安排到各学期中,制定目标,每学期加强考核,并把考核成绩加入到期末考试总分中进行评价,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各项技能技巧,为初三体育中考奠定基础。

二、要科学地安排初三阶段的体育教学与训练。

(一)、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初三教学进行分层教学。

为了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初三阶段教学一般应采用分层教学,将学生根据运动项目、身体素质、运动兴趣、学习基础、性别等分成培优组、平行组、补差组(肥胖、瘦弱、特异体质的)、男女生组以及各个项目组等,根据各组的实际运动水平和技能,制定每阶段的教学和训练计划、目标,逐步提高成绩。

在课堂上采用先集体教学后分组教学的方法。可利用集体教学的时间,向学生介绍考核项目的考试方法和规则,把每个项目的特点和相关素质要求介绍给学生,同时系统地进行必考项目200米的技术和技能训练;在学生练习选项时采用分组教学法,指定小组长负责,教师在几个项目中巡回指导,发现错误立即纠正;体育科组还应加强集体备课,备场地、内容、学生,避免因场地、器材不够影响教学效果;在临考前的一段时间内,课堂教学形式可更加灵活多样,当安排的教学内容部分学生能保证拿满分了,就不必要还是一刀切,浪费时间了,可以让这部分学生自我补差。

(二)要指导学生选好专项,采用学生自选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办法。

现在体育中考多采用“1+1”模式,即一个必考项目和一个选项。因此,学生有权对所有选项都了解,但学生一般对报考项目的选择是定性的,仅根据中考体育项目的评分数据,对照自己测试的原始数据,哪个初测成绩好就选择那个项目,往往忽视了可发展性。教师应在学生确定报考项目前,做个全面摸底,进行一次全面测试,最根据多次统测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哪些项目哪些学生是因为技术不够熟练,造成成绩暂时落后,但他在这个项目上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再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抓好考前的强化训练。

考前安排1到2个月的时间,利用课间操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必考和选项的强化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显著地效果。

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中山市的体育中考一般都安排在5月中旬,因此在此时间段前,可安排一至二个月的训练周期,将训练分准备期,竞赛期、过渡期,对200米必考项目和各自选项进行科学的训练,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每个层次学生的训练目标与计划,并把计划发给学生,师生一起执行。

2、在训练的过程中合理的安排强度和量,科学地制定训练内容和措施。例如必考项目200米跑,它是一种无氧供能跑完全程的极限强度项目,既要求学生的绝对速度,又要考验学生的速度耐力,因此,在训练中要合理地安排技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抓好学生的专项力量训练和发展速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和无氧耐力等;训练学生选项时,着重强化细节,纠正学生易犯错误,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有效性。

3、注意学生的营养和恢复,防止运动损伤发生。没有恢复就没有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训练后的恢复性练习,每次训练课结束要及时,全面地恢复,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放松练习动作。

另外,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合理设计学生的运动强度和量,既保证运动量能起到最佳的锻炼效果,要不能造成学生的过度疲劳,可通过观察法、测脉搏等把握合理的运动量,防止学生因过度疲劳而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影响学生的文化成绩学习和训练。

三、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训,强化考前的心理辅导和场地适应。

(一)、抓好平日的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是运动场上的灵魂,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学生在考场上的良好发挥。学生一般心理素质不稳定,比赛经验少,自信心不足,因此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使其提高自信心,增强求胜的欲望和不服输的精神;要多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运动会,增加比赛经验;要增强学生临场兴奋性,消除心理的紧张情绪;在摸拟考试中虚拟考试的场景.气氛,如邀请父母.同学到场观看,播放观众噪音进行心理干扰,由陌生的体育老师做裁判等,培养良好的迎考状态和心理素质。

(二)、抓好考前的心理疏导:教师要把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想到,要有应急预案,要教会学生,对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临场考试前,教练员应向考生进行心理战术布置,使其采用自我暗示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

中考体育,给学生带来的发展是无限的,虽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要用欣慰的眼光去看待中考体育给学生带来的发展,一旦没有了中考体育,谁能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被文化课所替代。也许明天我们会有更好的解决体育中考存在問题的方法,但我们今天能做的是改革考试内容,使体育中考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不是让体育中考停下来让学校体育的发展倒退。我们学校体育的根还在,暂且凭借体育考试这支杠杆,为学生撬开通向体育健康之门,凭借体育考试这支箭,为学生射通体育健康之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中学)

如何创新中考体育考试 篇4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由于种种原因, 总有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地去阅读名著, 走马观花, 甚至根本不看。在现行仍以考查作为评价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手段的情况下, 师生在摸透名著考查题路子的基础上, 就“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了, 因为对于师生来说, 能逮住分数就是最现实的。于是教师为了照顾那些没有读名著的学生, 让他们在名著阅读题上不丢分, 就帮助整理归纳出美其名曰“名著导读”的讲义, 分别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典型情节、阅读感受等几方面阐述, 只要一张8K篇幅正反面的讲义就能囊括初中阶段六部必读名著的考试要点, 学生只要把这张浓缩版的讲义背熟了, 就可以在名著考查中应付自如。这么做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笔者在功利性目的的驱使下, 也曾广泛收集占有资料, 并编成“名著导读”, 以应付原先的名著考查题。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在名著阅读上真正花了精力和时间的学生, 一看到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出如此高的“效率”, 自然认为“有利可图”, 于是放弃了阅读原著, 而改读“名著导读”。于是乎, 各种“名著导读”类书籍也应运而生, 充斥了市场, 迷惑着师生。在应付考试、稳拿分数的功利性目的驱使下, 越来越多的师生热衷于编“导读”、读“导读”, 致使初中名著阅读日渐走向了“伪”阅读的迷途, 名著推荐阅读的本真目的难以实现。

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考查, 是为了引导和督促学生真正阅读名著, 亲近文学大师, 陶冶性情, 提升人文素养。为此, 要想改变师生的“伪”阅读现状, 避免师生猜题、押题, 只有改变名著阅读的考查方式。令人欣慰的是, 语文界的有识之士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 首先从名著考查题上作了改革, 由原先的纯知识的浅层次的考查, 向关注名著细节、学生阅读体验和感受等多角度的深层次考查发展过渡。这样, 名著阅读也经历了由“假考”到“真考”的完善过程。

试题采用选择题形式, 既避免了答题时的主观色彩, 又有效拓宽了名著考查的范围, 容量之大几乎可以涉及整部作品, 更关注到了名著阅读的细节。如例1中率众英雄排定座次的是宋江, 而没有林冲, 另外花荣、戴宗的绰号相混;例2中C项对汤姆和哈克两人在墓地目睹印第安人乔杀死鲁滨逊医生的细节陈述显然是错误的;例3中格列佛在飞岛国的历险情节被倒置。这3道题中, 错误显而易见, 但如果没有真正读过名著, 是无论如何也发现不了这些细节上的错误的。这些名著题的变革, 使名著阅读题的得分率大大下降。就我校抽样调查来看, 以前的名著阅读题, 学生的得分率都保持在80%以上, 而名著题“变脸”以后, 以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为例, 名著题的得分率仅为46.9% (不排除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靠猜测得的分) 。但我仍要为名著题的“变脸”叫好, 因为这些名著阅读题体现了“真”考名著阅读的理念, 让那些以教师整理归纳代替自己读书的学生“望题兴叹”, 让真正阅读名著的人获得优势。可以说, 名著题的“变脸”, 在很大程度上

新课标改革后, 体育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 提高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明确指出了唤醒了广大师生的名著“真”阅读。

就我校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名著考查题 (见上例3) 为例。虽然, 第五册语文教材的名著推荐与阅读安排在第二单元以后, 但笔者在开学第一周就集中安排了三节课引导学生了解作品、选读部分精彩片段、观看相关影视选段, 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以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在教师的督促下去真正阅读名著。随后, 笔者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章内容, 并写好故事梗概和阅读感受, 这样《格列佛游记》全书四卷39章到10月中旬就能阅读完毕, 期中考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去交流、检测、巩固。在这次考试中, 尽管笔者任教的班级学生整体水平较低, 但名著阅读考查题的得分率却超过了另外一个学生整体水平较好的班级。事实证明, 如此考查名著阅读, 让真正阅读名著的人获得了优势, 更好地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不过, 笔者以为, 以上的做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以期进一步推进和实现名著“真”阅读。

一是阅读时间的安排和保证。“课内外结合, 以课堂带动课外, 以课外为主”, 这是我们在阅读时间上的基本思路。为了保证全体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我们可以采用集中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上阅读时间的保证, 带动了学生在课下的阅读。

二是阅读效果的检测。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保证阅读效果, 同时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开卷检测的方式。检测题可涵盖作品的各个方面, 涉及作品的细节, 并根据测试题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分值, 从5分到20分不等, 学生可根据知识实际的读书情况和理解能力, 选择100分题来答, 所得分数记入平时成绩。

三是阅读氛围的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首先是书籍来源的保证, 目前主要是学生自备书籍, 课间、饭后, 学生能够做到自带书籍, 安静默读,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全年级、全班参与读书活动, 可有效促进心理环境的优化。同时, 很多家长不能认识到名著阅读对培养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认为除课本以外的书都是杂书, 不但不支持孩子阅读, 反而横加阻拦。因此, 我们还要注重与家长沟通, 力求使家长成为良好阅读氛围的促成因素。

四是阅读交流方式的设计。要努力实现多向、多层次的交流, 如: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 生生之间的交流。可采用的方式很多, 摘抄、写读书心得、知识竞答、开卷测查、课堂讨论等, 层次高一些的还有撰写评论、专题讲座、网上交流等形式。

在异彩纷呈的现代文化潮流中, 学校语文教育应当坚持一种对经典文化、传统优秀文化的尊重和倡导, 以帮助学生在复杂的文化潮流中找到适当的精神支点。而名著阅读的考查方式对学生能否真正阅读名著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可以说, 现行的名著考查题让学生回归了真正的阅读, 能积极引导学生从头至尾细读名著。作为一名教师, 笔者愿名著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成为学生滋养生命的营养。

设立测试项目旨在强调全面锻炼身体的过程, 实现“教测分离”, 克服考什么教什么、测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弊端。

然而, 在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过程中, 出现了少数学校在体育考试中考什么就教什么和练习什么的“应试”教育现象。据了解, 2008年, 广东一些地方的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设置有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1分钟跳绳、1分钟计时运球上篮、田径200米等项目, 其中田径200米是必考项目, 其余的项目学生可以任选一项作为考试项目。而2009年在一些地方的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中仅设置田径200米和1分钟跳绳等两个必考项目。这样, 一旦考试项目确定后, 九年级的体育教师就自然而然地把这些项目作为课堂的重要内容, 七年级、八年级的体育教师也会把这些项目作为每节课练习内容的重点来抓。结果, 有的学生反映, 读了三年初中, 不知道足球是怎样踢的, 不懂得排球是怎样打的, 不会处理运动中的一些常见病, 等等, 学生的“三基”水平降低, 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畸形发展, 耐力素质下降。

一、中考体育考试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框架

从2007年开始, 在一些地方, 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分值提高到50分。我们都知道提高这个分值的出发点的本意是什么, 但是尽管如此, 我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却仍然在走下坡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项目。”由此体育作为升学考试科目以条例的形式被明确下来。国家教育部决定, 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正式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制度。实践证明, 体育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举措, 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并取得了良好的作用。但是, 随着体育考试的进一步实施, 少数地区的部分学校出现了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 教与学跟着考试走的应试现象。因此, 在一些学校就出现了教师上课的内容就按照中考体育考试的内容去授课, 几乎每节课都围绕那几个项目去练, 部分学生体验不到运动的乐趣, 学生为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而感到苦恼, 从而厌倦了上体育课, 最终令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结果, 新课程标准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教学模式又走回了原来的路子。

由于中考体育50分的存在, 学生在课堂内根本没有自己选择的空间, 整堂课都是由教师布置练习, 讲解示范, 学生机械、重复地学、练中考所规定的考试项目, 学生的体育课成了训练课。为了使学生的体育成绩得到较快的提高, 在一些学校, 原本国家规定每班一周上三节体育课, 由于有中考体育考试项目, 而每班一周减少一节课。除此之外, 一些学校还要求学生课后所参加的体育素质锻炼都要围绕中考体育考试项目进行训练, 结果导致有的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

诚然, 新课标的实施与中考体育考试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就拿中考体育考试50分来说, 教育行政部门的本意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性“加试”措施, 从而促使学生、教师及学校领导重视体育与健康课, 使学生在压力下形成锻炼的习惯, 引导大家都来关注体育、重视体育。然而, 这些用意在带有功利色彩的“应试”面前是这样的苍白无力, 现在体育考试分明成了学生平衡其他学科成绩的砝码, 体育与健康课的性质改变了, 教师的观念随着领导的升学指标压力“扭曲”了。因此, 我们认为50分作为“手段性”的体育价值观有悖于新课程教学理念, 其他学科的应试不驱逐, 升学压力不减轻, 体育50分一天不谈化或者改革与变式, 新课程的兴趣、学生的运动态度、习惯、探究、自主、合作等终将会变成“一纸空文”。

二、中考体育考试评价目的必须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目的相一致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 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对学生的评价只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 仅仅是对学生运动素质与能力的评价, 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身体形态、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等方面的评价, 也就是说, 它忽略了对学生的过程性的评价。

新课标倡导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 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又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 或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 实现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既有利于调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 又有利于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 让家长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并熟悉整个教学过程, 从而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实施以后, 我们都必须对每一位学生建立个人体育档案, 包括对学生的体能、技能等方面的记录, 每个学期结束时, 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个诊断性的、过程性的、终结性的评价, 从中我们就可以得知一个学期来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以便于为每一位学生制订和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指导方案, 使学生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但现在看来, 新课标的成绩评价, 似乎只对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有效, 到了九年级, 因为有体育中考这根指挥棒的存在, 评价就等于空谈了。

因此, 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应以育人为本, 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发现不足, 找出原因, 以便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 其主要功能在于反馈和激励, 不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出现以考试代替评价的现象。

三、中考体育考试项目设置应该多元化

1. 中考体育考试项目的设置应该给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考试项目的设置要围绕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出发, 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出发, 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原则、增强学生体质的原则、全面兼顾的原则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原则。我们在中考体育考试的项目设置上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第一, 身体素质类:100米、200米、800米 (女) 、1000米 (男) 、引体向上、1分钟仰卧起坐 (女) 、20秒立卧撑 (男) , 立定跳远等。第二, 球类:篮球1分钟运球上篮, 1分钟跳投 (在规定的范围内) , 纵跳摸高, 足球20秒踮球、绕杆射门, 乒乓球推挡等。第三, 其它类: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锻炼项目。

2. 中考体育的一些项目需要作出调整

例如投掷实心球。在人的一生中, 利用实心球投掷方式进行工作的概率大概是最低的, 不会有人在离开学校大门之后, 还会想到利用实心球投掷作为自己终身锻炼的运动项目。由此可见, 实心球教材是一项远离我们生活实际的内容, 是没有很大存在价值的。

在过去, 实心球被列为中考体育考试的必考项目, 这不仅导致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畸形发展, 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兴趣项目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造成对体育课的厌倦, 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这更不用说什么拓展项目的培养了。

毫无疑问, 我们只有进行改革和调整, 从“应试教育”的框架中走出来, 使中考体育考试评价的目的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的目的相一致, 才能使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还教师一个自由创新的空间, 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课堂教学方法更具多样性, 课堂教学组织更具全面性, 课堂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 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愉悦、融洽、和谐, 从而让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中能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学习, 让他们在学会“健体”的同时, 培养自己终身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晓赞, 季浏, 潘绍伟等.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中国学校体育, 2003, (3) .

[2]刘秀美, 沙风海.促进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健康发展.中国学校体育, 2003, (4) .

[3]胡增荦.新理念下中小学投掷教材的变化与发展.中国学校体育, 2003, (4) .

[4]张海平.30分+1小时=50年-——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教学, 2005, (1) .

网球体育理论考试 篇5

序号 选项 内容 FALSE 网球的场地根据球场表面的不同又分为:草地球场,泥地球场,还有沥青、水泥、木板、朔胶等构成的球场统称为软地球场。TRUE 网球的外表是用纺织材料统一制成的,颜色应该是白色或黄色。应该没有缝线。3 TRUE 球场被球网分成了两个半场,靠近球网的叫前区,又被中线分成左发球区和右发球区。发球区到底线之间的部分叫后区。FALSE 网球为白色或黄色,外表毛质均匀,接缝处有缝线。FALSE 新中国的首次网球赛事是在1953年北京举行的四项球类运动会上进行。6 FALSE 网球比赛采用盘局制记分方法,女子是五盘三胜制,男子是三盘二胜制。7 TRUE 中国网球协会成立1956年10月23日,孙耀华任主席。TRUE 网球最有影响的赛事称为大满贯,分别是指 温网、澳网、美网 和 法网。9 FALSE 首届温布尔登网球赛于 1877 年在法国举行。TRUE 国际网球联合会筹建于 1911 年,是世界网球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网球规则,协调和推进网球运动的普及,促进世界网球运动的发展等。11 TRUE 国际职业网球联合会,简称为ATP——国际职业网联。TRUE 双打比赛的场地长为23.77米,宽为10.97米,网高为0.914米。FALSE 网球孕育在英国,诞生在法国,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流行全世界。14 TRUE 草地网球创始人是英国少校沃尔特?路普顿?温菲尔德。15 FALSE 戴维斯杯和四大网球公开赛均采用三盘两胜制。16 FALSE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网球的男子和女子单打与双打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FALSE 戴维斯杯是世界女子网球团体赛的杯名。起始于1900年,由美国青年德威特.菲利.戴维斯创办,每年举行一次。FALSE 联合会杯赛是世界男子网球团体赛的杯名。它是在1963年,为庆祝国际网球联合会成立五十周年而创办的,每年举行一次。TRUE 霍普曼杯是以澳大利亚网坛传奇人物霍普曼的名字命名的世界网球混合团体赛,1996年霍普曼杯被国际网联(ITF)正式承认为官方的世界混合团体赛。TRUE 在当年能获得所有四大网球公开赛冠军,被称为“大满贯“得主。如适逢奥运会年,获得奥运会冠军及四大公开赛全部冠军,则被称为“金满贯”。FALSE “大师杯”网球赛是当年“ATP”积分排名前10的选手才有资格参加。22 TRUE 现代网球运动一般包括室内网球和室外网球两种形式。FALSE 四大网球公开赛中温布尔登公开赛是草地网球场地,法国公开赛是泥地场地,澳大利亚公开赛是涂塑硬场地,美国公开赛则是草地网球场地。TRUE 2006年7月16日打进联合会杯世界组的八强,这是中国队首次进入这项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女子网球团体赛事。TRUE 李婷/孙甜甜在雅典奥运会网球双打比赛中获得冠军,成为首位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中国网球选手。TRUE 成为第一个“大满贯”得主的美国人唐˙巴基在1938年包揽了四大公开赛冠军。27 TRUE 1881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网球协会,即美国全国草地网球协会。28 FALSE 1931年3月1日,由12个国家的网球协会代表,在伦敦成立了国际网球联合会(ITF)FALSE 2006年,郑洁和晏紫获得澳网、法网双打冠军。FALSE 当来球较远,弧度较平时,可采用双跳步或交叉步移动。31 TRUE 网球比赛中运用战术的目的是:争取进攻,保持主动,把球打到使对手无能为力的地方。

TRUE 网球的握拍方法有:东方式、大陆式和西方式。

TRUE 接发球分正拍和反拍两种打法,可打出上旋、下旋、平击等球。除了用不同的回击力量和落点变化外,还可以直接放轻球(小球),或挑高球,也可以直接发球上网和接发球破网。

TRUE 接发球的关键在于:快速灵敏的判断、反应和充分的准备。

TRUE 发球是非常重要也是唯一由自己掌握的击球技术。它可以不受对方制约,在较大的程度上能够发挥出个人的特点,用以控制对方,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36 FALSE 底线正拍抽击球是整个网球技术中的一项重要防守技术

FALSE 底线正拍击球的机会多于底线反拍击球,而且动作比较舒展,因而击球有力,速度也比较快。如果正手击球技术掌握得好,可以始终使自己在场上处于不利的位置。

TRUE 正拍抽击球易犯的错误有:1.击球点太靠后,造成击球困难;2.球拍拉拍时肘关节领先,造成击球时手腕小臂紧张、击球无力;3.球拍后摆拉拍过大。

TRUE 在网球教学中最简单易行的是:多球训练法,它不仅能解决单球训练强度,密度和不易加大难度等困难,而且有利于基本技术的学习与巩固,并对特长技术的多练、精练提供了保证。

FALSE 东方式握拍(右手为例)是大拇指与食指形成的“V”字形虎口对准拍柄上平面左侧与左上斜面交界的位置,食指稍离中指,拍柄底部与手掌不齐。41 TRUE 正拍上旋击球时,拍面与地面保持垂直。42 FALSE 正拍上旋击球后,身体重心应该后移。

FALSE 正手击球,拍和球接触的一瞬间,手腕应保持放松。

FALSE 正手和反手击球时,引拍动作和随挥动作手臂应保持紧张。45 FALSE 正拍上旋击球的击球点应该在身体的右后方。46 TRUE 正手和反手击球时,双腿应保持弯曲。

TRUE 底线正手击球的步伐可分为“关闭式”、“开放式”和“半开放式”三种。48 TRUE 发球员有两个发球机会,允许一次发球失误。

TRUE 交换场地,双方应在每盘的第1、3、5等单数局结束后,以及每盘结束双方局数之和为单数时交换场地。

FALSE 违反发球站位的规定发球,判重新发球。

FALSE 在双打比赛时,发球员可以站在端(底)线后单打边线与双打边线之间的位置发球。

FALSE 在单打比赛时,发球员可以站在端(底)线后单打边线与双打边线之间的位置发球。

TRUE 发球双误,判对方得分。

TRUE 还击的球落网、出界或触击场外固定物时,判对方得分。55 FALSE 网球可以抛拍击球。

FALSE 对方来的球,在本方场地跳动两次还击是允许的。57 FALSE 球落在线上,判界外球。

TRUE 在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或衣物的任何部分触及球、球网及对方场地时,判对方得分。

TRUE 在网球双打比赛中,发球次序错误,应在发觉时立即纠正。但已得的分数或已成的失误都有效。如发觉时全局已结束,此后发球次序就以该局为准轮流发球。

TRUE 在网球双打比赛中,接发球次序错误,发觉后仍按已错误的次序进行,等到下一接球局再进行纠正。

TRUE 双打比赛中,发球员第一次发球击中本方同伴身体,这是应判发球方失误。

TRUE 活球状态是球从发出的那一时刻开始成为活球,除了失误或重发之外活球状态保持到该分结束为止。

FALSE 一名运动员回球失误,但是裁判员没有呼报,比赛处于活球状态。在双方对打击球结束后,他的对手可以向裁判要求得到该分。

FALSE 运动员在活球状态下,可以从网上回击对方还没过网的来球。

FALSE 运动员A削的一个刚刚过网球又反弹回A的场地,B无法追到球,于是抛出球拍击到球。球拍和球都落在场地上,A回击球出界,B得分。

FALSE 一名运动员站在发球线外被发出的球在落地前击到,判被击到的运动员得分。67 TRUE 落在线上的球被认为是落在由该线作为界线的场地内。

TRUE 运动员的球拍在击球后越过球网,而不是在球过网前击打并且回击有效时,被称为有效回击。

FALSE 如果回击的球从网柱或单打支柱以外,无论是高于还是低于球网的上部高度,即使触到网柱或单打支柱,只要球落在有效的场地内都为无效击球。

TRUE 双打比赛的场地长为23.77米,宽为10.97米,网高为0.914米。

TRUE 比赛不能因为一名运动员要恢复体力、呼吸或身体条件而被推延、中断或干扰。但是,在出现以外伤害的情况下,裁判员可以允许比赛因为那次伤害而有一次3分钟的延缓。72 FALSE 在双打比赛时,一名运动员没有按时到场,他的同伴要求允许他以一人来和对手进行比赛,裁判员应该允许。

TRUE 在双打比赛中,发球员的同伴或接球员的同伴可以站在球网一侧属于他的那一边的任何位置,无论他愿意站在场内或场外。

TRUE 网球比赛,一般每场由分数、局数和盘数来决定胜负。

FALSE 网球比赛的计分与其它运动项目有所不同,是以胜1分为“15”,胜2分为“30”,胜3分“45”,胜4分就赢1局,胜6局为胜一盘。

TRUE 在网球比赛中,运动员各自站在球网的一边,先发球的运动员叫发球员,另一边的运动员叫接球员。

FALSE 网球比赛中,接球员必须站在底线外接球。

FALSE 发球员在每局开始时,第一个球应在左区端线后发球。

TRUE 单打比赛中,发球员只能站在端线后,中点与单打边线假定延长线之间发球。80 FALSE 球网中间有一条将球网绷紧来于地面的白色带子叫中心带,其宽度为0.05米,网中心绷紧球网的高度为0.924米。

FALSE 运动员在左区发球,站位时右脚踩在中点的假定延长线上,当他抛球后右脚收回到规定的区域线后发出球,不应该判此运动员脚误。

TRUE 双打比赛中,接球员甲准备接球时,其同伴丙可以任意站位,甚至站入同伴甲一侧的发球区内。

FALSE 在任何比赛中发球方必须站在端线后面、中点假定延长线与单打线延长线之间的范围内发球。

序号 选项 内容 B 网球运动是()发明的,因其在1873年介绍了草地网球,而被认为是网球运动的创始人加以纪念。B 中国网球女子双打在()年雅典奥运会上第一次荣获冠。3 A 网球单打比赛场地长()米,宽()米,网高()米。4 B 网球的直径应()厘米之间,重量约为()克。5 A 网球有效击球面积,亦称(),从力学角度讲,()就是网球的碰撞中心。击球击中这一部位能发挥最大力量,产生最小振动,从而达到最佳的击球效果。6 B 男子团体赛为(),女子团体赛被称为(),()是混合团体。7 C 球场两端的界限叫(),两边的界线叫()。在球网的每一边距离球网(6.40米)的地方画一条与球网平行的线叫做()。C 减振器是否可以安装在球拍的弦上?如果可以,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9 B 网球起源于哪个国家? D 世界上最早修建近代网球场地的国家是()。A 在旧中国的第()届全运会上,网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2 C()年,新中国首次参加温布尔顿网球赛。D 2002年在我国()第一次举办“大师杯”网球赛。C 在21届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队()获女单冠军。15 A()是参加温布尔登网球赛的第一个中国运动员。16 A 1990年和1994年,()蝉联两届亚运会男单冠军。17 C 目前还要求运动员比赛时必须穿白色运动服赛事是()。18 D 下列赛事中那些是男子团体赛? A 在四大网球公开赛中,最年轻的是()。D 2006年在上海举办的“大师杯”网球赛冠军得主是()。21 C 在四大网球公开赛中,因场地的不同,球速最快的是()。22 B 在四大网球公开赛中,因场地的不同,球速最慢的是()。23 D 国际网球联合筹建于1911年,国际网联总部设在()。24 A 下列属于国际网联负责的赛事是:()。B 以下关于四大网球公开赛表述正确的是(近年情况):()26 C 在网球比赛中,主要用于接发球、接高压扣球、接来回球和接其它球的技术是:()。27 C 网球()包括正手击球、反手击球、发球、高压扣球 等。B 切削发球是击球的()部位,使球产生右侧旋转,下手发球是击球的()部位。29 A 无论在网球比赛中采取什么战术,都不能忽略一个原则是()。30 C 发球基本分三种:()、()和()。31 C 关于东方式握拍叙述正确的是:()

B 发球员在发球前应先站在端线后、中点和边线的假定延长线之间的区域里,用手将球向空中任何方向抛起,在球接触地面以前,用球拍击球。球拍接触球时,就算完成发球。这是:()

A 发球员在整个发球动作中,不得通过行走或跑动改变原站的位置;两脚只准站在规定位置,并在击球的瞬间单足不得触及其它区域。这是:()

A 每局开始,先从右区端线后发球,得或失一分后,应换到左区发球。发出的球应从网上越过,落到对面的对方发球区内,或其周围线内。这是指:()

A 发球触网后,仍然落到对方发球区内;或接球员未作好接球准备。均应:()。36 A 发出的球,在落地前触及固定物(球网、中心带和网边白布除外)。判:()37 A 发球时的()不得踏线、进入场内或越出中点、边线及其假定延长线。

A 单打比赛在有双打网柱和单打支柱的双打场地上进行,发球时球击中了单打支柱后落在了正确的发球区内,这是一次失误还是应该重新发球? 39 A “"”平分“"后,一方先得一分时,称为()。” 40 B 网球比赛规则规定,发球员有()次发球权。41 C 单打球场的球网长度是()米。42 A 网球场地球网中央高度是()米。

中考、高考中增加体育考试 篇6

关键词:中高考;体育考试;青少年;压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28-01

中考、高考中加入体育考试是近几年为提高青少年的体质,而实行的一种手段。面对考高中、大学的巨大压力,这样突然出现的一个“科目”,必定会在体育界、教育界等领域发出不同的声音,有些人认为,体育加入到中考、高考的行列中会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体育的重视,有些人认为体育会给学生带来更重的负担。我个人认为中考、高考中增加体育考试应该是权宜之计,而不宜长远之行。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从负担的角度说,而是从健康的方面谈。

一、从压力角度看中高考中的体育考试

中考、高考试人生中比较重要的考试,没有人愿意输,没有人不渴望赢。对于学生而言,体育成为能够决定未来的重要一部分,那么他们必定会花时间去练习项目,学习技巧。这样随着对这件事的关注越来越高,体育考试必定会像现在很多文化课一样,出现很多的“补习班”,这些“补习班”实际上就是把学生召集起来进行“运动训练”,甚至也会有些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1]。这种练习虽然不是为了竞技体育而进行的,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进行的有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广义上的运动训练。这种训练现在已经有很多,我认为不久的将来这种“补习班”会越来越多,而这种训练必定会占用学生很多时间,这种“被迫”的按时训练,使得体育成为了一种任务。而体育本身是不能当做一种任务去完成,要作为一种习惯,如果大家不能把它作为一种习惯,而使用一种策略迫使他作为一种任务,我想体育就失去了它原本意义。

二、从健康角度看中高考中的体育考试

(一)突然性的训练对于中高考生身体的损害。健康是每个孩子和家长都十分重视的,但他们往往只看到显性的健康危机却看不到隐形的健康危机。对于中高中生来说,体育考试无疑就是一种隐形的健康危机。一方面在这种训练的教练员往往是学校的体育老师或是一些体育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对于初、高中生,即年龄在15—20岁的孩子的心理、身体缺少全面、系统的认识,在训练方面是无法保证科学的。同时这种训练常常在考试前几个月“突击”,可是我们知道人体对训练负荷的生物适应必须通过有机体自身的各个系统,各个器官,各个肌肉及至每个细胞的变化,一点一点地去完成。运动员的竞技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不仅涉及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还受先天,后天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体机能的适应性改造包括中枢神经神经系统功能的改造,都不是在短时间内所能奏效的[2]。而训练对提高学生竞技能力的影响必须通过人体内部的的适应性改造才能实现。另一方面是否对于先天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这样一个体育考试中的失利,会影响其对于体育的态度,使得原先虽然能力不强还愿意运动的孩子,通过这一次评分性的考试,失去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科目,它不像地理、历史那些课程一样,在某个学习阶段,比如初中、高中阶段看似这些所谓的文化课是比起体育要重要一些,但从人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来看,体育是贯穿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所以才有提出了“终身体育”这样的口号,而想让孩子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也不是靠一时的突击能够完成的。

(二)使用兴奋剂严重影响比赛的公平,损害孩子健康。增加体育到中高考中,目的是使学生更加重视运动,身体更加健康。随着初、高考体育考试,人们会为了成绩“不择手段”,尽管很多教练、家长、孩子、老师都知道兴奋剂对于孩子身体的伤害,都知道这是不道德的行为,都知道这样有失公平,但面对“利益”,即分数时,那份对名校的渴求冲昏了理智的头脑。他们亦抱有侥幸的心理,认为吃一次对孩子的伤害不大,吃一次不会被发现。在中高考的体育考试中大多还没有设置兴奋剂检测这项流程,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和家长选择铤而走险。而兴奋剂能在体育初、高考中找到市场,首先是因为青少年缺少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有些人不能判断什么是兴奋剂,或者还意识不到使用兴奋剂对人体危害,在教练员或者其他人员的唆使或诱导下往往就范。另外某些学生确实存在走捷径的心理。他们明知道兴奋剂的危害,但是为了最后关头能超水平的发挥,不惜铤而走险,希望借助兴奋剂来提升成绩,达到考上大学的目的。对于这些热不来说,在实现考上大学的愿望面前,什么体育道德原则,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和兴奋剂对于身体健康的损害等问题,似乎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

对于青少年体质变差的问题,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是得好好想个办法来尽可能解决这个难题,但我认为这样硬生生将体育纳入中考、高考中来绝非长久之计。

三、对于提高中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

面对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趋势,中高考中加入体育考试试图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但这必定只是缓解的办法,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本质。学校教育是体育兴趣培养,人运动素质培养的主要阶段,以下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提出提高中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三点建议。

(一)重视课堂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育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采用多样的练习方法,比如游戏法和比赛法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运动是体育老师的首要任务。在课堂上,体育教师应该掌握好课堂气氛和节奏,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奋,才能持续的推动学生加入到体育练习中来,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早操、课外体育活动要常抓。学生要保证一定课间锻炼但每个人都会有惰性,因此加强早操和课间操的考勤和监督工作就会显得十分必要,要制定比较完整,系统制度。做早操、参加课外活动有很多好处,首先能够增加在室外氧气的摄取量,通过身体的活动,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力量以及韧带弹性,同时能有效的改善心肺功能,促进代谢。其次,通过早操和课间操可以刺激神经细胞,使其兴奋,从而提高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因此作为学校来说应该常抓早操和课间操,让其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要有足够的重视。学校领导重视是开展各项活动的有力支持,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和老师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重视也不仅仅表现在口头的鼓励,更应该以实际行动来支持,要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提供足够的场地、器材等,让学生的课外活动充实而有意义。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好,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意志品质学校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重视能够确立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为以后工作提供了有利保证。

参考文献:

[1]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1-12.

[2]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5.

浅析高中体育的考试方法 篇7

关键词:高中体育,考试方法,考试观念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体育课程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身体锻炼, 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的水平。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着以下几种问题: 教学模式单一化。由于体育课程不是学校的主要科目, 所以在课程安排上为了考虑学生的情绪, 一般的高中是每周设置2 至3 节体育课, 那么一个学期下来课时是有限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 体育教师很难开展专业化训练, 如带领学生进行足球、篮球等训练, 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不参加最后的升学考试, 体育课程往往受到其他主课教师的排挤, 很多教师都会抢占体育、计算机等课程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强化。长期的课时少以及经常被排挤等现象, 体育课程的安排呈现出了无序性, 体育教师的计划被严重打乱, 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学生一些基本技能也没有办法。同时, 在教学经费上也会受到限制, 由于高中体育是一门户外实践的课程, 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就需要足够的教学工具, 可是现阶段的情却是教师只能选择最简单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教导。纵观以上等原因, 教师逐渐将大部分的课时转变成了学生的户外自由活动。体育教学出现颓势的最主要原因, 还是因为高中体育考试模式的不健全, 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明确体育学习的目标, 造成了体育课程的低效。

二、改进体育考试的方向

1 . 树立明确的考试观念。 高中体育考试改进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就是明确考试的观念, 将体育考试的地位提升到与其他主要文化课程一样。教育是一直不断向前发展的, 在教育不断完善文化课程的时候, 体育课程会逐渐成为教育中的第二项改革任务, 体育教学的实施可以与文化课程结合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明确体育考试观念, 适当的调整高考升学的结构, 将体育考试列入升学考试之中, 学生的文科课程经过长期的精炼, 已经达到一定教学高度了, 所以, 将重心略微地转移向体育能够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同时发展, 高中生尚处于青春期阶段, 是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 所以将体育考试的重要性提升可以间接的提升高中体育的教学水平。

2. 严苛的考试制度。现阶段的考试过程中由于文化课程占据主导, 所以学生的大部分活动时间都在教室内完成的, 学生的运动量极低, 加之高中生处于青春期的特性, 饮食的需求增长, 学生的身体状态开始下滑, 逐渐分成了极瘦与极胖等现象。长期地缺乏锻炼又缺乏体育课程辅导, 学生的体质出现严重的问题。但是, 在现今的体育考核中, 即便是学生没有达到体育考核的最低标准, 教师也会选择性地予以放行, 为的是不耽误学生的文化课程, 以免学生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出现偏差。所以, 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必须实行严苛的考试制度, 为了通过体育考试, 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运动的频率, 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教育。

3. 考试合作模式。我国已经实施了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 在人口管理的过程中, 越来越的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在这一部分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没有足够分享的感觉, 家长都会把最好的东西给予学生, 在升学考试竞争的过程中又使学生相互孤立, 学生间逐渐出现了情感淡化的迹象。合作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部分, 人类就属于群居动物, 为了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 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入更多合作活动。首先进行抽签决定考试分组信息, 对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将体育考试科目与学校的主要考试科目在考试时间上交错开来, 这样学生可以在学期中进行互补合作, 不会耽误主要的考试科目, 并且在期末考试来临的时候可以使学生有合作的精神, 学生的眼界是相对窄的, 目标可能是班级、或者年级, 如果能够与其他学生培养出合作精神共同进步, 就可以在学习成绩上取得更大进步, 因为升学考试的参与者并不是一座学校而是所有的应届高中生。

4. 考试专业化区分。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应该提高“量”之外, 更需要提“质”, 随着体育课程的增加, 应当对体育内容进行区分, 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学习科目, 由教师进行专业化指引, 并且在最后考核的时候, 进行专业化区分考核。高中体育教学专业化区分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并且学生自由选择的情况下, 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生的天赋, 在不同的体育课程上可能会出现难易的差距,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选择。专业化区分后的考试结果不以标准数值来衡量, 将学生的成绩以一定分值设置区间, 保证了考试的质量与公平性。

三、总结

纵观高中体育教学, 教学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 体育科目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改善最终的考试方法, 可以从目标上改变体育学科所处的地位, 提高体育考试的地位, 将体育考试列入升学考试的范畴, 并且严格地要求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体育专业化技能, 完成学生长期的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成聪聪.把体育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的可行性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2, (02) .

[2]周茗.体育纳入高考制度的理性思考[J].体育学刊, 2012, (05) .

[3]李静波.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考试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J].体育学刊, 2012, (05) .

人才制度和人事制度下考试的比较 篇8

人才制度是指社会对人才评价准则的总称。

人事制度是社会中的某个组织为录用组织成员而制订的准则的总称。

一、人才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本质区别

人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含有人员的准入标准, 都是对人才评价的准则, 但它们在人员准入上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区别就是人才制度的开放性和人事制度的封闭性。

(一) 人才制度开放性的表现

一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是开放的。由于人才制度是整个社会的人才评价制度, 它的内涵包含人事制度且远大于人事制度, 所有人事制度中人才的总和也小于社会人才的数量。因此, 人才制度非但不排斥反而还鼓励所有社会成员成为各种各样的人才,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是多多益善。

二是社会在人才性质 (类型) 需求上的开放性。社会的多元化自然要求人才的多样性, 从整个社会的需要来看, 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是多元的, 也是多多益善。

(二) 人事制度封闭性的表现

一是人员数量的封闭。一个组织录用人员的数量是有限的, 这就决定了人事制度下的人员准入是有数量限制的, 它对社会人员进入组织带有很大的选择性。

二是对人才的准入类型也是封闭的。用人单位性质的相对确定性就决定了该组织选用人才的类型是相对确定的, 它不可能接纳所有类型的人才, 这也决定了人事制度下用人的选择性。

二、两种制度下考试的不同

既然人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含有人员准入标准, 要进入这两种制度体系必然就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作为进入的门槛, 这个门槛就是考试。考试是人员准入必要的评价手段, 但考试在这两种不同制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考试的主要作用有两种:一是评价, 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二是选拔 (淘汰) , 是根据考试结果选出符合标准的人。

由于人才制度是开放的, 在人才的数量和类型上都不对社会成员作出限定, 因此该制度下的人才考试就应是非选择性的通过标准, 即人才的准入标准是确定的, 当社会中的成员达到这个标准就应给予认证, 否则不给予认证, 即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达到这个标准也允许通过。社会人才制度的开放性自然会带来社会人才准入的非选择性, 这是由这种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就是这种制度。

同样, 由于人事制度的封闭性, 致使该制度下的人才准入必定是选择性的, 淘汰式的考试是人事制度的必然选择。这种考试下, 人才准入的标准是相对的, 标准的高低取决于竞争某一岗位的人的数量, 数量多则标准高, 反之则低。

(一) 人事制度下的考试

1. 考试的目的就是选拔

选拔制度存在的理由只有一个, 就是资源的稀缺。由于某社会组织需要的工作人员的职数有限, 因此, 社会组织录用工作人员只能选择选拔性的考试制度, 以淘汰多余的人员。在人事制度中使用考试的选拔功能是合理、有效、公平、公正的手段。

2. 选拔制度中考试录用人才的标准是相对的, 录用标准是随着录取比例和参试人员的整体考试水平而变化的

例如政府录用100名公务员, 参加人数1000人和3000人其录用标准肯定不同。同样, 在3000个参试人员中录用100人和录用200人公务员时其录用标准也肯定不同, 录用100人时标准要高, 录用200人时标准要低。录用标准是随着录取比例的提高而降低的。

3. 录用标准的相对性使得选拔性考试产生两类错误

一是受伪错误。在录取比例较大时即使被录人员实际已不能很好地完成所任用的工作, 也可能被录用, 造成因标准的降低而录用了不合格的人员。

二是拒真错误。如果录用比例较小, 录用标准就较高, 即使参试人员的整体水平再高, 录用数量人员之外的人也要被淘汰, 造成因标准的提高把一些能胜任工作的人员排除在外。

这两类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选拔制度本身决定的。但是选拔性考试的两类错误被考试的公平、公正异化为合理的现象被人接受。

(二) 人才制度下的考试

1. 人才制度排斥选拔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存在数量限制, 社会希望所有的人都提高素质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人才的数量和类型都是多多益善, 这是社会进步的需要。而选拔是人为设置障碍淘汰一部分人才, 这明显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悖。因此, 社会人才制度不应采用选拔考试制度而应采用非选拔式的通过制度, 即如果一个人达到社会既定的标准, 社会就应认定为人才, 没有数量的限制, 即使所有人都通过考试也要给予认证。这是社会人才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2. 人才制度下的考试检测标准是客观“绝对”的标准

由于社会人才考试制度采用考试通过制, 相对于选拔制度来讲, 这种制度的考试标准是固定的。比如百分制中的60分合格制度, 过这个标准的人都视为合格, 不过的人就是不合格。这个标准和参考人员的数量和水平无关, 因此, 是客观的绝对标准。

3. 社会人才的通过制度可避免选拔考试制度的受伪和拒真现象

由于社会人才标准是“绝对”的客观标准, 凡达到标准的人就会得到认证, 否则不予认证, 不会出现降低标准的受伪错误和提高标准的拒真错误, 其公平性比选拔考试明显提高。

总之,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没有数量的限制, 社会人才制度只有采用检测的通过制度才是最合理的。用选拔制度评价社会人才会人为设置人才成长的障碍, 阻碍人才数量和素质的提高。用选拔制度去评价社会人才显然是错误的, 应当抛弃。

三、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分析

以前, 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是按照国家的指令安排到各个单位工作, 因而当时的高考制度应该是国家的人事制度。随着大学培养人数的增加, 加之计划经济的消失和市场经济的到来, 国家行政机关已人满为患, 国有企业逐渐减少, 国家用行政命令分配人员的范围越来越小。因而分配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淡出, 人才的培养逐渐社会化, 人才市场机制逐渐成为就业的主渠道。这一变化证明我国大学生的培养一开始是国家人事制度的培养模式, 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用科举式的选拔制度当然是合理的, 因而当时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人才培养的社会化, 人才的国家人事性质逐渐淡出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已过渡为社会人才制度, 按照社会人才的客观要求, 选拔性考试也应退出而代之以通过性的检测制度。

但政府并没调整考核方式, 仍然错误地沿用选拔式的高考, 致使高考弊端日益凸显, 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其实, 现行教育的种种弊端无不和选拔式的高考有关。如应试教育问题, 实际上选拔性的高考是应试教育的根源和必然结果。为什么中国的高考导致了应试教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拔, 这种选拔使中国高考把考试“学什么, 考什么”的检测功能异化为淘汰功能, 成了“考什么, 学什么”。“考什么, 学什么”就是考试在先, 课程在后, 考试引领着教学, 教学从属于考试。要命的是, 高考要“考什么”无从知道, 于是, 教学从始至终忙忙碌碌地围着虚拟的考试团团转。当教育变成了教学生怎么样应付考试, 应试教育则成为必然, 教育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而通过性的检测考试标准则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 鼓励所有人通过标准以增加社会的人才数量, 因此, 只有采用通过性检测标准的考试才可能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选拔性的高考模式下由于考试标准的局限, 总会有部分人被不合理的淘汰, 因此, 选拔式高考只能派生应试, 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现行教育采用选拔高考的理由只有一个, 就是教育资源的稀缺, 即政府不能保证所有人进入大学学习, 选拔性的高考就自然出现了。但是我们只看到了教育资源的稀缺, 没有看到学习资源的丰富。教育资源是以政府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式, 是人才的国家化;而学习成才 (个人选择成才的途径和方式, 政府只通过考试给予认证) 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才成长方式, 现行教育在体制上忽视了这种个人本位的成才方式, 把本来资源非常丰富的个人成才资源排斥在外, 也人为地制造了个人成才资源稀缺的假象。

成才资源既包括政府本位的教育成才, 也包括个人本位的学习成才, 用成才资源的概念替代教育资源就不存在成才资源的稀缺。现行教育忽视个人学习成才的方式, 致使自学考试的地位明显低于正常学历教育, 只有使自学考试这一类学习成才的方式平等或高于教育成才的地位, 才能解决教育资源的稀缺, 丰富成才资源的结构, 使人才成长国家化转变为人才成长社会化。国家化就必然是教育方式, 社会化则是教育和个人成才的有机结合。

中考体育考试应注意的细节 篇9

一、立定跳远:

1. 进行立定跳远时, 踏板上不可避免会被带上细沙。

考生进行第一跳时, 往往还会扫一扫, 之后就会忽略这一细节。殊不知, 踏板上的细沙会造成脚底打滑, 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考生在进行每一跳之前, 都应该有意识地用鞋底将踏板上的细沙扫开, 防止打滑, 之后将两脚跟稍抬起, 用前脚掌在踏板上左右摩擦, 以感受前脚掌与踏板的摩擦效果。

2. 沙坑比较软, 若屁股或脚跟落地时划痕较长, 就会损失5厘米~10厘米的成绩。

脚跟落地时划痕较长的原因主要是, 考生落地瞬间没有前伸小腿, 使大小腿的夹角在90度左右, 与地面夹角过大。解决方法:平时多做举小腿的各种练习。造成屁股落地的主要原因是, 小腿过度前伸, 来不及屈膝缓冲, 因此受地面反作用力的影响而被弹回。解决办法:顺势跪撑。

二、引体向上

1. 进行引体向上项目的考试时, 下颌不过杠被判为无效成绩, 这是大多数考生最大的问题。考生为追求下颌超过杠面, 经常在杠上停留过长时间, 这样既浪费体力, 又加大了动作难度。笔者总结出一个技巧, 利用新疆舞中伸缩颈部的方法设计出“点杠法”, 以帮助考生快速过杠、迅速返回。效果显著。

2. 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 许多考生在杠下悬垂时间过长, 不但没有获得向上的提升力, 反而消耗了更多体力。在进行引体向上考试时, 考生可以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身体快速下降后, 充分借助单杠的回弹力, 通过肱二头肌快速收缩, 将身体提升。尽量减少身体在悬垂时浪费的时间。

三、仰卧起坐

1. 体力不支, 躺在垫上的时间过长, 起来的过程消耗过多体力。改进方法:利用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 效果显著。

2.手指在起来的过程中松开。这是由于学生的手指交叉放于脑后的位置不合理所造成的。正确的方法是:手指交叉放于枕骨位置, 且大拇指紧贴颈部。

四、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

1. 跑步姿势不合理。

由于部分考生平时是在煤渣跑道或土道上练习中长跑, 而考试一般是在条件较好的塑胶跑道上进行, 塑胶跑道具有一定弹性。这容易使考生“跳着跑”。正确的方法是:在塑胶跑道上比赛, 上体应适当保持前倾, 借助跑道的弹力, 产生向前推进的效果。

2. 专业运动员在逆风的天气状况下进行中长跑, 大都能从容应对。

但参加体育中考的考生遇到类似情况, 却显得手足无措。这与教师日常训练时, 忽略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有关。正确的方法是, 逆风时上体稍前倾, 适当减小步长, 提高步频, 同时将头稍偏离逆风位置。顺风时上体正直, 借助顺风的优势加大步长, 保持步频。

3. 下雨时, 室外气温较低, 考生大都不注意保暖, 甚至保暖措施做不到位。

机体温度过低, 易造成肌肉僵硬, 甚至发生伤害事故。正确的方法是:比赛前适当延长准备活动的时间, 不要随意脱掉外套, 在比赛开始前2分钟再换好服装;多做压腿练习, 减少肌肉的粘滞性;比赛前轻跳几次, 提高机体的兴奋度。

体育高考生术科考试状态调控 篇10

一、严格管理是调控的前提

一年一度的高考体育术科考试,常因管理不当,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失误。如,考生在赴考途中突发意外,不能参加考试;因不注意饮食卫生,引发胃肠疾病影响发挥;因着凉感冒或生活不规律,导致身体乏力影响考试;因受伤而无奈弃考等。可见,考试期间考生的教育管理很有必要。作为送考教师,首先,要求考生服从安排,集体行动,有事请假,一起赴考点、熟悉考场,按时作息,统一就餐等。其次,送考教师要根据考生的考试组次推算考试时间,依据项目特点、考生特点和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准备活动时间和内容,让考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信心百倍地迎考。

二、合理安排考前训练是调控的重要手段

考前一周的运动量应由大到小,达到超量恢复、能量积累、体力调整的目的,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考前第四天安排大运动量训练,通过大运动量的训练刺激兴奋点(力量素质训练后实现超量恢复需要3~4天),做1~2个100m快速跑,1~2个400m跑,消耗更多能量物质,为超量恢复做准备;考前第三天,进行中等强度的跳跃、投掷练习,完善技术和战术;考前第二天,上午赴考点,下午适应环境、场地或进行专项的练习,切记不要安排大运动量练习,可以安排小运动量的适应性调整练习;考前一天,报到、休息、备考。

三、有效的心理调控是获胜的保障

考生在考试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紧张情绪,过度紧张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只有让考生达到适度放松、胸有成竹、勇于面对的心理状态,才能在考试时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考出好的成绩。

1.考前一个月的每周六,都安排一次模拟考试,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适应能力。同时将每次测试成绩进行比对,以此提高考生的自信心,缓解学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2.有意识地安排考生在上午或下午,或阴雨天气,或到校外陌生的场地、环境中去测试,以此提高考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3.到达考点后,第一时间安排考生适应考试地点、场地、周边环境,并预设考试过程,做到有备无患。

4.考前第二天晚上,可安排考生参与一些娱乐活动,进行积极性休息,缓解考生压力。在实施时,教师要控制好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做到养精蓄锐。

5.临考时,要督促考生提前30~40分钟做准备活动,达到微微出汗的状态,借助肢体运动缓解考生心理压力。

6.投掷与跳跃项目考试时,第一次要稳,力求获得保底成绩,当考生第一次测试失误时,教师可让考生纵跳几次、加速跑1~2次、喊叫几声,释放紧张情绪,提高神经的兴奋度;当考生某个项目发挥不好时,教师要告诉考生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因为肌肉紧张,应适度放松,提高自信,激发斗志。

四、合理规范的技战术安排是正常发挥竞技水平的根本

考生的技术规范了,不仅动作舒展、协调,而且有助于肌肉力量的高效利用。

1.动作的规范要贯彻在考前训练和模拟考试中

在考前训练及模拟考试中,考生会有多次最好成绩的出现,教师要适时引导考生回忆并记住当时的动作感觉,记住动作的用力顺序。在考试时,考生要将技术动作再回顾一遍,回忆出现最好成绩的动作和当时的心理状态。指导教师要及时提醒考生注意动作的关注点或重难点,如,100m起跑时,提醒考生,预备时重心要前送,要奋力蹬摆,疾跑时要保持上体前倾,利于提速;实心球考试时,预备阶段要实现最大程度的超越器械动作,前腿支撑、双臂快速发力;三级跳远动作,要注意起跳时的奋力蹬送,第二跳的跨步要保持滑行状态,做到重心步步高,步幅级级长。

2.合理有效的战术运用很重要

在考前的训练及模拟考试中,考生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有目的地采用相应的战术:对于中长跑项目,体力分配与跑的节奏要因人而异,控制好一定的速度,保证最后100m有体力奋力冲刺;对于耐力不是很好的考生,可以采用跟随战术,跟随第一或第二方阵跑动,有利于自己水平的发挥,跑过600m后要逐渐加速,超越前面考生时尽可能在直道,避免在弯道时超越;3.实心球及三级跳远类的战术,一般是第一次跳或掷要稳,首先获得有效成绩,不要犯规;第二次要狠,总结第一次的不足,扩大战果;第三次最后一搏,克服前两次的不足,奋勇拼搏。

五、有效的情绪激发是提高成绩的助推器

高昂的情绪能刺激神经系统,提高兴奋性,充分激发身体潜能。在训练中,教练员要注意培养考生高涨的情绪,养成自我调控情绪的习惯,如,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同伴加油等。在考试时,指导教师在场外用语言激励,考生根据自我调控的方法跳几次或大声喊叫来提高兴奋度,这样考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超常发挥。

浅论体育保健学考试改革 篇11

关键词: 体育保健学 考试改革 考试方式

通过体育保健学课程的学习拓宽体育院系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体育保健学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的重要责任之一。检查学生对体育保健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仍离不开考试,考试作为一种传统的检验手段,可了解学生某个阶段学习的效果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据此可知,考试仍在老师与学生间起重要作用,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选择怎样的考试方法才能真正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保健学的积极性,突出体育保健学的学科特点等,这似乎是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面临的教育难题之一。当前各体育院系趋向于“典型知识点考试”,围绕教材中的典型知识点出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此种考核方法不适合新时期下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当下素质教育时代大学生学习的期望,所以对体育保健学考试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体育保健学考试改革的内容与途径进行有益的探索。

1.体育保健学考试内容的改革

1.1考试成绩比例的优化

以前很多高校体育院系的体育保健学成绩比例较单一,期末成绩仅凭最后的体育保健学考试试卷成绩,即只依靠笔试成绩对学生整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这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因此,除了笔试成绩外,还应对学生在课堂中考勤、回答问题和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即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应包含多方面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此外,应合理优化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以邵阳学院体育系为例,体育保健学的期末成绩分成三部分,分别为考勤成绩、实验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2∶3∶5,此种设置在很多高校体育院系中广泛应用,优点是促使学生重视体育保健学整体过程的学习,不能仅靠期末突击理论知识而一举过关。但此种方式有明显的弊端,考勤成绩主要是指学生的出勤率,少数学生会钻空子,在老师不熟悉学生的情况下找人代替,使考勤偏离原来的出发点。实验课中一些学生以旁观为主,很少动手,存在偷懒现象。所以,高校体育院系老师要在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不良习惯和心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2考試内容的合理设置

体育保健学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而考试内容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考试内容不仅要包含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体育保健学基础知识,还要包含课外的保健实践知识及实验中所学习的实践知识,只有将各方面进行综合,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才会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才较客观公正。此外,教师还应纠正学生的一些认识误区,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考勤率高,上课掌握好教材的主要知识点,课后认真完成习题,通过期末考试就没问题。其实不然,学生还应掌握一些课外热点知识,对实验操作必须进行量化考核。如保健学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考试,将考试分成实验性考试与理论性笔试,通过这种创新性的考试方法,使学生享受到体育保健学学习的乐趣。

2.体育保健学考试方式的改革

2.1考试时间的多阶段化

所有考试的终极目标是检查学生对体育保健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保健学教师应根据本门课程教学的开展情况,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中增加课堂当堂检测和阶段化考试(如月考和期中考试)的次数,特别要注重期中考试的效用,因为期中考试对一学期所学知识起着连贯的作用,对期中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使学生对此时间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可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分析,以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寻找学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为学生补救,以增强后期的学习效果,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2.2把握出题难度

保健学教师在试题的选择上,应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保持基本一致,既不能随意拔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出难题、怪题,使大多数人挂科,又不能对学生过于心慈手软,出小学生水平题,试题过于容易,使大家过关,皆大欢喜。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试题的难易度,科学认识考试的功能,对自己平时讲授的体育保健学知识了然在胸,重点难点一清二楚,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方向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结语

体育保健学考试改革是高校体育院系体育保健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调整保健学的考试内容,又要改革保健学的考试方式。但由于改革是对当前教学的改进,其涉及的时间较长、受到的影响较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出谋划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体育保健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不断进行相关的改革探索,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紧密,而对体育保健学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进行探讨,将为促进体育保健学在高校体育院系中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锦茹.考试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4).

[2]王志红.高等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05).

[3]李东风.体育保健学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

中招体育考试的注意事项 篇12

关键词:中招体育考试,考试科目,注意事项

“临阵磨枪, 不快也光”, 九年级学生两个月后就要检验自己身体素质, 也是中招考试的第一关, 能否顺利通过体育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直接影响中招的文化课成绩的高低。在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 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进行体育训练, 并取得较高的分数?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注意事项。

一、考试前训练

春节刚过完, 学生的机体都没有恢复, 所以训练时, 要循序渐进, 不能好高骛远, 要听从老师指导, 莫盲目进补。要根据自己现有的身体素质条件和实际情况制订一套训练计划。尤其是自己最薄弱的一项, 要花大时间和精力训练。

身体素质是靠平时锻炼提高的, 没有短期效应。要想大幅度提高分数, 只有掌握体育训练技巧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不要盲目增加训练量, 加大强度, 训练时不要做超过自己能力的动作, 以免受伤影响训练。

二、考试前的准备

(一) 考试前一天学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 不能久看电视、久睡、长时间游逛等, 每一位考生都要以充沛精力投入到考试中。

(二) 比赛当天吃饭八成饱, 尤其是安排前面的考生要把握好吃饭的时间, 注意食物的卫生营养。出发前, 调整好心态, 准备好物品, 身份证、准考证、跑鞋, 立定跳远和专项用鞋要带齐, 有伤病的同学要带好护具, 云南白药喷剂可以在受伤时应急处理。

(三) 进场前要解决大小便, 轻装上阵。带齐考试证件、物品, 检查跑鞋的鞋钉等。考试前30分钟开始到考场外集中, 经检录按编号排好队有序入场。

(四) 进场后到指定地方, 脱了外衣开始做准备活动 (原地或小范围慢跑热身) 。热身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必须因个人体能情况而异, 也必须因项目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准备活动要做开, 全身发热, 鼻尖微出汗时就可以了。也可用心跳次数作为热身运动结束的标准 (比安静时心跳增加50-70次/分) 。调整好最佳状态, 利于发挥最佳成绩。但要注意保暖 (各地体育考试的时间不太一样, 根据天气要穿好衣服) 和控制情绪 (进入考场哪一项先考不一样)

(五) 熟悉考场周边的交通和整体布局。熟悉住地到考场的大致路线、路况、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路程和前往考场大致需要的时间等。熟悉考场的整体布局, 了解设施、出入口等。

(六) 明确各项考试的时间排定和组数顺序号、所在场地位置编号和考试分道的具体情况, 以及各项预计时间等。

三、考试中的注意事项

(一) 注意事项

1. 注意不要擅自离队。因为考试的项目多所以要听引导员的统一指挥, 以免造成考场秩序混乱和耽误考试时间。

2. 既要认真对待, 又要放下思想包袱, 相信自己的实力, 镇定应战, 大胆发挥, 力争考出最好成绩。只有放松、自然、沉着、冷静, 才能保证技能的正常发挥与体能的充分发挥。

3. 注意灵活对待裁判, 如发挥失常, 尽量请求裁判给一次机会, 要以情感人, 切忌与裁判顶撞。

4. 注意随身所带物品, 防止拿错或丢失, 而影响考试。看到同伴时要团结互助, 互相鼓励, 加油。

5. 如遇到成绩错误或不公正时可以向主考提出, 申请核对。

(二) 考试项目的细节问题

考试项目的技术细节老师在学校已多次讲解, 这里只是提醒考生考试时的一些细节问题。

1.800/1000米。跑800米、1000米前, 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再做手腕脚腕的关节运动、弓步压腿, 以便尽快进入考试状态, 以免影响学生考试发挥。考生要注意在奔跑中不能影响他人, 如故意阻挡、碰撞他人。另外, 在弯道时不能从内道超越他人。

2. 立定跳远。立定跳远项目, 考生要先想老师教的技术动作再考试, 特别注意落地后要向前走, 不能用手撑地。因为学生成绩丈量规则是从起跳点到落地点的最近距离。

3. 后抛实心球。在做动作之前注意听从裁判的口令和指挥, 尽量把动作做得完整。完成动作后要按次序站好队。

需要提醒的是, 做完准备活动或在一项考试结束后, 不要立即把外面的衣服脱掉, 身体凉下来不利于考试发挥。

另外, 考试结束确定成绩无误后, 注意带好证件和物品, 在考试工作的带领下离开考场。

总之, 体育考试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国民体质的提高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还对学生竞争意识、吃苦精神、合作思想等心理品质的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体育训练和考试, 把“健康第一”的理念灌输到学生当中, 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参考文献

[1]罗茂华.韶关市“中招体育考试”见闻[J].体育师友, 1990, (03) .

[2]阮兆炳.中招体育考试的启迪[J].体育师友, 1990, (06) .

[3]李晓佳.锦州市“中招体育考试”现场侧记[J].中国学校体育, 1990, (05) .

上一篇:提高成本管理下一篇:《中国教师教学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