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一体化

2024-09-10

信息一体化(精选12篇)

信息一体化 篇1

近年来, 随着“金财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 公共财政体制日趋完善, 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方向对财政管理思想和模式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全面提升了理财能力和服务水平。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把各个工作领域纳入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整合资源, 科学规划, 实现与外部的资源共享和业务数据无缝对接,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利用。将科学理财, 依法理财和精细化管理融入到服务之中, 逐步建立起精细化的业务流程和现代化的网络平台, 全面推进科学理财、依法理财, 从而实现集约化、网络化、规范化管理。

一、明确指导思想, 加强领导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 全面实施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以和谐财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财政信息建设的重要性, 切实加强领导, 齐抓共管, 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 将财政信息化建设摆到重要议系统, 通过网络化管理, 门户式操作, 适应不同数据格式的相互转换, 做到跨地域、跨平台应用的协同和合作, 解决应用软件、数据库升级引起的接口程序问题, 实现与外部的资源共享和业务数据无缝对接;二是完善财政数据中心,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利用。集中保存财政业务历史数据, 执行统一的编码管理, 建立数据交换中枢与平台, 形成数据报表与综合查询功能, 保证财政数据的全面性、综合性, 通过财政部门内部以及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的多种沟通和工作交流方式, 实现对财务资金信息科学化的有效管理和科学监督, 为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三是继续扩大改革覆盖范围。逐步把非税资金纳入部门预算, 实现“横向到边”, 把县直单位和基层预算单位全部纳入财政管理, 实现“纵向到底”, 为综合预算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制定统一的管理、业务和技术标准,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推进标准化建设

通过深入研究和统筹规划, 对财政信息系统建设要整体规划, 确定实施原则, 形成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建用并重”的原则, 从制度上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安全, 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电子政务管理制度, 逐步建设财政监管与预警、财政分析与比对等智能化管理系统, 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授权、统一数据接口、统一安全控制, 从而将被动式服务转换为主动式服务, 使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

四、建立查询系统, 增强财政的监督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满足特定财政管理需求是财政信息化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体现, 通过建立方便、灵活的检索和查询系统, 可以随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资料, 做到时事监控, 增强数据分析处理功能。主要领导能够随时了解所属科室及各项资金的运行动态, 及时掌握资金库存数量和资金的管理情况, 解决财政管理资金数量大、性质复杂、涉及科室多、难以实时掌握调度资金的困难, 便于合理调度资金、安排支出, 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功能, 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五、逐步建立财政内部OA系统, 实现了无纸化、无声化办公

要以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为突破口, 推进财政信息建设, 搭建电子办公平台, 把收文、传阅、发文、请示、请假审批传送等工作流程纳入了网络化管理, 实现各类文件信息只要通过该系统传输上网, 就可以按照权限同时阅读和查询, 扩大信息的覆盖面, 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信息质量, 实现公文的网上流转、查询、督办, 提高办文的水平, 减少人工重复劳动。

六、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防范, 维护系统正常运行

一是各单位必须建立网络安全和数据备份体系, 重点加强对财政数据安全的管理, 以确保财政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核查性;二是建议专机上互联网, 内外网完全隔开;三是增强安全意识, 慎用可移动磁盘, 不随便接收可疑邮件, 预防病毒传播;四是要统一安装杀毒软件, 统一升级杀毒软件, 统一的时间、统一的步伐进行杀毒, 增强系统免疫力;五是制定网络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强化监督, 落实责任, 加大惩处力度, 使全体人员都能够从思想上重视系统安全问题, 从行动上自觉维护整个网络高效运行。

七、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进一步明确财政信息化工作在财政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使每个财政干部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全系统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形成干部职工重视和支持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重点就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数据库开发应用、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等知识进行专题培训, 提高网管员的维护水平和业务技能, 培养出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得财政业务的专业技术人才, 使其成为财政系统技术工作的中坚力量。第三, 制定切实可靠的人才教育规划, 结合实际,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专业人员, 组织开展全员计算计应用培训和考核, 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不断提高财政为社会服务的水平, 培养和造就一支工作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化信息队伍, 为财政信息工作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 是建立规范有序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 是深化财政改革, 加强财政管理, 实现科学理财的重要技术保证。应把财政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按照“统一组织领导, 统一规划实施, 统一网络平台, 统一标准规范, 统一安全管理”的原则, 以加强网络基础建设、拓展财政信息化业务应用范围为重点, 将信息化建设与工作流程相结合, 积极促进信息技术逐步融入财政收支业务, 构建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 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信息化、规范化, 为财政改革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接270页

计算机准确处理;第二, 经济业务没有丢失或不恰当地增加、改动;第二, 计算机处理的错误被及时地鉴别并改正。

(3) 输出控制。所谓输出控制, 是为了保证处理的结果 (如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等) 的正确性, 以及保证这些处理结果由指定的人员, 按照正确的路线, 传递到合法的使用者手中而进行的控制。

通常, 针对输出可能发生的错误而采用的控制方法卞要包括:按照用户的要求设置输出的格式、方式、内容、时间等, 对输入的总数与输出的总数加以核对;审核输出结果, 检查输出结果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将本期输出的结果与上期输出的结果进行对比, 检查输出结果的合理性;指定专门的报表传递人员, 保证将报表及时送达有权接受者;建立输出报告登记簿, 记录报告发送的份数、时间、传递人、接受者等事项, 以防错发、漏发和多发等。

2、网络会计控制

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 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 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中, 大量的会计信息在网上传递, 存在着数据传输丢包、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隐患。同时,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 给一些非善意访问者以可乘之机, 他们利用网络技术手段, 掠取他人信息, 尤其是网络黑客。此外, 计算机病毒也使网络会计系统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 网络会计同时集成了许多企业竹理、财务管理的相关功能, 诸如网上记结账、网上结算、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网上法规及财务信息查询、网上询价、网上报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理财、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网络会计在线办公等等, 从而实现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 原来由几个部门按预定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可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直接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和方法较原来系统将更加广泛和复杂。

(1) 网络会计组织控制。职责分离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会计系统中, 由于计算机具有自动高效的特点, 许多不相容的工作都合并到一起由计算机统一执行, 这样很容易形成内部隐患。为了强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应该在网络会计系统中分别设置系统设计、’系统操作、数据录入、数据审核、系统监控、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岗位, 各个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相互牵制。

(2) 网络会计安全控制。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 促进了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但网络安全问题若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 则网络会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将受到巨大影响。

(3) 网络会计系统的应用控制。应用控制是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应用控制可划分为输入控制、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和输出控制。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已经全面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今天, 传统会计控制理论和方法不可能“独善其身”, 不受信息革命的影响和冲击。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的目标、内容、模式及实施的分析, 从几个方面论证了实行会计实时控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践性, 从而回应了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书云.试论WTO及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吴旺盛.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研究, 2000 (6) .

3、李翔.信息化背景下中国企业会计职能拓展[J].会计研究, 2005 (6) .

4、Merle Martin, Monica Lam.会计信息系统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Anita S.

Hollander, Eric L.Denna, J.Owen Cherrington.Accoun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Solutions.Boston, MA:

摘要:随着“金财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 公共财政体制日趋完善, 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方向对财政管理思想和模式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把各个工作领域纳入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加强领导, 制定统一的管理、业务和技术标准, 以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为突破口, 推进财政信息建设, 将科学理财, 依法理财和精细化管理融入到服务之中, 构建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 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信息化、规范化, 为财政改革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金财工程,公共财政,信息建设,网络平台,科学理财

信息一体化 篇2

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

2011.10

尊敬的XX,各位同事,大家好!

刚才,XX对公司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的上线试运行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涉及到生产信息系统试运行阶段的几个关键环节,希望各单位认真学习领会,在系统上线后的应用工作中重点予以保障和落实。下面,我就系统的下一步建设工作再谈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公司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试运行的目标和任务 今天召开上线会,首先就是要让大家明白,我们已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我们还要达到什么目标,还要完成那些主要工作。

今年2月28日,XX公司召开了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启动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XXX的系统建设时间表。从6月3日公司组织召开了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推广建设启动电视电话会议至今,我们严格按照XXX的推广工作要求,走过了实施准备阶段、数据清理阶段、投入运行准备阶段、系统部署及初始化阶段。6月初在启动会之前提前进行了信息系统数据清理及XX生产品类培训,6月23日召开了公司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推广建设启动会,6月举办了XX生产管理业/ 13

务规范培训班,8月初完成了系统部署,8月下旬举办了生产信息系统的应用培训和内部培训师培训,9月11日完成各供电局、县公司的公共数据、基础数据、期初库存数据的清理收集工作,9月30日完成了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初始化。

在系统上线前的系统建设工作中,XXX生产部先后三次到XXX指导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推广工作,分别在6月19日、7月17日和9月16日召开了三次生产信息系统推广工作的协调会,对生产信息系统的XXX的推广工作作了详细的要求和部署,明确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明确了系统应用的边界、系统培训方式、技术支持方式、信息口、生产口在生产系统推广工作界面划分,公司生产部也提交了需要XXX协调和解答的一些问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XXX的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已正式上线,开始进入了试运行阶段,按照XXX的系统建设工作方案,下一步将主要进行系统的运维支持以及系统竣工验收的准备。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生产信息系统中各项基础数据的期初库存的核对和确认工作,实现生产管理各项业务在系统中的同步办理,对系统的应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在12月30日前完成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竣工验收。我们最终的目标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与实际工作真正吻合,以信息系统推广实现XXX一体化管理流程的落地和固化。

二、系统试运行阶段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 13

1、深刻认识信息系统建设的本质,消除系统推广障碍 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正确认识信息系统建设的本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作为XXX核心业务系统之一,是促进XX向“集团化管理模式、一体化管理制度”转变的必然需要。要达到集约化管理的要求,必须具有实时详尽的生产业务数据和统计分析作为支撑,实现公司系统生产信息“一本帐”。这就要求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一套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生产信息化系统,作为实现生产集约化管理、提高生产管理体系运转效率、增强生产管控能力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手段。XXX在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推广过程中采取“统一规划、同一版本、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的建设方法,高度统一的原则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生产信息化系统的必要保障,是落实公司加强生产集约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生产信息“一本帐”的必然选择。

信息系统上线不仅仅是用上一套管理软件这么简单,其实质是业务流程的再造、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各单位在系统上线后,务必继续深入研究领会XXX公司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按XXX生产管理业务规范中的流程和表单进行日常管理。做到“两个凡是”。凡是与XX生产管理制度不相符的流程和表单要改过来,凡是以前缺失的管理环节和管理流程要补回来。各单位要以大局为重,牢固树立全公司生产信息化建设“一/ 13

盘棋”的思想,着眼于公司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摆脱“本位主义”的束缚,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本单位成为公司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短板”或“孤岛”,影响公司生产集约化管理的整体效益。

各单位必须尽快适应已经在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中固化的各类新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系统是XX统一版本全网推广的第一个一体化系统,在XXX公司召开的生产信息系统业务模型意见征求会议以及后来的功能验收会议中,XXX生产部廖建平主任多次说过,这个系统开始只是解决我们生产部门的温饱问题,各单位提的不少意见都很好,但是我们信息系统的建设时间非常紧张,各类新的需求原则上放在以后的版本中逐渐实现,现在这个版本必须强制推行,这样才能保证XXX一体化管理要求的实现。希望各级单位和系统的各级用户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是我们生产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在系统实施推广的建设中发挥支持、指导、推进的作用,实现公司的生产管理向集约、规范、高效的目标迅速迈进。

2、进一步做好信息系统用户的培训工作

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针对系统上线前的准备,我们组织了公司层面的数据清理培训、业务规范培训、系统应用培训和内部培训师培训。根据XXX调整的培训要求,各单位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培训由各单位负责,这种培训模式在公/ 13

司范围内的信息系统建设中是一次新的尝试。以前的系统推广,各单位都驻有开发商的实施团队,这样容易造成系统用户过于依赖实施人员,很多系统中该用户做的工作都由实施人员代劳,结果实施团队一撤走,系统应用水平就一落千丈。所以本次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推广XXX采取了在省公司层面设立实施团队和客服支持的办法,目的就是促使系统的各级用户必须掌握独立使用信息系统的能力,杜绝对实施团队的过度依赖,让系统的应用水平真正由实际用户来实现。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前期培训中各单位反映系统复杂程度较高,培训深度不够的意见。我们在系统上线后将继续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各项业务功能使用方法的远程培训。各单位参与过公司系统应用和内部培训师培训的业务骨干也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熟悉系统,使用系统,培训本单位各级用户。只有通过培训,大家的认识统一了,管理知识增长了,管理技能提升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及系统数据质量才有保证,我们的生产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3、切实保证信息系统所输入数据的质量

“三分系统,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行话。据统计,在上线不成功或者上线后失败的信息化案例中,有超过70%的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直接原因,那就是在数据上出了问题。有的是在数据还没有准备好,诸多数据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下就仓促上线;有的则是数据/ 13

源头不规范,出现一数多据的情况,不知道该相信哪个数据;还有的是上线运行后使用人员未及时更新业务数据导致系统内的数据失真等等,虽然数据问题的表现不尽相同,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大家可能忙了数月得到的是一个没有真实数据的系统。

所以我们在试运行过程中重点要抓的就是数据质量关,首先要认真做好系统基础数据和期初库存等数据初始化后的核对工作,项目实施团队要设计数据确认的表单,要求各单位核实完毕后签字认可,特别是期初库存数据,生产部门要和财务认真核对,保证库存生产的帐实一致。其次要保证日常录入系统的数据质量,各级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是该项工作的责任主体,要以高度责任心和强大的执行力来确保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录入的准确、全面、及时、真实。公司将在系统上线后严格考核通报各部门、各单位在系统上线后系统使用情况及录入数据的质量。

4、深入应用系统,保证系统的实用化

XXX投入相当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大力推进生产一体化生产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最主要目的是通过不断地规范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公司上下效率与效益的同步提高。但从以前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经验来看,不少单位的信息系统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应用”情况,对深化应用工作不够重视,相关制度不完善,应用范围和应/ 13

用深度不够,应用工作抓而不紧,缺乏落实;深化应用的主体意识不强,不愿打破旧习惯,使用信息系统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线外操作情况,信息录入不够完整等等。按照XXX要求,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推广时间非常紧迫,更容易出现应用的深入程度不够的情况,这个问题在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推广中不加以重视和解决,信息系统的管控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更无法为公司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从而造成公司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所以,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公司生产信息“一本帐”,做到信息系统与实际业务的完全对应和同步办理是关键。公司各单位生产信息化应用水平差异很大,部分单位使用有自己的生产信息系统,原有系统内已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各单位的应用甚至已形成一定的习惯。改用XXX统一推行的生产信息系统,势必会造成一定的不适应。但统一的趋势是必然,统一的要求是刚性的。大家一定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充分认识XXX统一生产管理流程和各项业务表单及数据格式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充分认识生产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工作紧迫感、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执行能力,妥善处理好系统上线后的各类问题。对旧数据需要清理的要坚决清理,旧的习惯需要更改的要坚决更改,旧的流程要调整的要坚决调整。要严格按照XXX制定的业务规范和/ 13

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实际流程,科学、有序的开展系统应用工作,保证信息系统与现有管理的同步,实现系统的实用化。

三、系统试运行的保障措施

目前,公司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前期各项培训工作已经完成,正式环境和测试环境已经搭建完毕,相关初始化数据的导入工作也已经完成。系统从今天正式开始试运行。为顺利完成试运行期间各项任务,在年底实现系统竣工验收的目标,试运行期间各单位应认真贯彻以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试运行工作是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试运行发现问题、完善功能、改进工作,是检验我们生产管理现状与XXX管理制度的一致性和信息系统的功能完备性的主要手段。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系统的试运行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人员力量到位、工作设施到位、督促考核到位。公司和各单位都成立了以分管领导挂帅的生产信息化领导小组,各级生产信息化小组的成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公司系统推广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措施,分解好任务、落实好责任人,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试运行的各项工作。

2、加强宣传培训 / 13

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既有管理人员,也有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对部分以前没有信息系统的单位而言,不少用户习惯于用手工方式处理各项业务,对操作新系统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客观上说,XXX推行的这套生产信息系统严格遵循业务规范,功能强,流程多,各业务流程环环相扣,整体设计得比较规范、严谨,与之前的OA等业务流程较为线性的系统相比,对使用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熟悉程度要求都更高一些。这与公司各单位生产口人少事多、一人多岗的实际情况可能产生一定的矛盾,增加系统推行的工作量和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开展动员和宣传,提高系统的各级使用人员对推行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减小系统推行的工作阻力。同时,各单位要针对不同的使用人员结合实际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努力做到全员培训、不留死角。特别是参加公司内部培训师培训的同志,更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本单位宣传培训的责任,让大家尽快接受新系统、熟悉新系统。

3、加强沟通协调

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的使用涉及公司多个单位和多个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建立健全工作协调和信息反馈制度,切实搞好人力调配、时间安排和工作衔接,努力形成工作合力。由于系统本身与现实业务的差异,试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 13

样的问题。生产部将与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方康拓普公司共同建立生产信息系统客服中心,通过热线电话、远程协助、QQ群、意见反馈功能等方式搭建高效的沟通平台,对各单位系统使用用户进行直接指导,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加强沟通,提高效率,分享经验,协同工作。试运行期间各单位要加强与公司项目实施队伍的联系,认真收集、整理各种业务和技术问题,及时反馈使用中的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问题的妥善解决。康拓普公司的项目组和各级生产信息系统推广工作小组要及时收集和研究解决试运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不能解答、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XXX反馈,不能贻误工作。同时,要认真总结试运行期间各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用以指导下一步的系统推行工作。

4按时履行周报月报的信息报送制度

各单位系统试运行过程中,继续执行周报月报的信息报送制度。定期向公司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推进小组上报试运行的周报、月报,公司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推进小组通过周报、月报掌握各单位项目进展情况,为公司部署协调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周报和月报主要包括相应时间段的工作总结与工作安排、存在问题及跟踪、项目风险 及控制措施、应用情况通报等。各单位每周三下午前将周报上报公司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推进工作组,每月30日前将月报上报公司生/ 13

产一体化信息系统推进工作组。公司推进工作小组要加强项目推广建设工作进度的跟踪。各单位在系统推广应用中,要严格落实公司实施方案和公司推进工作小组的各项要求,加强对系统应用的管控实施力度,按时提交本单位周报和月报,按期保质完成各项工作。

5、设立客服热线,执行周例会制度

信息系统推广的过程也是管理要求和业务现状互相磨合和适应的过程,试运行期间不论是管理还是技术上的各类问题都会集中反映出来。为向各单位系统的使用人员提供直接的指导和服务,公司设立了生产信息系统推广的服务支持热线电话,系统使用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拨打相应电话,由康拓普项目组专业人员予以解答。同时我们还通过QQ群在线答疑、远程协助以及系统中的问题反馈功能模块等方法,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系统应用问题解决方式,全力支持公司各单位系统用户更好更快的熟悉和正确使用系统。

公司生产信息系统推广工作组每周四定期组织项目周例会,各专业小组组长、关键成员须参加会议。周例会主要通报各单位每周系统应用情况,讨论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确实需要XXX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XX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推进小组。

6、建立自评、互评机制 / 13

根据XXX制定的《系统运行评价方案》执行自评、互评制度,在试运行期间,各单位每月对系统运行、应用情况进行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公司将根据试运行情况组织系统的互评,自评和互评结果将上报XX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推进小组。

7、杜绝系统外操作,实现生产信息系统业务全覆盖 生产一体化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产管理的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而应用实践是对信息化建设的最好检验。只有信息系统得到有效应用,对公司管理和生产经营起到促进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信息化的真正价值。所以在系统试运行过程中,既要加大系统使用力度,扩大使用范围,尽快实现生产信息全面覆盖;又要通过不断应用,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不足及缺点,便于及时改进和完善功能。系统上线后,各单位要严把需求申报关,不接受系统外提交的需求计划;严把采购控制关,保证全部采购系统有记录;严把合同订单关,确保合同信息如实完整录入;严把货款支付关,实现资金支付凭据全由系统产生。

同志们,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推广,是XXX对全公司的生产信息化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深入分析,借鉴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生产信息化实践经验/ 13

和成果,经过充分的论证,而做出的决策。旨在改变XXX各级单位生产管理模式多样,生产信息无法相互识别的现状,是实现生产集约化管理的必由之路。今天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了,这仅仅是系统建设的一个新起点,要实现信息系统从“成功上线”到“上线成功”的转变,促进公司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还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我们的管理思路、管理习惯和企业文化,如何与信息系统先进的管理流程更好的结合,也需要不断磨合、不断适应,下一步的工作任务还非常艰巨。让我们在公司党组的领导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全力推进公司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推广与应用,只要大家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用好这套信息系统,把公司生产管理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最终实现“集约、规范、高效”的生产管理目标。

信息化推动城乡一体化 篇3

我国当前城乡差距的具体表现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模式,长期制约着我国城乡的平衡发展,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基本公共服务上,政府财政对农村和城市的投入不均等,导致城乡在收入、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城乡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城乡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年均实际增长8.1%。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为3.23∶1,2011年该收入之比为3.13∶1[2]。

(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悬殊

伴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不断扩大。从全国居民消费比例来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比重达到76.2%,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只有 23.8%,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3]。同时,我国城乡消费结构也呈现明显差异:城镇居民对衣着、精神、文化等高质量生活消费的需求更加重视,农村居民仍处于温饱阶段,侧重于满足基本的吃、住等生存条件的消费。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

长期以来,在城乡分割的结构下,我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的公共服务体制,虽然经济整体保持快速发展,但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长期存在,造成了城乡居民所享受公共服务的巨大差异。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措施。

1. 城乡就业非均等化

城乡就业差距,不仅意味着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平等,而且意味着城乡就业结构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居民就业方向偏向于务农及外出打工,而城市居民就业渠道多,就业前景比较好。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21万人,全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而农村失业率大大超过了50%。

2. 城乡教育非均等化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当今时代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和农村教育,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城乡差距逐渐拉大直接导致城乡教育非均等化。农村教育比城市教育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的师资匮乏,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培训不足;教师的福利待遇无法保障,教学设备落后。2008年,全国有8500万文盲和半文盲,其中75%分布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学生数占全国的84%,但其基础教育经费仅占全国的55%[4]。

3. 城乡公共医疗卫生非均等化

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和城市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存在明显的差别,2004年城市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32.3%;小城镇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59.9%;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79.4%[5]。形成我国城乡医疗卫生非均等化的主要原因:一是表现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硬件设施的建设;二是,城乡医疗机构人才投入、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归根结底还是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都集中在城市,直接导致了农村居民有病无处医的局面,甚至出现“小病扛、大病靠”的现象,不利于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也使农村居民的医疗得不到有效地保证。

信息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向农村地区的延伸,促进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相反,如果忽视信息化进程中的城乡均衡发展,势必扩大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威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一)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信息化建设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可以向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的功能,让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农村政策、农业科技、农副产品的供求动态,掌握农产品的行情,便于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另一方面,信息化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便于农民及时、准确地获取就业的信息,改善农业就业的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例如,农民可以在网上投简历,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当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时,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就会越来越快。

(二)把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1. 加快发展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农村特别是在老少边穷的地区,信息通信基础建设的覆盖率仍然比较低。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必须提高信息支持与保障系统水平。着力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调整和优化城乡信息化建设的要素投入结构,周密部署和加快实施农村信息化的民生服务工程。

2. 建立城乡统一的信息网络化户籍管理制度

1958年,中国制定了第一部户口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明确将城乡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造成了城乡之间的隔阂,妨碍了城乡统筹发展,造成了人为的不平等和社会矛盾,如不同的户籍享有不同的待遇,城乡户籍的人在享受住房、就业、消费、退休养老保险等优越待遇也是完全不同的。

nlc202309010511

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对城乡户籍进行统一的信息网络化管理,保障城乡居民在区域乃至全国的个人身份信息凭证,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门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影响[6]。突破城乡所有制界限,实施城乡一体化配置资源,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与繁荣。

3. 把加强农村基层教育作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法宝

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必须要加强城乡文化的融合。根据城乡不同的文化特色,正确的处理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碰撞,不仅要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还要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要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都能公平享受均等化的服务,达到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为了有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充分的利用电视、电话、录音、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手段,传播先进的文化,促使农民改变传统的观念,培养农民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懂科学、善管理、会操作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推动器。

4. 把加快小城镇和社区信息化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的途径

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城镇相比城市而言,经济发展潜力大、距离农村近、就业和定居压力比较小、能够发挥聚集效应,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小城镇和社区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领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社区信息化就是社区台帐管理系统,也是建设社区信息平台,实现空间地服务定位系统。一方面通过邀请技术人员指导,走出去借鉴学习,举办业务人员培训班,加大督导检查等形式,全面完成各街道居民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存储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软件技术开发单位的业务联系,全力推进居民数据与管理平台的技术融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5. 把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作为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由于我国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随着城市工业化水平的发展,对相邻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为生态环境是一种动态平衡,城乡之间的生态环境是相互关联的,某一生态系统发生危机,会威胁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因此,只有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乡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才能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这种后果的发生。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对城乡地域整体发展实施动态监测和跟踪评估,还可以对城乡环境实施污染处理、噪音测试、废弃物回收等方面,从而维持城乡生态平衡,将有力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结论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但城乡差距逐步扩大,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平等,有利于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信息化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融合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信息一体化 篇4

采油公司经过多年的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 已经形成了以SAP系统为核心, 以海油发展EMIP平台为基础深入开发使用形成采油大型装备管理系统, 以MAXIMO系统为维修管理主线, 部分单位结合实际又单独开发使用信息平台的多系统的管理局面。设备管理系统使用情况如下:

1) SAP系统 (有专门的设备管理模块PM) :设备立项、采办, 固定资产、库存、设备报废、设备维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普及中海油所有二级单位, 油服, 海工, 炼化, 石化等已经使用PM模块) ;

2) 海油发展EMIP平台:设备综合信息管理 (普及海油发展各个二级单位, 采油下属单位全面启用) ;

3) MAXIMO系统:设备资产与维修工作管理 (应用于海洋石油111, 海洋石油161正在建设) ;

4) 大型装备管理系统:维修、资产管理、设备管理 (结合设备管理实际情况, 采油公司深入开发EMIP平台, 目前还没有使用起来) ;

5) OA系统:能够提高单位内部信息交流、共享、流转处理, 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各种信息化设备和应用软件。 (现使用于环保公司) ;

6) Q4系统:PM、CM、库存管理、安全管理等 (现使用于海洋石油112) ;

7) 其他。

从以上使用情况可以看出, “相互独立系统多, 管理内容重复交叉、衔接不够和涵盖不全”是采油公司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二、采油对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需求分析

根据对公司设备管理和业务需求的分析和梳理, 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业务需求:

(1) 支持设备运行、维护、报废等管理, 对公司设备的档案、运行状态、维修计划等进行维护、查询, 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所需的设备统计、查询数据;

(2) 支持辅助编制设备维修计划功能;提供记录历次设备维修情况的输入、存储功能;提供反映维修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关数据;提供维修分析功能;

(3) 通过有效地进行设备运行状态检查以及各类定检, 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性故障次数, 提高设备的运行寿命, 缩短维修周期, 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地;

(4) 提供设备完好率、利用率、设备效率、设备事故等统计数据, 以反映设备技术状态和管理水平;

(5) 加强备件管理, 制定合理的备件库存管理计划, 灵活把握库存、采购、存储等多角度的管理, 动态地进行库存跟踪, 在保证维修周期和维修质量的基础上, 合理地保持库存量, 减少库存积压;

(6) 通过有效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积累, 对设备信息进行趋势分析和判断、更加合理的指导生产和管理;

(7) 设备管理系统应将各个公司联系起来, 达到数据共享, 形成一个完整的设备管理体系, 实现整个采油公司的设备及设备维护业务的统一管理。

三、采油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存在问题

1、相互独立系统多

海油发展EMIP平台;SAP系统, MAXIMO系统, 采油大型装备管理系统, OA系统, Q4系统等;

2、管理内容重复、交叉

1) 海油发展EMIP系统需要录入设备相关数据, 同时采油大型装备管理系统也需要录入设备相关数据。

2) Maximo系统有采办业务流程, 同样SAP系统也有采办业务流程, 两套系统并存;

3、内容衔接不够或涵盖不全

1) Maximo与SAP没有集成, 造成数据同步不及时、备件没有编码或编码不一致;

2) 采油大型装备系统的数据通过手工定期从Maximo系统后台提取, 效率低。

3) OA系统、EMIP平台等功能较为单一, 且与Maximo、大型装备管理系统等功能有所重复

4、系统使用深度不够

1) 海洋石油111大部分业务需求以Maximo系统为主进行管理, 但也有一些管理内容尚未纳入系统管理, 需要逐步完善进来, 如:结构、单点的详细信息和缺陷、隐患尚未纳入系统管理;设备分类和分级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年度维修工作计划、外委维修工作过程管理尚未纳入系统管理;统计分析报表、关键性能指标KPI尚需继续建立健全。

2) 采油大型装备管理系统使用只是从海洋石油111手工导入一些数据, 基本处于未使用状态。

四、针对采油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现状的建议

采油公司应该结合采油自身设备特点和管理现状, 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信息化工具作为一种手段来辅助设备管理。在进行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使用分析时, 必须要从公司全局出发, 综合考虑公司的管理和业务需要, 结合个性单位实际情况统一部署, 实现各尽所能, 各取所需的统一管理平台, 对相关专业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整合。需要做到:

1、在组织上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和运维小组, 海上、陆地都要有专人管理;

2、针对目前多系统现状, 经过评估, 建议该做接口的做接口, 该取舍的取舍;

3、考虑MAXIMO系统, 在公司使用多年, 形成了较完善的关键数据, 在应用方面已成熟。建议公司以MAXIMO系统为维修管理主线, 适当考虑和SAP系统的接口。

具体建议:

4、建议做好采油大型装备管理系统与EMIP平台的衔接;

5、建议设备管理以MAXIMO系统为主线, 做好与SAP系统的集成, 深化与采油大型装备管理系统的衔接;

6、建议继续使用Q4系统和OA系统, 做好相关专业系统的衔接;

建立公司设备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架构如下图所示:

摘要:为了提高效率、减少工作量, 进一步完善和整合采油公司设备管理多系统、多平台的局面, 使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更好的服务于采油的设备管理, 对公司设备设施管理需求进行归纳和梳理, 通过设备信息系统完善和整合构建公司设备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

信息一体化 篇5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就xx县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2012年1月1日起,我县正式启动财政信息一体化系统管

理建设工作以来,在财政部门、预算单位、银行和软件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我县覆盖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执行、总账管理、工资统发的一体化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行,这标志着我县财政信息化建设又上一个新台阶。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以及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细组织的结果,更是从事财政信息工作的同志积极努力、默默奉献的结果。借此机会,向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财政信息一体化统管理建设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一、我县财政信息一体化系统建设基本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成立了以局长xx同志为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科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了《xx县市级平台及一体化系统推广与应用实施方案》明确了平台及一体化系统推广的目标、内容和原则,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同时制定了《xx县财政局关于财政管理信息系统YNFMIS运行内部管理职责的通知》,明确了各业务股室的工作职责,做到有 1

章可循,职责明确。

(二)认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为确保系统顺利推广运

用,我局于2011年11月10日至11日两天,组织预算单位财务人员,财政局机关各股室全体人员和所有代理银行相关人员进行YMFMIS系统的操作培训。根据预算单位、财政系统、银行网点、清算银行等各环节的业务特点,从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培训,确保完成推广应用工作。

(三)完善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YNFMIS系统推广与

应用是一项整体性、全局性很强的工作,为完善协调机制促进工作开展。我局积极与各预算单及银行部门和软件公司密切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联系、协调和交流,反复测试运行,掌握流程和操作要领,加强财政、预算单位、银行之间沟通,积极争取各平行单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确保了推广实施的质量和进度。今年1月1日,我县财政信息一体化系统正式启动。

(四)整合业务平台。将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银行支付和清算、工资统发、账务管理、资金监控、查询分析等核心业务软件整合到平台一体化系统中,实现了技术、业务和管理的一体化。,原有会计核算、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发等业务系统全部停止运行,所有业务全部在新的平台一体化系统中办理。网络和系统试运行平稳、高效,财政、预算单位、银行在线办理业务顺畅,我县平台一体化系统建

设的预期目标全部完成。

(五)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为确保一体化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切实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一是严格财政内网、外网隔离制度。为保证财政内网各种业务软件的运行安全,杜绝外网的各种攻击、干扰,建立严格的内外网络隔离制度,杜绝了内、外网络的物理连接。二是重要设备和重要系统的监控制度。部署运行维护管理方案,对机房内的主要设备及系统的运行、环境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机房温湿度、服务器运行情况等,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相关责任人便及时处理;确保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反应、及时处理。三是网络防火墙运行及内、外网络杀毒防毒管理制度。在内网上安装了硬件防火墙,个人电脑全部启用防火墙,提高了安全系数。四是建立数据备份、软件更新、及硬件检修制度。对重要数据,建立定期备份制度,保障数据安全。

二、我县财政信息一体化系统应用效果

我县财政信息一体化系统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局在网络上完成预算指标下达操作后,单位就可以在网络上看到指标,及时报送用款计划;二是财政局国库股批复单位用款计划后,单位在网络上就可以看到授权支付额度,不用等银行的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就可以录入用款申请,尽早使用资金;三是主管部门通过一体化系统审核下属单位的用款计划,实现下属单位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单位领导随时可以查询到本单位的财政资金收支情况;四是系统提供了同财政对账功

能,减少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对账的工作量,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一体化系统中,保障了数据的一致性;五是系统的业务流程规范有序,单位的操作任务简单明晰,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应用 篇6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变电站

一般来说,智能化的变电站系统会有自己的提点,比如在信息的共享方面或是在智能化的控制方面等,这种特点具有紧凑性、集成化的特质,也是智能变电站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我国的智能变电站系统具有标准的规格,基本可以实现通讯和网络的共享,实现数字化的处理。研究发展,我国在智能通讯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容易形成集成性的方案,促进智能一体化在我国的应用,使得各种智能化变电站产品实现高速的运作。

1.数据处理

众所周知,变电站的基本功能是实现信息的处理,而变电站的应用要从设备本身入手,这也是众多的电力科学家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不同的电力系统在实用性和层次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信息的获取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

我国在智能化变电站系统中会进行基础数据的转换和处理工作,比如很多的变电站式通过一定的模式进行改建和处理的,而其中各种通讯的功能是由专业的业务软件来完成的。就目前我国的基本的数据服务来说,智能话的变电站可以将所有的设备数据集中导出,进行数据的置换和处理,使其成为符合人们需要的标准的信号形式,这些数据型号形式有电气量和非电气量两个方面的内容,两者息息相关,但各有作用:

电气量是一种通过将采集的电流进行集中控制的电气设备,一般来说会形成一定功率和电压,这种功率和电压会在压力作用下升华,形成一定的智能化电气流量。而非电气量设备通常没有这一功能,它主要是通过升高油温,进行隔离作用进行开关的控制,需要断开内部的开关设备,提供一定的数据管理,通过太网接头的形式进行连接和传输,向隔断放心进行传输,提供所需要的基本内容。

我国在电力智能化系统方面的成就基于智能化系统的实现过程,通常,数据是否完整,信息是否真实,是保障信息系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信息系统的输入时,要按照定期录入的方式进行,从而实现数据的相互转换。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网络会进行整体数据的传输和保存,测量相关单元之间的距离,用于信号的保护工作,同时,进行电流的采用处理工作,实现电压系统输入的稳定性,从这点上来首,我国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而数据优先升级的规格比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最初采样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失误,实现较高的计量单位的控制性,采用的频率越高,精确程度就越高,最后形成的数据就会越清晰准确,那么变电站整体的安全性就会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变电站系统的维护过程中,由于网络的实用性较高,流量的增加会随着所使用网络的流量数而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网站内部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就成为衡量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标志。如果过低,就属于不符合整体的要求。通常来说,在开关的位置容易造成短路的现象,而在测量和保护的位置,会由于动作本身的实用性,对主要的变压器形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在状态方面也会形成共识。

如果变电站发生故障,就需要及时的启动备用的变电站,保证基本的运行。这种突发的状况也会被记录在系统中,通过数据的传输做好相关的记录,各个时间段的信息以及变化情况会十分清楚的显现出来,在网络上形成较大的冲击。因此可以说,我国的变电站系统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但是太网的结构形式是当前主要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间隔层应用系统

信息共享化、通信网络是智能变电站的显著特点,依据功能的划分,其间隔层应用系统可包括电能量计量单元、集中故障录波单元、监控五防单元、测控保护单元。

2.1测控保护

国内35kV以下的电压等级的低压装置,对测控保护一体化设计的使用较为广泛。而保护和测控功能相互独立的装置设计则在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进行运用。这样一来,技术分工、安全可靠方面都会得到一定的考虑。当然,保护、测控功能的设计能够有所简化,促使一体化的实现,对中间环节进行减少的同时,促使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提高。对于智能变电站而言,其数据信息的实时上传、统一采集促使了互操作和信息共享的实现。继电保护、测量控制是测控保护一体化装置的功能,运用中央处理器插件结构能够得以实现。一个CPU对通信、界面、测控信息相关处理进行实施,而另一个可以通过继电保护相关功能进行处理。在软件和硬件上,保护、远动功能的可靠性和独立性是通过独立的CPU系统进行保障的。设计继电保护模块的过程中,可对面向对象的设计思路进行运用。该对象相关的出口、时间以及定制的信息等可以作为对象属性,和保护模块绑定在一起,这样一来,各保护模块对象的功能就能够得到有效运用。

2.2监控五防

此种设计将五防逻辑软件在监控系统中进行嵌入,同时对就地间隔内电气设备的电气联锁回路进行保留。利用以太网对通信进行建立,达到设备状态信息的良好交换,促使过程层、间隔层、远方/站控层3级防误闭锁功能的有效实现。在无操作工况的状况之中,全部闭锁触点都为断开位置。当在操作的过程中,防误闭锁判断程序就会通过站控层“五防”预演程序进行启动。如果能够满足一定的要求,就对闭锁触点进行闭合,运行人员的操作完成之后,自动断开闭锁触点。

2.3集中故障录波

变电站所有设备对通信协议、数据模型、功能模型的使用都是统一的,由此促使了数据信息的互操作性、共享性的形成。此时,以往分散的录波装置可以放弃运用,进而对集中录波装置进行使用。通过网络接口,智能录波器能够将GOOSE、SAV信息接入即可实现功能要求。通过GOOSE和SAV报文的上传,智能录波器可以对报告、故障波形进行获取,同时包括定值、保护事件、开关量、录波列表等数据。初步分析完成后,故障录波信息分析系统会对数据进行接收,依据获取的数据,系统可以对定值校验、谐波分析、计算校验等汇总分析进行实施,并且借助非实时接口适配网关,将分析结果上传至一体化平台。

2.4电能量计量

周期性记录是电能量数据的运用方式,其所需的可靠性、稳定度、准确度、精度要求都比较的高。电能量数据可以对交易计费结算提供依据,可见电能量计量系统的重要性。当光纤以太网传送的电压、电流信号由光电式电能表接收到后,就可以对通过处理系统、实时运算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关处理。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的智能变电站系统来说,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不可避免,但是任何技术的改进都需要一个运行的过程和科学的方案,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要素,集中进行数据的完善和处理,才能够实现变电站系统性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9,33(13):1-11.

信息一体化 篇7

1.1 政府采购管理

第一,采购预算管理细化程度不够。预算单位编制的年初采购预算还比较粗放,信息系统对采购计划的信息审核,主要是依据预算总额控制,还不能按照具体的采购项目预算实施细化控制。第二,采购预算完成率不高。部门采购预算编制不严谨、审核把关不严格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预算编制时未充分考虑资产存量、采购限额标准、实际工作需要等因素。

1.2 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财务核算的衔接

固定资产采购的后续管理还不到位。预算单位采购固定资产在验收付款后,由于缺乏有效控制措施,致使部分资产未及时登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单位资产的真实存量信息,影响了信息系统对采购计划关联审核的有效性。

1.3 资产存量管理

部分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与财务、资产核算口径不一致,制约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采购业务的关联控制。资产管理信息质量不高,部分预算单位(如教育系统)资产设备的来源渠道比较复杂,资产取得有区级采购、上级部门代购、无偿调入和接受捐赠等多种形式,部分资产增量信息存在未及时、完整登记的问题。

1.4 基础管理

政府采购及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还不完善。一是职责分工还需进一步明确,比如对政府采购计划执行的后续监督,涉及采购合同信息的录入管理,采购信息与资产管理、财务信息的比对、系统维护等基础性工作;二是业务审核(审批)流程还需完善,比如对采购预算追加、集中采购目录外项目采购、协议供货目录外项目采购的审批流程未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

2 成因分析

重资金、轻资产。预算单位往往把采购资金管理特别是资金的争取和使用,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却忽视财务账簿的规范化处理、资产台账的完整登记,致使资产信息不能及时登记信息系统和资产明细账的现象时有发生。

重形式、轻实质。部分预算单位把编制采购预算作为形式上的需要,采购预算宁有勿缺、宁大勿小、宁全勿简的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致使采购预算编制时不考虑限额标准及资产存量等因素,不能准确反映单位的采购需求。

重结果、轻过程。部分预算单位执行采购预算过程中,未充分考试采购项目实施时间和与项目整体进度的衔接,采购计划安排缺乏前瞻性,不考虑采购准备、采购实施过程所需时间,以及项目流标的重采时间,更多地关注采购结果是否实现预期目标,反而导致年初确定的采购预算在当年度不能完成采购。

3 强化国定资产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3.1 强化财政基础管理

明确管理科室职能和岗位职责,细化资产采购、租赁、处置等监管工作要求。建立政府采购业务流程、资产处置审批流程,采购预算追加审批流程、协议供货目录外货物及服务采购审批流程、采购计划超限额标准审批流程,嵌入至信息系统,以规范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业务程序。

3.2 探索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的“闭合”管理机制

3.2.1 强化资产购置预算管理

财政部门审核部门采购预算时,参照集中采购目录、固定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并考虑年初部门预算、存量资产使用年限等因素,相对合理地确定行政事业单位下年度的资产采购预算,并细化预算项目,以提高采购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对采购预算执行的信息化控制,改变过去按采购预算总额控制的思路,逐步调整为按采购明细项目实施审核。

3.2.2 强化采购计划管理

根据批复的部门采购预算,审核采购计划,明确采购方式,关注采购计划自动审核与现实情况不一致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预算单位,及时完善技术参数和要求预算单位补充基础信息。

3.2.3 强化资产信息管理

定期由信息系统自动审核其资产系统信息与财务账面资产数据的一致性。增加资产报账的前置审核程序,经区财政资产管理科室确认资产已录入信息系统并加盖印章后,由财政结算中心办理财务结算。

3.2.4 强化资产处置管理

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按照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审批流程、资料准备等限制性规定,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一是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二是及时跟踪拟处置资产的使用现状,对于已达报废年限仍可继续使用,且所在岗位、工作性质对办公设备没有更高需求的,暂缓更换;三是跟踪已处置资产的去向,关注报废资产回收收入是否纳入非税管理,赠与、无偿划转是否办理交接手续等。

3.3 多措并举强化教育系统资产及采购信息管理

信息一体化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栅格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获得较大程度的应用, 对公安和武警等执法部门信息保障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鉴于存在的各执法单元通信系统和市政府其他部门之间难以互通以及警用装备缺乏统一调度和管理能力等问题, 可采用上述技术实现对执法部门的装备管理、指挥管理以及后勤管理的信息保障。由于在复杂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执法存在多元信息的获取和融合需求, 因此可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是充分利用资源, 通过对各种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与使用, 在空间和时间上把互补与冗余信息依据某种优化准则结合起来, 产生对观测环境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 同时产生新的融合结果, 其目标是将各种数据源获取的分离观测信息, 通过优化组合, 导出更有效信息。多源信息融合方法主要有:基于统计和估计的方法, 包括卡尔曼滤波、Bayes方法、D-S理论等;基于信息论的融合算法, 包括聚类分析法、表决法、神经网络法等;基于认识模型的算法, 包括模糊逻辑法、逻辑模板法、专家系统等。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虽然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但在数据高速并行推理机制, 不确定性推理机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化的渗透

为实现任何物品之间的智能识别、信息交换以及一体化管理, 物联网的概念被提出。“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如:RFID装置、红外感知器、全球定位系统 (GPS) 、激光扫描装置等, 对装备信息进行采集和传输, 从而将装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 以实现对物体进行实时地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

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传感网技术、RFID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传感网通过大量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 以协作方式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 利用嵌入式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 并通过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将所感知的信息传送到用户终端;RFID系统一般由标签、读写器和中央信息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目前, RFID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防碰撞算法和安全认证协议上。RFID系统中的碰撞问题包括读写器碰撞和标签碰撞:读写器防碰撞算法主要包括自适应着色图算法、DSA算法、增强SEQ算法。标签防碰撞算法主要使用空分多路法、频分多路法、码分多路法、ALOHA算法、时隙ALOHA算法、动态时隙ALOHA算法、二进制搜索算法、动态的二进制搜索算法、二进制碰撞算法、标签估计算法、分群时隙ALOHA算法、混合查询树算法、二进制后退式索引和跳跃式搜索算法、基于码分多址的ALOHA算法, 查询树 (QT) 和自适应查询树分割算法, ID预测防碰撞算法等。

常用的防碰撞算法由于复杂度低, 便于实现, 在RFID系统中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识别时间较长, 搜索效率低, 不能满足对高速运动标签的识别要求。而绝大多数新算法虽然识别时间较短, 但对标签的制作成本要求较高, 因此不能完全的解决标签的碰撞问题。

而在RFID安全认证协议研究方面, RFID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监听、跟踪、欺骗、重放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系统病毒, 因此在标签有限的硬件资源条件下, 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效、可靠和一定强度的安全机制。RFID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重中轻量级安全认证协议:物理方法, 包括封杀标签法、裁剪标签法、法拉第罩法、主动干扰法、阻塞标签法等;重量级安全认证协议, 包括ICAO协议、三相互通鉴别协议、改进三相互通协议等;中量级认证协议, 包括随机Hash-Lock协议、分布式应答-询问协议、Hash—L链、Hash-Lock协议等;轻量级认证协议包括T2MAP协议、SASI协议等。

2.2 使用信息栅格和物联网融合系统架构

信息栅格和物联网融合的系统架构将直接指导公安和武警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拟针对不同信息平台, 运用所提出的理论架构和相应的通信网络模型, 将理论模型融入不同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应用接口电路系统设计中, 并对异构平台的通信Qo S保障指标, 业务传输能力及其统计规律进行提取, 获取相关实验数据, 并对相关应用接口电路设计进行修正, 并根据应用环境和业务动态变化需求设计用于业务调节的控制模块 (或电路模块) , 与应用接口电路系统实现多域异构平台间的互通模型。

3 具体实施

3.1 建立研究任务要素全景信息模型及适配方法

在物联网技术指导下, 通过对象化模型扩展方法, 建立涵盖人员、警用装备及任务要素的全景信息模型, 研究包括RFID/EPC的感知信息模型, 包括物理空间模型、信息空间模型和应用空间模型, 本部分为状态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提供标准化支撑。

3.2 实现多源异构信息模型融合和协同处理

多源异构全景信息模型集成采用一体化设计和统一建模方法, 避免数据的冗余与重复维护, 实现一体化的规范性、标准化和可扩展性。为实现多源异构信息的共享与协同处理需建立信息集成平台的面向服务的SOA架构 (见图1) , 搭建服务总线基础设施, 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流程贯通;建立异构数据库转换方法和透明访问机制, 构建具有“即插即用”标准应用程序接口;采用穿越隔离装置的文件与数据传输方法, 实现不同分区内的文件与数据传输。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公安和武警一体化信息系统中的警用装备、人员以及任务要素信息感知的全景信息模型, 在物联网技术指导下采用基于感知设备和统一编码体系构建了感知信息的全景信息模型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应用空间的关联模型和描述方法, 实现感知信息的全景信息模型的相关标准规范的拓展。支持信息系统的平滑演进。

参考文献

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的探讨 篇9

财务信息一体化的基本定义可以表述为,在包括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等要素的IT环境下,将企业经营中的三大主要流程,即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将计算机的“事件驱动”概念引入流程设计,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使财务数据和业务融为一体。对于医院而言,就是要以财务系统为核心,将包括人力资源、药品管理和后勤物资等系统在内的其他管理系统有机地整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医院日常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综合化系统工程,为医院管理质量和经营效果提升服务。积极加强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背景下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医院的财务管理活动已经渗透到了医院日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上,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医院各个部门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以财务系统为核心对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构建财务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能够极大地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当前我国医院在财务信息一体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院工作人员对财务信息一体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发展历程来看,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两个阶段。其中会计电算化是指从手工记账到使用会计软件记账这一重大变革,将会计工作人员从繁重的记账工作中解放了出来,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质量;而会计信息化是指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并着重强调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使得会计工作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已经逐渐显现出了其在资源整合方面的劣势,很难进一步满足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由此,财务信息一体化孕育而生,成为了破除影响当前医院整体管理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很多医院工作人员都没有能够及时地认识到财务信息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作用,医院决策层没有意识到将不同部门的系统资源进行整合来提升财务管理质量的意义,医院财务工作人员还只是立足现有的财务信息化系统来完成日常的会计工作。认识上的不足和资金投入上的限制,使得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在很多医院都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极大了影响了医院的财务管理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

2、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是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直接推动的结果,可以看作是医院财务工作由信息化发展状态向综合化发展方向过渡,这种过渡既是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上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医院在财务信息化管理层面上的制度要随之更新和改变。但是就目前的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医院在财务信息一体化管理上还存在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的突出矛盾。总结来看,可以表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资源的整合方式和方法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财务信息系统为中心对医院日常管理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地整合,以期能够相互协调和配合,发挥出整体效果和优势;但在构建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的过程中,财务系统的中心地位没有得到较为明确地体现,整合后各个部门系统的职能分工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在一定程度违背了财务信息一体化对于提升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的根本原则。二是财务信息一体化系统在总体规划和实际构建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财务系统相对独立于其他部门系统,其他部门系统之间又协调不畅,使得总体层面上的信息共享部门得到很好地体现,尤其是在确保系统抵御网上黑客攻击方面还做得很不够,使得信息的安全性存在很大的隐患。

3、财务信息一体化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管理人才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与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两个发展阶段相比,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对于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更高、更严,甚至可以说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医院在财务信息一体化人才队伍方面还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性矛盾。首先是专业人才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大多数医院的会计工作人员都是具有较长时间的会计工作经历,都是直接从原来的手工记账操作成长以来的,这就使得这部分人员对于电脑知识、数据库知识和办公软件等方面知识的掌握还比较欠缺,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诸如报表生成、信息不匹配等概念和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也缺乏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其次是医院本身对于财务信息一体化人才队伍的入职门槛和考核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招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时,没有强调对于计算机技术和会计业务的掌握程度,更没有将未来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真正定位于复合型人才的层面上;同时对于后期财务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和在培训工作也未能及时跟上,使得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不到与时俱进地提高。

三、进一步做好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工作的几点措施

1、着力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信息一体化工作的认识水平

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信息一体化的水平是当前切实改进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的当务之急。对于医院决策层来说,要及时破除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深刻理解和领会财务信息一体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规划医院的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结构和运行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着力改变财务管理方面的各种瓶颈;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开发高质量的软件对接平台和硬件设施设备,力争将医院的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人员管理等整体纳入到一个统一的财务软件中,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对于医院工作人员来说,要及时摒弃传统的会计工作理念,尤其是要极力避免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财务工作思想,用信息化和系统化的思维来创造性地开展会计工作。在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信息一体化的认识水平方面,医院要加大宣传力度,力图在最短时间内将财务信息一体化的工作理念传达的每一个人。例如某大型三甲医院,充分利用党委班子会议、工会集体活动和日常交班交流等机会和渠道,通过展板、宣传栏和视频资料等多样化形式来宣传财务信息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实施方法,使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在较短时间对于财务信息一体化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建立健全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管理机制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一体化内部管理组织结构。财务信息一体化系统以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同时又包括了医院其他方面的管理系统,因此在财务信息一体化的管理上要突出强调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各个分系统要切实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消除数据的重复和冗余,促进各个层面上的管理目标流程地实现。同时要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财务监督的独立性,尤其是在预算编制、资金使用和审计考核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和措施规范,避免任何层面和环节上的财务风险。二是在财务信息一体化的运行和维护上,要明确职责分工和责任范围,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各个环节都要有专业化的操作人员,并且必须要按照制定的操作程序来开展工作,防止出现问题对工作全局造成影响。尤其是在维护系统的安全性方面,要着力做好病毒防治和抵御黑客攻击工作,强化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不同层面上的工作人员要设置不同权限的操作功能,防止无关人员恶心对财务信息造成破坏。

3、加强财务信息一体化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训

当前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以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管理现状。在人才队伍的引进上,要突出强调人员对于计算机知识、信息系统知识和会计知识的全面掌握。对于医院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再学习和再培训的力度,强化业务知识,尤其是对于各种财务信息化知识的掌握,是他们能够尽快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另外,要建立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定期对财务信息一体化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纳入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奖励评价体系当中,使他们能够树立起一种危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质量。

四、结论

财务信息一体化是新《医院会计制度》背景下改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升医院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管理人才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立足长远、兼顾现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消除影响会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推进的不利因素,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财务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同时要确保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强调财务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对于资金流动各个环节的监控,有效地降低和避免各种资金风险。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提升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的关键举措,对其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和新《医院会计制度》背景下实施财务信息一体化的必要性,然后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医院在财务信息一体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医院财务信息一体化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信息一体化 篇10

3我国天地一体化卫星通信网络[1~6]

3.1天地一体化全球覆盖卫星通信网络类型

3.1.1天地一体化“天星地网”式网络

当前,国外全球覆盖的天地一体化卫星通信网络主要是采用“天星地网”的方式来构造,各种卫星之间的互联互通主要在地面网络完成。如静止轨道的国际通信卫星(Intelsat)和国际海事卫星(I n ma r sat)通信网络,低轨道的美国的全球星(Globalst a r)卫星通信网络和轨道通信(ORBCOMM)卫星通信网络。其中,全球星卫星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3.1.2天地一体化“天网地站”式网络

国外全球覆盖的天地一体化卫星通信网络中,也有采用“天网地站”式网络。在这种网络中,每颗卫星都是一个具有星上处理能力的网络交换器或者路由器,且卫星之间存在星间链路。此星间链路具备网络路由能力,空间段在星间链路的协助下具备网络层功能。这种网络特点是不需要在本地关口站或者地面网络支持下,通过星间链路可实现不同卫星覆盖区各个用户终端之间通信。这种系统如美国的静止轨道的军事星(Milstar)通信系统和低轨道的铱(Iridium)卫星通信系统,后者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3.2空间段

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与任何人进行任何业务通信或与相关物体进行相关信息联系的设计目标,此目标有二种:一是人与人间通信,二是人与物间通信(即是物联网中人与物间信息联系)。实现此目标的空间段方案有多种,本方案釆用“天网地站”一体化方案,且天网由双层网络组成。它分别由静止轨道(GEO)通信卫星星座(包括3~5颗一定间隔分布的卫星)和低轨道(LEO)通信卫星星座(包括数十颗卫星)组成。两层不同高度的星座共同组成一个立体交叉、优势互补、互联互通的双层星座网络,见图3(图中未画星间链路)。图3中为了便于讨论,假设低轨道星座采用极地圆轨道星座。在此网络中,GE0卫星既作为骨干网网络交换节点,也作为用户接入点;LEO卫星主要作为具有交换功能的用户接入点。骨干网卫星对接入网卫星承担系统的路由并实施动态管理。这种星座优点可利用国内测控和管理站通过GE0卫星全球全时监控和管理LEO卫星星座所有卫星,无需国外设站。

3.2.1静止轨道星座

静止轨道卫星星座由沿地球赤道上空彼此相隔一定间距的3~5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卫星间设有星间链路,组成环状网络。该星座作全球覆盖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骨干网,兼作空间段用户航天器、临近空间飞行器和地面层海陆空用户终端接入网。在地面段相应设施配合下该星座可承担如下任务:

⊙作全球覆盖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星座,对全球中低轨道航天器和临近空间飞行器进行跟踪、测控,并提供数据传输、处理和分发服务。

⊙作全球覆盖的宽带多媒体卫星星座,对全球特定地区(常态覆盖)和突发事件地区(机动覆盖)提供宽带多媒体通信业务。

⊙作全球覆盖的应急通信等相关信息广播系统。

⊙作全球导航卫星增强系统的星基传输系统星座,承担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生成的完好信息和误差修正信息向全球传输和分发任务。

⊙通过星间链路对低轨通信卫星星座实施通信业务管理。

⊙视需要还可考虑通过星间链路对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进行测控服务。

由上述众多业务可以看出,此星座卫星将起天基信息港(空间信息港)作用。为实施上述众多业务,如单颗静止轨道大平台难以承载多用途有效载荷,可分装于2颗或多颗卫星(组成卫星簇)上,并在同一轨道位置运行。

有关学者提出的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为中继节点组成环状骨干网并连接各用户组成的空间段设想示例如图4所示。

3.2.2低轨道星座

信息技术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一体化教学 网络技术 多媒体

一、一体化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方针就沿袭了其“知行统一”的教学思想。其中,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大力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操作技能,它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为重点,积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胜任企业的工作。

二、信息技术简介

(一)信息技术的特点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用语言无法表述清楚的教学内容,对突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信息技术的优势

1.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多媒体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具有可塑性

信息技术采用新的教学媒介,通过数字化的文本、数字化的图像、数字化的声音、数字化的录像、数字化的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等多种形式,为多种形式展现同一概念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教育设计者可以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选用相应的媒介,使学生更清晰、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

3.信息技术的教育评价

信息技术的交互能力为双向评价提供了可能,让我们不但能评价学习结果,还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学习过程,我们能了解学生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缺乏什么策略和方法,环境中的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对方法的选择,什么样的新策略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风格。

三、信息技术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把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之间的距离缩短,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一体化教学。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一)网络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在线听教师的讲授课程,同时还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练习。这样,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插进行,从而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提高教学质量,完成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师讲授和学生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

2.网络资源的建立

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用于教学的专门网站。具体做法是,教师把自己的教案、课件和讲课的视频资料放于网站上方便学生随时查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在教学网站上建立学习论坛,让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结果表明,通过网络教学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达到了教与学的结合。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应用图像、声音、动画、影视、仿真等技术手段把实习教学过程中讲授的东西更加形象、逼真地展现给学生,可以使一些实际教学过程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好理解的內容更容易被学生学习和接受,这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非常大的帮助。

1.利用Flash、Maya等软件制作教学动画

利用Flash、Maya等软件,把教学中讲授的实际操作过程制作成动画效果,并通过动画演示,把实际操作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以前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问题更清楚、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2.利用仿真软件教学

仿真软件可以应用计算机虚拟现实,实现很多无法实现的实训内容,是一体化教学得以实现的很好的办法。这样一来,教师利用仿真软件讲授的同时,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中进行仿真练习。例如,宇龙数控仿真软件,可用“虚拟设备”来增加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

四、结语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样是职业教学中所缺乏的。在这一情况下,信息技术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便成为了一项新的尝试。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及时更新观念,积极在一体化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晓超等.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3).

[2]廖哲智.高职课程建设的反思与探求[J].中国高等教育,2007(13).

[3]陈伟珍.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9(2).

作者简介:

高职院校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思考 篇12

高职院校财务信息一体化的基本内涵是,在包括互联网、数据库、软件平台等要素的IT环境下,引入计算机的“事件驱动”概念,重组高职院校运营中的三大主要流程: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从而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信息一体化,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

一、业务流程再造和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

(一)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1993年,迈克尔•哈默最先给业务流程再造下定义: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地重新思考和彻底改革。哈默指出,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思想是彻底改变传统的专业化分工的工作方式,以任务流作为再造的依据和出发点。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全面调查、仔细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彻底变革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环节,重新设计业务流转过程和信息流转过程,使之更加符合业务的事实真相,更加合理和高效。

(二)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

在计算机领域,所谓事件驱动,简单地说就是你点什么按钮(即产生什么事件),电脑执行什么操作(即调用什么函数)。事件驱动程序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个事件收集器、一个事件发送器和一个事件处理器组成。事件收集器专门负责收集所有事件,事件发送器负责将收集器收集到的事件分发到目标对象中,事件处理器做具体的事件响应工作。

将“事件驱动”概念运用到财务领域,“事件驱动”的含义指在财务主体发生某一特定业务事件时,信息使用者可以依据决策需要,选择执行系统中的某一程序指令,将事件信息流及时转换为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流。在事件驱动的会计模式下,业务事项的原始信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和相关事项信息)由各业务事件主体实时采集,通过不同的业务和信息处理规则,集成存储在事件数据库中,再由计算机通过数据采集技术从原始信息中获取人、财、物等所需信息,经过相应的处理工具,最终形成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财务信息。在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下,数据同出一源,实现共享,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得到缓解。同时由于信息流和业务执行过程的同步性,嵌入业务过程中的会计内部控制规则能够有效发挥事中控制作用,从而阻止舞弊的发生。

二、高职院校财务信息一体化的内外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在高职院校转型升级为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及国际竞争中具有关键作用。

因为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决定了学校的效率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学校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因而改造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就变得十分迫切。

从我国现有高教体制改革历程来看,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学校管理上变“行政化”为“服务化”的问题。高职院校管理的传统方式是全校师生围绕各机关部门转,办一件事要跑不同职能部门,盖上相应的章。在充分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各先进高校的基础上,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现有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改革。由于各高职院校的校情不同,必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自己学校校情的信息化服务管理体系。

(二)内部环境分析

现行的高职院校资源管理体制还不能体现统一规划,各职能部门基本采用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大多是不同公司在不同时期开发的不同版本,相互间数据不通用,彼此之间缺少关联。部门之间需要共享信息时,由于各部门提供的数据统计口径、视角、格式不同,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再处理,生成符合部门需求的数据。这不仅造成了管理的重复和不协调,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部门孤立封闭的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高职院校财务集中管理的需要,严重地影响了整个校园财务管理的效率。

现行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也不能实现学校内部业务的协同办公。以学生贷款为例,现行的做法是贷款名单由各二级学院、学生处、财务处三级层层审核。具体做法是各学院将申请贷款的名单发给学生处,工作人员再转换格式,将贷款名单统一导入学生处管理数据库,领导审批后将批准后的名单及其他相关材料送交银行,银行审批后再把名单发给财务处,财务处再根据名单逐一将贷款发放给学生。整个过程不仅费时耗力,而且容易出错。协同办公方式不是多部门在同一个地点的简单集合,而是在业务执行过程中部门之间可以随时知晓其他部门的处理意见,在网络财务环境下无障碍的沟通。部门间不仅时间上协同,在业务上也要协同,才能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高职院校财务信息一体化系统建设思考

利用业务流程再造的理念和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原有业务进行分析、重组,构建无缝、高效的协同工作方式,可以有效推动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减少决策失误,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结构

高职院校中发生业务的传统流程一般如下:业务部门申报、审核、执行,最后财务部门在业务执行完毕后进行控制和分析。传统财务只能在该项业务已经执行完毕后进行事后控制和分析。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是为了让业务流和财务信息流同步,有效事中控制,所以本文设计如图1所示的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图。

在这种模式下,基于业务事件而不是基于会计核算所需的信息实时采集数据,利用统一数据库实时处理、报告信息。由于在业务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应的财务信息,并报告给财务系统用户,以供决策,因而这种业务新流程大大降低了业务处理和信息处理的风险。

(二)财务信息一体化系统架构

根据信息一体化系统需求,将高职院校的财务信息化系统架构分为基础服务平台、内部一体化管理平台和对外服务统一信息门户三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又分相应业务子模块,子模块间通过统一平台共享数据资源,通过跨地域存取等手段,实现业务流和信息流完全同步,真实反映并有效控制每笔财务信息。其中基础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建立业务数据库和统一支付平台。内部一体化管理平台将各类业务集成在同一入口的平台中,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内部管理,主要包含全面预算管理、票据管理、薪酬发放、网上报销、账务核算、各类经费管理、学生费用管理和内部公文流转和信息发布等功能模块。对外服务统一信息门户包括教职工查询个人薪酬发放以及个人项目收支明细、查询部门经费和项目经费的明细、管理人员查询单位财务状况和财务处网站建设及静态信息发布等。

四、总结

财务信息一体化系统的实施,可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简化管理程序,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从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实效性,为高职院校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本文对高职院校财务信息一体化系统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期望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的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信息化设计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本文从高职院校业务流程再造出发,对高职院校财务信息一体化进行了初步思考。

关键词:高职,流程再造,事件驱动,财务信息一体化

参考文献

[1]严飞.财务业务一体化设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8(7).

[2]冉洁.基于信息一体化平台的高校财务管理流程再造[D].北京交通大学,2011(7).

上一篇: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论文下一篇:聚丙烯酰胺水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