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评互改作文教学

2024-11-08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精选12篇)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 篇1

一、互评互改的含义

“互评互改”就是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让他们用手中的评改权评判其他同学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让他们通过互评互改, 在探究合作中领会写作的奥秘, 提高写作水平。在评改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寻找别人成功之处加以借鉴, 还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审美判断能力。

二、互评互改的实施

互评互改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分组, 就是把班内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分类组合, 一般可以分为A、B、C三组, 三个组在进行作文评改时, 并不是孤立进行, 而是跨组进行讨论。分组完毕后, 就要根据每组实际, 制定评改标准, 即学生根据什么细则评价他人的作文。

评改标准只是学生在评改过程中把握的一个尺度, 并非绝对要求, 需要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灵活掌握, 尤其要鼓励他们在评改过程中的创造性探索, 最终形成开放性评改标准。

实施过程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教师示范评改。学生初次评改肯定会无从下手, 因此, 初评时教师应加以示范, 选一篇作文和学生共同探讨, 教给学生一些直观的批改方法。

第二步是学生评改。在评改之前, 先请作者陈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 然后其他同学通过分析, 写下自己的意见, 在组内进行讨论。学生在各抒己见的时候, 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 还能提高口语能力。讨论完毕后, 第一评改人进行细评, 包括对原文的勾、圈、点、画。最后跨组进行总评, 要从优缺点两方面进行, 突出优点。

第三步是评改汇总。教师除了倾听学生讨论和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外, 也要及时地把学生批改后的作文进行仔细审阅, 要对每一个学生的评语进行评估, 做好记录, 对评改认真、富有创意的学生提出表扬, 以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积极性。

随着互评互改训练次数的增多, 学生就会逐渐掌握评改方法, 教师此时可以对评改提出更高的要求。评改点由开始侧重于文字标点、遣词造句, 渐渐扩及立意选材、结构安排、表达方式、修辞技巧;注意力由起初只顾挑毛病, 到兼顾品赏妙处, 再到全面评价试打分数。

几次训练之后, 师生共同商定评改要求, 下发给学生。多次互评之后, 同学之间有了较为广泛的了解, 有利于他们之间取长补短。

三、互评互改的优点

首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自主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 愿学、敢学、乐学和会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生学习评改作文, 就是让学生明确认识到, 作文不能只管做不管改, 好作文改中来, 同学互评, 教师复评都是为了帮助作者修改。学生一旦转变了依赖教师批改作文的被动心态, 就能激发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 激发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协调性。与作者自改相比, 这种方式易于创造互相促进的外部环境。大家同题写作, 易于发现别人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表达行文多方面的长处, 认识到自己的差距, 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修改文章的习惯是“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使学生养成这个习惯, 必须教以方法并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技能。

四、应注意的问题

互评互改的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是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评改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作文要教思路, 只能启发, 不能包办, 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 不能让学生随着自己的思路走, 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去做, 而不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在课堂教学中,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标的宗旨。

只有以学生为主体, 把握他们的脉搏, 以正确的方式评价他们的写作成果, 才能使他们的作文有说不尽的话题。多数学生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 对自己的文章往往挑不出毛病, 而喜欢给也能够给别人的文章挑出毛病。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 既引导作者虚心听取批评, 又要让学生在评改时客观公正, 评语要委婉含蓄。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 篇2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名称

初中作文互评互改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1、作文互评互改:强调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互相评改组内的作文,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习科学的评改方法,发展评价作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增进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联系。

2、三环节:根据作文过程中评改步骤,将评改细化成三环节,有利于教师在组织学生互评互改时操作,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的评改工作。同时,学生也易于接受和掌握,能熟练地掌握评改的要领,提高评改的质量,达到预定效果。

三、课题的国内外、市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的一大沉重负担,白天改不完晚上改,在 学校改不完带回家里改。教师话的精力很多,学生的收获却很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改学生看”这种劳而少功的现象,并不能给学生点滴的进步。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也随着年级的增高反而越来越低。人民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这是终身受用的。” 当前,尝试作文互评互改的一线教师比较多,互联网上也有很多关于作文互评互改的文章,但都是停留在表面的尝试,如:评改内容和评改方式方面的尝试。都没有深入研究,没有形成一整套全面的系统的可操作互评互改模式。没有真正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来进行作文的互评互改,更没有把学生的互评互改与教师讲评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说,还没有人将作文的互评互改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四、研究目的、意义与实践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想探索新课程中教师作文教学理念的变化,树立起以生为本的作文互评互改理念,引起学生作文评改方式的改革,从而树立起全新的作文教学观,为作文教学的评改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师生共同进入实践、创造、升腾的新天地,促使师生掌握作文互评互改的技巧和方法,让作文评改不再只是教师的事情而导致作文评改低效。而是让 “学生习作”、“老师批改”这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静态的环节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和主题作用。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启发学生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同时又让学生在相互评改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4、创新程度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作文教学中的评改问题进行研究,课题组实验教师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及时反思与调整,已取得看一些经验,课题的开展有着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舞台。其创新之处在于能扎根于教学实践,有鲜活的课题研究素材。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课题组的积极探索会形成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形成与我县语文发展性阅读想匹配的三环节作文互评互改模式。这种模式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辐射作用,改变当前低效的作文评改方式。

五、研究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环节:互评互改,相互学习

1、准备工作

(1)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一支红色的笔用于批注和写评语。

(2)教师按照学生写作水平的差异将学生分成每四人一小组,其中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三个小组为一个大组,其中一名小组长担任大组长。(3)教师讲解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让学生明确评改的重点。

2、评改方式

小组内每人负责评改本组内的其余三份作文。

3、评改内容

评改内容一般由十项:文体是否符合要求;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错别字和病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规范;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楚和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通顺简洁;格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端正以及文面是否整洁。

4、评改过程

第一、通读全文,标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地方并采用夹批的方式修改。同时勾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采用旁批或者夹批的方式给予点评。最后在文末指出书写和文面方面的优缺点。

第二、再读文章,评改内容。读第二遍文章后主要评改文体、中心、内容、条理、结构等方面的优缺点。评改这些内容时,可采用不过眉批、旁批等。当然,不必每次评改都全面涉及,教师可以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学生侧重评改某些方面的内容。

第三、写出总评语。在文末写出一定字数的对这篇文章的总评语。评语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切中要害,既要肯定有点,又要指出不足和改进措施。用语要准确、严密、中肯、具体,不能笼统给人以模棱两可之感,更不能说套话,废话。评语字数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自行定度,年级越高字数要求越高。一般在60——100字。第四、评定等级。

评改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所评改的文章评定等级或者打分,同样要求学生客观公正,不能给人情分,更不能出现美文低评的现象。第五、签署姓名

评改者将自己的姓名签署在总评语的末尾。签名时,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签名。

以上评改过程中,教师要统一规定评改作文时常用的符号。为使文便保持整洁美观,提高工作效率,教师要根据评改的要求,规定统一的符号。如错字、别字、缺字、余字、病句、删句、更换词序句序、增删标点符号等,都用专用符号来表示。

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创造民主和谐的评改氛围,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的交互作用,完成评改任务,培养评改能力。在学生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评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拟写评语。另一方面,随时发现并订正学生在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典型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既发挥了群体的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提高了评改能力。第二环节:个人反思,以待提高 评改完毕后,将本子返还给本人。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看同伴是如何评改自己的文章的,认真阅读同伴写的评语。然后在篇末写上自己的反思,认真总结自己在作文过程中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和途径。学生在写反思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字数的规定。建议不少于100字。

第三环节:推选佳作,展示交流

每一个小组推选一篇佳作,在大组内交流分享。然后每个大组推选一篇佳作在班上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派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朗读推选的作品,也可以让被推选的文章的作者自己来朗读,让全班学生一起来品评。

在班上展示的时候,教师要作细致的点评。包括:

1、对文章进行点评。即字、词、句、篇方面的优缺点。

2、批改内容和评语的优缺点。主要看评改是否全面细致,评语是否客观、具体。对评语中的套话要作具体的纠正,必要时,教师要作示范。

展示交流时,教师也可以先让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发言,针对某一篇习作谈评改情况;然后让评改人与原作者面对面地交换意见,并将原作归还本人后进行修改,并且每组推荐一名优秀习作,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班级的总体水平。

六、研究的主要思路

1、视角:第一,从当前的新课改形势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形势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第二,从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看,作文的批改是一项艰巨的体力活儿,也是一项繁重的脑力活儿,学生互评互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第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以往的“教师改,学生看”的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主要运用以下方法来进行研究:(1)调查研究法

调查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形式,发现问题,得出结论,以便在工作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确定研究的方案。

一是调查以前在“学生写,教师改”的模式下,学生是如何对待教师的评改的,以及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态度,对作文评改的收获。二是调查学生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存在哪些疑难困惑,以便教师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2)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的方法。(3)案例研究法

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教师对某一组或者某一个班为案例,进行跟踪观察、分析、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4)实验研究法

我校每位语文教师都是担任两个半的语文教学,可以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其中一个半就作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互评互改的方式进行作文评改,对照班才传统的教师评改的方式。经过一定时间后,将两个半的学生作文水平和修改作文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个班的差异。

3、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及措施

(1)本课题研究对象:董家中学2013、2014级全体学生。(2)研究过程及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①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②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③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④调查作文评改的现状及分析。(前测)⑤组织课题申报工作。◆阶段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6月)

前期工作:①通过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品读文章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②组建作文互评互改小组,并制定相关的小组管理措施和评价办法。

后期工作:①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并收集材料。②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进行阶段性小结反思。③召开课题研讨会,根据效果调整并完善课题设计。④收集、整理学生在互评互改过程中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指导。⑤教学案例研究,选择优秀实验教师优秀课例组织教师进行研究讨论。并收集、整理教师教学案例、反思等。◆阶段成果:课题阶段总结,教师论文、学生作品、中期实验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①调查作文互评互改的现状及分析。(后测)②撰写研究报告③为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最终成果:形成课题结题报告、论文集。

七、课题的组织管理与分工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黄素华(董家中学校长)

副组长:赵帮满(董家中学教导处主任)

兰中兴(董家中学教科室主任)

谭凇文(董家中学教科室副主任)课题研究小组: 具体负责人:许亚平

实验教师:兰中兴、伯志权、杜光泽、黄银、王芳业、易伟生。

具体分工:

兰中兴、伯志权、杜光泽:实验教师、讲座、培训、教学公开课及教学案例的设计等。王芳业:电脑打字,消息报道和各活动报道的撰写。

黄银:学生活动方案的形成,会议记录,资料的打印收集与整理。兰中兴:各项活动的准备、摄像,学生作品的发奖,作品的展示等。

易伟生:前测后测调查分析,写分析报告,及各研究成果总结和阶段小结。许亚平:负责课题研究的落实,各种活动的开展,资料上传、分类及整理。

八、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

在课题的实施阶段主要是对课题进行适时总结、实验教师写论文、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同时向上级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在课题的总结阶段主要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及论文、实验教师上互评互改展示环节的公开课。学生形成性作品展。

九、经费预算

1、研讨、外出培训、交流学习费:10000元

2、书籍资料费:1500元

3、打印费:1500元

浅谈作文“互评互改模式” 篇3

【关键词】 作文批改 自主 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53-01

0

初中语文教研员孙春成老师在一节全区的作文示范课中,成功完成了让学生互评互改、当堂完成作文批改的任务,赢得在场老师的交口称赞。课后,孙老师明确提出要让老师们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并由此提出作文批改可让学生互评互改,自主完成。这一创举着实让初中语文教师欢声雀跃。老师们的工作量因此减小了,更重要的是这一模式科学且合理,是作文教学中一个新的创举。

或是评分式,或是评级式,或是评语式——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在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老师辛辛苦苦批改了三四个小时的作文本,到学生手里,可能三四秒钟就被合上了。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实现新课标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探讨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下面先介绍做法:

一、做好互动准备

1.动员。我们从作文批改,尤其是是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状入手引导学生明确互动的必然性;从学生参与直至独立进行批改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互动的重要性;从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条件入手引导相信互动的可能性。通过以上动员,学生激情空前高涨,这就为学生自主合作提高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基础。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了欣赏别人作文的妙处,且伴有强烈的新奇感,故能比普通的语文教学课更加轻松愉快地参与。

2.分组。为了确保这一改革能够得到良好组织和有效调控,我们把学生分成八至十个互动小组,每组5到6人。并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如可设置组织员、朗诵员、评论员、计时员等角色,让学生自主分配职责。分组时,提示学生考虑以下原则:一是从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考虑自愿组合,从水平方面考虑互补组合;二是以合理的人员配置作互动的能力保证;三是可变性原则:从动态(水平提高比较明显的人才应及时调换小组,以扶“贫”济“困”)方面考虑可变组合,以必须的人才流动为“互动”的发展保证。

二、进行“互动”批改。进入批改阶段,我们按“四互”要求进行操作

1.互定标准。每次批改时,我们引导学生在严格掌握共性标准(评改作文的一般要求,例如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特殊情况(某类文体的某个或某些相关要求)。我们分两步付诸实施:起初,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有关作文知识、规律、组织全体学生商讨决定相应标准;往后,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交换意见直至明确批改要求。

2.互改习作。开始正式批改时,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先由一个同学批改本组内一个同学的作文:改正错别字、改通语句、改妥标点、写好眉批及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二是再由两位组长把关,复改自己以外的作文,不只对作者而且还对初评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最后教师对全部作文,特别是学生吃不消的作文进行总体把关,了解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状况,摸清行情,积累材料,为相互指导做必要准备。

3.互谈体会。这是“互动”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扩大“互动”交流,加强评改者与评改,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操作时可分两个步骤。一是小组内交流。先让习作者与初评者,复评者以及教师“对话”,或谈在某一细节存在的疑惑,或谈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二是小组外交流。统一安排时间,由各小组推派的代表就习作者和评改者双方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流,在全班范围内取得“互动”效应。

4.互推佳作。这也是“互动”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互改成果,推出范文。互推佳作应体现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每次作文,小组内至少要推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学习。那些写作水平一直比较高的同学,当然应鼓励其“冒尖”;那些小组内一直无缘入“围”的同学,更应予以“关爱”,鼓励其“出墙”,以进步明显为原则。二是集体性。复印优秀作文前,其作者须按初评、复评以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然后提请组内同学再次修改;修改复印后,全班同学以及教师进一步提出完善意见。

三、我们认为这作文“互评互改”模式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一模式实现了新课标理念。作文批改由传统状态进入“互动”状态,这不只是形式的转变,更是观念的转变,使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其次,目的定位,实现了由“评”向“改”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由于重视同学、老师以及自身的多向修改直至推出佳作,“改”便成了最高也是最终的目的。第三,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做事。

对于作文“互评互改”模式的探究,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日后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能一起交流探讨,提出更加切实可行、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愿作文“互评互改”模式能真正改变写作文难、改作文难的现状,让作文教学更加愉快轻松有实效。

[ 参 考 文 献 ]

[1]孙春成.《立体教学与研究》.

[2]王坦.《合作学习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8.

庖丁解牛式作文互改互评教学尝试 篇4

关键词:作文现状,互改互评,批语

语文教育学家黄光顾先生曾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农村初中生作文的修改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一项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

一、问卷调查

学生虽然从小学三年级甚至更早就开始了作文训练,但直到高中毕业,仍不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究其原因有诸多方面,不可一言以蔽之。而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作文教学本身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换言之,作文教学的批改主动权一直紧紧地攥在教师的手里,学生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只是一个被动的个体:被动完成习作,被动接受教师的批改意见。所以, 每次作文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完成写作任务为首要目标, 以致草草行文。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姑且先看一看来自我校的一组调查问卷。

这是一组有关“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批改情况”的调查问卷,从中抽取初二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抽样64份。其中对“我是否喜欢写作文”答“是”的有35份,占54.7%;“我觉得写作文有困难”的有34份, 占53.1%;“我希望老师的评语委婉地指出不足”的有56份,占87.5%;“我希望老师在作文课上讲评同学作文”的有53份,占82.8%;“我会根据老师的批语自觉地把作文进行再次修改”的有35份,占54.7%;“我喜欢同学之间相互批改作文”的有23份,占35.9%;“我觉得大家相互评改对写作帮助大”的有45份,占70.3%;“如果大家互改作文后要再次修改重写,我也愿意”的有37份,占57.8%。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认为作文互改对写作有很大帮助的占70.3%,“如果大家互改作文后要再次修改重写,我也愿意”的有37份,占57.8%。因此,开展互改的作文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有重大意义的教学方式。

二、作文互改互评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指点学生,使他们形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研究的项目。”基于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 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作文互改互评的活动。

此次作文互改活动以抽签的方式,让学生各自抽到了要批改的同学的作文。“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学生动笔互改之前,笔者用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批改一篇作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着手?在学生各抒己见后,笔者在黑板上提出了具体方法:

1.略改。(1)批改文题;(2)看书写是否工整规范, 书面是否整洁;(3)看文章字数是否符合写作要求;(4) 看文章结构是否完整。

2.详批。(1)仔细批改文中的标点符号运用、书写是否规范;(2)批改文中的语句,看其是否顺畅,句意是否明确;(3)找出文章中是否有好词佳句;(4)所选材料是否能为文章中心服务,选取材料是否典型;(5)看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突出;(6)文章构思是否独特,行文中是否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照应,是否注意过渡、伏笔照应;(7)文章蕴含作者的情感是否真挚、自然,能否体现正能量;(8)文章的详略是否得当。

学生进行互改的是半命题作文《这,让我____ 》,这是一篇课堂速写作文,批改目标明确后,学生开始专注于自己的批改之中。

二十分钟批改时间结束,笔者把学生已经批改好的作文收了上来。翻阅大家的劳动成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作文本里圈圈点点,留下自己的旁批,在文后写下总评,评语各有特色:

“事例不新颖,不够具体,全篇点明主题。日常生活的一件小事就能够影响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永远是在背后支持我们的人。懂得感恩,回报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章详略不够恰当,通篇文章看不出你题目中‘感动’所在,结尾你说到‘身边的细节’,而文章中却没有去写这些细节,希望你以后写文章要对题,文章详略要分清。”

“意见:用适当的细节、心理描写使文章让读者印象深刻,作者作文有进步的空间,多多积累吧;字迹清晰, 感情变化写得很好,结尾照应了开头。主题明确,构思上想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但还不太成熟。”

“本文写出作者对母亲的爱的领悟,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抓住了母亲的爱和外貌特征,结尾依据文章的情感作出总结。”

学生在作文中的评语可谓是精彩纷呈。综合学生的第一次作文互改,他们基本做到了写作时要注意的基本问题,诸如书写要规范,书面要整洁,中心要鲜明突出,详略要得当,首尾要呼应,等等。可以说,学生在作文时已经能够做到“心中有全牛”。但是,毕竟只是停留在“心中有全牛”的层面上。如何打造亮点层出不穷的文章,从学生第一次作文互改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多地方要改进。

三、策略

怎样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写作时把存储于大脑里面的知识得心应手地“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在现有的互改作文的方法中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呢?针对农村初中生批改的现状,提出作文互改教学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1.准备阶段———师傅领进门

批改之前先让学生讨论批改的方法,并把讨论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2.实施过程———修行在个人

学生作文本或以抽签,或以同桌互换,或以本学科学习小组成员内相互交叉等方式交换。学生拿到要批改的作文后,按照之前讨论的批改方法开始进行详细的批改,圈出文中的错别字、病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进行简单的评析,批改过程中直批和旁批同时进行,“庖丁解牛”式地把全文批改好后,写出自己的总评,最后签上批改名字。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及时解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3.展示成果———师徒共进

作文批改完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批改的意见和体会,充分发言后,学生再次相互交换自己批改的作文,相互学习并掌握批改的方法,力求把此次批改的方法为下一次写作服务。最后,师生再次修改、完善黑板上批改之前讨论得出的批改方法。

学生互改互评作文技巧 篇5

有网友询问学生互改作文(练笔)的具体方法如何操作,现就本人的一些具体做法作一简单介绍,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指正。学生互改作文(练笔)操作细则如下:

一、几点说明:

1、作文(含练笔)必须用统一用圆珠笔书写,每次作文课,学生必须带齐词典、红笔等工具。

2、为了与中考接轨,作文总分设为50分,批阅共10项,每项5分。

3、每次批阅按学号推磨式交换进行,如1号给2号、2号给3号,依此类推,如当日未拿到练笔本,则将作者姓名公布于黑板,直至拿到方能擦掉,评语草稿本首页上应有本《细则》内容。

4、批阅时,应将错别字、病句、佳词丽句等做上相应记号,写评语前先写草稿,内容应注意先写优点后写存在问题,彼此间用“希望”或“但”等委婉用语连接。

5、阅完后,必须签名(含学号),并写上“阅”字和日期。

6、作文交流前,每人通读自己的习作,理清并订正别人指出的问题(可询问批阅者)。

7、为了巩固每次写作批改成果,每人必须在自己作文本上写作后感一篇,谈得失,重点是针对失,今后改进的措施(不少于100字)。

8、每天中午利用20分钟全班交流练笔,各组按序推荐在全班交流,每篇练笔不少于3人评点(亦可进行成语故事介绍,但必须记下要义)。

二、批改符号或标记:

1、错别字:×(错字)、√(别字),在旁边订正格加横线。

2、前后对调:∽

3、删除:

4、佳词丽句:。。。。。

5、特别说明:① ②„„

6、仍保留:△△△

7、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

8、其他:

三、操作过程,即十项评分标准及做法:

1、文面是否整洁,书写是否工整。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美观不扣分,根据书写质量的不同(潦草、不工整)可酌情扣1—3分,每涂改一处扣1分,本项共计不超过5分,(用草稿记在旁边,以防同学查询,从而言之有据,同时也为以后内容多了,便于累计总分)。批阅用语参考格式:文面整洁、书写工整,或加:文面较整洁、书写尚工整,„„欠„„,希望„„。

2、错别字及标点标点问题(主要指:。?!“”等明显错误的标点)

错别字和标点每2个扣1分,扣满5分止。批阅时,必须将错别字标出,并在旁边写出正字,同时画上横线,以供作者订正参考,并由作者自己去组词。如判断错误或被其他同学发现漏判,则批阅者须写50字的书面说明(格式:关于“ ”字误判的说明,写在该生的作文本上),内容主要:从态度、文字结构、读音、对该字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找原因,从而导致了误判或漏判。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文字及标点基本功扎实、较好、尚可、注意提高、需提高、急需提高、欠佳。

3、病句的寻找

挑出病句后,必须在下面用横线标明,打上问号,在旁边写出“病”在何处?并在最后写上“病句订正”字样,以便让其本人订正,每一病句扣1分,扣满脸5分止。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语句通顺、尚通顺、欠通顺,希注意语句通顺„„。

4、审题

包括审体裁、题眼(重点)、范围、提示、字数各1分,这要根据作文要求具体确定。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文题相符、重点突出、格式合理、或其反面。

5、中心(立意)是否鲜明、集中

中心未必就是主题,可以是中心事件或中心人物,(通过正反举例,以学生习作为例,把握标准,以此充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表现的主题或中心不分散,始终围绕或表现一点来写,简接流露或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始终围绕中心)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或尚明确、不够、平淡、希注意„„

6、选材

选材应围绕中心(主题)、符合生活实际(生活真实)、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做到详略得当。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内容真实具体,围绕中心恰当选材,事例典型,详略得当,或尚、欠、希„„

7、结构

层次段落是否清晰,(即一段只应表达一个中心意思);②材料安排的顺序(记叙说明)是否合理;③过渡是否自然,是否前有伏笔,后有照应;④首尾是否照应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结构严谨、首尾照应或尚、欠、希注意„„。

8、表达方式

是否符合文体要求,如记叙文应以记叙(包括描写)为主;是否符合特定要求:有的记叙文要求夹叙夹议、有的说明文要求有描写、有的要求叙、议、抒相结合(这是中考作文中的常规要求)且结合得如何?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能以„„为主,并适当与„„有机结合,使人物(中心)„„或能综合运用„„等语言表达方式,使人物(中心)„„或文中缺少必要的„„,使人物(主题)„„

9、语言 语言是否通顺,不重复啰嗦;语言是否流畅、精炼、准确;灵活运用所学的佳词丽句。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文通字顺、语言流畅、精炼,用语(词)准确,能灵活运用所学的佳词丽句、或尚„„欠,希注意„„。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 篇6

【关键词】作文;学生主体;互评;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作文的写和评改被截然分为两部分,认为写是学生的事,评改是教师的事。学生包写,老师包改,造成教师负担沉重,学生收效甚微。因为评改占用的时间长,有时为了及时讲评,就只有在限制的时间内及时“批改”完毕。如何把自己从这种事倍功半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人在实践中就如何训练学生作文互评互改,提高作文实效作了一些尝试。

一、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单一评改方式,提高学生作文实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魏书生也一语道尽语文教师评改作文的酸苦:像愚公移山却没有让上帝神仙感动。

作文是学生“精神产品的独创”,教师一个人对其“精批细改”,得到的效果往往是不佳。因为它只是教师的单向操作,对学生来说只是接受,没有主动参与,难以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人们的印象中,一位好的语文教师是对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不厌其烦地评改。不少学校的考评制度也明文规定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有眉批、横批、总评等“满篇皆红”,实践中学生方面呢?每次老师批改完把作文本子发回到学生手中时,有几个学生会去琢摩、推敲老师的评语呢?大部分学生只是看看分数,往抽屉里一塞拉倒;写得好的不知道自己的习作好在哪里,写得差的就更不知道自己的习作差在何处。更多的是东瞧瞧西看看,想看看别人作文的得分情况。我从执教过程中观察,有些学生每次看到自己的作文分数比别人高时,就露出一种得意洋洋的样子,而看到别人的作文分数比自己高时,心里有些不服气而已。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讲办事效率、经济效益,我觉得语文教师也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劳而少益的作文评改方式,大胆摆脱束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从而真正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老师的压力和负担,多省一点时间去钻研教材。

二、作文评改以学生为主体

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过去,学生作文批改普遍是教师包,学生袖手旁观,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失落,这既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阻碍了学生自改能力的发展和自改习惯的养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尝试过多种方式:全批全改、面批面改、个别学生协作改、同一班级学生互相交换改、不同班级交叉改,或者集体批改、口头批改等方式。相比之下,有学生参与的效果远远大于由教师一人完成的效果。虽然,自改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较难的事,但是只要教师在评改中循序渐进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如读改法、议改法等),并注意创造时机让学生自主地练习修改作文,学生的能力是会很快地得到培养的。

学生的作文由学生来修改有几点好处:

1.按照老师作文布置的角度,同一题材,同样要求,让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比较,可集思广益,让文章进一步完美起来。

2.按学生的心理特征,亲眼看到同样题材别人作文的“美好处”“闪光点”,容易吸取,兴趣性强,也能挑剔别人作文的不足处,再回过头来看自己作文的不足、错误点,印象要深得多,修改起来也就容易得多。

3.能发挥学生的个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4.可以让学生体会教师劳动的辛苦,端正写作态度。

5.能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评改的效率。

6.可以扩大阅读面,增强同类作文的学习。

7.有利于加强写作训练,指导学生多写、多改、多练,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分阶段教学,循序渐进

根据中学生的状况和心理特点,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应分阶段进行训练。

第一阶段:可以文字、标点、格式、遣词造句等问题为主逐步进行。

第二阶段:以立意、材料、情感等方面的评改为主。

采取学生作文学生改,在同样要求下以好带差,差中学好,所取效果要比老师全批全改好得多,学生更有兴趣进行写作。所以本人认为平时写作以教师指导为主,作文的评改也可以指导为主,教师检查评改质量为辅,总体评价为主,也就是教师对全班学生的作文加以总结,概括总的情况和主要优缺点,并结合有关写作知识进行讲评,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情况有个基本认识。

当然,从实践中、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体现,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评改热情较高,反之则较低。有不少学生对同学的评改抱怀疑态度,最信任的仍然是老师的评改。这也正是老师们对学生互改作文的担心所在——惟恐出现“盲人领盲人”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分组合作的办法。

(一)成立评改小组

一般由四人组成一个评改小组,在编排上保证每小组有一个写作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职责是协助老师解答组员的问题,组织讨论,对评改进行初步审阅,代表小组发言等等。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建立并逐步培养了一支小组长队伍,让他们成为同学们可信赖的小老师。这样一方面能给尖子学生多施加一份压力,使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想更快地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也让每一位评改小组的成员对同学的评改增加了可信度。

(二)实行轮换小组长轮换制

为提高学生争当小组长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全体学生写作与评改的热情,小组长采取轮换制,本组写作及评改进步最快的可接替小组长。

(三)具体做法

1.每次小组长的习作由老师面改面谈,传授评改要领,听取写作思路、评点写作得失。(老师对小组长的评改参与学生的传阅、讨论。)

2.全班学生四个人分一组,组成若干个互评小组。把一个班的作文发给每个学生人手一份,根据每次作文要求及评改训练重点由小组长组织评改,有疑问向老师或小组长提出。

3.独立评改完成后要求评改的同学签上自己的姓名,然后本小组成员间传阅再评改,或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并讨论,小组长初步审查评改情况。

4.学生评改后每小组推荐出一至二篇认为比较好的和一至二篇认为比较差的作文进行白板演示,大家简要评述、评点、小结。

范文批改实例:李金晟的《我与一片落叶的邂逅》

……

它不像是被微风轻抚,而像大海中被狂风暴雨袭击的一叶扁舟,不停的颤抖,却又像一个勇士,死死的抓紧大树,不肯落下。

它有着锯齿状的边缘,每一个锯齿都透出锐利,锯齿一致向前,最终指向叶尖,那叶尖仿佛凝聚了所有的锐气,就像一把锐剑的尖峰,可以穿透任何抵挡物,一往无前。

……

叶子后面,有一个卵壳,也许正是虫子将这片叶子弄伤,认真看,你依稀可以看到一排牙印,几根支脉被咬断了,使它变得枯黄,这是伤及它本源的,它变得虚弱,在风中摇摇晃晃,但在主脉的根部仍然紧紧的连着大树。这不就是一种坚强,一份不屈吗?

……

我很幸运的看到了这份向上、不屈、坚强。即使它身体残缺,仍坚持不懈地抓紧大树,即使受到风雨的肆虐,也不放弃。

我们能否像这片叶子一样,面对困难勇往无前?能否有坚定的信念?能否经历挫折之后,依然坚持不懈?

罗卫东:“不停的颤抖”的“的”应改为“地”,“死死的抓紧大树”中的“的”应改为“地”,“根部仍然紧紧的连着大树”中的“的”应改为“地”。修饰动词时应用“地”。

吴雅萍:“像大海中被狂风暴雨袭击的一叶扁舟,不停的颤抖,却又像一个勇士,死死的抓紧大树,不肯落下。”这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叶子的形态,为下文抒情做了充分铺垫。”

高航榕:“在风中摇摇晃晃,但在主脉的根部仍然紧紧的连着大树。这不就是一种坚强,一份不屈吗?”这句话紧扣叶子的特点来抒情,很自然,很真切。

上官凯楠:小作者观察仔细,抓住了叶子的特点作细致描绘,联系实际,对生活人生做了深刻思考,议论抒情自然,很真实。文章末尾用反问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很具感染力。

就这样,小组同学共同阅读了同学的文章,分享了这次作文的所得,不但指出了作文的优劣,还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经过小组互批互改,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阅读水平、写作水平都得到很大提高。

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当然老师也并非撒手不管。对评改认真负责,评语下得中肯的,下次评改课时对该组的合作态度及负责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对于问题较大的文章,可找学生个别指导交谈,对有代表性的作文可打印出来,发给每位同学学习进行集体评议,对本次作文达不到要求的可要求学生再重作一次,并要求自己反复修改,让学生体会、感受文章修改的重要性。作文后有必要时可让学生在改后写篇改后感,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同时提高。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学生作文是学生学习后能力和个性的反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转换角色,大胆解放自己,改变过去单一的方式,寻求各种省时、省劲、有效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评议修改过程的热情,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合作探究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做主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切实加强作文指导,真正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提升学生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作文互评互改的效率 篇7

教师点拨是关键。在学生互相批阅前, 教师先把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 大体构思等再稍作讲解, 然后提出修改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从而使学生目标明确, 责任分明。这样, 学生在批阅时已对本次作文有了一个再审视, 既是对自己写作过程的回顾, 又会对别人的作文有一个更客观的评价。初中学生写作水平毕竟有限, 每次互改活动中的批改要求就要有所侧重, 不必面面俱到, 而是要逐渐提升, 切忌急功近利。刚开始时可以从最基本的要求做起, 如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经过几次训练之后再按文章中心、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更高要求进行评改。

学生分组不容忽视。学生在互阅作文的过程中, 常有这样的现象:写作水平高的同学总不愿改那些较差的作文, 原因是一拿到这些作文本, 几乎全篇的内容都要做一改动, 这样的作文评阅当然要费不少力气。更突出的问题是如果全篇是红色标记, 很少有同学耐心去看, 更别谈达到批改的理想效果。而写作基础薄弱的同学一碰到那些优秀作文, 往往无从下笔, 不敢出手。所以恰当的分组极为重要。我的做法是四人一组, 每组有一个小组长, 且每组中既有写作水平不错的, 又有基础薄弱的。这样, 他们在评阅时的相互交流无疑能起到彼此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

正确的态度很重要。学生互看作文, 是在欣赏一个同学的内心世界, 是彼此间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自有一种亲切感。因而有些同学可能在看到自己欣赏的作文或自己欣赏的学生写的作文时, 不免全是溢美之词, 而忽略了文章存在的问题。而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作文或平时没有好感的同学的作文时, 可能全然没有了欣赏的心态, 净挑毛病, 这样可能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写作积极性。所以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以欣赏、学习的心理去评阅别人的作文, “万物静观皆自得”, “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是学生情感的流露, 思想的表达, 只有用心去读, 用心去体会, 用心去改, 才能从中挖掘文章的亮点, 学习别人的长处。尤其给出评语时既要肯定文章的优点, 又要指出其中的不足还有自己的修改意见, 还可以给作者一些鼓励。这样做的好处是同学在互阅作文的过程中既能发现差距, 明白自己的优劣, 又能使他们学会了真心赞美和尊重别人。

方式要灵活多变。作文互评互改的方法尽管益处多多, 但如果老师经常采用单一的形式去进行活动, 长此以往, 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缺乏热情而抱着一种应付差事的态度去对待。在实行互评互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语文老师一般教两个班的课, 可以两个班的同学交换作文本互相修改, 也可以本班内同桌相互批改, 还可以先自己修改再互改, 或者抽签去改, 甚至可以根据同学的意愿让他去选择自己想改的同学的作文去改, 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 使学生有新鲜感, 有探究欲, 更容易互相学习。当然, 无论怎么改, 我们都要求修改者在修改完毕一定要署名, 小组长也要签字, 以免出现一些不负责任胡乱批改的情况。

教师点评别放过。学生相互评阅时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其中, 可以参加学生的小组讨论, 因人而异的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等学生评阅完毕, 教师要求学生把这些作文分成不同的档次上交后, 进行再次评价。这样的评价当然要比老师全批全改省时省力很多, 而且明显提高了评改效率。最后教师挑选部分写得好的文章或评改较好的文章在班上分析点评, 这样既评学生的写作情况, 又评价了学生的批阅和点评情况, 让同学不但学习那些优秀文章的写法, 而且学习别人如何修改文章, 可谓一举两得。

小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策略 篇8

众所周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 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 组织开展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活动,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并对自己的文章作出判断, 发现不足, 互相学习、讨论, 取长补短。由此可见, 改革批改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能力, 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成效颇丰, 下面浅谈小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作文互评互改的步骤

(一) 制定批改规则

1. 统一评改符号

要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标准和方法。因此, 在首次进行互评互改前,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评改作文的标准和方法, 统一、规范使用以下评改符号, 使学生在评改时有法可循, 有规可依。

2. 提出评改要求

为了确保点评质量, 点评前, 教师要将点评要求告诉学生, 让学生心中有数。具体要求如下:

(1) 先通览全文, 获得总体印象, 然后就感受最深的方面进行点评。切忌面面俱到, 切忌不着边际。

(2) 讲究点评艺术, 寻找亮点, 鼓励为主, 保护同学写作积极性。

(3) 要有条理, 千万不要在同学作文本上乱画乱涂。

(4) 批语力求通俗、准确、简练。

(5) 批语书写工整, 每字占一格。

(6) 点评意见写好后, 签上名字以示负责。

3. 建立评改小组

作文互评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 要求有一定的组织性。可按学生平时作文水平高低搭配, 一般小组成员为四人, 选出其中的一位担任组长, 组织其他成员一起评改;或采取自愿的方式, 选择值得信任或想要学习的对象, 组成评改小组。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有序地进行, 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重视有效引导

1. 教师要引导学生审题

教师在进行互评互改前, 要带领学生仔细审题, 定要点、人称等。放手不是放纵, 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整理思路、组织素材以及规划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才可以放手, 学生只有明白怎样写, 才会清楚怎样评。每次互评互改之前, 教师都在黑报上写明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一些具体要求。

2. 要作示范性批改

教师在学生作文后先通览全班学生的作文, 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水平高和水平低的习作各一篇作精批细改, 以备示范讲解。然后组织、引导学生讨论, 明确评改的具体要求, 最后教师用课件出示 (或板书) 自己的评改结果, 供学生借鉴、参考, 让学生心中有例, 为下一步进行分组互评互改奠定基础。

(三) 组织学生互评互改

小组内的代表先朗读一遍所要评改的习作, 然后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见解, 对每个同学的习作大家都必须谈自己的看法, 既要谈好的方面, 也要指出做得不够的地方;可以向作者发问, 要求当即回答问题;可以直接评论作文本身, 也可以由一篇或若干篇作文引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来探讨。最后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用红笔在作文簿上将错别字、病句等划出来, 根据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要求对习作进行评改, 以鼓励为主, 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成总批, 并写上经讨论评定的分数。评改阶段侧重于评, 在此过程中, 学生应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应及时巡视, 帮助学生解决在批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困惑。

(四) 教师复查总结

完成了以上程序后, 教师把互评过的作文全部收上来, 过目复查。对点评做得出色的给予表扬, 对做得一般的给予鼓励, 对做得不太妥的给予中肯的批评。精心选出五六篇大家公认的优秀习作, 连同师生点评意见, 放大张贴到班级“学习园地”上, 让学生反复比较, 借鉴学习。或者每个小组选出一两篇最好的作文进行交流。如果课堂时间充足, 当堂交流也是很好的方法。小到一个词语的应用、一个句子的精彩, 大到整篇文章, 把小组成员对文章的看法谈出来, 供大家交流、学习。教师在听的过程中, 针对学生的作文和评价, 可随时点评,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 重视积极评价

为了激发学生作文评改的积极、主动意识, 在教学中要重视积极评价, 采取多种形式奖励学生。可在每次作文互评后设置“消除错别字奖”“最有创意奖”“佳句最多奖”“推荐发表奖”“最佳小老师奖”等奖项, 凡被授予一个奖项的奖励积分, 期末统计积分, 评选“作文大王奖”。恰如其分的奖励能有力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二、实行作文互评互改的收效

(一) 营造愉快的学习情境

互评互改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了共处, 学会了帮助他人, 学会了认识自己和他人, 智商、情商、德商并重, 为现行作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收获。

(二) 增添学生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青少年好好学习的愿望。”当一篇好文章出自自己的笔下, 受到老师、同学的赞赏, 并在班内传阅时, 学生获得的是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样, 自己的建议对同学有所帮助, 受到老师的肯定, 内心也很愉快。

(三) 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评价的意识

通过教师明确“好文章”的标准, 学生心中有了答案, 平日选择适合自己的名篇佳句作摘抄, 写作力求语言准确、内容具体、立意深刻。通过互评互改活动, 学生对同学的文章进行思考, 发现问题, 思考采用哪个词, 哪个事例, 哪种表达方式更好。点评他人作文的过程, 实际上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他们能从同学作文这面“镜子”中观照到自己作文的缺陷和不足, 他们在肯定别人作文优点的同时, 实际上也就在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他们在指出别人作文不足的同时, 也是对自己的警戒, 这样启发了思维, 开阔了视野, 掌握了技巧, 达到以改促写的目的。

这种作文互评互改的批改方式, 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改进方法, 提高能力

笔者的尝试只是起步阶段, 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但是, 肯定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解决, 以下方面还有待改进:

(一) 继续加强对点评过程的有效监控, 进一步完善点评操作程序;

(二) 加大点评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研究, 逐步构建一套科学的作文互评机制;

(三)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组织学生开展作文互评互改活动, 改变了以往“教师评学生看”的批改方式, 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空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互评互改作文的能力, 让学生在文章修改过程中检查文字、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 从而使他们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同时, 教给学生互评互改的方法, “授人以渔”, 让他们学会互评互改, 善于互评互改, 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俞建斌《作文互评互改有效性策略》,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

[2] .陈宏保《作文互评互改教学尝试》,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年第11期。

谈谈欣赏式的作文互改与互评 篇9

关键词:欣赏,作文,互改互评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的课改要求提出多年, 但中学作文教学“涛声依旧”, 在“教师辅导—学生写作—教师改作—教师讲评”的模式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没得到真正的体现, 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 在作文欣赏式互改互评实践中, 我认为欣赏式互改互评最能促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体系形成。

一、欣赏式的作文互改互评实践的背景

当下,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 课改呼声不断, 各种教学法研究不停, 先学后教, 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等层出不穷。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改评现状如何呢? 教师批改作文务求全批全改, 精批细改, 习惯对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精批细改, 从字、词、句的个别修改到眉批、总批都细致周到, 看起来“满堂红”, 其实学生收获甚少, 往往老师“徒劳”, 学生“无益”。 作文改评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如何增强作文改评效果, 是至今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难题。 因此, 我对欣赏式作文互改互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具体做法如下:

二、欣赏式作文互改互评的实行

欣赏式作文互改互评是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改评作文, 找出优点和不足, 并且用批注法在作文中标出, 留下修改痕迹, 体现欣赏的过程, 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借鉴。 因此, 作文改评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不足和同学作文的优点, 相互学习、相互修改, 最终完成一篇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好文章。

欣赏式作文互改互评模式的实行, 首先要教会学生欣赏作文, 从文章语言语句、内容结构、主题思想和特色技巧四方面教学生欣赏。

1.语言方面: 语言通畅, 用语准确, 有文采; 错别字、 病句用修改符号标注;修辞标出, 如比喻、拟人、引用等并写出修辞的好处;描写标出, 如语言、心理、环境、景物、肖像、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 同时写出各描写的作用。

2.主题方面: 内容是否离题, 是否游离主题思想, 中心是否明确, 主题是否鲜明, 在文中标出主题词句等。

3.结构方面:结构要完整, 力求严谨。一般全文不少于三段, 文章有开篇部分、主要部分和结尾部分, 开篇要紧扣题目, 有悬念, 有铺垫, 有伏笔等;中间要有过渡;文章结尾力求有呼应。

4. 文章特色技巧方面: 开篇设置悬念, 结尾启发读者思考, 篇末点题, 起画龙点睛的效果。 以小见大, 一语双关,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象征等。 教师在传授以上改评基本方法后, 为了让学生的改评直观易操作, 可制作表格提示, 并用评语归纳, 打上改评等级, 体现改评过程和结果。

当然, 欣赏式互改互评表格内容的设置, 可根据不同文体特点, 如说明文、议论文等, 或阶段性的不同训练重点进行设置。

三、欣赏式的作文互改互评采取的原则

1.方法传授, 示例展示原则。 平时课文分析采用欣赏批注法授课,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调动主动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对欣赏式加深领会和理解, 在作文课上用典型例子进行方法展示, 让学生不断接触运用欣赏式互改互评。

2.由少到多、由少带多的原则。 互改互评先在语文基础好的同学中实行, 然后由少带多不断地扩大, 由点到面不断铺开,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以好帮差, 不断进步。既让学生有所凭依, 又不束缚他们的手足, 达到保持兴趣、增强自信、提高水平、发展个性的目的。

3.课外自由改评, 课内集中展示的原则。互改互评放在课内, 时间有限, 互动受限, 交流不够充分, 改评太过匆忙, 只注重方式而忽视作用和效果, 所以经实践, 课外改评更自由, 不受时空限制, 交流更充分, 课内展示, 课后交流成果, 学生更积极参与。 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检查学生互改互评的每次作文, 并作出积极的反应, 选出好的例子予以讲评, 并适当穿插些写作理论于讲解中, 以便学生“自悟其理法”时得到及时点拨进入更高境界。

四、欣赏式的作文互改互评的意义

1.凸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阅读同学作文时, 根据实际接受, 学习同学的长处, 改评他人作文时, 可发表见解;收到他人为自己改评的作文时, 可进行对照, 斟酌损益。 这样, 学生就由过去被动接受老师的改评变成现在主动参与改评; 改评中增加阅读量, 学生处于主动的阅读地位, 才能有选择性地吸收他人的长处, 互相借鉴, 并有突破。 写作改评学习中, 学生有很大的好奇心, 阅读他人的文章, 好的文章选出后, 学生会好奇地围观, 看看好的改评是怎样的, 在好奇中增加阅读量。

2.促进教师教学体系的建立, 系统教学。 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阶段, 教师根据文体特点和程度设置改评内容和项目, 因学生学习情况和目标的不同, 设置不同表格, 形成体系。 这正是教师为教学主导, 学生为教学主体的重要体现。

3.体现有效性 “教”与 “学”的统一。 学生的改评、阅读、思考过程都在批注中清楚地体现, 只要改评表格与作文批注一对照,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情况就清楚了, 这样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达到教以致用的效果。

五、欣赏式的作文互改互评的不足

经实践,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学生总体阅读和欣赏能力有很大改观, 但也有如下不足:

1.教师误认为不用批改作文, 甚至放任。 其实并非如此, 教师不是把改评交给学生, 一劳永逸, 而是跟踪督促。 一般每月改评一次, 让学生充分交流, 同时教师坚持让学生写周记、改评和督促,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目的是让学生真正主动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 提高自己的欣赏、表达和写作能力。

2.教师误认为见效慢, 半途而废。 教师若急功近利, 就易浅尝辄止, 其实, 欣赏批注式作文互改互评是先慢后快的过程, 是不断积累的综合提升过程, 根据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改变过去过于自由随意的教学习惯。

总之, 欣赏式作文互改互评是为了做到作文批改方式多样化, 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学生阅读、鉴赏、写作的兴趣。 避免老师忙于改, 毫无时间研究教的情况, 让学生真正体会写, 让学生主动学, 体现有效“教”与“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陈昌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性思考》.2010, 11.

[2]叶伟民.《课堂设疑的技巧》.福建中学教学, 1999, 9.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 篇10

作文互改互评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 学生互改互评作文打破了过去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的传统模式, 让学生写自己的作文、改别人的作文。这一写一改, 增加了学生写作的新鲜感, 增强了学生对写作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其次, 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 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认可, 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在完成写作及改评作文的任务后, 学生能体会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功与快乐, 同时也认识到原来自己也会写作文, 也会改作文, 从而增强了写作的信心。最后, 学生互改互评作文有利于取长补短, 提高写作水平。在互改互评的过程中, 每一个改评者都会带着一颗好奇而激动的心亲自去品评赏析同学的作文, 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并挖掘同学作文中的优缺点, 在改评同学的作文时, 可以认同并吸收同学写作的一些长处, 发现同学写作中的不足, 提高自己对作文的鉴赏能力;在收到同学为自己改评的作文时, 可以发扬自己的优点, 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 学生就由被动变为主动, 不但能积极接受同学的改评意见, 而且还能主动地去学习同学写作的优点、长处, 从而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作文互改互评不是随意的互改互评, 而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启发学生根据作文改评的科学标准, 对具体文章进行具体分析, 提高对作文的认识能力, 学会对不同文章进行品评、比较, 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指导农村中学生互改互评作文, 首先要教会学生改评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改评作文重点要做到“五看”:

一看文面。文面主要包括行款格式、文字书写、标点符号、修改符号等。对于行款格式, 一是标题要醒目简洁, 一般写在第一行正中央, 两边留出大致相等的空格。如果标题只有两个字, 两个字之间要空一格, 这样更显得落落大方。二是标题与正文之间可空一行, 正文开头与每段开头都要空两格。对于文字书写, 要力求工整清楚, 忌连笔字, 忌忽大忽小的字, 忌挤扭成团的字, 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距离得当, 清楚分明, 力戒写错别字, 错别字会造成文字不通, 每个错别字要扣一分, 最多可扣十分。对于标点符号, 要使用正确, 使用错误的可以扣分, 最多可扣十分。对于文字修改, 一般不提倡用涂改液、改正纸、改正带, 也不应该涂成黑块、黑条等, 应使用正确的删除符号、修改符号, 保持文面整洁, 使文章内容清晰可辨。此外, 看文面的同时还要看作文的字数, 一般中学生作文都要求600字以上, 字数不够600字的, 每少50字扣一分。

二看主题。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 不能有多个主题。文章的主题必须明确、健康、向上, 不能庸俗、颓废。

三看选材。文章的选材要具备以下标准:第一, 材料要真实;第二, 材料要围绕主题, 在写作时要选取最能够表达主题的材料;第三, 选材要典型, 典型的材料更有说服力;第四, 选材要新颖生动, 新颖生动的材料更能增加文章的魅力, 更有说服力。

四看结构。看文章的结构至少要看三方面:第一, 开头和结尾是否相互照应, 文章首尾呼应, 其结构才完整;第二, 层次段落是否清晰;第三, 过渡是否自然, 是否有过渡段、过渡句。

五看表达。文章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在写作中, 表达要与所写的文体一致, 比如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 而记叙文要有时间、地点、事件等。

在学生掌握了改评作文的技巧和方法后, 教师就可以灵活引导学生开展作文互改互评了。很多语文教师认为作文互改互评应该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 即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先收上来, 然后再按学生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发下去, 由他们互改。这样的改评方式实施起来确实比较容易, 但是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 一个学生只看到所改的同学的作文, 不能看到更多同学的作文, 就不能发现更多同学作文中的优缺点, 对文章的鉴赏能力不能得到很好提升, 也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 教师在点评作文时也很难做到综合、全面。

通过实践, 我们发现作文互改互评的最佳方式是小组合作的互改互评方式。小组合作即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 每组6~8人, 每组推荐一个小组长 (小组长也可以由小组组员轮流担任) 。在学生写完作文后, 互改互评就可以在小组内展开, 改评时间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安排, 可以是课堂时间, 也可以是课余时间。作文改评开始后, 由小组长给本组组员分配任务并督促组员完成改评任务, 教师适当检查小组改评情况, 每组的小组长负责总结本组作文改评情况及本次作文中同学存在的优缺点。在所有的学习小组都完成改评任务后, 教师应该用一节课对作文及改评进行点评。在作文点评课上, 每个小组长简要综合本小组的改评情况并展示本小组成员作文中存在的优缺点。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展示进行综合点评, 对写作中的优点给予肯定, 并将缺点罗列出来, 逐一进行评析并科学引导学生怎样避免在写作中出现失误,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这样的小组合作改评方式, 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可谓一举多得。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学语文 写作教学 评价

上学期本人开始在学生中间开展学生互评互改的实践,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模式:每4位同学自由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打个分数,接下来,由小组同学阅读每一位组员的作文,打出四个分数,再经过讨论给出小组的分数,最后由教师打分。当然三个分数的权重不同,个人占20分,小组30分,教师40分,还有10分是根据打分的精确程度给分,就是如果三者打分都一样,代表着三个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一致,那么就可以得到满分十分,这是为了鼓励学生认真评改。这种评价方式一实践,我就发现存在严重的问题:第一、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其自身的标准千差万别,第一次互评完收上来,我发现很多学生评定的等级和我的评价相距甚远。第二、学生互评是评完了,但是不知道怎么改,小组同学也没法给出较为具体的意见,而且这种评改过于简单化,教师的负担还是很重。

怎么办?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以为应对症下药:

首先是制定具体可行的作文评价标准,统一评价的尺度。不同的文体有各自的标准,以议论文标准为例,主要包含以下标准:立意、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卷面、拟题等等。这些方面还需要教师将它细化,比如立意:一类文就要立意新颖独到,二类文则只要求立意准确即可,三类文就是立意基本切题,四类文就是离题了。如是将每个方面都细化,评分标准的可操作性就大大加强了。

当然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即使标准相对细化了,但是学生仍无法有效把握,怎么办?答案是教师先做评价的示范。具体措施如下:教师分别选取不同等級的典型文章,将这些文章投影出来,先请同学分组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教师评点,再讨论,再评点,往复几次,学生对于标准的掌握程度就大大提高了,在自评和组评的时候就准确多了。

还有,为了使评价更为直观,我要求学生在自评和组评时将每一项的评价列出来,这样学生能直观的看到不同的评价的比较,引起他的反思,客观上也提升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具体如下图所示:

作文评分标准不仅仅是给了学生一个作文评价的工具,更是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指南。有了具体而详细的标准,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文章在那些方面的不足。以上面的评价表为例:这个同学的议论文优点较多,但和一类文的标准比起来,论据虽然具体但不够新颖,结构完整但谈不上均衡,说明详略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卷面工整但称不上美观,拟题较一般。这样的评价结果比起教师的评语更加细致科学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具体不足,就会对症下药,进行修改:论据不够新颖,可以寻找置换,拟题不新颖可以考虑换个题目,详略再调整……自己将作文改完后再次交上来,就能提高一个档次,学生对作文的有效修改就不再只是个梦想。

要注意的是,作文评分标准不能太高,过高的标准不仅难以达到,而且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议论文一类文为例:总共有八项要求:

1、立意准确独到;2、论点明确;3、论据新颖具体;4、论证有力、论证至少占30%,采用三种以上论证方法;5、结构均衡合理(凤头、猪肚、豹尾三者有二);6、语句优美有文采;7、卷面美观;8、拟题优美、新颖。

是不是非得达到这八项要求才是一类文呢?这八项标准每项都是挺高的,现实中很少有学生可以同时做到达到这八项标准,即使是老师想同时达到这八项标准都很费力。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能写出相对完美的作文就应该鼓励,该给高分,能达到八项中的七项就是A+(一类上),达到六项就是A(一类中),达到五项就是A-(一类下)。这样打分的话,比较完美的作文就可以得到满分,在我任教的班级,作文可以得到100分,这100分不是意味着这篇文章无可挑剔了,而是意味着这篇文章做到了他这个年龄可以达到的相对的完美。100分作文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学生对作文的认知,极大地鼓励同学们在写作时的热情。其他经过认真修改的作文也大部分可以达到80分以上,这样学生就感觉到作文是可学的,也就乐于去写去修改,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

此外,作文评分标准不该固化,应根据每次的写作要求进行修改。写作训练往往有自己的目标,有记叙文训练,有议论文训练,有细节描写训练,有情节训练。教师应根据每一次训练目标的差异,精心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即使是同一评价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师对训练目标的理解的深入,评价标准要及时更新,使之更符合文体特征和训练目标。 作文互评互改把评价和修改权还给了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有效的评价标准,并引领示范评价和修改。评价标准在整个过程中起重要的标尺和指南针的功能,值得语文教师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万建先《刍议议作文教学标准评价法.》[J].《山西教育》2007.11,

2.晏荣贵《交际理念下作文评价的取向、结构与标准》[J].《湖南教育》2009.8,

3.黄厚江《作文评价的标准及其实施办法》[J].《语文教学通讯》2008.10/b

基金项目:《写作有效教学创新策略研究》福建省龙岩市教育局基础教育重点课题。

互评互改让学生作文更有生命力 篇12

学生缺乏自己的思想, 也就是在作文的立意上欠缺生活常识, 在感情上缺乏真诚。学生需要感受生活, 需要交流感情, 这些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语文教师面对大量作文, 批改时很难做到个个面批与深入交流。同时教师与学生对生活不同的理解, 很难达到和谐融洽地沟通。针对这些问题, 我尝试以互评互改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他们的年龄相仿, 阅历相似, 思想接近, 容易沟通。

一、当“向导”引路, 放胆起步

在实施互评互改之前, 教师要做好准备, 为其创造条件:

1.分组学习———协同与竞争结合

分组是为了更好的协同学习。互评互改中的“互”应该要建立在写作能力相当的基础上, 这里所说的“分组”不是按照写作能力分层, 而是根据学生相似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分组, 四人为一组。在组与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 这种竞争避免个人主义, 而强化集体主义意识, 为互评互改、互惠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2.自主命题———自由与约束结合

通常学生都是按照老师给的作文题目写作, 这些题目有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 有的是学生写过不愿意再重复的内容, 这些题目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自然无法让他们发自肺腑地写作, 就信口胡诌, 没有真情实感, 连自己都看不下去的作文怎么会感动别人, 没有感情的作文就没有生命力。所以, 让学生自主命题、自由写作, 但自由要建立在小组约束上。小组四个成员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轮流出题, 题目可以和其他组分享, 这样的命题会让学生快乐接受, 写出来的作文会更有生命力。自主命题, 自主要求, 自主评改, 这些都为互评互改奠定了民意基础, 实施互评互改就能如鱼得水, 通畅无阻。

3.随时评改———课内与课外结合

语文教师经常把语文教学分成两大块: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的比例较少, 作文教学就是作文评讲课, 一般两星期才一节课, 而一节课的时间评讲作文的优劣远远不够, 所以作文评改应该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 课内教师指导评改方向, 课外让作文充分被批阅, 让学生随时评改, 这样的方式让评改更细致, 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 也让作文教学贯穿语文学习整个过程, 而不会把作文教学割裂于平常语文教学。

二、循序渐进, 让互评互改成为作文的主旋律

“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新课标对高段学生提出了作文修改的要求。我觉得在习作上培养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改迫在眉睫。

1.明确目标, 组内评价

修改每一篇作文前, 应让学生明确修改目标。每一篇作文有每一篇作文的写作要求。因此, 修改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如《童年的趣事》作文, 修改的目标应定在学生所写的事的“趣”与“真”上。 《我的同桌》修改时应关注所写人物的“诚”与“真”。只有明确目标, 小组内的互评互改才能有序进行。

2.组间交流, 优中选优

根据习作内容, 小组沙里淘金, 找出亮点 (如个性化的语言, 出彩的句子, 有创意的开头结尾) 放大优点, 组员相互交流、学习。 再推荐到全班展示。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评说, 使学生了解别人写得好的地方, 明白为什么好, 以便从中吸取经验。

3.中肯建议, 互助修改

作文会诊室。每半个月, 我会用一节课组织孩子携带候诊的作文进入“作文会诊室”。我和全体同学一起对这些作文进行“会诊”。“会诊”的形式不必拘泥:可以请出文章的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 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需要寻求的帮助等内容, 随后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进行评论, “横挑鼻子竖挑眼”:分析文章的优劣;例举出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对问题直言不讳。课后有一个小要求:每个孩子当天的作文内容都要围绕着课堂中任何一个环节展开。这样的“会诊室”是作文评议的训练场, 孩子们在“会诊”的过程中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审美水平和修改的能力。如果你长期坚持, 他们会形成评议的习惯, 整节课孩子参与面广, 讨论热烈, 你只需作适当引导和组织即可。

三、仿“名家”修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

说到修改, 是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最难以监控, 也是最容易遗忘的环节, 往往以教师的修改越俎代庖, 这是剥夺孩子习作自主权的体现。我们在指导孩子习作时, 与其大谈方法技巧, 不如花些时间, 放手让他们好好修改。

1.让题材开阔起来

一次习作《我最敬佩的人》, 交上来后发现学生千篇一律的素材:清洁工阿姨清早扫大街;风雨中指挥交通的民警, 救死扶伤的医生叔叔……无可厚非这些人物的确让人敬佩, 却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 写出来文字虽激情澎湃, 却没有温度。难道孩子们的身边就没有值得敬佩的人吗?互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关心学生的林老师, 助人为乐的班长大大, 弹得一手好钢琴的文娱委员, 劳动时不怕脏不累的“小不点”,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经过一系列的罗列之后, 学生惊奇地发现身边有如许多的人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他们普普通通, 做着平平凡凡的事, 却一样让人钦佩。小组交流后, 孩子们知道写作是可以从身边无数个点展开去思考, 没必要去编造。思维打开, 题材开阔了, 选择的面广了, 修改也有了方向, 面临的选材难、假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看, 学生之间才有共同的语言。

2.让素材真实起来

还是《最让人敬佩的人》习作, 学生反映选取的事例丰富了, 但是内容却不真实。如一位学生写到:“我爷爷虽然60多岁了, 但身手依然敏捷。一次, 爷爷晨练回来, 走进楼道。碰到两个蒙着脸着人正在撬一户人家的门锁。我想:糟了, 那一定是小偷。爷爷亮起大嗓门, 厉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小偷见爷爷人高马大, 心也虚了, 赶紧扔了工具, 准备逃跑。别看爷爷六十出头了, 但他天天锻炼, 身手自然不凡。他一把将一个小偷摁倒在地, 另一个吓得灰溜溜地跑了。”一读这样的文章, 学生也哄堂大笑:“你爷爷, 可以当成龙的师父了。太假了吧!”是呀, 胡编乱造是永远写不好作文的, 作文要写真实的, 要说真话。小组再相互交流修改。

学生甲:一看这事例, 感觉就是假的。平时爷爷最喜欢做什么事, 难道你不知道吗?

作者:爷爷最喜欢养花, 养鸟, 家里什么东西一坏, 他都能修好, 还有他特别热心, 比如有一次……

学生甲:这不对了吗?在这些生活事例中选一两件事来写, 多好。

3.让内容丰富起来

今天上《我的同学》作文修改课, 我让小组展开互批互改:找出同伴文章中写得好的细细品读, 再找出一处写得不够具体的地方, 写下修改意见。最后, 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甲:xx (作者名字) , 你写刘冬在运动场上的表现写得很精彩。但是你写他作为班级的劳动委员带领大家一起劳动的场面既不具体也不真实。“昨夜刮了一场大风。第二天一早, 刘冬就赶到学校, 只见他手拿扫帚, 把树叶、垃圾扫成一堆, 又用两把扫帚, 把垃圾夹住, 然后扔进垃圾筒里。”两把扫帚夹着扫, 这完全是调皮捣蛋鬼才会做嘛?

作者 (专注地听着, 不时地点点头) :那该怎么改呢?

学生:你难道没见过同学扫地时的情景吗?回忆一下, 扫地时他的动作、神态。在劳动中可不能做哑巴哦。他总会说话吧。适当加入一两句说话句, 定能让文章活起来。

作者:我知道了, 可以写他怎么指挥大家劳动的情景, 怎么鼓励大家劳动的。有了说话句文章一定会更具体了。

四、让互评互改成为焕发活力的源泉

一篇作文一周在评价, 一周在修改, 其实等于两周完成一篇作文, “善作不如善改”, 作文要改才有效。不仅对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有帮助, 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助、谦虚的品德, 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塑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效用:

1.从作文质量上, 真实有情。同龄人的评改让学生更能信服, 同龄人更能了解对方想法, 从自己角度提出建议, 中肯而有效。所以, 互评互改让学生在内容上更趋真实, 力求为同龄人认可。学生在经过评改完更有生命力, 更能引发同龄人的共鸣。

2.从写作水平上, 一举双赢。被评改者和评改者在讨论中甚至争执中找到自己作文的不足, 都能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评改别人, 反思自己, 一举双赢, 事半功倍。

3.从写作热情上, 积极主动。互评互改让学生树立“作文为自己写、为自己改”的意识, 从而对作文不排斥, 反而能积极主动地写作, 写作欲望被激发, 写作能力逐步增强。当然, 任何一项教学措施都有它的短板, 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各个细节, 尽量让利大于弊。

五、发挥教师的导向, 让互评互改彰显个性

互评互改在实施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改目标明确, 不要高估学生能力

针对学生内容修改的作文更能有的放矢, 避免泛泛而谈, 否则, 会让学生互评互改流于形式又增加学生负担。不要让学生点评结构等有难度的内容, 要把目标定位“点评学生作文是否真实, 应该怎么改”就可以, 任务既明确又不难, 学生评改起来兴趣盎然。

2.教师适时引导, 不可放手学生评改

教师的介入应该在“优中选优”阶段, 认真审核, 看看评价是否符合“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的要求, 看看学生的评语有否不当、 是否有恶语中伤之处。在学生修改完可以再选择最好的一组进行点评与肯定, 激发学生的热情。

3.掌握修改方法, 不要面面俱到

明了修改的目的, 让学生明确“为什么修改”, “修改什么”, “怎么修改”。教会学生在文章的真实与具体两方面进行推敲斟酌, 下功夫。在一篇文章中不要什么都改, 那样既费时又抓不着重点。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 反而什么都没抓住。

文学家欧阳修告诉我们一个作文修改的窍门:“多为之, 自工。”疵病不必带人指摘, 多作自能见之。在作文批改方面, 我们教师应该向农民学习, 把庄稼种下, 多施肥, 勤耘作, 庄稼自然会长得好。而不应该像只会拿着大剪刀的园丁那样, 总是按照自己预定的样式去裁剪花草, 总把那些不按要求长出来的枝叶裁掉。愿我们的孩子能成为一名辛勤的农民, 在互评互改的作文田野上, 收获丰收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转型的挑战[N].中国教育报, 2015-3-16 (8) .

上一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下一篇: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