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互评互改

2024-10-02

作文教学中互评互改(共12篇)

作文教学中互评互改 篇1

摘要: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加强指导学生们积累素材外, 教师还应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时效和批改时效上下功夫。只有在不断的改革与继承中, 才能找出一条适合作文教学规律的道路。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互评互改,写作时效,批改时效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大多是任两个班级的课, 兼一个班级的班主任, 每天上课、处理班级事务已忙得不亦乐乎, 而两个班级的作文教学更是让人焦头烂额。传统的作文批改往往是逐人逐篇地批改或精批一部分教学, 有时为了在下节作文课前顺利改完成作文, 只能略改。虽然有的教师坚持“精批细改”:从眉批到总评, 圈圈画画, 批改后的作文通红一片, 但等作文返回学生手中时已间隔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此时学生们已远离了当时写作的情境, 对于拿到手的作文只是看看分数, 浏览一下批语而已。这样的作文及批改很难起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 只是徒然增加了老师、学生们的负担, 结果是:初中三年的学习结束后, 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仍一筹莫展, 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 更不要说让他们谋篇布局。如何使占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绝处逢生呢?我认为除了加强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外, 还应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时效和批改时效上下功夫。

一、确立小组互助学习制

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 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确定2个组长, 每次作文课第一节课前10分钟按照提前一天发放的导学提纲上的写作要求研读例文内容, 提出存在疑虑, 编写写作提纲。然后, 全班交流, 教师释疑10分钟, 剩下的25分钟和第二节课的前15分钟学生写作, 后3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互批作文, 在批改完毕后, 小组长总结本组的情况, 然后师生一起赏析各小组推荐的优秀作文或一起修改问题作文。用互评互改的方法引导学生们批改作文, 会增加作文写作的篇数, 缩短批改的周期, 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应注意批改方法的引导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由于学生的知识、阅历有限, 有时即使讲了许多修改的重要性、修改的内容和方法, 在其遇到具体文章时仍会感到无从下手。为使学生们的互批互改更深入、更完整, 我采取了如下措施:经常给学生们上作文批改的指导课, 把师生们互批互改作文的要求用教学案或多媒体展示出来。

1.看格式是否正确。拿到同学的作文, 先看作文格式, 格式正确, 就用红笔写上批语。 (此项可细化为标题位置, 首尾行数, 段落开头, 段落数目, 全文字数等。)

2.看卷面是否整洁。 (此项可细化为有无污损, 书写质量。凡卷面整洁, 清爽悦目, 书写美观者应给予肯定。)

3.看错别字有几个。发现错别字, 要将它们在原文处打上标记, 并且写到批语处。 (平时要养成勤查字词典的好习惯, 这样才能少写, 不写错别字, 才能增强辨别错别字的能力。)

4.看共有几处病句。挑出作文中的病句, 在下面划上横线, 写出病在何处, 再在文后批语中, 写清病句几处。 (平时作文要养成勤于推敲和总结的好习惯, 这样才能少出现、不出现病句, 才能增强辨别病句的能力。)

5.看标点符号使用。注意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要准确记忆标点符号书写形式和使用规范。)

6.看文章的中心。看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突出。 (要结合我们课本上的优秀课文, 透彻理解和把握中心的鲜明与集中。)

7.看文章的选材。主要包括三点: (1) 是否围绕中心; (2) 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有真情实感; (3) 是否具有新颖、典型性。 (材料真实, 典型, 有时代意义者应给予肯定。)

8.看文章的表达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 是否灵活自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 (表达方式能灵活运用, 记叙详实完整, 描写具体生动, 说明准确明白, 抒情自然真切, 议论严密深刻者应给予肯定。特别要注意文体。)

9.看文章的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有没有成语 (歇后语) 、优美的句子 (包括名言) , 如有就在下面画波浪线。看文章的语言是否有用词不当、词不达意或累赘、画蛇添足的情况。 (词汇丰富, 形象生动, 情感真挚, 句式多样, 修辞新颖, 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者应给予肯定。)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们明确一篇好文章的标准及评价的角度, 在批改作文时有的放矢。而在对照标准批改同学的作文的同时, 也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三、注意学生作文互批互改的其他工作

1.每学期的第一次作文, 教师一定要亲自改, 通过批改摸底, 根据学生们的作文水平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为下一步作文互批互改的小组划分做好准备。作文水平太差的学生刚开始时可以不改作文, 在同学们改作文时读同题目的同学的作文或者范文。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模仿优秀学生的批改学习改作文。

2.做好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思想工作。在指导学生们互评互改作文时有许多学生和家长不理解, 认为这是老师们不负责任、偷懒的行为。所以, 开始时我们应给学生们讲清楚作文互评互改的目的、意义, 使学生们乐而为之, 同时也得到家长们的支持。

3.个别面批——有的放矢。学生们的个性、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学生的作文功底也参差不齐。教师在指导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同时也可采用个别面批的方法。个别面批可以弥补集体讲评和书面批改中的不足, 点面结合, 使作文批改做到有的放矢。那么, 哪些作文需要个别面批呢?在教学中, 我主要针对以下几类作文进行个别面批:一是思路不清、词不达意、错别字连篇的作文。此类作文若是拿出来集体批改会被批评得一无是处, 从而使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因此这类作文需要教师耐心地、一句一句地帮助学生梳理;二是思路清晰、但内容不具体的作文。此类作文需要教师在如何使内容写具体的方法上作个别点拨引导;三是构思新颖, 但组织材料头重脚轻的作文。此类作文教师需要对如何组织材料、突出重点方面进行个别引导;四是表达能力较强, 但立意不佳、角度不对的作文。这类作文需要教师指出不足, 给他们架起继续攀登的云梯。

4.评阅的要求不断上升, 评阅的方法不断改进。万事开头难, 在学生们刚开始批改时, 教师应提出较低的要求, 循序渐进。如刚开始批改时可让学生们主要从一两个方面进行批改, 随着学生们批改的不断熟练逐渐增加到三个、四个、五个等方面, 使学生们在摸索中前进, 在激励中成功。

5.在学生们互评互改后, 老师不能袖手旁观, 不闻不问。教师可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辅助工作。如修改句子辅导 (6种常见的病句类型) ;修改作文的步骤辅导 (读、比、找、改) ;口头语言训练;修改病句比赛等。另外, 教师还要坚持抽批, 用中考的标准给学生打分, 让学生与之对比, 及时把握批改尺度。

6.把作文的评改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老师或学生读篇文章, 师生们一起欣赏, 再上新课。这样日积月累, 不仅积累了一些写作中可以引用的素材, 而且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提高了学生们赏析文章的水平, 可谓一举三得。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这里的“得法”实质是对传统方法的扬弃。只有在不断的改革与继承中, 我们才能找出一条适合规律的道路, 作文教学亦如此。

作文教学中互评互改 篇2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名称

初中作文互评互改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1、作文互评互改:强调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互相评改组内的作文,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习科学的评改方法,发展评价作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增进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联系。

2、三环节:根据作文过程中评改步骤,将评改细化成三环节,有利于教师在组织学生互评互改时操作,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的评改工作。同时,学生也易于接受和掌握,能熟练地掌握评改的要领,提高评改的质量,达到预定效果。

三、课题的国内外、市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的一大沉重负担,白天改不完晚上改,在 学校改不完带回家里改。教师话的精力很多,学生的收获却很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改学生看”这种劳而少功的现象,并不能给学生点滴的进步。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也随着年级的增高反而越来越低。人民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这是终身受用的。” 当前,尝试作文互评互改的一线教师比较多,互联网上也有很多关于作文互评互改的文章,但都是停留在表面的尝试,如:评改内容和评改方式方面的尝试。都没有深入研究,没有形成一整套全面的系统的可操作互评互改模式。没有真正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来进行作文的互评互改,更没有把学生的互评互改与教师讲评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说,还没有人将作文的互评互改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四、研究目的、意义与实践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想探索新课程中教师作文教学理念的变化,树立起以生为本的作文互评互改理念,引起学生作文评改方式的改革,从而树立起全新的作文教学观,为作文教学的评改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师生共同进入实践、创造、升腾的新天地,促使师生掌握作文互评互改的技巧和方法,让作文评改不再只是教师的事情而导致作文评改低效。而是让 “学生习作”、“老师批改”这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静态的环节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和主题作用。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启发学生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同时又让学生在相互评改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4、创新程度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作文教学中的评改问题进行研究,课题组实验教师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及时反思与调整,已取得看一些经验,课题的开展有着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舞台。其创新之处在于能扎根于教学实践,有鲜活的课题研究素材。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课题组的积极探索会形成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形成与我县语文发展性阅读想匹配的三环节作文互评互改模式。这种模式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辐射作用,改变当前低效的作文评改方式。

五、研究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环节:互评互改,相互学习

1、准备工作

(1)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一支红色的笔用于批注和写评语。

(2)教师按照学生写作水平的差异将学生分成每四人一小组,其中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三个小组为一个大组,其中一名小组长担任大组长。(3)教师讲解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让学生明确评改的重点。

2、评改方式

小组内每人负责评改本组内的其余三份作文。

3、评改内容

评改内容一般由十项:文体是否符合要求;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错别字和病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规范;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楚和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通顺简洁;格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端正以及文面是否整洁。

4、评改过程

第一、通读全文,标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地方并采用夹批的方式修改。同时勾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采用旁批或者夹批的方式给予点评。最后在文末指出书写和文面方面的优缺点。

第二、再读文章,评改内容。读第二遍文章后主要评改文体、中心、内容、条理、结构等方面的优缺点。评改这些内容时,可采用不过眉批、旁批等。当然,不必每次评改都全面涉及,教师可以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学生侧重评改某些方面的内容。

第三、写出总评语。在文末写出一定字数的对这篇文章的总评语。评语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切中要害,既要肯定有点,又要指出不足和改进措施。用语要准确、严密、中肯、具体,不能笼统给人以模棱两可之感,更不能说套话,废话。评语字数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自行定度,年级越高字数要求越高。一般在60——100字。第四、评定等级。

评改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所评改的文章评定等级或者打分,同样要求学生客观公正,不能给人情分,更不能出现美文低评的现象。第五、签署姓名

评改者将自己的姓名签署在总评语的末尾。签名时,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签名。

以上评改过程中,教师要统一规定评改作文时常用的符号。为使文便保持整洁美观,提高工作效率,教师要根据评改的要求,规定统一的符号。如错字、别字、缺字、余字、病句、删句、更换词序句序、增删标点符号等,都用专用符号来表示。

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创造民主和谐的评改氛围,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的交互作用,完成评改任务,培养评改能力。在学生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评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拟写评语。另一方面,随时发现并订正学生在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典型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既发挥了群体的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提高了评改能力。第二环节:个人反思,以待提高 评改完毕后,将本子返还给本人。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看同伴是如何评改自己的文章的,认真阅读同伴写的评语。然后在篇末写上自己的反思,认真总结自己在作文过程中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和途径。学生在写反思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字数的规定。建议不少于100字。

第三环节:推选佳作,展示交流

每一个小组推选一篇佳作,在大组内交流分享。然后每个大组推选一篇佳作在班上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派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朗读推选的作品,也可以让被推选的文章的作者自己来朗读,让全班学生一起来品评。

在班上展示的时候,教师要作细致的点评。包括:

1、对文章进行点评。即字、词、句、篇方面的优缺点。

2、批改内容和评语的优缺点。主要看评改是否全面细致,评语是否客观、具体。对评语中的套话要作具体的纠正,必要时,教师要作示范。

展示交流时,教师也可以先让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发言,针对某一篇习作谈评改情况;然后让评改人与原作者面对面地交换意见,并将原作归还本人后进行修改,并且每组推荐一名优秀习作,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班级的总体水平。

六、研究的主要思路

1、视角:第一,从当前的新课改形势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形势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第二,从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看,作文的批改是一项艰巨的体力活儿,也是一项繁重的脑力活儿,学生互评互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第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以往的“教师改,学生看”的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主要运用以下方法来进行研究:(1)调查研究法

调查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形式,发现问题,得出结论,以便在工作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确定研究的方案。

一是调查以前在“学生写,教师改”的模式下,学生是如何对待教师的评改的,以及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态度,对作文评改的收获。二是调查学生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存在哪些疑难困惑,以便教师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2)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的方法。(3)案例研究法

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教师对某一组或者某一个班为案例,进行跟踪观察、分析、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4)实验研究法

我校每位语文教师都是担任两个半的语文教学,可以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其中一个半就作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互评互改的方式进行作文评改,对照班才传统的教师评改的方式。经过一定时间后,将两个半的学生作文水平和修改作文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个班的差异。

3、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及措施

(1)本课题研究对象:董家中学2013、2014级全体学生。(2)研究过程及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①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②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③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④调查作文评改的现状及分析。(前测)⑤组织课题申报工作。◆阶段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6月)

前期工作:①通过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品读文章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②组建作文互评互改小组,并制定相关的小组管理措施和评价办法。

后期工作:①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并收集材料。②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进行阶段性小结反思。③召开课题研讨会,根据效果调整并完善课题设计。④收集、整理学生在互评互改过程中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指导。⑤教学案例研究,选择优秀实验教师优秀课例组织教师进行研究讨论。并收集、整理教师教学案例、反思等。◆阶段成果:课题阶段总结,教师论文、学生作品、中期实验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①调查作文互评互改的现状及分析。(后测)②撰写研究报告③为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最终成果:形成课题结题报告、论文集。

七、课题的组织管理与分工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黄素华(董家中学校长)

副组长:赵帮满(董家中学教导处主任)

兰中兴(董家中学教科室主任)

谭凇文(董家中学教科室副主任)课题研究小组: 具体负责人:许亚平

实验教师:兰中兴、伯志权、杜光泽、黄银、王芳业、易伟生。

具体分工:

兰中兴、伯志权、杜光泽:实验教师、讲座、培训、教学公开课及教学案例的设计等。王芳业:电脑打字,消息报道和各活动报道的撰写。

黄银:学生活动方案的形成,会议记录,资料的打印收集与整理。兰中兴:各项活动的准备、摄像,学生作品的发奖,作品的展示等。

易伟生:前测后测调查分析,写分析报告,及各研究成果总结和阶段小结。许亚平:负责课题研究的落实,各种活动的开展,资料上传、分类及整理。

八、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

在课题的实施阶段主要是对课题进行适时总结、实验教师写论文、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同时向上级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在课题的总结阶段主要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及论文、实验教师上互评互改展示环节的公开课。学生形成性作品展。

九、经费预算

1、研讨、外出培训、交流学习费:10000元

2、书籍资料费:1500元

3、打印费:1500元

作文教学中互评互改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互评互改;自主合作;师生共赢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语文能力的培养方面看,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对阅读、表达能力的内化和综合实践表达,一定意义上是语文能力的落脚点。从应试方面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作文始终是试卷中不可或缺的考查项目,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历来较高,一篇好作文无疑是语文成绩取得高分的不二法门,不容小觑。因此,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日常的作文教学工作。

一、作文教学现状

提及作文教学的现状,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现状一: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批改量是极大的:从大作文、周记、随笔,再到考试作文,都需教师认真评改。教师辛苦一点没关系,只要能看到学生在写作上有进步,那一切都是值得的。可現实往往事与愿违,许多学生认为写完作文便万事大吉,剩下的一切就交给老师。对待教师认真批改的作文,往往只是走马观花,秒看一眼评语或分数,就认为此次作文结束了。有些学生甚至在下次的作文中,还会犯与上次作文一样的错误。事倍功半,成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最大的伤痛。而这种现象也恰恰印证了叶圣陶先生的那句话:“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现状二:在作文教学中,还普遍存在另一种现象。即作文的讲评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面对学生的作文习作,往往只是作一大体的评价,如,中心是否突出、层次是否分明、语言是否优美等。三言两语之间真能道破文章的问题吗?恐怕效果寥寥。这说明作文的讲评并未受到师生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这些现状反映出当前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即作文的练习与评改存在深刻的矛盾。“重练轻评”的现象普遍存在,评改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规范与促进没有發挥作用。

针对这样的作文教学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寻求出路,并尝试着做些改变呢?我认为首先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作文评改中,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最终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即教师批改不累,学生乐写、乐改,并写有所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既然在实际的作文评改中,教师的评改收效甚微,那么不妨就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不足与缺失。

概括起来说,就是交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权利,让学生在“互评互改”的新型模式中,培养兴趣并提高写作水平。

二、具体实施作文的“互评互改”应有以下几个环节

1.给学生明确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第一步应当为学生明确作文的评分标准。以兰州市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为例,在标准中虽然分出了等级,但这些等级都是紧紧围绕作文写作的最基本要求进行的,基本上包括以下三项:中心与材料、语言、思路与结构。对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正确理解与分析,有助于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少走弯路,也为今后的“互评互改”奠定基础。

2.教师示范评改

在学生明确了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后,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文中找出一两篇典型的作文,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在全班一字一句地分析评改,试图教给学生一些评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并给学生提出“互评互改”的具体要求。

3.学生分组互评互改

首先,每个学生评改一篇其他同学的作文,根据评分标准进行修改,并给出相应的评语和分数。其次,小组内交叉阅读作文,再次,商讨并给出补充评语。最后,小组总结本次评改作文的收获,并推荐优秀作品。

4.教师点评总结

教师对各小组推荐的优秀作品或一些作品中的精彩语段语句,在全班展示出来,大家共同欣赏,再进行集体点评。对有争议的作文也可以展示出来,共同点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随机点评,主要针对作文的优点和改进方法进行点评。

5.学生根据评语,自我修改

“互评互改”的最后一步是学生的自我消化,即作者本人根据同学们的评语,对文章进行自我修改,使其完成“蜕变”的过程,并最终化茧成蝶。

作文“互评互改”模式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作文教学中去,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同时,必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外,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既促进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又将教师从沉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指导学生,还在活动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能力,达到了“师生双赢”的效果。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还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长足发展和进步为目标,正视作文教学的不足,重视作文的评改,以改促写,最终让我们的作文课也成为高效课堂。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互评互改 篇4

“互评互改”就是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让他们用手中的评改权评判其他同学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让他们通过互评互改, 在探究合作中领会写作的奥秘, 提高写作水平。在评改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寻找别人成功之处加以借鉴, 还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审美判断能力。

二、互评互改的实施

互评互改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分组, 就是把班内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分类组合, 一般可以分为A、B、C三组, 三个组在进行作文评改时, 并不是孤立进行, 而是跨组进行讨论。分组完毕后, 就要根据每组实际, 制定评改标准, 即学生根据什么细则评价他人的作文。

评改标准只是学生在评改过程中把握的一个尺度, 并非绝对要求, 需要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灵活掌握, 尤其要鼓励他们在评改过程中的创造性探索, 最终形成开放性评改标准。

实施过程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教师示范评改。学生初次评改肯定会无从下手, 因此, 初评时教师应加以示范, 选一篇作文和学生共同探讨, 教给学生一些直观的批改方法。

第二步是学生评改。在评改之前, 先请作者陈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 然后其他同学通过分析, 写下自己的意见, 在组内进行讨论。学生在各抒己见的时候, 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 还能提高口语能力。讨论完毕后, 第一评改人进行细评, 包括对原文的勾、圈、点、画。最后跨组进行总评, 要从优缺点两方面进行, 突出优点。

第三步是评改汇总。教师除了倾听学生讨论和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外, 也要及时地把学生批改后的作文进行仔细审阅, 要对每一个学生的评语进行评估, 做好记录, 对评改认真、富有创意的学生提出表扬, 以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积极性。

随着互评互改训练次数的增多, 学生就会逐渐掌握评改方法, 教师此时可以对评改提出更高的要求。评改点由开始侧重于文字标点、遣词造句, 渐渐扩及立意选材、结构安排、表达方式、修辞技巧;注意力由起初只顾挑毛病, 到兼顾品赏妙处, 再到全面评价试打分数。

几次训练之后, 师生共同商定评改要求, 下发给学生。多次互评之后, 同学之间有了较为广泛的了解, 有利于他们之间取长补短。

三、互评互改的优点

首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自主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 愿学、敢学、乐学和会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生学习评改作文, 就是让学生明确认识到, 作文不能只管做不管改, 好作文改中来, 同学互评, 教师复评都是为了帮助作者修改。学生一旦转变了依赖教师批改作文的被动心态, 就能激发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 激发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协调性。与作者自改相比, 这种方式易于创造互相促进的外部环境。大家同题写作, 易于发现别人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表达行文多方面的长处, 认识到自己的差距, 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修改文章的习惯是“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使学生养成这个习惯, 必须教以方法并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技能。

四、应注意的问题

互评互改的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是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评改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作文要教思路, 只能启发, 不能包办, 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 不能让学生随着自己的思路走, 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去做, 而不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在课堂教学中,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标的宗旨。

学生互改互评作文技巧 篇5

有网友询问学生互改作文(练笔)的具体方法如何操作,现就本人的一些具体做法作一简单介绍,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指正。学生互改作文(练笔)操作细则如下:

一、几点说明:

1、作文(含练笔)必须用统一用圆珠笔书写,每次作文课,学生必须带齐词典、红笔等工具。

2、为了与中考接轨,作文总分设为50分,批阅共10项,每项5分。

3、每次批阅按学号推磨式交换进行,如1号给2号、2号给3号,依此类推,如当日未拿到练笔本,则将作者姓名公布于黑板,直至拿到方能擦掉,评语草稿本首页上应有本《细则》内容。

4、批阅时,应将错别字、病句、佳词丽句等做上相应记号,写评语前先写草稿,内容应注意先写优点后写存在问题,彼此间用“希望”或“但”等委婉用语连接。

5、阅完后,必须签名(含学号),并写上“阅”字和日期。

6、作文交流前,每人通读自己的习作,理清并订正别人指出的问题(可询问批阅者)。

7、为了巩固每次写作批改成果,每人必须在自己作文本上写作后感一篇,谈得失,重点是针对失,今后改进的措施(不少于100字)。

8、每天中午利用20分钟全班交流练笔,各组按序推荐在全班交流,每篇练笔不少于3人评点(亦可进行成语故事介绍,但必须记下要义)。

二、批改符号或标记:

1、错别字:×(错字)、√(别字),在旁边订正格加横线。

2、前后对调:∽

3、删除:

4、佳词丽句:。。。。。

5、特别说明:① ②„„

6、仍保留:△△△

7、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

8、其他:

三、操作过程,即十项评分标准及做法:

1、文面是否整洁,书写是否工整。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美观不扣分,根据书写质量的不同(潦草、不工整)可酌情扣1—3分,每涂改一处扣1分,本项共计不超过5分,(用草稿记在旁边,以防同学查询,从而言之有据,同时也为以后内容多了,便于累计总分)。批阅用语参考格式:文面整洁、书写工整,或加:文面较整洁、书写尚工整,„„欠„„,希望„„。

2、错别字及标点标点问题(主要指:。?!“”等明显错误的标点)

错别字和标点每2个扣1分,扣满5分止。批阅时,必须将错别字标出,并在旁边写出正字,同时画上横线,以供作者订正参考,并由作者自己去组词。如判断错误或被其他同学发现漏判,则批阅者须写50字的书面说明(格式:关于“ ”字误判的说明,写在该生的作文本上),内容主要:从态度、文字结构、读音、对该字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找原因,从而导致了误判或漏判。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文字及标点基本功扎实、较好、尚可、注意提高、需提高、急需提高、欠佳。

3、病句的寻找

挑出病句后,必须在下面用横线标明,打上问号,在旁边写出“病”在何处?并在最后写上“病句订正”字样,以便让其本人订正,每一病句扣1分,扣满脸5分止。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语句通顺、尚通顺、欠通顺,希注意语句通顺„„。

4、审题

包括审体裁、题眼(重点)、范围、提示、字数各1分,这要根据作文要求具体确定。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文题相符、重点突出、格式合理、或其反面。

5、中心(立意)是否鲜明、集中

中心未必就是主题,可以是中心事件或中心人物,(通过正反举例,以学生习作为例,把握标准,以此充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表现的主题或中心不分散,始终围绕或表现一点来写,简接流露或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始终围绕中心)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或尚明确、不够、平淡、希注意„„

6、选材

选材应围绕中心(主题)、符合生活实际(生活真实)、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做到详略得当。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内容真实具体,围绕中心恰当选材,事例典型,详略得当,或尚、欠、希„„

7、结构

层次段落是否清晰,(即一段只应表达一个中心意思);②材料安排的顺序(记叙说明)是否合理;③过渡是否自然,是否前有伏笔,后有照应;④首尾是否照应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结构严谨、首尾照应或尚、欠、希注意„„。

8、表达方式

是否符合文体要求,如记叙文应以记叙(包括描写)为主;是否符合特定要求:有的记叙文要求夹叙夹议、有的说明文要求有描写、有的要求叙、议、抒相结合(这是中考作文中的常规要求)且结合得如何?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能以„„为主,并适当与„„有机结合,使人物(中心)„„或能综合运用„„等语言表达方式,使人物(中心)„„或文中缺少必要的„„,使人物(主题)„„

9、语言 语言是否通顺,不重复啰嗦;语言是否流畅、精炼、准确;灵活运用所学的佳词丽句。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文通字顺、语言流畅、精炼,用语(词)准确,能灵活运用所学的佳词丽句、或尚„„欠,希注意„„。

小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策略 篇6

众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组织开展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并对自己的文章作出判断,发现不足,互相学习、讨论,取长补短。由此可见,改革批改方法,着重培养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成效颇丰,下面浅谈小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作文互评互改的步骤

(一)制定批改规则

1.统一评改符号

要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标准和方法。因此,在首次进行互评互改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评改作文的标准和方法,统一、规范使用以下评改符号,使学生在评改时有法可循,有规可依。

2.提出评改要求

为了确保点评质量,点评前,教师要将点评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具体要求如下:

(1)先通览全文,获得总体印象,然后就感受最深的方面进行点评。切忌面面俱到,切忌不着边际。

(2)讲究点评艺术,寻找亮点,鼓励为主,保护同学写作积极性。

(3)要有条理,千万不要在同学作文本上乱画乱涂。

(4)批语力求通俗、准确、简练。

(5)批语书写工整,每字占一格。

(6)点评意见写好后,签上名字以示负责。

3.建立评改小组

作文互评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要求有一定的组织性。可按学生平时作文水平高低搭配,一般小组成员为四人,选出其中的一位担任组长,组织其他成员一起评改;或采取自愿的方式,选择值得信任或想要学习的对象,组成评改小组。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有序地进行,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重视有效引导

1.教师要引导学生审题

教师在进行互评互改前,要带领学生仔细审题,定要点、人称等。放手不是放纵,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整理思路、组织素材以及规划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才可以放手,学生只有明白怎样写,才会清楚怎样评。每次互评互改之前,教师都在黑报上写明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一些具体要求。

2.要作示范性批改

教师在学生作文后先通览全班学生的作文,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水平高和水平低的习作各一篇作精批细改,以备示范讲解。然后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评改的具体要求,最后教师用课件出示(或板书)自己的评改结果,供学生借鉴、参考,让学生心中有例,为下一步进行分组互评互改奠定基础。

(三)组织学生互评互改

小组内的代表先朗读一遍所要评改的习作,然后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见解,对每个同学的习作大家都必须谈自己的看法,既要谈好的方面,也要指出做得不够的地方;可以向作者发问,要求当即回答问题;可以直接评论作文本身,也可以由一篇或若干篇作文引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来探讨。最后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用红笔在作文簿上将错别字、病句等划出来,根据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要求对习作进行评改,以鼓励为主,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成总批,并写上经讨论评定的分数。评改阶段侧重于评,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及时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在批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困惑。

(四)教师复查总结

完成了以上程序后,教师把互评过的作文全部收上来,过目复查。对点评做得出色的给予表扬,对做得一般的给予鼓励,对做得不太妥的给予中肯的批评。精心选出五六篇大家公认的优秀习作,连同师生点评意见,放大张贴到班级“学习园地”上,让学生反复比较,借鉴学习。或者每个小组选出一两篇最好的作文进行交流。如果课堂时间充足,当堂交流也是很好的方法。小到一个词语的应用、一个句子的精彩,大到整篇文章,把小组成员对文章的看法谈出来,供大家交流、学习。教师在听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作文和评价,可随时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重视积极评价

为了激发学生作文评改的积极、主动意识,在教学中要重视积极评价,采取多种形式奖励学生。可在每次作文互评后设置“消除错别字奖”“ 最有创意奖”“佳句最多奖”“推荐发表奖”“最佳小老师奖”等奖项,凡被授予一个奖项的奖励积分,期末统计积分,评选“作文大王奖”。恰如其分的奖励能有力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二、实行作文互评互改的收效

(一)营造愉快的学习情境

互评互改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了共处,学会了帮助他人,学会了认识自己和他人,智商、情商、德商并重,为现行作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这是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收获。

(二)增添学生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青少年好好学习的愿望。”当一篇好文章出自自己的笔下,受到老师、同学的赞赏,并在班内传阅时,学生获得的是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样,自己的建议对同学有所帮助,受到老师的肯定,内心也很愉快。

(三)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评价的意识

通过教师明确“好文章”的标准,学生心中有了答案,平日选择适合自己的名篇佳句作摘抄,写作力求语言准确、内容具体、立意深刻。通过互评互改活动,学生对同学的文章进行思考,发现问题,思考采用哪个词,哪个事例,哪种表达方式更好。点评他人作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他们能从同学作文这面“镜子”中观照到自己作文的缺陷和不足,他们在肯定别人作文优点的同时,实际上也就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们在指出别人作文不足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警戒,这样启发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掌握了技巧,达到以改促写的目的。

这种作文互评互改的批改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改进方法,提高能力

笔者的尝试只是起步阶段,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肯定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解决,以下方面还有待改进:

(一)继续加强对点评过程的有效监控,进一步完善点评操作程序;

(二)加大点评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研究,逐步构建一套科学的作文互评机制;

(三)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组织学生开展作文互评互改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评学生看”的批改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互评互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在文章修改过程中检查文字、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从而使他们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教给学生互评互改的方法,“授人以渔”,让他们学会互评互改,善于互评互改,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

1.俞建斌《作文互评互改有效性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

2.陈宏保《作文互评互改教学尝试》,《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年第11期。

如何提高作文互评互改的效率 篇7

教师点拨是关键。在学生互相批阅前, 教师先把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 大体构思等再稍作讲解, 然后提出修改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从而使学生目标明确, 责任分明。这样, 学生在批阅时已对本次作文有了一个再审视, 既是对自己写作过程的回顾, 又会对别人的作文有一个更客观的评价。初中学生写作水平毕竟有限, 每次互改活动中的批改要求就要有所侧重, 不必面面俱到, 而是要逐渐提升, 切忌急功近利。刚开始时可以从最基本的要求做起, 如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经过几次训练之后再按文章中心、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更高要求进行评改。

学生分组不容忽视。学生在互阅作文的过程中, 常有这样的现象:写作水平高的同学总不愿改那些较差的作文, 原因是一拿到这些作文本, 几乎全篇的内容都要做一改动, 这样的作文评阅当然要费不少力气。更突出的问题是如果全篇是红色标记, 很少有同学耐心去看, 更别谈达到批改的理想效果。而写作基础薄弱的同学一碰到那些优秀作文, 往往无从下笔, 不敢出手。所以恰当的分组极为重要。我的做法是四人一组, 每组有一个小组长, 且每组中既有写作水平不错的, 又有基础薄弱的。这样, 他们在评阅时的相互交流无疑能起到彼此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

正确的态度很重要。学生互看作文, 是在欣赏一个同学的内心世界, 是彼此间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自有一种亲切感。因而有些同学可能在看到自己欣赏的作文或自己欣赏的学生写的作文时, 不免全是溢美之词, 而忽略了文章存在的问题。而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作文或平时没有好感的同学的作文时, 可能全然没有了欣赏的心态, 净挑毛病, 这样可能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写作积极性。所以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以欣赏、学习的心理去评阅别人的作文, “万物静观皆自得”, “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是学生情感的流露, 思想的表达, 只有用心去读, 用心去体会, 用心去改, 才能从中挖掘文章的亮点, 学习别人的长处。尤其给出评语时既要肯定文章的优点, 又要指出其中的不足还有自己的修改意见, 还可以给作者一些鼓励。这样做的好处是同学在互阅作文的过程中既能发现差距, 明白自己的优劣, 又能使他们学会了真心赞美和尊重别人。

方式要灵活多变。作文互评互改的方法尽管益处多多, 但如果老师经常采用单一的形式去进行活动, 长此以往, 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缺乏热情而抱着一种应付差事的态度去对待。在实行互评互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语文老师一般教两个班的课, 可以两个班的同学交换作文本互相修改, 也可以本班内同桌相互批改, 还可以先自己修改再互改, 或者抽签去改, 甚至可以根据同学的意愿让他去选择自己想改的同学的作文去改, 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 使学生有新鲜感, 有探究欲, 更容易互相学习。当然, 无论怎么改, 我们都要求修改者在修改完毕一定要署名, 小组长也要签字, 以免出现一些不负责任胡乱批改的情况。

教师点评别放过。学生相互评阅时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其中, 可以参加学生的小组讨论, 因人而异的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等学生评阅完毕, 教师要求学生把这些作文分成不同的档次上交后, 进行再次评价。这样的评价当然要比老师全批全改省时省力很多, 而且明显提高了评改效率。最后教师挑选部分写得好的文章或评改较好的文章在班上分析点评, 这样既评学生的写作情况, 又评价了学生的批阅和点评情况, 让同学不但学习那些优秀文章的写法, 而且学习别人如何修改文章, 可谓一举两得。

小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策略 篇8

众所周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 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 组织开展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活动,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并对自己的文章作出判断, 发现不足, 互相学习、讨论, 取长补短。由此可见, 改革批改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能力, 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成效颇丰, 下面浅谈小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作文互评互改的步骤

(一) 制定批改规则

1. 统一评改符号

要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标准和方法。因此, 在首次进行互评互改前,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评改作文的标准和方法, 统一、规范使用以下评改符号, 使学生在评改时有法可循, 有规可依。

2. 提出评改要求

为了确保点评质量, 点评前, 教师要将点评要求告诉学生, 让学生心中有数。具体要求如下:

(1) 先通览全文, 获得总体印象, 然后就感受最深的方面进行点评。切忌面面俱到, 切忌不着边际。

(2) 讲究点评艺术, 寻找亮点, 鼓励为主, 保护同学写作积极性。

(3) 要有条理, 千万不要在同学作文本上乱画乱涂。

(4) 批语力求通俗、准确、简练。

(5) 批语书写工整, 每字占一格。

(6) 点评意见写好后, 签上名字以示负责。

3. 建立评改小组

作文互评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 要求有一定的组织性。可按学生平时作文水平高低搭配, 一般小组成员为四人, 选出其中的一位担任组长, 组织其他成员一起评改;或采取自愿的方式, 选择值得信任或想要学习的对象, 组成评改小组。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有序地进行, 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重视有效引导

1. 教师要引导学生审题

教师在进行互评互改前, 要带领学生仔细审题, 定要点、人称等。放手不是放纵, 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整理思路、组织素材以及规划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才可以放手, 学生只有明白怎样写, 才会清楚怎样评。每次互评互改之前, 教师都在黑报上写明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一些具体要求。

2. 要作示范性批改

教师在学生作文后先通览全班学生的作文, 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水平高和水平低的习作各一篇作精批细改, 以备示范讲解。然后组织、引导学生讨论, 明确评改的具体要求, 最后教师用课件出示 (或板书) 自己的评改结果, 供学生借鉴、参考, 让学生心中有例, 为下一步进行分组互评互改奠定基础。

(三) 组织学生互评互改

小组内的代表先朗读一遍所要评改的习作, 然后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见解, 对每个同学的习作大家都必须谈自己的看法, 既要谈好的方面, 也要指出做得不够的地方;可以向作者发问, 要求当即回答问题;可以直接评论作文本身, 也可以由一篇或若干篇作文引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来探讨。最后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用红笔在作文簿上将错别字、病句等划出来, 根据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要求对习作进行评改, 以鼓励为主, 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成总批, 并写上经讨论评定的分数。评改阶段侧重于评, 在此过程中, 学生应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应及时巡视, 帮助学生解决在批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困惑。

(四) 教师复查总结

完成了以上程序后, 教师把互评过的作文全部收上来, 过目复查。对点评做得出色的给予表扬, 对做得一般的给予鼓励, 对做得不太妥的给予中肯的批评。精心选出五六篇大家公认的优秀习作, 连同师生点评意见, 放大张贴到班级“学习园地”上, 让学生反复比较, 借鉴学习。或者每个小组选出一两篇最好的作文进行交流。如果课堂时间充足, 当堂交流也是很好的方法。小到一个词语的应用、一个句子的精彩, 大到整篇文章, 把小组成员对文章的看法谈出来, 供大家交流、学习。教师在听的过程中, 针对学生的作文和评价, 可随时点评,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 重视积极评价

为了激发学生作文评改的积极、主动意识, 在教学中要重视积极评价, 采取多种形式奖励学生。可在每次作文互评后设置“消除错别字奖”“最有创意奖”“佳句最多奖”“推荐发表奖”“最佳小老师奖”等奖项, 凡被授予一个奖项的奖励积分, 期末统计积分, 评选“作文大王奖”。恰如其分的奖励能有力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二、实行作文互评互改的收效

(一) 营造愉快的学习情境

互评互改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了共处, 学会了帮助他人, 学会了认识自己和他人, 智商、情商、德商并重, 为现行作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收获。

(二) 增添学生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青少年好好学习的愿望。”当一篇好文章出自自己的笔下, 受到老师、同学的赞赏, 并在班内传阅时, 学生获得的是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样, 自己的建议对同学有所帮助, 受到老师的肯定, 内心也很愉快。

(三) 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评价的意识

通过教师明确“好文章”的标准, 学生心中有了答案, 平日选择适合自己的名篇佳句作摘抄, 写作力求语言准确、内容具体、立意深刻。通过互评互改活动, 学生对同学的文章进行思考, 发现问题, 思考采用哪个词, 哪个事例, 哪种表达方式更好。点评他人作文的过程, 实际上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他们能从同学作文这面“镜子”中观照到自己作文的缺陷和不足, 他们在肯定别人作文优点的同时, 实际上也就在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他们在指出别人作文不足的同时, 也是对自己的警戒, 这样启发了思维, 开阔了视野, 掌握了技巧, 达到以改促写的目的。

这种作文互评互改的批改方式, 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改进方法, 提高能力

笔者的尝试只是起步阶段, 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但是, 肯定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解决, 以下方面还有待改进:

(一) 继续加强对点评过程的有效监控, 进一步完善点评操作程序;

(二) 加大点评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研究, 逐步构建一套科学的作文互评机制;

(三)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组织学生开展作文互评互改活动, 改变了以往“教师评学生看”的批改方式, 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空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互评互改作文的能力, 让学生在文章修改过程中检查文字、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 从而使他们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同时, 教给学生互评互改的方法, “授人以渔”, 让他们学会互评互改, 善于互评互改, 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俞建斌《作文互评互改有效性策略》,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

[2] .陈宏保《作文互评互改教学尝试》,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年第11期。

谈谈欣赏式的作文互改与互评 篇9

关键词:欣赏,作文,互改互评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的课改要求提出多年, 但中学作文教学“涛声依旧”, 在“教师辅导—学生写作—教师改作—教师讲评”的模式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没得到真正的体现, 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 在作文欣赏式互改互评实践中, 我认为欣赏式互改互评最能促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体系形成。

一、欣赏式的作文互改互评实践的背景

当下,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 课改呼声不断, 各种教学法研究不停, 先学后教, 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等层出不穷。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改评现状如何呢? 教师批改作文务求全批全改, 精批细改, 习惯对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精批细改, 从字、词、句的个别修改到眉批、总批都细致周到, 看起来“满堂红”, 其实学生收获甚少, 往往老师“徒劳”, 学生“无益”。 作文改评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如何增强作文改评效果, 是至今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难题。 因此, 我对欣赏式作文互改互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具体做法如下:

二、欣赏式作文互改互评的实行

欣赏式作文互改互评是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改评作文, 找出优点和不足, 并且用批注法在作文中标出, 留下修改痕迹, 体现欣赏的过程, 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借鉴。 因此, 作文改评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不足和同学作文的优点, 相互学习、相互修改, 最终完成一篇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好文章。

欣赏式作文互改互评模式的实行, 首先要教会学生欣赏作文, 从文章语言语句、内容结构、主题思想和特色技巧四方面教学生欣赏。

1.语言方面: 语言通畅, 用语准确, 有文采; 错别字、 病句用修改符号标注;修辞标出, 如比喻、拟人、引用等并写出修辞的好处;描写标出, 如语言、心理、环境、景物、肖像、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 同时写出各描写的作用。

2.主题方面: 内容是否离题, 是否游离主题思想, 中心是否明确, 主题是否鲜明, 在文中标出主题词句等。

3.结构方面:结构要完整, 力求严谨。一般全文不少于三段, 文章有开篇部分、主要部分和结尾部分, 开篇要紧扣题目, 有悬念, 有铺垫, 有伏笔等;中间要有过渡;文章结尾力求有呼应。

4. 文章特色技巧方面: 开篇设置悬念, 结尾启发读者思考, 篇末点题, 起画龙点睛的效果。 以小见大, 一语双关,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象征等。 教师在传授以上改评基本方法后, 为了让学生的改评直观易操作, 可制作表格提示, 并用评语归纳, 打上改评等级, 体现改评过程和结果。

当然, 欣赏式互改互评表格内容的设置, 可根据不同文体特点, 如说明文、议论文等, 或阶段性的不同训练重点进行设置。

三、欣赏式的作文互改互评采取的原则

1.方法传授, 示例展示原则。 平时课文分析采用欣赏批注法授课,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调动主动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对欣赏式加深领会和理解, 在作文课上用典型例子进行方法展示, 让学生不断接触运用欣赏式互改互评。

2.由少到多、由少带多的原则。 互改互评先在语文基础好的同学中实行, 然后由少带多不断地扩大, 由点到面不断铺开,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以好帮差, 不断进步。既让学生有所凭依, 又不束缚他们的手足, 达到保持兴趣、增强自信、提高水平、发展个性的目的。

3.课外自由改评, 课内集中展示的原则。互改互评放在课内, 时间有限, 互动受限, 交流不够充分, 改评太过匆忙, 只注重方式而忽视作用和效果, 所以经实践, 课外改评更自由, 不受时空限制, 交流更充分, 课内展示, 课后交流成果, 学生更积极参与。 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检查学生互改互评的每次作文, 并作出积极的反应, 选出好的例子予以讲评, 并适当穿插些写作理论于讲解中, 以便学生“自悟其理法”时得到及时点拨进入更高境界。

四、欣赏式的作文互改互评的意义

1.凸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阅读同学作文时, 根据实际接受, 学习同学的长处, 改评他人作文时, 可发表见解;收到他人为自己改评的作文时, 可进行对照, 斟酌损益。 这样, 学生就由过去被动接受老师的改评变成现在主动参与改评; 改评中增加阅读量, 学生处于主动的阅读地位, 才能有选择性地吸收他人的长处, 互相借鉴, 并有突破。 写作改评学习中, 学生有很大的好奇心, 阅读他人的文章, 好的文章选出后, 学生会好奇地围观, 看看好的改评是怎样的, 在好奇中增加阅读量。

2.促进教师教学体系的建立, 系统教学。 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阶段, 教师根据文体特点和程度设置改评内容和项目, 因学生学习情况和目标的不同, 设置不同表格, 形成体系。 这正是教师为教学主导, 学生为教学主体的重要体现。

3.体现有效性 “教”与 “学”的统一。 学生的改评、阅读、思考过程都在批注中清楚地体现, 只要改评表格与作文批注一对照,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情况就清楚了, 这样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达到教以致用的效果。

五、欣赏式的作文互改互评的不足

经实践,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学生总体阅读和欣赏能力有很大改观, 但也有如下不足:

1.教师误认为不用批改作文, 甚至放任。 其实并非如此, 教师不是把改评交给学生, 一劳永逸, 而是跟踪督促。 一般每月改评一次, 让学生充分交流, 同时教师坚持让学生写周记、改评和督促,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目的是让学生真正主动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 提高自己的欣赏、表达和写作能力。

2.教师误认为见效慢, 半途而废。 教师若急功近利, 就易浅尝辄止, 其实, 欣赏批注式作文互改互评是先慢后快的过程, 是不断积累的综合提升过程, 根据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改变过去过于自由随意的教学习惯。

总之, 欣赏式作文互改互评是为了做到作文批改方式多样化, 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学生阅读、鉴赏、写作的兴趣。 避免老师忙于改, 毫无时间研究教的情况, 让学生真正体会写, 让学生主动学, 体现有效“教”与“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陈昌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性思考》.2010, 11.

[2]叶伟民.《课堂设疑的技巧》.福建中学教学, 1999, 9.

作文教学中互评互改 篇10

作文互改互评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 学生互改互评作文打破了过去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的传统模式, 让学生写自己的作文、改别人的作文。这一写一改, 增加了学生写作的新鲜感, 增强了学生对写作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其次, 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 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认可, 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在完成写作及改评作文的任务后, 学生能体会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功与快乐, 同时也认识到原来自己也会写作文, 也会改作文, 从而增强了写作的信心。最后, 学生互改互评作文有利于取长补短, 提高写作水平。在互改互评的过程中, 每一个改评者都会带着一颗好奇而激动的心亲自去品评赏析同学的作文, 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并挖掘同学作文中的优缺点, 在改评同学的作文时, 可以认同并吸收同学写作的一些长处, 发现同学写作中的不足, 提高自己对作文的鉴赏能力;在收到同学为自己改评的作文时, 可以发扬自己的优点, 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 学生就由被动变为主动, 不但能积极接受同学的改评意见, 而且还能主动地去学习同学写作的优点、长处, 从而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作文互改互评不是随意的互改互评, 而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启发学生根据作文改评的科学标准, 对具体文章进行具体分析, 提高对作文的认识能力, 学会对不同文章进行品评、比较, 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指导农村中学生互改互评作文, 首先要教会学生改评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改评作文重点要做到“五看”:

一看文面。文面主要包括行款格式、文字书写、标点符号、修改符号等。对于行款格式, 一是标题要醒目简洁, 一般写在第一行正中央, 两边留出大致相等的空格。如果标题只有两个字, 两个字之间要空一格, 这样更显得落落大方。二是标题与正文之间可空一行, 正文开头与每段开头都要空两格。对于文字书写, 要力求工整清楚, 忌连笔字, 忌忽大忽小的字, 忌挤扭成团的字, 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距离得当, 清楚分明, 力戒写错别字, 错别字会造成文字不通, 每个错别字要扣一分, 最多可扣十分。对于标点符号, 要使用正确, 使用错误的可以扣分, 最多可扣十分。对于文字修改, 一般不提倡用涂改液、改正纸、改正带, 也不应该涂成黑块、黑条等, 应使用正确的删除符号、修改符号, 保持文面整洁, 使文章内容清晰可辨。此外, 看文面的同时还要看作文的字数, 一般中学生作文都要求600字以上, 字数不够600字的, 每少50字扣一分。

二看主题。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 不能有多个主题。文章的主题必须明确、健康、向上, 不能庸俗、颓废。

三看选材。文章的选材要具备以下标准:第一, 材料要真实;第二, 材料要围绕主题, 在写作时要选取最能够表达主题的材料;第三, 选材要典型, 典型的材料更有说服力;第四, 选材要新颖生动, 新颖生动的材料更能增加文章的魅力, 更有说服力。

四看结构。看文章的结构至少要看三方面:第一, 开头和结尾是否相互照应, 文章首尾呼应, 其结构才完整;第二, 层次段落是否清晰;第三, 过渡是否自然, 是否有过渡段、过渡句。

五看表达。文章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在写作中, 表达要与所写的文体一致, 比如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 而记叙文要有时间、地点、事件等。

在学生掌握了改评作文的技巧和方法后, 教师就可以灵活引导学生开展作文互改互评了。很多语文教师认为作文互改互评应该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 即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先收上来, 然后再按学生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发下去, 由他们互改。这样的改评方式实施起来确实比较容易, 但是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 一个学生只看到所改的同学的作文, 不能看到更多同学的作文, 就不能发现更多同学作文中的优缺点, 对文章的鉴赏能力不能得到很好提升, 也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 教师在点评作文时也很难做到综合、全面。

通过实践, 我们发现作文互改互评的最佳方式是小组合作的互改互评方式。小组合作即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 每组6~8人, 每组推荐一个小组长 (小组长也可以由小组组员轮流担任) 。在学生写完作文后, 互改互评就可以在小组内展开, 改评时间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安排, 可以是课堂时间, 也可以是课余时间。作文改评开始后, 由小组长给本组组员分配任务并督促组员完成改评任务, 教师适当检查小组改评情况, 每组的小组长负责总结本组作文改评情况及本次作文中同学存在的优缺点。在所有的学习小组都完成改评任务后, 教师应该用一节课对作文及改评进行点评。在作文点评课上, 每个小组长简要综合本小组的改评情况并展示本小组成员作文中存在的优缺点。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展示进行综合点评, 对写作中的优点给予肯定, 并将缺点罗列出来, 逐一进行评析并科学引导学生怎样避免在写作中出现失误,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这样的小组合作改评方式, 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可谓一举多得。

作文教学中互评互改 篇11

关键词:中学语文 写作教学 评价

上学期本人开始在学生中间开展学生互评互改的实践,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模式:每4位同学自由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打个分数,接下来,由小组同学阅读每一位组员的作文,打出四个分数,再经过讨论给出小组的分数,最后由教师打分。当然三个分数的权重不同,个人占20分,小组30分,教师40分,还有10分是根据打分的精确程度给分,就是如果三者打分都一样,代表着三个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一致,那么就可以得到满分十分,这是为了鼓励学生认真评改。这种评价方式一实践,我就发现存在严重的问题:第一、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其自身的标准千差万别,第一次互评完收上来,我发现很多学生评定的等级和我的评价相距甚远。第二、学生互评是评完了,但是不知道怎么改,小组同学也没法给出较为具体的意见,而且这种评改过于简单化,教师的负担还是很重。

怎么办?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以为应对症下药:

首先是制定具体可行的作文评价标准,统一评价的尺度。不同的文体有各自的标准,以议论文标准为例,主要包含以下标准:立意、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卷面、拟题等等。这些方面还需要教师将它细化,比如立意:一类文就要立意新颖独到,二类文则只要求立意准确即可,三类文就是立意基本切题,四类文就是离题了。如是将每个方面都细化,评分标准的可操作性就大大加强了。

当然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即使标准相对细化了,但是学生仍无法有效把握,怎么办?答案是教师先做评价的示范。具体措施如下:教师分别选取不同等級的典型文章,将这些文章投影出来,先请同学分组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教师评点,再讨论,再评点,往复几次,学生对于标准的掌握程度就大大提高了,在自评和组评的时候就准确多了。

还有,为了使评价更为直观,我要求学生在自评和组评时将每一项的评价列出来,这样学生能直观的看到不同的评价的比较,引起他的反思,客观上也提升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具体如下图所示:

作文评分标准不仅仅是给了学生一个作文评价的工具,更是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指南。有了具体而详细的标准,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文章在那些方面的不足。以上面的评价表为例:这个同学的议论文优点较多,但和一类文的标准比起来,论据虽然具体但不够新颖,结构完整但谈不上均衡,说明详略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卷面工整但称不上美观,拟题较一般。这样的评价结果比起教师的评语更加细致科学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具体不足,就会对症下药,进行修改:论据不够新颖,可以寻找置换,拟题不新颖可以考虑换个题目,详略再调整……自己将作文改完后再次交上来,就能提高一个档次,学生对作文的有效修改就不再只是个梦想。

要注意的是,作文评分标准不能太高,过高的标准不仅难以达到,而且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议论文一类文为例:总共有八项要求:

1、立意准确独到;2、论点明确;3、论据新颖具体;4、论证有力、论证至少占30%,采用三种以上论证方法;5、结构均衡合理(凤头、猪肚、豹尾三者有二);6、语句优美有文采;7、卷面美观;8、拟题优美、新颖。

是不是非得达到这八项要求才是一类文呢?这八项标准每项都是挺高的,现实中很少有学生可以同时做到达到这八项标准,即使是老师想同时达到这八项标准都很费力。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能写出相对完美的作文就应该鼓励,该给高分,能达到八项中的七项就是A+(一类上),达到六项就是A(一类中),达到五项就是A-(一类下)。这样打分的话,比较完美的作文就可以得到满分,在我任教的班级,作文可以得到100分,这100分不是意味着这篇文章无可挑剔了,而是意味着这篇文章做到了他这个年龄可以达到的相对的完美。100分作文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学生对作文的认知,极大地鼓励同学们在写作时的热情。其他经过认真修改的作文也大部分可以达到80分以上,这样学生就感觉到作文是可学的,也就乐于去写去修改,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

此外,作文评分标准不该固化,应根据每次的写作要求进行修改。写作训练往往有自己的目标,有记叙文训练,有议论文训练,有细节描写训练,有情节训练。教师应根据每一次训练目标的差异,精心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即使是同一评价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师对训练目标的理解的深入,评价标准要及时更新,使之更符合文体特征和训练目标。 作文互评互改把评价和修改权还给了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有效的评价标准,并引领示范评价和修改。评价标准在整个过程中起重要的标尺和指南针的功能,值得语文教师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万建先《刍议议作文教学标准评价法.》[J].《山西教育》2007.11,

2.晏荣贵《交际理念下作文评价的取向、结构与标准》[J].《湖南教育》2009.8,

3.黄厚江《作文评价的标准及其实施办法》[J].《语文教学通讯》2008.10/b

基金项目:《写作有效教学创新策略研究》福建省龙岩市教育局基础教育重点课题。

浅谈小学生高段作文互评互改策略 篇12

一、习作互评互改的要求

1. 明确习作评改的重要性

学生未接触过互评互改的作文批改方式, 如果在组织批改前没有对学生进行互评互改重要性的思想教育, 学生未必能接受, 在之后的批改过程中也不会认真对待。因此在第一次组织习作互评互改时, 我采用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作家曹雪芹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 但仍“增删五次, 披阅十载”而创作了“读来字字皆是血”的《红楼梦》;作家托尔斯泰脍炙人口的作品《复活》, 小说自1889年一直写到了1899年, 六易其稿, 历时十年。小说出版后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通过学生熟悉的作品和作者的写作过程, 体会作家“站着写作, 坐着修改”的真实体验, 让学生明确了习作互评互改的重要性。

2. 明确习作评改标准和要求

在每一次的习作评改前, 教师应引导学生定出评改的标准和要求, 以求评改时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对于习作评改的标准, 我分为两大项, 第一项是“常规要求”, 这一项要求是每一次习作都必须要修改的内容, 如修改错别字, 修改标点符号, 习作是否字数充足、字面整洁、书写工整、结构完整、符合题意, 圈画出好词好句等;第二项是“本次习作要求”, 这就根据每一次习作的不同要求而定, 如写场面的要求要用到“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人的作文要写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要求;写事的习作就要求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平时我要求学生准备三种笔, 蓝色墨水的钢笔 (用来书写习作) 、黑色圆珠笔 (自改与自评) 、红笔 (互改与互评) 。这样可以区分出哪个地方的修改是作者本人的, 哪个地方是其他同学帮助修改的。每次习作评改时, 不管是何种形式, 都要强调学生要做到认真负责, 让学生将心比心, 爱护别人的作文本, 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不要在别人的作文本上随便写写或乱涂乱画。评改结束后, 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评改的认真态度做一个评价, 可以是小组长评, 同桌评, 自评或者教师评;可以采用语言评价, 也可以用选择得星数, 或者让小组写一份评改的情况小结。这样杜绝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的随意性。

3. 使用统一标准的修改符号

指导学生运用作文评改的方法学习作文的自我评改, 就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各种标准的修改符号, 此项的训练可以从段落的修改进行教学, 通过修改病句或病段,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几种修改符号, 为习作评改时使用统一的符号做好准备。

二、课堂评改形式多样化

作文互评互改就是要改变教师批改习作的单一模式, 要想让学生对评改习作感兴趣, 教师平时要注意课堂评改形式的多样化。下面谈谈自己在评改时常用的几种评改形式。

1. 自评自改

这是每一次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后, 学生自评互改的第一步, 每个学生再次拿起自己的作文大声地朗读, 感受自己所写的作文是否语言流畅, 是否生动优美, 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进行修改的, 边读边动笔进行修改, 也可以读完后再进行修改。时间大概为十分钟。

2. 同桌互评互改

学生自评作文后, 同桌互相交换习作进行互评互改, 评改过程中按照评改标准和要求做好修改, 写好互评评语, 给出评价等级或分数。

3. 小组四人轮改

教师可将本班的学生随机或按好差分组, 每个小组四个人, 设好小组长, 小组调换修改习作, 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修改, 组里的每个同学都要单独轮改四本作文, 写好评语, 然后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四本作文进行讨论, 评出写得最好的一篇, 参与“十佳作文”的评选。

4. 好差交换互补批改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将习作写得比较好和比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组合。写得好的同学着重帮助写得差的同学修改作文, 并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辅导, 使差生可以从写得好的同学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差生修改优生的习作, 主要是圈画出好词好句、写得有特色的地方, 学习习作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此种形式的批改,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批改的意义, 对于评价要视一对一的合作情况而定, 只要有进步, 能互相帮助, 都可以给好评。

5. 自由组合交换评改

让学生在本班的学生当中自由组合, 选择自己的朋友或竞争对手等进行评改, 尊重学生的选择, 学生评改的兴趣更加浓厚。可以给一个好朋友改, 也可以给几个好朋友改, 经过实践, 学生最喜欢这种评改形式。有时教师也可以规定, 每一篇习作至少要有两个同学评改。通过学生在教室里互动, 学生评改的热情更加高涨, 收到的效果也不错。

6. 学生“专家”评改

教师可从班级中抽出五到十个优秀学生做为专家组成员, 培养他们的评改能力, 使他们优秀于其他学生, 教师可让学生专家组成员评选出每次习作的“十佳习作”和“进步习作”, 并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进行展评, 让专家组的成员对习作进行鉴赏、修改和评价, 通过以点带面, 让更多的学生向他们学习。

三、探索个性化的评改语言

点评是传统习作评改的主要方法, 它可以将评改者在交流与对话过程中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 在研究中尝试探索多种形式的评改语言, 追求师生个性化的评价语言。

1. 激励式评语

古语曰:“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学生每次完成习作之后, 非常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实践中利用这一心理, 在师评、互评中注意及时给予学生习作的鼓励, 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激发写作积极性, 提高写作的兴趣与作文能力。

2. 对话式评语

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 学生和学生成为好伙伴。师生、生生用平等的对话来阐释自己的评改建议, 学生会更能领悟。

3. 指导式评语

“所谓批语, 无非向学生谈几句提示的话, 引导他们去思考, 该怎样想才对, 该怎样写才好。”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评改中让作者明确哪些地方可以进行修改、如何改, 然后学生再进行修改, 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4. 商量式评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 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点评时我们提倡用商量的口吻, 如“结尾处, 是不是应该把你在这节课上所懂得的科学道理写出来呢?”

另外还有赏识式评语、一针见血式、综合式评语等。学生的评价语言详尽真诚又充满童趣, 这样的评改既发挥了学生个性, 也强化了习作要点, 还成了学生的一个小练笔。

四、注重习作成果展示

1. 制作班级《习作芳草集》

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选出“十佳习作”和“进步习作”, 让学生自行编辑这些习作, 制作出本班的习作芳草集。制作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也可以是半学期, 也可以每一次习作做一期。芳草集里还可以将学生的好句和好段进行汇编, 写上作者的名字, 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作品入选芳草集, 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有条件, 可以印发给学生和家长。

2. 分组制作简报

组织本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小组内互相欣赏、发表评论, 将本组的习作汇编, 制作简报或手抄报, 组长组织组员推选优秀习作、优美段落、精彩句子和书写工整、有进步的同学, 然后把这些内容收入到小组简报中。教师再将每个小组的简报张贴在学习园地, 展示过后再装订成册。

3. 向学校广播室或优秀作文刊物推荐

写得好的习作, 教师可向学校广播室推荐习作, 使习作能在校园中传播。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向一些优秀的作文刊物投稿, 使习作能发表在优秀作文刊物上。

上一篇:课堂观察原则下一篇:农村居民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