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学生

2024-06-05

医科学生(精选12篇)

医科学生 篇1

在我国医疗服务领域中, “医患关系”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 它原指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 但目前这一词汇的出现几乎都是与“紧张”相连, “医患关系紧张”已然成为全社会对医疗服务领域的概括性评价和共识, 它体现在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患沟通不足、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等方面。换言之, 笔者认为:医患关系的矛盾是患者日益增长的身心全方位医疗需求与医务人员相对落后的人文素质之间的矛盾。因而, 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问题, 已成为制约医患关系正常发展的瓶颈, 这一问题能否妥善解决, 对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一) 具有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 但认识不足

国内医学院校对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早已达成共识, 也提出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案, 但多数情况下形式大于内容, 没有从根本上真正改变, 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比如仅仅是增开一些选修课、讲座等等。他们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更深层次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 因此导致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二)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薄弱

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课程主要由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三大部分构成, 其中人文课程占总学时数的比重, 美国、德国多达20%-25%, 英国、日本约为10%-15%, 具体课程包括哲学、历史、法律、伦理、文学、艺术以及行为科学等。而在我国, 有研究表明, 包括“两课”学习以及医学伦理学、自然辩证法等内容在内, 人文课程的比例不足5%, 人文课程的内容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三) 人文素质教育方法缺乏多样性

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方式因为传统教育方式的惯性, 教育改革创新的缺乏, 以及对教育结果评价单一的表现形式, 大多延续着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因偏重于原理、概念的解释与灌输, 忽略了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与问题的多维性分析的引导, 与人文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行为模式的示范与切身体验的实践有较大差距, 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学到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以及对人文知识在医学中的渗透与应用还停留在感性认知的浅表层次, 故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学生难以从中受益。

(四) 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目前国内医学人文教育尚无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 也没有开设所需课程的统一规定及统一教材。因此, 各学校在进行人文教育时往往根据本校的师资水平以及对医学人文教育的主观理解去进行, 他们往往根据现有的师资去开设课程, 根据主观对人文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去进行相应的工作。因而, 各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不尽相同, 缺乏规范性、系统性, 带有较强随意性、主观性。

二、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充分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

医学院校必须意识到对医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在时机上的必然性、在意义上的重要性以及对医疗卫生事业影响的深远性。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医学生在大学以前阶段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不足, 而在大学 (包含大学本科、研究生、住院医生培训) 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与程度, 将直接影响到作为未来医生的人文素质的水平。而人文素质教育在意义上的重要性, 则体现在对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公平原则和起码的社会良知, 确保医学技术沿着造福人类的道路前进这一高度。我们更应该认识到,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叉融合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和结果;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 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力量。

(二) 重在行动, 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以往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中, 往往认为人文教育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多样性以及不可复制性而不易、也不应列入教学计划或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但根据我们已经开展的工作和研究课题情况反馈来看, 从学生的需求入手、总结以往人文教育的规律, 抓住人文教育的主旨, 大部分的人文教育内容, 尤其是课程、讲座、实践等形式的内容, 是可以与专业课程一样列入教学计划中去的, 并且根据学生每个阶段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不同, 通过系统设置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训项目, 科学制定培养标准, 是可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的。课程体系的形成, 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起到了规范性、指导性的作用。尤其是对负责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工作部门, 起到了具有实际意义的督促执行的作用。

(三) 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教育与其他教育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其实践性的特点, 而人文素养的培育注重的也正是在实践中培养的能力, 两者在培养模式上具有极大的共通点。在临床实习阶段, 是医学生接触到患者、医生和社会的最佳时机。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医学生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临床实习工作, 人文素养的长期性和客观性都需要加强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人文教育。医学院校必须把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观念有延续地传递到各教学医院和学生实习基地, 加强高校与基地共建, 通过树立优秀医生楷模, 开展真实案例讨论, 邀请病人共同参与等多种形式, 在真实情境下巩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提高医学生人文教育实践运用的能力。

(四) 全员动员, 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在以往的人文素质教育中, 常常提倡课堂教育的传授、校园文化的熏陶, 但对医学生而言, 因其未来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接触人员的多样性, 我们倡导对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全员动员。这里不但应该有全体的教师、医生、护士、管理人员, 甚至应该包括其实习基地的高年级学生和其他轨道的相关人员。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始终处在高素质的人文教育氛围中, 才可以避免出现学生在校园内一切都好, 一旦进入临床, 人文素质倒行逆施的窘境出现。除此之外, 多渠道、全方位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必由之路, 通过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实到校园文化 (医院文化) 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中, 建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校园文化 (医院文化) 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使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 在与人和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中, 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关系重大、任重道远的工作, 它是一个艰巨而又漫长的过程, 是一个涉及终身的教育。人文素质培养, 是整个社会系统教育的一项复杂工程。在医学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 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必将大大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 更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为培养符合祖国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而不断努力。

摘要:目前, 我国医疗服务领域医患关系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笔者分析了我国医学院校现行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从教育观念转变、课程体系建立、加强重点阶段的教育以及全方位、多渠道的开展人文教育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芦小兵.试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33) :286-287.

[2]Lee A.G.Examining the examiner:New assessments willevaluate physician competence[J].OphthalmologyTimes, 2002, 27 (20) :4.

[3]陈景武.试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医学教育, 1998 (6) :4-6.

[4]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

医科学生 篇2

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到犍为县中医院,带着彷徨与紧张的心情,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临床护理实践生涯!当我拿着实习报告踏进中医院的门槛时,心理感到特别激动,因为从今天开始,我将会以一名白衣天使的身份在医院里见习。时至今天,实践结束了,原本迷茫与无知,现如今满载而归。

临床的实践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倍感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实践之前,是科教科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统一培训,包括:

一、了解医院概况简介。

二、了解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

三、知道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识。

四、懂得医德医风教育。

五、明白医疗文书的书写。

六、掌握有关护理知识。

七、理解院内感染。

八、了解手术室的有关知识。其间科教科的老师还穿插地组织我们到各病房看病历、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专家讲座及急救处理方面的录像,让我们对实际的临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为正式上岗工作打下了基础。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的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践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以前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进入病房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们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有着完整的体系,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有了临床的实践,我们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护理工作,更具体而详尽的了解这个行业。进入临床的第二个收获:正确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

实践的第一天早上,我早早的来到医院,那时8点交接班还没开始,我跟着护士帮病人换被单,帮他们量体温等等。到了8点钟,医生和护士门准时交接班,值夜的医生和护士将昨夜病人的情况进行报告,然后各个管床医生分别开始查房,我也跟着他们,认真的听他们如何检查病人和如何询问他们。看着他们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我的心里不禁充满着崇敬之情。首先,医生们对病人进行询问,问他们的病症,比如:有无发热,有无疼痛,饮食如何,排泄是否正常,有无多尿少尿等等。然后,医生仔细观察病人的体征,有时还做下叩诊,最后开出医嘱。这时,护士们开始了紧张的比对医嘱,并且按照医嘱进行取药和进行治疗,护士每隔4小时查一次体温,并且绘成温度曲线,供医生参考,另外,每隔半小时进行一次巡房,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

下午,医生们为14床的病人开了一个讨论会,我也静静的来到那里,认真的听他们的讨论,并把要点都记了下来。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了。回到宿舍,我总结了今天的收获和疑问,觉得今天真是过到好充实啊!

我认为到病房实践,接触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种疾病,掌握透彻的是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实践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提前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能力。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如导尿术、床上洗头、床上檫浴、自动洗胃法、静脉输液法等各种基础护理操作。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的向带教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我们会在工作之余查找书籍,以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犍为县中医院实践科室多数是整体病房,我们所跟的多是主管护士,跟随老师分管病人的同时,我们会加强病情观察,增进对病人疾病的了解,同时对病人进行各项健康知识宣教,这样能锻炼我们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按照医院的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病历的书写,教学查房,讲小课等,这些培养了我们书写、组织、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整体上说,实习期间的第三个收获,也是最庞大的收获: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疾病认识水平上升,各项护理工作逐渐熟练,在培养优秀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思考,举一反三。

在医院实践期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的身体健康,疾病转归为目的,我们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所有操作都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科室里,我们都是认真细心的做好各项工作,遵守无菌原则,执行查对制度,培养着良好的工作方式,这应该算的上是第四个收获吧,虽不能说很大,却也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收获。

经过一个月的见习,我对临床护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学到了好多新的知识。首先,医德医风教育让我切实感觉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和务实性,我们必须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做事坚持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白衣天使的神圣职权,才能得到病人及同事的尊重。其次,关于临床上具体工作,如书写医疗文书,护理知识和院内感染的讲座,让原本只具备理论知识的我们认识到了临床工作要干好是多么的不易,只靠掌握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同时,对正确的处理医护关系的问题上我们有了感性的认识,医生和护士同等重要,不分谁大谁小,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治好病人。我认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更重大,工作更烦琐,值得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尊敬。还有,通过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录像,我充分认识到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认识到社会各界对我们医务人员的高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在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更好的处理医患关系,病人来找我们看病,他们是我们的上帝,我们必须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增加法律知识,更好的在工作中行使我们的职责和权利。

时间过得真快,在这一个月的实践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护理专业知识,更是以一个白衣天使的身份融入了社会。虽然,在实践的时候必须要早早起床,工作也算比较累,但是每当看到病人康复后的笑容时,我的心中真是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我们作为一名义务工作者,我们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我们护理学生的的誓言。在这一个月里,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的神圣,我们是病人的天使。为此,我们应不惜一切的为病人着想,尽量为病人做到鞠躬尽瘁。这次见习是我们作为护士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也为我们的以后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觉得这次的暑假实践对我们在校的护理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比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社会交际能力,为我们以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这短短的一个月里实践经历使我们对护士这一职业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让我看到了护士这一职业光环下的艰辛和奉献精神!

医科学生 篇3

关键词:医科学生;信仰;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3-0264-02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和中国转型的背景下,多元化的社会生活现实和价值观念使当代高校学生的信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近期有媒体报道,患者及其家属一致反映出他们期待的值得信赖的医生行为是:自信,感情投入,仁慈,因人制宜,直率,尊重患者,全力以赴。如何解决现代社会不断涌现出来漠视生命与践踏生命的难题,作为医科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必须从我们的实验对象——无言良师入手,从生命本身入手,从践履信仰入手,只有诉诸信仰,人们才能寻获生命存在的意义支撑,只有不断追求信仰、关注信仰问题,才能培育医科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今时代,全民维权意识逐步增强,提出并研究医科学生信仰问题,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一、医科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他们敬重无言良师,尊重生命,践履信仰

医科学生信仰是医德的精神内涵,医德是医科学生信仰的外化,如果医科学生没有信仰就无法存在什么医德规范和标准。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再加上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同时也逐渐出现了物质利益至上、见利忘义和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当代医科学生与全部大学生一样主要以独生子女为主体,有着独特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养成了具有自我独立意识的思考和做事方式,凡事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满足自己,着重强调自我意识,甚至会有些自私的想法和行为,他们大脑中很少出现“奉献”这样的词语,目前我们医科学生就业方向就是很好的例证,对于比较“忙”和“累”的急诊科就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报名,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中也很少有学生第一志愿报考,很多都是经过其他科室筛选后不能入围又没有工作无奈情况下才选择,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同样是调剂时才考虑选择。由于家庭环境的优越性和温室成长的環境,使得当代医科学生的成长道路平坦,没有经历过大的坎坷和失败,导致他们心理承受力普遍脆弱,意志力薄弱,害怕失败,抗挫折能力比较薄弱,缺乏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奋斗的恒心和毅力。并且由于当代医科学生好奇心比较重,更喜欢挑战,容易接受新事物,尤其是在信息化的大潮中,信息和知识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满足了医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需求,但由于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和医科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知识层次特点和社会阅历不足,从而动摇自身已经确立的理想和信仰。作为医科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的我们,要充分认识他们所属群体的基本特征,要正确引导,使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他们走出人生迷茫的状态,坚定他们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坚守他们的精神追求,以为服务每一位患者为根本,培育医科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他们敬重无言良师,尊重生命,践履信仰。

二、医学模式的转变决定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医科学生敬重无言良师,尊重生命,践履信仰

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在20世纪曾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也解决了几千年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平均期望寿命极大提高,但是这种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假设人仅仅是生物人。而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新医学模式,这种现代医学模式主要关心的是如何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推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个人需求,但是社会大环境没有给予医护人员足够的重视,所以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天敌,而不是对医护人员的尊重,比较典型的就是大环境依然受到过时落后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在他们认为药物和医疗设备是最宝贵的医疗资源,而往往忽视了维护和促进国人健康的真正最宝贵和最稀缺的人力资源,也就是我们的专业医护人员,比较突出的就是我们真正解决病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费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将高价值的医疗服务压制在一个极其低贱的水平,而相对来说价值不高的辅助检查价格却高得离奇。但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和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过高等情况的影响,出现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形成了不明原因的敌对,从某种程度上给我们当代医科学生的信仰问题蒙上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使得我们培育医科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度增加,作为医科学生的管理者和引路人,我们需要与学生们一道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学生进入医科大学大门之第一堂课开始,让学生从尊重我们的实验对象——尸体、每一只动物等这些无言良师入手,尊重生命,融“情”于学习之中,让医科学生充分理解“医学价值系统应是涵盖着科技理性、人文理性的价值统一体”,培养医科学生的医学信仰,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自身厚重的人文素养,以便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尽快改变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把人看作是组织或器官集合体的“见病不见人”、将人“客体化”、“非人化”的思维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多途径出发去处理对待“人”(亚健康的人)、病人和疾病。

三、医患模式的转变决定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医科学生敬重无言良师,尊重生命,践履信仰

由于医疗行业本身特点即具有专业结构特殊、技术含量高以及普通人群普遍缺乏医学知识等,加之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几千年来的影响,对于就医群体文化程度不高时,他们依然是处于一种被动消费的被支配地位,而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由于专业优势还是处于一种主导的垄断地位,亦即是人们常说的主动——被动式的医患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种医患模式正在悄然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在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新医学模式的确立后医患模式的转变,医患模式不再是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的主动——被动式的医患模式,不再是医务人员的话对于患者来说成为“圣旨”或者绝对权威,而是“病人”从过去的“求医者”逐渐转变成为今天的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配合、具有各种权利义务的医疗活动的“参与者”,也就是说在医生掌握了患者必要的“疾病”信息后提出专业的指导性意见,在一种指导——合作模式下进行治疗的行为主体,并且随着如今科技的多元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渠道逐步增加,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从而使得他们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平等融洽的医患关系。这种医患模式的转变,尤其是病重中的患者通过电话就诊者,往往出现了中间的转述者代替了医务工作者,这就如同不能保存图像的影像资料一样,当事人的水平决定检查结果,某种程度上这也就成为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的“见病不见人”的医患模式了。加之恶劣的从医环境影响,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只相信具体物质迷信所谓“证据”的影响,特别是对医疗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法规而造成医生被逼只能通过开医疗上没有必要的检查来获取证据以做到保护自身,在浪费本身就比较稀缺资源的同时,又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使“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永远不能得到解决,加深了医患之间的敌对和仇视。我们的医科学生们在努力同社会一道改变现状的同时,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开始,不断锻炼自身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这就要以尊重生命作为基础,对于当前没有进入临床的医科学生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敬重我们的无言良师——我们的每一个实验对象(尸体或者动物),真正进入临床后用心体会尊重生命的重要意义,认真践履医科学生的信仰问题,从而培育医科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决定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医科学生敬重无言良师,尊重生命,践履信仰

由于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和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移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高度专门化、技术化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轨道,占据教育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是重理轻文、智能至上、能力主义的观念,高等医学教育同样不可避免,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弊端越来越严重地突显,作为医学教育者和引导者的我们,要让医科学生突显“生命”的主体地位,突出“人”的重要性,将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有机融合、相互贯通、伴随始终,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医科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培育医科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知识结构全面化,使他们有能力用人性、人道呵护现代医学视野中的生命价值,认真践履医学信仰。

南京医科大学学生减体重行为现状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 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医科大学2004~2008年级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表950份, 收回928份, 回收率为97.7%;有效问卷908份, 有效回收率为95.6%。其中男生293名, 女生615名;平均年龄为 (21.00 ±1.55) 岁, 体质量指数 (BMI) 为 (20.42±2.20) kg/m2。

1.2 方法

1.2.1 问卷编制

查阅文献自行设计问卷, 经预调查、讨论修改完成。问卷内容包括3个部分共20个题目: (1) 年级、专业、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2) 对肥胖的认知; (3) 减肥原因、减肥现状, 采用的减肥方法, 减肥副作用, 以及减肥知识的来源等。

1.2.2 调查过程

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前由调查员现场解说, 并现场发放, 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 现场回收问卷后, 立即进行核对、整理。

1.2.3 肥胖判定

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颁发的《中国成人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规定, 以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为营养不良, 18.5~23.9 kg/m2为体重正常, 24.0~27.9 kg/m2为超重, ≥28 kg/m2为肥胖, 以此作为诊断标准[6]。

1.3 资料统计

对调查表进行统一编号, 数据经核对后用SPSS 13.0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减体重知识评分采用赋值法, 共5道题。答对一题记1分, 不知道、答错均记0分。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性别间各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体质量指数分布

大学生BMI平均为 (20.42±2.20) kg/m2。女生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男生, 而超重或肥胖率却明显低于男生。学生BMI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225, P<0.05) 。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2.2 对体型的调节意向

想减体重、保持现状、想增加体重的比例女生分别为65.2%, 29.4%和5.4%, 男生分别为20.8%, 49.5%和29.7%, 男、女生对体型调节意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7.937, P<0.05) 。

2.3 减体重知识

女生减体重知识得分 (4.18±0.91) 高于男生 (3.88±1.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29, P<0.05) 。被调查的大学生主要通过书报、杂志和广播、电视、网络获得减体重知识, 其他途径较少。

2.4 减体重行为

36.4%的女生尝试过或正在减体重, 而男生为1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6.266, P<0.05) 。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258名减体重者中, 92.3%的学生体重正常或营养不良, 76.5%的男生减体重是为提高健康水平, 而62.1%的女生则为追求形体美, 目的存在明显差异;减体重大学生主要通过运动和节食减体重, 其他减体重方法如药物、手术等较少使用;女生对减体重的满意度仅为17.9%, 而男生的满意度为50.0%;91.9%的学生减体重后未出现不良反应, 8.1%的人有不良反应, 其中大多数为头晕、乏力、贫血、月经不调等。

3 讨论

从大学生的BMI分布情况可以看出, 营养不良者所占比例较高, 与梁洁等[7,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女生的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男生;有65.2%的女生想减体重, 明显比男生高。然而女生对肥胖知识得分高于男生, 表明女生比男生更加了解肥胖的相关知识, 但其减体重的盲目性却比男生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女生过高估计了自己的体型, 这种倾向与时尚的引导、社会对女孩保持瘦体型的压力等因素有关[9]。身体意向是对自我身体的认知评价, 是整体自我概念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部分[10]。社会媒介的宣传也强化了体重对自尊的影响。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的女大学生不可能轻视体型苗条的重要性, 导致个体对自身体型强烈不满, 致使原本体型正常或偏瘦的女大学生也加入了盲目减体重的行列。大部分学生主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书报、杂志获得减体重知识, 说明大众媒体在影响学生减体重行为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进行减体重的258名学生中, 真正需要减体重的仅占7.7%。大学生正处在身心逐渐成熟的阶段, 若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盲目减体重, 必将影响到自身健康, 82.1%的女大学生对自己减体重的效果不满意, 与张新定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8.1%的大学生减体重后出现不良反应, 这可能与女生过度减体重或采取不科学的减体重方式有关。

南京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部 篇5

校学字〔2018〕28号

关于组织开展“感恩母校,医路前行”主题教育

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

为进一步增强毕业生爱校荣校的热情,展现南医学子奋发向上的风貌,营造感恩母校、铭记师恩、珍惜友谊的良好氛围,学校将组织开展毕业季主题教育,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感恩母校 医路前行

二、活动时间

5月-6月

三、活动内容

(一)“我在南医大的最后一次”毕业季系列活动

1、最后一次党课:邀请学校领导为毕业生党员及积极分子主讲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党课,旨在激励我校青年党员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争做胸怀祖国、胸怀人民、胸怀母校、胸怀事业的健康卫士。

2、毕业最后一课:各学院组织开展一次讲座或主题班会,邀请学院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或优秀校友与毕业生交流,融专业教育和感恩教育为一体,引导毕业生对专业怀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

3、最后一次参观校园: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组织毕业生参观校史馆、伦理馆、图书馆、医学模拟教育中心等,引导毕业生识恩、知恩、感恩,回首美好的校园生活,升华爱校之情。

(二)留下精彩一瞬

为使毕业生能充分表达对母校、对师长、对同学的深厚情谊,毕业生可以拿起手中的相机,捕捉校园生活的精彩瞬间,将南医的美丽定格为青春永恒的纪念。优秀作品有机会被官微采用,或用于毕业典礼的环境布展。图片要求高像素JPG或PDF格式,于6月8日前以2018毕业图片征集+标题+作者姓名、学号命名发送至邮箱:sunkui@njmu.edu.cn。

(三)写下一段寄语赠言

毕业临行前,学子心中必定会有万千感慨,希望对母校诉说,与师长、同学分享。毕业生可以于6月8日之前,将自己的离别寄语、对母校的祝福等,以2018毕业赠言征集+标题+作者姓名、学号命名发送至邮箱:sunkui@njmu.edu.cn。优秀作品有机会被官微采用,或用于毕业典礼的环境布展。

(四)各学院特色主题活动

各学院要结合实际情况,精心策划,创新活动形式,如开展图书捐赠、公益实践、文艺演出等,为毕业生留下最美的青春记忆。同时也要加强毕业生安全教育,提倡文明离校。

四、活动要求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毕业季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组织,创新内容,丰富载体,积极营造温暖和谐的毕业氛围。关注毕业生的思想动态,注重发挥毕业生党员骨干、班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共同努力下,将毕业生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医科学生 篇6

关键词 学生;多媒体;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4-0087-02

多媒体教学是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载体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有机地整合起来,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实现一定教学目的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普遍运用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显现出生动、直观,易于接受的优点;但由于诸多原因,多媒体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此,笔者从学生的角度对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

1 调查的目的

从学生的角度评价目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利与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1]。

2 调查的对象

对山西医科大学在校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被调查学生包括03级~07级5个年级;涉及一本、二本、三本、本硕、研究生等各个类别(其中本科生529份,占67.3%;本硕及研究生257份,占33.7%);覆盖临床医学(49.1%)、公共卫生(8.9%)、法医学(4.8%)、护理学(6.4%)、影像医学(11.7%)、麻醉学(5.3%)、口腔医学(2.4%)、人文管理(5.9%)、药学(5.5%)等9个专业。

3 调查的方法

根据山西医科大学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由项目组成员分两个学期对学生进行发放,以使涉及的课程更为全面。问卷随机发放并当场收回,被调查学生不记名,但需填写专业、年级、类别等身份信息。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86份,占问卷总数的98.25%;调查资料采用SPSS11.5进行处理分析[2]。

4 调查的内容

1)目前山西医科大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效果,包括设备的配置、学时的安排、与板书的结合、视觉效果、条理性、讲课速度、学生的适应程度等方面。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板书)的比较,包括(教师角度)知识的容量、对书本知识的引申、讲课的生动性、课堂气氛、重点与难点;(学生角度)学习兴趣、理解与记忆、听课注意力、课堂笔记、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等方面。

5 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5.1 多媒体教学的总体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认为多媒体的总体教学效果为一般以上的共719人,占91.4%,说明山西医科大学多媒体教学的总体效果良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其中认为一般的有391人,占总人数的49.7%,说明多媒体教学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和改进。认为不太好、很不好的有67人,占总人数的8.5%,比例虽小,但反映出多媒体教学上仍存在不少问题。

5.2 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通过表2中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可见,多媒体设备的配置情况、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程度、多媒体课件的视觉效果、多媒体课件内容的条理性、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适应程度等5个因素对多媒体教学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多媒体教学效果构成影响(p<0.000 1)。以上因素与多媒体教学效果呈正相关,即配置情况、结合程度、视觉效果、条理性、适应程度越好,则多媒体教学的总体效果越好;反之,则影响多媒体的教学效果[3]。

多媒体占总学时的比例、教师的讲课速度两个因素对多媒体教学效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会对多媒体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经分析,学生的年级、类别、专业对多媒体总体教学效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未列出),不构成影响。

5.3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知识的容量,讲课的生动性,章节分明与重点、难点突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在师生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记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便于课堂上记笔记等方面,则不如传统教学方式;而在对书本知识的挖掘与引申、对学生预习和复习的影响上,二者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合理使用,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6 讨论

总体看来,学生对使用多媒体教学是认可的,希望通过这种现代化的方式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经过几年的使用,学生已经将多媒体教学当成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这就为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在影响多媒体效果的因素中,学校的投入和教师技能的提高必不可少。

1)学校要加大硬件方面的投资,包括投影仪及电脑设备、音响和灯光效果等;购买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并对教师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2)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前期工作十分重要。文字内容要尽量简明扼要、有条理, 以提纲式为主,突出重点与难点;要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与字形,文字内容的字号要尽量大,选择的字体要醒目;对关键性的标题、结论、总结等, 要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醒目易读、不使眼睛疲劳[4]。

3)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适应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接收效果,因而对低年级学生要适当控制多媒体的使用比例,然后逐年加大比例。

经过调查发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优势,二者要有机结合,共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链接和背景材料,利用不同的颜色字体使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利用动画及视频来显示一些演变过程等。而传统教学方式则能很好地与学生互动,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讲解较为详细透彻而带动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写课堂笔记等。因此,针对不同的课程和讲解内容,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灵活掌握,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手段改革的趋势,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非教学的全部。我们提倡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教学,而是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讲解内容来组织教学。既然提倡使用多媒体,学校和授课教师就要各尽其能,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最佳的效果,从而使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春玲,聂国庆.从学生角度看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效益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1):123—125

[2]石鑫均,陶靖轩,陈烽.对杭州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调查[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172—173

[3]杨世伟,张伟平.影响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4):29—33

从面试表现看医科大学生素质培养 篇7

1 综合素质培养

1.1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表现为以先天禀性为基础, 在后天社会环境和教育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1]。虽然对当今大学生应具有的心理素质, 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 但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知识青年应该具有自珍自爱、虚心好学、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高校应在课程教育和开展的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受锻炼, 以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在面试中发现有的学生狂妄自大, 有的自卑自怨;有的不拘小节, 有的又拘泥不前。这都说明其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能把握好心态。在面试中应不卑不亢, 努力表现自己积极阳光、好学上进的一面,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自己“最闪光”的部分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赢得考官青睐。

1.2 社会知识

我国医学院校本科学制一般为5年, 期间的课程学习相当紧张, 导致医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相关知识。而自古我国有“医文不分家”的传统, 面试中自然会涉及社会知识。因此, 医学生平时要广泛阅读经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 一方面增加自身文化修养, 另一方面了解与社会经济、风土人情及习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

1.3 语言能力和交流技巧

医科大学生毕业后多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大多数工作面对的是人。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交流技巧, 是对医学生的基本要求。面试中发现有些大学生普通话不标准、词不达意、语无伦次, 缺乏交流技巧。也有调查显示, 60%的在校大学生从未独立参加过任何社会活动[2]。高校应积极推广普通话, 组织各种活动 (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 , 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并得到锻炼, 以提高语言能力、掌握交流技巧。

1.4 想象力和应变技巧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需要创新精神。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技巧是面试单位选聘的重要指标。面试中, 考官有时会不经意地给出一个抽象概念, 让应试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进行作答。高校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通过开设综合性、探索性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引导学生应用现有理论知识去探索未知知识领域, 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3]。

1.5 诚信观念和协作精神

诚信是有序、有效和成熟社会的重要标志, 其作为社会基础道德的重要内容与社会稳定和发展密切相关。而近年来大学生在求职及面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诚信缺失问题已经相当严重[4]。有些大学生在申贷、求职面试等许多环节上弄虚作假, 如提供假证书、伪造假履历、提供假成绩单, 甚至出现一个班有10几个学生会主席, 20几个班长的状况。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 这不仅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而且已成为影响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大问题。

医务工作和科研都离不开协作, 尤其是近年来开设的重大科研项目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都是多位科学家、多个科研团队, 甚至多个国家参与的协作项目, 这就需要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而面试中发现许多大学生已经具有竞争意识, 但缺乏协作精神, 尤其是在协作测验中表现出不合作、不支持的倾向, 甚至故意为难同伴以表现自我等情况, 使需要合作的项目失败。高校应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团队协作精神的引导, 并通过分组集体完成某项任务的培养方式, 建立“自我管理小组”, 培养团队精神[5]。

2 专业素质培养

2.1 专业思想

面试中发现, 有的大学生刻苦学习多年, 学习成绩优秀, 却不知道学习该专业有何意义, 对自己所学专业目前的研究状态、水平和发展趋势知之甚少[2]。这说明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了一个重大问题, 那就是专业目标。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 在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前及专业学习过程中, 使其对整个专业的现状、发展及未来有所了解, 以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及专业目标, 有向目标前进的学习动力, 有意识地进行专业学习, 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2.2 专业操作能力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研究、诊治的对象是人, 在工作过程中一旦操作失误, 就会出现严重后果。面试中发现, 许多学生理论上头头是道, 操作起来却漏洞百出。这说明平时操作训练过少或训练时要求过低, 高校对医学生的操作实践训练不够重视。对此, 各高校应加大教学投入, 增加实验实训课比例。

2.3 专业外语水平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许多研究项目及实施标准已经与国际接轨, 且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 这对当代医科大学生专业外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医科类高校目前外语培训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上, 且更注重笔试, 听、说能力, 尤其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这使得大学生在面试中常出现不能用外语交流、面对外文专业文献资料无从着手。高校应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这一现象。一方面加强外语交流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多听、多说、多交流, 创造语言交流环境, 把外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而不是考试手段。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师资培训, 倡导双语教学, 同时开设专业文献查询与翻译课程, 以培训学生专业外语应用能力。

邓小平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这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各院校围绕“运用现代化医学理念, 使用现代化诊疗手段, 具有现代医学道德伦理观念”来开展医学教育, 我国医科大学生综合及专业素质定会得到提高, 成为合格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

摘要:根据医科大学毕业生求职面试表现, 提出医科院校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工作能力。

关键词:医科大学生,面试,综合素质,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之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27 (18) :2255~2266.

[2]徐国纲, 彭义香.从毕业生面试看高等医学教育中的生涯发展辅导[J].医学与社会, 2003, 6 (2) :55~58.

[3]张德天, 周成, 杨秋波.综合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10) :164~165.

[4]王敏.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5 (6) :68.

医科学生 篇8

高等医学院校是高等教育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肩负着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重大责任。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 高等医学院校所要培养的不再是仅仅掌握书本知识和前辈经验的传统型医生, 而是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学习并能够利用外语实现与较发达的医疗体系和医疗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的复合型医务人才。这也是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的外语教师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医学生在语言学习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独特性。只有对他们的学习需求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 医学院校的语言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最大限度地提高语言教学效果。

1 医科学生对词汇教学的需求分析及相应教学方法

多数学生学习外语主要为应对考试。这种临时性的语言学习成果对外语语言能力发展而言没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帮助甚微。兴趣是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最关键因素。高等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需更多地融入与医学专业相关的内容, 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其在兴趣的驱使下为未来的职业之路累积能量。学生一旦确立了长远的学习目标, 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便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这不但有助于提高考试的成绩, 更可成为他们日后继续英语学习的长久动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高等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应更多地涉猎与医学相关的书籍, 了解医学常识, 进而把公共英语教师与专业医学英语教育者两个角色做一融合, 使学生当前阶段的公共英语学习更有针对性, 也为将来专业英语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在教授英语词汇的过程中, 可以引入一些医学词汇。例如, 在讲解“-ache”词缀时, 可以把相关词汇总结如下:headache (头疼) 、toothache (牙疼) 、stomachache (胃疼) 、earache (耳朵疼) 等, 而在介绍新词liver (肝脏) 时, 可同时介绍器官词汇, 如:spleen (脾) , lung (肺) , kidney (肾) 等。在词汇教学中, 医学词根词缀的教学则更具难度同时具有更为明显的用途。例如anemia (贫血) 、hypervolemia (血量增多) 等词中-emia是代表“血”的后缀;fibroid (纤维瘤) 、fibromylagia (纤维肌痛) 等词中fibro是代表“纤维”的词根;Xanthelasma (黄斑瘤) 、Xanthinuria (黄嘌呤尿) 等词汇中xantho-是代表“黄”的前缀;等等。医学词汇教学使得对医学生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更有针对性, 这样的课堂教学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他们未来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做好铺垫。

2 医学生对于英语听说教学的需求分析及相应教学方法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使我国英语教育普遍偏重于培养学生读和写的能力, 听和说都是弱项。实际上, 能够听懂和说好英语才是学习这门语言的根本目的所在。由于其职业特点, 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对于医科学生尤为重要。首先, 医院是体现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窗口, 能否与前来就医的外籍人士交流是准确判断病情并开展治疗的前提和关键。这对医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逐渐扩大化的跨语言交流, 合格的医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外语听说能力。现代社会对医疗工作者提出的医学专业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就是既具有完备的医务知识和技能, 又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其次, 国际医学学术交流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界发展、进步以及医科学生和医疗工作者个人职业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环。较差的英语听说能力无法带来与高水平的外籍医学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所以, 医学生从踏入大学校园开始, 就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 以满足日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在听说课的教学中, 为了充分适应学生的专业特点, 可以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听说教材等语料, 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心态, 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材料。例如, 教师可以利用医疗题材剧集剪辑成视听资料作为授课材料, 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扩大学习成果。医学专业词汇可能因此变得生动易学。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开口说话, 更可通过模仿影片中人物纯正的英语发音来改善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中式英语发音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就片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提出问题, 引导大家进行讨论, 进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医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方面的需求分析及相应教学方法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医学专业学生在结束国内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后选择到国外继续深造。如何在求学申请中顺利通过, 并办好一系列繁复的相关手续, 就成了一个让他们很头疼的问题。因为传统教学中对于英文写作的教育多集中在议论文的书写上, 而忽视了最实用的应用文写作部分。医学专业学生即使不选择出国, 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必定会面临其它英文写作的问题。例如, 要想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最好的途径就是写医学论文, 如果想把自己的文章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和世界各国的同行一起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就一定要用英语写出高水平的论文才行。这早已超出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范畴, 必须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多下苦工才可以。

针对医学生的这一学习需求, 教师除了讲授普通英语文章的写作技巧之外, 还应向学生讲解在申请求学过程中常用的应用文的写作。包括“简历”、“成绩报告单”、“毕业文凭”、“公证书”等。介绍这些应用文的书写格式, 讲解在每个特定应用文中会用到的专业词汇, 并提醒他们注意中国学生在写英语应用文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为他们将来的求学、求职之路扫除语言障碍。此外, 教师还可以以在课堂上以优秀的范文为例, 向学生讲解如何用英语书写论文摘要, 并做一些写作练习, 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其写作方法, 以满足日后发表论文的需要。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千百年来一直遵循的古训, 它的关键在一个“材”字上, 在教学中, 学生就是这个“材”。只有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 了解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才能够“对症下药”, 制定出最适合他们, 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 这是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也是学生们真正需要的。

参考文献

[1]谢遐均.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

[2]李志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英文班与非英文班学生双语教学认知对比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02

[3]李丹.需求分析在医学英语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 2012, 12

[4]曲景秀, 常蕾.现代信息技术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 2011, 5

医科学生 篇9

1医学院校药学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学习自觉性, 存在厌学情绪

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 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主动性和自觉性, 通过调查, 每天课后坚持学习2h以上的占30%, 每天坚持1~2h的占32%, 每天学习在1h以下者占38%。通过调查发现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主要原因是不喜爱自己的专业, 总认为到了医学院校, 应该学医, 当临床大夫, 这样才有用武之地, 才是自己的理想所在。低年级学生84%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中高年级学生普遍重视社会活动, 热衷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 忙参赛、忙家教, 忙校内的一些群体活动, 但在学习方面积极性不高, 缺乏主动性。

1.2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是导致学风不浓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 70%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取得文凭, 找个工作。根据大药学专业培养目标, 四年制药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可以到医院药房、药厂、药品营销单位、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检验机构等, 另有部分学生积极准备考研, 74%学生认为根据一些岗位的工作性质, 大专、高职毕业的学生甚至中专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做, 而自己是本科生, 毕业后和他们从事的工作性质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1.3学习纪律松散

通过调查显示有46%的学生每学期均有上课迟到的现象, 54%的学生不能按学校的作息时间起床, 52%的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组织的专业知识讨论等。42%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都有抄袭现象, 45%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宿舍学习氛围差, 在生活方面, 忽视道德品质的修养, 集体观念、劳动观念淡薄, 生活懒散。

2医学院校药学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

2.1重视一年级的学风建设

医学院校药学学生90%均是调剂专业招收的学生, 大多报考了该学校但志愿填写的是临床医学等专业, 上学后对专业的抵触情绪很大。新生到学校后, 对大学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很陌生, 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 所以加强一年级新生的学风建设非常重要。在每年新生入校后, 抓学风管理工作是新生新学期的必修课, 通过对新生专业教育, 树立学生对药学专业的信心,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专业与就业的关系。通过组织近两年的优秀毕业学生进行讲座, 组织新生和高年级学生的座谈,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专业理想,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端正学习态度。

2.2低年级配备导师

新生在加强学风建设中, 应根据师生比例配备导师, 导师是进行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培养硕士以上的学历才广泛实行导师制, 导师制培养能够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大学培养模式。医药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 也应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配备导师, 要求导师定期和学生见面, 解决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困惑, 要求一年级新生和导师见面应制度化、规范化, 有必要可以要求作笔记, 写心得。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和教师建立了感情, 见面交流逐步成自然, 学生遇到问题都会主动找导师商量, 导师也会积极为之解惑, 学生和教师之间逐步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2.3重视基础课教师的引导

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基础课大多为医学基础课, 药学学生90%都有上医学专业的愿望, 所以对这些课很感兴趣, 但药学专业安排这类课要远远比临床医学专业安排的学时少, 通过座谈, 76%的学生表示刚对这门医学基础课感兴趣或有一些了解, 但课已结束了, 和临床医学的学生相比, 药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医学基础课还是医学专业课知识都比较少, 而基础的教师长期为临床医学授课, 在授课过程中, 药学学生时常表现知识面窄, 缺少应有的专业知识。基础课的教师应从专业侧重点不同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培养药学专业兴趣, 逐步在医学专业授课过程中渗透一些药学的专业基础知识, 为培养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2.4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

目前, 大多数高校的考试还实行的是期末考试定成绩, 容易使学生抱侥幸心理, 学生认为平时的学习表现和最终成绩联系不大, 等学期末后再突击加班即可, 所以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出现平时课堂上不见, 但考试取得好的成绩这一怪异现象, 建议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原理, 从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的主动性, 出勤, 每天的作业, 提问, 平时的小测验, 实验的操作等各方面形成一个平时成绩, 提高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 这样在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中, 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加强学风的建设。

2.5加强药学生的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药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大多学生在开始接触药学专业实验操作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每天接触的烧杯、量筒等又逐渐产生了一些逆反心理。加强药学生的学风建设, 要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平台, 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逐步认识专业的社会价值, 组织开展与专业素质有关的、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文化活动来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载体与平台。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如药厂、药品检验所、药品研究所等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安排每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专业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结合实践活动,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增强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爱好, 提高学生的学风。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影响学生学风因素很多, 本文着重从药学学生自身分析了学风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对策。学生学风的形成还受学校教师教风、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等各方面的影响, 药学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还需全体药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傅进军.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5 (4) :33-34.

[2]王宪平.高校学风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7) .

[3]何其林.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及对策[J].文教资料, 2006 (9) :29.

[4]尧义, 刘真.大学生学风状况与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3) :47.

[5]杨晓东.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现代教育学, 2003 (5) :82-85.

医科学生 篇10

气氛源自组织成员, 特别是组织成员所知觉到的管理者的行为与政策, 气氛可以作为解释情景的基础, 作为指导活动的动力因素。心理气氛一词首先是由Kurt Lewin1935年在研究场地论时提出。1990年Reichers和schneider从个体知觉的层次出发指出组织气氛是成员对组织政策、实践和程序的共享知觉, 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1) 。2006年国内潘孝富等认为, 学校组织气氛是指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并影响其组织成员行为的一系列内部心理特征, 是经过学校组织成员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共享的主观知觉 (2) 。不同的学者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提出了组织气氛概念。

国外对学校组织气氛的研究较多, 众多的研究中把学校组织气氛作为自变量的研究较多, 学校组织气氛的相关研究表现在学校组织气氛与领导效能、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研究中也可以发现学校组织气氛可以预测教师的工作倦怠 (3) , 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幸福感 (4) 。在学校内部环境中, 不仅仅对教师有心理和行为影响, 对所在学校的学生的影响力也非常大, 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以及职业价值观。但这么多的研究极少考察学校组织气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研究学校组织气氛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本研究中学校组织气氛, 是指学校组织环境要素与学生相互作用下而形成, 并能为学生所知觉, 从而影响学生心理和行为反应的一系列具有独特性的组织属性集合。

二、方法

(一) 研究工具

编制步骤:

1. 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组织气氛的研究, 分析、归纳和比较关于组织气氛的操作性概念和相关因素。

2. 采取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式, 收集和总结大学生在不同院系独特的学校气氛, 包括管理效能方面、人际和谐、教学环境和学习方面。在开放式调查中让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所在学校的特征, 用形容词进行描述, 并按重要程度排列。

3. 综合参考国内外关于组织气氛的结构体系的理论构想、因素分析、开放式调查结果以及有关专家意见, 编制出大学生组织气氛问卷41题, 通过初试问卷调查, 根据结构对题项进行修订, 最后确定38个项目为正式量表。

4. 确定大学生学校组织气氛的四个方面:管理效能, 包括学校领导和辅导员的道德素质在管理行为上的反映, 表现为管理行为是否民主、正直, 是否关心学生。人际和谐, 指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亲密、关心、合作、团结的风气和良好的关系。教学环境, 指校园、学生寝室、教室等学校公共场所的清洁, 以及绿化美化情况, 教学中是否使用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或教学辅助用具的情况。学习方面, 指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 以及学生中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 采用五级评分, “从来没有”记1分, “极少有”记2分, “偶尔有”记3分, “经常有”记4分, “一直有”记5分, 反向题则反向计分。最后统计各个因素上项目的平均分, 从而分析探讨不同院系大学生组织气氛的特征, 采取问卷调查中总分平均分分界点, 以上为正向组织气氛, 以下为负向。

(二) 调查程序

1. 被试。本研究选择医学院护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临床医学院和外语学院, 在每个学院随机抽取学生作为样本, 共发放问卷500分, 回收有效问卷344份。在发放问卷过程中, 难以做到性别均衡, 特别是外语学院、人文社学院和护理学院女生居多, 而在临床医学院的男生偏多。

2. 采用SPSS13.0在电脑上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检验正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探讨医学院不同院系大学生组织气氛的特点和差异。

三、结果

(一) 信度检验

用内部一致性信度鉴定量表的信度,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达到了0.58以上, 说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说明大学生组织气氛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 效度

在检验问卷效度中, 采用因素分析和相关矩阵考察其结构效度。

1. 因素分析。

采用因素分析检验组织气氛量表的结构效度, 经方差极大正交旋转的因素分析抽取出4个主要因素。其结果为: (1) 大学生学校组织气氛的四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3.48%, 说明4个主要因素居于较强的代表性; (2) 通过碎石图可以看出线条迅速衰减然后平缓, 说明量表的结构设置较为合理。

2. 各因素和总量表之间的相关。

通过各因素和总量表相互之间的相关, 可以从另一角度验证量表的结构效度。表2中各因素和总量表之间的相关较高, 而各因素内部之间的相关则相对较低。这表明量表的结构符合量表的编制基本要求, 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 大学生组织气氛水平的具体特征

1. 不同院系大学生组织气氛的平均得分比较特点。

从表3中可以看出, 四个院系大学生所得的平均分数, 以组织气氛总体平均数为基准分, 如果平均分数高于总体平均数, 认为大学生所在院系组织气氛较好;反之, 认为学院组织气氛较差。被调查的4所院系中外语学院和临床学院组织气氛平均分数在总体分数3.4731以上, 是良好学校组织气氛;管理学院和护理学院组织气氛标准值在总体分数以下。

2. 不同院系大学生组织气氛的方差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不同院系大学生组织气氛, 结果见表4。在管理效能、教学设施、学习方面和总体组织气氛上, 具有显著的院系主效应, 而在校人际和谐维度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从表5中可以看出, 人文社科学院的管理专业学生的组织气氛得分比外语学院和临床学院都较低, 且在.05水平上具有差异;外语学院的学生在组织气氛得分最高, 其得分与临床学院学生的得分无显著差异, 但与管理和护理学院的学生得分在.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学院在学生组织气氛得分低于外语学院, 且在在.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学院的得分高于管理学院学生, 且在在.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组织气氛研究基础上, 采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 研制大学生组织气氛调查问卷。通过统计分析证明, 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不同的院系都有自己的管理特点、人际氛围和提供的软硬件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主要是自主学习, 利用所在的软硬件环境制定职业前的生涯规划。从总体上看, 大学生组织气氛得分中, 外语学院和临床学院组织气氛平均分数在总体平均分数以上, 是良好学校组织气氛;管理学院和护理学院组织气氛的平均数在总体分数以下。本研究中的组织气氛是从管理效能、人际和谐、教学设施和学习方面来建构的。从管理效能、教学设施和学习方面看, 外语学院和临床医学院的得分都高于其他院系。表5中大学生在管理效能、教学设施、学习方面和总体组织气氛上, 具有显著的院系主效应, 而在人际和谐这一维度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 管理院校学生的组织气氛得分比外语学院和临床学院都较低, 且在.05水平上具有差异;外语学院的学生在组织气氛得分最高, 其得分与临床学院学生的得分无显著差异, 但与管理和护理学院的学生得分在.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学院在学生组织气氛得分低于外语学院, 且在在.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学院的得分高于管理学院学生, 且在在.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究其原因是, 在高校, 无论公共外语还是专业外语都是每个学校的教学重点, 很多高校学生的学位是与外语考级挂钩, 学生的考研过关率与外语水平相关, 所以学校会花大力气提供充分的软硬件条件, 即使作为医学院校的非主流专业, 他们也享有充分资源。而管理专业是新型的小专业, 在成立到发展的过程中, 要办成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管理专业, 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借鉴。另外对于医学院校来说, 临床专业是非常成熟的专业, 临床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术交流、技能竞赛、临床实习和继续教育等都给学生提供了较高的平台, 让学生有很大的空间选择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最近几年很多医学院校开设了双学位, 为非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面临职业选择时, 不仅可以选择自己的第一专业, 还可以选择兼顾第一专业的管理领域, 这无形中给管理专业的学生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压力。但对于医学院校管理专业学生来说, 他们第二学位的选择非常有限。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建议:一是为了使研究结果更真实和严谨, 应注意抽样的人数和平衡男女生比例;二是管理者应该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需要, 特别是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学生, 应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的发展平台。

注释

1马云献.高校组织气氛及其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5.2

2潘孝富, 秦启文, 谭小宏.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分析[J].心理科学, 2006, 29 (6) :1489

3田宝, 李宁.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科学, 2006, 29 (1) :189-193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篇11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心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但在白内障治疗水平方面始终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在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等手术,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激光治疗,白内障后发障的YAG激光治疗,及近视、散光的准分子激光治疗等方面,技术水平逐年提高。

中心现拥有全套进口的眼科手术显微镜、超声乳化仪、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系统、多波长眼底激光等先进的手术设备,还拥有角膜地形图仪、眼电生理仪、眼底视网膜-脉络膜血管造影、HFA视野分析仪、OCT、UBM等先进的检查设备,可以胜任各种眼病的诊断和治疗。

知名专家

袁佳琴 眼科中心创始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擅长各种复杂眼病的诊断与治疗。

孙慧敏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4年授衔眼人工晶体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白内障人工晶体学组委员、美国白内障屈光手术学会会员。擅长各种复杂眼病的诊断与治疗。

徐延山 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擅长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及眼科激光的治疗及研究工作。

张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擅长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疾患、白内障等手术。

季建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白内障临床工作,治疗多种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数千例。

汤欣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李筱荣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天津眼科学会会员,世界眼科学会会员。擅长白内障和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赵少贞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及角膜病的治疗。

咨询电话:022-23540682(昼夜)、23540724

应诊时间:周一至周日24小时应诊

医院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同安道64号

邮编:300070

导医台

新型显像技术——PET(PET/CT)

恶性肿瘤之所以难治,有两个原因:一是治疗时不能精确判断癌灶的具体部位,二是术后癌灶易转移,转移的方向不能判断。因此,有效治疗肿瘤的前提,就是能精确判断癌灶分布的位置。

那怎样才能精确判断癌灶的部位呢?

我们知道,恶性肿瘤的组织与人体其他正常组织相比,在同一时间里,其代谢葡萄糖、蛋白质等物质要多。假如我们能制造出一种特殊的显示物质,它能够跟随葡萄糖、蛋白质等分子进入人体,然后根据物质分布的多少情况,便可准确判断全身癌灶以及转移灶的位置了。

医科学生 篇12

在实施急救知识教育时, 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和校园实际, 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科学性原则

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是科学急救的前提, 也是实践技术的基础, 理论为急救技术服务。在急救知识技能教学中, 必须将理论的科学性、操作的规范性放在首位。这一原则要求: (1) 任何急救操作技术都必须以科学的医学理论为基础; (2) 在教学中, 实践操作演示必须准确规范; (3) 教育大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急救的程序, 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不可随意颠倒或变更。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院前现场急救的目的[2]。否则, 不遵循科学性原则, 不仅不能减少损伤、挽救生命, 反而会造成伤势加重、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实践性原则

归根结底, 学习急救知识技能的终极目的是熟练正确地操作急救技术, 以便在危急情景中实现自救互救。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包括课前准备、课上学习与课后考核评价都应体现动手的实践性而不是动脑的理论性。例如, 课前应该充分准备各种实际操作教具, 如模拟人、三角巾、绷带、止血带、夹板等。上课时, 要注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 可以设定一个情节, 学生们一个假装病伤人员, 其他几个同学对其进行急救[3]。同学和老师在完成模拟操作后对其进行点评、指导和总结。这样容易把在大学生学习急救知识技能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暴露出来, 也会使教学有了极强的针对性、效率性和操作性。

实用性原则

普及急救知识技能的教育对象毕竟是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 过于理论机械的说教容易扼杀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深奥而专业的知识也往往也会降低大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因此, 在开展急救知识技能教育工作时, 在教育内容上, 要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特点, 结合大学校园的实际情况, 分析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和大学生常见疾病, 不能脱离大学和大学生这一特殊地点和群体;在教育方式上, 讲解归纳和演示操作相结合, 理论要与现实中的实例相结合, 在实例中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用实例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典型性代替理论的抽象性、深奥性和说教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普及性原则

早在1990年,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就发出呼吁, 全世界每个公民应该掌握1~2门救生技术。在当今时代, 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被认为是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急救技术不再是一种专业技术, 而是一种必需的生活常识。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认识, 非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教育要体现普及性原则。这里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技能;二是大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必备的急救知识技能。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复杂变化, 各种突发事件 (水灾、火灾、地震、交通事故、传染病、伤害事故等) 随时都会发生, 每一个大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识技能 (如人工呼吸、人工胸外挤压术、外伤出血止血、包扎固定等) , 不至于在危急情景中束手无策、贻误时机。

在非医科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技能教育是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它具有广泛性、长期性、系统性的特点, 学校各部门、相关院系、相关教师必须足够重视、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并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大学生急救意识,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 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并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 提升非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水平。

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既是一种健康教育, 也是一种素质教育,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理念, 无论对个人、对学校、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摘要:目的:为更好地培养非医科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 本文结合非医科大学生群体特征及校园特点, 提出了非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教育的4项原则:即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普及性原则。

关键词:非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教育原则

参考文献

[1]钱金方.综合性高校非医学生普及急救知识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22) :4302.

[2]楼婷, 江智霞, 李昌秀, 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 :118-119.

[3]赵俊玲.大学生急救知识星点式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1) :100.

上一篇:隐藏信息下一篇:高中美术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