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块使用

2024-10-16

词块使用(共7篇)

词块使用 篇1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词块的作用远远重要于语法,是导致语言流畅性和地道性的主要因素。自上世纪80年代起,词块逐渐引起语言学者的关注,他们将词块定义为词汇短语、词汇化句干、预制复合结构及预制语言等。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词块在二语习得和应用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语言在相对封闭的语法系统的基础上,不断地被大量程式化、惯用化的词块体系所充斥,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二语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预制性词块的界定和分类

预制语言(prefabricated language)概念最早由Becker(1975)年提出,他认为在人脑语言词库中有一类由多词组成的特殊短语,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及特定的话语功能,而且随着我们对记忆材料的熟悉程度而增加,人们可任意灵活使用生成流利的语言表达形式,这就是预制性词块(lexical chunks)。

Lewis(1997)按照词汇内部的语义联系和句法功能将预制语块分为四类:1)多元词语块(Polywords),如from the beginning,at first等;2)习俗语语块(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指固定或半固定的句子结构,如It is appreciated that....;3)短语架构语块(Phrasal constraints),如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4)搭配(Collocations),如commit suicide等。根据预制语块在不同情景中的会话结构和话语语用特点,预制语块又可分为社交互动(Social interactions)、必要的话题(Necessary topics)和话语设置(Discourse devices)三类。

作为集词汇功能与语法功能为一体的语言形式,预制词块由搭配和类联接两种形式。其中搭配是一些词项习惯性地和另一些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词项的使用。类联接则是语法范畴的结合,以上分析表明预制词块是介于语法规则自由组合的单词和不能用语法来解释的固定短语之间的语言形式,具有相对完整性、可变性和生成性。

二、二语学习者预制性词块错误类型及分析

预制性词块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有效提取的特点,是语言流畅性的重要体现。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词块的研究越发细致,而对二语学习者而言,在词块的学习中总会出现某些搭配上的错误,导致表达上的失误。

1. 语法类型错误

语法形式相当于类联接,导致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语际影响,即受汉语翻译对等词的影响;二是语内影响,即受学习者中介语中已有知识的影响。以上两种影响并存,导致学习者言语失误。语法型词块错误受母语影响极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体现在学习者对于已掌握词汇的过度概括和盲目滥用,这是词块学习中不容忽视的难点。

2. 词汇类型错误

词汇形式即搭配,分为限制性搭配和开放性搭配两种。由于词块的开放性以及学习者经验和认知的匮乏,导致学习者容易通过词义上的相似性来搭配词块,从而出现语用上的失误。

三、预制性词块使用失误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对于我国外语学习者而言,过多的强调通过机械性记忆单词或短语的意义而忽视其词汇的广度和深度意义,导致词块搭配上的失误,甚至石化现象的产生。词语搭配是语言内部运作机制的一种因循习惯,受语言机制的调节和制约。相对于母语习得,二语学习者缺乏语言经验,所运用的语言搭配容易与本族语的表达相悖,因此,针对于二语学习者在预制性词块习得中常出现的错误,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

1. 注意词汇深度和广度的理解,避免搭配上的失误

词汇知识和词块搭配之间关系密切,词汇知识应包括词汇广度和深度,其广度和深度决定了词块搭配的准确度。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中,应在原始词义的基础上,注重词汇广度和深度的挖掘,以提高预制性词块运用的精准性和地道性。

2. 加强学习者词块意识,提倡词块教学法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不应只关注词汇意义的讲解,更多要通过扩大学习者词块、搭配能力来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注重词汇和语法的结合,把词块看成一个重要的语言单位来学习和记忆,增强其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3. 注重词块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创建更多词块学习语言材料

词块的学习离不开语境,词块的用法也是多变的,教师在词块教学时应尽量提供更多的词块应用语境及合适的语言材料,既考虑到词块的限制性也关注词块的生成性,既做到就词块的反复操练,也能为新词块的形成提供更多接触的机会,促进新词块的学习。

4. 培养学生词块自主学习能力,减少语际迁移

学习者在熟记大量基础词块的基础上要提高其猜词和记忆能力,尽量减少母语及中介语间的语际负迁移,即学习者根据词汇的意义进行简单的任意搭配,导致词块运用的不准确和歧义。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张绍全.中国英语学习者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词块使用 篇2

近年来,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 有关词块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大量的语料研究表明, 人们自然话语中的90%都是由那些固定或半固定的、具有词汇和句法双重特征的语块结构来实现的。这些语块结构 (词块) 以整体形式储存在人的大脑中, 加速了信息的提取和产出, 既可以减轻认知负担又可以提高语言产出的流利度和准确度, 对语言学习者具有重要意义。

1 词块的定义及分类

对于词块这一语言现象语言学家们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无论何种称谓, 本质上都强调了一点, 即词块的组块性。词块是事先预制好且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多个词的组合。根据Nattinger & Decarrico (1993) 的观点, 词块可划分为四类:①聚合词:具有习语性质的固定词组, 如“so to speak”;②惯常表达式:作为独立的话语, 并行使一定的语用功能, 如“How do you do?”, “Gimme a break”等;③短语框架:这类词汇短语允许词及词组范畴的变化, 是由某些固定结构形成的框架短语, 如“as far as I_”, “do_a favor”等;④句子框架和引语:为整个句子提供框架的词汇短语, 如“I think that…”, “I'd like to…, but I have to…”等。由此可见, 词汇组块形式从完全固定到半固定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连续体。如果某个词汇序列经常以同现的形式频繁出现, 在结构和意义功能上相对稳定, 那么它就可以被当作约定俗成的词块来使用。

2 研究设计

研究目标:根据Nattinger & Decarrico的理论, 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块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旨在解决以下问题:①当表达同一意义时, 学生在词块的使用上有何特征以及出现了那些问题;②如何提高学生的词块能力。

研究对象和过程: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校08级中文、政法、电信、计算机四个专业的共198名本科生。之所以选择这些学生, 是因为他们都经过了近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 对词块有着更多的认识和接触。研究工具为一套包含20道试题的汉译英试卷。试卷由课题组人员参照四级词汇大纲和词块理论共同设计而成, 其中每道试题都涉及到一个核心词块的考察, 所有试题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根据与目标语的符合程度, 学生对每道试题的作答分为4个等级, 计分从3到0不等。

3 结果与讨论

运用SPSS12.0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学生们词块运用的总体表现欠佳:在总分为60分的测试中, 最高分为49分, 最低分仅为6分, 平均分为27.1, 大部分成绩都集中在26至31这个分数段。由此可见, 学生的词块运用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解学生在词块运用上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还对测试样本逐一进行了人工统计及错误分析。就表达同一意义的不同词块来看, 学生们都倾向于使用他们最熟悉也最为基础的词块。以“我的大儿子已经可以做些简单的饭了”一句为例, 45%的学生将“可以”一词译为“could”, 36%的译为“can”, 仅有13%的学生给出了正确的目标词块“be able to”。除此之外, 不少学生在翻译句子时出现了词块误用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 本文对这些错误进行了分析和归类:

(1) 语法层面的错误:语法层面的错误是指在构成词块的介词、助词、名词单复数等功能词上出现的漏用、由于不影响意义的理解, 语法层面的错误最不易被使用者发觉。

(2) 词汇层面的错误:此类错误主要出现在半固定的词与词的搭配上, 通常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义词的混用 (blend) 或迭用 (overlapping) 。

(3) 语义错误:语义错误是指由于整个语块的误用而导致整个句子的不可理解性。

4 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

学生对词块的掌握程度是和教师平时的词汇教学分不开的。在传统的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中, 词汇与语法相互独立, 语法处于核心地位, 而词汇只作为语法框架的填充物而存在。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 不少外语学习者将记忆语法规则和单个词的音、形、义当做语言学习的核心任务, 在上面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最终却发现在词汇应用时还是却左支右绌, 漏洞百出。究其原因, 就是这些学生在积累英语词汇的时候没有对繁杂的英语单词进行“组块”, 割裂了词与词之间的有机练习, 忽视了词块的整体连贯性。鉴于此,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单词教学方式, 将词块理念贯彻到教学中来, 帮助学生培养词块意识, 鼓励他们去注意词块。

4.1 词块辨认练习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注意词块, 如“What is the verb before ‘attention’ in the first sentence?”, 也可以直接给学生一篇短文或是会话录音稿, 让其找出里面的所有词块。这样的课堂活动只要多进行几次, 学生就可以逐渐认识到词块的大量存在及本质, 并阅读中逐渐建立起关注词块的习惯。

4.2 词块翻译练习

词块翻译也是一种提高学习者词块意识的有效手段。通过翻译, 可以促使学习者认识到自己在语言表达上和真实的语言材料间的差距, 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更为地道和准确。笔者曾经让学生翻译过这样的一个句子“他嚼了一口口香糖”。几乎所有学生将之翻译为“He chews the gum”或“He bites the gum”。当笔者将目标句“He gives a chew to the gum.”写在黑板上时, 学生们才都恍然大悟, 感慨“这么简单的句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其实, 平时的阅读材料中曾出现过类似的句子, 只是学生没有给予留意。

4.3 搭配练习

通过搭配练习, 强化词块的联系, 而不是靠逐一的单词听写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如让学生找出与所给名词不搭配的动词, 如apply for, catch, create, get, hold, lose, take up job;给出几个和某一核心词搭配的单词, 让学生猜出此核心词, 如get on, take catch board (train) 。

4.4 词块填空

选取一些真实的语言材料, 从中抽取出一个或几个单词, 让学生补充完整。如Wherever he goes, he attention.

5 结语

词块在自然语言中大量存在, 其作用渗透到了语言学习的方方面面。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要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就必须抛弃传统的只记单个词的音形义的做法, 树立起词块意识。作为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设计一些课堂活动, 使学生意识到英语语言中词块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进而自觉地记忆和积累更多的词块, 在英语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词块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众多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难题之一。从词块的定义及分类入手, 通过分析学生在汉译英翻译中的词块使用情况, 提出词块教学的必要性, 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词块,词块能力,非英语专业,汉译英翻译

参考文献

[1]Nattainger, J&Decarrico, 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Teaching[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Schi mitt, N&Mc Carthy, M.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CUP, 1997.

[3]濮建忠.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类连接、搭配及词块[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6) .

寻找捷径,帮助学生掌握相近词块 篇3

一、巧记忆,帮助学生分清词块

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词块往往都是分阶段进行讲授的,比如与turn这个单词相连的词块就有很多,且每个词块的含义差异都比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词块,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这些词块的差异。其实对于一个单词连接不同单词组成的词块来说,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单词进行区分,从字面意思引导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这个词块的含义。

比如在讲授课文“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一单元时,当讲到阅读环节中的“because he couldn’t keep her word.”这句话的时候,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目前已经学过的与keep相关的词组都有哪些?”于是学生们纷纷进行回忆,大家说道:“keep doing/keep back/keep down/keep off”,大家纷纷说出自己想到的关于keep相关的词组,随后教师引导道:“非常好,那么大家谁能说出他们的区别呢?”学生们很快将它们的含义表达出来,但当说到keep back、keep off、和keep down时,学生们产生了歧义,大家无法很好的记忆这些词组的含义,这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既然大家无法区别它们的差异,请大家看看back、off、down三个单词的含义,看看能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学生们说道:“back是后退的意思,off有离开的意思,down有下来的意思。”教师:“非常好,那么大家能否尝试区别一下这三个词组。”学生:“keep back保持后退、keep off挡住、和keep down保持下降。”

二、举反例,帮助学生使用词块

对于很多相近的词块来说,也是它们都能表达出类似的含义,但使用起来却不能混用,一旦用混就会带来很多误会,甚至会产生啼笑皆非的后果,因此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词块的时候都会让学生记住这个词块不能怎么用,那个词块必须这么用等,这样教学的最大缺点在于学生尽管知道这个词块不能这么用,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样用为什么不行,只有自己亲自体会到这个词块不能这样用,才能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记住这个词块,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词块的时候,可以适当的举一些相反的例子,将一些词块运用到它所不能使用的语句之中,并试图让学生猜测这样表达后的效果,帮助学生明白这样使用所带来的误会,以加深学生对这个词块的印象,从而让学生后期更好的掌握这个词块。

比如在讲授课文“Science and nature”这一单元时,当教师讲到“we often come across difficult scientific terms.”这一句话的时候,由于这句话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组“come across”,这个词组在书写起来经常会与“come cross”搞混,因为它们两个单词之间就差一个字母a,为了让学生更加牢固的记忆这两个词组,教师在讲课时专门将这句话抄在了黑板上,并故意将come across写成come cross,细心的同学一眼就看到教师写错了,教师故意说道:“写错了吗,他俩就差一个字母,而且across和cross意思接近,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随后学生们上网进行资料的查阅,发现come cross竟然是过来的意思,也就是说教师刚才那句抄错的话的含义竟然变成了“我们经常会过来很多科学难题”,这让大家感到非常好笑,但同时也很清楚的记住了这两个词组。

三、读句子,帮助学生辨别词块

对于很多词块来说,如果我们单独去分析其中的含义,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些词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的朗读这个词块所在的句子或者段落,引导学生对这些段落和语句进行仔细的分析和阅读,从句子中更好的琢磨这个词块的含义,这样可以让学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对词块进行掌握。在阅读语句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语句的情感方向进行分析,让学生摸清整个语句的情感是好的还是坏的,随后尝试结合上下文对这句话的意思进行思考,最后再将注意力放在词块身上,从而更好的对这些词块进行思考和理解。

总之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词块本身有很多容易混淆的地方,不是“长得很像”,就是“词义接近”,这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主张的死记硬背在这里又不能适合全部学生,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通过巧记忆,帮助学生分清词块,举反例,帮助学生使用词块,读句子,帮助学生辨别词块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好词块。

摘要: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词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词块本身具有易混、难懂、复杂等特点,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词块,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词块。本文以如何更好的帮助学生学好词块为基本出发点,提倡巧引导、多激励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学好词块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块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宗祥.例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词块的学习和应用[J].学周刊,2014,10:38-39.

学习词块用法提高写作水平 篇4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人们总习惯采用一些固定不变的模式, 如:———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 to;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这些语言形式出现的频率很高, 其形式比较固定, 语境也比较固定, 就像板块一样, 因而得名为“词块”。

许多语言学者都对词块进行过研究, 其中著名的有Nattinger和DeCarrico。他们认为, 词块普遍存在于人脑的记忆中, 而且随着我们对所记忆材料的熟悉程度的增加, 词块的数量也在相应地增加, 从而使我们的大脑可以储存和回忆起更多的信息。词块是学习语言时学习和记忆的单位, 人们在一定的社交中使用了大量的词块, 这些词块按不同的语用功能储存, 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 整体地提取使用, 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从结构和功能角度来看, 词块分为以下四类:

1. 聚合词语 (Poly-words) :聚合词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合, 分为规范型和非规范型两类。规范型具有典型的英语结构特征, 如“动词+名词”、“动词+介词”等。非规范型则相反, 例如, come into use (付诸使用) 、prevent...from (阻止...) 等就属于规范型, 而by and large (大体上, 总的说来) 等属于非规范型。

2. 约定俗成的表达形式 (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 :句级 (Sentence-level) 词汇短语, 包括谚语、警句和社交公式语, 形式固定, 这类绝大多数属于规范型。例如: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请问到…怎么走?)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等。

3. 限制性结构短语 (Phrasal constraints) :限制性结构短语是由某些固定词语构成的短语框架, 也分成规范型和非规范型两种。可根据需要填入相应的词或词组。以a ago和the+adj/adv.+er, the+adj/adv.+er为例, 前者属于规范型, 后者属于非规范型。

4. 句子构造型短语 (sentence builders) :句子构造型短语相当于人们常说的句型, 也可分为规范型和非规范型。其突出特点之一是为句子构造提供框架结构。可根据需要填入相应的词语或从句, 具有较强的可变性。例如:Its'+过去分词+that和It pays to+短语 (…是值得的。) 都属于句子构造型词汇短语。

二、词块对高中英语写作的作用

1. 有助于克服母语思维的影响

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言失误主要是由于汉语思维对英语的支配作用造成的。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注意和重视从地道的英语中学习词汇的组合, 而只注意单个词的声、形、义以及少量词组的学习。当需要表达某种意思时, 学生的记忆中还没有类似的词块, 所以只能从汉语的角度出发, 寻找所对应的英语词汇的组合。然而, 通过词块理论教学可以克服这种汉语思维的影响。这是因为词块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以词块为基本单位来记忆和使用词汇的习惯, 按照词汇意义进行搭配, 使用时不断提高自我监控意识, 积极主动地防范母语干扰, 这将有助于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2. 有助于语言表达流利和连贯

由于词块事先作为整体存储在记忆中, 使用时直接提取, 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因此, 写作前如果作者头脑里已存储了大量的词块, 写作时就可以节省从思维到词语再现和词语选择整个认知过程的时间, 提高语言表达的自动化程度, 使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内容的深化和意义的表达上, 从而有利于学生英语写作语言表达的流利和思维的连贯。

3. 有助于提高语法能力

语法能力是指组词造句的能力, 包括词汇组块知识及通过语法规则生成句子的知识。而词块的概念涉及单词的习惯搭配和句型框架, 甚至延伸到完整句子的构建。词块本身就包含了隐性的语法知识。词块学习对语法能力, 特别是语法运用能力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提高作用。它避免了传统语法教学形式的弊端, 把形式、意义和运用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获得灵活使用语法结构的技能。

4. 有助于提高语篇能力

基于词块的4C英语教学模式 篇5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组从2010年开始, 就一直进行4C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所谓的4C指的是:预制性词块 (prefabricatedchunks) , 文化背景知识 (culturalcontext) , 语言应用能力 (competence) 以及思辨能力 (criticalthinking) 的首字母缩写。其中, 预制性词块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单位;文化背景知识是教学的载体;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英语语言能力 (linguistic competence) 和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competence) , 是工具和技能;而思辨能力是核心。

词块, 通常被称为lexical phrases、prefabricated speech或fixed combinations, 指的是同现频率较高、形式和意义较固定的大于单词的结构, 包括多元词块、习俗语词块、短语架构词块和句子构建词块 (Nattingger&De Carrico 1992) 。词块结构的构成由于具有语法结构和语义搭配的双重作用, 通常作为整体进入人们的记忆, 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桂诗春等学者通过研究中国学习者的大量英语语料发现, 词汇搭配错误是中国学习者最常见的错误。

以词块为基本教学单位, 结合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 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 又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对象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同时又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使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机器, 而是语言的思想者和创造者。此外, 英语人才的“思辨缺席”现象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思辨能力已写入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即“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本课题组认为, 地道的语言、准确的表达是逻辑思维的前提, 是创新精神的根本。已经有学者 (孙有中等) 证明, 词块运用能力越强, 英语语言能力就越强。英语语言能力越强, 就越能准确地表达思想, 进行逻辑思维, 思辨能力越强。反之, 思辨能力越强, 判别文化语境能力越强, 英语语言能力就越强, 对词块的掌握运用能力就越强。词块掌握能力与思辨能力都以英语语言能力为媒介, 三者互相促进, 互相作用, 三者的关系可表示如下:词块———英语语言能力———思辨能力。

二.教学过程

本课题组选取我院的省级精品课《高级英语》作为试点, 课本为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 (曾先后使用了第一版、修订版和第3版) , 主要教授的学生为英语专业大三年级的学生, 针对当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三种“缺失”现象, 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所谓三种“缺失”现象, 一是指思辨能力的缺失, 即缺乏独立思考、判断、创新的能力, 从而造成千人一面的现象;二是文学素养的缺失, 学生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学根基的培养, 造成了大量的中式英语和中外文化的断层;三是翻译实践能力的缺失, 学生的理论水平也许比较高, 但一到实践工作中就素手无策, 举步维艰。在教学模式的设立上, 我们建立了基于词块的外语教学和学习模式。传统英语教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基本原理之上, 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作为主导,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是以结果为主导 (product-oriented) 。新的教学模式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 以词块为基本教学单位, 以过程为主导 (process-oriented) 的英语教学方法, 提倡过程教学法、workshop和project-based项目式学习等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与内容依托式 (content-based) 的紧密结合, 做到言之有物, 不单纯地以语言技能教学大纲为指南, 而是根据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组织教学。在课堂组织上, 要积极运用词块让学生表达思想、分析问题和进行逻辑思维。具体的运作方式如下:

1.在预习阶段, 让学生找出每单元课文中的词块, 建立一个以词块为核心的词汇库 (wordbank) , 给出相应的汉语翻译。这需要学生仔细预习本单元的课程, 并做大量的笔记才可以完成。

2.课堂讲授时, 尽量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 多让学生进行讲授。如奥巴马的文章“AMore PerfectUnion”, 全程都是学生讲解, 老师只是进行适当的点评,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 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 (workshop) , 让学生准备课题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即project-based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每节课都让学生进行10-15分钟的presentation, 让他们把预习的内容呈现出来。

3.文化背景知识方面, 基本都是学生准备, 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讲授。例如, 在讲授Love Is a Fallacy一课时, 其中有“What’s Polly to me, or me to Polly?”选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而且涉及希腊神话中的Hecuba (赫卡柏, 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之妻) 的故事。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化背景知识讲解, 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

4.设立了词块翻译库。国家教育部英语专业大纲推荐了近百部英语专业学生需要阅读的文学名著, 这些名著可读性强, 语言规范, 代表性强, 趣味性强, 思想性强, 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塑造, 与现实相关性强, 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 我们结合这些名著, 设立了词块翻译库, 通过把文学名著阅读与词块学习结合起来, 能够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而地道的语言、准确的表达是逻辑思维的前提, 是创新精神的根本。通过组建学习团队, 分别对四种文体———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和新闻共70, 000多个词块进行整理。

三.结语

本课题把词块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重点培养学生使用预制性语言的惯性思维, 提高语言的准确度和流利度, 做到“言之流利”。同时, 融合内容依托式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通过目的语思考, 学习新知识, 有利于学生把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自然地结合起来, 做到“言之有物”。另外, 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融入和过程为主导教学方式的使用, 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做到“言之有理”。这样, 从“言之流利”, 到“言之有物”, 再到“言之有理”, 完成了英语教学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到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语言知识, 再到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的三步跨越。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雪梅.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战略规划的思考[J].外语界.2012 (3)

[2]杨玉晨.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1993 (3)

[3]孙有中, 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04)

[4]Nattinger J&DeCarrico 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5]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 (01)

[6]常俊跃, 刘晓蕖, 邓耀臣.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外语.2009 (03)

词块教学对大学生口语能力的影响 篇6

根据当代语言学研究成果,词的形式与意义是紧密相联的,而不是传统语言学认为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并且句法与词汇具有互选性。基于词汇的这种特性,词块(chunk)这个概念被提出。词块这种语言结构是一种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介于传统词汇与语法之间的语言板块,通常由多个词构成,并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把词块教学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的单位符合认知的基本规律,但并不是说要代替单词教学,因为词块的贮存是以基本单词为基础的组合,在掌握一定单词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词块教学。

1. 词块学说的理论基础

Nattinger和DeCaricco (1992)[1]主张,外语学习的流利程度不是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储存了多少生成语法规则,而是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储存词块量的多少,是词块量保障了学习者能用外语流利地表达自我。根据Nattinger和DeCarrico的观点,词块可以从结构上分为多元词语块(all the way,for that matter)、习俗语语块(under the weather.)、短语架构语块(a+时间+ago,the+比较级)和句子架构语块(It was…that…)。从功能上看,词块可分为社交相互作用、所需话题和语篇手段三种[1]。

1.1 模因论语用学基础

布莱克摩尔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成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Blackmore 1999:66)。如此看来,人们通过模仿获得并加以传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算作是模因。(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149)语言模因告诉我们,语言本身就是模因(何自然152)。我们要学习语言,就要学会模仿。而词块教学正是把已有的、固定的语言模式教给学生,学生在掌握其意义和用法后加以模仿,并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比如句子“He was chosen to take control of this project.”其中‘take control of’是一个词块,表示掌管、控制、负责等。学生可依据其意义和在句中的功能进行模仿造句,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词块并提高交流能力的目的。

1.2 语言习得研究基础

二语习得研究发现,在二语习得的早期,学习者一般都会使用公式化的词块(formuliaic chunks),比如说‘How do you do?’,‘I don’t know’,‘Can I have a’,‘My name is_’(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这些词块会让学习者知道如何与人打招呼,如何提出要求。二语习得研究也证实,在二语学习者的口头交际中也使用了大量的词块。比如:of course;Thanks a lot;by the way等等。词块按不同的语用功能范畴类别存储在一起,使用者根据实际交流语境的需要提取使用,进而达到了正确性和流利性的统一。

2. 词块与口语教学

基于以上理论认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加强词块的讲解、总结和进行输出训练。口语水平的高低体现着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所以,用词块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口语强化训练,提高其表达的流利程度、准确程度,那么学生将会在实际应用中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其学习语言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1 从词块到句子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词块的敏感性,从侧重词块分析入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发现词块并学会灵活运用。比如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词块,进而找出关键词,关键句式。理解意思后进行造句或情景练习,既掌握了词块的用法,又加强了口语练习,进而提高会话能力。以下面一句出自课文“Return from the Cage”的话为例:

“But adjusting to my sudden freedom paledin comparison to overcoming my fears and my nightmares”.

学生可以找出(1) adjust to (2) in comparison to(3) pale in comparison to (4) overcome sth通过in comparison to,可知道是两者比较,前者是“adjusting to my sudden freedom”,后者是“overcomimg my fears and my nightmares”再通过“pale”可知两者的关系。之后让学生利用这个句式造句,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2.2 从句子到语篇

可以把词块带入句子或语篇中进行替换、搭配练习。在一个大的框架模式下进行足量的句型操练。如先给出对话的一般程序,如下:

谈话开始:Excuse me,would you like…?How’s everything?

话题标志:Let me start with…Should we talk about…?

话题展开:you know that…In other words…

接谈话题:Let’s go back to the topic…I know…To go back to what you were saying about…

总结话题:To sum up,In a word,In conclusion

结束话题:It’s been a pleasure talking with you.Maybe we could get together sometime.

之后给出一个或几个话题,让学生选择后进行对话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很好地掌握词块的用法,并使其根据不同语境对该词块进行调整变化。口语的即时性很强,因此学生在训练时可以不过分重视语法,转而关注词块在变化语境中的灵活运用。教师应该善于创造语境,激发学生联想,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交际任务。

3. 词块教学对学生口语的促进作用

3.1 有利于改善言语交际的流利性

中国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法的引导下,大量地记单词、背语法,一味地往大脑中输入彼此不相联系的词汇和语法。这样,提前存储在大脑中的词汇语法信息需要进行信息重组,即大脑要在短时间内选择合适的词汇搭配合适的语法才能产生合适的话语/词块,进行输出表达,而且表达还未必地道。要克服这一困难,二语习得者必须在信息输入时就以词块的方式存储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词块库。这样在表达之前的选择、加工过程就简单得多,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表达的流利性。

3.2 有利于提高交际策略能力

学生在口语表达时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是缺乏交际策略。交际策略包括打招呼、回应、维持话题、调整和转换话题、切入他人的话题和结束话题、告别等。许多学生讲话语言形式单一,重复过多,语间停顿时间过长,甚至会有冷场。

事实上学习者因为交际压力的影响,需要记住一些公式化的口头话语以弥补第二语言规则的不足。词块可以起到这方面的语用作用,因此它又被称作“社会交往的标志语”(Nattinger&Decarrico,1992),它能帮助学习者在适当的语境采用合适的语言。例如,同意可以说: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that’s great不同意可说:of course not;I don’t think…请求可说:Would you like…;Could I…拒绝请求说:I prefer…;I’m sorry but…请对方再说一遍时可以用:I can’t quite follow you,please…;I beg your pardon:Will you please repeat what you’ve just said等等。交际策略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帮助学习者保证交际的持续进行和交际渠道的畅通。二语学习者在交际中难免会碰到问题,这时如何避免陷入沉默或慌乱就显得尤为重要。

3.3 提高篇章能力

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曾说过:“语言并非一些零散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话语表现出来的”[2]。传统外语教学常以孤立的词、句为主,传授的只是语言知识,学生很难形成连贯、清晰的语篇。而词块是语篇功能和语篇意义的结合,要想正确理解或生成语篇,有必要掌握这些固定或半固定的词块。

多数学生对口头语篇的理解和运用都存在着问题:不知怎样开始谈话;不知如何话语承接或进行话题转换;话语衔接不自然,表达不够清晰、没条理等。具有“话语设置”功能的词块就像一个支架,起着组织语篇、管理话语发展的作用。比如篇章的开头,可用as we all know that…:对比关系的句子,可用on the cobtrary;on the other hand;in other word;文章的结尾:in a word;in conclusion;all in all等。学生如果掌握了此类词块,就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口头语篇,了解语言结构和意义的衔接,进而提高口头表达的条理性、连贯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词块作为二语教学新的教学单位,具有许多其他教学单位没有的优势。尤其在口语教学方面,词块是很受欢迎的教学手段。在口语课堂上实行词块教学法不是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变,而是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教师应该重点把地道的、生成性强的词块教给学生,并努力提高学生的词块意识和语用意识。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之外,还应该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读书看报、影音作品、电视广播等途径加强词块的积累、归类、总结和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地通过对词块的学习,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Nattinger J R,DeCarrico J 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tiy Press,1992.

[2]戚莉燕.篇章分析和大学英语教学[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1):27.

[3]宋佑娇.词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英语教学.2009.2(中旬刊).

[4]谢咏梅.词块与词块教学.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5 (第13卷,13期).

词块法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篇7

翻译是什么?“翻译的过程就是正确地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 (张培基, 1980) 。英语翻译是检验外语学习水平的较好手段, 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从2013年开始,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新四级要求学生能够在30分钟内, 将一篇200词左右的汉语段落翻译成英语, 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的重要性。

一、大学英语翻译中的问题

虽然翻译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分量 (本文所指翻译教学主要指汉译英教学) , 但是学生翻译成果不尽如人意。在翻译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按照汉语意思找对应的英语单词, 如果找不到对应的单词, 学生就会进行字对字翻译、死译、硬译。

笔者曾对所带班级2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 在翻译过程中, 学生对于原语理解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在用英语进行表述上困难重重。由于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仍死记单词, 孤立地记忆单词的汉语意思, 导致译文语言表达不地道, 语言不流畅。Wallace (1982) 认为英语词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1.使用时搜索不到所需词汇;2.词汇使用不恰当;3.词汇使用不得体;4.词汇使用不符合语言习惯。词汇教学中的问题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入质量, 进而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出。这些问题在学生汉翻英习作中都体现出来, 反映在学生的翻译文本中就是:误用或错用词汇;词语出现搭配错误或者使用不当;译文中出现大量 (Chinglish) 汉语式英语;译文前后风格不一, 衔接有问题。由于上述问题, 学生普遍觉得翻译难、难翻译, 对翻译有畏难心理。

近年来, 有关词块的研究表明, 词块作为语言的半成品, 是储存和输出的理想单位。这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新方法。

二、词块及词块的分类

词块这一概念最早是由Becker于1975年提出的, 词块 (lexical chunks) 是指具有一定结构、表达一定意义的预制的多词单位, 它是集词汇和语法特征于一体的语言半成品, 可以被整体记忆储存, 并在交际时被整体提取, 不需要使用语法规则来加工分析。词块的积累可以节约语言处理的时间和精力, 使语言信息的提取和使用准确、流利、地道。

词块法 (lexical approach) 是Michael Lewis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其核心理论为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 (Grammaticalized Lexis) , 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 (Lexicalized Grammar) (Lewis, 1997) 。根据词块法理论, 语言习得的关键是掌握和运用语言交流中以整体形式频繁出现的固定短语、搭配和句型等词块。这些词块的形成, 经过特定社会文化群体的公认, 它们不仅包含词汇本身的意思, 而且传递社会群体所默认的语用意义。Hakuta (1976) 在研究日本小孩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现, 词块是小孩学习英语的关键, 也是小孩能够对语言创造性使用的原因。词块不仅是记忆的形式, 还是掌握语言规则的基础。Lily Wong-Fillmore (1976) 后来进一步证实了Hakuta的结论, 在研究说西班牙语的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Lili Wong-Fillmore通过收集自然语料, 发现词块是构成孩子语言行为的主要部分, 进而证明词块是语言习得的关键, 利用词块可以直接进行语言创新表达。所以, 有意识地学习并使用词块, 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成功习得英语。

不同的语言学家依据词块的功能和其在语言中的作用对其进行不同分类, 但是Wray (2002) 说过, 词块是一个复杂的连续体, 不同类型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 所以分类会有重叠现象。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Nattinger和Decarrico (1992) 的四分法, 他们按照词块的结构和功能将其分为四类:1.多词词汇 (polywords) :指一个以上单词组成的不可拆分, 也不可替换其中词汇的固定短语, 使用时相当于一个单词, 如:for example, at once等;2.惯用表达 (institutional expressions) :指使用者可以用来整体存储的语言结构, 包括谚语、警句、交际套语等, 如:seeing is believeing, the die is cast.How are you?等;3.短语架构词块 (phrasal constraints) :指一些半固定的框架式短语, 其中某些词汇可以被同类的词或者短语替换, 如:the%%%%er, the%%%%er;4.句型框架 (sentence builders) , 指可以为整个句子提供框架结构的短语, 可以根据不同表达填入适当的单词、短语等, 允许一定的变化, 如:let’s start with..., when it comes to...等。句子框架超越了单纯的语法结构, 反映了地道的语篇特征。积累和掌握这类项目, 对语言学习者的翻译能力提高很有帮助。

三、词块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优势

1. 词块是词汇记忆的理想模式。

词块虽然是较大的词汇构块, 但是并不因为词汇的增多而使得记忆的难度加大。因为词块的意义有其特定的语境支撑, 有的甚至本身就具有完整的意义, 如:the die is cast (木已成舟)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所以记忆词块比单纯记忆单词更容易, 而且记住之后不易遗忘。

词块记忆提高了词汇搭配和使用的准确性。因为词块都来自于自然的原语, 它本身就是被语言使用者频繁使用的, 得到母语使用者认可和接受的表达。虽然有的词块内部结构有些变化, 但因其变化有限, 所以结构相对固定, 用词块翻译表达句子, 比从头到尾自行翻译要省力多。汉语中也有许多固定的语块, 像许多四字成语、惯用表达, 如果学生能够记住这些表达对应的译文, 在翻译中就可以做到及时提取, 省时省力。例如: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 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该句中下划线部分对应的词块就是more and more, are doing sth, get interested in something, new tendency。结合句意, 在掌握对应词块的基础上, 学生就能轻松翻译出:More and more Chinese young people are getting interested in traveling, which is a new trend recently.再如:汉语四字词语:热情洋溢 (with great hospitality) 、远道而来 (come all the way from) 、体验不同的文化 (experience different culture) 、丰富知识 (enlarge knowledge) 、拓宽视野 (broad one’s horizon) , 都有其对应的惯用词块, 学生如能习得这些词块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 翻译时就会事半功倍。

2. 减少语言错误, 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

词块因为有其固定或者半固定的形式, 所以记住词块, 在使用过程中就不容易出现搭配、衔接等语言错误。词块的学习和记忆有助于降低语言习得的难度, 能够提高语言理解和产出的流利程度和地道性,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克服母语负迁移;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发展。

在实际翻译中, 经常有学生理解对了原文, 却由于记忆背诵单个词汇造成搭配错误的现象。例如:尝试做某事, 有的学生会翻译成:make attempt doing sth (1) .正确的应该为make an attempt to do something, 或者try to do something;将面对 (问题、困难) 译为:on the face to something, 而正确的应该为in the face of。

从句子层面上来说, 掌握了半固定的框架式短语, 可以使译文简洁表意, 更加地道。另外, 有些词块的使用, 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句子的正确性。例如:这是他第一次去北京。学生习作中出现这样的翻译:This is The first time he came to Beijing.如果学生掌握句子板块:It is (or This is) the–th (序数词) time sb.have been to (a place) .应用这个词块, 就能轻松翻译出:This is the first time he has been to Beijing.所以说学习和掌握词块, 会避免翻译时的时态和语法错误。

有些词块具有对篇章的架构衔接和架构作用, 能有效消除译文整体风格不一、句式不一致的问题。例如:一方面……另一方面……就可以用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又如:汉语中的关联词“既不是……又不是……”、“不仅……而且……”都有其对应的词块, “neither...nor...”, “not only...but also...”。这种词块对于下文内容有一定的预测性, 能从整体上使译文结构平衡, 保证译文的流利性。

3. 减少翻译难度, 提高学生自信心。

由于以往学生的词汇学习习惯, 看见翻译总是提笔就翻, 字对字, 词对词, 一句一句地往下翻, 这样的译文生涩, 中式英语多有出现。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课后访谈, 学生有时候自己也知道译文有问题或者不够好, 这样的译文学生自己也不满意, 慢慢地, 学生对于翻译有了很大的畏难心理, 甚至“谈翻色变”。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 词块能够让学生快速搜索到译文需要的目的语词汇和句型, 有效降低翻译难度, 减轻学生对翻译所怀有的“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的畏难心理。词块因其本身的语言半成品性质, 能够缩短大脑对于译文目的语词汇的挑选时间, 提高目的语词汇记忆效率和语言使用的准确性。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 最快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再根据译文内容作出小范围的改动或者变换, 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影响, 降低翻译的难度, 有效消除学生对于翻译的畏难心理, 也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信心。

结语

翻译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而且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其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利用词块的优势进行翻译活动, 能使学生在表达译文时, 将注意力由个别单词转移到较长的语言结构, 这样能够减轻学生翻译难度, 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由于词块兼顾语法、词汇和语用功能, 能有效改善学生翻译的语言问题, 提高学生译文表达的地道性, 因此可以减轻学生对于翻译这一语言活动的畏难心理,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值得应用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Becker, J.The phrasal lexicon in B.Nash-Webber and R.Schank (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C].Cambridge, Mass.:Bolt, Beranek, andNewman, 1975.

[2]Hakuta, K.Becoming bilingual:a case study of a Japanese child learning English[J].Language Learning, 1976.

[3]Lewis.M, Implementing lexical chunks:Putting the theory into practice[M].Hove, 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 1997.

[4]Nattinger, J&De Carrico, 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2.

[5]Wallace, M.Teaching Vocabulary[M].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1982.

[6]Wong-Fillmore, L.The Second Time Around:Cognitive and Social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1976.

[7]Wray, A.Formulist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上一篇:表现主义时期下一篇:旋转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