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休克型(共7篇)
出血性休克型 篇1
摘要:目的 临床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 分两组, 分别实施常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术后血β-HCG转阴差异不明显 (P>0.05) ;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术后发热、术中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是否应用镇痛剂、住院天数具有明显优势 (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一定可行性。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可行性
相关医学文献报道, 异位妊娠是一种妇科常见急腹症, 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度较低,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在临床中以积累一定经验及抢救技术, 临床效果满意[1]。本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观察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对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86例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 且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疾病相关诊断标准, 患者也均经临床查体, 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 依据随机数字表分配法,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43例) 和对照组 (43例) , 其中, 观察组患者年龄 (21.3±3.8) 岁, 患者病程在7~9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 (21.3±3.8) 岁, 患者临床病程也为7~9个月, 其两组资料对比, 不存在差异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 应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 保持呼吸道畅通、补充血容量, 并在右下腹实施麦氏切口, 切除异位妊娠, 并按照常规的要求缝合患者切口, 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患者进行输血, 补充血容量, 应用腹腔镜诊断,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使患者取仰卧位, 将腹腔镜探头置于患者下腹部进行多切面检测, 获取最佳图像, 并分析记录, 从而由医师制定合理手术方案, 使患者保持头高脚低左倾斜位, 手术中于脐下取长1 cm左右切口, 并充入CO2气体, 使压力维持在13~15 mm Hg, 并在穿刺后置入腹腔镜;同时观察腹腔与盆腔有无出血、粘连、腹水等情况, 针对患者病情, 用双极高频电流, 电凝切断输卵管系膜及输卵管峡部;并应用电凝、钳抓出胚胎组织, 实施内凝止血;其次, 还可以利用腹腔镜吸尽患者腹腔内积液, 术后应用灭滴灵以及生理盐水冲洗患病位置。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采用SSP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所涉及到的资料, 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且以P <0.05表示有差异, 意义“显著”;P >0.05, 差异无意义。
2 结果
对于观察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 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之后, 临床效果要高于对照组, 患者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患者在术中输血量、术后血β-HCG转阴对比无差异, 在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术后发热、术中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是否应用镇痛剂、住院天数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 可以降低临床中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手术出血量, 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腹腔镜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 不仅住院时间短、创口小、并发症较少, 同时患者满意度也较高, 应用腹腔镜不仅观察到微小病灶, 还可以彻底清除患者异位妊娠, 在诊断疾病的同时又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 缩短治疗时间[2]。
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盆腹腔干扰小、创伤小、出血小, 术后恢复快, 患者住院时间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 还可以降并发症的发生率, 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在临床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中不良反应较轻, 改善临床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疗效, 提高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治愈率[3]。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 临床中发挥有效性, 手术视野清晰, 及时处理病灶, 减轻患者痛苦, 提升手术安全性。腹腔镜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 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对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同时, 也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提高治疗成功率, 大大降低患者切口的感染率, 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降低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术后并发症概率, 较传统开腹手术有明显优势,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生活质量方面, 有效减轻腹痛, 改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治病疗效。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一定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陈丽, 王欢华, 钟颖.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 (2) :162-163.
[2]田红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5 (9) :84-85.
[3]任小川.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 (5) :392-395.
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体会 篇2
1 首先对休克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Ⅰ级失去10%~15%的血容量 (750 ml) , 有心动过速, 但BP和呼吸可无变化, 快速输入2 L平衡盐液方能有效, 能有效恢复循环血量和心排血量、肾血流灌注, 末梢血管阻力接近正常。Ⅱ级失去20~25%血容量 (1000~1250 ml) 伴心动过速, BP下降, 脉压减少, 肾血管阻力增加, 尿量减少。早期快速输入3~4 L平衡盐液, 扩充血容量和补充间质完善缺乏, 只要控制住出血, 患者尿量可恢复正常, 24 h肾小球滤过可正常。Ⅲ级严重失血, 失去30%~35%的血容量, 除心动过速外, 末梢血液灌注减少和出现酸血症, 呼吸急促, 脉压低, BP下降和少尿。Ⅳ级为致命性急剧出血, 可达40%~50%, 2~3 L, 不抢救会有心跳停止危险, 在急诊科应快速输液和急送手术室。
2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处理过程
2.1 止血、止痛及包扎止血:下肢外伤可用加压止血带止血, 敷料加压, 包扎止血。止痛:疼痛可加重休克发生, 给予杜冷丁50~100 mg, 止疼, 但要注意有颅脑损伤伴呼吸困难慎用。
2.2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周围血管输液应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有条件可做中心静脉置管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股等, 有条件行CVP监测) 。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腔呼吸道分秘物及异物, 遇有喉头水肿或昏迷可用口咽通气道,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予以氧气吸入, 及时改善缺氧状况。
2.4 保温将祼露肢体用厚衣物或棉被覆盖。
2.5 导尿以观察尿量变化情况。
2.6 如时间允许可做血气分析及血常规检查, PCAP监测等。
2.7 在难以纠正的出血时, 应边抗休克, 边做手术前准备, 及时把握好手术时机, 特别是腹腔内脏器破裂 (肝、脾破裂及肠系膜血管破裂患者) 。
3 出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的时机和策略
3.1 传统观念早期、快速, 大量等渗盐溶液和胶体液, 以快速恢复血容量, 但此法经临床研究表明:① 可扰乱机体内环境。② 破坏机体抗凝系统, 稀释血液, 降低携氧能力。③ 把血凝块冲落, 造成再出血。④ 造成组织间隙水肿和肺水肿。
3.2 现主张限制性液体复苏 (低BP和延迟性液体复苏) 一般认为MAP在50~60 mm Hg水平为指导补液量及速度, 但对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休克患者MAP应适当增加量, 对老年及肾功能不全者应保持MAP处于较高水平, 有的说在90~100 mm Hg, 但笔者认为MAP在68 mm Hg以上即可, 同时应根据情况做到补液个体化。
3.3 复苏过程的液体选择
3.3.1 理想的液体复苏 ①安全有效;②较大扩容性, 携氧能力;③维持内环境稳定。
3.3.2 等渗晶体液包括0.9%氯化钠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氏液, 具有来源方便, 可快速提升血压, 但输入后仅有25%~30%停留于血管内, 大部分跑到组织间隙、细胞内。因此需要量较大, 约为出血量的7 倍左右。另外, 0.9%氯化钠注射液过多输入还可引起高氯性酸中毒。乳酸钠林格氏液具有激活中性粒细胞, 引起严重炎症反应, 并发症发生率高, 我们使用原则为输入约2 L以后, 以观查变化。
3.3.3 高渗晶体液应用于出血性体克取得了较好效果。常用7.5%高渗盐水及高渗右旋糖酐液 (HSD7.5%高渗盐水+6%右旋糖酐) , 7.5%氯化钠3~4 ml/ (kg·min) 。优点:用量少, 作用快, 恢复血容量迅速;有助于减轻组织水肿, 减轻脑水肿。防止中性粒细胞激活, 而致炎性反应, 调节免疫。缺点:致高氯性酸中毒, 血压升高再出血, 稀释性低钾血症, 肝肾功能损害。溶血反应, 心动过缓, 心脏抑制等。
3.3.4 胶体液应用优点:分子量大, 在循环停留时间长, 用量少, 组织水肿轻, 改善循环迅速且持久。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抑制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 并有一定的变态反应。在复苏过程中, 液体治疗早期主要应用晶体液, 先补充2000 ml左右晶体液, 然后再补充胶体液, 晶胶比值为2~3:1 左右。
3.3.5 输血和血液制品当红细胞压积低于0.20, 且血红蛋白低于70 g/L时可输血, 特别是老年人, 心肺功能欠佳患者适当放宽输血指征。由于大量失血, 而致凝血因子损失, 因此对大量失血患者, 经输入红细胞悬液之后, 还要输入一些新鲜血浆及冷沉淀等。
4 出血性休克的液体过程监测
4.1 一般监测包括无创血压、脉博、血氧饱合度、体温、尿量、神志及呼吸次数监测等。
4.2 有创监测包括CVP、PCWP、PAWP监测。CO (心输出量监测) 。
4.3 组织氧量代谢包括混合静脉血氧饱合度、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监测、胃黏膜PH值测定。动脉血乳酸升高, 是反应组织缺氧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4.4 在积极行容量复苏情况下, 对于存在持续性低血压的低血容量患者, 可选用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 如多巴胺。
4.5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强调积极病因处理, 慎用抗酸药物。
4.6 复苏终点及预后评估指标
4.6.1 传统将血压升高, 大于90 mm Hg, 心率减慢, 神志恢复, 尿量增多, 做为恢复目标。但在应急状态下, 并未反映其真实的灌注水平, 这些指标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最终目标。
4.6.2 输送与氧耗 ( Do2与Vo2) CI>4.5 ml/ (min·m2) , Do2>600 ml/ (min·m2) , 及Vo2>170 ml/ (min·m2) , 作为严重创伤的复苏目标, 不做为预测预后的一个指标。
4.6.3 混合静脉血氧饱合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合度正常, 可反映全身氧摄取情况, 在理论上可达到氧的供需平衡。
4.6.4 碱缺失 (BE) 碱缺失越多, 预后越长, MODS发生率越高, 死亡率也越高。
4.6.5 胃黏膜的PH值和胃黏膜内的二氧化碳分压, 对休克早期具有预警意义。PHi复苏到>7.30, P (g-a) 二氧化碳值<1.5 k Pa, 此值越大, 缺血越重, 愈后越差。
总之, 出血性休克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临床上没有严格的指标做界定, 治疗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 并非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患者胶体治疗临床专家应用指导意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11) :907-908.
6例产后出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 篇3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7月我院产科发生产后出血性休克6例作为研究对象, 产妇年龄23~36岁;初产妇5例, 经产妇1例, 孕周38~42周;6例产妇均患有妊高征, 且2例重度贫血;发生出血性休克的时间:1例单胎阴道自娩后6h, 1例双胎助产后4h, 3例双胎剖产后6~10h。6例主要因宫缩乏力而致产后出血性休克。
1.2 结果
本组6例产妇, 5例通过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 住院4~6d痊愈出院, 1例因产后出血未及时发现而失血过多, 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2产后出血性休克的抢救
一旦发现失血性休克, 应迅速配合医师全力抢救, 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选择16~18号静脉套管留置针, 必要时选择颈外静脉穿刺, 穿刺困难时考虑静脉切开, 以保证快速输液、输血的顺利进行[1]。设专人护理, 为产妇提供安静的环境, 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时的负担。使用心电监护仪,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详细记录产妇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尿量等。同时协助医师查明出血原因, 对宫缩乏力者立即按摩子宫并同时应用宫缩剂 (有妊高征者禁用麦角新碱) , 以促进子宫收缩, 必要时配合医师采取宫腔纱条填塞等止血措施[2]。注意保暖,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效、及时地给氧, 采用双鼻塞给氧, 流量为4~6L/min, 随时观察产妇的面色、口唇、指甲是否转红润, 呼吸是否平稳等, 判断吸氧效果。根据出血量及产妇全身情况, 正确掌握静脉输液、输血的速度、量, 以免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急性肺水肿, 把握早期、快速、足量补液3个环节, 尽快使休克得到纠正。
3护理
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是减少失血性休克的根本措施。
3.1 产前的预防及护理
有产后出血潜在因素如双胎、妊高征、巨大儿等, 应列入重点观察对象, 加强监护, 临产后做好输液、备血和急救用药及用物等准备,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 导致宫缩乏力的原因有病理因素, 也与产妇心理因素有关, 如担心不能顺利分娩、担心胎儿健康问题等, 可能导致产妇心理紧张、焦虑, 因此, 在产前要给予心理护理, 使孕妇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分娩。
3.2 产时的观察及护理
正确处理产程, 防止产程延长。分娩期要加强分娩监护, 注意产妇的休息和营养补充, 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 与产妇多沟通, 进行心理疏导, 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排空膀胱, 防止产程延长、产妇衰竭等导致的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如使用降压镇静药物, 用药要适量, 避免过量, 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分娩时即建立静脉通路, 便于及时给药补液, 缩短产程, 胎儿胎肩娩出时静脉给予催产素10~20U, 第二产程后严密观察胎盘剥离征象, 及时娩出胎盘, 有活动出血时, 立即徒手剥离胎盘, 并认真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分娩后按摩子宫, 促进子宫收缩, 剖宫产术后按压子宫, 给5%GS500ml+催产素20~30U静滴加强宫缩, 减少产后出血。
3.3 产后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监测血压、脉搏、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的情况。出血情况有急性的大量出血, 也有淋漓不断或阵发性出血, 一般急性大出血容易被发现, 而淋漓不断或阵发性出血在临床上易出现漏诊, 因此正确估计失血量对产后出血的预防非常重要[3]。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 一旦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症状后, 护理人员要立即给予适当子宫按摩, 并注射宫缩剂 (有妊高征者禁用麦角新碱) 刺激子宫收缩。产后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 动员产妇给新生儿早吸吮, 可刺激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出血量, 鼓励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多进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如瘦肉、鸡蛋、牛奶、绿叶蔬菜、水果等, 注意少量多餐, 以促进机体的恢复。逐步增加活动量, 以促进身体康复。
4讨论
产后出血是较严重的并发症, 产后发生出血性休克, 若不及时抢救, 可危及产妇的生命, 产后入病房休息需一级护理。24h内继续观察产妇全身情况及阴道出血情况。定时检查宫底高度, 常询问产妇有何不适, 及早发现产后出血, 防止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如产后出血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则提示休克早期, 应及时汇报医师处理。若发现产妇出现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失血性休克表现时, 应分秒必争配合医师抢救。
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针对高风险的产科而言, 医院应组织建立健全孕产妇抢救机构, 配备充足的人力、物力。护理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弹性排班。平时要注意专科知识及危、急、重症抢救常规的业务培训和急救技术演练, 以便出现产后出血性休克等危重病例时能做到抢救及时, 措施得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及医疗纠纷和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出血,休克,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高艳.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9) :21-22.
[2]何穗贞, 周小玲.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17) :2191-2192.
出血性休克型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100例2010年5月—2014年5月4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患者, 所有患者腹腔内均有出血现象, 将其分成2组, 其中对照组40例, 年龄22岁~40岁, 妊娠部位:输卵管壶腹部12例, 峡部11例, 间质部9例, 伞部8例;23例患者腹腔内出血量为1 200~2 000 m L, 17例患者的出血量>2 000 m L;6例患者出现轻度休克, 23例患者出现中度休克, 11例出现重度休克。试验组60例, 年龄22岁~39岁, 平均年龄 (27.5±6.88) 岁;妊娠部位:输卵管壶腹部20例, 峡部18例, 间质部16例, 伞部6例;20例患者腹腔内出血量为1 200~2 000 m L, 40例患者的出血量>2 000 m L;9例患者出现轻度休克, 36例患者出现中度休克, 15例则出现重度休克。2组患者月经周期均正常, 孕妇在年龄、妊娠部位、出血量等一般资料均没有明显差异 (P>0.05) 。
1.2治疗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对患者实施积极抢救并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 在患者住院后对其进行急救处理, 术前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并让患者口服阿托品0.5 mg, 与此同时保持呼吸顺畅, 根据患者情况稍稍抬高头部。术前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心理的个体差异做好心理辅导, 减轻患者手术前的心理负担, 提高手术配合程度。做好术前准备, 比如静脉采血、注射术前针、留置导尿管、备皮, 配合医生进行后穹隆穿刺等。嘱患者手术前12 h内禁止食用任何食物, 4 h之内禁止饮水, 用软皂液认真为患者清洗腹部、阴部和脐部皮肤, 用清水冲洗局部, 最后用消毒液消毒, 避免患者术后伤口感染。术后护理干预:手术后护理人员须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给予低流量吸氧3 h, 平卧6 h。关注患者手术后的伤口出血情况, 若发生出血症状须立即报告医生, 进行止血处理。治疗结束后向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
1.3效果判定标准对2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并发症的类型:骨髓炎、败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患者出院时, 采取问卷的方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内容包括对护士的形象仪表、服务态度、专业操作、业务水平、沟通能力、健康教育等6个方面20个项目进行评分, 满分为10分, >9分为非常满意, 8~9分为满意、7~8分为一般, <7分为差。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1.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试验组治疗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差异有统计学
3讨论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学者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异位妊娠患者的治疗护理满意度, 随着对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技术不断成熟, 其逐渐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如何把护理应用于患者手术前后的恢复中成为重大课题[3]。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护理方法。术前急救和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 避免了重症患者承受时间长且复杂的手术, 减轻了手术痛苦[4]。简单有效的应急手术对创伤患者的早期治疗意义重大, 阻止了病情的不断恶化, 稳定了生命体征, 避免了传统常规护理方法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发生, 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到了良好的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11.67%)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55.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和协调, 建立有效、和谐的沟通, 真正让患者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治疗的护理满意度 (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 (85.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总之, 对患者手术前后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干预, 减少了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护理满意度, 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6]。
摘要: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患者抢救及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2组, 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常规妇科护理方法, 试验组60例在实施积极抢救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干预减少了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抢救,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延峰.宫外孕出血性休克患者37例的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 13 (22) :413.
[2]曾丽浓, 林春梅, 张金娥.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7 (3) :11-12.
[3]孙芳芳, 葛学芝, 王风萍.宫外孕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5) :200-201.
[4]赵金霞.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1 (10) :102-103.
[5]刘红.宫外孕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急救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33) :243.
出血性休克型 篇5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5月—2009年6月急诊入院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病人20例, 年龄20岁~35岁, 均为输卵管妊娠。均有停经史, 腹痛反复发作, 面色苍白, 四肢冰冷, 脉搏细快, 血压下降, 呈现失血性休克状态。B超提示附件区包块, 盆腔积液。手术中见腹腔出血量1 200 mL~3 000 mL, 平均2 000 mL。
2 抢救和护理
2.1 术前抢救
首先把病人安置在抢救室, 立即通知医生。去枕平卧, 迅速扩容, 选择8号或9号针头快速进行静脉穿刺, 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因失血多血管难穿刺者, 配合医生立即行静脉切开术, 保证静脉通道通畅, 做好配血、输血准备, 低流量给氧, 氧流量为1 L/min~2 L/min,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每15 min~30 min测量呼吸、血压、脉搏1次。认真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皮肤黏膜、面色、温度、尿量的变化。配合医生做好后穹隆穿刺、尿孕妊实验、B超辅助检查, 以明确诊断。
2.3 术前准备
按剖腹探查术前准备, 术前备皮及清洁脐部, 更换手术衣, 抽血送化验室急查血常规、凝血四项、配血等。留置导尿管, 观察尿量、颜色及输液是否充足并详细记录。
2.4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首先要安慰病人, 消除恐惧心理, 说明病情危险性和手术的必要性。并以亲切的态度和诚实的行为取得病人的信任。保持环境安静, 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协助病人接受手术方案, 尽快送病人去手术室。准备好麻醉床, 床旁备好输液架、麻醉护理单、心电监护、氧气、砂袋。
2.5 术后护理
2.5.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病人术后回病房后, 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 每30 min测1次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病情平稳后改4 h 1次, 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 并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红肿, 观察其有无不良反应, 注意腹部伤口有无渗血及阴道流血情况, 保持伤口敷料干净, 伤口压砂袋8 h, 预防伤口出血[2,3]。
2.5.2 饮食、体征与活动
术后应去枕平卧6 h~8 h, 进食流质。12 h鼓励床上活动, 促进肠蠕动, 防止肠粘连。
2.5.3 留置尿管
保持尿管通畅, 观察尿色、尿量并做好记录。正常24 h~48 h拔尿管, 每天用0.5%碘伏棉球擦洗阴部2次, 并保持外阴清洁, 减少泌尿管感染的机会。
2.5.4 胃肠道护理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胀气严重者可针灸封闭足三里治疗。
2.5.5 心理护理
术后病人因切口疼痛, 应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对未生育者, 因宫外孕后生育机会减少, 病人出现哭泣、自责、无助和恐惧等现象, 还有家属的紧张心情提出各种质疑和要求, 我们必须热情的对待, 耐心地解答做好解释工作。帮助病人以正常的心态接受此次妊娠失败的现实, 向她们讲述异位妊娠的有关知识, 解除病人的痛苦, 以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赖, 使她们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保证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2.5.6 出院指导
出院后加强营养、卫生、休息, 避孕半年, 继续灌肠理疗, 防止盆腔粘连。每周抽血查β-HCG, 直到β-HCG正常, 防止持续性妊娠。
3 体会
宫外孕出血性休克病人病情急、变化快, 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危及生命。我们在积极纠正休克的同时, 迅速准备进行手术抢救, 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及结合健康教育, 病人腹部伤口愈合好, 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过程中护士必须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过硬的本领, 在抢救工作中做到稳、准、快, 保持沉着冷静、稳重, 为抢救工作争取时间, 从而提高抢救效果。
关键词: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朱燕菲.宫外孕出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07 (11) :109-110.
[2]李晋红, 范秀玲, 范俊娟, 等.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 2007, 21 (Suppl.1) :128-129.
出血性休克型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患者, 16例血压在50~90 mm Hg/30~60 mm Hg之间, 脉搏在100~130次/min之间, B超显示附件区包块、盆腔积液。2例重度休克, 血压、脉搏测不到, 经腹腔或后穹隆穿刺均抽出暗红色不凝血。1例症状不典型, 仅有剧烈腹痛, 无停经史及阴道出血症状, 术后证实为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
2 抢救与护理
2.1 术前抢救
2.1.1 把患者安置在抢救室, 去枕平卧, 立即通知医生。
2.1.2 快速补充血容量, 维持有效循环是抢救的关键。迅
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 并确保通畅。静脉穿刺宜选择上肢静脉, 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 因为留置针柔软易固定, 可防止患者烦躁或搬动时脱落。根据医嘱快速输入生理盐水或平衡液等, 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增加血容量, 提升血压。
2.1.3 有效供氧, 氧流量为4~6 L/min, 以增加血氧含量,
提高血氧饱和度, 从而改善微循环缺氧状况, 以利纠正休克。在给氧的同时还应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随时观察给氧效果。
2.1.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腹痛和阴道出血情况, 详
细询问病史, 迅速准确地判断病情。随时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及患者意识状态、皮肤黏膜温湿度和尿量的变化, 并详细记录病情, 准确记录出入量,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为医生制订抢救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2.2 术前准备
2.2.1 按剖腹探查术做好术前准备
术前备皮、抽血送化验室, 急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 留置导尿管。注意各项操作均应轻柔, 避免过多翻动患者, 以免增加腹腔内出血。
2.2.2 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
患者常有紧张及消极情绪, 担心是否危及生命, 未生育者还担心今后是否还能生育。因此, 应当了解和掌握患者心理动态, 给予患者理解、安慰和支持, 并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 使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和手术的必要性, 从而消除恐惧心理,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进而更好地配合抢救和治疗, 另外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2.3 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的患者, 因体温下降往往有畏寒现象, 故要适当地给予保暖, 但不应在体表加温, 因为体表加温可使皮肤血管扩张, 反而加重组织缺血。所以应采取提高室温, 增加保暖设备等措施, 同时要避免过多翻动和暴露患者, 以防患者受凉。
2.3 术后护理
2.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术毕回房后去枕平卧6 h~8 h, 同时头偏向一侧, 禁饮食。进行心电监护, 随时观察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连续监测到各项指标平稳。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 观察用药反应[1]。
2.3.2 饮食护理
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 术后6 h可进半流食, 待进食1 d~2 d后改进普通饮食, 量由少到多。患者由于贫血可进食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 如猪肝、瘦肉、桂圆、红枣等。
2.3.3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 注意观察尿色、尿量并做好记录。并保持外阴清洁, 避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放置引流管者, 在麻醉清醒后应给予半卧位, 同时注意观察引流液, 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4 切口护理
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情况,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以防感染, 同时注意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2]。
2.3.5 术后心理护理
异位妊娠后生育机会减少, 尤其是未生育者, 因此患者往往会出现自责、无助、恐惧甚至绝望等情绪。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 给患者讲解异位妊娠只是切除一侧输卵管, 只要另一侧输卵管通畅, 再次受孕没有问题, 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3.6 出院指导
给患者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注意休息, 劳逸结合, 加强营养, 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讲究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 及时淋浴清洗外阴部, 卫生垫要进行消毒并时常更换;半个月内禁盆浴, 勤换洗内衣裤, 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2.3.7 性生活指导
异位妊娠手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以防生殖器官感染。另外, 恢复性生活后, 建议采取避孕措施, 以免再次发生异位妊娠或意外怀孕。
2.3.8 计划生育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需在异位妊娠手术后6个月~12个月后怀孕, 并建议做好孕前检查, 尤其应检查了解输卵管的情况, 如有堵塞或炎症, 须治疗痊愈后才能考虑再受孕。
3 讨论
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患者病情来势凶猛, 危急且发展迅速、变化快, 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可危及生命, 导致死亡, 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及时、迅速、正确、有效的诊断、抢救、治疗和护理, 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 争分夺秒, 全力以赴, 分工明确, 紧张有序地执行好各项医嘱和操作, 积极配合医生抢救治疗,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迅速扩容, 在纠正休克的同时尽快做好术前准备, 进行手术抢救, 以挽救患者生命, 提高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 总结异位妊娠合并出血性休克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方法 18例异位妊娠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术前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 术后给予精心的护理。结果 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 18例患者均转危为安, 痊愈出院。结论 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是挽救异位妊娠并出血性休克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而抢救和护理的重点是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以便扩容、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提升血压, 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尽快实施手术。
关键词:异位妊娠,出血性休克,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梁改花.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11) :129.
出血性休克型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 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 年龄20~39岁, 平均28岁。80例患者中, 12例属于轻度休克, 出血量为740~1 150 ml;14例属于中度休克, 出血量为1 151~1 750 ml;14例属于重度休克, 出血量为1 751~3 500 ml。
1.2 临床表现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患者面色苍白, 易疲劳, 皮肤较干、没有弹性和光泽, 四肢较冷, 反应迟钝, 出血早期意识清楚, 但后期可出现昏迷等意识障碍, 血压降低, 脉搏加快。
1.3 出血原因
造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较多, 一般为子宫收缩乏力或局部因素、产道裂伤等。
1.4 治疗方法
临床上对于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控制患者体位、止血、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吸氧、保温、预防酸中毒、预防感染等。首先让患者尽量保持平卧状态, 给予保暖措施, 吸氧, 同时进行止血[2]。如果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则要选择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补充凝血酶。其次要及时补充血容量, 根据出血部位及原因选择相应治疗措施, 补充血量要超过失血量, 实时监测心跳、脉搏、血压等。对于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可以使用相应药物。如患者血容量已得到基本补充, 但体征仍表现为四肢发冷和面色苍白, 可以使用血管扩张剂。总之, 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降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
对本组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子宫收缩乏力:行子宫动脉栓塞或髂内动脉栓塞术, 仍无法止血者行子宫切除术; (2) 植入出血、胎盘粘连或前置胎盘:对腹主动脉进行压迫止血, 行子宫动脉结扎术, 对出血部位做“8”字缝合, 宫腔填纱, 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3) 阔韧带血肿、血管破裂、子宫切口开裂:清除血肿, 缝合切口以止血; (4) 胎盘早剥:予以止血、输血、抗休克治疗, 同时应用纤维蛋白原、肝素, 及时行子宫切除术。
2 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随着患者出血量的增加, 发生出血性休克的几率升高 (P<0.01) 。
3 讨论
产科出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患者因短时间内失去大量血液, 造成有效循环血量降低而发生循环衰竭、休克, 甚至死亡,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外周阻力增加、静脉压低、心动过速, 严重者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意识模糊或丧失、酸中毒等。出血性休克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措施及重点就是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改善心脏功能, 保证生命体征平稳[3]。本组患者在实施止血措施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这时再及时补充血容量以及建立静脉通道, 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治疗效果明显。
出血性休克主要是由于某种或多种因素造成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不足, 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全身组织器官血流量急剧下降, 导致供氧失衡, 使机体处于无氧代谢及酸中毒状态, 并且造成细胞损伤而出现脏器功能障碍。
总而言之, 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治疗过程中, 要尽可能保留子宫, 救治程序为: (1) 明确并且迅速去除导致出血性休克的原因; (2) 准确评估出血量, 以便补充血容量; (3) 实施有效的现场救治; (4)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用药, 制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中, 对患者均采取了有效的抢救措施, 抢救成功率为98.75%, 其中保留子宫73例, 占91.25%。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 产科出血性休克治疗的关键就是及时救治, 为了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子宫应尽可能保留。
参考文献
[1]林建华, 林其德, 刘兴会.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3 (13) :89-90.
[2]李巨, 于月新, 郑莉彦.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3 (3) :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