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息服务(共12篇)
移动信息服务 篇1
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工作, 中央一号文件及党的十八大报告等文件多次强调“三农”问题, 将信息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农村移动信息服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发展农业经济, 提高农民收入,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移动信息服务是通信运营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然而, 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整体水平却十分低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移动信息服务工作, 提高农村移动信息服务需求, 已成为各级部门和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在技术接受模型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变量来探讨农村消费者对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影响因素[1]。但是以往的研究很少将感知信任这一变量引入技术接受模型, 来研究农村消费者的需求行为, 而感知信任是农村消费者产生需求意愿, 作出实际需求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 研究感知信任对农村消费者需求行为的关系是有一定价值的。基于此, 本文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背景, 融合TAM模型与信任理论, 探索农村消费者的移动信息服务需求行为。农村移动信息服务, 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农村、农民、农民工等农村用户提供涉农信息服务, 包括定制短信和IVR (互动式语音应答) 两种业务方式。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综述, 阐释农村用户采纳移动信息服务的理论基础, 提出农村用户移动信息服务需求行为研究模型;然后设计相关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利用SPSS和Lisrel软件分析验证研究模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 提出促进和改善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用户需求行为的对策建议。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TAM理论
TAM理论是Davis等针对当时资讯科技应用的普及, 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的一个经典模型, 旨在解释和预测使用者经过一段时间与信息系统交互后接受信息系统的理论[2]。该模型引入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个用户主观信念。“感知有用性”指用户主观上认为信息系统和科技产品越有用, 接受这个事物的意愿就越积极;“感知易用性”则指用户感觉信息系统和科技产品越容易学习和使用, 接受这个事物的意愿就越积极。TAM理论表明, 使用者对新信息系统的使用意愿直接决定其实际使用, 而使用者对新信息系统的使用意愿则由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决定。农村移动信息服务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产品, 使用者对它的需求行为, 也应适用于TAM理论。消费者对信息技术产品的感知易用性会影响其感知有用性, 当农村用户感觉自己能很容易和方便地使用该信息服务产品时, 他们往往会认为该产品对自己是有用的。并且, 当他们感知到移动信息服务对自己易用和有用时, 会产生对该产品需求的意愿, 进而影响农村用户的现实需求。因此,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H2:感知有用性对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
H3:感知易用性对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
H4:需求意愿对现实需求有正向影响。
1.2 信任理论
信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进行一切社交活动和商务活动的基础, 在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的移动通信环境下, 其作用和意义更加显著。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用户感知信任是用户 (信任主体) 在存在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情况下, 对包括技术、制度、信任客体的特征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感知后所产生的一种积极预期和判断。农村用户由于文化程度低, 易受诈骗短信欺骗, 在造成自身经济损失后, 往往对企业和移动信息服务产生不信任感, 进而降低对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意愿和现实需求。各项研究均发现信任能够影响用户的行为, 如在电子政务情境中, Colesca和Dobrica (2008) 认为公民对电子政务的信任直接影响其使用意向[3];周沛等 (2012) 在移动电子政务研究中, 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了感知信任是影响公众采纳意向的重要因素[4]。感知信任不仅对消费者心理需求意愿的感知有重要影响, 而且对用户的现实需求也存在直接影响, 当用户对企业和信息服务产品不信任时, 往往会直接减少或不使用该产品。因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感知信任对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
H6:感知信任对现实需求有正向影响。
1.3 感知风险理论
感知风险是消费者对于出现不利后果主观感觉到的不确定性和预期后果的危害性。本文感知风险是指农村用户感知在使用移动信息服务时, 可能会面临的风险。感知风险是消费者感知信任的重要影响因素, 管荣伟 (2013) 通过文献回顾认为感知风险是影响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关键因素之一, 并进一步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了感知风险对感知信任的负向影响程度[5]。同时, 本文认为感知风险会影响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用户的现实需求, 农村用户在使用移动信息服务时, 可能会收到垃圾短信以及诈骗短信和电话, 这些往往会增加用户的感知风险, 让用户害怕去使用和接触移动信息服务, 从而降低对移动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由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7:感知风险对感知信任有负向影响。
H8:感知风险对现实需求有负向影响。
1.4 感知价格
感知价格是消费者对产品客观价格的一种主观感受, 它是以消费者心理预期价格和实际价格的比较为基础的。显然, 如果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直接相关, 那么消费者的感知价格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感知价格对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具有负向影响, 周毅 (2008) 在研究移动数据业务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中, 通过结构化方程分析, 发现感知价格对购买意愿的影响非常突出[6]。另一方面, 消费者的感知价格与实际需求有负向关联。由于普通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 所以本文认为价格因素会直接影响移动信息服务使用者的需求行为。于是,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9:感知价格对需求意愿有负向影响。
H10:感知价格对现实需求有负向影响。
综上所述, 本文在对相关理论进行全面回顾后, 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 结合农村移动信息服务市场的实际情况, 提出研究假设。根据研究假设, 构建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用户需求行为模型, 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的测量
考虑到变量的有效性, 本文大部分变量的测度项均参考已有研究成果, 再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加以适当修改作为变量测量的工具。所有量表均采用Likert五分量表进行测量, 要求答题者根据实际情况依次选“极不赞成”到“非常赞成”。
量表经过与专家和企业人士反复讨论后形成调查问卷初稿。问卷初稿首先在重庆某区县农村进行168份小样本测试, 根据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 对问卷题项进行调整, 最后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2.2 抽样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分别选取重庆市五个具有地方农业特色的区县 (荣昌、潼南、垫江、石柱和彭水) 进行抽样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400份。其中, 有效问卷358份, 有效回收率为89.5%。无效问卷判定的标准为: (1) 问卷缺失数据较多; (2) 回答问题过于随意; (3) 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有较多的自相矛盾。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从表1可见, 样本的男女比例约为1:1.1, 样本性别分布均匀;调查的农村消费者年龄主要分布在18至45岁左右 (占总样本的64.5%) , 符合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的使用现状;调查的农村用户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大部分用户的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 (占总样本的78.2%) ;调查的样本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总样本的66.2%。总体说来, 抽样调查样本基本符合农村用户的实际情况, 所收集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3 研究结果
3.1 量表信度与效度
本次研究采用Cronbach, sα系数来检验变量的信度, 如表2所示。各变量的Cronbach, sα值均超过0.7, 可以看出本次研究所用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 参考了已有文献的成熟量表, 并征求了学术界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的意见, 保证了量表的内容效度, 此处主要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 包括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将本研究中的7个变量作为7个相关的一阶因子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CFA) , 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好 (见表2) 。各变量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在0.53至0.90之间, 全部指标的T值均达到较高的显著性水平 (P<0.01) , 显示出较好的收敛效度。各因子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加减两倍标准误 (即相关系数的95%置信区间) 均不包含1 (或-1) , 显示了较好的判别效度。
3.2 模型检验与假设验证
为了分析各潜变量之间的因果假设关系, 本研究用L i s r e l 8.7 0软件对研究模型进行拟合检验, 模型拟合结果较好, χ2 (239) =558.83, R MSEA=0.061, GFI=0.885, CFI=0.933, NNFI=0.923, IFI=0.933, PNFI=0.774, 各拟合指数均在标准要求范围内。综合来看, 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假设验证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到, 在所有假设中, 假设H3感知易用性对需求意愿的正向影响, 因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而没有得到支持。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信任理论以及感知风险理论为基础, 构建了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用户需求行为研究模型, 并对结构模型提出的10个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1)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 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很大, 标准化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53。这说明, 当农户感觉移动信息服务易操作时, 会认为这种产品对自身有用。同时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感知有用性对需求意愿有影响, 表明农户觉得移动信息服务有用时, 会增加他对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意愿。然而, 感知易用性对需求意愿的直接正向影响没有在本文得到支持, 原因可能是, 农户虽然感觉移动信息服务易操作, 但由于价格、风险和信任程度的影响, 农户往往没有太大的需求意愿;但是感知易用性可以通过感知有用性间接地影响需求意愿, 可以看出, 农户在感觉移动信息服务易用时, 还会考虑它的有用性, 当移动信息服务对自己有用时, 才会产生强烈的需求意愿, 从而增加现实需求, 这符合农户追求产品简单务实的心理。因此, 手机终端厂商应开发更易操作、更适合农户的终端产品;移动运营商应简化信息服务流程;政府应联合企业对农户进行相关的使用技能培训。这样, 在提高农户感知易用性的同时, 更能增强农户的感知有用性, 进而产生更高的需求意愿和更多的实际需求。 (2) 感知信任可以提高农户的需求意愿和促进现实需求, 标准化的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34和0.22。这说明农户对移动信息服务的可靠性和对企业的信任度都十分关注。只有使农村消费者产生信任感, 他们才会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产生需求意愿和现实需求。因此, 政府和企业应联合起来规范农村信息服务市场体制, 减少垃圾信息和经济诈骗信息对农村消费者的影响, 构建一个和谐、安全和健康的移动信息服务市场环境。 (3) 感知风险在农村用户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行为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不仅影响农户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实际需求, 也影响农户对移动信息服务的感知信任程度。同时, 感知风险也通过感知信任间接地影响需求意愿和现实需求。这表明, 农户感觉移动信息服务产品对自己的风险越大, 那么他的实际需求就越少, 同时它对移动运营商也会越来越不信任;当农户对移动运营商越来越不信任时, 他们对其提供的信息服务产品的需求意愿就越弱, 进而现实需求就越低。因此, 政府应健全市场交易制度, 完善保护移动信息服务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和措施, 加大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处罚力度。 (4) 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 感知价格显著地与需求意愿和现实需求负相关。降低消费者的感知价格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这表示, 农户感觉移动信息服务产品的价格越高, 他们的对移动信息服务产品的需求意愿就会降低, 进而现实需求会减少。因此, 移动运营商企业应设计更合理、更实惠的移动信息服务资费, 同时可以加大对优惠套餐服务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吴先锋, 唐茜.农村移动信息服务消费者接受行为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0 (3) .
[2]Davis, F.D., Bagozzi, R.P., Warshaw, P.R.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J].Management Science, 1989, 35 (8) .
[3]Colesca, S.E., Dobrica, L.Adoption and use of e-government services:the case of Romania[J].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8, 6 (3) .
[4]周沛, 马静, 徐晓林.移动电子政务公众采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2, 56 (5) .
[5]管荣伟.基于消费者感知的网店卖家信任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经济, 2013 (10) .
[6]周毅, 孟卫东, 杜惠英, 吴平瑶.基于感知价值的移动数据业务购买意愿研究[J].通信学报, 2008, 29 (9) .
移动信息服务 篇2
从21世纪初,我国就开展尝试在图书馆中实行移动信息服务,现阶段,许多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都已经拥有移动信息服务,服务方式也由之前的短信服务发展到现在的客户端软件服务,服务终端也有很大改变,包括掌上电脑、电子阅读器以及手机等等,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正处在飞速发展之中。但是,当前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仍旧存在一定弊端,为了实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更好地发展,就需要结合现状、问题等等进行分析,得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新途径。
一、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现状
(一)信息服务方法与发展历程。自之后,我国就开始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研究,服务方式比较多元化,短信、客户端、WAP服务等等。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普通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等,都可以浏览图书馆的文章,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是多方面的,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一系列要求。在之前,主要使用短信服务,在20之后,WAP网络信息服务逐渐扩大,能够承担更高的信息量。在这种形势下,各大高校也逐渐开始推行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也越来越先进。在之后,电子阅读器也逐渐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普及,但是效果不如WAP网络服务好。在近几年,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也逐渐在微博等渠道上发展,这样读者不仅能够更加方便读者信息获取,也有助于相关信息的传播。
(二)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概况。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水准相当高,但是在开始的时候,主要是由国内几所知名大学图书馆开始兴办的新型图书馆管理模式,包括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等。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各大高校也都争相效仿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实现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高校没有完成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有的处于刚起步阶段,还有少部分高校处在观望之中。所以,必须要全面实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根据资料显示,当前图书馆实行移动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目的:(1)方便阅读;(2)出于好奇;(3)及时了解图书馆信息;④了解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情况。
(三)我国图书馆发展信息服务的特点
1、使用效率低、媒介不平衡。虽然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占图书馆总数比例还是比较低的,这样就不利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图书馆内部在移动信息服务上也不均衡,移动信息服务发展比较早的清华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比较大型的图书馆在系统建设、网络管理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都有很大建树,但是与这部分图书馆相比,许多图书馆还处于试用阶段,这样可以看出不同图书馆之间的移动信息服务存在很大的差距。当前,图书馆使用比较多的方式还是短信和WAP网站方式,电子阅读器和客户端的使用量并不是很多。
2、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项目比较少。在当前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主要的服务项目集中在续借、图书催还、个人借阅记录、书名检索、消息通知、书目预约、用户服务指南等方面,虽然相比过去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与发展比较好的图书馆相比,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服务项目。
二、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实行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比较少。许多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了解移动信息服务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知存在偏差,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二)对新技术的跟踪和调查力度不够。当前,大多数图书馆实行移动信息服务的方式还是以短信或者WAP网站服务为主,这就导致电子阅读器、掌上电脑等客户终端的利用率不高。
(三)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主要渠道就是手机,但是局限性太强,没有很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虽然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设置的项目比较多,但是仍旧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四)用户隐私问题和建设资金问题。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可以在任何网络环境下浏览,这样用户隐私极有可能泄露。另外,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定期对网站进行维护,这需要有足够的建设资金支持才能完成。
(五)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宣传力度不够。这就使得一部分人不了解移动信息服务的作用,导致移动信息服务作用弱化,效果不明显。
(六)移动信息服务没有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在使用移动信息服务之前没有对当前读者需求进行调查,这就使得服务系统个性化缺失。
三、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发展建议
(一)建设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1、顺应时代潮流,建设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移动信息服务在各行各业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在图书馆中实行移动信息服务,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办公、商务、政务、教育、娱乐等方面都有移动信息服务渗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图书馆可以在这种形势下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扩展和创新,图书馆界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开展移动信息服务。从发展历程和现状上分析,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起步还是比较早的,但是受技术方面的限制,发展进度并不快,内容上也比较单一,在图书馆界能够提供移动信息服务的并不多。在信息时代潮流下,图书馆将移动信息服务融入到自身的管理体系之中,是图书馆能够长久发展的保障。因此,图书馆人员要结合移动信息服务现状,制定出适合图书馆自身的服务体系。图书馆可以自行对移动信息服务进行建设和开放,也可以借鉴有此方面经验的图书馆。
2、及时对移动信息技术进行更新。结合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现状来看,当前主流的方式还是短信服务和WAP服务方式,比较大型的图书馆也使用电子阅读器和客户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因此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就必须要密切关注此方面的信息,及时对移动信息技术进行更新。当前形势下,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逐渐向终端化演变,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方式。
3、结合读者需求,开展移动信息服务。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主要目的就是能够更好地服务读者,因此在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读者的实际需求,利用图书馆现有的条件对读者行为进行研究和跟踪。开发移动信息服务之前,必须要进行准确的调查,尽可能满足大多数读者的实际需求。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正式投入使用之后,要对读者进行跟踪,了解读者的使用状态,以此为根据,对移动信息服务体系进行适当调整。
4、引入系统工程思想,建设动态移动信息服务。移动信息服务是在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服务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信息服务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和升级,才能够满足当前读者的需求,这不仅和技术有关,还包括内容服务、用户整合、系统研究和用户管理等方面,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进行规划的时候,要将其考虑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对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开发、维护以及更新升级等工作。
(二)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管理
1、图书馆管理系统要融入移动信息服务。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图书馆能够长久发展的必要保障,在图书馆使用移动信息服务之后,就必须要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包括技术、运营管理等等。在技术方面,主要有系统升级、更新维护等内容;在运营方面,主要有服务项目更新、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管理等内容。我国当前许多拥有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管理方面非常薄弱,只重视建设方面,忽视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就使得移动信息服务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就需要建设移动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以及文献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体制,实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稳定发展,提高读者满意程度。
2、结合读者需求,改进移动信息服务策略。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管理体系之中,服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移动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个性化服务、整合服务、主动服务以及互动性服务等,在这些方面图书馆都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力度,促进移动信息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主动服务:主要就是分类信息定制服务,以手机报或者订阅频道的方式对读者进行消息推送,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推送到影响力比较大的公共移动信息平台之中。除此之外,结合读者的需求,延伸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结合读者在移动平台下的.需求特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要满足读者的需求,尽可能实现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包括个性化门户、个性化查询、个性化检索、个性化定制等等方面。整合服务:结合图书馆自身的资源,整合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体系,图书馆对传统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形成统一的移动信息服务体系。互动性服务:当前形势下,信息交互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读者参与的积极性也在上升。但是,在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之中,参与度却不是很高,这样就失去了移动信息服务的优势。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例如可以利用新浪、腾讯、用户论坛或者社区等渠道来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
(三)加强宣传,发展读者,提升用户使用率。在当前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体系之中,效果不是非常好,宣传力度不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一部分人不了解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作用。在图书馆开通移动信息服务之后,要尽可能利用图书馆内公示栏、图书馆网站以及相关的讲座和新生入学教育等,加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宣传力度。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使用网络媒体和信息服务平台等渠道,对自身移动信息服务体系进行宣传,保证能够有更多的人了解移动信息服务,从而提高用户使用率。在宣传过程中,图书馆可以获取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宣传工作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在未来一定会成为读者阅读的主要方式,因此图书馆想要能够持续发展,就需要完善的移动信息服务体系;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成效不高,因此就需要图书馆自身发挥宣传作用,在这项服务未开通之前,就要做够宣传,最大程度上博取潜在读者的兴趣,这样宣传工作就能够为图书馆带来一批忠实的读者。另外,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为背景,开展相关主题的活动,将读者的忠实情感调动出来,同时也要调动读者的好奇心,最大程度上实现宣传工作的作用。
四、结束语
移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 篇3
关键词:移动阅读;信息服务;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作为现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种崭新的服务系统,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一、移动数字阅读的研究意义
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将突破现有的功能布局而趋于完善,它将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电子资源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共建的目标。因此,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信息中心,在传统图书馆和现有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如何满足读者需求,推广创新数字阅读服务方式是今后高校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通过网络检索和文献调研的方式,对国内外开通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进行调研,对其开通时间、服务功能、服务模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借鉴使用。
2.比较研究法。比较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移动信息服务,总结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为辽东学院搭建基于数字阅读的移动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指导性建议。
三、移动数字阅读的阶段性成果
1.SMS服务模式。基于短信的实现方式。短信服务就其服务方式当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提醒类服务,包括还书提醒、图书预约到馆提醒等;二是咨询类服务,包括图书查询、续借图书、留言咨询等,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的变化。图书馆开展手机短信息服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输与服务,极大地方便读者,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2.WAP服务模式。基于WAP的实现方式。WAP服务主要是提供读者手机通过GPRS网络访问手机图书馆系统WAP网站实现对数字图书馆的访问。我校已经采购的期刊数据库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全的人文社科期刊数据库,基本涵盖国内已发行的全部人文畅销期刊。目前提供的期刊种类丰富,涵盖了时政新闻、经济法律、社科历史、健康生活、科技科普等多种类别。我校读者只要安装适合手机的安卓或苹果智能操作系统,向图书管理员获取预读权限,即可阅读这些书籍刊物,读者只需支付低廉的GPRS流量费,不需要任何额外费用。图书馆建立的WAP网站将成为其对外宣传和服务的新窗口,进一步扩展图书馆的服务,为读者提供基于WAP的图书馆通知和讲座信息、查询书目、查询借阅信息、虚拟参考咨询、数据库资源下载等。
3.QQ、微博服务模式。图书馆建立自己的QQ群和微博,面向学生建有多个QQ群,面向教职员工建有专用QQ群并开通微博。移动图书馆应利用和驾驭QQ群、微博这一技术平台,发布图书馆数据库等最新信息,扩大图书馆影响力,提升图书馆活力形象,与读者展开更多的阅读与互动活动。通过QQ群和微博,读者可以无障碍地获得图书馆发布的即时消息,并参与讨论、互动,图书馆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悉读者的意见、建议、需求、评价,了解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也要鼓励图书馆员建立自己的微博和微信,这样可以促进馆员与领导之间、馆员彼此之间、读者与馆员之间及读者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从而以网络为依托形成虚拟社区。
4.微信服务模式。建立微信实现互动交流。通过公共微信号及时发布图书馆最新信息,公告、新书通报、新进数据库等信息。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号码或二维码搜索找到图书馆的公共微信账号,当有需求时可随时向图书馆微信公共账户请求在线信息咨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馆员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语音、视频、等方式的联系。馆员以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的不同组合介绍特色馆藏,还可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建立学习互助网,互不认识的微信用户之间也可自行组建讨论小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提高共享活动的活跃度。
四、发展前景
移动互联网将会成为未来互联网最大的发展方向之一,人们期待着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以获得更丰富、更多样、更便捷的信息服务。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是双网整合发展,随着无线上网资费的降低和应用的扩展,移动互联网将逐渐成为新的具普及性的信息服务平台。在技术上,基于WAP的移动互联网,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WAP将逐渐被HRRP取代;在需求上,有很多的用户信息需求是跟传统互联网服务结合在一起的,尤其是社区论坛、搜索、电子商务、信息查询等,这些融合的业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郑成铭,詹庆东.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设想[J].图书馆学研究,2011(2).
[2]袁纳宇.图书馆应用微博客的价值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0(3).
[3]赖永波.从数字图书馆到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演进与实现途径[J].情报杂志,2011(5).
[4]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
[5]朱月梅,朱玉.3G时代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初探[J].图书馆学刊,2009(8).
[6]余世英,明均仁.移动信息服务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分析[J].图书、文献与交流,2012(6).
基金项目:辽东学院校级科研基金——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基于位置的通用移动信息服务系统 篇4
项目概述:本项目研究目标是通过分析业务需求, 对室外GPS结合室内Wi Fi定位模式进行扩展, 结合位置信息开发实用性功能及功能接口, 实现用户之间的交互。根据实际场景的需求给出系统架构, 完成管理控制平台、信息传送平台及系统终端的开发研究, 完成实际场景的试点应用, 结合测试反馈进行系统优化, 进一步实现商业化推广使用。本项目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具有较为完善的工作基础, 已完成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原型应用于北大校园。研究团队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完善和扩展, 构建统一接口, 实现在不同场景下的通用移动信息服务应用平台。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移动信息服务 篇5
一、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
(一)迎合网络时代更高标准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在校师生,所拥有的图书类型可以满足不同群体及不同专业的需求。然而,在校的师生又分为不同的级别,老师有专职教师、有辅导人员,学生又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等多种层次。高校图书馆要想提供良好的服务给这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不仅要有大量的图书储备,还要有完善的信息服务,便于不同需求的人群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网络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共享性和便捷性,面对图书馆堆积如山的图书资料,有时查阅起来既费时又费力,有些图书资料比较紧缺,从一个人手里传阅到另一个人手中,往往会耗费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共享性差。因此,将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能更好地迎合当下的需求,将信息传送到网络管理平台,让资源更好地共享,确保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二)现代技术的有力支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作为高校师生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借助现代科技产品和技术,图书信息存储逐步数字化发展,相比较传统的图书管理,既方便又能及时获取即时信息,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同时,借助计算机技术,利用编程将各类文献书籍录入系统,使图书馆馆藏书籍得到及时的数据更新,及时采购相关书籍,既省去了人力更新时间,又促进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策略
(一)完善图书馆硬软件设施。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大高校也将图书馆的硬件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但与国际水平仍相差较大,因此,目前各大高校首先应着眼于提高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其次,还要重视软件设施工作,当前各大高校的图书馆管理软件系统,大都是自发设計,各大高校之间软件设计人员素质高低不一,导致软件系统漏洞多,兼容性差,致使很多高校之间资源得不到共享。基于此原因,各大高校应该加强联合合作,聘请高素质的专业软件开发团队,研制出兼容性好、系统稳固的软件,让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共享,推动高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化发展。
(二)完善图书馆移动借阅服务模式。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各大高校手机客户端图书馆登陆量比例高达80%,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用手机或电脑登陆所在学校网上图书馆,进行借阅浏览书籍,这种阅读模式对传统的纸质媒体阅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这也是顺应当前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完善网上图书馆管理工作,安排专业素质高、具备信息化管理经验的人才专职负责网上图书馆,确保网上图书馆分区明确,信息及时更新,并构建特殊板块,吸引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图书馆资源能被学生充分利用。
(三)开拓网上图书馆特色服务,吸引学生关注量。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推动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各大高校应该将网上图书馆丰富化,增添特色教学项目,吸引学生的关注量和使用量。例如:与一些专业教育平台合作,引进一些免费视频教学软件,像免费讲座、日常考研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免费课程平台。除此之外,每个院系可以将社团优秀视频文件上传至公共平台,同时设置论坛评论区,让学生们对网上图书馆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网上图书馆良性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科技网络的不断发展,带给我们生活方便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改变。可以说,任何时代的到来,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挑战,才能把握最好的机遇,创造最好的结果。因此,在推动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当前仍面临很多挑战,有技术方面的,有管理方面的。但无论什么样的挑战,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当下经济的必然产物。所以,各大高校应该引起重视,正确面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改进技术,创新模式,迎接图书馆移动信息模式的到来。
【本文系2015菏泽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信息消费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YSK04】
【参考文献】
移动信息服务 篇6
关键词: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WAP;教育微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2-0077-03
随着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重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移动信息化是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移动教育必将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早在2001年12月,教育部就启动了“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其中建设移动教育信息网是“移动教育”项目的两大核心研究内容之一。移动教育信息网,就是利用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的短信息平台和GPRS/GSM/CDMA平台,向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学习生活资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同时让师生员工能够享用更加优质优惠的移动电话服务。
本文重点结合移动教育的特性,分析我国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的建设现状,研究探索武汉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的建设。
一、移动教育
移动信息化是指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于信息化领域,或是将有线网络环境下的传统信息化扩展到无限网络环境中,以满足随时随地应用的需求。移动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随时、随地、随身,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与个人特色的紧密相连。移动信息化是信息化发展的最终目的。[1]
移动教育是将移动信息化应用于教育领域,依托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师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链接到教学服务器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本文主要对移动教育中的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开展研究。
移动教育的特点:①灵活性。手机、PDA等便携式移动终端突破有线连接的束缚,可以不接受时间、空间的现状来进行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交流。②高效性。移动教育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网上的学习信息,进行交流。在移动学习中,可以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以提高效率。③个性化。在移动教育中,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时间及内容,还可以自主制定学习进度,实现个性化学习。④广泛化。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各种移动设备越来越普及,这将极大拓宽受教育的范围,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2]
二、我国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的建设现状
目前的信息移动服务平台多是基于WAP技术搭建的网站平台,绝大多数网站平台主要提供浏览网络新闻、网上聊天、游戏等娱乐休闲内容消费。而近年来,随着微博热的兴起,基于WAP的手机微博已很常见,微博已成为移动服务平台的重要服务主体。而我国开通的基础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尚属少数。据了解,截至目前仅有中国基础教育网[3](WAP.cbe21.com)和郑州教育微博[4](http://t.zzedu.net.cn/wap)。即使开通的WAP版移动教育信息网,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基于WAP技术的移动中国基础教育平台基本上是将Web版平移过来,是国内第一个较全面的WAP基础教育网,提供教育新闻与教育资源,但是它在手机上显示的界面不能与手机屏幕宽度相适应,用户浏览起来存在许多不便,没有达到简洁且友好的界面效果。
郑州教育微博是对郑州教育信息网的一个补充,目前基于WAP技术的郑州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尚未开通。郑州教育手机微博于2010年12月开通,是国内第一个开通手机微博的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其用户主要是郑州的中小学教师与学生,教育部门以下发通知的形式要求每位教师注册,对微博进行推广。然而该微博自开通以来,已呈现出微博访问量不高、发布信息的用户少、教育教学话题少、微博信息的发布者大部分是管理人员的现状。微博的开通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郑州教育微博WAP版、新浪微博WAP版界面如图1所示。
基于WAP技术的移动教育信息类网站的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面对当前发展形势,教育技术工作者应该积极投身到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实践中去。尝试和探索基于WAP技术的移动教育教学服务模式,对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武汉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的建设
1.平台基础构架
武汉教育信息化移动服务平台由四部分组成:移动终端设备、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平台服务器。移动终端设备是可以连接移动通信网的各类终端设备;移动通信网由多个基站组成,用于接收移动终端设备及互联网的信息,通过空中对接实现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网的无缝连接;互联网是教育信息的有效载体,平台服务器与互联网相连,用于存放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及服务程序。其基本构架如图2所示。
2.平台设计
武汉市教育信息网是集教育资源、公示公告、教育科研、教学管理于一体的武汉公共教育信息服务网站。 针对自身特点,结合当前新的服务形式,[5]基于WAP技术的武汉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的功能设计主要提供公示公告、教育微博、教育新闻、问题咨询四大服务,建成以公示公告和教育微博为依托、问题咨询与教育新闻为两翼的武汉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
公示公告包含教学通知、行政公告、最新公示。教育新闻包含教育实时新闻、教育政策动态。教育咨询包括心理健康咨询、家庭教育咨询、招生考试咨询。武汉教育微博是平台建设的重点,它是学生、家长、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四者交流与信息获取的主桥梁,促进城市教育良好发展。
平台结构图及界面图如图3、4所示。
武汉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有其自身的优点,相信能吸引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的访问。优点主要有:①功能全面。结合自己的网站特性,借鉴其他城市和网站的建设经验,移动服务平台提供了相当全面的功能,具体包含四大服务内容。②实时性强。对于咨询的问题,在管理人员进行回复后,只要用户提供的手机号码有效,用户将第一时间收到WAP网站发给用户的WAPpush。WAPpush是通过短信将某站点的链接发送到支持WAPpush功能的手机上,用户只需阅读此短信,打开链接直接查看即可,保证了咨询的实时性。③与Web版后台管理对接。基于WAP技术的武汉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与Web版共用同一后台数据库,实现一个后台管理两个前台窗口,提升效率。④可搜索性。WAP版不同于Web版,因手机屏幕较小,显示内容不多,想要查看所需的内容需要花时间,基于这个考虑推出了搜索功能,提高用户查找信息的速度。⑤可推荐性。用户可向好友推荐本平台,推荐成功后,好友手机将收到链接短信,起到推广站点平台的作用。
3.平台运作模式
平台主要服务于武汉市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教育部门参与平台运行。平台提供安装应用程序访问、直接网址访问两种方式,平台的推广应用可以以行政指示的方式进行,要求全市各级中小学校组织师生安装平台登录应用程序,通过平台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
平台中教育微博的运作模式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过程及经验通过教育微博记录下来,和其他教师交流互动,促进教师的进步与成长;学生通过微博平台讨论热点问题、发表观点、广交良友;家长通过微博平台讨论、咨询教育教学问题;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微博平台获取信息分析当前教育形势,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为引起学校对平台的重视,保证师生广泛应用平台促进教学工作,可对全市各中小学访问平台次数、发表微博次数分别统计,建立相应档案,作为学校本年度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工作考核项目 。
通过以上运作模式,运用微博这个主桥梁,提升武汉教育信息服务能力,加快推动武汉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WAP技术的武汉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建设,将有利于实现传统办公自动化向移动网络化办公方式的转变,增强了服务意识,创新了服务方式。武汉市教育信息网作为全国前列的教育信息网以及武汉市教育信息的发布窗口,率先开通城市教育信息移动服务平台的做法将迈出创新的一步,这将有利于完善武汉教育信息网访问方式,拓宽沟通渠道,提升城市教育教学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隋清江.移动教育:国内外实践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4,(8).
[2]陶丽.移动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5).
[3]中国基础教育网[DB/OL].wap.cbe21.com.
[4]郑州教育微博[DB/OL].http://t.zzedu.net.cn/wap.
[5]吴荣荣.微博: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工具[J].考试周刊,2010,(39).(编辑:鲁利瑞)
移动信息服务 篇7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服务,微信,可能性,现状,应用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发布的一款新型手机通信软件,因其全新的移动沟通新体验而风靡。通过微信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对微信公众号进行打造,从而与特定人群实现文字、图片等全方位互动和沟通。随着我国手机网络普及,微信等新的信息手段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对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探讨移动智能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如何充分应用“微信”服务前,我们首先应对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应用可能性有一定了解。
一、微信缘何适用图书馆信息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智能手机终端在中国的普及, 我国已经进入移动智能时代。中国工信部最新调查数据统计显示,进入2014年后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9亿户,比上年增长了大约4000万人,互联网网民中手机上网人群已经提升至约80%。虽然这些数据都并不完全精确,但从整体走势来看中国手机网民形成了庞大规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微信的良好的信息交互能力和强大的社交功能,使其一上市就迅速占领移动智能终端,而在微信众多的受众群中,必然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图书馆读者。微信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可能性,是由其自身的诸多优势决定的。
从使用率来看,从2011年开始到目前,互联网使用率中即时通信都保持着第一。在人类的基本需求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一点,聊天作为即时通信产品最基础的功能之一,具有大众化的优势。微信这种即时通信软件除了以聊天为主外,同时正在向综合平台转变。且相对传统收费的短信和通信语音服务来说,微信这种创新性的软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数据网络传输数据,且运行成本基本是完全免费的,由网络运营商收取用户使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用。微信运行的流量很少,成本低,在下载方式和注册方式上简单多样,因此深受用户群体喜欢,具有庞大的用户群,这些用户中就存在很多潜在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群体[1]。其次,与传统手机短信相比,微信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不仅包括文字、语音还包括表情、视频等,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使得单一信息传播向形象化转变。微信的群聊功能能够支持多种多样的小群体交流,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另外,微信还推出了公众账号平台,通过注册的公众账号可以给每一位关注的粉丝发送各种各样的信息内容。微信的信息发送是以推送的模式进行的,只要通过公众账号对一条群消息进行发布,所有关注这个微信的用户就可以全部收到这条消息,且信息推送到达的准确率基本达到100%,这些都是微信公众账号的价值所在。除了这些之外,微信还具有丰富的其他功能,这些都有利于信息发布者精确地定位用户信息,根据用户信息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营销策略,使其与关注用户之间的互动更加直接和个性化。除了以上,微信公众平台还具有消息接口,这些都是图书馆服务于微信用户的有利条件。
事实上,当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和机构将微信公众平台发展为营销工具或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到2014年6月底,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机构已经超过80家,这些图书馆中不仅包括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还包括公益图书馆等[2]。大部分图书馆中的信息服务都通过微信公众账号来推送,比如讲座通知、借阅排行、新书推荐等等,体现了当前图书馆紧跟时代步伐将信息服务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服务理念,使图书馆信息服务逐渐摆脱了传统服务模式的单一弊端, 变得更加时尚、丰富,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有极大促进作用。
二、移动智能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如何更好应用微信服务
微信公众账号的优势众多,任何机构和个体都可以登录微信公众平台对自己的公众账号免费申请注册。在使用模式上目前微信官方主要提供了两种:一种面向没有计算机编程能力及硬件平台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可以选择直接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另一种的用户群则多具有熟练的开发能力及系统运维经验等。这两种方式各有其不同特点,各行各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及现状选择不同的模式。微信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和信息服务提供更好的媒介,但微信和微信公众账号还处于成长和完善中,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微信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成熟,尚没有万能的模式,图书馆在应用微信服务时可对其他行业成功模式积极参考, 对符合图书馆行业特点的微信应用模式加以开辟[3]。微信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图书馆信息服务应立足自身特点对微信服务充分利用,从微信目前的发展情况和应用来看,图书馆信息服务可从以下几点来做好对微信服务的应用。
1.微信搜索功能与图书馆读者人气提升。微信功能异常丰富, 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不同的营销策略进行设置,将读者群体吸引到其所开通的微信公众账号。图书馆可以开通专属的微信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读者可方便快捷地添加和关注图书馆,也可以对微信搜索功能进行利用,让读者通过微信漂流瓶等搜索功能对图书馆进行添加从而成为图书馆的粉丝。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设置,图书馆中的读者群体除了进馆的实际人数外,还增加了一批虚拟的网络人数。读者通过微信搜索平台,将“图书馆”主题输入“搜索”平台后便可搜索到图书馆,关注后即可看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信息及活动信息,十分有利于图书馆读者人气的提升[4]。
2.微信推送功能与图书馆信息服务有效性。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服务内容除包括有关部分对各类信息的处理、收集外,还包括为读者和借阅者提供各种信息活动等。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一直以来图书馆都在致力于信息服务的有效性,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效率还比较低。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信在信息推送到达率方面十分准确, 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的推送功能为读者群体定期或不定期地推荐各种图书馆读者活动。如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设置不同的主题,为读者推荐不同的主题和相关信息,使读者仅仅通过手机便能对自己所关注图书馆开展的各种读者活动便捷、及时地了解,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效性。
3.微信的互动交流功能与读者在线咨询。图书馆将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开通后,读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该图书馆的微信账号进行搜索并添加。当读者有任何需求时,都可以在线向图书馆微信寻求咨询服务。如面对图书馆资源使用问题,读者可即时通过微信向图书馆进行咨询,图书馆员在接收到读者的不同咨询请求后,可对信息进行检索并及时将反馈信息传达给读者。图书馆对微信互动交流的利用在形式上可以有多样化选择,比如通过文字、视频等不同组合对读者的不同咨询做出回应,使读者的问题得到更加形象生动的解决,比起现场和电话咨询通过微信提供在线咨询活动的信息服务方式也更能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图书馆也可以对微信软件自动回复的功能加以借助,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可自动回复与主题或关键词相关的欢迎语及工作内容等,促进信息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5]。同时可以对微信软件的群聊功能加以利用,对学习互动小组进行建立,通过关注图书馆微信账号,每位阅读者和借阅者都可以加入到学习互动小组中,使图书馆与读者及读者与读者之间加强互动交流,提高图书馆用户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协作能力。
4.微信综合优势功能综合与图书馆信息服务个性化。为了吸引读者,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应跳出往常传统活动模式,可以通过微信的各种应用功能,对更为丰富的读者活动加以开展,推进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图书馆在组织读者活动报名时,可以通过微信来组织,不仅可能节省读者专门跑来图书馆的时间,同时可使图书馆对读者报名资料的收集更加方便。通过微信平台,图书馆可直播活动开展前的各种准备活动和开展中的活动现场,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现场活动良好的氛围。也可以通过微信的推送功能,向读者展开意见调查,在收集读者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改进图书馆信息服务。还可以在微信平台中对借书还书版块进行设立,使借阅者通过这一板块对自己的借书时间、还书期限等及时了解,阅读者也可以通过这一版块对预约书籍的借阅情况及时了解,明确借书的等待时间[6]。为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微信服务,图书馆可在读者的借阅证上印制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公众号和二维码,向读者或图书馆附近微信用户定期发送问候语或生活小贴士等,塑造图书馆在社会中的良好公众形象。
移动信息服务 篇8
近几年来,由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的移动位置服务(LBS)的发展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移动位置服务的应用范围已经不局限于小范围市场,而是往更加大众化的市场进行发展[1]。目前移动位置服务已经成为比较具有发展空间的移动重要增值业务,涉及LBS的功能和产品也在慢慢出现。在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之后,发现我国移动位置服务市场的发展有所滞后,存在许多问题。比如LBS的内容比较多,无法完整地形成产业链;国内开发移动位置服务的能力比较落后等,因此要对基于移动位置服务的信息系统进行完善,使其可以快速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2]。
2 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内容
LBS服务系统的构成为总管理平台、信息管理数据库、接受移动对象的接口、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定位业务管理平台和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是构建支撑位置信息服务应用软件的软件系统以及提供位置信息服务的基础,构成了基于移动位置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主体[3]。
2.1系统的总体构架
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是使用大范围分布式网络管理模式,可以对各个省市县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要使信息系统可以顺利地提供服务,需要在各个省市安装地图引导系统、信息发送系统以及详细的地图信息。而且要想收集完整的数据,在全国的数据中心的需要具备最大面积,最完整的地图数据;省的数据中心需要具备本省的详细的地图数据以及周边比较简单的地图数据;市的数据中心需要具备本市的详细的地图数据以及周边地区比较简单的地图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信息,可以有效提高移动位置服务的质量[4]。
2.2系统的主要功能
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是由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安全、数据库、数据接口等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2.2.1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直接影响系统的顺利开发,为了系统的顺利运行,需要对系统安全情况进行关注,提高系统的安全度。
2.2.2数据接口
包括以下3种类型的接口:第一是和CP进行连接的接口,可以提供各种服务以及内容的接口。第二和其他数据中心进行连接的接口,具有接收信息、互通数据等为主要作用的接口。第三除上述两种类型之外的接口,涉及具体应用和管控的接口。
2.2.3数据库模块
常见的数据库类型有:其一是信息数据库,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或者数据。其二是计费数据库,可以对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计费,并且储存计费情况。其三是特殊化数据库,可以储存一些比较特殊或者比较个人的信息。其四CP认证授权数据库,可以对系统接入的情况进行认证,然后进行授权。其五平台系统数据库,可以里面储存大量系统系统信息。
2.2.4系统管理模块
由以下具体管理模块构成:第一操作用户管理,可以对用户情况、操作过程、服务内容进行管理。第二资源分配,可以合理分配系统的资源。第三数据统计分析,可以有效分析和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第四网络管理监控,对网络情况和用户使用网络的情况进行管理。第五计费部分,可以对计费情况进行管理。第六备份,可以对原有的和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备份保存。
2.2.5信息管理服务模块
可以对所涉及的服务内容进行确定管理情况:其一信息编码,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编码,使人们可以快速进行检索。其二信息发布,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其三信息分析,可以将服务内容更加具体化。其四途径搜索,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搜索。其五信息维护,对数据或者信息进行有效维护。其六数据交换,可以帮助信息实现快速交换和应用。
2.3信息系统功能的作用
按照用户的不同的需求,信息系统具有许多的功能。主要包括地址查询、用户定位、汽车导航、地图显示、空间测量等,可以提供给图片、路线、文字等方面的数据或者信息。满足用户的需求。
2.3.1路线查找
在用户输入目的地和所在位置之后,系统可以快速显示最快或者最短的路线,客户进行选择,其中路线包括驾车、步行这两种选择方式[5]。查询的方法为:在进入地址查询之后,可以在地图上进行确定终点,系统可以自动显示路线,即可完成查询的过程。在路线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选择路线最短、速度最快或者费用最少的路线,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进行选择。在系统显示内容的时候,用户可以选择路径的文字表示、坐标显示、栅格地图等。最终的显示的信息也包含路程所需要的费用、达到终点的公里数、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所经过的路径名称等。
2.3.2导航应用
系统可以定时对用户的位置进行重新定位,这就是导航服务。在进行导航服务的时候,可以提供路线指导、位置提醒等服务内容。位置提醒是系统按照所输入的终点和,可以了解用户是否达到目的地,在快要到达或者已经到达的时候进行提醒用户。全程导航是根据终端所移动的情况,进行了解用户所在的位置,显示给客户目前移动的路线,并且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点进行提示。这些特殊地点包含:休息站、服务区、事故多发地段、收费站、重要标志、禁止通行地区等,方便用户进行休息或者避让。
2.3.3具体定位
定位包含固定电话定位和移动终端定位这两种。移动终端定位指的是系统通过网络接口,了解用户所处的地址,并且展示给用户周边的地图,使用红点或者五角星进行显示用户的位置,用户可以根据地图的指引,使用驾车或者行走的方式到达目的地。而固定电话定位指的是系统通过特定的接口,进行了解电话所在的地址,然后根据获得的地址,进行判断终点的位置。
2.3.4附近查找
用户在确定某个信息点,然后设定所查询的范围,系统可以将信息点之外,范围之内的地图显示出来。这个信息点可以是街道名称、大楼名称或者某点的信息描述均可以。而确定信息点周边范围的方法可以包括:第一用户可以在地图上按照自身的要求确定一个矩形,然后获得信息点的具体范围。第二可以在系统中进行搜索信息点,接着输入信息点的半径数据,然后系统会显示以信息点位中点的圆形范围,这个范围就是具体的周边搜索范围。
2.3.5地点寻找
用户可以在系统中输入需要搜索的地点,系统自动使用模糊查询模式进行搜索,把全部涉及地点的内容进行显示。如果用户选择了某个地点,系统会显示这个地点在地图上的位置,并且也会出现周边的简单地图。同时地图上不仅会显示地点的具体位置,也会显示有关该地点的具体信息,比如地点的常用电话、具体的文字描述、地点的全称或者别名等。另外用户的搜索地址的时候,不单可以对比例尺较小的地图进行查找,也在图层中进行搜索,提高搜索的准确度。在进行搜索地点的时候,可以使用地址编码、地区名字、街道名称、道路名称以及该地点的特征或者具有的服务等,均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查找地点。
2.3.6空间测量
空间测量指的是系统可以根据某种要求,进行测量某点或者某地的面积或者与其他地区的距离,可以是用户获得更为完整的信息。其中距离的测量指的是清楚的将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的数值进行显示,使人们可以目的地的具体距离。而面积测量指的是系统可以对圆形或者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测量,使人们可以获得所知区域的面积大小。
2.3.7图层应用
系统可以对地图数据的特点划入不同的图层当中,而且图层的具体数据可以用户自行选择,系统设计了不同的功能,方便人们对图层进行应用和整改。系统可以为用户有效的编辑工具,使其可以对图层进行修改和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功能为:对图层的操作内容进行有效管理,显示图层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图层的显示方式或者不显示,用户可以自由进行修改图层,用户可以选择打印图层或者放弃操作。系统常见的图层包含:点状对象(孤立存在的建筑物,大厦、汽车站、火车站等),线状对象(各种类型的道路,高速公路、国道、二级公路等),面状对象(面积较大的区域,水库、江河、湿地等)。
2.3.8地图操作
地图操作的作用在于鹰眼快速控制、地图位置移动、地图尺寸变化等。地图尺寸变化指的是系统显示的地图进行变化比例尺,并且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缩小或者放大地图。其操作的方法为:可以地图上进行移动“缩放条”将地图的比例尺缩放到合适的范围。另外也可以在地图上任意划定一个区域,然后将这个区域进行放大或者缩小,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地图位置移动指的是用户可以将地图进行移动,使一些目前窗口无法显示的内容进行显示出来。另外鹰眼快速控制指的是使用鹰眼图进行显示目前出现的窗口和整体地图具有的关系。人们通过对鹰眼图上的取景框进行移动,可以将整个地图清楚地观察,并且找出所需要的区域。
3 总结与意见
由于LBS业务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人们进行解决,促进LBS的完善。主要表现为:
3.1定位的精度
现在在使用LBS的时候,需要使用高科技的GPS定位技术。但是GPS定位的发展还存在缺陷,例如在深度室内的时候,无法实施准确的行GPS定位,导致位置信息出现错误。假如使用网络进行定位,则可能会因为网络信号的问题,影响定位的精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对定位业务进行细化,对于不同要求的定位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准确度比较高的业务,可以使用网络定位。如果无法使用网络,则进行处理,满足用户的要求。
3.2位置信息的应用
LBS需要给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位置服务信息,主要包含各种类型地图和定位信息。但是目前在电子地图方面,各个省市所提供的地图数据有所差异,使系统所呈现出的地图信息也出现偏差。这种情况,不是单一的企业可以进行完善的,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加强对地图信息的整合统一,才能提高地图的准确度。在定位信息方面,需要运营商对收集大量的信息,并且要加强与政府和其它企业的合作,才能给用户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满足用户对准确定位的需要。
3.3矢量地图的运用
用户在使用导航业务的时候,如果要将地图进行下载,无法进行大量的操作,不然就可能大幅度提供用户的使用成本。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充分利用矢量地图的作用进行解决。这是由于矢量地图的下载速度比较快,可以储存的信息比较多。但是由于矢量地图的使用需要涉及大量GIS厂商系统内容矢量数据的格式,而且无法进行统一,所以可以使用终端支持多个矢量地图浏览器进行解决数据不统一的情况,从而提高矢量地图的应用范围。
4 结束语
由于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而且移动位置服务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服务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可行性。本文分析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的内容,并且找出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基于移动位置下的服务信息系统技术的进步,也可以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摘要:由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使得我国移动位置服务业务也有所增加,现在移动位置服务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和工作的重要指导。该文分析移动位置服务的发展情况,并且对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特点进行探究,可以知道移动位置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完善移动位置服务的内容,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并且促进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LBS,移动定位
参考文献
[1]李云海,陈叶.位置服务基础应用平台的设计与研究[J].软件导刊,2012(1):158-159.
[2]高博,万方杰,宋国民,等.基于位置服务的空间信息传输模型[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4(1):325-326.
[3]王黎明,夏清国,张永峰,等.基于个性化移动位置服务中自适应地图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5(2):412-413.
[4]刘文婷,唐守廉.移动位置服务期待模式创新[J].中国电信业,2013(3):203-204.
移动信息服务 篇9
一、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1.1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特点
过去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主要是以图书馆、馆藏资源为中心, 现在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应该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方便用户查找信息资源, 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需要的材料。目前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开始重视用户的需求, 对用户进行分析, 分析其信息检索的特征, 年龄等方面信息, 然后据此建立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移动信息服务, 使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更加方便智能, 使图书馆用户更加满意。以用户需求为基础, 需要注重移动性、个性化和及时性, 重视对用户的研究和调查, 而不是仅仅将图书馆的资源照搬到移动设备上。在对用户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开发满足用户要求的移动信息服务。图书馆可以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 研究用户的检索内容和策略, 使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更加有针对性。
1.2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
在移动环境下, 图书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随着时间、空间而变化。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主要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与空间相关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与时间相关的需求。其中与空间相关的需求是地理性需求, 是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的需求。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 查询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位置、交通路线等情况, 以及附近的服务设施等, 都是空间上的需求。虽然对空间的需求与娱乐、商业等相比不大, 但是对于图书馆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与时间相关的也叫及时性需求, 是用户突然激发的对图书馆的查询、检索等需求。用户可能会利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消耗闲暇时间, 查询相关的技能资料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或者使用移动终端设备, 阅读图书馆的多媒体内容等。与时间相关的需求通常具有突发性、临时性。这两种需求从用户的移动需求上来分析的。从整体结构来说,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还有服务支持系统、服务方式、服务提供者等因素。
二、如何促进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
2.1重视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管理
要加强服务的互动性, 图书馆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 要重视用户与图书馆的互动, 可以建立一个用户的移动互动服务平台, 增加图书馆和用户, 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学习, 以及娱乐等, 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要加强移动信息服务与传统的文献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合作, 协同信息内容、信息技术、信息设备等各个方面, 加强图书馆资源的整合。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特点, 图书馆可以整合数据库、系统、数字化等资源, 形成统一的用户服务窗口。同时要提高服务的个性化和主动性。主动为用户提供延伸服务, 要根据用户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 为用户提供定制, 或者个性化的检索等服务。
2.2加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它不仅是一项技术, 还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内容, 包括用户研究、用户服务、内容整合、系统管理等。要注重多网融合服务, 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图书馆信息服务需要向移动互联网方向延伸, 充分发挥移动技术的优势, 利用应用程度、WAP、短信等各种技术手段, 给用户提供在线阅读、预约、查询等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对于信息的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图书馆要创新资源展示的形式,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 对资源进行加工, 将资源植入到用户普遍使用的移动终端上, 使图书馆的视频、音频、图书、图片等内容, 都能够适应移动终端, 在其格式下展现给读者。
2.3解决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资源存储的问题
目前, 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越来越多, 使其信息资源更加广泛, 包括了共享资源、网络资源专业数据库等等。图书馆要解决移动信息服务的资源存储问题, 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来处理, 帮助保存图书馆的数据, 而且保证数据不会损坏或者丢失。云计算方式下, 资源存储有了安全保障, 即使出现意外删除, 或者硬盘出现问题, 都不会影响资源, 图书馆依旧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图书馆可以采用资源联盟的方式, 根据专业学科, 收集特色资源, 形成有独特的数字化资源馆藏。
移动信息服务 篇10
一、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
我国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比国外晚了3 到5 年的时间, 国外最早的移动图书馆可追溯到2000 年左右, 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推出手机的书目查询系统, 随后东京大学和欧洲的一些大学也陆续推出了手机查阅图书馆资料的移动图书馆。 中国出现最早的移动图书馆在2003年, 在2005 年起才有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首家“ 移动图书馆”是上海图书馆开通的, 读者可以通过随身的移动设备, 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享受到咨询和服务。 直至现在, 移动图书馆开通的信息服务有:书目文献检索、短信微信服务、网站APP服务。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在不断地实现多元化, 2007 年之前的移动信息服务只有短信服务一种方式。
二、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特点
( 一) 图书馆资源的移动性
移动图书馆作为现在最主流的一种图书馆存在的形式, 移动性是它最显著的特点。 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和多媒体科技, 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随时随地地进行阅读。 在连呼吸时间都挤不出来的忙碌年代里, 时间是所有人最大的敌人。 而这种移动式的阅读只需有一个可上网的移动设备, 就可以免去你上图书馆查阅繁多信息找一本书的时间。 可以说, 移动图书馆的出现是必然的, 在科技化的时代里, 移动图书馆将会逐步地取代传统的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将掀起阅读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
( 二) 服务时间的时效性
图书馆的服务平台是通过无线移动技术、互联网络把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更便捷地提供给读者, 通过这个服务平台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获取到图书馆的资源信息, 进行就地式的阅读, 这种具有强大的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阅读方式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点。
( 三) 资源信息的广泛性
相比于传统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的一个极大的优势是信息资源的充足性。 可以说移动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延伸, 在移动图书馆里, 读者不仅可以获取到本馆的资源信息, 也可通过无线移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从互联网上获取或下载想要的其他信息资源。
( 四) 服务方式的便捷性
移动图书馆不仅有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系统, 如图书馆管理系统、一站式搜索系统、文献传递系统, 也开创了新的服务系统。 读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作为终端来查询并获取图书馆的资源, 移动图书馆越来越受到大众喜欢的一个原因是其获取信息的移动设备优势, 使用率比较高的移动设备都是手机或掌上电脑, 而它们体积小、且容易携带, 极具便携性。
( 五) 信息服务的个性化
移动图书馆给读者全新阅读体验的同时, 也提高了读者主动接收信息的积极性。 移动图书馆有极大的自主性, 读者可以凭本身的自我需求建立自我的图书馆信息, 通过与图书馆OPAC系统进行关联, 就可以获得多样的信息服务。 移动图书馆运用了Web技术也进一步促进了其本身未来的发展。
三、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移动通信服务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影响下, 移动信息服务必然地诞生了, 而移动信息服务也改变了图书馆的存在形式, 图书馆的服务产生了功能性的变化, 移动图书馆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 它在促进图书馆形式多元化的同时, 也曾一度改变了图书馆的原有职能。 虽然如此, 我国的移动图书馆发展历史还在起步阶段,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 一) 移动图书馆的普及率偏低
虽然在2007 年后, 我国的移动图书馆有了飞跃性的突破, 移动图书馆的数目有所增加、信息服务完善。 放眼整个中国, 从整体上看, 国内现有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约2500 家, 但有开通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不到100 家, 参与率严重偏低, 说明国内现在的移动图书馆还不够成熟, 还在起步摸索的阶段中。
( 二) 移动信息服务的技术不够完善
就国内已经开通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看, 移动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还是主要集中在短信服务, Wap和客户端服务。 目前最主流的电子阅读器和掌上电脑与移动图书馆相结合的服务在国内移动图书馆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移动信息服务。
( 三) 对读者用户缺乏了解
移动图书馆的出现是信息时代必然的产物, 而没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调研, 与读者进行沟通, 从而未了解读者用户的真正需求, 移动图书馆就在信息化的影响下匆忙诞生了。 在开通移动信息服务前没有做好与读者的交流, 缺乏论证, 缺乏调研是目前移动图书馆普遍存在的弊端。 在这样的情况下, 它很难充分了解读者用户的需求, 进而无法提供准确完善的服务。
四、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对策
国内目前的移动图书馆还在一个刚起步的探索阶段, 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完善。 如何更好地普及移动图书馆和更充分有效地发挥移动图书馆的优势是今后移动图书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一) 积极参与移动图书馆的建设
在移动图书馆普及率还不高的今天, 移动图书馆还没真正地映入大众的眼帘, 扩大移动图书馆的规模是一方面, 用户对于移动图书馆参与的积极性将严重影响其建设。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 人们对移动阅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移动图书馆如何摆脱原传统图书馆的影子,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是移动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
( 二) 移动信息服务的建设和完善
在Web2.0 阶段的互联网时代,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应用难度大大降低了, 大众参与网络技术生产和网络活动的基数明显增加了。 移动图书馆可以利用好这机遇, 把Web2.0 技术与图书馆的建设结合起来, 开展个性化的服务, 让读者用户在自己享受阅读的过程中还能与广大不同的用户进行分享与交流。
移动图书馆的出现是信息化时代, 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影响下必然的产物, 尽管目前的移动图书馆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还偏低, 移动信息服务的方式不完备, 但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下, 移动图书馆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做好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是让移动图书馆更好地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茆意宏.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2 (2) :35-41.
[2]张振玉.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兰台世界, 2014 (11) :29-30.
[3]赵红霞.我国移动图书馆的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24) :40-42.
移动信息服务 篇11
摘 要:智能手机与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二维码在移动信息服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二维码在移动信息服务应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手机二维码的市场比较混乱,亟须统一的二维码技术标准;二维码的普及程度不够。
关键词:移动;信息服务;二维码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72-02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产业在技术和需求的双重拉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移动信息服务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移动电子设备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电子设备与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移动网络服务,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登录互联网,查询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与亲人朋友之间进行无线沟通,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在移动信息服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二维码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服务的途径。二维码,又称为二维条形码或二维条码,是一种特定的几何图形,它是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简单地说,二维条码就是将一维条码存储信息的方式在二维空间上进行扩展,从一维条码对物品的标识转为对物品的精确描述,它可以表示包括汉字、照片、指纹、签字等在内的小型数据文件。与传统条形码(一维码)相比,由于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同时表达信息,因此可存储信息量大,同时二维码还具有抗损性能强、制作成本低廉、能表达文字图像内容等特点。
一、二维码的应用现状
在美国和日韩等地,二维码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覆盖率高达80%-90%,在他们生活环境中,二维码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超市购物、公交站牌、餐饮、酒店、地铁、公交,甚至衣服标签,二维码的应用场景无处不在。而在国内,随着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二维码才开始慢慢走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比如现在的机打火车票、电影票、兑换打折优惠券、购物、积分券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二维码在移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一)身份标识
二维码的身份标识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商品信息标识,目前我们在商场或超市所购买的商品都贴有一维条形码,通过扫描可以查看其价格,由于一维码受到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它所携带的信息量有限,如商品上的条码仅能容纳13位阿拉伯数字,更多的信息只能依赖商品数据库的支持,离开了预先建立的数据库,这种条码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条码的应用范围。而二维码出了具有一维码的特点外,同时具有信息量大,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强等优点。在日韩等地,多数商品都有二维码标识,标注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的信息。第二部分是个人信息标识,生活中很多个人信息都可以用二维码来存储,比如我们常用的图书证,在学生入学时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信息建立二维码库,对每个学生生成独一无二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查看该学生的姓名,年级,学院,专业等信息;还有现在流行的微信,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二维码帐号,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把相应的人加为好友;有些人还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个人名片信息二维码,不再用纸质的名片,直接把含有个人信息的二维码图片发到对方手机上,避免了纸质名片容易丢失的麻烦。
(二)电子凭证
二维码的电子凭证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分兑换:用手机二维码的积分兑换方式后,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提出兑换申请,并到就近的兑换点兑换礼品。二是电子提货券电子凭证的形式替代传统的提货券,条码凭证已广泛应用到实物营销、实物派送等方面,大大方便了商家和消费者。三是自助值机:客购买电子客票后,登录相关网站,输入身份证号及航班等信息,便可以自行选择座位,完成自助值机。之后,乘客只需带着手机在机场专用自助设备扫描换取实体的登机牌,就可通过安检并登机。能够更好的体验查询、订票、登机一站式的轻松。四是刷电影票:目前,手机二维码看电影已经在电信天翼院线通中实现。手机客户端预定电影票成功之后,系统会发送二维码电子票到可以接收彩信的手机当中,到电影院通过特定的读卡器终端,就能读出二维码电影票的具体信息。
(三)信息推送与广告宣传
二维码在信息推送及广告宣传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目前大多数传媒企业和商家都在利用二维码技术,向用户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1.信息推送
新闻媒体可以通过二维码为移动客户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服务,使移动客户快速访问“手机报”、“手机博客”等多种移动媒体的应用。现在我们每天所看的报纸中你会经常发现在报纸很多页面上会看见包含各类信息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我们就可以直接访问该报纸的网站或者该条信息的网址,以浏览更多的内容。高校就业或档案部门可以建立毕业生档案二维码数据库,在学生毕业后向每位学生发送其本人的档案内容、去向等信息,以方便毕业生日后查找。
2.广告宣传
在商业领域中,现在很多商家都已经开始利用二维码进行商品与信息的宣传与推广,他们将自己的网站地址或产品详细信息地址通过二维码软件转为二维码,然后让他们出现在报纸、海报、电视等传媒介质中,我们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会看到目前绝大多数的广告海报中都有了一个小方块的二维码,用户若被其海报简介所吸引,而要想进一步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就可以拿出手机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从而直接链接至包含商家活动的详细内容网站中,更加详细地了解这些产品,从而达到产品推广的目的。
3.信息资源下载与获取
二维码因为其存储信息量更大,所以对于音频、视频、软件、游戏等文件,我们也可以通过保存其下载网址的二维码到我们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中,通过网页浏览或者朋友分享的相关视频、软件、游戏等二维码,迅速快捷的直接跳转至文件所在网址进行音频,视频的直接浏览或软件,游戏的下载,从而简化了文件的查找过程,让用户更方便直接地查找到其所需要的相关文件。
4.公共服务
在公共服务中,二维码同样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旅游景区,把景区的各个景点的文字介绍、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内容建立一个数据库,通过网站的形式展现出来,再借助二维码技术为每个景点生成二维码标识,然后放在景区景点之中,游客就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相应景点的网站,获取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到之处的历史、来源、典故等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旅游效果。在公交系统中,二维码也可以发挥很一定的作用,在公交车站、公共自行车站布设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下载相应的应用软件,并利用手机自带的摄像头拍摄二维码即可到达指定的网址。每个公交站点都有不同的二维码,只要一拍就可以看到一张您所在的区域地图,并可以随时获取周边餐饮、娱乐、道路、公交信息和换乘信息。
三、二维码在移动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一)手机二维码的市场比较混乱,亟须统一的二维码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手机二维码的市场比较混乱,许多商家推出了自己的二维码技术,这些二维码标准各异,导致各个二维码的识别设备不能兼容,应用和推广起来难度加大。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二维码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逐渐推动二维码制作和识别设备及软件得规范和统一,规范二维码识别技术,从而促进我国二维码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二维码的普及程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以及二维码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二维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相当多的用户群体,但是由于我国手机用户普遍觉得使用手机上网资费较高,网速慢、信号差,智能手机价格昂贵,媒体、商家对二维码的使用意识不够高等原因,极大地限制了二维码的普及。针对以上原因,首先,电信运营商应该相对降低手机上网资费,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其次,相关媒体和商家应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二维码相关的技术产品,寻找更加高效的盈利模式,同时也让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各类服务;再次,个人用户也应该逐渐提高利用二维码的意识。
(三)二维码在移动信息服务中的安全性问题
第一,我国移动网络大量充斥的黄毒信息,手机恶意软件泛滥,因此,在二维码的应用当中必须注意其安全性问题。首先,用户本身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智能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手机银行、手机购物、手机支付等涉及消费的功能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也很容易产生一些安全问题,有一些不法之徒通过制作一些包含木马或病毒的二维码来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银行、支付宝等账号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因此我们在使用手机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随意扫描陌生人发送的或不正规网站上的二维码,以免进入一些恶意网站或下载恶意软件和木马,导致手机中毒或木马侵袭,甚至导致经济上的损失。其次,相关软件厂商针对手机二维码制作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对于跳转的网站和下载的软件进行安全过滤。现在大多数手机都会安装免费的杀毒软件,可以查杀病毒或木马,但是针对二维码的杀毒软件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软件厂商应该尽快研究专门针对二维码的杀毒技术,建立二维码病毒库,对包含病毒或木马的二维码进行过滤筛选,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不受到威胁。但是,如果这些包含用户个人信息的二维码落入到不法之徒手中,他们就有可能通过这些信息对用户进行一些诈骗等非法活动,从而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甚至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因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泄漏带有个人信息的二维码,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随着智能手机日趋普及,二维码正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当中,但目前二维码的价值仅限于信息的跳转与展示,其在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行业应用等领域拥有无限的开发潜力,这需要各方合力,与物联网、3G等技术相融合,不断探索业务和模式创新,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创造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技术产品为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许统.手机二维码在国内的发展及应用[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1,(3).
[2]赵峰,王茂祥.移动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未来与发展,2009,(9).
[3]王锐.浅谈手机二维码的应用及普及[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1).
移动信息服务 篇12
微信以其快捷、方便、丰富的信息服务体验,受到人们的热捧,成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指出,微信使用率最高的人群为24岁以下,用户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面对新媒体、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最大化利用微信,使其在校园移动信息服务建设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研究。
1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作为近年来发展最迅猛的移动端新媒体应用,正大量应用到传媒、旅游、信息服务等领域。微信公众账号是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功能上推出的让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个人面向公众进行信息服务的公开平台。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可以通过该平台运用文字、图片、语音等方式实现和特定群体之间的全方位沟通、互动,从而挖掘用户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是一个交流工具,还可进行二次开发,将其打造成一个 “轻量级APP”,实现更全面的移动信息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拓展性和强大的用户基数,使得各个组织机构都在积极发掘微信公众号的潜能。可以预见,微信将成为机构发展移动信息服务不可忽视的平台。
2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
2.1 微信公众平台特点
2012年11月,腾讯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拥有大量碎片时间的大学生占用户总量的64%,这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如下特点:(1)操作简便,信息丰富,只要拥有移动设备就可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2)灵活私密。微信因交流形式丰富、私密性高,便于师生对话,特别是语音功能,提高了对话的私密性;(3)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学校可对微信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合理的量化考核体系,配合高校实现精细化管理[3]。
2.2 校园微信公众号模式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款实现一点对多点的信息推送平台,包含编辑和开发两种管理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对管理者而言,编辑模式适合不懂程序开发的管理者使用,平台搭建速度快,能实现自动回复、群发、用户管理等常规功能;开发模式是针对程序员的,使用者需掌握微信开发技术、系统运营经验,通过公用开发接口设计适合自身的微信公众平台,搭建出更全面的信息服务窗口。对用户体验而言,编辑模式下的校园公众平台只能为用户提供图文消息推送、关注回复消息、发送关键字时回复消息等基础功能服务。开发模式下的公众平台才能让用户享受到更全面的信息服务,如:基于LBS位置服务,利用微信LBS服务特性,推出基于位置的服务功能,引导用户到达目的地,包括校区地图、校区路线及交通导航、校区周边吃喝住行购导航等;客服应答:支持客服即时解疑,整理常见问题并形成标准答案供用户查询。在招生就业之际,开发客服应答功能,实时为家长和学生解答招生就业等问题;留言板功能:用户自由发表言论,征集广大师生与家长的意见、建议;语音识别功能:用户通过发送语音信息进行相关的查询服务与导航服务,使导航与查询更智能化。
2.3 存在问题
微信公众平台存在以下问题:(1)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充当“公告栏”角色,只发挥简单的信息推送作用;(2)许多高校的微信公众号同质化现象严重,提供的功能、微信界面在设计上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开发和个性化服务;(3)对开展校园微信不够重视,开发力度不够[4]。
3 基于微信构建校园智能化信息服务公众号
3.1 微信API———第三方消息接口
微信API是微信公众平台消息接口,用于进行消息处理。开发者通过对微信的二次开发,能丰富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提高管理员与用户的互动性。当用户发送消息给公众号时,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器会使用http请求对接入的网址进行消息推送,第三方服务器可通过响应包回复特定结构。如果公众号已经和API成功对接,用户则除了享受“编辑模式”下的功能服务外,还可享受“开发模式”下更丰富多彩的服务功能,如LBS位置服务、多客服并行服务等。
微信不断优化公众平台功能,向公众号开通微信认证,增加开发者问答系统,并向开发者开放9大高级接口:语音识别、客服接口、OAuth2.0网页授权、生成带参数二维码、获取用户地理位置、获取用户基本信息、获取关注者列表、用户分组接口、上传下载多媒体文件。通过第三方接口的实现,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全方位满足需求[5]。
3.2 第三方接口实现方式
微信第三方接口是一种易于扩展的微信消息处理方式,可将微信用户发送的信息转发到公众平台管理服务器,其消息流转方式为:用户微信服务器第三方微信服务器。为了开启第三方接口,需要用户开启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者模式”,并在开发者模式下配置好服务器URL和Token。目前,微信第三方接口消息采用XML格式封装,通过80端口以HTML协议在微信与第三方服务器中传输。所以,人们可以用常见的网站服务器如:a-pache、tomcat、nginx、iis等搭建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器,并使用自己熟悉的网络编程语言如:.NET、PHP、J2EE等完成服务器的各种逻辑功能。
3.3 微信公众平台移动信息服务
笔者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功能服务及运营情况,从5个方面提出构建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建议:(1)利用微信多媒体交流特点,更新信息推送方式,采取多种编辑方式,实现图文声并茂,刺激视听感官,引发关注与自传播;利用微信推送人才培养、学术报告、素质教育等信息,增加学校的关注度;(2)加强沟通,提升交互空间。微信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微信公众平台可针对不同人群赋予特定的权限,教师可通过校园微信提供的多种媒体形式统一发布作业、难题解疑、专业资料等信息,供学生随时随地查看,学生也可给老师发送信息,探讨学习问题,语音功能突破了文字的局限性,声音间的交流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3)学生管理人员可通过微信平台对外发布管理工作进程,向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征询意见,借助各界群体的力量优化在校大学生管理。鼓励在校生绑定学号信息,提供个人信息查询服务,如成绩查询、课表查询、空教室查询等,还可推出微信支付功能,方便学生订水、订餐、充值电费、充值校园卡等[6];(4) 做好Q&A———关键词应答操作。许多家长和准新生、毕业生希望了解学校招生就业等信息,可以整理出师生家长常见问题,建立常见问题库,存放在微信后台,当师生家长向微信发送相关词时,微信可立即返送答案,提高解答效率;(5)利用数据分析功能和基于LBS位置服务。管理员可在后台录入相关位置信息供用户查询,例如,查询学校附近餐饮店、校区地址等。系统对用户在微信界面的操作进行跟踪、记录、分析和反馈,管理员根据数据分析微信运行情况和师生需求。
构建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功能规划[7],见图1。为了微信顺利运营,发挥其最大效能,有3个问题需要把控。(1)信息的定时推送。在运营微信时,管理员应注重优化推送内容,注意推送次数,若推送太多将造成信息泛滥,若不定时且推送次数过少,则降低了校园微信的活跃度;(2)聚集用户,提高关注度。利用学校所拥有的微博、校官网、贴吧等社交网站推广校园微信,进行延伸性关注,并让用户绑定自己的学号信息;(3)投入技术,注重微信深度开发。挖掘用户需求,对接校内教务、后勤系统,对微信进行深度开发,为用户提供更全面、丰富的服务内容,提升用户对校园微信公众号的依赖性。
4 结语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功能不断被发掘、创新,其功能朝着手机轻量级APP方向发展。运用微信这种新兴媒介作为发展移动信息平台的载体,不仅能整合校务资源,提高学校与师生的互动性,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其所包含的意义相当于开发了一个教育信息化项目。
摘要:微信以其新颖的交流方式吸引了众多年轻粉丝,而其所开放的九大功能服务接口,为企事业单位创建移动服务提供了无限可能。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微信特性、用户需求,构建了校园微信公众平台。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移动服务,校园服务
参考文献
[1]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EB/OL].http://www.pishu.cn/zxzx/mtjj/78098.shtml.
[2]微信用户属性数据:性别比例和年龄比例[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76608.html
[3]礼晓宇.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44-45.
[4]黄楚筠,彭琪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动机与传播效果研究——以中南大学微信平台为例的实证分析[J].中南传播,2014(8):122-124.
[5]百度百科:微信API[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AEQubXEgfQyi72RnrUGL11K3o7cO1c-TdA22KVU9lcUby0n001t97buQEOTehPjuqYEZ0x9Zj3JMQn7nQov1EDkKtn6xajmT83ryhYuv2a
[6]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16-19.
【移动信息服务】推荐阅读: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09-02
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07-01
移动信息化综合服务-集团短信MAS07-11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8月1日正式实施11-04
移动信息05-21
移动信息处理06-22
信息移动交互09-10
移动医疗信息12-22
移动信息终端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