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共12篇)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 篇1
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工作, 中央一号文件及党的十八大报告等文件多次强调“三农”问题, 将信息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农村移动信息服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发展农业经济, 提高农民收入,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移动信息服务是通信运营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然而, 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整体水平却十分低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移动信息服务工作, 提高农村移动信息服务需求, 已成为各级部门和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在技术接受模型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变量来探讨农村消费者对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影响因素[1]。但是以往的研究很少将感知信任这一变量引入技术接受模型, 来研究农村消费者的需求行为, 而感知信任是农村消费者产生需求意愿, 作出实际需求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 研究感知信任对农村消费者需求行为的关系是有一定价值的。基于此, 本文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背景, 融合TAM模型与信任理论, 探索农村消费者的移动信息服务需求行为。农村移动信息服务, 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农村、农民、农民工等农村用户提供涉农信息服务, 包括定制短信和IVR (互动式语音应答) 两种业务方式。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综述, 阐释农村用户采纳移动信息服务的理论基础, 提出农村用户移动信息服务需求行为研究模型;然后设计相关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利用SPSS和Lisrel软件分析验证研究模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 提出促进和改善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用户需求行为的对策建议。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TAM理论
TAM理论是Davis等针对当时资讯科技应用的普及, 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的一个经典模型, 旨在解释和预测使用者经过一段时间与信息系统交互后接受信息系统的理论[2]。该模型引入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个用户主观信念。“感知有用性”指用户主观上认为信息系统和科技产品越有用, 接受这个事物的意愿就越积极;“感知易用性”则指用户感觉信息系统和科技产品越容易学习和使用, 接受这个事物的意愿就越积极。TAM理论表明, 使用者对新信息系统的使用意愿直接决定其实际使用, 而使用者对新信息系统的使用意愿则由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决定。农村移动信息服务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产品, 使用者对它的需求行为, 也应适用于TAM理论。消费者对信息技术产品的感知易用性会影响其感知有用性, 当农村用户感觉自己能很容易和方便地使用该信息服务产品时, 他们往往会认为该产品对自己是有用的。并且, 当他们感知到移动信息服务对自己易用和有用时, 会产生对该产品需求的意愿, 进而影响农村用户的现实需求。因此,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H2:感知有用性对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
H3:感知易用性对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
H4:需求意愿对现实需求有正向影响。
1.2 信任理论
信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进行一切社交活动和商务活动的基础, 在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的移动通信环境下, 其作用和意义更加显著。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用户感知信任是用户 (信任主体) 在存在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情况下, 对包括技术、制度、信任客体的特征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感知后所产生的一种积极预期和判断。农村用户由于文化程度低, 易受诈骗短信欺骗, 在造成自身经济损失后, 往往对企业和移动信息服务产生不信任感, 进而降低对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意愿和现实需求。各项研究均发现信任能够影响用户的行为, 如在电子政务情境中, Colesca和Dobrica (2008) 认为公民对电子政务的信任直接影响其使用意向[3];周沛等 (2012) 在移动电子政务研究中, 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了感知信任是影响公众采纳意向的重要因素[4]。感知信任不仅对消费者心理需求意愿的感知有重要影响, 而且对用户的现实需求也存在直接影响, 当用户对企业和信息服务产品不信任时, 往往会直接减少或不使用该产品。因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感知信任对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
H6:感知信任对现实需求有正向影响。
1.3 感知风险理论
感知风险是消费者对于出现不利后果主观感觉到的不确定性和预期后果的危害性。本文感知风险是指农村用户感知在使用移动信息服务时, 可能会面临的风险。感知风险是消费者感知信任的重要影响因素, 管荣伟 (2013) 通过文献回顾认为感知风险是影响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关键因素之一, 并进一步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了感知风险对感知信任的负向影响程度[5]。同时, 本文认为感知风险会影响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用户的现实需求, 农村用户在使用移动信息服务时, 可能会收到垃圾短信以及诈骗短信和电话, 这些往往会增加用户的感知风险, 让用户害怕去使用和接触移动信息服务, 从而降低对移动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由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7:感知风险对感知信任有负向影响。
H8:感知风险对现实需求有负向影响。
1.4 感知价格
感知价格是消费者对产品客观价格的一种主观感受, 它是以消费者心理预期价格和实际价格的比较为基础的。显然, 如果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直接相关, 那么消费者的感知价格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感知价格对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具有负向影响, 周毅 (2008) 在研究移动数据业务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中, 通过结构化方程分析, 发现感知价格对购买意愿的影响非常突出[6]。另一方面, 消费者的感知价格与实际需求有负向关联。由于普通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 所以本文认为价格因素会直接影响移动信息服务使用者的需求行为。于是,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9:感知价格对需求意愿有负向影响。
H10:感知价格对现实需求有负向影响。
综上所述, 本文在对相关理论进行全面回顾后, 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 结合农村移动信息服务市场的实际情况, 提出研究假设。根据研究假设, 构建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用户需求行为模型, 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的测量
考虑到变量的有效性, 本文大部分变量的测度项均参考已有研究成果, 再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加以适当修改作为变量测量的工具。所有量表均采用Likert五分量表进行测量, 要求答题者根据实际情况依次选“极不赞成”到“非常赞成”。
量表经过与专家和企业人士反复讨论后形成调查问卷初稿。问卷初稿首先在重庆某区县农村进行168份小样本测试, 根据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 对问卷题项进行调整, 最后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2.2 抽样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分别选取重庆市五个具有地方农业特色的区县 (荣昌、潼南、垫江、石柱和彭水) 进行抽样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400份。其中, 有效问卷358份, 有效回收率为89.5%。无效问卷判定的标准为: (1) 问卷缺失数据较多; (2) 回答问题过于随意; (3) 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有较多的自相矛盾。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从表1可见, 样本的男女比例约为1:1.1, 样本性别分布均匀;调查的农村消费者年龄主要分布在18至45岁左右 (占总样本的64.5%) , 符合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的使用现状;调查的农村用户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大部分用户的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 (占总样本的78.2%) ;调查的样本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总样本的66.2%。总体说来, 抽样调查样本基本符合农村用户的实际情况, 所收集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3 研究结果
3.1 量表信度与效度
本次研究采用Cronbach, sα系数来检验变量的信度, 如表2所示。各变量的Cronbach, sα值均超过0.7, 可以看出本次研究所用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 参考了已有文献的成熟量表, 并征求了学术界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的意见, 保证了量表的内容效度, 此处主要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 包括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将本研究中的7个变量作为7个相关的一阶因子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CFA) , 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好 (见表2) 。各变量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在0.53至0.90之间, 全部指标的T值均达到较高的显著性水平 (P<0.01) , 显示出较好的收敛效度。各因子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加减两倍标准误 (即相关系数的95%置信区间) 均不包含1 (或-1) , 显示了较好的判别效度。
3.2 模型检验与假设验证
为了分析各潜变量之间的因果假设关系, 本研究用L i s r e l 8.7 0软件对研究模型进行拟合检验, 模型拟合结果较好, χ2 (239) =558.83, R MSEA=0.061, GFI=0.885, CFI=0.933, NNFI=0.923, IFI=0.933, PNFI=0.774, 各拟合指数均在标准要求范围内。综合来看, 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假设验证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到, 在所有假设中, 假设H3感知易用性对需求意愿的正向影响, 因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而没有得到支持。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信任理论以及感知风险理论为基础, 构建了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用户需求行为研究模型, 并对结构模型提出的10个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1)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 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很大, 标准化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53。这说明, 当农户感觉移动信息服务易操作时, 会认为这种产品对自身有用。同时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感知有用性对需求意愿有影响, 表明农户觉得移动信息服务有用时, 会增加他对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意愿。然而, 感知易用性对需求意愿的直接正向影响没有在本文得到支持, 原因可能是, 农户虽然感觉移动信息服务易操作, 但由于价格、风险和信任程度的影响, 农户往往没有太大的需求意愿;但是感知易用性可以通过感知有用性间接地影响需求意愿, 可以看出, 农户在感觉移动信息服务易用时, 还会考虑它的有用性, 当移动信息服务对自己有用时, 才会产生强烈的需求意愿, 从而增加现实需求, 这符合农户追求产品简单务实的心理。因此, 手机终端厂商应开发更易操作、更适合农户的终端产品;移动运营商应简化信息服务流程;政府应联合企业对农户进行相关的使用技能培训。这样, 在提高农户感知易用性的同时, 更能增强农户的感知有用性, 进而产生更高的需求意愿和更多的实际需求。 (2) 感知信任可以提高农户的需求意愿和促进现实需求, 标准化的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34和0.22。这说明农户对移动信息服务的可靠性和对企业的信任度都十分关注。只有使农村消费者产生信任感, 他们才会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产生需求意愿和现实需求。因此, 政府和企业应联合起来规范农村信息服务市场体制, 减少垃圾信息和经济诈骗信息对农村消费者的影响, 构建一个和谐、安全和健康的移动信息服务市场环境。 (3) 感知风险在农村用户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行为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不仅影响农户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实际需求, 也影响农户对移动信息服务的感知信任程度。同时, 感知风险也通过感知信任间接地影响需求意愿和现实需求。这表明, 农户感觉移动信息服务产品对自己的风险越大, 那么他的实际需求就越少, 同时它对移动运营商也会越来越不信任;当农户对移动运营商越来越不信任时, 他们对其提供的信息服务产品的需求意愿就越弱, 进而现实需求就越低。因此, 政府应健全市场交易制度, 完善保护移动信息服务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和措施, 加大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处罚力度。 (4) 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 感知价格显著地与需求意愿和现实需求负相关。降低消费者的感知价格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这表示, 农户感觉移动信息服务产品的价格越高, 他们的对移动信息服务产品的需求意愿就会降低, 进而现实需求会减少。因此, 移动运营商企业应设计更合理、更实惠的移动信息服务资费, 同时可以加大对优惠套餐服务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吴先锋, 唐茜.农村移动信息服务消费者接受行为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0 (3) .
[2]Davis, F.D., Bagozzi, R.P., Warshaw, P.R.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J].Management Science, 1989, 35 (8) .
[3]Colesca, S.E., Dobrica, L.Adoption and use of e-government services:the case of Romania[J].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8, 6 (3) .
[4]周沛, 马静, 徐晓林.移动电子政务公众采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2, 56 (5) .
[5]管荣伟.基于消费者感知的网店卖家信任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经济, 2013 (10) .
[6]周毅, 孟卫东, 杜惠英, 吴平瑶.基于感知价值的移动数据业务购买意愿研究[J].通信学报, 2008, 29 (9) .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 篇2
从21世纪初,我国就开展尝试在图书馆中实行移动信息服务,现阶段,许多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都已经拥有移动信息服务,服务方式也由之前的短信服务发展到现在的客户端软件服务,服务终端也有很大改变,包括掌上电脑、电子阅读器以及手机等等,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正处在飞速发展之中。但是,当前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仍旧存在一定弊端,为了实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更好地发展,就需要结合现状、问题等等进行分析,得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新途径。
一、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现状
(一)信息服务方法与发展历程。自之后,我国就开始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研究,服务方式比较多元化,短信、客户端、WAP服务等等。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普通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等,都可以浏览图书馆的文章,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是多方面的,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一系列要求。在之前,主要使用短信服务,在20之后,WAP网络信息服务逐渐扩大,能够承担更高的信息量。在这种形势下,各大高校也逐渐开始推行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也越来越先进。在之后,电子阅读器也逐渐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普及,但是效果不如WAP网络服务好。在近几年,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也逐渐在微博等渠道上发展,这样读者不仅能够更加方便读者信息获取,也有助于相关信息的传播。
(二)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概况。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水准相当高,但是在开始的时候,主要是由国内几所知名大学图书馆开始兴办的新型图书馆管理模式,包括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等。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各大高校也都争相效仿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实现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高校没有完成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有的处于刚起步阶段,还有少部分高校处在观望之中。所以,必须要全面实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根据资料显示,当前图书馆实行移动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目的:(1)方便阅读;(2)出于好奇;(3)及时了解图书馆信息;④了解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情况。
(三)我国图书馆发展信息服务的特点
1、使用效率低、媒介不平衡。虽然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占图书馆总数比例还是比较低的,这样就不利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图书馆内部在移动信息服务上也不均衡,移动信息服务发展比较早的清华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比较大型的图书馆在系统建设、网络管理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都有很大建树,但是与这部分图书馆相比,许多图书馆还处于试用阶段,这样可以看出不同图书馆之间的移动信息服务存在很大的差距。当前,图书馆使用比较多的方式还是短信和WAP网站方式,电子阅读器和客户端的使用量并不是很多。
2、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项目比较少。在当前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主要的服务项目集中在续借、图书催还、个人借阅记录、书名检索、消息通知、书目预约、用户服务指南等方面,虽然相比过去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与发展比较好的图书馆相比,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服务项目。
二、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实行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比较少。许多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了解移动信息服务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知存在偏差,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二)对新技术的跟踪和调查力度不够。当前,大多数图书馆实行移动信息服务的方式还是以短信或者WAP网站服务为主,这就导致电子阅读器、掌上电脑等客户终端的利用率不高。
(三)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主要渠道就是手机,但是局限性太强,没有很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虽然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设置的项目比较多,但是仍旧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四)用户隐私问题和建设资金问题。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可以在任何网络环境下浏览,这样用户隐私极有可能泄露。另外,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定期对网站进行维护,这需要有足够的建设资金支持才能完成。
(五)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宣传力度不够。这就使得一部分人不了解移动信息服务的作用,导致移动信息服务作用弱化,效果不明显。
(六)移动信息服务没有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在使用移动信息服务之前没有对当前读者需求进行调查,这就使得服务系统个性化缺失。
三、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发展建议
(一)建设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1、顺应时代潮流,建设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移动信息服务在各行各业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在图书馆中实行移动信息服务,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办公、商务、政务、教育、娱乐等方面都有移动信息服务渗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图书馆可以在这种形势下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扩展和创新,图书馆界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开展移动信息服务。从发展历程和现状上分析,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起步还是比较早的,但是受技术方面的限制,发展进度并不快,内容上也比较单一,在图书馆界能够提供移动信息服务的并不多。在信息时代潮流下,图书馆将移动信息服务融入到自身的管理体系之中,是图书馆能够长久发展的保障。因此,图书馆人员要结合移动信息服务现状,制定出适合图书馆自身的服务体系。图书馆可以自行对移动信息服务进行建设和开放,也可以借鉴有此方面经验的图书馆。
2、及时对移动信息技术进行更新。结合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现状来看,当前主流的方式还是短信服务和WAP服务方式,比较大型的图书馆也使用电子阅读器和客户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因此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就必须要密切关注此方面的信息,及时对移动信息技术进行更新。当前形势下,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逐渐向终端化演变,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方式。
3、结合读者需求,开展移动信息服务。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主要目的就是能够更好地服务读者,因此在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读者的实际需求,利用图书馆现有的条件对读者行为进行研究和跟踪。开发移动信息服务之前,必须要进行准确的调查,尽可能满足大多数读者的实际需求。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正式投入使用之后,要对读者进行跟踪,了解读者的使用状态,以此为根据,对移动信息服务体系进行适当调整。
4、引入系统工程思想,建设动态移动信息服务。移动信息服务是在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服务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信息服务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和升级,才能够满足当前读者的需求,这不仅和技术有关,还包括内容服务、用户整合、系统研究和用户管理等方面,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进行规划的时候,要将其考虑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对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开发、维护以及更新升级等工作。
(二)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管理
1、图书馆管理系统要融入移动信息服务。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图书馆能够长久发展的必要保障,在图书馆使用移动信息服务之后,就必须要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包括技术、运营管理等等。在技术方面,主要有系统升级、更新维护等内容;在运营方面,主要有服务项目更新、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管理等内容。我国当前许多拥有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管理方面非常薄弱,只重视建设方面,忽视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就使得移动信息服务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就需要建设移动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以及文献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体制,实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稳定发展,提高读者满意程度。
2、结合读者需求,改进移动信息服务策略。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管理体系之中,服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移动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个性化服务、整合服务、主动服务以及互动性服务等,在这些方面图书馆都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力度,促进移动信息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主动服务:主要就是分类信息定制服务,以手机报或者订阅频道的方式对读者进行消息推送,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推送到影响力比较大的公共移动信息平台之中。除此之外,结合读者的需求,延伸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结合读者在移动平台下的.需求特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要满足读者的需求,尽可能实现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包括个性化门户、个性化查询、个性化检索、个性化定制等等方面。整合服务:结合图书馆自身的资源,整合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体系,图书馆对传统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形成统一的移动信息服务体系。互动性服务:当前形势下,信息交互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读者参与的积极性也在上升。但是,在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之中,参与度却不是很高,这样就失去了移动信息服务的优势。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例如可以利用新浪、腾讯、用户论坛或者社区等渠道来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
(三)加强宣传,发展读者,提升用户使用率。在当前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体系之中,效果不是非常好,宣传力度不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一部分人不了解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作用。在图书馆开通移动信息服务之后,要尽可能利用图书馆内公示栏、图书馆网站以及相关的讲座和新生入学教育等,加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宣传力度。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使用网络媒体和信息服务平台等渠道,对自身移动信息服务体系进行宣传,保证能够有更多的人了解移动信息服务,从而提高用户使用率。在宣传过程中,图书馆可以获取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宣传工作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在未来一定会成为读者阅读的主要方式,因此图书馆想要能够持续发展,就需要完善的移动信息服务体系;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成效不高,因此就需要图书馆自身发挥宣传作用,在这项服务未开通之前,就要做够宣传,最大程度上博取潜在读者的兴趣,这样宣传工作就能够为图书馆带来一批忠实的读者。另外,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为背景,开展相关主题的活动,将读者的忠实情感调动出来,同时也要调动读者的好奇心,最大程度上实现宣传工作的作用。
四、结束语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 篇3
“在移动互联的白热化竞争中,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以低廉的成本推动移动应用,而移动应用的技术壁垒高、开发成本大、运营维护难等种种障碍又拖累了中小企业进入移动互联世界的脚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信息名址服务管理中心执行秘书长吕军表示,其新推出的“名址+”服务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移动应用的门槛,让更多的企业尽快进入移动互联世界。
据悉,信息名址服务管理中心刚刚推出的“名址+”是以公众号码12114为通道,通过信息名址的引导,提供涵盖短信平台、手机网站、移动应用程序等在内的移动应用一站式服务组合。它包含了12114信息名址、短信互动平台、手机网站、移动应用程序。其中手机网站服务可用于网页互动、点击回电、在线预订、在线调查、广告投放等各類应用,无需专业技术人员即可轻松建立手机网站,或者直接与传统互联网网站进行无缝对接转换。
为了进一步降低移动应用的技术门槛,信息名址服务管理中心还携手名址注册服务机构新网互联推出了名为“雨滴”和“准讯”的移动应用程序,以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雨滴”采用当前最流行的SaaS服务模式,其自动打包生成技术大大降低移动应用的开发成本,能帮助企业快速建立自己的移动应用,使其能够顺利开展移动营销及移动商务。而“准讯”则是面向企业内部员工跨网络的信息沟通工具,它融合了微信、微博、邮件推送、内部通信录及通知等功能,可以全面满足企业内部沟通、掌上办公的通信需求。
基于位置的通用移动信息服务系统 篇4
项目概述:本项目研究目标是通过分析业务需求, 对室外GPS结合室内Wi Fi定位模式进行扩展, 结合位置信息开发实用性功能及功能接口, 实现用户之间的交互。根据实际场景的需求给出系统架构, 完成管理控制平台、信息传送平台及系统终端的开发研究, 完成实际场景的试点应用, 结合测试反馈进行系统优化, 进一步实现商业化推广使用。本项目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具有较为完善的工作基础, 已完成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原型应用于北大校园。研究团队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完善和扩展, 构建统一接口, 实现在不同场景下的通用移动信息服务应用平台。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 篇5
一、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
(一)迎合网络时代更高标准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在校师生,所拥有的图书类型可以满足不同群体及不同专业的需求。然而,在校的师生又分为不同的级别,老师有专职教师、有辅导人员,学生又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等多种层次。高校图书馆要想提供良好的服务给这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不仅要有大量的图书储备,还要有完善的信息服务,便于不同需求的人群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网络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共享性和便捷性,面对图书馆堆积如山的图书资料,有时查阅起来既费时又费力,有些图书资料比较紧缺,从一个人手里传阅到另一个人手中,往往会耗费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共享性差。因此,将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能更好地迎合当下的需求,将信息传送到网络管理平台,让资源更好地共享,确保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二)现代技术的有力支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作为高校师生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借助现代科技产品和技术,图书信息存储逐步数字化发展,相比较传统的图书管理,既方便又能及时获取即时信息,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同时,借助计算机技术,利用编程将各类文献书籍录入系统,使图书馆馆藏书籍得到及时的数据更新,及时采购相关书籍,既省去了人力更新时间,又促进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策略
(一)完善图书馆硬软件设施。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大高校也将图书馆的硬件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但与国际水平仍相差较大,因此,目前各大高校首先应着眼于提高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其次,还要重视软件设施工作,当前各大高校的图书馆管理软件系统,大都是自发设計,各大高校之间软件设计人员素质高低不一,导致软件系统漏洞多,兼容性差,致使很多高校之间资源得不到共享。基于此原因,各大高校应该加强联合合作,聘请高素质的专业软件开发团队,研制出兼容性好、系统稳固的软件,让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共享,推动高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化发展。
(二)完善图书馆移动借阅服务模式。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各大高校手机客户端图书馆登陆量比例高达80%,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用手机或电脑登陆所在学校网上图书馆,进行借阅浏览书籍,这种阅读模式对传统的纸质媒体阅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这也是顺应当前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完善网上图书馆管理工作,安排专业素质高、具备信息化管理经验的人才专职负责网上图书馆,确保网上图书馆分区明确,信息及时更新,并构建特殊板块,吸引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图书馆资源能被学生充分利用。
(三)开拓网上图书馆特色服务,吸引学生关注量。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推动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各大高校应该将网上图书馆丰富化,增添特色教学项目,吸引学生的关注量和使用量。例如:与一些专业教育平台合作,引进一些免费视频教学软件,像免费讲座、日常考研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免费课程平台。除此之外,每个院系可以将社团优秀视频文件上传至公共平台,同时设置论坛评论区,让学生们对网上图书馆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网上图书馆良性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科技网络的不断发展,带给我们生活方便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改变。可以说,任何时代的到来,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挑战,才能把握最好的机遇,创造最好的结果。因此,在推动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当前仍面临很多挑战,有技术方面的,有管理方面的。但无论什么样的挑战,图书馆移动信息化发展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当下经济的必然产物。所以,各大高校应该引起重视,正确面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改进技术,创新模式,迎接图书馆移动信息模式的到来。
【本文系2015菏泽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信息消费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YSK04】
【参考文献】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 篇6
关键词:农村移动信息服务 TAM 感知风险 结构方程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3-0082-005
The Study of Consumers’ Adoption Behavior in the Rural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s
Wu Xianfeng Tang Xi (Chongqing Univeri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anic Ations,Chongqing, 400065)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rke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s .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AM,TAM2 and perceived risk theory, this paper proposes consumer adoption model in the rural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s field and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Further more, we use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verify the hypothes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 we give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 how to cultivate the rural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s.
Key words:rural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s; TAM; perspective risk; SEM
CLC number:G206.3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3-6938(2010)03-0082-005
农村移动信息服务工作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促进农村移动信息服务工作,对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农村移动信息服务也是移动运营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整体水平却十分低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信息服务工作成为各级部门和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相比基于固定网络信息服务而言,发展移动信息服务有着终端普及率高、操作简单、已形成使用习惯和通信网络建设、经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农村移动信息服务应作为重点工作开展。农村移动信息服务,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农村、农民、农民工等农村用户提供涉农信息服务,包括定制短信和IVR(互动式语音应答)两种业务方式。
本文首先分析影响消费者使用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因素,提出研究假设,建立结构模型;再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假设关系的成立。本研究在一定程度认识了农村消费者的行为,对政府和企业共同培育农村信息服务市场、促进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地进行有理论的指导意义。
1 理论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1 相关理论回顾
对移动信息服务消费者接受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涉及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的相关理论、感知价值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
(1)TAM与TAM2模型理论
Davis提出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理论,目的是对信息技术广泛接受的决定因素做出解释性说明。研究认为影响用户是否接受信息技术的因素有两个,包括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首先,当人们相信使用某种技术有助于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在某种程度上,会令他们倾向于使用这种技术,把这种因素称为感知有用性。此外,即是用户相信这种技术有用,但如果觉得其使用起来非常困难,也会影响用户在使用技术时所获得的收益。因此,感知的易用性也会影响信息技术的使用。TAM理论主要反映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这两个决定因素。该模型对购买意向的解释度为13.1%。
Venkatesh与Davis在2000年对TAM模型进行了扩展,提出了TAM2模型。他们认为主观规范同时影响消费者对目标系统的感知有用性和行为意向。工作相关性、产出质量、结果明确性,这三个因素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的影响。所谓主观标准,是指个人特定行为受相关他人意见的影响,是反映社会影响的因素。所谓工作相关性,是指一个人对于一个目标系统所能支持其工作的程度的感知。所谓产出质量,是指用户对该目标系统的产出质量高低的感知。所谓结果明确性,是指所获得结果的清晰度。
(2)感知价值与感知风险理论
目前,许多学者使用感知价值的概念研究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接受问题。多数研究者们都认为消费者感知价值包括感知质量和感知价格,消费者通过感知质量与感知价格之间的权衡来评价商品的总体价值,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 Ravald and Gronroos 1996;Christopher 1997;Parasuraman 1997,2000;Grewal,1998,Kamel Jedidi,2001)。或者说,他们是从感知利得(Perceived Benefis)和感知利失(Pereived Sacrifices)这两方面来度量感知价值的。
Zeithaml(1988)将感知质量的概念界定为顾客对产品优越性或卓越性的主观判断,他认为人们对于如何度量客观质量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不同的人对同一产品有不同的感知质量。[1 ]Kirmani(2000)认为, 质量评价是消费者对自身从产品中获得的权益的评价。根据以上观点,感知质量是消费者感知利得的最主要构成。
Wood and scheer(1996)认为消费者支付的成本包括有形的货币付出和感知风险,价格是立即确定的支出,而风险则是代表一种未来且不确定的可能花费或遭遇,风险成本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更显著。 [2 ]Huber认为,产品(或服务)所蕴含的潜在风险是顾客价值的新维度,因为风险既可带来利得也可造成利失,是独立于质量和价格之外的新维度。[3 ]他们的研究扩大了感知利失的概念,指出了消费者的感知利失包括两方面,即对现实支付价格的感知和未来可能支付的风险成本的感知。感知价格指消费者对产品客观价格的主观感受(J- acoby and Olson,1977)。感知风險(perceived risk)指消费者购买决策中隐含着对结果的不确定性(Raymond Bauer,1960)。Cox(1967)进一步将感知风险定义为消费者对不利后果产生的可能性及其引起损失大小的感知这两因素的函数。Cunningham(1967)修改了Cox的定义,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将感知风险分成下列两个因素:(1)某项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2)后果的危险性。他们的研究已证实感知质量和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之间存在有正向的关系,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感知价值间接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
1.2 研究假设
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的消费者大多是普通农民,他们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低,普遍缺乏对移动信息服务的认识和体验,他们基本上只关心农村移动信息服务能否给他们带来实际收益,而对娱乐性、个性化等较高层次的关注和需求还很少。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业生产、农产品交易和农民就业服务,主要体现了信息服务对这三方面的有用性,较少关注娱乐性、个性化等其他方面。同时,市场建立初期更可能出现市场不规范、企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消费者对移动信息服务的感知风险可能较高。所以,本文主要基于TAM及其扩展理论和感知风险的概念,提出了以下研究假设。
(1)基于TAM理论模型的假设
TAM模型已经研究指出,行为意向对实际使用产生正面的影响;感知有用性对行为意向有正面影响;感知易用性行为意向有正面的影响,同时对感知有用性有正面影响。本文定义感知有用性即消费者使用移动信息服务对工作绩效的提高程度;感知易用性即消费者认为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容易程度。针对农村移动信息服务市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需求意向越大,实际使用越大。
H2:感知易用性越大,需求意向越大。
H3:感知易用性越大,感知有用性越大。
H4:感知有用性越大,需求意向越大。
由于农村消费者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普通农民普遍缺乏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相应技能,所以初步认为感知易用性程度较低直接限制了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的使用,假设如下:
H5:感知易用性越大,实际使用越多。
(2) 基于TAM2理论模型的假设
TAM2理论模型中证实了工作相关性、产出质量、结果明确性这三个因素对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有正向的影响。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的产出就是企业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在这里,产出质量就是信息质量。在信息服务领域,信息内容质量是信息服务质量的核心内容。所以本文推论感知信息质量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的影响。假设如下:
H6:感知信息质量越高,感知有用性越大。
(3)感知风险与需求意向的关系
大多数研究者针对实物产品进行了感知风险的构成研究。比较全面的是Mowen(1997)提出的财务风险、绩效风险、社会心理风险(产品会使消费者形象受到损伤)、社会风险(购买决策会受到亲朋好友嘲弄)、时间风险、身体风险、机会成本风险这七个比较全面的维度。在移动通信领域,感知风险有其特定的涵义,本文概括为信息内容风险和交易所产生的附加风险,具体定义如下:
感知风险的构成包括信息内容风险和交易产生的附加风险。信息内容风险:指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等;交易附加风险:指由于使用信息业务产生的除业务内容本身以外的其他风险,包括经济、隐私、不良后果等方面。
大量研究证实了感知风险对购买意愿有负向的影响(Hoover,Green and saegert,1978;Mitchell and Boustan,1994;Kotler,1996;Miyazaki and Fernandez,2001)。如果感知风险增加,那么购买意愿降低,这和常理也是相符的,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7:感知风险越大,需求意向越小。
(4) 利益保障与感知风险的关系
Dethaix(1983)在实物领域的研究指出,当消费者产生感知风险时,消费者会寻求减少感知风险的策略来减低购买后果的不确定性和严重性,并且,针对不同的感知风险类型,消费者所重视的减少感知风险的策略有所不同。由于相对移动运营商和移动信息服务企业,普通农民属于非常弱势的群体,所以如果消费者的权益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就能够降低消费者的心理成本,从未降低消费者对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的风险感知。这里,利益保障包括针对信息服务消费者的法律保障和消费者与企业的纠纷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制度保障。所以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8:利益保障越好,感知风险越小。
(5) 感知价格与实际使用
消费者的感知价格与实际使用有关联。由于普通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所以本文认为价格因素直接影响消费者对移动信息服务的接受行为,假设如下:
H9:感知价格越高,实际使用越少。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采用空间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重庆市13个区县为抽样点,分别对各区县的农民、农民工和农村非农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设置采用五分量表法,共计37题。共计进行问卷调查293份,有效问卷285份,样本描述见表1。
2.2 效度与信度分析
利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各个概念下的问题在其对应概念中的负荷系数均大于0.5,并在p< 0.01的条件下具有统计显著性,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利用SPSS13.0对各概念和问卷整体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s?琢在0.675到0.912之间,问卷整体的Cronbach’s?琢值为0.729。一般而言,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其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大于0.7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大于0.8较好;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大于0.6可以接受,大于0.7较好。可见,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具体指标参见表2)。
2.3 结构方程模型
利用AMOS17.0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分析,验证研究提出的假设。结构模型的假设关系通过路径关系来检验,
路径关系主要以标准化系数呈现,系数越大表示在因果关系中的重要性程度越高。衡量各个结构模型拟合情况的拟合指数结果见表3。本研究提出的结构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良好,可用于验证研究假设。各个因子间的完全标准化路径系数见图2。
3 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农村移动信息服务消费者使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及其扩展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提出了研究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中的有关9个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所有的假设都被数据所支持,在p<0.05的水平上显著。
通过分析得出,感知易用性对需求意向的影响最大,标准化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393,通过感知有用性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077(0.226×0.340),感知易用性对实际使用的影响为0.268。可以看出,易用性程度是影响消费者使用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的最重要因素,对需求意向和实际使用行为有正向的影响。为提高消费者的感知易用性,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手机终端厂商应开发更易操作、更适合农村消费者使用的终端产品;移动运营商应简化信息服务流程;政府应联合企业对农村消费者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使用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农村消费者对移动信息服务的感知易用性。
感知风险和感知有用性对需求意向的影响也较大,标准化的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367和0.340。感知信息质量对感知有用性的标准化影响系数为0.362。说明信息质量对信息内容的有用性程度有正向的影响,感知风险和感知有用性对需求意向有正向的影响。
可以通过提高信息内容质量来提高信息内容的有用性,从而提高需求意向。根据本文定义感知风险包括感知信息内容风险和交易附加风险两个维度,所以也可以通过降低信息内容风险来降低总体风险,提高需求意向。
为提高信息内容质量、降低信息内容风险,需要提高企业供给水平。政府應健全农村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企业进入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增加企业的供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利用行政力量促进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企业应深入分析农村市场需求特征,加强自身技术创新和企业间共性技术的开发,提升专业化程度,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信息服务产品,提高信息内容的有用性程度;并加快信息产品的上市速度,增强信息的时效性。为降低消费者的感知交易附加风险,政府应健全市场交易制度,完善保护信息服务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和措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大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企业行为的处罚力度。
利益保障对感知风险的标准化影响系数为-0.603。可以看出,健全的消费者的利益保障措施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为增强消费者对自身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的信心,降低心理成本,政府在加强利益保障制度和措施建立的同时,还应针对性地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企业应规范服务流程,真正做到顾客至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工作失误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积极主动承担过失责任。
感知价格对实际使用的标准化影响系数为-0.146。降低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政府应增加对农村消费者实行消费补贴;企业应设计更合理、更实惠的信息服务资费,同时加大对优惠套餐服务的宣传力度。
需求意向对实际使用的影响较低为0.159,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被调查对象中只有34%的人员使用过移动信息服务,导致系数较低;二是由于农村消费者的水平和可支配收入较低,直接限制了消费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意向和实际使用。
总之,为促进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应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产业链,促进涉农信息的深度整合,以提高消费者需求。这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ZEITHAML V A.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Journal of Marketing, 1988, (52):708-718.
[2]Wood. Charies M. Sheer, Lisa K Incorporating perceived risk into model of consumer deal assessment and purchase intent[J].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996,23(1):399-404.
[3]HERRMANN A,HUBER F.The role of customer value in arriving at an assessment of satisfaction-results of a causal analytical study [J].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0,(1):110-115.
[4][6]Per E. Pedersen, Adoption of Mobile Internet Services:An Exploratory Study of Mobile Commerce Early Adopter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 Electronic Commerce,2005, 15 (3):203-222.
[5]Se-Joon Hong, Kar Yan Tam, Understanding the adoption of multipurpose information appliances:The case of mobile data services[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6,17(2):162-179.
[7]魯耀斌等.移动增值业务的应用模式与接受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2-40.
[8]周毅等.基于感知价值的移动数据业务购买意愿研究[J].通信学报, 2008,29.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 篇7
自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信息社会以来,信息服务就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点,它是图书馆不断发展和继续生存的新出发点。当今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渗入各个行业领域,其对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存储、开发、采集和利用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和升级也产生重要影响,使得网络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的重要发展方向。
1.1 固定场景阅读与碎片时间阅读的区别
固定场景阅读指传统意义下在图书馆阅览室进行查找资料、阅读书籍的行为。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手机短信、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接收器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对于这种新兴的碎片化阅读,公众的态度也是各持一端。保守主义者认为,垃圾信息泛滥成灾,文化正在大踏步倒退;乐观主义者则认为,信息丰富多元,碎片化阅读促进了大家交流。实际上,不管喜与忧,这种阅读方式使人们阅读的分量变轻了,但也使真正的阅读变难了。
相比过往的木简、纸质书,电子阅读器更便于阅读,理论上所有的知识、信息都能让众人同时共享,这对当下社会的建设极具促进意义。从人类阅读史上来看,碎片化阅读具有空前的普世性,它使阅读不再成为一项少数人拥有的特权,而变成人人都可享受的权利。但是,这种阅读有一个缺陷:缺乏系统性。同时因为阅读环境的嘈杂和无序,也往往导致阅读者过目即忘,从根本上说不利于知识的积累、传承。而在过去,我们为了获得一个资料或者是解答一个疑问,需要翻阅很多书籍,查找很多资料。这个翻阅和查找的过程,正是拓展知识面、加深印象、传承知识的过程。但是在碎片化阅读时代,这样的拓展、积累和继承便比较缺失了。
1.2 移动图书馆的产生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近年来,图书馆一直都是以移动互联网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作为文化知识服务站点的图书馆也不得不在这一移动大环境下提升自身的服务,特别是在数字图书馆这一范畴内的网络信息服务内容。
据统计,65%的高校图书馆(包括社区大学、本科院校、研究生院和研究所)已经或者即将提供手持设备服务,主要服务包括图书馆网站的手机版页面、手机版目录页面、短信息参考咨询和短信息通知服务。其中39%的高校图书馆已经上线,可在手持设备上浏览的图书馆网站,36%的高校图书馆提供手机版目录。理想状况下,一个移动图书馆的网站应该能与移动图书目录无缝链接、相互关联(尽管调查中并没有明确涉及)。那些还没有提供上述网站、目录或短信通知服务的图书馆中,大约有一半表示这些服务正在计划中,2/5的表示计划推出短信参考咨询服务。
由于移动技术给图书馆提供了扩展自身业务范围的新机会,加之碎片化阅读概念的产生,使得移动图书馆概念应运而生。
2 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的发展
2.1 传统阅读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内容大概有以下几种。
(1)开发自身的图书馆资源,进行定题服务和信息题录等工作。即在网上定期报道世界上权威科技核心期刊和某一学科核心期刊的现刊目次,并用电子邮件发送到各个有关专业教研室、院系和研究所,让读者定期浏览相关的现刊目次,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和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随着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及光盘网络系统的建设,越来越多的电子版图书和检索刊物以光盘作为新的载体出版。
(2)建设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作为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部分,使得用户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所需文章,而不必购买整本期刊,不仅节省图书馆订购期刊的部分费用,而且方便了用户查阅、节省了馆藏空间。
(3)开展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科技查新拓展了现代信息服务的领域,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强化了社会信息意识和技术创新意识。但查新网站在明确查新网站主题、丰富网站内容、增强网站的可维护性和交互性功能等方面还不完善,集中分布式统一管理的综合门户型查新网站还是空白。
2.2 移动阅读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
移动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最先是从国外发展的。走在最前沿的是加利福尼亚州康特拉科斯塔县图书馆,将校内资源和即时信息编码生成可由手机读取的二维码,使用二维码提供相似阅读推荐。普罗维登斯大学的菲利普斯纪念图书馆,制作了图书馆导航宣传二维码及其使用方法,比如在传单和海报上显著地标明全文数据库和校内出版物的通知。
图书馆的增强信息服务体验还只是开始———移动技术最终会将图书馆送到读者手中。例如,通过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大学开发的DukeMobile iPhone端应用可搜索和访问数字化的特别馆藏资源,而耶鲁大学的库欣—惠特尼医学图书馆开发了移动设备端的资源导航与访问接口,教员、学生和博士可以在教室、实验室甚至医院立刻获取图书馆信息。
对于访问图书馆的用户,移动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和增强现实技术(AR)都丰富了使用体验。俄勒冈大学图书馆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联合提供校内信息接入,还有数家图书馆提供MP3音频视听,其中包括杜克大学的博斯托克图书馆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史带东亚图书馆。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图书馆最近获得一笔赠款,建立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和图书馆历史馆藏里的原始资料制作的虚拟游览地图。在巴尔的摩的伊诺克·普拉特免费图书馆和康涅狄格州达里恩图书馆的激励机制吸引用户发布签到信息。许多图书馆还通过Twitter积极开拓移动市场,用户可以接受直接推送到手机的图书馆新闻动态的短信提示。
在国内,基于移动阅读环境的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必须充分了解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渴求,从而为用户有针对性地、全方位地、高质量地提供信息服务,以此来满足用户需求。服务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信息的定制服务。图书馆的专业信息定制功能是通过用户的个性化来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数字信息资源,它是图书馆为用户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的形式之一。在移动阅读环境下,用户通过登录移动的图书馆网站,根据自身专业需求来定制服务,比如通过检索工具的定制、通过用户界面的定制、网络数据库的定制和电子出版物的定制等等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2)加深信息资源的推送工作。信息资源推送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新形式。它通过技术标准规范和双方的约定,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库中选择信息要素,通过一定传送方式将信息传递给用户的一种技术。移动阅读环境下除了已实现的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来定时向用户发送外,图书馆还可以根据用户提交的申请,为远程访问图书馆用户提供服务,从而通过网络远程服务器主动向用户传递各种数据等信息。
(3)提供可见的参考咨询服务。在阅读移动环境下,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的参考咨询方式为读者服务。当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移动服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利用图书馆的视频参考咨询方式,图书馆咨询员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通过这种服务,能够有效发挥图书馆自身的馆藏资源优势,为用户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以及节省宝贵的时间。
3 移动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策略
移动环境下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集中地,在信息服务中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要使移动环境下图书馆日常的信息服务得到全面推广与应用,有以下方面的策略可供实施。
3.1 提供手机版网站、手机版目录、短信息参考咨询服务等
这是最容易得到读者支持的策略,也合情合理。如果图书馆已经开通了网页,那么就要开发提供移动设备优化版本的网站,开设虚拟图书馆游览功能,使得有智能手机的用户使用更便捷,使得移动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在用户具有最低成本的设备下能得到范围最广、收效最好的服务。
3.2 加强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
网络时代的图书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动态的知识集合体,一方面要利用与广大读者的联系来扩展其信息触角,增强自身功能;另一方面,还要紧守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充分调动图书馆资源,提高其有效利用率,建立与读者互动的服务体系。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信息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网上信息服务具有便利、快捷、获取信息全面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高校读者的青睐。网站与论坛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网上信息服务的窗口,是图书馆与读者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师、学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
3.3 做好现有数字资源宣传工作
(1)数字资源讲座。通过图书馆数字资源讲座,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和获取文献的技能,提高教师对学校购买的数字资源的了解,提高读者的自学和研究能力。随着各高校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日益重视,各高校图书馆纸质和电子资源飞速增长,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才能让读者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在形式多样的海量信息资源中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为其学习和科研服务,就变得极为重要。通过图书馆数字资源讲座,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搞好数字资源讲座,掌握读者需求,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基础。向读者宣传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和相关的各种服务,可以对读者在学习和科研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引导读者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图书馆这个人类知识的宝库。同时,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数字资源讲座活动与读者互动,在教会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的同时了解读者需求,为下一步更有针对性地读者服务打下基础。可以制订如下的年度数字资源讲座计划表(见表一)。
(2)加强其他宣传方式。可以宣传海报、网上通知、针对特定团体(如雅思讲座可通知国际教育学院)的培训前通知等作为宣传图书馆的重要途径。海报要制作精美(数据库公司负责制作),内容精练,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较明显的特征,使读者一看就知道是图书馆的海报,并能吸引读者近前详细阅读。网上通知可以方便读者随时查阅下期培训内容。在学校的校报上开辟相关专栏是宣传图书馆的有效途径和读者培训的有力补充。针对特定团体的培训前通知包括与学工处联合,达成数字资源讲座计划;另外,可以针对将要写作学士、硕士论文的毕业生读者的专题讲座的预告以及针对有特定需求的读者群进行培训的通知。这些都是宣传图书馆、拉近图书馆与读者距离、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增加图书馆人气、提高读者学习和工作效率、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有效途径。针对使用人群较固定的数据库如:Springer、wiley、elsivier等,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要做好服务工作,要做好自然科学研究室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肖学斌.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展望[J].图书馆杂志,2009,(04):7-9,16.
[2]鄢小燕,李名洋.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0,(01):63-67.
[3]张成昱,方玮,周虹,等.关于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9,(09):109-112.
[4]刘学平.3G技术在手机图书馆中的应用和发展[J].情报科学,2010,(04):511-515.
[5]师晓青,谢军红.基于3G的智能手机移动图书馆创新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05):52-54.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 篇8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服务,微信,可能性,现状,应用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发布的一款新型手机通信软件,因其全新的移动沟通新体验而风靡。通过微信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对微信公众号进行打造,从而与特定人群实现文字、图片等全方位互动和沟通。随着我国手机网络普及,微信等新的信息手段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对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探讨移动智能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如何充分应用“微信”服务前,我们首先应对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应用可能性有一定了解。
一、微信缘何适用图书馆信息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智能手机终端在中国的普及, 我国已经进入移动智能时代。中国工信部最新调查数据统计显示,进入2014年后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9亿户,比上年增长了大约4000万人,互联网网民中手机上网人群已经提升至约80%。虽然这些数据都并不完全精确,但从整体走势来看中国手机网民形成了庞大规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微信的良好的信息交互能力和强大的社交功能,使其一上市就迅速占领移动智能终端,而在微信众多的受众群中,必然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图书馆读者。微信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可能性,是由其自身的诸多优势决定的。
从使用率来看,从2011年开始到目前,互联网使用率中即时通信都保持着第一。在人类的基本需求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一点,聊天作为即时通信产品最基础的功能之一,具有大众化的优势。微信这种即时通信软件除了以聊天为主外,同时正在向综合平台转变。且相对传统收费的短信和通信语音服务来说,微信这种创新性的软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数据网络传输数据,且运行成本基本是完全免费的,由网络运营商收取用户使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用。微信运行的流量很少,成本低,在下载方式和注册方式上简单多样,因此深受用户群体喜欢,具有庞大的用户群,这些用户中就存在很多潜在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群体[1]。其次,与传统手机短信相比,微信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不仅包括文字、语音还包括表情、视频等,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使得单一信息传播向形象化转变。微信的群聊功能能够支持多种多样的小群体交流,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另外,微信还推出了公众账号平台,通过注册的公众账号可以给每一位关注的粉丝发送各种各样的信息内容。微信的信息发送是以推送的模式进行的,只要通过公众账号对一条群消息进行发布,所有关注这个微信的用户就可以全部收到这条消息,且信息推送到达的准确率基本达到100%,这些都是微信公众账号的价值所在。除了这些之外,微信还具有丰富的其他功能,这些都有利于信息发布者精确地定位用户信息,根据用户信息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营销策略,使其与关注用户之间的互动更加直接和个性化。除了以上,微信公众平台还具有消息接口,这些都是图书馆服务于微信用户的有利条件。
事实上,当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和机构将微信公众平台发展为营销工具或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到2014年6月底,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机构已经超过80家,这些图书馆中不仅包括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还包括公益图书馆等[2]。大部分图书馆中的信息服务都通过微信公众账号来推送,比如讲座通知、借阅排行、新书推荐等等,体现了当前图书馆紧跟时代步伐将信息服务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服务理念,使图书馆信息服务逐渐摆脱了传统服务模式的单一弊端, 变得更加时尚、丰富,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有极大促进作用。
二、移动智能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如何更好应用微信服务
微信公众账号的优势众多,任何机构和个体都可以登录微信公众平台对自己的公众账号免费申请注册。在使用模式上目前微信官方主要提供了两种:一种面向没有计算机编程能力及硬件平台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可以选择直接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另一种的用户群则多具有熟练的开发能力及系统运维经验等。这两种方式各有其不同特点,各行各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及现状选择不同的模式。微信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和信息服务提供更好的媒介,但微信和微信公众账号还处于成长和完善中,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微信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成熟,尚没有万能的模式,图书馆在应用微信服务时可对其他行业成功模式积极参考, 对符合图书馆行业特点的微信应用模式加以开辟[3]。微信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图书馆信息服务应立足自身特点对微信服务充分利用,从微信目前的发展情况和应用来看,图书馆信息服务可从以下几点来做好对微信服务的应用。
1.微信搜索功能与图书馆读者人气提升。微信功能异常丰富, 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不同的营销策略进行设置,将读者群体吸引到其所开通的微信公众账号。图书馆可以开通专属的微信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读者可方便快捷地添加和关注图书馆,也可以对微信搜索功能进行利用,让读者通过微信漂流瓶等搜索功能对图书馆进行添加从而成为图书馆的粉丝。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设置,图书馆中的读者群体除了进馆的实际人数外,还增加了一批虚拟的网络人数。读者通过微信搜索平台,将“图书馆”主题输入“搜索”平台后便可搜索到图书馆,关注后即可看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信息及活动信息,十分有利于图书馆读者人气的提升[4]。
2.微信推送功能与图书馆信息服务有效性。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服务内容除包括有关部分对各类信息的处理、收集外,还包括为读者和借阅者提供各种信息活动等。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一直以来图书馆都在致力于信息服务的有效性,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效率还比较低。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信在信息推送到达率方面十分准确, 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的推送功能为读者群体定期或不定期地推荐各种图书馆读者活动。如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设置不同的主题,为读者推荐不同的主题和相关信息,使读者仅仅通过手机便能对自己所关注图书馆开展的各种读者活动便捷、及时地了解,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效性。
3.微信的互动交流功能与读者在线咨询。图书馆将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开通后,读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该图书馆的微信账号进行搜索并添加。当读者有任何需求时,都可以在线向图书馆微信寻求咨询服务。如面对图书馆资源使用问题,读者可即时通过微信向图书馆进行咨询,图书馆员在接收到读者的不同咨询请求后,可对信息进行检索并及时将反馈信息传达给读者。图书馆对微信互动交流的利用在形式上可以有多样化选择,比如通过文字、视频等不同组合对读者的不同咨询做出回应,使读者的问题得到更加形象生动的解决,比起现场和电话咨询通过微信提供在线咨询活动的信息服务方式也更能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图书馆也可以对微信软件自动回复的功能加以借助,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可自动回复与主题或关键词相关的欢迎语及工作内容等,促进信息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5]。同时可以对微信软件的群聊功能加以利用,对学习互动小组进行建立,通过关注图书馆微信账号,每位阅读者和借阅者都可以加入到学习互动小组中,使图书馆与读者及读者与读者之间加强互动交流,提高图书馆用户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协作能力。
4.微信综合优势功能综合与图书馆信息服务个性化。为了吸引读者,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应跳出往常传统活动模式,可以通过微信的各种应用功能,对更为丰富的读者活动加以开展,推进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图书馆在组织读者活动报名时,可以通过微信来组织,不仅可能节省读者专门跑来图书馆的时间,同时可使图书馆对读者报名资料的收集更加方便。通过微信平台,图书馆可直播活动开展前的各种准备活动和开展中的活动现场,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现场活动良好的氛围。也可以通过微信的推送功能,向读者展开意见调查,在收集读者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改进图书馆信息服务。还可以在微信平台中对借书还书版块进行设立,使借阅者通过这一板块对自己的借书时间、还书期限等及时了解,阅读者也可以通过这一版块对预约书籍的借阅情况及时了解,明确借书的等待时间[6]。为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微信服务,图书馆可在读者的借阅证上印制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公众号和二维码,向读者或图书馆附近微信用户定期发送问候语或生活小贴士等,塑造图书馆在社会中的良好公众形象。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 篇9
关键词:个性化推荐,LBS,位置情景相似度,协同过滤,项目相似度
0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电子商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通过移动设备获得如购物、娱乐、订餐、银行业务等各种服务[3]。面对海量的移动商务信息,高效完备的推荐机制无疑将对移动电商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移动推荐系统利用移动互联网在信息推荐方面的优势,通过预测移动用户的潜在偏好来过滤不相关的信息,为移动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推荐,逐渐成为缓解“移动信息过载”的有效手段[1]。移动推荐系统是基于上下文感知的[3],其中位置上下文对用户偏好的影响至关重要,如何利用位置情景信息获得更准确的推荐是当前移动推荐研究的热点[3]。
虽然目前基于位置推荐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对位置情景在推荐系统中的运用方式、重要程度及权重分配上仍有不足之处。如:Kuo等[5]、陈洪亮等[6]将位置信息作为一个属性引入用户维度中,单纯地根据位置进行过滤,没有充分体现位置情景在移动推荐中的重要性;Qiudan Li等[7]引入位置情景信息,将推荐空间定义为N维“用户×项目×历史记录×位置×时间×天气”,缺点是多维矩阵会随着上下文信息的不断增加而需要不断地进行维护扩展,这无疑会增大计算的复杂度,同时面临存储的压力。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充分考虑位置情景信息的移动推荐中的重要性及位置敏感性,引入位置情景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提出了一种针对移动终端环境的混合多维推荐模型。推荐空间定义为“位置×用户×项目”,其中位置维度包含了地理位置、时间、天气等多项上下文信息,各个维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属性,故而上下文信息的增加并不会影响模型的维度。然后,以此推荐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推荐算法,融合了位置情景相似度过滤、项目相似度过滤以及协同过滤三个维度的推荐。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推荐模型的有效性。
1 关键技术
1.1 基于位置的服务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based Service)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信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为用户提供各种与位置相关的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根据测量和计算的实体不同,定位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于网络的基站定位、基于移动终端的GPS定位、A-GPS定位(辅助GPS)定位和WIFI定位。各种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不同、适用场景不同、对终端和网络的要求也不同。
通过LBS技术可以很方便地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目前,LBS技术在国内发展迅猛,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第三方LBS开放平台供开发者使用和完善,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两种定位都支持混合定位模式,能实现高效精准的定位,能够满足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的定位需求。本模型的实现采用百度LBS开放平台提供的定位SDK来实现移动端的定位功能。
1.2 推荐技术
个性化推荐系统正式的定义是Resnick和Varian在1997年给出的:“它是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向客户提供商品信息和建议,帮助用户决定应该购买什么产品,模拟销售人员帮助客户完成购买过程”[8]。
目前,推荐系统中使用的推荐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以及混合推荐[1]。协同过滤CF预测精度高,但存在稀疏问题和可扩展问题。基于内容的推荐不存在冷启动和稀疏问题,但预测精度有待提高。综合考虑,本文结合这两类推荐算法的优缺点,将加权Slope One协同过滤算法与改进的项目相似度过滤算法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的混合推荐算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推荐效果。
2 推荐模型
2.1 模型概述
本文提出的基于LBS的移动推荐模型如图1所示。在该模型中,将推荐空间定义为“用户×项目×位置”,其中位置维度包含了地理位置、时间、天气等多项上下文信息,各个维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属性,因此上下文信息的增加并不会影响模型的维度。然后,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推荐算法,算法分为两步:第一步,基于位置情景进行一次过滤,即进行位置情景相似度计算,过滤出与用户当前位置情景相似度较高的情境下购买的商品,缩小推荐范围;第二步,在上一步过滤结果的基础上,基于用户和项目进行过滤,分别按改进的slope one算法、项目相似度过滤算法进行过滤,然后按适当的权重将二者的推荐结果进行合并处理,产生最终的推荐结果。最后用真实数据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2.2 模型数据的采集
推荐系统数据采集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影响用户偏好的信息,这是一个多渠道信息提取和挖掘的过程。主要有两种获取方式,其一是显式获取:通过询问或用户直接设置的方法获取用户偏好信息,这种方式获得的信息最准确。但这种机制的被动性限制了其适用性,在没有利益回报的条件下用户一般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提供信息;其二是隐式获取:不需要用户特别参与,通过终端系统监测或追踪记录用户行为数据。这种系统主动获取的方式不会给用户带来额外的负担,但隐式获取的数据质量一般没有显式获取的数据质量高,脏数据比较多需要进行数据清洗。
本文模型中影响用户偏好的信息主要是位置情景信息(包括位置信息、时间信息以及天气信息)和用户行为信息(包括评价信息、购买信息)。这些信息均可以借助移动终端技术及服务端数据记录得到,而无需通过用户显式输入获取,故本文采用隐式获取方式。具体地,位置信息通过移动终端的LBS定位技术获取,时间信息通过移动终端的系统时间来获取,天气信息可以通过在移动终端调用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API获取,而评价和购买信息可以通过用户个人记录的分析获取。通过隐式方式获取的影响用户偏好的信息及对应的取值范围如表1所示。
2.3 多维混合推荐模型的设计
个性化推荐模块主要包含位置情景相似度过滤、Slope-one协同过滤、项目相似度过滤和加权合并处理四个子模块。
(1)基于位置情景相似度的推荐
在该模型中,用户每次的交易项目及对应的位置情景信息都会记录到数据库中,每一商品对应有一个历史位置情景集合。当对用户进行商品推荐时,根据用户当前的位置情景信息,计算用户当前位置情景信息与各个商品购买行为对应的历史位置情景之间的相似度,相似度越高,用户在当前位置情景下购买对应商品的可能性就越大。
位置情景相似度计算方法如下:
设位置情景信息包括t个属性L1、L2、…、Lt,则用户购买某个商品G时所在的位置情景定义为:
用户购买某商品n次后,会记录n个与该商品对应的位置情景记录,形成一个历史位置情景集合,用t×n矩阵Locations(Hg)表示:
设用户当前位置情景为:
则用户的当前位置情景与购买商品G时的历史位置情景集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式为:
其中Count(Li(N))表示Locations(H)中出现属性Li的值等于Li(N)的次数。
综上,计算位置情景相似度,实质就是将用户的当前位置情景与某商品购买行为对应的历史位置情景集进行匹配,计算位置情景属性的匹配率,匹配率越高表示用户在当前位置情境下购买该商品的偏好就越大。
(2)基于加权Slope One协同过滤的推荐
Slope One算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协同过滤算法,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用户的评分历史及其他用户对item的评分来预测用户对item的评分。为了进一步提高算法的精确度,文献[1]提出了一种加权的Slope One算法,认为对某一对项目评分的用户越多,则这一对项目的评分差的可信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该评分计算式为:
其中rij表示ui对itemj的实际评分,djk表示用户对k、j两个项目评分差的平均值,ckj表示某一对项目k、j评分的用户数,Si表示ui评过分的项目集合。
然而,协同过滤算法普遍存在“冷启动”问题,即要预测某一个用户对项目A的评分,就必须至少有一个其他用户对A评过分,否则即使该用户已经对其他很多项目有过评分也无法产生预测分数。目前针对冷启动问题,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将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与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相结合,由于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本身不存在“冷启动”问题,故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改善“冷启动”问题;另一种是直接将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的评分数据结合特定的方法进行解决[1]。
本文采用第一种方法,在Slope One协同过滤的基础上引入基于项目相似度的推荐算法,从而解决前文提到的“冷启动”问题。
(3)基于项目相似度的推荐
项目相似度推荐是一种基于内容的推荐。项目相似度的计算认为项目之间的相同类型特征越多则越相似[1]。结合本模型的实验数据特征,推荐项目为店铺,店铺特征包括店铺类型、店铺平均消费额区间。例如,店铺A的类型集为{品牌商家,中式炒菜,烧烤烤串,火锅香锅},消费区间为[20,70],店铺B的类型集为{中式炒菜、饺子混沌、烧烤烤串},消费区间为[10,30],店铺C的类型集为{品牌商家,西式快餐,炸鸡汉堡},消费区间为[30,60]。三者对比发现:从店铺类型看A与B肯定比他们与C更加相似,而从消费水平看A与C显然比他们与B更加相似。基于项目相似度的推荐算法具体如下:
①类型相似度计算:输入两个店铺类型特征集Ck、Cj,对两个特征集进行匹配,将类型相同的两个结点看作一次匹配,则认为类型相似度等于总匹配数的两倍与特征集数量之和的比值,计算式表示为:
②消费相似度的计算也可以用式(3)表示。输入两个店铺的消费区间[kmin,kmax]、[jmin,jmax]分别记作Ck、Cj,对比两个区间的临界值,计算两个区间的交集大小为从而消费水平相似度等于交区间大小的两倍与两个区间大小之和的比。
③然后将商家类型相似度、消费水平相似度按照权值求和,设类型相似度权值为λ∈(0,1),则消费相似度为1-λ。本系统将两者的权值都定位0.5,即计算两个相似度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相似度,计算式为:
④对已评过分项目计算加权平均数来预测评分,权值为项目之间的相似度。设j为用户i没有评过分的项目,Si为用户i评过分的项目集,simkj为项目k与j的相似度,则用户i对j的评分计算式为:
当用户对至少一个项目有过评分,就可以预测对其他项目的评分,该方法不存在“冷启动”问题。
(4)加权合并处理
对项目j的预测评分由上述两种推荐算法的过滤结果共同决定,合并规则表示为:
其中λ表示Slope One算法在混合算法中所占的权重,r(ijk)(k=1,2)表示Slope One算法及项目相似度算法计算出来的用户i对项目j的预测评分,表示混合算法得到的用户i对项目j的最终预测评分。
最后,将用户的最终预测评分的项目评分数据按评分进行降序排序,从中筛选出评分最高的几个项目作为最终的推荐项目,对用户产生推荐,至此完成个性化推荐模块的功能实现。
3 实验
3.1 实验数据
本文的实验数据集来源于生活半径网。生活半径网是中国O2O行业的先行者,主营业务是提供本地商家的上门生活服务。本文以生活半径网的消费、评分历史记录为基础,进行预处理,得到用户对商品的评分数据集,部分评分数据如表2所示。表中的每条数据代表某一用户U对其在位置L购买的店铺S的商品I的评分记录。
由于本实验预测评分的对象是店铺,因此需要得到用户对店铺的评分数据。在前述用户对商品的历史评分数据的基础上,将同一用户在同一位置购买的同一店铺的所有商品的平均评分作为对该店铺的评分,得到对应的店铺评分数据集,部分评分数据如表3所示。
然后,从数据库中获取用户评分数据集中的所有店铺信息,得到的店铺特征集作为本文模型中项目相似度过滤算法的数据源,其中店铺特征如表4所示。
另外,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尽量降低数据的稀疏度,本文删除了评分数量低于20或在同一位置评分数量低于10的用户评分数据,即每个用户至少有20条评分数据,且在同一位置至少有10个评分数据。最终得到了121个用户的3295条有效评分数据,作为本文的实验数据。
3.2 评价指标
目前推荐算法的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预测评分准确度指标,最常用的是平均绝对误差MAE;另一类是分类准确度指标,最常用的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F指标[1]。结合本文推荐模型的特点,选择使用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F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本文算法的评价指标。
对于一个未曾被用户评分的商品,最终的推荐结果有4种:推荐给用户且用户喜欢、推荐给用户但用户不喜欢、用户喜欢但未推荐、用户不喜欢且未推荐。表5总结了这4种情况。
准确率Precision为被推荐商品中用户喜欢的数目占被推荐商品总数的比例,即:
召回率Recall为被推荐商品中与用户喜欢的数目占用户喜欢的所有商品总数的比例,即:
当只推荐一个商品且该商品是用户喜欢的商品时,Precision为100%,而Recall却非常低,所以仅根据Precision或Recall来评价推荐算法是不合理的,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值来评价推荐算法,即F指标,计算方法为:
由于本文实验数据的评分方式是5分制,因此在计算准确率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之前,要对预测评分结果和实验测试集中的评分信息进行分类:评分为0~3表示不喜欢,3~5表示喜欢。
3.3 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为证明本文推荐模型的有效性,分别对加权Slope One算法、项目相似度过滤算法以及本文的推荐算法进行实验,计算这三种算法的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F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1)加权Slope One算法和项目相似度过滤算法的实验过程
首先,由于加权Slope One算法和项目相似度过滤算法都是基于“用户×项目”的二维推荐算法,而本文的实验数据是“用户×位置×项目”的三维数据,因此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忽略位置信息,将同一用户在不同位置对同一店铺的平均评分作为忽略位置信息后的评分,得到新的实验数据。接着,将得到的实验数据按4∶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然后分别按式(2)和式(3)-式(5)对测试集中的每一对<用户,店铺>进行预测评分,将结果按预测评分进行排序,得到加权Slope One算法和项目相似度过滤算法的推荐结果。
(2)本文推荐算法的实验过程
首先,按4∶1的比例,以“用户、购买位置”为标准将实验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保证同一用户在同一位置的评价信息只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两者之一中出现,即在训练集中不存在与测试集中用户ID和购买位置都相同的数据。
然后,根据训练集和项目特征集,按照本文所描述的多维混合推荐算法对测试集中每个用户在某一位置可能喜欢的项目进行预测,将结果按预测评分排序,得到推荐结果。
(3)实验结果分析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分别按照式(7)-式(9)计算各个算法的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F指标,如图2-图4所示。图中,横坐标表示推荐项目的数目N,本文分别对N=1,N=5,N=10,N=15三种情况进行了实验。
从图2可以看到,整体的准确率Precision随着推荐数目的增加,保持平稳趋势且有略微下降趋势。对比三种推荐算法的准确率Precision,发现在相同推荐数目条件下,本文算法的准确率Precision最高,且明显优于另外两种算法。
从图3可以看到,整体的召回率Recall随着推荐数目的增加,显示明显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用户喜欢的项目总数是不变的,随着推荐项目的增加,推荐项目中用户喜欢的项目数随之增大,因此召回率Recall不断增大。对比三种推荐算法的召回率Recall,发现在相同推荐数目条件下,本文推荐算法的召回率Recall最高。
由图4可以看到,整体的F指标值随着推荐数目的增加,显示明显上升的趋势。对比三种推荐算法的F指标,发现在相同推荐数目条件下,本文算法的F指标最高,较另外两种推荐算法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根据本文推荐算法的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F指标的值均高于加权Slope One算法和项目相似度过滤算法,因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本次实验中,本文的基于位置服务信息的推荐算法具有较高的推荐效率。
4 结语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 篇10
一、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1.1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特点
过去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主要是以图书馆、馆藏资源为中心, 现在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应该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方便用户查找信息资源, 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需要的材料。目前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开始重视用户的需求, 对用户进行分析, 分析其信息检索的特征, 年龄等方面信息, 然后据此建立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移动信息服务, 使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更加方便智能, 使图书馆用户更加满意。以用户需求为基础, 需要注重移动性、个性化和及时性, 重视对用户的研究和调查, 而不是仅仅将图书馆的资源照搬到移动设备上。在对用户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开发满足用户要求的移动信息服务。图书馆可以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 研究用户的检索内容和策略, 使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更加有针对性。
1.2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
在移动环境下, 图书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随着时间、空间而变化。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主要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与空间相关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与时间相关的需求。其中与空间相关的需求是地理性需求, 是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的需求。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 查询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位置、交通路线等情况, 以及附近的服务设施等, 都是空间上的需求。虽然对空间的需求与娱乐、商业等相比不大, 但是对于图书馆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与时间相关的也叫及时性需求, 是用户突然激发的对图书馆的查询、检索等需求。用户可能会利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消耗闲暇时间, 查询相关的技能资料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或者使用移动终端设备, 阅读图书馆的多媒体内容等。与时间相关的需求通常具有突发性、临时性。这两种需求从用户的移动需求上来分析的。从整体结构来说,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还有服务支持系统、服务方式、服务提供者等因素。
二、如何促进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
2.1重视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管理
要加强服务的互动性, 图书馆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 要重视用户与图书馆的互动, 可以建立一个用户的移动互动服务平台, 增加图书馆和用户, 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学习, 以及娱乐等, 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要加强移动信息服务与传统的文献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合作, 协同信息内容、信息技术、信息设备等各个方面, 加强图书馆资源的整合。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特点, 图书馆可以整合数据库、系统、数字化等资源, 形成统一的用户服务窗口。同时要提高服务的个性化和主动性。主动为用户提供延伸服务, 要根据用户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 为用户提供定制, 或者个性化的检索等服务。
2.2加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它不仅是一项技术, 还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内容, 包括用户研究、用户服务、内容整合、系统管理等。要注重多网融合服务, 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图书馆信息服务需要向移动互联网方向延伸, 充分发挥移动技术的优势, 利用应用程度、WAP、短信等各种技术手段, 给用户提供在线阅读、预约、查询等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对于信息的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图书馆要创新资源展示的形式,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 对资源进行加工, 将资源植入到用户普遍使用的移动终端上, 使图书馆的视频、音频、图书、图片等内容, 都能够适应移动终端, 在其格式下展现给读者。
2.3解决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资源存储的问题
目前, 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越来越多, 使其信息资源更加广泛, 包括了共享资源、网络资源专业数据库等等。图书馆要解决移动信息服务的资源存储问题, 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来处理, 帮助保存图书馆的数据, 而且保证数据不会损坏或者丢失。云计算方式下, 资源存储有了安全保障, 即使出现意外删除, 或者硬盘出现问题, 都不会影响资源, 图书馆依旧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图书馆可以采用资源联盟的方式, 根据专业学科, 收集特色资源, 形成有独特的数字化资源馆藏。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 篇11
摘 要:智能手机与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二维码在移动信息服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二维码在移动信息服务应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手机二维码的市场比较混乱,亟须统一的二维码技术标准;二维码的普及程度不够。
关键词:移动;信息服务;二维码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72-02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产业在技术和需求的双重拉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移动信息服务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移动电子设备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电子设备与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移动网络服务,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登录互联网,查询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与亲人朋友之间进行无线沟通,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在移动信息服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二维码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服务的途径。二维码,又称为二维条形码或二维条码,是一种特定的几何图形,它是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简单地说,二维条码就是将一维条码存储信息的方式在二维空间上进行扩展,从一维条码对物品的标识转为对物品的精确描述,它可以表示包括汉字、照片、指纹、签字等在内的小型数据文件。与传统条形码(一维码)相比,由于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同时表达信息,因此可存储信息量大,同时二维码还具有抗损性能强、制作成本低廉、能表达文字图像内容等特点。
一、二维码的应用现状
在美国和日韩等地,二维码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覆盖率高达80%-90%,在他们生活环境中,二维码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超市购物、公交站牌、餐饮、酒店、地铁、公交,甚至衣服标签,二维码的应用场景无处不在。而在国内,随着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二维码才开始慢慢走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比如现在的机打火车票、电影票、兑换打折优惠券、购物、积分券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二维码在移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一)身份标识
二维码的身份标识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商品信息标识,目前我们在商场或超市所购买的商品都贴有一维条形码,通过扫描可以查看其价格,由于一维码受到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它所携带的信息量有限,如商品上的条码仅能容纳13位阿拉伯数字,更多的信息只能依赖商品数据库的支持,离开了预先建立的数据库,这种条码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条码的应用范围。而二维码出了具有一维码的特点外,同时具有信息量大,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强等优点。在日韩等地,多数商品都有二维码标识,标注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的信息。第二部分是个人信息标识,生活中很多个人信息都可以用二维码来存储,比如我们常用的图书证,在学生入学时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信息建立二维码库,对每个学生生成独一无二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查看该学生的姓名,年级,学院,专业等信息;还有现在流行的微信,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二维码帐号,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把相应的人加为好友;有些人还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个人名片信息二维码,不再用纸质的名片,直接把含有个人信息的二维码图片发到对方手机上,避免了纸质名片容易丢失的麻烦。
(二)电子凭证
二维码的电子凭证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分兑换:用手机二维码的积分兑换方式后,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提出兑换申请,并到就近的兑换点兑换礼品。二是电子提货券电子凭证的形式替代传统的提货券,条码凭证已广泛应用到实物营销、实物派送等方面,大大方便了商家和消费者。三是自助值机:客购买电子客票后,登录相关网站,输入身份证号及航班等信息,便可以自行选择座位,完成自助值机。之后,乘客只需带着手机在机场专用自助设备扫描换取实体的登机牌,就可通过安检并登机。能够更好的体验查询、订票、登机一站式的轻松。四是刷电影票:目前,手机二维码看电影已经在电信天翼院线通中实现。手机客户端预定电影票成功之后,系统会发送二维码电子票到可以接收彩信的手机当中,到电影院通过特定的读卡器终端,就能读出二维码电影票的具体信息。
(三)信息推送与广告宣传
二维码在信息推送及广告宣传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目前大多数传媒企业和商家都在利用二维码技术,向用户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1.信息推送
新闻媒体可以通过二维码为移动客户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服务,使移动客户快速访问“手机报”、“手机博客”等多种移动媒体的应用。现在我们每天所看的报纸中你会经常发现在报纸很多页面上会看见包含各类信息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我们就可以直接访问该报纸的网站或者该条信息的网址,以浏览更多的内容。高校就业或档案部门可以建立毕业生档案二维码数据库,在学生毕业后向每位学生发送其本人的档案内容、去向等信息,以方便毕业生日后查找。
2.广告宣传
在商业领域中,现在很多商家都已经开始利用二维码进行商品与信息的宣传与推广,他们将自己的网站地址或产品详细信息地址通过二维码软件转为二维码,然后让他们出现在报纸、海报、电视等传媒介质中,我们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会看到目前绝大多数的广告海报中都有了一个小方块的二维码,用户若被其海报简介所吸引,而要想进一步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就可以拿出手机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从而直接链接至包含商家活动的详细内容网站中,更加详细地了解这些产品,从而达到产品推广的目的。
3.信息资源下载与获取
二维码因为其存储信息量更大,所以对于音频、视频、软件、游戏等文件,我们也可以通过保存其下载网址的二维码到我们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中,通过网页浏览或者朋友分享的相关视频、软件、游戏等二维码,迅速快捷的直接跳转至文件所在网址进行音频,视频的直接浏览或软件,游戏的下载,从而简化了文件的查找过程,让用户更方便直接地查找到其所需要的相关文件。
4.公共服务
在公共服务中,二维码同样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旅游景区,把景区的各个景点的文字介绍、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内容建立一个数据库,通过网站的形式展现出来,再借助二维码技术为每个景点生成二维码标识,然后放在景区景点之中,游客就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相应景点的网站,获取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到之处的历史、来源、典故等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旅游效果。在公交系统中,二维码也可以发挥很一定的作用,在公交车站、公共自行车站布设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下载相应的应用软件,并利用手机自带的摄像头拍摄二维码即可到达指定的网址。每个公交站点都有不同的二维码,只要一拍就可以看到一张您所在的区域地图,并可以随时获取周边餐饮、娱乐、道路、公交信息和换乘信息。
三、二维码在移动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一)手机二维码的市场比较混乱,亟须统一的二维码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手机二维码的市场比较混乱,许多商家推出了自己的二维码技术,这些二维码标准各异,导致各个二维码的识别设备不能兼容,应用和推广起来难度加大。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二维码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逐渐推动二维码制作和识别设备及软件得规范和统一,规范二维码识别技术,从而促进我国二维码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二维码的普及程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以及二维码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二维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相当多的用户群体,但是由于我国手机用户普遍觉得使用手机上网资费较高,网速慢、信号差,智能手机价格昂贵,媒体、商家对二维码的使用意识不够高等原因,极大地限制了二维码的普及。针对以上原因,首先,电信运营商应该相对降低手机上网资费,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其次,相关媒体和商家应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二维码相关的技术产品,寻找更加高效的盈利模式,同时也让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各类服务;再次,个人用户也应该逐渐提高利用二维码的意识。
(三)二维码在移动信息服务中的安全性问题
第一,我国移动网络大量充斥的黄毒信息,手机恶意软件泛滥,因此,在二维码的应用当中必须注意其安全性问题。首先,用户本身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智能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手机银行、手机购物、手机支付等涉及消费的功能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也很容易产生一些安全问题,有一些不法之徒通过制作一些包含木马或病毒的二维码来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银行、支付宝等账号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因此我们在使用手机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随意扫描陌生人发送的或不正规网站上的二维码,以免进入一些恶意网站或下载恶意软件和木马,导致手机中毒或木马侵袭,甚至导致经济上的损失。其次,相关软件厂商针对手机二维码制作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对于跳转的网站和下载的软件进行安全过滤。现在大多数手机都会安装免费的杀毒软件,可以查杀病毒或木马,但是针对二维码的杀毒软件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软件厂商应该尽快研究专门针对二维码的杀毒技术,建立二维码病毒库,对包含病毒或木马的二维码进行过滤筛选,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不受到威胁。但是,如果这些包含用户个人信息的二维码落入到不法之徒手中,他们就有可能通过这些信息对用户进行一些诈骗等非法活动,从而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甚至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因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泄漏带有个人信息的二维码,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随着智能手机日趋普及,二维码正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当中,但目前二维码的价值仅限于信息的跳转与展示,其在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行业应用等领域拥有无限的开发潜力,这需要各方合力,与物联网、3G等技术相融合,不断探索业务和模式创新,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创造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技术产品为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许统.手机二维码在国内的发展及应用[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1,(3).
[2]赵峰,王茂祥.移动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未来与发展,2009,(9).
[3]王锐.浅谈手机二维码的应用及普及[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1).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 篇12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进步,移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渐渐发生变化,移动阅读、泛在化阅读、数字信息资源等新的阅读形式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图书馆需要在移动技术的基础上对信息咨询服务的内容加以扩充和深化。
移动图书馆的定义与发展:随着移动3G、4G技术的普及推广,移动终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升级,人们越来越“移动图书馆”一词来源于“Mobile Library”一词,最先呈现的形态是汽车图书馆,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逐渐由实体图书馆发展成为用户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PAD等移动终端来阅读和使用图书馆的数字馆藏资源,无线网络的发展让用户体验更加符合个性化需求,用户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用户和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充分流畅,信息资源共享达到更高层次。“移动图书馆”主要是指依托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与补充[1]。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扩展了数字图书馆的内涵和外延,也使传统的图书馆功能在互联网上得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满足用户需求。
1 传统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与移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对比分析
传统的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包括书目咨询、馆藏资源咨询、信息检索、学科馆员等以普通媒介为基础的咨询服务,主要采取的是与用户面对面的咨询服务方式,这是一种被动的、基于馆藏文献资源的咨询服务。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
1.1 新技术的运用促进移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方式的变化
知识载体的变化让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内容由馆藏纸质资源向数字化信息资源转变,传统的纸质媒介被取代,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使得移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知识平台发生根本性改变。移动图书馆依托的是海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法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用户的需求,在移动通信技术的促进下,移动图书馆信息咨询的工作方法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
1.2 移动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方式和优势
移动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方式主要有延时咨询、实时咨询和知识库咨询等。延时咨询中比较常用的是电子邮件或者留言板咨询,一般是用户在咨询平台上填写咨询表单后,后台交给咨询馆员,馆员在一定时间内答复给读者的咨询方式。这种咨询在高校中比较常见,优点是馆员针对问题有较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或请教专家,用户得到回复的答案质量详细而准确,相比实时咨询,延时咨询服务的缺点是时效性和交互性不理想。实时咨询。用户通过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与图书馆馆员进行交流,实现实时在线对话,传递文件、推送消息,这种服务优点就是即时性和交互性,使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
知识库咨询是信息咨询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知识的积累与沉淀,在知识库中,用户面对面的是海量的知识,知识库给读者提供浏览和检索两种查阅途径,用户根据自己需求查找答案,在答案得到解答的同时,也可减少咨询馆员的时间与精力。传统的图书馆,图书馆提供哪些服务,用户就接受哪些服务,用户体验上比较被动,而移动图书馆使用户主动向图书馆提出需求,参与图书馆互动。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构建,充分发挥用户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个用户的需求,注重用户体验与交流,使“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得到深化与体现。
2 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特点
2.1 服务内容专业性强。
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单一,主要是老师和学生,服务对象的文化程度高,针对学校不同的专业设置,图书馆服务内容的专业性程度要求更高。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科咨询馆员,培养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的咨询馆员,专业服务准确性提高,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
对数字资源综合利用能力要求高。移动图书馆的基石就是丰富的数字资源,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资源,高校用户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怎样对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检索利用就很重要,这就对信息咨询馆员在数字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咨询馆员不仅要熟悉每一个数据库的特色,还要掌握每个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给读者最好的建议与解答。
2.2 服务的互动性与深入性较强
高校的用户自身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他们需要图书馆提供更多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比如与研究内容有关的资料整理与搜集,每周或每月将最新的文献和信息推送给用户。
3 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内容
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内容主要有根据馆藏文献提供解答咨询服务,定题服务,网上咨询服务,读者阅读辅导,用户教育培训,科技查新服务,参考咨询评价等服务。
馆藏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资源进行解答咨询:针对本馆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资源,为用户提供文献查询、文献检索、文献推送等服务,从而提高文献利用率。定题服务是针对用户的科研、教学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某一特定肢体进行跟踪的信息服务,信息咨询馆员把筛选出来的最新检索结果,通过书目、索引或全文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网上咨询服务是通过E-mail、社交软件等工具实现馆员与用户的对话,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为用户提供专业解答。读者阅读辅导是图书馆主动服务的一种,移动图书馆环境下,图书馆通过热点网站的推荐,编制新书通报,构建虚拟咨询辅导都是读者阅读辅导的方式,图书馆对现有的移动资源进行整合,提供丰富全面的咨询服务。
用户教育培训:建立完善的用户教育培训机制,用户的教育培训是提高用户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活动,使每个用户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享受移动图书馆的技术、资源和服务。科技查新是信息咨询服务中一项深层次服务,知识性很高,通过查新,形成有根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目前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图书馆有此项目的咨询服务。参考咨询评价,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评价以用户满意度进行评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有利于图书馆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4 构建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4.1 用户
在信息时代下,读者要想获得更好的服务,获取更精确的问题答案,就需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心里等信息品质[2]。图书馆可通过讲座、培训,视频资料、网上远程指导等方法,使用户检索知识时有效的利用图书馆信息咨询系统,使用户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4.2 软硬件设备
由于移动图书馆数据量大,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中,要求数据后台的设备必须具备:足够大的内存;足够大的磁盘等存放数据库,足够的存储设备作数据的备份;要求系统有较高的通道能力,以提高数据传送率。要选择质量好,性能高的设备,以保证数据库的顺畅运行。
4.3 移动信咨平台
在数字化移动终端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塔尖移动信息咨询服务的平台,以求更好的提供信息服务。欧美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广泛利用一些实时交流软件,例如MSN、IM、Question Point,使信息咨询服务效果显著提升。目前,我国普遍使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APP平台进行互动交流,这些社交软件被广泛普及。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这些APP软件与读者进行实时交流,信息咨询、信息推送将更为贴近读者。这些社交APP软件工具可以为信息咨询提供实时性更高、互动性更强的专业信息服务,读者的主动性也可以大大提高。
4.4 电子资源建设
电子资源的构建,必须坚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原则,根据读者需求变化进行动态更新和实时调整,注重电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电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选择的标准有综合性标准、连续性标准、创新性标准和费用标准。综合性标准要考虑学科专业门类覆盖、读者需求、电子资源质量、软硬件配套设施、电子资源版权及风险控制等,连续性标准包括电子资源年份的顺延性、电子资源保存的长期性、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响应时间、电子资源全过程跟踪补充等,创新性标准有成果研究方法的创新性、研究过程的严谨性、研究成果的先进性与前沿性、成果推广的应用效益等,费用标准包括年度投入的资金总量、电子资源的购置与维护成本等[3]。
4.5 服务内容与效果
移动信息咨询服务具有内容的专业性强、对数字资源综合利用能力要求高、服务的互动性与深入性较强的特点,在服务内容上要求对问题的解答表述规范,文字通俗易懂,对问题所属的学科分类、时间段限制、关键词、主题等字段进行标引。服务的效果要通过用户反馈、质量控制、评价机制等进行评估,其中用户对数字资源及其服务的满意程度、用户参与移动信息咨询服务的比例可以直接体现信息咨询服务的效果。图书馆咨询人员要搜集用户意见,整理分析用户需求,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构建信息咨询服务质量控制体系,用户评价管理系统,以保证整个信息咨询服务体系质量的提高、效果的提升。
4.6 图书馆馆员
图书馆馆员是面向用户的服务媒介,可以说,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水平直接关系着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由于移动信息咨询服务提供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层次性,对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的使用要求熟练掌握用户需求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所以,这就要求移动信息咨询馆员具备更高的专业职业素养,较全面的知识储备,较强的信息整理、搜集、组织和检索的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语言组织与交流能力。因此,在移动图书馆的背景下,图书馆要重视信息咨询馆员的职业技能与业务水平,注重馆员培训和新技术的运用,培养图书馆员较高的职业敏感度,面对用户咨询需求要有较敏捷的分析与应答能力。作为馆员,必须接受新思想,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尤其是图书馆专业知识和前沿知识的积累与提升,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与态度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做好信息咨询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5 结语
移动图书馆使用户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用户与图书馆馆员之间的实时交互咨询,也使得信息咨询服务对象和内容变得多元化、复杂化和个性化,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期望图书馆专业人员实时提供指导。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从用户、软硬件设备、信息咨询平台、电子资源建设、服务内容与效果、咨询馆员这六个层次上对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搭建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模型,希望对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胡振华,蔡新.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J].图书馆自动化,2004(4):18-20.
[2]唐燕.高校图书馆读者焦虑现状及对策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4(9):98-99.
[3]朱子华,以读者为中心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筛选模式及实现分析[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4(10):34-37.
[4]叶爱芳.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图书与情报.2011(4):69-93.
[5]崔明.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