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计税价格

2025-01-31

组成计税价格(共3篇)

组成计税价格 篇1

(一)

2008年, 在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 为了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 我国将财税政策由“稳健”调整为“积极”, 其中税收政策的调整释放出“拉内需、保增长”的信号。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 在2009年, 政府将“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 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 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 实行结构性减税,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笔者认为, 目前财税政策的主旋律已转为结构性减税, 并贯穿2009年。

(二)

2009年开始实施的《消费税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 按照纳税人生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 ÷ (1-比例税率)

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消费税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按照受托方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 ÷ (1-比例税率)

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消费税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进口的应税消费品,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 (1-消费税比例税率)

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进口数量×消费税定额税率) ÷ (1-消费税比例税率)

通过对以上规定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 在这三条规定当中, 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都是2009年开始实施的《消费税暂行条例》新增加的内容, 在此之前, 三者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都与单纯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一样, 分子中都无“数量×消费税定额税率”, 也就是说现在的税负要比以前的重。另外, 笔者对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也提出了疑问。我们知道, 组成计税价格是在无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作为参考时才采用的用来计算大致等同于销售价格的一种计算方法, 消费税为价内税, 也就是说销售价格中要含有消费税, 因此, 组成计税价格当中也应该包括消费税。笔者以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为例来做分析。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此公式可以等量变形为: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 ÷ (1-比例税率) + (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公式 (1)

组成计税价格中应该包括消费税, 即包括从价计算出的税额和从量计算出的税额。笔者认为, 组成计税价格写成下式更为合理: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 ÷ (1-比例税率) +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公式 (2)

组成计税价格中包括的从量计算出的税额应该是“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而公式 (1) 中“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再除以“1-比例税率”, 这在税额数量上是无依据的增加, 也就是说公式 (1) 比公式 (2) 的税负要重。价内税只需要把税额加入到组成计税价格之中即可, 从量计算出的税额可以直接加入到组成计税价格中, 而不应该如同从价计税的价格一样要用不含税的价格除以本身的比例来倒算。这种计算方法导致的税负的增加从数学的计算角度来说是没有道理的, 而且从2009年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及国家的宏观政策面来看也不甚合理。因此笔者认为, 此公式在2009年变更不合时宜, 为时过早, 而且就算是调整, 调整的合理性也不够, 税负变重就因为除以了一个百分数, 但这点从消费税属价内税来说也不合理。其他两种情况, 即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与进口应税消费品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中的不合理性同此。

(三)

下面笔者通过实例计算来对以上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税额上的实证分析。

例: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粮食白酒一批。甲企业为乙企业提供原材料等实际成本为60 000元, 支付乙企业加工费20 000元, 加工完毕后收回白酒3 000斤。已知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20%, 单位税额为0.5元/斤 (或毫升) 。同时, 对于该应税消费品, 受托方无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试计算乙企业代扣代缴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

按照公式 (1) 计算如下: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 (60 000+20 000+3 000×0.5) ÷ (1-20%) =101 875 (元)

乙企业代扣代缴消费税=101 875×20%+3 000×0.5=21 875 (元)

按照公式 (2) 计算如下: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 ÷ (1-比例税率) +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60 000+20 000) ÷ (1-20%) +3 000×0.5=101 500 (元)

乙企业代扣代缴消费税=101 500×20%+3 000×0.5=21 800 (元)

按公式 (2) 计算出的结果比按公式 (1) 计算出的结果少了75元, 金额虽不大, 但是公式 (1) 比公式 (2) 的结果多出的金额无理由, 从税收依据的合理性方面来看是站不住脚的, 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以公式 (2) 作为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

(四)

笔者对于现行《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复合计税办法下应税消费品的组成计税价格的调整总体上来说是赞同的, 只是在具体的公式计算上有一点建议。公式中的从量计税部分计入组成计税价格的方式不太合理, 而应该依据消费税是价内税这一原则将从量计税部分直接列入原先组成计税价格基础, 这样更为合理。

这样修改无论从数学计算的合理性角度还是从2009年我国税收政策调整的宏观角度都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笔者只是提出这方面的一个建议, 望有关学者给予批评指正。

组成计税价格 篇2

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从量定额, 或者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 (简称复合计税) 的方法计算应纳税额。关于复合计税法下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 经历了不含从量定额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部分包含从量定额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 (进口卷烟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计算) 和目前已经实施的包含从量定额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三个发展阶段。

按照现行《消费税暂行条例》, 以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为例, 复合计税法下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 即: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 (1-消费税税率) (公式 (1) ) 。

有学者提出质疑:在公式 (1) 中, 由于从量税是除以一个小数之后才计入组成计税价格中的, 它实际上被重复征税了!并据此提出建议, 应将从量计征的消费税直接计入组成计税价格, 即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 / (1-消费税税率) +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公式 (2) ) , 并认为只有公式 (2) 才既符合组成计税价格的实质, 又避免了重复计税的问题。

董志芸 (2012) 指出, 公式 (2) 是符合数学逻辑和组成计税价格的实质的, 两个公式的区别在于:公式 (1) 中要用“从量计征的消费税”除以“1-消费税税率”后并入从价税的税基再加上从量税才构成组成计税价格, 而公式 (2) 从量计算出的税额是直接加入到组成计税价格中的, 显然公式 (1) 比公式 (2) 的税负要重, 存在着对从量税额重复计税的嫌疑, 这与税法制定过程中一直强调的不重复计税原则完全不符。

并且该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某酒厂将自产的3吨白酒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 没有同类白酒的市场销售价格, 该批白酒的成本为10万元。已知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20%, 单位税额为0.5元/斤。试计算该酒厂应纳消费税。

按照公式 (1) 计算如下: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 (1-消费税税率) = (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 / (1-消费税税率) = (10+10×10%+3×0.2×0.5) / (1-20%) =14.125 (万元) , 应纳消费税=14.125×20%+3×0.2×0.5=3.125 (万元) 。

按照公式 (2) 计算如下: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 / (1-消费税税率) +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成本+利润) / (1-消费税税率) +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 (10+10×10%) / (1-20%) +3×0.2×0.5=14.05 (万元) , 应纳消费税=14.05×20%+3×0.2×0.5=3.11 (万元) 。

最后董志芸 (2012) 得出:按公式 (1) 计算出的结果比按公式 (2) 计算出的结果多了150元 (31 250-31 100) , 就属于重复计税这一结论。

二、对问题的分析

笔者认为, 这一结论是不成立的, 理由如下:

1. 公式 (2) 不符合数学逻辑。

公式 (1)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成本+利润+从价计征的消费税+从量计征的消费税=成本+利润+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从量计征的消费税”整理推导可得现行的复合计税法下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 即: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 (1-消费税税率) , 其推导过程是符合数学逻辑的, 也是可验证的。

即: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10+10×10%+3.125=14.125 (万元) , 与按“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 (1-消费税税率) ”计算的结果一致。

但是,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成本+利润+从价计征的消费税+从量计征的消费税=成本+利润+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从量计征的消费税”的数学逻辑无论如何也推导不出公式 (2) 。而且公式 (2) 也是得不到验证, 即: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10+10×10%+3.11=14.11 (万元) ≠14.05 (万元) , 计算结果不一致, 总不能把“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这个公式也推翻吧?

2. 公式 (2) 有违组成计税价格的实质。

复合计税法下, 调整前的组成计税价格中只包含了从价定率征收的消费税, 这正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为此才不断进行调整完善。虽然从量计征的定额消费税计算基础与价格无关, 但消费税作为价内税, 不论从价计征的消费税还是从量计征的消费税均应考虑在内。因此, 在复合计税方式下, 组成计税价格作为消费税计税价格的一种特殊价格形式, 理应包含征收的全部消费税税额。即从量计征的定额消费税同样也应包含在组成计税价格这一特殊的价格形式之中的。

也就是说, 在复合计税方式下以“组成计税价格”来从价计征的消费税必然要受从量计征的消费税的影响, 换句话说, 从价计征的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本身是应该包含从量计征的消费税部分的。然而公式 (2) 表面上看似合理, 好像组成计税价格也包含了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但它的问题所在恰恰是使得应该包含的从量计征的消费税游离在从价计征的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之外。

3. 曲解了重复征税的涵义。

税收原理告诉我们, 所谓重复征税是指国家对同一征税对象征收多种税或多次征税。具体地说, 是指同一征税主体或不同征税主体对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征税行为, 一般情况下是两次重复征税, 即双重征税。重复征税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对同一商品流转额课征多种税收; (2) 一种税收在商品流转的各个环节上多次课征; (3) 在工业生产中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出厂成品分别征税; (4) 对涉及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同一征税对象, 两个国家都进行征税, 即国际双重课税。我国建国初期的工商税制采取多种税、多次征的复税制, 主要表现为按当时的税收制度, 同一产品的流转额要缴纳货物税、工商税、印花税等, 而且同一产品每进行一次销售, 都要缴纳营业税和印花税。重复征税不能体现税收的合理负担原则, 不利于经济发展。

而质疑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存在重复征税问题的学者所指的重复征税恰是特指消费税税基中有被重复计算的部分, 即公式 (1) 中, 由于从量税是除以一个小数之后才计入组成计税价格中, 因此它实际上被重复征税了, 重复的比例是[1/ (1-消费税税率) -1], 也就是说, 纳税人多缴了“从量计征的消费税×[1/ (1-消费税税率) -1]×消费税税率”的消费税。很显然,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曲解了重复征税的涵义。退一步说, 就算“从量税除以一个小数之后计入组成计税价格”不仅合理, 但这也只是一个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的方法问题, 并不属于“重复征税”应有之义。倘若我们把从量计征的消费税计入作为从价计征的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也称之为“重复征税”的话, 那么我们对于把消费税税额计入作为消费税税基的销售价格 (或组成计税价格) , 是否也要同样地质疑为重复征税呢?

参考文献

[1] .董志芸.关于复合计税法下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的思考.商业会计, 2012;2

组成计税价格 篇3

1.现行法规的规定。

《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自产自用、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时,采用从价定率方式计算消费税的消费品,如果没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可以参照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也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应纳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调整酒类产品消费税的通知》和《关于调整烟类产品消费税的通知》又规定,自2001年5月、6月起,分别对酒类、烟类产品采用从价定率与从量定额混合征收消费税的计税方法,因此纳税人自产自用、委托加工和进口卷烟、白酒时,应纳消费税=应税数量×定额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1)自产自用时: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

其中,成本是指应税消费品的产品成本;利润是指根据应税消费品的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计算的利润。应税消费品的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2)委托加工时: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其中,材料成本是指委托方提供的加工材料的成本;加工费是指受托方加工应税消费品向委托方收取的全部费用。

(3)进口时: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其中,关税完税价格是指海关核定的关税计税价格;另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4年发布的《关于调整进口卷烟消费税税率的通知》又规定,进口卷烟的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定额税)/(1-消费税税率)。

2.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存在的问题。

(1)采用从价定率计算的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存在的问题。《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在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可以参照的情况下,采用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应纳消费税税额。既然是这样,组成计税价格就必须相当于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一般来说,产品的销售价格是根据成本、利润、价内税税金来确定的,那么组成计税价格也必须包括这三部分,即: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税金。公式推导过程如下: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税金,其中,消费税税金=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所以,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推导得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可见,自产自用环节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是符合价格组成的原理的,但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的组成不合理。

根据以上论述可知,委托加工环节的消费品的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其中,材料成本和加工费都属于生产成本,因此委托加工环节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只包括成本和消费税税金,没有考虑利润。而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是根据成本、利润、价内税税金来确定的,因此用这个公式计算的应纳消费税税额比参照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计算的应纳消费税税额要少,比自产自用的同类产品的应纳消费税也要少,这无疑是不公平的。因此,委托加工环节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应该修正为: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下面分析进口环节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进口应税消费品的组成计税价格由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三部分组成,其中,关税完税价格和关税都属于购进货物的成本,因此其同样没有考虑利润。按照《消费税法》的立法精神,对进口商品征收消费税是为了平衡国内外商品的税负,在确定国内应税消费品的销售价格以及组成计税价格时,都考虑了利润。既然是这样,进口商品的组成计税价格也应该包括利润,否则,生产同样成本的消费品,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所承担的消费税就大于进口商品所承担的消费税,这无疑也是不公平的。因此,进口环节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应该修正为: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2)采用从量定额与从价定率复合计税方式计算的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存在的问题。自2001年5月、6月起分别对白酒、卷烟采用从价定率与从量定额混合征收消费税的计税方法,因此,应纳消费税=应税数量×定额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对于应税数量的确定很简单,就是移送使用数量、委托加工收回的数量、进口数量。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分别如下:自产自用环节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委托加工环节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进口环节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此外,进口卷烟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定额税)/(1-消费税税率)。

在不考虑利润的情况下,只有进口卷烟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计算方法是符合实际的。卷烟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从价定率税+从量定额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从量定额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从量定额税)/(1-消费税税率)。

但是在自产自用及委托加工环节,计算卷烟、白酒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时,没有考虑消费税的定额税。从以上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可知,组成计税价格应该包括消费税税金,而卷烟、白酒这两种商品,无论是进口还是自产自用、委托加工,应交的消费税税金都是既有从价税又有从量税,既然这样,组成计税价格就应该既包括从价税,又包括定额税,这才是完整的消费税税金。

综上所述,卷烟、白酒的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应该修正如下: (1) 自产自用环节: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定额税)/(1-消费税税率)。 (2) 委托加工环节: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成本利润率)+消费税定额税]/(1-消费税税率)。 (3) 进口环节: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成本利润率)+消费税定额税]/(1-消费税税率)。

二、对消费税出口退税计算的质疑

1.现行法规的规定。

外贸企业从生产企业购进货物直接出口或受其他外贸企业委托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应退消费税税款,分两种情况处理: (1) 属于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适用的公式为:应退消费税=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税率。 (2) 属于从量计征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适用的公式为:应退消费税=出口数量×单位税额。

2.退税方法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人的社会性下一篇:血肿吸引清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