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税价格

2024-08-23

计税价格(共9篇)

计税价格 篇1

(一)

2008年, 在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 为了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 我国将财税政策由“稳健”调整为“积极”, 其中税收政策的调整释放出“拉内需、保增长”的信号。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 在2009年, 政府将“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 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 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 实行结构性减税,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笔者认为, 目前财税政策的主旋律已转为结构性减税, 并贯穿2009年。

(二)

2009年开始实施的《消费税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 按照纳税人生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 ÷ (1-比例税率)

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消费税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按照受托方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 ÷ (1-比例税率)

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消费税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进口的应税消费品,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 (1-消费税比例税率)

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进口数量×消费税定额税率) ÷ (1-消费税比例税率)

通过对以上规定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 在这三条规定当中, 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都是2009年开始实施的《消费税暂行条例》新增加的内容, 在此之前, 三者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都与单纯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一样, 分子中都无“数量×消费税定额税率”, 也就是说现在的税负要比以前的重。另外, 笔者对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也提出了疑问。我们知道, 组成计税价格是在无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作为参考时才采用的用来计算大致等同于销售价格的一种计算方法, 消费税为价内税, 也就是说销售价格中要含有消费税, 因此, 组成计税价格当中也应该包括消费税。笔者以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为例来做分析。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此公式可以等量变形为: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 ÷ (1-比例税率) + (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公式 (1)

组成计税价格中应该包括消费税, 即包括从价计算出的税额和从量计算出的税额。笔者认为, 组成计税价格写成下式更为合理: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 ÷ (1-比例税率) +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公式 (2)

组成计税价格中包括的从量计算出的税额应该是“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而公式 (1) 中“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再除以“1-比例税率”, 这在税额数量上是无依据的增加, 也就是说公式 (1) 比公式 (2) 的税负要重。价内税只需要把税额加入到组成计税价格之中即可, 从量计算出的税额可以直接加入到组成计税价格中, 而不应该如同从价计税的价格一样要用不含税的价格除以本身的比例来倒算。这种计算方法导致的税负的增加从数学的计算角度来说是没有道理的, 而且从2009年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及国家的宏观政策面来看也不甚合理。因此笔者认为, 此公式在2009年变更不合时宜, 为时过早, 而且就算是调整, 调整的合理性也不够, 税负变重就因为除以了一个百分数, 但这点从消费税属价内税来说也不合理。其他两种情况, 即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与进口应税消费品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中的不合理性同此。

(三)

下面笔者通过实例计算来对以上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税额上的实证分析。

例: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粮食白酒一批。甲企业为乙企业提供原材料等实际成本为60 000元, 支付乙企业加工费20 000元, 加工完毕后收回白酒3 000斤。已知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20%, 单位税额为0.5元/斤 (或毫升) 。同时, 对于该应税消费品, 受托方无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试计算乙企业代扣代缴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

按照公式 (1) 计算如下: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 (60 000+20 000+3 000×0.5) ÷ (1-20%) =101 875 (元)

乙企业代扣代缴消费税=101 875×20%+3 000×0.5=21 875 (元)

按照公式 (2) 计算如下:

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 ÷ (1-比例税率) +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60 000+20 000) ÷ (1-20%) +3 000×0.5=101 500 (元)

乙企业代扣代缴消费税=101 500×20%+3 000×0.5=21 800 (元)

按公式 (2) 计算出的结果比按公式 (1) 计算出的结果少了75元, 金额虽不大, 但是公式 (1) 比公式 (2) 的结果多出的金额无理由, 从税收依据的合理性方面来看是站不住脚的, 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以公式 (2) 作为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

(四)

笔者对于现行《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复合计税办法下应税消费品的组成计税价格的调整总体上来说是赞同的, 只是在具体的公式计算上有一点建议。公式中的从量计税部分计入组成计税价格的方式不太合理, 而应该依据消费税是价内税这一原则将从量计税部分直接列入原先组成计税价格基础, 这样更为合理。

这样修改无论从数学计算的合理性角度还是从2009年我国税收政策调整的宏观角度都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笔者只是提出这方面的一个建议, 望有关学者给予批评指正。

计税价格 篇2

为加强我市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征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自2011年7月11日起,我市范围内的存量房(即二手房)交易成交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实行按计税参考价格核定计征各项税款。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适用范围

本《通告》适用于本市范围内住宅部分的计税价格核定,根据人民法院判决书、仲裁机构裁决书以及依法拍卖的成交确认书进行住宅权属变更的住宅不适用本《通告》的规定。

二、计税价格的确定

存量房交易的计税价格,以交易双方签订的合同成交价格为依据。但申报的成交价格低于我市制定的计税参考价格且无正当理由的,按计税参考价格核定计征存量房交易环节各项税款。

存量房交易计税参考价格,由市地税局和市规划国土委委托市国土房产评估发展中心根据房屋的坐落地点、建筑结构、历史交易价格或建造价格、同类房屋先期交易价格等因素制定,依照房地产估价相关规范和标准评估得出。该价格作为税务机关判断纳税人申报的合同成交价格是否偏低以及核定计税价格的主要依据。存量房交易计税参考价格将根据深圳市房地产市场交易的情况定期进行更新,并经市财政委员会、市地税局和市规划国土委确认后使用。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市国土房产评估发展中心应及时进行更新调整,并经市财政委员会、市地税局和市规划国土委确认。

三、异议处理

纳税人对核定的计税价格和应纳税额有异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可向房地产所在地区地税局提出复核申请并提供证据资料;区地税局经核查后出具复核结果,征收单位根据复核结果确定的计税价格和应纳税额征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及其《实施细则》第一百条规定,纳税人也可在依照税务机关核定的金额缴纳税款或者提供相应的纳税担保后,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实施时间

本《通告》自2011年7月11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具体时间以纳税人在市房地产信息系统网签买卖合同的时间为准。

计税价格 篇3

摘要:我国各地已陆续开展存量房交易的计税价格评估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办法。介绍国际估税官协会在《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准则》中的争议处理规定,梳理总结国内各地已试行的争议处理办法,对存量房交易评估争议和存量房评估争议进行区分,在评估争议处理原则、争议费用承担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税收,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4)08-0064-69收稿日期:2014-05-19

1 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争议问题的背景

1.1 房地产保有环节征税的长期探索

从2003年起,我国借鉴国外运行良好的财产税制度,探索财产税在我国的适用性。于是,先后在北京、辽宁等6个省市进行物业税改革和“模拟评税”试点工作,后又扩大到10个省市的32个县、市、区,对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估房地产的计税价格进行有益探索。但是,“模拟评税”实际上是没有执行征税的“空转”,并没有涉及征纳双方的实际利益,自然没有涉及太多评估争议问题。2011年1月在上海和重庆个人住房开启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但是两市的试点方案中主要针对新增住房和高档住房进行征税,涉及面小,较少涉及计税价格评估的问题,因此也没有出现太多评估争议问题。

1.2 房地产交易环节征税的评估争议处理

在探索财产税制在我国运用的同一时期,纳税人利用“阴阳合同”逃避房地产交易环节中的税收,严重影响了税收的严肃性,也大大降低了国家利用税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力度。因此,在保有环节的财产税尚未大规模铺开试点前,交易环节的税收管理和计税价格评估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财税〔2010〕105号)要求,各地应于2011年7月1日后,逐步推广应用房地产估价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目前,从各地已公布的配套方案看,各地都开始探索并实施了与当地相适应的房地产交易环节的计税价格评估工作,其中,评估争议处理也成为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国际上以财产税征收为目的的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经验

境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拥有较长时间的财产税(主要是房产税)征收历史。以从价税为目的的计税价格评估主要采用以批量评估为主,个案评估为辅的评估系统。其中,批量评估主要针对辖区内异质性较弱的房地产进行模型化评估,个案评估主要针对辖区内异质性较强的房地产进行人工手动评估。批量评估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公平客观等优点,因此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征收财产税的过程中得到大规模推广。但是,批量评估的结果仍有可能因物业的特殊性造成的评估偏差,或者由于纳税人对批量评估系统的不了解、不信任,从而引起对批量评估结果的争议,所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中设有解决争议的机构,备有专业的评估人员或第三方争议委员会进行争议处理,形成了一套成熟有序的争议解决机制。国内已有学者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熟的计税价格评估制度进行了详细介绍(朱聪、郑婕,2007;傅传锐、杨倩倩,2007)。国际估税官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ssessing Officers,IAAO)是一个主要从事财产税计税价格评估的教育培训、评估准则制定、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国际性组织。目前,该协会已制定了15个与财产税计税价格评估相关的技术准则,并且在1981年制定了《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准则》(以下简称“准则”)(Standard on Assessment Appeal),最新版本已于2013年1月通过。

虽然准则在其适用范围中强调,本准则旨在提供一个框架性指导意见,不提出单一具体的争议处理程序,但是从已经建立争议处理机制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IAAO给出的争议处理框架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鉴于IAAO在国际财产税计税价格评估中的地位,在此以准则为例,介绍在国际财产税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中较为通行的做法。

IAAO在建议中将评估争议处理先按评估财产的类型大体分为两类:地方性财产(Locally Assessed Properties)和中央财产(Centrally Assessed Properties)。其中,中央财产是指铁路、电信、公共设施等财产,评估工作由中央的评估机构完成。在两类财产中又将争议问题进一步分为事实问题(Matters of Fact)和法律问题(Matters of Law)。事实问题主要是有关评估值和影响评估值的相关因素的问题,应该在行政管理的范围内处理,最高处理机构是州或省的财产税法庭。法律问题主要涉及一些法律规章和程序问题的解释、权利豁免、争议处理委员会和特别法庭的司法权等问题。处理地方性财产的评估争议可以依次通过四个层次:与评估机构的非正式交流、独立的争议处理委员会复核、州或省的财产税法庭、法庭。中央财产与地方性财产的评估争议处理机构不同,但是处理争议的结构框架相似。在中央财产评估的争议处理中,事实问题、分类、一致性等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纳税人和评估机构之间的非正式的会议交流,尽量减少更高层次的行政处理和诉讼要求;法律问题的解决多借助州或地方的争议委员会或税务法庭等机构。与地方性财产的评估争议处理不同的是,在法庭最终解决争议之前,设置一个中央评估争议委员会做好进一步的争议处理。最后,对中央评估争议委员会或听证会仍旧无法解决的法律问题或法律与事实相混合的问题,根据当地情况由不同级别的法庭做出最终判决。

另外,IAAO建议争议处理的过程中,争议处理程序要为纳税人的争议提供充足的准备时间,但是纳税人不能不合理地要求延迟缴纳税款。因此,对于特别复杂的财产评估出现争议时,征税机关往往要求纳税人在得出争议处理结果前先缴纳相关税款。这点与我国征管法对税收纠纷争议处理规定也基本一致。因此,在处理计税价格评估争议时,有些情况也可以参照税收纠纷争议处理的规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计税价格评估的争议都可以简单套用税收纠纷争议处理的规定,因在这中间还涉及与评估有关的专业问题。endprint

3 国内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的做法

根据财税〔2010〕105号文的要求,国内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相应出台适合本地的评估争议处理办法,在此进行概括梳理。

3.1 在规定的受理时间内提交书面申请

若纳税人对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最低计税价格存在争议,在规定的受理时间内,均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异议申请。例如,浙江金华市规定纳税人对计税价格有异议的,应在20个工作日之内以书面形式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浙江台州温岭市、临海市、玉环县、仙居县要求纳税人在10个工作日之内以书面形式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江苏省规定纳税人应当在收到核定计税价格相关文书之日起7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广东茂名市要求有异议的纳税人在7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云南玉溪市规定对计税价格有异议的纳税人应在收到评估结果通知书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湖南省规定有异议的纳税人须在30日内填写并提交《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异议处理申请表》;珠海市规定纳税人对计税价格有异议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由买、卖双方向受理交易申报的税务机关提出争议申请等。

3.2 解决争议的复核机构

通过对各地的争议做法总结来看,处理评估争议的权利机构主要是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纳税人如果对计税价格有异议,可以与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解决,如湖南省要求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应该明确存量房交易纳税评估异议受理窗口,及时沟通化解异议。进一步,纳税人需要向当地税务机关提交书面申请,若税务机关不能解决争议,纳税人可以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起行政复议,若争议仍不能解决,纳税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考虑到税务机关人员数量相对不足、评估专业知识背景缺乏,税务机关需要利用第三方的专业机构出具专业意见,协助其确定并解决争议。有的地区规定纳税人提交申请时或申请后提交拥有较高资质的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供税务部门做出判断,如浙江台州市、广东茂名市;有的地区规定税务机关在收到纳税人书面申请后,由税务机关委托当地较高资质的评估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委托当地价格认证中心,如江苏、浙江金华市、云南玉溪市、安徽滁州市等。也有地区规定若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复核仍有异议,可以进一步提请第三方独立的组织。如武汉市规定若纳税人对重新估算的结果仍有异议,可以提请武汉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专家委员会进行技术鉴定。

3.3 争议费用的处理

在各地的评估争议处理的文件中,较少明确提及费用负担的问题,大体遵循“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有的地方要求纳税人自行委托评估机构,承担评估费用,如湖南省规定纳税人对主管地税机关调查核实后认定的计税价格仍有异议的,可委托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参照评估机构或者涉税财物价格认定机构进行评估,评估费用由委托方承担;江西上饶市横峰县规定若纳税人对主管税务机关最终确定的计税价格仍有异议的,可委托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重新评估,评估费用由纳税人自行承担;珠海市规定纳税人提出税务机关认定的正当理由才允许提出复议,某些正当理由的提出时必须委托随机抽取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相关费用由申请人承担。有的地方要求税务主管部门委托评估机构,参考专业意见,并承担评估费用,如南昌市规定若纳税人对征收机关复审结果仍有异议,可以提出个案评估书面申请,由地税局公开招标采购评估机构,并承担评估费用;江苏省规定在纳税人提交书面异议申请后,主管税务机关可以选择委托较高资质等级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承担相关评估费用。有的地方“谁过失,谁承担”的原则确定,如武汉市规定纳税人可申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若人工评估价格高于或等于系统评估价格的,其费用由申请人承担;若人工评估价格低于系统评估价格的,其评估费用由主管税务机关承担;同样,深圳的做法是若评估机构经复查认定评估结果有误、行政复议或经仲裁或法院裁定评估结果不合理,需对其进行修改的,争议处理费用由评估机构承担;若评估机构、行政复议或经仲裁或法院裁定评估结果是合理反映房地产税税基的,则争议处理费用应由纳税人承担。

4 对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机制建设的建议

4.1 认清存量房交易评估争议处理与存量房评估争议处理的区别

我国的存量房交易评估在国际涉税评估领域属于比较“特有”的现象,除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存在这种评估活动之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存量房评估是为征收财产税作为计税依据而出现的。由于法律体制较为完善,人们纳税意识较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存量房交易不存在“阴阳合同”的现象,因此存量房评估争议出现在财产税等保有环节的税收征管方面。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与国际上的存量房计税价格评估具有明显的区别,区别体现在进行交易的存量房与存量房数量的差别、计税价格评估的法律依据的差别、计税价格评估费用等。所以,在借鉴国际先进的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的经验中,应首先明确我国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争议的特殊性,探索针对此类计税价格评估的争议解决方式,为未来可能要开征的房产税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积累经验。在我国台湾地区、泰国等国家地区同样存在存量房交易低报成交价格的现象,因此可以学习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及评估争议处理中的经验。

4.2 坚持“评征分离”的原则

在境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设有专门的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的专业机构,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市政评估公司(Municipal Property Assessment Corporation)。即使在个别的国家,如德国和新加坡,评估工作是由税务局负责完成,但是其评估部门不仅相对独立,而且主要是聘用外部评估专业人员来具体负责评估工作的。

从国内各地进行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的文件中可以看到,国内大部分地区的计税价格评估工作主要是由当地的地税部门完成的。正因如此,在评估争议产生后,解决争议的主要机构也是当地的地税部门。计税价格评估机构可以选择采用政府、准政府、中介机构三种形式。国内大部分的地区采用的是政府的形式,即由地税部门承担主要的计税价格评估工作。也有部分地区采用准政府的形式,如深圳的计税价格评估工作由深圳市房地产评估发展中心承担,其性质属于事业法人。也有部分地区采用政府采购的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为税务部门提供计税价格评估,如青岛。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国的地税部门中具有评估专业背景的人才稀少,本身较难成为独立的评估主体,客观上要求“评征分离”。而且,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比一般评估工作更加强调独立性,以保证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客观,“评征分离”能有效保证计税价格评估的独立性,可以避免税务机关既当“守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最后,在出现评估争议时,“评征分离”能极大减轻税务部门的工作量,减缓征税压力。因此,在我国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和评估争议处理中要坚持“评征分离”的原则。

4.3 在计税价格评估发展初期的争议费用由征收机关承担

境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计税价格评估争议较多,评估官员在评估完之后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解决纳税人提出的异议。而我国目前各地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出现不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进行交易的存量房数量远小于存量房的数量,因此,可以预见,倘若未来对存量房的保有进行征税,评估争议数量会明显增多,若不能很好地处理争议,将成为开征保有环节税收的一大阻碍。因此,在我国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发展的初期阶段,应该鼓励纳税人积极参与计税价格评估的系统工程的制度建设。这一方面可以有利于完善房地产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因为纳税人对其拥有的房产信息最为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纳税人更多了解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的相关政策和有关知识,从而使当事人在争议解决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计税价格评估工作的专业性和公平性,有利于计税价格评估工作的推广和深入。因此,在计税价格评估发展的初期阶段,争议处理费用可暂先由征收机关承担,作为征收成本的一部分。待计税价格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估技术较为成熟,大多数纳税人普遍能接受房地产税计税价格评估的时候,再按“谁过失,谁承担”的原则确定负担人。

参考文献:

1.IAAO.Standard on Assessment Appeal.2013

2.纪益成.再论税基评估的有关问题.中国资产评估.2005.7

3.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主编.房地产税制与评税实务(第一版).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4.耿继进 李妍 朱奎花 唐勇著.城市房地产整体估价——以深圳市为例(第一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纪益成,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

马铮,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

计税价格 篇4

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从量定额, 或者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 (简称复合计税) 的方法计算应纳税额。关于复合计税法下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 经历了不含从量定额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部分包含从量定额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 (进口卷烟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计算) 和目前已经实施的包含从量定额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三个发展阶段。

按照现行《消费税暂行条例》, 以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为例, 复合计税法下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 即: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 (1-消费税税率) (公式 (1) ) 。

有学者提出质疑:在公式 (1) 中, 由于从量税是除以一个小数之后才计入组成计税价格中的, 它实际上被重复征税了!并据此提出建议, 应将从量计征的消费税直接计入组成计税价格, 即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 / (1-消费税税率) +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公式 (2) ) , 并认为只有公式 (2) 才既符合组成计税价格的实质, 又避免了重复计税的问题。

董志芸 (2012) 指出, 公式 (2) 是符合数学逻辑和组成计税价格的实质的, 两个公式的区别在于:公式 (1) 中要用“从量计征的消费税”除以“1-消费税税率”后并入从价税的税基再加上从量税才构成组成计税价格, 而公式 (2) 从量计算出的税额是直接加入到组成计税价格中的, 显然公式 (1) 比公式 (2) 的税负要重, 存在着对从量税额重复计税的嫌疑, 这与税法制定过程中一直强调的不重复计税原则完全不符。

并且该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某酒厂将自产的3吨白酒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 没有同类白酒的市场销售价格, 该批白酒的成本为10万元。已知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20%, 单位税额为0.5元/斤。试计算该酒厂应纳消费税。

按照公式 (1) 计算如下: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 (1-消费税税率) = (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 / (1-消费税税率) = (10+10×10%+3×0.2×0.5) / (1-20%) =14.125 (万元) , 应纳消费税=14.125×20%+3×0.2×0.5=3.125 (万元) 。

按照公式 (2) 计算如下: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 / (1-消费税税率) +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成本+利润) / (1-消费税税率) +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 (10+10×10%) / (1-20%) +3×0.2×0.5=14.05 (万元) , 应纳消费税=14.05×20%+3×0.2×0.5=3.11 (万元) 。

最后董志芸 (2012) 得出:按公式 (1) 计算出的结果比按公式 (2) 计算出的结果多了150元 (31 250-31 100) , 就属于重复计税这一结论。

二、对问题的分析

笔者认为, 这一结论是不成立的, 理由如下:

1. 公式 (2) 不符合数学逻辑。

公式 (1)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成本+利润+从价计征的消费税+从量计征的消费税=成本+利润+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从量计征的消费税”整理推导可得现行的复合计税法下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 即: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 (1-消费税税率) , 其推导过程是符合数学逻辑的, 也是可验证的。

即: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10+10×10%+3.125=14.125 (万元) , 与按“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 (1-消费税税率) ”计算的结果一致。

但是,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成本+利润+从价计征的消费税+从量计征的消费税=成本+利润+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从量计征的消费税”的数学逻辑无论如何也推导不出公式 (2) 。而且公式 (2) 也是得不到验证, 即: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10+10×10%+3.11=14.11 (万元) ≠14.05 (万元) , 计算结果不一致, 总不能把“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这个公式也推翻吧?

2. 公式 (2) 有违组成计税价格的实质。

复合计税法下, 调整前的组成计税价格中只包含了从价定率征收的消费税, 这正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为此才不断进行调整完善。虽然从量计征的定额消费税计算基础与价格无关, 但消费税作为价内税, 不论从价计征的消费税还是从量计征的消费税均应考虑在内。因此, 在复合计税方式下, 组成计税价格作为消费税计税价格的一种特殊价格形式, 理应包含征收的全部消费税税额。即从量计征的定额消费税同样也应包含在组成计税价格这一特殊的价格形式之中的。

也就是说, 在复合计税方式下以“组成计税价格”来从价计征的消费税必然要受从量计征的消费税的影响, 换句话说, 从价计征的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本身是应该包含从量计征的消费税部分的。然而公式 (2) 表面上看似合理, 好像组成计税价格也包含了从量计征的消费税, 但它的问题所在恰恰是使得应该包含的从量计征的消费税游离在从价计征的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之外。

3. 曲解了重复征税的涵义。

税收原理告诉我们, 所谓重复征税是指国家对同一征税对象征收多种税或多次征税。具体地说, 是指同一征税主体或不同征税主体对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征税行为, 一般情况下是两次重复征税, 即双重征税。重复征税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对同一商品流转额课征多种税收; (2) 一种税收在商品流转的各个环节上多次课征; (3) 在工业生产中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出厂成品分别征税; (4) 对涉及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同一征税对象, 两个国家都进行征税, 即国际双重课税。我国建国初期的工商税制采取多种税、多次征的复税制, 主要表现为按当时的税收制度, 同一产品的流转额要缴纳货物税、工商税、印花税等, 而且同一产品每进行一次销售, 都要缴纳营业税和印花税。重复征税不能体现税收的合理负担原则, 不利于经济发展。

而质疑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存在重复征税问题的学者所指的重复征税恰是特指消费税税基中有被重复计算的部分, 即公式 (1) 中, 由于从量税是除以一个小数之后才计入组成计税价格中, 因此它实际上被重复征税了, 重复的比例是[1/ (1-消费税税率) -1], 也就是说, 纳税人多缴了“从量计征的消费税×[1/ (1-消费税税率) -1]×消费税税率”的消费税。很显然,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曲解了重复征税的涵义。退一步说, 就算“从量税除以一个小数之后计入组成计税价格”不仅合理, 但这也只是一个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的方法问题, 并不属于“重复征税”应有之义。倘若我们把从量计征的消费税计入作为从价计征的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也称之为“重复征税”的话, 那么我们对于把消费税税额计入作为消费税税基的销售价格 (或组成计税价格) , 是否也要同样地质疑为重复征税呢?

参考文献

[1] .董志芸.关于复合计税法下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的思考.商业会计, 2012;2

计税价格 篇5

应用房地产估价技术评估存量房交易申报计税价格工作总结谭潇根据省、州地税局关于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税收征管工作(以下简称“房地产交易计税价格评估工作”)的要求,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地税、住建、国土、发改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地税局抽调业务人员组建了工作专班,2011年4月,我很幸运的被抽调到工作专班中来,在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数据的采集、文书的制作、资料的传递以及与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一起对数据的审核、修改、录入等工作。工作小组建立了评税工作联席机制,形成了“政府领导、地税主导、部门协作、专家指导”的工作格局。

一、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具备试运行条件**县作为房地产交易计税价格评估工作全州试点县之一,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的探索,工作终于有序的开展了起来。一是制定《关于在全县开展应用房地产估价技术评估存量房交易申报计税价格工作方案》,并报县人民政府批转执行。二是制定下发了《**县房地产交易计税价格评估工作流程》,严格按工作流程操作。三是确定存量房城区分区范围、明确虚拟小区及其范围,实现数据采集表格本地化。

计税价格 篇6

现将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问题公告如下:

纳税人将委托加工收回的白酒销售给销售单位, 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 (不含增值税) 70%以下,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情形, 应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 (国税函[2009]380号) 规定的核价办法, 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上述销售单位是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 (国税函[2009]380号) 附件《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三条规定的情形。

本公告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此前已发生但尚未处理的事项, 按照本公告规定执行。

特此公告。

计税价格 篇7

1.1 房地产保有环节征税的长期探索

从2003年起,我国借鉴国外运行良好的财产税制度,探索财产税在我国的适用性。于是,先后在北京、辽宁等6个省市进行物业税改革和“模拟评税”试点工作,后又扩大到10个省市的32个县、市、区,对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估房地产的计税价格进行有益探索。但是,“模拟评税”实际上是没有执行征税的“空转”,并没有涉及征纳双方的实际利益,自然没有涉及太多评估争议问题。2011年1月在上海和重庆个人住房开启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但是两市的试点方案中主要针对新增住房和高档住房进行征税,涉及面小,较少涉及计税价格评估的问题,因此也没有出现太多评估争议问题。

1.2 房地产交易环节征税的评估争议处理

在探索财产税制在我国运用的同一时期,纳税人利用“阴阳合同”逃避房地产交易环节中的税收,严重影响了税收的严肃性,也大大降低了国家利用税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力度。因此,在保有环节的财产税尚未大规模铺开试点前,交易环节的税收管理和计税价格评估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财税〔2010〕105号)要求,各地应于2011年7月1日后,逐步推广应用房地产估价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目前,从各地已公布的配套方案看,各地都开始探索并实施了与当地相适应的房地产交易环节的计税价格评估工作,其中,评估争议处理也成为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国际上以财产税征收为目的的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经验

境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拥有较长时间的财产税(主要是房产税)征收历史。以从价税为目的的计税价格评估主要采用以批量评估为主,个案评估为辅的评估系统。其中,批量评估主要针对辖区内异质性较弱的房地产进行模型化评估,个案评估主要针对辖区内异质性较强的房地产进行人工手动评估。批量评估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公平客观等优点,因此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征收财产税的过程中得到大规模推广。但是,批量评估的结果仍有可能因物业的特殊性造成的评估偏差,或者由于纳税人对批量评估系统的不了解、不信任,从而引起对批量评估结果的争议,所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中设有解决争议的机构,备有专业的评估人员或第三方争议委员会进行争议处理,形成了一套成熟有序的争议解决机制。国内已有学者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熟的计税价格评估制度进行了详细介绍(朱聪、郑婕,2007 ;傅传锐、杨倩倩,2007)。国际估税官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ssessing Officers,IAAO)是一个主要从事财产税计税价格评估的教育培训、评估准则制定、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国际性组织。目前,该协会已制定了15个与财产税计税价格评估相关的技术准则,并且在1981年制定了《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准则》(以下简称“准则”)(Standard on Assessment Appeal),最新版本已于2013年1月通过。

虽然准则在其适用范围中强调,本准则旨在提供一个框架性指导意见,不提出单一具体的争议处理程序,但是从已经建立争议处理机制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IAAO给出的争议处理框架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鉴于IAAO在国际财产税计税价格评估中的地位,在此以准则为例,介绍在国际财产税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中较为通行的做法。

IAAO在建议中将评估争议处理先按评估财产的类型大体分为两类:地方性财产(Locally Assessed Properties)和中央财产(Centrally Assessed Properties)。其中,中央财产是指铁路、电信、公共设施等财产,评估工作由中央的评估机构完成。在两类财产中又将争议问题进一步分为事实问题(Matters of Fact)和法律问题(Matters of Law)。事实问题主要是有关评估值和影响评估值的相关因素的问题,应该在行政管理的范围内处理,最高处理机构是州或省的财产税法庭。法律问题主要涉及一些法律规章和程序问题的解释、权利豁免、争议处理委员会和特别法庭的司法权等问题。处理地方性财产的评估争议可以依次通过四个层次:与评估机构的非正式交流、独立的争议处理委员会复核、州或省的财产税法庭、法庭。中央财产与地方性财产的评估争议处理机构不同,但是处理争议的结构框架相似。在中央财产评估的争议处理中,事实问题、分类、一致性等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纳税人和评估机构之间的非正式的会议交流,尽量减少更高层次的行政处理和诉讼要求;法律问题的解决多借助州或地方的争议委员会或税务法庭等机构。与地方性财产的评估争议处理不同的是,在法庭最终解决争议之前,设置一个中央评估争议委员会做好进一步的争议处理。最后,对中央评估争议委员会或听证会仍旧无法解决的法律问题或法律与事实相混合的问题,根据当地情况由不同级别的法庭做出最终判决。

另外,IAAO建议争议处理的过程中,争议处理程序要为纳税人的争议提供充足的准备时间,但是纳税人不能不合理地要求延迟缴纳税款。因此,对于特别复杂的财产评估出现争议时,征税机关往往要求纳税人在得出争议处理结果前先缴纳相关税款。这点与我国征管法对税收纠纷争议处理规定也基本一致。因此,在处理计税价格评估争议时,有些情况也可以参照税收纠纷争议处理的规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计税价格评估的争议都可以简单套用税收纠纷争议处理的规定,因在这中间还涉及与评估有关的专业问题。

3 国内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的做法

根据财税〔2010〕105号文的要求,国内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相应出台适合本地的评估争议处理办法,在此进行概括梳理。

3.1 在规定的受理时间内提交书面申请

若纳税人对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最低计税价格存在争议,在规定的受理时间内,均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异议申请。例如,浙江金华市规定纳税人对计税价格有异议的,应在20个工作日之内以书面形式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浙江台州温岭市、临海市、玉环县、仙居县要求纳税人在10个工作日之内以书面形式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江苏省规定纳税人应当在收到核定计税价格相关文书之日起7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广东茂名市要求有异议的纳税人在7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云南玉溪市规定对计税价格有异议的纳税人应在收到评估结果通知书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湖南省规定有异议的纳税人须在30日内填写并提交《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异议处理申请表》;珠海市规定纳税人对计税价格有异议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由买、卖双方向受理交易申报的税务机关提出争议申请等。

3.2 解决争议的复核机构

通过对各地的争议做法总结来看,处理评估争议的权利机构主要是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纳税人如果对计税价格有异议,可以与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解决,如湖南省要求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应该明确存量房交易纳税评估异议受理窗口,及时沟通化解异议。进一步,纳税人需要向当地税务机关提交书面申请,若税务机关不能解决争议,纳税人可以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起行政复议,若争议仍不能解决,纳税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考虑到税务机关人员数量相对不足、评估专业知识背景缺乏,税务机关需要利用第三方的专业机构出具专业意见,协助其确定并解决争议。有的地区规定纳税人提交申请时或申请后提交拥有较高资质的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供税务部门做出判断,如浙江台州市、广东茂名市;有的地区规定税务机关在收到纳税人书面申请后,由税务机关委托当地较高资质的评估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委托当地价格认证中心,如江苏、浙江金华市、云南玉溪市、安徽滁州市等。也有地区规定若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复核仍有异议,可以进一步提请第三方独立的组织。如武汉市规定若纳税人对重新估算的结果仍有异议,可以提请武汉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专家委员会进行技术鉴定。

3.3 争议费用的处理

在各地的评估争议处理的文件中,较少明确提及费用负担的问题,大体遵循“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有的地方要求纳税人自行委托评估机构,承担评估费用,如湖南省规定纳税人对主管地税机关调查核实后认定的计税价格仍有异议的,可委托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参照评估机构或者涉税财物价格认定机构进行评估,评估费用由委托方承担;江西上饶市横峰县规定若纳税人对主管税务机关最终确定的计税价格仍有异议的,可委托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重新评估,评估费用由纳税人自行承担;珠海市规定纳税人提出税务机关认定的正当理由才允许提出复议,某些正当理由的提出时必须委托随机抽取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相关费用由申请人承担。有的地方要求税务主管部门委托评估机构,参考专业意见,并承担评估费用,如南昌市规定若纳税人对征收机关复审结果仍有异议,可以提出个案评估书面申请,由地税局公开招标采购评估机构,并承担评估费用;江苏省规定在纳税人提交书面异议申请后,主管税务机关可以选择委托较高资质等级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承担相关评估费用。有的地方“谁过失,谁承担”的原则确定,如武汉市规定纳税人可申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若人工评估价格高于或等于系统评估价格的,其费用由申请人承担;若人工评估价格低于系统评估价格的,其评估费用由主管税务机关承担;同样,深圳的做法是若评估机构经复查认定评估结果有误、行政复议或经仲裁或法院裁定评估结果不合理,需对其进行修改的,争议处理费用由评估机构承担;若评估机构、行政复议或经仲裁或法院裁定评估结果是合理反映房地产税税基的,则争议处理费用应由纳税人承担。

4 对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机制建设的建议

4.1 认清存量房交易评估争议处理与存量房评估争议处理的区别

我国的存量房交易评估在国际涉税评估领域属于比较“特有”的现象,除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存在这种评估活动之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存量房评估是为征收财产税作为计税依据而出现的。由于法律体制较为完善,人们纳税意识较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存量房交易不存在“阴阳合同”的现象,因此存量房评估争议出现在财产税等保有环节的税收征管方面。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与国际上的存量房计税价格评估具有明显的区别,区别体现在进行交易的存量房与存量房数量的差别、计税价格评估的法律依据的差别、计税价格评估费用等。所以,在借鉴国际先进的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的经验中,应首先明确我国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争议的特殊性,探索针对此类计税价格评估的争议解决方式,为未来可能要开征的房产税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积累经验。在我国台湾地区、泰国等国家地区同样存在存量房交易低报成交价格的现象,因此可以学习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及评估争议处理中的经验。

4.2 坚持“评征分离”的原则

在境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设有专门的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的专业机构,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市政评估公司(Municipal Property Assessment Corporation)。即使在个别的国家,如德国和新加坡,评估工作是由税务局负责完成,但是其评估部门不仅相对独立,而且主要是聘用外部评估专业人员来具体负责评估工作的。

从国内各地进行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的文件中可以看到,国内大部分地区的计税价格评估工作主要是由当地的地税部门完成的。正因如此,在评估争议产生后,解决争议的主要机构也是当地的地税部门。计税价格评估机构可以选择采用政府、准政府、中介机构三种形式。国内大部分的地区采用的是政府的形式,即由地税部门承担主要的计税价格评估工作。也有部分地区采用准政府的形式,如深圳的计税价格评估工作由深圳市房地产评估发展中心承担,其性质属于事业法人。也有部分地区采用政府采购的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为税务部门提供计税价格评估,如青岛。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国的地税部门中具有评估专业背景的人才稀少,本身较难成为独立的评估主体,客观上要求“评征分离”。而且,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比一般评估工作更加强调独立性,以保证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客观,“评征分离”能有效保证计税价格评估的独立性,可以避免税务机关既当“守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最后,在出现评估争议时,“评征分离”能极大减轻税务部门的工作量,减缓征税压力。因此,在我国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和评估争议处理中要坚持“评征分离”的原则。

4.3 在计税价格评估发展初期的争议费用由征收机关承担

境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计税价格评估争议较多,评估官员在评估完之后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解决纳税人提出的异议。而我国目前各地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出现不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进行交易的存量房数量远小于存量房的数量,因此,可以预见,倘若未来对存量房的保有进行征税,评估争议数量会明显增多,若不能很好地处理争议,将成为开征保有环节税收的一大阻碍。因此,在我国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发展的初期阶段,应该鼓励纳税人积极参与计税价格评估的系统工程的制度建设。这一方面可以有利于完善房地产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因为纳税人对其拥有的房产信息最为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纳税人更多了解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的相关政策和有关知识,从而使当事人在争议解决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计税价格评估工作的专业性和公平性,有利于计税价格评估工作的推广和深入。因此,在计税价格评估发展的初期阶段,争议处理费用可暂先由征收机关承担,作为征收成本的一部分。待计税价格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估技术较为成熟,大多数纳税人普遍能接受房地产税计税价格评估的时候,再按“谁过失,谁承担”的原则确定负担人。

摘要:我国各地已陆续开展存量房交易的计税价格评估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办法。介绍国际估税官协会在《计税价格评估争议处理准则》中的争议处理规定,梳理总结国内各地已试行的争议处理办法,对存量房交易评估争议和存量房评估争议进行区分,在评估争议处理原则、争议费用承担等方面提出建议。

计税价格 篇8

纳税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不管是自然人还是组织机构,纳税人的行为主要受三大理论影响,即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凯尔曼的态度变化理论。其中,约翰·斯塔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对于影响纳税人行为最为关键,他认为: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此以指导行为的过程。尽管亚当斯用公平理论来解决生产效率的问题,但于纳税同样成立。税赋的公平性越大,抗税的可能性越小;税赋的公平性越小,抗税的可能性越大。实践证明,房地产纳税人提出异议,是感觉自己的房产估价不准确,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所致。

纳税人对于税负是敏感的,对于税收管理者而言,一个新税种关键是如何利用这种敏感,引导之,促其调整,培养之,使其接受;而对于计税价格,关键是如何确保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准确,公平公正对待纳税者。对于纳税人来说,对房地产计税价格提出争议至少包括以下原因:理性经济人的天然避税行为、房地产本身结构发生变化、纳税人主观认为税赋不公平、纳税人对制度或程序困惑、其他原因导致经营性房产价值贬损等。

一、理性经济人的天然避税行为

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人只要做“理性经济人”就可以了,“如此一来,他就好像被一只无形之手引领,在不自觉中对社会的改进尽力而为。在一般的情形下,一个人为求私利而无心对社会做出贡献,其对社会的贡献远比有意图做出的大”。马克思也认为,“所谓理性经济人,是指个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房地产业主作为资产所有者,天然希望自己少缴税或不缴税。决定房地产税赋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是税率和计税价格,在税率一定的情况下,计税价格越低,税赋越轻。所以,业主天然希望自己的房产的计税价格评估结果比较低,甚至低于市场同类同质房产。所以,一部分业主提出争议,穷尽其所有理由来试图说明其房产价格应该比周边价格更低,以便避税或减税。

二、房地产本身结构发生变化

有的房地产后期改造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使房地产属性信息的变化造成价值严重折损而引发争议。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价值的准确性源于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包括房地产的基础属性数据、市场租金数据及市场售价数据等,因此,为保证评估价值的时效性,一般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价值需要定期更新。然而,在此轮评估时点之后,下轮评估开始之前发生的评估数据的变化并不能及时反映到评估价值上,从而引发争议。

如深圳市某大厦为一栋高层商住楼,一至四层为商业裙楼,四层以上为住宅,产生争议的房产位于一至二层裙楼的夹层中间。由于后期改建,一层至二层的楼梯通道全部封死,进出该层商业裙楼仅能依靠大厦住宅出入口旁的侧门,内部环境极其封闭,无法作为商铺进行正常经营,大部分商铺均处于空置状态中。对此,纳税人对自己的商铺和具有正常出入通道的商铺评估价格一样高感到不满,从而提出房地产计税价格异议。

三、纳税人主观认为税赋不公平

纳税人主观认为所持房地产的计税价格评估价值偏高,并不能提供客观依据及具体争议的理由。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需要评估机构对纳税人进行解释沟通,阐明评估的技术方法、流程以及评估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对纳税人进行答疑解惑,消除争议。纳税人对税收公平性提出异议。例如深圳市某纳税人在xx小区二期28层有一套住宅,其计税价格评估价值比同楼栋3层高出6000元 / 平方米,且比该小区三期同楼层单元高2000元/平方米,纳税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计税价格评估价值缺乏公平性。经评估机构实地复核发现,该小区共有三期,其中该纳税人持有的房屋所在的二期由于远离主干道,朝向以及景观较好,平均价格水平较一、三期都高;另外,高层住宅价值理应随楼层升高而上升。因此,评估机构需对纳税人解释计税价格评估的方法与流程,提供同楼栋同户型计税价格评估价格以及同楼层其他单元计税价格评估价格,帮助纳税人理解房地产计税价格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

四、纳税人对制度或程序困惑

纳税人对制度了解不足,表现在对业务不熟悉,对存疑的房地产计税价格不知从何下手提出争议申请,对复核提起的流程、时间窗口和路径不清楚。对政策的变动不太理解,对估价时点和估价数据生效不太清楚。这类疑问一般在整个争议处理流程的初始阶段就可以化解。一般征税机构设置专门的窗口,或者对通过网站、新媒体或平面媒体进行充分的宣传,就可以消解。

纳税人对如何提出争议的程序缺乏认识,有的错误地越过一些流程办事,有的干脆直接放弃。其实这两种做法都不同程度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前者浪费时间多走弯路,后者没有争取到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房地产计税价格提出复核申请,各个城市具体做法并不一致。这就要求各个城市征税部门要借助各种传播手段,将提出房地产计税价格复核的信息进行充分传播,使纳税人普遍受益。

五、其他原因导致经营性房产价值贬损

经营性房产价格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如有的经营不善、人们生活方式改变、风水观念、火灾、水灾、地震、凶宅观念、文化的差异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经营性房地产价值贬损,使房地产计税价格偏离正常估值。

经营性房地产会因为业主自身经营不善导致实际成交价格偏离正常市场水平从而引发争议。商铺、商店、写字楼、酒店、出租房等,业主如果经营不善,可能导致价格大量贬损。例如,深圳市某商业城位于深圳市最为繁华的商圈之一,商业氛围浓厚。商业城共四层,由于整体经营不善,导致目前二、三层商铺大量空置,其中二层部分商铺已改作仓储用途,三层商铺整层处于空置状态。纳税人以经营不善为由,认为基于正常市场情况下的计税价格评估价值偏高,提出争议。

当然,随着网上购物的发展,传统的店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二三线商场人流量萎缩,商铺的价值也受到影响。也有的商铺、写字楼或住宅,因为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使得该物业的整体价格比同地段同品质的物业价格更低。例如深圳某大厦,因为所在地段以前是囚犯执行死刑的场地,所以,尽管这块地日后进行了更新,而且盖起了高楼大厦,因为受传统“风水”观念的影响,其价格仍然比附近其他楼盘更低。类似的物业还很多,比如经历过火灾、水灾、地震的房屋,尽管硬件没有什么改变,但市场对其有凶宅观念,物业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所以,其市场价格就会偏低。

计税价格 篇9

消费税纳税环节具有单一性, 白酒消费税的纳税环节在生产环节, 到了销售环节就不再征收消费税。规模大的白酒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 先将产品低价出售给销售公司, 然后销售公司以高价出售给经销商, 企业在低价出售给销售公司时报税, 这就造成了国家税收损失。针对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 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 (试行) 》 (以下简称《办法》) , 来规避白酒生产厂家的这种行为, 防止税款流失。

一、《办法》解读

我国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7月17日公布《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通知称我国从2009年8月1日起, 对设立销售公司的白酒生产企业执行《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 (试行) 》。对计税价格偏低的白酒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该办法的制定与实施, 保全了白酒消费税税基, 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白酒生产厂家利用关联交易避税的行为。

国家税务总局在《办法》第2条中规定: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 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 (不含增值税, 下同) 70%以下的, 税务机关应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国家税务总局在《办法》第8条规定了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标准。第8条第2项中规定: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 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以下的, 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由税务机关根据生产规模、白酒品牌、利润水平等情况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50-70%范围内自行核定。其中生产规模较大, 利润水平较高的企业生产的需要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税务机关核价幅度原则上应选择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60-70%范围内。

国家税务总局在《办法》第12条规定:白酒生产企业未按本办法规定上报销售单位销售价格的, 主管国家税务局应按照销售单位销售价格征收消费税。

根据上述规定, 现举例说明如下:

白酒生产厂家甲是生产粮食白酒的大型企业。该企业设立了自己的销售公司乙。2009年8月甲销售给乙公司粮食白酒5000箱, 每箱24斤, 单价每斤50元 (不含增值税) , 乙公司当月把该批白酒全部销售给经销商丙公司, 销售价格为单价每斤200元 (不含增值税) 。则该生产厂家8月份应缴纳的从价计税部分的消费税计算如下: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办法》第2条的规定, 由于上述白酒生产厂家甲对销售公司乙的销售价格低于销售公司对外的销售价格的70% (50<200×70%) , 则甲公司的消费税计税价格应由税务局核定。

根据《办法》第8条规定, 甲企业生产规模较大, 利润水平较高, 则税务机关核价幅度原则上应选择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60-70%范围内。假设税务机关核定的比率是65%, 那么甲企业8月份应缴纳的从价计税部分的消费税为3120000元 (200×65%×5000×24×20%) 。

根据《办法》第12条规定, 如果甲企业未按《办法》规定上报销售单位乙对外的销售价格, 则甲公司的消费税的计税价格就按销售单位乙公司的销售价格200元计算。那么甲公司8月份应缴纳的从价计税部分的消费税为4800000元 (200×5000×24×20%) 。

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看出, 甲企业按《办法》规定, 8月份缴纳的从价计税部分的消费税比在《办法》实施以前缴纳的从价计税部分的消费税要多192000元。 (3120000-50×5000×24×20%) 。国家税务总局《办法》的制定与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家税款的流失。

二、《办法》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

(一) 《办法》的实施对白酒生产厂家的影响

1、对于高端白酒生产厂家的影响。

高端白酒生产厂家因为资金雄厚, 很多都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公司, 通过关联方交易来逃避税负。《办法》的实施会增加他们的税负, 因此为了转嫁税负, 他们会通过调高销售价格来减少利润损失。这种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白酒市场的特征决定的。白酒市场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 少数几个厂家占有该行业大部分的销售额。因此个别寡头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市场。寡头之间的行为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寡头厂商之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达成共谋。由于寡头企业拥有垄断势力, 调高价格后, 上涨后的价格具有一定的刚性。寡头厂商之间会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达成高价的共识, 基于白酒市场的特征, 高端白酒价格上涨成为必然。因此, 高端白酒生产厂家会纷纷通过涨价的形式来转嫁税负, 维持利润。

2、对中低端白酒生产厂家的影响。

中低端白酒生产厂家白酒市场份额占据较少, 市场竞争激烈, 因此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较低, 利润较少。另外, 这类企业建立和维持自己销售公司的费用可能超过利用与销售公司之间进行关联交易所带来的收益, 所以较少建立销售公司。因此, 这类企业一般不符合《办法》中核定计税价格的条件。即: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 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以下。因此, 受《办法》实施的直接影响较小。

(二) 《办法》的实施对国家税收的影响

《办法》的实施无疑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保全了消费税税基, 加强了白酒消费税征管, 维护了白酒市场秩序。国家开征消费税的目的就是为了调节收入, 引导消费。而白酒生产企业缴纳消费税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部分白酒生产厂家却利用关联关系来逃避税负, 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办法》的实施正是实现消费税征税目的的体现。

(三) 《办法》的实施对消费者的影响

《办法》的实施, 增加了高端白酒生产厂家的税负, 然而高端白酒生产厂家又通过涨价来维持利润, 而把税负转嫁给了最终消费者, 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但是我们需要对高端白酒的消费群体进行分类。高端白酒的消费群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公款消费群体, 购买高端白酒主要是用于招待或送礼。另一类是普通消费群体, 购买高端白酒是为了自己消费或送礼。

对于公款消费群体来说, 虽然《办法》的实施提高了高端白酒的价格, 但对该群体高端白酒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 该群体不会因为白酒涨价而减少消费。一方面是因为用的是公款, 另一方面送礼或招待不会因为涨价转而购买价格低廉的白酒。因此公款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不会减少, 但最终承受税负转嫁结果的是国家, 而不是公款消费群体本身。因为公款消费群体是用公款来购买高档白酒的。对于这部分消费来说, 《办法》的实施, 一方面增加了税收收入, 但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开支, 其效应是相互抵消的。

对于普通消费群体, 高端白酒也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 需求一般不会因涨价而减少的太多。因为高档商品对消费者来说是身份的象征, 消费者一般不会因为涨价而改变偏好, 只有很少部分的消费者会改变偏好。因此普通消费群体承担了税负转嫁的结果。由于消费高端白酒的消费者属于收入高的群体, 《办法》的实施使他们承担了较高的消费品价格, 这正是实现了消费税调节收入, 引导消费的目的。

三、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办法》的制定和实施, 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收入, 调节了收入, 引导了消费。为进一步完善《办法》的实施, 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 加强《办法》的执行力度

税收部门应当认真核定消费税的最低计税价格, 督促企业按要求缴税。对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发生变化的, 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最低计税价格, 加强对白酒消费税的征收管理。

(二) 实施配套措施

对于高端白酒公款消费群体, 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来加大惩罚力度。避免国家财政“左口袋进, 右口袋出”, 抵消《办法》的实施效果。

(三)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引导白酒生产厂家从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经营管理入手, 提高企业利润, 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 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Z].

上一篇: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下一篇:气管镜检查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