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价值评估

2024-12-11

生态价值评估(精选12篇)

生态价值评估 篇1

前言

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基本组织单元,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等各种实物型生产生活必需品, 更重要还支撑与维持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 并维系着地球环境动态平衡方面的非实物型生态服务功能。伴随人口急剧增加, 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 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人类活动的巨大冲击与破坏, 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日渐突显, 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迅速衰退。因此,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的定量评估方法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成为环境科学、生态学及经济学交叉领域研究的前沿[1,2]。

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提供居住场所、生物资源、系统资源以及过程的功能。生态系统产品或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们从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获得效益, 通常将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某一生态系统功能由两种或多种生态服务构成, 而一种生态系统服务又可能具有多种功能[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一切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料, 而且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态支持系统, 提供了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环境条件。Costanza、Daily、欧阳志云[5,6]等学者都曾对其分类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但都主要包括了有机物的合成与生产、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调节气候、营养物质形成、积累与循环、土壤肥力的保持与发展、环境净化与有害有毒物质的降解、植物花粉的传播与种子的扩散、有害生物的控制、减轻自然灾害等为人类提供服务的主要方面。

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是指生态产品所产生的包括食品、医药及其它工农业生产原料、景观娱乐等带来的直接利用价值和无法商品化的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保护土壤肥力等间接利用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期,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的研究仅停留在静态的统计分析之上。常用核算方法有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等。此外还包括替代消费法、补偿价值法、生产功能法、造林成本及碳税法等。直接价值可以用产品市场价格来估算;间接利用价值的评估常常需要根据生态系统功能的类型来确定, 通常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替代市场法等。

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相关技术手段的发展成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过程中成为重要的支持工具[7,8]。森林、湿地以及草地生态系统成为研究的热点, 生态效益不显著的如农田、荒漠生态系统, 相关研究较少。一些系统分析方法、模型也被应用到研究当中, 例如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管理方式下, 系统变化的趋势以及生态系统经济价值的变化趋势, 不同的物种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9], 运用数据分析模型, 通过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找出控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大小的关键因子[10]。文献检索以及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 是对复合生态系统、多种功能进行价值核算的有效方法。Costanza以此为基础, 给出了基于实例研究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体系。体系中包括16种生态类型, 17种生态服务功能。对每种生态类型的各种生态功能的价值核算, 是基于前人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方法的总结的基础之上的。核算得出全球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功能的价值在1654万亿美元之间, 平均为33万亿美元, 为同期全球GDP总和的1.8倍。这一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系统、综合地考察了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 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后, 许多学者据此对不同地区, 不同生态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

3 研究的重要意义

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使得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日益遭受干扰与破坏。在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下, 由于部门分割和技术手段的局限, 各资源管理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 强调开发忽视保育, 对各自负责的森林、农田、矿产、水等资源进行单一化管理, 人为割裂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越高, 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强烈, 对保护环境的活动越主动;反之, 如果人们的环境意识较低,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就往往只顾眼前、局部的经济利益, 忽视长期、全局的整体利益, 结果造成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 进而限制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化的体现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功能, 可以更直观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识程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为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及生态保护方案提供充分的理论数据支持, 使其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李文华, 欧阳志云, 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

[2]李文华, 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at R 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 1997, 387:253-260.

[4]Daily G.Nature services: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M].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 1997.

[5]欧阳志云, 王效科, 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 1999, 19 (5) :607-613.

[6]欧阳志云, 王如松, 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 1999, 10 (5) :635-640.

[7]Guo Z-W, Xiao X-M, Gan Yet al.E-cosystemfunctions, services and their values-a case study in Xingshan County of China[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1, 38:141-154.

[8]陈仲新, 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 2000, 45:17-22.

[9]Niskanen A.Valu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reforestation in Thailand[J].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 26:287-297.

[10].Richard T, Woodward, Wui Y-S.The economic value of wetland ser-vices:a meta-analysis[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1, 37:257-270.

生态价值评估 篇2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系统资源的.利用增加,但同时也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一定的破坏.以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为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并对今后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提出建议.

作 者:杨明钗 YANG Ming-chai  作者单位:福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福建,沙县,365503 刊 名: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28(1) 分类号:Q948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中国沿海地区   直接市场价值法   生态经济价值  

生态价值评估 篇3

关键词 河岸带;公众偏好;条件价值法;支付意愿;评价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6-0147-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6.024

生态性旅游用地价值评估方法探析 篇4

我国目前生态旅游用地价值评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大多与评估人员对生态旅游用地认识不清有直接关系。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把握生态旅游用地的本质和内涵是我们正确认识生态旅游用地的先决条件, 也是评估人员科学、合理的评估生态旅游用地的先决条件。

一、生态性旅游用地的范围及特点

(一) 生态性旅游用地的范围

生态性旅游用地是既具有生态功能又具有旅游功能的土地。生态性旅游用地包括湿地、森林和海洋, 生态性旅游用地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具有美化环境、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意义。

(二) 生态性旅游用地的特点

1. 生态性旅游用地的保护性

生态性旅游用地是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要目的, 以维持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目标的。与传统的旅游用地相比, 现代生态旅游用地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具有保护性。和产业革命以前的旅游活动相比, 当时的旅游只是少数人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 旅游并没有对旅游对象及其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 当时就没有提出保护的问题。

现代生态旅游用地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的方方面面, 对于旅游开发和策划者来说, 保护性体现在尊重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上面;对于开发商来说, 保护性体现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 将经济价值纳入成本核算, 在科学规划开发的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收益;对管理者而言, 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 杜绝短期经济行为, 谋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游客, 保护性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素质, 珍视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 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是一种自觉行为。

2. 生态型旅游用地的自然性

生态性旅游用地的自然性主要体现在其自然景观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

第一, 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人口相对稀少, 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 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

第二, 在生态旅游用地的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文化, 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存着自然原始的东西, 对于游者具有心里文化上的吸引力, 因为使旅游者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和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的异域文化。

3. 生态性旅游用地的收益性

生态旅游用地是很复杂的, 其具有合一性。一般来说, 资产评估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评估, 而旅游用地的评估却看到了有形与无形合一的性质。这就是说, 作为旅游用地, 当然都是实实在在的, 但又都具有诸如知名度、自然、人文历史等无形资产蕴涵其中。而且, 无形资产特别是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用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资源的知名度越高, 其旅游用地的价值越高, 效益也就越好。我们对生态旅游用地的评估必须是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结合其来的评估, 只有这样才能对其价值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4. 生态旅游用地的效益性

生态型旅游用地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在保证生态系统完整性未遭破坏的前提下, 生态旅游的开展所带的首要效益是经济效益, 这种区域的生态旅游主要是旅游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对学习生态知识, 欣赏、享受、认识和了解大自然的生态回归游, 首先会给旅游区带来经济上的效益, 至少不带来生态负效益。另一方面是生态效益。某些生态系统己遭破坏的旅游区开展以生态旅游为目的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实际上就是生态系统环保教育以旅游娱乐活动的方式付诸实施, 因而生态旅游的发展所带来生态上的恢复为这一区域首先带来的是生态上的收益。

5. 生态性旅游用地的复合型

旅游用地在功能结构上又可分为以旅游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多种产业并存的结构。旅游用地是具有空间性、层次性、物质性和多功能性的旅游区、线、点系统综合体, 包括自然因素以及人类为开发旅游资源所付出的各种劳动, 这种劳动以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形式存在。这种复合性还表现在旅游用地的利用一般必须配合其他建设项目的发展。

二、生态性旅游用地的评估方法

生态性旅游用地的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生态价值, 生态性旅游用地的生态价值部分主要通过湿地、森林等旅游用地来体现, 这些生态性旅游用地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作用,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益处。另一部分是商业收益, 生态性旅游用地会给其经营者带来经济收益。因此要从两部分评估生态性旅游用地的价值。

(一) 生态性旅游用地生态价值的评估

影子工程法进行评估是生态价值主要主要方法。影子工程法是一种工程替代的方法。为了估算某个损失项目, 这个损失项目不可能直接得到的结果, 假设采用某项实际效果相近但实际上并未进行的工程, 以该工程建造成本替代待评估项目的经济损失的方法。某一环节污染或破坏以后, 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 用建造该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环境污染或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例如, 某个水源被污染了, 就需要另找一个水源替代它, 以满足人们的用水要求。新工程的投资就可以用来估算环境污染的最低经济损失。某个旅游海湾被污染了, 则另建造一个海湾公园代替它, 以满足人们的旅游要求, 即评估了生态性旅游用地的起到生态环保价值的收益。

影子工程法常用于环境的经济价值难以直接估算时的环境损失估价。人工建造一个具有类似环境功能的替代工程, 并以此替代工程的费用表示该环境价值的一种估价方法。。像湿地的抵御洪水、调节径流、降解污染和森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价值就可采用此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V:需评估的环境资源的价值;x1, x2, …xn:替代工程中各项目的建设费用。

影子工程法将难以计算的生态价值转换为可计算的经济价值, 从而将不可量化的问题转化为可量化的问题, 简化了环境资源的估价。

(二) 生态性旅游用地的商业价值

生态性旅游用地的商业收益部分主要是通过经营旅游风景区, 向旅游者收取旅游费用, 然后扣除服务人员工资和其他成本费用而得。通过对生态性旅游用地的未来预期收益进行估测, 对市场风险等因素进行深刻的认识, 生态性旅游用地的收益是有限期的, 将未来预期收益进行折现, 得到的评估值。利用收益法进行资产评估的公式如下:

式中:P为商业收益评估值;为预测期各年的预期收益;r为折现率;N为预测期;

我国旅游用地的使用年限是40年, 预测期为40年减去已使用年限, 即为尚可使用年限。

(三) 评估方法的确定

要评估生态性旅游用地的价值, 必须对此评估对象进行全面评估, 其价值为生态性旅游用地的投入成本价格、生态性旅游用地作为旅游对象带来的商业收益和其对生态境带来的生态收益价值之和。

此方法综合考虑了生态性旅游用地的价值构成, 即生态价值和商业价值综合评估, 为评估值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三、结论

旅游业在当今社会蓬勃发展,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内容, 生态性旅游用地的评估具有重要地位, 它将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性旅游用地的评估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也是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要保证生态性旅游用地评估的准确性, 我们必须对生态性旅游用地的评估方法进行探索, 对生态性旅游用地的生态价值和商业价值进行合理测算, 用影子工程法与收益法相结合准确的评估生态性旅游用地。生态性旅游用地的评估为经济的发展、产权交易等做出了贡献。现今, 虽然生态性旅游用地的评估实例相对较少, 但在未来的发展却势头较好, 随着评估人员实践经验的增多, 生态性旅游用地的评估将会更全面, 更合理, 更有发展前途。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资产评估市场的发展日益活跃, 生态性旅游用地评估开始出现, 并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对生态性旅游用地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及准确性提出了挑战。由于生态性旅游用地的价值构成较为复杂, 所以用单一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可能会导致评估失真。本文主要从生态性旅游用地的特点及其价值构成出发, 针对其特点及生态性旅游用地的价值构成, 综合考虑生态性旅游用地的生态环保价值和商业价值两部分内容, 构建合理的评估模型, 通过影子工程法测算了生态性旅游用地的生态价值, 用收益法评估了其商业价值, 实现了对生态性旅游用地的合理评估。

关键词:生态性旅游用地,价值评估,影子工程法

参考文献

[1].熊晴海、徐湘屏、熊细银、王文冠, 《资产评估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

[2].唐建新、周娟, 《资产评估教程》,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3].秦中甫、杨录强、王颖、高丽, 《资产评估》, 2009年

[4].梁栋栋, 《旅游用地的初步研究》,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年

[5].毕宝德, 《土地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 2000年

[6].吴人韦, 《旅游规划的发展》, 《经济地理》, 2000年

生态价值评估 篇5

腾冲北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功能及价值评估初探

摘要:在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功能分析的基础上,以腾冲北海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为据,依据林业碳汇及湖泊湿地碳汇相关理论和方法,对腾冲北海湿地碳储存价值进行估算,得出腾冲北海湿地每年总固碳量为41957.75 t/a,折合人民币413.19万元/a.由此得出腾冲北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作 者:曾昭朝 赵祥华 夏冬青 ZENG Zhao-zhao ZHAO Xiang-hua XIA Dong-qing 作者单位: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34期 刊:环境科学导刊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年,卷(期):,29(3)分类号:X52关键词:碳汇 价值 估算 腾冲北海

重新理解价值评估 篇6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组织理论演变的过程。叔本华的“自由意志”告诉人们,人内在的自由意志所追求的满足是永无止境。这意味着要理解人的欲望的无穷尽。拥有自由意志的人,如何能够成为一个管理自己欲望的人,巴纳德提出来“自律行为”理论。在巴纳德看来,“尽管个人行为受‘内在心理因素’,如自由意志等支配。然而,个人心理的形成,取决于个人的经历,进而取决于现实的环境,以及相关外部环境因素。因此,可以认定个人行为本质上是有节制的,是一种在‘责任’与‘能力’基础上的自律行为”。正是因为人能够为了现实环境约束自己的行为,巴纳德很强调在责任和能力基础上的自律。因为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才可以协调彼此的行为,组织才能够出现。

从“协同行为”到“协同体系”,可以让更多人的能力集合在一起,去实现单个人不能实现的目标。在这个体系中,每个人都具有各自的动机和目的。这必然给多数人之间的“协同”造成困难。因此协同体系成立的内含条件是,能否依靠协同体系本身去克服多样性的个体动机与行为所带来的障碍。这就意味着各种“社会因素”,比如行为规则、共同价值观与文化,将伴随协同体系的形成而产生。

再进一步演化,从“协同体系”演化成为“正式组织”,组织就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协同体系。组织存在有三个必要条件:每个人愿意做出贡献;有共同的目标;彼此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

回顾组织理论的演变过程,是请大家能够理解,组织的存在取决于“协同—贡献—交换—分配”过程的统一,以及四者之间的内在均衡。组织能否保持可持续,则取决于成员是否有意愿持续地为组织做贡献。但是,依照上面演变过程的理解,组织成员能否持续做贡献,取决于贡献与满足之间的对等交换,即个人与组织的交换,即价值的分配过程。

所以我们才要进一步关注组织的核心命题: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在这个过程当中,组织会非常在意成员的价值创造,而成员则非常在意价值分配。所以我们应该搞清楚价值创造的源泉是什么?价值创造的关键是什么?价值创造的关键行为是什么?关键绩效有哪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

管理良好的组织,对达到目标是有利的工具,它并不束缚成员。重要的是如何扩展人的理性,而不是把组织看作非人化的官僚组织。

有些企业做得很好,主要在于它可以让真正创造价值的人得到价值分配。我们可以发现只要在组织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之间有一个公正的价值评价,这个企业的组织管理都是很简单的。反之,如果价值评价无法反映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之间的公正性,这个企业的组织管理一定是很复杂的。

大家都知道华为每年为员工分很多钱。看到一个资料说2015年华为为员工福利总投入1 008亿元,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否真实,但是华为是公认的员工高收入的企业。但是大家还需要了解,在华为除了金钱外,名誉、地位也给得很好,例如管理人员的“蓝血十杰”,研发人员的“名人堂”等等,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会给很高的荣誉,这些都是价值分配,而不仅仅是钱。也正是因为这种分配,华为才有今天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以促动未来的增长和发展。

生态价值评估 篇7

关键词:甘肃,生态价值,支付意愿

一、引言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由于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无法进入市场。长期以来, 生态系统服务没有价值这一说法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也渗透在经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根据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EA) 的测算 (2005) , 1960-2005年 , 翻了一番的世界人口和增长速度超过6倍的全球经济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而同时近三分之二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却在下降。这说明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是以自然资产的加速消耗为代价的, 人类必须探索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出路。人类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 更确切地说, 人类离不开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它生产生活原料, 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 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生态系统产品, 或改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过程来生产所需的产品, 而人类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过程正是人类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过程。

二、相关研究进展

(一) 生态补偿的概念

国际上没有“生态补偿”这一说法, 目前较为通用的定义是“生态系统或生态环境服务付费” (Payments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Services, 简称PES) 。其内涵与中国的生态补偿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 早期的“生态补偿”源于生态学中的自然生态补偿概念。人们逐渐开始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补偿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大部分人认为生态补偿是激励人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一种经济手段。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 生态补偿更多地被引入经济社会领域, 被认为是一种资源环境保护的经济刺激手段。可以狭义地将其理解为对人类行为产生的生态环境正外部性所给予的补偿, 相当于国外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PES) 概念。广义地生态补偿是指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大系统生态环境保护, 遏制生态环境破坏的一系列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制度措施的综合, 包括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退耕还林等工程修复区域生态环境、通过对使用自然资源收费提高环境门槛、通过对污染者实行经济惩罚遏制环境破坏等。 目前生态补偿则更多地指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者的财政转移补偿机制等等。认为生态补偿应包括损害者付费赔偿和受益者补偿两个方面, 既包括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也包括外部经济性内部化。

(二)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最早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来自于1997年Costanza等13位学者的一项生态经济学研究。该项研究成果表明, 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 每年的总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 平均为33万亿美元。而当年的全球GNP大约是18万亿美元。也就是说, 年均自然生态系统总价值大约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当然, 这项估算中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在计算中还有低估生态劳动价值的可能, 但也足见生态系统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尽管这项有关生态系统的劳动价值进行计价换算对于生态经济研究意义重大, 但是如果运用到生态补偿实践中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 从中不难看到一个市场运行过程中常见的矛盾, 就是需求与供给的不均衡问题。一般情况下, 这个矛盾的化解是需要供求双方的支付意愿调整价格杠杆, 最终引导供求均衡, 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在生态服务领域的供求失衡中,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实施补偿的人们所愿意支付的价值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开展较早的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研究工作。80年代初期经济学家许涤新 (1980) 率先开展生态经济学的研究, 首次将生态因素与经济因素结合起来考虑。随后, 张嘉宾 (1982) 等人用影子工程法和替代费用法估算了云南怒江等县的森林固持土壤功能的价值和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价值。21世纪初期, 很多研究者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直接采用了Costanza的价值分类模型及其计算出的各生态系统类型的单位价值, 对中国特殊的国情考虑不多。对于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能值分析法、物质量评价法和价值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和物质量评价法计算的是生态服务系统的固有价值, 它们揭示了生态系统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目前研究者主要用生态价值量评估法对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进行定量评价。根据有无市场的存在, 生态服务可以分为三类:已经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准市场化的服务和无市场化的服务, 其评估方法分别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价值法和假想市场价值法。表1是目前运用较多的生态价值量评估类型、具体评价方法及其特点。

三、研究方法与模型

人们对生态价值认识、重视的程度和为之支付的意愿, 是随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的, 这也直接决定了生态补偿能否顺利实施。由于生态价值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它具有从发生、发展到成熟这样的过程特征, 所以处在较低发展阶段的人们, 不可能对生态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但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解决了温饱, 达到小康水平, 人们对环境舒适性服务的需要, 即对生态价值的重视程度就会急剧提高, 而后继续发展, 到极富阶段趋于饱和。这一过程可以用皮尔 (P·Pearl) 生长曲线模型来描述生态价值。

(一) 皮尔曲线数学模型

皮尔是美国生物学家和统计学家,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曲线较好地描述了生物生长的过程和新产品的销售过程, 可以用来预测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皮尔曲线的数学模型为:

将其推广引用到生态价值的认知过程, 则式中的参数具有支付意义:J为社会对生态价值的支付意愿, J∈ (0, 1) ;a, b为常数;L为J的最大值, 即极富阶段的支付意愿;e为自然对数的底; t为某一时间。

对时间t求二阶导数, 则得到曲线拐点t= ln ( a/b ) , 此时J=0.5L, 曲线以拐点对称, 令a、b、L均等于1, 得到图1。

从上式可看出, 当t→ -∞, J = 0, 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很低, 人们对生态价值相对支付意愿为零;当t→+∞, J=L=1, 此时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极高, 人们对生态价值的相对支付意愿水平达到饱和, 也就是说实际生态价值有多少人们就愿意补偿多少, 此时现实补偿价值等于理论补偿价值。无论从变化趋势还是从J的取值范围来看, 该模型都能代表人们对生态价值的支付意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二) 皮尔曲线与恩格尔系数关系的推导

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量化, 可采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恩格尔系数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判断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 它是指食物的支出在总支出金额中的比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 在家庭收入中用于购买粮食的支出比例 (即恩格尔系数) 将会不断下降, 这一结论被称为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家庭或国家的贫富程度, 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比例按世界粮食组织 (WFO) 的规定为: 50%为温饱, 40%~50%为小康, 30%~40%为富裕, 20%以下为最富。一般常用的各阶段所对应的恩格尔系数详见表2。

显然, 知道了某一阶段的恩格尔系数, 实际上就知道了这一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于是可以将恩格尔系数倒数 (为了与皮尔曲线的时间对应) 作为时间函数, 与皮尔曲线的横坐标对应起来, 并作一些必要的转换 (设T=t+3) , 生成皮尔曲线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 (图2。纵坐标代表人们的支付意愿和能力, 横坐标代表生活水平。

由公式:W (t) = R (t) ×J (t) 便能计算出生态效益价值的现实补偿。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补偿标准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发的支付能力。展水平和人们的支付意愿和能力, 基本能反映当时当地人们的支付能力。

根据甘肃省1999年—2009年居民恩格尔系数, 可以看出人们对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的变化 (见表3、图3) 。

从表图中可以看出甘肃省生态补偿与居民支付意愿的变化情况:2000年以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所以其对应的支付意愿较低;2000年-2008年支付意愿基本维持在0.89-0.9之间波动, 浮动范围不大;2009年开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支付意愿明显增强。总体来看, 甘肃居民支付意愿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呈正相关态势。

四、结论

人类与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 自然条件严酷, 气候干燥, 水、旱灾害频繁, 干旱、半干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75%, 是一个多山、多沙、多灾、少雨、少林、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省份。对于城市发展来讲, 最大的挑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城市经济社会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否则将面临生存问题。居民支付意愿是生态补偿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关系到生态补偿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 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质量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对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是会越来越强烈的, 生态补偿制度随之变得越来越易于实施, 这必将推动甘肃生态补偿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 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自然-社会发展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些都更加有利于甘肃生态补偿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生态补偿原理与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欧阳志云, 王如松, 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 1999 (10) .

[3]辛琨, 肖笃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简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10) .

[4]卢艳丽, 丁四保.国外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3) .

[5]郭峰.关于生态补偿涵义的探讨[J].生态保护, 2008 (5) .

[6]李远, 赵景柱, 严岩等.生态补偿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环境保护, 2009.

[7]毛显强, 钟瑜, 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12) .

生态价值评估 篇8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永安市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提供它的生态、社会等多种服务功能并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 人们往往只注重生态系统作为自然资源所提供的直接消费价值, 而忽略了难以货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因此,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合理评价其价值, 维持和保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已成为当前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研究热点。而作为海西经济区之一的永安市森林资源丰富, 素有“金山银水”之称, 森林资源集存量巨大, 森林覆盖率达83.2%, 居福建省第一位, 拥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和省内珍稀树种, 通过研究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对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发展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和科研价值。

1 研究区域概况

永安市位于闽中偏西, 闽中大谷地南端, 沙溪河中游地段, 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 东西宽82公里, 南北长约71公里, 土壤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地带性特征。根据树种类型的划分方法和研究需要, 本文将其划分为杉木、马尾松、阔叶树、桉树、竹林5种类型, 面积分别为3.96亿hm2、4.97亿hm2、2.63亿hm2、1.33亿hm2, 5.83亿hm2;蓄积量分别为470.5万m3、675.9万m3、331.6万m3、54.5万m3, 森林总面积为18.72亿hm2, 总蓄积量为1532.5万m3。

2 研究方法

采用影子价格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替代费用法等方法从森林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林产品价值和其它生态价值这6个方面对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分析研究。

2.1 涵养水源价值评估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是指森林保持土壤水分、补充地下水和调节河川流量的功能。对森林涵养水源价值的评估在此采用影子工程价格法。首先采用森林土壤的蓄水能力来计算森林水源涵养量。

undefined, 式中:W为年涵养水源量 (m3/a) ;ki为第i种林分的土壤非毛管空隙度 (%) ;hi为第i种林分土壤厚度 (m) ;si为第i种林分的面积 (hm2) 。得到森林涵养水源的总量后, 用水的影子价格乘以涵养水源总量即为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价值。

2.2 保持土壤价值评估

森林保持土壤的能力主要包括3个方面:

(1) 固持土壤能力; (2) 保肥能力; (3) 减少泥沙淤积和滞留能力。

2.2.1 固持土壤价值

森林固持土壤价值即森林减少土地废弃损失的经济价值 (朱绍文, 2003) 。根据减少土壤侵蚀量和土壤表土平均厚度0.6m, 来推算因土壤侵蚀而造成的废弃土地面积, 再用机会成本法计算因土地废弃而失去的年经济价值。因而减少土地损失价值即可用下式计算undefined∑Si (m0-mi) , 式中, Vs为减少土地损失价值;Es为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土壤侵蚀量 (t/a) ;B为林业年均收益 (元/hm2) ;ρ为土壤容重1.18t/m3Si为为第i种林分的面积 (hm2) ;M0为无林地的侵蚀模数 (t·hm-2a-1) ;Mi当前地表覆盖情形下的侵蚀模数 (t·hm-2a-1) 。

2.2.2 保肥价值

森林维持土壤养分表现为森林减少土壤侵蚀量的过程中减少了养分的流失, 这里主要考虑N、P、K, 3种养分元素。用研究区域土壤的N、P、K的平均含量乘以土壤保持量就可得到森林固持N、P、K的总量, 再乘以各自的价格即是森林土壤的保肥价值 (候元兆, 1995) 。Ef=∑EsCiPi, 式中, Ef为减少养分损失价值/元·a-1;Es为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土壤侵蚀量;Ci为土壤中N、P、K的含量;Pi为N、P、K的价格/元。

2.2.3 森林减少泥沙淤积价值评估

按照我国主要流域的泥沙运动规律, 全国土壤侵蚀流失的泥沙有24%淤积于水库、江河、湖泊。利用影子工程价格法, 可以用泥沙淤积导致水库蓄水量减少而造成的损失来估计。

undefined, 式中, Vn为减少泥沙淤积价值;Es为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土壤侵蚀量;ρ为土壤容重1.18t/m3;;C为水库建设费, 目前的单位库容造价为5.71元/m3。

2.3 调节气候功能价值评估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大气物质的交换, 主要是CO2、O2的交换, 即植被固定大气中的CO2同时增加大气中的O2。运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方程式来计算固定CO2量, 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知, 林木每生产1.00t干物质就可固定CO21.63t, 释放O21.20t。考虑到枯枝落叶每年分解消耗氧气与枝叶形成所释放的氧气大致相等。因此, 可以根据森林树干部分生物量每年固定CO2的量和释放O2的量来计算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的经济效益。根据各树种年生长量, 通过蓄积量和生物量的转换系数计算生产力。竹林、经济林、灌木林未统计蓄积量, 则以其平均的生产力来计算。即

Sc=1.63× (Σviri+Σpiai) ;So=1.20× (∑viri+∑piai)

式中, Sc为CO2的固定量/t;So为O2的释放量/t;Vi为杉木、松木、阔叶树的年蓄积生长量;ri为各树种的蓄积量与生物量的转换系数t/m3;分别为0.54, 0.56, 1.72;Pi为为竹林、经济林的生产力/t·hm-2a-1, 分别为17.16, 7.09;ai为竹林、经济林的面积/hm2。

2.4 净化环境价值评估

净化环境的价值主要从对森林生态系统吸收SO2和阻滞粉尘的价值进行评估。本研究以治理费用法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吸收SO2的价值。根据各森林类型对SO2的吸收能力计算总吸收量, 将总吸收量乘以削减SO2的投资成本得到吸收有害气体价值。根据各森林类型对粉尘的滞尘能力计算总滞尘量, 将总滞尘量乘以削减粉尘的成本得到森林滞尘价值。

2.5 林产品价值评估

林产品价值采用现行市场价倒算法评估。即:林产品价值等于林木市场平均价乘以树种蓄积量再乘以该树种的平均出材量, 材立木价值为立竹量与竹材平均价的乘积。

2.6 其它生态价值

主要有生物防害价值和基因资源价值评估Costanza et al分析得出, 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防害中的价值为每公顷每年2美元 (约13.25元) , 在基因资源中的价值为每公顷每年16美元 (约105.96元) , 以此来评估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防害价值和基因资源价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涵养水源价值

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等于森林涵养水源总量乘以单位水的影子价格, 而水的影子价格可根据水库的蓄水成本来计算, 目前的单位库容造价为5.71元/m3作为水的影子价格, 土壤表层平均厚度取0.6m, 以此作为基础数据源来计算。即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总价值为73.94亿元。

3.2 保持土壤价值

3.2.1 固持土壤价值

由于尚缺乏各生态系统土壤侵蚀模数的数据, 固采用欧阳志云等关于中国土壤侵蚀模数的数据, 即无林地侵蚀模数的低限192t·hm-2a-1, 高限447.7t·hm-2a-1, 取平均值319.8t·hm-2a-1作为无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而有林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取李长荣文中关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计算的基本参数表中的数据, 林业年均收益B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 取282.17元/hm2;土壤容重值为1.18t/m3。因此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固持土壤总价值为233.71亿元。

3.2.2 保肥价值和森林减少泥沙淤积价值

N、P、K化肥的价格根据农业部的统计资料折算出我国N、P、K化肥价格平均为2549元/t (1990年不变价) 。从而计算得出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保肥总价值为2153819.12亿元。计算出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减少泥沙淤积总价值为6810.32亿元。

因此, 综上所述, 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土壤总价值为2160863.15亿元。

3.3 调节气候功能价值

计算出CO2的固定量为2139.21亿t, O2的释放量为1574.88亿t。固定CO2价值采用固碳造林成本来估算, 固碳造林成本为每吨269元, 释放O2价值采用工业制氧成本估算, 工业制氧成本为0.4元kg-1。所以固定CO2价值为575447.49亿元, 折合成固碳价值为156940.22亿元。释放O2价值为629.95亿元。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总的价值为157570.17亿元。

3.4 净化空气价值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阔叶林对SO2的吸收能力值为88.65kg·hm-2a-1, 滞尘能力为10.11t·hm-2a-1;针叶林平均吸收能力值为215.60kg·hm-2a-1, 滞尘能力为33.2t·hm-2a-1;经济林和竹林计入阔叶林面积, 每削减1tSO2的投资成本为600元, 每削减1t粉尘的成本为30元。从而计算得出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吸收SO2总价值为1675914亿元, 阻滞粉尘总价值为11863.5亿元, 森林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总的价值为1687777.5亿元。

3.5 林产品价值

采用目前市场上各种木材的综合平均价, 杉木670元/m3, 马尾松700元/m3, 阔叶树550元/m3, 桉树550元/m3, 竹材的平均价10元。杉木、马尾松、阔叶树的平均出材率分别75%, 75%, 55%, 桉树计入阔叶树。竹林的总立竹量为8400万株。从而计算得出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林产品总价值为79.2亿元。

3.6 生物防害价值与基因资源价值

计算得出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防害价值为2.48亿元, 森林生态系统的基因资源价值为19.84亿元。

4 结论与建议

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其中森林涵养水源价值73.94亿元, 保持土壤价值2160863.15亿元, 调节气候价值157570.17亿元, 净化空气价值1687777.5亿元, 林产品价值79.2亿元, 生物防害价值2.48亿元, 基因资源价值19.84亿元。所以, 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总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4006386.28亿元。其中以保持土壤、净化空气为主, 分别占总的生态服务价值的54%和42%。从计算结果看出, 永安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远远超出其社会经济价值, 人们应该制定合理的经营方案, 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李长荣.武陵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J].林业科学, 2004, 40, (2) :16-20.

[2]李少宁, 王兵, 赵广东.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04, 17, (4) :14-18.

生态价值评估 篇9

近年来,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和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分析了海洋[8,9,10]、森林[11,12]、陆地[3,6]、湿地[13,14,15,16,17,18]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大大推进了海洋生态系统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但是对整个河口的研究的较少。河口位于河流与海洋交汇区,也是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的物质和能量集散地,其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远比其他地域迅速,是具有重大资源潜力和环境效益的生态系统[19]。同时这些研究着重探讨生态系统提供的潜在服务价值,没有考虑污染等因素引起的服务价值降低。实际上,由于人类过度开发或不合理开发引起的近海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生态系统提供的某些服务退化并引起连锁反应。实际服务价值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规划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20]。

长江口是我国一个世界级的特大型河口,是我国五大重点开发海域之一,人类活动强度大,同时该区域资源丰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因此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16]。本研究将以长江口为例,定量评估研究区域提供的潜在生态服务价值和实际生态服务价值。

1 数据和方法

1.1 研究区域和数据

长江口海区为30°52'N—31°42'N之间的区域,122°30'E以西近岸部分,北接古黄河冲击滩、南滨杭州湾、东临东海,离河口约60 km (122°30'E以西),水深约20 m。上海长江口包括两部分,即湿地部分以及除此之外的水域部分。研究区域内的长江口湿地是我国一块重要的滨海湿地,主要包括崇明、长兴、横沙、南汇东滩、九段沙湿地,总面积约为2 150 km2[14],此外研究区域的海域面积为5 840.97 km2[21]。本研究中所用的数据来自统计年鉴和已发表论文中的数据[21,22,23,24,25]。

1.2 长江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参考Costanza等[4]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长江口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有:资源功能:成陆造地、物质生产(包括水产和原材料生产)等;环境功能:大气调节、蓄水、净化水体、提供栖息地等;人文功能:教学科研和旅游等。

2 长江口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根据长江口生态系统提供的主要服务功能,以2005年作为评估基准年(如果不能则采用折现的办法将其折算到2005年),用货币化的形式量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主要采用市场价值法、成果参照法、替代工程法等核算价值。

2.1 资源功能

2.1.1 成陆造地功能

长江口是我国特大型淤泥质河口,长江每年从其上游带来的4.86亿t泥沙,其中50%左右沉积在长江口[14]。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上海市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取2005年上海市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平均值60万元/hm2来进行估算,并选择长江口年自然造地的平均值2 250 hm2作为2005年该地区的造地面积[21],则2005年该区域的成陆造地价值为13.5亿元/a1。

2.1.2 物质生产功能

(1)海洋捕捞。长江口沿岸地区的海洋捕捞产量达到14.96万t,其中鱼类的产量101 093 t、甲壳类的产量15 885 t、头足类25 525 t以及其他海产品7 064 t[25]。这里认为海水捕捞产量占海水产品产量比重,与海水捕捞产值占海水产品产值的比重相同。2005年上海市水产品产量约为35.35万t,而总产值约为51.64亿元[25],因此推算出2005年长江口提供的近海捕捞的价值为21.84亿元。

(2)海水养殖。长江口渔场是我国著名的渔场之一,盛产多种鱼虾。2005年上海市海水养殖面积为84 hm2,海水养殖产量740 t,其中虾711 t,蟹29 t[25]。长江口湿地还种植海三棱藨草和芦苇,采用养殖面积和单位产量计算其具体产值,长江口大于3m高程的芦苇面积为1.1万hm2,芦苇的单位面积产量平均为1.53 kg/m2,海三棱藨草的单位面积产量平均为0.55 kg/m2,种植面积为1.3万hm2[14]。

鱼类、虾类的价格和成本参考张朝晖等在桑沟湾2003年的调查数据[22],乘以2004年和2005年的价格指数(0.987 7和1.031 1)折现到2005年。蟹类价格采用青蟹的平均价格[26],成本找不到具体数据,通过和虾的价格类比计算。芦苇价格取一般芦苇的平均价格。因海三棱藨草主要作为饲料,价格根据农业部的调查统计,按照2005年家禽饲料的平均价格进行计算[21]。据此,长江口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价值为7.70亿元。

(3)海洋天然产物。海洋天然产物[27]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药业、酶和化妆品。对于这项服务目前没有直接观测数据,采用全球的平均数据进行估算[28,29]。2005年海洋每平方千米提供的用药服务价值为1 299.48元[20],则长江口生态系统提供的用药服务价值为759万元;用于提供化妆品生产的服务价值为518.95元/km2,则长江口生态系统提供的化妆品服务价值为303万元。由于为酶生产提供的化学成分主要来自深海,而长江口的海域比较浅,在本研究中这部分忽略不计。

注:a数据来自《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5》;b数据通过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计算得到;c价格和成本参考张朝晖在2003年桑沟湾的调查数据,经过折现到2005年;d价格参考:http://www.gov.cn/banshi/2006—02/09/content_183348.htm.

综合计算,长江口提供天然产物的服务价值为0.106亿元。

2.2 环境功能

2.2.1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气体组分调节功能价值为植物固定二氧化碳价值与释放氧气价值的总和。

(1)固定二氧化碳价值。长江口固定二氧化碳的价值主要包括植物固定二氧化碳和水体中浮游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价值。2005年长江口水域叶绿素平均含量为2.01 mg/m3[23],Ryther等[30]通过多年研究,并根据文献数据得到在光饱和的情况下每克叶绿素a每小时可以固定3.7 g碳,估算2005年长江口水域初级生产力为65.15 g/(m2·a)。

依照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每形成1 g干物质,需要1.62 g二氧化碳释放1.19 g氧气。根据单位面积植物年碳素的净增长量和碳税率以及植物面积总数,三者乘积计算植物固定碳价值。

长江口海域固定的二氧化碳数量及其气候调节服务价值列表于表2。综合上述因素,长江口气候调节服务为2.62亿元。

(2)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引起的服务价值损失。由于没有实测资料,采用长江口2006年观测的海一气交换通量计算长江口生态系统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24]。并根据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21倍和氧化亚氮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310倍,计算长江口生态系统甲烷和氧化亚氮调节气候的损失价值量(表3)。

综合长江口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固定作用减弱的温室效应以及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扩大温室效应产生的价值,长江口在气候调节方面的价值为一187万~1.26亿元。由于近岸的富营养化等原因,导致长江口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服务价值远远低于其潜在生态服务价值。

(3)氧气释放价值。将浮游植物的年初级生产力转化为氧气的生产量,并根据我国的造林成本352.93元.t-1氧气(1990年不变价格)和工业制氧成本400元.t-1氧气的平均值计算。植物则根据其产量和面积等数据,参考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从而得出长江口的植物氧气的空气质量调节服务价值为2.26亿元(表4)。

2.2.2 水分调节功能

长江口区域湿地部分巨大的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主要是由分布在湿地部分的芦苇和海三棱藨草提供的。本研究中采用影子工程法进行估算,长江口有1.1万hm2芦苇湿地和1.3万hm2海三棱藨草湿地,挺水植物一般蓄水深度为1m[31],建设1 m3库容需投入成本为0.67元[14],从而得出研究区域2005年水分调节价值为1.6亿元/a。

2.2.3 水质净化(废物处理价值)

长江口内水质净化调节服务主要来源于对进入长江口地区的各种污染物质的消除分解能力,以达到处理废弃物与保持水质清洁的目的。本研究仅考虑对氮和磷的生物净化调节服务。采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于氮和磷的处理费用来计算水质净化的服务价值,按照污水处理成本,氮为1.5元/kg,磷为2.5元/kg[20],其结果如表5所示。

湿地亦具有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过剩的营养物质和部分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富集,转化为生物自身物质,再通过收获湿地生物的方式从湿地中去除。在长江河口则通过收割优势种植物芦苇和海三棱藨草的方式来实现。运用生产成本法来估算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去除污水中营养盐的价值。运用专家评估法来估算去除重金属的价值。

湿地能阻止向邻近水域迁移氮2 000 t/(km2.a)[32],则长江口湿地除氮量为430万/(t·a),去除的营养盐价值为1.33亿元/a。此外,根据专家评估法,以湿地去除重金属的环境效益价值占总环境效益价值的40%来估算去除重金属的价值[33],湿地去除重金属的价值为0.887亿元/a,湿地水质净化的总价值约为2.22亿元/a。综上长江口水质净化的总价值为3.45亿元/a。

2.2.4 生物栖息地价值

长江口湿地植物种类丰富,动物种类繁多。本研究采用替代法对生物栖息地价值进行评估,通过栖息地保护投资以及制造投放人工渔樵成本来反应该价值。上海对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已达到1.5万元/km2[21],长江口自然保护区面积约为716.48 km2,生态价值系数为8.3,则保护投资价值为0.89亿元。此外,长江口到2005年南北堤逐步形成的长147 km、面积约75 km2的人工鱼礁价值为1.93亿元/a。

2.3 人文功能

2.3.1 旅游价值

长江河口湿地的旅游功能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开发。长江口湿地部分的旅游价值采用旅行费用法估算。

崇明湿地的旅游价值用2005年崇明县旅游收入估算[34],其价值为1.7亿/a,对于长兴岛和横沙岛湿地的旅游价值通过游客人数、旅行费用等进行估算得出长兴岛和横沙岛湿地的旅游价值为2.61亿元/a。2005年长江口湿地部分的旅游价值为4.31亿元/a。

长江口水域部分的旅游价值根据Costanza等[4]估算的河口的美学价值381美元/hm2计算,将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定为6.1,那这部分价值为18.03亿元/a。

2.3.2 科研文化价值

科研文化价值可以通过间接统计在该区域进行的科学研究项目以及经费投入来衡量。本研究根据湿地和浅海文化的科研价值对长江口海域湿地部分和水域部分的科研文化价值分别进行估算。湿地部分采取我国单位面积湿地生态系统的平均科研价值382元/hm2[16]和Costanza等对全球湿地生态系统科研教育功能价值861美元/hm2的平均值3 678.05元/hm2作为计算科研价值的参数,浅海部分直接采用Costanza的全球价值基准作为参数。从而得出湿地部分和水域部分该服务的价值分别为7.91亿元/a和3.6亿元/a。因此,该区域此项服务的价值为11.51亿元/a。

2.4 赤潮造成的服务价值损失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由于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2005年上海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35],长江口海域共发生3次赤潮,赤潮经济损失达到960万元,这部分价值已经在物质生产服务中涵盖。

3 讨论

对长江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和计算,如不考虑环境污染等影响,长江口生态系统2005年的总服务价值为84.69亿元。若考虑环境污染因素等的影响造成的服务质量或数量的降低,长江口生态系统2005年的总服务价值为82.60亿元,生态服务价值降低2.09亿元。实际中只考虑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的增加及引起的赤潮而造成的服务质量和数量的降低,并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如环境污染对鱼类等海产品养殖的影响。

长江口湿地的物质生产功能最高,为24.5亿元,占总生态价值的28.93%。其次是旅游价值的22.34亿元和成陆造地的13.5亿元,分别占总功能的26.37%,和15.94%。目前环境污染只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功能和调节功能,对旅游价值和科研文化价值还没有造成影响。然而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环境日趋恶化,对文化传播和旅游游乐等方面势必产生影响。

2005年长江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为84.69亿元,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约为0.010 6亿元/km2/a,大于全国生态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0.005 4亿元/(km2·a),这是由于河口生态系统的相对丰富性和多样性,其中物质生产功能价值最大,旅游价值次之,水分调节价值最小。各项服务的贡献如表6所示。

4 结论

长江口生态系统2005年的潜在服务价值为84.69亿元,因环境污染因素等的影响造成的服务质量或数量的降低的价值为2.09亿元。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约为0.010 6亿元/km2,大于全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0.005 4亿元/km2。以上价值估算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可能是因为统计数据的资料缺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价值估算的观点造成的,因此对于长江口生态系统的评价还有待完善。且尽管长江口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巨大,但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仍应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地利用这一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文章运用市场价值、影子工程、碳税等方法,并考虑环境污染等因素对长江口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长江口生态系统的潜在服务价值为84.69亿元,平均单位面积的服务价值为105万元/km2。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人文功能分别占总服务功能的44.87%、15.06%和40.07%。考虑赤潮,温室气体排放等因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2.09亿元,实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82.60亿元。因此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合理地利用这一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价值评估 篇10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工作, 客观、动态、科学地评估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对于加深人们的环境意识, 加强林业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 加快将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分析与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成为目前生态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本研究的对象是福建省晋江市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LY/T1721-2008) 为依据, 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评估晋江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 加强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为晋江市生态环境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为晋江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2 研究区域概况。

(1) 地理位置。晋江市是海西经济区之一, 位于福建东南沿海, 泉州市东南部, 晋江下游南岸。北纬24°30′~24°54′, 东经118°24′~118°43′。 海岸线长121km, 陆域面积694km2, 海域面积957km2。

(2) 地形地貌。晋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类型以台地、平原、丘陵为主, 台地占市域面积67.3%, 丘陵以低丘为主。

(3) 气候。晋江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年均气温20~21 ℃, 年均日照2130h, 年均降雨量911~1231mm。5~10月受到一定程度台风的影响, 多集中在7~9月份。

(4) 土壤。晋江市西部, 自紫帽山至罗裳山地段, 依次发育着酸性岩红壤、侵蚀赤红壤、粗骨性赤红壤、薄赤沙土等。中部罗裳山至灵秀山地段, 发育着黄沙土、灰沙土, 潮沙土, 乌泥田, 也有赤红壤和薄赤沙土分布。南部滨海低地为润沙土, 地势稍高地区为旱沙土, 台地则为沙盖风沙土和薄赤沙土。东部和西南部, 自滨海至内陆分布咸土、咸田、盐斑田、灰埭田、灰泥田等。

(5) 森林资源。根据晋江市2014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统计, 晋江市森林面积达8409.06hm2, 森林覆盖率为13.75%, 全市有林地面积7943.39hm2, 其中防护林面积4675.94hm2, 特用林地面积505.47hm2, 用材林面积924.97hm2, 薪碳林面积331.33hm2, 经济林面积1501.25hm2, 竹林面积4.43hm2, 树种以乔木树种为主, 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湿地松、樟树、木荷、相思树、巨桉、巨尾桉、柠檬桉、木麻黄等树种。针叶林面积3465.28hm2, 阔叶林面积为2972.43hm2。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晋江市2014年森林资源调查汇总成果;依据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LY/T1721-2008) 及其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研究机构开展的相关研究成果资料及公开发表的科技文献资料;其他相关部门 (晋江市水利局、气象局、统计局、环保局等) 政府网站所公布的相关资料。

3.2 评估指标的选取

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 依据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LY/T1721-2008) 规定的涵养水源的、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等8项功能14个指标。考虑评估参数的可获取性与可靠性, 综合运用生态学、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 采用影子工程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等, 从物质量和价值量2个方面入手, 本研究只取涵养水源的、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护等7项功能13个指标, 对晋江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

3.3 评估方法及计算公式

3.3.1 涵养水源功能

涵养水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增加可利用水资源、净化水质和调节径流3个方面, 因此本研究选用2 个指标, 即调节水量指标和净化水质指标 (以下公式中A均表示研究区林分面积 (hm2) ) 。

(1) 调节水量指标。年调节水量公式[1]:G调=10A·P·Φ;年调节水量价值公式[1]:U调=10C库·A·P·Φ 是根据水库工程的蓄水成本 (影子工程法) 来确定。以上公式中:G调是林分年调节水量 (m3/年) ;U调为林分年调节水量价值 (元/年) ;C库为2014年晋江市水库单位库容造价 (元/m3) , 取值7.12 元/m3;P为林分年降水量 (mm/年) , 2014 年晋江市年降水量为989.3mm;Φ 为截留系数 (%) [1], 据相关研究, 植被的截留系数为25%~30%, 本研究取值27.5%[1]。

(2) 净化水质指标。年净化水量森林生态系统年净化水量采用年调节水量的公式[1]:G调=10A·P·Φ;年净化水质价值是根据净化水质工程的成本 (影子工程法) 来确定, 采用采用如下公式[1]计算:U水质=10 K水·A·P·Φ;以上公式中:U水质为林分年净化水质的价值 (元/年) ;K水为水的净化费用 (元/t) , 本研究取值2.2元/t。

3.3.2 保育土壤功能

本研究选用2个指标, 即固土指标和保肥指标, 以反映森林保育土壤功能。

(1) 固土指标。年固土量公式[2]:G固土=A (X2-X1) ;年固土价值公式[2]:U固土=AC± (X2-X1) /P。以上式中:G固土为林分年固土量 (t/年) ;U固土为林分年固土价值。X1是指有林地土壤侵蚀模数[t/ (hm2·年) ];X2是指无林地土壤侵蚀模数[t/ (hm2· 年) ];C±是指挖取和运输单位体积土方所需费用 (元/m3) , 本研究取值20元/m3;P是林地土壤容重 (t/m3) , 本研究取值1.32[3,4];据前人研究, 无林地土壤侵蚀模数为238.8t/hm2, 林地土壤侵蚀模数:阔叶林0.5t/hm2, 针叶林7.8t/hm2, 竹林29.49t/hm2, 经济林为7.6t/hm2[5~7], 本研究采用以上参数。

(2) 保肥指标。本研究林分年保肥量是指林分固持土壤而减少的氮、磷、钾的流失量。林分保肥价值采用影子价格法将侵蚀土壤中的N、P、K物质折合成磷酸二铵和氮化钾的价值来体现。年保肥量公式[1]:GN=AN (X2-X1) ;GP=AP (X2-X1) ;GK=AK (X2-X1) ;年保肥量价值公式[1]:U肥=A (X2-X1) (NC1/R1+PC1/R2+KC2/R3+MC3) 。

以上式中:GN为林分年保肥量 (t/年) ;U肥为林分年保肥价值;X1是指有林地土壤侵蚀模数[t/ (hm2·年) ];X2是指无林地土壤侵蚀模数[t/ (hm2· 年) ];N是指森林土壤平均含氮量 (%) , 取值0.099;P是指森林土壤平均含磷量 (%) , 取值0.041;K是指森林土壤平均含钾量 (%) , 取值1.01;M是指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 (%) , 取值1.36;R1是指磷酸二铵化肥含氮量 (%) , 取值14;R2是指磷酸二铵化肥含磷量 (%) , 取值15;R3是指氯化钾化肥含钾量 (%) , 取值50;采用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2015年秋季的平均价格, C1是指磷酸二铵化肥价格 (元/t) , 取值2700元/t;C2是指氯化钾化肥价格 (元/t) , 取值2000 元/t;C3是指有机质价格 (元/t) , 取值350元/t。

3.3.3 固碳释氧功能

本研究选用固碳、释氧2个指标反映森林固碳释氧功能。根据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式, 森林植被每积累1.0干物质, 可以吸收1.63g CO2, 释放1.19g O2。

(1) 固碳指标。年固碳量公式[1]:G碳=A (1.63R碳B年碳+F土壤碳) ;年固碳价值公式[1]:U碳=AC碳 (1.63R碳B年碳+F土壤碳) 。

以上式中:G碳是林分年固碳量 (t/年) ;U碳是指林分年固碳价值 (元/年) ;R碳是指CO2中碳的含量, 为27.27%;B年碳是指林分单位面积吸收CO2量[t/ (hm2·年) ], 本研究取值14.14;F土壤碳是指单位面积林分土壤年固碳量[t/ (hm2· 年) ], 本研究取值1.52[8,9];C碳是指固碳价格 (元/t) , 本研究取值1300元/t。

(2) 释氧指标。 年释氧量公式[1]:G氧=1.19AB年氧;年释氧价值公式[1]:U氧=1.19C氧AB年氧。

以上式中:G氧为林分年释氧量 (t/年) ;U氧为林分年释氧价值 (元/年) ;B年氧是指林分单位面积释氧量[t/ (hm2·年) ], 本研究取值1.3453[9];C氧为氧气的价格 (元/t) , 本研究取值1300元/t。

3.3.4 积累营养物质功能

本研究选用林木氮、磷、钾营养积累指标反映森林积累营养物质功能, 再用把营养物质折合成磷酸二铵化肥和氧化钾化肥的方法计算林木营养年积累价值。林木营养年积累量公式[1]:G氮=AN营养B年;G磷=AP营养B年;G钾=AK营养B年;林木营养年积累价值公式[1]:U营养=AB年 (N营养C1/R1+P营养C1/R2+K营养C2/R3) 。

以上公式中:G氮为林分固氮量 (t/年) ;G磷为林分固磷量 (t/年) ;G钾为林分固钾量 (t/年) ;U营养为林分营养物质年积累价值 (元/年) ;R1是指磷酸二铵化肥含氮量 (%) , 取值14;R2是指磷酸二铵化肥含磷量 (%) , 取值15;R3是指氯化钾化肥含钾量 (%) , 取值50;C1是指磷酸二铵化肥价格 (元/t) , 取值2700元/t;C2是指氯化钾化肥价格 (元/t) , 取值2000 元/t;B年是指林分净生产力[t/ (hm2·年) ], 本研究取值11.666[1,2];N营养为林分含氮量 (%) ;P营养为林分含磷量 (%) ;K营养为林分含钾量 (%) ,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10], 土壤中N、P、K转移率分别为15.6%、75.5%、53.0%, 则N营养、P营养、K营养分别取值0.0154%、0.0310%、0.5353%。

3.3.5 净化大气环境功能

本研究选取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和滞尘4个指标反映森林净化大气环境能力[1]。

(1) 吸收二氧化硫指标。 年吸收二氧化硫量公式[1]:G二氧化硫=Q二氧化硫A;年吸收二氧化硫价值公式[1]:U二氧化硫=K二氧化硫Q二氧化硫A。

G二氧化硫是指林分年吸收二氧化硫量 (t/年) ;U二氧化硫是指林分年吸收二氧化硫价值 (元/年) ;K二氧化硫是指二氧化硫的治理费用 (元/kg) ;Q二氧化硫是指单位面积林分年吸收二氧化硫量[kg/ (hm2· 年) ],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10,11], Q二氧化硫阔叶林和经济林都取值88.65、针叶林取值215.60、竹林取值152.18kg/ (hm2·年) 。

(2) 吸收氟化物指标。年吸收氟化物量公式[1]:G氟化物=Q氟化物A;年吸收氟化物价值公式[1]:U氟化物=K氟化物Q氟化物A。

G氟化物是指林分年吸收氟化物量 (t/年) ;U氟化物是指林分年吸收氟化物价值 (元/年) ;K氟化物是指氟化物的治理费用 (元/kg) ;Q氟化物是指单位面积林分年吸收氟化物量[kg/ (hm2· 年) ]。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10,11], Q氟化物阔叶林取值4.65、针叶林取值0.5、竹林取值2.58、经济林取值1.68kg/ (hm2·年) 。

(3) 吸收氮氧化物指标。 年吸收氮氧化物量公式[1]:G氮氧化物=Q氮氧化物A;年吸收氮氧化物价值公式[1]:U氮氧化物=K氮氧化物Q氮氧化物A。

G氮氧化物是指林分年吸收氮氧化物量 (t/年) ;K氮氧化物是指氮氧化物的治理费用 (元/kg) ;Q氮氧化物是指单位面积林分年吸收氮氧化物量[kg/ (hm2·年) ]。Q氮氧化物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经济林均取值6.0kg/ (hm2·年) 。

(4) 滞尘指标。年滞尘量公式[1]:G滞尘=Q滞尘A;年滞尘价值公式[1]:U滞尘=K滞尘Q滞尘A。

G滞尘是指林分年滞尘量 (t/年) ;U滞尘是指林分年滞尘价值 (元/年) ;K滞尘是指除尘清理费用 (元/kg) ;Q滞尘是指单位面积林分年滞尘量[kg/ (hm2·年)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10,11], Q滞尘阔叶林和经济林都取值10110、针叶林取值33200、竹林取值21655kg/ (hm2·年) 。

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5年1月1日起福建省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为1.2元/kg, 氟化物排污收费标准为0.69元/kg, 中一般性粉尘排污费征收为0.3 元/kg。因此K二氧化硫、K氟化物、K氮氧化物、K滞尘分别取值1.2、0.69、1.2、0.3元/kg。

3.3.6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本研究选用物种保育指标反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保育价值采用机会成本法, 公式为[6]:U总=S单A。

以上公式中U总是指林分年物种保育价值 (元/年) ;S单是指单位面积年物种损失的机会成本[元/ (hm2·年) ];A是研究区林分面积 (hm2) ;

本研究根据Shannon-Wiener指数法[12]计算出指数为1.452, 所以根据Shannon-Wiener指数法, S单取值5000元/ (hm2·年) 。

3.3.7 森林防护价值

晋江市防护林面积为4675.94hm2, 假设林带的平均宽度为250m, 则可计算出晋江市防护林带的长度为187.0km。在此, 本研究采用范航清[13]、韩维栋[14]等的方法对沿海防护林的评估参数来计算:灾害防护价值8万元/km;生态养护价值64.7万元/km, 两项合计72.7万元/km。则晋江市森林防护价值依据公式为:U防护=72.7X187.0=13594.90万元。

4 结果与分析

4.1 统计结果

根据7项指标计算结果, 各项服务功能物质量与价值量结构如表1所示, 由此统计出晋江市2014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为73911.67 万元/年, 其中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森林防护、固氮释氧4项价值占总价值87.21%, 是晋江市森林生态的主要服务功能。

4.2 对比分析

(1) 通过表1对比分析可得出结果:第一, 服务功能价值量由大至小的排序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森林防护>固氮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积累营养物质。其中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森林防护、固氮释氧4项价值较高, 这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在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较一致。第二, 森林防护功能处于第3位, 且占较大比重的原因, 是因为晋江地处沿海, 风沙侵蚀严重, 且经常受到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此晋江市十分重视沿海防护林的建设。 目前, 晋江市防护林面积有4475.94hm2, 占全市森林面积的58.9%, 在抵御风沙、台风等自然灾害起着巨大的功能作用。第三, 净化大气环境、生态多样性、积累营养物质这三个功能价值所占的比重较小, 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 因为任何一项功能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 201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为1492.9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7亿元, 第二产业3715.1亿元, 第三产业2259.2亿元。晋江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为73911.67万元/年, 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0.496%, 占其第一产业的20%, 可见, 这个量化的森林生态价值不容忽视, 关系到全市的经济发展。

(3)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 森林防护功能价值13594.9万元/年, 占价值总量的18.39%, 排位第三, 但是晋江市防护林面积有4475.94hm2, 占全市森林面积的58.9%, 晋江市处于沿海地区, 森林防护功能至关重要, 保卫着晋江市的繁荣发展。所以晋江市应该探索提升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途径, 以最大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5 结语

对于一个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的沿海城市来说, 对其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具有重大的意义, 不但能提高人们对森林生态价值的了解, 提高森林生态保护意识, 而且也能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可以提高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认识水平, 促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协调和统一。然而, 由于本研究只考虑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某些部分, 所引用的指标体系也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真实状况, 所以本研究必然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 有待于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

摘要:依据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LY/T1721-2008) , 采用晋江市2014年森林资源调查汇总成果及其公布的社会公共数据, 使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文献研究等方法, 计算了2014年晋江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晋江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73911.67万元/年, 其中森林防护功能价值13594.9万元/年, 占价值总量的18.39%, 但是晋江市防护林面积有4475.94hm2, 占全市森林面积的58.9%, 晋江市处于沿海地区, 森林防护功能至关重要。基于此, 提出了提升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相关途径。

生态酒店评估的非线性支持系统 篇11

摘要:文章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大胆提出对生态酒店评估的非线性支持系统,采用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实现非线性数理方法测量与计算已达到精准的评估,突破了传统模式的那种粗略评估指标,第一,实现了评估指标体系更完备化;第二,实现了所有的评估指标定量化和更科学的精准测算。与此同时,采用该评估系统对生态酒店进行评估可达到两个目的:判断该酒店是不是生态酒店以及该酒店位于生态酒店的什么程度。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生态旅游

生态酒店是指具有现代酒店的所有基本功能、更着重于环境、条件的选择和设置的开放性公共场所。生态酒店更着重于地理位置、场地的选择,绿色生态循环、硬件设施及适应于生态区域的商务、旅游、休闲、娱乐等要求的软件提升,包括性质、产权结构、经营形式、外部营销、内部管理等。生态酒店不再仅仅是短暂歇脚的场所,而是可作为商务、集会、交流、旅游、休闲、美食、住宿等惬意享受的地方。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集会、休闲等服务行为,为服务对象提供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所谓生态旅游,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它的要点有二: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随着生态旅游不断扩散,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酒店同样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酒店置身于生态旅游环境中、为生态旅游提供服务,是生态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因为酒店的存在而受到损害。

1 生态酒店评估体系设计思路

生态酒店的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规划,首先要设计出最适用于生态酒店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再确定和选择科学、有效的测评方法。该评估体系既要与一般酒店评估系统相对应,又要突出新环境、新思维、新理念下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服务‘绿色旅游‘绿色休闲‘美丽生态等特征。更大程度地激发酒店朝着“生态酒店”努力发展,同时也增强各个被测评的酒店在衡量上的公平性,发挥激励作用,进而为整个社会、美丽生态、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针对生态酒店的测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体设计的思路是:(1)拟定和选择‘生态酒店测评的指标;(2)将所选定的指标体系化,建立‘生态酒店测评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3)科学、客观地测定酒店各个指标值;(4)运用非线性模型对酒店的美丽生态程度进行计算得出评估值。

2 生态酒店的功能分析

对实现‘生态酒店的主要功能的基本信息、实现功能的途径、方法,实现功能程度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形成说明书。功能说明书是对每一个功能在实现‘生态酒店过程中进行详细、具体的描述,包括功能的名称、作用、实现功能途径、条件、环境等。

①功能基本信息:包括功能名称、编号、对实现‘生态酒店所贡献的主要功能以及该功能的上位功能、下位功能、平行功能。②功能关系:本功能与其它功能的相关关系;③功能职责:详细描述该功能的任务、事项、责任及权力;④功能条件:实现功能的条件、环境以及相关人员的要求。

功能说明书采用表格形式,根据功能分析资料结果,将每一个功能及实现功能的主体详细填写入下表

3 生态酒店评估非线性支持模型

生态酒店评估指标分为两大类:常规运行指标和生态运行指标。常规运行指标是对酒店的规模、功能、服务等测量标准,从硬件到软件进行测评最后划分为普通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最高为五星级。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对酒店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出现了自定义的七星级,预计今后还会出现更高级别。与之对应也应该用生态运行指标对酒店的生态运行划分相应的星级,生态运行指标则是对酒店运行在回归自然、生态保护、生态循环等测量标准。关于酒店常规运行评估指标及方法已经是规范化、成熟化了,不予详细研讨。本文着重研究酒店生态运行评估。

由于人们对各要素的理解存在偏差,为了确保要素的科学性,在确定酒店生态运行评价要素及指标体系时,要对酒店生态运行进行要素分析,在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综合专家意见确定要素组成。

1、根据生态酒店的定义、人们对生态运行的理解、对绿色环保休闲的要求等,将‘生态酒店评估目标层下设定为‘酒店布局、设施及运转状况、服务、住宿、饮食、环境、绿色循环等七个准则,并对这七个准则进行定义和细分。并且对每个准则设计出‘很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五个等级,且分别相应地赋予5、4、3、2、1的重要性量化分值。

2、对准则层的每一个准则进行细分,设计出每一个准则下的相应指标。并且对指标层的每一个指标也设计出‘很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五个等级,且分别相应地赋予5、4、3、2、1的重要性量化分值。

3、根据确定出来的准则、指标建立相应的数理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如下图)

3.1 生态运行评估要素赋权

经过对国内12家酒店抽样,且对调查表所列各项要素(准则和指标)的统计分析,依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衡量人们对各要素的认同程度,即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越大认同程度就越分散;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越小,认同程度就越集中。同时设计临界点最后得到对要素进行筛选的结果。

要素所赋的不同权重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因此,如何确定各要素的权重,采用何种方法来确定将影响到最后的评价结果,是进行生态酒店测评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避免主观臆断评价要素的权重,对要素的确定借助于数学模型来进行定量分析。根据酒店功能分析和调查,对要素权重的确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即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要素的权重,同时运用专家调查法比较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比较合理和符合实际。(见下表)

3.2 运用数理方法得出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

运用美国数学家萨蒂(T.L.S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层次分析数学模型,它是一种综合和整理人们主观判断的客观方法,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根据各个准则、指标的赋值计算出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综合人们主观判断的客观数理方法,它避免了人们主观判断的片面性和出现思维的偏差,采用了对主观判断偏差的检验和修正,使得判断保持思维的一致性。

1、对总目标下的准则层中的每一个准则根据该准则对总目标的贡献程度进行科学地赋值;对准则层下的指标层中每一个指标根据该指标对相应的上一层准则的贡献程度进行科学地赋值。

2、分别建立指标层中指标对相应的准则的判断矩阵;建立准则层中各个准则对总目标的判断矩阵。

3、层次单排序。把指标层中所有的元素 对准则层中元素 的重要性(优性)排列出一个顺序。

4、层次总排序。利用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进一步综合出指标层中各元素 对总目标A的重要性排序。得到层次分析模型中各个指标对总目标(生态运行)的重要性排序:

3.3 指标分值的测定

生态酒店测评要素的权重只表明该要素在整个测评体系中所占的权重,还不能表示某酒店真正的生态评估结果,要得到某酒店生态运行评估系数还必须测定每一个要素的具体分值。

(1)组建生态酒店测评小组。为了保证评价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客观,为评估提供保证,开展评估工作前应组建测评小组。测评小组是依据生态酒店功能说明书和评价要素标准表对酒店进行评估的组织机构,测评小组的成员是评估工作的主体,生态酒店所有评估指标的分值都要由他们来决定。因此,测评小组的成员组成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确保生态酒店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及认可性,生态酒店测评小组应由专家与酒店代表组成。

专家成员由业内权威担任,这些专家有着丰富的生态酒店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专家们根据《生态酒店功能说明书》和要素体系对生态酒店要素进行评价时不会出现“对人不对要素”的现象,其评价结果相对客观公正。酒店成员则是酒店具有代表性的通常来说是酒店高管和中层管理者,他们对酒店的整体、每个环节、岗位及其各个要素在酒店中的重要性有较为客观的全局性的认识。

(2)打分。根据《生态酒店功能说明书》和酒店实际情况测评小组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分值的标准采用统一的100分制,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进行排序,同时对不合理的指标数据进行调整,最后形成《xx生态酒店指标测评分数表》。

(3)数据处理。每个评价小组成员都对xx生态酒店的各个指标测评后形成《xx生态酒店指标测评分数表》,然后进行综合平均汇总。同时根据对12家酒店的实际调查和考察,赋权以专家成员0.6企业代表成员0.4比较合适,即:

3、综合评价:

在对酒店进行综合评估前还有一大类评估——酒店常规运行评估,通过专家组同样的初该酒店常规运行的等级 (普通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根据目前对酒店生态运行的要求,也符合目前美丽生态的口号,我们采用3、7赋权综合较为合理。即:

这就是该酒店综合评估得到的生态酒店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1]钱振波,人力资源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邹华,人力资源管理与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6]何承全,人力资本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生态价值评估 篇12

1 甘肃林业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林业生态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等系列重大林业工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效显著。但是没有准确的数字性评估结论,对其综合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也只是定性的描述,因为缺乏效益观测的数据,所有评价结论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信服力便会受到质疑,也为推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造成客观性障碍。因此,将林业生态效益监测列入林业建设内容,加快甘肃省林业生态效益检测体系,开展林业生态效益监测工作,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根据《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规划(2008-2020年)》,在甘肃省布设了14个生态定位站,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8个,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站4个,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站2个。目前,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民勤荒漠化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和敦煌西湖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已经建立运行,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已获国家林业局批复,小陇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已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咨询论证。上述生态定位站的建立,将为甘肃省林业生态效益监测提供基础技术平台。同时,甘肃省是全国首个开展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益监测的省份,在全省布设7个监测点,从2003年起,持续监测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益,积累了大量数据。2012年对天然林保护工程效益实时监测,标志着甘肃林业生态效益监测迈入了新的阶段。

2 加快甘肃林业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按照甘肃森林类型,布设森林、荒漠和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站,建立林业生态监测体系,对主要林区和重点林业工程区林业生态效益开展长期性科学监测,将有力推进甘肃林业建设,提升重点林业工程科技含量,并为实现甘肃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一是探索林业建设宏观决策理论,发挥科学指导的需要。进行林业生态效益监测,有助于依据科学详实数据回答甘肃省林业建设中遇到的涉及全省林业发展宏观决策、规划制定的基础性科学问题,譬如甘肃省主要林区和林业重点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演替趋势、主要林区和林业重点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功能及其对该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典型生态脆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机理、区域资源利用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生产力形成机制和有效调控等问题的解答,都要依靠林业生态监测站点,对各大林区和重点林业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进行长期观测,取得一系列观测数据,应用对数据的分析研究成果,为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生态建设策略,完善林业发展思路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为甘肃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的需要。随着林业生态工程的不断实施,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理论的支撑,对林业基础理论和应用性研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通过生态监测体系这一平台开展研究工作,能够为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研究典型区域生态建设需水定额、土地承载力、林种搭配、森林经营技术等工程建设难题提供理论支撑。

三是准确评价甘肃典型生态区和林业重点工程效益的需要。通过对甘肃森林、湿地和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林业重点工程效益进行监测,就可以依据科学、准确的数字性结论,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后的成效进行评价,也为社会评判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意义提供有说服力的佐证。通过对林业工程实施前后各项监测指标的动态变化,直观地反映出工程的效益。建立甘肃省林业生态监测体系的,开展长期性监测,积累的大量观测实验数据,将成为评价全省林业工程效益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

四是为核算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贡献率提供科学依据的需要。通过长期观测,可准确地开展甘肃省不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深入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功能作用和动态变化趋势,建立森林、荒漠和湿地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体系,准确测算生态系统功能物质量及其价值量,为核算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提供科学依据。

五是为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提供科学依据的需要。林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不仅体现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原材料的基础产业特性,也体现在林业的公益性行业的特性上。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评估:森林是陆地最大的贮碳库,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固定的2.48万亿t碳有1.15万亿t贮存在森林中。同时,森林还是巨大的吸碳器。据专家测定,森林通过光合作用,每生长1m3木材,约吸收1.83t二氧化碳,释放1.62t氧气。全球森林年均吸收二氧化碳占生物固碳总量的80%。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了78.11亿t,每年仅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达10.01万亿元。因此,推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首先是清楚得知森林生态系统的效益价值,要得知效益价值只能通过林业生态效益监测取得。

3 加快甘肃林业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路

甘肃林业生态效益监测工作起步较晚,技术标准低、基础相对薄弱,尚未形成与气候、土壤、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变化相关联的科学观测体系。构建甘肃省林业生态监测体系,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建立森林、荒漠和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科学评价甘肃省生态环境特征,预测其演变过程,指导甘肃省林业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加快甘肃林业生态效益监测体系建设,必须遵循“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开放共享;统一标准,高效运行;依托项目,带动建设”的原则,紧紧围绕国家和林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以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为手段,以提升甘肃省生态监测体系观测与研究能力为重点,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甘肃省林业生态监测体系的指导思想,制定《甘肃省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整合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等监测站点和技术力量,形成统一的监测技术队伍,建立高标准监测基础平台。

同时,应加大对林业生态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充分用好国家生态定位站建设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取其他项目资金支持,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目标技术要求,将定位站建设成为监测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操作标准规范、数据科学准确的监测平台。已经建成运行和获得国家林业局建设批复的省级生态定位站,要加强生态监测体系制度建设,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保证生态监测体系有相对稳定的人员专职负责生态站的管理和科研工作,维护生态站基础设施和观测仪器的正常运行,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保障生态站资金使用安全、高效、透明,依照现行的行业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对生态站的监督和评估,实行严格的建设标准和运行制度,保证林业生态监测工作正常运行,确保监测数据的翔实性和可靠性,为准确科学评价森林生态效益和服务功能价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学地理学下一篇:单位劳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