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仪器配置(精选7篇)
检验仪器配置 篇1
仪器设备管理是特种设备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 是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实验室资质认定、实验室认可、检验检测机构核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 检验结论的正确性和检验报告的公正性、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可靠性,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检验工作的深度和水平。另一方面, 随着检验检测能力的提高和各项技改重大专项项目的实施, 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大量购置了大型仪器设备, 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设备购置、维护、故障修理等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购置成本和维护维修费用越来越高。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 有利于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升检验质量、降低检验成本等。
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追求的是设备综合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 突出表现在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上, 各高校实验室、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纷纷建立各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信息化管理平台, 只侧重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忽视了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的配置管理和使用后的维修管理。针对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的前期配置选型和后期使用维修管理中的问题, 提出一些见解。
一、特种设备检验仪器设备的配置与选型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 仪器设备的选型是仪器设备管理的首要任务。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选型, 首先要确定仪器设备的配置。购买某种仪器设备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 主要从仪器效用和效率两方面进行。效用是指仪器设备开展正常检验所必须的, 对检验质量和进度有直接影响, 通常是指常规检验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对能力提升而言, 就是要求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要达到一定的使用率, 特别是价格高昂的高精尖仪器设备不使用或利用率低, 就是一种浪费。此外, 由于检验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单台仪器设备不可能完成所有工作, 同时特种设备检验不像产品检验那样需要送检, 只能在特种设备使用现场进行, 所以还要考虑设备的配套性和便携性。
随着特种设备检验方式由技术性检验变为验证性检验, 新修订的各类检验规则均取消了对各类特种设备检验必备仪器设备的要求, 这给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特别是小型检验机构配置仪器设备带来了困惑。例如, 武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根据电梯、起重机械等机电类特种设备相关检验规则、检验机构核准评审规则和有关技术标准及检验项目要求, 将检验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进行了归类整理, 分为常规检验用和专项检验用两大类, 并根据仪器设备使用频率、便携性、通用性、原值等因素, 确定出常规检验仪器的配置内容, 每个检验小组配置一套常规检验仪器箱。
常规检验仪器箱共包含26种检验现场常用仪器及工具, 分别是:钢直尺、卷尺、塞尺、游标塞尺、游标卡尺、铅直测定器、交直流钳形表 (万用表) 、接地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转速表、声级计、照度计、红外测温仪、温湿度仪、激光测距仪、秒表、对讲机、螺丝刀、尖嘴钳、老虎钳、活动扳手、手电筒、试电笔和放大镜, 用于现场取证时还配置了数码相机。这类仪器设备的特点是常用和易损耗, 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价值不高。常规检验仪器箱配有滚轮和拉杆及锁具, 便于检验现场携带、使用及保管。
常规检验仪器设备选型时, 其技术指标必须满足检验项目要求, 还应便于送本地计量检定机构进行量值溯源。一般长度、速度的检测误差应在±1%范围内, 电压电流等检测误差应在±5%范围内。此外, 特种设备检验现场环境恶劣, 电子式仪器虽然方便易用, 但易发生故障, 因需经常更换电池而造成污染, 所以一般常规仪器应选用机械式。例如, 游标卡尺选用机械指针式, 经纬仪选用光学经纬仪。必须用电子式仪器的, 如钳形表等, 宜选用带保护外壳、操作按钮在盒内的, 以免检验人员使用后忘记取出电池, 或在携带过程中因挤压开关使电能耗尽。
专项检验仪器设备和用于提升检验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大型高精尖仪器设备, 其购置选型更为复杂。既要考虑检验机构的级别及经济能力, 又要考虑后期使用管理成本。专项检验仪器设备主要分为电梯专用, 如电梯限速器校验仪、导轨垂直度测量仪、电梯加减速度测量仪等;起重机械专用, 如磁粉探伤仪、涂层测厚仪、硬度计、压力表、经纬仪、称重仪;大型游乐设施专用, 如雷达测速仪;场内机动车辆专用, 如转向参数测试仪、尾气分析仪等, 作为常规检验仪器箱的补充。这些仪器设备的特点是笨重, 不便在检验现场使用, 使用频率低和数量少。
根据检验核准项目及实验室建设要求, 本所还购置了一批大型专用仪器设备, 如电梯导轨安装校准仪、电梯导轨扭曲度测试仪、起重机械挠度测试仪、起重机械制动下滑量测试仪、声发射检测仪、红外热像仪等, 这类仪器设备因具有智能化、精密化和现代化特点, 技术指标一般均能满足检验项目要求, 选型时主要考虑购置成本。这类设备因数量少和专业化强, 市场上可选的规格型号不多, 有些甚至需自行研制或二次开发。因此, 这些设备大部分需要自校准和比对, 以保证使用性能。购置选型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如售后维护及量值溯源等, 应尽量选择在本地机构进行。
二、特种设备检验仪器设备的维修
1. 建立健全仪器档案
(1) 做好仪器设备登记和建档工作, 包括装箱清单、说明书、配套软件等。很多检验机构的大型专用仪器设备可能只有1台 (套) , 资料丢失后很难补齐。有些自行研发或委托制造的仪器甚至没有技术说明书、维修说明等技术资料, 都给后续维修带来困难。这些问题在仪器购买前要充分考虑。例如, 所里1台防爆接地电阻测试仪, 使用说明书为德文, 就提前要求经销商提供中文资料;1台金相显微镜, 数据软件不能正常安装在主流操作系统上, 因此要求制造商及时升级。
(2) 及时更新维修档案, 详细记录维修费用、耗时等信息。健全的档案将为仪器维修成果评定、维修效率评价、使用效益评估、固定资产估值等, 提供可靠依据。如果维修费用高于购买价格或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估值, 则需报废。
2. 配置适当的零配件
大型专用仪器设备数量少、单价高和配件多, 经过多年使用后, 一般主机维护保养较好, 但配件会有损坏或缺失, 如果不能及时提供备件, 就会给维修带来不便。例如, 1台早期购置的动静态测试仪发生故障后, 因配置表丢失, 原厂家停产, 导致整套设备闲置无法使用。有些进口设备因备件申购周期长或维修责任不明确, 造成维修困难等。因此, 前期购置时需备好一定数量的零配件, 既有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使用效率, 也可降低报废率。例如, 1台数字称重仪, 因充电器丢失, 又无配件替换, 于是根据相关技术参数组织技术人员研发了一个新件, 解决了问题;激光测距仪、照度计的机身为塑料件, 后盖因更换电池需频繁开启, 使用一定次数和时间后, 后盖卡扣就会断裂或变形而无法使用, 通过自行维修排出了故障。
3. 加强信息化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可将传统仪器管理的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目前虽然很多检验机构建立了仪器设备管理数据库, 但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仅局限于仪器信息的简单查询和统计汇总, 没有进行信息化全过程管理。全过程管理应当将仪器设备申购、验收、登记、使用、维修、报停报废、计量检定等流程全部电子化、网络化, 实施网上审批。仪器档案电子化后, 可将各种技术资料扫描备份、数据处理软件刻录共享, 便于查询与保存。既减轻了仪器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又方便进行质量评比、维修与报废评估等, 提升了管理水平。
三、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及科技的进步,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检验需求和法律法规的变化, 确定科学的管理方法, 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 在检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管理经验, 更好的为检验工作服务。
检验仪器配置 篇2
(1)色谱仪:分为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用于对农产品中物质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酸度计:酸度计即PH计,是测量pH值的仪器。在农产品检测实验室,配置相关的检测试剂以及测量未知溶液的酸碱度都会用到酸度计。
(3)电导率仪:利用电导率仪可以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值。
(4)自动电位滴定仪:通过测量电极电位变化,来测量离子浓度。可以用于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
(5)分光光度计:光度计分为几种,其中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用于测量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辐射的吸收程度,定量分析;荧光分光光度计用于易形成氢化物元素、易形成气态组分元素和易还原成原子蒸汽元素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根据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的吸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红外分光光度计是根据物质在红外光区的吸收光谱特征和朗伯比尔定律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原子荧光光度计和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也是用于定性、定量分析。
(6)水份仪:在农产品检测过程中,经常需要测定农产品的含水量,水分仪就是用于测定含水量的仪器。微量水份测定仪用于检测农产品中的微量水份。
(7)光谱仪:光谱仪有多种,红外光谱仪用于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8)色差计:在比较农产品的颜色时,单凭肉眼观察有时不易比较,色差计就是测量颜色的仪器。
(9)旋光仪:用于测量物质的旋光度,分析物质的浓度,纯度,含糖量。
(10)酶标仪:根据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原理,可以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利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进而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得分析。
(11)微量移液器:在移取微量溶液时,使用微量移液器可以准确量取溶液体积。
(12)气质联用仪:对农产品中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13)阿贝折射仪:测量物质的折射率
(14)白度计:用于测量面粉、淀粉等粉剂的白度值。
(15)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农产品的检测中经常会涉及到检测氨基酸含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为检测氨基酸含量提供方便。
(16)黄曲霉素测定仪:黄曲霉素对于食用者危害较大,黄曲霉素测定仪可以测定黄曲霉素含量。
(17)甲醛氨测定仪:可以测定甲醛和氨的含量。
(18)降落值测定仪:测定谷物面粉及其它含有淀粉的产品中淀粉酶活性
(19)浊度仪:测定浑浊度的一种仪器。
(20)自动检糖计:可以测量农产品的含糖量,糖度。
(21)农药残留测定仪: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是比较重要的检测项目,利用农药残留测定仪可以定性测定农药残留成份。
(22)面筋测定仪:可以测定小麦粉中面筋含量。
(23)纤维测定仪:测定农产品中纤维含量。
(24)脂肪测定仪:测定农产品中的脂肪含量。
(25)食品二氧化硫测定仪:测量二氧化硫浓度(库仑滴定法)。农产品质检站是检测农产品质量的机构,对于农产品检测的项目包括水份,糖量,含氮量,颜色,酸碱度,农药残留等方面。为组建一个完备的农产品质检站实验室需要的仪
检验仪器配置 篇3
1 安徽省地市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
尽管安徽省地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检测人员技术缺乏
检测人员技术缺乏是目前安徽省各地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面临的主要问题。农药残留分析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近十几年才在我国开展,很多负责检测中心建设、管理的人员甚至是初次涉足这个领域,可谓是“赶鸭子上架”。同时,受限于目前安徽省事业单位的招聘方式,通过正常渠道招聘很难招到专业对口的人才,而从其他部门抽调的人员又大都是“门外汉”,仅依靠短时间的培训和自学很难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此外,目前安徽省地市级检测中心集中培训工作还尚未展开,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各检测中心检测技术员达到符合检测任务要求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1.2 运行经费不足
“重建设轻管理”是目前我国地市级检测中心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少地市级检测中心在建成或过“双认证”后,由于上级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存在运行经费不足的情况。食品安全检测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试剂、耗材的行业,而且由于对试剂、耗材的要求较高,往往购买进口产品,因此花费往往较高[1];同时,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工作同样花费较大。检测行业可以认为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大多数检测中心由于经费缺乏,检测技术人员较少,无法满足检测任务的要求。尽管如此,大多数政府仅将检测中心作为一个普通的事业单位对待,导致运行经费的不足问题更加严重。此外,由于运行经费不足,检测人员待遇和其他事业单位行政人员待遇没有区别化,导致很多检测中心花费大力气培养的技术骨干往往由于待遇而流失,这也是地市级检测中心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1.3 仪器设备配置不科学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一样,很多负责检测中心建设规划的负责人大都是初次接触检测行业,对于该行业的认识了解还不够深入,部分检测中心在建设伊始又没有做好足够的调研工作,因此在实验室空间设计和仪器设备配置方面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例如,很多地市级检测中心在大型检测仪器设备配置上花费了大量的经费和精力,而忽视了前处理设备的规划配置,而检测分析却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这导致了由于前处理设备不齐全,样品前处理速度较慢,检测设备往往是停滞的状态。
2 农产品检测机构前处理仪器设备配置规划
以往在建设实验室时,过分强调大型检测仪器设备而忽视了必备的中小型常用仪器设备的配置规划。然而,农药残留分析是一个从样品采集制备到检测全过程环环相扣的工作,忽视前处理环节仪器设备配置规划,造成了前处理环节自动化、标准化程度较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大型仪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农产品检测机构应当重视对前处理仪器设备的配置规划。
农药残留前处理工作通常包括称量、提取、净化、浓缩、定容等步骤,因此在配置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2.1 称量设备
称量设备是农药残留分析首先使用的仪器,也是决定最终结果准确性的源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很多检测中心在购买天平时往往没有注意天平的精确度,一般农药残留分析试验,被检测样品的称量精确度要达到0.01 g,要配置相应精确度的天平。此外,根据工作需要还应当配置其他规格型号的天平。
2.2 提取设备
提取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将目标物从待测样品中提取出来,同时减少杂质的提取率。常用的提取设备包括机械振荡器、高速组织匀浆机、涡旋振荡器、超声波清洗器等。其中,高速组织匀浆机是目前农业类检测机构最常用的标准NY/T 761-2008、GB/T 20769-2008、GB/T 19648-2006等标准中指定的提取手段,因此必须购买。但是考虑到匀浆提取耗时耗人工,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替代。此外,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在售的多功能组织匀浆机,大大提高了匀浆提取的效率,虽然售价较高,但是依然值得购买。
2.3 净化设备
净化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保留被分析物的同时去除干扰分析或影响仪器正常运行的杂质。常用的净化设备主要包括凝胶色谱GPC、固相萃取仪SPE等。凝胶过滤色谱一般用于分离水溶性的大分子,固相萃取仪将固相萃取的各个步骤有效地集成于一个平台,可完全实现整个固相萃取过程(活化、上样、淋洗、干燥、洗脱)的全自动操作,大大提高了样品前处理的效率,将分析工作者从繁琐的前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使样品前处理更快捷、高效。此外,离心机虽然主要功能是将提取液和样品残渣进行分离,但是相对于自然沉降和抽滤等方式,高速离心机既节省人工,也能获取纯净度更高的提取液,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净化设备[2]。
在提取和净化过程中为减少人工操作造成的误差,提高移取溶液的准确度和效率,可以购买一批适当规格型号的瓶口分配器和移液枪,来代替以往的量筒或移液管。
2.4 浓缩设备
常用浓缩设备主要有氮吹仪和浓缩仪,其中浓缩仪适合于大体积提取剂或净化液的浓缩,而氮吹仪则更多地应用于小体积提取剂或净化液的浓缩。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浓缩仪一次只能浓缩1个样品,虽然浓缩量大增加了分析物响应,但是浓缩所消耗的时间和人工较多,因此,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当配置多台浓缩仪,或者配置可以一次性浓缩12、24个样品的平行浓缩仪。
2.5 其他设备
此外,应依据不同中心所确定的任务和功能要求,有针对性地选配一些其他类型的中小型仪器设备,如可见光/紫外光谱仪、酸度计、样品粉碎磨、恒温水浴、干燥箱、加热板、离心机、搅拌器、纯水器、冰箱、冰柜、样品柜以及与任务适配的显微镜等。我国有许多企业生产这些仪器,性能也大有提升,已能满足实际要求,可侧重选用国产品。个别要求高的中小型仪器设备,也有众多国外产品代理商[3]。
3 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仪器设备配置规划
目前,我国地市级农药残留检测机构常配的检测仪器包括气相(GC)、液相(LC)、气质(GC/MS)、气质质(GC/MS/MS)以及液质质(LC/MS/MS)等,各检测中心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检测的项目或者常用的标准进行配置规划。
3.1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是目前农药残留分析领域应用最广的检测仪器,主要用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农药的检测分析,配置不同的检测器可以分析不同种类的农药:配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可以分析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含卤族等电负性元素的农药;配火焰光度检测器(FPD)主要用于分析有机磷类农药。很多实验室通常会选择购买1台气相,同时配置ECD和FPD 2个检测器,对于检测任务并不太重的单位来说,这样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检测任务较重的单位来说,还是应当选择气相色谱单配检测器,以减少更换色谱柱浪费的时间以及共用进样口带来的交叉污染。
3.2 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是对气相色谱的一个重要补充,它主要用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及强极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目前在农药残留分析领域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又分为紫外吸收检测器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以可及时观察与每一组分的色谱图相应的光谱数据,从而迅速决定具有最佳选择性和灵敏度的波长。荧光检测器是一种高灵敏度、有选择性的检测器,可检测能产生荧光的化合物。某些不发荧光的物质可通过化学衍生化生成荧光衍生物,再进行荧光检测。NY/T 761-2008标准中就采用了荧光检测器来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此外,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菊素等常检测农药项目也可以用荧光检测器来检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衍生化过程使用的试剂具有较强的毒性,有条件的单位应当配置柱后衍生系统,以减少衍生化过程对检测人员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3.3 质谱检测系统
质谱检测系统相对于常规的气相或液相检测器而言,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是多种复杂基质中农药多残留分析的首选。以往,由于经费不足,人员水平限制、标准缺失和仪器本身还不够成熟的原因,质谱联用仪一直很少被地市级检测中心购买使用,而此次《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则明确指出地市级检测中心应当配备液质联用仪和气质联用仪。据了解安徽省很多地市级检测中心已经配套质谱联用仪或正在购买质谱联用仪,然而,我们也发现很多检测中心根据农业部的推荐,购买了单四极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单四极杆气质相对于气相色谱来说,具有更强的选择性,但是其选择性还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化的样品基质和日益复杂的检测项目要求。考虑到目前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并且相关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出台中,因此,建议地市级检测中心应当配套GC-MS/MS设备[4]。
目前,购买大型检测仪器设备还是应以进口仪器设备为主,虽然国产的仪器设备已经逐渐成熟,一些厂家生产的仪器设备也确实能够达到我们日常分析的需求,但是总体而言,国家大型检测仪器设备跟进口仪器设备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尤其是在售后技术支持和维修维护方面。
4 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责任重大。然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较多,这就对地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规划,对于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4]。
参考文献
[1]翟云忠,蒋治国,朱佳明,等.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20):102-103.
[2]马建奎,余伟,董兵.昌吉州实施国家地市级检测中心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3(24):281.
[3]潘义宾,陈敏.地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长效运行机制探讨[J].农技服务,2015(1):22.
检验仪器配置 篇4
大型炼焦焦化厂煤质检测化验室必备仪器设备配置方案。大型炼焦煤炭焦化厂检测化验室里,一般常规需要检测煤炭大卡热量、硫份、灰分、挥发份、固定碳、水分等六大煤质指标。但是对于入厂煤炭及焦化后的焦炭的其他指标检测也很重要,例如:入厂煤炭的磷含量指标,粘结指数指标,胶质层指标;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测试及焦炭抗压试验性能指标等等都需要进行科学的检测。那么,对于大型焦化厂来说,除了必备的煤炭六大指标检测仪器设备之外,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实时测定。以下是大型焦化厂化验室检测仪器设备配置清单,供用户选择采购:
1:微机精密全自动量热仪热量计。HT-ZDHW-5T 3台。检测大卡发热量。2:HT-WDL-100C微机精密全自动定硫仪。2台。检测全硫含量。3:高精准电子分析天平。FA2204.3台。对试样进行快速称量。4:大称量电子天平。0.01g/2000g。2台。对煤样进行快速称量。5:HBHT-620智能一体化马弗炉。3台。
灰分挥发份快速测定。
6: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WG-9070。2台。煤炭内水和外水份检测。7:锤式破碎机。2台。破碎煤炭试样。
8:GJ-1全封闭式煤炭化验制样粉碎机。2台。煤炭试样细微粉碎。9:粘结指数测定仪。HT-NJ-6。1台。焦炭粘结指数测定。
10:HT-JC-8电脑控制胶质层测定仪。2台。煤炭焦炭胶质层测定。
11: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试仪。KX-KF-200。1台。焦炭反应强度。12:HT-HR-4A.微机灰熔点测定仪。1台。检测煤炭焦炭灰熔融性。13:微机元素快速测定仪。722型。1台。快速检测煤炭焦炭中磷含量。14:DRB-2000W。可调温电热板。1台。加温煮沸蒸发。
15:高精度气相色谱仪。GC-8100-2。1台。检测煤焦油中单质含量。其他可选设备有:
A:焦炭制球机、焦炭磨球机、焦炭制球磨球一体机。可选购。B:焦炭抗压缩试验机。C:焦炭落球试验机。
D:焦炭机械强度测定转鼓机。E:煤焦油检测仪器设备。
检验仪器配置 篇5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主要来源于2015年8-9月由西藏自治区疾控中心、西藏卫生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和山东大学联合开展的现场抽样调查数据。
1.2 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
根据地理位置分布按东、中、西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按好、中、差原则选取林芝、拉萨、山南和日喀则4个地市作为调查地区。每个地市按同样原则选取3~4个县(区)作为调查现场。现场调查员由西藏自治区疾控中心和西藏卫生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人员组成,先由山东大学专家提供调查方法的培训,再由调查员深入每个机构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访谈对象主要由各级卫生局局长、分管疾控的副局长以及疾控中心主任或副主任组成。本次调查总共涉及4家地(市)级疾控中心和15个县(区)级疾控中心,分别占西藏全区地(市)级疾控中心总数的57%和县(区)级疾控中心总数的20%,15个县(区)包括拉萨市3个、日喀则市4个、林芝市4个、山南地区4个。
1.3 调查工具和调查内容
调查工具包括疾控中心机构调查表和关键知情者访谈提纲。其中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机构的基本信息和仪器设备资源基本情况。个人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个人对所在机构和本区域内疾控系统仪器设备资源现状的认识、展望及建议等。
1.4 统计分析方法
对所收集的定量数据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访谈资料由访谈人员将录音资料整理成文本资料,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藏地(市)级疾控中心主要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调查发现,4个地(市)级疾控中心主要仪器设备的配置数量在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4个地市疾控中心内部设备配置在结构上也极不平衡。拉萨市疾控中心的仪器设备数量普遍多于其他三个地市,并且有些设备配置数量超出国家规定的数量(卫生部、住建部、发改委[2010]:建标127-2009)。相对来讲,拉萨市和林芝市疾控中心的仪器设备配置种类多于日喀则市和山南地区。日喀则市和山南地区疾控中心的主要仪器设备数量少于国家要求的数量。4个地市疾控中心有约40%的仪器设备配置缺失。见表1。
根据访谈内容发现,地(市)级疾控中心仪器设备配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配置前基本不做科学的需求分析。仪器设备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统一采购配置和援藏捐赠两个渠道。这两种方式几乎未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当地使用相关设备的人员专业水平。另外,仪器设备在配置后缺乏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培训,导致某些仪器设备配置后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有些疾控中心则不得不委派技术人员到上一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专门进修学习某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内容。被访谈人员普遍反映,在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制度不健全,现有制度执行不力,造成部分仪器设备经常出现损坏情况,而其维修成本则由于当地技术限制以及地处偏远等因素往往很高,进而导致部分疾控中心搁置一些损坏的仪器设备,造成资源浪费。
一些重要仪器设备的配置缺失导致相关业务不能正常开展。有些仪器设备出现经常性损坏的状况也影响日常工作的效率。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卫生应急、传染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西藏县(区)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根据表2所示,所调查的15个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配置数量总体严重不足。在不同地市以及同一地市内不同区县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山南地区所属4个县的情况略好于其它区县。日喀则市所属4个区县的情况为最差,多数县的主要仪器设备配置严重缺失。
根据原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中建议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的种类为16种。同时,该意见建议县级疾控中心必须开展的检验项目为119种。本次调查发现,4个地市所属15个县(区)级疾控中心所配置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种类数不到该意见所建议数量的一半。所调查15个县(区)级疾控中心中,开展检验项目最多的为7项,最少者为1项,平均为3.5项。无论是仪器设备配置的种类数量,还是所开展的检验项目,均离国家所要求的标准相距甚远。
访谈发现,和地(市)级疾控中心相比,县(区)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配置来源极为有限,大多数为各级政府配置,个别情况下由援藏渠道捐赠获得。主要仪器设备的缺乏导致大部分检验项目无法开展。多数被访谈者反映,在当前仪器设备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即使县(区)级疾控中心引进具有检验能力的技术人员,这类人员也无用武之地,其结果是这类人员或者从事非本专业工作、或者调动流出本单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的状况。
3 讨论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发现,西藏地、县两级疾控中心在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地、县两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种类和数量总体不足,严重制约必要检验项目的开展。相对于地区,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的缺乏更为严重,导致国家所要求的大部分检验项目都不能开展;(2)地(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仪器设备的配置存在地区之间差异性,并且在同一机构内存在结构上的不平衡现象,导致实验室检验项目在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并且在同一机构内实验室检验项目与其它公共卫生工作之间的发展不协调;(3)地、县两级疾控中心均缺乏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措施。仪器设备出现经常损坏并且没有及时修复的情况,严重影响正常检验工作的进行;(4)部分地、县级疾控中心存在仪器设备的配置与现有技术不匹配的情况。部分实验室人员缺乏相应技术而无法操作某些设备,造成设备闲置浪费。
鉴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依据国家关于地、县两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的要求,结合西藏实际情况,开展仪器设备配置需求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级财政和援藏投入逐步配齐两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所需主要仪器设备;(2)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并协助地、县两级疾控中心制定本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规章制度,并通过定期检查、绩效考核等措施督促该制度的严格落实与执行;(3)积极引进地、县两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所需的检验人才,并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加强现有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力敏,张飚瑞.医疗设备使用与管理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6):21-23.
[2]吕进明,于明,王化岩,等.疾控中心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的管理与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7):52-53.
[3]陈小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短缺解决方案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7):495-497.
[4]来有文,扎西达娃,李顺平.西藏医疗设备配置与利用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8(31):19-22.
检验仪器配置 篇6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我国能否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 能否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不竭的人力资源, 是影响党、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事。面对如此繁重、深刻、涉及教育方方面面的改革,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物质保障和支持系统, 也必须同步进行深入改革, 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同时在改革中得到提升和发展。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实验的教学, 体现之一是把实验与其他教学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还有一点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 没有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的仪器设备等作出硬性的规定。新课改对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配置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 有关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标准修订方面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一、配置标准修订的重要性
1. 旧的配置标准实施现状
原配置标准是按照旧大纲、教材制定的, 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学仪器设备品种繁多, 配置标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发现一些问题, 如仪器数量因教材的变化导致设置不太合理、设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存在浪费现象等。目前, 为学生提供的仍是常规实验仪器, 实验室配置也停留在原教材基础上, 一般为原教材的验证性实验而设计,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新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和工具, 不仅能为学生认识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也蕴含了获取真知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因此, 一方面为突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即在统一课程标准指导下, 采用多种版本教材。另一方面新教材十分强调探究活动,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要求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和研究性学习, 所用的实验仪器, 可以是各不相同的。为此在精心选择配备常规实验室和常规实验仪器的同时, 应配备相应的科学探究实验室和配备科学探究实验仪器供学生探究活动之用, 鼓励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探究。
3. 教学仪器设备的重要性
教学仪器设备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新课改对实验室教育装备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对做好教学实验寄托的期望和高要求应使我们对各学科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的建设以及仪器设备的装备工作给予新的认识, 进一步予以加强。实验室今后作为主要的教学场所, 必须增强其功能和提高装备水平, 要加大投入力度, 充实常规仪器和现代化教学设备, 不断进行仪器的更新和消耗品的补充, 才能发挥其作为开展探究式学习基地的作用, 能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进行实验提供多种仪器设备。
原有的配置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必须有新的配置标准来支撑新课程。配置标准是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 能有效指导实验室建设, 有力支撑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4. 教育装备招标采购的指南
科学合理、配备规范的配置标准, 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 按照现行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制定的, 成为实验室建设的规范条件。配置标准的颁布实施, 可积极推动新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促进实验室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装备进程, 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是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操作和设计, 保障师生安全的基本条件, 是建设规范、标准的实验室的基本保证, 是教育装备部门实施采购和装备建设的主要依据。
二、配置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及实践
1. 满足新课程标准
配置标准的修订要满足新课程标准, 有力支撑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学仪器设备是实施课程改革和促进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 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增加了很多体现学科前沿、贴近生活的新内容, 特别是理化生课程内容与原有教材相比, 增加不少新的内容, 这需要有新的教学仪器设备来支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而原来颁布的配置标准是在教学大纲和教材基础上进行制定, 有些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应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对原配置标准进行修订。必须处理好演示与分组实验的关系、必配与选配的关系、传统与新仪器新产品的关系。2009年已着手修订初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细则, 市教委已印发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 (修订) 》通知 (京教基[2009]25号) 。修订前, 我们先后对全市19个区县近1600余名教师、教研员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 深入到一线教学中广泛听取教师意见, 根据教师的意见修订了小学和初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 其中小学94种、初中180种必配教学仪器调整为选配。
2. 体现探究性
教材只是为了给学生架设一座跨进学习领域的桥梁。新课程要求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 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次课程改革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课程中的作用。科学探究是一类教学活动, 也是一种精神。教材从整体上是以探究的思路展开的。强调“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活动。根据教学内容选定探究的课题, 创设问题情境。旧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内容多是验证性的, 但探索性的实验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在课余时间开发一些课外实验, 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配置标准应有力支持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
3. 体现时代性、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时代要求。要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积极促进教学仪器作为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实物媒介的发展。将新技术的最新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仪器的设计与开发。开发实验材料, 为学生动手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源, 把消耗性材料写进新配置标准。
新配置标准中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 新课程标准中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大都提到了投影片、挂图、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对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 因此要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比如, 利用数码相机开发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是以学生为本的一个重要表现。数码相机可制作教学图片代替扫描仪、摄像机的一些功能。注重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实验教学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今教育装备的热点, 能使我们实验教学现代化, 它对实验过程的控制以及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 我们不能过分依赖, 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比如缺乏实验的真实感、缺少动手的机会等。要让多媒体和亲手实验结合起来, 用信息技术改造某些已有的实验、增加原来不能做的实验, 发挥出其最大功效。
教材的许多地方介绍了用传感器进行的物理、生物等实验。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诸如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在修订配置标准时, 应对厂家的产品型号、使用方法等统一标准, 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规范化、标准化。
我们组织配置标准修订小组的专家赴烟台、重庆全国教学仪器设备展示会及海淀设备展、国际教育博览会、自制教具展等参观考察新技术、新产品。
4. 开放性、选择性、特色性
新课程标准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开放性, 它对教学内容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为教材编写者提供了较大的发挥余地。由此形成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差异性和教学方法、实验方法的多样性, 给教学仪器配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新配置标准应兼顾不同地域、不同教学水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施新课程, 就是要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各自学校各自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结合实际去开展工作, 切不可选出一个固定的模式。新配置标准应体现出本地区的特色。比如, 结合实际开发自制教具。选择优秀的自制教具样本, 作为配置标准的内容。新配置标准配备的仪器设备应不断补充更新。
5. 质量问题
目前的教学仪器设备主要是通过招标采购的, 招标的主要指标是价格, 一般是谁的价格低就招谁的。企业为了中标只有相互压价, 中标后以降低成本、降低质量来换取利润。
仪器和设备, 尤其是一些工具存在质量较差、技术含量不高、安全性能不强的问题, 一些产品使用材料差, 设计不合理, 有的做工粗糙、工艺较差, 有的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 修订配置标准要重视产品的质量问题, 对规格型号功能等主要技术规范要标准化、规范化, 保证仪器设备的质量。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是实验室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是教学的基本支撑, 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必须结合本地区实际, 必须抓住新课改的机遇,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技术装备工作全局, 为教育改革和发展, 特别是新课改的实施, 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摘要:抓住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机遇, 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的修订要服务新课改, 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并有效支持新课程的实施,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鲍农农.主题式学生实验的开发和实践[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8, 1
[3]毛位兰.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J].实验教学与装备, 2007, 6
检验仪器配置 篇7
动态性资产配置指在确定了战略资产配置之后, 对资产配置的比例进行动态管理, 通常用基金的择时能力加以衡量, 按照Bodie等人给出的定义 (Zvi Bodie, Alex Kane and Alan J.Marcus, 2002) , 市场时机把握能力, 是指投资者 (如基金经理) 能否根据市场走势的变化, 将资金在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之间进行转移, 以便抓住市场机会获得更大绩效的能力。
最早对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作出研究的是Treynor和Mazuy (1966) , 他们在经典的CAPM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在证券特征线方程中加入二次项来考察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 即T-M模型:Rpt-Rft=α+β1 (Rmt-Rft) +β2 (Rmt-Rft) 2+εpt, 其中β2是对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的测度。Henriksson和Merton (1981) 通过在CAPM模型引入一个虚拟变量来考察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 提出了另一种更为简单的H-M模型:Rpt-Rft=α+β1 (Rmt-Rft) +β2 (Rmt-Rft) D+εpt
由于CAPM仅以市场基准组合作为影响基金绩效的解释因素其解释效力值得怀疑, 同时不同的基准对基金绩效评价的影响很大。因此在APT模型基础上, 一些学者发展了多因素绩效评价模型。Fama和French (1993) 利用FF3模型对上述TM和HM模型进行改进, 得到TM-FF3模型和HM-FF3模型:
国内实证研究表明, 多因素评价模型与单因素评价模型相比解释能力强、误差水平低。张文璋 (2002) , 杜书明 (2003) , 邹建峰、林亚茹 (2004) , 肖奎喜、杨义群 (2005) 均认为, 采用三因素模型可以显著地提高模型的解释力, 其考虑的规模因素和价值因素确实对基金的绩效表现具有重要影响。在证券选择能力方面, 张新、杜书明 (2002) , 邹建峰、林亚茹 (2004) , 肖奎喜、杨义群 (2005) 认为, 样本基金没有明显的证券选择能力, 而沈维涛、黄兴孪 (2001) 和张文璋 (2002) 则认为, 我国基金能够战胜市场组合是通过一定的证券选择来获得的, 基金的证券选择能力较强。
由于国内实证研究表明多因素模型由于单因素模型, 且H-M模型应用最为广泛, 基于上述原因, 本文运用H-M-FF3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采用的模型为Fama和French (1993) 在H-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三因素模型, 改进后的模型简称为H-M-FF3模型, 增加了RSMB、RHML这两个因素, 其中RSMB为规模因素, 一般用小盘股收益率与大盘股收益率之差来衡量;RHML为价值因素, 用高面值/市值股票与低面值/市值股票收益率之差表示。H-M-FF3模型表达式为:
Rpt-Rft=α+β1 (Rmt-Rft) +β2 (Rmt-Rft) D+β3RSMB+β4RHML+εpt, 其中Rpt为基金在时间段t内的收益率;Rft为时间段t内的无风险利率;Rmt为准市场组合在时间段t内的收益率;D为虚拟变量, 当Rmt>Rft时, D=1, 当Rmt
三、实证检验
(一) 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文选择2004年10月前成立的开放式基金, 并剔除了保本型、指数型等执行被动投资策略的基金;考虑到投资国外市场参照指数不易确定, 剔除了QDII基金;考虑到择时和择股能力的研究主要是考察基金经理识别股票价值和调整组合中的股票和债券的比例, 所选择的开放式基金均为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或混合型开放式基金, 由此得到68只开放式基金。
(二) 样本期间的选取
本文以保持各只基金的时间区间与市场指数的时间区间一致, 及在该时间段内各只基金要有完整的日累计净值序列为选取标准, 确定样本基金的评价期间为2005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 以月为单位进行计算。考虑到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建仓期通常为3~6个月, 本文选择的考察期与各样本基金成立日期均间隔3个月以上。
(三) 模型变量的选取与计算
本文采用开放式基金的月数据来研究择时和选股能力, 为了准确反映基金的收益, 计算考虑了基金的分红对基金收益率产生的影响, 计算公式为: , 其中Rpt为第p只基金在该月内的收益率, NAVpt和NAVpt-1分别为第p只基金在第t月末的期末单位净值, Dtp为该月内的单位基金分红。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 的规定,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不得高于基金资产总值的80%, 投资于国债的比例不得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20%。本文所采用的市场收益率由沪深300指数和中信标普国债指数按照8:2的比例复合而成。市场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Rmt=0.8×R1t+0.2×R2t, 其中, R1t代表沪深300指数第t月内的收益率, R2t代表中信标普全债指数在第t月内的收益率。
本文利用四种中信风格指数 (2) 来计算H-M-FF3改进模型中的RSMB和RHML, 计算公式为:RSMB=Rsmall-R100, RHML=Rvalue-Rgrowth, 其中Rsmall为中信小盘指数第t月内收益率, R100为中信100指数第t月内收益率, Rvalue为中信300价值指数第t月内收益率, Rgrowth为中信300成长指数第t月内收益率。
由于我国国债市场仍处于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分割状态, 不同市场上利率存在背离, 因此不宜采用国外通行的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由此本文选择同期1年期银行定期储蓄存款利率 (3) , 并考虑到在样本期内该利率经过13次调整, 计算月利率时, 按照实证研究包含的调整区间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计算利息时, 扣除了20%的利息税。经调整的平均月无风险收益率为0.1911%。
(四) 实证研究
根据上文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 本文对68只开放式基金、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之间共72个月度数据进行OLS回归, 其中为虚拟变量, 回归模型为:
四、结果分析
H-M-FF3模型回归结果显示, 各基金F检验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 79.41%的基金调整后的超过0.6, 模型平均值R2超过0.6, 说明模型估计比较精确, 回归拟合结果较为显著。
从选时能力来看, β2平均值小于零, 仅有22只基金的β2>0, 占样本总量的32.35%, 其中仅有1只基金的p值小于0.05, 表现出了显著的择时能力, 这说明了几乎全部基金都不具有选时能力。从选股能力来看, α平均值大于0, 且共有61只基金的α>0, 占样本总量的89.71%, 尽管绝大部分基金都具有正的选股系数, 但值都非常小, 其中仅有16只基金的p值小于0.05, 表现出了显著的选股能力。另一方面, β1各基金的估计值都非常高, 且以很高的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 共有64只基金的β1<1, 占样本总量的94.12%, 说明样本范围内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整体上小于市场风险;与α和β2相比, 表明影响基金收益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基金的风险水平, 没有充分理由说明通过选股和选时能够增加基金的超额收益。
从投资风格来看, RSMB系数β3的平均值大于0, 其中有36只基金的β3>0, 占样本总量的52.94%, RHML系数的平均值小于0, 其中有51只基金的β4<0, 占样本总量的75%, 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总体上偏好于投向小盘成长性股票。在2005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这一样本期间内, 中信小盘指数收益率为311.64%, 代表大盘股的中信100指数收益率为180.29%, 中信300价值收益率为219.56%, 中信300成长收益率为237.5%。基金也正是由于抓住了中小板蓬勃发展的时期, 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收益。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H-M-FF3模型检验, 本文认为我国基金只存在较小程度的择股能力, 基本不存在择时能力。因此, 没有充分理由说明我国基金能通过选股和选时增加超额收益, 影响基金收益水平的最主要因素仍是基金的市场风险水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基金经理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波动较大, 市场投机气氛浓厚, 基金坚守价值投资和长线操作理念存在困难。要降低基金风险水平, 应加快引入风险规避机制和工具。
最后需指出的是, 样本考察期间内, 我国的股票市场仍处在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状态, 但由于股指期货已于2010年4月中旬正式推出, 不能做空已成为历史, 因而在金融工具逐渐丰富的情况下, 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是否会发生变化需要做进一步的检验。
摘要:基金的动态资产配置能力主要反映为对市场时机的把握能力, 本文应用考察市场时机把握能力模型中较为成熟的H-M-FF3模型对我国68只开放式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只存在很小程度的选股能力, 基本不存在选时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市场时机把握能力,H-M-FF3模型
参考文献
[1]Fama.E., Freneh.K., Common Risk Factors in the Returns on Stock and Bond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3, 33
[2]Henriksson, R.Market Timing and Mutual Fund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Business, 57 (1984) :73~96.
[3]Henriksson, R, and R.Merton.On Market Timing andInvestment Performance.Ⅱ.Statistical Procedures for E-valuating Forecasting Skills.Journal of Business, 54 (1981) :513~533.
[4]李学峰, 茅勇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能力研究——基于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视角[J].证券市场导报, 2007, (3) :56~62.
[5]汪光成.基金的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J].经济研究, 2002, (1) :48~55.
[6]肖奎喜, 杨义群.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证券选择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5, (1) :32~35, 41.
[7]张新, 杜书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能否战胜市场?[J].金融研究, 2002, (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