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环境保护

2024-10-11

电力环境保护(精选12篇)

电力环境保护 篇1

一、浅析当下我国电力系统防灾及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 我国经济进入到了全面的发展的阶段, 对电网系统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随着电力运行事故不断频发, 给电网系统运行安全敲响了警钟, 本文将对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防灾及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1自然灾害对电力运行安全的影响

众所周知, 当面临一些极端天气的情况下, 如高温、寒流、冰雹、暴雪等天气情况时, 电力系统的运行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运行稳定性降低, 甚至造成电力中断等情况。同时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如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增加了电力灾害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 电力系统本身存在的缺陷增加了异常天气状况下电力灾害发生的几率。而通过对电力安全以往防御措施以及自然灾害发生的经验分析发现, 提高电网设备质量和气象播报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安全防灾措施等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电网系统的不利影响。

1.2电力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多年以来, 我国能源结构中主体是煤炭, 其中燃煤二氧化硫占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 而二氧化硫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一定的环保技术应用,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降低, 但是酸雨区域的范围却没有明显缩少,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主要原因是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另外颗粒物也是燃煤电厂排放的污染物之一。最近几年,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的PM2.5超出正常范围值, 甚至部分地区PM2.5经常会发生“爆表”现象, 这种现象的发生与环境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燃煤电厂排放物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主要因素之一。

二、探讨电力安全防灾机制的建立及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1、建立健全电力安全防灾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力系统运行安全, 降低各种灾害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电厂应当建立健全电力安全防灾机制。首先, 建立电力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对电厂而言, 完善的电力安全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 电厂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建设管理指挥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和灾害评估系统等,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并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规范电厂工作人员的行为, 提高其工作水平, 提高对灾害的应变能力, 为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基础。另外电厂的技术人员还应当对每次的电力事故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为今后电网运行事故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这因为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其次, 建立管理机制。电厂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是防灾减灾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管理机制的建立对降低灾害对电力运行的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第一, 预警机制。预警机制的建立对提高电力灾害预测的准确性以及防御措施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电力系统和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测, 一旦发生电力事故, 可以及时进行数据信息的反馈, 降低了电力灾害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影响。第二, 防范机制。电厂在日常工作进行过程中应当定期召开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学习相关工作, 增强工作人员的防灾意识, 为降低电力灾害发生的概率提供基础。

2、运用先进环境保护技术, 降低电力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硫污染一直是燃煤电厂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我国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用于改善电厂生产设备, 如高效烟气脱硫、除尘、脱销设备的安装及使用, 极大地降低了二氧化硫、烟尘以及氮氧化物的排放, 进而降低了电力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我国大部分电厂使用的多为常规小电机组, 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地方保护主义、电力供求矛盾等影响导致这些小电机组仍旧在使用, 其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因此各地区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引进先进的机组设备, 如超超临界机组、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机组等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另外还应当将一些污染大、耗能高的小机组进行关闭处理, 因地制宜, 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一些新型洁净能源的研究和利用力度, 为从根源上解决电力生产污染问题提供条件。

结论:综上所述, 电力安全防灾和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电力企业研究的重点问题, 各电力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电力设备, 降低电力灾害发生的概率, 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宝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02)

[2]彭雯.浅谈电力安全生产中的风险控制技术[J].电子世界, 2016 (09)

电力环境保护 篇2

违法犯罪专项斗争取得显著成效

为有效防范和打击我市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以下简称“三电”)设施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三电”设施安全,按照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八部委以及省委综治办、公安厅等八部门的部署。我市从今年6月下旬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击盗窃破坏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斗争。本次专项斗争中,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坚持以打开路、打防并举的方针,重拳打击各类盗窃破坏“三电”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取得了显著战果。据统计,7至11月,全市公安机关在专项行动中共破获盗窃破坏“三电”设施刑事案件255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21名,打掉“三电”犯罪团伙11个,抓获团伙成员39名,为“三电”部门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0余万元。主要战果如下:

——破获了一大批重大案件,狠狠打击了“三电”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专项斗争中,全市公安机关以“打现行、破串案、挖团伙、追逃犯”为重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高破案效率,创造了破案数和抓获犯罪成员数两个百分之百以上增长率的显著 成绩。据统计,1-10月,全市共破获盗窃破坏“三电”设施刑事案件536宗,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36.1%,抓获犯罪嫌疑人141名,同比增多107.4%,狠狠打击了盗窃破坏“三电”设施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今年3月下旬,鼎湖区公安分局经侦部门根据线报,在辖区坑口办事处一废旧工厂仓库查获6吨废旧铜器及电缆铜线,抓获犯罪嫌疑人吴玉立(男,40岁,安徽人),经过审讯核查,该犯罪嫌疑人所经营的6吨废旧铜器及电缆铜线中,有2吨属电力电信设施物资,且不能说明来历。目前,检察机关已以非法经营罪将吴起诉至法院。10月中旬,广宁县公安局破获1宗盗窃破坏“三电”设施的重大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廖其武(男,30岁,广西贺州人),据廖交代,其多次伙同程立荣等一伙广西籍案犯,在广宁县境内盗窃移动通信基站、供电基站变压器铜芯作案8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

——打掉了一批犯罪团伙,追缴回大批被盗被破坏的“三电”设施物资。专项行动中,各地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采取串并案件、长线经营和循线深挖等措施,及时打掉一批盗窃破坏“三电”设施的犯罪团伙。7月上旬,市公安局行动技术部门与端州区公安分局联手布网,成功摧毁两个专门盗销破坏电力电信设施的犯罪团伙,抓获张亚飞、黄海华等7名团伙犯罪嫌疑人,收缴作案无牌面包车、小汽车各1辆,追缴回被盗电缆500斤、铜线930斤、铝合金170斤、铜片24 斤,涉案总值10多万元,一举破获盗窃破坏“三电”案件10宗。8月下旬,高要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新桥派出所和打击“三电”犯罪专业队通过排查摸底和布网伏击,打掉了一个长期在该市新桥、白诸两镇盗窃破坏通讯电缆的犯罪团伙,抓获李德华等4名青少年团伙成员,破获盗窃通讯电缆案件28宗。封开县公安局也在6、7月份的专项行动中打掉两个盗窃破坏“三电”设施的犯罪团伙,抓获团伙作案成员9名,破获系列案件14宗。到目前为止,各地公安机关在专项行动中共打掉盗窃破坏“三电”设施的犯罪团伙11个,抓获团伙犯罪成员39人,从中破案74宗。

——清查整治废旧金属收购站点,有效堵塞了赃物转、运、销渠道。专项行动中,各地标本兼治,精心组织开展对废旧物品收购站点和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的清查整治行动,有效堵塞了被盗“三电”设施物资的转移、运输和销赃渠道,遏制了“三电”案件的高发态势。6月中旬以来,我市按照上级部署和结合本市的实际,先后三次组织开展清查整治统一行动,会同工商、“三电”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全市563间废旧物品收购站点和废旧金属收购站点进行了全面的地毯式清查整治,对其中违反规定的24间站点发出了整改通知书,查处取缔无牌无证收购站点19间,抓获涉嫌窝销赃的违法犯罪人员4名。与此同时,各地在专项行动中切实加强对废旧物品收购站点和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的摸查及登记造册工作,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要求基层派出所对辖 区的废旧物品收购站点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详细记录,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罚整改,较好地堵塞了赃物的销售渠道,从源头上压制和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创新打击防控模式,务求专项行动的实际效果。在深入推进“三电”专项斗争中,各地公安机关主动创新打击防控模式,追求专项行动的实际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高要市公安局积极协调“三电”部门,有效整合防控资源,采取由移动、电力等部门出资,保安公司组建专业队,由公安局刑侦大队指挥专业队的方法,在辖区重点区域开展巡线、护线和伏击守候等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专业队成立并投入工作之后,该市的“三电”案件下降了33.3%。鼎湖区公安分局与电信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他们将中电信肇庆分公司线路盗剪报警系统终端延连接到巡警大队,大大提高了反应速度,节省了出警时间,提高了破案效率。德庆县动员移动通讯基站和线路沿途农村治保积极分子参与护站护线工作,由移动公司奖励部分通讯话费,调动了农村治安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大幅度压减了该县“三电”案件。今年7-11月,该县共发“三电”案件13宗,比1-5月的29宗下降55%。同时,各地还积极协助指导“三电”部门和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安全防范机制,加强人防、技防和物防工作。如电信部门安装了线路被盗剪电子报警系统,移动部门在重点基站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电力部门对变压器采取了焊死措施等,都有效地预防了“三 电”案件的发生。

电力高压试验保护措施探讨 篇3

摘 要:为了保证电力高压试验的安全性,就要提高试验的准确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力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对电力高压试验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简要分析了电力高压试验的关键内容,以提高电力高压试验的效果。

关键词:电力;高压试验;保护措施

电力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其速度越来越快,而高压试验在测评电力系统工作之中,是最为基础的工作,但是却拥有较强的危险性,所以引起了电力事业的重视。因此,我们需要研究电力高压试验保护的措施,有利于提高试验的准确性,保证其运行的安全。

1 电力高压试验的必要性

在电力企业高压系统的使用之前,有一个必经的阶段,那就是电力系统的高压测试,为了保证高压试验的系统稳定性,首先我们需要从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益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此来进行监测,有利于电力系统的生产行为保障,满足电力企业事先开展的设计标准。并且相关的电力企业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以及其效益,所以电力系统必须要经过高压试验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从生产安全的角度进行分析,最重要的就是电力高压系统的安全性,在高压试验的基础之上,需要在电力高压系统投入使用之前进行合理的分析,将系统的运行特点和状态信息充分地了解之后,就可以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调试,保证高压电力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其正常运行是电气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

2 电力高压试验的关键

高压系统的运行质量受到其组成系统的设备和构建质量的影响,所以在展开试验之前研究和分析电力高压系统的每一个环节。

2.1 试验变压器 在高压试验之中最主要的来源是试验变压器,为了帮助高压电力系统顺利地进入预设的状态,就需要不断地观察高压电力系统的工作运行状态,找出其在运行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隐患,通过完善来保证试验的成功,因此我们还需要复核试验变压器的功率和状态,保证其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将其实际的作用发挥出来,避免发生高压试验结果不科学的情况。在一般的情况之下,都需要在运用高压设备之前进行绝缘和输电测试,并且在短时间的小电容设备高压测试的时候,都需要利用到试验变压器。

2.2 串联谐振设备 串联谐振设备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一是变频电源;二是电抗器;三是励磁变压器;四是电容分压器,这四种设备在高压试验的时候,能够有效地进行串联,首先是电抗器和高压系统的电容实现串联;其次是分压器和高压系统实现串联,以便在测试谐振电压的时候得出高压系统的激励功率。

2.3 电力变压器 高压电力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电力变压器,而在普通的变压器试验的时候以及谐振设备无法达到以往的测试要求的时候,才会使用电力变压器。而在进行电力高压试验的过程当中,为了保证试验的交流电源效果稳定,即使在电力变压器造价昂贵的前提之下也要采用其稳定交流电源的效果,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3 电力高压试验的安全保证措施

3.1 严格执行试验制度 在电力高压试验当中,最为基础的保护措施就是严格执行试验制度,因此受到试验人员极大的重视。首先,需要正确地填写工作票,一般在电力企业开展工作的时候,都需要开具工作票,工作票可以决定其試验能否进行,因此电力高压试验要想开展试验,就必须要获取工作票,还要遵循工作票的制度。其次,一切的试验活动都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才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展电力高压试验,做到有章可循。最后,还要评估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电力高压试验的设计流程有企业实际的工作能力支撑,保证二者的一致性,有利于在试验失败之后,有自觉承担和处理后果的能力,有利于将电力高压试验的风险降到最低。

3.2 危险特性分析 在我国危险行业之中,电力系统作为最典型的代表受到电力行业的重视,而在电力系统之中最为危险的一个环节就是电力高压试验,要想在试验之中获取最佳的试验结果就必须保证试验的安全性,并且也要分析其危险特性。首先,需要找出电力高压试验中存在的客观危险特性,电力企业需要展开全面且客观的分析,最后分析其危险性,这样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控制方式,能够在产生危险的时候及时展开应急措施补救,降低电力高压试验的危险性。而在制定相关的试验危险控制方式和应急的措施之中,需要召开全体会议,利用众人的思考讨论来获取最佳的方案。其次,为了确保其安全性,相关的负责人必须要在试验之前对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且要确认签字,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够降低其危险性。最后,在展开电力高压试验的时候,需要对每个试验环节和状态及最终产生的效果进行备案记录,若是一旦发生问题可以在日后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检查。

3.3 全面试验检查 在电力高压试验之中,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而展开全面的试验检查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地保证试验的安全性。在开展实际的电力高压试验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试验准备阶段就需要保证其充分性。首先,要检查整个系统的连接方式,包括相关的设备机器、接线方式以及接地的效果等,只有保证连接方式与标准相一致,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电力高压试验。其次,在开展电力高压试验之前,还需要最后核查各个环节,避免出现设计问题。最后,要做好放电工作,在试验结束之后,需要对被测设备进行放电,由于一般的被测设备在试验结束之后都保留有一部分电量,所以必须要经过电量排除,才能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电力高压试验保护措施,促进电力企业的技术进步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电气企业的安全效益,在实际的电力高压试验之中,为了发挥其安全措施,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就需要在各项防护工作之中做到不断精细完善,保证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要使得电力高压试验按照计划完善,从而促进电力事业的进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

参考文献:

[1]李曾国.浅谈电力设备高压试验要点及安全措施[J].科技风,2014(5):187.

[2]赵小龙.电力设备高压试验安全设计及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174.

[3]艾尼瓦尔·买买提依明.电力系统运行中高压试验的安全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184.

电力环境保护 篇4

一、电力发展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本世纪初的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经济总量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电气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电力工业的发展以及用电量的发展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11.86亿千瓦,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我国的发电能源主要以煤炭、水力、核能、燃油、燃气为主,近年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等新型发电能源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当前我国各类发电方式装机容量比重中,燃煤发电量仍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格局不会改变,在电源结构方面将继续维持燃煤机组为主的基本格局。

科学发展观要求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经济建设中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我国电力工业承担着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电力保证的重任,电力工业的发展与资源优化配置、保护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电力工业在发展中应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搞好自身发展,在发展中创造和谐,在和谐中加快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目前的发电方式大多数还是依靠火力发电。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等,同时也要考虑地区环境承载力,优化火力发电布局,减少环境污染重灾区的环保压力,提高资源富集地区和电力需求旺盛地区的资源匹配能力。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环境质量分析

电力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从环境质量角度分析不同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有助于我们从环保的角度来思考电力布局。

1.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和能源使用大省。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201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267.8万吨、2273.6万吨,居世界第一,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万吨)

Á数据来源:《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等13个重点区域,是我国经济活动水平和污染排放高度集中的区域,大气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重点区域占全国14%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近48%的人口,产生了71%的经济总量,消费了全国52%的煤炭,排放了48%的二氧化硫、51%的氮氧化物、42%的烟粉尘和约50%的挥发性有机物,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至3.6倍,严重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微克 / 立方米)

Á数据来源:《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2010年,重点区域城市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40微克 / 立方米、86微克 / 立方米,为欧美发达国家的2至4倍;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33微克 / 立方米,卫星数据显示,北京到上海之间的工业密集区为我国对流层二氧化氮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按照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重点区域82%的城市不达标。严重的大气污染,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增加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及患病风险,腐蚀建筑材料,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粮食减产、森林衰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经济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和中部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以及陕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能源大省已经成为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实力成逆向分布。根据《2012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研究结果,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区域差异明显,东北地区除辽宁外均在前10名,东部除海南排名在前10名以外,其余多数地区均在20名以后,西部地区除宁夏、重庆排名在15名以外,其余地区均在前15名以内,多数在前10名以内。总体看来,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明显好于中部和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相对优势更为明显,东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明显弱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从区域污染排放情况、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力也很弱;东北地区比东部地区略好,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环境质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西部地区,在环境和资源方面的优势更是明显强于中部、东部和东北地区,为地区发展保持了较好的环境和资源条件。

三、污染物排放与电力资源使用情况

电力工业也是资源消耗大户,电能在生产、传输、分配到千家万户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消耗各类一次能源,如煤炭、水等,同时也会排出废水、废气、烟尘等污染物。我国的发电能源主要以煤炭、水力、核能、燃油、燃气为主。近年来,虽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等新型发电能源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各类发电方式装机容量比重中,燃煤发电量仍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格局不会改变,在电源结构方面将继续维持燃煤机组为主的基本格局。

数据来源:《2011 年环境统计年报》

数据来源:《2011 年环境统计年报》

1.电力行业废气排放量较大。国家环保部公布的《2011年环境统计年报》调查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位于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个行业共排放二氧化硫1354.3万吨,占重点调查统计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71.4%。

氮氧化物排放量位于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个行业共排放氮氧化物1471.3万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88.6%。

2.火力发电仍是我国的主要电力能源。从一次能源消耗的角度来看,火力发电量越多需要消耗的煤炭等能源就越多。从整个用电结构来看,火力发电在某一地区发电总量中占得比例越高,则该地区相对其他地区的发电能源消耗量就越大。

2007—2011年全国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整体下降,但各年占比均在80%以上,可见我国电力消费中仍然以火力发电为主。其中,2008年降幅为2.1%,是近五年降幅最大的一年,2009年、2011年均呈现一定的增幅,2011年增幅最明显,比上年增加1.6%。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分析 2011》

2011年全国火力发电占总发电的比例是82.4%,广东省与全国持平,西藏、青海、四川、云南、湖北、广西、甘肃、贵州、重庆、湖南、福建、广东等12个地区低于全国水平,新疆、海南、吉林、浙江、江西、陕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河北、河南、宁夏、北京、山西、安徽、山东、上海、天津等18各地区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山西、安徽、山东、上海、天津在98%(含)以上,天津占比最高为99.8%;河北、河南、宁夏、北京在95%~98%;陕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在90%~95%;福建、广东、新疆、海南、吉林、浙江、江西在80%~90%;贵州、重庆、湖南在70%~80%;广西、甘肃在60%~70%;湖北为44.4%;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在40%以下。

从区域来看,华北电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火力发电占比最高;华东电网(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福建)、东北电网(黑龙江、吉林、辽宁)占比总体也很高;南方电网(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占比稍低;华中电网(河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西北电网(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整体占比较低。总的来看,东部、东北地区火力发电比例较高,中部、西部地区除个别省份外火力发电比例稍低。

数据来源:王志轩、张建宇等著.《中国电力减排研究 2012》Á

3.电力资源的供需。分地区来看,东部、东北部的全社会用电量、发电量以及装机容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的增速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电力需求出现东慢、中西快的趋势,区域电力供给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西部地区的发电量增速高于用电量增速,显示西部地区的电能输出地的特征。其他三个地区的发电量增速则均低于用电量增速。

东部地区的装机容量增速低于用电量增速,而其他三个地区的装机容量增速均高于用电量增速,显示国家在电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区域宏观思路。东部地区发电资源稀缺、环境压力突出,因而逐渐减少其电源装机建设;而西部地区发电资源充足、环境状况相对良好,因而加强电力装机建设,并同时增强全国的电网输送能力。

从各地区经济、电力指标占全国的比重来看,东部地区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GDP占比下降1.6%,全社会用电量下降2.6%,发电量下降5.1%,装机容量下降8.3%。而西部地区各项经济、电力指标则都呈上升趋势,GDP占比上升0.8%,全社会用电量上升3.8%,发电量上升7%,装机容量上升8.6%。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占比变化较小。综合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电力方面的区域空间重构,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逐步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伴随着跨区、跨省输电能力的增强,东部地区的发电量进一步缩减,而西部地区发电量则有所增加。

四、研究结论与思考

目前,我国的电力仍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是发电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也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谋划电力布局要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

(一)研究结论

1.我国电力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带来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从全国来看,火力发电虽然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首次降到80%以下,但整体比例依然很高,我国以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结构还会延续。从区域火力发电占比来看,东部、东北地区火力发电比例较高,中部、西部地区除个别省份外火力发电比例稍低。

《2011年环境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11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占调查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的47.5%,氮氧化物占66.7%。

2. 我国环境承载力与火力发电工业布局成逆向分布。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当前我国火力发电重点部署在东部沿海地区,环境质量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内陆逐渐变好,资源环境综合状态呈现明显的东、中、西区域递减,而且东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明显弱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来看,西部地区,在环境和资源方面的优势更是明显强于中部、东部和东北地区,为地区发展保持了较好的环境和资源条件,中西部地区的环境对一些污染物的容纳空间好于东部沿海。

3. 中西部发展将增加电力需求,火力发电仍是我国主力能源。从区域发展角度看,今后中西部地区将利用后发优势,借助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再利用30~40年时间基本赶上东部地区,中长期内用电量仍将保持稳步增长。《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能源开发布局也以能源富集的中西部地区为主,而且“十二五”时期甚至更长的发展时期,为满足经济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仍将继续建设火电项目。

(二)环境保护视角下我国电力布局的思考

综合考虑环境、电力需求、资源约束等因素,对于我国下一步的电力布局思考如下:

1.面对经济、电力发展东慢西快的格局,合理布局电力生产,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东部地区快速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电力增速逐渐放缓。而中西部地区处在工业化中期,具有一定后发优势,借助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经济发展较东部地区快,中长期内用电量仍将保持稳步增长。

东部地区在发展中面临着严格的环境约束,自身环境承载力低,各方面的环保指标要求高,对于发展高耗能、对环境承载力要求高的火电来说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未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电力需求增速,特别是西部地区,将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为此,建议在今后的电力工业布局中,除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火力发电的依赖之外,要充分考虑中西部地区未来发展对电力的巨大需求和东部地区发展中的环境压力,并善于运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优化火力发电企业布局,限制东部地区火力发电项目的增加,将一些火力发电项目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2.促进产业转移,缓解东部地区用电压力,提升中西部地区用电效率。伴随着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东部地区有条件将一些结构较为优化且效率较高的产业转移出去,借以缓解东部地区发电资源禀赋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偏弱、环境容量不支持继续建设火力发电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中西部地区也有动力承接东部地区的转移产业,一方面可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的产业尤其是部分重工业的用电效率水平相对中西部地区较高,将东部地区重工业逐步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将有利于中西部地区改进用电效率,还将有效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降低运煤输电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依托煤炭资源建立电力供应基地。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国家,而煤炭资源在区域分布上的总格局是东少西多、北富南贫,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经济发达的东部各省不仅煤炭资源贫乏,而且大多数发电成本大,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这一特点来看,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火力发电必须的煤炭资源经过远距离的输送后才能实现能源的转化。既加剧了煤炭的运输压力,也提高了发电成本,同时对本已经污染十分严重的地区带来更大的环保压力。根据国家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开发山西、陕北、宁东、准格尔、鄂尔多斯、锡盟、呼盟、霍林河、宝清、哈密、准东、伊犁、淮南、彬长、陇东、贵州等大型煤电基地,这样大型煤电基地有条件成为我国的电力供应基地。因此,建议政府主管部门适当鼓励在有条件的地方依托煤炭基地建立发电基地,改运煤为输电,缓解铁路运输压力的同时也减轻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

摘要:电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能源,我国电力能源又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在生产、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还会排放出一些污染物。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环保问题,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区的经济、环境质量、资源分布、电力供需等出现明显的差异,在考虑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未来发展需求的同时,要注重加强环境保护,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电力布局。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篇5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十五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不得堆放谷物、草料、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及其它影响安全供电的物品;不得烧窑、烧荒;不得兴建建筑物;不得种植竹子;经当地电力主管部门同意,可以保留或种植自然生长最终高度与导线之间符合安全距离的树木。”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在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不得在地下电缆保护区内堆放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倾倒酸、碱、盐及其它有害化学物品,不得兴建建筑物或种植树木、竹子;不得在海底电缆保护区内抛锚、拖锚;不得在江河电缆保护区内抛锚、拖锚、炸鱼、挖沙。

《物权法》第35条:“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或者清除危险。”法律保护的不仅是电力企业利益,同时也保护国民的个人利益不受侵犯。

《电力法》第53条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修建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堆放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物品。”而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15条明确指出,“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不得堆放谷物、草料、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及其他影响安全供电的物品;不得兴建建筑物、构筑物。”

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分析 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器;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19-01

一、继电保护的组成以及其工作原理

电力系统和电力传输系统在供电的过程中会出现故障,但因为故障的不可预见可能引起电流或电压急剧变化,并且相位角改变,为防止此问题继电保护由不同原理功能出现不同的继电保护器。

(一)对继电器的分析。按继电器的功能促成分为:a.机电型继电器;b.整流型继电器;c.静态型继电器。其机电型继电器中包括感应式、电磁式、极化式继电器等,静态式继电器包括晶体管集成电路继电器等。除此之外按输入的电气量的变化特性还有度量继电器:这种继电器直接对于被保护数额倍的电气量变化敏感。其中有电流继电器、正序负序零序继电器、频率阻抗差动继电器等。

(二)继电器的组成以及原理。继电器通常是由测量模块、逻辑模块、执行模块组成。其原理为:输入信号经测量模块,逻辑模块,由执行模块执行,再输出信号,最后保护输出。其中的输入信号就是电力传输的系统保护对象的信号,测量模块会采集来自与被保护对象相关联的特征信号,并且有所给的定值进行对比,其结果送至逻辑模块。逻辑模块根据多种参数的组合逻辑运算,所计算出的值决定了是否进行动作。

二、继电保护中常见的故障影响及排除研究

(一)互感饱和对配电系统中的影响。电流互感饱和会影响变电设备以及配电保护,而随着配电系统负荷的增容,系统一旦短路,电流会很大,甚至达到电流互感器额定值百倍量级的电流。通常短路时,互感器的误差会随一次短路电流倍数的增大而增大,在电流速断保护灵敏度较低时可至阻止动作长生。线路的短路时,因为互感器的电流饱和,感应到的二次电流极小,也可能致使保护装置无法按正常工作。而当在配电的出口线动作致使进口线动作,就会使配电系统断电。

(二)开关保护设备选择不当引起影响。选择合适的开关保护设备也是相当的重要,现今,很多配电系统都将开关站建立在高负荷密集区域,也就是变电所—开关站—配电变压器方式输送。没有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开关站,大多采用组合继电器设备系统实行保护作用。一般的,符合开关组合电器只在直接带配电压设备的出口线路中选用,且大多数为熔断器与负荷开关组合,所以故障出在配电所出口处时,开关站会断电跳闸。

(三)如何排除机电保护系统故障信息。信息故障处理模块主要实现如下功能:(1)与不同的厂站端子系统通信,取得各类的实时信息同时经行处理以及显示和存储。(2)查询统计主站和子站历史记录并分析,通过故障两端的数据,进行双端测距,来完成復杂的运算,精确定位故障点,最后由故障分析结果自动对相关装置的动作进行判断。

(四)如何排除继电保护中常见的隐性故障的。通过实际的调查,现今在用电系统上有超过75%的停电事故都是因电力保护系统所引起的,而继电保护又有很多故障,目前已成为电力系统工程人员正在研究解决的热点问题,多数文章中都强调分析继电保护隐形故障。对中要的输电线路来说,跳闸元件故障时全部的本地和远地的跳闸指令有效。因此所有的设计要求一个更加可靠的机电保护系统。只有完成这样的设计后才会使一个配电系统正常运行时足够安全。

三、几种典型差动继电器的比较

在现今的电力系统和电力传输系统的继电保护中,母线的保护非常重要,母线保护的最基本的继电器类型是量度继电器的电流差动继电器。通过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就可以深刻理解其工作原理。在母线上有多个设备终端,任何时刻流入系统的总电流为零,如果令总电流唯一定制Ic,则Ic=0,成Ic为母线保护的差动电流。如果母线故障发生,电流Ic发生变化母线保护便开始作用,有效的切断母线上的故障点。以下是对电流差动继电器和比率差动继电器的比较分析。

(一)电流差动继电器的特性。电流差动继电器的动作特征:当电流互感器存在的误差是0.1的时候,电流动差继电器就会发生误判断,从而导致错误的动作产生。换言说,电流动差继电器只能用于较小的电流流出的母线系统。

(二)比率差动继电器的特性。比率动差继电器的动作特征:抗CT误差能力比较强,并且适用于母线短路电流达到50%的情形下。但是不同的系数所对应的电流流出值也是不同的。

四、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提高方法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得知,继电保护系统关系到电网安全和稳定的运行,是电力以及电力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可以选择通过加强二次回路的维修和检护,来实现实时的状态检修,整理统计故障点以及出现的故障缘由,促进规范的管理操作规程,加强设备冗余的设计等。

五、展望继电保护的发展

1.网络化:当前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处理和数据通信的过程中起到为国家的能源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网络化信息所带来快捷和便利,现已逐步开始得到在电力传输与配电系统当中的广泛应用。

2.信息化:随着现代通信技术飞速的发展,基于CPU核来实现的硬件保护措施也在不管得到提高,由自动化芯片控制使用的电路已经经历了从16G到32G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发展到32G位多结构的发展阶段后来又发展到了总线结构,其性能与影响速度大大的得到提高,现已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3.智能化:近几年来,例如神经网络、模糊算法、遗传算法等的人工智能技术广泛的应用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相关的领域中,而在继电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也日益兴起。因此在实现继电保护的信息化条件下,使得保护、测控、数据通讯一体化,同时并逐步实现继电保护的智能化,成为了现今乃至今后电力以及传输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主要发展方向。

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电力传输问题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其安全的重要性更尤为重要,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关键性较为显著。为了顺应现代化的脚步,提高电力工作的安全性,运行便捷性,工作简洁性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正在完善的过程中。又由于快速发展的智能科技的介入,电力继电保护系统运用了通信技术,正在进一步的向智能化转型。进一步改造的电力系统会更好的为国民经济造福,提高我国电力系统各项性能。

参考文献:

[1]魏巍,魏文生.对配电线路设计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9,2

[2]郑武龙,姜峰远.用于10kV配电线路的便携式电参量在测量装置的设计[J].电测与仪表,2006,6

电力环境保护 篇7

一、电力系统环境保护与经济评价方式

1. 电力系统环境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环境保护工作是电力系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电力系统贯穿于整个电力生产活动中, 对电力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无论是在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 还是如何规划发电问题方面, 都无法在短期内妥善解决。随着时间和空间跨度的增长, 不确定因素会越来越多, 从而为电力系统保护工作带来难度。污染控制技术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原煤洗选技术、脱硫技术等, 在选用相应治理技术的时候, 一定要依据现有的环境进行。电力系统环境保护工作的复杂性还体现于其政策和手段方面。许多污染控制政策是需要根据所规定的排放限额或发电配额来实施, 而一部分政策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落实。在电力系统中无论是实施何种环保技术或措施, 都会对其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此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经济评价。

2. 电力系统环境保护评价内容

(1) 环境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环境经济学要求人们能够了解环境的重要性, 将其看作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每一种资源都是有价值的、有限的, 都应该得到合理的利用。就电力行业来说, 电能的生产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 环境资源具有特殊性, 不能像普通资源一样, 在市场环境中标示出自身价格。

(2) 评价电力系统的原则

依照环境经济学的评价标准, 电力环保的经济性评价应该包含下述内容:首先评价其是否将环境作为资源来看待。评价电力生产对环境所造成影响的程度;将环境看成是一种资源, 充分考虑其价值, 并且这也为后期评价与衡量提供了基础;其次, 各种环境法规与方式都限制了电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破坏, 但在实际生产环节, 电力行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仍旧存在。只有将这种外部的破坏影响转化为实际的惩罚措施, 才能够起到作用;要立足于电力系统的整体性, 考虑到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而促进电力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实际上, 想要彻底消除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是不可能的, 环境治理项目也必然要以牺牲经济作为条件, 以明确在电力系统中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 促进污染治理工作质量的提高。电力系统排放污染物的状况可以通过图一来详细分析。当电力企业并未采取有效的污染控制手段时, 其污染物的排放数值为E0, 其控制成本则为0;当实施污染控制手段将其排放量控制在E1值的时候, 其成本所对应的是C1值, 在这种情况下, 电力系统污染物水平需要下降到E2, 系统的控制成本就能够增加到C2。

电力系统在工作过程中, 首先要求电力企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基于企业自身的状况来制定更高的污染控制目标。有效控制费用增加, 当系统污染物的经济成本低于污染物的外部成本时, 应该重新调整控制目标, 提高电力系统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水平。如果系统污染物所花费的经济控制成本相比于其外部成本还要更高一筹, 仅仅采用边界控制则远远不够。这就说明污染物的控制目标定位不准确, 就需要降低相应的污染治理成本。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需要遵循一定的经济原则, 其曲线应该呈倾斜趋势, 而倾斜方向则是右方。

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来看, 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要比上述内容复杂得多, 并且这一曲线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发生变化, 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一方面, 要考虑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一定要结合电力系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实施有效的措施, 充分考虑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另一方面, 电力系统运行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只是单纯的一种, 而是具有多样性, 因而在治理的过程中要开拓眼界, 以实施更为全面的污染控制手段。

3. 电力系统电力与环保的综合规划

在电力系统中, 环保规划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规划过程, 电力系统的环保规划应该首先确定规划的范围, 包括时间范围和所要规划的地域面积。在确定所要实施环境规划的范围时, 一定要将其与电力工业生产相结合, 考虑到电力生产中所需要进行的污染物排放工作。其次需要掌握电力行业在自身确定的规划范围内各种相近的情况, 包含现阶段与未来的规划, 规划的资料内容包含一次能源的规划、发电系统的规划等。依据电力企业的发展特点确定相应的环保措施, 有效开发利用相关清洁能源, 积极应用新技术。认清电力行业环境保护的长期规划目标。在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 对整个系统范围实施长期规划, 确定其中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案, 并依据规划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提出解决与优化策略。

二、电力系统发电环保综合规划模型GESP-III的建立

1. 模型建立的数学原理

电力系统综合电力环保规划与传统电力规划存在一定的差异, 发电环保的综合规划不仅增加了对环境排放量的限制、污染的控制等, 还在有效满足电力供应需求以及各种技术条件约束情况下, 限制整个规划期中各个年份系统总排放量。在系统的费用中增加对污染物外部费用的考虑。在投资、计算运行费用的时候对污染物的控制措施进行综合考虑。

2. GESP-III模型的功能特点

GESP-III模型在电力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模型不仅可以完成电力企业综合发电的实际需求, 还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该模型的特点主要有:第一, GESP-III模型可以在大气污染排放收费的前提下, 对发电系统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布置。实际使用过程中该模型能够减少企业生产产品的污染排放量;对大气污染排放收费标准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外界因素对大气排放量产生的影响;缓解大气污染排放收费标准对发电规划的影响程度;选择合适的电力系统大气污染收费标准;第二, GESP-III模型能在多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对发电系统进行合理规划, 如减少发电系统控制成本;保障电源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对电源系统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的控制方案进行比较, 选择最合适的控制方案;第三, GESP-III模型还能减轻大气污染对发电系统的影响, 在提高电力企业发展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同时, 为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建设提供动力保障。

GESP-III模型实际上是一种对综合发电环保进行分析的手段, 能够对电力环保项目、污染物的控制等内容进行分析, 得出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我国不仅重视电力发展规划的问题, 也开始关注电力环保规划的内容, 一直致力于将二者有效结合, 从而开发出一个全新的、具有综合性的发展项目。但是就目前而言这种效果还未达到, 这主要是因为在调整和规划的过程中, 我国并未提出明确的规划发展目标, 所采用的规划方式也有待改善。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 需要从环境经济与系统工程角度对整个电力工业的发展进行整体研究, 提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与整体规划手段, 以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环境保护目标,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晓天, 严正, 冯冬涵, 等.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J].现代电力, 2012, (5) :42-48.

电力环境保护 篇8

1 电力系统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作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部分, 其环境保护的复杂度较高, 需要加强资源配置、经济投入、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处理, 保障整体操作过程的科学合理性。电力系统一般贯穿各行业的全过程, 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此, 实现电力系统的环境保护对时间、空间等变化趋势而言意义重大。

最新的尾气排放标准SO2≤400mg/m3, 氮氧化物和粉尘的指标都是≤120mg/m3。部分电厂 (华能高碑店、华电永利) 采用4层SCR催化剂。改造后系统脱硝效率可以提升至85~90%, 采用现有技术可以满足超净排放NOx<50mg/Nm3要求。对于改造机组, 多采用增加一座吸收塔的方式, 改进后系统脱硫效率达到98~99%, 可满足超净排放SO2<35mg/Nm3的指标要求。

此外, 国家能源局、发改委针对机组超低排放标准进行了分析, 对不同容量的燃煤机组改造提出了不同要求。具备条件的, 要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机组, 包括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10万千瓦及以上自备燃煤发电机组, 暂不含W型火焰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 力争2020年前完成改造5.8亿千瓦;对于不具备改造条件的机组, 要求安装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施, 实施达标排放治理, 计划改造机组容量约1.1亿千瓦;对经整改仍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要求的小火电机组, 由地方政府予以淘汰关停, 优先淘汰改造后仍不符合能效、环保等标准的30万千瓦以下机组, 特别是运行满20年的纯凝机组和运行满25年的抽凝热电机组。

2 电力系统环境保护评价内容

2.1 经济性内容

环境经济学提高了资源的重要性认知, 保证大众可充分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其使用价值重大增加了其应用处理能力。为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需要充分加强电力行业中环境特殊性、不可再生性的考虑, 促进电能的高效应用, 避免对环境更多的负面影响,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稳定局面。

2.2 电力、环保综合规划分析

环保规划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必要部分, 对其范围需要进合理划分, 以便包括时间范围、空间地域范围两方面。环境规划中需要考虑电力行业、环境规范的内容, 保证电力生产排放物质的合理控制, 如氮氧化物、硫化物的排放等。保证电力系统在规划限制范围内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结合最新环保理念、并充分借助新技术的应用, 提高环保效果, 必要时可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 带动环保工作的科学落实。

2.3 电力系统评价原则分析

根据经济学要求, 电力环保的评价标准分析如下:将自然环境定义为一种资源, 从价值、后期影响等进行衡量分析, 评价其可控能力、潜在价值, 电力行业的发展无法避免环境的破坏, 需要充分遵循环境法规限制内容的处理, 加强奖惩制度的落实, 促进规章制度的科学落实, 提高电力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持续发展性。

3 电力系统环境保护规划分析

3.1 能源结构方面分析

国内电力行业的发展中, 火力发电的比例较高, 对环境破坏作用强、危害大, 需要充分加强传统旧机组的淘汰, 降低能耗过高的火力发电设备应用状况。借助超临界环保机组等新设备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煤耗率。再者, 国内水电资源丰富, 但是利用效果差, 未充分实现科学开发, 需要加强水电建设在未来工业方面的应用, 保证生态环境的顺利开展, 可充分提高水电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比例, 实现降低环境破坏率的目的。

国内煤炭燃料的应用过多, 增加了氮硫化物的排放, 需要充分加强新能源发电的应用, 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建立核电站、水电站等实现能源的均衡利用, 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如国家能源局最新要求规定:到2020年各燃煤发电企业需承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配额, 与火电发电量的比重应在15%以上、实现配额途径:自建项目或者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对于未完成非水可再生能源配额要求的燃煤发电企业取消其发电业务许可证。

3.2 电力的科学规划分析

工程经验表明, 电力系统中, 工艺技术落后会导致环境影响作用明显, 增加了后期治理、维护的经济投入。国内工业区、居民区一般相邻较近, 电力系统的负面作用对当地居民的负面影响极大, 需要充分加强科学规划、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处理, 保证电力系统、环境规划、经济效益、居民环境的均衡管理, 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此, 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合理的进行电力规划、经济评价控制, 避免环境破坏后的处理, 尽量在前期进行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董晓天, 严正, 冯冬涵, 等.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J].现代电力, 2012 (5) :42-48.

电力光纤通道复用保护 篇9

光纤为光导纤维的简称, 由直径大约为0.1mm的细玻璃丝构成。光纤作为继电保护的通道介质, 具有不怕超高压与雷电电磁干扰、对电场绝缘、频带宽和衰耗低等优点。继电保护所用光纤为通信光纤, 是由纤芯和包层两部分组成的:纤芯区域完成光信号的传输, 包层则是将光封闭在纤芯内, 并保护纤芯, 增加光纤的机械强度, 如图1所示。光在纤芯中形成全反射, n1 (纤芯折射率) >n2 (包层折射率) 。按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 光纤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single mode fiber) 的中心玻璃芯很细, 其纤芯直径一般为:4~10μm, 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多模光纤 (multi mode fiber) 在一定工作波长下, 可传多种模式的光。多模光纤的中心玻璃芯较粗, 其纤芯直径一般为:50~70μm, 但其模间色散较大, 限制了传输数字信号的频率。随着距离的增加, 其限制效果更加明显。

传输衰耗和色散是光纤的两大特性。继电保护用光纤对衰耗值要求较高, 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衰耗值不同, 附表对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在工作波长区域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比较。由表中可以看出, 单模光纤的传输衰耗最小。色散是指输入脉冲在传输过程中的展宽, 产生码间干扰, 增加误码率, 限制通信容量及传输距离。色散包括模式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模式色散存在于多模光纤中;材料色散由于光纤材料本身的折射率随频率而变化;波导色散是由于光纤的制作工艺 (几何结构、形状) 的不完善而产生。综合传输衰耗和色散, 可知单模光纤1310nm波段是最佳传输窗口, 所以现在继电保护用光纤均使用单模光纤1310nm波段。

2 电力网络用光纤

目前电力光纤网络使用的光缆主要有3种:普通非金属光缆、自承式光缆 (ADSS) 和架空地线复合光缆 (OPGW) 。架空地线复合光缆虽然造价较高, 但在高电压等级及同杆双回和多回线路使用时, 占线路综合造价比例较低, 并可以兼作继电保护通道。以1条220 kV线路为例, 采用光纤保护与采用高频保护的价格相当, 但高频保护在线路两侧还需要增设阻波器、耦合电容器和结合滤波器等设备, 架空地线复合光缆则显得更为经济, 且具有可靠性高、维护费用低的优点, 所以架空地线复合光缆在电力光纤网络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由于光纤网络的传输性能、稳定性及其自愈的保护恢复能力, 对光纤继电保护工作的可靠性起到关键作用。目前, 在湖南省电力通信网络中, 广泛使用的是SDH同步数字体系网络, 它具有强大的保护恢复能力和固定的时延性能。

3 光纤保护通道的几种方式

3.1 线路保护专用光纤通道

俗称为裸纤保护, 是指占用光缆中的一对纤芯, 无需经过光纤通信设备的保护传输方式。其特点是共享光缆资源, 为确保保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两站间的距离一般在30km以内, 湖南省目前裸纤保护最长距离为60km, 这对保护设备提出较高要求。通道组织如图2。

注: (1) 保护装置的尾纤及光缆由保护专业开列, 熔接及光缆的敷设由电气负责; (2) ODF架 (光配线架) 上的跳纤 (保护用光缆与通信用光缆间) 必须使用桔红色尾纤, 便于与通信用黄色尾纤区分; (3) ODF架上光缆位置安排:通信用光缆由顶端开始, 保护用光缆由底端开始; (4) 保护用光纤在ODF架上必须作醒目标识 (红色, 注明保护类型) 。

3.2 线路保护复用2M通道

俗称为2M保护, 是指占用由光纤通信传输设备 (SDH, 光端机) 提供的一对2M通道的保护传输方式, 其特点是共享光纤通信设备资源, 对光纤通道的依赖性强, 要求通道不中断、误码率低。通道组织如图3。

注: (1) 保护装置的尾纤及光缆由保护专业开列, 熔接及光缆的敷设由电气负责; (2) DDF架 (数配线架) 与保护接口屏间的2M电缆一般由保护提供, DDF架2M接头由通信提供, 在扩建变保护专业不具备2M电缆时, 也可由通信专业协助提供; (3) DDF架上2M位置安排:省网通信用2M一般习惯从1开始, 保护用2M从最大数字开始, 即从最后 (第63) 开始安排, 依次倒推上来; (4) 保护用2M在DDF架上必须作醒目标识。

3.3 线路保护复用64k通道

俗称为PCM保护, 是指占用由光纤通信接入设备提供的一个64k通道的保护传输方式, 其特点是共享光纤通信接入设备资源, 对PCM接入设备的依赖性强, 要求设备运行稳定、不中断。在同一变电站内, 为便于维护, 保护用PCM一般与通信用PCM同规格型号, 依据使用的要求不同, 具体配置不同, 但要作醒目标识 (红色标识, 注明复用保护) , 以便于区别。

4 通道双重化问题

(1) 高频保护通道。高频保护由于是在不同的相别上耦合, 因此能满足双通道的要求。如两种保护都是高频通道, 一般A、C相用于保护, B相用于载波通信, 以调度电话等的备用通道。目前此种通道方式已不常用。

(2) 光纤保护通道与高频保护通道配合使用。一般一种保护通道采用2M通道或光纤通道, 另一种保护通道采用高频通道。目前此种通道方式, 在某些光纤通信电路不很完善的地区, 新建变电站仍有使用。

(3) 光纤保护通道。一般一种保护通道采用2M通道, 另一种保护通道采用专用光纤通道;或两种保护通道均采用2M通道。目前随着光纤通信电路的完善, 此种通道方式已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同一光缆的不同纤芯能否构成通道的双重化需要根据光缆的型式来确定。对于普通光缆和ADSS光缆, 由于其可靠性较差, 同一光缆内的光芯不同不能视为通道双重化, 只能通过光缆的双重化达到通道双重化的要求。对于OPGW光缆,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在目前光纤网络未能形成环网的现状下, 同一光缆纤芯的不同可视为通道双重化;当形成了光纤网络环网后, OPGW光缆也应实现两条路由的双重化, 能在一条光缆损坏后通过另一个路由正常运行。

5 光纤保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档案保护探讨 篇10

在电力企业的各基层单位中都保存着大量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重要档案。这些珍贵的档案保存得是否完好,直接影响着档案的保管寿命,制约着档案被利用的效果。因此,做好电力企业档案保护工作,对于维护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档案保护就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档案的安全,对于档案安全做出全面的保护。档案的唯一性注定了档案的珍贵性,档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原始性和唯一性,不能复制,不能备份,档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档案资源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 档案利用的频度越来越高,档案需求的开放性越来越强,因而档案如何被及时,有效的安全保护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等问题日益突出。

2 电力企业档案保护现状

电力行业的工作范围广,技术层次多,注定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目前在电力企业档案保护工作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档案利用环境的控制相对较弱。由于人的介入,利用环境必须兼顾到档案和人的双重舒适性,然而实际上人的“舒适性”和档案的“舒适性”是有一定差别的,加之利用场所既定范围内较大的人流量,使得对利用环境的控制变得更为困难。档案利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是档案离开正常的保管环境后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工作环节。如,档案复印的次数增多,就会受到光的破坏等等。目前各单位档案部门对利用环境并没有严格的规定,相关的标准规范尚不健全。

(2)档案部门对电子档案的利用保障能力不强。利用服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网络传输安全保障水平不高、抗干扰能力不强等都在威胁着档案的安全。在网上利用服务方面,利用服务部门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普遍较低;利用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不高;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利用过程中无意侵权等一系列问题交织在一起,不仅严重束缚了利用工作的开展和档案价值的发挥,还给档案自身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3)档案部门对档案存放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有些重要的档案存放在建筑物的过道;或者档案库房选址有问题,不是在潮湿的一楼,就是阳光直射的顶楼,再或者就是年久失修的酒楼角落。

(4)档案人员的培训工作没有连续性。档案人员没有持证上岗的硬性规定,更没有连续的培训计划,使得档案服务人员的保护意识和保护技能没有得到相应的强化。

3 电力企业档案保护中的几点建议

档案保护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档案保护的重点主要是防止档案涂改,丢失,被盗。这是常见的几种。同时,由于档案库房温湿度调控不及时,造成档案发霉,变质现象也时常出现。

(1)针对解放初期档案因年代久远产生的纸张霉变、字迹褪色等现象,采取双管齐下的保护措施:一是做好实体保护,设立专门的历史档案库房,强化保护措施,制定破损档案的修复方案;二是挖掘历史档案的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加工,建立历史档案目录和全文数据库,以电子档案代替实体档案提供利用,提高历史档案的保护和开发效果。

(2)不断推进历史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对所有电力企业生产环节、人事、行政档案,逐步实现历史档案“图、档、册”的一体化管理,提高档案的检索速度,有效增加历史档案利用率,进一步规范历史档案的出入库全过程动态监管和安全管理。依据馆藏结构和各年度档案接收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各种因势利导的方法,使各类别档案的存放位置相对更加集中,库房管理更加清晰,档案调阅更加直观,进一步优化档案库房的管理。

(3)建立档案库房档案安全保护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档案保护有“八防”:即防高温、防潮湿、防盗、防火、防霉菌、防光、防尘、防虫等。传统保护方式需要人工管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并且对档案的保护并不完善。针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相关档案管理机构可以组织研发契合电力生产的档案库房,档案安全保护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将温湿度、防火、防盗、消毒杀菌、通风换气、视频监控、门禁管理等集成于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档案安全保护的“八防”要求。

(4)电力企业档案保护法制化。早在2007年5月国家档案局负责人杨冬权就指出,档案保护法制化,就是要依法规范档案保护工作,使档案保护工作制度化和具体化。国家档案局一直都将档案保护法制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电力企业也应结合电力生产实践将电力企业档案保护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具体化和程序化。一般而言,工作标准每5年就应复审修订一次,馆内制定的利用规范更应如此。一方面,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档案的载体和储存利用方式都处于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之中,档案利用规范应根据新情况进行及时的补充和修订;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现有的利用规范可能会存在不适用或不完善之处,应及时进行修订,以不断完善利用规范制度体系。

(5)加强电力档案的监督管理,保持良好的利用秩序。监督管理是确保电力档案安全利用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通过对利用情况全面如实的记录,客观地反映利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而为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首先,形成“人员管理链”,为确保利用服务人员的工作标准到位,建议馆内适当指派一至两位主管领导或部门领导不定时地对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或跟踪检查,利用服务人员对利用者的利用行为进行监督,形成一级对一级的监控链,有效地对利用人员引发的利用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和控制。其次,对电力档案利用全程监控管理。利用安装监视系统等手段,对利用者从踏进利用场所开始直至利用完毕检查入库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管,以进行有效的先期预警。最后,再对档案信息流向有效监管。目前通过网络域的设置、身份认证、分级审查技术等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信息的流动范围。

(6)强化人员管理,提高利用人员素质。首先需要强化档案服务人员的保护意识和保护技能,他们是整个利用过程的引导者,也是确保档案安全利用的督导者。培养一支合格的利用服务队伍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培育良好的职业情操,锻造过硬的业务技能;2)加强教育,强化利用服务人员的档案保护意识;3)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利用服务人员的档案保护技能。其次,需注重对利用者档案保护意识的宣传和培养。档案利用者是利用过程的主体,也是影响到档案安全利用的直接关联者。因此,对普通用户进行档案安全利用的宣传和教育是保护档案的主要方法。例如,在档案宣传工作中,将档案保护意识合理融入档案的价值论中,辅以进行法律法规的警示教育,用正反例证的方式向大众宣讲和普及,以达到档案利用和保护“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远明.档案保护技术[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4.

[2]米士刚.档案馆环境对档案的影响及对策[J].天津档案, 2006, (1) .

[3]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S].DA/T31-2005.

[4]张立.信息存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记录与介质, 2006, (7) .

[5]马静, 刘银.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加强档案保护意识[J].保密档案工作, 2006, (1) .

浅析如何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篇11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设施;保护措施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电,同样,电力企业离不开电力设施,它们是息息相关的。电力设施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影响了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电力设施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关注,但电力设施的保护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1.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盗窃电力设施的现象严重

电力设施分布面积广,数量多,不好看管,再加上电力设施的价钱高,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盗窃电力设施的现象很严重,盗割电力线路、拆盗线路塔材和金具、拆盗配电变压器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给电力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引发了很多电网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自身安全和社会的和谐安定。企业和国家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盗窃现象依然泛滥,成了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1.2电力执法部门执法不力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力设施保护的行政主体由原来的电力行政执法部门变为了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由于行政执法权的变更,给电力企业开展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再加上电力设施分散广、密度大,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受到限制,不能很好的执行工作,在发生问题后,公安部门也只是走过程,做样子,不能立案侦查,使丢失的设施无法找回,不法分子还逍遥法外继续进行破坏活动。执法部门的工作没有落实在实际中去,收效甚微。

1.3缺乏法律武器的保护

法律是保护企业和个人财产与人身安全的武器,如果没有武器,企业和个人的权益就暴露在不法分子的眼里,很容易受到侵害。我国关于电力企业电力设施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使电力设施保护没有依据,当电力的法律法规与别的土地资源类的法律相冲突时,总会舍弃电力方面的利益,对电力设施的保护不能很好的进行。

1.4缺乏法律意识

不法分子是因为缺乏法律意识才行使盗窃或者破坏行为,企业是因为缺乏法律意识而疏于管理,执法不力,人民群众是因为缺乏法律意识纵容了不法分子的行为,从而也损害了自身利益,威胁到自身财产安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电力设施进行保护,由于政府和企业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不能很好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遇见盗窃行为也不制止,使得不法分子在白天也敢猖狂作案,造成了很多本可以弥补的损失。

2.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措施

2.1加大全民宣传力度

偏僻地区的电力设施最容易被盗窃,政府部门力不从心,不能做到每一个地方都监管力度很强,这就需要广大人们群众的配合。政府和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去那些偏远的地方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媒体、电视广播、报刊之类的新闻媒介进行宣传,在学校进行普法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让人们明白电力设施不但关系到企业和国家,更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提高他们保护电力设施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2加强行政机关的执法力度

行政机关应该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为企业和人们做实事。平时做好防范准备,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加强巡视,做到定期检查,不定时巡视,防护结合。可以和乡镇联合起来,对事故多发地进行重点防范,实行奖惩制度,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一旦出现电力设施安全事故,政府应该立即处理,集中力量加大侦查力度,尽快侦破案件,减少损失。

2.3建立健全相关法制

我国虽然有电力设施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有些不规范,有时会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冲突,使得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国家对这些相冲突的法律法规进行一定的修改,明确行政执法程序,明确电力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地役权的界限。对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要依据法律严格处罚,以减少偷盗和破坏行为的发生。

2.4着眼于长远发展

领导要重视起电力设施保护的问题,和全民一起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要加强与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沟通配合,获得他们的支持,降低电力设施保护的难度。在电力设施的保护上企业还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防盗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事故高发区进行电子眼监管,在易丢的变压器上安装防盗报警器等,这些高科技产品对电力设施起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3.注意证据的收集及保存

只有各证据有机构成完整的证据体系,才能反映案件事实的全部。破坏电力设施证据必须使犯罪事实和手段非常清楚,完全符合法律所规定的“破坏电力设施”的构成要件。目前,我国法定的证据有7种:即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笔者认为在反破坏电力设施工作中特别要注重书证、物证、鉴定结论、视听材料四种证据。

(1)书证。证据中《用电检查记录》就是书证的形式,其内容应详细记录破坏电力设施案件的真实情况,并经供用双方在场人员亲笔签字认可,加盖供电人、用电人印章。用电人在场人员为非法人授权代理人的,应取得其真实身份的证明文件或旁证。书证内容不得涂改、更改。以复制、截图、打印等方式取得的,应说明其来源。

(2)物证。证据中物证是指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痕迹是最重要的证据。提取、封存物证要注意保持物证的原始状态。破坏电力设施行为中大多有物证可寻,如:采用工具、仪器,被损坏的电力设施、线路、计量器具等,封闭计量柜(箱)内非供电企业工作人员遗留的物品、指纹等。提取破坏电力设施有关的工具、证据应向用户开列清单(一式两份),要求用户签字认可。无法带回的应拍照或摄像备查、封存。

(3)证人证言。证据中的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向行政复议机关和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证人不是案件当事人,但由于他知道本案的有关情况,供电部门在调查此案时,请他出面作证。

(4)视听资料。证据中的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摄像反映出来的形象和音响证明一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包括:录音、摄像储存介制、传真资料、胶卷、电子计算机装置等储存的数据和资料等(在采取录音方式取证时,必须征得被录音人同意)。视听资料要注意保证连续性和真实性。收集视听资料要注意客观、真实、全面,内容要连贯、前后衔接。必要时,要将录制时间、地点、录制人的姓名等录入。不能对其原始载体进行剪辑、编辑。

(5)当事人陈述。证据中的当事人陈述,是指在查处案件中涉及人员(如业主、见证人)向查处办案的人员所作出的陈述与承认。

(6)鉴定结论。证据中的鉴定结论是指在行政复议和诉讼中,专业知识人员经行政复议机关和法院的指定,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某些专业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作出的科学结论。

(7)勘验笔录。窃电证据中的勘验笔录,是指公安、司法或电力行政执法人员对物证和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检验的真实记录,包括文字记载、绘图、照片、摄影等。

【参考文献】

[1]李坚.构建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云南电业,2006,(9).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篇12

1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与应用

1.1 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原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电气量 (电流、电压、功率等) 的变化来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在于:在供电系统运行正常时, 安全地。完整地监视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 为值班人员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 自动地、迅速地、并有选择地切除故障部分, 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当供电系统中出现异常运行工作状况时, 它应能及时、准确地发出信号或警报, 通知值班人员尽快做出处理。

1.2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选择性。当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时, 继电保护装置应能选择性地将故障部分切除。首先断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 以保证系统中其它非故障部分能继续正常运行。

灵敏性。保护装置灵敏与否一般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在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内, 不管短路点的位置如何、不论短路的性质怎样, 保护装置均不应产生拒绝动作;但在保护区外发生故障时, 又不应该产生错误动作。

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可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缩短切除故障的时间以减轻短路电流对电气设备的损坏程度, 加快系统电压的恢复, 从而为电气设备的自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还提高了发电机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可靠性。保护装置如不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 反而会成为扩大事故或直接造成故障的根源。为确保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 必须确保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整定计算、安装调试正确无误;同时要求组成保护装置的各元件的质量可靠、运行维护得当、系统简化有效, 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1.3 保护装置的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工厂企业高压供电系统、变电站等, 用于高压供电系统线路保护、主变保护、电容器保护等。高压供电系统分母线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 对于不并列运行的分段母线装设电流速断保护, 但仅在断路器合闸的瞬间投入, 合闸后自动解除。另外, 还应装设过电流保护, 对于负荷等级较低的配电所则可不装设保护。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包括: (1) 线路保护:一般采用二段式或三段式电流保护, 其中一段为电流速断保护, 二段为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三段为过电流保护。 (2) 母联保护:需同时装设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 (3) 主变保护:主变保护包括主保护和后备保护, 主保护一般为重瓦斯保护、差动保护, 后备保护为复合电压过流保护、过负荷保护。 (4) 电容器保护:对电容器的保护包括过流保护、零序电压保护、过压保护及失压保护。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飞速发展, 微机保护的装置逐渐投入使用, 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开发时间的先后, 微机保护呈现丰富多彩、各显神通的局面, 但基本原理及要达到的目的基本一致。

2 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

值班人员定时对继电保护装置巡视和检查, 并做好各仪表的运行记录。在继电保护运行过程中, 发现异常现象时, 应加强监视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建立岗位责任制, 做到每个盘柜有值班人员负责。做到人人有岗、每岗有人。值班人员对保护装置的操作, 一般只允许接通或断开压板, 切换开关及卸装熔丝等工作, 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定。

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清扫工作。清扫工作必须由两人进行, 防止误碰运行设备, 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 避免人身触电和造成二次回路短路、接地事故。对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采样值每周记录一次, 每月对微机保护的打印机进行定期检查并打印。

定期对继电保护装置检修及设备查评: (1) 检查二次设备各元件标志、名称是否齐全; (2) 检查转换开关、各种按钮、动作是否灵活无卡涉, 动作灵活。接点接触有无足够压力和烧伤; (3) 检查控制室光字牌、红绿指示灯泡是否

感器二次引线端子是否完好; (6) 配线是否整齐, 固定卡子有无脱落; (7) 检查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动作是否正常。

根据每年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定期查评, 按情节将设备分为三类:经过运行检验, 技术状况良好无缺陷, 能保证安全、经济运行的设备为一类设备;设备基本完好、个别零件虽有一般缺陷, 但尚能安全运行, 不危及人身、设备安全为二类设备。有重大缺陷的设备, 危及安全运行, 出力降低, “三漏”情况严重的设备为三类。如发现继电保护有缺陷必须及时处理, 严禁其存在隐患运行。对有缺陷经处理好的继电保护装置建立设备缺陷台帐, 有利于今后对其检修工作。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继电保护技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 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 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 强大的通信能力, 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 高级语言编程等, 使微机保护装置具备一台PC的功能。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装置必须协调工作, 因此, 必须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 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行的。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 保护装置实际上是一台高性能, 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 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 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投资大, 且使得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 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 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 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 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

4 结论

随着电力系统的告诉发展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进步,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向计算机化、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按时巡检其运行状况, 及时发现故障并做好处理, 保证系统无故障设备正常运行, 提高供电可靠性。

摘要:电力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由电能产生、输送、分配和用电环节组成的大系统。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来, 电子技术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正确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来遏制电气故障, 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运行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继电保护,电力,维护

参考文献

[1]王翠平.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及试验[J].科苑论坛.

[2]严兴畴.继电保护技术极其应用[J].科技资讯, 2007.

上一篇:猪肺丝虫病诊治下一篇:水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