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丝虫病诊治(精选3篇)
猪肺丝虫病诊治 篇1
猪大型肺丝虫病又称猪丝状网尾线虫病,是寄生于猪的气管、支气管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较高,常引起猪只死亡。应引起广大养殖户高度重视,及时防治,减少损失。
1 发病情况
本县养殖专业户王某长白猪200头,自2008年6月份以来,有十多头猪精神沉郁,咳嗽、消瘦, 贫血,呼吸困难,被毛粗乱无光泽,在头、胸下和四肢发生水肿,曾先后使用过“黄金一号”、“一针退烧”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不佳。
2 临床症状
猪群感染虫体后的第一症状是咳嗽,先是个别猪发作,之后常成群发作。猪被驱赶和夜间休息、早晨出圈时咳嗽更为明显,听诊肺部有湿性罗音。咳嗽发作时常咳出黏液团块,镜检时可见有虫卵和幼虫。患病猪常从鼻孔排出黏液分泌物,干涸后在鼻孔周围形成痂皮,经常打喷嚏,呼吸困难,体温一般变化不大,饮食一般正常。久病的猪只,身体逐渐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无光泽,在头、胸下和四肢发生水肿。
3 剖解变化
剖检了4头病死猪和1头病重的活猪,发现贫血,支气管中有脓性黏液和混有血丝的分泌物团块,其中混有细小白色的虫体,虫体长1~5 cm不等。管腔扩张,管壁增厚,黏膜肿胀,充血并有小出血点。管腔周围发炎,肺膨胀不全和气胀,虫体寄生部位表面隆起,呈灰白色,触诊坚硬。
4 诊断
(1)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漏斗幼虫分离法检查病猪粪便,看是否有幼虫,并结合对死亡猪只的剖检,在肺中发现有成虫即可确诊。
5 防治
5.1 防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猪舍用鼎碘消毒剂进项消毒,1次/d,连续3~4 d,保持环境安静,以减少应激反应。发现病猪及早确诊,隔离治疗。对病猪粪便应及时清除并堆积发酵,以免幼虫污染环境。
5.2 治
(1)驱虫用齐鲁虫杀(1%伊维菌素注射液)0.3mg/10 kg一次颈部皮下注射,或用丙硫苯咪唑5 mg/kg~1.0mg/kg一次灌服,7 d后再给药1次。(2)为防止水肿与毒血症进行抗菌消炎:10%葡萄糖500 ml、青霉素钠160万IU、3%氨茶碱70 ml、10%Vc30 ml、5%盐酸普鲁卡因10 ml、氢化可的松10 ml,混合后缓慢静脉滴注,同时用Vc注射液、补铁王注射液、VB12注射液肌肉注射,2次/d,连续2~3 d。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质和口服补液眼,以减少应激,补充营养。
高温多雨季节慎防猪肺丝虫病 篇2
1 临床症状
轻微感染时, 没有症状或不明显。仔猪感染一个月后主要发生咳嗽, 尤其是在早、晚运动或遇到外界温度变化时咳嗽明显。有时鼻孔流出脓性黏液, 眼有分泌物, 病猪食欲一般正常, 但生长发育停滞, 逐渐消瘦。严重时出现呕吐、腹泻、呼吸困难, 并有强烈的阵咳, 体温间或升高, 贫血, 黄疸, 极度衰弱, 最终因衰竭死亡。耐过的常形成僵猪, 常并发流行性感冒、猪肺疫、猪喘气病和病毒性肺炎等传染病。
2 预防措施
2.1 建好猪舍
猪舍应建在地势干燥和较高的地方, 猪圈及运动场铺水泥, 以防止猪吃到蚯蚓, 并可杜绝蚯蚓的孳生。猪舍要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平坦开阔、土地坚实, 墙边、墙角疏松泥土要砸紧夯实或换上砂土, 形成不适于蚯蚓孳生的环境。
2.2 环境消毒
在猪肺丝虫病流行地区, 可用1%火碱水或草木灰水淋湿猪的运动场地, 既可杀灭虫卵, 又能促使蚯蚓爬出, 以便消灭。
2.3 自繁自养
养殖场 (户) 坚持自繁自养, 不从外地、外场引进生猪, 并实行全进全出的原则, 防止疫病传入。确需购进仔猪, 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 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进后先进行隔离饲养两周以上, 经确认无寄生虫病后方可合群饲养, 以杜绝寄生虫传入。
2.4 粪便无害化处理
加强粪便管理, 避免病原扩散, 对控制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非常重要。在肺丝虫流行地区, 应将生猪粪便, 尤其是驱虫后的粪便集中起来, 实行高温堆积发酵处理, 杀死粪便中的虫卵, 杜绝感染。
2.5 药物预防
在肺丝虫流行地区进行定期预防性驱虫, 可用硫化二苯胺, 用量为0.2-0.5g/kg体重。仔猪在生后2-3月龄时驱虫一次, 以后每隔2个月驱虫一次。
3 治疗方法
3.1 西药治疗
(1) 左旋脒唑10mg/kg体重, 溶于水灌服, 或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
(2) 丙硫脒唑10-20mg/kg体重, 内服;
(3) 海群生0.1-0.2g/kg体重, 配成30%溶液皮下注射;或0.1-0.3g/kg体重内服, 间隔3-5天, 连用2-3次;
(4) 阿维菌素0.3mL/kg体重, 颈部皮下注射; (5) 伊维菌素0.2-0.3mg/kg体重, 皮下注射; (6) 百部24-60g煎汁, 一次灌服, 每日1剂, 连用2-3剂。
(7) 噻脒唑 (驱虫净) 按20mg/kg体重用药, 一次喂服。
(8) 碘片1g、碘化钾2g、蒸馏水1500mL, 混匀灭菌后气管内注射, 剂量为0.5mL/kg体重, 间隔2-3天重复用药1次, 连用3次;
(9) 青霉素80万单位2支、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0万单位4支、复方安基比林注射液20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L、鱼腥草注射液10mL, 混合肌肉注射, 一天1次, 连续注射3-4天。
(10) 水扬酸钠5g, 加蒸馏水100mL, 经消毒后注入气管, 大猪20mL、小猪10-15mL, 一次性气管注射。
3.2 中草药治疗
猪肺丝虫病诊治 篇3
猪肺丝虫又称猪后圆线虫,其经常散发,感染主要发生在温暖的季节,尤其是9—10月份的秋季,其中间宿主是蚯蚓。该病对各个阶段的猪均可感染,尤其是仔猪感染率较高,危害也较为严重。虫体主要寄生在猪的支气管上,主要引起猪的咳嗽,尤其是运动后咳嗽尤为剧烈,呼吸困难,进行性消瘦。当虫体过多时,甚至堵塞气管,引起窒息死亡。
2猪蛔虫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疾病,猪蛔虫属于线虫,其生活史相对比较简单,虫体繁殖力较强,虫卵的抵抗能力较强。该病在各个地区均有流行,在我国的猪场及散户发病率更高,尤其在仔猪上感染率更高。猪群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较差,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均可造成该病的流行。但是,由于该病的病死率较低,饲养人员往往会忽视该疾病的流行。临床上当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组织时,可造成肝脏组织出血甚至坏死;虫体寄生在肺脏组织,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虫体寄生在小肠时,可引起腹痛,堵塞肠管导致破裂;在仔猪体内寄生,可导致仔猪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变成僵猪。
3感染率下降的原因
在肉品卫生检疫工作和寄生虫病调查工作中发现,近年猪肺丝虫和猪蛔虫感染率明显下降,从2014年抽检的250头猪中,猪肺丝虫的感染率为0.5%,猪蛔虫的感染率为7.0%,其感染程度也大大降低。而在1995年猪体寄生虫调查时猪肺丝虫感染率为31.5%,猪蛔虫感染率为58.4%。从流行病学上分析2种寄生虫感染率及感染程度下降原因,总结寄生虫病防治经验,进一步提高防治技术,把寄生虫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提高养猪效益。总体来说,猪肺丝虫和猪蛔虫感染率下降与如下因素有关。
3.1猪标准舍建设应用,猪舍卫生条件好转
猪在标准舍内全程饲养,水泥地面利于清除猪的粪尿,利于消毒,全价料饲养,饲料卫生加强,减少了猪蛔虫卵孳生孵育的机会,猪肺丝虫卵不能通过中间宿主(蚯蚓)而感染猪。
3.2定期驱虫
随着动物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的发展,继敌百虫、四咪唑等驱虫药之后,左咪唑,丙硫咪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新的驱虫药不断出现,并应用于猪体寄生虫防治上,在仔猪断奶后第1次驱虫,其后每2月驱虫一次,加之畜舍卫生的加强,切断了寄生虫的生活史,使猪长期处于“无虫状态”。
3.3快速育肥,全价饲料的应用
随着猪快速育肥技术的推广,猪喂全价饲料或以浓缩料加玉米面、麸子就能满足猪的营养需要。猪不需喂过去的青草、菜根、菜叶,加强了饲料卫生状态,特别是带有猪肺丝虫卵和猪蛔虫卵的饲料等不再被猪食入,使猪肺丝虫、猪蛔虫的感染率降低。另外,有些浓缩料中加有驱虫剂(如越霉素A),这也是这两种寄生虫感染率下降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