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寄生虫病

2024-11-05

鸡寄生虫病(共8篇)

鸡寄生虫病 篇1

1 鸡绦虫病

该病是由于绦虫寄生于鸡肠道内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 但以15~40日龄的雏鸡最易感染发病, 死亡率也较高。病鸡表现为消化不良, 食欲减退, 消瘦, 羽毛没有光泽较凌乱, 呼吸加快, 鸡冠和黏膜苍白, 没有血色, 呈贫血症状。雏鸡生长发育缓慢, 成年鸡症状不明显, 母鸡产蛋量减少或停止产蛋, 长期顽固性腹泻, 粪便中可见小米粒大、白色、长方形绦虫节片。剖检可见小肠内有大量扁平带状绦虫, 十二指肠黏膜潮红、肥厚, 有散在出血点。

防治措施:搞好鸡舍的环境卫生, 定期消毒, 对粪便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进行药物驱虫, 一般在60日龄和120日龄各使用1次药物预防性驱虫。当鸡群发生绦虫病时必须立即进行驱虫。常使用吡喹酮, 按10mg/kg体重混入饲料中, 投服一次即可驱除各种绦虫;或用硫双二氯酚, 按150mg/kg体重以1∶30的比例与饲料混合, 一次投服即可;或用丙硫苯脒唑按15mg/kg体重混饲, 一次投服。

2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该病又称白冠病。各年龄的鸡都能感染, 多发生于20日龄左右的雏鸡, 死亡率较高, 成年鸡发病率低, 患病症状不明显, 死亡率也较低。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多在6~9月份流行。住白细胞原虫病主要经库蠓和蚋传播, 通过叮咬而传染发病。病鸡两腿轻瘫, 鸡冠、髯呈苍白, 羽毛逢乱, 精神沉郁, 口中流涎, 粪便呈青绿色, 呼吸困难, 咳血或口中流出鲜血。剖检可见皮下、肌肉出血, 尤其是胸肌、腿肉、胰脏、肠管处有数量不等米粒大凸起的出血小结节。内脏器官、肠道广泛出血。病鸡腹部脂肪有鲜红色出血点, 产蛋鸡发病后冠苍白, 采食量明显下降, 出现腹泻, 粪便呈青绿色, 产蛋量明显下降, 有畸形蛋、软壳蛋。

防治措施:加强鸡舍环境的控制, 特别是消灭蚊蝇库蠓及其滋生环境, 用0.01%溴氰菊酯或戊酸氰醚酯等杀虫剂喷洒消毒。可使用“红旗冠” (主要成分为磺胺甲恶唑、三甲苄胺脒啶、乙胺脒啶) 100g兑水200kg混饮, 每天1次, 连用5天。由于使用磺胺类药物会导致肾脏损伤, 所以在饮水加入维生素K3, 以减少磺胺类药物的结晶形成。由于鸡在发病阶段采食量减少, 各种维生素添加剂量应提高, 以保证维生素的供应, 防止发生应激性死亡。添加剂使用量应比正常量高1~2倍。在发生该病时, 由于维生素C的消耗量增加, 故需另外适当补充维生素C, 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按0.05g/kg在饲料中添加。也可使用“原虫散” (常山酮、柴胡、苦参等中药提取物) 拌料混饲。

3 鸡球虫病

各种品种、年龄的鸡都可感染该病, 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内的幼鸡, 15~45日龄的鸡最易感染, 成年鸡也常有发生。该病多发生在雨水较多的潮湿夏季, 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源,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及鸡舍用具是主要的传染媒介。1月龄左右雏鸡多患盲肠球虫, 鸡冠及可视黏膜苍白、贫血, 鸡只排水样粪便, 并带有血便, 身体快速消瘦, 出现生长发育受阻的现象。剖检可见盲肠肿大, 黏膜充血或有血凝块, 表面有出血斑点, 严重的甚至糜烂、坏死脱落。2月龄左右多患小肠球虫, 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 排大量棕褐色黏液性粪便。小肠球虫主要侵害小肠中段, 使肠壁增厚、严重坏死, 剖检可见肠管呈暗红色肿胀, 黏膜表面有大量出血点, 常见红白相间, 肠管充满血液或血凝块。慢性球虫病常见于1~3月龄或成鸡, 病鸡表现为逐渐消瘦、贫血、间隙性下痢, 剖检可见肠道黏膜苍白、没有弹性, 肠壁增厚, 有糠麸样附着物。

防治措施:该病可选用马杜拉霉素、速球 (主要成分为盐霉素钠) 按每吨饲料中添加500g进行预防。在使用药物治疗时, 可选用球诺 (主要成分磺胺氯吡嗪钠、替硝唑、止血剂) 100g兑水200kg饮用, 连用3~5天, 可配合碳酸氢钠同时饮用, 或用球利沙 (海南霉素钠) 100g拌料200kg混饲, 连用3~5天。

鸡寄生虫病 篇2

收购佛山正典

1月3日,大华农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超募资金收购佛山正典60%股权的议案。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15840万元收购谭志坚等43名自然人持有的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60%股权。收购完成后,大华农将成为佛山正典的控股股东。

佛山正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4000万元,主要从事动物保健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据大华农高层介绍,佛山正典不仅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掌握鸡球虫病疫苗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同时也是亚洲首家生产球虫病疫苗的公司,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公司球虫病疫苗含三价活疫苗、四价活疫苗两个产品,可用于白鸡、黄鸡、蛋鸡和种鸡等多个品种。

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1-11月,佛山正典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368.1万元、1621.59万元、2583.23万元和3419.50万元,呈稳定增长态势。按2012年前11个月月均销售额310.86万元预测,2012年全年销售收入可望达到3730.32万元,同比增长44.4%。

大华农表示,通过本次收购,可进一步拓展公司在兽用生物制品、兽用药物制剂及饲料添加剂的产品品种,快速取得鸡球虫病疫苗的核心专利技术和人才团队,提升公司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

增厚每股收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1年上市肉鸡约90亿只,球虫病疫苗的潜在市场容量达到8亿元,鸡球虫病疫苗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特别是佛山正典是国内首家通过GMP认证并获得生产批文生产鸡球虫病疫苗的厂家。按照球虫疫苗GMP生产车间的建设常规流程,国内其他的球虫疫苗产品最快也要3年才能实现批量上市销售。这对竞争对手形成了很高的门槛,但对佛山正典而言则形成了防止竞争冲击的市场壁垒。这将出现未来3-5年内国内市场上佛山正典球虫疫苗产品基本独家销售的有利局面。

本次收购后,预计2013-2015年佛山正典的净利润分别为1477万元、2644万元和3570万元。同时股权转让方也向大华农承诺和保证佛山正典2013-2015年度实现净利润不低于1855.79万元、2138.23万元和2611.66 万元。若佛山正典三年累计完成净利润低于6605.68万元,其将对大华农进行相关补偿。

银河证券分析师吴立表示,收购佛山正典股权后,2013-2015年将增厚大华农EPS分别为0.03元、0.06元和0.08元。吴立认为,鉴于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未来亦有疫苗放量等催化剂因素,随着市场对动保行业的认知度加深,大华农存在估值修复空间,给予“推荐”评级。

夏季鸡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 篇3

1 球虫病

1.1 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病时间与气温和雨量密切相关, 多流行于温暖季节。在北方从4月份开始到9月末为流行季节, 以7—8月份最为严重。多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鸡。一月龄左右多发生盲肠球虫病2月龄以上的鸡主要发生小肠球虫病。

1.2 临诊症状

1.2.1 盲肠球虫病:

(1) 3~6周龄鸡多发, 病鸡翅膀下垂, 羽毛蓬乱, 嗜睡, 食欲不振鸡冠苍白; (2) 病鸡下痢, 排出带有血液的稀粪或血便。

1.2.2 小肠球虫病:

(1) 多发生于日龄较大的鸡, 病鸡鸡冠苍白, 消瘦, 精神萎顿, 两脚无力瘫倒不起; (2) 下痢, 排出大量粘液样棕褐色血便。

1.2.3 慢性球虫病:

(1) 常见于1~3月龄的雏鸡或成鸡; (2) 病鸡逐渐消瘦, 贫血, 间歇性下痢, 排水样乳白色或砖红色的粪便, 往往夹杂有未消化饲料, 饮欲增加; (3) 病程长, 生长缓慢, 饲料报酬低, 尾毛粘有粪便, 体重偏低。

1.3 剖检变化

1.3.1 盲肠球虫病:

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盲肠膨大, 充满血液或血凝块, 肠壁肥厚, 有许多出血斑并发生糜烂。

1.3.2 小肠球虫病:

病变多发生在小肠前段, 肠壁呈暗红色肿胀, 浆膜面可见白斑和出血点。切开肠管, 可见粘膜面有许多出血点, 内容物中常有粘液和血凝块。

1.3.3 慢性球虫病:

病变主要表现为肠道苍白, 失去弹性, 肠壁增厚。

1.4 预防

坚持每天清除鸡场中的粪便或采用网上平养育雏, 尽可能避开鸡雏与粪便的直接接触。鸡舍地面, 饲槽饮水器, 鸡笼等要定期彻底清洗消毒。在多雨潮湿和温暖的季节, 要加强对幼鸡的饲养管理, 定期用药物预防。

1.5 治疗

1.5.1 30%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地克珠利可溶性粉、磺胺类药物配合维生素K3可溶性粉混合饮水, 连用5d, 效果较好。

1.5.2 亦可用盐霉素钠预混剂、地克珠利预混剂、莫能菌素钠预混剂、二硝托胺预混剂、赛杜霉素钠预混剂等配合维生素K3预混剂拌料, 连用3~5 d。

2 住白细胞虫病 (白冠病)

2.1 流行病学

2.1.1 本病爆发流行季节:

与各地气候有关, 一般以夏秋季节多发, 南方一般4~6月份进入发病高峰, 北方多在6-9月份, 本病主要由库蠓 (小黑蚊子) 传播, 有库蠓的地方往往就有本病的流行和发生。

2.1.2 发病日龄:

雏鸡和成鸡均能感染, 但1月龄左右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可达20%~65%;成鸡仅个别死亡, 并且白色鸡种比红色或褐色鸡种发病率高。

2.2 临诊症状

本病自然潜伏期6~10 d。

2.2.1 雏鸡和青年鸡症状明显。病初, 病鸡发高烧, 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 流涎, 下痢, 排绿色稀便。随后, 贫血, 鸡冠和肉髯苍白, 生长发育迟缓, 四肢轻瘫, 活动困难, 病程一般为数日, 重症可致鸡只死亡, 死亡前往往出现呼吸困难, 嗑血等现象。

2.2.2 成年产蛋鸡产蛋率突然下降1%~20%, 个别产蛋率下降幅度达50%以上, 软壳蛋增多, 可占总产蛋量的5%左右, 蛋壳有时有红色颗粒沉积;少数病鸡出现症状后开始有零星死亡现象, 有的无症状而暴死。

2.3 剖检变化

2.3.1 病死鸡消瘦, 高度贫血, 血液稀薄。心脏、胰脏、肠系膜、输卵管黏膜、腹腔脂肪表面出现弥漫性针尖至针鼻大突起 (凸起) 的小血肿和少量黄白色小结节。

2.3.2 腿肌、胸肌、肝、肾和胸腺有部分出血, 部分病例胸腔充满液体和血块。

2.3.3 部分病例肺脏出血, 肝脾肿大, 有的肝表面有灰黄色坏死灶, 卵巢充血, 卵泡呈暗红色, 卵泡破裂充满腹腔。

2.4 预防

2.4.1 杀虫:

在本病流行季节, 对鸡舍内外, 每隔6~10 d喷洒1次杀虫剂如菊酯类杀虫剂以2 000倍液或40~60 mg/kg水, 晚间带鸡喷洒。

2.4.2 药物预防:

在流行季节, 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乙胺嘧啶 (按0.000 25%比例) 或磺胺间甲氧嘧啶 (按0.005%比例) 连用10~14 d, 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2.5 治疗

治疗药物很多, 不影响蛋鸡产蛋且效果确实, 较好的用药和治疗处方列举如下:

2.5.1 血虫净 (贝尼尔) 按1~1.5 mg/ (kg/体重) 配合维生素K3混合饮水, 每日1次, 连用3~5 d, 间隔3 d后药量减半再连用3~5 d即可。

2.5.2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按50~100mg/ (kg饲料) 配合维生素K3混合饮水, 连用3~5 d, 间隔3 d后, 药量减半后再连用5~10 d即可。

2.5.3 乙胺嘧啶按4 mg/ (kg饲料) , 磺胺间甲氧嘧啶按200 mg/ (kg饲料) 配合维生素K3混合拌料, 连用5 d, 间隔3 d后, 再按乙胺嘧啶2 mg/ (kg饲料) , 磺胺间甲氧嘧啶100 mg/ (kg饲料) 配合维生素K3混合拌料, 连用3~5 d即可。

3 绦虫病

3.1 流行病学

常年在鸡体内生存, 但传播繁殖旺季主要是温暖潮湿的季节, 在集约化养鸡生产中从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 其常见的中间宿主要为蝇和甲虫;常导致鸡生产性能下降, 所以家禽均有发生的可能。

3.2 临诊症状

3.2.1 幼鸡严重, 成鸡较轻。

3.2.2 病鸡精神不振, 食欲早期增加, 当自体出现中毒时, 食欲减退, 但饮欲增加;消瘦贫血羽毛松乱, 排白色带有粘液和泡沫的稀粪, 混有白色绦虫节片。

3.2.3 严重感染时, 部分病例常有进行性麻痹, 从两脚开始, 逐渐波及全身, 即出现瘫鸡;有时部分病例经过一段时间后鸡体中毒症状解除后不治自愈, 但影响将来的生产性能。

3.2.4 成鸡感染本病一般不显症状, 但影响免疫疫苗时抗体的产生。严重时, 产蛋量下降或产蛋率上下浮动, 个别严重病例出现腹腔积水和神经症状, 常因激发感染细菌或病毒病而衰竭死亡。

3.3 剖检变化

3.3.1 脾脏肿大, 肝脏肿大呈土黄色, 往往出现脂肪变性, 易碎, 部分病例腹腔充满腹水。

3.3.2 小肠粘膜呈点状出血, 严重者, 虫体阻塞肠道。

3.3.3 部分病例肠道生成类似于结核病的灰黄色小结节。

3.3.4 因长期处于自体中毒而出现营养衰竭和抗体产生抑制现象, 成鸡往往还表现卵泡变性坏死等类似于新城疫的病理现象。

3.4 预防

3.4.1 经常清扫鸡舍, 及时清除鸡粪, 做好防蝇灭虫工作;

3.4.2 幼鸡与成鸡分开饲养, 最后采用全进全出制;

3.4.3 制止和控制中间宿主的孳生, 饲料中添加环保型添加剂如在流行季节里饲料中长期添加环丙氨嗪 (一般按5 g/t全价饲料) ;

3.4.4 定期进行药物驱虫, 建议在60日龄和120日龄各预防性驱虫1次。

3.5 治疗发病后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

3.5.1 丙硫苯咪唑:15~20 mg/ (kg体重) , 晚上混入饲料内一次性投服, 每晚1次, 连用3次;间隔7 d后再重复驱虫1次。

3.5.2 吡喹酮:10~20 mg/ (kg体重) , 晚上混入饲料中一次性投服, 间隔7 d后再重复驱虫1次。

3.5.3 氯硝柳胺:50~100 mg/ (kg体重) , 晚上混入饲料内一次性投服, 间隔7 d后再重复驱虫1次。

3.5.4 硫双二氯酚:100~200 mg/ (kg体重) , 晚上混入饲料内一次性投服, 间隔7 d后再重复驱虫1次。

4 鸡体表寄生虫病

4.1 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夏秋季节, 由于温度和湿度特别适合体外一些生物的繁殖, 故而, 发病较其它季节严重.寄生于鸡体表的寄生虫种类很多, 常见的有虱、臭虫、皮刺螨、跳骚、鸡蜱等。

4.2 临诊症状

鸡的外寄生虫主要以鸡的羽毛、绒毛及表皮鳞屑为食, 有的叮咬吸血。病鸡表现为皮肤发痒, 寝食难安、羽毛脱落, 甚至引起贫血, 消瘦, 生长发育停止, 产蛋下降啄羽、啄肛等。跳骚有时还钻入皮下, 引起皮炎。有些还能够引发家禽螺旋体病的爆发。

4.3 预防

经常清扫、洗刷地面用具等, 定期用药物预防

4.4 治疗

鸡寄生虫病球虫病发病原因及治疗 篇4

1 流行特点

球虫病主要危害25~55日龄的雏鸡, 特别是在7~8月霉雨季节温暖潮湿的环境最有利于球虫卵囊的发育而暴发本病。如果天气干燥, 一般不易流行。

球虫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由于雏鸡吃了球虫孢子卵等, 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 至于间接传染, 主要由人的手脚一切用具以及其他一些飞禽、苍蝇、甲虫等作为媒介传播者, 球虫卵囊在康复鸡的肠粘膜里可以生存7个月之久, 因此外观健康的带虫鸡常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传染源。

2 病状

球虫病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 病鸡排出血便或肉丝便表现腹痛, 发出唧唧的叫声, 在排便时叫声更为明显。病鸡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羽毛松乱、翅膀下垂、嗉囊膨大柔软如橡皮球。病鸡体温升高、怕冷, 常靠近热源或聚集成堆, 病程稍长。病鸡表现瘦弱, 两眼紧闭打瞌睡, , 鸡冠苍白贫血, 最后由于食物废绝而死, 死亡率可达50%~80%。

3 剖检

球虫病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因主要侵害盲肠和小肠, 有较严重的炎症变化, 肠壁肿胀, 盲肠充满多量的血液或血凝块, 呈棕红色或暗色红色, 如果剪开肓肠, 可见肠壁变厚, 内容物主要是血液或血凝块, 或有干酪样物并混有血液的坏死物。

4 治疗

本病治疗药物较多, 用新苯钠砷治疗本病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 青霉素的治疗效果也很好, 用药剂量, 每天病鸡每日1 000~2 000 IU, 直接混合在饲料中喂给, 连喂2~3 d可治愈。如果症状较重, 每只雏鸡每天用3 000~5 000 IU, 连喂2~3 d也可治愈。以2~4万IU的痢特灵溶液自由饮水, 可收到良好效果。一般连饮7 d伴一个蒸馏水稀释后静脉注射, 连续3 d一疗程。磺胺类药物, 如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噻唑钠、磺胺脒、磺胺嘧啶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果应用上述药物后, 鸡群中仍有血便和肉丝便, 可用碘制剂治疗。其配方和投药方法是碘片14 g, 鞣酸10 g, 乳酸10 g, 常水100 m L, 充分搅拌混合为原液。用时, 再将原稀释成5%的液体口投, 1月龄雏鸡每天1次, 每次1 m L。2月龄雏鸡每天1次。每次2 m L, 连服3 d即可治愈。亦可用氨丙啉氯吡醇、氯苯胍、尼卡已秦、球痢灵等药物治疗。

用中药常山、柴胡合剂治疗球虫病效果良好。配方是:常山0.5 kg, 柴胡0.5 kg, 水煎后拌料饮水均可。上药为1 000只雏鸡的用量, 每天1剂, 但连喂2 d必须停药, 隔3~5 d, 再喂药2 d。

5 预防

春夏季鸡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篇5

1.1 鸡蛔虫

1.1.1 流行病学

寄生在小肠, 是淡黄色或乳白色的圆形虫体。家禽的年龄和营养状况等与感染性有关, 雏鸡以3~9月龄的鸡群最易感染, 随着年龄的增大, 感染率逐渐降低。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 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一年以上的鸡为带虫者。

1.1.2 症状

成年鸡在轻度感染时, 不表现临床症状。雏鸡表现精神萎顿, 食欲减退, 双翅下垂, 羽毛逆立。病鸡消瘦, 鸡冠和肉髯苍白。下痢和便秘交替, 有时排血便, 甚至由于蛔虫堵塞肠道而死亡, 不及时治疗, 衰弱而死亡。

1.1.3 病理变化

小肠粘膜发炎、出血, 肠壁上有颗粒状化脓灶或结节。严重感染时可见大量虫体聚集, 相互缠结, 引起肠阻塞, 甚至肠破裂和腹膜炎。

1.1.4 预防

清洁禽舍, 夏季每隔10~15d烫洗地面、饲槽及一切用具。定期驱虫。在蛔虫病流行的鸡场, 每年定期进行2次驱虫。雏鸡和成年鸡要分开饲养, 防止互相感染。选择阳光好, 地势高, 环境干燥的地区建场。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全价料,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1.1.5 治疗

(1) 左旋咪唑, 按体重20~40mg kg, 均匀地混于饲料服用, 或甲苯唑30mg/kg混饲、1次内服。

(2) 噻咪唑20~40mg/kg, 混饲;左旋咪唑按20~40mg/kg, 混饲;丙硫咪哇片10~20mg/kg, 混饲;甲苯唑30mg/kg, 混饲, 1次内服。

(3) 左旋咪唑, 鸡口服量为20mg/kg, 噻嘧啶, 鸡口服量60mg/kg;丙硫苯咪唑, 鸡口服量10~20 mg/kg;硫化二苯胺, 雏鸡0.3~0.5g/kg, 成鸡0.5~1.0g/kg;甲噻吩嘧啶10~15mg/kg。在药物治疗3天后, 家禽不能放出运动, 避免粪便内的虫卵散播, 并及时清除粪便。

1.2 球虫病

1.2.1 流行病学

寄生于肠道上皮细胞, 各种禽类对球虫均有易感性, 多发生在15~45日龄的鸡群, 成年鸡是主要的带虫宿主。本病的发病时间与气温和雨量密切相关, 多流行于温暖季节。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1.2.2 临床症状

病初表现为不饮不食, 精神沉郁, 翅下垂, 下痢, 粪便带血, 甚至排出鲜血、有时呈污黑色、腥臭。病鸡拥簇成堆, 颤栗, 重症者常表现为严重的贫血、鸡冠和面部苍白。临死前体温下降。雏鸡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

1.2.3 病理变化

损害盲肠和小肠。肠粘膜出血、肠壁增厚、充血和坏死、肠腔中充满大量血液或血凝块和脱落的粘膜碎片, 严重时出现“盲肠蕊”。

1.2.4 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 切断传播途径, 应加强饲养管理。鸡群一旦发生球虫病, 立即将病鸡隔离, 切实做好鸡舍周围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 用0.5%碘溶液、3%烧碱溶液或10%氨水溶液对用具进行喷雾消毒, 1次/天, 连续消毒1周。病死鸡深埋做无害化处理, 做好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

1.2.5 治疗

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氯吡嗪钠、尼卡巴嗪、地克珠利、百球清球痢灵等混饮给药治疗, 3次天, 连用3~5天。

病情严重者肌肉注射青霉素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控制继发感染用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强力霉索、红霉素等混饮给药, 2次/天, 连用3~5天。

1.3 鸡绦虫

1.3.1 流行病学

寄生在小肠的一种白色的带状分节虫, 该病主要发生于秋夏两季, 发病率很高, 且致病力不强。各年龄段的鸡都易感, 但以17~4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强, 死亡率也最高。

1.3.2 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 食欲早期增加, 当自体出现中毒时, 食欲减退, 但饮欲增加, 消瘦贫血羽毛松乱, 排白色带有粘液和泡沫的稀粪, 混有白色绦虫节片。严重感染时, 部分病例常有进行性麻痹, 从两脚开始, 逐渐波及全身, 即出现瘫鸡, 有时部分病例经过一段时间后鸡体中毒症状解除后不治自愈, 但影响将来的生产性能。产蛋量下降或产蛋率上下浮动, 个别严重病例出现腹腔积水和神经症状, 常因激发感染细菌或病毒病而衰竭死亡。

1.3.3 病理变化

十二指肠发炎, 粘膜肥厚, 肠腔内有多量粘液, 恶臭, 粘膜贫血, 黄染。肠壁上可见结核样结节, 结节中央有米粒大小的凹陷, 内可找到虫体或填满黄褐色干酪样物质, 或形成疣状溃疡。肠腔中可发现乳白色分节的虫体。虫体前部节片细小, 后部的节片较宽。

1.3.4 预防

清扫鸡舍, 及时清除鸡粪, 做好防蝇灭虫工作。幼鸡与成鸡分开饲养, 最后采用全进全出制。饲料中添加环保型添加剂。定期进行药物驱虫。

1.3.5 治疗

硫双二氯酚 (别丁) , 鸡每千克体重150~200mg, 以1:30的比例与饲料配合, 4天后再喂服一次。

氯硝柳胺 (灭绦灵) , 鸡每千克体重50~60mg, 一次投服。

吡喹酮, 鸡按每千克体重10~15mg, 连续用药2次, 间隔5天, 可驱除各种绦虫。

丙硫苯咪唑, 鸡按每千克体重10~20mg, 一次投服。

1.4 鸡螨病

1.4.1 流行病学

是一种体形扁平, 长卵圆形, 淡灰黄色的体外寄生虫。吸血后变为红色或褐色。寄生在鸡的腿、腹、胸、翅膀内侧、头、颈、背等处, 吸食鸡体血液和组织液, 并分泌毒素引发鸡皮肤红肿、损伤继发炎症,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夏秋季节常见。

1.4.2 症状

病初成羽毛蓬乱, 皮肤发痒、食欲下降, 寝食难安、羽毛脱落、贫血, 消瘦, 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止、啄羽、啄肛等。幼鸡常秃头, 身体瘦弱。鸡的羽毛、绒毛及表皮鳞屑为食, 有的叮咬吸血。跳蚤有时还钻入皮下, 引起皮炎。有些还能够引发家禽螺旋体病的暴发。产蛋量下降;严重时可因失血性贫血造成死亡。鸡发生肌肉松弛, 运动麻痹。

1.4.3 预防

搞好禽舍周围环境, 定期清理粪便, 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垫料、地面、墙壁、顶棚等进行彻底的喷雾消毒, 并且使药物喷入缝隙和蛋箱后面, 喷洒消毒时常用的药物有:1%敌百虫液、0.5%蝇毒磷、2%马拉硫磷、0.2%溴氢菊酯等。

1.4.4 治疗

用90%晶体“敌百虫” (邻氨基苯甲酸) 600倍液喷洒在鸡身上轻轻地揉搓, 使药液均匀, 可以杀死鸡虱。隔10天再按此方法治疗1次。还可用固体杀虫药捣碎撒洒在鸡窝里, 待挥发后再进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5%溴氰菊酯1:2000倍稀释液喷洒鸡体鸡舍和鸡笼栖架等, 隔7~10d重复用药1次;使用0.2~0.3%马拉硫磷溶液及0.25%蝇毒磷溶液喷雾均有效果。

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制剂拌料驱虫。

1.5 鸡组织滴虫病

1.5.1 流行病学

鸡组织滴虫病 (又称黑头病、盲肠肝炎) , 本病多于春夏多发。本病大多发生于雏鸡, 成年鸡也能感染。鸡群的管理条件不良、鸡舍潮湿、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光线不足、饲料质量差、营养不全等, 都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1.5.2 临床症状

病初表现食欲不振, 羽毛松乱, 两翅下垂, 嗜眠, 拥挤扎堆, 腹泻, 粪便淡黄色或淡绿色, 含有血液, 病情较重者粪便带血似球虫。有些病鸡头部皮肤淤血, 呈暗紫色。

1.5.3 病理变化

盲肠呈一侧或两侧性肿大, 肠腔内充满干燥、坚硬的干烙样栓塞物, 个别病例可见盲肠粘膜出血、增厚及溃疡。肝脏肿大, 面有轮状黄褐色病变坏死区, 表面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坏死灶, 呈黄色或淡绿色, 大小不一;肾稍肿大出血。

1.5.4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幼鸡和成鸡必须分开饲养, 鸡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 鸡粪要及时清理并集中堆积生物热消毒, 减少粪便对饲料, 饮水的污染。定期驱虫, 特别是驱除盲肠中的异刺线虫。饲料中补充维生素A促进盲肠和肝组织的康复。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

1.5.5 治疗

痢特灵:在饲料中添加0.04%, 即每千克饲料中加4片 (每片0.1克) , 连用5~7天。

甲硝哒唑 (灭滴灵) :按400mg/千克混饲料, 连用5~7天。停药3天再用一个疗程, 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防止激发感染。

左旋咪唑:在病鸡转向康复时, 用于驱虫, 鸡每千克体重用25mg (1片) , 一次性经口投服, 也可使用针剂, 用量效果5片剂相同, 常用于5%的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5毫升。

2 结语

提高认识,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方针, 是春夏季防治常寄生虫病的主要原则。平时应做好预防驱虫工作;挖掘现有技术, 尤其是近年研究的一些实用新技术, 进行熟化和组装在畜牧生产中推广应用;平时搞好环境卫生。这是防治畜禽寄生虫最基本的方法;加强畜禽的饲养保健, 提高动物自身抵抗力;防治用药要准确、经济、环保, 便于推广使用;消灭中间宿主, 切断传播媒介;加强免疫预防工作。

摘要:春夏季节, 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外界生物环境, 为寄生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空间, 这也是每年春夏季鸡寄生虫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鸡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6

1 鸡蛔虫病的诊断

本病症状缺乏特异性, 确认需进行粪便检查和尸体剖检。

1.1 症状诊断

鸡蛔虫的幼虫钻入肠黏膜时, 造成肠黏膜出血和发炎, 并易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感染时, 成虫大量聚集, 互相缠结, 可发生肠堵塞, 甚至引起肠破裂和腹膜炎。此外, 由于代谢产物的毒害作用, 常使雏鸡发育迟缓, 成年鸡产蛋量下降。

病雏鸡生长发育不良, 精神萎靡, 行动迟缓, 呆立不动, 翅膀下垂, 羽毛松乱, 可视黏膜苍白。食欲减退, 下痢和便秘交替, 有的稀粪中混有带血黏液, 逐渐衰弱而死亡。成年鸡一般症状轻微, 偶见下痢, 产蛋量下降和贫血等。

1.2 剖检诊断

肠壁上有粟粒大化脓灶或寄生虫结节, 黏膜水肿, 出血。肠中有大量成虫聚集。

1.3 病原学诊断

鸡蛔虫呈黄白色, 表皮有横纹, 头端有3个唇片。雄虫长26~70 mm, 尾端有尾翼和10对尾乳突, 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肛前吸盘具有厚的角质边缘, 交合刺近等长, 长0.65~1.95 mm。雌虫长65~110 mm, 阴门开口于虫体中部。虫卵呈椭圆形, 壳厚而光滑, 深灰色, 刚排出时内含单个胚细胞。

蛔虫发育不需中间宿主。雌虫在小肠内产卵, 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有氧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 经17~18 d, 在卵内形成含有幼虫的感染性虫卵。鸡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幼虫在腺胃处破壳而出, 进入十二指肠内, 经过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 从感染开始到发育为成虫需35~50 d。

1.4 流行病学诊断

蛔虫卵对外界环境因素和常用的消毒药物抵抗力很强, 感染性虫卵在土壤内一般可存活6个月。虫卵在19~39℃和90%~100%的相对湿度时, 容易发育到感染期。但对干燥和50℃以上高温敏感, 特别是在阳光直射、沸水处理和粪便堆沤等情况下迅速死亡。

自然感染主要是通过食入被感染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或由于啄食体内带有感染性虫卵的蚯蚓而引起。3~4个月龄以内的鸡易受侵害, 病情也较重, 超过5~6月龄的鸡抵抗力较强, 12月龄以上的鸡多为带虫者。不同品种的鸡抵抗力不同。肉用种鸡较蛋用种鸡的抵抗力强, 本地鸡种较外来鸡种的抵抗力强。饲料营养不全面, 缺乏动物性蛋白以及维生素A、B族维生素时, 鸡对蛔虫的感染性增高。

1.5 实验室诊断

用直接涂片法和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2 鸡蛔虫病的防治

2.1 药剂治疗

丙硫咪唑:10~20 mg/kg, 1次口服;左旋咪唑:20~25 mg/kg;噻苯咪唑:10~20 mg/kg, 1次口服;枸橼酸哌嗪:150~200 mg/kg, 拌料喂服;中药驱虫, 取槟榔125 g, 南瓜子75 g, 石榴皮75 g, 共研细末, 按2%比例拌入饲料中, 每天2次, 连用2~3 d。

2.2 预防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 喂以全价饲料。成年鸡多为带虫者, 雏鸡与成鸡应分群饲养。及时清除粪便, 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饲槽和饮水器应每隔1~2周用沸水消毒一次。

中西医结合防治鸡蛔虫病 篇7

1 病原

鸡蛔虫病病原是鸡蛔虫,是寄生于鸡体内的最大的一种线虫,虫体粗大,黄白色,头端有3片唇。雄虫长2.6~7 cm,雌虫长6.5~11 cm。虫卵椭圆形,卵壳厚,深灰色。

该虫发育不需中间宿主。成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内,所产虫卵随鸡粪便排出,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经17~18d发育为感染性虫卵。鸡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其幼虫在肌胃和腺胃处逸出,钻进肠黏膜发育一段时间后,重返肠腔发育为成虫。

本病除感染鸡外,还可感染鹅、鸭、火鸡、鹌鹑、鹧鸪等。以大群地面饲养的鸡群多发,尤以3~4月龄以内的雏鸡易遭侵害,1岁以上多为带虫者。

2 主症

雏鸡常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阻,精神萎顿,两翅下垂,羽毛松乱,鸡冠苍白,黏膜贫血,食欲不振,逐渐消瘦,下痢和便秘交替发生,有时粪中有带血黏液,最终因消瘦衰竭死亡。成年鸡多属轻度感染,不表现症状,但产蛋量下降。

剖检可见肠壁有粟粒大的寄生虫性结节,肠黏膜水肿、出血,甚至发生萎缩和变性。可见大量成虫积聚于肠道,有的引起肠道阻塞、破裂和腹膜炎。

3 防治

3.1 预防

雏鸡与成年鸡应分群饲养,不共用运动场;及时清除粪便,并堆积发酵杀灭虫卵,饲槽和饮水器应每隔1~2周用沸水消毒;每年进行2~3次定期驱虫,对病鸡随时进行治疗性驱虫,加强饲养管理,喂以全价饲料,以增强鸡对蛔虫的抵抗力。

3.2 治疗

3.2.1 西药治疗:

(1) 左咪唑,按20 mg/ (kg体重),一次口服,对成虫和幼虫的驱虫率可达100%; (2) 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25 mg,或用丙氧咪唑每千克体重40 mg,也可用甲苯咪唑30~100 mg (kg体重) ,均一次口服,对成虫和幼虫均有效; (3) 驱蛔灵 (枸橼酸哌嗪) ,按150~200 mg/ (kg体重) ,一次口服。此外,还可选用噻苯咪唑、噻嘧啶及甲噻吩嘧啶等药物。 (4) 潮霉素B,以l kg饲料内加入6~12 mg,混匀后饲喂。

3.2.2 中药治疗:

一例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 篇8

1 发病情况

2008年7月24日, 新兴县某养鸡户饲养的3600只矮脚黄鸡在32日龄时, 小部分鸡只出现冠头和肉垂苍白, 食欲不振, 精神沉郁, 下水样白色或绿色稀粪, 鸡群不断出现死亡, 但死亡量不大, 每天约5只左右。

2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见:肺脏广泛性出血、水肿 (见图1) ;肾脏广泛性出血、肿大, 有尿酸盐沉积 (见图2) ;肝脏、腿肌、心肌、胰脏表面和深层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 并有灰白色的卡氏住白细胞虫裂殖体小结节 (见图3-图6) 。

3 诊断

3.1 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3.2 实验室诊断:采取心肌部位的小结节做压片镜检检查裂殖体, 及采取患鸡血液做涂片, 经姬氏、瑞氏染色, 镜检检查培殖体, 发现虫体。

4 防治

4.1 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是要消灭媒介昆虫库蠓。可使用灭虫菊酯等杀虫剂喷洒水沟、鸡舍、鸡粪等, 并及时清除鸡舍内外的积水, 有效防止库蠓的孳生。

上一篇:降雨径流洪水下一篇:常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