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寄生虫病论文

2024-10-29

牛羊寄生虫病论文(共7篇)

牛羊寄生虫病论文 篇1

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在部分山区对牛羊等畜牧的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民的经济主要来源,然而随之也出现了严重影响畜禽产品质量的畜牧群感染寄生虫病,该疾病的出现不仅影响养殖场的经营效益,对人们的健康也极为不利。笔者从牛羊寄生虫程序化模式出发简要分析牛羊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下文为详述。

1羊梭菌类疾病

羊梭菌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会导致羊猝狙、黑疫、羔痢等疾病的一类疾病。

1.1羊梭菌病的种类和症状

1.1.1羊快疫

处于6~12月龄状态且营养状况良好的羊极易患此病,表现为突然发病死亡,无相关提前症状。

1.1.2羊肠毒血病

处于2~12月龄状态的羊极易感染此疾病。羊感染该病源于误食被病原菌感染的草料或着水源,具地方季节性,牧区多发于青草萌发的春季和牧草结籽的秋季,而农区多发于蔬菜收货的秋季。发病症状表现为抽搐、流口水、四肢强烈的划动,并伴有眼球转动和磨牙等现象,患病羊通常于发病24h内死亡。

1.1.3羊猝狙

处于1~2周岁状态的羊最易患病。生活在低洼沼泽地区的羊羔在冬春季最易发病,发病症状表现为迅速死亡或者在出现羊掉群、卧地、衰弱和痉挛等现象之后数小时死亡。

1.1.4羊黑疫

又唤传染性坏死肝炎,该疾病多出现在生活于低洼潮湿地区的羊,而且春夏季为高发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偏高在41.5℃左右,病程较长。

1.1.5羔羊痢疾

在初生一周内的羊羔极易感染此疾病,伴有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

1.2羊梭菌类疾病的有效防治

(1)及时将健康羊群转移至高温干燥地区进行放牧,若条件允许可圈舍转移进行圈养。

(2)春季尽可能不抢青;秋季少在草黄较早的地区进行放牧,同时适量喂食青菜。

(3)为有效控制肝片吸虫可合理使用肝蛭净等药剂。

(4)在卫生方面,应该对母羊加强营养及哺乳期乳房的按时消毒,对圈舍按时清扫消毒,值得提醒的是,初生羊羔在进行哺乳之前应该内服青链霉素5万单位。

(5)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羊梭菌病四防氢氧化铝菌苗的注射一周之后进行羊黑疫苗注射。

(6)用抗生素和磺胺药结合强心剂和止泻等药剂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

2牛羊寄生虫病

2.1内寄生虫病———蠕虫病

包括极为普遍但却危害性极强的吸虫、绦虫、线虫和蠕虫病。致使吸虫病的主要有片形吸虫(尤以肝片吸虫做代表),其次为阔盘吸虫和双腔吸虫等。导致绦虫幼虫病的主要病原体有羊囊尾蚴、包虫、脑多头蚴、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致病机理为绦虫幼虫寄生于牛羊的肌肉、肝肺等处。在面对此类疾病时应该实施以积极预防为主、必要治疗为辅观念为基础的相关措施。线虫病多出现于蠕虫病,如牛羊犊新蛔虫病、血矛线虫病、食道口线虫病、仰口线虫病以及网胃线虫病等,而常见的绦虫成虫病主要有莫尼兹绦虫病和曲子宫绦虫病等。

2.2外寄生虫病

2.2.1羊鼻蝇

由羊鼻蝇幼虫寄生于羊鼻腔登出引发的流脓性鼻涕、打喷嚏甚至于引发肺炎等症状。

2.2.2牛皮蝇

牛皮蝇进入牛皮内行动引起牛痛痒、靠墙擦背、焦躁不安等现象从而影响牛的正常发育和催肥。

2.3牛羊寄生虫病的有效防治

(1)条件允许时进行轮牧。

(2)幼畜于成年畜分开饲养。

(3)放牧时尽可能避开潮湿多水地带。

(4)注重饮食和饮水卫生,流动水为宜。

(5)定期深度对圈舍清扫消毒。

(6)合理使用蠕虫药物进行蠕虫驱治。如丙硫咪唑和左旋咪唑。

牛羊作为畜牧养殖业最为重要的资源,其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应该对牛羊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加以及时的预防和治疗。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探讨 篇2

1 牛羊寄生虫病的概述

寄生虫病是指寄生在人体或者动物体内的寄生虫诱发人和动物发生疾病的一种疾病, 寄生虫病具有分布广、种类多、危害严重等几个方面的特点。牛羊寄生虫病是指寄生在牛羊体内导致牛羊病发的一种疾病。寄生虫的流行和传播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传染源; (2) 传播的途径; (3) 易感牛羊, 其中易感体受到环境因素的严重制约。寄生虫的生活史包括了寄生虫的生长环境、发育的过程、繁殖的过程和情况等。其发病过程是:牛羊等动物体内的寄生虫普遍是通过牛羊的血液、粪便、尿液等将体内的寄生虫排到体外, 而这些寄生虫再通过另一种方式向下一个宿主的体内侵入, 这种情况不断循环, 最终导致口、皮肤等受到感染从而发病。

据有关调查和统计发现, 目前较为流行的牛羊寄生虫病有蠕虫病、焦虫病、疥癣、蜱源性疾病、羊鼻蝇、牛皮蝇等。其中蠕虫病、焦虫病等是内寄生虫病, 疥癣、蜱源性疾病、羊鼻蝇和牛皮蝇等是外寄生虫病[1]。

2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断

首先, 需要对牛羊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般情况下, 牛羊发生寄生虫病时具有的临床表现包括消瘦、贫血、黄疸、水肿、发育受阻、消化性障碍、营养不良等, 这几个方面是各种寄生虫病的共同临床症状。

其次, 需要掌握牛羊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 其流行因素包括寄生虫病的发病高峰期、寄生虫病的发病对象、寄生虫病的传播方式、寄生虫病的流行动态等。

再次, 由于外寄生虫病能够用肉眼观察到, 因此, 在诊断时, 对于外寄生虫病, 可以将虫体保存在浓度为75%的酒精当中, 然后在实验室内用解剖镜对寄生虫的种类和特点进行观察和鉴定。

第四, 对已经病死的牛羊进行尸体解剖、通过剖解牛羊的尸体对其病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并寻找出病原体, 再根据解剖后观察的情况进行病因和死因的分析。

第五, 牛羊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病原体、致病因素、流行因素、传播因素等寻找寄生虫病的传染源, 其传染源包括了带虫牛羊、保虫宿主、延续宿主等, 然后分析易感牛羊, 并对传染源和易感牛羊的生活环境进行观察, 观察的内容包括了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线、通风度、土壤情况、植被、牛羊饮用水的水源、饲料、卫生条件、饲养管理等[2]。

总之, 从病原体、传播方式、环境、病因和死因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之后, 能够有效的提高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断准确率, 也为后期牛羊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3 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3.1 预防

首先, 牛羊寄生虫的预防是降低牛羊寄生虫病病发率, 减少牛羊因寄生虫病而死亡的概率。其主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断结果有效的控制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切断其传播的途径; (2) 加强牛羊群的管理。要预防牛羊寄生虫病, 饲养员的管理十分重要, 因此, 在加强牛羊群的管理前, 首先要提高饲养员的管理素质, 然后才能加强牛羊的管理。 (3) 在饲养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牛羊居住环境的干净、勤清牛羊粪便。 (4) 对牛羊圈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菌, 保证圈内适合的温湿度和光线。

3.2 治疗

其次, 在牛羊寄生虫病的治疗方面, 需要根据不同的寄生虫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治疗。比如, 在蠕虫病的治疗方面, 采用丙硫咪唑和虫克星等药物进行驱治。在焦虫病的治疗方面, 可以采用贝尼尔、焦虫净等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 贝尼尔具有较强的副作用, 过量的给药会导致牛羊中毒, 因此, 在采用该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药量, 或者辅助强力解毒敏或者阿托品解毒药物, 避免牛羊中毒。在疥癣病的治疗方面, 可以采用螨净药物进行治疗, 与虫克星的内服不同, 螨净是将该药物与水混合对牛羊进行药浴。

4 结语

总之, 在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过程中, 要想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一方面是需要根据流行病学对牛羊寄生虫病进行确诊, 诊断的过程中要结合牛羊的临床症状、实验室、病理学的解剖等。另一方面, 根据牛羊寄生虫病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是提高牛羊寄生虫病防治效果的有效手段。

摘要:近几年来, 牛羊寄生虫病十分盛行, 这些寄生虫病对牛羊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危害, 为了提高牛羊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保证牛羊的正常健康, 降低其死亡率, 文章对牛羊寄生虫病的几种类型进行概述, 并分析如何进行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断, 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寄生虫病,诊断,防治

参考文献

[1]涛华.浅谈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当代畜禽养殖业.2012 (07) :15-17.

牛羊寄生虫病论文 篇3

1.1 生活史

北方地区牛羊的吸虫主要是指双盘类的肝片吸虫,其寄生在牛羊的肝脏和胆管里,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如并发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则可导致大批死亡。吸虫生活史通常经历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和成虫等几个发育阶段。其发育过程如下:肝片吸虫的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牛羊的胆管内,成熟的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的温度(25℃~26℃)、氧气、水及光线条件下,经10~20d,孵化出毛蚴在水中游动。毛蚴在外界环境中,通常只能生存6~36h,如遇不到适宜的中间宿主则渐次死亡。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淡水螺)即钻入其体内发育。在螺体内经无性繁殖,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和尾蚴,最后尾蚴逸出螺体。这一过程需要35~50d。尾蚴在水中或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终末宿主饮水或吃草时,连同囊蚴一起吞食而感染,又开始重复上述发育史。

1.2 流行特点

片形吸虫病呈地方性流行,其主要中间宿主为淡水螺,因此多发生在低洼、潮湿和多沼泽的放牧地区。舍饲的牛羊也可因采食从低洼、潮湿地割来的牧草而感染。多雨年份可促进本病的流行。该病的流行与外界自然条件关系密切。虫卵在低于12℃时停止发育,但对高温和干燥敏感。40℃~45℃时,几分钟内死亡,在干燥的环境中迅速死亡。虫卵在潮湿环境可存活8个月以上。囊蚴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潮湿的环境中可存活3~5个月,但对干燥和阳光直射敏感。

2 绦虫的生活史及流行特点

2.1 生活史

北方地区牛羊感染的绦虫主要为莫尼茨绦虫。成虫寄生于牛羊的的小肠内,终末宿主将孕节和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虫卵内的六钩蚴孵出。在适宜的外界温度、湿度条件下,经40d以上发育为似囊尾蚴。牛羊吃草时,连同含有成熟似囊尾蚴的地螨一起吞食而感染。地螨在终末宿主的体内被消化,释放出的似囊尾蚴附着于肠壁,经45~60d发育为成虫。

2.2 流行特点

绦虫多呈地方性流行,对羔羊和犊牛的危害最为严重,可造成大批死亡。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逐渐降低。大量的地螨分布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在雨后的牧场上,地螨的数量显著增加。地螨耐寒,可越冬,春天气温回升后,地螨开始活动,但对干燥和热很敏感。气温在30℃以上,地面干燥或日射时,地螨钻入地下。地螨在早晨和黄昏时活动较多,且晴天少、阴天多。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北方的感染高峰一般在5~8月。

3 线虫的生活史及流行特点

3.1 生活史

北方地区牛羊感染的线虫主要以食道口线虫为主,发育一般都要经过5期幼虫,中间有4次蜕皮。只有发育到第5期幼虫,才能进一步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经10~17h孵出第1期幼虫,经7~8d蜕变2次变为3期幼虫,为感染性幼虫。牛羊摄入被感染性幼虫污染的青草或饮水而遭感染。处于粪便和土壤中的虫卵,只有当粪便至少含60%水分时,才得保持其生命。

3.2 流行特点

牛羊食道口线虫虫卵在相对湿度48%~50%,平均温度为11℃~12℃时,可生存60d以上。第1、第2期幼虫对干燥敏感,极易死亡。第3期幼虫抵抗力较强,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存活几个月。温度在35℃以上时,所有的幼虫迅速死亡。感染性幼虫适宜于潮湿的环境,尤其是在有露水或小雨时,幼虫便爬到青草上,因此牛羊的感染主要发生在春秋季。

4 牛皮蝇、羊狂蝇病的生活史

寄生于牛的皮蝇属有牛皮蝇和纹皮蝇两种。牛皮蝇的发育属全变态。成蝇营自由生活,不采食,也不叮咬动物,只是飞翔、交配、产卵。一般多在夏季出现,在晴朗无风的白天,侵袭牛只。成蝇只生活5~6天,产完卵即死亡。产卵部位:牛皮蝇在牛体的四肢上部、腹部、乳房和体侧,每根毛上粘附虫卵1枚。纹皮蝇则在牛只的后肢球节部附近和前胸及前腿部,每根毛上可见数枚多至20枚。卵经4~7d孵出第1期幼虫,幼虫由毛囊钻入皮下。牛皮蝇第2期幼虫沿外周神经的外膜组织移行2个月后到达椎管硬膜的脂肪组织中,在此停留约5个月从椎间孔爬出,到腰背部皮下成为第3期幼虫。长大成熟后离开牛体,落入泥土中化为蛹。蛹期1~2个月变为成虫。整个发育期为1年。纹皮蝇发育和牛皮蝇基本相似,但第2期幼虫寄生在食道壁上。因此,皮蝇的整个发育过程约需1年。皮蝇成蝇的出现季节随气候条件不同略有差异,一般牛皮蝇成虫出现于6~8月,纹皮蝇则出现于4~6月。

羊狂蝇成蝇不采食,不营寄生生活。出现于每年的5~9月。雌雄交配后雄蝇即死亡。雄蝇生活至体内幼虫形成后,在炎热晴朗无风的白天活动,遇羊时即突然冲向羊鼻,将幼虫产于羊的鼻孔内或鼻孔周围,一次能产下20~40个幼虫。每只雌蝇在数日内可产幼虫500~600个。产完幼虫后死亡。刚产下的第1期幼虫爬入鼻腔,在鼻窦额窦、或鼻腔内经2次蜕化变成第3期幼虫,在鼻腔内和额窦等处寄生9~10个月。到翌年春天,发育成熟的3期幼虫通过羊打喷嚏被喷落地面,钻入泥土化蛹,蛹期1~2个月化为成蝇。成蝇寿命为2~3周。本虫在北方较冷的地方每年仅繁殖一代。

5 根据气象预测结合生活史制定预防措施

5.1 高温干旱年的预防措施

(1)要加强对牛皮蝇、羊狂蝇病的防治,因为它们的成虫一般多在夏季晴朗炎热无风的白天飞翔交配。所以,高热无雨的夏季正是成蝇活动的关键时期,必须重点防治牛鼻蝇和羊狂蝇病。

(2)要适当减少对绦虫病和线虫的驱虫次数,因为干燥对绦虫和线虫发育阶段的卵囊或胚胎有致死作用。如果遇到高温干旱之年,不可能使虫卵成活,尤其线虫卵一般都在自然界发育,干旱高温对其发育极为不利。另外,绵羊在发生食物缺乏和饥饿时,体内的扩展莫尼茨绦虫会停止发育或排除宿主体外。所以,干旱缺草将使牛羊秋冬季绦虫和线虫的发育大大减少,不必要加大力度进行驱虫。

(3)可以减少对牛羊肝片吸虫的驱虫投入。因为虫卵对干燥很敏感,在干燥的粪便中停止发育,在完全干燥下迅速死亡。且肝片性吸虫卵的发育都需要有中间宿主淡水螺的存在,而螺的繁殖又离不开水和潮湿的环境。持续高温干旱的气候,使螺蛳停止发育或被晒死,所以,遇到大旱之年,秋季至翌年的春季应减少对肝片吸虫的防治投入。

5.2 低温多雨年的预防措施

根据以上寄生虫的生活史,遇到低温多雨的年景,要特别注重肝片吸虫和线虫及绦虫的预防,可以不防或减少皮蝇类寄生虫的驱虫投入。

牛羊寄生虫病论文 篇4

1 轮牧对草场的影响

1.1 促进牧草更新

牧草是多年生植物, 是常年不需要更新繁殖而继续生长的草本植物, 牧草的根部能够留住水分和微生物, 保持土壤健康, 而健康的土壤可以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土地里, 使其无法进入大气层而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周期的在几个草场轮流放牧, 让草场牧草有季节的休息, 促进家畜吃掉的牧草加速新旧交替, 促进新草生长。同时家畜踩踏草场, 有助于肥料和其他腐烂有机物深入土壤, 形成肥沃的腐殖土, 促进牧草的生长。

1.2 实行轮牧制度, 促进草场合理利用

在草地生态基础方面, 根据草场状况, 实行的冬春、夏秋草场轮牧制度, 每年六月底进入夏秋草场, 八月底转入冬春草场。进入夏秋草场后组织力量对冬春草场进行清理保护, 防止鼠害, 同时在夏秋草场上禁止滥伐滥采中藏药品如冬虫夏草等, 保护草场植被, 促进草场资源的合理利用。

1.3 制止对草场的任意超载放牧, 保护草地不受破坏

农业部明确“禁牧、休牧、轮牧”的“新三牧”制度, 是我国草原保护建设的重要制度, 我们陆续发布春季禁牧休牧令, 打击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以前对草场持续、超载放牧, 致使草场得不到养息, 破坏了草原植被, 草地退化, 加快了黑土滩的形成。现今对草场进行有周期的轮牧, 使原植被得到恢复, 改善生态环境, 畜牧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对农牧民增收的作用不断增强, 从而明显增强了农牧民生态保护意识, 参与草原保护的积极性也相应提高。

1.4 有季节性的开展畜牧业

我镇大多数冬春草场可利用面积小, 放牧时间长则会导致草场退化。而夏秋草场由于气候条件较好, 牧草生长旺盛, 结合幼畜的生长发育较快的特点, 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 加大冬羔比例和秋冬的出栏率, 加快了畜群的周转, 减少冬季枯草季节载畜量。这样也同时解决了牧草季节不平衡, 利用不平衡, 提高草地畜牧生产力。

2 实施草场轮牧, 清洁净化牧场

2.1 家畜寄生虫的感染特点

牛羊在吃草时吃下的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 在体内生长发育为成虫, 成虫产下的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孵化成感染性幼虫。而牛、羊的粪便和土壤是幼虫的隐蔽所。

2.2 常见寄生虫的发病规律

(1) 线虫的发病规律。线虫春季高潮开始于3月或4~5月, 4~6月达到高峰, 7月后下降;有时可在秋季 (8~10月) 出现小高潮。当年羊羔的高潮均在7~8月间, 冬季为低潮期。

(2) 绦虫的发病规律。感染季节多在4~6月份或5~8月份。在终宿主体内约经45~60天发育为成虫, 在牛羊体内寄生期限一般为3个月。

2.3 根据发病规律, 合理放牧, 避免感染性幼虫

4~6月的气候条件比较适于感染性幼虫的生活, 这一时期的幼虫非常活跃, 因此在感染性幼虫的高潮来临之前转入夏秋草场, 避免牛羊食入感染性幼虫, 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到秋冬季节时牛羊膘肥体壮, 抵抗力强, 体内寄生的虫体受到抑制, 发育缓慢, 致病力弱, 将牛羊转入冬春草场, 在早春对体质较弱的家畜进行舍饲饲养, 提高牲畜抵抗力, 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病。避免在低湿地点放牧。不在清晨, 傍晚或雨后放牧, 避开幼虫活动时间, 减少感染机会。

2.4 实行定期轮牧, 利用生物学杀虫

牛羊寄生虫病论文 篇5

1 牛羊内寄生虫病防治

1.1 牛羊胃肠道线虫病防治

牛羊线虫病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一类草食动物内寄生虫病, 在“春乏”季节往往造成大批死亡。上世纪70~80年代祁连县开展了大面积的寄生虫区系调查, 搞清了胃肠道线虫是造成春季绵羊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 针对流行的优势虫种发病的季节动态, 制定了针对性预防驱虫措施, 经过多年的“群防群控”, 内寄生虫病危害大大下降, 解决了“秋肥、冬瘦、春死亡”这一困惑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技术难题。后来由于牧区牲畜作价归户, 寄生虫病防治“群防群控”机制被打破, 牲畜疫病防治主要精力用在重大动物疫病和传染病防控上, 牛羊胃肠道线虫防治工作有所松懈, 加上近年来周边地区兽药市场开放, 牧民群众从多种渠道购买驱虫药, 致使用药方法和驱虫技术缺乏统一指导, 防治效果下降, 导致牛羊线虫病危害又有回升趋势, 尤其是羊肺线虫病危害日趋严重。为了加强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指导, 年初制定了《祁连县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对祁连县各种常发寄生虫病用药种类、驱虫时间、防治方法做了统一规定, 同时加强了线虫病防治技术培训与指导, 通过一年实践, 证明本防治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共防治牛羊胃肠道线虫112.0万头只, 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1.2 绦虫病防治

近年来祁连地区羊绦虫病危害较为严重, 和“梭菌类疾病”混合发生时常引起牛羊大批死亡, 为次我们加强了绦虫病防治技术培训与宣传, 全年共防治羊绦虫病防治49.94万只。

1.3 牛羊“三绦蚴”病调查

祁连县农牧局成立县棘球蚴病调查与防治协调领导小组;祁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实施领导小组, 负责祁连县棘球蚴病调查与防治的组织实施工作。共检查牛300头, 检出棘球蚴感染牛17头, 感染率5.67%, 范围1~5个;共检查羊358只, 检出感染羊63只, 感染率17.59%, 范围3~78个。在检查的牛羊中随机抽取血清118份, 其中牛51份、羊67份, 送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检验。祁连县7个乡镇共有牧户4789户、农户4386户, 共存栏牧犬8691条, 其中牧业乡镇7229条、农业乡镇1462条。在牧业乡镇采用氢溴酸槟榔碱泻下法, 抽检牧犬15条, 细粒棘球绦虫感染6条, 感染率40%。

2 牛羊外寄生虫病防治

2.1 牛羊药浴

药浴是防治牛羊外寄生虫病的有效方法, 由于牧民群众历来重视外寄生虫防治, 且外寄生虫易于监测, 所以祁连县牛羊外寄生虫感染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 今年寄生虫区系调查结果也反映了这一点, 祁连县2013年共开展牛羊药浴113.13万头只。

蝇蛆类寄生虫病防治的防治主要采用阿维菌素类药物驱杀三期幼虫的方法进行。由于羊鼻蝇蛆病在祁连县有严格的地区性, 多发地区主要分布与气候相对炎热, 干燥少雨牧户, 防治范围不大, 共防治羊鼻蝇蛆病1.32万只。牛皮蝇在祁连县广泛存在, 个别牧户感染相当严重, 防治主要以3岁以下幼年牛为主, 2013年度共防治牛皮蝇蛆病3.4万头。

2.2 牛皮蝇蛆病调查及效果考核

防治以幼年牛 (1~3岁) 为主, 主要使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类药物, 每年10月至11月下旬为皮下幼虫最佳防治时间。3~4月份对严重感染牛只采用敌百虫、溴氰菊酯、螨净等杀虫剂药浴, 驱杀已成“瘤包”即将入土的三期幼虫, 以达生态防治之目的。牛皮蝇在本县5个牧业乡镇均有分布, 经多年调查了解, 不同地域牛群自然感染强度和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 幼年牛感染明显高于成年牛;成年母牛高于同龄犍牛;2~3岁牛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最高。牛皮蝇分布与局部小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本县野牛沟边麻村、默勒瓦日尕村、阿柔青阳沟村等阳坡海拔相对较低处感染率明显高于阴山放牧牛群。

祁连县共防治牛皮蝇3.4257万头, 其中3岁以下幼龄牛约占95%, 成年牛约占5%。3月中旬在五个牧业乡镇确定未防治牛和已防治牛分两组进行抽检。已防治组共抽检牛189头, 感染30头, 感染率15.87%, 平均强度4.19;未防治组共抽检79头, 感染33头, 感染率41.77%, 平均强度3.72。5月中旬所有乡镇均在3月份考核牛群进行抽检。已防治组共抽检牛212头, 感染16头, 感染率7.55%, 平均强度4.19;未防治组共抽检94头, 感染47头, 感染率50.0%, 平均强度3.13。

3 牛羊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进展

为系统掌握祁连地区近年来牛羊内外寄生虫区系变化动态和季节变化, 为进一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在上级业务部门统一安排下, 开展了牛羊寄生虫区系初步调查, 共剖检羊20只, 牛8头, 发现青海省隶属于4门、9纲、16目、60科、127属, 共有412种寄生虫, 95%以上在祁连县均有分布, 部分寄生虫感染相当严重, 其中小型肺线虫、奥斯特线虫、马歇尔线虫为优势虫种, 11月份采用寄生虫系统剖检发剖检羊6只、牛5头。羊胃肠道线虫感染率83.3%, 感染强度3656条, 奥斯特线虫仍为优势虫种;羊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感染率33.3%, 强度27个。牛胃肠道线虫感染率20%, 毛圆线虫为优势虫种;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感染率33.3%。

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牛羊东毕血吸虫病防控 篇6

1 流行病学

1) 开展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共计走访了全县21 个乡镇场, 32 个自然村屯, 养牛羊户128 户, 养羊6 243 只。下乡处理疫情16 次, 剖检牛羊35 头 (只) , 涉及牛、羊群19 群, 牛103 头, 羊1 200 多只。

2) 在下乡处理动物疫病及养畜户来诊的发病牛、羊群中统计, 发病的牛羊多集中在通榆县境内的霍林河流域的大部分乡镇, 如同发牧场、向海乡等地。放牧多在河套里, 牛羊在放牧过程中饮用自然泡沼水。

3) 在下乡处理动物疫病及养畜户来诊的发病牛羊群中统计, 养牛103 头, 因病死亡9 头, 死亡率6.9%;养羊1 200 多只, 死亡200 多只, 死亡率约在16.7%。

2 病理剖检

在临床剖检的35 头只牛羊中, 病畜精神沉郁、严重营养不良。尸体消瘦, 严重贫血, 心肌无力。肝脏大部分实质变性, 凸凹不平, 并伴有化脓性坏死灶, 萎缩、质硬、坏死。肠系膜内有大量虫体, 腹腔内有大量腹水。

3 实验室诊断

采用血吸虫毛蚴孵化法。采集动物新鲜粪便, 羊粪为100 g, 牛粪以250 g为宜。牛羊粪血吸虫孵化应在进孵后第1、3、5 小时各观察1 次, 发现血吸虫毛蚴即判定为阳性。

4 防控措施

4.1 预防

建议采用预防性驱虫。驱虫前, 应先采取毛蚴孵化法或虫卵检查法来筛选已经被感染的畜群, 对毛蚴孵化阳性畜群进行针对性驱虫。此方法多在每年10-11 月给药为宜。

4.2 治疗

在畜群中出现贫血、消瘦等临床症状时, 结合临床剖检和实验室毛蚴孵化等进行确诊。治疗建议采取分期给药, 逐渐杀死血吸虫成虫。一次性给药易造成大量虫体同时被杀死, 死亡的虫体随着血流液经肝门静脉, 造成门静脉栓塞。驱虫时根据临床症状要采取综合性治疗。

4.3 驱虫药物的选择

目前根据兽药市场针对血吸虫特效驱虫药, 例举几种仅供参考。

1) 吡喹酮。牛每千克体重30 mg, 一次口服。羊每千克体重20 mg, 一次口服。

2) 硝硫氰胺 (7505) 。牛、羊均为每千克体重60mg, 一次口服, 山羊按实际体重给药。

3) 10%氯苯唑。羊按每千克体重0.1 m L, 牛按每千克体重0.12 m L, 一次口服。

4) 硫双二氯酚 (别丁) 。常用剂量为50 mg/ (kg·d) , 分3 次服, 隔日服用, 治疗15 d为1 疗程。

4.4 控制传播、预防交叉感染

可采用舍饲、半舍饲或改变放牧草场等, 避免牛、羊接触被污染的草场和泡沼。让牛羊饮用井水或自来水。

5 小结

根据记载, 通榆县在历史上曾经暴发过东毕血吸虫病。畜牧部门和养畜户深刻认识本病危害性, 每年都拟定防控计划, 同时加强了宣传教育, 提高养畜户的认识, 本病得到有效控制。

1) 自然因素。2015 年通榆县雨水较好, 霍林河长年未断流, 霍林河流域水草丰盛, 有利于东毕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繁殖生长。东毕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增多, 牛羊感染东毕血吸虫的机会增多。

2) 人为因素。本地区的养畜习惯, 多为自然放牧。畜主图方便, 春、夏、秋不给牛羊饮足井水, 牛羊自然饮用泡沼水, 加重了感染机率。

3) 防治得当。由于2015 年通榆县发现较早, 进行了广泛宣传防控工作, 防治措施得当, 未造成本病的扩散与蔓延。

摘要:近几年, 吉林省通榆县域内每年都有血吸虫病发生, 多是由东毕属吸虫 (Orientobilharzia sp.) 寄生于牛羊的肠系膜静脉引起的一种血吸虫病。牛羊东毕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可引起牛羊贫血、极度消瘦、腹水等严重营养不良性死亡, 是危害本地区畜牧养殖的寄生虫病之一。

玉屏县牛羊寄生虫调查 篇7

1 自然环境与饲养方式

玉屏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北与湖南省湘西交界处, 东经108°47'~109°9', 北纬27°7'~27°31', 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面积517 km2, 辖4个镇2个乡, 耕地面积5 700 hm2。属平坝、丘陵、山区兼有地形, 一般海拔400~600 m, 最高950 m, 最低315 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13.4℃, 年极端最高气温34.3℃, 年极端最低气温-10.4℃, 年平均日照1 227.8 h, 无霜期平均为297天, 平均降雨量为1 200~1 600 mm,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春秋多低温阴雨, 夏季降雨集中, 盛夏多伏旱, 无霜期较长, 雨量充沛, 雨热同季, 适宜发展种、养殖业, 同时也给多种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本县牛羊品种资源丰富, 有黄平黄牛、施秉黄牛、思南黄牛、务川黑牛、西门达尔、利木赞、摩拉水牛、广西水牛、四川麻羊、白山羊、南江黄羊、黑山羊、波尔山羊等。饲养管理方式均以放牧为主, 舍饲为辅, 有的单种放牧, 有的多种动物混牧。牛的圈舍均为土坑草圈, 部分为水泥地面;羊的圈舍为板圈、栏圈。圈舍简陋且环境卫生极差, 粪污多采取简单堆积, 没任何设施处理, 给寄生虫传播创造了良好机会。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调查动物:

来自本县4镇2乡32个村饲养的牛128头、羊160只进行剖检。并收集牛、羊新鲜粪便各640份作编号登记带回实验室进行虫卵调查。

2.1.2 试验器材:

解剖刀、手术剪、镊子、平皿、挑虫针、搪瓷盘、塑料盆、离心机、显微镜。

2.1.3 试验试剂:

生理盐水、巴氏液、75%酒精、饱和食盐水。

2.2 方法

2.2.1 体内寄生虫收集:

每头 (只) 按动物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依次检查各脏器收集虫体, 线虫用巴氏液固定保存, 绦虫、吸虫用75%酒精固定保存。

2.2.2 体外寄生虫的采集:

对疑似有螨病的牛、羊刮取痂皮置平皿保存。

2.2.3 虫卵检查:

水洗离心沉淀法和饱和盐水浮集法镜检。

2.2.4 寄生虫鉴定:

(1) 线虫:乳酸酚透明, 显微镜形态学鉴定; (2) 吸虫、绦虫:盐酸洋红染色, 冬青油透明制成标本, 显微镜下鉴定; (3) 体外寄生虫:10%Na OH或煤油透明, 显微镜镜下鉴定。

2.2.5 结果统计:

计算寄生虫感染率、感染强度、平均单体荷虫数。

感染率 (%) =感染动物数/检查动物数×100%

感染强度=某种寄生虫在某一宿主的荷虫总数

平均单体荷虫数=虫体总数/被检动物数

3 结果

3.1 牛体内外寄生虫全剖检法调查结果

剖检牛128头, 获虫体221 378条, 经鉴定为25种, 隶属4纲7目14科20属, 其中吸虫12种, 线虫9种, 绦虫2种, 外寄生虫2种。优势虫种为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阔盘吸虫、仰口线虫、血矛线虫、丝状线虫、疥螨等。单体荷虫数1 729.5条。见表1。

3.2 羊体内外寄生虫全剖检法调查结果

剖检羊160只, 获虫体192 891条, 经鉴定为32种, 隶属4纲5目14科21属, 其中吸虫12种, 线虫15种, 绦虫2种, 外寄生虫3种。优势虫种为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阔盘吸虫、细颈囊尾蚴、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奥斯特线虫、血矛线虫、蠕形螨、疥螨、痒螨等。单体荷虫数1 205.6条。见表2。

3.3 牛粪便检查结果

共检查牛粪样6 4 0份, 检岀各类寄虫卵 (幼虫) 13种, 感染率为94.07% (603/640) 。见表3。

3.4 羊粪便检查结果

共检查羊粪样640份, 检出虫卵12种, 感染率为100% (640/640) , 见表4。

4 讨论

4.1 调查结果显示, 玉屏县牛羊寄生虫感染率不仅高, 而且种类多, 强度大, 且多为混合感染;

多的1头牛有7种、羊有11种虫体混合感染;平均单体荷虫数:牛1 729.5条、羊1 205.6条, 荷虫量最多的牛有10 912条/头, 羊有5 561条/只。由此可见, 我县牛羊寄生虫感染比较严重。究其原因, 一是与我县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侯, 春秋多低温阴雨, 夏季降雨集中, 适宜寄生虫中间宿主的生存, 给多种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与本地区放牧习惯密切相关:我县农村多种畜群混牧, 牛羊又多在沟旁、河边、低洼潮湿地方等寄生虫中间宿主广泛存在处自由觅食, 极易受到寄生虫的侵袭和感染, 造成牛羊寄生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 我们在工作中搞好动物传染病防控的同时, 要把寄生虫病防治列为重要工作来抓。

4.2 本次调查查明牛羊寄生虫虫体种类中各虫种的检出数及占检出虫种数的百分率分别为:

吸虫:牛12种占48.0%, 羊12种占37.5%;线虫:牛9种占36.0%, 羊15种占46.9%;绦虫:牛2种占8.0%, 羊2种占6.2%;蜘蛛昆虫:牛2种占8.0%, 羊3种占9.4%。说明牛羊感染以蠕虫为主, 在防治中应采用以蠕虫为主, 蜘蛛昆虫为辅, 原虫监测的防治原则。

4.3本次调查检岀虫体中有6种属人畜共患寄生虫。

经查阅文献资料, 其中的普通奥斯特线虫、奥氏奥斯特线虫、蛇形毛圆线虫、胎生网尾线虫、舒氏歧尾线虫5种虫体为铜仁市新记录。细颈囊尾蚴寄生在牛羊体内为本县首次所见, 这可能与农村养狗有关。

4.4

上一篇:农村建设用地下一篇: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