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寄生生物碱

2024-06-12

槲寄生生物碱(精选6篇)

槲寄生生物碱 篇1

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V.coloratum(Komar.)Nakai的干燥带叶茎枝,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1]。其中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三萜类、多肽等化合物。球形红细菌为光合细菌中的一种,为一种有益菌,可以转化中药中的部分成分[2,3]。本课题组通过一定工艺制得球形红细菌转化槲寄生培养液(PSBT),提高了槲寄生的抗肿瘤活性,降低了其毒性。通过系统分离、细胞毒活性筛选表明,三萜类化合物为其中细胞毒活性的有效部位之一[4]。本文建立槲寄生及球形红细菌转化槲寄生培养液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槲寄生及PSBT中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为球形红细菌转化槲寄生化学成分和转化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1 仪器与试剂

1.1 药材

由亳州市中药饮片厂加工,东北产地,并经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中药学教研室高建平教授鉴定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槲寄生[V.coloratum(Kom.)Nakai]。药材标本保存于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中药学教研室。

1.2 培养基[5]

乙酸钠1 640 mg,CaCl2·2H2O 75 mg,MgSO4·7H2O 200 mg,EDTA 20 mg,酵母膏1 000 mg,K2HPO4900 mg,(NH4)2SO41 320 mg,KH2PO4600 mg,FeSO4·7H2O 1 118 mg,微量元素1 ml,去离子水1 000 ml(pH 6.8~7.2)。

1.3 菌种

紫色非硫菌群红细菌属的球形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由山西大学光合细菌研究室分离鉴定保藏,菌液含菌数8.0×108个/ml。

1.4 主要仪器及试剂

UV 280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尤尼柯);齐墩果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09-200304),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槲寄生各提取物及各转化液样品,见表1。

2 方法与结果

2.1 固定化球形红细菌的制备

将已培养好的球形红细菌培养液在5 000 r/min下离心30 min,菌体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收集湿菌体。将终浓度为10%(g/g)的聚乙烯醇(PVA)加水加热溶解,冷却到35℃,加入终浓度为30%(g/g)的湿菌体,搅匀,注射器滴入pH值为6.5(用NaOH调节)的饱和硼酸水溶液中形成直径为3 mm左右的固定化球形红细菌细胞,将形成的小球放入4℃冰箱中固定化18 h,蒸馏水洗涤3次,培养液中活化24 h,待用[4]。

2.2 三萜类化合物的测定及对比研究[5,6,7,8,9]

2.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齐墩果酸对照品20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2 mg/ml的齐墩果酸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取10 ml待测样品溶液,减压蒸干,加乙醚适量回流提取至提取液无色,挥干溶剂,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因样品中总三萜含量相差很大,如果不在线性范围内,做适当稀释后测定。

2.2.3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分别取经显色后的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在200~800 nm范围内扫描。结果表明,样品、对照品均在535 nm处有最大吸收,故选择535 nm作为测定波长。

2.2.4 专属性试验

取经显色后的常规光合细菌培养基(即阴性对照,按“1.2”项下方法配制),在200~700 nm范围内扫描。结果在535 nm处没有吸收,说明选择535 nm作为测定波长,阴性对照无干扰。

2.2.5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的考察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0.1、0.2、0.3、0.4、0.5、0.6 ml,分别置具塞的试管中,挥去溶剂,准确加入5%的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1.00 ml高氯酸,混匀,在60℃恒温水浴中加热15 min,冰水浴中冷却至室温,加入5.00 ml的冰乙酸,转移至10 ml量瓶中,加乙酸乙酯稀释至刻度,摇匀(浓度用C表示),在535 nm处测定吸光度(A)。线性方程为A=21.988C-0.072,相关系数r=0.989 5,线性范围为2~12μg。

2.2.6 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0.4 ml,按“2.2.5”项下方法显色,连续测定5次,测得含量的RSD=1.13%,表明分析方法精密度良好。

2.2.7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5份,按“2.2.2”项下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按“2.2.5”项下方法测定,测得含量的RSD=3.12%,表明分析方法重现性良好。

2.2.8 稳定性试验

取经显色后的供试品溶液,在1 h内每隔10 min测吸光度1次,30 min内测得含量的RSD=3.65%,以后吸光度相差很大,故测定应该在显色后30 min内测定。

2.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总三萜含量的培养液5 ml,分别加入对照品溶液3、5、7 ml。按“2.2.2”项下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按“2.2.5”项下方法测定,计算回收率。见表2。

(n=3)

2.2.1 0 样品含量测定及比较

取样品溶液分别制备供试品溶液,在535 nm处测定吸光度,如超出线性范围,稀释至适当倍数测定,表1中1~9号样品总三萜类含量(n=3)分别为1.80、0.22、4.34、4.44、2.10、0.22、0.18、0.24、0.01 mg/ml。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槲寄生水提取液(样品2)及槲寄生水提取液的球形红细菌转化液(样品6、7、8),其总三萜含量都很低,说明水不能将槲寄生药材中的三萜类提取完全;75%的乙醇提取、半量常规培养基、游离球形红细菌细胞培养,所得培养液(样品3)总三萜含量和槲寄生75%的乙醇提取液(样品1)相比增加141%,说明经过球形红细菌转化可以增加槲寄生提取液中的总三萜的含量;样品4和样品3相比,总三萜含量稍有增加,说明固定化球形红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样品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转化,但球形红细菌固定化后不适合药用,需要进一步考虑;另外,样品4和样品5中总三萜含量相比增加111%,说明培养液中不添加常规培养基,适合固定化球形红细菌对槲寄生药材中三萜类化合物的转化,使总三萜的含量增加。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各种类型化合物的最佳转化条件是不同的,也体现了中药全成分生物转化的复杂性。本文建立槲寄生及球形红细菌转化槲寄生培养液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槲寄生及PSBT中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为球形红细菌转化槲寄生化学成分和转化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50.

[2]秦娟,李利华,杨官娥,等.光合细菌转化复方决明子口服液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3):254-256.

[3]Sasaki K,Watanabe M,Suda Y,et al.Applications of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for medical fields[J].Journal of Bioengineering,2005,100(5):481-488.

[4]刘建红.混凝吸附-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4.

[5]纵伟,夏文水,崔宝良.薄层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大叶紫薇叶中的总三萜含量[J].食品科学,2005,26(4):222-225.

[6]王江海,袁建平,徐世平,等.薄层分离-光度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的总三萜含量[J].中国食品学报,2004,4(3):76-79.

[7]帕丽达.阿不力孜,堵年生,丛媛媛,等.比色法测定琐琐葡萄中总三萜类成分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2002,17(6):475.

[8]易中宏,郑一敏,胥秀英,等.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中总三萜类成分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847-848.

[9]王彩云,郝晓宏,谷日旭,等.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的总三萜含量[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1):3326.

槲寄生生物碱 篇2

人才培养室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今年来,国家提出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理论,重视知识,而且还要重视技能和实验。为了做的更好,将今年来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病原微生物寄生虫部分的教学的几点体会总结一下。

树立先进教学理念,科学拟定教学大纲。寄生虫学检验为形态学内容,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依然不可替代镜下形态学观察这一传统经典的检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在校实验实训和医院生产实习质量,首先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并保证其顺利实施和完成。《寄生虫学检验》虽为专业课,但仅有6个学时。为此,该课程建设以应用为目的,根据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多元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教学。改变过去以寄生虫生物学为重点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绝大多数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为准则来重设教学内容,以讲清主题概念、突出应用为教学宗旨,改变过去过分强调寄生虫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现象,如寄生虫的分类地位,过细的虫体结构,生活史中的繁琐环节和发育过程等;在保留成虫大体标本与染色标本,寄生虫所致病变组织,幼虫及中间宿主观察等内容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放在肠道蠕虫卵、肠道原虫包囊及其他组织、腔道的蠕虫卵及原虫[1]。

合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寓教于乐。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普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成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多媒体在现代化医学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3]。

开发制作理论试题库,建立实践考核评分标准体系。制作理论试题库,采用电脑随机抽题自动评分,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综合评估,即理论与实践并重,使教学质量客观真实[1]。

结合临床实践,采用病例教學法。病例教学法是指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是以临床病例为基础,以临床相关基础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等多方面的优势。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在寄生虫学的授课中,将选好的与本节课授课内容相关的一个寄生虫病的典型病例.在病例中描出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及初步诊断.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分组讨论并做出对疾病的诊断,然后各组进行发言说明判断的依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2]。

改进实验课的教学,增加小型科研课题,培养动手能力,激发科研“火花”医学寄生虫学课程实践性较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操作技能,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临床实践,是实验课教学的重点。作者将1/3实验课设计为小型科研题目。如:疟原虫实验课,以往只是显微镜观察患者血涂片标本查找疟原虫,现在改为观察鼠疟原虫,包括:感染小鼠,制作血涂片,常规染色,显微镜观察疟原虫形态,全过程均由学生操作,有利于掌握疟原虫形态及疟疾病原学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许正敏,武小樱,陶永平,胡生梅,孙莉.《寄生虫学检验》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与做法[J]. 中国病原微生物杂志,2007,2(3):239

[2] 盘箐.《医学寄生虫学》病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62

[3] 赵澎涛,罗燕玲,王艳霞,刘曼玲.提高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14.

[4]田喜凤,韩秀玲,贺宝玲,赵丽娜,霍晓青. 21世纪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杂志,2006,24(1):58~59.

作者简介:

槲寄生生物碱 篇3

一、影视剧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分析

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就提出了“媒介生态”一词, 后美国学者波兹曼进一步将“媒介生态学”定义为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也就是说, 媒介生态学是媒介研究的分支学科, 是指“从生态现象介入传播研究, 在复杂的社会生态体系内, 透视人、媒介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共栖关系, 以期望达到生态平衡”。在影视剧构造的拟态环境中, 我们同样可以来探究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成分。

在自然界中, 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指构成生态诸要素及其量比关系, 各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 以及各组分间能量、物质、信息流的途径与传递关系。一般地, 生态系统结构主要包括组分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三个方面[3]。

组分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由不同生物类型或品种以及它们之间不同的数量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系统结构[4]。时空结构也称形态结构, 指各种生物成分或群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同配置和形态变化特征, 包括水平分布上的镶嵌性、垂直分布上的成层性和时间上的发展演替特征, 即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空分布格局[5]。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所谓的食物链, 就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在生态系统中, 生物之间实际的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 并不像食物链所表达的那样简单, 通常是一种生物被多种生物食用, 同时也食用多种其他生物。这种情况下, 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 这种联系像是一个无形的网, 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就是食物网[6]。

在影视剧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结构中, 最生动的便是其营养结构。从影视剧内容的创作者、导演、演员到观众, 每一层级都是对前者创造的思想内容的消费。影视剧是一门创造时空的艺术, 凭借其思想叙事的能量传递和外在的物质循环, 体现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影视剧思想内容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共存于影视剧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中, 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维持着影视剧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影视剧拟态环境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寄生物分析

从生物学来讲, “寄生关系”是一种对抗关系, 是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 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生活基质, 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 并对后者带来或强或弱的危害作用[7]。影视剧中的各种寄生物就在于其对于影视剧思想内容的分解、利用, 并对影视剧内容思想的影响。

(一) 影视剧拟态环境寄生物之一———植入式广告

CTR对植入式广告的定义是植入式广告 (productplacement) 又称植入式营销 (也称“隐性广告”、“软性广告”) 是指将产品服务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传统广告片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等各种媒介内容中, 通过场景再现, 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 继而达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8]。

通过对多部影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存在形式, 结合国内学者对于植入式广告形式的研究, 将其植入方式分为场景植入、对白植入、情节植入、道具植入和拍摄场地植入[9]。

场景植入即是把品牌信息融入到电影的时空环境中, 品牌视觉符号或者商品本身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或场景的一部分[10]。这种广告植入的形式在影视剧中运用比较多, 比如电视剧《夫妻那些事》中, 转换镜头时, 金象首饰、鑫大元等品牌标志出现。

对白植入指根据影视剧的内容、情景设计台词, 依据故事情节, 配合时机、人物性格等, 通过演员之口说出某品牌名称或其广告语[11]。例如影片《奋斗》中的一句台词:“宁可在宝马车里哭, 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等。

情节植入指将要宣传的产品特点和诉求点, 融入到电影中, 使产品成为电影的热点或故事情节开展的主线[12]。例如:影片《我知女人心》中, 对于洋河蓝色经典的大篇幅地叙述。

道具植入是把产品或与该品牌相关的信息作为道具来使用, 通过对其反复特写展示, 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记忆[13]。比如电视剧《夫妻那些事》中, 百花园的蜂蜜多次作为礼品出现在银幕中。

拍摄场地植入, 云南丽江、浙江横店均利用影视拉动旅游, 其实这都算作城市品牌形象打造的一个重要手段[14]。例如影片《非诚勿扰2》中, 秦奋在慕田峪长城求婚, 然后和梁笑笑到亚龙湾去休假;李香山在三亚的“人生告别会”[15]。

不管是情节植入、对白植入还是场景植入, 植入式广告所依托的影片背景和故事内容为产品叙事提供了完整的时间表和因果关系。它通过一切修辞手法或其他来展示商品的诱人之处, 勾起人们消费的欲望。但植入式广告不同于硬性的影视广告之处便在于, 影视剧为产品或品牌提供了完整的人物和情境展示场景, 使产品处于一种立体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比如, 如果从影视内容角度来看, 植入的产品或品牌只是影视节目的一个细微组成部分, 但如果从植入的产品来看, 整个影视节目都成为它的背景, 植入的产品或品牌便在这些丰富的背景中得以表现出来。由此, 植入式广告是与影视剧寄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广告形式。

(二) 影视剧拟态环境寄生物之二———品牌定制剧

2010年暑假, 江苏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成为收视热点, 它的热播使一个学术词语“品牌定制剧”进入人们的视线。品牌定制剧和以往定制电视剧的不同之处在于电视剧的定制方由电视台变成了企业, 剧情完全围绕品牌产品的特点和品牌形象量身打造[16]。

品牌定制剧最大的特色是单一品牌和电视剧的巧妙融合。品牌定制剧虽然是为广告商量身定做, 但它首先必须是一部电视剧, 其次才是一部为某品牌打造的电视剧。因此其剧情必须同时紧扣影视剧观众和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需要。成功电视剧的首要条件是剧情能够满足目标观众的收视需要, 只有吸引了电视观众, 获得好的收视率之后才能完成对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的成功宣传。否则只能是对植入品牌形象的伤害。所以品牌定制剧在剧情上首先要尊重影视剧创作的艺术规律, 其次才是遵循品牌营销的原则。

在品牌定制剧中, 必须将品牌和艺术当成一个整体, 不能只追求量的投放, 破坏了电视剧的艺术性。品牌定制剧更应该传达一种品牌精神, 用适度的画面, 更富有人性化的性格特征, 表达深层的内涵, 这才是真正的植入式广告, 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对品牌的认知。

(三) 影视剧拟态环境寄生物之三———影院贴片广告

电影贴片广告指将企业产品通过CD、VCD、DVD等介质或包装海报等形式, 经过覆盖全国及部分海外市场的发行机构, 在短时间内将品牌和产品信息传达给目标消费者的传播平台, 也叫作“随片广告”或“贴片广告”[17]。

十多年前, 电影院在播放影片之前都会先放一段“禁止吸烟”、“不要大声喧哗”等幻灯片, 那就是贴片广告的雏形。1994年起, 随着中影公司开始引进国外大片, 委托广告公司进行此类广告的招标, 贴片广告开始了商业化运作。早在放映《真实的谎言》时, 就有随片的商业广告出现。1998年《泰坦尼克》在中国上映, 水晶之恋抓住机会大做贴片广告, 短时间内迅速蹿红[18]。

那么, 影院贴片广告利用了人们的哪些心理呢?首先, 电影前播放的广告利用了人们对电影内容的期待心理。期待心理包括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心理、对激烈的警匪之战的好奇心理等等。并且建立在观众期待心理之上的随片广告是一种强制广告, 这种强制性带来的广告到达率较高。由于影院里环境黑暗、封闭, 观众的注意力比较集中, 受到的干扰较少。最重要的是, 影院是单一“频道”, 观众不能像在家看电视、听收音机、阅读报纸那样, 自由调换频道、翻页, 以逃避广告。其次, 影视剧后的贴片广告利用了人们对于影视剧内容的回味心理。当一部电影播放完毕, 人们还没来得及从影片的故事情节中走出来, 贴片广告就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了。总之, 影视剧的贴片广告借助受众对电影内容和情节的期待和回味心理, 在影视剧内容之外给予观众广告信息的传递, 因此我们称之为影视剧的体外寄生物。

三、影视剧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在一个健康的影视环境拟态环境中, 影视剧时空环境和思想环境中的各生物群和谐共处、健康发展。然而, 近年来一些不符合艺术规律的广告打破了影视剧原有的思想环境, 将不恰当的、与情节关联度低的广告莫名其妙地强行塞入电影中, 不仅打断了观众欣赏影视剧内容的愉悦过程, 而且破坏了整部电影的完整性, 这不但没有起到好的广告效果, 而且让观众感到不快, 使观众反感, 甚至将这种不快转嫁到植入的产品上, 导致植入式广告的失败。随着受众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要求的提高, 影视植入式广告要想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必须在满足功利要求和情绪感染的前提下, 满足观众对故事情节的心理需要, 使他们在享受影视剧剧情的同时, 引起他们对产品信息的关注[19]。

植入式广告、品牌定制剧还是贴片广告, 它们都属于影视剧拟态环境生态环境中的寄生物。依附影视剧生态环境生存的各种“寄生物”是世界广告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电影植入式广告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但在植入广告的操作能力方面需要认真学习, 讲究“功夫在诗外”,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巧妙地将品牌融入到电影中, 让观众不知不觉地接受产品信息, 实现广告与电影内容完美结合[20]。

四、结语

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有一套健康发展的机制, 电影与广告的合作也应该拥有一个正规、完善的体制。影视剧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新媒体, 电影资本的回收模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当这种制片模式变化时, 广告商和制片人很容易为了追逐投资回报率, 忘记了电影还是“一门在制作与营销间寻找平衡的艺术”[21]。坚决反对广告或其他影视剧的寄生物对电影艺术本质的忽视, 否则所有依附影视剧生存的广告都不会成功, 而且也将严重影响和破坏影视剧产业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云国, 李小明.环境生态学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11.[1]刘云国, 李小明.环境生态学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11.

[2]杨旦修.日常生活、电视剧与拟态环境[J].艺术评论, 2010 (4) :42.[2]杨旦修.日常生活、电视剧与拟态环境[J].艺术评论, 2010 (4) :42.

[3][4][5]刘云国, 李小明.环境生态学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50-51.[3][4][5]刘云国, 李小明.环境生态学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50-51.

[6][7]刘云国, 李小明.环境生态学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68.[6][7]刘云国, 李小明.环境生态学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68.

[8][9][10][11][12][13][14][15]刘超.广告媒体策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81-84.[8][9][10][11][12][13][14][15]刘超.广告媒体策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81-84.

[16]郑文华.广告定制剧要做到艺术与商业双赢[J].新闻爱好者, 2011 (4) :88.[16]郑文华.广告定制剧要做到艺术与商业双赢[J].新闻爱好者, 2011 (4) :88.

[17][18]贴片广告[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0346500.[17][18]贴片广告[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0346500.

美文赏析:寄生树 篇4

父亲的老家在川北农村的一处山沟里,那是一座青瓦屋顶红泥土墙的小院子,婆婆爷爷在此居住了几十年。小院的堂屋大门面对着一处山坳,我每一次随父亲回去,都要经过那里。山坳的一处田背坎上,有一棵水桶般粗的黄葛树,高大的躯干,舒展的树枝,浓密的树阴,宛如一把巨伞覆盖着一片青翠的田野,成为往来路人休憩纳凉的好去处。与其他黄葛树不同的是,每年春天,这棵黄葛树浓密树阴中不仅挂满了形如子弹头的“黄葛炮”,还有宛如白玉的玉兰花。当地人说,这是因为黄葛树的主干上寄生了一株玉兰树——这是一棵两树合一的寄生树。

对此奇观,年少的我充满遐想。有一年回老家我问婆婆,白玉兰树怎么会生长在黄葛树上,婆婆的回答很风趣:“还不是因为姓白的好吃懒做”。而当地一位老先生的诠释则颇具诗情画意:“这是一棵爱情树,是纤弱的白玉兰小姐嫁给了伟岸的黄葛树大哥”。只有父亲的回答才说清楚了科学道理:“勤劳的鸟儿在黄葛树上往来栖息,蹁跹游戏,无意中将白玉兰树的种子留在了黄葛树的躯干上。借助黄葛树粗壮的躯干和上面的丁点泥土,以及凌空拔节的高度,白玉兰种子发芽长大,沐风栉雨,尽情的享受着雨露阳光,终于与黄葛树一起成长为参天大树。”

郭沫若曾写过一篇“寄生树与细草”的短文:“寄生树站在一株古木的高枝上洋洋得意,倨傲地俯瞰着下面细草说道:‘你们可怜的小草儿,你看我的位置是多么高,你们是多么矮小!’,‘有大树做我庇护,有大树供我养料……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骄。”但最后,一声雷把大树劈倒,寄生树和古木的高枝倒折在草原上,寄生树渐渐枯死了。在他的笔下,寄生树是骄傲的寄生虫,是发人深省的反面镜子。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进入高三后,人生面临着第一次大考和选择,我对寄生树却有着不一样的思考。牛顿说过,“站在巨人的肩上,你会看得更远更高”。寄生树中不乏一些低矮的`树种,但借助寄生宿主的高度和养分,以及自己蓬勃的生机和不懈的努力,低矮的身躯也能够圆满参天的梦想,仍可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同时还要懂得感恩,感谢宿主无私的馈赠和奉献;懂得分享,与宿主一起经历风雨彩虹,实现生命的共赢和完美嫁接;懂得回报,用生命中最甜美的微笑,精心呵护支撑自己生长的每一寸躯干,宛如落叶对根的深厚情谊。

槲寄生:是杀手还是守护者? 篇5

槲寄生是树木杀手吗?

槲寄生,顾名思义,就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可以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槲寄生四季常青,开黄色花朵,入冬结出各色的浆果。据记载,寄生于榆树的槲寄生果实为橙红色,寄生于杨树和枫杨的槲寄生果实呈淡黄色,寄生于梨树或山荆子的槲寄生果实则呈红色或黄色。

在我国的中医记载中,槲寄生带叶的枝茎确实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起到活血散瘀、舒经活络的功效。槲寄生还用于安胎和祛除风湿。在小鼠实验中,槲寄生的枝叶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而在欧洲的文化中,槲寄生自古就已经集神圣、神秘和浪漫于一身了,传说在槲寄生下亲吻的情侣会厮守到永远。

全世界有1300多种槲寄生。除了南极洲以外,槲寄生的“足迹”可谓遍布其他几大洲。这些外形奇特的植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已经经历了至少五次进化,因此它们分别拥有不同的祖先,堪称是一个庞大的“植物家族”。

槲寄生常常寄生在多种树木的枝杈间,寄主既包括橡树、核桃、松树等高大树种,也包括苹果树、梨树等较矮小的乔木,有时槲寄生还可以寄生在矮小的灌木上。但严格来讲,槲寄生实际上应该被称为“半”寄生植物,因为它们是依靠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合成碳水化合物作为营养物质的,但这类植物却需要从寄主树木中“吸取”水分和矿物质,这就可能降低树木的营养水平,严重时也会引发树木枯萎死亡。我国青海省2011年就曾发生过因大规模的槲寄生侵染云杉,降低了树木的健康程度,造成大片云杉材质下降、寿命变短。因此,林场的管理人员仍将槲寄生视作“树木杀手”,是一种必须除去的危害性植物。

然而,最近来自澳大利亚的生态学家大卫·沃森却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挑战了这种传统的观点。沃森认为,槲寄生不是吸吮树木生命的寄生杀手,反而能给森林带来巨大的好处。不论它们生长在哪里,它们都会带来新的生命。槲寄生的存在是形成一个健康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它们就像森林的“发动机”,带动了整个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森林居民”的食物来源和活动中心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沃森和他的同事一直在记录各种以槲寄生为中心而不断出现和增加的生物。他们发现,不论是欧洲北部寒冷的森林,还是非洲、亚洲和美洲等地的热带地区,亦或是澳洲大陆的半干旱林地……都呈现出了一幅相似的场景:这类饱含水分的常绿植物——槲寄生,在全年中都是许多“森林居民”可靠的食物来源,它们为各种生物提供了大量富含养分的叶片、香甜的花蜜,以及营养丰富的浆果。许多被槲寄生果实吸引过来的鸟类,也会吞下寄主植物的果实,并将这些种子通过排泄物传播到其他地区,促进植物的繁殖生长。此外,槲寄生还能为很多动物提供凉爽和隐蔽的场所:缠绕成一团的坚硬枝叶为很多小型鸟类提供了藏匿的家园,稳固的形态也能让很多鹰、鸮等中大型鸟类在上面作巢居住。与此同时,很多以这些动物为食的捕食者也顺理成章地被吸引了过来。所有这些情形表明,与槲寄生对整个森林带来的好处相比,它们对个别树木的危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虽然槲寄生会减缓树木的生长,但它们却很少真正杀死这些被寄生的树木,只有当槲寄生的密度过高时才会偶尔发生。实际上,这些树木的死亡大多也是由树皮类甲虫或病害真菌所引起的。

为了查验槲寄生对整个森林的影响究竟为何,沃森和他的同事们用枝剪和手锯,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17片桉树林中的槲寄生都剥离了下来。当地有一种下垂生长、长长地悬挂在桉树上的槲寄生有时其长度竟然可达到5米。像其他槲寄生一样,这种植物也是很多动物的“活动中心”,其中的访客有吸食花蜜的鸟类,有食叶的有袋类动物,还有栖息在里面的负鼠。三年后,沃森和他的研究小组再次检查了去除槲寄生后整片森林出现的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的,也最有指示意义的森林动物就属鸟类了。

这种变化比他们预想的更快也更明显。他们发现,被除去了槲寄生的森林,失去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林鸟。更意想不到的是,消失的鸟类并不是预期的那些。起初,研究人员认为影响最严重的鸟类应该是那些明显依靠槲寄生觅食的种类,但结果显示,数量下降最大的却是那些采食地面昆虫的鸟类。

森林系统中的守护者

沃森一直认为,槲寄生是一种守护者一般的物种,在促进生态系统、丰富物种资源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的实验已经证实了槲寄生在促进森林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原因可能并不完全是他们之前所预想的那样。

研究发现,槲寄生对整个森林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它们掉落到地面上的大量叶片。槲寄生叶片中的养分通常是其寄主树木落叶的两倍之多。和其他树木不一样,槲寄生的叶片在脱落前,并不会从中移走所有的营养物质,这就意味着这些掉落的叶片含有丰富的营养。因此,槲寄生树下形成的落叶层就比其他地方更厚实,也更有营养,这使得大量的土壤微生物开始在落叶层内增殖,同时加快了营养的循环利用率,并进一步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厚实的落叶层里还隐藏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无脊椎动物,反过来又为较大的动物提供了更多的食物,例如本文中提到的消失比例最大的各种采食地面昆虫的鸟类。此外,槲寄生较厚的落叶层和其他较贫瘠的地面,将整个林地划分为不同的版块,保证了各种不同需求的生物可以共享同一片森林。

研究人员计划在后续的研究中将重点放到更多的森林生物上。不论今后有什么新发现,起码截至目前有一点是很明确的:槲寄生对森林生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槲寄生根本不是需要根除的有害生物,而应该视为整个森林系统中的守护者。古代欧洲的德鲁伊教徒将槲寄生视为圣物,也许正是因为长期居住在森林中的他们,更加懂得槲寄生对整个森林的重要性。而现在,也是为这类植物正名、改变我们对槲寄生看法的时候了。槲寄生,它们一直认真守护着森林中的生物,默默地“亲吻”着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不要去寄生 篇6

“我实在太爱他了,没有了他,我不能再活下去。”

“你知道不知道,你根本不是爱他!”心理医生回答。

“你这是什么话?没有他我不能活下去。我可以为他去死。”她愤怒了。

心理医生问:“你知道什么是寄生吗?”她愣住了。

“当你需要靠着另一个人而活下去,你便是一个寄生者。在你们的关系里,没有选择,没有自由。爱应该是自由的选择。两个人相爱,意味着其中的每一个人,完全有能力独立生存,但是他选择了与对方在一起。”

这段话闪电一般击中了她。

一连许多个漫长而辗转的夜,她若有所思。

后来,她不再找心理医生。因为依靠医生,也是一种寄生。

她只带上医生的那句话,真正地像一个成熟的人,去学习生活。慢慢地,她学会为自己寻找生命中的快乐。当时的伤痛,渐渐地愈合,丈夫逝世的阴影,也在慢慢褪去。

后来,她的父亲和母亲相继离开人世,她安静地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伤,却再也没有绝望与自杀的念头。她已经学会了情感的独立。她明白了,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在情感上不需要依靠任何人,能够独自地站立起来。

有一本著名的心理之书《无路之行》给爱下的定义,让人看后愣住了。定义是这样的:“爱,是一种为了哺育自身或他人的精神成长而延伸自我的意愿。”

美國的家庭心理治疗家保罗博士夫妇,在《假如你真的爱我》一书中,将这个精辟的定义,用更加明晰、易懂的两句话来展开:

“真爱的行为,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

是的,一个人一辈子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黯然神伤的事情。那些事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漫长的辗转而沉默的夜。在少年时期无所畏惧地去爱,被伤害之后,我们退回去,一直退到内心最狭窄的地方,封闭自己,并且贴上标签,说,我不想再被伤害了。也许因此,很多日子我们不想说话,不想去爱,不想好好生活,也不想去寻找快乐。

但是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想到,那所有的难过,其实不过是因为,我们对于爱是如此的幼稚而生疏。

因为有了伤痛,我们才会在暗夜里不断地辗转与反思。而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失去了爱,但我们没有失去爱的能力。当我说,我爱你,那意味着我并不是必须爱你,而是我选择了爱你。“我爱你”,不是其他任何什么,而是我自由的选择。

它只是被你锁了起来,像一个孩子一样害怕成长。而我们彼此都需要学习爱的成长。没有成长的爱,又怎么能够拥有幸福?

现在彻底明白了,爱不是纯粹的占有,不光是身体的愉悦,孤寂时候的陪伴,也不是相互的饭票和归宿。

爱是一种行为,它能够让我们彼此成长起来。让我们彼此摆脱了拿别人当拐杖,寄生在爱人身体上的幼稚病,真正独立成长起来。

(摘自《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江苏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控制实验下一篇:乡土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