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生产论文

2024-08-01

牛羊生产论文(精选12篇)

牛羊生产论文 篇1

1精料补充料组成

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精料补充料, 主要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等组成。能量饲料主要是玉米、高粱、大麦等;蛋白质饲料主要包括豆饼、棉籽饼和非蛋白氮等;矿物质饲料包括食盐、石粉、磷酸氢钙、微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等等组成。一般能量饲料:56%~70%;蛋白饲料:15%~20%;常用矿物质饲料:2%~8%;饲料添加剂 (预混料) :1%~5%。

2牛羊精料补充料的生产

1、原料。

生主要有玉米、燕麦、高粱、糜子、麸皮、豆粕、胡麻饼、菜籽粕, 浓缩料和预混料等。根据饲料配方要求, 通过筛选和磁选, 清除原料中铁钉、石块、泥块、塑料等大而长的杂物, 确保精料补充料质量, 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严禁添加国家不准使用的药物和添加剂, 严禁使用肉骨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国家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和药物要严格按照规定添加, 饲料中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

2、精料补充料的生产

根据饲料配方或浓缩料、预混料的推荐配方, 准确称量每批次生产所需的原料, 搅拌均匀。

工艺流程如下:

3、精料补充料配方

(1) 用浓缩料生产精料补充料推荐配方:玉米55%、麸皮15%, 浓缩料30%。一批生产800 kg所需原料量:玉米440 kg, 麸皮120 kg, 浓缩料240 kg。

(2) 用预混料添加剂生产精料补充料, 预混料添加剂一般占1%~5%。

3牛羊精料补充料的使用

1、精料补充料饲喂量

肉牛精料补充料饲喂量:在粗饲料自由采食的情况下, 架子牛体重200-300 kg, 饲喂2-3 kg/d;体重300-400kg, 饲喂3-4 kg/d;肥育后期饲喂5-6 kg/d。

奶牛精料补充料饲喂量:在粗饲料自由采食的情况下, 奶牛维持需要精料补充料3 kg/d, 产奶期在3 kg/d精料补充料的基础上, 每产3 kg牛奶需增加1 kg的精料补充料。例如:一头日产15 kg牛奶的奶牛, 需增加5 kg精料补充料, 每天精料补充料的饲喂量为8 kg左右。

肉羊精料补充料饲喂量:公羊0.5-0.8 kg/d;母羊0.3-0.5 kg/d;育肥羊0.25-0.5 kg/d。

2、饲喂精料补充料注意事项

定时定量:每天按时分次供给牛羊饲料。

逐步更换饲料:更换饲料时, 必须逐渐进行, 牛羊慢慢适应, 不至于产生消化紊乱现象。

清除饲料内异物:牛羊采食饲料时, 不经咀嚼即咽下, 对饲料中异物反应不敏感, 因此必须清除饲料中的铁针、铁钉、铁丝等杂物, 避免发生创伤性心包炎。

牛羊生产论文 篇2

生产有机肥料项目

可 行 性 建 议 书

项目建设单位:苏尼特右旗脑干海尔汗繁殖苏尼特羊

牧民专业合作社

项目建设地点:苏尼特右旗赛罕塔拉镇郊

二0一五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提要

1.1.项目概述 1.2.项目建设内容 1.3.主要经济指标 1.4.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5.建议书编制依据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饲草料市场需求情况 3.2.牛羊肉市场分析

第四章.建设条件及建设方案

4.1.项目区概况 4.2.项目区现有条件

4.3.建设方案 4.4.生产工艺 4.5.执行标准

第五章.财务分析

5.1.投资概算 5.2.财政资金投向 5.3.财务分析

第六章.社会效益 第七章.环境保护

7.1.环境影响

7.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第八章.结论

第一章 项目提要

1.1、项目概述

苏尼特右旗脑干海尔汗繁殖苏尼特羊牧民专业合作社为积极寻求拓宽产业链和发展壮大创收平台,按照生产生态与时俱进的思路。提出开发利用牛羊粪便生产有机肥项目。

利用牛羊粪便生产的有机肥,是一种富含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腐殖酸复混肥料。本产品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肥效、刺激生长和促进土壤化学活性及生物活性提高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而且能增强土壤保水供水能力。能刺激作物根系发育多而长,增强了土壤抗干旱能力;能有调节土壤温度功能,增强土壤缓解低温及高温危害功能;对防止和减少土壤酸碱危害和盐害有较强缓冲作用,有利于防治土壤退化和沙化;具有吸附、螯合、络合氧化还原、离子交换作用及提高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等功能的综合作用,防治土壤农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污染与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等较强综合功能。因而,项目单位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在拓宽产业链提高效能效益的同时,可推动打造生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新平台。

1.1.1、项目名称:开发利用牛羊粪便生产有机肥项目。

1.1.2、项目性质:新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苏尼特右旗脑干海尔汗繁殖苏尼特羊牧民专业合作社

1.1.4、项目建设地址:拟申请在赛罕塔拉镇郊划拨15亩建设用地进行规划建设。1.1.5、项目法人:新巴雅尔。

1.1.6、项目总投资:总投资165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支持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6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108万元。

1.2、项目建设内容

拟申请在赛罕塔拉镇郊划拨15亩建设用地进行规划建 设。建设内容为:

(1)新建大院围墙400延长米。

(2)新建产品生产车间500平米。(3)新建发酵池1000立方米。(4)新建成品库房1000平米。(5)新建办公室及员工宿舍200平米。(6)新建产品化验检验室100平米。(7)购臵安装大型搅拌机1台。

(8)购臵安装大型皮带传输机械1台套。(9)购臵安装粉碎机1台。(10)购臵安装低温烘干机1台。(11)购臵安装冷却筛分机1台。(12)配齐其它相关配套设备工具。(13)引入长电。

1.3、主要经济指标

1.3.1、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

1.3.2、年实现利润55万元。投资利润率33.3%。1.3.3、年发放工人工资25万元,社员人均增收2.1万元。1.3.4、投资回收期(按达产后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回收期为3年。

1.4、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脑干海尔汗繁殖苏尼特羊牧民专业合作社位于苏尼特右旗南部赛黄公路110公里处。属苏尼特右旗赛罕乌力吉苏木额很乌苏嘎查下去。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80万元。由嘎查7户26个牧民入股组建,主要经营苏尼特羊养殖、销售。合作社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饲养,统一销售。全社拥有草场2.1万亩。标准化棚圈700平米,农用汽车4辆、轿车5辆。2014年末存栏苏尼特羊19886只、牛38头、马14匹、骆驼11峰;人均年收入11090元。

合作社法人:新巴雅尔,男,37岁,蒙古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苏尼特右旗青年创业带头人,同任额很乌苏嘎查嘎查长、脑干海尔汗繁殖苏尼特羊牧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5.建议书编制依据

1.5.1、《国务院实施〈中华民族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10条:“国家设立各项专用资金,扶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1.5.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2号:《肥料登记管 理办法》。

1.5.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1.5.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10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1.5.5、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

1.5.6、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农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意见》(2007年1月8日)

1.5.7、《锡林郭勒盟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6)(财发[20010]93号);

第二章 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苏尼特右旗是锡林郭勒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周边地区乃至黄河、长江第一道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纯牧业旗。自然条件较差。由于气候及人为因素,使得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土地沙化、退化较严 重:植被盖度尚不足30%。畜牧业生产沿用旧的生产方式和养殖模式已无路可走,当务之急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探索产业化养殖的新路子。2002年开始实施季节性休牧、轮牧、禁牧等草原治理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给改善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带来了希望。

近年来,苏尼特右旗畜牧业发展尽管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用发现的眼光看,生产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在科学发展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集中表现为:个体生产能力及群体生产水平效率都较低。饲草料转化率以至市场竞争和科技进步贡献率都有待提高。就治标与治本,如何才能使畜牧业生产不会因之滑坡,并且牧民的收入还能进一步提高,即:如何才能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已成为党委、政府下大力气研究解决的重点课题;

目前,苏尼特右旗正在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构建和谐生态,加快经济转型,打造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富民强旗”和“保护优先、加快建设、科学利用”的方针,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推行以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牧民收入为目的,紧紧围绕提高畜牧业防灾能力和市场竟争能力为主攻方向。努力推进 “四个转变”,即: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增长方式由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经营渠道由单一渠道向多渠道发展转变。旗 党委政府对结合本地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为重点的多经项目,已列为畜牧业产业链延伸的突破口,引导和支持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也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使有益生物特别是鸟类、鱼类等遭受灭顶之灾。近几十年来出现的全球范围的生物多样性退化也与农药的使用有很大关系。土壤被誉为万物之母,它是多种生物栖息的场所。研究表明,现代农业土壤中的生物活性只及传统农业土壤的1/10。土壤有机物的耗竭,使其保水、保肥能力大大下降,这就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直接的毒害,间接危害也很严重。有报道说,农药在降解过程中将形成各种各样的中间体,其中沙洋些中间体的分子结构与动物体内的雌性激素十分相似,这可能是导致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雄性退化的重要原因。在日本,儿童皮肤过敏症非常普遍,这与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有关。

我国农业正由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农业转变。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双重作用下,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明显恶化。突出表现为化肥施用量常年超标,土壤综合肥力持续下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根据全国化肥试验网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和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资料,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土壤缓冲能力减弱,抗灾能力衰退。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901个县肥沃高产田仅占22.6%,中低产田77.4%,土壤有机质低于0.65%的耕地占10.6%。在肥料施用中,重化肥轻有机肥、偏施氮肥的问题普遍存在。我国每亩耕地施化肥13.2千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每亩6.3千克的一倍多。

由于过量施用氮肥,氮素当季利用率只有30%,肥料投入效益直线下降,50年代我国每千克化肥增产粮食15千克,70年代9千克,80年代7千克。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的情况更是触目惊心。据中国农科院对京津冀48个点调查,大量施用氮肥污染地下水、饮用水,42个点(占88%)饮用水的硝酸盐含量超标,其中最大超标量为50毫克/升,是最大允许量的9倍。据农业部对京津沪等7城市123种主要蔬菜测试,硝酸盐轻度污染的有31种,占27.6%,中高度污染的占72.4%。按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推算,已不允许食用的蔬菜有33种,占26.8%。

通过有机肥项目建设,可有效地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土壤结构,遏制土壤退化,防止地下水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该项目对于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的实施,将会促进“生物有机肥——无公害、绿色、有机基地——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肉(食品)——牛羊(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生物有机肥”循环链的发展,可将农牧业生产从常规方式转向绿色、有机方式。达到从根本上解决农牧业生产存在的生态问题。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项目前景

由化学成份制作的肥料对土壤与环境的污染严重,种植(畜牧、渔业)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高标准的数倍,为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为改善地球环境而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在“突出十项重点工作推广十大实用技术” 的会议中大力提倡发展生物有机肥的生产与应用,改善环境确保食品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世界上有机农业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各国都相继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多数国家规定只有通过有机认证的农产品才允许进口。在国内,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和食品的生产都在悄悄的改变,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更多的人们更为重视食品的安全、口感、健康和环保。大家知道,直接关系食品安全和健康环保的因素就是农产品种植所必须的肥料 和农药等生产资料,因此,在食品安全革命的背后是一场肥料、农药等农资和种植技术的革命。2002年4月,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随后又出台了相关标准; 当年7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纲领性文件,对食品生产所采用的肥料、农药、土质等作了全新的规定,并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要求和必然趋势。一个全新的有着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和新型项目――有机农业所必备的生产资料――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的时代来临了。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大部分的省份取消了农业税并加大了农业补贴的力度,同时,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大幅上扬,农民收入增加了,生产积极性高涨。但长期施用化肥、农药使土地板结,肥力下降,污染环境和土壤、影响农业的可持续生产,加上近年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急需寻找一种能部分或全部替代化肥、改良土壤、优质高效、价格实惠的肥料,这就给高效生物有机肥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生物有机肥是将来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庞大产业,是一项收益率极高的朝阳产业。

3.2.生物有机肥的未来市场需求

据国家统计局2011公报,2011年国内的化肥生产量为4519.79万吨,(不含各种进口化肥数量),化肥销售总额为 3700多亿元,生物有机肥占总额的2%,即74亿元.由于生物有机肥的诸多优势逐步被人们认可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专家估计:未来市场生物有机肥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那么在2012年生物有机肥的销售总值将达到900亿元、到2015年将超过1500亿元(平均每个省达到50亿元)。

有机肥料是国家重点新产品,产品是有肥药双效,全面而营养,绿色环保的突出特点.集以菌治菌的药效性,无机肥料的速效性、微量元素和植物生理性物质的增效性,四位一体,适用面广.增产效果显著,特别是产品肥药双效的奇特功效,是高效绿色农业的最优肥料。今后,受市场和农业发展趋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态农业必将进一步得到长足发展,对有机肥的需求不断增大,这将为项目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第四章 建设条件及建设方案

4.1.项目区概况

苏尼特右旗位于锡林郭勒盟西部,浑善达克沙地自东南向西北横穿本旗中部。地理座标东径110。03’-114。16’,北纬4155’-4347’。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82公里,并与二连浩特市为邻;东北、东南部分别与苏尼特左旗、镶黄旗交界;南部和西部分别与乌兰察布盟的商都县、察右后旗和四子王旗相邻,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200公。

。里,全旗总面积为26700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23667平方公里。地质构造属古湖盆地上升而成的层次剥蚀高原。海拔高度在897—1672米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中、北部为坦荡的高平原,南部多低山丘陵。

4.1.1、生态环境

生态退化日趋严重,草畜矛盾日显突出:由于连续干旱及草场利用方式的不合理,特别是受超载过牧的影响,草地产草能力逐年下降。

4.1.2、产业化水平低

生产经营方式粗放,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牧民收入来源单一,单靠出售畜牧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以及工资性收入,因而增收困难。

4.1.3、信息化水平低

在项目区仅有个别牧户实现了与有关信息网络连接:很难及时掌握畜牧业市场信息和适用科学技术,加之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先进的畜牧业适用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推广。同时,受传统畜牧业经营理念和稍富即安思想的影响,很多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畜牧业适用技术得不到重视。

4.1.4、产业链短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在提升畜产品附加值的产业化方面尚处于酝酿探索的初级阶段。对于畜产品深加工增 值的驾驭能力更无从谈及。

4.2.项目区现有条件

4.2.1、苏尼特右旗是锡林郭勒盟主要的畜牧业产区。年饲养草食家畜规模在85万头(只)以上。而年排泄粪便在30万吨以上;可为本项目生产体系提供丰富的资源。

4.2.2、交通、通讯、电力方便

1、项目区电力、交通、通讯方便。集宁——二连浩特国际铁路干线贯穿全境;国道208线公路贯穿全境;苏木、镇油路、嘎查砂石路已全部贯通;长电网已贯通;网通、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网络畅通。

4.3、建设方案

4.3.1、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 环境的承载能力,根据资源、市场、技术及生产能力核定建设规划。

2、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 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 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4、坚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要以持续解决牧民 增收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讲求实效,突出重点,逐项推进。

5、坚持依靠牧民,多方支持原则。充分发挥牧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4.3.2、项目选址

结合地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运输和场区总体布局等因素后,该项目拟建在赛罕塔拉镇郊。项目的选址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1、原料运输方便,运输成本较低。

场址位于赛罕塔拉镇郊,因赛罕塔拉镇是苏尼特右旗政治文化中心,通往各苏木、镇、嘎查的道路四通八达,因而对原料取用便利。

2、产品运输便利,销售成本较低。

场址靠近赛罕塔拉火车站,并有208国道公路相通,项目的生物有机肥产品运至全国各地十分方便,且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3、项目选址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材料成本相对低,且当地水量充足,水质资源好,电力充沛,通讯便利。

4.3.3、建设管理

项目经批准建设后,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实施管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六制”:严格履行建设程序,健全项目法人责任,成立项目班子,项目法人对工程负责,按规定执行招投标、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等相关制度手续。本项目建设工期拟定为8个月。

4.3.4、运行管理

项目建成后,将用工业理念统筹谋划畜牧产业的新型经济合作经营机制,完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按照机制好、经营活、管理严的发展方针确保项目发挥应有的功效,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5、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设计为6个月。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2015年6月,可研通过评审,资金筹措到位。第二步是2015年6—9月,完成土建,第三步是2015年9-10月,购臵安装调试设备。2015年11月项目投入试运营。

4.4、生产工艺

1、原料以牛羊粪便为主,经调节水分、通气性和碳氮比,用料比例为1吨牛羊粪添加50-80公斤发酵剂配料。

2、稀释发酵剂,将50公斤粪便发酵剂倒入300公斤水中(用水量视牛羊粪干湿而定,控制堆制时含水量在40-50%即可)。

3、将牛羊粪便直接在发酵池内堆制,喷洒粪便发酵剂稀释液,搅拌均匀,控制含水量在40-50%,进行几天好氧发酵至料温达到50-60℃时进行翻堆

5、发酵时间与温度。一般发酵时间为春秋季5-8天,夏季3-5天,冬季8-10天。发酵的最适宜环境温度为 25-35℃。

6、发酵完成标准。发酵好的堆肥气味为有曲香味而不臭。

7.发酵好的牛羊粪便经过粉碎机进行粉碎,经过粉碎的原料可作为粉状有机肥包装出售。

4.5、执行标准

本项目技术依托拟聘请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作为项目技术顾问,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产品执行标准按:

农业部行业标准:NY227-94《微生物肥料》 NY525-2002《有机肥料》 NY798-2004《复合微生物肥料》 NY884-2004《生物有机肥》

第五章 财务分析

5.1.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65万元。其中:投向基础设施资金121万元(占73.3%);投向设备和电源引进资金44万元(占26.7%);具体估算为:

1、新建大院围墙400延长米×200元=8万元。

2、新建生产车间500平米×600元=30万元。

3、新建发酵池1000立方米米×200元=20万元。

4、新建成品库房1000平米×500元=50万元。

5、新建办公室及员工宿舍200平米×700元=14万元。

6、新建产品化验检验室100平米×700元=7万元。

7、购臵安装大型搅拌机1台:4.5万元。

8、购臵安装皮带传输机械1台套:5.5万元

9、购臵安装粉碎机1台:4万元。

10、购臵安装低温烘干机1台:12万元。

11、购臵安装冷却筛分机1台:3万元。

12、配齐其它相关配套设备工具2万元。

13、引入长电5万元。

5.2.财政资金投向

申请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资金80万元:主要支持环节计划为项目基础设施投资部分:

项目基础设施合计估算投资为121万元,申请财政补助60万元。

5.3.财务分析

5.2.1、销售收入:

本项目设计年产量为5000吨:每吨按市场销售价1000元,年销售收入可达500万元。5.2.2、成本费用估算:

1、原材料 150元/吨,配入发酵菌剂 80.0元、多抗功能菌剂 170.0元、无机原料N、P、K等 180.0元、PH调 节剂 40.0元、包装材料 70.0元、固定资产折旧10.0元、运作资金利息 5.0元、能源费用(电、水)40.0元、人员工资 50.0元、销售费用 100.0元 ;合计每吨成本费用890元。

5000吨产品成本费用为:5000吨×890元=445万元。5.2.3、经济效益

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纯利润: 500万元-445万元=55万元。5.2.4、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纯利润÷总投资×100% 55万元÷165万元×100%=33.3%。

5.2.5、项目效益分析

1、项目建成投产后,平均年获利润55万元。

2、利润率=年平均利润额/总投资=33.3%。

3、投资回收期(按达产后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用3年可回收全部投资。

第六章 社会效益

1、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2、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确保 食品安全。

3、体现生态效益。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完整、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体系。改善农产品的安全、口感、健 康和环保。

4、项目建成实施可使项目所属区域从事养牧的人数减少7人以上;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个。

5、项目实施可示范带动更多牧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促进产业联动,将会拉动的不仅仅是种植业、养殖业,还应该包括商贸、运输、建筑以及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七章 环境保护

7.1环境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同性质的污染物随着生产过程而进入到水或大气中,其排放强度也随生产量而变化。

7.1.1、废气

原料牛羊粪便,在发酵过程中有一定臭气味。7.1.2、噪声

加工机械、周流风机都产生噪声、强度为90-92dB。

7.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7.2.1、污水及废物处理

加工生产中原料发酵统一在厂内发酵池中进行,发酵池采用水泥砂浆抹封并经防水处理。杜绝污水渗入地下。

7.2.2、噪声治理

项目施工时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这些机械噪 声对附近居民有一定影响,但对整体的影响很小。

项目工艺生产使用的加工机械产生的噪声≥90dB,对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采取小间隔离,墙体设吸声材料,设备设减震基础,风机进出口设消音装臵,处理后的噪声<60dB。

第八章 结论

本项目建议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规划,合理确定了建设内容、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同时对项目建设策划、项目实施进度等进行了全面设计。从项目的总体布局、经营管理的描述以及经济分析可得知:本项目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是一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和牧民持续增收的项目;是促进畜牧业产业向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改变牧民长期以来的落后生产经营观念;对苏尼特右旗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牧民收入持续提高的需要。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项目以提高畜牧业保障,实现经济效益持续提高为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促进和引领广大牧民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拓宽产业链。项目符合国家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原则,符合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需要。是实现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及又好又快发展的好项目。项目建设设计可靠,当地施工条件好,建设单位实施积极性高。经分 析论证,项目建设十分必要,意义重大。项目建设符合苏尼特右旗及项目单位实情。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使牧民直接受益和促进生态农牧业健康发展,同时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建议上级部门予以立项。

苏尼特右旗脑干海尔汗繁殖苏尼特羊

牧民专业合作社

牛羊生产论文 篇3

【关键词】牛羊;养殖;生产环节;机械化

1 奇台县的基本情况

奇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县城西距乌鲁木齐市195km,是新疆昌吉州的边境县,县域总面积19300km2,辖6镇9乡,驻有农六师奇台中心团场和北塔山牧场,县域总人口25万人。奇台县农业资源优势突出,全县有9条河流,年径流量4.85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2.5亿立方米,有可耕地133333hm2,年播种面积124667hm2,是全国“优质小麦、大麦之乡”、“粮食生产百强县”、“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是新疆重要的粮食基地。

2 目前牛羊养殖概况

奇台县作为农业大县和自治区农区畜牧业示范县,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坚持“以农养牧,农牧结合”的发展思路,到2012年底,全县牛羊最高饲养量达到210.82万头只,其中牛18.64万头、羊192.18万只。目前我县牛羊养殖方式主要有放养和圈养两种方式,在农区以圈养为主,在牧区以放羊为主,养殖模式主要有放羊、农户圈养、养殖小区养殖三种。已建成77个畜禽养殖小区(其中:奶牛14个、牛羊14个、肉牛6个)。2012年共出栏牛羊135.37万头只(其中:牛9.06万头、羊126.31万只),出栏牛羊中育肥出栏牛羊90万头只(其中牛8万头,羊82万只)。年末牛羊存栏75.45万头只,其中牛9.58万头,羊65.87万只(能繁母羊52万只)。

3 饲草料供给情况

根据奇台县地理环境等条件,牛羊饲草料供给主要由天然草场、人工种植牧草打草、农作物秸秆(以玉米秸秆、小麦秸秆为主)、青贮饲料、精饲料组成。全县有天然草场面积857333hm2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656000hm2,围栏草场面积395426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0.05%,实际利用草场507267hm2,占全县可利用面积的86%。根据利用方式,草场主要分为夏草场、春秋草场和冬草场,夏草场分布在山区,面积69067 hm2,占草场总面积的11.7%,草场质量好;春秋草场面积102400hm2,占草场面积的17.3%,主要分布在南北平原戈壁区和低山丘陵区;冬草场面积418940hm2,占草场面积的71%,分局相对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北塔山及南山山区、沙漠区、南山地区,主要由荒漠和半荒漠草原组成。按草场质量等级划分,优等草场10733hm2,占草场总面积的1.8%。人工种植牧草打草面积490hm2,产量约为1950t。小麦秸秆量为101000t,玉米秸秆量为223000t,青贮饲料量为35000t。

4 畜牧机械的使用状况

截止2012年底,全县共有畜牧养殖机械3738台,其中饲草料加工机械3443台,主要是铡草机、粉碎机;畜牧饲养机械215台,主要是饲料混合机;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80台(其中:挤奶机74台,剪羊毛机6台)。另外在饲草收获收集方面有青饲料收获机16台、牧草收获机21台、秸秆捡拾打捆机167台。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奇台县畜牧业发展情况和畜牧机械装备情况,急需要解决的环节是牛羊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及饲料深加工和畜产品深加工环节,就目前牛羊养殖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剪羊毛机、挤奶机、秸秆捡拾打捆机、粉碎机、牧草收获机、饲料混合机、牛羊粪清理这些机械,从长远发展来看还需要牛羊工厂化养殖、饲料深加工、畜产品深加工装备。

6 对畜牧业发展的展望

根据奇台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预计到“十二五”末,奇台县将初步构建起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畜牧业生产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畜牧产业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体系。草原生态明显改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将引进有机肥料生产企业1个,肉食品深加工企业1个,饲料加工企业1个和奶制品生产企业1个,畜牧产业地位明显提升,畜牧业基地初具规模。全县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369万头(只),出栏牲畜280万头(只),存栏牲畜89万头(只)。实现畜牧业生产总值46.7亿元,占到大农业产值的60%以上;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8011元以上,畜牧业人均纯收入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7 建议采取的措施

7.1 不断提高畜牧养殖机械的总量和水平

积极依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置畜牧养殖机械和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不断扩大畜牧养殖机械的装备总量和水平,到2015年达到畜牧养殖机械和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比2012年增加2倍。

7.2 合理稳步兴建标准化养殖小区

到“十二五”末,使全县牛羊和奶牛养殖小区达到94个,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营销网络健全的现代化养殖局面。

7.3 不断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积极引进有实力、资金强的畜牧生产企业,落地本县,实行工厂化养殖,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7.4 积极探索养殖小区科学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规模养殖优势

到2015年,养殖小区养殖户要通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实现专业化生产。制定完善奶牛、肉牛、肉羊、生猪等饲养管理技术规程,通过科学管理和生产,形成养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监管常态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发展格局。

7.5 加快肉源基地建设,拓展肉食品销售

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提高养殖效益,加快肉源基地建设,迅速提高良种率,增加单位产出率,力争把奇台县建设成为全疆重要的清真肉食品供应基地。

7.6 以挤奶厅建设为契机,推动奶业快速发展

积极争取奶业项目,努力发展奶产业,新建机械化挤奶厅25个,到“十二五”末,使良种奶牛存栏达8.5万头,日提供商品奶达500t以上,基本实现全县范围内奶牛机械化挤奶和科学饲养。

7.7 认真实施退牧还草项目

在抓好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的同时,结合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契机,用足用活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牧草良种补贴等惠牧政策,彻底转变牧民长期依赖草原的传统生产模式,全面实现草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7.8 构建科学的饲草料生产体系

中央拟投17亿支持牛羊肉生产 篇4

发改委规划指出, 将重点支持西部8省 (区) 年出栏300只以上的肉羊规模养殖场和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规划期内共需中央预算内投资13亿元, 年度投资规模视实施情况和资金可能安排。

规划还称, 将重点支持基础母羊存栏800只以上的种羊场、基础母牛存栏300头以上的种牛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 共需中央预算内投资4亿元, 年度投资规模视实施情况和资金可能安排。

发改委指出, 将多渠道筹集资金, 逐步构建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和农民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 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发展肉牛肉羊产业, 确保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发改委规划要求, 到2015年, 全国牛羊肉产量达到1 162万吨, 比2011年增加121万吨, 年均增长2.8%。其中, 牛肉产量达到717万吨, 年均增长2.6%;羊肉产量达到445万吨, 年均增长3.1%。

发改委还称, 届时全国肉牛出栏率将达到50%以上, 肉羊出栏率达到105%以上;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3%以上, 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5%以上。

发改委进一步要求, 到2020年, 全国牛羊肉总产量达1304万吨, 其中, 牛肉产量达到786万吨, 羊肉产量达到518万吨;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0%以上, 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5%以上。

规划为此要求各地, 通过政策扶持, 改善发展规模养殖所需的设施设备条件, 促进农户走规模养殖发展道路, 逐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结合区域特点, 总结推广不同地区不同饲养阶段肉牛肉羊饲养模式。扶持发展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和养殖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等生产模式, 推进产业化经营。

牛羊肉供货合同 篇5

编号:CGS_2016______HL_M_00__

甲方:(供货方)乙方:(购货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乙方购买甲方产品事宜达成以下条款: 第一条 货物名称、数量、规格、价格、包装及供货批量 见每批货物发货单,货物发货单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第二条 产品质量及责任

2.1甲方向乙方每次供应的产品质量必须要达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的规定,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地方质量标准、民族宗教检验规范标准;未达到某项标准而造成的各项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等均由甲方(供货方)自行全权承担。2.2甲方向乙方每次供应产品时应提供所供产品的动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2.3甲乙双方签订本合同时甲方须向乙方提供企业三证或个体营业执照及法人身份证复印件,所供货源屠宰场有关证明文件复印件。

2.4甲方每次向乙方按照订单要求发货时,如货源质量未能达到乙方(购货方)某项要求时,导致因退换货造成各项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均由甲方(供货方)自行全权承担。第三条 产品价格

3.1甲方提供给乙方的所有产品单价均为含税价;

3.2甲方根据市场行情变化,采取随行就市的原则对产品价格进行上下浮动,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执行;

3.3乙方超出货物自身规定的其他个性化需求,需支付甲方相应费用,如:特殊包装、精

/ 3

细分割、超范围运输等(以上包含但不限于),具体双方协商确定。第四条 货物供应

4.1乙方要求甲方供货,应前_1_天晚上向甲方提供货物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及到货日期;

第五条 结算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条 违约责任

6.1甲乙双方要严格遵守合同条款的规定,如有因不遵守条款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按合同约定追究责任;

6.2若乙方未按合同或临时口头约定进行货款结算,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6.3一方无正当理由终止履行或单方变更、解除合同的,应赔偿由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第七条 争议解决

双方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双方之间的争议。协商不成的,通过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或按照另行达成的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申请仲裁解决。第八条 合同期限

8.1本合同有效期为: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到期自动终止。8.2本合同期满,双方如欲继续合作,得另行续签合同。第九条 责任免除

合同执行期内,如发生自然灾害或其它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当事人一方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或不能适当履行合同的,应向对方当事人通报理由,经有关主管部门证实后,不承担违约责任,并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

/ 3

第十条 合同生效

此合同由甲乙双方签字盖章确认后生效。第十一条 其他条款

本合同为基本合同,本合同的附件及本合同履行期限内这些附件的修正文件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与本合同同样有效。第十二条 未尽事宜

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解决。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留存一份。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名):

签约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治牛羊口蹄疫 篇6

本病是由口蹄疫病毒侵入动物机体内引起的。病毒可随动物疱液、口涎、乳汁、粪尿、泪液等排出。痊愈的动物也能短时间的继续带毒和散毒。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染,也可经黏膜、乳头及损伤的皮肤传染。有时人也可能感染。

二、症状

牛羊感染口蹄疫以后,一般要经过2~8天才能发病,最长达14天。在病毒进入血液阶段,病畜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继而在口腔黏膜及趾间、乳头的皮肤上,发生豌豆甚至蚕豆大小的水泡,以后水泡相互汇合,形成大小水泡联片的破溃。患畜流出大量的口涎,开口时可以听到吸吮音。患畜在患口腔破溃的同时,趾间、蹄冠皮肤出现热痛和肿胀,经过1~2天则出现水泡,破溃后形成烂斑。四肢同时患病时,患畜呈现交替负重状,并经常抖动后肢,运步时呈跛行,严重的则长期伏卧,起立困难。如感染化脓或发生坏死时,蹄匣可能脱落,蹄骨出现坏死等症。

三、积极防治

1.预防注射。对历年发生口蹄疫的地区,每年应对所有的牛、羊做定期的预防注射。牛、羊注射口蹄疫弱毒疫苗14天以后就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4~6个月。如已发生口蹄疫,应及时采取病料送检定性。迅速上报,并通知友邻单位组织联合防治措施。划定疫区、严格封锁,及早就地扑灭。

2.隔离治疗。对病畜及疑似病畜,要隔离治疗。并由专人护理,指定地点饲养管理。对未发病的牛、羊要进行预防注射。口腔病变,可用清水、食盐水或0.1%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1%~2%明矾溶液或碘甘油,也可涂撒中药冰硼散于口腔病变处。蹄部病变,可先用3%来苏儿清洗,后涂擦龙胆紫溶液、青霉素软膏等,用绷带包扎。被病畜污染的场所及用具,要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或10%的石灰水消毒,其病尸不可食用,皮毛应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消毒。病畜的粪便要经发酵后方可使用。病畜放牧过的场所要经过2个月后方可准许健康家畜进入。在最后一头病畜治愈或死亡后,经过14天再无新的病例出现时,经过彻底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牛羊生产论文 篇7

今后一段时期, 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化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牛羊肉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保障牛羊肉市场有效供给任务十分艰巨。满足国内牛羊肉消费需要, 关键要立足提高国内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

于康震强调, 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6项工作:一是促进优势区域生产。稳定牧区、发展农区, 着力提高牛羊肉自给能力, 重点保障穆斯林群众聚居区、大中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二是着力增加基础母畜。推动出台扶持政策, 优化调整品种结构, 引导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 发展基础母畜养殖, 提高肉牛、肉羊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总结推广不同地区不同饲养阶段肉牛、肉羊饲养模式, 提高规模养殖效益, 加快推动牛、羊饲养由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四是推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牛、羊良种场和种公牛站建设, 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和质量, 加快地方品种改良, 提高肉牛、肉羊生产良种化水平。五是保障饲草料供应。积极发展饲草料种植, 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支持人工草地建设, 解决饲料短缺问题。六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健全金融信贷和养殖保险政策, 引导工商资本进入肉牛、肉羊生产领域, 为肉牛、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南涧县牛羊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篇8

1 基本情况

(1) 产能情况。

2000年末, 全县肉牛存栏7.70万头, 其中能繁母牛3.05万头, 出栏3.78万头;羊存栏7.16万只, 出栏11.90万只。2005年末, 全县肉牛存栏10.07万头, 其中能繁母牛4.67万头, 出栏6.54万头;羊存栏7.83万只, 出栏13.24万只。2010年末, 全县肉牛存栏10.20万头, 其中能繁母牛4.63万头, 出栏7.41万头;羊存栏8.01万只, 出栏14.81万只。2011年2月底, 全县肉牛存栏10.21万头, 出栏2.15万头;羊存栏7.82万只, 出栏3.62万只。

(2) 资源条件。

南涧县有自然草场12.13万hm2, 年产草量43.30万t;有农作物秸秆9.42万t;每年可开发饲草、饲料种植面积0.08万hm2, 制作青贮秸秆2.20万t。近年林权制度改革及封山育林, 放牧草场有所减少, 而南涧县养牛大多以厩养为主, 使得适合放牧、养羊的地方相对减少。

(3) 价格情况。

牛、羊肉价格。2000、2005、2010、2011年1-2月每千克牛肉分别为18、20、23、24元, 每千克羊肉分别为38、43、49、49元。无论牛肉还是羊肉, 价格都有所上涨, 且各段时间的羊肉价格都高于牛肉价格。羊肉价格不断冲高, 丝毫没有大幅回落的迹象, 也不见震荡的局势。

活畜价格。2000、2005、2010、2011年1-2月每千克活牛分别为8.5、10.0、12.0、12.0元, 每千克活羊分别为14.0、18.0、21.0、21.0元。随着时间的后移, 牛、羊的价格有所增加, 羊的涨幅高于牛。

(4) 市场份额。

在南涧县的肉食品消费中, 除回民外, 大多以猪肉为主;在出栏的牛、羊中, 主要以活畜外销 (85%~90%都销往县外市场) 。肉牛主要销往昆明, 肉羊主要销往广东、海南等地。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们的膳食观念有所转变, 追求高营养、高蛋白的绿色肉食品已经成为趋势, 在县内消费牛、羊肉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5) 效益情况。

牛、羊产品价格形成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格局, 不同年份有所不同, 除受市场价格影响外, 还与饲料成本、疫病情况等有关。肉牛生产环节 (架子牛育肥) 每头有300~600元的利润, 贩运环节每头有40~130元的利润, 屠宰环节每头有40~50元的利润, 零售环节每头有180~260元的利润。羊肉生产环节每只有120~290元的利润, 贩运环节每只有15~20元的利润, 屠宰环节每只有15~20元的利润, 零售环节每只有50~70元的利润。牛、羊产品各环节中, 承担的风险及市场波动对行情影响最大的是生产环节, 因生产环节周期长 (尤其是牛) , 影响的因素多, 除市场价格外, 还受养殖环节、疫病因素等影响。

(6) 趋势判断。

肉牛养殖是南涧县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1977年, 南涧开始引进国外肉牛品种冻精进行杂交改良;1980年, 南涧被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1995年, 云南省政府又把南涧列为全省商品牛羊基地县;2002年, 南涧县委、县政府从山区农业县实情出发, 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把肉牛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重点产业之一来抓, 制定了《关于肉牛产业化发展意见》, 通过多年的努力, 冻精改良配种数从几百头上升到2010年的20 012头, 受胎率达到85.00%以上, 良种覆盖率达41.21%, 杂交改良牛占牛群结构的35.63%。为做大做强肉牛产业, 南涧县以建立示范村、扶持示范户为切入点, 加大了冻精改良、饲草饲料开发利用、牛群防疫保健、犊牛培育等技术的推广力度, 引进龙头企业, 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发展体系, 发展趋势良好。而南涧羊的生产, 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如羊的养殖主要以放牧为主, 必须有合适的草场, 而近年林权制度改革及封山育林, 实施了封区育草和限牧禁牧, 使得放牧草场有所减少, 给养羊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 现有的条件不利于发展养羊业, 不适合大量养殖。

2 已开展的工作

1) 南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的发展, 把畜牧业列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以肉牛产业为重点, 用产业化模式推进畜牧科技与资源的有效整合, 强化良种、防疫、饲料、市场四大体系建设, 不断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和畜禽品种结构, 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和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水平, 积极引进、推广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 加快产业链建设, 推动畜牧业平稳、快速发展, 积极争取项目, 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5 a共向中央、省、州争取到畜牧业发展项目资金2 760.11万元, 同时认真做好项目实施工作, 强化对项目建设和项目资金的管理, 做到了按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实施, 按质按量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 项目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 促进了南涧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加快牛、羊实用配套技术推广。大力宣传各级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利用电视、简报、网络平台、组织参观等形式, 扩大宣传面, 激发广大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发挥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协会的作用, 进一步实施科技下乡入户工程;加强畜牧兽医科技培训, 创新培训方式, 扩大培训范围, 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升级, 促进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转变, 提高牛、羊生产水平。

3) 畜种改良步伐加快。全县共建立肉牛冻精改良中心站30个, 肉牛产业链建设明显加快;同时把国家实施肉牛良种补贴、现代农业肉牛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优质肉牛产业项目和推进肉牛产业链建设结合起来, 加大肉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力度, 完善肉牛冻精改良网络, 扩增肉牛冻精改良输精网点, 建立肉牛冻精改良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实现肉牛冻精改良跨越式发展。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服务领域, 扩大冻精改良辐射面。南涧县自然条件恶劣, 山大沟深, 农户居住分散, 要实现冻精改良网络化, 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在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的支持下, 已配齐了改良站点的基础设备, 为南涧县肉牛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

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南涧县畜牧业的发展, 一是受历史条件下诸多因素 (如区位、传统、基础、经济等) 的制约, 致使其发展缓慢;二是受农村经营体制的约束, 形成分散型经济, 畜牧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三是农村养畜的整体水平低, 效益差;四是经营粗放, 形不成产业链。综合上述4个方面的原因, 南涧县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

1) 农村生产经营形式与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相吻合。

广大农村仍沿袭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农户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较差, 生产经营理念落后, 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几度对农业生产进行了改造, 但长期以来因山区偏远、信息闭塞, 导致农民受传统小农经济意识的支配, 致使其生产经营方式依然是小范围内的分散型经营, 难以形成规模。草场退化, 作物秸秆得不到充分利用, 各产业争地矛盾突出、配合力差, 造成农村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相配套, 畜牧业发展缓慢。

2) 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经济发展越滞后的地区, 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的问题越突出, 即便解决了认识问题, 也难以解决知识面窄的现状, 难以建立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 再优势的产业也难以形成集群效益。

3) 生产环节不配套, 产业链短。

农民适应于单一的生产方式, 对实施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模式不适应, 生产出的农产品受市场因素的制约较大, 难以抵抗风险。农区畜牧业的特点是牲畜都分散到千家万户, 直接受到市场的牵制, 抗风险能力较弱, 受疫病威胁大。目前各地都在推进产业化, 在大范围内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布局, 小范围内要形成企业、基地、农户上下游相互传导的发展模式十分困难。

4) 农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有了充分支配自己劳动的权力, 形成了比较分散的经济结构。目前农村没有一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来统筹畜牧业生产, 农民饲养的牛、羊全靠自己到市场出售, 没有市场余缺调剂的能力, 对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推进难度大。

5) 科技队伍建设滞后, 科技力量不足。

一是畜牧业建设项目任务重, 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科技人员, 现有科技人员每人要承担2~3个岗位的工作, 科技人员的压力太大;二是动物疫情防控任务重, 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防控工作中;三是实用技术虽然在农村得到大面积普及, 但农民接受科技、运用科技的程度差别却很大;四是建设畜牧业产业链, 在抓产业对接和科技推广、促成果转化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 科技力量严重不足。

6) 政府在引导农民生产方面存在不足。

一是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没有做到持之以恒;二是扶持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三是缺乏科学引导, 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没有连贯性, 产业发展模式落后, 集群效益低。

4 对 策

1) 整合资源, 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发展专业养殖户、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 在用地、规划、技术、信息和销售等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通过协会协调和政策扶持, 促进全县肉牛生产的协调发展。推广、普及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 制定并实施统一科学的生产标准, 提高南涧县牛、羊肉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

2) 加大扶持力度, 落实惠农政策。一是增加财政投入, 加大畜牧业的扶持力度, 重点支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培训等。二是争取项目支持, 研究和编报一批有开发前景、有优势、效益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项目, 力争得到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贷免扶补资金, 科技研发、技术改造和富民强县资金, 以及农业灾害等涉农资金, 重点倾斜支持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四是争取农业银行、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支持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 发放小额农贷和联保贷款, 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 促进畜牧龙头企业的建设。五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落实国务院有关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畜产品运输税费减免、畜产品出口退税、畜牧业生产资料原料购进抵扣等政策, 扶持畜牧产业发展。六是解决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加工用地, 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畜禽规模化养殖、畜产品加工用地政策, 支持养殖户租赁山场和非农田保护区的土地用于发展养殖业。

3) 规范生产管理, 优化产业发展的条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的作用, 规范产业运营方式, 建立紧密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 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接起来, 提高组织化程度, 保护生产主体的利益。草业发展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是牛、羊兴旺的先决条件, 南涧县发展草业要走“四轮驱动” (草场改良、人工种草、秸秆利用和专用饲料开发) 的路子, 为牛、羊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 积极开展牛羊产品加工及新产品开发技术的引进、研究和应用, 把畜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扶持一批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管理先进, 集产加销、内外贸、农科教于一体的龙头企业, 建立产品加工、销售网络, 生产的产品以市场为中心, 建立产销联营体, 以品牌效应来推动产业发展, 把农户与企业紧密联接起来, 形成市场、基地、养殖户联动的产业发展模式。根据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特点, 大力发展牛羊及其产品集贸市场建设, 形成订单式畜牧业。

5) 切实加强良种繁育、饲草饲料、疫病防治等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牛羊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牛羊生产论文 篇9

关键词:秸秆,青贮,牛羊生产,运用

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业, 首先要解决饲料的问题。 我国广大农村有丰富的秸秆资源, 目前, 随着机械化收割的逐渐增多, 大部分被留在原地, 利用率只有30%左右, 大量的秸秆被焚烧, 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有的养殖户虽然直接将秸秆切短饲喂, 但是其适口性和消化率均没有青贮后的效果好。 现就秸秆的青贮饲喂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秸秆应用现状

秸秆是农村最主要的农作物副产物, 传统养殖业这些秸秆通常不经任何处理直接饲喂或者将其切短饲喂牛羊, 但是消化率低, 营养含量不高, 适口性差, 采食量低。由于机械化收割玉米的逐年增加, 秸秆的利用率更是逐年降低, 或被焚烧, 污染了环境。 现在大多大型牛羊养殖场自己种植玉米, 收割后进行青贮。 经过青贮后的秸秆可以有效保留植株的营养成分, 保持汁液, 还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此方法很好的解决了饲料资源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避免了冬季饲料的缺乏。

2秸秆青贮的品种

制作青贮一般选择产量较高的玉米, 也可以是其他植物如串叶松香草等。 而选择玉米的品种一类是普通的青贮玉米, 主要以植株高大, 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较高的杂交品种为主。如中北410。 还有粮饲兼用玉米, 如农大108。 第三类是特用玉米, 是一种新型高油的优质青贮玉米类型, 具有营养全面、 能量高等特点, 品种有高油4515、青油1 号等。 青贮玉米应有较强的抗病性和较好的保绿性。 生物产量鲜重一般每亩5~8 t, 最高产量可达到10 t以上。

3青贮的原理

青贮原料在厌氧环境中, 使乳酸菌大量繁殖, 从而将青贮原料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变成乳酸, 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后, 就会抑制腐败菌的生长, 这样就可以将青贮饲料的养分长期保存下来[1]。

4秸秆青贮的制作

4.1 收割

青贮原料的收割时间根据不同的品种来确定。 一般密植的青刈玉米在乳熟期收割, 豆科植物在开花初期, 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 甘薯藤在霜前收割。 在这个时候收割的植株营养成分和产量均较高, 含水量适宜, 收割后可以直接进行青贮。

4.2 运输

原料收割后要及时运至青贮地点, 如果时间较长, 水分蒸发、掉叶等因素会使养分减少。生产上一般收割、运输、贮藏连续进行。

4.3 切碎

切碎目的是在装窖时踩实、压紧, 利于排出空气, 同时沉降也较均匀, 养分损失少。此外, 切短的植物组织能渗出大量汁液, 有利于乳酸菌生长, 加速青贮过程。 生产上一般将原料切成2~5 cm[2]。

4.4 装窖

装窖前青贮原料的水分最好在65%~75%。 装窖时如果数量比较少, 随装随踩, 尽量1 次装满全窖。数量较大时一般使用拖拉机进行反复压实。

4.5 封土

由于青贮料会逐渐下沉, 装填时要高出窖的边缘30~50 cm, 最后覆盖塑料薄膜后压土或压上其他重物, 薄膜应严格密封, 防止漏气。 盖土踩实, 盖土的厚度为50~60 cm, 堆成馒头形状。 窖的周围要挖排水沟, 防止积水。

5秸秆青贮设备

5.1 青贮窖

青贮窖分地下式、 半地下式和地上式三种, 以方型的地下式居多, 通常用砖、水泥做材料, 窖底有一定坡度以利于排水。

一般根据地下水位高低、 当地习惯及操作方便决定采用哪一种。 但窖底必须高出地下水位0.5 m以上, 以防止水渗入窖[3]。

5.2 袋装青贮

一般大型牛羊养殖场采用青贮圆捆机和圆捆包膜机外, 规模小的农村可以使用塑料袋青贮。 青贮塑料袋一般用聚乙稀塑料袋, 装袋后密封好。在常温条件下, 青贮1 个月左右, 低温2个月左右, 即青贮完成。

制作成熟的青贮料为绿色或草绿色, 有芳香的酒酸味, 茎叶明显, 结构良好。 成褐色的具有腐败味道预示着青贮失败。 饲喂量一般妊娠母牛10~15 kg/d, 泌乳母牛25 kg/d, 断奶后的犊牛5~10 kg/d, 成年羊5 kg/d。 总之, 青贮饲料气味酸香、 柔软多汁、 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可以长期保存, 是家畜优良饲料来源。

参考文献

[1]李顶峰.饲料的青贮.山东畜牧兽医, 2003 (05) :32.

[2]刘将军, 胡源胜.优质青贮饲料的制作技术.现代农业科技, 2008 (01) :180-181.

牛羊生产论文 篇10

1 牛羊肉生产加工现状

自从牧区实行生产体制改革, 推行牲畜作价归户, 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群众生产积极性, 牲畜存栏快速增加, 2013年实际存栏已达137万头 (只) , 其中牛17.5万头, 羊122万只。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全县年出栏牛羊51.4万头 (只) , 生产牛羊肉8 760 t;本地城乡居民自食8.98万头 (只) , 外销33.42万头 (只) 。2014年全县牲畜存栏达117.8万头 (只) , 其中牦牛16.9万头, 藏羊100.3万只, 全县出栏牛羊53.1万头 (只) , 生产牛羊9 898t, 外销35.1万头 (只) 。

生产体制改革极大地活跃了牲畜及其产品市场交流, 活畜及产品运输频繁, 加上国有屠宰厂改制, 私营屠宰场点如雨后春笋, 全县一度出现4个个体屠宰加工企业, 牲畜个体贩运户也成倍增长。后经市场经济调节整合, 现有牛羊屠宰场2个, 年屠宰加工能力5万头 (只) , 生产加工牛羊肉731 t (其中牛肉474.4 t、羊肉690.7 t) 。

2 生产体制改革后牛羊肉生产加工发生的变化

生产体制改革前后祁连县牛羊肉生产加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主要表现如下。

1) 生产经营体质改变。生产体制改革前实行计划经济, 畜产品生产和销售依照国家计划而定, 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 销售渠道单一。随着市场经济活跃, 畜产品流通繁荣, 个体经营成为牛羊肉生产加工主体占主导地位。

2) 产品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生产体制改革后, 随着牧区畜牧业长足发展, 牲畜出栏逐渐增多, 国内外牛羊肉产品市场需求日益增大, 为祁连县牛羊肉生产加工业带来机遇, 产品品种和卫生质量不断提高, 精品加工品种不断出现。

3) 牛羊肉销售市场多元化。随着市场的需求, 牛羊肉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 活畜交易占主导地位, 祁连县出栏牲畜70%以活畜形式外销, 精品加工产品外销比例只占30%。

3 牛羊肉生产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屠宰场布局不够合理。由于在屠宰场建设没有纳入城镇建设规划, 主要由私人自行投资建设, 与国务院“统一规划, 合理布置, 有利流通, 方便群众, 便于检疫和管理”的原则有很大差距。

2) 屠宰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本县屠宰场均不同程度存在设施不完善问题, 主要是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没有分离, 无害化处理设施缺乏, 动物防疫条件达不到《动物防疫法》的规定, 没有冷链配送设备, 仍沿用老式手工宰杀方式。

3) 缺乏地方特色拳头产品。由于当今牛羊肉产品以带骨胴体肉、生皮、原毛等初级产品为主, 产品附加值不高。

4) 生产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屠宰加工企业生产规模不大, 当地出栏牛羊无法就地加工销售, 而是以“活畜”形式直接外运, 对当地畜牧业综合经济效益影响巨大。

4 建议

牛羊肉价格为何多年持续上扬 篇11

步入2014年第18周(4月28日—5月4日),猪肉价格11周连续下跌,牛羊肉价格仍处高位、淡季不淡,丝毫没有下跌的征兆。如果回溯时间更长,对比结果更惊人:在猪肉价格不断经历周期性起起落落的同期,牛羊肉价格却从2001年至今连续上涨13年。

“牛魔王”“羊贵妃”……被人们戏谑多年的牛羊肉价格为啥一路“涨声”不停?近日,记者就消费者疑惑不解的问题向国家肉牛、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兵海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杜立新求证真相。

一、导致牛羊肉涨价“有理”的因素是什么?

在我国,牛羊肉价格不是一下子就“蹿”起来的。“改革开放后,民间耕牛还很多,加上国人的饮食习惯,一段时间内‘富吃猪肉穷吃牛’的社会心理比较普遍,价格自然‘猪牛倒挂’。”曹兵海说。在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中,牛肉属中高档肉类,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牛肉的消费量和在摄入肉类中的比重才会有较大幅度增长。这也印证了为什么近年来牛羊肉“脱胎换骨”成了国人餐桌上的“硬菜”。

两位专家认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城乡居民对属于中高档肉的牛羊肉需求增加最主要的原因。“牛肉消费增长最快的区域就是南方富裕省份,超过了消费量的一半。”曹兵海说。2000—2011年,居民人均猪肉购买量增长21.2%,而同期牛羊肉购买量则增长53.2%;另一方面,牛羊肉原本在膳食结构中比重低,也决定了消费一旦增加,其增量需求更加明显。“每人多吃一斤(一斤等于500克。编者注)猪肉也许不明显,但多吃一斤牛羊肉就不得了。”杜立新说。

首先,城镇化步伐加快加剧了这种需求。1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累计增长11.97%,每增长1%就意味着有超过1000万的农民离开土地加入到城镇消费群体中,他们不光是要吃牛羊肉,还放弃了牛羊养殖。

其次,对营养、健康、安全肉类的食用追求也推高了牛羊肉消费。近年来,人们的餐桌从“有啥吃啥”发展到“想啥吃啥”,逐渐向“啥好吃啥”过渡。与猪肉相比,牛肉的蛋白质更高,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氨基酸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羊肉则富含维生素,特别是钙、铁含量更高,而且胆固醇含量低。当然,受西方牛排等饮食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域性饮食习惯的扩散,火锅、大排档等饮食方式的季节性被打破,这些因素也在推高牛羊肉消费中或多或少地发挥着作用。多种因素叠加最终导致了牛羊肉需求的快速增长,致使牛羊肉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地域上,从以前主要是牧区吃扩展到全国各地都在吃;人群上,从以前主要是少数民族吃扩展到各族人们都在吃;时间上,从以前主要是冬季进补扩展到一年四季都在吃。

那么,不断被刺激的需求增长到了什么程度?两位专家认为统计难度很大,牛羊肉多为“户外消费”,这部分甚至超过总量的一半以上。杜立新认为牛羊肉已经占肉类消费的10%左右,牛肉比羊肉略多一点。结合牛的生长繁育周期,曹兵海作出保守推测,这种快速增长的需求至少还要持续15~20年。

二、牛羊肉“物以稀为贵”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从2000年到2012年,全国牛肉产量由513.1万吨增加到662.3万吨,增长了29%;羊肉产量由264.1万吨增加到401万吨,增长了51.8%。我国牛羊肉产量增速分别是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第一大羊肉生产国。

但是,一方面,由于需求的刚性增长超出了生产供给增长的速度;另一方面,牛羊肉生产受成本上升、资源承载能力约束、发展方式转型、自然灾害和疫病多发等因素制约,发展空间和速度都受到限制。因此,牛羊肉产量增长缓慢,供给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导致“物以稀为贵”。

在我国历史上,牛、犬、羊、猪、鸡合称“五畜”,而牛、羊从未单纯地作为肉来食用,牛长久以来在农区被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而羊在牧区也承担着为纺织业提供羊绒的任务。近10年,恰恰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牛承担的畜力大量地被机械化所替代。

与猪、鸡比起来,牛、羊生产周期长、政策补贴少、场地要求高,小牛、羔羊价格比5年前涨了3~4倍,饲料成本接近翻番。“养一头牛要用20个月时间,上市就赚2000元,‘费力、费钱、费人’,很多农区、半牧区农牧民宁愿选择外出打工,杀母牛、杀小牛这样‘竭泽而渔’的现象屡见不鲜。”曹兵海说。对此,杜立新也忧心忡忡:“我们不仅要担心‘谁来种地’,也要开始担心‘谁来养牛、谁来放羊’的问题”。

母畜养殖比较效益低,农户积极性不高,存栏量持续下降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十一五”期间,全国能繁母牛、能繁母羊存栏量比“十五”期间分别下降了10.2%和5.4%。2011年和2013年,曹兵海的中国农大团队组织学生对全国最大的肉牛交易平台吉林汉夏黄牛交易市场跟踪调查。“我们的学生每笔规模交易都跟踪到采购地,发现交易的母牛(能繁母牛和后备母牛)中,2011年有81%直接被宰杀了,2013年交易量有所下降,但仍有76%的母牛从市场‘进’了老百姓的口。”曹兵海说。

这些问题在被称为“中原肉牛肉羊产业带”的地区最为明显,数据显示,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传统养殖大省,近年来牛羊存栏量和产量显著下降。2011年,4省牛肉产量占全国34%,比2000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羊存栏量下降超过2560万头,羊肉下降了9个百分点。在山东,2000年前后,肉牛存栏量在1000万头左右,现在只有不到500万头,其中还包括100多万头奶牛。山东已经从最初的养牛主产区演变为主要屠宰区。从全国来看,2012年牛羊存栏量比2004年分别下降了900万头和1900万头。

在资源环境约束方面,牧区草原退化严重,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任务艰巨。从2000年开始,针对草原超载过牧带来的环境问题,我国牧区逐渐推行禁牧、休牧、轮牧、舍饲等制度,牛羊肉产量也被限定在一个“框框”里。杜立新结合调研情况说:“在陕北有些半牧区林权制度改革后,由于放羊啃了树皮、吃了庄稼还引起过纠纷,当地干脆‘一刀切’禁止养羊了。”

那么,在国际市场我们是不是有周旋的余地呢?曹兵海认为这个想法是危险的。“美国、阿根廷的牛肉刚够自己吃,世界上只有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几个国家有能力出口,国际市场上可供交易的牛肉本来就不多。”他说,“再加上检验检疫等原因,我国目前只批准从6个国家进口牛肉,并不是说国外的肉就安全。” 杜立新也说,国外羊肉出口多分为三档,不一定把最好的卖给你,“我们和国外的消费习惯也不一样,他们出口带骨肉,而我们的穆斯林同胞却不爱吃。”从统计数据看,2011年我国进口牛肉2万多吨,羊肉8万多吨;到2012年猛增到6万多吨和12万多吨,也体现出我国供求缺口在放大。两位专家共同提出,满足中国人吃牛羊肉的问题主要还得靠我们自己解决。

三、破解牛羊肉供需紧平衡之道在哪儿?

随着供需失衡加剧,牛羊肉价格出现了加速上涨。“有人说价格从2007年开始快速攀升,我认为不准确,那两年正是我国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期,涨得最快的反而是最近三年。”杜立新说。曹兵海则认为价格飞涨是各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价格上涨是否在一个合理、可控的区间内呢?杜立新说:“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牛羊肉价格是猪肉、鸡肉的2~4倍,就算在合理区间,我国在3~4倍。”曹兵海认为,如今的价格正是对供求关系的准确反映,“但是否合理还应当考虑公众的消费水平和承受能力”。

两位专家都认为价格更多的是一种指标和表象,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产业问题。他们把肉牛、肉羊产业定义为“巨型产业”。曹兵海说,肉牛是一个从业人员8300万、产值3300亿元的大产业;杜立新认为肉羊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牧区尤其是新疆羊肉的缺口加大,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将达到25万吨,这不仅是消费问题,更是事关民族问题的大事”。

与此同时,两个产业都是周期长、调整慢的产业。牛羊产仔基本都是单胎,在目前饲养水平下,牛的繁育是3年两犊、羊是3年4羔;与猪每年产两胎,每胎产仔10头相比,产业调整见效慢。一头牛从出生到育肥出栏至少需要18个月,肉羊从羔羊到出栏至少需要7个月。

因此,2013年8月,国家出台《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调控,着力提高牛羊肉生产能力,引导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对于如何破解肉牛肉羊“巨型产业”之困,两位专家均提出国家要制订具有延展性的长期、均衡政策支持。

我国现有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和良种繁育有一定补贴,但与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动辄上千万元的高投入相比显得“杯水车薪”。杜立新说,德国的肉羊补贴占养殖成本的45%,养羊效益好得很。

曹兵海呼吁在条件允许时对肉牛实行“普惠制”补贴,尤其要加大对能繁母牛的补贴力度,补出老百姓的养牛积极性。杜立新希望加大种公羊的良种补贴力度,“每头种公羊国家补贴800元,能为养殖户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我国良种公羊缺口还有30万头”。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迅速恢复产能、打破资源约束的主要办法。“我国没有实行规模化(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羊养殖的养殖场超过70%。”杜立新说。但如果大规模采取标准化养殖,势必带来建牛棚、羊舍以及饲料、雇工等成本增加,过去曾有“富也富不过牛,穷也穷不过牛”的说法,规模化“富养”的成本很高,需要国家出台政策扶持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

促进增产的另一个途径是提高单产。我国牛羊单产水平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品种是最大制约。曹兵海提出,多年来我国对肉牛品种存在无序改良现象,缺少明确的改良和育种方向。这需要国家加强肉牛肉羊原良种场、种公牛站、品种改良中心和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产业布局发展,曹兵海提出要充分利用南方丘陵地区,从甘蔗、香蕉、马铃薯、红薯中就地取材,用甘蔗渣、淀粉渣喂牛,成本比秸秆还要低,又能废物利用,一举多得。“释放我国南方的生产潜力,就有希望再收获一个现有中国的肉牛产量。”他说。

杜立新提出要进一步对我国农业区域合理划分,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他对新型经营主体寄予很大希望,他说:“现在一些牧区在搞‘家庭牧场’试验,我认为这是一个趋势,在国家扶持下,农区建养300头羊的牧场,牧区可以相对多一些,建养1000头左右羊的牧场比较适宜。”

牛羊生产论文 篇12

1 益生素的常用菌种

1.1 乳酸菌类

乳酸菌是一类可以分解糖类产生乳酸的细菌总称。目前已发现的这一类菌在细菌分类学上有18个属,已被证实在临床上能够治疗和预防动物的某些肠道疾病起保健作用,并且也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目前应用的乳酸菌主要是来源于乳酸杆菌属、乳酸链球菌属双歧杆菌属的近30种微生物。

1.2 芽孢杆菌属

芽孢杆菌属为好氧或兼性厌氧芽孢杆菌,是动物消化道的正常菌群。从动物体内外分离、鉴定的有益芽孢杆菌已在畜牧业、饲料业广泛应用。并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和经济效益。芽孢杆菌与其他微生物制成的益生菌制剂有显著的不同,芽孢杆菌可以在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形成芽孢,将自己保护起来,复活率高。

目前使用的有凝结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东洋菌等,在使用时多制成休眠状态的活菌制剂或与乳酸菌混合使用。

1.3 双歧杆菌属

双歧杆菌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中重要的微生物,对调整和维持正常微生物区系和稳定的消化道内环境起关键作用,特别是维持幼龄动物消化机能正常和防治腹泻有明显作用。生产中已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菌种主要有嗜热双歧杆菌、假长歧杆菌,其次如婴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等。

1.4 光合细菌类

光合细菌类是一大类水生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海洋、水沟和土壤中。它们是光能自养型微生物,能利用日光作能源进行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光合细菌能吸收分解水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具有很高的水质净化能力。在鱼虾等水产养殖池中,常因饵料或鱼类排泄物过多而引起鱼虾大批死亡,加入光合细菌能将池内的饵料、粪便等完全分解并加以利用,避免沉积池底后发酵产生有害物质,使水质得到改善。

1.5 酵母类

饲用酵母的种类主要有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啤酒酵母、红色酵母等。酵母细胞富含蛋白质、核酸、维生素和多种酶,具有提供养分、增加饲料适口性、加强消化吸收等功能,并可提高动物对磷的利用率。还可以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抗病力。

2 益生素在牛羊生产中的应用

2.1 犊牛

意大利人在犊牛日粮中添加益生素,犊牛日增重提高5.3%,饲料利用率提高5.2%。在法国,犊牛出生后立即饲喂健康牛的肠道微生物菌落,腹泻率由82%降至35%,死亡率由10.2%降至2.8%。西班牙用含有益生素(嗜乳酸杆菌)日粮作为代乳品饲喂生产小牛肉的犊牛,犊牛死亡率降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2.2 育肥牛

如果牛在育肥的过程中受到应激(如改换饲料、缺少饲料和水、转群等),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可以有效减小应激所带来的影响,有利于牛的生长育肥。例如在育肥牛的青贮饲料中添加真菌类益生素可提高牛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提高日增重。这是由于益生素促进了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提高了营养物质的代谢速度和利用率。

2.3 奶牛

据大量资料统计表明,在泌乳牛的日粮中添加酵母菌,可以使产奶量平均增加7.8%,而且在泌乳一开始添加效果最好。试验证明,在舍饲条件下添加益生素的效果比放牧情况下效果要好。2003年7月后福建省大部分地区连续高温干旱无雨,气候环境直接影响了奶牛的健康生产,许多奶牛场由于热应激直接造成牛只呼吸加快,采食减少,以至产奶量下降、牛只发病死亡等损失。福建南平某奶牛场经推介,饲料中添加了益生素大大降低了高温热应激对奶牛产奶及生产造成的影响,其犊牛死亡、产奶等损失相对为当地最低水平,而且一直用到现在[1]。

2.4 羊生产中应用

在羔羊日粮中添加益生素,具有提高羔羊存活率,减少腹泻,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生长的作用。张沛等(2003)用DM432活菌制剂(主要成分是芽孢杆菌)对羔羊的痢疾治疗效果表明:累计治愈率,第一天为47.68%,第二天为93.68%,第三天为100%,试验表明,益生素能减少或防止羔羊腹泻,提高存活率,促进羔羊生长[2]。钞海峰(2004)研究表明:羔羊日粮中添加0.1g/只d剂量的益生素时,羔羊的生长速度及免疫功能均达到最佳状态[3]。在羔羊日粮中添加适量益生素,可改善羔羊胃肠道内环境,从而有助于羔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建立适合动物生长的微生态环境,达到营养保健的目的,提高羔羊生长发育速度和增强免疫力,并取代饲料中的抗生素,减少畜禽体内抗生素的残留。

摘要:益生素是可直接饲喂动物并能促进动物胃肠道菌群平衡、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动物免疫功能,而且无毒、无副作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中。本文主要综述了益生素的常用菌种以及它们在牛羊生产中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益生素,牛羊,应用

参考文献

[1]方希修.饲料添加剂与分析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8-75.

[2]张沛.益生素的菌种和制剂及其在各种动物上的使用效果[J].2002,(2):123-125.

上一篇:代理假说理论下一篇:政府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