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论文(精选10篇)
粮食生产论文 篇1
关注粮食安全发展粮食生产
当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世界性的粮食安全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虽然目前国内粮食市场总体稳定,但着眼大局和长远,要确保立足国内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做到“手中有粮”,还面临许多制约和挑战。农村土地撂荒情况严重,农民不安于耕的现象普遍,究其因,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粮食生产要素分散,粮食生产活力不够
我国长期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确保了国家粮食供给的基本自足。该项制度作为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但现实情况是,与这一基本制度紧密联系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表现出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是家庭分散经营,土地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比如我县产粮大镇之一的洛口镇的灵村,人均耕地不足1.5亩,3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农户仅为8户,多数农户为分散经营的家庭小生产模式。这严重不适应日趋激烈的大市场竞争,难以有效抵御市场风险。二是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方面,生产领域的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相对滞后,表现在推广网络不完善、农技人员自身素质欠缺和农技推广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流通领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利于粮食生产。表现在粮食流通体制存在问题,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仓储平衡困难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不充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的大规模应用和农业科技的广泛推广,影响了农业资本的投入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农业生产要素分散分割,难以实现优化组合、有效利用和规模效益,这些都制约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活力。
2、粮食生产效益低下,粮食生产动力不足
粮食生产具体弱质性、低效性的特点,市场机制的趋利性和农民自身局限性决定农民不会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出发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而是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或干脆将土地撂荒从事非农产业来实现个人收益和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导致粮食生产动力不足。一是粮食生产成本高。受时下物价总体水平上涨的影响,农资价格也水涨船高,今年宁都化肥价格涨幅就在50%以上、农药价格整体水平上涨30%,雇用劳力成本也大大提高,诸多因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猛涨。据调查,种植一亩地粮食需生产成本达到700余元,而平均每亩粮食生产收益仅为846元左右,极大的扼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粮食生产收益不稳定。粮食生产硬件建设投入不足,降低了农业综合抗灾能力,致使粮食生产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原始状态。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粮食生产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种粮收益也无从稳定保障。三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粮食生产净利润大幅下降,种粮比较效益低下,远不及务工或种植经济作物的收入,导致农户水稻双季种植改单季、精耕细作变粗放管理、种植经济作物甚至将土地撂荒。比如我们在洛口镇灵村调研发现,种植经济作物玛萁每亩纯收入在6000元左右,是种植粮食收益的30倍。四是粮补等惠农政策不尽科学。表现在:弥补市场机制缺失错位,扶持政策缺乏导向效应;补贴形式过于单一,资金分散缺乏规模效应;惠农政策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政策之间缺乏互补效应,因此国家出台的粮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没有有效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无法激发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3、粮食生产投入不高,粮食生产实力不强
近年来,我们对粮食生产的政府投入严重不足,集体和农户建设动力不够,导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弱化了粮食生产实力。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建设落后,有效灌溉面积不足,降低了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发生频繁,亩产量难以提高;抗灾设施不完备,无法充分抵抗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无法避免。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流失日益加剧。近10年来,我国耕地总面积从19.51亿亩降到18.27亿亩,净减少1.24亿亩。农民自身投资农业的意愿不强烈,来自农业自身的资金积累大量外流。由于进城务工收入高出种粮收入10~12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在农村的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小孩,导致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据我们在洛口镇灵村村调研,了解到该村90%的青壮年劳动力均外出务工,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耕地无法耕作,土地撂荒比例达到10%之多。
总之,尽管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但是粮食生产活力不够、动力不足、实力不强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为此,本人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第一、要创新生产经营机制,释放粮食生产活力
要大力推进生产经营机制创新,激发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一要激活土地要素。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激活了,粮食生产的活力就能不断迸发。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的形式进行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鼓励土地向种粮大户、种养能手以及农业科技开发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集中,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劳动生产率,让农民从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二要激活人力要素。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粮食生产才能获得持久、旺盛的活力。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宽渠道多形式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的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分工协作的能力。要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种粮农民自觉自愿地组织起来,将家庭经营的个体劣势转化为群体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优化配臵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共享成果,通过大联合、大协作,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实现种粮收益的最大化。比如田头镇农户自发组建的宁都县田丰优质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60多人,辐射带动种农1000多户,通过规模化经营、订单式生产,2008年发展制种面积5500亩,收购种子300多万斤,产值达900多万元。三要完善服务体系。要尽快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发展粮食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大力培育扶持农村经纪人队伍,为种粮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配套服务,实现粮食在生产、储运、加工、购销以及技术、资金、信息等环节的有效管理和经营,把千家万户的粮食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机联结起来,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第二、要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增强粮食生产动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生产动力不足的问题,必须走好四步棋。一
是建立粮食补贴稳步增长制度。要继续稳定、逐步完善、不断强化现有粮食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尽快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粮食补贴制度。适当扩大粮食核心产区范围,拿出更优惠的政策,集中更多的资金,增加对财政困难的产粮大县的奖励和补助,支持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二是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鉴于粮食价格不能完全市场化,要加强和改善对粮价的宏观调控,推动形成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体现粮食生产成本收益、科学合理的粮食价格机制,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搞活粮食市场流通,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继续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适当提高价格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农民利益的保护价,引导广大农民自觉扩大粮食生产。三是增强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要建立粮食生产风险规避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快大宗粮食作物的政策性保险试点,在良种生产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逐步开展农业灾害保险,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农民投保、企业参与、合作保险、市场运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新路子,保护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搞好极端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帮助种粮农民防范灾害风险。四是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种粮收益低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核心产区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要提高粮食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拉长粮食产业链,实现以销售促加工、以加工促收购、以收购促生产,提升粮食的附加值;完善龙头企业与种粮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稳定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价格,有效抑制种粮成本的上升。
第三、要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壮大粮食生产实力
增强粮食生产实力,关键是建立健全各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加大财力投入。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20%~50%,发展中国家亦为10%~20%,而我国只有8%~11%。县级以上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不断提升农业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大对粮食核心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供给保障能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引导金融业更好地服务粮食生产;建立和完善鼓励农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粮食生产。二是加大物力投入。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大耕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和中低产农田改造力度,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三是加大人力投入。积极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鼓励外出务工能人返乡投身农业生产,从事粮食生产和加工经营。四是加大科技投入。要用激励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用市场机制整合农业科技推广的资源和力量,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用政策扶持引导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推动农业科技广泛应用,促进良种良法相配套,真正把专家的试验田“产量”变成农民的大田产量。
粮食生产论文 篇2
当前制约四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既有设施因素, 也有技术因素;既有政策因素, 也有市场因素。解除这些制约, 需要各级政府科学应对, 求实创新, 不断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耕地是最基础的资源。一方面, 要加强耕地资源保护,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层层落实责任,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要落实责任追究和惩戒制度, 防止耕地撂荒。另一方面, 要集中项目, 整合投资, 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 加快标准农田建设。要实施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土改造项目、“金土地工程”和土地整理项目等, 提高耕地产出能力。“金土地工程”和土地整理项目要更加重视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工作。我省应尽快制定《四川省耕地保养管理办法》, 确定耕地质量建设、保护与管理的法律地位。
二、重视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是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要广辟筹资渠道, 加大资金投入, 真正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 广泛吸纳农民、集体、企业等民间资金, 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农田水利投入体系。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关水利建设资金要捆绑使用, 整体推进, 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要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结合起来,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改革种粮补贴方式
建议合并管理粮补项目, 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3种资金科学测算后合并补贴标准向农民直接发放, 同时切实改变目前补贴“一刀切”的状况, 实行分类补贴, 对自产自给的农民按实际种粮面积给予补贴, 种粮的就补, 不种的不补, 多种多补, 少种少补, 按粮农的社会贡献即实际出售给国家的商品粮数量给予补贴。在实际操作中, 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市县, 利用粮食补贴资金增量部分进行试点;为确保农民将补贴资金真正用于粮食生产, 可尝试直接向种粮农民发放化肥、种子、农膜等生产资料的补贴办法。
四、规范土地有序流转
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与服务, 促进依法、规范、有序、稳妥进行, 切实维护农民长远利益和受让方合法权益, 保障粮食生产的基本需要。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扶持资金, 专项用于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合法有序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 引导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探索建立土地信用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 通过村民自主管理, 切实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土地、资金、技术、信息、加工、贮藏、运输以及纠纷调处等问题, 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五、强化农技推广服务
加强科研基础设施、信息服务、网络科技环境等农业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加强新品种选育和轻简栽培技术研究。增加对农技推广和服务工作的资金投入, 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民科技培训力度, 让农民掌握和应用粮食生产先进实用技术。
六、健全价格调控体系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实行1年一定, 并充分考虑当期粮食生产成本, 随着农资和工价的上涨及时予以调整;要切实强化对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 确保粮农的应得利益不受侵害。同时, 政府要合理制定和调整农资价格, 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测和调控, 维护农民利益;实施农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对销售价格实行提价申报、调价备案、限价、差率控制等干预措施, 控制市场价格过快过度上涨;建立农资产品淡季储备制度, 对农资生产企业按照政府限价销售本地市场的给予适当补贴, 对化肥生产企业减免政府性基金;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 保护农民利益。
七、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要严格实行“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 切实把粮食工作“一把手”负责制落到实处, 有关部门要加强跟踪检查。切实加大对产粮大县、国有粮食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直接奖励到县、直接奖励财力和一定3年不变的产粮大县奖励长效机制, 使产粮大县真正享受到“以工补农”的政策实惠, 有效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粮食生产论文 篇3
【关键词】东部山区粮食;生产安全;提高能力措施
1.东丰县粮食生产现状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黄金玉米带、土质肥沃、适合发展粮食生产。全县耕地统计上报面积178万亩,近三年粮食平均年产量16.5亿斤,商品粮食贡献率达到了78%,平均单产达到528公斤/亩。我县农业发展目标是:在稳定土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改善粮田的基础设施和土壤地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努力提高商品粮贡献率,在现有土地面积上使粮食总产量要保持在17亿斤,商品粮贡献率要达到85%。
2.影响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因素
2.1耕地面积缩减、地力下降
土地承包以后,调动了农民极大的粮食生产积极性,播种面积有所增大,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局地的水土流失、非农业用地(工矿、道路、建房)的增加等使耕地面积呈现缩减的趋势。粗放经营、只种不管、耕层变浅、地力下降。
2.2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持续生产能力下降
我县主要的农业基础设施都是60、70年代修建的,已落后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3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
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民离开土地的人越来越多。一是无地可种、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80后出生的没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无地可种。二是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而留守的多是素质较差的劳动力。称为“389961”部队,指妇女、老人和儿童。
2.4粮食生产环境趋向恶化
全球气候变暖、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土壤沙化、盐碱化加快、病、虫、草害发生频繁。
2.5科技力量薄弱,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缓慢
科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人员青黄不接,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难以破解,科技成果入户、入田率不高,成果推广转化慢。
2.6粮食单产较高,土地边际效益递减
目前全县粮食单产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亩产已达到千斤,土地边际效益递减现象越来越明显,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的担子越来越重。
3.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的措施
3.1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
依法管理和使用耕地,加强对有利提高耕地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和农田环境保护。
3.2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向科技要产量
一是加强重点农业科研队伍建设。增加农业科研资金投入。二是完善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管理、示范和应用。三是完善农科研推的合作的协作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
3.3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
现有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农民的教育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也较差,因此,更需要农业推广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农业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使之成为向上连接各级科研机构,向下连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的纽带,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建立统一管理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技术到田率、入户率、保证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
3.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上地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
一是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水土保持和抗御水涝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强标准粮田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三是加强小流域治理、土地整治、改善耕地条件。四是以培肥地力为中心,改善土壤耕作层,提高地力。五是集中力量,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扩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范围,提高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加快基本农田建设步伐,提高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
3.5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建立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机制,把突发性自然灾害带给农业生产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加强农作物危害较大的病、虫、草、鼠害的预报预测和预防。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保护性栽培,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大力推广种植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加强植物保护工作,提高农作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4.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
4.1培育高光效农作物品种
现在光能利用率只有0.4%,占太阳光能到达地球的三十分之一,如果能把太阳光能作用利用率提高到5%,则平均亩产可达到2500斤以上。
4.2增加绿叶面积系数
合理密植,适当增加株数,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绿素功能,靠增加绿色来提高产量提高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
4.3延长光照时间
采取保护性栽培,立体栽培,提高复种指数,延长作物生育期等措施,尽量延长作物光照时间。
4.4提高光合效率
如补施二氧化碳肥料,人工补充光照;抑制光呼吸等,提高光合利用率。
4.5加强田间管理,正确运用肥、水、气、热,最大限度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对外界环境的要求
5.提高粮食产量的综合措施
(1)扩大高产作物播种面积。全县玉米播种面积要从67.5%增加到85%以上,水稻播种面积要保证17%以上。
(2)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中低产田生产能力。全县中、低产田面积93万亩,亩产分别比高产农田低100和200公斤,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使低产田变中产田,中产田变高产田。
(3)提高低产农户的生产能力。全县8.2万农户中,有1.7万户单产水平低于全县平均值100公斤左右,这些农户承包土地25万亩,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成立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技人员包保等措施,提高低产农户的单产。
(4)大力培育、筛选和推广高光效、抗性好、品质优良、丰产性强的主导品种,发挥品种的增产优势。
粮食生产汇报 篇4
XX乡位于河南省XX县城西北XX公里处,辖XX个行政村,XX个自然村,人口XX万,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万亩,XX乡是一个平原乡、农业乡,素有“XX粮仓”之称,境内无山、少矿藏,资源优势不明显。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深深的认识到,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战略物资.,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放松对粮食生产的管理,将对全乡、乃至全县、全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因此在2011年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支持力度,抓好政策落实,努力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二、通过项目建设,促基本农田改造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改造中低产田。粮食生产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作物产量不高,低产面积大,二、未利用土地利用不充分,基本农田内道路不规则,分布不合理,小地块太多,田坎面积大,地块零散,三、重用轻养,地力衰退,绝大部分耕地严重缺磷少氮,比例失调,造成氮肥越施越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生产效益越来越低。
针对这个情况,乡党委、政府立足农业大乡的实际情况,加大政策性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去年先后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粮食中低产田改造,巩固退耕还林等一大 1
批项目,争取到1亿多元上级资金用于XX的建设和发展。
乡党委决定把土地整理项目在XX乡北面的常庄、惠河等七个村委进行,加强项目区内土地的田、水、路、林、村的治理,全面改善农田水利、机井、电力配套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使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基本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俱佳,使农业景观格局美化,农业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增加,土地利用方式升级,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的发展,提高农作物平均单产,激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仅此一项工程,可使受益土地面积达2万多亩,增加粮食产量200万公斤,农民年增加收入近二百万元,大大增加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发展畜牧养殖业,加大粮食转化,增加农民收入 针对前几年粮食连年丰收的喜人局面,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采取措施,促进粮食的就地转化,提高农民收入。
1、大力发展养殖业,泰山乡不仅是粮食生产大乡,也是畜牧生产大乡,境内有泰丰农业发展公司、宏运养殖有限公司、豫丰黄牛养殖、丰康养殖等一批全县知名企业,目前全乡存栏在1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72家,全乡大牲畜存栏达23000多头。
2、发展以优质粮食为原料的小型食品加工业,推进粮食转化。把目光瞄在发展食品加工业上,以发展近农型工业为主攻方向,以小型粮食加工企业为重点,采取户办、联办等形式,推进粮食转化。
四、当前工作及今后的工作打算
2010年10月以来,我乡遭遇50年未遇大旱,截止目前,境内没有一次有效降雨。持续的旱情,导致已播种的7万亩小麦处于极度干旱状态,严重危机着我乡夏粮安全、人畜饮水及社会稳定。针对今年的冬春连旱,乡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抗旱保苗。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政委,乡长为指挥长的抗旱浇麦工作指挥部,从政治的高度以对广大百姓负责的态度,把抗旱浇麦工作做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切实摆上位臵。一是从农办、民政等部门抽调20余名干部组成5个工作组,进驻各村指导抗旱工作,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和水源,开展抗旱浇麦工作,能能浇一亩是一亩,乡党委、政府特别要求沿红河、惠河、淠河沿岸的村委一定要抓好抗旱浇麦工作,坚决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督促沿河地块的村民,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各种困难,保证不隔地块全部浇灌;没有井和河流的村委也要想尽办法组织人力、车辆拉水抗旱保苗,保证今夏小麦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自2011年2月5日以来,全乡共抗旱浇麦1500亩,出动劳动力320人次,动用灌溉设备270台次,日浇灌面积700亩左右。目前经河流、坑塘、机井灌溉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5%,有效缓解了部分麦田的旱情。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法》等法律、法规、条
例的规定,进一步严格落实基本农田管理法律法规,依法管护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
2、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增加科技含量,引进和推荐一批高产优质品种,集成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推荐使用一批优质化肥、农药产品,提高粮食单产。重点抓好“优良品种、保护性耕作、水稻旱育秧抛秧、地膜覆盖栽培、病虫草鼠综合防治”和平衡施肥等六大技术的推广。
3、坚持做好减灾避灾措施落实推广。首先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配套工作,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其次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要坚持适时早播,把影响粮食产量的播种时间关键时期安排在适佳时期害。第三要加强农作物病虫监测和新出现的农作物病虫种类的防治研究,加大技术指导,降低病虫危害。
4、着力粮食综合生产力建设,加强耕地生产力的保护。要以效益为出发点,大力推广节本增益技术,抓着土地综合开发继续在我乡实施的有利时机,扩大土地整理面积,提高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5、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农业部门要抓好示范片、抓好大户、抓好科技入户工作。
粮食安全生产方案 篇5
案
单位名称:
粮食安全生产方案
粮食科安全工作在领导的重视下,在农场安全办的具体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本着“打牢基础”、“规范管理”确保安全的工作方针,围绕确保安全这个中心环节,着重从规范管理,落实责任抓起,从教育培训、重点防范和隐患整改入手,抓落实、抓效果,以此强化单位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抓好安全生产各项专门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全系统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营造了粮食行业安全发展环境。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全年安全生产的顺利实现。
一、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
粮食科十分重视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始终站在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高度,把安全生产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调整充实了安全生产领导机构,配备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主要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组织实施和综合管理监督责任;其他领导对各自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将安全生产责任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责任人,在全系统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使各个岗位的安全生产有人过问,有人管理,有人负责。安全生产领导组每个季度都要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会议,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认真加以落实。并结合粮食科的实际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做到安全生产有分析、有措施、有布置、有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我们按照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认真搞好安全工作制度建设,把安全工作要求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安全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先后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议事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涵盖了安全生产的主要方面,但制度建立只是基础,关键在于执行。
三、认真抓好各项专项工作
(一)储粮安全工作
1、我们以国家和省粮食局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实现由传统储粮方式向现代储粮方式的转变。充分集聚和利用仓储优势,积极探索绿色、生态、无公害储粮技术,不断提高科学储粮水平。我们以安全储粮为中心,积极推行粮食仓储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以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严格执行粮食仓储管理制度,加强库存粮食日常监管,定期检查和分析库存粮情,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2、对存放的稻进行逐仓逐项检查。库区设有明显的防火、禁烟标识,各种应备的消防器械齐全、性能良好。线路排列有序,水泵房、配电房有专人负责使用,保卫工作24小时有人值班,做到不漏岗、不错位、责任明确、纪律严明。
3、加强和完善了库区储粮基础设施硬件的建设,为储粮的安全和保持良好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4、加大了资金的投入,确保仓房的改造,不断增强我库的储粮安全能力。
5、积极开展了科学储粮技术的探讨,完善和提高仓储技术的创新能力。
6、综合地采取科学储粮措施,不断地完善四项储粮新技术。
7、健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为确保储粮管理符合“一符三专四落实”的管理要求,粮食出入库严格按照有关手续和规定,及时建卡立帐,做到数量准确、质量良好、储粮安全,我们先后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按中储粮管理的要求挂牌上墙,建立保管责任制,明确各环节的工作职责范围。同时,坚持每月量化管理的考评工作,坚持召开保管例会制度。
8、继续扩大美化库区环境。年初以来,全体职工自己动手,对库区内的边角地进行清理,平整土地,补种花草,增建一些小花坛。对绿化带进行整理修饰、造型。保持库区常年绿化、美化。
(三)消防安全工作
我们针对粮食部门的特点,对粮油存储库区、加工车间、营业场所进行消防安全重点监控。进一步加强了消防设施建设,配备了必要的灭火器材,完善了消防应急预案。在醒目位置悬挂了防火警示牌,落实了日常监管责任。对用电线路和设施进行更换,在仓房内统一使用防爆照明灯具,尽可能消除消防安全危险源。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粮食局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今年我们粮食科消防工作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消防管理制度、消防设施管理办法、消防培训计划。重申了灭火器等操作使用方法以及消防栓的操作规程。做到了消防器材合理配置、安全可靠,保证消防标识清楚,消防通道通畅。并对职工集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育,进行了以防止火灾和容易引发群体事件的安全事故为重点的安全生产检查,对粮食储存设施设备、电气管线、职工集中居住区等敏感场所进行了重点排查,确保消防设备设施齐全完好,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2、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粮食科始终把安全生产教育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根据农场《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开展了安全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为促进我们粮食科的安全生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单位采取召开职工大会增设警示牌、写标语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知识为内容的宣传教育,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各种安全培训活动,坚持对新职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以及对特种员工的专业安全培训。大大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粮食科的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四)安全工作管理责任书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确保完成全年的安全生产任务,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本目标管理责任书。
1、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的范围
(1)、安全生产工作包括:安全生产、防火、防盗等三方面内容。
(2)、库职工在本库区范围内以及外来人员、车辆进行的各种工作,均纳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的范围。
2、安全工作目标管理的考核指标
(1)、杜绝职工在工作中发生非正常伤亡事故。
(2)、杜绝发生失窃、火灾、爆炸、中毒、粮堆坍塌等事故。
(3)、加强财务资金管理。
(4)、工伤死亡率控制在0以内,重伤率控制在0以内。失窃、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发生率控制在0以内。
(5)、在工作中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增强防火防盗等观念,利用班前班后的时间进行安全生产学习。加强对办公物品、保化用品及各种工作器材管理。
3、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学习粮食科制订的有关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各级专储粮管理制度。
(2)、加强对使用的各种电器用具、机械设备的检查和管理。每月对工作器材的安全情况再一次检查,确定不存在不安全因素后才使用,严禁使用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各种器材用具。加强安全工作的防范措施,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物,关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
(3)、不得在办公室内和仓库周围15米内烤火取暖、煮食物,不得随意焚烧垃圾杂物。
(4)、库内有工人进行装卸、运输等作业时,加强对工人的管理,教育工人在作业中注意安全,不得违章作业,不乱动库内的物品和设施,并加以监督。
(5)、粮食储存期间保管员要严格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认真做好粮情检测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粮库领导汇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量化考评制度。
(6)、加强保卫人员交接班制度,认真检查库区内各种货物、办公室、仓库是否安全。
(7)、对库、财务科等重要部位要作重点巡逻监护,做好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处理。
(五)、建筑工地安全管理
1、建筑工地工程负责人全面承担施工现场的治安、安全责任,并与保卫处签定《治安、安全责任书》。
2、现场工人必须定期第月接受一次治安、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施工班组工人积极参加施工现场义务消防队伍,提高施工现场消防自救能力。
4、施工班组坚持防火安全班前活动天天进行,坚持焊接、油漆、防水等危险作业进行防火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5、电工、焊工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和气焊切割作业,要有操作证和用火审批证,氧气瓶、乙炔瓶、和施焊三者之间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0m。
6、氧气瓶要严防沾染油脂,乙炔发生器、液化石油气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
7、焊接作业等动火前,要清除附近易燃物,配备看火人员和灭火用具,电焊机外壳、焊钳与把线必须接零接地绝缘良好。
8、严格遵守施工用火审批制度,审批证仅当天有效,若变换动火地点,必须重新办理用火审批手续。
9、施工材料的存放、保管、使用必须符合防盗、防火要求。
10、易燃易爆物品,应专库储存,分类单独存放,保持通风,用火符合防火规定。
11、施工现场、宿舍等禁止吸烟,需要吸烟者应在指定专设有防火措施的吸烟室。
12、施工现场和宿舍生活区,未经防火负责人批准不得使用电热器具,使用灯泡不得大于60W,不得昼夜亮灯。
13、施工现场、宿舍等无电工证人员一律不准擅自架设电线、电缆和电器设备安装。
14、施工现场中各种危险设施、部位都必须设置防护设施和明显的警告标志。
(六)、粮食收购安全
在秋粮食收购期间,我们系统开展了安全生产检查,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收购现场、收购资金、设施设备、运输车辆的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和治安事故。建立了严格的进、出库及使用登记制度。对驾驶员、电工、焊工等危险性较大的工种,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操作规程,杜绝安全隐患。建立健全车辆管理制度,驾驶员行车管理制度。定期、定点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了粮食科全年秋粮收购过程中无行车安全事故。
四、工作思路
我们将按照农场安全办的工作安排,进一步抓好全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继续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深入地开展安全事故隐患治理工作。要针对粮食行业的特点,加大对储粮安全、、防火安全、车辆安全的监管力度,适时开展各项安全检查。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
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的要求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打牢安全生产的工作基础,努力完成农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营造粮食科安全发展环境。
粮食生产大户----李瑞文 篇6
在大满镇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科技致富能人,多年来,他带着十多年的创业艰辛,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带领周边群众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他实行集约化谋划,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成立农作物研究所,为玉米制种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朱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大满镇玉米制种生产基地协会理事长、种粮大户李瑞文。
在甘州区发展玉米制种产业之初,大多数制种公司都在气候,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的西部乡镇制种,不愿到海拔较高的大满镇落户。面对这种艰难的处境,李瑞文东奔西跑,请来了专家,通过取样测土,得出了朱家庄村的土壤条件适合种植制种玉米的科学结论。他拿着结论找到制种公司,从上到下多方协调,反复多次耐心细致的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广泛的提高了广大的种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硬是让全村的80%的耕地种上了制种玉米。经过几年的发展,玉米制种已成为朱家庄村的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金张掖玉米种子市场的 1
不断走俏,玉米种子价格持续上升,亩均产值逐年提高,全村老百姓的生活都渐渐富裕了起来。2010年初,朱家庄村已申报并被区农业主管部门认证为玉米制种生产基地,李瑞文也顺利当选大满镇玉米制种生产基地协会首届理事长。
然而,在创业之初,李瑞文却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磨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从天水等地引进了马铃薯新品种牛头1号、天薯2号等,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业,然而,由于市场的变化,全国的马铃薯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朱家庄村及邻近村当年种植的1500亩马铃薯以及他种植的300亩马铃薯成品全部滞销,他们眼睁睁的看着成袋成袋的马铃薯腐烂、变质,只能当做垃圾倾倒处理。但是,李瑞文并没有一蹶不振,在痛定思痛之后,转而寻求新的发展方向。1997年开始,他经过多方走访和仔细的市场考察,吃透政策,瞄准市场,开始培育优良小麦和玉米品种,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引进、示范、推广永良系列为主的小麦新品种8个,沈单16号等玉米新品种5个,并开始自主引进、研发以杂交番茄、西瓜、黄瓜为主的精细蔬菜制种,他成立
了瑞丰农作物研究所,承包了朱家庄村以南的贫瘠耕地,通过测土配方及努力的经营,逐步将贫瘠土壤改良了过来,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依靠科技积极研究和开发适宜本地的优质玉米种子;扩大了加工场,帮附近的百姓加工和代销农产品,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广、带动作用。
小富不骄,富而思进。近四年来,由于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价格连年攀升,他继续加大了种植业方面的投入,种植面积由2009年的830亩扩大到了2010年的1230亩,种植了300亩小麦,900亩制种玉米,每年纯收入都在16万元以上,短短几年时间,使他成为资产420万元的致富能人。
十年求索,十年奋斗,李瑞文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创业能人。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更加热情待人,乐于助人,不断向其他种粮大户传授种植经验。当种植户遇到技术难题时,他总是详细询问,耐心讲解,多方指导;他还自费请来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到田头,对农作物实行统一管理,集中进行
病虫害防治,仅此一项每年为周围种植农户每亩节省开支150元;他自订报刊,广泛收集农作物良种信息,并及时向其他种粮大户推荐和统一订购优质高产农作物良种;他还多方联系,全面收集省内各粮食主要收购市场的行情,并及时向其他种粮大户提供粮价最新消息,促进增产增收。几年种植,他使参与其生产经营的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帮助周边56户种粮大户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承包经营土地发展粮食生产在当地蔚然成风,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培植,朱家庄村先后涌现出二十多位种粮大户,他们也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李瑞文走上了一条带头创业、致富一方、带动一方的成功之路,他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自己平时省吃俭穿,但乐于助人,关爱弱势人群,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几年来,他坚持接济本村的困难户和孤寡老人,逢年过节到他们家中看望,送接济物1万多元;朱家庄村修建村级公路、建造教学楼、加固防汛设施等,他都一一捐钱,捐助公益事业累计达5万余元。
抓好良种补贴服务粮食生产 篇7
1 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所取得的成效
1.1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良种补贴在加快我市玉米优良品种推广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实施良种补贴过程中, 我们严格按照“四严格一确保”进行操作, 即严格补贴区域, 严格补贴品种, 严格供种企业, 严格组织程序, 做到了确保补贴到户。良种补贴项目区基本实现了品种布局“一主两辅”、“一乡一品 (品种) ”, 良种覆盖率、种子统供率、产品质量抽检率达到100%。通过落实种子供种企业招标, 进一步降低了玉米品种的价格,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买新品种和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加快了玉米新品种推广普及步伐, 推动了我市新一轮的玉米新品种更新换代。良种补贴实施以来, 项目区良种覆盖率和统供率均达到100%, 其中农大84、潞玉6号、屯玉42等3个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 已成为我市新的玉米主干品种。
1.2 新品种的更新更换和推广速度加快
随着国家良种补贴面积全覆盖, 我们加强了对最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的示范展示。在主要依靠市县两级种子站来完成的同时, 拓展渠道, 积极吸纳种子企业、各级经销商共同参与, 在全市不同生态区建立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点, 让广大农民就近观摩到新品种的明显增产效果, 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也加快了不适合农业生产需要或有难以克服缺点的品种退出速度。
1.3 促进了新优品种区域布局, 科学化管理
通过良种补贴项目实施, 我市重点以乡镇为单位, 以品种推广为切入点, 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为主要措施, 在提高良种覆盖率的同时, 提高了测土配方使用率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率, 通过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 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使品种布局区域化, 管理科学化, 最终达到优质生产高效的目的。
1.4 加强农业技术服务, 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意识
在良种补贴进程中, 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 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使广大农民不仅了解了良种补贴政策, 也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特别在小麦生产上, 良种补贴后比良种补贴前增产30%~40%, 每亩增加经济效益200元左右。多年来, 我市黎城县的小麦良种购买都采用两种方式进行, 每亩以10千克供种。
2 目前存在问题
2.1 良种补贴涉及部门多协调不够
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 是通过市县两级农业局、财政局及各乡镇分工协调合作来完成的。2009年国家对玉米、小麦、棉花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 由于各有关部门协调不够, 按资金预算指标和使用计划分配表安排的我市玉米计划面积与我市核查下来的面积之间尚有60多万亩缺口, 这样各县财政要拿出600多万元作为良种补贴的垫付资金。由于部分县财政困难, 给良种补贴的实施造成一定难度。
2.2 良种补贴工作经费缺乏
良种补贴工作涉及面广, 任务重。一方面要在市县两级政府的领导下, 对良种补贴的方法、进程和时限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 以各乡镇和村为单位, 村委会具体负责, 逐家逐户对农户种植的品种和面积进行核实, 登记造册, 进行公示;另一方面, 要提高农民对新品种科技含量的了解, 但各地基本没有安排工作经费, 给落实良种补贴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2.3 常规作物良种补贴阻力大
近年来我市小麦播种面积逐年减少, 主要由于小麦优质不优价, 形成产量低、投资大、价格低、效益差的局面, 农民种麦主要用来解决自己食用, 加之小麦种子属常规种子, 农民习惯留种, 导致良种推广速度慢, 也使得小麦良种补贴工作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2.4 规模化种植难度大
良种补贴项目涉及面广, 农民素质不一, 在品种选择上自主性强, 农民担心种植同一品种一旦发生病虫害而造成严重减产;再加上水肥耕作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制约, 难以一下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种植, 而导致一村多品、一产多品现象普遍存在, 并且不能用行政手段来强迫统一品种, 致使整建制村实现一村一品的难度大。
3 采取的措施与建议
3.1 加强政策宣传, 技术服务到位
要让农民了解良种补贴政策, 认识优良品种, 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标语、黑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扩大影响。同时, 在技术服务上下功夫。一方面, 在玉米、小麦收获前举办大规模的品种观摩会, 让农民亲眼看到优良品种的增产效益;另一方面, 通过技术服务大蓬车、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讲座 (平衡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播种) 等形式进行技术培训, 使政策宣传到户, 技术服务到位。
3.2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责任分工
在良种补贴工作中, 各相关部门严格职责, 合理分工, 协调合作, 各负其责, 搞好落实。农业部门与各乡镇负责落实面积, 供种企业负责筹备种子, 财政部门兑付补贴资金, 种子管理站登记造册、监督供种企业供种, 做到四个到户, 即政策宣传到户, 造册登记到户, 资金兑付到户, 技术培训到户。
3.3 进一步提高种子质量和科技含量
种子是不可替代的有生命的农业生产资料, 是各项科学技术措施的载体, 必须在提高质量和科技含量上下功夫。
首先, 要严格管理种子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只有在保证种子质量上狠下功夫, 才能加大良种补贴对广大农民的吸引力, 加快新品种的更新, 充分发挥良种补贴的内在效应。
其次, 要重视种衣剂的选用。近年来, 我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比较突出, 因而要求各个企业在提高种衣剂质量的基础上添加防治丝黑穗病的药剂, 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只有不断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 才能使良种补贴对广大农民更具有吸引力。
3.4 严格补贴程序, 管理规范有序
重视粮食生产 夺取夏粮丰收 篇8
然而今年以来,我省的粮食生产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国际粮价飞涨和粮食储备直线下降等负面影响,给国内带来的冲击远未结束。二是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三是去冬今春,河南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小麦受旱面积达到七至八成。虽然抗旱浇麦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旱灾给夏粮生产带来的危害不可低估,因此,今年要完成夏粮600亿斤的目标任务艰巨。粮稳则民心稳。可以说确保今年粮食有个好收成,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抑制通货膨胀、维护大局稳定、促进社会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不可等闲视之。
现在离夏粮收获期只有一个多月了,为使夏粮丰收。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当前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应急灌溉工程建设的步伐,抓紧完成打井、清淤、疏挖渠道等建设项目,使其能尽快尽早地发挥作用,确保小麦在浇完拔节水后,还能浇上灌浆水。二是要加强田间管理。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麦田,实施科学施肥、科学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为确保夏粮丰收打好基础,三是扎实开展“百厅(局)包县”、“麦田管理月”、“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等活动,为实现夏粮丰收,提供强力支撑。四是围绕粮食生产,搞好优质服务活动。尤其是农业、水利、电力、科技、气象、农机、石油、供销、工商等涉农部门,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共同形成服务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丰收的强大合力,
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小结 篇9
根据**市粮食局*粮【2011】79号“转发关于开展2011年**省粮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今年的秋季粮油普查工作,我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下属各库点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现将检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
经检查我县各粮食储存库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构,相关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基本健全。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经检查,各库点有专人抓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库签订了粮食安全生产责任书,中心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分管和库点负责人为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
三、储粮安全情况
目前我县储粮粮温正常,粮情稳定,储粮处于安全储存状态,各库点能够严格执行《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等管理办法和要求。
四、仓储设施设备和作业安全情况
我县粮食中心库仓储机械主要为**库点的粮食输送机,平时库领导也十分注意机械操作的安全,仓库熏蒸操作人员基本上能持证上岗。
五、储粮化学药剂安全情况
对于化学药剂的管理方面,我县粮食**库在**库点专门设有药剂室,**库实行统一采购、集中存放、专室储存、专人管理、双人双锁收发制度、药剂出入必须经库有关人员批准。并且做到每月检查库存情况,做好出入库管理。
六、消防和用电安全情况
我县各库点配备有灭火器,消防安全责任到人,对库区电线前几年已经进行了部分更新,用电相对比较安全。
七、防汛防台风工作落实情况
对于防汛防台风工作,我中心密切注意日常天气预报情况,经常指导各库点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
八、今次检查存在问题
(1)个别仓库残旧(如瓦房仓),储存条件有待改善;(2)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有待提高;(3)对未完善管理的要进一步提高、整改。
九、整改意见
(1)要求我县各库点在2011年11月5日前整改完毕;(2)储备库负责人常提醒仓管员除必要的日常粮情检查外,还要时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层级落实安全责任人,仓储设施、熏蒸作业等必须严格遵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的规定。定期对仓库使用的电器设备、消防器材等进行排查,及时维修和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及配件,保证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状态,确保生产环境安全以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2013年粮食生产总结2 篇10
大旱之年xx县粮食生产再夺大丰收
2013年xx县在粮食生产工作中,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快粮食高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克服了50年不遇的大旱,推动了粮食生产的稳健发展,在粮食生产连续6年增长之后,再获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42万吨,比去年128万吨增14万吨,增长10.9%。
一、全面落实强农政策,依靠政策铺路强劲激励粮食生产。借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的机遇,我们坚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放松、不走样、不折扣,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各项强农固本建设项目顺利开展,最大限度的激励全县上下共同发展粮食生产。2013年我们全面落实国家惠农补贴资金1.7亿多元,其中种粮直补和综合补贴
1.3亿多元,良种补贴3200多万元,惠及全县30万农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1300多万元,带动农民投资2666万元,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2%;落实农民培训等补贴资金近千万元;严格落实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使全县农民直接增收5000多万元。2013年全县顺利实施强农建设项目十多项,总投资超过1.9
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资达到5300多万元,使全县30多条渠道顺利通上了黄河水,扩大灌溉面积38.33万亩,强化防洪除涝面积56.1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面积5.7万多亩,投资2700多万元,;扶贫开发项目投资4800多万元,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等其他项目投资6200多万元,全面夯实了我县粮食生产从农田水利到技术开发等硬件基础,铺就了我县粮食生产从丰收到丰收的持续增产之路。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依靠行政力量强力推动生产发展。农业是典型的弱质产业,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就不能真正调动全县广大干群共同推动粮食生产发展积极性。出于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强烈责任感和推动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坚决信心,县委、县政府始终都把粮食生产作为核心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了粮食生产的新发展。一是成立强力推进组织。先后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粮食增产行动指挥部,以县长为首长的防讯抗旱指挥部、良种推广补贴工作领导小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以主抓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为全县粮食生产保驾护航。二是全力营造重视粮食生产的浓厚氛围。县委书记多次在全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如果哪个乡镇不重视粮食生产,那么这个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头脑清醒、政治成熟的书记和乡镇长。县长董良鸿也多次强调说,我知道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繁杂,但作为乡镇领导,如果对本乡镇粮食生产的情
况不熟悉,就是不重视,不负责任,不合格,各乡镇一定要有足够人力,安排出时间,全力搞好粮食生产工作。同时,通过宣传部门的大力宣传,在全县营造了重农抓粮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了乡镇领导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和领导力度。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调动各级各部门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建立目标责任制,把粮食生产纳入乡镇千分考核和创业竞赛活动,与各乡镇政府签定粮食生产目标责任状,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进行分解。建立层层承包责任制,县领导包乡镇,乡干部包村,技术人员包指导,推广规模生产、科学种粮。建立领导示范制,各乡镇党、政一把手按照目标要求,分别建立了5000亩小麦、玉米高产示范方,为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强化县、乡各级各部门领导的责任,依靠行政力量强有力地推动了粮食生产发展。
三、深入开展高产创建,依靠高产示范全面提升整体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我县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开展高产创建作为粮食增产的切入点来抓,加强高产技术的推广深度和广度。县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深入开展高产创建工作。高产创建万亩区明确由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直接负责、督导,充分调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高产示范区重点推行“一集成六统一”模式,技术服务做到“一集成”,生产过程做到“六统一”。“一集成”即将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一增四改”、适期晚收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六统一”,即统一供应主导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对农户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订单生产。夏粮生产上设置的3个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10个千亩示范方、17个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25公斤、658.7公斤、711公斤。秋粮生产上设置的2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5个千亩示范方、6个百亩攻关田、8个超高产十亩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60.9公斤、741.9公斤、867.7公斤、927.9公斤,高产创建示范区主推技术入户率达100%,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优质专用率达到了100%,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带动全县粮食生产整体上水平。
四、创新完善推广体系,依靠体系创新加快高产技术推广。为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我们不断创新、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新体系,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创新植保服务体系。通过成立并扶持壮大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完善植保服务体系。2013年2月,成立了xx县禾丰植保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下设6个村级机械化防治专业队,配备了180台套车载喷雾器及其配套设备,现有社员360人,建起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农民专业病虫害防治队伍,日服务面积可达1.5万亩次,实现了病虫害防治的机械化和精准化,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做到了安全、科学、合理用药,在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创新完善“11331”良种推广体系。依托xx丰种业龙头带动,不断加大科研育种和新品种引进
投入力度,开展县、乡、村三级示范,为农民搭建认识、选择品种的平台,构筑县、乡、村三层经营网络,将良种送到田间地头。在xx县种子协会的基础上吸纳资金1000万元组建了xx县xx裕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分配,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繁种质量,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全县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三是不断完善“5320”农技推广体系。加强乡镇农业科技服务站和村级农业科技文化大院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县农业科技推广协会、县专家组、乡镇技术指导组、村科技行动小组、村辐射带动小组五级组织联动,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三级阵地互动,行政性农技推广网络和新型农技推广网络双层网络齐动,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有效解决了推广机制不活和先进技术推广不畅的问题。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主推高产技术入户率超过90%,应用率达到85%,粮食生产科技贡献率超过51%。四是不断完善“53121”测土配方施肥体系。强化农技推广部门与定点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结合,提高企业参与度,实现配方肥推广市场化运作,增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活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即通过建立高素质的科技服务队伍、完善土壤肥力监测体系、完整的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县级配方肥配送中心等五个支撑,完善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农业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三
级阵地,创建一个直供配方肥的服务网络,强化技术推广部门与配方肥生产企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农业生产两个结合,实现一个节本增效的目标。今年全县小麦已全部实现配方施肥,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30万亩。五是深入开展 “百人包千村”活动。从麦播开始,我们每个乡镇安排2名技术人员包乡负责技术指导,春节过后结合抗旱浇麦,每个乡镇分配3名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强了技术指导力量,随后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计划”的号召,深入开展了“百人包千村”活动,组织全县农业系统210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包全县1020个行政村,平均每5个村1名技术人员,每逢农田管理关键时期,分头行动,全面出击,确保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我们制作电视技术专题片10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60场次以上,农业技术人员累计下乡指导6500余人次,受训农民30万余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80万份。
五、全力推进产业发展,依靠龙头带动加快提升产业化水平。多年来,xx县的粮食生产一直保持河南省第一的位次,但是在产业化方面相对滞后,今年县委、县政府着力创新思想观念,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创新发展环境,对产业化发展动真格,出狠招,下猛药,对内扶强,对外招商,产业化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一是对内扶强龙头。拿出150万元扶持神华面业进行年产15万吨小麦专用粉加工技术改造,技改完成后,企业每年可加工转化小麦15万吨,年产各种专用面粉6.6万吨、普通粉4.4万吨、麸皮
次粉4万吨。通过协调贷款、项目倾斜、资金奖励等方式扶持xx丰种业建设了投资1000多万元的种子加工仓储中心,启用了国内最先进的10吨种子加工生产流水线,开工建设了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1万多平方米、存储量达到20万吨的农资物流仓储中心,扩建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培育并通过审定xx玉
11、xx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