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价格垄断

2024-05-29

反价格垄断(精选8篇)

反价格垄断 篇1

2009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反价格垄断规定 (征求意见稿) 》 (下称《意见稿》) 。《意见稿》依据反垄断法对价格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行政机关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 在价格方面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给予明确的界定和详细的规制.同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方意见中出现了“一边倒”的担忧:石油、电信、铁路、邮政、供电、供水、公交等行业, 是否会超越于反价格垄断法规之上, 成为“刀枪不入”的特殊行业?反价格垄断会不会只打蚊子不打老虎?反价格垄断法规不能有选择的反, 应该一视同仁。各方意见的矛头直指自然垄断行业, 各方的担忧不无道理, 由此也看出人们对铁路、民航运输业、供水、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有关问题的认识模糊不清, 所以, 有必要先从理论上明晰自然垄断的属性特征以及对其管制的相关问题, 才能在实践中搞清楚垄断与反垄断以及对垄断的管制的具体问题。

一、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特性及管制的必要性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人们往往根据对自然垄断的理解判定哪些产业属于自然垄断产业, 进而采取不同的管制政策。所以对自然垄断的概念的全面理解非常重要。自然垄断行业属于网络型基础性产业, 具有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 表现为固定成本的投入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 沉淀成本也较大, 同时有着较强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经济特性。自然垄断有着以下几个显著特性:第一, 具有固定网络系统。自然垄断产业在提供服务时形成网络系统, 如电信、电力、铁路、邮政、自来水、煤气等, 均有统一的网络系统提供社会化的服务。这种网络系统使在一定区域内只有一家企业提供服务就能满足需求, 如果同时有两、三家企业同时建网络系统, 就可能会提高成本, 形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网络系统的规模越大, 其调控能力就越强, 系统的安全性也越强。第二, 生产成本中固定成本较高, 且其“沉没性”较大。自然垄断产业生产技术成本非常高, 一旦开始生产, 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很小, 且出现递减的趋势。边际成本曲线处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 也正因为此, 使得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自然垄断行业的沉没成本较大, 这也构成了市场的进入壁垒, 这类资产不易转移, 一旦投入其中就很难改为其他用途。第三,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显著。其表现为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 在市场需求为一定的情况下, 一家厂商足以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 自然垄断行业在此显示出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第四、公益性。自然垄断行业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 需要保证所提供服务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正是由于以上的经济特性国家必须赋予特定企业以垄断经营权, 准许特定厂商垄断经营。

在自然垄断的行业的市场结构中, 竞争很少发挥作用, 只有垄断在推动着网络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 导致网络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垄断厂商也因此获得例润的最大化。正是在垄断的作用下, 自然垄断的行业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高于竞争的效率, 使得竞争无法进入。但是由于这些垄断企业相当大的市场垄断力量, 如果不对它们进行政府管制, 这些企业就会受利益的驱使利用其垄断力量, 通过高价少销, 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扭曲社会分配效率, 是不公平的, 又浪费了社会资源, 带来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所以, 必须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管制。

二、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管制的两难选择

对自然垄断的管制主要包括价格管制和对市场进入的管制。本文仅讨论价格管制中的价格管制方式。

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管制的目标与定价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制定什么价格水平, 要看政府的目标是什么?一般有两种定价方式:按边际成本定价和按平均成本定价。

第一, 如果政府的目标是提高效率, 就会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上。因为按照经济学原理, 当自然垄断企业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 也就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使整个经济达到理想的目标, 但这一定价方法的局限是自然垄断厂商可能会因此而亏损。企业产出越大亏损额也越大, 企业生产效率的目标难以实现, 也损害了企业的发展的后劲。如图:

如图:由于规模经济, 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都处于递减状态, 且边际成本曲线总是处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 如果按照边际成本Pa定价, 那么, 企业平均成本中高出边际成本的那部分就无法收回企业就会亏损, 亏损额为PaPbab所围成的面积。从长期来看, 企业不可能一直亏损经营下去。所以, 尽管按边际成本定价是理想的、有效率的, 但却是不现实的, 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同时, 可由此看出社会福利与垄断企业利益之间的矛盾, 这是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管制的一个重要的两难问题。

第二、如果政府的目标是制定一个“公平价格”, 以消除经济利润, 则该价格定为平均成本, 即垄断企业可以把价格定在能够弥补平均成本的程度。这样做可以克服按边际成本定价的不足, 同时它又克服了垄断者从消费者那里榨取经济利润, 与没有管制时比, 价格下降了, 产量增加了, 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率。当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 垄断企业能够收回全部成本, 尽管它的经济利润可能为零, 这一点要比按边际成本定价强。消费者也得到了垄断价格下降的好处。所以, 按平均成本定价虽然不能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目标, 但实现了资源的次优配置效率。

三、关于我国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管制的几点思考

1. 我国自然垄断的特点是行政垄断与经济性垄断交织。

这是我国反垄断的特殊性问题, 也是反垄断的巨大挑战。对于反价格垄断《意见稿》公众矛头直指行政垄断, 反价格垄断的最大考验是反行政垄断, 所以法规正式成文后, 应该明确, 当反价格垄断遭遇政府定价产品时, 如何来界定这种定价的合理性。并且这种界定功能, 显然不是饱受争议的“听证会”所能承载的。所以, 反价格垄断的成败, 不仅在于法规, 更在于行政体制改革。一方面应该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放松管制和政企分开, 来铲除产生行政性垄断的根源, 另一方面应将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扩展至所有可以引进竞争的行业, 对垄断性行业中的经济性垄断行为进行管制, 并处理好政府直接管制与反垄断政策法规间接管制的关系。

2. 尽管政府管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和维护社会的福利, 但其结果往往不理想。

有时政府管制的结果反而降低了效率和在更大范围内损害了社会福利。政府对自然垄断管制存在两个难题:一是在垄断定价时由于没有现实的竞争者, 垄断企业会利用其垄断地位采取高价少销的方法抬高价格。当价格受到管制时, 垄断企业可能会以其他方式如降低服务质量来体现其垄断优势, 实现垄断利润的最大化。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同时, 妨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对自然垄断管制时, 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 企业就会亏损, 故这一定价方法不现实。所以, 政府对自然垄断管制时既要考虑放松管制, 同时管制的方法应灵活多样。

3. 应正确处理自然垄断与有效竞争的关系。

垄断源于竞争, 是竞争引起了资本的集中, 进而走向垄断。自然垄断产业也含有竞争机制, 所以不能把两者完全对立起来, 应在自然垄断行业把垄断的优势与竞争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应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进行改革, 在放松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同时, 将自然垄断行业的可竞争部分拆分, 向市场开放,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摘要:自然垄断给社会带来规模经济的同时, 也带来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垄断利润也被人们看成是不公平, 为此, 政府必须对自然垄断进行管制。价格管制是政府实施管制的有利手段。本文主要对价格管制的方式进行分析, 从理论上明晰价格管制的若干问题, 从而为目前社会热议的反价格垄断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自然垄断,政府管制,反价格垄断

参考文献

[1]李怀:自然垄断理论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马云泽:规制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3]戚聿东: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垄断与竞争.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4]王俊豪:管制经济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反价格垄断 篇2

 【法规来源】http://  【全文】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规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 53 号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规定》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局长 周伯华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制止经济活动中的垄断协议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禁止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达成垄断协议。

垄断协议是指违反《反垄断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或者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经营者达成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协议或者决定包括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

其他协同行为是指经营者虽未明确订立书面或者口头形式的协议或者决定,但实质上存在协调一致的行为。

第三条 认定其他协同行为,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经营者的市场行为是否具有一致性;

(二)经营者之间是否进行过意思联络或者信息交流;

(三)经营者能否对一致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认定其他协同行为,还应当考虑相关市场的结构情况、竞争状况、市场变化情况、行业情况等。

第四条 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就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一)以限制产量、固定产量、停止生产等方式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限制商品特定品种、型号的生产数量;

(二)以拒绝供货、限制商品投放量等方式限制商品的销售数量或者限制商品特定品种、型号的销售数量。

第五条 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就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一)划分商品销售地域、销售对象或者销售商品的种类、数量;

(二)划分原料、半成品、零部件、相关设备等原材料的采购区域、种类、数量;

(三)划分原料、半成品、零部件、相关设备等原材料的供应商。

第六条 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就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一)限制购买、使用新技术、新工艺;

(二)限制购买、租赁、使用新设备;

(三)限制投资、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四)拒绝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五)拒绝采用新的技术标准。

第七条 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就联合抵制交易达成以下垄断协议:

(一)联合拒绝向特定经营者供货或者销售商品;

(二)联合拒绝采购或者销售特定经营者的商品;

(三)联合限定特定经营者不得与其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第八条 本规定未明确规定的其他垄断协议,除价格垄断协议外,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依法认定。

第九条 禁止行业协会以下列方式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本规定禁止的垄断协议行为:

(一)制定、发布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行业协会章程、规则、决定、通知、标准等;

(二)召集、组织或者推动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协议、决议、纪要、备忘录等。

第十条 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四条至第八条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行业协会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其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提请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撤销登记。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定具体罚款数额时,应当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程度、持续的时间等因素。

经营者之间串通或者行业协会组织经营者串通,尚未达成垄断协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及时予以制止。

经营者主动停止垄断协议行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主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所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决定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经营者主动报告的时间顺序、提供证据的重要程度、达成、实施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以及配合调查的情况确定。

重要证据是指能够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启动调查或者对认定垄断协议行为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证据,包括参与垄断协议的经营者、涉及的产品范围、达成协议的内容和方式、协议的具体实施情况等。

第十二条 对第一个主动报告所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提供重要证据并全面主动配合调查的经营者,免除处罚。对主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所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其他经营者,酌情减轻处罚。

第十三条 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所称的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主要是指对《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罚款的减轻或者免除。

第十四条 经营者能够提供材料,证明所达成的协议符合《反垄断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不适用本规定。

第十五条 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罚等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垄断执法人员应当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严格依法办案。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垄断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执法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不适用本规定。

第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商品包括服务。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       【法规标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

【颁布单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发文字号】工商总局令第54号

【颁布时间】2010-12-31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 【全文】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 54 号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局长 周伯华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制止经济活动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

第三条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本条所称其他交易条件是指除商品价格、数量之外能够对市场交易产生实质影响的其他因素,包括商品品质、付款条件、交付方式、售后服务等。

本条所称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是指排除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或者延缓其他经营者在合理时间内进入相关市场,或者其他经营者虽能够进入该相关市场,但进入成本提高难以在市场中开展有效竞争等。

第四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通过下列方式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一)削减与交易相对人的现有交易数量;

(二)拖延、中断与交易相对人的现有交易;

(三)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新的交易;

(四)设臵限制性条件,使交易相对人难以继续与其进行交易;

(五)拒绝交易相对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合理条件使用其必需设施。

在认定前款第(五)项时,应当综合考虑另行投资建设、另行开发建造该设施的可行性、交易相对人有效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对该设施的依赖程度、该经营者提供该设施的可能性以及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等因素。

第五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实施下列限定交易行为:

(一)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

(二)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三)限定交易相对人不得与其竞争对手进行交易。

第六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一)违背交易惯例、消费习惯等或者无视商品的功能,将不同商品强制捆绑销售或者组合销售;

(二)对合同期限、支付方式、商品的运输及交付方式或者服务的提供方式等附加不合理的限制;

(三)对商品的销售地域、销售对象、售后服务等附加不合理的限制;

(四)附加与交易标的无关的交易条件。

第七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条件上实行下列差别待遇:

(一)实行不同的交易数量、品种、品质等级;

(二)实行不同的数量折扣等优惠条件;

(三)实行不同的付款条件、交付方式;

(四)实行不同的保修内容和期限、维修内容和时间、零配件供应、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条件。

第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本规定第四条至第七条所称的正当理由,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一)有关行为是否为经营者基于自身正常经营活动及正常效益而采取;

(二)有关行为对经济运行效率、社会公共利益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九条 本规定未明确规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除价格垄断行为外,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依法认定。

第十条 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应当依据下列因素:

(一)该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以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

市场份额是指一定时期内经营者的特定商品销售额、销售数量等指标在相关市场所占的比重。

分析相关市场竞争状况应当考虑相关市场的发展状况、现有竞争者的数量和市场份额、商品差异程度以及潜在竞争者的情况等。

(二)该经营者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

认定经营者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应当考虑该经营者控制销售渠道或者采购渠道的能力,影响或者决定价格、数量、合同期限或者其它交易条件的能力,以及优先获得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原料、半成品、零部件及相关设备等原材料的能力。

(三)该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

认定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应当考虑该经营者的资产规模、财务能力、盈利能力、融资能力、研发能力、技术装备、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拥有的知识产权等。

对于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的分析认定,应当同时考虑其关联方的财力和技术条件。

(四)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

认定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应当考虑其他经营者与该经营者之间的交易量、交易关系的持续时间、转向其他交易相对人的难易程度等。

(五)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

认定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应当考虑市场准入制度、拥有必需设施的情况、销售渠道、资金和技术要求以及成本等。

(六)与认定该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有关的其他因素。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一)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

(二)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的;

(三)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的。

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情形,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第十二条 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能够根据本规定第十条所列因素,证明其在相关市场内不具有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不具有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能力,则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第十三条 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经营者,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定的期限内,可以陈述其行为合理性的理由并提供有关证据。

第十四条 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四条至第七条、第九条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定具体罚款数额时,应当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程度、持续的时间等因素。

经营者主动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第十五条 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罚等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垄断执法人员应当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严格依法办案。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垄断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执法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商品包括服务。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       【法规标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

【颁布单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发文字号】工商总局令第55号

【颁布时间】2010-12-31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 【全文】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 55 号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局长 周伯华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第三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从事下列行为:

(一)以明确要求、暗示或者拒绝、拖延行政许可以及重复检查等方式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限定他人正常的经营活动;

(二)对外地商品执行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者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阻碍、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三)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或者对外地商品实施行政许可时采取不同的许可条件、程序、期限等,阻碍、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四)设臵关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碍、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运往外地市场;

(五)以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招标投标活动;

(六)采取不平等待遇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妨碍外地经营者在本地的正常经营活动;

(七)强制经营者之间达成、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协议,强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第四条 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以决定、公告、通告、通知、意见、会议纪要等形式,制定、发布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前款规定适用于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第五条 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以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的行政限定为由,达成、实施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二)以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的行政授权为由,达成、实施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三)以依据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制定、发布的行政规定为由,达成、实施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第六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违反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依照《反垄断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就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表现及其后果,向其有关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

第七条 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五条规定从事垄断行为的,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处理。

第八条 经营者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九条 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处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垄断执法人员应当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的规定,严格依法办案。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垄断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执法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商品包括服务。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       【法规标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 【颁布单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发文字号】工商总局令第42号 【颁布时间】2009-5-26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 【全文】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

发文日期: 2009年05月26日

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2号

第一条 为规范和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查处垄断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一负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方面的反垄断执法工作。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授权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方面的反垄断执法工作。

第三条 下列垄断行为应当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查处:

(一)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

(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为应当由其管辖的。

下列垄断行为可以授权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查处:

(一)该行政区域内发生的;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但主要行为地在该行政区域内的;

(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为可以授权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管辖的。

授权以个案的形式进行。被授权的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不得再次向下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职权,或者通过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垄断行为并依法查处。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涉嫌垄断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举报采取书面形式的,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举报人的基本情况。举报人为个人的,应当提供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举报人为经营者的,应当提供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主要从事的行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等;

(二)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经营者名称、地址、主要从事的行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等;

(三)涉嫌垄断的相关事实。包括被举报人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垄断行为的事实以及有关行为的时间、地点等;

(四)相关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鉴定结论等,有关证据应当有证据提供人的签名并注明获得证据的来源;

(五)是否就同一事实已向其他行政机关举报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举报材料的受理。省级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收到举报材料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将有关举报材料报送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

受理机关收到举报材料后,应当进行登记并对举报内容进行核查。

举报材料不齐全的,应当通知举报人及时补齐。

对于匿名的书面举报,如果有具体的违法事实并提供相关证据的,受理机关应当进行登记并对举报内容进行核查。

第七条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对主要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涉嫌垄断行为的举报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的情况以及是否立案的意见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对举报材料齐全、涉及两个以上省级行政区域的涉嫌垄断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将举报材料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第八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根据对举报内容核查的情况,决定立案查处工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可以自己立案查处,也可以根据本规定第三条的规定授权有关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立案查处。

第九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自己立案查处的案件,可以自行开展调查,也可以委托有关省级、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展案件调查工作。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对经授权由其立案查处的案件,应当依据本规定组织案件调查等相关工作。

第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查涉嫌垄断行为,经向有权查处垄断案件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书面报告并经批准,可以采取下列调查措施:

(一)进入被调查的经营者的营业场所或者其他有关场所进行检查;

(二)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

(三)查阅、复制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有关单证、协议、会计账簿、业务函电、电子数据等文件、资料;

(四)查封、扣押相关证据;

(五)查询经营者的银行账户。

第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人员调查案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查涉嫌垄断行为时,可以要求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被调查人)在规定时限内提供以下书面材料:

(一)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组织形式、名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营业执照或者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法人组织代码副本复印件。经营者为个人的,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方式;

(二)被调查人为经营者的,还应提供近三年的生产经营状况、年销售额情况、缴税情况、与交易相对人业务往来及合作协议、境外投资情况等,上市公司还要提供股票收益情况;

(三)被调查人为行业协会的,还应提供行业组织章程、相关产业政策依据、本行业生产经营规划以及执行情况、与涉嫌垄断行为有关的会议、活动情况及文件等;

(四)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的相关问题所作的说明;

(五)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书面材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执法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三条 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有权陈述意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对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核实。

第十四条 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实施的调查,拒绝提供、不完全提供或者超过规定时限提供有关材料、信息,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信息,或者隐匿、销毁、转移证据,或者有拒绝、阻碍调查行为的,依照《反垄断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涉嫌垄断行为的经营者在被调查期间,可以提出中止调查的申请,承诺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可的期限内采取具体措施消除行为影响。

第十六条 中止调查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由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负责人或者个人签字并盖章。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涉嫌违法的事实及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消除行为影响拟采取的具体措施;

(三)实现承诺的日程安排和保证声明。

第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被调查经营者的申请,在考虑行为的性质、持续时间、后果及社会影响等具体情况后,可以决定中止调查,并作出中止调查决定书。中止调查决定书应当载明被调查经营者涉嫌违法的事实、承诺的具体内容、消除影响的具体措施、时限以及不履行或者部分履行承诺的法律后果等内容。

第十八条 决定中止调查的,经营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履行承诺进展情况的书面报告。

第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经营者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监督。确定经营者已经履行承诺的,可以决定终止调查,并作出终止调查决定书。终止调查决定书应当载明被调查经营者涉嫌违法的事实、承诺的具体内容、消除影响的具体措施、履行承诺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等内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恢复调查:

(一)经营者未履行承诺的;

(二)作出中止调查所依据的事实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中止调查的决定是基于经营者提供的不完整、不正确或者误导性的信息作出的。

第二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主动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经营者,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垄断协议的组织者,不适用前款规定。

重要证据应当是能够启动调查或者对认定垄断协议行为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证据。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能够证明所达成的协议符合《反垄断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有关行为予以豁免。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涉嫌垄断行为调查核实后,认定构成垄断行为的,应当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二十三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重大垄断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向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报告。

经授权的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依法作出中止调查、终止调查或者行政处罚决定,但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报告。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在作出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相关决定书及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备案。

第二十四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研究决定不适用《反垄断法》,但可以转致适用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处理的举报,应当及时转送有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属于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应当依法移送其他有权机关。

省级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依照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依法查处的垄断案件,可以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对垄断行为调查、听证和处罚程序未做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但有关时限的规定不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

第二十七条 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罚等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反垄断执法工作中,要加强与其他反垄断执法机构和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执法协作。

第二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执法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条 本规定不适用于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方面的价格垄断行为。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反行政垄断能否破冰 篇3

《反垄断法》公布之后,国家质检总局因涉嫌虚假注资属下企业变相收费,成为反行政垄断第一被告。案件虽被北京市第一中院以“超过法定的起诉期限”驳回,但北京四家防伪企业表示,还会继续寻求法律解决途径。

《反垄断法》实施之后,反行政垄断是否能真正“破冰”?在具体的司法、执法过程中,还会遇到什么问题?《新财经》记者采访了《反垄断法》起草人之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黄勇;著名公司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著名经济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

黄勇

不必担心《反垄断法》的实施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垄断本身不一定是坏的,《反垄断法》并不会打击所有的垄断。《反垄断法》的生存基础,就是调整竞争秩序,保证消费者权益。像铁路、石油化工、电信这样的行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在这些行业打击妨害竞争的垄断行为时,要注意国家的基本政策,同时也要注意到我们国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在这些基础行业,有关所有制、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价格这三个方面,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管制政策和竞争战略。比如,在石化行业,国家是部分管制的,未来肯定会逐步开放竞争。《反垄断法》要依据国家具体的管制模式,依照法定的程序实施。

《反垄断法》的规制本身是有限度的,在宪法规定不开放的行业,《反垄断法》是不可能管的。比如铁路,就不可能管。在这些领域,《反垄断法》肯定是受到限制的。国家政策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是政策制定部门的事,同时也需要经济学家的论证。当然,在这些基础行业里,一些拒绝销售、搭售、价格欺诈等不良行为,《反垄断法》也要管。

我国的《反垄断法》在司法和执法方面都没有具体实践,缺乏经验。美国、欧盟、日本的反垄断司法和执法也是慢慢摸索,才有今天的水平。借鉴这些先进经验,对我们国家是有利的,我们可以避免一些他们犯过的错误。特别是政府,在反垄断问题上一定要小心。反垄断牵涉到的企业和部门通常很多,一个行业处理得不好,可能会产生联动效应,影响别的行业。

就目前看来,我国实施《反垄断法》,是司法主导还是行政主导,还很难解释,比较复杂。其实,是司法主导还是行政主导,各国都不一样。像韩国、日本、新加坡,是行政机构对垄断行为进行认定,然后再交给司法机关,最终判决。欧盟是行政主导。欧盟在反垄断方面经验丰富,专业人才有上千人,还有专业的机构来审理。

现在,我国是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三驾马车负责,我主张由一个专业的行政机构来主导。但我国的专业人才比较欠缺,要是我们的专业人才够了,应该建立一个专业机构来审理,但最终要有司法认定。

李曙光

某些行业的垄断行为很难界定

像铁路、石油化工、电信等行业都有特殊情况,这些行业的垄断,情况很复杂。像铁路,本身就是政企不分,有自己的警察,法院……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垄断只可能发生在市场之中。铁路行业行政机构和经营机构混在一起,根本没有纳入市场体系,在这个前提下,铁路行业是否垄断,根本无从谈起。也就是说,铁路行业还没有资格接受《反垄断法》的调查。当然,铁路行业以后也应该改革,应该政企分离,监管的权力归政府,由国资委出资控股,再由公司来经营,那个时候可能铁道部都不会存在了,交通部下面设一个办公室就足够了。只有在铁路真正纳入市场体系之后,才能谈及它是否存在垄断问题。

石油化工、电信等行业,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竞争,但是国家依然把它们视为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以,这些行业实际上是垄断在几家国有企业的手中。像石油行业的三个分支,石油勘探开采、炼油、成品油销售,其中前两个都垄断在中石化、中石油这几个国企手中。在电信行业,几大运营商分割市场,也存在一定竞争。

对于如何界定这些行业的垄断,首先要谈到《反垄断法》的实质。我认为,垄断本身不一定不合法,垄断也不一定是坏事。企业要做大做强,不可能不去垄断。而且,一定的企业并购和垄断,是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反垄断法》打击的是那些限制、排斥竞争的行为。

反垄断的界定,在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论。在美国,哈佛学派认为,只要市场结构是好的,存在几个竞争者,没有人垄断市场份额,就不存在垄断。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石油和电信就没有垄断。但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结构是什么样的不是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市场是否有效率,能否切实保护消费者福利,消费者的福利是反垄断法的目标。事实上,垄断行为本身就存在几种界定标准。法律所关心的是,谁是利益受损者。

行政垄断,是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对行政垄断的起诉,要经过大量的取证,才可以实现。目前,我对有关质检总局涉嫌行政垄断的案情、双方的举证都不太清楚。其实,很难说法律到底有多大作用,法律只对尊重法律的人有用。

事实上,我们的《反垄断法》的立法、立足点,就是行政执法,目前很难上升到司法层次。反垄断案件是非常复杂的,经济与法律问题相互交织,专业性很强。我们的司法机构和法院,目前还无法有力地进行操作。《反垄断法》可以实施,但是目前实施不会太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目前,我们的执法机构还在摸索中。国务院有一个反垄断委员会,商务部、发改委和工商总局都有反垄断机构。商务部希望把别的机构都拿过来,但另外几家又不同意。

姜奇平

在垄断行业要加速引入竞争机制

反垄断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打击企业的垄断性暴利,引入竞争,最大程度地保证消费者利益。像铁路、航空、公路,等等……统称为网络经济。这些行业有天然的垄断性质,这样的垄断是合法的。但是,一旦市场失灵,法律就要出手来管理,不能让它攫取暴利,要保护消费者利益。

罚款,反不了垄断 篇4

我们反对垄断,但罚款解决不了问题。

如果想反垄断,罚款仅仅是伤其皮毛,垄断赖以生存的环境还在,那将造成继续的垄断。不妨看一看之前的案例,微软遭到反垄断的制裁,罚款8.99亿欧元,但现在依旧称霸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市场。所以,英特尔的垄断不会因罚款而终止。我们要培育竞争的市场和环境,才能反垄断。

鼓励竞争

AMD这次做了很好的表率,起诉英特尔——利用欧洲完善的法律起诉。起诉并获胜的连锁反应才是根本,没人敢“得罪”老大的局面一旦打破,那就是格局的变化。我们不关心AMD获胜后能占据市场多少份额,作为消费者,我希望的是——今后再也不是英特尔一家独大,把落后的东西高价卖给我们。

AMD率先推出的64位处理器就是一个证明。行业需要这样的竞争,消费者需要这样的竞争。如果没有AMD和英特尔的竞争,英特尔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推出新的技术来服务社会,没有竞争的环境,不是市场经济,价格也就无从合理了。

多强逐鹿

在我国大的行业中均有竞争,政府为了避免垄断出现,会人为进行资源分配和重组,鼓励竞争就是督促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石油行业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电信运营行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足鼎立。电信设备行业,则有华为和中兴。

更不用说竞争充分的其他行业了。资源的分配和调整,可以规范竞争环境,避免一家独大。

规范商业联盟

联盟,现在更有点像垄断寡头压制竞争对手,排斥别人的有力武器。联盟是有必要的,可以节省中间成本,可以合理调配资源,是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但作为监管的部门和法律要避免联盟发展成集团垄断。只有在规范的协作中,才可以反垄断。

培养垄断寡头的竞争对手

在英特尔案例中,英特尔依靠政府采购和公共组织的采购占据其相当大的份额。那么,是不是可以适当地扶持培养其竞争对手AMD呢?

含有英特尔芯片处理器的电脑性价比有时候并不理想,为什么不去选择性价比或许更高的AMD产品呢?

如果不培养这样的竞争对手,垄断大佬们会更加肆无忌惮的“忽悠”消费者。

谈谈罚款

罚款涉及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罚款,垄断寡头能否畏惧。如果罚款的力度不大,那么根本没有起到威慑的作用。第二,罚款的执行。罚了不执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第三,罚款可能会直接消灭掉一个垄断企业,但垄断企业会继续出现,没有起到培养合理竞争环境的目的。

我国反行政垄断必要性分析 篇5

[关键词] 市场秩序;行政垄断;反垄断制度

【中图分类号】 D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261-1

本文以我国与西方反垄断制度相对比为视角,探析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反垄断制度中反对行政垄断的必要性。为我国反行政垄断在尊重并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的长远发展做出微薄贡献。

一、西方反垄断制度历史渊源与发展趋势:以反经济垄断为主要任务

一直以来,反垄断法均被各国视为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基本法,这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体现尤为明显。但不同地区与国家因自身历史的不同,反垄断制度的发展各具有其自身的历史特点,西方国家也不例外。

西方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后,市场经济开始盛行。市场经济从根本上彻底摧毁封建专制与等级制度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将一切社会关系都变成商品货币交换关系,变成市场交易条件下的所有权平等与自由竞争关系。西方各国为保护资本主义革命的果实,在资本主义理念的指引下,将保护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作为最高价值准则。为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调整作用,西方各国均对涉及市场主体意思自治和市场竞争的逐利行为则采取不主动介入的态度。

但西方国家反垄断制度的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西方国家反垄断立法的价值目标一直是随着现实经济条件的客观需要而不断变化。

二、我国垄断制度:以反行政垄断为主要任务,经济垄断为次要任务

我国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市场经济持否定态度并推崇国家垄断的历史。不仅直接导致了我国反垄断立法的起步较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不同于西方国家反垄断制度的根基。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大刀阔斧的实行市场经济。但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济改革先行,而政府职能转变却尚未完成。

目前国内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的反垄断法应当效仿西方的反垄断制度,以反对经济垄断为主要任务。但其没有看到我国相较之于西方的特殊国情:首先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思想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充分,企业规模往往较小,且经营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不高。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垄断行为,如大企业为谋求市场垄断地位而进行的企业合并行为、垄断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行为以及企业间通过订立垄断协议限制竞争的行为等对市场上企业间公平竞争的限制和阻碍还不算特别严重。

其次随着我国不断融入世界市场,加入WTO等举措。汹涌而来的世界各国各种优良企业的竞争,对与我国长期以来依赖国家计划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而且是难以想象的。为了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就必须加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培养企业的竞争意识。

我国的反垄断制度虽然应当既反经济垄断又反行政垄断,但应将反对行政垄断作为其首要任务。这是由行政垄断的本质特征及其较之于经济垄断更严重的危害性所决定的。

三、我国反行政垄断的历史任务与未来目标

中国行政垄断的根源在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未成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垄断问题,就必须加快落实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将其由市场秩序的制定者和操纵者的身份,转变为市场竞争的“守夜人”。要使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能够做到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在行使公权力过程真正中做到公正执法,严格守法。使其行政权力被关在“制度的笼子”中,在正当程序的范围内运作。

我国反垄断制度的发展不仅需要吸收国外法治政府,压缩政府干预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应当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反垄断制度具有其特殊的历史任务。通过前文对于西方与我国反垄断制度的阐述,我们稍微加以对比就可以看出,我国反垄断制度较之于西方的差别。

所以说,为了能够防范和制约我国特有的行政垄断行为,真正赋予市场主体以非歧视的平等待遇资格。在法律上界清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全体市场主体能够在同一起跑线和法律规则平等适用的基础上开展正当竞争,中国的反垄断制度理应将行政垄断作为主要规制对象,并由此承担起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法治秩序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秦国荣.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制度功能与历史任务[J].南京社会科学,2006,(9).

[2]种明钊.竞争法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1.

[3]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布莱克语,转引自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6:13.

[4]刘兵勇.试论美国反托拉斯法价值目标的变化[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反盗版与反垄断要并举 篇6

在整理演讲稿时, 我一直在两个主题间犹豫, 一个是“盗版?与其堵, 不如疏”;一个是“反盗版与反垄断要并举”。而作为最后的演讲嘉宾, 优势之一就是前面的嘉宾已很好地把我许多想法讲得非常清楚, 我可以把自己的重点突出即可。

李维主任把我国保护知识产权体系的内容非常完整地展现给大家了。华平澜理事长的发言很简短, 但他所总结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现状特点中, 第二条特意指出目前所出现的跨国大公司侵犯小公司知识产权的事也已不断出现。鉴于大家对软件版权保护的事宜已说得很多, 我觉得我有必要突出反盗版要与反垄断并举的主题。

从2007年开始, 有一个现象特别有趣。在欧洲, 欧盟一直在反垄断, 包括微软、Intel这样的跨国大公司, 因为垄断而不断地受到了制裁, 巨额罚款。而在我国, 几乎是同样的公司, 却在我国表现出了“唯一”的受害形象:被盗版, 我们往往把盗版问题放大化, 并将道德列为盗版产生的重要因素。与反盗版的声势相比, 反垄断的声音相对微弱, 历经坎坷“十三年磨一剑”而成的《反垄断法》自去年终于开始实施, 但受限于目前我国的法律体制、市场状况和执法机制等因素, 《反垄断法》具体操作条例不够明朗, 执行力度不强, 其“经济宪法”的作用尚不能完全发挥。

众所周知, 软件之所以容易产生盗版在于软件有别于传统商品的一个特征:零边际生产成本。所以软件的定价不同于传统商品, 传统商品是生产成本+研发成本+利润;而软件是零边际成本+研发成本+利润。这个零边际成本既容易让盗版横行, 也容易让生产厂家形成垄断利润。刚才微软的吴总已很清楚地以Windows 7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 其光盘只需用1块钱, 所以主要的软件成本只是来自于研发费用的分摊。

这样, 我们就可以看清楚一些事实。95、96年时, 一台计算机卖2、3万, 如今一台计算机卖3000元。十几年的时间里, 计算机性能飞速提升, 价格却下降了10倍。而相应的软件价格却没有实质性的下降, 甚至个别软件用户数提升了几十倍, 但价格却反而略有上升。这里的原因就是因为垄断的客观存在。

反盗版强调的是厂家的利益要得到保证;但在垄断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 单纯的反盗版只是给垄断企业增加垄断利润。

在中国, 盗版强化了跨国企业的垄断地位, 如个别企业在进入市场前期先是任自己的盗版横行, 慷慨大度地不管不顾, 等通过这种盗版的方式夯实和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后, 再采取相应的方式打压。这种垄断地位的形成, 也在负面地促进个别垄断企业采取非理性的方式来进行反盗版。如跨国公司在中国普遍采用的利用律师函的有罪推论法来反盗版, 在欧美是绝不会采用的。“黑屏”事件里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是软件企业是否有权利去主动收集用户的信息?二是在垄断普遍存在的情况下, 单个企业所采取的反盗版行为所形成的群体事件是否违规;三是因盗版而形成的严重的垄断情形中, 是否只有用户有责任?

只有在反盗版的同时, 也采取反垄断才能真正确保中国用户的利益。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 垄断和盗版就是压在国产软件身上的两座大山。

价格垄断协议法律规制研讨 篇7

一、我国价格垄断协议法律规制的不足:

(一)立法方面的漏洞: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反垄断法》)颁布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价格垄断协议法律规制体系,但不少方面仍需进一步修订完善。

《反垄断法》对反垄断除外制度主要体现在第7条、第55条和第56条上,分别规定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行使知识产权行为”和“农业生产者及农业经济组织”四项除外,除最后一项外,其余规定均因过于原则、笼统和宽泛而饱受争议。《反垄断法》第15条规定了反垄断豁免制度,包含7种情形。我国价格垄断协议豁免制度也存在着豁免条件缺乏细化标准、豁免程序过于简单、缺失豁免取消制度等问题[1]。

《反垄断法》对于价格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集中在第46条和第50条。但缺失对经营者之决策者、主要实施者和行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制度,缺失惩罚性赔偿及对经营者、行业协会和责任主体个人处以罚金的制度,缺失对责任主体个人资格罚和短期监禁制度[2]。

(二)执法方面的问题:

我国已构筑起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三家共同实施反垄断行政执法的反垄断执法格局,但在执法实践中尚不完善、不协调等问题。

201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中编办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更名为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下设三个负责反价格垄断的处室。

我国的反价格垄断执法机构设置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缺乏权威性。在国务院机构编制中,“议事协调机构单设的办事机构”中并没有反垄断委员会[3],这说明它并非是一个常设机构,凸显了其缺乏权威。二是三大反垄断执法机构可能存在职能重叠和冲突[4]。

截至2013年3月,从公开报道的情况来看,国家发改委已查处了14起反价格垄断案件。从这些案件的处理来看,执法中存在经营者(特别是行业协会)缺乏反垄断守法意识、外力对反垄断执法影响巨大、执法程序不严谨等问题。

(三)司法方面的缺失:

反垄断司法是反垄断法实施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反垄断司法在私人执行和国家执行方面都存在重大制度缺失。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颁布了《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垄断司法解释》),对反垄断案件的起诉、管辖、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等做了明确规定,确立了私人执行制度。

但《垄断司法解释》对无过错责任、举证责任倒置、集体诉讼、惩罚性赔偿、判决前利息等国外有益探索均未引进,严重制约私人执行的积极性。

从司法实践来看,存在反价格垄断国家诉讼制度缺失、法院缺乏专门反垄断机构和专门人才等问题。

二、我国价格垄断协议法律规制的完善:

(一)立法领域的完善

在价格垄断协议立法领域,亟待理顺《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除外、豁免制度和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

对于价格垄断协议除外和豁免制度的完善,要着重推进除外范围采用详尽列举行业和范围、占市场份额微不足道的价格垄断协议予以豁免、限定“滥用知识产权”范围、明确价格垄断协议豁免条件的认定方法、确立豁免取消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完善价格垄断协议法律责任制度,首先,将经营者和行业协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实际控制人、直接责任人均纳入责任主体范畴,增加行业协会为承担民事主体。其次,调整和改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职权和职能,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反垄断领头机构。再次,建立反价格垄断刑事责任制度;增加惩罚性民事赔偿制度;明确规定责任主体依次承担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二)执法体系的构建:

建立统一的执法体系、持续完善执法程序、不断强化执法力度,是我国当前确保反价格垄断执法效力的关键抓手。

设立独立统一权威的执法机构。建议改组现有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使其成为独立的、专门的、常设的反垄断法执行机构,并赋予其必要的行政权力、一定的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

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为提高执法效率,可以仿照国土部在九地设立土地督察局模式,在若干地方建立“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垂直派驻机构。

完善价格垄断协议执法程序。一是明确立案标准和初始调查程序,确保反垄断执法的严肃性、连贯性。二是在初始调查程序中增加“调查前通知当事人”程序。三是建议在宽大处理制度中应将“首谋者”排除在适用范围外,并增加“保护主动坦白经营者”的内容。

(三)司法制度的创新:

全面考量我国反价格垄断司法实施制度缺失,借鉴欧美成功做法,应应加快完善反价格垄断司法制度和实践。

建立公共执行国家诉讼制度。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建议赋予检察机关承担对价格垄断协议提起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权力和职责[5]。一是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反价格垄断刑事诉讼的权力。在《反垄断法》增加反价格垄断刑事责任或刑法分则中增设反价格垄断罪名后,由检察机关承担代表国家提起刑事诉讼的责任顺理成章。二是赋予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权力。检察机关对特定民事案件提起民事诉讼,是普遍的立法现象。美国微软案即由检察官起诉。

结论:自反垄断法实施以来,我国虽然在价格垄断协议法律规制方面有所建树,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只有借鉴先进经验,一方面在借鉴欧美成功经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完整严谨的法律责任体系和执法、司法体系;另一方面,深入分析执法、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严格实施反垄断法,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有序市场竞争是促进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由于价格及其形成机制在一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基础性导向作用, 因此世界各国都通过法律手段对价格垄断协议进行严厉规制。我国虽已构架起基本的价格垄断协议法律规制体系, 但在立法、执法和司法领域都还处于草创阶段, 各项制度缺失亟待完善提升。

关键词:价格垄断协议,法律规制,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叶.企业垄断协议豁免制度的不足与完善建议[J].商场现代化, 2009年第28期.

[2]孙晋.我国《反垄断法》法律责任制度缺失及其完善[J].法律适用, 2009年第11期.

[3]中国机构编制网http://www.scopsr.gov.cn/zlzx/jggk/gwyjg/, 2013年3月6日.

[4]李剑.如何制约反垄断执法机构——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独立性与程序性制约机制[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年5期

反价格垄断 篇8

关键词 寡头垄断市场;三度价格歧视;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斯塔克博格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24.32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n 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in Oligopoly Market Based on Dynamic Game Theory

GAO Xingyo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Yunnan 655011, China)

Abstract Equilibrium output, equilibrium price and equilibrium total revenue in the case of implementing 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and unified pricing were analyz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wo oligopoly enterprises with 2 sub markets by complete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 metho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indexes of the two cas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near demand functions of the two sub markets, the equilibrium output of unified pricing was equal to the equilibrium output of discriminative pricing; the equilibrium price of unified pricing was the weighted average of the equilibrium prices of two sub markets with discriminative pricing; the equilibrium total revenue of unified pricing was less than the equilibrium total revenue of discriminative pricing.

Key words oligopoly market; 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complete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 Stackelberg model

1 引 言

价格歧视是指同一卖者的同一产品对不同消费者或对同一消费者不同购买数量或不同购买顺序收取不同的价格.该理论最早是由福利经济学之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于1920年出版的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提出[1].因为在现代商业实践中应用的广泛性,该理论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经过近100年的发展,现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根据歧视程度(占有消费者剩余的程度)的不同,价格歧视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价格歧视. 一度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商品收取一个不同的价格,该价格正好等于它的需求价格,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厂商由此剥夺了全部消费者剩余,获取了最大利润.二度价格歧视是指厂商销售同一种商品时,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定不同的价格,量小价高,量大价低,由此占有部分消费者剩余,利润得到增加.三度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在销售同一种商品时,把消费者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群构成不同的子市场,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三度价格歧视要求对价格变化反应不敏感的消费者群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对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的消费者群制定较低的价格,由此获取更大的利润.一度价格歧视很简单其研究也最透彻,本质上就是消费者的全部剩余都转化为厂商的利润,其歧视程度是最高的,因而也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一度价格歧视与单一定价(不进行价格歧视)相比能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福利,使市场近于完全竞争市场.不过一度价格歧视过于理想化,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难找到.对二度价格歧视的研究也已基本完备.文献[2-4]研究了经典的完全垄断市场二度价格歧视的方法和规律;文献[5-8]指出寡头垄断市场也存在二度价格歧视,提出了该市场类型二度价格歧视的分析方法:博弈论的方法;文献[9,10]研究了两寡头n段定价二度价格歧视的纳什均衡;文献[11,12]则研究了m个厂商二段定价二度价格歧视的纳什均衡.二度价格歧视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从厂商的角度来看,第一,线性需求下m个厂商情形厂商收益最大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把需求量区间分为n段,使各段长度呈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第二,线性需求下m个厂商n段定价最优(或均衡)分段点的分布规律被找到了,均衡歧视价格,均衡歧视总收益的统一的计算公式也被找到了.第三,在完全垄断市场,当分段数n→ SymboleB@ 时厂商可以占有全部的消费者剩余,此时二度价格歧视转化为一度价格歧视;在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市场由于竞争的影响厂商只能占有部分的消费者剩余;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歧视将不可实施.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二度价格歧视下厂商能占有部分的消费者剩余,从而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二度价格歧视比单一定价能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福利.

nlc202309021823

在三度价格歧视的研究方面,文献[13,14]对经典的完全垄断市场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得非常透彻.主要结论有,第一,在完全垄断市场三度价格歧视的方法.第二,在完全垄断市场实施三度价格歧视与统一定价(不进行价格歧视)相比,最优产量,价格和利润的关系.第三,在完全垄断市场三度价格歧视有效(利润增加)或可实施的充要条件.实际上三度价格歧视不仅仅会发生在完全垄断市场,也会发生在寡头垄断市场.文献[15,16]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方法研究了这个问题,得到了两厂商在2元市场价格歧视的方法和利润的计算公式,并得到了价格歧视有效的条件.那么对于一领导一追随厂商情形(决策有先后)三度价格歧视的规律如何呢?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本文将基于斯塔克博格(H.V.Stackelberg)模型(假设厂商的成本为0,这样利润最大化问题就转化为收益最大化问题)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方法[17-22]来研究线性需求下寡头垄断市场实施三度价格歧视的规律,并得到歧视定价与统一定价相比较的均衡产量,均衡价格和均衡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2 歧视定价

假设寡头市场上有两个厂商1和2,厂商1实力较强(领导厂商)厂商2实力较弱(追随厂商),它们生产同样的产品,在两个相互隔离的子市场1和2销售,市场出清,子市场1和2的需求函数分别为线性需求函数P1=a1-b1Q1和P2=a2-b2Q2,(ai>0,bi>0,i=1,2),其中Q1=Q(1)1+Q(2)1为两厂商在子市场1的产量(销量)之和,Q2=Q(1)2+Q(2)2为两厂商在子市场2的产量(销量)之和. 在符号的使用上,上标指厂商,下标指市场.厂商1和2各自选择产量Q(1)1,Q(1)2和Q(2)1,Q(2)2,以使自己的收益

5 结束语

本文基于斯塔克博格模型(假设两厂商的成本均为0)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方法分析了两寡头在2元市场实施三度价格歧视的方法和规律.得到了厂商,子市场以及总市场的均衡量的计算公式;价格歧视有效(利润增加)的条件;统一定价与歧视定价相比,市场均衡产量,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总收益的关系.文献[15,16]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方法分析出了两实力相当寡头实施三度价格歧视的规律;本文则首次提出了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三度价格歧视的方法,并给出了一领导一追随厂商实施三度价格歧视的规律,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发现,这些结果与唐小我教授在文献[13,14]中用微积分的方法研究经典的完全垄断市场三度价格歧视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实际上,两寡头2元市场情形很容易推广到两寡头n元市场情形,分析的方法完全相同,得到的结论也是完全类似的.

参考文献

[1] Arthur Cecil PIGOU. The economics of welfare [M]. London: Macmillan Company, 1920.

[2] 唐小我.二度价格歧视情形下垄断厂商收益最大化条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26(2): 194-198.

[3] 唐小我.非线性需求函数条件下二度价格歧视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28 (1):78-83.

[4] 唐小我.二度价格歧视的进一步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1,4(1):7-11.

[5] 陈绍刚,唐小我,赵蜀蓉.两厂商情形下的二度价格歧视的纳什均衡[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12(4):303-306.

[6] 陈绍刚.两类差别定价方法的理论拓展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04.

[7] 高兴佑.寡头厂商二度价格歧视静态与动态博弈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22(6):25-28.

[8] 高兴佑.二度价格歧视的数理经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学院,2003.

[9] 陈绍刚,高兴佑,唐小我.竞争条件下二度价格歧视均衡的进一步研究[C]//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哈尔滨,2005:1726-1728.

[10]Xingyou GAO, Wenjin GAO. Nash equilibrium of secon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in oligopoly market[C]//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USA,2012,2:783-788.

[11]顾婧,陈绍刚.古诺模型的多厂商二度价格歧视行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36(2):470-472.

[12]高兴佑,高文进.价格歧视下四种市场的均衡产量和价格[J].经济数学,2011,28(1):81-84.

[13]唐小我,付崇伦.价格歧视有效性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6,25 (2):200-205.

[14]唐小我.三度价格歧视的数量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1999,13(1):37-39.

[15]王伟.三度价格歧视理论及福利效应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学院,2005.

[16]王伟,陈绍刚.两厂商情形下三度价格歧视的有效性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36(2):482-484.

[17]唐小我,曾勇,李仕民.管理经济分析—理论及应用[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18]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7.

[19]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0]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2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音乐中的情感表达下一篇:地铁车站抗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