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认识误区(共8篇)
中成药的认识误区 篇1
摘要:中成药营销策划中, 常常存在着只有品类没有品牌、诉求利益点太多以及缺少技术含量等误区。而要想成功策划中成药, 首先应该克服中成药市场面临的营销通病, 然后利用病程细分变量, 寻找中成药的优势差异点, 在优势差异点的基础上来策划中成药的USP。另外, 在传播中成药的USP时, 对医生和患者的传播方式要有所不同, 需要用不同的方式阐述同一卖点。
关键词:中成药,营销策划,USP
20世纪40年代,罗瑟·瑞夫斯首次提出USP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理论,并在1961年出版的《广告的现实》(Reality in Advertising)一书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提出,每个广告都必须向消费者陈述一个主张,要向消费者讲明会获得的具体好处;该主张必须是竞争者所不能或不会提出的,它一定要独特;这一主张一定要强有力打动千百万人,也就是能够吸引新的顾客使用你的产品。
当你翻开国内几乎所有比较成功的营销策划案,你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它的影子,有很多策划甚至是围绕USP来做的。当把USP理论运用于中成药营销策划中,就会发现经常是难以找到合适而独特的卖点。因为,这个市场存在着它自身的独特点,也有着普遍存在的通病。认识中成药的特点,克服营销通病,寻找符合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和独特的销售主张,是打造成功的中成药营销策划的关键所在。
1 中成药的营销通病扫描
1.1 只有品类,没有品牌
由于中成药的组方多来自古方,没有专利,再结合历史原因,导致了一个药品通常都是有数家甚至数十家、上百家企业都在生产。而由此也造成了一个中成药现象:没有一个品牌能够让人们提及某类中成药就自然想起它,这就是“只有品类,没有品牌”。这样的品类很多:新雪颗粒、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注射液、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片、小儿七星茶、维C银翘片、清开灵注射液(片、滴丸)、双黄连口服液(片剂)等等,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很长。
1.2 诉求利益点太多,独特点不够
中成药面临的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诉求点太多。我们把江中健胃消食片和保济丸进行对比。江中健胃消食片只有两个诉求点:健胃、消食,结果一年的销售额近10个亿。而某企业的保济丸则强调八大诉求,结果一年销售额最多一千多万,还算好的。而从历史、文化甚至组方,保济丸都要胜过江中健胃消食片。但打市场不能靠这个,要靠是否能够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能否俘获消费者的芳心。你可以发现很多中成药的诉求很多,但份额极少。凡是好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做的好的都是诉求点很集中。我们看康泰克的诉求:当你打第一个喷嚏的时候。白加黑的诉求: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就这么简单,这两个感冒药就位居感冒药市场的前列。
1.3 诉求模糊、晦涩,缺少技术含量
西药对于功效的传达,都有着较正规和严格的药理、病理、毒理等实验,特别是对于功效方面有着比较准确的说明。而中成药则由于其配方的多样性,成份的复杂性,加上中医自有其独特有效的哲学见解与辨证施治,其中自然就有相当多的中医专业用语。而这些用语对于一般的中医医生当然明白,但对于西医医生乃至广大消费者而言却着实有点费解和难懂。所以,中成药行业中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在遵循现代循症医学的原理上,制定包括药理、病理、毒理与临床试验等一系列的标准。当然,这个规则应该根据中成药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做,而不是完全按照西药的标准。但作为中成药企业,要认识到,没有学术推广,没有技术含量,则前景暗淡。
2 中成药的精准化营销
面对上述三大通病,我们不禁要问:中成药的营销出路在哪里?答案是精准化营销。中成药当然有自己的优势,主要有三点:天然、副作用小(至少在大部分消费者心目中)、开发与使用成本较低。但是,这三点还不够。中成药营销成功的关键是取得消费者和医生的信任和认可。而由于药品自身的专业性,营销必须要结合技术,针对目标市场进行精准化营销,否则难以真正说服专业的医生和关注自我和安全的消费者。
首先,疾病本身是精细的,多样的,可以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重症和轻症,等等。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病理过程、病理状态和治疗模式,这些复杂的过程和模式都对医生的用药模式产生影响,也就给病程细分提供了充分和必要的条件。就拿急性病和慢性病来说,疾病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起病初期、发作期、后期及预后期等,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
第二,疾病的治疗过程也同样是精细的。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其实在疾病的治疗中都是要考虑“辨症施治”,即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症状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只是二者的观念和方法不同而已。在不同的时期,患者和医生的用药选择和用药观念都有所不同,相应采取的治疗模式也会有所变化。这里隐含三个关键原则:一是不同的药品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二是疾病的治疗大多需要多种药品组合治疗,很少有一种药品能解决整个疾病过程,可以称之为药品配伍或组合治疗;三是疾病治疗可以分为消除或压制症状,也可以是试图治愈疾病,即治标和治本。
第三,药品的疗效是适用性本身也是精细的。对于大部分药品而言,很难奢想其能适合整个疾病发展过程或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起着主要作用,也很难奢想其能根除疾病的同时也能消除所有的症状。有些药品更适用于发病初期,预防效果很好;有些药品则适用于发作期,疗效较好;而有些药品则更适用于疾病治疗后期或者后遗症治疗,还有些药品更适合消除不适或并发症状。当然,中成药的学术研究路线可以有自己合理科学的游戏规则,并不一定要按照西药的规则进行。但严谨、认真、科学合理的学术研究是必需的,它不仅是药品入市的前提,甚至也贯穿于药品的整个营销过程。常见的病程发展周期及对应的常规治疗原则如下图所示:
3 运用病程细分变量,寻找中成药的优势差异
想找到中成药的独特销售主张,还必须要从竞争战略和定位战略入手,找到自身的优势差异点,这是策划USP的基础。寻找优势差异点,必用的工具就是市场细分,以寻找市场空档。市场细分常用的四大变量分别是地理、人口、心理和行为。但由于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对药品的市场细分,上述四大变量很多时候作用不大,精度也不高。因此,笔者提出了一个针对疾病发展过程和治疗过程的新细分工具———病程细分变量,它能够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和视野去发现药品的优势差异点。
笔者认为,从药品专业的角度看,对药品细分时需要着重了解和分析三个关键技术问题:该药品是属于消除某类(某几类)症状还是根除疾病?该药品更适合疾病治疗的哪个阶段?该药品在治疗中起着主药还是辅药、预防药还是预后药的地位?根据这三个关键问题,笔者认为,病程细分变量可以包括三个子变量:症状、疗程和用药地位。
3.1 症状细分
对于某个疾病,如果会呈现多种症状,医生在治疗疾病中,一方面可能考虑是否彻底治愈该疾病,一方面可能要考虑消除不适症状。当某类疾病治疗中,症状治疗与治愈疾病同等重要或更重要,或者某药品在治愈疾病上的优势不大,而在症状消除上有较好的效果,则在细分时可以选择症状细分变量,根据药品自身的治疗优势领域,重点瞄准一个或几个症状作为市场。
3.2 疗程细分
疾病的治疗过程,因疾病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可以分为轻症和重症、急性病和慢性病等。而治疗模式可以是彻底治疗,或者是先维持不发展,再考虑治愈,或者是控制并发症及生命特征,等等。因此,可以根据疾病的治疗过程进行细分,并运用病理学和药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数据,把该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根据药品本身的治疗优势和有关药理指标,找准该药品在整个疗程中的哪一段有着较大的优势,或者选择最具吸引力的疗程阶段,或者改变既有疗程治疗模式,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进行定位和诉求。这种细分工具特别适合处方药营销策划,对于OTC也有很大的适用空间。
3.3 用药地位细分
对于医生的用药而言,他基本上都是用多种药(二种以上)进行组合来治疗某类疾病,那么里面就有主药和辅药之分。从药理学的角度来说,根据用药目的,可以把药物作用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素,即治本;而对症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即治标,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对因治疗的药物称为主药,把对症治疗的药物称为辅药。在使用用药地位的细分变量时,就可以根据药品在治疗过程中所处的作用及功效特点,进行差异化选择。
4 提炼和传播中成药的独特销售主张
当找到中成药的优势差异后,独特销售主张(USP)就几乎可以呼之欲出。USP理论的精髓就是:(1)诉求点要集中,不能多,要有价值;(2)诉求点要独特,不落俗套;(3)诉求还要有足够的吸引力。三者缺一不可,可以称为“铁三角”。
对于中成药而言,USP的思考方向应该首先瞄准主治功能,而不能像传统思维那样停留在症状表面。因为中成药是按照中医原理而配方的药物,它要遵循中医的原则。按照中医的观点,应该辨症给药,而这个“症”不是症状,而是病情。症状是表面,而病因才是主要。仅仅根据表面症状开药的医生是庸医,而仅仅根据症状选择卖点的中成药则是不可信的,也是不足取的。
传播中成药的USP时,必须要掌握两个基本原则:(1)卖点的主题不要经常变换。如果变换就一定是要伴随着整个营销战略的调整,而不能仅仅做战术的变化。(2)针对医生和消费者的卖点应该相同,但说辞不一样。也就是说要用不一样的话来阐述同一个卖点。在传播对象上,由于医生是专业的化身,他们喜欢合乎专业思维的说辞,而不是浅显模糊的。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他们希望知道具体的疗效,但又听不懂太专业的术语。所以,对他们的传播则应该通俗易懂,把深奥的专业药理转化为日常用语。
以某企业的伤科接骨片为例,该药的组方有田七、乳香、没药、土鳖、红花、海星、鸡骨等。从中医的专业角度上说,这个药品组方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舒通经络的作用,适应症包括软组织损伤,劳损性、风湿性腰背痛,骨质疏松症,骨折创伤,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折延迟愈合,痹痛症等。但这些太多的利益点和太中医化的词语本身是不适合作为USP提出的,在医院推广中必须要浓缩和提炼卖点,并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药品本身的优势差异点在于其特别适用于骨折的整个病程中的早期,能加速骨折的愈合。营销人员根据这个优势差异点,把USP提炼为:“早期加快骨折的愈合”,广告语为“更快重建自由生活”。在医院推广中,对医生的卖点传播上主要强调伤科接骨片近30年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同时,是同类品种里面研究最深入的一个,并提供充分的研究报告来证实。而对病人则讲述该药品可以加快骨折愈合,减轻病程带来的痛苦。通过这种双管齐下,该中成药在医院的销售中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 (亚洲版.第3版) [M].梅清豪,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5) :26-30.
[2]饶远立.中成药淘出个性新主张[N].医药经济报, 2008-04-18.
[3]叶清, 饶远立.药品市场营销的新视野——病程细分变量[J].时代经贸, 2008, (4) .
中成药的认识误区 篇2
片剂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剂型。如草珊瑚含片、三七片、牛黄解毒片、三黄片、丹参片等。这些药片容易受潮而出现裂片、发霉。如药片松散、变色、粘连,则不宜再用。不过有些糖衣片虽然表面颜色不均匀,但芯片色泽和质地仍较好的,仍可以应用。
胶囊剂受潮的胶囊容易变软、粘连,有的胶囊外部看起来尚好,但内容物发霉、发硬、结块,此时药已变质,不宜用。如感冒软胶囊、藿香正气胶囊、复方通便胶囊等,久贮或受潮容易产生上述现象。
冲剂冲剂(包括颗粒剂)是中成药常见剂型,分为含糖型或无糖型,最容易受潮。如感冒清热冲剂、板蓝根冲剂、天麻钩藤冲剂等,若出现变粘、发霉、结块、变硬、则不应使用。
散剂它是以药物粉末混合而成的剂型,如云南白药、冰硼散、西瓜霜、如意金黄散等。若长年存放仍保持松动性,没有出现湿润、变色、结块等现象,则还可继续使用。
中成药的认识误区 篇3
然而, 历史是不可以分割去研读的。在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 只有全面回顾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艰难探索、追求, 认真总结其间的曲折、教训、经验, 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完善, 使我们的行为更加自觉, 使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实。
一、模式选择的不断完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并巩固社会主义, 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中心问题。建国之初,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 除了从马、恩、列、斯等人的著作中获得一些理论知识外, 主要是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学习来的。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许多经验, 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情况在中国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之初, 由于缺少经验和当时比较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没基本上是照抄苏联的一些做法。对于这种情况, 毛泽东多次表示要采取辩证的分析态度。他指出:“解放后, 三年恢复时期, 对搞建设, 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 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 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 但总觉得不满意, 心情不舒畅。”实践经验证明, 以高度集权制为主要特征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过有益的指导作用, 但它的一些弊端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苏共二十大揭露出苏联、斯大林工作中的错误后,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感觉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从1955年年底到1956年初, 毛泽东身体力行, 对我国的工农业情况进行了半年的调查研究。其成果就是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篇报告以苏联的经验为鉴,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要解决的五大经济关系和五大政治关系。《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没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种探索的目的是寻找“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适合中国的路线”。正如后来他自己所说, 1956年4月提出十大关系, 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 原则和苏联相同, 但方向有所不同, 有我们的一套内容。从总体上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的探索起步是正确的, 有许多闪光的思想, 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这些探索是在肯定苏联模式的基础和前提下进行的, 是针对具体方针和政策上的缺点、失误所进行的探索, 还没有真正从理论上认识到苏联模式的总体框架有什么问题。薄一波同志曾经这样总结道:“所以长时间内, 只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内做改进、调整的文章, 始终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由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和“左”的错误思想逐步在党内占据了上风, 这次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探索误入了歧途。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由于极“左”思想路线的长期影响,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了一段短暂的徘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通过总结和思考历史经验,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并达到了质的飞跃。这次新探索取得的成果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要通过自己的探索, 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新路。邓小平精辟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 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 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 从来不能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 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论述表明了在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新探索。在这些新的思想理论指导下, 中国的经济建设很快走出困境, 实现突飞猛进的增长, 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得以完善, 发展逐步趋于健康、科学。为此,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还很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
二、内涵积累的不断丰富
从“四个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的全面实现现代化是世界潮流, 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的梦想和追求。作为中国各族人民利益忠实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现代化、使中国繁荣富强为己任。早在1945年, 毛泽东就指出:中国的工人阶级要“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建国之初, 1954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思想, 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四个现代化”的最早表述。1957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把现代化的内容进一步表述为“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以后, 毛泽东又提出了现代化的国防问题。到这时, 毛泽东已比较完整地表达出了我们通常所讲的“四个现代化”的内涵。毛泽东的这一思想被三届人大、四届人大所接受, 并成为我们国家在20世纪的奋斗目标。从实质上看, “四个现代化”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现代化内涵的, 是以工业现代化为核心的国民经济现代化, 还主要是指技术发展水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诸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丰富和全面。《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 实现“四个现代化”, 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 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改变一切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因而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之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党在实践中明确提出, “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 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 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谐社会。至此, 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已经完善、科学, 成为全体人民的共识和奋斗目标。
三、战略决策的不断成熟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 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把在经济上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发展目标。这既表达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良好愿望, 同时也反映出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人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还很肤浅。
中国的“赶超”战略酝酿于“一五”期间。1955年毛泽东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要超过美国的目标:第一步, 用大约3个五年计划 (即15年) 左右的时间, 基本建成社会主义, 打下现代化基础;第二步, 用10个至20个五年计划 (即50到100年) 左右的时间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赶上和超过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这一发展目标还是比较谨慎的。由于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地提前完成, 特别是农业社会主义高潮的出现, 毛泽东同志把发展战略一再提前。1958年, 毛泽东同志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说:“我国在工农业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 可能不需要从前所设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接着, 党的八届二次会议提出了“7年超过英国, 15年赶上美国”的口号, 使赶超的时间表再次提前, 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旨在使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大跃进”。由于忽视甚至违背客观规律, 再加上3年严重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发展进入了非常困难的时期, “超英赶美”逐渐地成为空话。
总体上看, 新中国成立的头十几年里, 我们在发展战略上选择了一种以强调数量增长和以外延方式为主的封闭式模式。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长期性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我国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分“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一步, 从1980年到1990年, 用10年的时间, 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 到20世纪末, 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两番,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2l世纪中叶, 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 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三步走”战略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以往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吸收, 又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决心用100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程, 实现现代化的雄心壮志。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辉煌成就已充分证明“三步走”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的国情的, 它正确地反映了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客观历史进程。
党的十六大以后, 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认识更加成熟, 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这不单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总结, 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发出的一个提示, 是对邓小平“发展就是硬道理”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认识上的不断深化, 亦是执政党决策思维不断成熟的过程,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发展就是硬道理”再到科学发展观,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党的决策思维正在走向理智、走向科学、走向成熟。这是我们国家的幸运, 是中华民族的幸运, 中国必将在正确决策的幸运中崛起。
摘要: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 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旋律。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 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迈入了一个新时期。半个世纪以来,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现代化模式、内容、战略目标等诸多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现代化,探索,认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
[2]毛泽东.十年总结.1962-6-18.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213.
[4]邓小平文选 (第3卷) .2-3.
[5]邓小平文选 (第2卷) .237.
[6]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6.
[7]周恩来.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8]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6.213.
常用的中成药分析方法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分析技术的不断创新, 高灵敏度仪器设备的诞生, 使中成药的质量分析摆脱了感观经验检查, 进入了目前的化学成分分析。事实上, 中成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测定完全是随着各种分析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才有所发展。特别是色谱技术的应用, 使中成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测定起了质的变化。
考虑到早期的一些分析方法和技术在现今已较少应用或不宜推广应用, (例如比色法已为分光光度法所取代, 重量法和滴定法均为常量和半微量分析, 不适于微量成分的分析) 。故拟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成药成分分析常用方法进行总结。主要为薄层色谱 (TLC) 、薄层色谱扫描 (TLCS)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气相色谱 (GC) 、分光光度法、其它 (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
1 薄层色谱 (TLC)
薄层色谱法由于其简便易行, 并可同时作多个样品点的平行分析, 在中成药中的应用日见增多, 尤其是在中成药所含药味的分析鉴定中更显示出它的作用和重要性。是采用较规范的操作方法, 即以待鉴定原药材、化学对照品、中成药样品、缺味中成药样品 (即缺该待鉴定药味的中成药) 四个样品液同时点样, 经展开后作对照分析, 据此对某味药作出鉴定;也有仅以某个化学对照品与中成药样品和缺味中成药样品作对照分析为鉴定依据的, 这是有欠缺的, 因为一个化合物不宜作为一味中药的代表, 且不同的中药可以含有相同的成分, 例如黄连、黄柏、功劳叶等都含有小檗碱, 大黄、首乌、决明子、虎杖等都含有大黄素, 此类情况在中药中不属罕见。另外, 从TLC图谱来看, 一个由多味中药组成的中成药, 在TLC谱中仅出现二、三个斑点, 很可能是未获得良好的分离, 可以通过一些特殊展开技术, 如双相展开、多次单相展开、分级展开、梯度展开等各种特殊技术, 以使众多的成分在10~12cm的展距内获得分离, 从而达到可靠的鉴定。
2 薄层色谱扫描 (TLCS)
薄层色谱扫描是薄层色谱走向定量测定的一个飞跃, 尽管对该法的应用尚有争议, 但其在我国的应用却得到很快的进展, 尤其是在中药和中成药质量分析方面的应用更是得心应手。TLCS应用于各种剂型的中成药, 即使对一些药味较多的中成药, 只要样品处理得当, 减少待测组分的流失和其它药味的干扰, 仍然可以成功地完成TLCS的测试分析。
3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自60年代末至今, 由于它的高效、快速、适应面广以及检测器的不断更新发展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以及与质谱的联用等) , 已成为现代分离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HPLC法的种种优点正好适应于中成药成分之多样性、复杂性, 分离难度大的分析特点, 因而使HPLC法在中成药化学成分分析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利用HPLC法可以对中成药中的某味药的某个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也可以测定某味药的二个成分的含量例如补骨脂中的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丹参中的丹参素与原儿茶醛。亦可以测定一味药中三个以上的成分, 例如大黄中的五个蒽醌苷元, 黄连中的四个小檗碱类生物碱等。
4 气相色谱 (GC)
GC法是开创色谱技术仪器化、成套化的先驱者, 它在分离分析方面具有高效, 高速, 高分辨率, 高选择性, 高灵敏度等特点, 且可与其他分析技术如IR, MS和电子计算机等联用, 使其成为复杂组分混合物研究 (包括定性, 定量和数据处理自动化) 的重要分析工具。但它受样品蒸汽压的限制, 使其适应面不及HPLC。查阅有关GC法的文献, 有关中成药化学成分分析的大部分都是局限几个挥发性成分, 例如冰片, 薄荷醇, 麝香酮等。
实际上, GC是一个无限稀释的体系, 极微量的样品可以瞬间汽化。因此, 一般认为难挥发的成分, 只要是弱极性的, 分子量小的, 也可以考虑用GC法分析, 如甾体化合物, 激素类成分, 溶剂残留, 农药残留等都可以采用GC法。随着仪器的普及, 以及各种检器的应用, 它在中成药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5 分光光度法 (spectrophotometry)
分光光度法虽属经典的和成熟的方法, 但因其简便、灵敏、适应面广, 至今仍然受到相当的重视, 近年来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中成药化学成分, 在方法上已有了相当的进展, 除常规的分光光度法之外, 增添了导数光谱法, 包括一阶、二阶、四阶;多波长光谱法, 包括双波长、三波长和多波长;差示分光法;正交函数光度法等。另外, 在样品处理方面, 也从简单的溶剂提取发展到用TLC和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以得到较纯的样品液, 减少了其它成分和杂质的影响, 提高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准确度。
很多方法均以TLC作为分离的手段, 经TLC展开后, 挖下相应斑点的部位, 进行洗脱后, 再对洗脱液作分光光度法测定。而骨质增生止痛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是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后, 再行洗脱, 再对相应的洗脱液进行分光光度测定。可见分光光度法在中成药分析应用中已由简单的、模糊的总量测定正逐渐走向单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这一发展使分光光度法在中成药有效成分分析测定中应用将会有更大的前景。但分光光度法在中成药分析中, 受其他成分的干扰较大 (即阴性干扰) , 测定波长位移。故在制订含量测定标准时, 尽量不采用分光光度法。
6 其他鉴别
6.1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就是运用看、摸、闻、尝及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 对中药的性状, 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作为鉴别的依据, 它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的总结, 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优点。性状鉴别主要是观察完整的中药及饮片。水试法是利用中药在水中发生浮沉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味甜辣、膨胀度、旋转性、粘性、酸碱变化等现象进行鉴别;火试法是利用中药受火燃烧后发生的颜色、烟雾、响声、膨胀、熔融聚散等现象进行鉴别, 如红花浸入水中, 水变金黄花不褪色, 苏木投热水中, 水显鲜艳的桃红色。
6.2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 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 用以鉴定药材真伪、纯度甚至品质。通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药材、破碎药材、粉末药材以及丸、散、膏、丹等中药成方制剂。显微观察主要包括横切片或纵切片观察、表面片观察、粉末观察、解离组织观察、显微测定、偏振光显微镜观察等几个方面。
中药丸、散、膏、丹等成方制剂, 大多直接用各种中药粉末配制而成, 因此可应用粉末鉴定的方法进行鉴定;用药材浸膏制备的浓缩丸剂、片剂、颗粒剂、冲剂等, 因浸膏中残留有药材的细胞、组织碎片及其它微细特征, 显微鉴定对此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鉴定时, 根据处方和显微观察, 选取足以说明在成药中是该药所专有的特征, 作为鉴别依据。
6.3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是利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的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别特征的药材。树脂类中药, 虽来源于植物, 但由于多取其分泌物或经加工提取的产物, 故有关植物的组织特征多已不存在, 所以显微鉴别和原植物鉴别不适用, 而理化方法则是鉴别这类药材的理想方法。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浅见 篇5
1 辩证用药
要熟练地掌握中医药理论和基本知识, 是合理用药的先决条件, 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 是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 而正确辨析病症, 是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根本保证。不辨证就无法用药, 掌握了辨证之后, 还要知道哪些药是治疗此证型的。辨证不准则用药不对证, 会使机体阴阳偏盛或偏衰, 以致病情更加严重。如疮疡日久、大失血病人即使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禁用发汗较强的解表药, 实热证、津血亏虚忌用温里药。再如桑菊感冒片有疏风清热功效, 治疗外感风热效果较好, 用于外感风寒者则加重病情。所以说辨证用药是必须的。
2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禁忌
临床上使用中成药, 对于病情单纯的仅用一种中成药即可, 但对于病情复杂、数病相兼就需要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成药配合使用, 以适应复杂的病情。药物联用, 必有宜忌, 对于中药饮片处方, 如果药味中含有“十八反”、“十九畏”药物是比较容易发现的, 但对于中成药只有熟悉中成药制剂的处方内容, 才能发现配伍禁忌, 如治疗风寒湿痹症的天麻丸与止咳化痰的川贝枇杷露同用, 就会发生相反的禁忌配伍, 因天麻丸含有附子, 川贝枇杷露含有川贝, 属于中药十八相反之列。
3 中成药与西药的合用配伍禁忌
中西药合理联用可提高疗效, 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和毒副反应, 缩短疗程和促进体质恢复。反之, 配伍不当, 不但没有疗效, 还会引起毒副作用。
3.1 协同增效
香连丸与四环素、呋喃唑酮联用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 常用疗效成倍提高。逍遥丸或三黄泻心丸等与西药催眠镇静药联用, 有提高治疗失眠症状的疗效。补中益气丸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与抗胆碱药联用, 治肌无力症疗效较好。十全大补膏, 与西药抗肿瘤药联用可以提高疗效, 其中的中药可以提高T细胞活性的能力, 有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所以, 中成药在肿瘤的辅助治疗上有很强的优势[2]。
3.2 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
六君子丸与抗震颤麻痹的西药联用, 可减轻其胃肠道副作用。八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与降血糖药联用, 可使糖尿病患者的性神经障碍和肾功能障碍减轻。耳聋左磁丸与链霉素联用, 可消除或减少链霉素引发的耳鸣耳聋等不良反应。
3.3 降低药物疗效
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清胃黄连丸、龙牡壮骨冲剂等不能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服, 因四环素类是多羟基氢化并苯衍生物药, 与金属离子同服时, 酰氨基和多个酚羟基能与上述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反应, 形成溶解度小, 从而降低药物吸收。含有强碱性的中药瓦楞子、海螵蛸、鸡蛋壳的中成药, 如胃康胶囊和胃逆康胶囊不宜与酸性的药物胃蛋白酶合剂, 阿司匹林等联用, 以免降低疗效。酸性较强的中成药如五味子糖浆、山楂冲剂等不能与磺胺类和碱性较强的氨茶碱同用, 同用后会发生中和反应, 降低和失去药效。
3.4 增加不良反应
中成药含有钙离子较多的复方牛黄清胃丸、牛黄解毒丸、清胃黄连丸、人参蛤蚧大补丸、脑立清丸等不可与洋地黄类药物合用, 因钙离子为应激性离子, 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抑Na+-K+ATP酶活性 (也可以与强心苷有协同作用) 从而增强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和毒性 (3) ;含有汞类的中成药不能与有还原性西药硫酸亚铁、亚硝酸异戊酯同服, 同服后, 汞进入人体内, 转化为二价汞离子[3], 还原成Hg[4], 使毒性增强。治疗胃肠病的洁白胶囊, 六味安消散 (胶囊) 、固本益肠丸、槐角丸处方中都有诃子、地榆, 他们含有水合型鞣质, 若与西药的安乃近、去痛片、克感敏片等同服后可产生沉淀, 不易被吸收, 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纳呆等胃肠道疾病。
以上所述, 合理应用中成药是临床用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因此, 望广大同仁慎之。
关键词:中成药,辩证施治,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理论理论研究学会.中国基本中成药一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刘翠红.我院2003年—2005年口服中成药药物利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7, 7 (1) :41-43.
[3]张文峰.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4) :183.
感冒类中成药的辨证应用 篇6
感冒属于中医的表证, 是由于感受六淫之邪, 邪气袭表, 引起肺卫功能失调, 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全身疼痛不适、苔白或黄、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此时邪气轻浅, 应及时正确应用解表剂治疗。本文对解表剂的分类及代表方剂应用总结如下。
1 解表剂分类
1.1 辛温解表剂
1.1.1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紧。
1.1.2 代表药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通宣理肺丸、桂枝汤冲剂 (合剂) 。
1.1.3 鉴别应用正柴胡饮颗粒和风寒感冒颗粒均用于外感风寒初期, 感冒症状较轻者;感冒清热颗粒兼能清里热, 宜用于外感风寒内有伏热之证[2], 但有报道称与环孢素A同用可能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 临床上应予重视;荆防颗粒中荆芥、防风两味药的散风祛湿作用比较强, 适于感冒兼见头身疼痛者;通宣理肺丸适用于外感风寒兼肺气不宣, 表现鼻塞声重、流涕多嚏、咳嗽痰多者[3];桂枝汤冲剂具有调和营卫作用, 适用于风寒表虚证兼有汗出恶风者。
1.2 辛凉解表
1.2.1 主治外感风热表证, 表现为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咳嗽、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1.2.2 代表药风热感冒颗粒、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
1.2.3 鉴别应用桑菊感冒片解表的作用弱于银翘解毒丸, 桑菊感冒片重在疏肺, 适用于风热袭肺, 咳而微发热者;银翘解毒丸适用于外感风热初起, 热重寒轻, 咳嗽咽痛者;而风热感冒颗粒综合了桑菊感冒片和银翘解毒丸两者的优点, 对于风热感冒且咳嗽较明显者更为适宜;羚翘解毒丸为银翘解毒丸加羚羊角而成, 更适用于外感风热邪气较重, 以高热为突出表现者, 但糖尿病患者要慎用, 羚翘解毒丸方中甘草有效成分可使抗糖尿病药药效降低[4];双黄连口服液和板蓝根颗粒均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双黄连口服液组成有金银花、连翘、黄芩, 同时具有疏风解表作用;板蓝根颗粒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还可凉血利咽, 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者[5]。
1.3 解表胜湿
1.3.1 主治外感风寒挟湿导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 咳嗽、脘闷、舌苔白腻, 脉浮或滑。
1.3.2 代表药九味羌活丸、柴连口服液。
1.3.3 鉴别应用柴连口服液兼有化湿和中的功效;九味羌活丸兼清里热, 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 内有蕴热证, 表现为表证兼口苦、口微渴者更宜。
1.4 祛暑解表
1.4.1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暑热感冒, 表现头痛昏重、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胸闷。
1.4.2 代表药藿香正气水 (片、胶囊、合剂、滴丸) 、暑湿感冒颗粒、暑热感冒颗粒。
1.4.3 鉴别应用藿香正气水、暑湿感冒颗粒两者均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 胸闷吐泻等;暑热感冒颗粒功效是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用于伤暑热引起的感冒, 证见发热重, 恶寒轻、汗出、热不退, 口渴者。
1.5 解表消食
1.5.1 主治适用于小儿风寒、停食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惊惕抽搐。
1.5.2 代表药小儿至宝锭。
1.5.3 鉴别应用功效主治:清热导滞, 化痰祛风。用于小儿内有积热外感风寒、停食、停乳或发热惊惕抽搐等证。但因含有雄黄和朱砂而不宜久服。
1.6 扶正解表
1.6.1 主治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受外邪而致的表证, 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咳嗽有痰、苔白腻, 脉浮而重取无力。
1.6.2 代表药人参败毒 (胶囊) 、参苏丸、玉屏风散。
1.6.3 鉴别应用人参败毒用于感冒风寒湿邪, 兼正气不足者, 喻嘉言将人参败毒称之为“逆流挽舟”, 认为病邪从表陷里, 本方可使邪气由里出表;参苏丸作用较温和, 宜于老幼体弱之人, 外感风寒内有痰湿之病证[6];玉屏风散重用黄芪, 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作用, 治疗表虚不固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1.7 表里双解
1.7.1 主治外感风邪,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憎寒壮热, 头痛目赤, 口苦口干, 舌红苔黄。
1.7.2 代表药防风通圣丸、双清口服液。
1.7.3 鉴别应用防风通圣丸为解表、清热、攻下三者并用之方, 除了恶寒发热、头痛咽干、必见便秘、尿黄、舌红苔黄厚, 对合并风疹湿疮者更有优势[7];双清口服液清透表邪, 清热解毒, 适用于风温肺热, 卫气同病;防风通圣丸祛风和攻下作用均较双清口服液强。
2 注意事项
首先要辨证, 外感六淫有寒热之异, 人体有虚实之别, 只有找对病因, 对证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其次必须熟悉中成药的药性, 掌握其适应证、及同类药之间的区别应用;还有服药后应注意保暖、慎避风寒, 避免复感外邪;以周身微微有汗为佳, 勿大汗淋漓, 以免损伤人体正气;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 忌服滋补类药物, 忌食辛辣油腻, 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感冒药应中病即止, 生活中有人长期服用板蓝根颗粒来预防感冒, 这是不可取的, 因其苦寒伤胃, 无病时服用克伐人体正气, 降低抵抗力。
总之, 中成药的选用一定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法则, 根据自身病情特点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选药和用药方法, 才能早日治愈疾病, 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刘萍.实用西医师中成药手册——内科分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89.
[2]杨毅恒.抗感冒中成药的合理应用[J].药物与临床杂志, 2010, 7 (2) :51.
[3]吴冬云.抗感冒中成药要注意按症状合理选药[J].黑龙江医药, 2013, 26 (2) :293.
[4]刘然.甘草及其制剂引起的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及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 11 (6) :416-419.
[5]李燕, 赵燕宜, 于海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800.
[6]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0.
清热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篇7
1清火栀麦片
生产企业:桂林益佰漓江制药有限公司。主要成分:穿心莲、栀子、麦冬。功效:穿心莲, 清热解毒, 燥湿消肿;栀子,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麦冬, 长于滋燥泽枯, 有养阴生津之功。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 主要用于咽喉肿痛, 发热, 牙痛, 目赤。口服, 2片/次, 2次/d。使用注意:忌辛辣、鱼腥食物。
2羚羊清肺散
处方来源: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标准1998年。主要成分:羚羊角粉、赤芍、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知母、天花粉、琥珀、甘草、朱砂、石膏、冰片、栀子、芦根等。功效:羚羊角粉, 平肝息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赤芍,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天花粉、芦根, 清热生津, 止呕除烦, 消肿排脓;知母, 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琥珀, 定惊安神, 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功能主治:温热病, 高热神昏, 烦燥口渴, 痉厥抽搐及小儿肺热咳嗽, 口服1 g/次, 2次/d。 使用注意:忌辛辣之物。
3六神丸
处方来源:始载于《中国.医学大辞典》“雷氏方”。主要成分:牛黄、黄连、黄柏、麝香、珍珠、冰片、蟾酥、雄黄、百草霜。功效: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通窍活血。珍珠、牛黄清心解毒而化热痰, 雄黄能去痰解毒, 冰片、麝香解毒通窍, 蟾酥解毒止痛, 百草霜也是解毒治咽喉疮肿的药品。功能主治:咽喉肿痛, 时疫白喉, 单双乳蛾 (扁桃体炎) , 烂喉, 丹痞, 喉痹失音, 口舌糜烂等症。口服5~10丸/次, 2~3次/d。亦可外用。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可有过敏性休克、局限性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药疹等。
4防风通圣丸
处方来源:《中国药典》2000年版, 原出自《宣明论方》。主要成分:防风、川芎、白芍、大黄、麻黄、薄荷、芒硝、生石膏、黄芩、桔梗、白术 (麸炒) 、荆芥穗、栀子 (姜制) 、当归、滑石、连翘、甘草。 功效:是解表、清热攻下并用的方剂。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发汗解表, 使肌表郁热从汗而解;大黄、芒硝破结通便;栀子、滑石清热利小便;桔梗、石膏、黄芩泻热清肺胃;川芎、当归、白芍活血和营;连翘清热退肿;甘草、白术和中健脾而燥湿。功能主治:风热壅盛, 表里三焦俱实, 头痛, 发热怕冷, 咽喉疼痛, 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或疮痈、初起的便秘、发热, 还可治荨麻疹、湿疹。口服6 g/次, 2次/d。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可有过敏性皮疹。
5紫雪丹
处方来源:《千金翼方》。主要成分: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犀牛角、羚羊角、青木香、沉香、玄参、升麻、甘草、丁香、朴硝、硝石、麝香、朱砂、黄金。功效:安神开窍, 泻火散结, 解毒熄风的作用。石膏、寒水石、滑石、硝石泻诸征实火;磁石、玄参补益肾阴;犀牛角、羚羊角清心凉肝熄痉;朱砂、黄金镇心安神;升麻、甘草清热解毒;丁香、沉香、青木香温胃调气;朴硝泻结泄热;麝香透关通窍。但本方药力较猛, 体强壮、确定实心温热才可用。功能主治:主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而致高热烦燥, 神昏谵语痉厥, 口渴唇焦, 尿赤便闭, 还可治脚气, 口服1.5~3 g/次, 2次/d。使用注意:服用过量, 可出现大汗、呕吐、气促、心悸、眩晕等。
6黄连上清丸
处方来源:《中国药典》。主要成分:黄连、栀子、连翘、蔓荆子 (炒) 、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 (酒炒) 、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功效:清热通便, 散风止痛。功能主治:上焦风热, 头晕脑胀, 牙龈肿痛, 口舌生疮、咽喉红肿, 耳痛耳鸣, 暴发火眼, 大便干燥, 小便黄赤, 急性口腔炎, 内耳迷路炎, 前庭神经炎,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中耳炎, 痢疾等。口服1~2丸/d, 2次/d。使用注意:忌食辛辣食物, 孕妇慎用, 脾胃虚寒者禁用。
7双黄连胶囊
生产企业:哈尔滨中药二厂。主要成分:金银花、黄芩、连翘。功效:清热解毒, 轻宣透邪。功能主治:适用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等引起的发热咽痛、流脓鼻涕、咳嗽、咳黄痰、口舌溃疡、牙龈肿痛等症。口服4粒/次, 3次/d。使用注意:可出现变态反应, 过敏性皮疹, 过敏性休克, 血尿, 黄疸等。
8清热解毒口服液
处方来源:《中国药典》2000年版。主要成分:石膏、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芩、龙胆草、板蓝根、玄参、麦冬、丹皮、赤芍、知母。功效:清热解毒。功能主治: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多种发热疾病。口服, 10~20 ml/次, 3次/d。
9藿香正气丸
处方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成分: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功效:藿香芳香辟秽, 理气和中, 用为主药;紫苏、白芷、桔梗散寒邪利胸膈;腹皮、厚朴消除中满;陈皮、半夏利气化痰;茯苓、白术、甘草和中健脾去湿, 辅助中州正气。功能主治:外感风寒、内伤冷湿、寒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胀痛、恶心呕吐, 现多用于胃肠型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肠胃炎等。口服, 9 g/次, 2次/d。使用注意: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饮食宜清淡。
10安宫牛黄丸
处方来源:《温病条辨》。主要成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功效:清热解毒、化痰开窍、镇惊安神。功能主治:主治内热邪盛、内陷心包、痰热互结、上蒙清窍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窍闭昏迷等现象, 临床可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扁桃体炎、哮喘等。口服, 1丸/次, 1次/d。
使用注意:可致皮疹, 过敏性体质慎用。
11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处方来源:赵心波教授由麻杏石甘汤、白虎汤、银翘散三方加减而成。主要成分:金银花、板蓝根、鱼腥草、黄芩、连翘、麦冬、生石膏、知母、甘草、苦杏仁、麻黄。功效: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功能主治:热邪犯肺卫所致的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口渴等症, 临床可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口服, 10~20 ml/次, 3~4次/d。使用注意:大剂量服用可有轻度胃肠不适反应。
12银翘解毒丸
处方来源:《温病条辨》。主要成分: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功效: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薄荷、荆芥穗、淡豆豉发汗解表, 清泄外邪;桔梗、牛蒡子开利肺气, 袪风除痰;生甘草、竹叶清上焦风热, 兼养胃阴, 对风温初起病在上焦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能。功能主治:临床用于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等症。口服, 1丸/次, 2次/d。
13牛黄解毒丸
高血压病的中成药选择 篇8
1 风火上扰型
此种类型患者的血压高多呈现头晕目眩, 胸胁胀满, 失眠多梦, 烦躁易怒, 舌质红、苔薄黄, 脉弦细, 当以清热泻火为其治疗准则。中成药可选择: (1) 丹栀逍遥胶囊, 大量临床研究及试验证明该药品在降低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固醇 (HDL-C) 的作用, 经急性和长期毒理学试验, 未发现毒副作用。 (2) 心脑静片, 清心清脑, 镇惊安神, 降低血压, 疏通经络, 防治中风, 用于头晕目眩, 烦燥不宁, 风痰壅盛, 言语不清, 手足不遂。 (3) 牛黄降压丸, 清心化痰, 镇静降压, 用于风火旺盛, 头晕目眩, 烦燥不宁, 痰火炽盛者。 (4) 牛黄上清胶囊, 清热泻火, 散风止痛, 用于头痛眩晕, 目赤耳鸣, 咽喉肿痛, 口舌生疮, 牙龈肿痛, 大便燥结。
2 风阳上亢型
此种类型患者的血压高多伴有眩晕耳鸣, 头痛头胀, 面红多梦, 质红苔黄, 脉弦细, 当以平肝潜阳为其治疗原则。中成药可选择: (1) 天母降压片, 本品对麻醉正常血压大鼠、清醒正常血压大鼠, 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并且显效快, 维持时间长, 降压的同时, 心率的减慢基本与血压降低程度一致, 显示了其潜阳与宁心定悸的疗效特点, 同时本品可减少心肌耗氧量, 有助于减轻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负荷。 (2) 天麻钩藤颗粒, 平肝潜阳, 清热安神, 用于治疗风阳上亢型高血压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震颤、失眠。 (3) 安宫降压丸, 功用清热镇惊、平肝降压, 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头晕目眩、脑涨项痛、心悸、失眠、多梦、易烦易躁等症。 (4) 复方羚角降压片, 功用平肝抑阳, 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头晕目眩、风气内动, 或有中风先兆者。
3 气血亏虚型
此种类型的患者的血压高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剧, 劳累即发, 面色苍白, 唇甲无泽, 心悸失眠, 神疲懒言, 饮食减少, 舌质淡, 脉细弱, 当以补养气血为其治疗原则。中成药可选择: (1) 加味八珍益母胶囊, 补气养血, 祛瘀调经, 用于妇女气血不足, 月经不调, 经期后移或经行不畅, 高血压患者伴气血亏虚者也可用之。陈安竹医师[1]临床观察加味八珍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病,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改善程度从治疗第2周开始均较对照组明显 (P<0.01) 。 (2) 补中益气丸, 王少英医师[2]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高血压病有效率达83.7%, 总痊愈率为35.1%, 并指出补中益气汤中的药物多对于血压有直接或间接的调节作用。
4 肾精不足型
此种类型患者的血压高多呈现除眩晕外, 健忘, 腰软, 遗精, 耳鸣。其中偏于阴虚者, 五心烦热, 舌质红, 脉弦细;偏于阳虚者, 四肢欠温, 舌质淡, 脉沉细。阴虚者, 当以滋补肾阴为其治疗原则, 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对偏于阳虚者, 则宜补肾助阳, 可选用的方剂为金匮肾气丸加减。中成药可选择: (1) 复方首乌地黄丸, 滋阴补肾, 乌须黑发, 壮筋骨, 用于腰膝酸软, 头痛眩晕, 须发早白。 (2) 金匮肾气丸, 腹泻或浮肿者用之最佳, 李国正等医师[3]运用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高血压, 指出本方可补阴之虚, 助阳之弱, 达到温补肾阳之目的, 对顽固性高血压有明显效果。
5 痰瘀互结型
此种类型患者的血压高, 呈现眩晕头重, 胸闷呕恶, 肢麻无力, 苔腻, 脉涩, 当以燥湿化瘀为其治疗原则。中成药可选择: (1) 醒脑降压丸, 通窍醒脑, 清心镇静, 抗热消炎。用于高血压病, 言语不清, 痰涎壅盛。 (2) 苦丁降压胶囊, 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等。 (3) 山楂降压胶囊, 平肝降火, 利湿化瘀, 适用于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之肝火亢盛证, 症见头痛眩晕, 耳鸣目胀, 面赤, 脉弦等。 (4) 眩晕宁片, 健脾利湿, 滋肾平肝。用于痰湿中阻、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昏头晕。当前, 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常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四个类型, 痰瘀致病在高血压病中日趋增多, 这可能与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改变有关。现有中成药功效主要集中平肝潜阳、平肝泄热、活血化瘀治法较多, 针对老年患者或高血压后期出现的阴阳两虚、气血两虚证的中成药较少, 所以, 对高血压病具有预防和远期保护作用的中成药物将是观察和开发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安竹.加味八珍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病100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 2011, 33 (17) :144-145.
[2]王少英.补中益气汤治疗收缩期高血压病[J].北京中医, 2003, 22 (5)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