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生活数学(精选12篇)
身边的生活数学 篇1
数学和生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数学基于生活产生,最终作用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促进数学和生活两者之间的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将学习和生活合二为一,从生活中发掘数学因素为数学教学服务,数学教育贴合生活,提高学生现实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数学就在身边”的正确观点,从而领会到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生活化数学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一)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客观而言,数学课程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枯燥性,许多学生欠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采取将生活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高度重视对于学生学习情趣的激发.例如,在讲解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一内容时,以往的经验往往是让学生背诵公式,而后进行联系运算,学生一时难以理解,也较为枯燥乏味,效果较差.笔者设计了兔子和乌龟在赛跑比赛后,进行刷墙比赛的情境,使得学生很快被吸引其中,纷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墙壁的面积,而后教师再进行讲解,效果极为理想.
(二)加强数学意识的培养
应当从小处注意对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帮助其建立对于数学正确的认识和思维,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比橡皮”“比书本”来了解长度的含义,而对于“位置”这一内容,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座位和自己好友的座位进行联想,从而掌握“位置”的含义.
(三)教学应当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秉承生活化的原则,可以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对于“利息和利率”这一课程进行讲解时,笔者便设计了“去银行存钱”的情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利率的含义”“为何不同期限存款利率不同”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和观察,亦能学会利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事物,在其心中也能树立起将现实和知识相结合的认识.
二、对于数学和生活结合的有效途径探究
(一)有效的联系生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中,必须树立让学生去体验数学的宗旨,并且以此原则为中心进行相应的实践,根据学生所处环境的客观情况设计合理的情境,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包括解决问题在内的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生活化情境的设置不能过于复杂,如果设置学生去证券公司投资的情境,那无疑是不合适的,应当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例如,在进行克、千克等重量单位相关知识的讲授时,教师可以用学生经常食用的“可比克薯片”举例:包装袋上显示,整个包装100克,薯片重量98克,由此,学生可以正确地认识到,整个可比克薯片包装的总重量大概为2克.
在进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无味的计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模拟超市的情境,鼓励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零食来“开超市”,并且对“商品”进行定价,例如矿泉水每瓶1.5元、苹果每个2元、橡皮每块3元……而后,学生向同桌购买两件“商品”,并且自主计算“价格”和“找零”.这种方式极为活泼,受欢迎程度极高,而且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使得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进一步加强“数学就在我身边”的认识.
(二)活跃气氛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手段,都必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地设置情境,将教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利用游戏
小学生生性好动,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游戏当中.例如,在进行有关周长的讲授中,教师可以选取两名学生,来演绎“龟兔赛跑”的故事,从而非常自然地引入有关周长的知识,这种方式不仅活泼、有趣,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从根本上保证知识的传授,避免“为了游戏而游戏”的问题.
2.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的进行和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合适的意境,让学生能够感到“身临其境”,加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8、9数字时,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拟人化的数字,让数字自己开口“说话”,讲解相应的知识,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吸引,相关教学也事半功倍.
(三)以数学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应当积极地鼓励和指引学生利用数学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数学对于自己生活的作用,最终确保学生能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考和学习,学习积极性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这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未来成长.
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计算的教学后,笔者在下课时布置作业,学生自由分组,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对教室、黑板、门窗的长宽进行测量,而后设置问题:如果教室需要粉刷,那么,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在对统计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分别统计自己所坐的一排学生的情况,例如笔的数量、每天回家的次数、每周运动的次数……从而使得学生在掌握统计技巧的同时,真正地了解统计的含义,对学生和他人交流能力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数学就在身边”的正确观点,采取将生活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促进数学和生活两者之间的结合,将学习和生活合二为一,积极地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掘数学因素,贴合生活,指引学生利用数学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数学对于自己生活的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贴合生活,发掘数学因素,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余思丽.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2011(11).
身边的生活数学 篇2
教学目标 :
1、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幸福。
2、怎样感受生活,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3、写出独特的生活感受。
教学重点:
1、培养感受幸福的意识。
2、写出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独特感受。教学难点:有意识地培养感受生活的好习惯,能将感受诉诸于笔端。
审题指导: 幸福,的确时时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边,你无时不在感受着幸福的欢乐,这方面同 学们不论从哪个角度,只要抓住“幸福” 这个话题,去写自己感悟最深刻的事,便能扣题。“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这就需要同学们认真地想一想:获得是一种幸福,大家都能理解,可为什么说奉献、给予也是幸福呢?大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问问自己: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作文,实际上又是对幸福观的考查。学生作文立意的高下,直接反映着思想境界的高低。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具备正确的、高品位的幸福观,其次,要有具体的、切实的事例作支撑,不能流于空洞。要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中,哪一件事、哪一次经历中,你感到了真正的幸福?或者,你可以通过一个什么故事,才能表现出你对幸福的这种独特的认识?
写法指导:1、挖掘深蕴,绘声绘色叙幸福。一个幸福的感受,往往会牵扯到一个动人的故事。行文时我们可以以一首情感真挚的记叙文来抒发心中的幸福感。2、理性思考,透彻深入谈幸福。我们可以对幸福作理性审视,诸如人们为什么感到“幸福”,“幸福”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怎样才能得到“幸福”等。把这些思考整理成一篇文章不失为见解深刻的好文章。3、观点上求新。如果在一个一般人不认为“幸福”的地方设置“幸福”的场景,会给人新颖的感觉。(如《幸福原来就在寒风中》,寒风一般不会给人幸福的感觉,但如果加上特定的原因就会变得可能了,这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范文《幸福在身边》
曾以为幸福就像糖果一样,只要伸手就可以拿到;曾以为幸福就像玩具一样,只要开口就可以拥有:曾以为幸福是想要得到就可以得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发觉对幸福的含义摸不着,猜不透„„
从我住校以来,我一直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来回穿梭于宿舍区与教学楼之间,一个人伤心,一个人流泪。
在那欢声笑语,充满温馨气氛的校园中,能看到一个女孩,孤身一人地走在那林荫小道中,她,就是我„„
转眼间,踏入了初中的门槛。又是一个人穿梭于宿舍区与教学楼,一个人伤心流泪,一个人做任何事的时候了吗?我不禁在心中自问,直到初中以来的那第一个圣诞节。
这天,每位同学脸上都充满了灿烂的笑容。我坐在那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天地里,埋头在那书山题海中,听着那节日到来的时刻给他们带来的惊喜与欢乐。收到礼物的同学脸上洋溢着欢喜与幸福的神情。(下文为心理描写)“那是友谊的见证吗?”我不禁在心中自问:“为什么我没有呢?幸福之神永远地把我拒之门外了吗”“是啊!你是个没有朋友,孤身一人的人,友谊的证物就免了吧!”我又不禁在心中自嘲:“幸福之神永远都不会将幸福之光泼洒在你身上,她永远都不会
降临在你身旁!”不知不觉,泪水已溢出了眼眶,在脸上留下了泪痕,滚烫的泪水在冰凉的手背上滚动着,湿润着„„
“你心情好点了吗?”(心理神态描写)一个甜美的声音在我耳边如晴天霹雳般地响起!我的心跳如小鹿乱撞般,惶恐地抬起头,惊讶地看着她,看着一脸微笑的她。“不好意思啊!今天是圣诞节,本想送你一颗糖的,看你在伤心,我又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就一直站在你身旁咯!”她嘴角上扬地对我说:“这颗糖送你啊!在你伤心的时候含一颗在嘴里就不会伤心了!”我羞涩地接过糖,以同样的微笑回谢她了。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事,各自诉说着各自的难过与喜悦,伤心与快乐。在那银铃般地铃声响起之际,她对我说:“你知道吗!你是一个幸运儿。记住哦,你永远都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哦!”
原来,我一直都不是一个人,幸福之神也没有把我拒之门外。当我蓦然回首的时候,我才发现:幸福就在身边!(点题,点明中心)
《幸福在身边》
幸福二字不需用任何华丽的语言来修饰,只需微不足道的关爱;幸福二字不需用任何言语来表达,只需用心去感受其真谛;幸福二字更从未与金钱拉过钩。有一种幸福就在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
看着脚上穿着的红棉鞋,思绪也不经意间随之飘远了„„
那是一个气温骤降的冬日的清晨,我跺着脚躲在教师的某个角落里,一边羡慕得盯着同学们脚上那一双双时尚的靴子,一边为自己难过:什么时候我也能拥有这样一双靴子?什么时候不用再穿妈妈做的那双土得掉渣的红棉鞋?但一想到并不宽裕的家庭,我怎能开口提出这非分要求?
但我总想试一试„„
放学回家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妈妈身边:“妈妈,能给我买一双靴子吗?同学们都有好看的靴子,我也想拥有一双,可以吗?”妈妈犹豫了许久“孩子,妈妈亲手给你做的红棉鞋不好吗?穿着多舒服,多暖和啊!”“我不管,我只想要一双靴子,你买不买?我可不想被同学说是乡巴佬!”妈妈沉默了好久,没有说话„„我转身,回头,重重地关上门“我不稀罕了!不买就不买!”
第二天上学,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走进教室,看着同学们所谓的流行的靴子,都变了样,心中带着一丝惬意:再好看的靴子也经不起风雨的考验。
带着这丝惬意,从妈妈为我准备的布包里掏出棉鞋换上,顿时,一股暖流从脚底直窜心头。
妈妈为我做棉鞋的情景不禁浮现在眼前。(引出下文)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妈妈房间里的灯总是亮着,心想:这么冷的天,怎么还不睡啊!我带着一丝好奇悄悄推开门。只见妈妈正在做一双红棉鞋。笨拙的手法令我感到可笑,“哎呀”只听妈妈叫了一声,只见妈妈的手指上立即沁出了红色的血珠。我赶忙上前捧起妈妈的手,想帮她擦拭。一双红通通,布满老茧的手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我眼前,刺痛我的双眸:妈妈,你那双引以为傲,漂亮的双手何时变得如此粗糙。“妈,别动”我迅速从口袋里掏出一方洁净的纸巾,为妈妈擦拭。都是为了我,你的手才会变得如此粗糙。想起刚才对妈妈的嘲笑,我十分懊恼,原来她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啊。
用手轻轻拂去棉鞋上的尘埃,那一抹红色显得如此耀眼:爱从未与金钱拉过
钩,它只在人们的心田流淌,永不枯竭!
其实,有一种幸福就在你身边,只需你仔细地去发现,去体会,去感悟。
很多人苦恼自己没有幸福,可我要大声呼喊“幸福就在身边。”幸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感觉。它,无处不在,但我们需要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一颗感知幸福的心和一双创造幸福的手。(点题,点明中心)
岁月如歌
还记得,2007年的那个夏天,我告别了小学,带着父母的期望,走进了中学,踏上了这条对我的人生有特殊意义的道路。这一切犹在昨天,但起点却已变成了终点。
回首逝去的日子,这个充满活力的校园里,有我的快乐。有我的满足,也有我的悲伤。这个校园见证了我这三年来所有的酸甜苦辣。
从相遇到相识,我跟班集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曾经一起欢乐过,当我们一起玩游戏时;我们曾经一起满足过,当我们班数学测试位居年级第一时;我们也曾经一起遗憾过,当输了篮球比赛时。很多感动,犹在昨天;很多快乐,却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感叹时光匆匆,无论有多不舍,总留不住时光往前进的脚印。
依稀记得,那个月圆之夜,那个中秋节,那个第一次不在家里度过的中秋节。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吃着手中的月饼,其乐融融。望着天空中的元月,心中感触万千。是啊,就算不在父母身边,跟同学们一起过,也是很快乐的事,这些人会陪着你走过三年的岁月啊。
也记得,一个贪玩的同学讲教室里的钟打破了。当老师问是谁打破时,全班同学都鸦雀无声了,既使很多人都看到了,此刻却没人站起来说。没有谁告诉过我们不要说,但我们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沉默。没有为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选择逃避。在那些轻狂任性的岁月里我们也许干了很多错事,很多让老师,家长头疼的事。但他们都选择了原谅。感谢他们的谅解,岁月走过了一天又一天,我们也长大了,懂事了。
岁月如歌,如一首欢快的歌,让我记得过去的美好;岁月如歌,如一首涩味的老歌,让我懂得苦也是人生一种好的调味剂;岁月如歌,如一首摇滚的流行歌,充满着活力,充满着自信。让我们携手,共同走向未来的美好。
草样年华
随着时间静静的流淌,一些东西只能在记忆中,就像是秋天的树叶一样,随着风儿飘散。但是就是这些已然散去的树叶,有时突然因为一些来自心底的触动,而又清晰的浮现在我的面前,仿佛是昨天,那触动的不是别的,而是我如草一般的年华。
初一,狗尾巴草
记得刚上初中时,我就已和老妈约法三章绝不吃零食。于是,当某天,我正在被贪吃零食瘾备受煎熬,某一位老同学主动请我吃零食。在零食和信用之间,我思考了一阵,选择了前者。回到家,老妈瞥见我“你吃零食了。”我听得十分
清楚,这句不是问号,而是肯定句。我脸袋一嗡。吓,她咋知道的。她不懂事实的把手伸向我,我头一缩“干„干嘛?”“哼,脸上这是什么?”我伸手一摸,一下子囧了,竟然有饼干碎屑黏在脸上。我脸上挂不住了,闪身躲进了房间。初二,含羞草
上中学第二年,我突然发现有一样我原本不知道的东西——小说。于是,那会我开始偷偷的在桌堂里看书。或是打着手电筒记下那一幕幕情节。又于是,某天在宿舍中,我看着书中情节刀光剑影.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时,突然杀出一只手,迅速的抽走了我手中的书。“干嘛?”我一下之怒了,以为是那个室友的恶作剧,一抬眼发现是值班的阿姨,吓得我的小心肝扑通,扑通的跳,差点没把我从床上摔下来。只见阿姨眉一挤,眼一瞪道:“要拿回书,明天写份检讨过来!”于是飘然而去。我不顾室友的一哄而笑,郁闷得倒在床上“哎,我咋这么衰!”
初三,飞燕草
转眼到了初三,套用某位智者的话说:“小考是家常便饭,月考是豪门盛宴,中考是满汉全席。”于是乎,我们的命运是“吃撑”,坐稳,抬头,深呼吸,啊!好紧张啊,心跳加速,每分钟翻倍,我不断向上帝祷告:“上帝啊,请保佑我这个无知的孩子吧,阿门。”真希望试卷不要太难,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卷子飘而至,我长长的吁了口气。Oh,my god这种“饭”还真难咽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三年转瞬即逝,这三年中有年少的懵懂,快乐的回忆,辛苦的奋斗。当我某天在回忆起我的这段草样年时。希望能够清楚的记得那些陪伴我成长的人和事。最后送上的是勿忘草,因为它花语便是:请不要将我忘记。
请不要将我忘记„„.我的未来我做主
就算没有挡风的翅膀,也要倔强地飞翔。——题记
一千多个日夜,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在这里,我们曾经一起欢笑过、失望过、沉沦过……
回首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那个中秋节的夜晚,我们一起吃着月饼,听着一位同学唱着一首诉说我们心情的歌曲《水调歌头》。
虽然家人不在身边,但是却觉得手中的月饼特别甜,那是因为我们都把身边的人当作了真正的家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很怀念那时候的我的我们,是那么天真,那么幸福,希望我们可以永远都天真、幸福。
难忘
还记得那星期日,我们一起参加《共托明天的太阳》的活动。
那一天,所有的老师、家长,还有学生,大家都放开心胸,尽情地玩游戏,从“丢橙子”到“奥运火炬传递”,都让我们找回了童年时的快乐。
这个活动让我们彼此更加懂得感恩,更加理解彼此。
展望
六月过后,我们就要踏上各自的征途,走上各自不同的人生之路。
成长就像是一块眼泪浸湿了的蓝白格子手帕,湿润而哀伤,只要一滴有温度的眼泪,就可以晕染出一片成熟的痕迹。
享受身边的智慧生活 篇3
——摘自201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山东省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构建2G、3G(TD-SCDMA)、4G(TD-LTE)和无线宽带WLAN四网融合的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合作建设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信息产业、“智慧城市”群等,推动山东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山东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服务和应用发展示范型省份。公司先后获得“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优秀企业”、“山东省管理创新十佳企业”、“百姓口碑最佳荣誉单位”、“山东省十大责任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有多个集体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近100万个无线宽带WLAN接入点居全国首位,覆盖全省40%的居民小区和部分村庄。山东移动构建2G、3G(TD-SCDMA)、4G(TD-LTE)和无线宽带WLAN四网融合的无线宽带网络,目前网络容量超过9000万户,网络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9.9%,实现了无线宽带随时接入,网络质量全国领先。山东移动实现了3G网络全省市县的覆盖,并在全省建设了近100万个无线宽带WLAN接入点,接入点数量居全国首位,覆盖超过5.5万个热点区域。客户使用WLAN时长与流量均居全国首位。目前,山东移动无线宽带WLAN已经100%覆盖了全省所有交通枢纽、三星级以上酒店、大中专院校,并已经覆盖了全省40%的居民小区和部分村庄。
400多项便民信息服务可随时手机查询,信息化生活触手可及。山东移动推出了手机阅读、手机邮箱、手机电视等新业务,搭建无线城市门户网等信息服务平台,为全省7000多万客户打造移动生活圈。山东移动客户只要用手机和电脑登录“无线城市门户网”,即可随时查询水电燃气和有线电视费、五险一金、新农合、交通出行、车辆违章、政务公告、健康医疗、消费打折、教育求职等400多项便民信息并获得服务,涵盖公共事业、生活服务、政府办事、便民资讯等9大类民生信息。
建立立体化服务渠道,电子渠道业务办理率超过80%。山东移动大力推进“便民、利民、惠民”服务网点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实现了服务网点从城市到农村的全覆盖。据统计,山东移动在全省的实体服务网点已超过24万个,居全国首位。同时,山东移动在实体营业厅的基础上,建立起涵盖10086热线、门户网站营业厅、短信营业厅和手机WAP营业厅及自助终端等电子服务渠道在内的立体化服务渠道,电子渠道受理业务月均3.3亿笔,80%以上的业务是通过电子渠道办理,并承担了99%以上的查询类服务。
“大棚管家”实现蔬菜种植自动监测、手机灌溉精准作业,“智慧农业”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山东是农业大省。近年来,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充分发挥移动通信“实时性、个性化、交互性、广泛性”的优势,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推出了“大棚管家”等智能农业管理平台,帮助农民实现专业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以信息化手段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了大棚管家,农户可以通过手机监测蔬菜温室的运行,及时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指标进行调整,从而使农作物始终处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之中。
在德州禹城,中科院、禹城市政府、山东移动联合打造“智慧农业”项目。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智慧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禹城市机械耕作成本平均降低40%,节省燃油50%,农田灌溉用水量平均减少20%,节肥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0%,节省农药30%-50%。
“平安校车”实现校车安全“智慧监管”,为孩子们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应用物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山东移动开发的“平安校车”系统实现了学生上下校车手机短信通知、校车无线视频监控、实时查看校车运行轨迹和安全状况等功能。目前,山东移动‘‘平安校车”系统已在济宁、淄博、滨州等市多所小学应用,有效杜绝校车超速、超载等现象的发生,保障了校车运行安全。
“E矿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在全省近百家煤矿企业使用,并被国务院国资委在央企中全面推广。通过手机可以实时监控矿井安全生产状况,井下瓦斯浓度超标,手机会收到告警短信,如果没在限定的时间内处理,系统将自动发起语音呼叫……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信息化已经把兖矿集团济三矿变成了一座“数字化矿山”。山东移动推出的“E矿山”项目被评为山东省物联网应用重点示范工程,获得“中国城市信息化技术创新奖”,国务院国资委对此高度评价并将其作为提升矿山安全水平的样板工程在全国推ko目前,“E矿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兖矿集团济三煤矿、淄矿集团许厂煤矿等近百家煤矿企业成功推广。
此外,山东移动还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工业企业和农村信息化,为全省20多万家企业提供了语音、数据业务、互联网接入等一体化信息化解决方案,推动企业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增效;开通了电子政务应用,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推广“数字城管”、车联网、智能电网等应用,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为千万农民提供了“农信通”、“农资通”等信息服务,以信息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
移动改变生活,科技让生活更“智慧”。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根植齐鲁、服务社会,将继续发挥信息化主力军的作用,积极助建“智慧山东”建设,与社会各界一起,共同谱写“智慧城市,幸福山东”的美好蓝图。
编辑 栾小惠
身边的生活数学 篇4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当数学知识不再是简单的呈现时,学生就会去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当老师出一道计算题时,学生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式子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学习更还原于生活。
2.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生活中,老师应该主动发现生活的数学问题,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挖池塘算面积,银行利润等问题,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的意识就会增强。
3.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不再是一群数字一对符号的学习,而是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来自他们的生活经验,数学就切切实实地发生在他们身边。 老师可以在教学时采用一些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答案,这样学生就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当问题被解决时,学生会有很高的成就感,这样就会更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学习。
二、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1.数学教材生活化
现在小学的数学教材经过几次的修订, 较上世纪的数学教材有了很大的改进,贴近生活的数学例子也越来越多,但是有些例子很是很抽象,感觉像是把数学与生活绑在一切而不是很好地融合。 但是也有一些很好的例子,比如“ 2年级的小明和小红帮妈妈买水果,小明买了一个苹果一个梨子共五元钱,小红买了一个橙子一个梨子一个苹果八块钱,请问一个橙子多少钱? ”这样的题就很贴近生活,小朋友经常会陪妈妈去买水果,所以他们也会结合当时的场景运用数学并且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所以,教材更生活化改进会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2.老师教学方式生活化
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知识灌输式教学,首先老师要明白知识的传递并不只是对课本的照本宣科。 当老师在教小朋友加减法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情景模拟的方法,比如,选出10个小朋友,让小朋友排成一排,问10个人减去4个人还剩几个人, 就可以找小朋友上去数,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更深刻。
3.提升家长生活化教学的意识
孩子在幼年的学习, 对他们最重要的影响人物就是他们的父母,很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都是无意识的,所以,他们也会忽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因为他们缺乏对孩子生活化的教育,所以,提升家长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因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比比皆是,比如,要教孩子加减法的时候,家长就可以拿实物教孩子, 比如“ 小明和妈妈比赛跳远,小明跳了1米,妈妈跳了1.6米,问小明比妈妈少跳了几米? ”这样的问题就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他们真的会去跳远测试。
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好处 篇5
第一,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他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他的东西归他个人保管和支配,被人的东西也是一样。如果想借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有礼貌。第二,教给孩子基本的礼仪尝试,与小朋友们和睦相处。第三,告诉孩子幼儿园的诱惑,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好感。第四,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五,教给孩子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措施。
教他先学会怎么玩,在玩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自制能力及各种社会礼仪等等,只要是对孩子将来有帮助的各项能力及习惯,不妨在游戏、玩乐中灌输给孩子,切忌交给孩子学校的知识,诸如拼音,数学等,否则只是揠苗助长!我也是一个教育者,同时也是孩子的母亲,我觉得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
日本孩子一般都要经过吃苦夏令营的锻炼。美国父母则有句话说:让孩子的膝盖伤痕累累。啥意思,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摔打,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再跌到,再爬起来。百炼成钢,以此来磨练孩子的意志。
孩子到了幼儿园后就是从一个对立生活的空间转换成为一个集体的生活空间,在一个集体生活的环境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的摩擦,面对这些小的矛盾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解决这样类似的问题的呢。
很难说孩子在幼儿园,在有老师组织的环境下不被厉害的小朋友欺负,有时候看不好,遇有冲动性的孩子,还有的有打人抢玩具习惯的,甚至还咬人的就容易发生意外。说来很奇怪,比如说爱咬人的小孩总咬某一个孩子,所以一旦这种情形发生,老师会花很大的注意力关注,因为谁家就一个宝贝,从主观上不愿意发生任何的事情。避免小朋友受伤害,这也是老师入园之初需要特别的警觉、操心的,所以孩子之间的争抢,身体受伤害是老师高度警觉防范的。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虽然有担心,但也不必太大的担心,一般来说孩子哭一下,打一下,都不会构成太大的伤害。有的时候孩子一咬,牙印很深,可以涂一些药,小孩子磕了,被咬了,万花油还是挺管用的。非常老实的小朋友可能被人欺负,可能不被人欺负,孩子的个性真不一样。有的家长说,我孩子太老实了,别人抢他的玩具,他也不抢回来,别人打他,他也不知道还手,这样长大太懦弱了。家长就比较急了,教育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幼儿园不赞成这样,即便你告诉他,他抢你的,你也抢他的,还有你也打他,他还是对小朋友比较友好,有一些胆小畏惧。比较好的教孩子的办法是,别人要是抢自己玩具的时候,可以叫老师,这是最直接的。在幼儿园喊老师请求帮助,这个时候老师注意力马上就过来了。因为这么大的孩子很难有自我防御的能力,不许“你抢我”。再大一点,要挨打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都会共同教他策略,勇敢地说出“不许你打我”,太小的孩子最好就是求救,就是喊老师。有的小朋友对这块不一定很敏感,玩具被别人抢了,玩一会儿就玩一会儿也没什么,大人不要把这个问题看的太大,觉得他软弱,他长大了以后还不就受气,性格太懦弱。不必担心,孩子成长的过程里头有很多的因素影响他,他有很多的机会形成不同的认知,他会学会判断,也会学会选择怎么样的一个行为。宽容,不计较是一个美德。幼儿教育
遇到很具体谁要打他了,谁会咬人就躲开,叫老师。很多警觉一点的孩子都会下意识地叫起来,老师也很关注发生这种行为的孩子,老师眼神更多在他身上,怕同伴们受到威胁和伤害。妈妈可以教他的孩子万一看见比较危险的人过来时,就叫老师。尤其孩子还小,自己防御能力不强的时候,这是怕被打的。还有小孩很喜欢咬其他孩子,很喜欢打架。幼儿教育
咬人、打人的孩子确实太招惹事情,“他今天咬人了”,被咬的小朋友家长不愿意了,老师家长都会向这位家长抱怨,也成为老师工作中的苦恼和重点。有的家长觉得不太好意思给人家道歉,给被咬小朋友买东西。如果这个事情人家能够理解较好的解决了还好,否则别的家长会下意识排斥这个小朋友。所以这样的家长,我觉得他还是挺明智的,他要主动跟老师汇报孩子这样一个行为,使老师把他作为一个重点人物关注,避免意外发生。再有每天出门的时候或者送他入园的路上反复叮嘱他,这还是挺有效的。我曾经指导过家长,早叮嘱晚强化:“打小朋友吗?不打,要抢人家玩具吗?不抢,你要要的话你跟老师说”。每天入园叮嘱交待,每天接的时候强化,“今天没打人真好,你长大了懂事了。”然后每天坚持积极的行为强化,积极的行为更多了,就被强化了。如果孩子真的在幼儿园发生了咬人抓人,家长也可以尝试着装的很厉害的样子对他说,“那我也咬你”。让他自己去体验,小孩也是很有意思的,他知道会很痛,肯定不让你咬,所以就是吓唬吓唬他,也让他要有体验。什么时候跟孩子讲这个道理特别好了,他有体验了或者说他有过这样一个经验了,然后他才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没有这种经验的时候很难说。所以每次也要让他到幼儿园小朋友那儿道歉,让小朋友说痛吗?疼啊。让他说对不起,让他也咬你可以吗?小孩说不行,那你下次还咬人吗?不咬人,同样的话语重复一遍又一遍。幼儿入园
我过去的工作经验,通常是小班以下的,第一学期容易发生这种事情,发生这种事情在一个学期之内孩子都校正、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在家的时候给孩子多做这个功课,入园的时候反复做叮嘱,接的时候叮咛强化,这对于行为矫正非常有帮助。入园教育
慢下来,美好的生活就在身边 篇6
生命素有梦醒,现实不无残酷。作为80后北漂之一,这句话如影般随行于每日的生活之中。作为从小到大的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作为外省考来北京的优秀学子,作为靠自己打拼在北京这个偌大城市中寻求一隅立足之地的北漂之一,我们在一步步实现物质丰盈的同时,也承受着外界和别人给予的大而无形的压力。可是我们追寻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当初所追寻的生活又在何处?每每这时就会想起知名专栏作家连岳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你要按你所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照你的生活去想。”
说到这,要讲下为什么说《托斯卡纳艳阳下》是一部可以疗伤的影片。影片中,婚姻的失败对于30多岁的女作家法兰西斯(戴安琳恩Diane Lane饰)来说是一个很残酷的打击。幸亏朋友体贴窝心,专程安排她到意大利托斯卡纳去旅行一趟。托斯卡纳这个美丽得令人室息的城市,也从此改变了法兰西斯的后半生。从最初跟随旅行团来到托斯卡纳,到无意中走进一所古旧的老房子,进而义无反顾的却不知缘由的买下房子之后,法兰西斯冥冥中更加清晰了生活的本质。阳光明净的托斯卡尼,让法兰西斯的内心渐渐丰盈,当法兰西斯布置自己新房的时候,发生在身边各式各样的新人和新事物令这个新房客渐渐明晰自己想要的生活究竟如何,新的恋情也在眼前铺开。托斯卡纳的生活让她释放了事业、都市生活以及婚姻的压力,按照自己想要的活法去生活,找到了自我。片中在法兰西斯一度迷茫的时候,一位生活在托斯卡纳的朋友分享给她的一个故事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小的时候,一次去田野上捉瓢虫,可是无论我怎么挥舞手中的网,都不曾抓住一只瓢虫,于是我累得在田野上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身上排满了美丽的瓢虫。”
回看我们自己,为了生活,为了金钱和物质上的满足,我们没法不按照别人的(或者说世俗的标准)想法去生活。我们可以称这种生活为权宜之计,是为了实现梦想的必要过程。可是每当我们看到银行卡上数字的增长,除了莫名的空虚之外,又有几分能感受到生活本质的愉悦?长此以往,我们渐渐地习惯了这种方式,不再去追寻心中心向往的生活,甚至怀疑曾经所追寻的生活的真实性。我们外表变得越来越光鲜,内心却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我们的物质越来越丰富,情感却变得越来越空虚,我们交往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每次却爱得越来越短。慢慢地,我们都变成了不知道生活为何物的都市人。《托斯卡纳艳阳下》给了我们一种思考,一个启迪。是时候,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思考下生活的本质。美好的生活其实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内心。也许当我们放慢脚步,甚至停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美丽的瓢虫,正从四面八方朝我们飞来!
身边的生活数学 篇7
一、参与校园生活, 于细节处做足文章, 渗透育人理念
1. 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 结合初中思想品德的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主题, 引导学生参与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选择。全校师生提出了近百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学生在评选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一致同意将“为现代社会培养优秀公民,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定为办学理念, 把“责任在肩、幸福成长”作为学校的文化主张, 把“强身健体、能说会写、阳光个性、志趣高远”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在活动中, 学生用得最多的词有生命、情趣、个性、公民、责任、理想、法治、环保等, 把思想品德课堂引向学生身边的生活, 我们发现原来那个我们自认为枯燥的课堂竟然是如此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长廊”的构思。学校有200m长的香樟大道和一片小香樟树林, 形成了学校最明显的景观特色。初二 (3) 班的学生提出了“智慧碰撞装点校园文化”的口号, 合作学习小组提出了板块系列构思让人耳目一新, 即将香樟大道分成五大板块, 以责任教育为统领, 把理想教育、榜样教育、感动教育、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学校根据学生的设想, 用巨石刻下了“责任在肩”四个大字, 修建一个小的“责任广场”, 以中国十大名校引领学生树立理想, 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激励学生承担责任, 做负责任的公民, 以新二十四孝图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孝敬父母。同时选举产生十六个学生作为“学校形象大使”, 他们分别是运动、文明、勤学、守纪、礼仪、读书等十六个方面的典型, 这十六个方面也就成了学校公民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每天走在自己设计的文化长廊里, 那种感受是任何说教都不能达到的效果。
第三, 引导学生开展“美好生活空间”设计。结合《高雅情趣》一课的教学, 组织学生设计属于自己的“完美教室”和“温馨宿舍”。每个教室里都有美文赏析、小报展示、书画欣赏、科技介绍四个展板, 展示学生自己的优秀习作等。学生的空间是学生自己的空间, 是他们自己装点的空间, 在教育上有着不同的意义。我们饭堂的文化布置也独一无二, 组织学生收集关于营养方面的知识, 设计以“营养大课堂”为主题的饭堂文化, 把原有硬性制度变成了润物无声的科学引领。
2. 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常规管理
结合初二思想品德《自立自强》大单元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校自我教育活动设计, 我们共同提出了“生活自理、学习自主、品行自检、心理自调、行为自控、人格自强”的自主管理要求, 把行为习惯、生活态度、意志品质等融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 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以实际行动来落实思想品德课堂的基本理念。我们积极动员学生参与校园常规管理, 使学生以学校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管理, 改变了过去老师整天忙于检查和监督却效果不好的局面。思想品德教育走进学生身边的生活, 我们发现教育的资源无限丰富, 教育的情境意外惊喜, 这是“学的教育”, 更是“悟的教育”。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校常规管理的结合, 使学生的思想、品行、心理都有了很好的发展。正如学生在活动汇报时所说, 如果生命是船, 那么习惯便是让它远航的帆;如果生命是树, 那么生活态度便是深扎于地下的根;如果生命是鹰, 那么意志便是能让它翱翔于长空的翅。
3. 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活动设计
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民俗文化, 多姿多彩》这一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设计“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清明节三大主题:祭祖, 孝与感恩;扫墓, 缅怀先烈;远足, 意志锤炼。端午节两大活动:包粽子, 分享劳动成果;话屈原, 追述爱国情怀;结合所学内容, 观看赛龙舟活动, 诵读《端午节》美文, 让学生在设计、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情、风俗韵、节日欢。中秋节背诗赏月。学生亲历三大传统节日活动, 体验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 享受民族自豪感和归宿感。学生参与校园活动设计, 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教育过程, 是我们思想品德学科向外拓展的重要路径。
4. 引导学生编写校本德育课程
德育类校本课程要想为学生所接受, 拓展教育的资源, 必须引领学生参与课程建设, 使之发挥较好的育人功能。我们组织学生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汇编, 如宿舍卫生《每日十查》、《文明班级考核条例》等, 并根据学生的建议取名为《第一学问》。我们组织学生查阅香樟树的结构、生长规律、特点、价值、品质等, 形成又一校本教材《香樟飘香》, 并以《香樟飘香》为歌名, 谱写了充满激情的学校校歌。学生走在香樟树下, 唱着校歌, 香樟树那种气质高贵、儒雅氛芳的品质成了学生的一种人生追求。配合《高雅情趣》的教学, 我们有了《一手好字》;纪念先烈, 我们编写了《燃烧的岁月》;饭堂教育, 我们有了《营养大课堂》等等。这些学生参与编写的校本课程, 成了学校德育的又一特色。
二、走进家庭生活, 于参与中接受熏陶, 升华育人效果
1. 引导学生参加家务劳动
结合《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一课的教学, 引导学生在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中明白, 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结合《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 让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是我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对于学生来说, 参与家务劳动还能培养他们的义务感、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学生在交流中为自己列出了参与家务劳动的基本项目:每周为家里拖一次地;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双休日为家人洗一次衣服;自己的床铺自己整理;上学、放学不要父母接送;有时间为家里做饭做菜;做好父母劳动的小助手等。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 有利于学生去体验父母的不容易, 为学生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也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家务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不能简单地搞一两次活动就结束, 必须持之以恒使学生形成习惯。一个爱家的孩子并且是一个为家分担的孩子始终是我们思想品德学科的培养目标。
2. 引导学生学会家庭理财
结合《学会理性消费》这一课的学习, 我们与家长沟通, 让学生负责家中一个月的理财活动。家长们都积极参与其中, 有的将家中一个月的收入全给了孩子, 让孩子列出支出计划;有的家长给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 让他自由支配, 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指导。有的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参与家庭采购活动, 让孩子列出采购清单, 进行价格预估, 适时调整计划, 回家后召开家庭小会议, 仔细分析这次活动。当然, 在这次活动中也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极少数学生出现超越家庭承受能力的消费行为, 在父母无奈的目光下也经受了一次别样的教育。家庭理财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不仅体验了一次理性消费的实践, 在他们懂得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合理消费的同时, 更懂得了家庭收入来之不易, 进一步体会了父母的劳作的艰辛。
3. 引导学生营造低碳家庭
结合初中思想品德中的国情教育, 在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 我们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 让有了一定“低碳意识”的学生进一步向家长做好宣传, 并带动家长参与活动。在这一活动中, 学生积极查阅资料, 为的是向家长宣传时更有说服力, 他们和家长一起种下一棵树, 和家长一起骑自行车, 和家长一起筹划绿色消费计划。在活动中, 我们的学生把家庭中不好现象一一罗列:使用白色塑料袋, 空调温度调得很低, 房屋装修太豪华, 生活垃圾产生太多, 不注意节水节电等等。学生们的那份认真, 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路径。
4. 引导学生化解家庭矛盾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 他们与父母之间因意见不一产生一些矛盾是普遍现象。结合《人不能选择父母》和《与父母平等沟通》两个话题的教学, 我们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反思。那一次, 我请所有的家长给孩子写了一封信, 把他们的想法告诉给自己的孩子;那一次班会课, 我们学生在《烛光里的妈妈》的背景音乐声中, 看着父母给他们的信, 他们真有点不相信!那一次, 学生明白了, 父母实质上可能是没太在意他们言谈举止的分寸, 可能没太注意他们的心情, 也可能误解了他们的意思, 但是即使真的是父母的错, 他们也绝对是善意。终于, 他们懂得化解家庭矛盾就是“有话好好说”。
三、面向社区生活, 于整合处强化体验, 拓展育人空间
1.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深度探究”, 其倡导的“在体验中感悟, 在实践中提高”的思想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不谋而合。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深深认识到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往往对他们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获得的情感往往是最朴素、最真挚也是最难忘的。例如, 我们在学习《民族习俗多姿多彩》时, 组织学生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对南通地区的衣食住行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汇报时他们展出了各自的收获:从印花布中看到是智慧, 从中国红中看到的是开放, 从海子牛身上看到的是勤劳, 从林梓糕中看到的是朴实等等。面向学生身边生活的思想品德教育, 绝不是在课堂上死记硬背能产生效果的, 一切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2. 与校外基地教育相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与地方德育资源相结合, 是开发学生身边教育资源的有效方式。结合学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部分内容, 我们组织学生徒步15km路去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扫墓, 从学校刻着“耙齿凌战役”故事的责任广场出发, 一路上学生整齐的队伍和文明的举止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思想品德教育总要有一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具体的故事, 才能让学生有触动心灵的感觉。校外基地有着独特的资源, 学生身处其中, 那就像一张白纸与高水平的画家相遇。每年我们还会用一周的时间带学生去实践基地训练, 通过家务劳动、勇者体验、信任测试等几十个项目, 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得到的知识, 在这里找到了印证。在一次又一次的真实体验中, 他们思想境界、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在一个又一个更高的标杆上出现。
寻找身边的数学 篇8
有这样一个事例:1999年高考试题有一个“轧钢”应用题,当时阅卷结束后,某地区在进行抽样分析时,发生了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在调查中发现一份试卷六个解答题有5个题得0分,而只有这一题得11分(满分12分),调查人员非常吃惊, 后来从资料中发现这个考生的爸爸在轧钢厂工作的,而他经常到轧钢厂去玩,所以比较了解“轧钢”是怎么回事, 而那年高考本题的得分平均不到1分. 姑且不去讨论此题的好与不好,但从知识的获取来看,学生如此,而作为我们又如何呢? 所以新知识观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以及在教育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获取和使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要有新的认识和措施,不仅善于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还要善于从生活中、自然界、社会上获取知识;既要尊重知识,又要有批判精神;要高度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使自己在一生中有能力去不断深化、充实、更新已有的知识,并敏锐的适时去获取新知识.
最近,笔者在《MM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中看到作者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全过程中,应恰当地操作八个变量(数学返璞归真教育,数学审美教育,数学发现法教育,数学史志教育,演绎推理教学,合情推理教学和一般解题方法的教学),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变换教师角色,真正做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如何使学生学会表达与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发挥何作用? 如何对教学过程有效控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等,从而达到以上目的.
我们知道,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题至今几乎已经涉及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函数、数列、不等式、概率、统计等,而在教学中,如何把研究性学习渗透进去并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是现行高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一方面要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 另一方面又不能与高考要求相悖. 笔者几多尝试,只是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1. 让学生自觉走近生活,贴近生活
开始笔者在课下给他们一些好像与学习无关的题目:周末回家后与自己的父母多接触,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了解一下在他们的工作中有无和我们所学的知识有关的东西. 记得第一次调查时,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搜集到一些材料,诸如啤酒厂的、建筑工程的、公交公司的、税务方面的,等等. 通过这样的途径和方式,既能加强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又或多或少地学到了许许多多他们以前“熟视无睹”的东西. 通过这种方法逐渐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周围,注意周围,让他们发现应用题就在身边,而不要用“新问题类”的眼光去看数学应用题.
2. 整理材料 ,创设情景进行课堂教学
通过第一阶段的工作搜集到的材料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涉及天下三百六十行, 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整理这些材料,并把它们与我们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它们创设一些问题情景,“诱导”学生较快地进入到学习中去. 我们知道, 生活问题数学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断反思自己的活动,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并在各种情境、问题、过程、结构…之中寻求其本质,概括一些范例,以探讨其一般性,借助不断发展的组织化、图式化与结构化,从而达到进一步的形式化、算法化与符号化、公理化. 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是非常多的,笔者就从这些材料中选择不同的材料作为基础展开教学的.
案例:在讲授不等式部分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我们班一名学生的家长是在食品厂工作的,食品的生产需要配料,而配料就要有不同的比例,我事先布置给这名同学一个小的思考题:千克糖水中含有千克糖(),若再添加千克糖和千克水,则糖水是否变甜了? 你能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类似的问题还有:建筑学规定,民用住宅的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板面积,但按采光标准,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比不应小于10%,并且这个比例越大,住宅的采光条件就越好.问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住宅的采光条件变好了,还是变差了? 请说明理由.
看起来一个个小小的问题,又非常贴近生活,解决起来也不是很难,真正用到的数学知识就是不等式(b + m)/(a + m)>b/a(a >b > 0,m > 0)的性质. 这样一来,在课堂教学时 ,让这位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就非常顺利.
3. 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数学教学担当着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任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都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探索发现的机会,其目的是促进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由此可见, 老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两者又统一于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这就是对“发现法”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发展.而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学生的自我建构,我们老师讲的、写的只是一些需要加工的材料,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必须掌握加工的方法呢? 笔者认为一个班级是一个小的“数学共同体”,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就要广泛而有效地开展创造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
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 篇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行为动词中突出了知道、识别、感知、了解等词语, 很多章节都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去获得初步认识进而归纳要研究的知识或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具体教学, 尤其是讲授新知识时, 必须注重知识的实际情境, 给出具有代表性的, 具有较大研究意义的实例,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 去品味, 进而获得自己的体会认识, 从中抽象出自己对将要学习知识的认识, 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使教材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很大扩展。其中, 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优势, 教师借此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丰富多彩的感性素材,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过程教学,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过程与方法涉及的行为动词有经历、模仿、发现、探索等, 这些都强化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过程体验。而教材的设计编排也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一思想:通过设置“探索与研究”、“思考与讨论”等栏目, 让学生在体验抽象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 结合个人状况自主思考、拓展思维, 从而使学生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对一个最终知识结论的理解、记忆层面上, 而是更加倾向于发现知识的来源, 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上。
实验的方法是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极好方法。通过实验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 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实际现实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 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进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
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 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究的: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纸板、一段绳子和两枚图钉, 按课本的要求自己动手画椭圆, 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椭圆的画法, 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问题, 让学生思考:
(1) 纸板上作图说明了什么?
(2) 在绳长不变的前提下, 改变两个图钉间的距离, 画出的椭圆有何变化?当两个图钉合在一起时, 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当两个图钉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 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当两个图钉固定, 能使绳长小于两个图钉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
(3) 根据以上作图实验回答: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
经过亲自动手实践, 学生能很快得出结论:当2a>2c时是椭圆;当2a=2c时是线段;当c=0时是圆;当2a<2c时轨迹不存在。
可见,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再结合个人的自主思考, 使自己不再仅仅停留在一个关于椭圆的最终的知识结论的理解、记忆层面上, 而是更加倾向于发现椭圆的来源, 体验椭圆的形成, 从而对与椭圆相关的知识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师在研究方法上可以予以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学习, 从个人角度去发现知识、归纳知识, 然后再进行新课的讲授。
加强应用教学, 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身边的生活数学 篇10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设计适当的数学教学
1. 收集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素材,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 到处都充满着数学,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收集信息, 抽象出数学问题, 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看得见, 摸得着,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神秘感。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平时常见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 然后再抽去实物, 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 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在我们的身边, 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2. 利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 语言简单、明了、准确地领悟数学
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有这样一道例题:饲养场养白兔12只, 黑兔7只, 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学生回答:12-7=5 (只)
教师如果反复强调学生说出算式中的
1 2、7、5只表示的意思, 并且非要这样叙述不可:
12表示12只白兔, 7表示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7只;白兔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 从12只白兔里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7只, 就是比黑兔多的5只。……生硬地用这套严密的、抽象的语言分析题意、理解题目, 失去的是解题能力, 留下的是无效的、无味的空洞文字复述, 这样教下去, 学生越学越糊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 小学生对这一问题最直接最初的理解是:“白兔多一些, 黑兔少一些, 从12只里去掉7只, 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5只。”用这简单、明了、准确语言表述, 顺应小学生思路, 适合小学生的经验基础, 学生很容易接纳, 并且觉得学得轻松。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设计学生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 体会数学的价值, 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
在小学阶段, 儿童亲自经历, 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 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 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 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 数学教学中, 要从多方“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 “想”数学, 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分数应用题”的时候, 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学生的总数和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六年级有学生35人, 其中男生15人, 女生20人,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提问。说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二、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 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 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 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 在小学数学中的平面几何部分。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我们生活中所见的井为什么要修成圆形的?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再如, 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 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 都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四年级的“求平均数的问题”这一内容时, 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题:请同学们回家后到超市去进行一项社会调查, 调查同一类商品的5种不同价格, 看一看哪种牌子的最贵?哪种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它们的平均价是多少?向这样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 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数学走向生活。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 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寻找身边的数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兴趣;生活
G623.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要求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作为基础,通过丰富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在数学活动中不断积累数学技能和知识,使学生学会以数学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就要求教师从身边的数学出发,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一、开放课堂,教学贴近生活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多以灌输式为主,加上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意识不成熟,达不到教学效果。所以可以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开放,将学生向生活方向引导,使其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奇妙。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保证教學目标的顺利实现。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课程,其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有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可以通过已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难题,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真实性,那么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自然也会提升。例如,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可先将平行四边形向长方形进行转化,虽然形状改变,但面积未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再通过学校花坛、操场等实际事物的计算不断熟悉计算公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人、物、景等素材,使其充分感受到身边的数学。
二、创设情景,生活式教学
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字、概念都是比较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所以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生活情景中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紧密,学生对知识就越容易接受,所以教师应通过生活经验,创设直观且生动的情景进行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化、丰富化,让数学知识变为学生真正感受到的现实事物,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丰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提升其学习兴趣。例如,对加减法的教学,教师可通过分糖果游戏,带入生活情景进行教学,小明、小红、小刚三名同学分别分到5颗糖果,小明、小红分别吃掉一颗,小红送给小刚一颗,问最后三个同学的糖果数量。通过简单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小学生通过积极讨论,把知识记忆牢固。再如:圆的面积教学,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情景:在木桩上将一只羊用绳子拴住,演示羊吃草的情景,羊吃草的范围被限定,它能吃到多少草呢?羊走一圈的长度为多少?通过如此生动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调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愉悦的心情寻求答案。
三、教学联系生活,探究数学规律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具有极强的规律性,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从生活发现数学知识,并探求其规律,只有掌握并合理运用数学知识的规律,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被激发,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例如:加减法的运算教学,教师可以从谈话引入,提问同学们觉得哪里的景色最美呢?通过教学课件向同学展示美景,欣赏完美景之后,教师就情景进行延伸,从图片观察可知,共分为三个活动区,冰雕区、滑水区、滑冰区,三个活动区内分别有82人、63人、71人,请同学们思考此处共有多少人?学生们很容易就得出了结果。如果同样的情景,其中,冰雕区参观人数离开41人,但又进来53人,那么现在整个活动区内共有多少人?经过两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总结出加减法的运算可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重视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实用性
现在教材内容,由于受到编制地区的限制,教材内容中的实际案例和背景可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差别,容易使学生产生误区,而应用是数学知识的学习的主要目的,课堂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情景的模拟,主要为了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意义。例如,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把单位“1”比做成一份蛋糕,将一份蛋糕分成5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1/5,那两份就是2/5。把抽象难懂的概念化成学生容易接受的事物,使得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再如:学生认识钟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吃饭、睡觉等事情的具体时间,并引申出时间的计算,计算吃午饭需要花费的时间、从放学到回到家所花费的时间、起床花费的时间等,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形成时间的概念,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养成良好习惯;学生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后,可以让学生测量书桌、铅笔、黑板等事物的长度,再引申出单位的计算,计算出两段长度之间的差值;在对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中,通过课上知识的简单认识,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后找到并记录自己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物品,并且在下节课上可以将找到的图形实物带到课堂上,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不仅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还掌握了新知识,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结语
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使其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其实,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就能使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得到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拓展其思维,从而培养学生通过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整体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会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若干问题简析[J].出国与就业,2011(16).
[2]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3]张业鸿.挖掘生活素材有效开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
[4]柴利国.小学数学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J].中文信息,2016(03).
身边的生活数学 篇12
前些日子, 我上了一节《我身边的小能人》的作文课。课上, 我努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回忆生活, 感受习作的乐趣, 领悟作文的真谛, 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童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童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是一段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课始, 我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 讲述自己身边的小能人, 用亲切的语气娓娓道来, 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回到那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中:去小河里钓鱼是怎样的兴高采烈, 去划船又是怎样的狼狈不堪……这样, 学生打开了记忆的大门, 搜索自己的记忆, 同时感受到叙说的乐趣。各种各样的回答, 就像一只无形的手, 将生活和课堂紧紧地连在一起。时空消失了, 学生津津有味地回顾生活:会编篮子的钓鱼大王王刚、小画家园园……生活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眼前, 学生回到了生活之中。
二、能人就在我们身边
顺其势表演, 能人就在身边。让学生现场表演自己的绝技, 或画一条灵动的龙, 或折一只会蹦的青蛙, 或拉一曲世界名曲……学生兴趣盎然, 他们高兴, 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小能人!因为他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小能人。此时, 不用教师提醒, 学生就会仔仔细细地观察, 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的思维会加速碰撞, 发出异常灿烂的思维火花。“在这种特定的言语环境中, 学生的语言会变得十分清新和流畅, 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儿童的生活就变得极其自然。”当然, 表演不是目的, 只是手段。及时的“冷处理”会让学生的思考由感性走向理性。此时, 对能人的采访, 对能人发自内心的赞叹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对此, 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行家一伸手, 便知有没有。”看到这一切, 你最想说什么?
2. 你能想象他的邻居们看到后, 会说些什么吗?
3. 你想请教什么?
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说得充分, 说得扎实, 才能更好地书面表达。要说得充分, 就要给每个学生思考的时间、改正的机会, 就要鼓励学生说真话, 敢表达;要说得扎实, 就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就要允许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能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写作的小能手。我们有能力将自己的生活描写得生动、精彩。”鼓励的话语让学生跃跃欲试:他们卷起书本当做话筒去采访, 他们弯腰驼背模仿老人去表扬, 他们展开联想去回顾……精彩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教师相机点评让学生更加放开了, 课堂呈现出一片生机。。
三、意外生成精彩
课堂总是在不断生成新的元素。正确地利用生成, 使之不着痕迹地为学生服务, 才能使课堂更为精彩。在说的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听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听中理解、听中辨别、听中思考, 之后, 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少数学生对身边的小能人并不服气, 认为“他还不如我呢”, “表演中还有一些不足”, 并不愿意请教。此时, 我不作任何评价, 鼓励他们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 示意大家谈谈看法。于是, 大家看到了小能人的刻苦与努力, 懂得了“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的道理。再如学生并不愿循规蹈矩地想象邻居的语言, 而更愿意用表演的形式, 一对一地当面交流。对此, 我在鼓励表演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比比谁演得像, 比比谁说得更好”。这样, 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达到了以说促写的目的。
四、我们自己的标准
讨论、表演过后, 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自己最难忘的一个场景, 这样, 就把学生从感性的自由发挥引向了理性的思考和细节叙述中。对于一个优美的句子, 对人物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的叙述, 对小能人成功的感悟……要因势利导, 根据课堂需要灵活改变课堂程序, 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学生的个性差异, 引进课堂评价机制, 使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受益。此时, 教师合适的提问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适时的点评让学生有了标准, 也有了追求的目标;而适度的探讨, 让学生解除了心头的疑惑, 从而更自信、更有个性地叙述内心所想。之后, 也可以让学生仿照老师的点评方式学习点评同学作文, 把修改作文放在“说”的过程中。这样, 既引导他们注意了同伴习作中的优缺点, 相互学习, 又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我手写我心
相互的交流, 让学生有了较为丰富的积淀, 学生的心中有了许多的话想一吐为快。但究竟怎么写,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此时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整理一下, 既可以在心中想, 也可以编写一个提纲, 然后, 有顺序地写下来。此时, 我告诉学生, 作文其实并不可怕, 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我们吃饭、穿衣一样, 只要我们愿意写, 将我们心中的所想写出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