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平衡施肥研究(精选9篇)
水稻平衡施肥研究 篇1
“3414”田间试验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 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1,2,3,4]。该文通过“3414”试验, 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 基、追肥分配比例, 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 以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榆树市保寿镇保寿村3组, 红保道北, 地理位置为北纬44°51′37″, 东经126°51′11″, 海拔高度为179 m。试验地地势平坦, 地力均匀, 肥力较高, 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类型为厚腐草甸型淹育水稻土, 土壤质地为黏土。试验地土壤测试值为:有机质含量为31.68 g/kg, p H值为6.47, 碱解氮含量为175.4 mg/kg, 速效磷含量为19.5 mg/kg, 速效钾含量为167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为尿素 (纯N 46%) 、硫酸铵 (纯N 21%) 、过磷酸钙 (P2O539%) 、氯化钾 (K2O 60%) ;供试水稻品种为长选12。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N、P、K 3个因素, 0、1、2、3 4个水平, 共计14个处理, 具体设计方案见表1。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40 m2。
(kg)
1.4 试验过程
试验地于5月25日插秧, 人工手插, 6月19日返青, 各小区井水灌溉, 单排单灌。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农艺措施各小区间均一致[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物候期
由表2可以看出, 在返青期由于缺少氮肥, 处理1于6月19日返青, 返青速度较其他处理明显缓慢, 各处理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等方面差异不显著。
2.2 水稻生育性状
由表3可以看出, 除处理1外, 其他各处理在株高、叶色、分蘖数等性状上没有显著差异。
2.3 产量性状
由表4可以看出, 处理8穴穗数最高, 为23穗/穴, 其次为处理4, 为21穗/穴, 处理1穴穗数最低, 仅为11穗/穴, 其他穴穗数在13~20穗/穴。处理5穗粒数最高, 为110.0粒, 其次为处理7, 为104.6粒, 处理12穗粒数最低, 仅为69.9粒, 其他处理穗粒数在75.0~95.5粒。处理14千粒重最高, 为25.0 g, 其次为处理5、7、9, 千粒重均为24.5 g, 处理10千粒重最低, 为21.5 g。处理1产量最低, 为6 162.0 kg/hm2, 处理10产量最高, 为10 450.5 kg/hm2, 较不施肥处理1增产69.6%, 其次为处理6, 为9 705.0 kg/hm2, 较不施肥处理1增产57.5%。
对水稻产量和氮、磷、钾施肥量进行拟合, 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的三元二次综合效应方程为:Y=-0.494 7N2-5.515 3P2+0.960 0K2+5.301 3N+53.901 5P-5.468 2K+0.627 6NP+1.741 3NK-1.372 5PK+413.151 3。经过“3414”回归分析, 最佳施肥量纯N、P2O5、K2O分别为123.37、91.31、100.38kg/hm2, 最佳产量为8 261.58 kg/hm2, 最大施肥量纯N、P2O5、K2O分别为148.93、95.97、112.27 kg/hm2, 最大产量为8 714.55kg/hm2。
3 结论
榆树市的自然条件比较适宜水稻生长, 水稻常年产量水平在9 750 kg/hm2。从测产考种可知, 试验中各个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增产幅度在25.4%~69.6%, 最佳施肥量纯N、P2O5、K2O分别为123.37、91.31、100.38 kg/hm2, 最佳产量为8 261.58 kg/hm2, 最大施肥量纯N、P2O5、K2O分别为148.93、95.97、112.27 kg/hm2, 最大产量为8 714.55 kg/hm2。如果要探索出当地的最佳施肥量和最佳施肥比例, 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试验的密度, 同时要保证试验的连续性, 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7]。
摘要:采用“3414”试验设计, 对当地生产条件下的水稻平衡施肥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5.4%~69.6%, 最佳施肥量纯N、P2O5、K2O分别为123.37、91.31、100.38 kg/hm2, 最佳产量为8 261.58 kg/hm2, 最大施肥量纯N、P2O5、K2O分别为148.93、95.97、112.27 kg/hm2, 最大产量为8 714.55 kg/hm2。
关键词:水稻,肥料效应,施肥时期,适宜用量,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吴跃明, 向习军, 季金娟, 等.水稻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 2006 (3) :50-52.
[2]刘如清, 谢良伍, 肖时运, 等.湖南省水稻平衡施肥[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2) :94-97.
[3]胡启灿, 叶永秦, 乐开富, 等.氮磷钾肥的配比及用量对水稻的影响[J].土壤, 1994 (2) :87-91.
[4]戴平安, 刘向华, 易国英, 等.氮磷钾及有机肥不同配施量对水稻品质和产量效应的研究[J].作物研究, 1999 (3) :26-30, 42.
[5]祖艳群, 林克惠.氮钾营养的交互作用及其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土壤肥料, 2000 (2) :3-7.
[6]刘大庆, 柴文北, 高正宝.水稻平衡施肥效果及参数计算[J].安徽农业科学, 2003 (4) :672-673.
[7]周保平.黑龙江省水稻生态平衡施肥决策支持系统总体设计及部分模块功能实现[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03.
大棚瓠瓜平衡施肥试验研究 篇2
关键词:瓠瓜;平衡施肥;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8-55-02
瓠瓜品质细嫩柔软,稍有甜味,是人们夏季餐桌常见的佳肴之一[1]。瓠瓜的营养特性为:需肥量大,吸钾量高,钼要求多,喜肥但不耐肥;苗期需氮较多,对磷、钾的吸收相对较少;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对磷、钾的吸收量猛增,而氮的吸收量略减。根据蔬菜的营养特性进行科学合理施肥,对于蔬菜的优质高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为此,笔者开展了大棚瓠瓜平衡施肥试验研究,为大棚瓠瓜均衡施肥技术在安徽省沿江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台湾巨龙F1,浙江勿忘农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点 芜湖县能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花桥镇蔬菜基地。
1.3 试验土壤 供试土壤理化性状如下:pH值5.0~6.0,弱酸性;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9.0g/kg;全氮平均含量為1.60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5.0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65.0mg/kg;有效锌平均含量为2.00mg/kg;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35mg/kg;有效锰平均含量为15.00mg/kg。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大量元素氮肥肥力中等偏下,磷、钾肥缺乏;微量元素有效锌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硼和有效锰缺乏。
1.4 试验肥料 45%硫基BB肥:阿波罗连云港化肥有限公司生产;尿素: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硫酸钾(俄罗斯进口):连云港市兴达农资有限公司生产;磷酸二氢钾:山东鼎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硼砂、硫酸锌、硫酸锰:安徽思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无害化处理的干鸡粪:芜湖县都益养鸡专业合作社提供;大有生物有机肥:内蒙古大有生物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5 试验方法 瓠瓜播种时间为2015年6月12日,2015年7月2日定植;行距80cm,株距60cm,每667m2栽植1 500株;7月23日始收,产量统计截止到8月22日结束。试验各小区瓠瓜的环境调节、水分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同常规栽培管理。
1.5.1 试验设计 根据基础土壤养分含量和瓠瓜的估计产量,进行氮、磷、钾、锰、锌、硼和有机肥等养分施肥[3-4]。试验共设4个施肥处理,处理1、2、3为平衡施肥,处理4为习惯施肥(对照组),每个处理3次重复。具体施肥处理设计如下:处理1:N-P-K-Mn-R=15-10-10-0.5-50(kg/667m2);处理2:N-P-K-B-Mn=10-10-15-0.5-1.0-1.0(kg/667m2);处理3:N-P-K-Zn-B=15-10-15-0.2-0.5-1.0(kg/667m2);处理4(习惯施肥):N-P-K-R=24-21-23-90(kg/667m2)。试验各小区面积根据生产地情况,将一个生产大棚的土地分为3段,每段为一个小区,随机排列。
1.5.2 肥料施用方法
1.5.2.1 处理1 每667m2施腐熟有机堆肥2 000.0kg(或商品有机肥50.0kg)、45%的硫基BB肥(N∶P∶K为15∶15∶15)40.0kg、硫酸钾5.0kg、硫酸锰1.0kg、腐熟菜籽饼100.0kg作基肥。追肥共分3次进行,第1次在第一个瓠瓜坐住后,追施一次促蔓促花肥,每667m2施尿素2.0kg、磷酸二氢钾4.0kg;以后每次间隔7~10d,追施一次促瓜肥,促瓜肥追施2次,每次每667m2施尿素2.0kg、硫酸钾3.0k。
1.5.2.2 处理2 每667m2施腐熟有机堆肥2 000.0kg(或商品有机肥50kg),45%的硫基BB肥(N∶P∶K为15∶15∶15)40.0kg、硫酸钾5.0kg、硼砂1.0kg、硫酸锰1.0kg作基肥。追肥分3次进行,第1次在第一个瓠瓜坐住后,追施一次促蔓促花肥,每667m2施尿素2.0kg、磷酸二氢钾6.0kg;以后每次间隔7~10d,追施一次促瓜肥,促瓜肥追施2次,每次每667m2施尿素2.0kg、硫酸钾3.0kg。
1.5.2.3 处理3 每667m2施腐熟有机堆肥2 000.0kg(或商品有机肥50.0kg)、45%的硫基BB肥(N∶P∶K为15∶15∶15)40.0kg、尿素5.0kg、硫酸钾5.0kg、硼砂1.0kg、硫酸锌1.0kg作基肥。追肥分3次进行,第1次在第一个瓠瓜坐住后,追施一次促蔓促花肥,每667m2施尿素4.0kg、磷酸二氢钾6.0kg;以后每次间隔7~10d,追施一次促瓜肥,促瓜肥追施2次,每次每667m2施尿素5.0kg,硫酸钾3.0kg。
1.5.2.4 处理4 每667m2施45%硫基BB肥(N∶P∶K为15∶15∶15)50.0kg、腐熟菜籽饼90.0kg、经无害化处理的干鸡粪(含垫料)1 200.0kg作基肥。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追肥在幼瓜膨大期,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45%的硫基BB肥(N﹕P﹕K为15﹕15﹕15)10.0kg;第2次在开始采收后,结合浇水每667m2再追45%的硫基BB肥(N∶P∶K为15∶15∶15)15.0kg。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的产量分析 不同施肥配方间瓠瓜产量差异较大,3个配方处理瓠瓜的产量均比习惯施肥的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产幅度为5.4%~11.51%;其中,处理3增产幅度最大,增产率为11.51%,其次是处理2,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319kg/667m2(表1)。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且均衡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2)。
2.2 不同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对照组综合肥料成本最高,平均施肥成本为741.0元/667m2;其次是处理1,平均施肥成本为376.6元/667m2;成本最低的是处理2,平均施肥成本仅为267.6元/667m2。4个处理中,性价比最高的为处理2,产投比为31∶1,其次是处理3,产投比为29.5∶1。
3 结论
与传统习惯施肥相比,配方均衡施肥可大幅度提高设施瓠瓜产量和经济效益。试验中设置的3个均衡施肥试验中,处理2的经济效益最佳,平均施肥成本267.6元/667m2,产投比31∶1,瓠瓜产量4 152kg/667m2,比对照增产8.32%,增收882元/667m2。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推荐处理2为最佳大棚瓠瓜均衡施肥方案。
参考文献
[1]吕家龙.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85-187.
[2]王正银.作物施肥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52-259.
[3]房保亚,李小云,杨福荣,等.瓠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14(3):86,61.
水稻平衡施肥研究进展 篇3
1 氮磷钾与有机肥施用
程正娥[1]研究表明,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水稻分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使单位面积有效穗显著提高, 千粒重也是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时最大。因此, 过去只重视氮肥的施用, 不能充分满足水稻高产的要求, 氮肥应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氮肥单独施用对水稻增产不太显著, 但与一定量的磷钾肥配合施用, 可收到极显著的增产效果。邵云等[2]研究表明, , 施用氮肥和磷钾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增加有效穗和实粒数, 增施氮肥, 千粒重下降, 增施磷钾肥, 对千粒重效果不明显。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有利于增产。孙正国[3]试验表明,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提高产量效果显著。氮、磷、钾的最佳配比为1.0∶0.2∶0.5, 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各种营养元素, 具有来源广、养分全面等特点[4], 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子。它决定该系统中能量与营养物质循环与再利用的通量和强度[5]。尹春芹等[6]对磷、钾、有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 氮、磷、钾、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通过株高、干物重、产量等指标的分析得出, 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形成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效因素。秦德荣等[7]研究结果表明, 增施有机肥, 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水稻群体质量提高, 有利于实现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以最佳配比为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为5∶5, 前后期运筹比例为6∶4。
2 硅肥施用
徐艳丽等[8]研究表明, 施用硅肥不仅可以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 而且可以明显改善农作物品质, 被誉为“调节性肥料”、“保健肥料”。水稻是喜硅肥作物, 是有代表性的硅酸植物。硅累积在茎叶表皮细胞的表面, 能减少叶面蒸腾, 增强抗倒伏、抗病虫能力。徐金森等[9]研究表明Si O2能促进水稻生长, 但这种促进只是辅助性的。吴英等[10]试验表明, 施硅能增强水稻对高温伏旱的抗性, 提高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 增产稻谷8%~13%, 硅、锌、镁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对氮、钾、硅、镁养分的吸收和向籽粒转运, 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和有利于籽粒淀粉的积累。施硅可以增加水稻植株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 促进干物质的合成, 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王一凡[11]研究表明, 采取硅、磷及硅、氮、磷复混施用, 可提高氮、磷肥的利用率, 其中, 氮的利用率提高幅度为18.6%~26.2%, 并且可调整硅氮比和硅磷比, 使营养更协调。
施硅还能提高稻米香味[12], 显著提高整精米率, 改善加工品质, 能显著降低垩白面积和直链淀粉含量, 提高稻米蒸煮品质。而对稻米出糙率、不完善粒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及食味等品质性状无明显影响[13]。施用硅钙磷肥后, 能降低稻米裂纹米率, 提高稻米透明度、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14]。水稻素有硅酸植物之称, 硅不足时, 水稻易被稻瘟病菌、胡麻叶斑病菌从表皮侵入[15]。在缺硅土壤上施用硅肥可以增强水稻抗病能力。周成河[16]研究表明, 稻田施硅对稻叶瘟和稻穗瘟的防治效果明显, 并可兼防枯萎病、褐斑病、黑粉病和谷粒变色。水稻施硅后, 可提高其对胡麻叶斑病、稻曲病、穗颈瘟[17]、叶瘟病、纹枯病、白粉病及稻纵卷叶螟、茎秆钻心虫和稻飞虱[18]的抵抗力。同时, 施硅肥能改良盐碱稻田和减少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3 生物菌肥及稀土施用
生物菌肥是复合微生物肥料的俗称, 是采用人工方法培养某些有益微生物而制成的生物肥料。梁运江等人试验表明[19], 施用生物菌肥有利于土壤磷素可持续指数的上升, 施用生物菌肥的同时必须配施足量的化学氮肥和钾肥, 才能稳定水稻产量并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施用生物菌肥能够增强水稻的根系活力, 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尤其以菌肥+化肥配施对增强根系活力效果更好。
万兆良等[20]研究表明, 喷施一定浓度的稀土化合物, 对水稻不仅有增产效应, 而且还有改良品质的作用。稀土施用以100mg/kg处理的效果最显著, 喷施稀土不仅能促进水稻吸收肥料中的磷, 而且能促进吸收土壤中的磷。由于喷施稀土促进了吸收肥料和土壤中的五氧化二磷量, 故水稻总磷量也明显增加。同时, 喷施稀土能提高水稻吸收氮的能力、光合作用能力;有利于水稻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运输。付舜珍等[21]研究表明, 在水稻营养生长期, 稀土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提高有效分蘖, 增进分蘖株的生长发育。稀土对水稻的经济性状有良好的影响, 特别是可以提高分蘖株的结实性状, 缩小分蘖穗与主穗的差距, 从而提高群体的结实率。
4 结语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 应当做到氮磷钾肥和有机肥的平衡施用, 同时合理地施用硅肥、生物菌肥和稀土。对于水稻平衡施肥, 微量元素肥料对其影响的研究还不多, 如何在水稻生产中做到合理施用微量元素, 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水稻平衡施肥方法的研究进展, 包括氮磷钾肥与有机肥平衡施用、硅肥施用、生物菌肥及稀土施用对水稻营养吸收的影响。
寒地水稻最佳锌肥施肥模式研究 篇4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二道河农场科技园区,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土壤基本理化性状:有机质50.7g/kg、pH值5.5、速效K163.0mg/kg、有效P 21.1mg/kg、碱解N246.0mg/kg。前茬作物为水稻,秋翻地,春整地。
1.2供试品种
空育131,主茎11片叶,生育日数127天,需活动积温2320℃。
1.3试验肥料
锌肥(ZnSO4·7H2O);尿素(N46%);磷酸二铵(N18%、P2O546%);氯化钾(K2O60%);其它中微量元素肥料。
1.4试验设计
1.4.1小区试验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30㎡(3m×10m),各小区间做土埂并用塑料布包裹,单排单灌以防相互影响。供试锌肥为ZnSO4·7H2O,用量设四个处理,分别是:0kg/亩、2.5kg/亩、5kg/亩、7.5kg/亩,全部用做基肥施用,其他肥料处理间用量和水平保持一致。
各处理常规施肥量:氮7kg/亩、磷3kg/亩、钾4kg/亩。氮肥按基肥:蘖肥:促花肥:保花肥4:3:1:2的比例施用;磷肥全部用作基肥施用;钾肥50%用作基肥,50%用作穗肥。
在水整地时施入基肥,蘖肥在水稻插秧后7-15天施用,促花肥施用在7.5叶期,保花肥施用在10.1-10.5叶期。其它栽培管理方法按《三化栽培》技术要求进行。
1.4.2大区示范
大区示范面积15亩,与小区试验同期进行,在常规大量元素肥料基础上,基肥中增施钙肥15kg/亩,镁肥5kg/亩,硫肥3kg/亩,硅肥15kg/亩,锌肥5kg/亩,并在拔节期叶面喷施硼肥20g/亩。其他措施同大田生产。
2.结果与分析
2.1气象条件分析
2012年终霜5月2日,初霜10月7日,无霜期157天。4-9月份水稻生育期平均气温16.3℃,与2011年基本持平,≥10℃活动积温2877.4℃;降雨量656.2mm,比2011年多118.2mm;日照时数充足;总体气象环境利于水稻生长。除七月末遭遇一次特大降雨外,2012年七、八月份降雨量比2011年同期少100多毫米,高温干燥的天气,不利于病害发生,给水稻扬花、灌浆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2.2秧苗素质调查
数据显示,在3.5叶期,秧苗株高达到13.5cm;百株地上鲜重为11.4g,干重为2.2g;地下鲜重为6.2g,干重为1.6g;单株根数达8.7根,平均根长为3.1cm。苗期未发生立枯病、恶苗病等病害。
2.3锌肥对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数据可知,各处理秧苗同时返青;5.0kg/亩锌肥处理始穗期至成熟期比不施锌肥处理均提前1-2天;2.5kg/亩锌肥处理始穗期至成熟期比不施锌肥处理均提前1天;7.5kg/亩锌肥处理与不施锌肥处理生育进程无差别。说明适当用量的锌肥处理对水稻孕穗、抽穗和成熟具有积极作用。
2.4锌肥对水稻抗逆性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各处理虽未出现倒伏现象,但褐变穗和鞘腐病却都有发生。施锌肥处理的鞘腐病发病率较未施用处理略轻,其中,施用量为5.0kg/亩的处理发病率最低;褐变穗发病率最低的也为5.0kg/亩的处理,但2.5kg/亩和7.5kg/亩的处理褐变穗发病率反而略高于不施锌肥处理。
2.5锌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用量锌肥随基肥施入对水稻产量构成具有一定影响。施用锌肥可以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用当施用量为2.5kg/亩和5.0kg/亩时,水稻株高比不施用平均提高了1.1cm和0.5cm;穗长增加了0.1 cm和0.6cm;平方米有效穗数增加了5.7和13穗,每穗增加2.3和4.1粒;结实率分别提高了2.9%和3.1%;千粒重增大了0.5和1.2g。而当施用量增加到7.5kg/亩时,水稻的株高、穗长、平方米有效穗数却低于不施锌肥处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仅比对照高0.7粒、0.6%和0.3g。可见,适当用量的锌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具有积极影响,但施用过量后却会适得其反。
施用锌肥对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锌肥施用量为5.0kg/亩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629.7kg/亩,与不施用比增产率为6.6%;其次2.5kg/亩的处理,水稻产量为609.1kg/亩,增产率为3.1%;当施用量为7.5kg/亩时,反而比不施用减产3.6kg。说明适量施用锌肥可增加水稻产量,但当超过一定量后随着锌肥用量的增加,反而会使产量下降,因此锌肥的增施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锌肥对水稻品质的影响,从精米率调查结果中发现,7.5kg/亩处理的精米率与不施处理相比略低,而2.5kg/亩和5.0kg/亩处理精米率有所提升。产量和品质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2.5kg/亩和5.0kg/亩锌肥处理的产量和精米率均极显著高于不施锌肥和施锌肥7.5kg/亩处理(p<0.01)。
3.结论
(1)适当施用锌肥对水稻孕穗、抽穗和成熟具有积极作用,可使生育期提前。
(2)施用锌肥对水稻病害发生没有明显影响。
(3)施用锌肥可以增加水稻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而提升产量。5.0kg/亩锌肥处理效果最好,产量可达629.7kg/亩,增产率为6.6%。但锌肥施用过量反而会使产量下降,因此锌肥的增施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水稻平衡施肥研究 篇5
平衡施肥主要指通过作物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和协调, 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减少肥料浪费, 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平衡配套施肥技术主要指为了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 而开展的土壤测试、肥料试验、施肥推荐配方、专用肥配制和施肥技术指导等整套科学施肥技术。
2 造成水稻耕地缺素的主要原因
水稻耕地缺素除自然和外界因素外, 人为因素是导致耕地缺素的重要原因之一。
2.1 施肥比例失调
水稻施肥中, 氮、磷、钾配比严重失调, 土壤磷、钾肥偏缺, 且农户施肥配比严重失调, 不但降低了氮肥利用率, 而且严重影响稻谷的品质和增产增收。
2.2 有机肥施用量少
有机肥施用量极少, 主要靠施用化肥, 从而使土壤肥力下降, 有机质含量逐年降低。
2.3 施肥技术不合理
由于施肥技术不合理, 部分田块后期氮肥偏多, 出现贪青, 加剧病虫害的发生, 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4 农户施肥量不平衡
肥料施用量不平衡, 户与户之间施用量差距大。
3 根据水稻的需肥特点 采用平衡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要掌握以土定产、以产定氮、因缺补缺、有机无机相结合和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测土
测土是平衡施肥的前提, 通过对土壤养分分析测定, 较准确地掌握土壤的供肥性能, 为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近年来对部分水稻土壤养分调查结果分析, 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全省第2次土壤普查以后, 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增加较为明显, 速效钾含量下降, 土壤供氮、供磷性能较好, 缺钾较严重。
3.2 配方
配方是平衡施肥的关键。在测土的基础上, 根据土壤特性、气候特点、栽培习惯和生产水平等条件, 确定目标产量, 提出氮肥的最适用量和氮、磷、钾的最佳比例。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 kg稻谷需要吸收氮素2.0~2.5 kg, 五氧化二磷1.0~1.4 kg, 氧化钾2.4~3.8 kg, 氮、磷、钾配比约为1∶0.5∶1.3。
3.3 配肥 (供肥)
选择优质、高效的单质肥料或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肥料品种。
3.4 施肥模式
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的生育特性和需肥规律, 制定相应的施肥模式。
4 水稻平衡施肥技术操作规程
根据水稻土壤的供肥特点和水稻的需肥规律以及生产水平等因素, 水稻产量为400~500 kg/0.067 hm2的平衡施肥技术操作规程如下。
4.1 有机肥用量
据研究, 要使土壤有机质得到补充和更新, 每年要施用2 000~2 500 kg/0.067 hm2的有机肥料。因此, 要重施有机肥, 有机肥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50%。一般早稻施鲜绿肥1 500~2 500 kg/0.067 hm2, 或厩肥1 000~1 500 kg/0.067hm2, 或商品有机肥70~80 kg/0.067 hm2, 晚稻施还田干稻草220~250 kg/0.067 hm2, 或厩肥1 000~1 500 kg/0.067 hm2, 或商品有机肥90~100 kg/0.067 hm2。
4.2 氮磷钾配比用量
水稻产400~500 kg/0.067 hm2, 共需纯氮10.5~12.5 kg, 五氧化二磷4.5~5.5 kg, 氧化钾12.5~15.5 kg, 氮、磷、钾配比为1∶0.4∶1.3。
4.3 肥料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效的尿素、碳酸氢铵、钙镁磷或过磷酸钙, 硫酸钾或氯化钾等单质肥料, 或水稻专用肥、复合肥等。
4.4 施用时期
4.4.1 基肥
有机肥和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 有机肥于翻耕前施入, 耙田时施入钙镁磷肥40~45 kg/0.067 hm2和碳酸氢铵14~18 kg/0.067 hm2、硫酸钾7~10 kg/0.067 hm2, 或氯化钾6~9kg/0.067 hm2。
4.4.2 追肥
追肥宜分作2次施用, 第1次追肥于移栽后7 d左右施用, 尿素7.0~9.0 kg/0.067 hm2、硫酸钾6.0~7.0 kg/0.067 hm2, 或氯化钾5.0~6.0 kg/0.067 hm2;第2次追肥于移栽后15 d左右施用, 尿素8.0~10.0 kg/0.067 hm2、硫酸钾10.0~12.0 kg/0.067 hm2, 或氯化钾8.0~10.0 kg/0.067 hm2。
4.4.3 穗肥
幼穗分化时期 (早稻移栽后25 d左右、晚稻移栽后30 d) , 如叶色变黄, 可施尿素2.5~3.0 kg/0.067 hm2和氯化钾3.0~4.0 kg/0.067 hm2。
4.4.4 喷施叶面肥
水稻平衡施肥研究 篇6
在专家系统中, 知识的利用方式主要是通过推理方式来实现的。而水稻生态平衡施肥专家系统的推理行为主要由推理机来完成。它是系统中基于知识推理的部件在计算机中的实现, 主要包括推理和控制两个方面, 是专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推理机的基本原理
推理机涉及的两个基本问题是推理方式和控制策略。在系统中常采用的推理方式是产生式规则推理, 亦称假言推理。推理机的控制策略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一是决定推理顺序;二是多项解选择。基本的控制策略有逆向链接和正向链接, 但在实际应用中, 经常采用以上两种混合推理方式[1] 。
1.1 逆向链接
逆向链接的基本思路是从目标出发, 选择所需的规则, 以这些规则中的前提条件为新的子目标再选择规则, 重复进行这种操作, 直到最终的子目标满足知识库中已知的事实为止。逆向链接在已知可能的结果 (即目标属性值) , 且这些结果数目较少时, 是非常有效的。
1.2 正向链接
正向链接的基本思路:从已知的证据出发, 检查规则的前提。若前提满足, 则将规则结论加到已知为真的事实表中;继续检查规则, 直到达到目标为止。其基本过程相当于一个识别某一“动作”的循环, 可以1.3 逆向、正向链接的混合方式
逆向链接和正向链接是两种极端的推理控制策略, 它们各有优缺点。对一个实际问题来说, 很难说哪一种方式更合理。实际上可能是问题的某一部分用正向推理效率高, 而另一部分使用逆向链接效果好, 所以经常混合使用这两种方式。使用混合方式的基本原则是既能保持它们各自原有的优点, 又可以尽可能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
2 推理机的设计
推理机设计是知识库系统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知识库设计着重于知识的完备描述, 而推理机的设计则着重于对知识的应用[2]。由于系统知识库中的知识分为领域级知识和元知识, 因此推理机设计就包括使用领域级知识推理的推理机 (目标推理机) 的设计和使用元知识推理的推理机 (元推理机) 的设计两个方面。系统是以水稻生态平衡施肥为目标的智能专家系统, 其推理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推理策略的控制下, 利用知识库中的规则对数据进行匹配或操作并获得结论的过程。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2.1 目标推理机设计
推理可分为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正向推理的基本思路是从已知的信息出发, 选用合适的知识, 逐步求解待解的问题[3]。而逆向推理的基本思想是选定一个目标, 然后去求证此目标是否成立。正向推理的主要优点是允许用户主动提供有用的事实信息, 而不必等到系统需要时才提供, 而且可求出全部解。但是正向推理的目标性不强, 可能会做出与求解目标无关的无用功。逆向推理的优点是不必使用与目标无关的知识, 目的性很强。但其缺点是选择目标存在盲目性, 可能求出许多假目标;尤其是当解空间较大时, 情况更为突出。
为了充分利用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各自的优点, 克服两者的缺点, 在系统中设计了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相结合的目标推理机。目标推理机中调用的正向推理机基本结构, 如图2所示。
逆向推理机基本结构, 如图3所示。
目标推理机和逆向推理机都需要在规则组中寻找规则, 但是它们的机理是不同的。由于在逆向推理机中推理的目标十分明确, 即要求证的目标参量名称和值都已知, 因此需要寻找一条规则结论部分包含求证目标的规则。而在目标推理机中只需要知道要推理的目标参量名称, 因此只需寻找规则结论中参量名称与目标参量名称相同的规则, 而且由这条规则也许并不能直接知道目标参量的值, 而只能知道需调用什么函数来计算目标参量值。
2.2 元推理机的设计
元推理机通过应用元知识 (类和原则) 进行上层推理, 指导目标推理机对问题求解, 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质量[4]。
在系统中设计了主元推理机和元推理机, 主元推理机将调用元推理机, 而元推理机将调用目标推理机, 主元推理机的工作程序:
1) 编译类文件, 根据类的数分配内存空间, 并将所有的类装载到内存中;
2) 编译元规则文件, 根据元规则个数分配内存空间, 将所有元规则装载到内存中;
3) 确定推理任务, 即要给出推理的类的描述;
4) 给黑板、为“Why”解释器设计的EXP_WHY链表结构、为“How”解释器设计的推理路径链表结构分配链表头指针地址;
5) 调用元推理机进行推理, 若推理成功则将推理结果与推理路径以一定的格式分别存入相应的文件中, 然后解释黑板、EXP_WHY、推理路径的内存空间, 若推理不成功则直接释放黑板、EXP_WHY、推理路径的内存空间;
6) 通过对话框查看推理结果与推理路径;
7) 若还有其推理任务则转向步骤3) ;
8) 若无其它推理任务则释放类及元规则的内存空间, 推理结束。
2.3 黑板的设计
在系统中黑板设计为链表结构。其原因是在推理开始时并不知道黑板将记录多少实事和中间推理结果, 而且对于不同的推理任务, 黑板所记录事实和中间推理的结果个数差异很大, 因此需要进行动态地储存分配, 而链表正是一种能动态地进行储存分配的结构。由于黑板中记录的事实和中间推理结果都是为进一步推理而服务的, 故在黑板中需要记录参量名称、参量值类型、参量值以及参量置信度这些信息。
2.4 解释器的设计
在推理过程中, 系统可能会向用户询问某个参量的值。为了让用户输入正确的值, 不仅需要告诉用户该参量的含义和对输入值的提示以及参量值单位等的说明, 还需要让用户知道为什么系统会提这个问题。这样处理比较容易, 只要按照参量名称在参量组中寻找该答案, 便可以得到其含义和提示特性, 然后通过一个对话框显示出来。而后者的处理则不那么简单, 需要设计“WHY”解释器。具体方法是设计一个链表结构EXP_WHY , 用于记录推理过程中所有的询问参量值的原因。当询问某一参量值时, 则根据该参量的名称, 将相应的询问参量值的原因以自然语言的形式显示在对话框中。系统中不仅设计了“WHY”解释器, 还设计了“HOW”解释器。“HOW”解释器用于告诉用户推理结果是如何得到的, 即将推理过程中成功执行的规则依次显示出来。“HOW”解释器是通过设计推理路径结构来实现的。推理路径也采用链表结构, 以实现动态存储分配。推理路径中将按照规则执行的顺序记录所有成功执行的规则, 如规则所在的规则文件名称、规则在规则文件中的序号以及规则的解释。当一个推理任务成功地完成后, 推理路径结构中记录的所有成功执行过的规则将存贮于相应的推理路径文件中。在推理路径中, 由于记录规则的解释器是用自然语言书写, 因此用户可以很容易理解规则的含义及推理实现的过程。
3 推理网络图的设计
本系统经多次反复讨论修改形成如下规则组成推理网络图, 如图4所示。
在图4中以长方框表示根节点, 也就是本系统的目标。根据生态平衡施肥任务, 本系统具有多个目标, 即氮、磷、钾各种肥料, 预估产量, 化肥成本, 预估收入等。这些目标是固定的。双圆点表示叶节点, 即向用户提问的因素, 它们不能由其它因素推出, 只能询问用户。单圆点即中间节点, 反应中间推理步骤。节点之间的连线反应因素之间的关系, 即规则。连线箭头的开始是规则的条件, 终点即结论。连线之间若是用弧线连结, 表示条件关系是“与”关系, 无弧线连接, 则是呈“或”关系[5]。
4 结束语
推理机是水稻生态平衡施肥专家系统的思维结构, 是构成系统的核心部分, 其任务是模拟领域专家的思维过程, 从而控制并执行对问题的求解。对水稻生态平衡施肥专家系统中推理机的设计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科学理论, 开拓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而且对提高复杂管理系统的分析、决策能力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黄可鸣.专家系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5-18.
[2]高春鸣, 陈跃新.正向推理机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 (1) :78-80.
[3]付炜, 刘增林.地理专家系统的推理机设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2) :86-90.
[4]张全寿.专家系统构造原理及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32-35.
花生平衡施肥效果研究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莱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盘龙村, 土壤质地为砂壤土, 地力中等。供试花生品种为潍花八号。供试肥料为46%尿素和配方专用肥 (15-5-10)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 分别为:施配方专用肥 (15-5-10) 300 kg/hm2 (A) ;施尿素180 kg/hm2 (B) ;以不施肥作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排列, 每个处理小区面积66.7 m2。
1.3 试验实施
播前起垄高15 cm、垄宽60 cm, 每50 kg种子用辛硫磷乳油150 g、多菌灵200 g拌种;施有机肥3 000 kg/hm2, 化肥施用按试验方案执行, 一次性作底肥施入不追肥。4月25日播种, 播深4~5 cm, 留苗15万穴/hm2, 每穴2粒, 用宽90 cm、厚0.008 mm的微膜覆盖。5月6日花生苗长出3片叶时放苗, 把周围的土扒开, 使第1对侧枝的2片叶外露, 进行“清棵蹲苗”。花生生长后期, 用1∶2∶150倍的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 每隔10 d喷1次, 连续喷2次, 每次用药液900 kg/hm2, 9月26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花生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氮磷钾平衡施肥能促进花生生长发育, 有效分枝数、荚果数和百果重等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同时, 平衡施肥能提高花生品质, 花生仁粗脂肪含量为45.3%, 粗蛋白含量为27.2%, 优于其他处理区的花生粗脂肪、粗蛋白含量。
2.2 不同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处理A产量为3 975 kg/hm2, 较CK增产855 kg/hm2, 增幅为27.4%;处理B产量为3 270 kg/hm2, 较CK增产150 kg/hm2, 增幅为4.8%。经方差分析, 处理A产量与处理B和CK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处理B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
注:同列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5、0.01水平差异显著。
2.3 经济效益
从表3可以看出, 处理A纯增收2 820元/hm2, 远高于处理B的312元/hm2;处理A投入产出比为1.00∶4.70, 高于处理B的1.00∶1.08。
注:按花生4.0元/kg、配方肥2.0元/kg、尿素1.6元/kg计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氮磷钾平衡施肥能促进花生生长发育, 有效分枝数、荚果数和百果重等农艺性状明显优于施纯氮及不施肥处理。花生氮磷钾平衡施肥比单施尿素增产效果显著[7], 增产幅度达21.6%。
摘要:花生平衡施肥效果研究表明, 氮磷钾平衡施肥能促进花生生长发育, 其有效分枝数、荚果数和百果重等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单施尿素和不施肥处理, 且比单施尿素增产效果显著, 增产幅度达21.6%, 投入产出比达1.00∶4.70。
关键词:花生,平衡施肥,效果,农艺性状,品质,产量
参考文献
[1]杨胜全, 代仕学.花生平衡施肥高产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 2001 (1) :47-48.
[2]章明清, 彭嘉桂, 杨杰, 等.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花生平衡施肥上的应用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 2000 (1) :55-58.
[3]程惠娟.赤沙土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 2000 (1) :7-8.
[4]尹迪信, 李裕荣, 朱青, 等.贵州省铜仁地区花生平衡施肥试验研究[J].土壤肥料, 2001 (1) :21-23.
[5]林爱惜, 肖德贵, 甘盛锋, 等.秋花生平衡施肥效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1) :89-90.
[6]徐开未, 张小平, 陈远学, 等.石灰性紫色土上花生的平衡施肥探讨[J].西南农业学报, 2003 (S1) :108-112.
水稻平衡施肥研究 篇8
关键词:3414试验,水稻,产量,配方施肥,安徽铜陵
为了改变西联乡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施肥习惯, 满足单季中稻对氮、磷、钾肥料的有效需求, 降低生产成本, 保护环境, 获得高产、稳产, 2010年根据铜陵县推广中心的安排, 在中稻田里进行“3414”施肥试验, 以确定铜陵县主要土壤类型的各个施肥单元在中稻上的N、P、K施肥配比, 为中稻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西联乡兴桥村, 供试田块面积840 m2, 土壤为水稻土田, 地力均匀, 肥力中等, 排灌方便。
1.2 供试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为地优151。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 设氮、磷、钾3个因素, 0、1、2、3 4个水平, 共14个处理, 3次重复, 具体设计方案见表1。小区面积20 m2 (2.5 m×8.0 m) , 田边没有保护行, 每个小区作埂用塑料薄膜隔离, 防止串肥, 移栽密度20.01万穴/hm2, 不同处理小区主要经济性状及穗粒结构于收割前7日调查, 每个小区随机取5穴, 各小区收割后单打、单晒、单收, 称量各小区实际产量。
(kg)
1.4 试验过程
于4月12日播种, 移栽期为6月1日。5月28日施基肥, 6月10日施返青分蘖肥, 7月22日施孕穗肥, 8月5日施抽穗肥。试验小区各项操作一致, 试验田灌溉、病虫害防治、除草等同大田正常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2可知, 不同处理生育期差异不明显。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 产量以处理1最低, 为3 997.5 kg/hm2, 其次为处理2, 为4 245.0 kg/hm2, 处理10产量最高, 为6 495.0kg/hm2, 其中产量在5 250.0 kg/hm2以上的有处理6、处理9、处理10、处理11、处理12、处理13、处理14。N、P、K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都极显著, 但影响程度不同。随着N、P、K肥量的增加, 特别是N、K肥施用量的提高, 水稻产量显著增加, 但N、P、K的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 水稻产量又会随之降低[3,4]。在该试验中, 水稻对N、K肥比较敏感, 不施N的处理2和不施K的处理8产量都很低。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 随着N肥使用量的增加, 水稻有效穗有增加的趋势[5,6], 处理10有效穗最高, 而不施N的处理1、2有效穗最低, 而处理3、处理12、处理13少施N肥, 有效穗相对较低。另外, 钾能明显增加单穗结实率, 但对穗总粒数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裕军, 邱玉秀, 何露, 等.中低产田杂交水稻3414肥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 :121-122, 124.
[2]王琴.水稻3414田间试验[J].新疆农业科技, 2009 (3) :60-61.
[3]王强.水稻3414肥料试验效应初探[J].农技服务, 2009 (2) :73.
[4]廖佳丽.测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肥料效应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13) :213-218.
[5]孙艳.2008年水稻3414完全试验[J].农业与技术, 2008, 28 (6) :35-39.
水稻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篇9
由于水稻各个时期的需肥量不同,因此应该因地制宜,采用最适宜合当地的施肥方法,使水稻高产,同时还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1 水稻施肥要点
水稻生产当中重要时期:第一是返青期、第二为分蘖期,第三为幼穗分化期。由此可见,在大田种植过程当中,需要施足基肥、重视分蘖肥以及不忽视穗肥。施基肥要充足,并且注意早追肥。
2 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施肥量
2.1 基肥
种子播种之前需要施用基肥,有机肥可以供给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当中所需的养分,其具有改良土壤结构的特点,农村常用厩肥、堆肥、沤肥作为基肥。在大田种植中常施用化肥作为基肥。实践数据表明,与以上两种类型的基肥相比,生物质炭基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每穗总粒数和单穗重,施用生物质炭基肥能有效促进氮素想水稻籽粒的分。
2.2 分蘖肥
分蘖肥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分蘖期容易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方法:不合理施用分蘖肥会使水稻无效分蘖增多,田间的通气透水性差,高峰期苗数难以控制以及病虫害高发等问题。通过“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即通过控肥,推迟分蘖肥的施用时期,调减分蘖肥的施用量,实行前氮后移,从而获得控苗、控病虫的良好效果。
2.3 粒肥
粒肥可以延长叶片功能、提升光合强度、增加粒重。适当施用粒肥,可以使得子粒的饱满度增加,同时增加它的千粒重;如果施用不当,容易使水稻贪青旺长不仅会造成晚熟,还会使得产量降低。
2.4 秧肥
使用优质有效并且腐熟的有机肥作为秧田的基肥,因为有机肥的肥力释放缓慢,肥效长,其中含有的养分齐全,有机肥还可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及其活性的提高,土壤中的胞外酶的含量也可以得到增加。此外,有机肥料本身也会含有一些酶或者酶作用的底物,可以有效的提高有关酶的活性,可以增加土壤中闭蓄态的养分向可被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进行转化。有机肥粘结性强、吸附性大和具有代换量等特点,可以作为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有效的改良。
3 主要施肥方法
3.1 采用深翻深层次施肥
根在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具有向肥性。根据根的这些特性,对农作物进行深层次的施用有机肥,有利于使得根系向土壤的深处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倒伏性。一般将肥施在土表下约10—25cm的施肥方法称为深层施肥法,常以施肥总量的1/3作为全层肥施入土壤,余下2/3肥量在抽穗前35天,以球肥深入施用至全层土壤10-12cm深。此施肥方法以成穗率的85%-95%,结实率85%以上作为目标。若出现成穗率低于80%,其原因为可能基肥施用过多;若结实率低于80%,其原因有可能为追肥过多,此时应重点调整基肥和追肥的施用量。
3.2 利用测土配方制定施肥方法
为了协调作物产量与农产品品质和土壤肥力与作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使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必须营养元素与微量元素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合适的肥料施用方法。此方法可以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及作物生长周期所需的各种养分的量,科学搭配各种养分,使养分比例达到最佳,实现合理供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4 建议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通过改良品种等方式提高产量外,提高肥料利用率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在施肥技术上,提倡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作(下转P19)(上接P17)物生长的需肥量,同时拥有供肥全面,改良土壤的优点。在田间种植绿肥,可以补充土壤的有机物质,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并且能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矿化与更新。提高有机肥的施用量,近年来我国对化学肥料的过多使用,使得我国的土壤肥力下降趋势十分明显,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品质,还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潜在危害,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对培肥地力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凌启鸿,张洪程,戴其根,丁艳锋,凌励,苏祖芳,徐茂,阙金华,王绍华.水稻精确定量施氮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12).
[2]陈琳,乔志刚,李恋卿,潘根兴.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5).
[3]黄大山,陈忠平,程飞虎,周培建,林志南,吴放斌.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4(5).
[4]闫川,丁艳锋,王强盛,李刚华,刘正辉,缪小建,郑永美,魏广彬,王绍华.穗肥施量对水稻植株形态、群体生态及穗叶温度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8(12).
[5]徐富贤,熊洪,朱永川,张林,万先齐,刘茂,王贵雄.杂交中稻粒肥高效施用量与齐穗期SPAD值关系研究[J].作物学报,2007(03).
[6]王文英,胡石海,乐凤鸣.“金丰”直播稻“V”字型施肥方法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2(02).
[7]毕春辉,陈长海,李明金,吴家安,张宝库.浅谈水稻侧深施肥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2011(06).
[8]廖隆海.水稻前促、中控、后保施肥法[J].新疆农业科学,1986(03).
[9]A Field Study on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Modes on Nutrient Uptake,Crop Yield and Soil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J].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11,08:1254-1261.
[10]温有学,郑兰芬,张淑华.如何提高水田氮肥利用率[J].农村科学实验,2004(05).
【水稻平衡施肥研究】推荐阅读:
水稻平衡施肥试验研究12-08
泸西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研究06-03
水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07-13
平衡施肥09-16
平衡配方施肥08-06
平衡施肥技术08-09
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06-05
棉花平衡施肥技术11-20
小麦平衡施肥试验总结报告10-18
水稻品种对比效果研究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