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猪场消毒和免疫(通用7篇)
小规模猪场消毒和免疫 篇1
1 消毒存在的问题
1.1 不重视消毒
很多小型养殖场没有建立消毒制度, 没有作消毒记录, 其进场口没有消毒池, 有的虽有消毒池, 但池中没有消毒液或消毒池太小、太浅。有的猪场没有消毒室, 有的虽有消毒室, 但没有消毒设备, 任由人员和车辆出入。
1.2 消毒不规范
有的猪场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物或消毒用量不按说明随意添加, 有的猪场长期不清扫, 造成粪便堆积。
1.3 消毒不彻底
有的猪场消毒只是应付, 喷洒消毒药像天女散花、蜻蜓点水, 一带而过, 有的只是做面子活路, 大量的死角没有作消毒。
2 免疫存在的问题
2.1 无免疫记录
有的猪场免疫记录不全;有的记录不规范, 大都只记录了疫苗名称, 没有记录疫苗的批文、批号、生产厂家, 这导致发生疫情后, 无法查对免疫情况。
2.2 免疫程序混乱
有的猪场没有制订免疫程序, 照抄书本上或饲料厂、兽药厂推销人员提供的免疫程序;有的场免疫程序太复杂, 基本上所有的疫苗都免;有的场不免口蹄疫, 不免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
2.3 免疫不合理
有的场随意加大疫苗用量, 如猪瘟脾淋苗, 免疫使用5头份以上, 甚至达8~10头份;有的免疫了猪瘟脾淋苗, 间隔10来天又注射猪瘟细胞苗;有的猪场只要猪一发病就反复打猪瘟疫苗;有的猪场注射同种疫苗的间隔时间太短, 注射频率过密, 这些不当的免疫方法会导致猪应激, 出现免疫麻痹甚至严重的副反应。
2.4 免疫操作不规范
2.4.1 如注射部位不消毒, 造成感染、发炎, 形成脓肿。
2.4.2 注射器械消毒不严。有的场注射器械长期不消毒, 或者用开水烫一下、用酒精泡一下就用于防疫。
2.4.3 注射针头反复使用。一个针头注射多头生猪, 容易造成感染或污染疫苗。
2.4.4 注射深度不够。如油乳苗注射深度不够, 直接注射到皮下时, 会造成严重的副反应。有的因注射深度不够, 造成疫苗直接从针眼流出。
2.5 疫苗认识误区
2.5.1 片面夸大疫苗的作用, 认为只要打了疫苗, 就能百分之百保护猪不发病, 实际上疫苗的免疫效果与疫苗质量、猪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均有关。
疫苗本身的攻毒保护率不能达到100%, 如果猪有免疫抑制性疫病、潜伏期疫病, 则免疫效果更差。
2.5.2 片面夸大进口疫苗的效果, 认为只有进口疫苗的免疫效果才好, 实际上, 有的进口疫苗的毒株与国内流行毒株不一样, 其达不到防控当地疫病的效果。
3 改进措施
搞好消毒和防疫工作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关键。针对小规模猪场在消毒和防疫中存在的问题, 应做好以下工作:
3.1 抓好消毒工作
3.1.1 重视消毒工作, 建好消毒制度, 并落实专人负责。猪场每周进行两次彻底消毒, 并做好消毒记录。
3.1.2 建好场口、圈舍的消毒池。进场消毒池应与大门同宽, 池深为20~25 cm, 车辆出入时消毒时间应延长。消毒池内必须保有与池深相同的消毒液, 并定期更换消毒液。猪场应建消毒室, 消毒室内必须装紫外线消毒灯, 人员必须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入圈舍。
3.1.3 消毒药物须定期更换, 应准备2~3个不同品种的消毒药品轮换使用。
3.1.4 消毒要科学、彻底, 消毒药物应按说明配制和使用。消毒不留死角, 圈舍要先清洗后消毒, 消毒以打湿地面为度。
3.2 科学防疫
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本场的疫病流行情况、抗体监测情况制订免疫程序, 坚持该免的必须免, 可免可不免的坚决不免。
猪场必须免的疫苗有: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口蹄疫, 种猪必须免的疫苗有:乙脑、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
猪瘟、口蹄疫免疫:二种疫苗可同时分边注射, 仔猪30~35日龄免疫1头份, 60~65日龄再免疫1头份。种猪每年免两次, 母猪在空怀期间免疫。
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活疫苗在猪瘟免疫前免疫, 若用灭活疫苗, 则在猪瘟、口蹄疫免疫后, 隔7 d以上免疫, 高致病性蓝耳病每年免疫2次, 每次免疫2头份。
乙脑、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免疫:疫苗种猪每年免两次, 每次1~2头份, 母猪产前1~2月均可免疫, 每种疫苗间隔7~10 d免。
3.3 建好免疫档案
每次免疫必须登记, 登记时应记录疫苗名称、免疫剂量, 疫苗生产厂家、批文、批号, 免疫时间, 生猪耳标号码, 接种人员等。
3.3.1抓好重点疫病的免疫, 猪场不论大小都必须做好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免疫, 种猪应做好乙脑、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的免疫。其他疫病, 如副伤寒、水肿病、喘气病、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 在本场没有发生或发生不严重的情况下均不免, 以减少免疫应激, 免后应作好相关记录。
必须免疫的疫苗要按本场的免疫程序免疫, 不能随意增减免疫次数或头份, 且必须在免疫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免疫。
3.3.2 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及其他种猪疫苗可使用有正规批文、批号的国产产品, 同时作好使用记录。
3.4 规范免疫操作
3.4.1 免疫注射器、针头要煮沸消毒, 煮沸时间应在40min以上。
3.4.2 每栋圈舍使用一套免疫器械, 每头猪用一颗针头, 每注射一种疫苗换一颗针头。
仔猪用9号针头免疫, 针头长13~20 mm, 中猪用12~14号针头免疫, 针头长20~25 mm, 成年种猪用16号针头免疫, 针头长25~38 mm, 油乳苗尽量注射到肌肉内。
3.4.3 吸取疫苗时, 疫苗瓶上留置专用吸取疫苗的针头。
3.4.4 疫苗免疫期间不能使用抗菌素, 弱毒疫苗免疫期间不要使用地塞米松以及抗病毒药物。
小规模猪场消毒和免疫 篇2
1 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防止病原传入
(1) 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三区分开, 生产区设立隔离圈, 种猪舍、保育舍、仔猪舍、育肥舍、产房严格分区。 (2) 生产区大门设专职人员, 负责来往人员、车辆的消毒工作。无论是外来人员还是本场人员进入生产区前, 必须经过消毒池, 进入消毒更衣室, 更换工作服、鞋后方可进入猪舍。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场;出售种猪、肥猪时应经交易通道;饲料由本场专车专线运进;粪便由密闭地下管道或污道经专用车运出。 (3) 引种是导致传染病发生的一条主要途径。为了确保猪场安全, 防止疫病传入, 引进种猪时必须由非疫区购入, 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 再经本场兽医检疫隔离观察2个月, 经检查认为健康方可入舍混群。
2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消灭传染源
(1) 消毒的目的是杀死滞留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毒的种类很多, 主要包括预防性消毒、临时性消毒及终末消毒等。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性清扫和化学性消毒。 (2) 机械性清扫是搞好猪舍环境卫生最基本的一种方法。通过机械性清扫可大大减少猪舍内的污物及病原微生物, 提高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3) 化学性消毒是猪场最常用的一种消毒方式。即采用化学消毒剂对猪舍、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4) 未发生传染病时, 猪场每年可进行2次大的预防性消毒, 每1~2周进行1次带猪消毒。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猪群, 应在全出后进行消毒。产房的消毒, 在产仔前应进行1次, 产仔高峰时进行多次, 产仔结束后再进行1次。 (5) 猪场发生疫病时, 猪舍要加强临时性消毒, 对病猪及其分泌物、污染的场地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彻底消毒, 当传染病扑灭后和疫区解除封锁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针对不同场所, 消毒有区别: (1) 大门:入口设有消毒池, 消毒药一般采用2%的火碱, 每周更换1次, 以保持有效浓度。猪舍的出入口应设有消毒槽, 里面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之类物品及用具。 (2) 猪舍: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的猪舍, 进猪前需先彻底清除猪舍内的粪尿及垫料, 运出后进行无害化处理;用高压水彻底冲洗顶棚、墙壁、门窗、地面及其他设施, 直至冲净为止, 待干燥后用福尔马林熏蒸24h, 然后开窗通风。对种猪舍、后备种猪舍可采用带猪消毒方式, 用杀毒灵、百毒杀等消毒药喷洒。 (3) 运动场:如为水泥地面, 先用水彻底冲洗, 然后再用消毒药消毒。如为泥土地面, 可将地面深翻30cm左右, 同时撒上新鲜的生石灰 (用0.5kg/m2) , 然后以水湿润, 压平。 (4) 粪便、污水:粪便常用的消毒法是生物热消毒法。一种是发酵池法, 适用于稀薄粪便的发酵;另一种是堆粪法, 适用于干粪的处理。比较常用的是发酵池法。污水的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法、过滤法及化学药物处理法, 比较实用的是化学药物处理法, 即先将污水引入污池, 再加入2~5g/L漂白粉进行处理。
采取上述消毒措施, 可以将猪舍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降到最低水平。
3 切实做好预防免疫接种工作, 增强群体的抗病力
免疫接种是预防猪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规模化猪场, 一些重要的传染病, 如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 必须进行疫苗免疫接种。一些繁殖障碍性疫病, 如伪狂犬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等, 也必须进行预防免疫接种。对有些疫病, 如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应根据本地区疫病的流行情况和本场的实际情况, 有选择性地进行免疫接种。
关于猪传染病的预防接种的免疫程序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各猪场应根据本地区疫病发生或流行情况以及本场的实际防疫需要, 制定适合本场的切实有效的免疫程序。笔者结合猪场养殖防疫实际, 介绍猪场常见传染病的免疫程序。
3.1 常规强制免疫疫病
(1) 猪瘟弱毒苗:仔猪20日齡首免, 55~60日齡第2次免疫。种公猪、繁殖母猪 (空怀期) 每年加强免疫2次。 (2) 猪口蹄疫灭活苗:仔猪28~35日齡首免, 60~70日齡进行第2次免疫。种猪每隔6个月进行1次免疫。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苗:仔猪15日龄或80日龄免疫, 经产母猪产前4、5周内, 种公猪每年2、7月份免疫。
3.2 种猪必须预防的疫病
(1) 猪伪狂犬病弱毒苗:母猪配种前1个月进行免疫, 成年公猪每年免疫1次。 (2)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苗:母猪配种前1~2周首免、20d后进行第2次免疫。 (3) 猪乙型脑炎弱毒苗:每年蚊子滋生之前1~2个月对后备母猪、妊娠母猪、种公猪进行1次免疫。细小病毒病灭活苗:初产母猪配种前2~4周进行接种。
3.3 可选择应用的疫苗
(1) 仔猪黄白痢基因工程苗:妊娠母猪分娩前1个月、半个月各进行1次免疫。 (2) 仔猪红痢灭活苗:妊娠母猪分娩前1个月、半个月各进行1次免疫。 (3) 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妊娠母猪分娩前20~30d进行免疫接种。猪链球菌病弱毒苗:疫区仔猪6日龄进行免疫, 成年猪每年春、秋各加强1次免疫。 (4) 猪气喘病弱毒苗:仔猪15日龄以后首免, 2~3月龄时进行第2次免疫。 (5) 猪萎缩性鼻炎灭活苗:仔猪7~10日龄首免, 2~3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进行免疫。 (6) 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2~3月龄猪进行2次免疫, 间隔2周。
3.4 定期疫病监测, 确保免疫效果
小规模猪场消毒和免疫 篇3
1后备种猪的免疫程序
60日龄以前, 注射同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
配种前40天, 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2毫升;
配种前一个月, 注射伪狂犬疫苗2头份;
配种前22天, 注射蓝耳病弱毒疫苗2头份;配种前16天, 注射细小病毒灭活苗2毫升;
配种前12天, 注射猪瘟细胞苗8头份或脾淋苗2头份;
配种前8天, 第二次接种伪狂犬疫苗2头份。
2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第一胎起)
产前40天, 注射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三价灭活疫苗2毫升;
产前30天, 后海穴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4毫升;
产前21天, 注射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2头份;
产前15天, 注射仔猪肠道埃希氏菌病三价灭活疫苗2毫升;
产后7天, 注射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2毫升;
产后14天, 注射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2毫升;
产后20天, 注射猪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2毫升 (3胎以上可以不免) ;
产后25天, 连同乳猪一起, 肌肉注射猪瘟高效细胞苗2头份;
产后30天, 连同乳猪一起, 肌肉注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2头份;
每年3月, 肌肉注射一次乙脑疫苗1头份, 三年后可不免。
3成年配种公猪免疫程序
3月中旬, 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活疫苗肌肉注射2头份;
3月下旬, 猪乙脑活疫苗肌肉注射2头份;
4月上旬, 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肌肉注射2~4毫升;
4月中旬, 猪伪狂犬病活疫苗肌肉注射2头份;
4月下旬, 猪口蹄疫高效灭活苗肌肉注射2~3毫升;
5月上旬,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肌肉注射2~3毫升;
7月中旬, 猪瘟活疫苗 (脾淋源) 注射2头份;
8月中旬, 猪伪狂犬病活疫苗注射2头份;
1月上旬, 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肌肉注射2~4毫升;
11月下旬, 猪口蹄疫高效灭活苗肌肉注射2~3毫升;
11月上旬,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肌肉注射2~3毫升;
11月中旬, 猪瘟活疫苗 (脾淋源) 注射2头份;
12月中旬, 猪伪狂犬病活疫苗注射2头份。
4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 (自繁自养)
7日龄, 肌肉注射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2毫升 (21日龄二免) ;
14日龄, 肌肉注射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1毫升 (28日龄二免) ;
25日龄肌肉注射猪瘟高效细胞苗1头份 (45~60日龄二免) ;
30日龄肌肉注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2头份 (一月后二免) ;
35日龄肌肉注射口蹄疫高效灭活苗2毫升 (一月后二免) ;
40日龄肌肉注射蓝耳病活疫苗1头份 (一月后二免) ;
45日龄肌肉注射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2毫升或链球菌疫苗2毫升。
5外购仔猪的免疫预防保健程序 (以100头仔猪为例)
进栏1~5天7.5千克左右, 干扰肽100克+溶菌50克+断奶宝100克+转移肽50克拌料或饮水均可, 进栏6~30天, 断奶宝100克+转移肽50克拌料50千克/饮水100千克, 可连用1月。
进栏第7天, 全群接种猪瘟高效细胞苗1头份, 一月后二免;
进栏第10天, 全群接种猪圆环病毒灭活苗2毫升;
进栏第13天, 全群接种猪伪狂犬活疫苗HB-98或 (普宁) 1~2头份;
进栏第15天, 全群接种猪蓝耳病 (CH-1R株) 1头份一月后二免;
进栏第20天, 全群接种口蹄疫灭活苗2毫升一月后二免;
进栏第30~40天, 在饲料中添加佳益佳、转移肽、治嗽静300~500克/500千克。
进栏第35天阉割、消毒;
进栏第50~57天, 在饲料中添加乐去从+饲必回各500克/500千克;
体重25~30千克, 全群用万特肺灵500克+新附优1千克/吨, 连用1~2周;
50千克~60千克, 全群用万特肺灵500克+新附优1千克/吨, 连用1~2周。
6高热综合症、呼吸综合症、腹泻综合症的预防保健方案
6.1高热综合症的预防保健
管理:猪舍通风、降温, 但不能造成地面猪床潮湿;做好喘气病、蓝耳病、伪狂犬、猪肺疫、口蹄疫等的防疫;消毒-优绿环净、百胜、洁净、卫康等严格有效的消毒可以减少80%的发病率;保护好黏膜的完整性-治嗽静、溶菌酶等;提高机体免疫力-转移肽、干扰肽、黄芪多糖、灵芝多糖、香菇多糖、清开灵、双黄连等;抗应激-电解多维、排疫肽等;广谱抗生素清除细菌性等隐性感染-泰拉菌素、施美芬、泰乐菌素、林可霉素、佳益佳等;脱霉防霉-霉吸安、复合生物奇霉素等。
发病后减群:早期病猪坚决隔离和淘汰;发病猪舍封锁, 灭蚊蝇, 使用0.2%辛硫磷, 喷雾猪群, 每周1~2次;加强管理抗应激, 使用绿益态1千克/T水, 连续使用;发病稳定后, 母猪推迟1个情期配种, 万特肺灵800克/吨+新附优特乐1000克/吨+干扰肽500克/吨饲料;严重减食用水溶性万特肺灵500克/吨+附优特乐1000克/吨+干扰肽500克/吨饮水;病猪用排疫肽+干扰素配合万特肺灵、头孢等注射治疗1次/天连用3~5天。
6.2猪腹泻症的预防保健方案
加强管理, 健全生物安全措施, 经常做好母猪舍、保育舍卫生、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和消毒灭原工作;做好免疫预防;规模猪场应根据病原检测结果, 制订全年免疫计划, 按程序做好相应疫苗的免疫注射。散养农户防猪腹泻可重点选用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三价灭活疫苗于母猪产前40日和15日各注射一次, 防冬痢主要使用猪胃肠炎-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灭活苗进行免疫注射;药物预防保健:母猪产前产后、仔猪断奶前后用微生态制剂拌料保健一周左右, 如母猪宝、断奶宝, 溶菌酶等, 使用这类药物时不能同时使用抗生素 (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 ;发病时对症治疗:主要是采用口服补液盐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和抗生素 (防止继发感染) , 同时适当使用收敛药物。严重病畜使用排疫肽+干扰素, 配合一种抗生素, 每天肌肉注射一次, 连续治疗三天, 具有较高的疗效。
6.3呼吸综合症的预防保健方案
猪舍通风, 温度适宜, 及时清粪;做好猪喘气病、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伪狂犬等病的免疫;饲料防霉、脱霉, 若已阉割的子母猪阴户发红, 脱肛、打架, 有猪猝死, 饲料中要加霉吸安 (主要成分:蒙脱石、二氧化硅等) 和广谱抗生素 (高敏感度) , 如治嗽静等, 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但要连用15天以上。对浓度依赖性强的药物, 如氟苯尼考类, 可在短期3~5天, 加大30%~50%的用量。发现:“肚子瘪、眼睛肿、被毛差”的仔猪立即标记;将病猪隔离至单独栏舍;万特肺灵注射液, 每10千克体重1毫升, 肌肉注射, 每天1次, 连续3天。治疗3天无效的猪立即淘汰。细菌+衣原体/支原体/附红细胞体/螺旋体, 饮水给药7~10天, 每吨水添加:水溶性万特肺灵500克附优特乐1千克或喘束治500克绿益态1千克;病毒、细菌混感:舒长宁1000克+治嗽静1000克+干扰肽1000克/吨饲料连用1周后用药量减半再用1周。
对于传染快、危害严重的病毒、细菌混感的猪群, 全群选用对该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拌料和饮水防治1~2周;对于有猪瘟病例的猪场, 对全群进行抗体监测, 抗体滴度 (HI) 低于1:32以下对全群紧急加强免疫一次, 猪瘟弱毒疫苗+转移因子 (特福等) 强化免疫, 一周以后使用干扰肽+治嗽静+万特肺灵拌料连续使用1~2周;病猪治疗: (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坚决淘汰无害处理) 使用排疫肽 (或免疫核糖核酸) +干扰素 (转移因子、细胞因子) 制剂配合对该病敏感的抗生素注射治疗每天一次, 连用3~5天后与大群一起药物拌料维持治疗一周左右, 对于体温升至41.5℃以上者用柴胡等退热药1~2次, 41℃以下者一般不用退烧药。
规模猪场卫生消毒要点 篇4
1 卫生消毒设施
1.1
规模猪场门口应设“谢绝参观”标志、消毒池和消毒间车辆进场消毒池, 供本场车辆进出生产区时消毒用, 建在生产区大门处, 宽度与大门同宽、长度应为最大车轮周长1.5倍、深度不少于10 cm。人员入场消毒更衣间 (沐浴更衣室) , 供本场生产人员进场消毒更衣用, 应建在生产区大门旁, 室内应有更衣柜、消毒洗手池, 安装2到数支紫外线灯管。有条件的场可设立淋浴更衣室, 让员工入场淋浴后换穿场内工作服、鞋进场工作。
1.2 粪便处理设施
粪便堆积发酵场 (池) , 用于粪便的贮存与发酵, 有条件的可将粪便制作成有机复合肥。沼气池, 用于处理尿水和冲洗猪舍的污水。污水处理净化池, 用于污水净化, 可采用多级沉淀发酵池法。
1.3 监控设施
有条件的猪场可配备多探头监控设备1套, 用于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监控以及对外业务的接洽。
2 卫生消毒设备
2.1 喷雾器
用于喷洒消毒剂, 猪场可依据情况使用手动式、电动式喷雾器。
2.2 清洗机
用于强力冲洗栏舍及地面、墙壁、顶棚等, 同时可换接喷头喷雾, 用于大面积强化消毒或杀虫。
2.3 火焰消毒器
用于猪舍地面及设备消毒, 燃料可使用柴油、汽油、天然气或沼气。
2.4 煮沸消毒器
用于消毒诊疗用过的器械。
2.5 高压灭菌器
用于消毒诊疗用过的器械。
2.6 紫外线灯
对人或物的照射消毒, 其悬挂高度离地面不超过2 m, 使用中应注意对的健康防护。
2.7 通风换气机
根据猪舍长度和空间安装相应大小功率的轴流风机采用正压或负压的方法通风换气。
3 卫生消毒剂
3.1 常用化学消毒剂
3.1.1 氯制剂类:
漂白粉, 有效氯≥25%, 饮水消毒浓度为0.03%~0.15%。优氯净类:如消毒威、消特灵, 使用浓度为1∶400~1∶500左右喷雾或喷洒消毒。二氧化氯类:如杀灭王, 使用浓度为1∶300~1∶500做喷雾或喷洒消毒。
3.1.2 过氧化物类:
过氧乙酸, 多为A、B二元瓶装, 先将液混合作用24~48 h后使用, 其有效浓度为18%左右。喷雾或喷洒消毒时配制成浓度为0.20%~0.25%, 现用现配。
3.1.3 醛类:
甲醛, 多为36%的福尔马林, 用于密闭猪舍的熏蒸消毒, 一般为福尔马林14 mL/m3加高锰酸甲7 g/m3。消毒时, 环境湿度>75%, 猪舍密闭24 h后通风5~10 d。
3.1.4 季铵盐类:
双链季铵盐如百毒杀、1210、1214等, 使用浓度为11 000~1∶2 000喷雾或喷洒消毒 (原浓度为50%) 。
3.1.5 酚类:
菌毒敌、菌毒灭, 使用浓
度为1∶1 000~1∶3 000
3.1.6 强碱类:
火碱, 含量不低于98%, 使用浓度为2%~3%, 多用于环境消毒。生石灰, 多用于环境消毒, 必须用水稀释成20%的石灰乳。
3.1.7 弱酸类:
灭毒净 (柠檬酸类) , 使用浓度为1∶500~1∶800。
3.1.8 碘制剂类:
PV碘、威力碘、百毒消-30, 一般使用浓度为50×10-6
3.2 消毒剂的选用
由于消毒剂种类很多, 选择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3.2.1
选择的消毒剂具有效力强、效果广泛、生效快且持久、稳定性好、渗透性强、毒性低、刺激性和腐蚀性小、价格适中的特点。
3.2.2
充分考虑本场的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消毒对象、消毒设备、猪场条件等, 选择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的几种不同性质的消毒剂。
3.2.3
充分考虑本场的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疫病可能的发展趋势, 选择对不同疫病消毒效果确实的几种不同性质的消毒剂。
3.3 使用消毒剂的注意事项
3.3.1
猪场有完善的各种消毒记录, 如入场消毒记录、空舍消毒记录、常规消毒记录等, 记录消毒时间、栋号、消毒药品, 使用浓度、消毒对象等。
3.3.2
严格按消毒药物说明书的规定配制, 药量与水量比例正确, 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浓度。不准任意将两种不同的消毒药物混合使用。喷雾时, 必须现配现用, 搅拌均匀, 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1次用完。注意人畜安全和个人保护, 避免损坏消毒物品。
3.3.3
消毒前必须搞好卫生, 彻底消除粪尿、污水、垃圾, 尽可能消除影响消毒效果的不利因素 (粪、尿和垃圾等) 。
3.3.4
充分了解本场所选择的不同种类消毒剂的特性, 依据本场实际需要的不同, 在不同时期选择针对性强的消毒剂。
3.3.5 消毒作用时间。
要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消毒剂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 一般接触在30 min以上方能取得满意的消毒效果。
3.3.6
使用消毒剂时, 必须现用现配, 混合均匀, 避免边加水边消毒等现象。不能混用不同性质的消毒剂。在实际生产中, 需使用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剂时, 可先使用一种消毒剂消毒, 60 min后用清水冲洗, 再使用另一种消毒剂。不能长久使用同一性质的消毒剂, 坚持定期轮换不同性质的消毒剂。
4 卫生制度
良好的环境卫生, 能够显著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 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环境保证。
4.1
猪场生产区周围环境, 要每天打扫卫生, 及时清理生产垃圾, 如使用过的药盒、瓶、疫苗瓶等, 要妥善堆于一处, 适时销毁处理。
4.2
猪场生产区, 每天必须打扫清理粪便, 做到猪、粪分离, 粪尿采取“干湿分离”, 即干粪装袋, 堆码于发酵池中, 尿及冲洗圈舍的污水排入沼气池中。
4.3
猪舍粪沟沉积的粪污, 至少每月彻底清理1次, 保证栏舍内无长期积留粪便, 减少有害菌繁殖机会。
4.4 猪舍平时注意通风换气。
在保持温暖干燥的同时, 适当通风换气, 排除有害气体,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4.5
舍内的整体环境卫生, 包括屋顶、门窗、走廊等平时不易清扫的地方, 每月彻底打扫1次。
4.6
场内的垃圾、杂草及时清除。
4.7
注意灭鼠、灭蚊、蝇, 灭鼠选择对人、畜毒性低的毒鼠药如安妥、敌鼠盐等, 每半年灭1次;蚊蝇多发季节至少每周灭蚊蝇1次, 可选用敌百虫、敌敌畏、倍硫磷等杀虫药, 且注意对人、畜的毒性。
5 消毒措施
得力的消毒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入和传播, 为猪群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消毒可分为经常性的卫生消毒和终端消毒, 前者指舍内及四周的经常性消毒 (定期带猪消毒、场区消毒和人员入场消毒等) 。后者指空舍或空栏后的消毒。消毒的对象主要是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场, 包括圈舍、周边环境、用具、饲养人员的衣物、鞋靴进出车辆等。
猪场应坚持“全进全出”原则。进栏前, 用消毒液严格消毒后方可进栏。
5.1 外围消毒
5.1.1 人员消毒:
采用沐浴消毒时, 进场人员应在更衣室内脱去衣物, 全身淋浴后, 换穿场内专用工作衣、工作鞋, 双手在消毒池 (盆) 内浸泡消毒后, 经消毒通道进入生产区内。工作服、鞋用完后可悬挂于更衣室内, 开启紫外线灯, 照射2 h消毒, 或熏蒸消毒, 以备下次再用。工作服、鞋应定期进行洗涤。
5.1.2 车辆消毒:
本场车辆自外返回需进入生产区时, 应在大门外经喷洒消毒剂对其外表及所载物体表面消毒后, 通过消毒池进入。消毒池液体每周至少更换2次。
5.1.3 生产用品消毒:
生产用材料 (如扫把、铁锹等) 可用消毒剂对表面消毒即可, 但在有疫情时经熏蒸消毒后才可用于生产。
5.2 场区消毒
5.2.1 非生产区:
包括生活区、办公区和饲料加工区。经常清扫, 保持其清洁卫生, 每周或半月定期消毒1次。
5.2.1 生产区:
舍外主干道每日清扫, 每周使用规定之消毒剂消毒1~2次。场外有疫情威胁时, 增加消毒次数。
5.2.3 赶猪通道、装猪台:
每次使用后立即清扫、冲洗并喷洒消毒剂。称重地磅必须在清扫后进行擦拭消毒。
5.2.4 尸体剖检室 (或剖检尸体的场所及运送尸体的车辆) :
经过的道路使用后立即进行消毒, 酌情使用喷洒法或浇泼法、浸泡法等方式进行消毒。
5.2.5猪舍消毒:
每天至少对猪舍清洁2次, 将收集的粪便、饲料残屑、垫草等运往粪场集中处理, 清洗食槽、水槽、排污沟。配种怀孕舍、中大猪舍每周至少对地面、栏杆、墙壁、走道消毒2~3次。疫情严重时应酌情增加消毒次数和提高消毒剂使用深度。
5.2.6 空栏消毒:
猪舍空出后, 彻底清扫, 冲洗栏舍, 包括猪床、排污沟、地面及墙壁、保温箱、天花板、饲槽等仔细洗净, 不留死角;使用2%火碱喷洒地面、饲槽、栏杆等, 0.5~1 h后冲洗掉火碱液;再用0.3%过氧乙酸或氯制剂对整个猪舍喷雾消毒。或密闭门窗进行熏蒸消毒, 按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30 m L, 倒入适当容器内再加入高锰酸钾15 g/m3, 舍内温度不低于15℃。或不加高锰酸钾, 用猛火加热福尔马林, 使其迅速蒸发, 灭了火种, 24 h后开窗通风。
5.3 终端消毒 (大消毒)
疫病大面积发生和流行后, 最后1头患猪死亡、扑杀、转移出场或痊愈, 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发生时, 在全场施行的全面彻底消毒。应掌握的原则是先消毒未发病区, 后消毒发病区;先消毒猪舍外, 后消毒猪舍内。猪舍环境消毒应在进行了大扫除, 清理场地后进行, 垫草、粪便、垃圾等应予焚烧, 水泥表面泼洒消毒剂, 必要时可适当提高消毒剂使用浓度。
5.4 饮水消毒
在使用江河、湖塘水饮用水源又未进行过滤净化时, 可使用氯制剂、有机酸制剂等通过定量加药器加入水中对其消毒。在腹泻病多发场尤应采用。
5.5 饲料袋消毒
每月清洗并浸泡消毒1次。
5.6 其它常规消毒
5.6.1 病死猪剖检时的消毒:
对死亡原因不明的猪只剖检应在剖检室内或场外规定场所进行, 运送猪尸时应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剖检开始前应使用消毒剂对猪尸清洗消毒。剖检完毕后对病、死猪尸做无害化处理。剖检人员消毒双手扩鞋, 剖检器械浸泡消毒。所采集病料应妥善保管, 剖检场地用消毒剂泼洒清洗或浸泡。
5.6.2 工件服、鞋的消毒:
职工工作中穿戴的衣服、鞋应定期清洗, 置日光下暴晒消毒。工作人员接触病猪后将工作衣、鞋置消毒剂中浸泡消毒后再进行洗涤。
5.6.3 医疗器械消毒:
规模养猪场的消毒方法 篇5
1. 猪舍外的消毒
(1) 猪场设场门、生产区门、猪舍门三道消毒防线场门消毒池置2%~3%苛性钠溶液或其他消毒液, 水深10~20cm。猪舍门消毒池可用浸过消毒液的沙袋或锯木袋代替, 消毒药液要经常更换, 以保持有效浓度, 冬季可加食盐防冻或改用生石灰消毒。
考虑空气、阳光这些因素对消毒药液消毒效果的影响, 火碱的水溶液只能维持2 d的有效消毒效果, 所以要按时更换。
(2) 生产场区要定期消毒杀死周围环境的病原菌, 一般情况下生产区每周应该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选用2%的火碱溶液进行喷雾消毒, 用一段时间后改用碘制剂, 再用一段时间后改用0.5%的过氧乙酸。
(3) 生产区门口消毒暗室根据空间大小设4~6盏紫外线灯, 长期打开。
(4) 外来人员、本场工作人员都应遵循本场的消毒制度。生产场区工作人员工作服经严格消毒, 不准穿出场外, 两套轮换穿。
2. 猪舍内的消毒
(1) 空栏消毒当每批猪转出空栏时给猪舍彻底清扫、冲洗、消毒, 许多猪场只是空栏清扫后用清水简单冲洗就开始消毒, 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 必须使药物接触到病原微生物, 经过简单冲洗的消毒现场或多或少存在甚至不易被火碱消除的有机物, 如血液、胎衣、羊水、体表脱落物、动物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油脂等, 这些有机物中藏匿着大量病原微生物, 而消毒液是难以渗透其中发挥作用。这样, 该猪舍上批猪遗留下来的病原又给下批猪带来安全隐患。
(2) 带猪喷雾消毒生产区猪体每周消毒一次, 各类猪舍采取“全进全出”的消毒方法, 猪群转栏时给猪体冲洗、消毒、驱虫。
目前, 规模猪场在全干道或为猪舍内走道地面撒火碱水或生石灰的方法消毒, 在猪舍内主要使用喷洒式消毒技术, 向猪舍地面或猪群喷洒氯、碱或复合酚类消毒剂。
冬季规模猪场应使用猪舍气雾化消毒技术。所谓气雾消毒是使用新型喷雾器械将全消等无毒消毒剂以细小的微粒喷洒空气中, 形成消毒剂的气溶胶, 从而对猪舍内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消毒。计算需消毒猪舍的容积, 确定在常规喷雾时需要使用全消等消毒药物的剂量, 然后按药物比例稀释, 将稀释的消毒液装入消毒器械中即可消毒。喷雾时应尽可能地将消毒液向舍内空中喷出, 观察雾滴大小及其降落状况, 调整流量使雾滴达到需要的细度。在疫病高发季节, 根据疫情的发展可每天一至数次进行舍内带猪消毒。
寒冷的冬季, 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 空气中的病毒, 细菌飞沫可漂浮30 h以上, 如果不常开门换气, 则猪舍内的病毒、病菌飞沫会很快滋生与繁殖, 当其聚集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诱发猪只发病, 因此, 要消灭猪舍内、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喷雾消毒非常重要。
要注意消毒前一定要彻底的清扫, 消毒时要使地面像下了一层毛毛雨一样, 不能太湿, 也不能太干 (起不到消毒作用) , 每个角落都消毒到。消毒时要使喷头在猪的上方使药物慢慢落下, 不要对着猪消毒。
3. 猪群的饮水消毒
饮水也是猪群疾病传播的途径之一。很多养殖场的饮水中大肠杆菌、霉菌、病毒往往超标, 也有很多场在饮水中加入了维生素、抗生素粉制剂, 这些维生素和抗生素会造成管道水线堵塞和生物膜形成, 影响猪群饮水卫生, 应选择对猪群盲肠道有益能杀死膜内所有病原的消毒药作为饮水消毒药。
在养猪业中多采用集体供水, 物理消毒法中的煮沸消毒、紫外线消毒、超声波消毒等方法无法用于猪的饮用水消毒, 因此, 在猪场更好地采用化学消毒法。目前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氯制剂、碘制剂等, 这些消毒剂对人、畜、生产品无害、无致癌、致突变作用, 是安全可靠的消毒剂。
注意不要任意加大饮用水中消毒药的浓度。饮用水应保持清洁, 尤其在疫病发生时或水源受污染时应对饮水进行消毒, 用以杀灭饮水中的微生物从而控制猪体内的病原体。有些饲养人员为加强消毒效果, 任意加大饮用水时消毒药的浓度, 这样做虽然能更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却容易引起猪的急性中毒, 同时还可杀死或抑制肠道内的正常菌群, 造成腹泻或激发肠道疾病。故饮水消毒不可浓度过高或消毒时间太长, 应使用有批准文号、正规生产的消毒剂, 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使用。
另外, 在消毒剂的正确使用中, 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 选几种消毒药物后, 轮换着使用, 一种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换其他药物, 不准将任意两种不同消毒药物混合使用或消毒同一物品, 因为两种消毒药合用时常常因物理或化学性配伍禁忌而使药物失效。
(2) 由于环境温度对消毒剂的影响, 尤其是含有醛或碘的消毒剂, 在寒冷的季节 (20℃以下) 对同一病毒的有效消毒作用大大下降, 且达到有效消毒的时间, 即与病原接触的时间也会比原来延长。
规模化猪场的消毒与隔离 篇6
1 猪场的消毒程序
1.1 入场消毒
1) 入场人员消毒。入口处设置长3 m宽与大门相同的水泥结构消毒池, 池内消毒液2~3 d彻底更换一次, 可选用氢氧化钠等。进场人员必须更换鞋, 脚踩消毒池, 经紫外线消毒室消毒10~15 min或喷雾消毒后才能进入。入场后, 人员还应随时进行洗手消毒。采用的消毒剂应对人的皮肤无刺激性、无异味, 可选用过氧化氢溶液、新洁尔灭 (季胺盐类消毒剂) 溶液。
2) 车辆消毒。任何车辆不得进入生产区, 外来运猪车辆车轮、车厢内外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喷洒消毒。可选用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1.2 生产区消毒
1) 杜绝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参观访问。工作人员不准养宠物, 不准进入屠宰场, 不准带入可能染病的畜产品或物品。本场兽医不准到外诊疗疫病。
2) 从外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 必须经消毒更衣室消毒, 经过淋浴、更衣 (穿工作服) 、换鞋后, 方可进入猪场。
3) 不同猪舍的饲养人员不准串舍和在饲养时间聚集, 各车间用具不得外借和交叉使用;技术员需检查猪群情况时, 必须穿经消毒的工作服、戴帽、换鞋, 检查应该从健康猪群到病猪, 从小猪到大猪, 同时进入不同猪舍时应进行重新消毒。
4) 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人工授精站的人员, 不可进入养猪生产区, 取送精液应在指定的窗口。
5) 车间用具经过浸泡、喷雾或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后才可进场。
6) 买猪人员、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
7) 在病猪舍、隔离舍出入口应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 消毒液可用3%烧碱溶液。
1.3 猪舍消毒
1) 常规消毒。坚持每天打扫猪舍卫生, 保持料槽、网床、用具干净, 地面清洁, 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品进行消毒。
2) 定期消毒。定期对猪场周围环境及猪舍进行消毒, 定期在猪舍内进行带猪消毒, 每周进行2~3次。疫病期间产房和保育舍每天消毒1次, 其他猪舍每2 d进行1次消毒。
3) 要实行单元化饲养、全进全出制。每批猪只转出后和下批转栏前, 对猪舍地面、栏舍、走道、食槽、用具以及下水道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4) 母猪上分娩床、仔猪转群时, 应对猪只体表进行消毒。母猪生产时一定要保证母猪乳房、阴户周围干净卫生, 并严格消毒, 于干燥后送到指定地点。
5) 注射器、针头、手术刀、剪子、镊子、耳号钳、止血钳等物品的消毒, 在洗净后, 经消毒锅内煮沸消毒30 min后方可用。
6) 仔猪打耳号、剪牙、断尾等外伤, 以及其他猪群的外伤, 都应该及时消毒, 防止感染。用5%的碘酒棉球涂擦数遍, 直到痊愈。
7) 公母猪配种前, 应做好公猪下腹部、尿囊和母猪外阴部的清洁消毒。采用人工授精时, 要有无菌操作观念, 避免人员、器具、环境等因素影响精液质量。
1.4患期消毒
出现腹泻等传染性疾病时, 对发病猪隔离、调圈, 对该圈栏清扫、冲洗、药物消毒、火焰消毒、干燥。水泥床面和水洗后易干燥的猪舍需要用水冲洗。出现口蹄溃疡症状疾病时, 舍内走廊用3%火碱水溶液, 地面用1:500的百菌消 (辉瑞) 消毒。出现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时, 清扫、通风、带猪消毒。此时消毒药浓度可比平时高1倍。杀灭虫卵时, 清扫冲洗地面, 用3%火碱水溶液消毒, 再火焰消毒。
1.5 粪污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1) 粪便可用生物热消毒法 (发酵池或堆粪法) , 猪粪堆积处应远离猪舍, 并定期消毒 (可用50%百毒杀1:300兑水进行喷雾消毒) 。污水可用沉淀法、过滤法或化学药品处理 (每升污水加2.5 g漂白粉) 。
2) 病死猪、死胎和胎衣的处理。严格处理病死猪、死胎、胎衣和废弃物, 用密闭袋包装, 经焚化或深埋处理。对病猪停留过的地方, 清除粪便和污水、污物后, 再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彻底消毒;粪便、污物经专用道运出猪舍。
3) 垃圾处理。生活垃圾放在指定的地点, 定期焚烧或运输到专门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经常清除垃圾、杂物和杂草, 并搞好猪舍周围的环境卫生。
1.6 消毒注意事项
1) 消毒前首先要清扫、浸泡, 刷洗除去表面附着物, 然后按规定配制消毒液进行消毒。在无疫病发生的情况下, 每个月对全场周围环境进行2次以上大消毒, 定期消灭蚊蝇, 严格执行停药期的规定。
2) 舍内温度、消毒时间、药物浓度、喷洒量对消毒效果有影响。舍温在10~30℃, 温度越高, 消毒效果越好。一般药物作用时间不少于0.5 h。
3) 预防消毒时, 采用药品说明书介绍的中等浓度, 患病期消毒采用说明书介绍的最高浓度。
4) 不同消毒对象每平方米需要喷洒稀释后消毒药量:圈栏40~60 mL, 木质建筑150~250 mL, 砖质建筑250~350 mL, 混凝土建筑350~450 mL, 黏土建筑60~120 mL, 土地和运动场200~300 mL。
5) 经常更换消毒药, 以免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6) 禁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规格说明的“三无”消毒剂。
2 猪场的隔离措施
2.1 引种检疫与隔离
引进猪只前, 做好产地疫情调查, 确保引进的猪只不携带疫病。引到目的地时, 要隔离饲养30~60 d, 最好是60 d, 经检疫合格后, 每栏猪再混入一头本场的猪, 使外来猪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群体, 并做好气喘病免疫接种等工作。隔离场采用全进全出制, 批次间要严格空栏、清洗、消毒。
2.2人员隔离等
人员是畜禽疾病传播中最危险、最常见也最难以防范的传播媒介, 必须有效控制。猪场的人员活动应做到: (1) 谢绝外来人员进人生产区参观访问并在生活区指定的地点会客和住宿。 (2) 场内职工不准食用外购猪产品, 不得养宠物。 (3) 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 要经过淋浴、更换消毒过的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帽后才能进入。工作服和鞋帽必须每次用都要经过消毒。 (4) 生产区内各生产阶段的人员、用具应固定, 人员不得随意串舍和混用工具。 (5) 生产区的工作人员不得对外开展诊疗等服务。
2.3 与外面生物的隔离
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他动物, 搞好灭鼠、灭蚊蝇和灭吸血昆虫等工作, 控制有害生物。有条件的可在场的四周及上方设网罩, 避免飞鸟进入, 有效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减少病原体与易感动物的接触。
3 体会
农村规模猪场消毒与防疫的思考 篇7
一、做好猪场的日常饲养卫生工作
1.做好猪群的日常卫生清扫, 每天及时清扫粪便, 尽可能做到猪、粪分离, 结合必要的清洗, 在保持温暖干燥的同时, 适时通风换气, 排出有害气体,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此外, 对繁殖舍每月彻底打扫冲洗, 产房断奶后彻底打扫冲洗, 保育仔猪50 日龄后冲洗地板1 次, 育成、育肥舍每月打扫冲洗1 次。
2.做好猪舍环境卫生工作, 包括屋顶灰尘、门窗、走廊等平时不易清扫的地方, 每季度或半年彻底打扫1 次;生猪销售或转群后的空栏舍, 要用清洗机彻底清理卫生, 并用广谱消毒药消毒备用。猪舍粪沟沉积的粪污, 至少半年彻底清理1次, 保证栏舍内无长期积留的粪便, 减少有害菌的繁殖。 定期灭鼠、灭蚊蝇, 及时彻底清理场区内的垃圾、杂草。
二、强化卫生消毒理念, 做好养猪生产过程的消毒工作
1.猪舍的常规消毒, 在做好猪群日常卫生工作的同时, 对每批猪只转出后和下批转栏前, 对猪舍地面、栏舍、走道、食槽、用具以及下水道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母猪上分娩床、仔猪转群时, 应对猪只体表进行消毒;定期对猪场周围环境及猪舍进行消毒, 每周进行2~3 次带猪消毒, 疫病期间产房和保育舍每天消毒l次, 其他猪舍每2 天进行l次消毒。
2.生产工作区的消毒, 生产区入口必须设立消毒池, 所有人员与运输工具必通过消毒才能进入, 池内消毒液2~3 天彻底更换一次, 进入猪场的一切人员, 须经“踩、照、洗、换”四步消毒程序 (踩火碱消毒垫, 散射紫外线照射5~10 分钟, 消毒液洗手, 更换场区工作服、鞋等并经过消毒通道) 方能进入场区;不同猪舍的饲养人员不准串舍和在饲养时间聚集, 各车间用具不得外借和交叉使用, 各类猪舍每周打扫卫生后带猪喷雾消毒1 次, 全场每两周喷雾消毒1 次, 不留死角。
3.在消毒过程中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首先是在消毒前首先要清扫、浸泡, 刷洗除去表面附着物, 然后按规定配制消毒液进行消毒。 在无疫病发生的情况下, 每个月对全场周围环境进行2 次以上大消毒, 定期消灭蚊蝇, 严格执行停药期的规定。
其次是消毒时要注意舍内温度、消毒时间、药物浓度、喷洒量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预防消毒时, 采用药品说明书介绍的中等浓度, 患病期消毒采用最高浓度, 并且要经常更换消毒药, 以免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三、及时进行疫病检测,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1.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 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 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 以便及时做出反应。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小规模猪场消毒和免疫】推荐阅读:
规模猪场的消毒程序11-04
规模猪场的消毒与杀虫07-10
规模化猪场的科学免疫11-04
规模化猪场建议免疫程序10-14
小规模纳税人差额征税发票开具和申报指引09-03
农村小规模10-19
小规模经济08-07
小规模养殖场08-22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08-25
小规模企业报销流程06-09